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2版)复习笔记-第五章 狭义行政组织法【圣才出品】

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2版)复习笔记-第五章 狭义行政组织法【圣才出品】
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2版)复习笔记-第五章 狭义行政组织法【圣才出品】

第五章 狭义行政组织法

一、概述

1.行政组织法的基本问题

主要包括行政组织法所涉及的基本术语,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权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行政权的设定主体和标准等,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制度,行政代理和行政协助制度等。

(1)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在我国经常出现在单行法律法规中。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行政组织法全面规定。

(2)行政代理,主要是指在特定情况下,行政官员的权限由其他官员代替行使的法律制度。代理制度的设定主要是为了确保行政的连续性和安定性。

(3)行政协助指一个机关在执行所属行政主体的任务以外,还执行另一个行政主体的任务,并且在此范围内作为该行政主体的机关活动。行政协助存在的正当理由是行政的效率性和经济性。

2.行政主体制度

在行政组织法中,行政主体制度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行政组织的其他法律制度。

3.中央行政组织法

在行政组织法律制度中,中央行政组织的设置至关重要。中央行政组织需要严格立法设置。

4.地方组织法

地方组织的设置较为复杂,首先需要确定地方团体的法律性质,然后才能决定地方组织的结构、规模、设置程序等。

5.其他行政组织法

采用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公共组织进行管理比较典型的是行会组织的管理,目的是控制政府规模,节省国家财源;实行行业自律,促进行业的发展以及适应现代行政管理的需要。

6.行政组织程序制度

组织程序是行政组织权的运行程序。组织程序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组织结果的好坏,组织程序本身需要承载民主、公正等价值追求,因此有必要在行政组织法中对此予以规范。

7.行政编制管理制度

行政编制管理制度是行政组织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各类行政主体、各行政机关的规模、内部机构设置比例和人员比例等。

二、中央行政组织法

1.中央行政组织的界定与设置

(1)中央行政组织的概念

中央行政组织,是指国家设置的担当中央行政事务,行使行政权的中央人民政府及下属行政机关的集合体。

(2)中央行政组织的构成

①国务院,是指由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构成的组织体。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②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各部、各委员会、人民银行和审计署。

③国务院直属机构,是指国务院设立的主办各项专门业务的行政管理部门。

④国务院办事机构,是指国务院设立的协助总理办理专门事项的辅助性机构。

⑤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是指国务院设置的主管专门业务,由部委归口管理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行政机关。

⑥国务院还设有19个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

(3)中央行政组织在地方的分支机关

中央在地方的分支机关也属于中央行政组织的范畴。它们的管辖仅涉及一定行政区域,而不及于全国。这些地方分支机关靠中央财政负担,是国家在地方的直接代表。

2.中央行政组织的法律问题

(1)中央行政组织的权力

①中央行政组织的整体权力

a.中央行政组织的主管事项。包括:中央行政组织的专属事项;中央和地方的共管事项;中央行政组织的监督事项。

b.中央行政组织的权力形式。对不同性质的行政事务,中央行政组织只能采用不同的权力形式。对专属事项,中央行政组织应享有抽象地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和具体地作出处理决定的权力;对共管事项,中央行政组织应具有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权力;对监督事项,中央行政组织可以依法行使监督权。

②中央行政组织中各行政机关的权力

我国目前对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权力尚无法律统一规定,其规定仅散见于单行法律法规中,并且单行法律法规对中央行政机关权力的规定比较原则,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2)中央行政组织的管理体制

这里主要涉及中央行政组织对地方组织的管理机制。我国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是双重领

导体制。行政决策权由中央行政机关行使,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则负责决策的执行。国家行政在地方的推行,大多数情况下依赖地方行政机关,但在少数领域实行垂直管理。

