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重点

新闻学重点
新闻学重点

新闻学概论重点整理

(按老师划的重点从ppt里整理出来的可能会有漏大家最好结合ppt 看ppt红色的字)(注重看整理出来的这些内容希望大家都过啦~)

第一讲

新闻学研究对象:新闻学以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属社会科学范畴。

新闻学的定义: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规律的科学

狭义新闻学和广义新闻学:狭义的新闻学专指新闻理论或理论新闻学。

广义的新闻学指的是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文学等并列的一门独立学科。

*新闻学三大分支:

理论新闻学:从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出发,重点考察新闻事业,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系统总结和阐明人类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对当前和今后的新闻实践作理论指导。

历史新闻学:通过对人类社会既往新闻活动,特别是新闻事业的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方面可为当前和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历史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为当前和今后的新闻工作提供历史借鉴。

应用新闻学:通过对具体新闻业务工作和新闻传播技能的研究,概括总结出从事新闻工作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技巧,以直接指导实际的新闻业务活动。它涵盖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等全部新闻业务领域。

*徐宝璜:(留意称号)(四个第一)

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和教育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者之一,

中国第一份新闻学刊物《新闻周刊》的创办者;

中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新闻学》的著述者;

中国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新闻学课程的教授;

因此,他成为五四时期中国新闻学界的泰斗、“新闻教育第一位的大师”和“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可谓名至实归!

中国新闻学三本奠基著作:徐宝璜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学的三部奠基著作

第二讲

新闻最早出处:“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宋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左右朱昭之撰写的《难顾道士夷夏论》一文之中,始见于南朝梁代佛教文集《弘明集》卷七,比孙处玄“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的初唐神龙年间(公元705年前后)提前了二百多年。

多义的“新闻”:(中国汉语大词典)

1).新近听来的事。

2).新知识。

3). 宋时指有别于正式朝报的小报。

4).指报纸。亦指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现代中文“新闻”含义广泛:(常说一、二、九种)

第一,是指新闻体裁中最常见的一种:消息。这是经常用到的,说他写了一条新闻,实际上就是指他写了一条消息。

第二,是指各种新闻报道的总和,包括各种各样报道形式、体裁。我们常常说“报纸的新闻版”这句话,其实指的便是报纸上的消息、通讯、时评、采访记等等,统称为“新闻”。第九,指刚发生的事实。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描述、叙述)

新闻的定义:(选一种说法)(每一种说法的解释在ppt里有重点是理解)

1、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徐宝璜

2、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李大钊

3、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认识一切关系社会人生的兴味、实益之事物现象也。———邵飘萍

4、“新闻者,读者所欲知之事物也。”“新闻者,有人类之兴趣,与人类之生活上及幸福上能发生影响之一切事件及观念等相关之原质的事实也。”——戈公振

5、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定义》

6、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范长江

7、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王中

8、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宁树藩

9、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李良荣

*新闻的特性:真实、新鲜、公开性、重要

1、真实——新闻之生命

2、新鲜——新闻之存在价值。时新性——时宜性(社会后果)

3、公开——新闻之目的

4、重要——新闻的意义

*新闻的本源:客观事实

新闻的类别: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第三讲

新闻与宣传: 区别(不同点)

相同点(联系)

新闻与宣传区别:

A 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B 具体区别:

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

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受众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

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3)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息)。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

4)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

宣传与新闻的联系:尽管二者从动议、特点、只能上均有原则性的区别,但又出现一定的特殊复合现象。媒介的所有者(私人、集团、政党、阶级)或新闻工作者自身处于某种目的,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新闻报道宣传一定的思想、观念,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评价。

新闻与舆论: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舆论本质:舆论作为公共意见(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向。

舆论特点:1)公共性。2)公开性。3)急迫性。4)评价性。

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字好多重点还是理解)

新闻媒介与舆论密切相关。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它反映舆论、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

第一、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二、反映并代表舆论。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2)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第三、引发舆论。1)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2)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第四讲

