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管理差异和企业实践概述

中西方管理差异和企业实践概述
中西方管理差异和企业实践概述

中西方管理差异和企业实践建议

西方是通过平等、契约和权利形成的个体主义,而东方是在仁、义和礼基础上形成的集体主义,在日本等国家表现尤为突出,我认为中国的传统还不是简单的集体主义,而是在团队中完成自我,从仁义礼的解释来看,礼是礼俗、制度和典范,义就是"宜",是要合理的运用礼,就是孔子说的"摄礼归义",那么如何合理的运用礼呢?答案就是孔子说的"纳礼于仁",那么什么是仁呢?仁从字形来看,是"人"和"二"组成,也就是说在我之外还有别人,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别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中国完人的标准是只求做一个四面八方和我有关系的人所希望于我的,而又是我的确能够做到的那样一个人,不能仅做想做的事,应做该做的事,当然也要考虑自身情况做能做的事。其实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并无好坏之分,就像西方和日本都能取得成功一样,中国的仁义礼其实是"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产物,既是最合乎自然规律的,又是最难掌握的,就像一黑一白很清楚,但在黑白中加入一个调节而生成的灰色却是千变万化的,而恰恰就是多了这个调节,才使得"三生万物".合乎规律使得中国的传统思想充满希望,但难于掌握又使得传统必须现代化。

有种观点说中国是伪集体主义,即表面上讲集体主义,实际行的利己主义,再往深层次来分析,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平等是不存在的,就像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一样,西方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建立在个人基础上而产生的明确有形的精细化分工、职业化和制度化,其代表就是科层制。其实从西方的科学这个词就能看出,科(科目)本身就是细分的意思,西方解决差异和变化的重要办法是精细化,尽可能把所有的前提条件给界定清楚,这样结果就是唯一的,从而实现明确、简单和可操作,这样才使得大规模应用有可能得以实现,中药和西药的应用差异就说明了这一点。而中国处理不平等的办法是效法自然,用伦理这种无形的东西来规范社会的运行,理想的状况是大家都各安其位,各尽其责,但这不是人们生来就可以做到的,就像西方认为人生而有罪一样,东方认为人生而有缺陷,要靠修身来完善,并把此作为一生的目标。但中国的礼从来都不是制约人的,而是引导人发现本性,顺性而为,靠人的自觉和自律,而人之所以可以自觉和自律,是由于伦理礼仪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是顺天应人的,是变化中不变的部分,就像父慈子孝,不是要求父需慈和子需孝,而是父本性就是该慈的,子本性就是该孝的,是顺其自然的结果,不是强加规范的结果。但虽然是顺应人共同的本性,却由于每个人修身的差异,所以导致了很多的变化和不同的习惯,也就是孔子说的"性相近,习相远",而中国人处理变和不变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外圆内方,即在不变的原则(法规)上可以进行适当的变通(权宜=权力,其实如果一切都依法而行就不存在权力,所以权力就是可以决定如何权宜变化),这个思想在我们古代的钱币上的体现就是外圆内方的铜钱,这本应该是权不离法,权以法本,但由于执行的人往往没有很深的理解和缺乏自身的修养而导致中国的根本积弊"权大于法",权宜变化变成了为自己谋私利。追求仁道的环境、自觉自律的制约方式加上权大于法的现实就形成了所谓伪集体主义现象,特别是近代西方强盛,中国人也就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倾向于向外寻求物质满足,倾向于功利和倾向于无限向前的求新求变,反而传统中国人自省修身的精神、和谐共处的原则和活在当下的幸福逐渐

在失去,同时也失去了协调平衡的作用,所以中国人在得到的同时感觉更加迷茫,得到转瞬成空虚,尤其是中国现前享福的旧人生观和西方功利现实向外寻求物质满足的新人生观结合,便形成了现在社会的放纵和贪污,形成了人欲横流的可悲现象,伪集体主义、迷茫空虚加上人欲横流这都不是传统文化的错,而恰恰是缺失传统文化的错。

其实中国人传统价值观的目的不是建功立业,不是生官发财,不是扬名立万,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修身,修身是通过入世践行的方式来完成,因为道本身就是道路的意思,所以工作和事业对中国人来说只是帮助我们修炼自己的方式,本身并没有意义,所以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并没有看到"立业".另外中国人的思想是从自然中来,所谓"道法自然",那么道是什么呢?"一阴一阳谓之道"就是说阴阳的变化形成了道,那么如何掌握运用这种变化呢?那就是中庸,即合理,所以中国人从来都不绝对的看待问题,没有最好,只有合理,比如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中国人的思维就是以法为本,但需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以适应变化,以合理为目标。道法自然、修己安人和中庸和谐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要得到继承和发扬,才能找到中国人的根,同时这些也是整个人类世界包括西方社会发展的方向,所以西方提出"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这些传统也必须接受现代化的洗礼,所以我非常赞同现代化是传统的现代化,虚的道不立则实的术就难以实施发挥效果,我们必须在深入理解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学习西方的科学才能找到发展之路。

