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未能取代雕版印刷术

古代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未能取代雕版印刷术
古代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未能取代雕版印刷术

中国古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继后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在通常的情况下,后起的较为先进的技术会在一段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取代了先前的技术。青铜工具全面取代石头工具,其后铁制工具又彻底取代青铜工具,是众人皆知的历史发展过程。纸质文字记录材料全面取代先前的竹简木牍缣帛记录材料,也是古代中国文字处理技术史上的典型实例。

? ? 但是,古代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取代先前的雕版印刷术,两种古代印刷术一直并行兼用到清代。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近代工业化铅活字印刷技术输入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全面地取代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技术史上的这个问题,有必要探讨清楚——回顾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为了将来的路走得更顺畅,这就是技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和内容。

? ?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发明现在受到了外国的叫板挑战。作为中国人,笔者会尽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民族去实事求是地论争。而且笔者觉得这类论争很可能不是三年两载就能画上句号,不可能一劳永逸;会是一种较为持久的论争,特别是当各方都出现了新的论据资料时。为此,笔者呼吁有心关注这方面情况的中国人,今后多关心中华文化与邻邦文化、世界文化的交往,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别的国家别的民族,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文明进步。再一方面,笔者认为,也要借外国叫板的这种强烈刺激因素,全面地反思我们自己的某些欠缺,这是为了努力使我们克服欠缺,走向强盛的未来。本文,通过对于我们两种古代印刷术的技术工艺比较分析,探讨技术发明和推广的各种相关因素,扩展技术史的探讨范围。

1??两种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方式比较

? ? 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的四百多年后,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应该说,是社会对印刷有了某种形式的需求,才会促动毕昇的伟大发明;也是社会对印刷术有种种形式的需求,也才会使后世的人不断选择两种印刷方式里具体采用哪一种。

笔者手里保存着一本当代的民间木刻版历书《公元1989年,廣東羅氏工农日曆》(繁简体字皆照原书),水性黑墨印刷(图一)。这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小历书虽然印刷简陋,但是版式结构比较复杂,有线条画“春牛图”,有双层圆圈内半径多方向放射的“年神方位图”,在历书的每一页,都有白地黑字的阳文和黑地白字的阴文两种文字体式。这种比较复杂的版式结构,在古代用活字排版方式不容易实现。目前存世的几件古代图文并有的佛经愿文,都是木刻版印刷品。同样,在元明清时期在民间流行的话本、剧本、小说一类商品图书,基于商业利益,有好些是有插图的“绣像本”,采用雕刻版的机会自然比活字版多。

? ? 木刻版,特别适用于同品种、多批次,每次少批量的商业性(书坊)印刷。比如小说,刻制好一套印版,印书出售,售完再印,无疑比活字版无法保存印版,有较大的优越性。书坊,固然是商业化的书籍生产企业,但是古代中国的商品经济总体上微弱,而商品图书的市场又只是面向知识分子文化人,这个人群在社会总人口里的比例很小,对商品图书的需求量虽然不绝于时,然而每个时间断面上对某种图书的需求量仍然不是大量,雕刻版便于保存,便于多次少量印刷,适应了古代中国的印刷商品经济状况。现在,江苏扬州的广陵古藉刻印社集中保存了我国古代遗存的印刷雕版,其中明清版片有20多万片。但是,至今为止,还没

有发现到古代活字印书版的遗存。扬州还建立了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古代印刷除了书坊印刷外(其产品在图书版本学里叫做“坊刻本”),还有政府部门(特别是学政机关)主持印书(称为“官刻本”,清代的最高级别版本是武英殿的“殿刻本”)、郡王自刻印刷(藩刻本,明代)、贵族富绅自刻图书(家刻本)。这些游离于商品图书市场之外的书本,往往对图书的外在形式和文字内容都有严格的要求,雕版术因其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比活字术更能得到精品书籍,得到了在非商品图书方面的优先而广泛的应用,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版刻图书。

? ? 活字版图书也有自己的应用领域。这就是多品种、短工期时间里的小批量印刷。这诚如沈括在《梦溪笔谈》里介绍的,“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现代民间还有采用活字排版技术为居民印刷家谱的匠人,称为“谱匠”或“谱师”。显然,一本家谱的印刷量很小,而不同家族的家谱内容又各不相同,活字排版印刷显示了其优越性。CCTV10科教频道《见证、发现之旅》栏目报道过,浙江瑞安地区一个叫东源村的小山村里,有一大半人家都靠代客排印家谱为生计。采用棠梨木制作活字。而且,前些年为村里最大的王姓家族重修新谱时,在老族谱里发现记录着王氏在元代一位名叫法懋的先祖就是以编印家谱为营生。宗教的发愿经文,受到民间底层发愿者的财力限制,多半不可能印数很大,这为活字印刷提供了市场的需求。1965-年浙江温州白象寺塔里发现的《无量寿佛经》就是泥活字印刷品。基于对活字印刷术的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今后在中原地域的考古里可能发现的宋元活字印刷品,非书籍形式的印品可能性比书籍的可能性更大些。民间的家谱遗传,可能会比藏书家的藏书面广量大,百姓对于自己家谱的保存和传世的方式也远比对书籍更为精心,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或许在民间家谱里会有发现。愿研究家谱的谱牒学者们和版本学者们,除了关注内容之外,把注意力也兼顾到谱牒的承记形式上来。

? ? 元初人王祯在其著作《农书》的末尾附加了《造活字印书法》,但是现今寻觅元代以前的(汉文)木活字印刷品却是“一本难求”,这反映出活字版印刷品在客观总量上不像版刻书那样多,以至后世难觅。然而,现在发现了西夏(1038-1227)文的泥活字印本书《维摩诘所说经》(1987发现)和《吉祥遍至口和本续》(1991发现);而且现在存世标有确切印制年代的最早的金属活字印本,是1377年朝鲜半岛上印刷的《佛祖直指心体要节》佛教图书。这种古活字印本书存世和发现的地理分布,让笔者不断考虑,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在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中原故地,元代以前的汉文活字图书“一本难求”,而在宋王朝的边地以及中国的邻邦反倒发现了古代的活字书籍。

? ? 笔者觉得,党项民族的西夏王朝和高丽民族的国家,其政权能管辖的地域范围,比中原王朝的地域范围小许多,相应地其辖下的人口也比中原王朝少得多(朝鲜半岛的总面积约21.23万平方公里,比与其相邻的中国辽宁省(15万)和吉林省(18万)的合计面积小。西夏王朝的地域范围在今天的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内蒙古包头以西和陕西的西北部三边地区)。而且,无论西夏王朝还是高丽王朝,其领属地域与中国中原王朝相比,也相对固定定,印刷图书的流通范围和流通数量,相对地容易估算。因而这两个王朝对于国内图书的需求,是多品种、但每次(比起中原来说)较少数量的需求模式,采用活字版印刷,对于这种需求模式来说就是一种比雕版更高效经济的适用技术方式。活字印刷术更适用于西夏和朝鲜半岛的社会情况,因此在某些历史时段里,活字印刷术在边地和邻邦、外国发展得比其发源故土还要快,是一种很自然很正常的现象。包括德国的谷腾堡后来的铅活字印刷术,也都是如此。