*新闻价值:考试:十则新闻(最好一周内保持“新”)+分析运用新闻价值解释为何选择这些新闻

*新闻价值要素:

一、新闻价值的要素

新闻价值的要素,系指构成新闻价值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1.时新性

指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新鲜性质,通常包括两个意思,即:时间新、事实新。时新性要素表示新闻发生、传播的时间与接收者获取新闻的时间的关系。这之间的距离越短,新闻也就越新,因而也就越有价值。

2.重要性

指新闻事实中所包含的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与社会生活有较大影响的性质。重要性表示新闻事实与人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关系越密切,新闻也就越重要,因而也就越有价值。3.接近性

它通常包括地理距离上的接近,心理感情上的接近,年龄性别上的接近,兴趣爱好、职业上的接近。接近性表示的是新闻事实与广大公众在某一方面的空间距离上的关系。距离越近,就越具有接近性,因而新闻也就越有价值。

4.显著性

指新闻事实中所具备的知名度和突出性。通常包括人物、地,点、事物、事件的著名性,事实本身的程度、数量的显赫性。显著性表示的是新闻事实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突出程度。突出程度越高,就越具有显著性,因而也就越有价值。

5.趣味性

新闻事实中所具备的新奇特异、富有趣味和人情味的性质。趣味性表示的是新闻事实与广大公众心理和感情上的求知、求乐、求新、求异、求善和憎恶嫌丑的关系。趣味性越突出,就越能勾起这种心理和情感要求,因而也就越有价值。

*新闻价值五个要素的关系

?时新性是一个最基本前提,是一条新闻所必备的素质。因为社会需要的是新的情况、新的信息,没有新,其它四个要素即便全具备,也不能是新闻。

?此外,重要性占据首要地位,与人们切身利益有利害关系的新闻理所当然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般而言,一条具备重要性的新闻,也就可能同时具备了显著性与接近性。

?从这个角度看,显著与接近是对重要性的一种补充。当,新闻事实中所包含的新闻价值要素越多,其价值自然也越大。

?在实际传播中,这种情况比较罕见。一般而言,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另外再加上四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就具有一定程度的新闻价值了。

第五讲

新闻传播的发展:(几个阶段)

传播手段的演变与发展

1、口头媒介阶段,指人们利用自身的发声器官来传播新闻。

2、书写媒介阶段,书写媒介,就是指通过书写工具来进行新闻传播。

3.印刷媒介阶段,印刷媒介,指通过印刷手段来进行新闻传播。

4、电子媒介阶段,就是指利用电子技术来进行传递新闻。

第六讲(这一章真的好乱..凑合着看吧大家)

五W公式

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新闻传播者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新闻信息的采集者、制作者、发布者。

作用:新闻信息流动,尤其是在社会范围内流动的把关人和引导者

思考:在网络时代,新闻传播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传播者的分散化

----专业媒体的优势仍然存在,但是逐渐从信息的提供者转化为信息的验证者和诠释者。

为什么是选择者?

新闻信息的选择者,是指新闻传播者具有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比较、鉴别、取舍及如何处理的决定。选择者概念,大致与传播学中“把关人”的含义相当。新闻信息的流动是经过过滤与选择的流动,新闻传播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没有选择也就没有新闻

选择流程?

传播者选择新闻的过程图:

1)事实→新闻定义→新闻价值→新闻法规→新闻政策→新闻→媒介→接收者

2)事实→新闻定义→新闻价值→新闻法规→新闻政策→宣传价值→新闻→媒介→接收者

职业传播者

与新闻职业的关系→严格自律的职业传播者

名言以及出处

普利策新闻名言

–著名报人普立策创办了《邮讯报》,公开声称其办报方针是“为人民服务”,“是真理的喉舌”,“提倡道德原则和思想,不提倡偏见和党见派恆性。”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If a country is a sailing boat in the sea, and journalists who is the bow of the observation.