但由于中国的文化要靠自省和修身去理解和学习,再去影响他人,真正理解和运用必须有很长时间和实践的磨练,所以孔子说"五十方知天命,七十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因此越是基层越是要学习西方,严谨严密的精细化,尽量将工作例行化减少变化,保证企业基础稳定运作,如果说"德"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才"是西方的科学技能,则基层可以以才为先来适应企业快速大规模的发展;基层经过实践和时间的磨练到了中层后主要的工作就是处理例外事件并将例外不断例行化以完善制度,也就是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合理的处理小的变化,还有就是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到了中层就要求德才兼备;到了高层主要的工作就是脱身出来预测变化和选择方向以及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来创建企业文化,高层主要是以德为先,由于德是要顺应人的本性才能有生命力,所以不存在哪个人的德和哪个企业的德,只有传统的德,是存在于所有人的心中的,企业的领导人和高层只有自身先修炼好德行才能去影响他人。在实践中企业需要注意三点:1、中国目前由于道德教育缺失,年轻人普遍浮躁,但企业不可能花很大的成本和时间对员工先进行德育再使用,所以要加强例行化精细化制度化工作的基础建设(使用现代的技术、工具和方法完善优化细化基础的制度、流程和操作手册,以确保每一件事明确、简单和可操作),第一保证了企业的机制稳定运作,第二可以在工作实践中磨练员工教育员工,如制订工作计划就是很好的锻炼预见性、系统性和合作性的方式,第三即使员工离职也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2、虽然企业不是学校要承担教育工作,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至关重要,因为一个企业真正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都是文化的力量,而实现的关键在于高层的修身自律,身体力行和以身作则,由于越是高层越是权在法上,外圆内方的权在法上本无错,但如何把握以法为本,权不离法就要靠个人的修身和自律,其实企业外还有社会的法,社会外还有天理的法,所以权再大最终还是大不过法,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员工的思想教育首先应从企业中取法传统道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出发,并且首先是中高层的学习和保持一致以及以身作则,员工层面的学习主要是行为层面并且结合考核不断强化,即使不能让员工真正理解和接受,作为一种要求也可以让员工"做一辈子假好人就是真好人",从而完成企业的使命;3、在企业中的中层是至为关键的核心因素,因为中层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所以当高层统一核心价值观后的重点工作就是提高对中层的要求,培养培育中层的德才,才能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行、稳定发展和使得企业的事业后继有人。

下面我们使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管理观点就企业运行发展的五个重要问题进行

初步探讨,即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企业如何处理持续发展中变和不变的关系?企业的决策如何解决民主和集中的问题?企业决策的实施如何解决授权和集权的关系?企业中的个人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这五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具有分享机制、制度文化结合和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组织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我们分析的方法有三:1、是孔子说的"叩其两端而竭焉",从一个事物的两端去分析并找到合适合理的解释;2、是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我们可预见的能力范围内找寻解决方案;3、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己推人的考虑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并加以调整。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西方的观点是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人的根本需求是安宁,每个人追求的是心安理得,心安理得后就可以知足常乐,整个社会就会和谐长久,企业只有做强、做大和做久,才能持续稳定的给股东带来收益,太功利了反而达不到目标,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在华为基本法中明确提出不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要使人力资本的增值大于财务资本的增值,这其实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如果企业人心不安定,则再好的环境、条件和措施都无法实现企业的目标,所以组织存在的目的应在安定中求发展,成就员工的同时成就企业。要想让各方都安定,就要做到:1、要通过参与式的沟通、思考和引导让大家达成共识,人只会对自己认可的事情自觉执行。

2、主动关注各方的需求,解决后顾之忧,让其安心工作,员工一般需要的是"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工作报酬、公平的升迁机会、适当的工作保障和表达意见的机会".

3、由于企业资源有限,所以虽然人格平等,但机会、薪酬和成就不可能平等,所以要创建"合理的不公平",而不是"不合理的公平".企业如何处理持续发展中变和不变的关系?企业明确存在的目的后,就要追求持续发展,而企业要想持续,就必须稳定不能老是变

化失去积累,企业要想发展就不得不变,要顺应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在西方是鼓励求新求变的,而中国传统文化是要变,但应是不得已才变,在保持不变中适当调整实现渐变,一般不会推倒重来,这也是符合中国人求安的心态,一般不喜欢变化,虽然中国人很擅长适应变化,因为环境总是在渐变,同时也因为总是在渐变,才不需要突变来适应变化,实际中往往正是由于缺乏渐变,积弊太深才导致改革的,所以华为提出要改善不要改革,主动渐进的小改善是避免被动突变的大改革的最好方法,变得让员工感觉不到变化才是最高境界。企业中最具体的体现就是企业中的制度,往往要不然就是形同虚设,大家都各行一套,要不然就是僵化阻碍了企业的适应变化,大家总是在不合作的时候搬出制度说要按制度办,其实制度就是制订的法度,一个是法一个是度,既要遵守法,又要把握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度的执行既不是法治也不是人治,因为"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完善的法也是靠人执行的,不可能不受人的影响,所以在制度的制订、执行和修订中需注意:1、制度制订要合理,而由员工自己制订出来的制度最合理,要允许各部门各子公司在公司制度制订的大原则下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制度细则。

2、制度执行要严格,有制度一定要遵照执行,制度有问题也要执行但同时向上反映,新员工半年后才可以反映制度的不合理处。

3、制度不可随意变,但也不可不变,一般一年就应回顾调整一次,这主要是各级领导的职责,根据例外事件的处理情况、制度的不合理之处和可预见的变化对制度做不得不变的调整,合理化建议活动也是员工参与完善制度的好办法。

企业的决策如何解决民主和集中的问题?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考虑如何决策不

失误,决策效率高和决策执行强的问题。一般我们认为西方的决策会更民主,但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从前文"仁"的定义中可以知道中国人决策不会只考虑自己的意见,一定会考虑对方的感受,还会考虑到其他人的建议,均衡考虑后才会做出合理的决策。只是由于上述的"权大于法"才导致经常民主是个摆设,借民主来实施专政。而决策模式无非是要保证决策信息的收集全面、决策效率的高效和决策执行的力度,是一种大家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当然根据情况的不同,可能对不同情况有不同适用的游戏规则,但一旦被大家认可后就需要坚决执行才能使决策模式发挥作用,否则出现的问题就不能说是决策

模式的问题,结合中西方观念有三种决策模式对应三种普遍的决策情况如下:1、偏集中的方式:向多数人收集意见,和少数人讨论,领导说了算。因为思考高度不同和信息不对称的原因直理常常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谓从贤不从众,这基本上是中国从古至今适用的决策模式,既保证了决策信息,又保证了决策效率,但唯一的问题是如果决策和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或者大家意见本来就都不统一的情况下,决策执行会遭遇阻力,只能强制推行,理解要执行,不理解就在执行中理解。即使这种方式偏集中,但这种方式也比所谓的"民主"方式要好,"民主"方式一种是假民主就像以前选举中的代表都举手一样走形式,另一种是真民主少数服从多数,但这样可能会使领导的意图反而无法落实,就像我们在工作中尊重员工的意见,但尊重员工意见的目的是便于领导决策使领导决策更全面和可执行,领导并不是员工意图的代言人,所以如果这种民主方式被错误理解,员工意见和领导决策不一致的时候,不仅领导的决策无法落实,员工的积极性也受到挫伤,所以有必要明确决策模式,领导做决策时需要听取员工的意见,但做决策的是领导因为他承担责任,做了决策后需向员工解释说明(但有时信息不透明也是必须的),员工理解要执行,不理解就在执行中理解。这种决策模式的应用范围一般是公司重要决策,如战略制定、重大人事调整以及重大紧急的例外事件处理等。