? ? 欧洲的活字印刷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字母文字的基本活字符号单字头,比汉字和西夏字少得多,这更有利于发挥活字印刷的技术优势。

2??两种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工艺比较

??2.1 两种印刷术的印前准备比较

? ? 按照现代印刷意识对印刷工艺的划分,有印前工艺——包括制作印版和拼合印版;印刷工艺;印后工艺——印刷品的装订和外观装饰。用印前工艺的观点来分别看待古代的雕版和活字,那么写版稿、刻版,是雕版印刷的印前工艺;而制备活字、再用活字排版,则是活字印刷的印前工艺。

? ? 在古代中国,使用活字印书的书坊和个体印刷者,都要从制备单个活字这道工序做起。而要制备齐一套能用来印书的活字,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仅从笔者见到的文献里活字制备情况来看:

? ? ①. 毕升死后,他的泥活字由沈括的家族成员得到并收藏。

? ? ②元初的王祯在任宣州旌德县尹时(1295),令木匠制木活字,“二年(1297)而工毕,”王祯用这批木活字在县尹任上试印了《旌德县志》,“约计六万余字,不一月而百部齐成,一如刊板。始知其可用。”后二年(1299)王祯调任信州永丰县,把这批木活字带到了新任所(“挈而之官”),准备用来印刷自己刚撰成的《农书》。而得知“江西见行命工刊板,故且收贮,以待别用。”王祯利用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力量,制成一批木活字,印出了书,又写出了《造活字印书法》。事先雕造一套活字,用了两年的时间;而印一百部县志,不到一个月。

? ? ③清代翟金生为了复活泥活字技术,竭尽全家资财,费时三十年(当然,这漫长的时间里有对泥活字制备技术的重新摸索),才完成了印前工序准备。? ? ④. 当代的孙寿龄先生和尹铁虎先生,为了再现泥活字的制备技术,也分别花费了三年和两年的时间。即使不把工艺摸索所花费的时间算入活字制备的“正式”时间,印刷作坊或者个体印刷者要制备出一副印刷活字,也要很大的工作量、很多时间。至于清雍正的武英殿铜活字、乾隆的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那是皇室动用了国家的财政力量并征调全国的能工巧匠,普通的民间作坊不可能与之相提并论。

? ? 对比雕版印刷,虽然雕刻印版也费时费力,但是,一块印版的印前技术工作绝不会去花数以年计的时间才能出印刷品。就像本文前面介绍的那本笔者手里保存着的木刻1989年历小册子,竟管罗氏作坊在1989年历之前也可能会印卖过先期年份的年历;但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兴业的罗氏个体作坊,不会首先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去先备活字(尽管1988年时已有商品化的铅活字售卖)。印制这份小历书的个体罗氏作坊,选择了“即雕即印”的版刻技术路线,而不是先备字,再排版印刷的活字方式。并且,罗氏作坊也不可能打算只印年历一种产品,当其兴业起步时,雕版印刷毕竟比活字印刷所所需的启动资金少。

? ?? ???(插图一,木刻1989年历,本文作者自己收藏)

? ? 只有在实现了铅活字的商品化专业化生产,近代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才真正实现了活字印刷技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

??2.2??两种印版的规矩性比较(金岷彬加注:“规矩性”是印刷技术术语,表示印版的组成整齐、牢固等方面的程度。规矩性好的印版,印品质量高,印版寿命长。)??

? ? 雕刻印版是整块的印版,规矩性好,在印刷过程里不易变形走样,印本质量

平稳、好,印版寿命较长。而古代的活字版,要用粘药来固版(毕昇法),或者以竹片嵌镶字间和字行的缝隙。活字版总体规矩性不如雕刻印版,在其后的印刷里容易松动走位,影响印品质量。要组排成规矩的活字印版,首先每一个单独活字的字身尺寸必须规矩一致,在古代中国用手工技术制造活字的状态下,不容易做得批量性的规矩活字。而且即使在现代印刷工程里,对于印量大的印品,分立式活字版的规矩性仍然不如整体式印版,这就是需要把活字排成的印版再翻纸型浇铸成整块铅活金版的技术原因。

??2.3 两种古印刷方式对印刷工匠的文化素质的要求比较

? ? 雕版印刷,写版稿自然要有字写得好的书工。而对刻版工匠,首位的要求不是读书识字,而是刀法技艺,当然,识字的雕刻工更好。

? ? 活字排版则不然,不仅要求排字工匠必须识字,因为古代书面语和口语的不一致,排字工还必须读得懂文言文。但是,在古代中国,读书人愿意来当这个排字工匠吗?科举落第的读书人可以去当塾师先生,可以去当帐房先生,可以去当师爷幕僚先生、可以去当写字卖字求生的抄书和写书稿的经生,但是肯轻易去当排字工匠吗。按照王祯在《造活字印书法》里的讲述,排字时一人念书稿,一人检字排字,那么活字排版对读书识字的技工要求数量更多。排字技工普遍乏人,恐怕也是古代活字排版不能顺利发展取代雕版的重要因素。

??2.4 拆版以后的活字归位

? ? 活字版在印后拆版,必须把各活字归位到贮字处以利再用。活字归位,是雕版印刷里所没有的印后工序,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以至于在现代的铅活字印刷工业技术里,宁愿把拆了版的铅活字重新融化铸字,而不愿分字归位再用——在铅活字版拆散之后,其中的铅空、铅线都可以简易回收再用,而一大堆杂乱的活字却不易分字再用。毕升最初的泥活字版采用粘药来固版,拆版以后清除活字身上的残留粘药,也是颇为烦难的事情。沈括的记载里,明确提到毕升不用木活字的原因之二,就是木活字“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这也是毕升技术里要往蜡胶里掺纸灰的原因,也是后世要用竹片塞紧印版空隙,不再用粘药固版的原因。

??2.5 待用活字的排序与检字

? ? 检字,是每一个使用过汉字字典的人都身有体会的事情,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手续,才能在字典里找到自己要寻找的那个字。在活字排版工艺里,排字工匠必须不停地检字。王祯的活字印刷排版就已着手研究探索和试行转动字架贮字,按韵分放、以韵检字的工艺。

? ? 上述的五项概略比较,可以看出,在手工时代和工场手工业时代,雕版印刷术比活字印刷术简单易行,更容易满足自然经济环境里社会对图书的需求。因而,雕版印刷术在古代中国长盛不衰。即使有明确标志印制年代的《直指》这本目前最古老金属活字印本的韩国,雕版印书在《直指》之后的年代仍然是主要的印刷形式。

? ?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后起的活字印刷术的技术含量比雕版术高,也就相应地要求高素质的操作工人——特别是活字的制作工人——和高水平的工艺装备,要求实行社会大分工的专业化生产——把活字制作从印刷工艺里独立出去——这,在近代的铅铸字技术反输回中国和日本,才得以实现;而这些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不易办到的事,使得活字技术不能成为主流技术去取代雕版术。

