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茶叶及其制品标准汇编

2016年茶叶及其制品标准汇编
2016年茶叶及其制品标准汇编

2016年茶叶及其制品标准汇编

GBT 13738.1~3-2008 红茶

GBT 14456.1~2-2008 绿茶

GBT 18526.1-2001 速溶茶辐照杀菌工艺

GBT 1865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

GBT 18665-2008 地理标志产品蒙山茶

GBT 18672-2014 枸杞

GBT 18745-2006 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

GBT 18957-2008 地理标志产品洞庭(山)碧螺春茶GBT 1946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黄山毛峰茶

GBT 19598-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

GBT 19691-2008 地理标志产品狗牯脑茶

GBT 19692-2008 地理标志产品滁菊

GBT 19698-2008 地理标志产品太平猴魁茶

GBT 20354-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

GBT 20359-2006 地理标志产品黄山贡菊

GBT 20605-2006 地理标志产品雨花茶

GBT 21003-2007 地理标志产品庐山云雾茶

GBT 21726-2008 黄茶

GBT 21824-2008 地理标志产品永春佛手

GBT 22109-2008 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茶

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

GBT 22291-2008 白茶

GBT 22292-2008 茉莉花茶

GBT 22737-2008 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

GBT 24614-2009 紧压茶原料要求

GBT 24615-2009 紧压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GBT 24690-2009 袋泡茶

GBT 24710-2009 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GBT 26530-2011 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GBT 26590-2011 粮油机械重力谷糙分离机GBT 30357.1~5-2013 乌龙茶

GBT 30375-2013 茶叶贮存

GBT 30378-2013 紧压茶企业良好规范

GBT 30766-2014 茶叶分类

GBT 31740.1~3-2015 茶制品?

GBT 31748-2015 茶鲜叶处理要求

GBT 31751-2015 ?紧压白茶

GBT 9833.1~9-2013 紧压茶?

NYT 1051-2014 绿色食品枸杞及枸杞制品NYT 1206-2006 茶叶辐照杀菌工艺

NYT 1391-2007 珠兰花茶加工技术规范

NYT 1391-2007 珠兰花茶加工技术规范

NYT 2672-2015 茶粉

NYT 2672-2015 茶粉

NYT 288-2012 绿色食品茶叶

NYT 288-2012 绿色食品茶叶

NYT 456-2001 茉莉花茶

NYT 482-2002 敬亭绿雪茶

NYT 5018-2015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9-2001 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NYT 600-2002 富硒茶

NYT 779-2004 普洱茶

NYT 780-2004 红茶

NYT 781-2004 六安瓜片茶

NYT 782-2004 黄山毛峰茶

NYT 783-2004 洞庭春茶

NYT 784-2004 紫笋茶

NYT 863-2004 碧螺春茶

NYT 864-2012 苦丁茶

QBT 4067-2010 食品工业用速溶茶

QBT 4068-2010 食品工业用茶浓缩液

SBT 10034-1992 茶叶加工技术术语

SBT 10099-1992 茶叶皮带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型式与主参数SBT 10100-1992 紧压茶筛、切机型式与主参数

SBT 10101-1992 茶叶平面圆筛机技术条件

SBT 10102-1992 茶叶匀堆机型式与主参数

SBT 10103-1992 茶叶风选机

SBT 10167-1993 祁门工夫红茶

SBT 10185-1993 茶叶加工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SBT 10186-1993 茶叶平面圆筛机型式与参数