2、民主集中方式:主要由相关职能部门在明确的流程下决策,但高层有一票否决权,以保证标准的统一和牵引。这主要适用于职能部门在职能范围内且有明确可监控的操作流程下进行的决策情况,实现有效授权。这种方式由于是部门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的决策所以决策信息充分,决策执行彻底,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a、决策只能在职能范围内;b、决策流程必须明确和可监控并上报备案;c、决策结果接受高层审核,高层不一定参与决策过程,但有一票否决权,因为部门掌握标准的程度不同,通过一票否决权可以使部门逐步掌握和明确公司的标准和方向,指引和牵引部门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标准,直至完全掌握标准。

3、偏民主的方式:由部门提方案,以部门意见为主,高层只提可能有风险的反面意见,部门补充意见直至高层无反面意见可提,部门意见通过。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由部门负责的项目方案决策等情况。部门提出的方案希望通过,领导不一定了解一切细节,

所以要做的不是帮部门完善方案,而是提出反面意见帮部门控制风险,部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补充不断完善直到领导无反面意见可提,部门方案顺利通过,这时方案既完善又控制了风险,是最优的决策。这不仅发挥了部门的专业特长和积极性,有利于决策执行,也避免了把领导拉入细节的旋涡而使领导疲于奔命。

企业决策的实施如何解决授权和集权的关系?决策后实施的关键就是解决如何授

权和集权的问题。一般我们认为西方会比较授权,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状况是找对人,安对位,给他一个氛围,因势利导,让他自动的去做事,根本不用去管他,因为中国人是最不愿意被人管的,但现实情况往往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员工只能被动的被推着走,推一步走一步,不推就不走,究其根源是中国人非常重视尊严、理解和信任,中国人只要有面子是很好说话很积极的,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但往往因为得不到尊重、理解和信任而被动工作,所以管理者应该以退为进,管理者最好不要发号施令告诉员工如何去做,西方管理往往用有形的控制(如职位说明书),而中国的管理往往是无形的感应,将心比心,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态进行感应,管理者提供一个平台、创造一种氛围、让出更大的空间让员工参与,这样员工就会感觉到尊重和信任,就会主动积极的思考,自动的完成本职工作,而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尽量提供信息和资源帮助员工找到正确答案,以及观察员工是否尽责和如果员工做的不合理及时进行纠正。另外管理者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来更好的实现授权与集权。例如:无为-可以抽出精力的事:1、没有一定规模的事:管理是规模出效益,同时管理也是有成本的,所以如果发生的事情还属于个例或特例,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就可以不要上升到管理的范围,可以个例或特例解决。

2、还没有规律可循的事:事物往往不到一定的规模就体现不出一定的内在规律,而且事物的规律是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所以我们就不用在还看不清,感受不到规律的时候急于制定规则,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应该在混沌中求有序,在个例特例灵活处理中逐步感觉到和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按照事物的内在规律制定规则予以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时间要求还不紧迫的事:企业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竞争导致企业不解决眼前紧急的问题,就可能没有机会解决长远重要的问题,而且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早的考虑未来细节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对时间要求还不紧迫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先解决紧急问题,同时关注可预见的重要问题,在救火的同时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不断把例外转化为例行,同时不要追求完美,效率和成本同效益一样重要,不断追求次优才能无限逼近最优。

4、属于下属或他人职责范围的事:给下属空间和锻炼,允许失败,要相信下属或他人可以完成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让下属快速成长,分担领导工作,使领导可以解脱出来做更大增值的事情,所以要善用管理手段帮助下属,指明方向、提供帮助和预防风险即可。

5、属于已受控的事:如果流程内已设关键点监控和风险预防,就可以抽出精力关注更重要的事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任何事情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只要建立起事物间的制衡关系,事情是可以自控的。

有为-可以投入更多精力的事:1、做该做的事:一般权限分为五种:决策(责任最大的人或团队进行决策)、负责(组织、协调和推动)、参与(执行)、指导(顾问)、知会(知情)。我们首先要识别自己在事情中的角色和权限,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各安其位,各尽其责。

2、做有准备的事:预则立,做事前需先明确定位和目标,并找到解决框架、关键路径和关键里程碑。考虑清楚了再做,寻求最大范围的共识,并在过程中不断微调。确定方向后方向就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坚定的走下去。

3、做有信息支撑的事:兼听则明,有时意见不统一可能是讨论同一件事的不同角度,不用谁说服谁,也不必为了统一而统一,可以用制度保证信息的多角度和充分,讨论一个事情或一个项目设置三个角色:研究外部行业标杆的信息,知己知彼;站在客户(内外)的角度分析,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是衡量我们的价值所在;站在反对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可能带来的损害以预防风险。

4、做可操作的事:事情讨论结论要可操作可落地,一般要有组织保障,人员保障和制度保障,要明确5w2h:why,what,who,where,when,how,how much.

