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课时产业转移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课时产业转移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课时产业转移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课时产业转移

[学习目标] 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2.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

的影响。

重难点: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一、中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原因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1)转移原因:沿海地区的企业为寻求___________和________,降低生产成本和

__________。

(2)影响: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1)转移原因:我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____________的改善;______的劳

动力,众多的__________,广阔的________空间。

(2)意义:台商大举投资办厂,加速了大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产业的

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_____________。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1)转移原因:为实现地区________________的协调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

达地区,实现区域内的_____________。

(2)影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扩散到珠江三角

洲边远地区,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阶段 对环境影响程度 原因

低级阶段 破坏不大 工业生产规模________

____________阶段 __________趋于紧张 “三废”污染严重

__________产业阶段 不利影响又趋于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业空间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_______________加重。

思考:(1)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对国内的影响:

(2)发展中国家吸收产业转移的影响:

探究点一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探究材料】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计划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

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1.根据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被转移

的工业以____________工业为主。

2.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向外转移的原因。

3.想一想,广东边远地区为什么具备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这种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

的发展有何影响?

4.产业转入区如何才能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

探究点二 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探究材料】

材料一 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图示

材料二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国家地区 每个雇员年产值

(千美元) 日工资(美元) 年工资/年产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8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菲律宾

23 5 79.4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

示?

湘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题卷:1.4.2 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 解析

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 一、选择题 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回答1~2题: 1.该类工业最可能属于( ) A.技术指向型工业 B.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市场指向型工业 D.原料指向型工业 2.第四次产业转移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 A.造成沿海地区大量工人失业 B.有利于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C.为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腾出空间 D.降低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下图为“某地中药材加工循环产业链模式示意图”。完成3--4题。 3.“中药材采购→药材生产→产品销售”主要反映的地域联系方式是( ) A.信息联系 B.商贸联系 C.科技联系 D.生产联系 4.“未来待完善体系”的建设可以( ) ①增加中药材附加值②提高中药材价格③完善产品销售体系④提高资源利用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京津冀地区产业和发展条件存在互补优势,北京、天津、河北之间存在着产业与技术,工业最终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资源、劳动力、初级产品等的流动、迁移。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最有可能代表产业和技术的数字是( ) A.①⑥ B. ②⑤ C. ③④ D. ①④

6.京津冀一体化有利于( ) A.河北、天津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B.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发展 C.缩小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D.提升北京的城市品质和职能种类 下表为我国2007—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制造业转移规模(单位:亿元)表。据此完成7~8题。 区域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净转出 东部地区0 645 167 239 -5 281 中部地区 2 369 0 41 60 1 469 西部地区 3 140 231 0 42 3 173 东北地区823 125 32 0 639 7.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 ) A.中部向西部地区 B.中、西部向东部地区 C.东北向中部地区 D.东部向其他三个地区 8.影响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成本 B.自然资源 C.集群效应 D.劳动力成本 一直以来,我国鼓励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见效不明显。读“我国部分地区净产业转移(转入量-转出量)和净碳排放(转入量-转出量)转移图”,回答9~10题: 9.制约我国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因素有( ) ①东部的产业集群效应②东部的交通条件③中、西部的劳动力价格④中、西部的资源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沿海以低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B.中部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C.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D.西北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课时)