If he wants to observe the endless sea of all, unpredictable things can happen look at the sea and the shallow reefs, timely alerts。

–什么是我们政治生活最大的破坏者?当然是腐败。为什么会造成腐败呢?自然是贪财。谁又是贪财最大的唆使者?……金钱是今日世界最大的诱惑力。有人为它出卖了灵魂,有人为它出卖了肉体,更有人把钱看成万能……

–记者的生活是铁脚马眼神仙肚。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

–我们的国家与报业休戚相关,升沉与共。报业必须具有能力,大公无私,训练有素,深知公理并有维护公理的勇气,才能保障社会道德。否则,民选政府徒具虚名,而且是一种膺品。报业的谩骂、煽动、虚伪、专横,将使国家与报业一同堕落。塑造国家前途之权,就掌握在未来新闻记者的手中。

第七讲

新闻传播过程(四要素)

1、传播者:指发送新闻信息的一方,其居于传播的第一道关口。为新闻信息的发送者,传播者首先一个任务就是要采集新闻信息,然后把收集到的信息经过加工、制作,使之符号化、体裁化并发送出去。传播者从采集到发送主要是解决“传播什么”和“如何传播”这两个问题,直接决定着新闻信息的传播数量、质量。

2、传播内容:传播内容就是被传播的新闻信息。它是传播者的劳动结晶,也是接收者所要接收的“产品”。传播者是通过传播内容来影响接收者,接收者则是通过传播内容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传播内容既是沟通、连接整个传播的“桥梁”,也是传播是否有意义、有效果的关键。它是经过传播者的加工制作,是符号化了内容,故而又有人称之为“讯息”。3.传播媒介:是用来传播新闻信息的物质手段。传:播媒介居于传播过程的中间,是新闻信息流过的必经之道。新闻传播媒介大致上经过了口头媒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几个发展阶段。

4.接收者:是接收新闻信息的一方,是新闻传播的“终点”。在现代社会中,新闻接收者人数众多,包括社会中各样的人。新闻传播者所面对的是一大批成分复杂的接收对象,因而也就统称他们为“受众”。

新闻接收者的地位与作用

1、新闻信息的接收者

他们是新闻信息传播的目的地或终点站。(线性传播模式)

反馈作为电子工程学上的一个术语,本意是指发出去的电波的回流。

收者可以与传播者进行角色互换。

新闻接收者分为两大类:

1.稳定型接收者对这类接收者而言,接收新闻已成为他们一种经常性、稳定性的行为,已内化为每天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且在可能情况下,会通过不同媒介接收大量新闻。2.偶然型接收者此类接收者对新闻无太大兴趣,因而,接收新闻仅仅是一种附带的、随机的或偶然的行为。

新闻信息的寻求者

新闻信息的寻求者,是指在新闻接收过程中,接收者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有选择地寻求并接收新闻。

其一,所谓新闻信息的寻求者,主要是从接收过程角度来看,或者说是对接收行为的放大,并不着眼于整个传播过程。因此可称为是以接收者为中心的角度。

其二,激发寻求的动力源自于接收者自己的兴趣、需要,尽管这些兴趣与需要和特定的社会背景、社会关系无法分离,

其三,这种寻求主要表现形式是有选择地接收,说到底是在一定的接收范围内的寻求,而不是脱离接收者的特定位置去进行凭空创造。

接收者的寻求主要表现于两个层次上:

1.对内容的寻求:第一,指接收者的选择性注意。与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及观点相一致的新闻,第二,指接收者的选择性理解。根据自己的价值系统、社会背景、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对所接触到的新闻做出自己独特的解释。

