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应用详解

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应用详解
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应用详解

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应用详解

本期概述

●本文档适用v11.0.1多语言版的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

●学习完本文档以后,可以知道如何利用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进行帐套的远程传

输。

版本信息

●2009年6月13日V1.0 编写人

版权信息

●本文件使用须知

著作权人保留本文件的内容的解释权,并且仅将本文件内容提供给阁下个人使用。对于内容中所含的版权和其他所有权声明,您应予以尊重并在其副本中予以保留。您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制、公开展示、公布或分发这些内容或者以其他方式把它们用于任何公开或商业目的。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都可能构成对版权、商标和其他法律权利的侵犯。如果您不接受或违反上述约定,您使用本文件的授权将自动终止,同时您应立即销毁任何已下载或打印好的本文件内容。

著作权人对本文件内容可用性不附加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保证本文件内容的绝对准确性和绝对完整性。本文件中介绍的产品、技术、方案和配置等仅供您参考,且它们可能会随时变更,恕不另行通知。本文件中的内容也可能已经过期,著作权人不承诺更新它们。如需得到最新的技术信息和服务,您可向当地的金蝶业务联系人和合作伙伴进行咨询。

著作权声明著作权所有2006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所有权利均予保留。

目录

第一章系统概述 (3)

1.1 系统简介 (3)

1.2 安装说明 (4)

第二章BOS远程数据传输应用实例 (7)

2.1imts服务器登陆 (7)

2.2A信息中心的设置(接收方) (8)

2.3B信息中心的设置(发送方) (15)

第三章补充应用 (23)

3.1数据库服务器的权限设置 (23)

第一章系统概述

金蝶K/3 BOS(Business Operating System,业务操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集成与应用平台,是金蝶ERP解决方案、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以及客户定制应用的技术基础。

IMTS的全称是Internet Message Transfer Service(Internet数据传输服务),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即我们俗称的IMTS

1.1 系统简介

1.1.1 应用价值

远程传输系统是为了适应集团控制系统的使用而特别开发的一个远程传输工具。它能够把k3帐套、金蝶2000帐套和普通文件在网络上自由传输,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个数据发送和接收工具,类似于电子邮件系统。

目的就是能够使集团公司总部和分公司、分公司和分公司之间能够共享一些数据。其实实现这种数据共享很多现成的方法,比如用Ftp,电子邮件等把分公司的帐套发送到总部,或者用最原始的方法,把帐套文件拷贝到软盘或光盘再邮寄到总部,然后总部把帐套恢复过来再进行查看数据或用其它方法进行合并。

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能够自动地把这些需要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括k3帐套,金蝶2000帐套和普通文件如报表格式文件、报表引出文件等等)自动地发送到目的地或从目的地接收过来,省去用户备份帐套、发送接收这些帐套文件及恢复帐套的工作。

1.1.2 应用原理

BOS远程传输系统由2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客户操作界面程序,用于用户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另一部分是后台数据传输系统IMTS。IMTS的作用是接收前端程序下达的接收或发送任务,负责把这些数据传输到网络的另一台IMTS服务器,或从网络的另一台IMTS 服务器接收数据并告诉前端程序。从远程传输系统一启动开始,IMTS后台服务就一直在运行,不断监听网络上另外的IMTS服务器的消息,如果有发送过来,立刻就接收起来放到接收队列里面并在适当的时候通知前端程序;同时,如果前端程序发来数据发送任务,则在适当时候把这些数据发送给网络上特定的IMTS服务器。应用模型如下图

图1 远程传输系统工作流程

1.1.3 系统特点

BOS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自动传输

大数据量传输

传输模式多样化

断点续传

传输时间灵活

传输内容范围广

方便的传输状态查看

1.2 安装说明

1.2.1 服务器端

在中间层服务上需要选择安装基础管理系统下的BOS运行平台和BOS远程数据传输(imts).

1.2.2 客户端

在客户端部件中需要安装基础管理系统下的BOS运行平台、BOS远程数据传输(imts 客户端)、BOS设计器、系统工具。

全部安装完成后,您就可以在操作系统开始菜单中看到客户端工具包

点击“客户端工具包”,可以在如下位置看到“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如下图所示:

1.2.3 防火墙端口的设置

IMTS帐套传输仅需开放TCP:5678端口,支持Ping包关闭,支持并发传输;

IMTS 集团分销传输仅需开放TCP:5678,UCP:11901端口,支持Ping包关闭,支持并发传输。

第二章BOS远程数据传输应用实例

2.1imts服务器登陆

在开始—程序—金蝶k/3—客户端工具包,打开bos平台的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

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登陆界面如下图,Imts的默认端口:5678,默认密码为imts。

2.2A信息中心的设置(接收方)

2.2.1本地信息的设置

2.2.2公司信息设置

A信息中心公司信息的设置必须和B信息中心的本地信息设置完全一致

单击“检测物理连接”,提示测试成功。

如果有多个信息中心都需要接收B信息中心的帐套,在每个接收的信息中心建立B信息中心的公司信息会增加IT人员的工作量。我们可以使用公司信息的引入引出的功能来减轻工作量。

单击“引出公司信息”,将B公司信息发送到B信息中心。单击确定开始发送。

发送成功后,在发送任务中有日志记录,同时在B信息中心公司管理中可以看见发送过来的B公司的信息。

也可以从A信息中心将c公司的信息引出为文件,然后拷贝到B信息中心引入。

2.2.3接收任务设置

2.2.

3.1 新建单一接收任务

在公司管理—接收任务下,新建接收任务,“接收内容”页签中,在“发送公司”中选择刚才在公司设置中新建的B公司信息。

在接收内容中选择”k/3帐套”,设置恢复数据库的帐套信息。为A信息中心在接收到B信息中心的帐套后,需要对那个帐套进行恢复。

在“拉取方式”页签中,选择需要拉取的时间和方式,例如每天晚上23:30:00执行。

2.2.