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①难于保证国务院主管部门政策的执行。

②难于保证地方行政管理的统一与协调。

③难于控制地方政府的规模

(3)中央行政组织的结构

中央行政组织的结构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①横向权力结构。合理的横向权力结构包括以下内容:

a.按照“大部制”原则和“专业性”原则设置行政机关,以有效满足行政管理的技术需求,同时避免职能分工过细,职责交叉、相互扯皮;

b.根据事权的分工,形成十几个决策中心部门(大部),防止决策权过于集中在两到三个部门,从而在一般部门之上又形成一个隐形的管理层次;

c.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

d.强化信息收集、咨询论证等部门的建设;

e.建立应急体制,以应对突发事件。

②组织层次和管理幅度,是中央行政组织结构中两个重要的因素。

层次的设置必须适当,过多过少都会影响行政效率。在组织层次上,必须遵循层次均衡化的原则。

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组织直接领导和监督的下级组织数目,或者一个领导人直接领导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数目。管理幅度必须适当,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影响组织的作用和管理的质量。

(4)中央行政组织的规模

行政组织的规模涉及两项内容:行政机关的数量以及行政机关内设机构的数量;公务员的总定额。从国外的情况看,控制政府规模的手段有两种:

①立法控制,即通过立法来设置行政机关和限制公务员的定员。

②预算控制,即通过控制行政机关的行政经费来控制行政机关的人员总额。

我国对政府规模的控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进行。例外是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设置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批准。

3.中央行政组织法的完善

(1)我国中央行政组织法组成

①《宪法》中的规定。

②法律的规定。具体有三种形式,行政组织法典;单行法律中有关中央政府及各部门的规定和法律性文件。

③行政法规的规定。

(2)中央行政组织法的完善需要从体系与内容两方面着手。

①在体系上,除宪法规定外,中央行政组织法可由三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性文件构成:

a.第一层次的法律包括《国务院组织法》和《中央行政机关设置标准法》。

b.第二层次的法律为各《中央行政机关设置法》。

c.第三层次为各行政机关的设置法规。

②在内容上,需要将中央行政组织的重要问题纳入法律规制的范畴。

三、地方组织法

1.地方组织法的界定和设置

(1)地方组织的概念、特点

在实行地方自治的国家,地方组织是地方自治团体的组织,与国家行政组织分立。

在没有实现地方自治的国家,地方组织是国家在地方设置的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对地方的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属于国家组织的组成部分。

地方组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地方组织是承担地方行政的组织;地方组织受国家控制。

(2)地方组织法的内涵

地方组织法是设定地方制度,规范地方组织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地方组织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地方制度

地方在一国的政治生活中处于何种地位,地方是作为国家的分治区存在,还是由一定地域内的居民组成相对独立于国家的地方团体自主管理,是地方组织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地方制度中,要明确地方的法律地位,明确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地方团体之间的关系,还要规定如何保障地方的权利等。

②地方组织

地方组织法规定了地方组织的设置权或地方组织的基本设置、地方组织官员的产生渠道。

(3)地方组织的设置

①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副省级市、局级市)、县(县级市)和乡镇四级。地方权力机关也分为省、市、县和乡镇四级。

a.地方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个人工作心得

行政个人工作心得 行政管理岗位需要统筹企业行政管理、参与重大事项决策、谋划企业运营与发展,下面是整理的行政个人工作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政个人工作心得范文范文一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生命力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学习行政管理学的人数如此之多,这表明,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重要性已经被充分认识。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

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法学导论、社会学概论、政府经济学、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学、市政学、公共政策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 3.具有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的特别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行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

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在学校里,我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并为集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与大家关系融洽。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 行政个人工作心得范文范文二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笔记整理