5、做有结果的事:结果要能从效益、效率和成本进行考量,过程要有简报、报告和汇报进行监控、检验和经验沉淀。

企业中的个人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企业内的员工是否

得到发展。在普遍强调团队的今天,个人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发展呢?西方比较强调个体的发展,团队主要靠分工来合作,而中国传统文化正好相反,是站在合作的立场来分工(所以中国的岗位说明书不可能写得很明确和很清晰的界定边界),所以中国是很强调团队协作的,强调个人是在团队中实现自我,成就自我的同时成就团队,比如华为的矩阵式组织结构本身就是一个求助网络,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开放的子系统,即求助又帮助他人,同时失去团队的自我在中国是很危险的,华为以前的内部创业中有很多原来的销售状元出去后仍然失败就说明这个问题。但要实现保证良好合作的分工是不容易的,所以往往感觉中国企业好像职责不清,大家都负责也都不负责,根本原因不是站在合作的立场来分工错了,而是员工没有真正的参与,没有发挥积极性和主动的合作精神,只是被动的完成工作,自然就互相推托逃避责任,自然就没有成就感,个人没有得到发展的同时企业也就难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其实传统的中国文化设计的组织体系是很科学的,站在合作的立场来分工就是西方的无边界组织,融合了组织的界限,降低了沟通成本,加强了合作互助,但关键就是员工是否尽责主动,而员工尽责主动的关键就是:1、领导首先要身体力行,能够很好的作为员工的表率,往往领导要求员工却自己不去做,所以领导必须修己,要有大局观、整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只有领导先做到了员工才有可能效仿跟随。

2、部门间要明确合作和分工的内容,该分工的要分开,各自承担独立责任,该合作的要共同承担责任,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以下环节顾客的需求为目标,并定期审视,清除灰色职责。

3、领导要把成就感让给员工,才能引起员工强烈的参与感,才能主动承担责任,积极互助合作,求助的同时帮助他人,成就自我的同时成就公司。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 根据我们的所学知识可以发现,中国和西方的早期管理实践中大国的形成都是管理思想萌芽的开始,例如在秦国和古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就给我们留下了有关管理国家、巩固政权、统帅军队、组织战争、治理经济、发展生产等方面极其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但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具体发展的不同,中西管理思想在管理价值观和管理哲学及其由此所决定的管理方法论和手段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具体来说,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也同样是博大精深的,其中也包括许多宝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综观中国古代诸家的管理思想及理论不外乎是儒、墨、法、农、道之说的反映和体现。中国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农业密不可分,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畜牧业、手工业等社会分工之后,中国早期的管理活动和行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老子、孔子、商鞅、孟子、孙子、管子的管理思想最具有代表性。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主要侧重于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和法治。这些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经过五千年的积累与提炼,至今仍在国家和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它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一是缺乏与近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有机联系,二是缺乏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同时,它自身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形态。 相比较之下,西方管理思想则是与近代大工业生产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科学管理运动之后所产生的各种管理理

论,更是直接为现代市场经济服务的,因而形成了它自身的优点。这主要是: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试验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和严密的管理,注意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整个管理活动的效率,不断根据管理实践的结果来变革管理模式和创新管理理论,重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专长,充分利用法律和契约在管理中的作用等。当然西方的管理思想也是有一定弊端的。 中西管理思想各具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而且优劣共生、利弊相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长处和短处,在中西管理思想中往往具有对应和互补的关系。因此,中西管理思想的交流、移植和融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造和重建,是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各国的饮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一)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国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中国的饮食文化令人拍案叫绝,赏心悦目。 中国的传统饮食有四大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了没有”,可见饮食文化的地位。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惜别和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中国的饮食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3.重味:中国的饮食最注重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孙中山先生讲“辩味不精,则烹调之述不妙”,将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4.重理: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中国的饮食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二)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

西式餐饮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生,如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如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无甜不餐,无餐不甜。此外西式餐饮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此外西餐还有以下显著特点: 1.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 2.选料精细,用料广泛。西餐烹饪在选料时十分精细、考究,而且选料十分广泛。如美国菜常用水果制作菜肴或饭点,咸里带甜;意大利菜则会将各类面食制作成菜肴: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 3.讲究调味,调味品种多。西餐烹调的调味品大多不同于中餐,如酸奶油、桂叶、柠檬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 4.注重色泽。在色泽的搭配上则讲究对比、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食欲。 5.工艺严谨,烹调方法多样。西餐十分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序化,工序严谨。西餐的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焖、焗、炸、熏、铁扒等十几种,其中铁扒、烤、焗最具特色。 6.器皿讲究。烹调的炊具与餐具均有不同于中餐的特点。特别是餐具,除瓷制品外,水晶、玻璃及各类金属制餐具占很大比重。 二、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 (一)就坐形式的差异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最新《企业管理概论》复习要点-案例

《企业管理概论》复习要点 (案例) ▲做案例题需要注意:①考试中涉及到的案例的理论依据是教材上的知识,所以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后,首先要找到与本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 ②再根据案例实际将理论知识应用上去,切勿只对理论描述,而脱离实际。 该课程出现案例可能所涉及到的章节有:第三,四,五,六,七,八,十一,十二,十三章 下面举例说明: 第三章 3.1 企业组织结构合理性问题 例:(07年4月考题) 河北××集团是一家成立于1994年,以生产食品为主的民营企业。该集团在成立之初就采用股份制形式,通过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发展成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 在随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风险越来越大,集团的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原先的股东管理水平远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速度的要求。为实现企业迅速腾飞,促进生产力发展,集团决策者冲破各种思想束缚,打破私人资本积累所属管理的限制,果断实行企业所有权与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用专门人才的科学化管理取代了业主的经验型管理。集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聘任制,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机制—企业管理委员会,形成了高效而完善的决策管理体制,从而为集团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制度基础。 实践证明,该集团的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使企业在改革中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问题分析: 该集团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制度基础是什么?结合该集团实际谈谈企业建立这种合理结构的重要性。 3.2 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问题 例: 某企业工作为实现企业迅速腾飞,促进生产力发展,集团决策者冲破各种思想束缚,打破私人资本积累所属管理的限制,果断实行企业所有权与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相分离,即聘用专门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企业也出现了以下状况:由于职业经理人不是企业的所有者,于是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因为在他看来,无论企业经营效益如何,他们都会拿到应有的报酬。另外,由于经营管理者拥有企业经营决策大权,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一些行为和决策是所有者所无法观察和监督的。因此经营管理者做出不利于企业的行为,如:上班时间上网炒股,通私人电话等,有时后努力学习,但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由于上述原因,企业经济效益并没有显著提高。 问题分析: 假如你是该企业的所有者,你将如何去改变经营管理者的行为? 3.3 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辨别 例1:(03年4月考题) 我国北方某公司原来是一个生产经营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市场需求比较稳定的中小企业。近年来,它陆续收购了许多小公司,规模急剧扩大,而内部管理却十分混乱,于是公司总经理下定决心进行企业改革,其重大举措之一就是