3.2批量新建接收任务

单击接收—批量生成接收任务

选择接收的中间层服务器和帐套,单击下一步

选择发送公司,任务名词生成规则,输入任务组的名词,单击下一步

选择拉取方式和拉取时间,设定每个任务执行的间隔时间,单击完成。

2.2.

3.3引出接收任务

在菜单引出中,单击“引出接收任务”,输入接收方即A信息中心的ip地址。添加发送方公司列表,单击确定引出。然后将引出的接收任务文件拷贝到发送方即B和C信息中心,然后引入接收任务文件,将A信息中心的接收任务引入到发送方的发送任务中。

单击引出,保存为接收任务组1.tsk文件。

2.3B信息中心的设置(发送方)

2.3.1本地信息的设置

2.3.2公司信息设置

公司信息为在A信息中心引出的B公司信息。自动生成的。

2.3.3发送任务设置

方法一、导入在A信息中心导出的接受任务

选择接受任务1.tsk文件,执行引入。

注意:发送方或者接收方至少有一方公司信息在公司管理中存在,否则提示如下报错。

引入成功后,可以在发送任务中看见引入的接受任务组1的发送任务。同时会自动将A 信息中心的公司信息导入到B信息中心的公司管理中

需要对刚刚引入的发送任务稍作调整。保证发送任务和接受任务的帐套列表一致,任务名词一致。

选择本地备份路径,如果imts服务器和k/3的数据库服务器不再同一台电脑上,则需要将本地的备份路径共享,并且对k/3的数据库服务器具有完全可写的权限。

保证发送任务和接受任务的任务名词一致。

方法二、手工批量新建发送任务

选择中间层服务器和需要发送的帐套列表

选择备份方式和备份路径,同样的,如果imts服务器和k/3的数据库服务器不再同一台电脑上,则需要将本地的备份路径共享,并且对k/3的数据库服务器具有完全可写的权限。

选择传送公司链。

添加具体的公司列表。

S7-1200PLC基于MODBUS通信协议的数据采集及远程传送应用

S7-1200PLC 基于Modbus 通信协议的数据采集及远程传送应用 通过采集各个换热站房的实时数据,建立集中供热热网监控系统既可以实时总览热网当前运行工况又可以分析室外温度及系统供热量变化趋势,做出整体运行规划,指导运行实现自动控制。 Modbus 协议是一种已广泛应用于当今工业控制领域的通用通信协议。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或控制器经由网络(如以太网)可以和其它设备之间进行通信。Modbus 通信物理接口可以选用串口(包括RS232和RS485),也可以选择以太网口。 S7-1200 设计紧凑、组态灵活且具有功能强大的指令集,这些特点的组合使它成为控制各种应用的完美解决方案。TIA 博途全集成自动化软件用于S7-1200项目管理、编程和调试,在库函数中嵌套了Modbus-RTU 和Modbus-TCP 功能库,可以利用该库函数顺利完成PLC 与第三方设备和上位机的通信。 1系统概述 典型换热站所需监测的运行参数有一次侧供水压力和供水温度、一次侧回水压力和回水温度、二次侧供水压力和供水温度、二次侧回水压力和回水温度、循环变频器工作频率和故障状态、补水变频器工作频率和故障状态。各换热站现场PLC 与智能仪表和变频器通信采集系统运行数,并通过Internet 或企业局域网,上传至主控中心。操作员从控制中心通过该系统能够方便地得到子站运行的数据并向子站下达控制指令。数据采集以及远程传送系统连接如图1所示。 2 系统设计 2.1 站内设备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目前大多数换热站内设备的运行参数都是通过智能仪表进行运算处理后显示。智能仪表兼备标准模拟量信号输出接口和RS485 Modbus 协议通信接口。变频器工作状态输出也可以通过数字量输出接口、标准模拟量信号输出接口和RS485 Modbus 协议通信接口输出。数字量输出和模拟量输出能够表达的状态位和数据内容非常有限,而以支持Modbus 协议的通信方式可以读出几乎所有的工作参数值,并能够实现远程参数修改和控制。因此选择485总线方式连接换热站房内智能仪表、变频器与PLC 通信模块,并通过Modbus-RTU 协议进行设备间通信是一个优选方案。 在Modbus-RTU 总线通信中,智能仪表及变频器作为从站,只需选择Modbus-RTU 通信协议并且为设备分配不重复的站地址即可。所有主从站点的通信端口设置参数必须一致。 S7-1200 PLC 作为主站必须配备RS485通信模块才能实现Modbus-RTU 协议通信。S7-1200 图1 换热站数据采集以及远程传送系统图

使用链路实现数据实时自动远程传输

SQL> select * from global_name; #查看全局数据名 SQL> grant create database link to hr10; #授权HR10用户建立链路权限 SQL〉create database link shilei connect to hr10 identified by hr10 us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f38996905.html,'; 在HR10用户下建立远程链路 SQL> select * from tab@https://www.360docs.net/doc/f38996905.html,; 链路远程查询 SQL〉create table y_dept as select * from dept@https://www.360docs.net/doc/f38996905.html,; 远程复制一张表 SQL> select * from user_db_links; 查询链路数据字典 SQL> drop database link 数据库链路名#####删除链路 在SYS/SYSTEM用户下授权建立公共链路:SQL〉CREATE PUBLIC DATABASE LINK https://www.360docs.net/doc/f38996905.html, CONNECT TO hr10 IDENTIFIED BY hr10 USING 'shilei'; 另一种写法:SQL〉CREATE PUBLIC DATABASE LINK https://www.360docs.net/doc/f38996905.html, USING 'shilei'; #操作两个同名用户中的任意实体 查询公共链路信息:SYSTEM SQL〉SELECT * FROM DBA_DB_LINKS;与SQL〉SELECT * FROM USER_DB_LINKS; 删除公共链路: SQL〉DROP PUBLIC DATABASE LINK 公共链路名; 二、使用链路实现数据实时自动远程传输 创建数据触发器:INSERDEPT(触发器名称)、EACH ROW(行级) 1、数据插入触发器: SQL〉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INSERDEPT AFTER INSERT ON DEPT FOR EACH ROW BEGIN INSERT INTO DEPT@https://www.360docs.net/doc/f38996905.html, VALUES (:NEW.DEPTNO,:NEW.DNAME,:NEW.LOC);END INSERDEPT;

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系统与远程通讯系统.