SBT 10187-1993 茶叶拣梗机型式和主参数

SBT 10188-1993 紧压茶压制机型式与参数

SBT 10560-2010 中央储备边销茶储存库资质条件

SNT 1490-2004 进出口茶叶检疫规程

SNT 3133-2012 出口茶叶检验规程

详细内容可联系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 2.1适用范围 适用于含茶制品和代用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产品范围包括含茶制品、代用茶。 2.2产品种类 2.2.1含茶制品包括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不含茶叶成分的各种产品等不属于含茶制品)。 2.2.2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叶类产品有桑叶茶、薄荷茶、枸杞叶茶等;花类产品有菊花、茉莉花、桂花、玫瑰花、金银花、玳玳花等;果(实)类(含根茎)产品有大麦茶、枸杞、苦瓜片、胖大海、罗汉果等;混合类是指以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拼配加工而成的产品。 2.3检验依据 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 不适用于本细则。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 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9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34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GB/T 5009.35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T 5009.103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10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5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多种残留的测定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审查细则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2006版) 含茶制品包括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 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分为2个申证单元,即含茶制品、代用茶。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即含茶制品(速溶茶类、其他类),代用茶。代用茶的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402。 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是指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含各类固态速溶茶和各类液态速溶茶以及(抹)茶粉等产品]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可食用的枸杞、红枣、菊花、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如八宝茶、三泡台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速溶茶类:固态速溶茶(含奶茶、果味茶等):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喷雾干燥→包装。 液态速溶茶(含调味、调香浓缩茶汁):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包装。

(抹)茶粉:原料→磨碎→包装。 调味茶类:茶叶→拼配(加入配料)→包装。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1.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劣变或混入其他杂物。 3.产品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验收、浸提或拼配、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如垃圾场、医院、化工企业,特别应注意厂房、仓库四周不应有其他的气味存在。 2.厂房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地砖),墙面无污垢(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墙砖)。要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3.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固态速溶茶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干燥、包装设备。 2.液态速溶茶(浓缩茶汁)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包装设备。 3.(抹)茶粉生产必须具备研磨、包装设备。 4.调味茶类生产必须具备包装设备,干燥设备视生产工艺而定。 四、产品相关标准

中国竹木制品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异

English|Русский|Deutsch|Espa?ol|Fran?ais|繁体版|文字版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二章中国竹木制品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异 2.1 中国竹木制品标准现状 2.1.1 人造板 近年来,我国竹木木制品标准化工作有了较大发展。截至2009年1月,我国累计完成人造板方面标准106项,其中国家标准49项、行业标准50项,包括性能标准、产品标准与基础与综合三大类,其中产品标准在我国竹木制品标准中占有很大比例。内容涉及人造板二次加工产品、环保标准、术语标准等,基本涵盖了人造板工业的各个领域。 按我国的标准体系,我国竹木制品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成了竹木制品标准的主要内容。行业标准主要涉及林业、轻工等。 2.1.1.1 胶合板 我国胶合板产品标准主要包括:普通胶合板、功能性胶合板及胶合板相关产品、试验方法、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共26项(见表2.1)。 表2.1:中国胶合板标准

2.1.1.2 纤维板与刨花板 纤维板、刨花板是我国传统的人造板产品。其中,纤维板包括:湿法硬质纤维板、中密度纤维板,其他如难燃中密度纤维板、薄型硬质纤维板等功能性特殊类型的纤维板;刨花板包括:家具或室内装修用刨花板、定向刨花板,非木质原料生产的或其他功能性刨花板等。产品标准如表2.2。 表2.2:中国纤维板、刨花板产品标准

2.1.2 木质地板 木质地板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产品之一。产品包括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以及根据结构、功能或用途衍生的其他功能性地板。产品标准情况见表2.3。 表2.3:中国木地板标准(包括行业标准)

代用茶

代用茶 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采用类似茶叶的饮用方式(通过泡、煮等方式来饮用)的一类产品的俗称。 1、名词解释 是茶叶代用品。又称代泡茶、袋泡茶、代饮茶等。 代用茶分为叶类、花类、果类和根茎类; 2、分类 同于茶的饮用方式,一般由卫生部规定的食品分类中的“药食同源类”、“可用于保健品类” 两类物品中的单种或多种物品组成,用这些植物的根、茎、叶或者果实制成的茶制品。 以采摘非茶树植物的芽叶为原料,按茶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代用茶。 当前在市场上较为流行的植物代用茶主要有芦笋、苦丁茶、杜仲茶、柿叶茶、桑叶茶、柳叶茶、榆叶茶、银杏叶茶、人参叶荼、野菊花茶、野藤茶、菊花茶、甜叶菊茶、绞股兰茶、薄荷茶、玫瑰花、金银花、大麦茶、枸杞、胖大海、罗汉果、决明子、葛根茶等。 代用茶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这三种病菌,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则有严格限量。 3、市场情况 目前市场上代用茶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主有三个方面. 1.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先天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原因. 2.劣变或混入其他杂物。保管和加工中的原因. 3.产品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贮存原因. 实际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验收、浸提或拼配、产品仓储。