管理学中西方对比

《中西方管理思想对比研究》 在人类社会中,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管理思想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管理思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考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也是人们对管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活动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在古代社会的长期历史进程中,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处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对管理的具体问题与具体环节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见解,记录下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遗产管理学的产生,使管理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管理思想史是以不同社会阶段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规律。管理思想史是研究和揭示人类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管理是人类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活动的历史,同人类本身的存在一样长远。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以捕捉别的动物作为谋生手段的时候,就出现了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活动。然而,对于管理活动的自觉、管理经验的总结、管理思想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后才形成了。 一.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包括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辩正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的相互关系等。管理思想史不但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同时也是我们吸收国外管理科学成果的有效途径,学习管理思想史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人类的管理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的。 管理思想是人们对客观的管理实践活动特点及其规律的系统总结和概括。科学的管理思想可以有效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管理思想的提出,都离不开对于人类本质的认识。而人类不同时代对于自身的认识,则标志着那一时代管理活动的着重点。 二.中外管理思想对比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 中外管理思想比较就是将中国传统和现代的管理思想与国外传统及现代的管理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管理思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从20世纪初泰勒开始已发展成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渊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中外管理思想的比较研究应结合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基本特点,以及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进行观照。同时,还应对管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进行总结。此外,中外管理思想对比研究应致力于管理思想的本土化和中国化的工作,进一步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现代化,使中国管理思想逐步走向世界。可以这样说,对于人类本质的认识,是我们划分一定管理时代的依据。而人是复杂多变的,从现实来看,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历史地看,是文化的产物,是由特定的文化环境所造成的。由于地理、气候、资源、环境的差异,造成了迥然不同的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所思所想。

企业管理概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含义:(1)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2)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基本单位。 (3)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1、外商投资企业★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一种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契约式的合营企业。这种方式对合作条件、产品分配、风险和亏损承担、经营管理方式和合作企业终止时的财产归属问题都由双方协商确定,实践中采用广泛,是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方式之一。(3)外商独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及华侨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租赁土地、独立投资兴办的企业。其特点是外商独立投资、独立经营管理、自负盈亏。 2、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个体企业是由个体劳动者兴办,生产经营和管理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者本人及家庭成员的企业。 3、高新技术企业 4、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 5、第三方物流商和第四方物流商★ 第三方物流: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按照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期限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第四方物流:以集成商为核心,由集成商负责统一组织,选择满足客户要求的合作团队,并利用整个团队来控制和管理客户的点到点式的供应链运作。 四、企业系统结构 企业系统结构的五要素:产品、人、财、物、信息,其中,资金流被称为价值流程。 五、企业系统特征 1、企业的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营相联系的一般属性(自然属性) 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结构相联系的特殊属性(社会属性) 2、工业企业的特征 ①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 ②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③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 ④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外部联系。 六、按财产构成划分的企业组织形式★ 1、个人业主制企业:由业主一人出资兴办,并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企业盈利全部归业主所有,企业亏损和债务也由业主个人承担,业主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我国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独资企业属于此类。 2、合伙制企业:由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通过签订协议而联合经营的企业。全体合伙人共享企业盈利,共担企业亏损,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 3、公司制企业:由两个以上出资者共同投资、依法组建,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三个特点: (1)公司制企业是法人,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在经济上拥有独立的财产; (2)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

企业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卷及部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C )。 A.提供有价值的产品B.完成国家计划 C.盈利D.承担民事责任 2.服务于顾客和服务于社会是一个企业的外部目标。( C ) A.内部目标 B.总体目 C.外部目标 D.具体目标 3.管理者要想把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付诸实现,要想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组织的目标,就必须使自己掌握必要的( C )。 A.管理手段 B.管理方法 C.管理技能 D.管理权限 4.某企业是一家经营品种多样化、市场环境变化较快的大型企业,适用于该企业的组织机构形式是 ( B ) A.以集权为主的职能制结构B.以分权为主的事业部制结构 C.模拟分权制的组织机构D.矩阵型组织结构 5.关于企业组织设计的总的指导原则是(C) A.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 B.指挥统一原则 C.任务目标原则 D.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6.采用( C )的风险在于,一旦竞争结构改变或消费者需求偏好改变,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 A.总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重点战略 D.专一战略 7.管理体系标准化中( C )原理的内容是对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规范、设计或调整,使整个体系更趋近于最佳效果。 A.简化 B.协调 C.优化 D.统一化 8.标准化的设计原则中( A )原则的内容是整个标准化体系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切合实际、严谨细致以及合理搭配组合。 A.科学合理 B.动态化 C.强制性 D.人性化 9.作业组是劳动组织的最基本的形式,体现了劳动分工在( B )的协作关系。 A.时间上 B.空间上 C.数量上 D.岗位上 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D ) 10.下列费用不得 .. A.直接材料费 B.直接工资 C.制造费用 D.销售费用

中西方管理学差异

中西方管理学差异 管理思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渊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以至今天一般人认为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才使人们的眼光重新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说起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二)对效用的评价方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三)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四)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管理思想上的差异。 西方重唯理、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古希腊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关心世界本源、主客体关系、事物如何发展变化等。虽然他们在简单仪器下的观察和实践缺乏逻辑连贯性,理性的方式并不系统,但人们的这种直接观察总是弥漫着理性思维的色彩,抽象思辩是西方思维的特征。而作为东方民族典型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则以直觉和经验为特征。 中国古代科学和哲学的各种范畴是靠向内思维得到的,是将各种经验现象酝酿体会、豁然贯通而提出的概念的。这些概念的理解与西方向外思维逻辑演绎所得到的不同,理解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如对中医医理和气功的理解,又如对一幅书法作品、一幅国画的欣赏,只能向内领会,才能领略作者的神韵的起伏。 西方的细节分析与中方的整体综合西方文化结构以细节分析居优,东方文化结构则以整体综合见长。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别,又导致中西方管理学体系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 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解读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节日的由来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 世界, 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可见,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 才能了解到他们的 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 一、中西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 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封建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中, 其传统 节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包含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 主要是从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为本, 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 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以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更好地生存,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气的关照。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在古代, 春节、清明节( 古代称三月节) 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 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 教色彩, 如情人节( 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 , 这些节日的起源大多与宗教有关系。当然, 西方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 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