3??两种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时间顺序和使用观念比较

? ? 宋版书在中国的图书史、印刷史里都占着极重要的地位。现在存世的宋版书,许多是刻印精良、字体优美、版面清晰美观、装帧考究(宋代发明了书籍的线装形式),宋版书一直是藏书界里的精品。能制造出精美宋版书的宋代雕版印刷术,是处于技术的高度发达状态,这是在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后四百年所积累起来的技术高度。然而就北宋庆历年间新出现的毕升活字术来说,任何一种新技术,总有一个发生、改进、逐渐走向成熟的客观过程。在雕版印刷术已经成熟了的技术背景里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两种技术表面层的优劣对比明显,甚至会用雕版术的优点来挑剔活字术的弱点。两相对照,可以说,雕版术处在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而活字术则处在社会对它不理解的恶性循环艰难发展道路。至使活字术长期得不到较大的发展,没有能力去取代雕版术。

? ? 中国古代的图书,有十分浓厚的人文气质,除了传播知识的作用外,图书还被当作了一种高雅的工艺艺术品来看待和钤章收藏。书籍字体、版式结构、印刷工艺、纸张印墨选用、书籍的装帧,以至藏书章的钤盖,都十分考究,特别是在书籍上追求名家风格的字体。聘请书写高手,仿照名家字体风格写版雕刻,是宋代刻书的风气。但是,要把名家字体转变为活字的字体式样,比在雕版上困难,特别是在泥活字上再现名家字体更难。对于酷爱藏书的人来说,字体不佳的活字版图书可能不会被他们喜爱而选中入藏。这些有能力藏书的人士,往往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力,他们对书籍字体和书籍版式的审美观念取向,影响着全社会对书籍字体的审美观念取向,影响着历代书籍字体和书籍版式的走向,也影响着对雕版术的重视和对活字术的忽视。活字书籍在当时代的收藏量就少,这是现在对元代及其以前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的客观原因。

4.??从雕版工艺到活字工艺的意识飞跃

? ? 笔者从沈括的记载里读得,毕昇原来可能是一个雕版刻字工,进而发明了活字术,并依据他自己的实践,从木活字转向了泥活字工艺。分述如下:

? ? 其一,当木印版雕刻成了之后,发现有错字、漏字,如何补救?这种工艺失误问题,不但古代有,今天也仍然有。损失最小的解决办法,就是挖掉错字,另刻一枚单字嵌补进印版里。同样,印量较大或存放后再用的印版,会有掉缺笔画、版面开裂、甚至虫蛀鼠啃的损坏,也采取挖洞补字的修整工艺。这是从整版雕刻到有意识地单活字雕刻的工艺发端,进而发展成为专门刻出不同的单活字,这就是发明新兴印刷技术的思想意识引擎。同样的技术思想,也表现在北宋铜版印制钞票,印版上嵌镶着表示“字料”、“字号”的铜活字,这种技术应用实例可在文献

P190图139得见。文献]3]的作者潘吉星先生实测了现存金代(1215~1216)的“贞佑宝券鐠贯”铜印版上,留出嵌镶“料号”“字号”活字的凹空尺寸:“直高1.6cm,横宽1.3cm,凹槽深1.5cm,”P191(本文转引,图二)。布衣毕昇极有可能就是版刻的技术工匠,在他的工作实践里,产生了由雕版补字到活字排版的思想意识飞跃。

? ?? ?? ???(图二,金代的印钞铜版,其中留有插入编号活字的孔,采自潘吉星书)

? ? 其二,沈括的记载明文表示,毕昇的活字“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这说明毕昇是首先从木活字开始他的发明创造实践,在发现了木活字不尽人意后,另寻途径采用了胶泥活字工艺路线,并且解决了用松脂、蜡和纸灰的固版材料和固版/拆版工艺,形成了一整条包括制备活字、交替排版、热胶固版、上版印刷、印后拆版归字,以及活字印的日常保存等技术环节严密相扣的技术链条,成为从原材料开始直到各项后续工序具体操作工艺俱齐备的完整成套技术发明——硬件软件都有了!

发明创造的原创性思想意识是伟大的。可惜的是在我们的历史发展长河里,留下来的具体发明思想火花记录偏少了。因此沈括的记录特别难能可贵。

韩国的某些学者,如果是真正客观研究科学技术史,而不带着某种功利目的的偏激,决不会把明白无误的史料记载歪曲为中国没有成熟的活字技术。

5??从社会大环境看印刷术

? ? 如果再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印刷术在社会(这个大系统工程)里的位置,就可以更进一步明白,为什么活字术在其发祥地中国,几百年来发展缓慢。从社会环境来分析活字印刷技术史,可以看到:

? ? ①古代中国的商品经济不发达,始终是自然经济占主流地位,缺乏了市场经济利益推动的活字排版印刷技术,就缺乏了改进发展的推动力,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以至于,康熙年间连皇家印刷《古今图书集成》采用铜活字技术,竟也没留下可靠的技术档案,(幸而,乾隆时期的武英殿木活字聚珍版图书,金简大人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1776,横向比较——美国开国年))。以至于,由康熙朝着手准备的“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在雍正朝(1728)武英殿排印出66部《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共万余卷,1.6亿字,5020册(比著名的第11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篇幅规模大四倍),却在乾隆初年改铸为铜钱!然后,再由金简重新刻木活字排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P172,P200。在皇家工场里,金属活字技术与木活字技术也是自生自灭,皇家工场汇集了全国的技术精英,却游离在了商品经济之外。皇家技术可以为社会提供高精尖产品的样板,但不计成本的皇家技术却不可能促进民间产品的商业化、市场化。

? ? ②. 如前所述,活字印刷术相比雕版术,是一种技术含量更高的工艺技术。技术含量高,除要求实际工作的工人要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外,还要求有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参与研究、改进、发展和总结经验。但是,许多方面的社会因素都限制了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活字印刷,和其它的技术、工艺的发明与改进。象宋代沈括那样能记录下毕升发明,象元代王祯那样能积极领导木活字印刷工程实践,象清代翟金生那样能坚持三十年,竭举自己的家资、不管社会不理解的人际压力,试验复活毕升泥活字工艺,实在是古代知识分子里的凤毛麟角。

? ? ③于是,在古代的中国,始终没有建设起专门的活字印刷技术队伍。即使在印刷史著作里还能见到更多的民间金属活字印刷家,木、陶活字印刷家的资料,但这些活字印刷家往往也是雕版印刷家,活字印刷术没有成为独立的技术。包括韩国学者特别突出宣传的金属活字书《直指》,及朝鲜半岛的印刷术史,活字印刷术都没有独立,仍然只是雕版印刷术的连体技术。民间采用木活字排印家谱的匠人,虽然也形成了一支家族世袭式的工匠队伍,但是这支队伍的规模、营业活动范围实在太小,没有在社会上产生能举足轻重的影响。

? ? 相比较,另一种印刷技术史例,却是在有了专门的技工队伍之后,才能成为

独立的技术领域,才取代了先前的技术——汉字的印刷体宋体字。史料里有记载:“古书俱系能书之士各随其字体书之,无有所谓宋字也。明季始有书工,专写肤廓字样,谓之宋体。”(钱大庸《明文在凡例》,转引自。)清初,蒲松龄在《聊斋笔记眠上》里称“隆万时有书工专写肤廓字样,谓之宋体。刊本有宋体字,盖昉于此。” 明代中叶善写肤廓字样的专门技工在印书行业里的出现,对印刷字体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后世稳定持续地使用宋体字,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专业的写工队伍和专业的刻书字体,相伴相生地出现在中国的文字史、书籍史和印刷技术史上。科技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而人才的涌现和培养,则仰赖于文化理念的熏陶、仰赖于社会环境。