2,对新闻媒介的寻求。多中择一或针对性选择

第八讲

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

1、新闻事业的组织特征。

从结构上看,新闻事业是一个以传播流程为结构方式的组织。

从所处的位置看,新闻事业是社会新闻信息流通的中介组织。

经营管理上看,是一个按照特殊规律运行的“精神商品”生产组织

具有:商品性、公共性、意识形态属性

目前中国新闻事业运行机制: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2、新闻事业的活动特征

1)现实性——反映社会进程的“秒针”。

2)广泛性——无所不在、无所不及的新闻信息流

3)纪实性——“社会状况的写真”

4)大众性——公众共同参与的事业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1,传播新闻——体现信息传媒特质

最基本、最主要、最重要功能

2.引导舆论一体现舆论工具特质

“议程设置”,新闻事业是一种舆论工具,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影响舆论和引导舆论等功能。发表评论和政治宣传

3.服务社会一体现公共媒介特质

传播知识;提倡道德;刊登广告;提供娱乐。

*新闻传播过程规律(简答题)

新闻传播过程规律,就是指存在于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

1、追求尽可能大的新闻流通量

新闻传播过程,其标志就是新闻信息的流动。犹如“血脉不通则病,学术不通则陋”,没有新闻信息的流通,传、收双方无法沟通,新闻传播无以存在。

含义有三:

第一,传得快。新闻喜新不喜旧,流通速度快,流通时间短,不仅可以保证新闻的新鲜性,而且也可以保证新闻尽量减少损耗,以防止失真。

第二,传得多。流通速度是与流通数量成正比的,速度越快,能通过的新闻信息也就越多。第三,传得自由。快与多,是与传播中所获得的自由度密切相关的。

追求新闻信息的大流通,除了要不断提高人和媒介处理新闻的能力和水平外,其中更为重要的是要制订并完善有关新闻传播的政策和法律条文,在不损害社会与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以保证新闻传递有充分的自由。

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

?从传播到新闻传播再到新闻事业阶段,是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社会现象产生、发展、成熟、壮大的过程。

?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就是指在新闻传播发展过程中,各种事物、各个方面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与反映。

?从最根本上说,新闻传播就是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而发展的。

新闻学概论—考试重点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用事实说话:指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新闻媒介经营管理:指新闻媒介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的前提下,按照新闻媒介的发展目标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行业和市场范围内,合理地调配和组织人,财,物,信息等各类有形与无形资源使其保值与增值,从而更好地保证新闻媒介实现社会职能的管理活动,经营行为以及一切运作方式。 新闻选择: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指导性: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受众: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是表明它作为媒介信息接受者的地位。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新闻自由: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有偿新闻: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的新闻。 社会责任论: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 受众定位:受众定位是指以受众本位为思想基础,确定的目标接受人群,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以受众为中心,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 传媒核心竞争力:指一家传媒超越其竞争对手的强项,这个强项就使一家传媒能占得市场先机或稳固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 简答题: 什么是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观点的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过程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两个互为关联的概念。前者指人们可以自由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外来干涉和控制。后者指通过多种意见的交流、斗争、丰富,最终战胜虚伪,保存正确观点。, 新闻敏感的判断标准? 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价值的变化,不拘束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新闻媒介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表达立场观点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海报、宣传单、横幅、口头宣传。 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新近发生的事太多,报纸无法全部报道出来,因此还得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选择,所以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大众传媒对经济有哪些促进作用? 1.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与消费。 2.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和其他偏差。 3.刊登商业广告,激活或满足消费需求。 4.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大批就业机会。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本章重点: l 受众是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具体说就是读者、观众、听众。 l 受众对媒介的影响 ①决定着媒介内容的选择 ②决定着媒介的风格 ③决定着媒体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l 受众的特点 1、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成员的混杂性特征。 3、隐蔽性。受众对媒介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l 受众新特点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l 受众的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重点争取对象。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主要是依信息需求的指向性的清晰程度来划分的。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凡是已经确定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为现实受众。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是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l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包括一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新闻和新闻事业 一、新闻的起源与本源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 (辨析题: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要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事实和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防止主观主义、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 二、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公认的、具有权威地位的定义。) 新闻定义的内涵(必须依据事实;内容上具有新意;公开报道和传播;时间上讲求时效) 三、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与本质要求 具体: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引用的材料准确可靠;背景材料完全真实、全面、客观、实事求是。 本质:1、全面、完整、深刻,力求从事实的整体和联系上反映事物内在规律;2、注意代表和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对新闻事实的解释和评论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就必须客观、公正、有立场 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让防止新闻失实? 1、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基本要求、本质要求; 2、新闻失实的表现:一)子虚乌有二)合理想象三)以偏概全四)猎奇传讹五)导演摆布六)添枝加叶七)商业炒作 3、怎样防止新闻失实:A、接近“起点源”法,尽量接近“起点消息源”,坚持不做实地采访、不到事发现场不写新闻,是保证新闻真实的最可靠的方法。 B、全面采访法,采访一定要深入、全面,这是实践检验了的、新闻采访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比较新闻学:历史、现状与难题