中国漫长。 二、中西节日庆祝方式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 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这里试举两例说明。 ( 1) 春节与新年。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中西方有着极大差异的庆祝方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源于秦朝, 定于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 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 人民开始开展各种庆祝方式, 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春节的习俗繁多, 如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鞭炮, 舞狮子等。总之, 不论是大街小巷, 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氛。而西方, 他们崇尚的是过公历新年, 即元旦。相比之下他们过年的方式就浪漫多了, 在12月31日晚, 各地区的人民涌上街道,进行盛大的狂欢, 到了深夜接近零时时, 数十万人会聚集于一起, 诚心地祈祷, 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倒计时。当大钟敲响12下, 顿时, 优美的乐曲奏响, 揭开了华丽舞会的序幕, 人们通宵达旦地庆祝。 可见, 春节与新年各有千秋: 春节, 充满浓厚的传统气息和独有的魅力; 新年, 体现时代的气息和潮流的感觉, 更贴近现代生活。( 2) 万圣节与中元节。万圣节作为西方的重要节日之一, 颇受人民

企业管理概论复习重点

企业都是相对独立的企业法人 从根本上满足工人的需要,提高工人的积极性。 精神文化为内容,以形成企业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经营理念为目标,使企业增强对外的竞争力和生存力,增强对内的向心力和活力的一种管理思想及实践方法。 有的超过竞争对手的优势。它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夺取胜利的有力武器,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不确定型决策是决策者对不同方案可能出现的或面临的情况毫无把握时所做的决策。 性质的不同,定量决策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工艺专业化具有对产品品种变化适应能力强、生产系统可靠性高、工艺管理方便的优点,但也存在加工路线长、运输量大、运输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组织管理生产复杂等缺点。 产出一定种类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最大数量,或者是加工处理一定原材料的最大数量。它是反映企业产出可能性的一种指标。 监督和调节,其任务是按客观规律的要求,合理地、严密地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的任务就是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有效地实现。 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赢利,但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具体目标。有时企业的一些目标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如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 时间: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 背景:劳资矛盾加剧,劳动生产率下降。 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佛隆 梅奥: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成功领导是能激发工人积极性的领导。 3、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横向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购买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或者与之联合及兼并来扩大营业,获得更多的利润的发展战略。常见的横向一体化的途径是:联合、购买、合并、集团公司等。横向一体化的好处,首先是能够吞并和减少竞争对手;其次是能够形成更大的竞争力量去

企业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卷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管理者能够直接领导的下属数目称为( D )(第四章2,64,了解) A.管理层次 B.管理效率 C.管理的有效性 D.管理幅度 2.最需要掌握技术技能的是( A )(P47)(第三章,3节)(掌握)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所有层次的管理者 3.某企业是一家经营品种多样化的大型企业,且所处的市场环境变化较快,则适用于该企业的组织机构形式是( B )(P57)(第四章1)(了解) A.以集权为主的职能制结构B.以分权为主的事业部制结构 C.模拟分权制的组织机构D.矩阵型组织结构 4.SWOT分析中,S 代表的是( C )。(P88)(第五章2)(了解) A.内部的劣势B.外部的威胁 C.内部的优势 D.外部的机会 5.一旦竞争结构改变或消费者需求偏好改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的战略是( C )(P103)(单选)(第五章)(了解) A.总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重点战略 D.专一战略 6.整个标准化体系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切合实际、严谨细致以及合理搭配组合,体现标准化设计的()( A )(P114)(第六章1)(掌握)。 A.科学合理原则 B.动态化原则 C.强制性原则 D.人性化原则 7.物力资源一般来说只有客观限定的价值,而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成长,这体现出人力资源的()(A)。(P152)(第七章1节)(掌握) A.成长性 B.主导性 C.社会性 D.自控性 8.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时,按不同类别或不同部门分别预测,然后再汇总的方法称为()。( B )(P166)(第七章3)(了解) A.总量预测 B.分类预测 C.统计预测 D.分析预测 9.财务分析起点的是()。( B )(P189)(第八章2)(掌握) A.经营成果 B.财务报表 C.财务状况 D.财务决策 10.系统的首要特性是(A)(第十章,1节,260,掌握) A整体性

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管理文化的比较

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管理文化的比较 不同的文化没有优劣,但是相互之间必有差异。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而西方文化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重和谐统一,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 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人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人实现人的价值。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精神,激励人们维护整体利益,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中国长期统一与中华文化中刚健自强、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是分不开的。这种精神,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与内部的恶劣势力和外来的侵略压迫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但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明显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轻个体,只强调个人义务和道德人格的独立性,而不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也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表现在教育领域,只有身份较低的人才去学习自然科学;表现在中国科技领域是导致中国科技的落后。 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中国管理文化注重讲集中,求统一,以

整体性的宏观管理为主。同时,地理的阻隔,封闭的状态造成了思想上的保守,缺乏挑战意识。但是,疆土的封闭也造就了中国人强大的“向心力”,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眷恋国土的情怀,使得我国今日的管理文化也体现出管理文化中的团队精神。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多数为三面或两面临海型,再加上人们对原始土地的开发,使得西方国家对外交通和对内交通都很发达。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使其更加崇尚管理的精打细作,即所谓的微观管理而不太重视宏观管理。西方国家从其建立之初就有强烈的对外扩张的欲望以及在原始的土地开发上彼此强烈的竞争意识。 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敛型文化。这种农业文化心态体现在管理文化上有以下特点:首先,等级制度与以民为本相结合。尽管今天的社会制度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专制主义的管理体制在今天的组织中体现尤为明显,强调绝对服从,抹煞个性、强调统一,忽视下级向上级的反馈。同时,中国农业社会的统治者也较早的认识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贵君轻”等民本主义对中国管理的重要性。这种等级制度与以民为本的制度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管理思想的基础。其次,狭义的中庸之道。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了中国人力求稳定、少走极端、和反对冒险的中庸精神。表现在管理上则力求使事物保持稳定、协调、平衡,这就构成了中国管理文化的标准和规范。