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系统与远程通讯系统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巨力新能源10MW太阳能光伏屋顶发电项目 2、建设单位:中国巨力集团有限公司 3、建设规模:10MWp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4、项目地址:中国巨力集团 5、电站范围:中国巨力集团厂区 6、单位屋顶:8处 二、监控系统说明 如图2.1所示,光伏综合监控系统具备就地和远程监控功能,监控软件由本地监控与远程监控相结合。本地监控由中央控制器(包括数据采集、控制算法、网关等功能、通讯链路、本地显示组成,主要功能是负责本地发电设备数据采集、控制、数据存储、能量调度、通讯等功能。远程监控由广域网通讯链路、路由器、数据库服务器、网络服务器、上位机展示平台组成,主要功能是负责将各个电站数据进行收集,电站状况调查,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发电经济性分析等等。 传统光伏电站监控系统主要由逆变器厂商随设备提供,从本厂逆变器出发,对电站运行的一些参数进行监测,难以或不能直接控制逆变器的运行状态,无法获取电站中的其它设备的信息及控制这些设备,也无法满足电网调度系统对电站的实时监控要求。而且该项目将采用不同厂商的设备,电源厂商自有的监控系统一般对其他厂家的设备兼容性差,容易造成一个个“孤岛”系统,无法形成统一的监控体系。

大型光伏电站必须配备自动运行、功能完善的监控系统。这种监控系统不同于传统发电厂监控系统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相对来说,大型光伏电站内设备种类不及传统电厂丰富,生产控制流程也不太复杂。但其典型特点是装机容量 大(10MW以上、占地面积广(150亩以上,且地理位置偏僻、维护人员很少,这就要求生产运行、设备监控、环境监测、安保技防等各环节集中统一起来,且能够适应其位置分散、配置灵活的特点。基于现场总线设计的大型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因此,需要搭建一个统一的本地集中监控中心,该监控中心位于巨力索具园区,能够对不同厂商、不同类别、不同型号的光伏发电电源设备及计量表计、直/交流柜及其它电力设备进行统一监控,实现对该项目所包含的光伏电站完整、统一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网线交换机 VGA/网口 转换器 通讯网关 RS485 网线 逆变器 VGA

浅谈多网络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及系统实现

浅谈海关多网络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及系统实现 【内容提要】在当前海关内外网隔离的要求下,为了更好的贯彻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方针,就必须和企业建立一条数据通道,方便企业传输数据或海关向企业传递海关信息,但这又与海关内网安全有一定抵触,本文介绍了一种软件实现办法,描述了如何有效,经济,安全的在内外网之间传输数据。在文章里,具体介绍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模块实现,并在加密算法和系统底层传输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在加密算法上,合理的采用多种成熟的算法,如desx,blowfish,对数据的加密能达到一个较安全的等级。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安全不光要从软硬件上加以控制,更重要的是要从规范上,管理上加强控制。【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隔离内外网数据传输加密算法 【作者简介】金剑锋男苏州海关技术处科员 在日新月异的今日世界中,信息技术无论在各行各业都已逐渐取得了重要地位,并且会越来越重要。随之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病毒,黑客等诸方面的因素使得网络越来不安全。 Enterasys公司网络安全设计师Dick Bussiere认为:在电脑网络犯罪手段与网络安全防御技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升级的形势下,网络攻击者和防御者都失去了技术方面的屏障,单依靠网络安全技术不可能非常有效。有统计数据表明,将近一半的防火墙被攻破过。而且,更多更新的攻击手段还会层出不穷。 海关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保持网络的纯洁度,采用了物理隔离的办法,该办法能有效的杜绝因特网上的诸种不安全的因素,较好的保持内网的安全性。 但是安全的含义是相对的,美国的一个安全权威机构曾经定义了一个所谓的“绝对安全”的例子—把硬盘封闭在抽成真空的金属箱子里,将箱子沉入不知名的海洋中。这样,硬盘上的信息就是绝对安全的了。但显然,此时硬盘上的数据是完全不可用的。安全之所以是永

远程数据传输系统使用手册

目录 第一章远程数据传输 (1) 第一节远程数据传输概述 (1) 第二节安装说明 (3) 一、环境要求 (3) (一)操作系统 (3) (二)软件环境 (3) (三)可选安装: (3) 二、配置iMTS用户名与密码 (3) (一)以DOS命令方式运行iMTS (3) (二)调用iMTS主控台 (4) (三)调用设置 (4) (四)设置imts的用户名和密码 (5) (五)注意 (5) 第三节使用说明 (7) 一、程序启动 (7) 二、初始配置 (7) 三、远程数据复制传输方的设置 (8) 四、远程数据复制接收方的设置 (13) 五、HTTP配置 (17) (一)流程图 (17) (二)IIS服务器配置 (17) (三)发送方配置 (19)

第一章远程数据传输 本章内容提要: ?概述 ?传输方的设置 ?接收方的设置 ? HTTP配置 第一节远程数据传输概述 远程数据传输是用来实现金蝶k/3账套,金蝶2000账套,文件等数据在Internet上的输支持定相互传递。可方便的将分布在网络不同位置的数据集中到一起。远程数据传时、自动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整个流程无需手工干预,只需配置好相应参数即可。 远程数据复制目前只以传输方作为复制过程的发起者,传输方将指定数据传输到指定位置,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立即开始同步。下图为整个复制的工作流程,其中粉红色标注的是用户需要配置的信息,其余部分均自动完成。请按次序进行配置。 可传输的对象为SQL Server数据库、金蝶2000账套和一般性文件。该程该程序可安装在金蝶中间层服务端上,也可安装在客户端,基于远程传输安全性考虑,不提供数据库服务器端功能(如果要在数据库服务器上进行传输,请安装中间层或客户端) ,也可安装在客户端。。