比较新闻学:历史、现状与难题 中西百年比较新闻学回顾 比较新闻学是20世纪初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显然,它植根于西方。这门学科的确立首先应当归功于三位美国报刊研究学者:韦伯·斯拉姆,佛雷德·塞伯特和西奥多·皮特森。其标志就是他们的合作成果—1956年在美国出版的《报业的四种理论》。[1] 该书从对社会所有制的观察出发,将有史以来人类社会的新闻体制分成四种形态:封建社会的集权主义、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责任论以及苏联共产主义的方式。这使人们对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报业现象及其归属第一次有了全球的观点。说《报业的四种理论》是比较新闻学的奠基石并不过分。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西方比较新闻界的思维仍然没能跳出这个窠臼,几乎所有的讨论都还是以上述四种理论为基础。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比较新闻学领域是非常贫瘠的。早期,新闻理论研究的先锋们曾试图对个别特定国家的媒介进行研究,而那时的媒介当然只有报纸。美国学者在上个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中国报纸的研究,较著名的篇什有帕特森的论文“中国的新闻业”[2], Y.P.Wang(王英宾)的论文《中国本地报纸的崛起》,[3] 庭坡罗的论文《中国新闻业的发端》,[4] 白瑞德的专著《中国的期刊报纸:1800-1911》等。[5] 这些研究虽然

只是一个国家的学者对另一个国家的媒介的观察,但已初见比较新闻学的端倪。此后,比较的范围从对某个单一国家的研究扩展到洲际国家的研究(比如对亚洲媒介的研究),然后逐渐产生了对全球媒介的综合透视。从一个国家,到几个国家再到全世界,比较新闻学的范围随着交通、资讯、科学的日益现代化而扩大。1928年,意大利帕鲁扎大学政治学院首开比较新闻学课程。1935年,日本学者小山荣三在其著作《新闻学》中专辟章节讨论比较新闻学。另一位日本学者小野秀雄的《国外新闻史》则是比较新闻学方面的专著。 但是,比较新闻学羽翼未丰便很快进入到一个死胡同。这是个生命力先天不足的婴儿。60年代这个领域是沉寂的。70年代,英国的报刊史专家安东尼·史密斯的《报纸:世界的发展》[6] 平行地描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报纸的进程,到底在比较新闻学的发展史上涂上了厚重的一笔。遗憾的是,在整个70年代的10年中,西方国家的比较新闻学并无其他重要著作问世,史密斯的大作不免有些形单影只。 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前后是地球上各国之间关系最微妙而严峻的时期。两大阵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或曰西方和东方,正处于冷战期。双方针锋相对,水火不融。意识形态的敌意阻止了科学研究对方的可能性,比较新闻学的步伐沉重而迟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当国际大变动开始,当东西方的政治关系开始松动时,播种就开始,一个小小的繁荣期就出现了。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题