中西方管理差异和企业实践建议

中西方管理差异和企业实践建议 西方是通过平等、契约和权利形成的个体主义,而东方是在仁、义和礼基础上形成的集体主义,在日本等国家表现尤为突出,我认为中国的传统还不是简单的集体主义,而是在团队中完成自我,从仁义礼的解释来看,礼是礼俗、制度和典范,义就是"宜",是要合理的运用礼,就是孔子说的"摄礼归义",那么如何合理的运用礼呢?答案就是孔子说的"纳礼于仁",那么什么是仁呢?仁从字形来看,是"人"和"二"组成,也就是说在我之外还有别人,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别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中国完人的标准是只求做一个四面八方和我有关系的人所希望于我的,而又是我的确能够做到的那样一个人,不能仅做想做的事,应做该做的事,当然也要考虑自身情况做能做的事。其实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并无好坏之分,就像西方和日本都能取得成功一样,中国的仁义礼其实是"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产物,既是最合乎自然规律的,又是最难掌握的,就像一黑一白很清楚,但在黑白中加入一个调节而生成的灰色却是千变万化的,而恰恰就是多了这个调节,才使得"三生万物".合乎规律使得中国的传统思想充满希望,但难于掌握又使得传统必须现代化。

有种观点说中国是伪集体主义,即表面上讲集体主义,实际行的利己主义,再往深层次来分析,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平等是不存在的,就像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一样,西方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建立在个人基础上而产生的明确有形的精细化分工、职业化和制度化,其代表就是科层制。其实从西方的科学这个词就能看出,科(科目)本身就是细分的意思,西方解决差异和变化的重要办法是精细化,尽可能把所有的前提条件给界定清楚,这样结果就是唯一的,从而实现明确、简单和可操作,这样才使得大规模应用有可能得以实现,中药和西药的应用差异就说明了这一点。而中国处理不平等的办法是效法自然,用伦理这种无形的东西来规范社会的运行,理想的状况是大家都各安其位,各尽其责,但这不是人们生来就可以做到的,就像西方认为人生而有罪一样,东方认为人生而有缺陷,要靠修身来完善,并把此作为一生的目标。但中国的礼从来都不是制约人的,而是引导人发现本性,顺性而为,靠人的自觉和自律,而人之所以可以自觉和自律,是由于伦理礼仪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是顺天应人的,是变化中不变的部分,就像父慈子孝,不是要求父需慈和子需孝,而是父本性就是该慈的,子本性就是该孝的,是顺其自然的结果,不是强加规范的结果。但虽然是顺应人共同的本性,却由于每个

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

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章现代企业与企业管理 1.企业: 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通过商品或劳务交换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取得盈利,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2.现代企业的特征: (1)技术特征:技术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已经跃升为第一位,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2)制度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兴企业制度。 (3)组织特征:包含许多独立运转的经营单位,组织结构复杂。 (4)管理特征:现代化的管理,管理思想、组织、方法都体现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3.现代企业系统特征: (1)现代企业系统是人机系统:由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等物质要素组合而成。 (2)现代企业系统是动态系统:生产过程包含着资金、物资以及人的一系列运动。 (3)现代企业是动态的开放系统:从外界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再向外界输出产品或劳务。 (4)现代企业是多层次多目标的复合系统:企业内外环境需要是多方面的,目标也是多元的。 4.企业环境特征: (1)变动性:企业环境各因素不断变化,有些是渐变,有些是突变。 (2)复杂性:企业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3)交互性:企业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无论哪种环境发生变化,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 (4)不确定性:环境因素的各种变化都是企业决策者事先难以准确预料的。 5.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必须为所处社会的福利,稳定和发展予以关心,支持和促进。6.企业管理: 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机构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充分合理开发和优化利用各种可以支配的资源,尽可能多创造和增进社会福利并实现自身盈利目标的过程。 7.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经营和管理都服从盈利和发展的同一目标。企业经营就是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盈利和发展的机会,管理则侧重于发挥内部优势去适应环境的变化。经营决定了管理的方向和目标,管理对经营调节和控制,经营是管理的依据,管理为经营服务,两者互相分工,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8.现代企业管理新趋势: (1)管理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的主流: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而现代企业越来越需要企业管理的创新。

企业管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企业管理概论模拟试题 及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企业管理概论》模拟试题三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一个企业中处于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所作的决策数量很多且很重要,在决策时受到的限制很少,则可以认为该企业: A.管理人员的素质较高。 B.高层主管比较开明。 C.组织集权程度较高。 D.组织分权程度较高。 ()2. 行为科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A泰罗 B梅奥 C西蒙 D巴纳德 ()3. “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始于: A.上下级之间的友情。 B.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 C.为了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 D.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 ()4. 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 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 C.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

D.一个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5. 在何种情况下,金钱可以成为“激励因素”,而不是“保健因素”: A.那些未达到最低生活标准、急于要养家糊口的人的计件工资。 B.组织在个人取得额外成就而很快给予的奖金。 C.以上两种情况均可使金钱成为“激励因素”。 D.无论什么情况下金钱都只是“保健因素。” ()6. 以下何种组织形式最直接体现了管理劳动专业化分工的思想: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7. 若较低一级管理层次作出决策的数目越多,下级作出的决策越重要,影响面也越大,则这样的组织是: A.职权集中化程度越高。 B.职权分散化程度越高。 C.授权越明确。 D.授权越具有弹性。 ()8. 企业的生产部门无论多么具有生产性,如果营销部门没有预测到顾客需求的变化,以及没有能够与产品开发部门合作研制出顾客需要的产品,组织的整体绩效就会受到损害。这说明了: A.职能分工对企业有弊无利。