产品相关标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目前北京市出台了代用茶地方标准.江苏地区,多是以备案的企业标准. 其中对原辅材料的相关要求 1.原料应无劣变、无异味、不着色,无其他夹杂物;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各种花、果(实)类配料应是可食用的,添加的香精、香料应是在食品中允许添加的, 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包装材料和容器应不影响产品品质;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分为2个申证单元,即含茶制品、代用茶。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即含茶制品(速溶茶类、其他类),代用茶。代用茶的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402。(茶叶:1401)消费者选购时要注意外包装上标识. 代用茶对某些特殊群体有一定功效和辅助疗效,非人人皆可,效果虽好,也不能贪饮.毕竟属药. 4、代用茶的品牌 武汉天天健康 武汉天天健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最早成立于1999年,是美国天天健康集团下设的专业医药公司,美国天天健康集团涉及到汽车、化工、房地产、酒店、医药、化妆品行业上市集团,在全球拥有员工上万人。2012年武汉天天健康引进八条袋泡茶生产线,专注于生产各种袋泡茶、保健茶、花草茶、绿茶、红茶、黑色。自由产品纤体茶、排毒茶、三七茶、杜仲茶、罗布麻茶、活肾茶、养肝茶、安眠茶、清肺宁烟茶隆重上市,现正在热销中。可OEM 代加工单室袋泡茶、双室袋泡茶、三角包袋泡茶。 品品香 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出口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属下有多个加工厂和有机茶园基地,企业引进先进茶叶加工工艺和技术,引进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出口茶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设备。“品品香”太姥绿茶、福鼎白茶为福建名牌产品,“品品香”福鼎白茶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品品香”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被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2006-2008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茶产业百强企业。

茶叶及其制品国际标准(简)

茶叶及其制品国际标准 (一)国际标准 为维护茶叶的信誉,促进茶叶市场繁荣,保护消费者利益,ISO/TC34/SC8农业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技术委员会,先后推荐了相应的茶叶国际标准和检测方法。 1、ISO标准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ISO/TC34/SC8围绕组织制定红茶标准,进行了大量调查分析、试验研究,并在70年代中期先后推出出ISO1572等标准,ISO标准中涉及到茶叶标准共有24项标准,其中,有17项方法标准、4项是质量标准、3项基础标准。ISO标准主要包括产品品质质量及其分析方法和产品的术语、分级、操作、运输和贮存等要求内容,侧重点在于保障茶叶的品质理化质量,项目设臵非常细致、全面。在ISO标准中没有涉及到茶叶安全质量标准。 红茶的品质要求集中反映在ISO 3720中。该标准在引言中肯定茶叶品质一般由茶师通过感官审评来评价,而标准的技术要求则是根据化学特定成分来确定品质规格的。标准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可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和粗纤维作为红茶的特定的成分,规定了最高(低)限量指标:(1)水浸出物%(m/m) 最小值32;(2)总灰分%(m/m)最大值8,最小值4;(3)水溶性灰分(总灰分的%)最小值45;(4)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计)%(m/m)

最大值3,最小值1;(5)酸不溶性灰分%(m/m)最大值1;(6)粗纤维%(m/m)最大值16.6。并且规定上述相应的国际标准为检测方法。ISO 3720的技术要求可以保证红茶不掺杂,不受泥土污染和叶子不地份粗老。但由于尚未将茶叶的滋味、香气分析要求包含在内,因此,检测内容还有待充实。目前,全世界共有30多个国家采用这一标准,其中包括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以及某些主要进口国,如英国等,都基本参照或等同转化执行国际标准。赞成ISO 3720的国家有:澳大利亚、肯尼亚、奥地利、墨西哥、比利时、新西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埃及、葡萄牙、法国、罗马尼亚、德国、南非、加纳、斯里兰卡、匈亚利、泰国、印度、土耳其、伊朗、英国、以色列、南斯拉夫等。我国茶叶标准修改采用ISO 标准8项,非等效采用ISO标准1项。 20世纪70年代末TC34/SC8就着手制定速溶茶的规格。1982年首先推荐出ISO6770-1982速溶茶自由流动堆积密度和紧密堆积密度的测定;1984年推荐ISO 7516-1984速溶茶取样方法;1989年又通过ISO 7514-1989速溶茶总灰分测定、ISO 7513-1989速溶茶水分测定、ISO 6709.2速溶茶规格。配套完成了速溶茶产品规格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速溶茶规格中规定了固体型速溶茶的定义和化学特征要求,并规定水分最高限量为6%,灰分最高限量为20%。 制定绿茶规格的议题在TC34/SC8第十次会议上列入了议事日程,决定由印度主持这项工作,但印度始终未能提交有关报告。5年后的第13次会议,美国建议由中国承担,中国表明了乐意承担的态