2015.4 简答: 简述陆定一新闻定义的内容、优点及不足。 以传播技术作为划分依据,人类新闻事业可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对无产阶级报刊党性原则的主要概括是什么?简述当前我国媒介滥用权利的几种表现。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 论述: 试述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和基本特性。 试述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开展舆论监督的意义。 2014.10 简答题: 简述西方最早手抄新闻的发展情况?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具有的支配性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 简述防止新闻失实的办法。 简述正确开展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工作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论述题: 试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 试述新闻与信息的异同关系。 2014.4 简答: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述“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概念异同。 简述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要点。 简述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的关系。 简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含义。 论述: 试述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兼具的主动性和受动性。 试述我国新闻事业的本土特色。 2013.7 简答: 简述新闻与历史的共同点和区别。 新闻事业的多样性功能包含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 简述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基本要求。 简述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 论述: 结合实例论述你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理解。

在新闻工作中如何才能坚持“政治家办报”?请联系实际加以论述。 历年试题简答: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简述新闻报道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 简述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五要素说的局限性。 为什么说失去了真实新闻事业就失去了信誉和优势? 简述坚持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和社会与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的统一。 新闻职业有何弱点?举例说明新闻职业的弱点虽然难避免却可以弥补。正面宣传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业务修养。 为什么说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新闻价值五要素说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党性原则? 简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简述新闻价值规律的三个基本点。 简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在历史上的正面作用。 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形成的三个阶段。 简述新闻“新”的含义。 为什么说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简述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简述新闻法制和新闻伦理的关系。 简述新闻与情报的不同之处。 简述“新闻价值五要素说”。 简述拉斯韦尔5W模式包括的因素。 简要说明新闻媒介为什么要具体分析“群众需要”。 范长江的新闻定义有哪些优缺点? 简述新闻事业运作规律的基本含义。 简要概括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为什么说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 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简述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简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与特点。 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到不断创新?

新闻传播学硕士必读50知识点

新闻传播学硕士必读50知识点 1、新闻学的学科归属与基本构成(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意识形态属性。 2、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李良荣)、新闻的基本特征与新闻的要素。 3、新闻起源与新闻本原的异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起源(实践论)与本原(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事实第一性)观。 4、新闻与宣传的异同。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5、新闻事业及其性质、社会功能与阶级性。 6、新闻价值的含义及其要素。作为新闻人选取新闻素材的标准,新闻价值观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看待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的区别。 7、新闻为什么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真实的前提、主观真实的努力、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如何看待新闻真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公正性的关系?新闻真实的含义与分类(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或者说个别真实与整体真实)。如何看待新闻的“本质真实”这一观点?结合实际分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与防止新闻失实的对应措施。 8、新闻媒介的定义。新闻媒介的种类及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结合实际,分析网络新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国内外着名新闻媒介机构概况。 9、结合当今全球新闻媒介发展的现实,分析世界上存在的不同的新闻媒介运行机制。 10、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与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精神实质以及两者的演变过程。 11、新闻自由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异同。 12、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职能及其实施方式。结合当前实际分析,在我国信息公开机制尚不前健全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如何在“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下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3、简述90年代以来出现在美国的“公共新闻”(或称“市民新闻”)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及其实践? 14、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和职业道德(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评价,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征)。 15、新闻工作的自律(行业协会、组织规章等)与他律(社会监督、法律等)机制及其关系。我国新闻业自律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新闻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新闻腐败、虚假新闻等)。 16、2005年3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重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行为,维护新闻界的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新闻职业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分析上述规定出台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17、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演变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办报实践和新闻思想。我党三代领导核心的新闻思想。结合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和党性原则,分析当前形势下党报的改革问题。 18、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基本流程。新闻报道的体裁及其特征。新闻写作的主要体例

新闻学重点[1]