6??推荐江苏学者徐苏论文《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为什么发展缓慢》

? ? 在笔者的见闻范围内,对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颂扬的文字很多,当然,这是应该的,这是中国人的光荣和自豪。而笔者所见,能客观分析古代中国活字印刷术未能长足进步,未能快速发展的文章不多。镇江图书馆徐苏先生1989年在北京《印刷技术》月刊2~3期连载的论文《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为什么发展缓慢》,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冷静客观分析文章。这篇文章,也引导笔者认识了古代商品经济微弱,所导致的科技薄弱;对笔者四十五岁以后,注视古代中国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关系,起了很大的作用。

了解我们曾经的辉煌,更要了解我们曾经的辉煌为什么不能持续永远。这是徐苏先生论文的作用,也是笔者全方位,多角度探讨中国活字印刷史的由衷。同时也是笔者郑重向印刷行业以外的人们推荐徐苏论文的初衷。

中国古代印刷的两大体系

中国传统印刷的两大体系及其发展和形成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印刷术本身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印刷术主要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两大系列。 首先介绍雕板印刷术,在两大传统印刷体系中,雕版印刷是应用最多的,其间虽有孔版印刷和套版印刷,但二者均可归属于传统的雕版印刷。原因是孔版印刷主要用于织物印染,且印版也是雕刻的;而套版印刷本身就是雕版印刷。同时在众多的印刷种类中,雕版印刷又是最先发明的。其它种类的印刷术都是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但是雕版印刷从工艺技术的总体上,有单色雕印和彩色雕印之分;从印刷形态上,则有凸印和漏印之别。据史料记载雕刻凸版和漏版早于战国时期已用于织物印花,到西汉时发展到多色分版印花。 单色雕版印刷是用一块印版印刷一种颜色印刷品的工艺技术。这种工艺技术发明最早、应用最久,而且在工艺技术上始终没有多大变化。从唐朝开始推广应用迄今,主要用于书籍印刷;在古代也曾用来印刷书籍以外的诸如报纸、地图、证券、版画等印刷品的印刷。历史上所有大规模的刻印工程,均采用单色雕版印刷。 彩色雕版印刷是用雕版印刷多种颜色印刷品的工艺技术。习惯上有套印术、套版印刷、多色印刷、彩色印刷等多种叫法。彩色雕版印刷的发明和发展最能体现雕版印刷术的发展过程。以其出现时间先后次序,可划分为"刷涂套色"、"刷捺套印"、"刷版套印"、"分版套印"、等几种工艺方法。 接下来介绍活字印刷。对活字印刷术的最早记载是北宋时期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国传统印刷中的活字印刷,根据活字材质的不同,可分为非金属活字和金属活字两大类。泥活字、木活字等印刷术为非金属活字印刷术;锡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印刷术为金属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教案

《活字印刷》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搜索和同学间交流,初步了解活字印刷的原理、过程和步骤。 2.引导学生实践雕刻和印刷技术,初步掌握活字的制作和印刷的基本技能。 3.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发达,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的聪明智慧。 教学难点: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 教学准备: 学生:活字印刷的资料。 教师:橡皮、刻刀、印泥、笔墨、框架等材料,急救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学生观看2008奥运会活字印刷部分,感受其场面的壮观和变化之灵活,激发自豪之情。 你知道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吗? 师:是啊,这便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 (二)学习交流印刷知识 同学们,你们已经提前查找了有关活字刷的资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先想一想准备从哪个方面来介绍活字印刷。 (1)了解人物:毕升 (2)了解其活字印刷的过程: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 活字印刷的过程: 刻制:反字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反字,在用火烧成陶字。 排版: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底部有蜡的铁框里,排满为一版。 印刷:印刷时把蜡烧熔,起固定作用,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

拆版: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所以叫做活字。 即: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 教师用大屏幕出示其制作过程的一张张图片及其文字说明。 (3)活字印刷的作用 在以前,世界上还没有印刷技术,谁来说说活字印刷的作用吗? 活字印刷发明之后,带动着其他的印刷术,它们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因此,人们得以阅读更多的书籍,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宝贵的知识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同时,活字印刷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见,活字印刷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名符其实的,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人的骄傲! (三)实践与探索刻字与染印 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刻字与染印技术。 1.师:你能发现在字模上刻的字有什么特别之处?提出“反”字。 师:如何刻反字呢?大家一起来探讨。 生思考交流。 2.师:你觉得活字印刷的字模属于阴刻还是阳刻? 了解阴刻与阳刻的区别。 3.师:今天我们主要是来实践体验刻字环节。我们的材料比较简单,用橡皮来代替,但是原理差不多。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已经把反字刻好了。当然,同学们有兴趣的课后也可以去尝试。 出示事先规定的八个字:天下忧乐先后之而。 师把已经印好字的橡皮以及刻刀装在一只塑料袋里发给学生。 4.讲解刻字的要求。 先让学生来说说刻字有哪些注意问题。 学生尝试。 学生提出难点。 生:笔划与笔划之间的比较难刻。 生:深浅很难掌握。 …… 学生来交流好的刻字方法。 教师示范刻“天”字,把难点讲解注意问题以及刻字技巧。

活字印刷术教案

活字印刷术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活字印刷术 一、导入: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它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发明:活字印刷术。今天我们就学习活字印刷术。 二、新授: 师:什么是活字印刷术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师:从视频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毕昇。北宋。工序:刻字、烧字、排版、印刷、拆版。 师:其实早在隋唐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相比雕版印刷术它有什么变化呢?我们来一起探究探究。 师:活字印刷术将死字变成了活字;将死板变成了活版。 师:那雕版印刷术有何缺点呢?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又有何优点呢?我们一起来看材料。(先给时间看材料,再给学生时间讨论)师:雕版印刷术的缺点是什么呢? 生:刻字费时、费力,不经济,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师:非常好,在宋代,刻本有寸纸寸金之说。那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比较,有哪些优点呢? 生:省时、省力、省料、省钱,降低了印刷的成本。 师:印刷的成本降低了,再加上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书变得便宜了,普通人也能买得起书,因此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何意义呢? 生: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师: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泥活字,后来能工巧匠们发明了木活字,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活字印刷术被广泛传播,并发展为我们近代使用的铅活字。中国的活字印刷术陆续传到哪些地方呢? 生:朝鲜、东南亚,经丝绸之路传到了波斯,欧洲。 师:是的,外国学者是怎样评价活字印刷术的呢。我们来看看,从他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有没有贡献呢? 生:有。 师: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为后来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师:印刷术发展到现在还需不需要刻字,排版这些工序呢? 生:不需要。

活字印刷术教案

活字印刷术 一、导入: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它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发明:活字印刷术。今天我们就学习活字印刷术。 二、新授: 师:什么是活字印刷术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师:从视频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毕昇。北宋。工序:刻字、烧字、排版、印刷、拆版。 师:其实早在隋唐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相比雕版印刷术它有什么变化呢?我们来一起探究探究。 师:活字印刷术将死字变成了活字;将死板变成了活版。 师:那雕版印刷术有何缺点呢?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又有何优点呢?我们一起来看材料。(先给时间看材料,再给学生时间讨论) 师:雕版印刷术的缺点是什么呢? 生:刻字费时、费力,不经济,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师:非常好,在宋代,刻本有寸纸寸金之说。那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比较,有哪些优点呢? 生:省时、省力、省料、省钱,降低了印刷的成本。 师:印刷的成本降低了,再加上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书变得便宜了,普通人也能买得起书,因此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何意义呢? 生: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师: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泥活字,后来能工巧匠们发明了木活字,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活