2016年最新茶叶及其制品质量标准汇编

2016年最新茶叶及其制品质量标准汇编 GBT ~3-2008 红茶 GBT ~2-2008 绿茶 GBT 速溶茶辐照杀菌工艺 GBT 1865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 GBT 18665-2008 地理标志产品蒙山茶 GBT 18672-2014 枸杞 GBT 18745-2006 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 GBT 18957-2008 地理标志产品洞庭(山)碧螺春茶 GBT 1946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黄山毛峰茶 GBT 19598-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 GBT 19691-2008 地理标志产品狗牯脑茶 GBT 19692-2008 地理标志产品滁菊 GBT 19698-2008 地理标志产品太平猴魁茶 GBT 20354-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 GBT 20359-2006 地理标志产品黄山贡菊 GBT 20605-2006 地理标志产品雨花茶 GBT 21003-2007 地理标志产品庐山云雾茶 GBT 21726-2008 黄茶 GBT 21824-2008 地理标志产品永春佛手 GBT 22109-2008 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茶 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 GBT 22291-2008 白茶 GBT 22292-2008 茉莉花茶 GBT 22737-2008 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 GBT 24614-2009 紧压茶原料要求 GBT 24615-2009 紧压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GBT 24690-2009 袋泡茶 GBT 24710-2009 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GBT 26530-2011 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GBT 26590-2011 粮油机械重力谷糙分离机GBT ~5-2013 乌龙茶 GBT 30375-2013 茶叶贮存 GBT 30378-2013 紧压茶企业良好规范 GBT 30766-2014 茶叶分类 GBT ~3-2015 茶制品 GBT 31748-2015 茶鲜叶处理要求 GBT 31751-2015 紧压白茶 GBT ~9-2013 紧压茶 NYT 1051-2014 绿色食品枸杞及枸杞制品NYT 1206-2006 茶叶辐照杀菌工艺 NYT 1391-2007 珠兰花茶加工技术规范 NYT 1391-2007 珠兰花茶加工技术规范 NYT 2672-2015 茶粉 NYT 2672-2015 茶粉 NYT 288-2012 绿色食品茶叶 NYT 288-2012 绿色食品茶叶 NYT 456-2001 茉莉花茶 NYT 482-2002 敬亭绿雪茶 NYT 5018-2015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9-2001 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 NYT 600-2002 富硒茶 NYT 779-2004 普洱茶 NYT 780-2004 红茶

含茶和代用茶

生产过程控制和执行标准制度 含茶制品包括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 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分为2个申证单元,即含茶制品、代用茶。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即含茶制品(速溶茶类、其他类),代用茶。代用茶的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402。 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是指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含各类固态速溶茶和各类液态速溶茶以及(抹)茶粉等产品]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可食用的枸杞、红枣、菊花、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如八宝茶、三泡台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速溶茶类:固态速溶茶(含奶茶、果味茶等):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喷雾干燥→包装。 液态速溶茶(含调味、调香浓缩茶汁):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包装。 (抹)茶粉:原料→磨碎→包装。

调味茶类:茶叶→拼配(加入配料)→包装。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1.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劣变或混入其他杂物。 3.产品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验收、浸提或拼配、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如垃圾场、医院、化工企业,特别应注意厂房、仓库四周不应有其他的气味存在。 2.厂房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地砖),墙面无污垢(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墙砖)。要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3.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固态速溶茶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干燥、包装设备。 2.液态速溶茶(浓缩茶汁)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包装设备。 3.(抹)茶粉生产必须具备研磨、包装设备。 4.调味茶类生产必须具备包装设备,干燥设备视生产工艺而定。 四、产品相关标准 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5版)