新闻学重点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陆定一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大众传媒的基本职能:瓦耶纳:主要的报道职能;随意的辩论职能;附带的娱乐职能。 3、联合国两个与新闻自由相关的文件:《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4、新闻法规范的主要权利:公众对权力组织的“知晓权”,维护公民的“隐私权”,为新闻来源保密的“隐匿权”,“更正与答辩权”。 5、“三色宣传法”:“白色宣传——公开表明信息来源;灰色宣传——不说明消息来源;黑色宣传——故意隐蔽真实消息来源。 6、耳目喉舌论的最早提出者:梁启超。 7、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社会挫折感取决哪两个基本要素:社会动员、经济发展。 二、名词解释:(共15分。) 1、宣传: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2、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把党性原则的总要求和新闻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形成了党的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在新闻活动中充分体现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第一,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第二,在政治上,坚持新闻宣传工作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第三,在组织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且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3、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新闻敏感是指新闻传播者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迅速而敏捷地判别和捕捉生活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 4、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及其外在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的、道义上的力量,而且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而且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形成新闻媒体具有双重性的新认识,即新闻媒体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 三、问答题(15分)(二选一) 1、客观性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当前新闻实践中的意义。 一、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两个层面:理念层面和操作层面。二、理念层面的含义:指新闻从业者对新闻职业的认识和观念。客观性理念是对“事实”的信奉和对“价值”的不信任,并且在报道中努力把两者分开。具体要求: 1、诚实。 2、超脱、平衡、公正地对待事物。 3、无党派色彩,不抱成见或持偏见,不固执己见。 4、不牵扯个人利益。 5、只相信事实,怀疑出于价值观的别人的判断,努力将两者分开。 2、如何理解“反新闻价值理论”? 新闻价值是一种效用,就是使用价值;新闻价值是一种即时性的价值;新闻价值具有多样性;新闻价值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一种本能的感觉。因此,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它对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新闻价值的共性与具体传媒选择事实的轻重安排,知识性、激励性、娱乐性的事实也可以成为事实,这就是反新闻价值理论。由于传媒的受众构成不同,对同一个事实,不同传媒在版面编排或广电新闻的排序,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传媒服务的对象不同,同一个事实在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新闻学概论(复习考试重点内容)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 第一节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新闻理论)、历史(新闻史)、应用(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和代表性著作: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章新闻活动 1.关于新闻活动的两个观点: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分析:观点1: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报纸广播电视)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交谈、短信、报告……)来相互传递新闻。这说明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去求得发展。如:政党、企业、军事、科学、个人。 观点2: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2.结论:变动产生新闻(环境)关系决定需要(社会) 3.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信号)(定向)

比较新闻学论文4000字_比较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比较新闻学论文4000字_比较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比较新闻学论文4000字(一):中美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论文 摘要: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事关人才培养大计,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 一个重要的课题。中美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 程和培养师资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别,通过对比发现,我国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 养方面取得了较大进。由于培养理念中比较强调学术研究,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一 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实践环节相对薄弱,这也成为我国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 一大瓶颈。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进一步明确培养理念、培养目标,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培养过程,加强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 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 关键词:中美;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 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将人才培养模式表述为“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特征并集中体 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我国新闻学专

业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现在,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大陆新闻教育出现了学生就业难、专业错位等问题。加强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为高等学校新闻学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美国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借鉴范本。 一、教育理念的对比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领域内各个运行要素(如教育制度、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制度和现象的理解、看法、观点和价值选择的总称。教育理念不是教育行为、运行要素、教育制度等概念本身,而是隐藏于行为、制度和想象背后的看法、观念以及价值追求,是人才培养活动所尊崇的教育观念和原则,它规定着人才培养活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一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理论基础和依据”[1]。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活动的灵魂,贯穿于人才培养活动的整个过程,内在地规定着人才培养活动的方向。因此,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构成要素。 美国的新闻专业教育认为,新闻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和热情,特别强调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职业道德和伦理教育,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学习,强调实用型。我国的新闻媒体为国家所有,政府不仅是新闻法规、新闻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也是新闻媒体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在这样的的背景下,中国高校的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了解各种新闻活动的流程、政策法规,强化准新闻从业者的思想道德培养,倡导以学术促教育,相对于美国的新闻教育而言,比较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强调学术。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