字印刷术被广泛传播,并发展为我们近代使用的铅活字。中国的活字印刷术陆续传到哪些地方呢? 生:朝鲜、东南亚,经丝绸之路传到了波斯,欧洲。 师:是的,外国学者是怎样评价活字印刷术的呢。我们来看看,从他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有没有贡献呢? 生:有。 师: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为后来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师:印刷术发展到现在还需不需要刻字,排版这些工序呢? 生:不需要。 师:是的,当代王选发明了激光照排印刷,比如我们用的激光打印机。它的发明,使印刷术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迈入了光与电的时代。 师:大家可以看到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从古代到现代,1000多年间不断的改进、创新。为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此,你有何感想。 生:为古代人民感到自豪,要培养创新精神 师:是的,我们要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将知识转化为科技,不断创新,用科技服务于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师:最后,留给大家一个创新作业:未来印刷术是怎样的?印刷术未来会怎样?

“我的活字印刷”活动方案

“我的活字印刷“活动方案 一、活字印刷介绍 活字印刷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它同时也体现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代表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独步于世界,使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感到自豪。现本铺推出全国独具特色的活字印刷产品,使大家重温历史,身临其境的体验到活字印刷独特的魅力和浓郁而古朴文化。 二、活动目的: 1、了解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及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培养爱国情操。

2、在制作中初步掌握基本工具的用法和简单的劳动技术,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 3、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孩子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组织能力。 4、通过指导排版设计,培养孩子的认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活动地点 万豪星城售楼处 四、活动时间(待定) 2016年5月周末(时间待定) 五、目标人群 本次活动由南通通师二附小学的孩子们参加活动 六、活动内容 1)嘉宾签到,以家庭为单位领取活字印刷工具

2)主持人介绍活字印刷工具的使用方法,现场与嘉宾互动 3)活字印刷活动开始啦,小朋友们各就各位准备的自己的文章,要大干一番!

4)活动结束后由老师选出最好的两幅作品给予奖励

5)休息去准备下午茶,让大家在体验的同时也能品尝到美味的糕点。 六、活字印刷步骤 (1)将少量油墨倒入至塑料平板上,用其中1个胶辊研墨,使滚筒沾满油墨; (2)用沾有墨的胶辊往活字印刷版上均匀刷墨;

(3)铺上宣纸,并用夹具在将宣纸与木盘顶端固定; (4)用另一支胶辊压印纸张,之后将宣纸平缓揭起; (5)印刷成品

雕版印刷作文

雕版印刷作文 中国有这样一门艺术:发源于隋唐之际,流传至今。它以文字为基础,打开了文化交流的大门,在中华灵魂上刻下了历史的花纹,这就是雕版印刷技术。 早在隋唐之际,我国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后来在辽、宋、西夏、金时期雕版印刷术刻书十分流行,因此雕版印刷术逐渐盛行起来。期间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中国的印刷术又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参观雕版印刷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雕版印刷发展的四大基础和制作雕版的过程。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离不开四个重要的条件:文化基础、物质基础、技术基础与社会基础。 首先,雕版印刷术的文化基础指文字的发明。关于文字的起源,仓颉造字是最流行的一说。在前文字时代的人民由于记忆有限,所以用绳结、骨片、竹子等记录事情,后来人民在木头、石头和兽骨上刻的纹路,渐渐演变成甲骨文,从此中国汉字就经历了由繁到简、由圆到方,逐步规范的过程,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汉字。 其次,雕版印刷术的物质基础指文字的书写。因为文字的发明,我国勤劳的古代人们开始书写汉字,进而发明了造纸术和制墨的技术,为雕版印刷的出现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再次,雕版印刷术的技术基础指盖印与捶拓。印章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技术,有阳文和阴文之分,刻的时候都为反字,印出正字。捶拓是指在石碑上紧紧附上一层湿纸,随后用拓布轻轻刷上墨,纸随着石碑凹进去的地方就不会站上墨,因而印出黑底白字。雕版印刷集合了这两种技术的优点,因此广为流传,渐渐发展起来。到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我国的印刷术大大提速了。 最后,雕版印刷的广泛使用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对雕版印刷的大量需求。唐朝时期民间大量需求年画,而寺院因佛教盛行而大量需要经书,但手写工作量巨大,于是雕版印刷就派上了用场。逐渐地,雕版印刷也被运用到民间其它领域。 相对于雕版印刷发展的四大基础,我更喜欢雕版的雕刻过程。 我在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了解了雕版的过程:第一步用极薄的纸写一副字,使纸的正反面都能清晰地透出字迹;第二步对写好的字进行第一遍审稿,若是发现错别字,就要把这个字裁下来,然后重新贴上一块纸,写上正确的字;第三步,把纸反贴在一块光滑平整的木板上,使纸与木板紧紧相贴,字迹便轻松地印在了木板上,确认木板上字迹无误后,刮掉纸屑,上一遍植物油,这时眼前就有一块有字的木板了,准备工作就万无一失了;第四步是雕刻,雕刻的过程就是指把字以外的空白部分凿掉一部分,使空白部分凹陷下去,字的部分突出来。于是接下来工匠们只要按着字的轮廓,把空白的部分凿掉一层,便雕好版了。 这个过程说着简单,可实际上并不容易。工匠们需要先沿着字的轮廓刻出痕迹,然后把不规则的空白部分分割成易凿下来的小块,分多次切下。就这样一块一块地、不厌其烦地雕琢,直至切下最后一块多余的木屑。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活字印刷|浙美版(3)

《活字印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交流,初步了解活字印刷的原理、过程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实践雕刻和印刷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发达,激发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如何在学习雕刻和印刷技术的基础上去实践雕刻和印刷技术。 教具学具 活字印刷的资料、多媒体课件、雕塑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让学生猜谜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板书课题。同学们,认识陶泥上面的字吗?老师叫吴珍勇,来自麻尾小学泗亭分校。古代的人们就是运用了这样的字模把书本印制出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活字印刷》的艺术魅力吧。 二.学习交流活字印刷知识 1. 介绍活字印刷的历史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活字印刷的历史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学生齐读)“活字印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进步,对人类文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有着“文明之母”的美誉。”(课件)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了的呢?活字印刷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毕昇的发明。毕昇刚进印刷铺的时候他是个刻工。他遇到问题总爱动脑筋,并且谦虚的向身边的人学习,后来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胶泥活字版印刷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