附件2: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5版) 1.1适用范围 本审查细则适用于企业申请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鲜叶或其加工制品(毛茶等)为原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所要求的条件,加工制作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不含边销茶,下同)等产品时,对企业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许可生产产品的检验。 茶叶的申证单元为1个:茶叶。其食品品种类别编号为1401。生产许可证产品名称须注明审证单元即“茶叶”。同时,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茶类名称,即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中的一类或几类。生产许可证附页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具体品种明细。茶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 本细则适用以下分类和定义: 绿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红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黄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白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乌龙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黑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其中,紧压型黑茶纳入“紧压茶”审查和管理。 花茶:以茶叶为原料,经整型、香花窨制、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窨制花茶的香花有茉莉花、玫瑰花、栀子花、桂花、白兰花、柚子花、代代花、珠兰花。 紧压茶:以茶叶为原料,经筛分、拼配、汽蒸、压制成型、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袋泡茶:以茶叶为原料,经加工形成一定的规格后,用过滤材料包装加工制成的产品。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2生产许可条件审查

茶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索取号: 007089191-02-2011-000093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11年01月25日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有效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含茶制品包括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 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分为2个申证单元,即含茶制品、代用茶。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即含茶制品(速溶茶类、其他类),代用茶。代用茶的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402。 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是指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含各类固态速溶茶和各类液态速溶茶以及(抹)茶粉等产品]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可食用的枸杞、红枣、菊花、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如八宝茶、三泡台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速溶茶类:固态速溶茶(含奶茶、果味茶等):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喷雾干燥→包装。 液态速溶茶(含调味、调香浓缩茶汁):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包装。 (抹)茶粉:原料→磨碎→包装。 调味茶类:茶叶→拼配(加入配料)→包装。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1.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劣变或混入其他杂物。 3.产品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验收、浸提或拼配、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如垃圾场、医院、化工企业,特别应注意厂房、仓库四周不应有其他的气味存在。 2.厂房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地砖),墙面无污垢(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墙砖)。要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茶叶相关国标大全

茶叶相关国标大全 ---------------------------------------------------- GB 10221.2-88 感官分析术语。与感官有关的术语 GB 10221.3-88 感官分析术语。与感官特性有关的术语 GB 10221.4-88 感官分析术语。与分析方法有关的术语 GB 11767-89 茶叶种子和苗木规格标准 GB 5127-85 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酸。对硫磷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GB 7718-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 8057-87 茶叶机械名词术语 GB 9679 茶叶卫生标准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T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5009.1-85 食品卫生检验理化部分总则 GB/T 5009.11-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2-96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3-96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9-96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的测定方法 GB/T 5009.22-85 食品中黄曲霉素B1的测定方法 GB/T 5009.57-96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33-85 出口产品包装瓦楞纸箱 GB/T 5034-86 出口产品包装瓦楞纸板

GB/T 5048-85 防潮包装 GB/T 5398-85 大型运输包装件试验方法 GB/T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取样 GB/T 8303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4 茶。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总灰分测定 GB/T 8307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GB/T 8308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GB/T 8309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GB/T 8310 茶。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8312 茶。咖啡碱测定 GB/T 8313 茶。茶多酚测定 GB/T 8314 茶。游离氨基酸测定 GB/T 9172 花茶级型坯 GB/T 9172(B)花茶级型坯。附录B。《茶叶滋味化学鉴定法》 GB/T 9172(C)花茶级型坯。附录C。《茶叶水分测定的快速法》GB/T 9172(D)花茶级型坯。附录D。《茶叶总灰分测定的快速法》GB/T 9174 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9194 茶尺蠖防止标准 GB/T 9833.1 紧压茶。花砖茶 GB/T 9833.2 紧压茶。黑砖茶 GB/T 9833.3 紧压茶。茯砖茶