【行政组织理论】 第一章绪论 一、行政组织: 1、广义:各种为达到共同目的而负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 2、狭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社会组中中最大的组织。(本书研究的是狭义) 二、行政组织的要素: 1、物质要素:①人员(主体、核心);②经费(不可缺少);③物资设备(物质基础) 2、精神要素:①目标(灵魂);②权责机构(形成部门体系);③人际关系 三、行政组织的性质: 1、一般性质:①静态的组织结构;②动态的组织过程;③生态的组织环境;④心态的组织意识 2、特殊性质:①阶级性;②社会性;③权威性;④法治性;⑤系统性;⑥主动性(现代组织仅有) 四、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1、管理对象不同; 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 3、活动的依据不同; 4、活动的目的不同 五、行政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六、行政组织的功能: 1、含义:在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2、内容:①政治功能(核心问题:巩固国家政权);②经济功能(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 ③文化功能;④社会功能(①提供社会保障;②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③控制人口增长;④环境保护)。 3、特点:①广泛性和有限性、②稳定性和变异性 七、本书的研究内容: 1、行政组织的综合性总体研究(①一般原理的阐述;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

2、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①目标、②结构、③体制) 3、行政组织的生态和心态研究(①外部环境;②内部条件) 4、行政组织的动态研究(①研究行政组织的建立于管理;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变革) 八、本学科性质:阶级性、社会性 九、行政组织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行政组织理论的专业基础理论是政治学 2、行政组织理论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3、行政组织理论是行政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4、行政组织理论与心理学有相互渗透的关系 十、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 2、系统分析的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 5、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法 十一、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意义: 1、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系 2、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的需要,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3、是我国当前行政组织改革的需要,为行政组织改革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4、是优化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供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需要 第二章行政组织的演变 一、奴隶制时期外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1、职能简单且未明确分化 2、初步的原始分工

电大行政组织学2542试卷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D )。D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A )。A.非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C )。C.强制性组织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B )。 B.互利性组织 5.行政组织是追求(A )。A.公共利益的组织 6.( C )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C.泰勒 7.191 1年,泰勒发表了(B )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B.《科学管理原理》 8.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B ),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B.法约尔 9.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 D )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D.《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10.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C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1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 A )。A.“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13.( A )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A.西蒙 14.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 B )理论。 B.需要层次1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D )理论。D.动态平衡组织16.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D )。D.帕森斯 17.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B )。B.层级化 18.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D )。D.部门化 19.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 A )。A.管理幅度 20.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 A )。A.反比例关系 21.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或部门,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 D )。D.分权制. 22.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 C )。C.集权制 23.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名为( A )。 A.《战略与组织结构》B.《组织管理战略》C.《战略管理》D.《组织与战略》 24.国务院是由( A )组织产生。A.全国人大B.中共中央C.全国政协 D.中央军委 25.国务院是最高国家( B )。A.权力机关B.行政机关C.议事机关D.参政机关 26.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 C )为特征的行政建制。A.地方分权B.委员会制C.中央集权 D.内阁制27.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 D )的执行机关。A.各级政协B.各级党委C.各级法院 D.各级国家权力机关28.省级政府每届任期( B )。A.3年B.5年C.4年D.6年 29.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 A )个层次。A.3 B.4 C.5 D.2 30.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 C )的统一领导。 A.全国人大B.同级人大C.国务院D.全国政协 3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B )和自治县三级。A.自治乡B.自治州C.自治市D.自治地方 32.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 A )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A.人B.财C..物D.信息· 33.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 C )。 A.动机B.行为C.需要 D.价值观 34.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B )。B.自我实现的需要 35.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A )。A.激励因素B.期望因素c.激发因素D.奖励因素 36.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 A )的综合作用。A.期望概率 37.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 C )。C.非正式群体 38.群体凝聚力是一个( C )专的概念。A.褒义B.贬义C.中性 D.创造性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圣才出品】

第10章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 10.1复习笔记 一、组织的本质 1.组织的定义 巴纳德不是仅仅从物质或人的方面看待组织,而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的角度来看待组织的。他将组织界定为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系统。 2.组织的基本特点 (1)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 (2)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 (3)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即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其他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系统也要发生变化。 (4)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两者糅合在一起,有时界限不太明确。巴纳德认为协作系统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如图10-1所示?协作系统以组织为核心,把物质子系统、人员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复合的整体。