课题:区域经济联系(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明确产业转移的原因和意义。 2.理解我国的三种产业转移现象。 【学习重点】产业转移的原因和意义 【知识准备】 案例分析:上海白猫洗洁精在三峡地区设厂,上海在新疆纺织厂设材料厂,想想,为什么工厂从沿海迁到内地? 【导学问题】 【基础过关】 二、产业转移 阅读课本地32页图1-28“广东部分地区工业转移示意”图,理解产业转移的作用。 1.区域之间实现产业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2.区域之间产业转移的意义是什么? 3.举例:近十年来以来我国的产业转移典型案例。 4.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有哪些?(提示:从内地和沿海两个方面分析影响)5.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的原因是什么?对大陆的意义有哪些? 6.广东边远地区地产业集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这种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的发展有何积极或消极影响?7.阅读课本第33页阅读材料,思考区域产业发展和区域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 (1)区域产业发展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2)区域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 误区:产业转移促进了转入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警示:产业转移的企业,多是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如果转入区盲目引进,就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经济效益最终丧失。 【达标检测】 在2008年樱花盛开的季节,胡锦涛主席一行圆满完成了对日本的“暖春之旅”。此行进一步推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据此回答3-5题。 1.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 2.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3.5月10日胡主席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 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运输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建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回答6-7题。 4.三家企业在中国内地投资建厂的共同目的是 ①劳动力丰富且廉价②新产品研发费用低③扩大占有市场④ 获取更高的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5.图示外资与港资企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有利于 A.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引进国外与我国香港地区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C.我国经济的合理布局 D.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二、简答题 6.下图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分析回答。(1)图中数码表示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①是晋煤外运,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与③调出的能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②调出的资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盆地和陕甘宁地区。 (4)简述④产生的原因。 7.读下面的三图。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产业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品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排放量的关系(污染控制费用包括污染赔罚款和治理污染的设备费用)。完成下列问题:(C

1.43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学习提纲填空形式

石家庄精英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三课堂学习提纲 编制:高一地理组 审核: 高一地理课堂学习提纲 第1页(共4页) 高一地理课堂学习提纲 第2页(共4页) 1.4区域经济联系(三)------产业转移 班级 姓名 小组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自学深思: 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课本31-33页内容,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填写 学习提纲中的知识要点,重点内容在课本上标记。 本节知识概况: 1、产业转移的定义、本质、作用及原因 2、近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具体例证有哪些? 每个例证中影响产业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什么? 对迁入区、迁出区的的影响又是什么? 3台湾向大陆迁移的是哪些种类型的产业? 4、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1、产业转移的概念、本质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者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成为产业 转移。 本质:从本质上讲,企业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使生 产成本提高或者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在原产地的生产利润就会受 到影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 等方式,将产品的生产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2.产业转移作用: (1)对区际 与区际 的一种替代 (2)促进劳动力、 、 在区域间的流动 3.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 原材料价格、工资与 水平、 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 致产业向 地区转移。 4、对于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现象,用以下案例说明 案例一: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1) 沿海地区的企业向内地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2) 发达地区的企业向欠发达地区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类型的企业转移对迁入地有什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案例二: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的原因? ①近些年来,我国大陆( )的发展,尤其是( )的改善 ②( )、( )、( )对台商有很强吸引力 台湾大举投资办厂对大陆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案例三: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促进经济发展的很好例证) (1)区域内部的产业迁移现象出现的原因? (2)广东边缘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出现的原因?意义又是什么? 5、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产业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2)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工业的类型是怎么样转变的?在此过程中,产业活动对环境 的影响怎样变化? (3)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什么类型的产业? 最后两分钟,思考讨论的问题,为讨论做准备。 三、小组讨论: 讨论1、:阅读P32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 珠三角的产业出现了向哪些地带转移的趋势?(结合图1-28) 2、 广东边远地区为什么具备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这种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的发展有何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讨论2、山东经济东强西弱,呈现出东、中、西三个地域特征,为实现东、中、西三个地域协调发展,山东省制定了“一个龙头”、“三个突破”、“三个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即“突出发挥青岛龙 头带动作用”、“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 西部突破菏泽”、“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装…………………………………订………………………………线……………

高二地理区域经济联系练习题(有答案)