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是指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含各类固态速溶茶和各类液态速溶茶以及(抹)茶粉等产品]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可食用的枸杞、红枣、菊花、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如八宝茶、三泡台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速溶茶类:固态速溶茶(含奶茶、果味茶等):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喷雾干燥→包装。 液态速溶茶(含调味、调香浓缩茶汁):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包装。 (抹)茶粉:原料→磨碎→包装。 调味茶类:茶叶→拼配(加入配料)→包装。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1.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劣变或混入其他杂物。 3.产品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验收、浸提或拼配、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如垃圾场、医院、化工企业,特别应注意厂房、仓库四周不应有其他的气味存在。 2.厂房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地砖),墙面无污垢(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墙砖)。要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3.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固态速溶茶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干燥、包装设备。 2.液态速溶茶(浓缩茶汁)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包装设备。 3.(抹)茶粉生产必须具备研磨、包装设备。 4.调味茶类生产必须具备包装设备,干燥设备视生产工艺而定。 四、产品相关标准 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一)原料应无劣变、无异味、不着色,无其他夹杂物;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二)各种花、果(实)类配料应是可食用的,添加的香精、香料应是在食品中允许添加的,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三)包装材料和容器应不影响产品品质;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独立的审评场所;(二)天平(1mg);(三)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四)台秤。 七、检验项目

中国茶叶标准内容综述

我国现行有关茶叶标准内容包括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和包装、贮运标识、标准。其中有国际标准,出口商品茶标准、国内商品茶标准。国内商品茶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大类。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之分。 商品茶现行的国际标准有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两类。安溪铁观音茶叶例如 ISO6079-90《固态速溶茶规格》、ISO1839-80《茶取样》。国家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并可按规定使用采标标志和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我国出口商品茶的有关标准为外贸行业标准。例如由国家外贸部进出口商检局批准发布的ZBX50012-86《出口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WMB48(1)-81《茶叶品质规格》。 国内市场商品茶现行标准: 第一类是国家标准。其中国家强制性标准包括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包装标识标准。安溪铁观音茶叶卫生标准例如GB9679-88《茶叶卫生标准》(见附录三)、GB8321.1-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二)、(三)。检验方法标准如GB8313-87《茶多酚测定》;包装标识标准即GB7718-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见附录二)。国家推荐性标准如GB/T14456-93《绿茶》、G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第二类是行业标准。现行的行业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例如SB/T10167-93《祁门红茶》。 第三类是地方标准。例如浙标DB33/159-92《眉茶》、DB33/160-92《珠茶》、DB33/161-91《茉莉花茶》、DB33/162-92《西湖龙井茶》,闽标FDBT/NY32.18《乌龙茶成品茶》、FDBT/GH1549.19-88《茉莉花茶》,皖标D/GX06-87《黄山毛峰》,预标DB/41000×55001《河南毛尖》等。 第四类是企业标准。国家规定企业生产的茶叶品种在没有国家和行业强制性标准或者只有推荐性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订产品执行的企业标准。例如福建宁德茶厂生产的“天山”牌银毫的企业标准为Q/35NDC.001-92《银毫》,福州市胪花茶厂生产的茉莉花茶的企业标准Q/35LHC.001-95《茉莉花茶》,福州市下洋南香茶厂生产的茉莉花茶的企业标准为Q/35NXC.001-95《茉莉花茶》。

怎样区分茶叶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

怎样区分茶叶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QS) 2009-10-19 11: 生产许可证(QS)是企业获得生产许可的资质,由技术监督局核准颁发。许可证号为QS**** **** ****,共12位阿拉伯数字,前4位代表行政区域,中间4位代表产品,后4位代表企业编号;以我公司的生产许可证号QS3701 1401 0099为例,3701代表济南,1401代表茶叶,0099代表山东省天园茶叶有限公司。 一、茶叶生产许可证的范围 1401(茶叶)里面包含9类产品品种,分别是: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含普洱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 二、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的范围 1402(含茶制品和代用茶)里面包含2类产品品种,分别是:含茶制品(速溶茶类、其他类)、代用茶。 含茶制品包括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如:八宝茶、人参乌龙等。 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如:菊花、玫瑰柠檬片等。 三、现在市场上出现的问题 1、代用茶用茶叶的生产许可证 代用茶的生产许可证为1402,很多厂家没有生产资格,却用茶叶的生产许可证1401。 2、生产许可证范围不对 虽然生产许可证号是一样的,但有的企业没有办的品种就用。如有的企业没有办茶叶(1401)生产许可证中的乌龙茶品种,却用此证号生产了乌龙茶的品种。 3、套用别人的证号 有的做假的企业,套用别的企业的生产许可证。 四、鉴别 1、先看品种种类:茶叶是1401,含茶制品、代用茶是1402。