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现状及其应用

?研究与探讨? 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现状 及其应用 刘瑞文3 郭学增 (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大学,北京) 摘 要 综合录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层信息和钻井工程信息,利用远程数据传输系统把综合录井系统录取的数据实时地传送到油田基地,使远离钻井现场的基地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通 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钻井现场实时监控和信息共享,对快速安全钻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 别是在边远的沙漠戈壁地区和广大的海洋探区尤为重要。该文对国外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 输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的发展现状,并对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在国内的应 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主题词 综合录井 数据 〔实时传输〕 监控中心 〔实时钻井数据中心〕 一、引 言 随着石油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大,石油钻井逐步向边远的沙漠、戈壁地区和广大的海洋区域发展。因勘探地域辽阔、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基地难于及时掌握现场的钻井动态,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指导现场的施工。目前,国内的钻井生产现场与基地指挥部大多采用无线电台或电话进行联系和生产汇报。当现场出现异常情况时,基地需派专业人员驱车几百乃至上千公里赶赴井场,由于井场与基地间路途远,往往很难及时到达。这不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可能延误处理异常情况的宝贵时间,从而造成钻井事故的发生。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国外石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充分利用钻井工程的信息资源,对石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科学化决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石油工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技术的挑战。目前,钻井行业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的现状远落后于其它行业,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的科技成果,建立一个集井场端的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实时远程传输于一体的数据通信与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十分必要,这不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石油钻井工程信息开发利用的迫切要求。 二、国内外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现状 钻井是高投入、高风险的工程,特别是在新探区和复杂层段,凭经验打井往往事故不断,造成资金和时间的巨大浪费。为了提高钻井成功率,降低钻井成本,国外许多石油公司70年代  3刘瑞文 1961年生。1990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现在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系任教,副教授。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 邮编:257062。 电话:(0546)8396463,8396897。

宝钢国际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升级技术方案

表格编号:SEZ19003-02D 宝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升级 技术方案

1.现状分析 1.1.现状 宝钢国际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管理主要实现了对宝钢国际激光拼焊产线的生产、设备状态数据进行远程监控、采集、分析的功能。2009年7月上线,覆盖阿赛洛1、2、3、4号线,同年9月延伸覆盖了天津宝钢1号线等11条产线,目前总共覆盖激光拼焊产线15条,情况如下表: 远程数据采集管理包括数据维护、产量指标、质量分析、设备运行分析、设备状态监控5个模块,由于数据传输存在问题,无法保证数据源的准确性,系统功能目前基本处于停止使用状态。

1.2.存在问题 目前宝钢国际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远程数据采集管理目前只覆盖了15条激光拼焊线,而宝钢国际目前已有激光拼焊产线25条,数据完整性上有缺失。 2、数据传输存在问题。远程数据采集管理获得数据的流程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远程数据采集流程是由硕泰克激光拼焊线上的PLC采集数据后发送到加工中心现场的专用采集服务器,再由采集服务器转发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管理,目前硕泰克PLC在向采集服务器发送数据时存在数据不准确(时间超过当前日期)、发送不及时(采集机未按时收到PLC的数据)等问题,而采集服务器本身由于缺乏管理,经常宕机,既无法获得PLC的数据,也无法转发,导致了整个数据传输通道的崩溃。 3、由于产量数据和设备状态数据都采用实时模式,数据量较大,导致数据分析展示页面速度缓慢。 2.必要性和目标 为满足国际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达到对宝钢国际所有激光拼焊产线进行精细化管理,目前的设备系统远程数据采集管理亟需修复升级。 系统升级后应实现以下目标:

网络是如何传输数据的

?网络是如何传输数据的? 互联?网络重要的特性是能由采?用完全不不同和不不兼容技术的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组成。如何让某台源主机跨过所有这些不不兼容的?网络发送数据到另?一台?目标主机呢? 解决办法是?一层运?行行在每台主机和路路由器?上的协议软件,这个软件实现?一种协议,这种协议控制主机和路路由器?协同?工作来实现数据传输,从?而消除不不同?网络之间的差异。这种协议必须提供两种基本能?力力: 命名机制。不不同局域?网技术有不不同和不不兼容的?方式来为主机分配地址,互联?网络协议通过定义?一种?一致的主机地址格式消除了了这些差异,每台主机会被分配?至少?一个这种互联?网络地址(Internet address),这个地址唯?一标识了了这台主机。 传送机制。在电缆上编码位和将这些位封装成帧?方?面,不不同的联?网技术有不不同的和不不兼容的?方式,互联?网络协议通过定义?一种把数据位捆扎成不不连续的?片(包)的统?一?方式,消除了了这些差异。?一个包由包头和有效载荷组成,其中包头包括包的?大?小以及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地址,有效载荷包括从源主机发出的数据位。