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

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趋一体化,跨文化管理亦日益成为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探究导致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文化原因,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特征,从而更好地迎接世界性的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world economy globalization,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has also become Chinese theoretical circles and enterprises must face an important issue. Therefore, research led to the East-West cultural differences caus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features, so as to better meet the world's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challenge. 关键词:中西方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差异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management thoughts; management idea; difference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 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 理思想的区别。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其中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诸如“按等级观念行事”及“和为贵”的思想使中国企业管理者不善于对下级授权,中国企业拥有较大权力的人往往具有某种特权,下属对上级有强烈的依附心理。“仁义治天下”“、克己复礼”,中国企业管理者十分注重感情投资与道德教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强调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等等。中国管理文化萌芽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优点就在于强调和谐、稳定与团体意识,这对于避免组织内部的矛盾冲突,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管理更多地体现为人治而非法治,所以在具体规章制度的执行过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乱世佳人》中的清教主义思想解析 2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 3 A Summary of Symbols of The Scarlet Letter 4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 5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6 An Interpretation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 7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 8 中美道歉语的跨文化研究 9 (英语系经贸英语)国外对华“双反”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10 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 ocabulary 11 美国梦的迷失—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 12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 13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14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 15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和女权主义 16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探究《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里夫 17 中美文化视野中对个人主义的认同差异 18 中外酒文化差异分析 19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 20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 2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反叛和自我救赎 22 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23 浅析理发师陶德一剧中歌词的妙用 24 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 25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26 质本洁来还洁去——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 27 我国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现存的问题与对策 28 维多利亚时期简爱与苔丝的不同命运 29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海明威作品解读 30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及翻译 31 分析《红字》中的孤独感 32 对《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性分析 33 关于爱伦坡诗歌死亡主题的探讨 34 浅谈《认真的重要性》里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冲突 35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修辞分析 36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Interpretation Class 37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 38 《名利场》的女性主义解读 39 从影片《刮痧》分析中美文化差异和冲突 40 An Analysis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41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42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企业管理概论》复习要点-案例

企业管理概论》复习要点 (案例) ▲做案例题需要注意:①考试中涉及到的案例的理论依据是教材上的知识,所以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后,首先要找到与本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 ②再根据案例实际将理论知识应用上去,切勿只对理论描述,而脱离实际。该课程出现案例可能所涉及到的章节有:第三,四,五,六,七,八,十一,十二,十三章下面举例说明: 第三章 3.1 企业组织结构合理性问题 例:(07年 4 月考题) 河北X>集团是一家成立于1994年,以生产食品为主的民营企业。该集团在成立之初就采用股份制形式,通过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发展成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 在随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风险越来越大,集团的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原先的股东管理水平远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速度的要求。为实现企业迅速腾飞,促进生产力发展,集团决策者冲破各种思想束缚,打破私人资本积累所属管理的限制,果断实行企业所有权与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用专门人才的科学化管理取代了业主的经验型管理。集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聘任制,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机制—企业管理委 员会,形成了高效而完善的决策管理体制,从而为集团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制度基础。 实践证明,该集团的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使企业在改革中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问题分析: 该集团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制度基础是什么?结合该集团实际谈谈企业建立这种合理结构的重要性。 3.2 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问题 例: 某企业工作为实现企业迅速腾飞,促进生产力发展,集团决策者冲破各种思想束缚,打破私人资本积累所属管理的限制,果断实行企业所有权与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相分离,即聘用专门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企业也出现了以下状况:由于职业经理人不是企业的所有者,于是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因为在他看来,无论企业经营效益如何,他们都会拿到应有的报酬。另外,由于经营管理者拥有企业经营决策大权,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一些行为和决策是所有者所无法观察和监督的。因此经营管理者做出不利于企业的行为,如:上班时间上网炒股,通私人电话等,有时后努力学习,但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由于上述原因,企业经济效益并没有显著提高。 问题分析:假如你是该企业的所有者,你将如何去改变经营管理者的行为? 3.3 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辨别 例 1:(03 年 4 月考题) 我国北方某公司原来是一个生产经营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市场需求比较稳定的中小企业。近年来,它陆续收购了许多小公司,规模急剧扩大,而内部管理却十分混乱,于是公司总经理下定决心进行企业改革,其重大举措之一就是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具体内容包括: (1) 在公司内按产业组建了 3 个分公司;

企业管理概论总复习.docx

企业管理概论总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与相关的协作配套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所组成的企业集团属于( A ) A.产品辐射型企业集团B.多元复合型企业集团 C.出口导向型企业集团D.项目成套型企业集团 2.在企业管理的各项职能中,位于首要职能的是( A ) A.计划B.组织 C.用人D.控制 3.“l+1>2”是用来描述人造系统的( B ) A.相关性特征B.整体性特征 C.目的性特征D.环境适应性特征 4.以集权为主要特征的组织结构是( B ) A.事业部结构B.直线职能结构 C.矩阵结构D.职能结构 5.美国管理学家哈默和钱皮把当今市场的特征概括为( A ) A.顾客、竞争、变化B.顾客、制造者、竞争 C.竞争、经销者、变化D.制造者、经销者、顾客 6.海尔集团的“真诚到永远”是对下列哪项深层企业文化的高度概括? ( B ) A.企业精神B.经营管理风格 C.企业风气D.企业道德 7.1997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企业员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规定,个人缴费比例不低于本人工资的4%,且以后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 B ) A.7%B.8% C.9%D.10% 8.在各类招聘方式中,具有针对性强、质量高特点的人员招聘方式是( D ) A.招聘会B.报纸、期刊 C.网上招聘D.猎头公司 9.主张“双赢”“多赢”经营战略的理论是( C ) A.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B.知识经营战略理论 C.战略同盟理论D.战略再造理论 10.SWOT组合战略图中的“复合多样化战略”属于( D ) A.扭转型战略B.增长型战略 C.防御型战略D.扬长避短型战略 11.当企业生产的产品近期和远期需求量都很大,竞争又不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实施( C ) A.紧缩型战略B.稳定型战略 C.发展型战略D.转移型战略 12.把圆珠笔装上电子表,成为多功能的电子表笔的技术开发途径属于( C ) A.独创型B.引进(转移)型 C.综合与延伸型D.总结提高型 13.对新产品试制或单件小批量生产的劳动定额多采用( B ) A.经验估工法B.类推比较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