2、看行政区域:前4位行政区域号,与身份证的前4位一致。 3、上网查询:可登录国家技术监督总局的网站查询,输入证号就能查出生产企业的名称和生产范围;或输入企业名称就能查出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号和生产范围。24:19|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冼可证实施细则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关于印发食用植物油等26个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的通知》(2006年12月27 日国质检食监〔2006〕646号) 含茶制品包括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 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分为2个申证单元,即含茶制品、代用茶。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即含茶制品(速溶茶类、其他类),代用茶。代用茶的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402。 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是指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含各类固态速溶茶和各类液态速溶茶以及(抹)茶粉等产品]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可食用的枸杞、红枣、菊花、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如八宝茶、三泡台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速溶茶类:固态速溶茶(含奶茶、果味茶等):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喷雾干燥→包装。 液态速溶茶(含调味、调香浓缩茶汁):原料→浸提→过滤→

浓缩→(加入添加物)→包装。 (抹)茶粉:原料→磨碎→包装。 调味茶类:茶叶→拼配(加入配料)→包装。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1.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劣变或混入其他杂物。 3.产品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验收、浸提或拼配、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如垃圾场、医院、化工企业,特别应注意厂房、仓库四周不应有其他的气味存在。 2.厂房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地砖),墙面无污垢(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墙砖)。要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3.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固态速溶茶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干燥、包装设备。 2.液态速溶茶(浓缩茶汁)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包装设备。 3.(抹)茶粉生产必须具备研磨、包装设备。 4.调味茶类生产必须具备包装设备,干燥设备视生产工艺而定。

茶叶QS认证的程序及相关标准

茶叶QS认证的程序及相关标准 一、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QS=quilty(质量)Seftly(安全)的定义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人制度就是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管制度,因此,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人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 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内容是什麽? QS由三个制度组成: a)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 企业具备基本生产条件,能够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企业发给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准予生产获证范围内的产品。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食品。这从生产条件上保证了企业能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的产品。 b)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12条13条14条之规定,不合格产品不准出厂销售,这项规定能有效地把住产品出厂安全质量关。12、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品。 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QS标志制度,没有加贴QS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这便于执法部门监督检查,也有利于促进生产企业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感。这三个制度就是QS制度的内容。

三、申请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企业适用的范围(QS认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并用于销售的食品生产厂属于申请认证食品质营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范围。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133号文和19号文的规定: 1、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经营范围中应包含生产加工申证产品的单元名称。经营范围没有相应内容的,不予受理。 2、企业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经营范围内只有批发零售的企业,不予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 3、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填写有错误或填写不全的,不予受理。 4、应提供的申报材料不全的,不予受理。 四、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应具备的生产必备条件是什麽?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指南的有关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包括10个方面:(1)环境卫生要求(2)生产资源要求(3)原辅材料要求(4)生产加工要求(5)产品要求(6)人员要求(7)检验要求(8)储运要求(9)质量管理要求(10)包装及标签标识要求(茶叶产品必须预包装出厂)预包装食品: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五、申报生产许可证所需材料 共需11项材料,可在当地质检局(站)领取。 六、企业管理文件的主要内容(管理手册应包含的内容)

代用茶企业标准

隆德县百花中药材有限责任企业标准 Q/0001-2012 代用茶 隆德县百花中药材有限责任发布

Q/0001-2012 前言 本标准编写的格式、结构和内容均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而编辑的。 本标准所确定的指标如有与国家强制性标准相抵触,应以国家强制性标准为准。 本标准由隆德县百花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隆德县百花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磊

代用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代用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可以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34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6 茶总灰分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2009)《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 3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4.1 原辅材料要求 4.2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4.3 理化指标

茶叶及其制品国际标准

茶叶及其制品国际标准

茶叶及其制品国际标准跟踪研究报告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领导小组二〇〇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编写委员会 主任:甘士明 副主任:王秀忠杨泽钊姜倩 编写人员:哈益明张德权鲁成银陈爱云 刘栩周洪杰李淑荣王锋 编写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目录 一、任务来源及基本情况 (4) 二、我国茶叶发展历史沿革 (5) 三、国内外茶叶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7) (一)国内茶叶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7) (二)国外茶叶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四、我国茶叶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 (16) (一)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市场 (16) (二)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特点 (19) (三)我国茶叶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五、茶叶及其制品国际标准状况 (22) (一)国际标准 (22) (二)国外标准 (27) 六、茶叶进口国在茶叶标准方面设置的技术壁垒情况 (32) (一)农药残留限量指标种类多,同时指标的设置显著提升 (33) (二)指标涉及面广 (33) (三)对农药指标要求有针对性地不断更新 (34) 七、我国茶叶及其制品标准现状及存在问题 (36) (一)标准现状 (36) (二)标准存在问题 (38)