(5)组织工作决不仅仅限于通常所谓“组织内部”,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其“内部”协作关系和“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 二、组织三要素 1.协作的意愿 (1)含义:协作的意愿是所有的各种组织不可缺少的第一项基本要素,其含义是自我克制,交付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以及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对于个人来说,协作意愿就是参加这一系统的“个人愿意和个人不愿意”的综合结果;对于组织来说,是它“提供的客观诱因和所加的负担”的综合结果。 (2)组织必须在物质方面和社会方面提供适当的诱因来弥补个人的这种参加该系统而不参加其他系统的牺牲,即: ①提供客观的刺激; ②通过说服来改变个人的主观态度。 2.共同的目标 (1)含义: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接受和理解组织目

标的程度。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共同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协作性的理解和个人性的理解两种,前者是指组织成员脱离了个人立场而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客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后者则是站在个人立场上主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 (2)巴纳德特别指出: ①要让组织成员理解和接受组织目标; ②要设法消除对目标的不一致; ③要注意组织目标与个人动机的必然差异。 (3)管理人员的职能 管理人员的职能之一是向组织成员灌输共同目标的确存在的信念,进行鼓舞士气的教育工作,并力争使组织成员感到,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他们可以获得个人的满足。 3.信息交流 (1)含义:信息交流指意愿、情报、建议、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传递。作为组织的基本要素,信息交流是不可缺少和无法取代的,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以信息交流为基础。 (2)信息交流的几条原则 ①信息交流的渠道要为组织成员所了解,最重要的是要使信息交流的渠道成为惯例,即尽可能使之固定化。 ②要求每一个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明确、正式的信息交流渠道,即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有一个上级并向其汇报工作,每一个人必须同组织有明确的正式关系。 ③建立的正式信息交流的线路必须尽可能地直接和短捷、减少层次,以加快信息交流的速度,并减少由于多渠道传递而造成的失误。

行政组织学笔记

行政组织学 (客观题:11分;名词解释:3*5分=15分;简答题:3*8分=24分;论述题:15分;案例分析:46分。) 第一讲:行政组织的概述 一、组织的概念 1、结构论。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1)组织必须具有目标;(2)没有分工与合作也不能称其为组织;(3)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 2、行为论。组织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有意识加以协调的活动的权力系统 3、系统论。组织是开放的社会系统,具有许多相互影响共同工作的子系统,当一个子系统发生变化时,必然影响其他子系统和整个系统的工作。 4、管理论。从管理和组织职能关系界定组织:组织就是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地协调工作的过程。 ★二、行政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广义)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它既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政党的负有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也包括国家立法、司法系统中负有执行性职能的各类单位和国家的整个行政机关。 特征 (狭义)仅指政府系统 (1)政治性(阶级性、决策性),阶级性是国家行政组织的本质特征 (2)社会性(服务与管理),社会性是行政组织的基础,①为执行宪法和法律服务;②为一定社会公众的利益提供条件或保障,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③制定政策、维持秩序、提供机会、监督协调 (3)权威性(约束与强制),政府行政组织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这种权利,是国家权力的具体实行者、体现者,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在行政组织的权责范围内,不允许其他任何组织团体个人与之抗衡,强制服从是行政组织权威性的突出特征