高二地理区域经济联系练习题(有答案)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 1、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是因为() A、发达国家法制不健全,有空子可钻 B、发达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 D、发达国家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欧盟15国领导人于2002年12月13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正式向10个候选国(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塞浦路斯、马耳他)发出了2004年5月1日入盟的邀请,迈出了迄今为止欧盟扩大进程中的最大的一步。据次回答2-4题。 2、在候选的10个国家中,属于亚洲的国家是() A、斯洛文尼亚 B、立陶宛 C、马耳他 D、塞浦路斯 3、欧盟在2004-2006年间将向新成员国提供408.3亿欧元的财政补贴,作为结束入盟谈判的重要条件,欧盟获得的回报将是() A、组织版图的扩大 B、商品市场的拓展 C、就业机会的增多 D、关税金额的提高 4、近50年来,欧盟经济一体化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是() A、欧盟东扩 B、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成立 C、欧洲自由贸易市场的建立 D、欧元流通 5、我国进行能源和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背景是() A、我国东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太大 B、我国西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极少 C、我国南方和北方降水都很丰沛,但北方经济发达,故需从南方调水 D、能源西丰东缺,水资源南多北少,制约了东部和北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6、南水北调规划了“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的“四横”四指() A、长江、黄河、淮河、海河 B、长江、汉江、黄河、淮河 C、长江、通天河、大渡河、黄河 D、长江、渭河、淮河、黄河 7、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都可以到达的城市是() A、北京 B、天津 C、烟台 D、威海 8、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线路中,需逐级提水的是() A、东线工程 B、中线工程 C、西线工程 D、东、中、西线均需要 9、西气东输的能源使用后,将降低沿线城市的() A、水体污染 B、土壤污染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启动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依据的是() A、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 B、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迅速增长 C、我国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

区域经济联系(一)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一) 【学习目标】 南水北调的原因,线路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世界经济联系 1.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和经济。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背景:战略的实施 2.举措: (1)对口 成效明显,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 (2)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东部和西部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和力度,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3)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和的联系日益密切,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合作中,在输出、、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尤其是通过合作,西部地区丰富的得到了合理利用。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把、、、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的总体布局。 【合作探究】南水北调的影响 调入区:

调出区: 【课后习题】 1.2010年11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横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二阶段会议。在会议上发表题为《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 A.世界最大的国际军事组织 B.亚洲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亚洲—太平洋地区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2)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是为了()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成员间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与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2.截至2011年我国西部大开发已实施了10余年了,要保证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性,必须努力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发展消耗低、污染少、效益高的产业,走一条现代化、工业化的路子,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双选)() A.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压力 B.在西部大范围垦荒,兴建大型商品粮基地 C.加速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并向东部输送 D.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线调水线路是从金沙江、岷江将水调到黄河 B.东线方案调水线路全部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C.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矛盾 D.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会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启动时,水源区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A.河道的淤积 B.水质污染 C.地下水位的下降 D.土壤的盐碱化 5、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A.回补地下水 B.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C.土壤次生盐碱化 D.长江河口海水倒灌 6、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已开工建设,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读我国南水北调输水路线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问 题的具体措施。材料中提及的南水北调东线 输水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的原因 是。中线调水的在, 该线路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2)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 是。 (3)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西线方案相比 较,东线工程的优势条件是:;(4)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最大障碍是:() A.秦岭B.昆仑山脉C.巴颜喀拉山脉D.祁连山脉 (5)跨流域调水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试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受水区产生的生态影响主要有(至少两点):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概述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概述 (答题时间:30分钟) 某年7月,常德市举行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推介会,市委、市政府在东莞召开了此次会议,以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合作,积极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步伐。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1~2题。 1. 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 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C. 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 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2. 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 科技发达

B. 交通便利 C. 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 第三产业发达 目前中国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日本劳动力总和的两倍,因此中国成为世界,但是现在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将会是个长期趋势。春节过后,沿海许多地区再一次出现用工荒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 中国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24%,然而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仅占总劳动力的3%。如果要使农业部门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则中国的农业将会朝下列何种方式发展() A. 机械化 B. 生态农业 C. 休闲农业 D. 节水农业 4. 某出口计划将沿海的员工由26万人降至20万人,将生产基地转向内陆地区,造成该出口转移的原因不包括() A. 内部交易成本 B. 土地价格 C. 劳动力成本 D. 交通便利 近年来,省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但铁矿石却需要大量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进口;钢铁企业加强整合,企业布局向沿海转移。据此回答5~6题。 5. 相对于济南市的钢铁企业,日照市钢铁企业具有的优势是() A. 市场 B. 资金 C. 技术 D. 交通 6. 省对钢铁企业加强整合,逐步实现由内陆城市向沿海地区的日照转移的目的是 () ①缓解内陆地区的环境污染②降低运输成本③充分利用日照市的炼钢技术④便于出口,提高经济效益 ⑤平衡省钢铁企业布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⑤ 阅读材料,回答第7~8题。 材料一据媒体报道,某年春节前夕,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原生产基地迁回日本;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和北京,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