上图展示了了主机和路路由器?如何使?用互联?网络协议在不不兼容的局域?网间传送数据的?一个示例例。这个互联?网络示例例由两个局域?网通过?一台路路由器?连接?而成,?一个客户端运?行行在主机A上,主机A与LAN1相连,它发送?一串串数据字节到运?行行在主机B上的服务器?端,主机B连接在LAN2上。这个过程有8个基本步骤: 1. 运?行行在主机A上的客户端进?行行?一个系统调?用,从客户端的虚拟地址空 间复制数据到内核缓冲区中; 3. 主机A上的协议软件通过在数据前附加互联?网络包头和LAN1帧头,创 建了了?一个LAN1的帧。互联?网络包头寻址到互联?网络主机B,LAN1帧头寻址到路路由器?,然后它传送此帧到适配器?。注意LAN1帧的有效载荷是?一个互联?网络包,?而互联?网络包的有效载荷是实际的?用户数据,这种封装是基本的?网络互连?方法之?一; 4. LAN1适配器?复制该帧到?网络上; 5. 当此帧到达路路由器?时,路路由器?的LAN1适配器?从电缆上读取它,并把 它传送到协议软件; 6. 路路由器?从互联?网络包头中提取出?目标互联?网络地址,并?用它作为路路由 表的索引,确定向哪?里里转发这个包,本例例中是LAN2。路路由器?剥落旧的LAN1的帧头,加上寻址到主机B的新的LAN2帧头,并把得到的帧传送到适配器?; 7. 路路由器?的LAN2适配器?复制该帧到?网络上; 8. 此帧到达主机B时,它的适配器?从电缆上读到此帧,并将它传送到协 议软件; 9. 最后主机B上的协议软件剥落包头和帧头。当服务器?进?行行?一个读取这 些数据的系统调?用时,协议软件最终将得到的数据复制到服务器?的虚拟地址空间。 全球IP因特?网 全球IP因特?网是最著名和最成功的互联?网络实现。从1969年年开始出现,因特?网内部体系结构不不断发展变化。但从20世纪80年年代早期开始,客户端-服务器?应?用的组织就?一直保持着相当的稳定。

用单片机实现远程数据传送

用单片机实现远程数据传送 1引言 我国中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大都采用小电流接地系统来供电,电力系统较为庞大。这类系统一般拥有几座乃至十几座35kV级的总降压站,几十座6~10kV级的高压配电室,分布范围较广,有的变电站离开总调有十几km之远。因此,各变电站的电量参数(电压、电流、相位、功率因数等)的准确、可靠传送,对总调及时决策、对提高供电质量和确保电力运行安全尤为重要。这里,我们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控制调制解调器进行远程实时数据传送,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2硬件系统设计 系统网络图如图1所示。本系统的上位机采用PII微机,通过MODEM←→交换网←→MODEM与作为下位机的单片机系统相连接。电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号输入单片机系统,经软件程序处理后由异步收发器8251控制MODEM自动拨号,待上位机响应后发出数据,上位机通过MODEM收到数据后即可进行数据表格或图形处理,这就完成了远程数据采集全过程。上位机可通过MODEM分时对多个下位单片机系统进行巡回控制检测。 单片机系统硬件电路见图2。它主要由单片机89C51和异步/同步收发控制器芯片组成,在此,8251作为异步收发器使用。其中,COM8046为可程控专用时钟发生器,可同

时为89C51提供时钟信号。8251所需的接收时钟RXC和发送时钟TXC的信号也由其提供。 由于8251的输入输出为TTL电平,故需采用串行收发驱动器进行电平转换和驱动,本系统采用较常用的MC1488和MC1489芯片。RS-232为标准的9针接口,可与任一标准外置式MODEM接口相连。 对MODEM的性能要求为:有电话号码参数存储器;有自动拨号功能、自动应答功能;可进行速度缓冲和流量控制;采用MNP5/V.42bis数据压缩方式;采用V4.2差错控制协议/MNP 2-4纠错协议;速率大于14.4kbps;选择可与美国Hayes系列兼容的标准产品。 由于作为交换网媒介的电话线不可避免的会有线路干扰,故作为两端点的MODEM须采用相应的抗干扰及差错控制技术,同时线路传输速率不宜太高,本系统采用1200dps的波特率。 3软件设计 单片机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由8251初始化和数据传输两部分组成。其程序流程图分别见图3和图4。

超声波流量计数据远程监控系统

超声波流量计数据远程监控系统 沈阳自来水总公司铁西营业处隋世杰 摘要:本文介绍仪表组网的多种方式,并分析城域范围内仪表组网的特点和解决方案、接入网设备的选型,以及“超声波流量计数据远程监控网络管理系统”在所相应用户的应用。 关键词:城域网、远传仪表、远程抄表、接入网设备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管网(热、水、电、油、煤气等)越来越多,管网测点数据的采集和及时传输是管网稳定、可靠运行的保证,要求计算机管网监测系统必须能够在较低费用的前提下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传统有线、无线的管网监测系统的不足之处逐渐凸现出来。采用电话线传输数据,不能保证实时性;采用无线电台,解决误码率和波特率的矛盾尤其抗干扰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采用专线电路,不可能对所有大面积分散的数据采集子站进行专线铺设,更不能承担高昂的运行费用。几种数据采集常用通信方式比较见附表。 针对这些问题,自来水总公司在总计多年的网络测控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据通信技术,开发出了超声波流量计数据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成熟的GPRS 模块为远程数传模块,依托稳定、可靠的中国移动GPRS网络,系统运行可靠,数据采集实时性强。该系统有效的解决了其他通信方式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保证数据传输的及时、准确的前提下,将系统运行费用也降低到了最低;同时,通信链路由专业的运营商来维护,避免了用户在使用监测系统的同时,还需要耗费很大精力去维护通信线路等问题;节约了用户的初期建设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 1 系统简介 超声波流量计数据远程监控系统采用GPRS作为通信手段,利用GPRS移动数据通信网络组成数字数据传输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种速率的高质量、透明数据传输的永久或半永久性专用电路,为客户建立自己的专用数据网。具有以下特点: a. 永远在线:一开机就能自动附着到GPRS网络上,并与您的数据中心建立通信链路, 随时收发用户数据设备的数据,具有很高的实时性; b. 按流量计费:一直在线,按照接收和发送数据包的数量来收取费用,没有数据流量 的传递时不收费用; c. 高速传输:GPRS网络的传输速度最快将达到160Kbps,速率的高低取决于移动运 营商的网络设置,根据中国移动的网络情况,目前可提供20~40Kbps的稳定数据传输;