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行政组织 1.行政组织是为履行国家行政职能而依法建立起来的一切行政机关的综合体。 2.行政组织的特征:(1)阶级性(本质特征、核心)(2)社会性(基础) (3)权威性(4)法制性(5)系统性(6)发展性 3.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组织人员(4)权责体系 (5)财物设备(6)法规制度(7)技术信息(8)团体意识4. 行政组织功能的主要内容: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 第二章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第一节西方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统治行政管理行政服务行政) 一、“统治行政”时期 1.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强调简单的职能分工及设置机构的依据。 2.中世纪 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第一次对国家行政组织原则进行了论述。组织内聚力是关键。 3.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代表人物:洛克、卢梭、汉弥尔顿和密尔等。洛克首开行政权与立法权分离的先河。 二、“管理行政”时期(始于1887年,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1.科学管理时期(行政组织研究的起步阶段,始于19世纪末) 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怀特、古利克和厄威克。 (1)泰罗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泰罗是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者,着名的“科学管理之父”。 理论:1.组织管理的专门化(企业分为两部分:管理和作业)。2.组织工作的计划化、标准化和程序化。3.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2)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管理理论 最早的一般管理理论家之一,关注的是组织的行政管理层,注重的是组织结构的一般规定性及管理过程的基本原则性。 理论:1.组织是管理的重要要素。“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组织管理的“十四项原则”(理论)【劳动分工、权利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 3.组织结构的设计。 (3)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着名的“组织理论之父” 官僚制理论:1.统治与权力是组织的基础。三种类型的组织形式:神秘化的组织、传统的组织和合理化---合法化组织。2.组织类型分析。3.“官僚制”组织的特征。①明确的组织分工②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③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④形成正式的决策文书⑤非人格化的组织管理⑥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⑦职业化的人员管理。 (4)怀特的行政政治理论 怀特写下的《行政学导论》,是世界上第一本行政学教材。 理论:1.行政组织体制。(核心)自治型与官僚制、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型、独立型与权力汇一型。2.行政责任与权力的分配。3.优良行政组织的标准。标准包括:1.人才2.一致的责任和适当的权力.3.行政官员分为政务官.事务官 4.设置协调机构 5.设计有效地测量标准。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第1章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1.1复习笔记 一、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 1.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 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受到了来自欧洲大陆尤其是来自德国公共行政管理研究思想的影响。 2.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主要源自对自由放任主义的反动。民主主义者力图通过加强国家力量来控制垄断,而先前适应早期简单社会生活的政府体制变得越来越不能胜任这一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正是在这种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日益激化以及反映中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社会条件下,威尔逊明确地提出了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公共行政管理科学。 二、威尔逊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必要性 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在威尔逊所处时代之前的很长一个时期,对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系统研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谁也没有从作为政府科学的一个分支的角度来系统地撰写过行政学著作。

到了威尔逊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已进入了上升阶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增多,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而且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公共行政管理研究被提上议事日程以及公共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是和时代生活所提出的要求分不开的,因为当时“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贯彻一部宪法变得愈来愈困难了”,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迫切地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导。 2.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目标和任务 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首先要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的是什么任务,其次要弄清楚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少的金钱或人力上的消耗来完成这些专门的任务。威尔逊从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起点和具体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对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作了明确的界定。 (1)威尔逊认为行政学研究首先要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什么职能任务,行政学应该以行政职能作为其研究的起点。 (2)再次就是要研究政府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管理,才能提高行政效率,完成任务,这些构成了行政学各个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 (3)威尔逊特别强调,作为一门科学,行政学的研究不能限于“纯粹技术细节的那种单调内容之上”,而应对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使行政学的理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形成“行政管理比较高深的理论”。 3.公共行政管理的实质 威尔逊对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质主要是通过将其与政治和宪政制度等概念进行比较而揭示的。 (1)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一部分,它是行动中的政府;它是政府的执行,