力,而且提高了印刷速度和质量,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 3.了解其活字印刷的过程:接下来一起来观看活字印刷的 制作过程,请同学们注意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视频播放)谁来告诉大家印刷术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刻字模— 排版—印刷—揭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陶子为什么叫活字呢?因为陶字拆下还可以重复使用,所以叫做活字。 4.现代社会对活字印刷的应用现代的人们利用活字印刷 的技术与方法创作了更有趣的作品。(播放视频) 这是在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活字印刷》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活字印刷术是 全人类共同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 傲。 三.实践与探索手工泥活字的制作与染印 1.学生自学探究手工活字泥的方法和步骤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33页,小组一起来交流学习手工泥活字的制作方法与步骤吧。 2.制作步骤手工泥活字的制作步骤是什么呢?1.做泥板;2.搓泥条拼反字; 3.合作排版; 4.刷色; 5.覆印完成。(课件) 3.和学生合作制作手工泥活字(谁愿意上来当老师的小助手,向同学演示制作活字模呢?泥板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接着就是搓泥条,拼反字。不会写反体字怎么办呢?我们把字写在宣纸上,反面就是反体字了。接下来,再搓出和字体笔画一样大小的泥条,拼反字,贴在泥板上,并做调整修改。最后,刷色、覆印。) 5. 小组合作制作手工泥活字 小组分工合作要求: 1.小组分工合作制作一个手工泥活字;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雕版印刷术是盖印与拓石两种方法发展、合流而形成的。 雕版印刷术的工艺过程如下:把硬度较大的木材创平、锯开,表面刷一层稀浆糊,然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字面向下贴在木板上,干燥后用刀雕刻出反向、凸起的文字,成为凸版(参看图1-8)。经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力后,便得到了正写的文字印刷品。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约在1300年前的我国唐朝。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又以科举取仕,提倡读书,盛行佛教,流行经文,对于书籍的需要大为增加,于是,书籍逐渐成为商品。这时,楷书久已流行,纸、墨也广泛应用,盖印和拓石的方法日臻完美,雕版印刷术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 从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和实物来看,雕版印刷术出现在我国唐朝的初期是完全可靠的。 明朝史学家邵经邦所著的《弘简录》中,有唐太宗“梓行“长孙皇后所撰《女则》十篇记载,“梓行”就是指雕版印刷。可见,在唐太宗执政时期(从公元625年到公元649年的25年间),雕版印刷术已经有所应用了。 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实物,也充分证明了上述的论断。如公元1900年,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大批文物中,有一卷刻印精致的《金刚经》(参看图1-9),它长一丈六尺,宽一尺,由七个印张粘接而成,上面刻有佛像和经文,卷尾落款是:“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金刚经》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内,这是保存到现在载有明确日期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唐朝末年,雕版印刷在我国南方很盛行,四川、江苏、安徽等地成了刻印书籍的中心,主要刻印佛教经文和通俗读物。长兴三年(公元93年)宰相冯道提倡刻印《九经》,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用雕版印刷印经书,目的是为了校正文本。 到了宋代,雕版印刷业极为昌盛,除了印刷一些儒家经典、佛教经书之外,还出版了自然科学类的书籍及民间文艺,作品不仅各级官府出资刊刻印刷,而且有私家刻书和坊间刻书,形成了以雕版印刷作坊为主体的印刷中心(参看图1-10)。所印书籍品种齐全,刻工精细,技术性和艺术性都用很大提高,如刻印工程浩大的《释藏》、《道藏》和历史名著《资治通鉴》以及《主惠方》等史书和药书等。宋代末年,印刷业几乎遍及全国了。 雕版印刷术,在元、明、清三个朝代,不但印书,还印纸币(参看图1-11),中国印刷了早就是以纸币传入欧洲的。 雕版印刷术的另一重大发展,是“套版”和“饾版“彩色图画印刷的发明。 套版是把一张原稿分成几块印版,用不同颜色的色料,分别套印在同一张纸面上。 饾版也是把原稿按不同的颜色,分别雕刻成若干块印版,刷墨时有深有线,然后叠印在同一张纸面上,因其印版零碎,用时要摆布拼凑,有如陈设的食品饾饾,故称饾版。饾版所用版数不同,有时几块,几十块,多过达千块,根据原稿而定。明朝年间(明熹宗天启六年即公元1627年),南京胡正言用饾版印刷印制了《十竹斋画谱》,设色妍丽、浓淡适度、向背明显、生动鲜艳,作为艺术珍品流传至今。 总之,雕版印刷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在我国历代沿用,至今仍有保留,如北京荣宝斋的木刻水印。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_活字印刷术

在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前,印书作坊里都采取的是雕版印刷,刻字工人在一块木板上刻好字后再印刷。如果雕刻时有字出现了错误,那么辛辛苦苦雕刻的木板就没有用了。这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而且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北宋时,一个印书作坊里有一个名叫毕昇的刻字工人,由于日夜操劳,他的手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茧,每当他在木板上雕刻字的时候,总是叹气:“唉,要是这些字可以重复利用多好啊!”同事们听了都纷纷嘲笑他:“哪有这样的好事!好好干活吧,别异想天开了!” 但毕昇不甘心,他想起了小时候在泥巴上写字时的情景,泥巴干了,字迹就清晰了,但时间一长,泥巴就会出现裂痕,字迹也会逐渐模糊。要怎么办才好呢?毕昇成天都思索这个问题。 一天,毕昇看到妻子正在用瓦罐浇水,他灵机一动:“瓦罐不就是由泥巴烧制而成的吗?”于是,他便向陶瓷工人学习烧制陶瓷,学会了这一技巧后,他又将字刻在泥巴上,经过烧制之后,字迹特别清晰。但这些字还是连在一起的,于是,毕昇又将字雕刻成一块一块的,烧成砖后放在一个小木框内进行排版。但这些字是活动的,很容易松动,不方便印刷。于是,他又向人请教。在别人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他在木框内浇上松脂和蜡,这样每一块字就牢牢地靠在了一起,之间也没有缝隙。把书印刷完后,如果不再使用了,只需要轻轻敲打,一块块的字就会分离,这样就可以反复使用。这就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它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而且节省了资源。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1000多年前是一项很了不起的发明,从此以后很多书籍被大量印刷,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毕异不顾别人的嘲笑,坚持自己的想法,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当你被别人嘲笑时,也会像毕昇一样坚持不懈吗?

我的活字印刷活动方案

我的活字印刷活动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的活字印刷“活动方案 一、活字印刷介绍 活字印刷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它同时也体现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代表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独步于世界,使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感到自豪。现本铺推出全国独具特色的活字印刷产品,使大家重温历史,身临其境的体验到活字印刷独特的魅力和浓郁而古朴文化。 二、活动目的: 1、了解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及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培养爱国情操。 2、在制作中初步掌握基本工具的用法和简单的劳动技术,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 3、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孩子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组织能力。 4、通过指导排版设计,培养孩子的认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活动地点 万豪星城售楼处 四、活动时间(待定)