八、措施及建议 (39) (一)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指标的检测、研究能力,修改完善茶叶标准,加大标准宣贯力度 (39) (二)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替代农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41) (三)加强对国际、国外标准的跟踪能力,建立产品出口预警机制 (42) (四)实施优势区域规划,大力发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 (43) (五)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从本质上提高产品的质量 (43) (六)参与茶叶国际事务,开展茶叶名牌评定,培育中国茶叶品牌 (45) 附录1 国际茶叶标准与国外茶叶标准目录 (46) 附录2 我国茶叶国家标准目录 (70) 附录3 我国茶叶行业和地方标准目录 (75)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附件17: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含茶制品包括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 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分为2个申证单元,即含茶制品、代用茶。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即含茶制品(速溶茶类、其他类),代用茶。代用茶的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402。 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是指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含各类固态速溶茶和各类液态速溶茶以及(抹)茶粉等产品]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可食用的枸杞、红枣、菊花、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如八宝茶、三泡台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速溶茶类:固态速溶茶(含奶茶、果味茶等):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喷雾干燥→包装。 液态速溶茶(含调味、调香浓缩茶汁):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包装。

(抹)茶粉:原料→磨碎→包装。 调味茶类:茶叶→拼配(加入配料)→包装。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1.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劣变或混入其他杂物。 3.产品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验收、浸提或拼配、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如垃圾场、医院、化工企业,特别应注意厂房、仓库四周不应有其他的气味存在。 2.厂房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地砖),墙面无污垢(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墙砖)。要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3.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固态速溶茶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干燥、包装设备。 2.液态速溶茶(浓缩茶汁)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包装设备。 3.(抹)茶粉生产必须具备研磨、包装设备。 4.调味茶类生产必须具备包装设备,干燥设备视生产工艺而定。 四、产品相关标准

茶叶含茶制品检验分级方法

杭州XXXXXX公司 版本号:A/0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持有部门: 持有人: 茶叶、含茶制品和代用茶 检验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1-8-10发布 2011-8-15实施

目录

绿茶原料入厂检验规范 一、外观检查: 1.1外包装完整,无污染。 1.2数量:数量、重量达到购买要求。 二、产品检查: 2.1抽查比例:每批按1%抽检 2.2绿茶感官要求:色绿、汤清、香高、味醇。 2.3水分:水分含量达到规定要求。绿茶水分评定采用目测及手感法,目测茶叶,看其色泽、手捏原料茶,根据原料茶的色泽及脆滑度判定原料茶的干度是否符合DB33/T 733-2009对水分的要求。(此检验项目为原料制定) 三、检验合格并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或检验报告,通知原材料入库,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处理。

原料茉莉花茶入厂检验标规范 一、外观检查: 1.1外包装完整,无污染。 1.2数量:数量、重量达到购买要求。 二、产品检查: 2.1抽查比例:每批按1%抽检 2.2茉莉花茶感官要求: 2.2.1烘青茉莉花茶感官: 2.2.2炒青(含半烘炒)茉莉花茶感官:

2.3水分:水分含量达到规定要求。茉莉花茶水分评定采用目测及手感法,目测毛茶,看其色泽、手捏原料茶,根据原料茶的色泽及脆滑度判定原料茶的干度是否符合GB/T22292-2008对水分的要求。(此检验项目为原料制定) 三、检验合格并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或检验报告,通知原材料入库,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处理。

乌龙茶入厂检验规范 一、外观检查: 1.1外包装完整,无污染。 1.2数量:数量、重量达到购买要求。 二、产品检查: 2.1抽查比例:每批按1%抽检 2.2乌龙茶感官要求: 2.2.1乌龙茶各等级的感官品质应符合以下的规定。 乌龙茶各等级的感官品质 2.2.2铁观音各等级的感官品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铁观音各等级的感官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