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 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读图思考: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点拨: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点拨:a 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第一课时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思考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湘教版必修三1.4《区域经济联系》word教案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2、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 3、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4、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5、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 6、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 8、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等 2、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的方法获得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于当代世界经济趋势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 2、通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人类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信念。 3、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中关于社会建设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 1、资源夸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及其意义 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差异,了解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情况及其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经济联系,本节主要有三大部分,即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夸区域调配,产业转移。 教师问:大家知道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什么?(让学生在看了书的前提下回答该问题) 学生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如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区域经济组织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1.4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1.4区域经济联系(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所以第一课时就围绕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当然重点我选取其中之一进行重点分析,力求让学生形成一种模式,分析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基本思路,在分析对地理环境影响时,让学生形成一种答题的模版。材料基本上也以书本上的阅读为主,答案都以开放式为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会分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措施、线路,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从中获取所需知识 2、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达到一种生动起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不利),树立事物都具有两面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常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我国的区域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南北方、东西部的差异,怎么样使得各区域都能协调的健康的发展呢?今天一起学习下-----区域经济联系首先我们了解下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教师再讲解P24阅读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比如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后的东西部的联系。学生阅读回答: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成效。 东西部除了在经济中的合作之外还表现有资源的调配和产业转移(放映幻灯片)学生阅读幻灯片了解我国资源分布情况,从而引出我们的资源跨区域调配。1、分析调配的原因2、主要工程3、调配的意义。 让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问题形成基本分析思路(看幻灯片)。然后以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放映幻灯片)学生读图,回答南水北调的线路等几个问题,教师以图来分析3条线路。(放映幻灯片) 学生活动讨论: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水资源的调入区和调出区的影响(开放性为主)分析中形成一种答题模版,对意义类型的问题怎么回答,对影响类型的题目怎么答题。 最后留作业让学生自己对另外两种资源调配中的问题、路线、意义等按照本节所讲自己整理。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教材分析和导入设计)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教材分析和 导入设计) 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4节区域经济联系 本节教材分析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2〕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 (3)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4)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5〕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的具体方案及图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讨论及代表发言,培养学生地理语言表述能力,正确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调入区以及沿线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通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人类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信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2)通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内容的学习,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 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的意义 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 〔四〕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的资源调配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适当的添加一些视频、图片让学生从感官认识而逐步深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出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的原因要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而还应更深一步介绍一下北煤南运的现象及原因等。另外产业转移部分也应结合实例来进行分析。对湖南籍学生来说这一现象容易理解。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差异,了解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情况及其差异以及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经济联系,本节主要有三大部分,即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只能讨论前半部分。 导入二利用幻灯片投影播音737飞机,并提问如下;

2020年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经济联系

区域经济联系 知识梳理 一、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1.意义: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助于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类型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3.原因: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和能源(东多西少) 空间的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不均:南水北调,时空不均:水库) 4.南水北调: 1)线路: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布局,实现我国 5.西气东输西气东输: )线路主体工程分为三线1(. 一线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