2016年5月周末(时间待定) 五、目标人群 本次活动由南通通师二附小学的孩子们参加活动 六、活动内容 1)嘉宾签到,以家庭为单位领取活字印刷工具 2)主持人介绍活字印刷工具的使用方法,现场与嘉宾互动 3)活字印刷活动开始啦,小朋友们各就各位准备的自己的文章,要大干一番!4)活动结束后由老师选出最好的两幅作品给予奖励 5)休息去准备下午茶,让大家在体验的同时也能品尝到美味的糕点。 六、活字印刷步骤 (1)将少量油墨倒入至塑料平板上,用其中1个胶辊研墨,使滚筒沾满油墨;(2)用沾有墨的胶辊往活字印刷版上均匀刷墨; (3)铺上宣纸,并用夹具在将宣纸与木盘顶端固定; (4)用另一支胶辊压印纸张,之后将宣纸平缓揭起; (5)印刷成品 七、活动流程 13:30-14:00 业主签到(工作人员配合发道具) 14:00-14:20 主持人介绍活动流程及活字印刷的方法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传统故事】毕升发明活 字印刷术 【传统故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要说我国古人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那是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印刷技术的发展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那是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20XX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大型团体操活字印刷的表演场面壮观,令人震撼。让全世界人都知道中国印刷技术给世界历史做出的贡献。 毕升,是宋代初年时候的书次刻工,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以后,来不及普及就英年早逝了。不过,他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发明介绍给了师弟,民间流传着一个小故事。毕升的师弟们都十分敬佩他的才华,一位小师弟说 “大藏经五千多卷,雕刻了三百一十三万块板,那一大间屋子都装不下,得花多少年心血呀? 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了。 师兄,你透露一下你是怎么想出用着巧妙地办法呀?” 毕升说:”实际上,我也是那俩儿子教我的。“ “你儿子?他们怎么可能教你呢!?那两个小不点只会玩捉迷藏过家家之类的。” “你说对了,就是这过家家的游戏给我的灵感。去年清明我带着妻儿回家祭祖,有一天俩儿子用过家家,用这泥做成了桌椅板凳,还有猪呀,小人儿之类的,在哪里拍来摆去的。我看着看着,眼前一亮,来了灵感。 当时我就想我也可以像过家家似的,用着泥刻成单字的章,在哪排来排去的排版印刷呀。 “ 师兄们听了是又惊又喜,纷纷的点头称赞,那位小师弟呀还在那念叨呢,说是 1/ 2

“你说这过家家啊,谁家孩子都玩过,也都看过,怎么偏偏只有你毕升发明了这印刷术呢?” 过了好一会,他们的师傅开口了: “在你们的师兄弟中,毕升是最有心的,他早就琢磨提高功效的新方法了。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师兄们听了顿时茅塞顿开。 2/ 2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但也有不便之处:印一种书就得雕一回木板,费时费力,无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书籍,一旦这部书不再重印,那雕得好好的木板就完全没用了。 到了十一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把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一个字为一个印。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印,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

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 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升发明的印书方法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一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 武汉市育才小学徐佩琪 活动背景: 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渐渐远离今天的青少年,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面临断链的危险。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向学子传播传统文化,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排版检字、雕刻字模、印刷活字等实践活动,学习使用刻刀、竹签、刷 子等简单工具的方法; 2、通过实践探究活字印刷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 协作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激发探究活字印刷的兴趣,感受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 的重大影响和贡献。 活动重点: 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活字印刷术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活字印刷乃至中华文明的兴趣。 活动难点: 让学生掌握一些关于活字印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认反字、检字、刻字、印刷等。 适用年段:中高年级 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关于活字印刷术的相关资料; 2、准备相关教具:奥运片段、PTP幻灯片等; 3、准备活动用教具:字模、印墨、刷子、纸张、陶泥、刻刀等。 活动过程: 一、看活字: 1、看:奥运短片---国宝档案之活字印刷;(导言:2008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 展示了表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场景,引起了世界的瞩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的盛况。请看大屏幕!) 指导策略:奥运短片中有关活字的震撼场景会激发学生探究活字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2、议:这一场景展示的是什么?你们了解活字印刷吗? 大家有没有兴趣,亲身去体验一下这古老的发明呢? 指导策略:课前对活字印刷的收集使同学们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反馈整理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短片感悟更加深刻,再通过学生的议进一步认识活字印刷的意义。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图) 创制活字版的毕昇 雕版印刷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但也有不便之处:印一种书就得雕一回木板,费时费力,无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书籍,一旦这部书不再重印,那雕得好好的木板就完全没用了。 到了十一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把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一个字为一个印。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

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印,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 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升发明的印书方法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一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浅谈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的发展与影响

浅谈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的发展与影响 编辑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才建立并得到学术界承认的。但编辑学作为人类的一项文化活动,却又悠久的历史。从春秋至唐代,这一时期是中国编辑史发展的初期阶段;而从宋代至清中叶这段时期,是我国古代印刷业的全面发展时期,编辑活动也出现了新的面貌。这一时期主要是因为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术的兴盛。 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诞生了。而到了宋代,雕版印刷发展到全盛时代。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雕版印刷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最终形成了这种独特文化工艺;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开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最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它的实施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换句话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即造纸术和印刷术与它直接相关,这在中国其他传统工艺中是罕见的。雕版印刷术最大的影响是大大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因为印刷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把整版书都重新刻制,只需要排版就行。 此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也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在

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已经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活字制版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活字印刷术让大篇幅的书目更便于量产,颠覆了手写时间慢效率低的弊端,使重要的古籍和经典更广的传播。活字印刷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其它一些优点。如发现错字可随时更换,不必像雕版那样要从头开始,也不会产生雕版的虫蛀、变形及保管困难的问题。只要有了一套活字,便什么书都可印,大大节省了写刻雕版的费用,又缩短了出书时间。这种既经济又简便的印刷方法,在世界印刷史上树立的一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有了活字印刷术,整个世界的文化、教育、沟通等等都发生变化了,就中国而言,中国突然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印刷的书籍比起前代成倍的增长,人们从学术影响和商业利益两方面考虑,不得不在书稿雕版前反复推敲,对书稿进行细致的加工,对版面编辑进行认真的设计。这些都有力的促进了中国古代编辑工作的开展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活字印刷》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一师一优课·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 走进活字印刷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清制作的过程与基本方法,了解手工制作过程中前后步骤的联 系(技术意识)。 2. 能够合作完成作品制作,体验设计与制作带来的学习成就感和乐趣。 3. 感悟活字印刷蕴含着古人的聪明智慧以及古人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精 神。 4. 懂得动手实践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同学们,当你坐进这间教室的这一刻起,咱们的身份就发生了变化!我啊,是知 味书馆的老板,你们啊我聘请的小小书匠,咱们现在有一个非常艰巨任务就是复制这本古籍共 300 册。咱们现代人可以通过复印机打印机来完成,十分方便。但是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去到到没有印刷机没有电脑的公元300 年的魏晋时期,要复制一本书只有一条途径,手 抄! 2.计算体会:咱们先来算一笔账,看看哪位同学计算的快!老师过调查发现咱们同学认真书写 的速度大约是:1 人1 分钟能抄写20 个字,那么咱们全班50 位同学1 分钟一共能抄多少字? 【生计算20× 50 =1000(字】我们要复制的这本古书一共100000 字,全班50 位同学共同抄写, 需要多少分钟?【你的小脑瓜真灵光,你算得真快】刚刚我们说一共要抄写300 本古书,那一共需 要抄多长时间呢?【100×300=30000(分)30000 分钟大约就是几个小时?500!】是啊同学们全 班同学抄写300 本古书需要不眠不休抄500 个小时呢!