51 RTL8019网络传输整个系统详解 ARP UDP TCP IP数据传输格式 WSP

TCP/IP协议栈与数据包封装 TCP/IP网络协议栈分为应用层(Application)、传输层(Transport)、网络层(Network)和链路层(Link)四层。如下图所示(该图出自)。 图36.1. TCP/IP协议栈 两台计算机通过TCP/IP协议通讯的过程如下所示(该图出自)。 图36.2. TCP/IP通讯过程 传输层及其以下的机制由内核提供,应用层由用户进程提供(后面将介绍如何使用socket API编写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对通讯数据的含义进行解释,而传输层及其以下处理通讯的细节,将数据从一台计算机通过一定的路径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应用层数据通过协议栈发到网络上时,每层协议都要加上一个数据首部(header),称为封装(Encapsulation),如下图所示(该图出自)。 图36.3. TCP/IP数据包的封装

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网络层叫做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首部,最后将应用层数据交给应用程序处理。 上图对应两台计算机在同一网段中的情况,如果两台计算机在不同的网段中,那么数据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过程中要经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如下图所示(该图出自)。 图36.4. 跨路由器通讯过程

其实在链路层之下还有物理层,指的是电信号的传递方式,比如现在以太网通用的网线(双绞线)、早期以太网采用的的同轴电缆(现在主要用于有线电视)、光纤等都属于物理层的概念。物理层的能力决定了最大传输速率、传输距离、抗干扰性等。集线器(Hub)是工作在物理层的网络设备,用于双绞线的连接和信号中继(将已衰减的信号再次放大使之传得更远)。 链路层有以太网、令牌环网等标准,链路层负责网卡设备的驱动、帧同步(就是说从网线上检测到什么信号算作新帧的开始)、冲突检测(如果检测到冲突就自动重发)、数据差错校验等工作。交换机是工作在链路层的网络设备,可以在不同的链路层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帧(比如十兆以太网和百兆以太网之间、以太网和令牌环网之间),由于不同链路层的帧格式不同,交换机要将进来的数据包拆掉链路层首部重新封装之后再转发。 网络层的IP协议是构成Internet的基础。Internet上的主机通过IP地址来标识,Internet 上有大量路由器负责根据IP地址选择合适的路径转发数据包,数据包从Internet上的源主机到目的主机往往要经过十多个路由器。路由器是工作在第三层的网络设备,同时兼有交换机的功能,可以在不同的链路层接口之间转发数据包,因此路由器需要将进来的数据包拆掉网络层和链路层两层首部并重新封装。IP协议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丢失,可靠性可以在上层协议或应用程序中提供支持。 网络层负责点到点(point-to-point)的传输(这里的“点”指主机或路由器),而传输层负责端到端(end-to-end)的传输(这里的“端”指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传输层可选择TCP或UDP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有点像打电话,双方拿起电话互通身份之后就建立了连接,然后说话就行了,这边说的话那边保证听得到,并且是按说话的顺序听到的,说完话挂机断开连接。也就是说TCP传输的双方需要首先建立连接,之后由TCP协议保证数据收发的可靠性,丢失的数据包自动重发,上层应用程序收到的总是可靠的数据流,通讯之后关闭连接。UDP协议不面向连接,也不保证可靠性,有点像寄信,写好信放到邮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远程数据传输的方案设计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远程数据传输的方案设计 1) 苏健民 陆 光 凌 滨 孙江北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八五二农场) 摘 要 介绍一种单片机控制实现远程数据传递的通讯方案,该通信使用单片机资源较少,只使用3根线 (RD ,T D ,G ND )就可以进行控制,特别适合于智能仪表的远程监控。同时还介绍了为保证数据传送正确而提供的类X M ODE M 协议。在电力监控系统应用该方案表明,其实现简单、可靠。 关键词 远程数据传递;调制解调器;类X M ODE M 协议分类号 T N915.19 The Scheme of I ntelligent I nstrument for Long -dist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Su Jianmin ,Lu G uang ,Ling Bin (N ortheast F 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P.R.China );Sun Jiangbei (the 852Farm )//Journal of N ortheast F orestry Uni 2versity.-2004,32(4).-75~77 A technical proposal for long -distance communication with MCS -51single chip process or and M ODE M is developed.It only employs serial port in MCS -51single chip process or and 3wires (RD ,T D ,G ND )for control ;s o it is compatible to intelli 2gent instrument for long -dist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s als o introduced for assuring data transmission.The fact has approved that the proposal is sample and credible in the scheme of intelligent instrument. K ey w ords Long -distance communication ;M ODE M ;C ommunication protocol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仪表通常作为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的 装置。在电力监控系统应用过程中,经常有将现场数据传递到远地主控制台的要求。特别是传输距离较远,各装置比较分散时,通常采用单片机的串行口将采集的电能数据传递给主控制台。在数据量不大、通讯数据频率不高的时候,使用调制解调器(M ODE M ),并利用电话线路进行数据传输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方法。如:在电能监测控制中,各用电单位通常分布在较广的区域内,电能监测仪表距离主控制台都比较远,利用M ODE M 和租用电话线路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数据传输和控制的问题。本方案设计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在这种方案中,主控制台的微机通过M ODE M 拨号呼叫一个指定的现场智能仪表,该仪表应答呼叫与主控制台建立通讯线路,然后通过这个通讯线路将数据传递给主控制台或接收命令完成控制工作。笔者的设计方案使用了单片机的RX D 和TX D 两个信号线,这几乎是最小的硬件资源。这样的方案特别适合于智能仪表。为了保持数据传递的正确性,笔者还提出了一种类X M ODE M 协议及其实现方法。 图1 电能监控仪的远程数据传递 1 设计原理 1.1 单片机与M ODE M 的连接 1)黑龙江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苏健民,男,1961年5月生,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3年3月5日。责任编辑:张建华。 因为M ODE M 接口采用的是RS 232标准,所以本系统的M ODE M 接口同样也采用RS 232标准。目前市场上标准的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元件有好几种,例如,8250或者16450。单片机通过8250实现控制M ODE M 进行远程通信[1],通常方案要求扩展一片的UART ,这样占用了较多的系统资源,笔者采用的方案不使用扩展的UART ,而是使用单片机的串口。 对于单片机(MCS 51系列为基准),其本身的串口实际上也是一种UART 。虽然这个串口没有控制和状态命令,但是它提供了硬件实现的串行输入和输出,这一点正是UART 的本质所在。因为具备这个特点,对串行口来说就是写数据到S BUF 或从S BUF 读数据的过程[3]。 从M ODE M 方面来看,现在它具备了一种称之为AT 命令的设置方式。原来在RS 232接口标准中用电平高低和变化表示的控制信号可以使用AT 命令进行操作,而AT 命令是通过串行数据的方式给M ODE M 的,这样M ODE M 从理论上说使用3根线(RD ,T D ,G ND )就可以进行控制。但各种不同型号的M ODE M ,其AT 命令的种类和功能是有一定差别的,所以要根据所选定M ODE M 的具体情况进行。在使用M ODE M 中,对DTR 信号线(数据终端准备就绪)的功能没有寻找到合适的AT 命令进行完全的灵活控制,因而使用M AX 202上空闲一个信号设置DTR 有效。具体的连接如图2所示。根据RS 232的电平要求,使用M AX 202进行电平转换。公共地线、串行输出、串行输入是必须的,另外利用M AX 202空闲的一对电平转换,设置DTR 总是有效。 图2 单片机与M ODE M 的连接 1.2 设计步骤 单片机控制M ODE M 实现远程数据通信,主要包含两个问题:当主控制台呼叫时,应建立通讯链路;启动数据传输程序进行工作。 对于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对M ODE M 的控制。如果从检测 第32卷第4期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 ol.32N o.42004年7月JOURNA L OF NORTHE AST FORESTRY UNI VERSITY Jul.2004