丁煌《 西方行政学说史》

西方行政学说史 导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一、西方行政学的产生 1、中西早期行政管理思想(非系统非学科化) 2、1845年法科学家M·A·安培“建立管理国家之科学”的设想; 3、1865-68德学者斯坦因七卷本《行政学》最早提出“行政学”一词(指行政法); 4、1887年美学者(总统)威尔逊发表开创性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 5、1900年美学者古德诺出版发表〈政治与行政〉一书,进一步明确指出政治与行政的区分。(自此行政学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研究领域得以确立。) 6、1926怀特《行政学导论》、1927威洛比《公共行政原理》,对其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行政学理论体系得以形成。 (产生背景) 二、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历程 多种分段方法: A、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期(19世末20世初)、社会人时期(20世纪20年代)、当前时期(二战后); B、台湾学者(行政学):传统理论时期(X*:1900-30)、行为科学时期(Y*:1930-60)、系统理论时期(Z*,1960后); C、夏书章:形成阶段(19世末到20世纪20年代)、成长阶段—科学管理时期(20年代后)、科学化时期(40年代始); D、教材观点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参照众多美国学者之方法),六阶段: 西方行政学的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年) 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 西方行政学的批评与转变时期(1941-1959年) 西方行政学的发展与应用时期(20世纪60年代) 西方行政学的挑战与创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 西方行政学的总结与探索时期(20世纪80年代) 1、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 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威尔逊:行政学创始人,《行政学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科;古德诺:(美)行政学家,《政治与行政》,对政治与行政的分离理论作了进一步发挥; 泰勒:(美)管理学者,《科学管理原理》,倡导科学管理; 法约尔:(法)管理学者,《一般管理原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十四管理原则) 2、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 这一时期的行政学家继承了早期行政学的基本信念,认为“真正的民主与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 此时期将官僚制度及其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力图通过对行政现象的科学分析,发现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并尝试着为行政学确立一个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学科体系。 代表人物、著作与观点: (德)社科学家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奠基人,《论官僚制》; (美)行政学家怀特:撰写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2019年电大《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年电大《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BCDE)属于人力资源组织开发的目标。 A.改善组织内部的行为方式 B.提高组织的业务能力 C.提高组织内员工的满意度 D.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E.提高组织内员工的积极性 2.(ABDE)属于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环境。 A.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法律环境 D.工作环境 E.国际环境 3.(ABCE)属于人力资源的一般特点。 A.时间性 B.主观能动性 C.消费性 D.客观规律性 E.创造性 4.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说法正确的是(ABCE)。 A.管理的系统化 B.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C.管理的规范化 D.管理思想的哲学化 E.管理的标准化 5.(AC)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的一般特点。 A.综合性 B.规律性 C.实用性 D.能动性 E.精确性 6.(AC)说明了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A.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B.促进企业社会化 C.能使企业赢得人才制高点 D.促进社会科学化 E.能使员工随心所欲地工作 7.目前经济管理学界中出现的人性假设学说主要有(ABDE)。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管理人 D.复杂人 E.自我实现人 8.经济人假设理论中的“经济人”又称(AD)。 A.唯利人 B.管理人 C.社会人 D.实利人 E.复杂人 9.(ABCDE)属于人本管理机制。 A.动力机制 B.压力机制 C.约束机制 D.保障机制 E.选择机制 10.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E)。 A.人力资本具有创造性 B.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 C.人力资本具有积累性 D.人力资本具有收益性 E.人力资本具有个体差异性

管理学原理笔记 2018 年7月

1 基础理论(一) 本篇知识结构 考试重点 ●领会:(参照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管理有效性的衡量,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霍桑试验的结论,行为科学的建立与发展;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管理道德的影响因素,培育管理者道德的途径。 ●应用:(参照题型:案例分析题) ?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的必要性 ?古典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具体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法,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 ?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1 基础理论(二) 考试重点分析 一、简答管理的产生p35 1.管理产生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类所拥有的的资源总是稀缺的和有限的。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需要协调。通过管理使用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更高的目标是其中最有效的方式。 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人类有群体活动,就必须协调群体的活动,以便实现群体的共同目标,进而实现每个人的目标。此时,协调人类群体活动的管理就产生了。 【单选题】()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A.改革 B.重组 C.激励 D.管理 【答案】D 【答案】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总体协调手段的宏观机制。 【知识点】“管理”的概念 二、简述管理的必要性。P36-37 有人类群体活动或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群体活动和群体组织如影相随。 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 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 总之,无论从宏观的国家的角度分析,或是从微观的组织角度阐述,还是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生活、学习考虑,管理都有其作用。所以,管理成为社会基本、国家发展、组织成功的主要力量,管理无处不在。 三、简述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P41 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的。 1.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比如,设备利用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率以及单位生产