3.交流:同学们啊,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抄写太费时费力了,太辛苦了】出示 4.小结:是啊同学们,人们进行手抄的过程中又费力又费时,但是在哪个时代,真的有一批人从事着抄书的工作,是他们的付出才使我们的文化得以传承,让我们现在仍能看到这些优秀的古书古本。手抄太痛苦了,你们想抄吗?【不想!】咱们再次进入时光隧道,去看看别的朝代有没有好的方法,咱们来到了公元860 年的唐朝,唐朝盛世,聪明的人们发明了新的技术——印刷术。唐朝所使用的是这种雕版印刷——在木质板材上进行雕刻,一页一版反复使用 5.交流:大家觉得这种方式跟手抄比起来,有什么好处?【字体统一,一次制版反复使用,方便快捷】说道方便快捷,咱们得再来算一笔账,100000 字的书,如果每张版刻200 个字,那么咱们一共需要刻多少版?看看谁算得快【生答】没错500 张版,那咱班50 个同学,每个人只需要刻10 张版,我们这300 本书就可以反复随复制了。跟咱们抄写来比的确是省了不少事。虽然刻板比较费时,但是刻板后印刷起来就很方便快捷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雕版印刷满足不了大量印刷的需求。 5.过渡:咱们现在到了,公元1000 年前的宋朝,看看印刷术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有一个咱们的同行叫毕昇的书匠发现了雕版印刷的不足,如果刻坏一个字,整个版子就废了,而且不易保存,他通过不断的试验,发现可以把一整块木板切成一块块小木块,再找出三千个常用字刻在上面,后来改进材料采用了更易保存的泥胚,这样将进行自由组合反复使用,这种方法叫做——活字印刷哎?这种方法似乎听起来真不错,你们感兴趣吗?不如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走进活字印刷印刷,一起体验一下怎么样? (二)准备 1.提问:既然要体验活字印刷,那么咱们得现有活字才行,怎样制作一个活字我们这节课需要攻克的难关。现在啊每个小组都有一些成品的活字,大家拿起来观察一下,咱们需要准备哪些工具和材料呢?【生交流:刻刀、字模、橡皮、铅笔】 提问:猜想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操作呢?【预设:1、起稿2、篆刻】大家刚刚对材料和步骤都做了猜想,那到底应该用什么材料,又如何使用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微视频来学习一下看之前,老师要提几个问题和要求:1.制作活字模需要哪些步骤?2.每一步操作有哪些注意问题?看的过程中可以把重要的知识记一记【学生观看:视频暂停一下,有没提到的工具,硬币硫酸纸干什么用,仔细听,答案马上揭晓】 2 交流: ①活字模步骤?描红——.转印——篆刻——去白

神奇的活字印刷术_优秀作文

神奇的活字印刷术 神奇的活字印刷术 同学们,你们知道活字印刷术吗?今天我跟随小百花的小作家们一起来到时光印记活字印刷馆,体验活字印刷术的乐趣,接下来,我就来为大家揭开活字印刷术神秘的面纱吧!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知道了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后来元代王祯创造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明代中期,发明了铜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也是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老师又为我们讲了活字印刷的使用方法:先把需要的字拿出来排在字盘里,用刷子蘸一点油墨在盘子里研磨,直到油墨均匀的分布于刷头上,再往字模上刷均匀,每个标点符号都要刷到,再把宣纸放在字模上,用滚轮一点点地滚,力度要适中直到每个字都清晰了为止。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先把字块拆掉,因为我拆的太急了,不小心把木板拆掉了,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又装好。这次我吸取了教训,放字模时小心翼翼地,生怕它卡住,字模很快就排好了。用刷子蘸上油墨开始耐心地研磨,等油墨研磨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往字模上刷,接着把宣纸放到字模上用滚轮滚。咦,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印出来的作品是重影的还模糊不清?正好,老师过来了她告诉我:重影是印刷过程中纸张没有固定好,字迹模糊是印刷的时候滚轮滚的力度不均匀造成的。

我终于恍然大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印刷出了一副像样的作品。 接下来到了“穿汉服,行汉礼”的环节,老师给每人都发了一套汉服,大家穿上汉服,像一个个“小学士”。老师先领着我们读了弟子规,并且讲解了其中的小故事大道理。然后同学们全体起立,开始学习汉礼,老师在一边讲解,旁边的小姐姐给我们示范礼仪,与同辈同学之间行小礼,与父母长辈之间行大礼。我来到妈妈面前给妈妈行了一大礼,可能是帽子松了,抬头的时候帽子甩到了一边,结果妈妈看到我滑稽的样子哈哈大笑,我笑直不起腰来,旁边的同学们也一起哄堂大笑,一时间大厅里充满欢声笑语…… 同学们,通过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对活字印刷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呢?让我们开动脑筋,一起去探索祖国历史文化的奥秘吧!

活字印刷讲解文稿

活字印刷ppt讲解文稿 开场白: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时光课堂,我是今天的老师——,时光课堂是我们时光印记推出的一系列传统手工艺课程,包括活字印刷、古法造纸、丝网印刷和扎染等,今天带领大家一起体验的就是有千年历史,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 什么是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又是怎样被发明的呢?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会的两个问题,谈到印刷术要从它的一个重要基础谈起,那就是文字,大家知道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吗?看屏幕,这两幅图呢就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记录和占卜而发明的一种文字,因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之为甲骨文。我们来看一下上面的文字,大家看一下认不认识呢?我们拿出其中的一个字来看一下,这个呢是一个斧头,我们知道中国的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是从图形到符号,甲骨文中的斧头还是一个图形,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斧头的形状,有斧头的把手和斧刃,到了商周时期的金文又多了一些变化,多了很多中空的结构,因为是刻在青铜器上,后面又到了篆书、隶书、楷书,我们看到斧头这个物品演化成文字以后变成了王这个字,这个是因为斧头是一种武器,很有权威,而有权威的人就是王。 我们再来看一些常见的文字在甲骨文中是怎样书写的,以及它们是怎样演化成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的。大家可以来猜一下屏幕上的这些是什么字,分别对应的是水、鱼、鸟、鹿、马、门,可以看到

几千年前的文字,今天我们还可以认识一部分,这个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 文字发明以后呢,文化就得以更好的流传和保存下来,但是当时能够学习知识还是很少数人的特权,因为印刷术发明之前所有的书都是手抄的,手抄书很累,效率也很低,知道隋朝时人们根据印章的原理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即是在一整块的木板上刻上凸起的反字,然后刷墨印刷,到了宋朝时,雕版印刷已经非常盛行,甚至已经出现了专门进行雕版印刷的工厂,看着一幅图记录的就是当时的一个雕版印刷的工厂,可以看到工厂里的工人们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随着雕版印刷的技术的成熟,很多的弊端也暴露了出来,因为雕版印刷是在一整块的木板上之上雕刻出凸起的反字,而在木板上刻字很容易刻错,导致印刷出现错误,北宋时期的印刷工人毕昇就发明了一种更加先进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毕昇在当时就是一个刻板的工人,因为经常刻错字,非常苦恼,但是他非常聪明,最终思考并制作出了具有革新意义的活字印刷术,他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有一个与他同时代的作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详细的记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大致的意思就是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发明了一种活版印刷,他用胶泥来刻字,每个字都是单独的一个,一个字只有铜钱那么厚,想要印的时候就拿来一个铁框,把字排列在上面,然后用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东西盖在上面,用火来烤,上面的松脂和蜡一融化就拿来一块铁板压在上面,使得上面的字非常平整,然后就可以开始印了,如果只印两三本,这种方法并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