远程数据库传输方案

编号: 内部:密C 远程数据库传输方案 作者:k a i ju n.yi

目录 1概述 (2) 1.1编写目的 (2) 1.2背景 (2) 1.3适用范围 (2) 1.4读者对象 (2) 1.5术语定义 (2) 1.6参考资料 (2) 2需求 (2) 3方案A (3) 3.1使用技术 (3) 3.2执行频率 (3) 3.3人工工作量 (3) 3.4数据及时率 (4) 3.5对生产数据库的影响 (4) 3.6优点 (4) 3.7缺点 (4) 4方案B (4) 4.1使用技术 (4) 4.2执行频率 (5) 4.3人工工作量 (5) 4.4数据及时率 (5) 4.5对生产数据库的影响 (5) 4.6优点 (5) 4.7缺点 (5) 5数据分析 (5) 6方案C (6) 6.1使用技术 (6) 6.2执行频率 (7) 6.3人工工作量 (7) 6.4数据及时率 (7) 6.5对生产数据库的影响 (7) 6.6优点 (7) 6.7缺点 (8) 7方案D (8) 7.1使用技术 (8) 7.2执行频率 (9) 7.3人工工作量 (9) 7.4数据及时率 (9) 7.5对生产数据库的影响 (9) 7.6优点 (9) 7.7缺点 (10) 8几种常用网络间文件传输方案 (10)

8.1使用QQ或MSN直接对传 (10) 8.2使用FTP传输 (10) 8.3网络硬盘 (10) 8.4QQ邮箱中转站 (10) 8.5刻盘邮寄 (10) 8.6VPN (10) 此页空白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主要目的是对远程数据库传输到本地供相关人员分析使用进行初步方案设计,并对后续实际操作进行指导作用。 1.2背景 远程数据库存放在客户的生产环境中,不方便公司相关人员对生产过程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需要把数据库内容传输到本地本地数据库中,供相关人员及时分析。 1.3适用范围 1.4读者对象 本文档预期读者对象为: 1) 1.5术语定义 1.6参考资料 2需求 1、通过数据传输,方便相关人员对远程生产数据进行分析 2、要求按需要及时传输数据 3、远程数据库在内部网络,不方便联网,需人工把数据从内网复制到外网并传输 4、传输过程越快越好 5、单次传输的文件越小越好 6、不能破坏远程数据库安全保证机制 基于以上需求,在此考虑了两大类的四个方案供大家讨论及选择。四个方案各有利弊,仅供相关负责人进行决策时的参考。方案列表如下: 第一类:使用备份策略 A、全备+差异备份循环进行 B、一次全备+连续差异备份进行 第二类:编程实现

工业级无线数据终端RTU、无线数据传输设备DTU、远程数据采集监控系统

工业级无线数据终端RTU 、无线数据传输设备DTU 及远程数据采集监控系统 一、智能环境监测装置RTU (XL68) XL68智能环境监测装置RTU 是一款高度集 成的多路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监测控制的无线测控终端设备,可以同时采集多达10路传感器数据信号,支持2路开关量输入、2路开关量输出和2路模拟量输入,支持多种通讯方式。它自带液晶显示屏,方便现场查询数据,支持智能手机对设备进行现场调试,用于布线麻烦或不方便接入互联网的地 方远程、近距离数据监测。 产品特点: ·带液晶显示屏,方便现场查询数据 ·支持采集10路传感器数据信号 ·支持多种通讯方式 ·支持智能手机对设备进行现场调试 技术参数:

组网方案: 应用范围: XL68智能环境测控装置RTU,无需布线,减少运维成本,安装便捷,即插即用,非常适用于养殖场、温室大棚、学校楼宇、工业园区、机房、实验室、厂房车间、仓库、酒窖地窖、图书馆、档案馆、文物馆、医院药房、冰箱冷柜等环境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多种气体的监测,以及温度、温湿度、光照、PH值、粉尘PM2.5、雨量、风向风速的监测。 二、智能测控装置(XL60) XL60智能测控装置,是模块化设计的无线数据采集 终端RTU,根据需要随意增加输入、输出数量,支 持多种输入方式,集成多种通讯方式,支持智能手 机配置系统运行参数和读取设备采集I/O值,广泛应 用于远程、近距离数据采集和设备监控等领域。 产品特点: ·支持多种输入方式、种类 ·支持多种无线通讯方式 ·AI自带配电、隔离,无需另配信号隔离器; ·使用更加方便灵活;AI输入选用16位的A/D