新闻学概论考点与知识点

《新闻学概论》 知识点和考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题 (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 绪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 1.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 准。 2.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 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 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 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 5.狭义的信息(P44页)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传播学概论-重点(一)

请同学们注意:因为传播学概论重要内容较多的关系,本次是一到七章的重点内容。(请大家根据重点结合书本认真理解记忆,加油:) 第一章导论 学习要点:本章是对传播学总体理论知识的论述。概述了传播学最基本的知识:传播现象的由来及发展;传播的定义与层次,传播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范围;传播学与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联系,学习传播学的现实意义等等。共分为四节。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也就是属于名词解释的题较多。 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 一、基本概念 传播 二、重点问题 1、“传播”定义的三种类型。 2、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一、基本概念 传播学 二、重点问题 1,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英国传播学分为四大流派:麦奎尔社会学派;霍洛伦社会心理学派;奇斯曼政治经济学派;利兹职能学派; 第三节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 一、基本概念 大众传播学新闻学实验性的定量分析法思辨型定性分析法 研究对象 二、重点问题 1、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关系? 2、传播学是否与新闻学有血缘关系? 第四节学习传播学的现实意义 学习传播学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体系;2,对新闻改革起到参考,

借鉴作用;3,对社会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高新科技带来的社会变革,推动我国进入新世纪的信息时代,都有重要意义。 课后问答题: 人类传播有哪些主要层次?它们各自的特点是甚么?(此题非常重要) 按照信息传授范围大小: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自我传播每个人的自我信息传播,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1,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是合为一体的;2,传播的互动过程,仅限于自己。3,人脑信息库的内储信息量的多少,决定自我传播的活跃程度。 人际传播狭义: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亲身传播;广义: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层次。人际传播具有社会性,是大量存在的。反馈灵活,互动频繁。通过传播向他人展示自我,在他人反应中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人际传播与人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 群体传播团体传播,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纳入了社会系统。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都包含着能动的相互关系。群体传播会形成凝聚力。个人会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支持的力量。 组织传播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的关系结成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 方式有三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某一组织的决策过程与实施过程,也是传播过程。组织是否有权威,也表现在传播的内容是否有可信度。 大众传播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1,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2,所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受众是大量的,匿名的,不相干的;3,信息时代向流动的;4,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大众传播更快捷,广泛;5,由组织,职业传播者发出。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1、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状况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取决于人 类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动量,二是取决于人类当时的生产能力。 2、“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和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普利策 3、、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新闻选择是对事实的选择。 4、接近性指的是空间的切近性,人们往往关心发生在身边的事件而对远在天边的事漠 然。 5、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件表达出来的倾向性 意见或态度。 6、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它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是为适应人类的生存进化和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7、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随着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类的新闻活动也在不 断地发展和提高。 8、新闻活动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下出现的社会活动。 9、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新闻活动,人类的新闻活动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10、趣味性反映了人类的好奇本性和投趣心理。 11、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12、广播是听觉媒介,其特点是:语言和音响亲切、逼真、生动,具有感染力;传播快、时效性强,可以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做同步报道;渗透性强,影响面大;保存性弱;对收受者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 13、新闻学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 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B、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C、新闻工作的基 本要求。 14、互联网的特点是:容量大、速度快、超文本、互动性使新闻真实性受到挑战、冗余信息和垃圾信息多,有害信息的大量存在 15、新闻价值规律的基本点是:事实的新近、信息量的大小、重要程度的高低。 16、广义新闻学指新闻科学,包括三方面: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 17、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级数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 18、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前,新闻传播的几种方式是:口头传播、信号传播、符号传播、 文字传播)。 19、1909年至1910年两年内,于佑任在上海相继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 立报》,民国以后,被人简称为“竖三民”。 20、“真实”是一切新闻的最起码前提,新闻报道的是真真切切发生的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