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 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南抵广州、香港。 三线工程: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将中亚天然气和新疆煤制天然气输往沿线中西部、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 (2)意义 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中西部的影响 ①利于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展深加工。 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刺激相关产业发展。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①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②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③促使能源及相关工业发展,利于轻、重工业结构调整。 ④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6.西电东送: 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云、贵等地火电为补充,向珠三角等地送电。 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利用二滩、葛洲坝、三峡等水电站,把水电送往长三角等地区。 北部通道——主要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的火电(坑口电站)和黄河上游的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意义: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7.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三中的最后一节,作为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产业转移在当今国际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各国各地区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发展,实现全球战略目标。二战以来,全球发生了好几次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每次产业转移都极大地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本节以东亚为例,分析什么是产业转移,剖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通过产业转移的具体实例,说明产业范围内和国际间转移流动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因此本节内容就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产生的影响配置了众多有梯度的思考题,同时注重强化在分析过程中探究原因,有利于学生深入把握这一节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定义、分类 2、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3、结合实例,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景观图片、表格、文字等资源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 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分组合作、角色扮演、探究式学习法,多渠道、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2、通过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重点 1、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生分析 (1)知识基础:产业转移对城市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发生在身边的切实的例子,学生能够较容易地理解产业转移的相关内容。在本书第四章还有一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这一节内容以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为核心,分析了珠三角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这为产业转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习能力: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通过对家乡产业转移的分析,得出相应的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设计思想 (1)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地关注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提高小组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动性、有效性,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形式的设计上突出一个"动"。 (2)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设计,引入乡土地

高二地理《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课时)》学案

高二地理《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课 时)》学案 【学习目标】 XXXXX: 1、学会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①、为什么要调配?(原因分析)②、能不能调配?怎么调?(可行性方案分析)③、调配后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后果分析) 【问题导学】 XXXXX:资料五: 华北地区人口密集,大中城市多。煤炭、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25%。农业产量占全国的40%,耕地占全国的17%。该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 2、3%,用水高峰期,一些城市工厂限水、停水的现象经常发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材料六:读“我国河流流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数量比西部非季风区,径流量,这说明我国的水资源东部季风区,西部非季风区。(2)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河流数量比北部地区,河流径流量,说明我国东部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北方。(3)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是由向减

少。(4)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 53、5%,耕地占 35、2%。而在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 44、4%,耕地占 59、2%,水资源仅占 14、7%。请你应用上面的资料,针对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状况, 1、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2、解决措施: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说明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根本原因:调水原因:①我国水资源总量②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对比: ③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④结合水资源短缺怎么调水?探究四:长江是我国南水北调的水源区的地理条件。 ①水资源的数量、②流量的时间变化、③流域范围④流经地区探究五:东线调水线路及其优缺点分析? 读示意图“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施加影响。(2)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主干道作为输水渠道。(3)东

第二讲 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试题部分)

第二讲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要求 5年考情 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点 一、区域差异1.区域差异 ①我国东部季 风区、西北内陆 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的 自然地理环境 特点 ②我国四大地 区的发展差异 ③秦岭—淮河 的地理意义 ④我国南方地 区与北方地区 的差异 b b b c 2019浙江4月选 考,3—4,4分 2018浙江11月选 考,3,2分 2018浙江4月选 考,27(4),3分 2017浙江4月选 考,22—23,4分 2017浙江4月选 考,27(3),3分 2016浙江4月选 考,27(1)(2)(4),6 分 2015浙江10月选 考,25,2分 土地利用类型差异 四大地区发展差异 东北地区的环境特点 区域发展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 义 长江流域自然和人文地 理特征 四大地区的区域差异 ★★★★☆ 二、区域联系2.区域联系 ①我国东西部 经济合作的主 要方式 ②南水北调、西 气东输、西电东 送的方案及图 示 ③资源跨区域 调配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④我国产业转 移的一般规律 b c c d 2019浙江4月选 考,1—2,4分 2018浙江11月选 考,27,10分 2017浙江11月选 考,5,2分 2017浙江4月选 考,27(1),2分 2016浙江4月选 考,20,2分 2016浙江4月选 考,29(4),3分 2015浙江10月选 区域经济差异 资源跨区域调配 区域经济联系 西气东输 区域产业升级 三大产业就业方向 产业转移 区域发展与产业转移 ★★★★☆