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

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析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我们电脑上的数据是怎么样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到另外的一台电脑上的呢?把自己的理解写一下,可能有很多细节还没有能的很清楚!希望在以后可以使之更加的完善!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 我们知道现在的互联网中使用的TCP/IP协议是基于,OSI(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的,(虽然不是完全符合)从上到下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中数据链路层又可是分为两个子层分别为逻辑链路控制层(Logic Link Control,LLC )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 )也就是平常说的MAC层。LLC对两个节点中的链路进行初始化,防止连接中断,保持可靠的通信。MAC层用来检验包含在每个桢中的地址信息。在下面会分析到。还要明白一点路由器是在网路层的,而网卡在数据链路层。 我们知道,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协议)被当作底层协议,用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在以太网中,所有对IP的访问最终都转化为对网卡MAC地址的访问。如果主机A的ARP列表中,到主机B的IP地址与MAC地址对应不正确,由A发往B数据包就会发向错误的MAC地址,当然无法顺利到达B,结果是A与B根本不能进行通信。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在同一个网段的情况。假设有两台电脑分别命名为A和B,A需要相B发送数据的话,A主机首先把目标设备B的IP地址与自己的子网掩码进行“与”操作,以判断目标设备与自己是否位于同一网段内。如果目标设备在同一网段内,并且A没有获得与目标设备B的IP地址相对应的MAC地址信息,则源设备(A)以第二层广播的形式(目标MAC地址为全1)发送ARP请求报文,在ARP请求报文中包含了源设备(A)与目标设备(B)的IP地址。同一网段中的所有其他设备都可以收到并分析这个ARP请求报文,如果某设备发现报文中的目标IP地址与自己的IP地址相同,则它向源设备发回ARP响应报文,通过该报文使源设备获得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信息。为了减少广播量,网络设备通过ARP表在缓存中保存IP与MAC地址的映射信息。在一次ARP 的请求与响应过程中,通信双方都把对方的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保存在各自的ARP表中,以在后续的通信中使用。ARP表使用老化机制,删除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使用过的IP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

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应用详解

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应用详解 本期概述 ●本文档适用v11.0.1多语言版的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 ●学习完本文档以后,可以知道如何利用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进行帐套的远程传 输。 版本信息 ●2009年6月13日V1.0 编写人 版权信息 ●本文件使用须知 著作权人保留本文件的内容的解释权,并且仅将本文件内容提供给阁下个人使用。对于内容中所含的版权和其他所有权声明,您应予以尊重并在其副本中予以保留。您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制、公开展示、公布或分发这些内容或者以其他方式把它们用于任何公开或商业目的。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都可能构成对版权、商标和其他法律权利的侵犯。如果您不接受或违反上述约定,您使用本文件的授权将自动终止,同时您应立即销毁任何已下载或打印好的本文件内容。 著作权人对本文件内容可用性不附加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保证本文件内容的绝对准确性和绝对完整性。本文件中介绍的产品、技术、方案和配置等仅供您参考,且它们可能会随时变更,恕不另行通知。本文件中的内容也可能已经过期,著作权人不承诺更新它们。如需得到最新的技术信息和服务,您可向当地的金蝶业务联系人和合作伙伴进行咨询。 著作权声明著作权所有2006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所有权利均予保留。

目录 第一章系统概述 (3) 1.1 系统简介 (3) 1.2 安装说明 (4) 第二章BOS远程数据传输应用实例 (7) 2.1imts服务器登陆 (7) 2.2A信息中心的设置(接收方) (8) 2.3B信息中心的设置(发送方) (15) 第三章补充应用 (23) 3.1数据库服务器的权限设置 (23)

第一章系统概述 金蝶K/3 BOS(Business Operating System,业务操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集成与应用平台,是金蝶ERP解决方案、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以及客户定制应用的技术基础。 IMTS的全称是Internet Message Transfer Service(Internet数据传输服务),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即我们俗称的IMTS 1.1 系统简介 1.1.1 应用价值 远程传输系统是为了适应集团控制系统的使用而特别开发的一个远程传输工具。它能够把k3帐套、金蝶2000帐套和普通文件在网络上自由传输,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个数据发送和接收工具,类似于电子邮件系统。 目的就是能够使集团公司总部和分公司、分公司和分公司之间能够共享一些数据。其实实现这种数据共享很多现成的方法,比如用Ftp,电子邮件等把分公司的帐套发送到总部,或者用最原始的方法,把帐套文件拷贝到软盘或光盘再邮寄到总部,然后总部把帐套恢复过来再进行查看数据或用其它方法进行合并。 BOS远程数据传输工具能够自动地把这些需要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括k3帐套,金蝶2000帐套和普通文件如报表格式文件、报表引出文件等等)自动地发送到目的地或从目的地接收过来,省去用户备份帐套、发送接收这些帐套文件及恢复帐套的工作。 1.1.2 应用原理 BOS远程传输系统由2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客户操作界面程序,用于用户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另一部分是后台数据传输系统IMTS。IMTS的作用是接收前端程序下达的接收或发送任务,负责把这些数据传输到网络的另一台IMTS服务器,或从网络的另一台IMTS 服务器接收数据并告诉前端程序。从远程传输系统一启动开始,IMTS后台服务就一直在运行,不断监听网络上另外的IMTS服务器的消息,如果有发送过来,立刻就接收起来放到接收队列里面并在适当的时候通知前端程序;同时,如果前端程序发来数据发送任务,则在适当时候把这些数据发送给网络上特定的IMTS服务器。应用模型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