行政管理自我鉴定7篇

行政管理自我鉴定7篇 自我鉴定即为自我总结,写自我鉴定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因此我们是时候写一份自我鉴定了。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行政管理自我鉴定,欢迎阅读与收藏。 行政管理自我鉴定篇1 时光匆匆,时间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前行着,从不为谁而停留半刻。一眨眼的,叶子绿了又黄,几个春秋就这样在校园的树梢上溜走了。还记得刚来那些青涩的年华里,我们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望。现在我们饱学知识,期待着明天明媚的太阳。下面就做一下总结吧。 我的专业是行政管理。在校期间,我一直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法学导论、社会学概论、政府经济学、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学、市政学、公共政策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 3.具有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的特别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行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

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在学校里,我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并为集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与大家关系融洽。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 天大地大,世界永无尽头,数年间,在各方面我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自己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我的经验与阅历还尚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还需我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之中不断提高我深信机遇定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刻准备着 行政管理自我鉴定篇2 我是惠州学院政法系行政管理专科的

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单项选择题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 D )D.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 A )A.非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C )C.强制性组织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 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B )B.互利性组织 5.行政组织是追求( A )A.公共利益的组织 6.( C )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C泰勒 7.1911年,泰勒发表了( B )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B《科学管理原理》 8.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B ),“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B法约尔 9.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 D )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D《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10.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 C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11.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 A )A“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12.( A )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A西蒙 13.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 B )理论B需要层次 14.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 D )理论D动态平衡组织 15.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D )D帕森特 16.( D )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D邓肯 17.( A )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18.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 C )C组织环境 19.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 B )B内部环境

行政组织学期末模拟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________________ A. 非正式组织 B. 企业组织 C. 行政组织 D. 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 ______________ A. 非正式组织 B. 互利性组织 C. 规范性组织 D. 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A. 企业组织 B. 规范性组织 C. 强制性组织 D. 功利性组织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______________ 。 A. 服务性组织 B. 互利性组织 C. 文化性组织 D. 群众性组织 5、行政组织是追求______________ 。 A. 公共利益的组织 B. 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C. 公共价值的组织 D. 行政权力的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 。 A. 静态的组织观 B. 动态的组织观 C. 生态的组织观 D. 精神的组织观 2、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___________ 。 A. 营利组织 B. 正式组织 C. 非营利组织 D. 非正式组织 3、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

行政管理学笔记

行政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1、最广义的行政管理: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行政管理: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社会组织领域内特定组织的指挥活动及其机关内部的总务后勤工作等。 狭义的行政管理: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在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过程中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项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的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 3、行政管理学: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包括以下要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是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有效实现国家意志,依靠特定的手段和宪法原则,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 特点:1))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 2))行政权力具有合法性。 3))相对于政治权力来讲,行政权力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执行权力,其运用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特点。 4))行政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 5))行政权力具有“一元性”。 4)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5)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是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1、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原因: 1)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是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结束后,随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职能发展的结果。 2)当时各国的政府机构中普遍存在着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官僚主义盛行等弊端,这是政府改革的契机,也是行政管理学随之产生的契机。 2、威尔逊对行政学的贡献: 1)提出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研究政府管理。 2)威尔逊研究了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和区别,指出行政学的主要内容是文官制度,行政组织和行政活动并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研究,力图找出存在于任何国家的行政管理规律。 3、古德诺和怀特对行政学的贡献: 1)古德诺1900年出版《政治与行政》一书,创立了政治、行政两分法,为行政管理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2)怀特1926年出版了《行政学导论》,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 1)行为科学开发了行政管理学的新增长点。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政管理学发展的新特点:

少年观护制度的探索和深化

少年观护制度的探索和深化 教l育1与1保1护 JIAOYUYUBAOHU 少年观护制度的探索和深化 王云舟 【上海市闵行医人民检察院】 上海201t0o 提要:我国少年观护制度探索工作起步较晚,受传统司法体系制约,探索中的少年观护工作存在"体制构建缺失, 流程设置模糊"等i.~-i题.本文立足闵行区未成年人观护体系建立的实践,通过司法理论的分析,中外制度的比较,对少年 观护工作探索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剖析.最后提出深化少年观护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涉罪少年观护制度更生保护 一 ,少年护的定义 观护一词.英文原为Probation,源自拉丁文 语词根Probatio.通常理解为"一段试验或证明 期间",最早用于教会对教友的考验. 十九世纪欧美社会的有识人士感于刑事政 策的严酷,加以对监狱效果的怀疑,遂有教育刑 的主张,同时又认为刑事诉讼的犹豫执行制度, 若无任何适当的辅导监督,任其自由行动,对释 放者也不易发生改悔向善的效用,于是观护制度 得以产生. 观护是一种对于犯罪者施以非监禁性的处 遇措施.故少年观护.实际上是对涉罪少年采取 非监禁措施.将其置于自由社会,接受观护人的

辅导,监督,观察,矫正,保护,管束等,以达到改 善行为,预防再犯的观护措施②. 二,国际社会主要少年观护制度概述 1.英国观护制度 观护制度的前提——缓刑及假释制度渊源 于英国14世纪的判例,若犯罪者宣誓将能够切实遵守誓言,法院便予以释放.英国观护制度包含三个要件:一为停止判决之宣告或者执行,在法院所定之条件或期限内仍生活于社会上:二为此处分必须由法官慎重考虑有关本人之性格,经历及其他详细之报告后,方予决定;三为 受此处分者,应置于曾受适当训练者之细心监督下③. 英国的观护工作由内务部负责管理.该部下设"观护制度咨询及培训委员会."委员会由法官,观护人,法务人员,学者,社会人士及内务部 代表官员组成,以指导解决观护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并培训观护人.英国在每一初级法庭部门都设立观护区,由法院任命专业观护人.这使得观护工作成为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 2.美国少年观护制度 美国的约翰?奥古斯都(JohnAugustus1因成 功保释并辅导一名酒鬼改过迁善,使得法院因青少年犯罪研究i2011《283 JUVENILEDELINQUENCYRESEARCH 教l育l与I保l护 JIAOYUYUBAOHU 而改判该被告罚金以代替传统的徒刑.从而开启了观护工作的先河,其后奥古斯都终生从事

电大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最全答案

电大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最全答案

电大行政组织学最全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 D )。 A.非正式组织B.企业组织C.行政组织D.正式组织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 A )。 A.非正式组织B.互利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D.正式组织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C )。 A.企业组织B.规范性组织C.强制性组织D.功利性组织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B )。 A 服务性组织B.互利性组织C.文化性组织D.群众性组织 5.行政组织是追求(A )。 A.公共利益的组织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C.公共价值的组织D.行政权力的组织 6.(C )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A.古里特B.怀特C.泰勒D.韦伯 7.19 ,泰勒发表了(B )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

命。 A.K公共组织理论B.《科学管理原理》 C.《组织结构与设计》D.《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 8.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B ),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A.泰勒B.法约尔C.卡斯特D.梅奥 9.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D )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A.《管理的一般原则》B.《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能》C.《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D.《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10.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C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A.《管理心理学》B.《人类动机的理论》 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D.《组织与管理》 11.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A )。A.“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B.“Y”理论C.“需要层次理论” D.“公平”理论 12.(A )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A.西蒙B.舒尔茨C.布坎南D.斯蒂格利获 13.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B )理论。 A.期望B.需要层次C.公平D.权变 14.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D )理论。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1、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6、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 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实验。霍桑实验从1924年开始 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 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7、“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 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8、帕森斯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9、“成熟一不成熟理论”阿吉里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岀,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 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 10、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 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11、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12、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3、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