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23—24,4分2015浙江10月选考,27,10分 三、区域综合3.区域综合 ①区域地理环 境的特点 ②区域自然环 境的整体性 ③区域地理环 境与人类活动 的相互关系 ④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策略 ⑤不同区域差 异的比较 ⑥区域合作对 区域发展的影 响 c c d d d d 2019浙江4月选 考,27,10分 2019浙江4月选 考,29,15分 2018浙江11月选 考,29(2),3分 南水北调工程 区域综合分析 区域综合分析 ★★★★☆ 分析解读本讲内容主要是中国区域地理的知识梳理和区域背景介绍。从近几年的试题特点看,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命题次数较多,三大自然区的过渡地带,如祁连山脉附近、大兴安岭附近和横断山区附近等有关内容的考查频率很高。我国的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等内容经常考查,所占的分值高。我国的四大地区、三大自然区之间的差异,复习时一定要考虑“具体区域”,从自然条件、人文差异等进行“具体分析”。区域综合对区域特征多进行高层次考查,复习时要结合区域背景,横向联系河流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主干铁路线沿线的地理特征等,注重提高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新人教版)必修III第五章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 一.教学设计意图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由之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的一些发达区域,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悄然进行中。以东亚为例分析产业转移教学过程中,采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的案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产业转移的概念着手,大量利用图文资料、数据表格,采用阅读、思考、活动等手段和方式,重点分析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三.学情分析 知识学情:在必修2中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大势有所了解。在必修3前面四章学习中对区域联系有一定认识,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形成本章节学习的基础。 班级情况:高二(18)班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地理的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课堂表现欲望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 ②掌握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③理解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图文资料、数据表格进行探究性的教与学; ②适当拓展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及提高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人文科学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教学重、难点 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学习、讨论学习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问题导入 [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特定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西电东送工程(讲义)

(讲义) 掌握西电东送工程的概况、原因及意义。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西电东送工程的概况、原因及意义。 难点:西电东送工程的意义。 1. 西电东送的原因 〔1〕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但分布不均匀,90%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该地区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2〕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的消耗量却相当大,能源短缺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3. 西电东送的意义 〔1〕经济效益: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电力、冶金、化工等高能耗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改变这里电力不充裕、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环境效益:有效地改变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 〔3〕对输入地的意义: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4〕对输出地的意义: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随堂练习】 1. 〝西电东送〞主要是开发以下哪些资源〔〕 ①石油②天然气③煤炭④水能资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思路分析:西电东送工程是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火电和水电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资源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故其开发的是煤炭和水能资源。 2. 以下有关电力输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北线输出的既有火电,又有水电 B. 南线输出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水电 C. 北线输出区的水能蕴藏量居全国第一

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产业转移概述(同步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答题时间:30分钟) 某年7月,常德市举行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推介会,市委、市政府在东莞召开了此次会议,以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合作,积极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步伐。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2.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科技发达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第三产业发达 目前中国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日本劳动力总和的两倍,因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现在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将会是个长期趋势。春节过后,沿海许多地区再一次出现用工荒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中国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24%,然而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仅占总劳动力的3%。 如果要使农业部门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则中国的农业将会朝下列何种方式发展()

A.机械化 B.生态农业 C.休闲农业 D.节水农业 4.某出口厂计划将沿海工厂的员工由26万人降至20万人,将生产基地转向内陆地区,造成该出口厂转移的原因不包括() A.内部交易成本 B.土地价格 C.劳动力成本 D.交通便利 近年来,山东省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但铁矿石却需要大量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进口;钢铁企业加强整合,企业布局向沿海转移。据此回答5~6题。 5.相对于济南市的钢铁企业,日照市钢铁企业具有的优势是() A.市场 C.技术 () ①缓解内陆地区的环境污染②降低运输成本③充分利用日照市的炼钢技术④便于出口,提高经济效益 ⑤平衡山东省钢铁企业布局 A.①②③ C.①③⑤ 阅读材料,回答第7~8题。 材料一据媒体报道,某年春节前夕,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厂,原生产基地迁回日本;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B.①②④ D.①②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