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类及文献分类法

文献分类及文献分类法
文献分类及文献分类法

文献信息分类

第一节文献分类及文献分类法

一、文献分类

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二、文献分类法

指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的特点,对概括文献情报内容特征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或术语,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而形成的类目一览表。

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就我国建国以后编制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四版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简称仍称《中图法》。《中图法》(第五版)已于2010年9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中图法》(第五版)的修订重点及特色

《中图法》的修订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工作,每版修订都有其重点和特色。此次修订幅度较大,新增1631个类目,停用或直接删除约2500个类目,修改类约5200多个。其修订特点有:

1. 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和局部调整大类。

根据用户使用意见、《分类法研究与修订调研报告》以及“修订报告”对《中图法》(第四版)存在问题的分析,此次修订确定“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特别处理的大类,“F经济”、“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U交通运输”为重点修订大类,“D政治、法律”、“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等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计算机技术相关类为局部调整大类。最后的修订结果也基本体现了这些修订重点。

2. 增加复分标记、“一般性问题”的禁用标记。

对一组类目或多组类目需要复分时,以前各版次的《中图法》只有一个说明性注释来规定,而具体需要复分的类目不再一一注释说明。第五版为增强类目复分助记性、降低复分难度,对这些类下无直接复分注释而又需复分的类目的类名后增加了相应标记,并区别8个通用附表、专类复分或仿分的标记,标记符分别对应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⑧分别代表用《中图法》后附的8张不同的通用复分表复分,⑨表示专类复分或仿分。)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主题词对应类号的复分标记一致。

对专类下一组具有总论性和通用复分性问题,《中图法》通常设置“一般性问题”类加以概括,因此,规定“一般性问题”类只起仿分概括说明作用,不用于类分文献,其主题归入“一般性问题”类的直接上位类。第五版对“一般性问题”类进行了规范,对不具有此特点的类作了类名修改,对具有此特点的“一般性问题”类,在其类名后增加了禁用类分文献的标记,标记符为,以便提示分类人员,避免误标引并造成与其上位类分类不一致问题。

3. 完善类目的参见注释,补充类目反向参照。

《中图法》前几版相关类目参照是人工按类分别注释,因此,很多相关联的类目只有单向参照。(第四版)修订时,借助“《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维护管理系统”对类目的参见注释进行了完善。首先规范参见注释,区分“参见”与“见注”;其次补充需要建立反向参照

的注释,修改盲参照的参见注释。

4. 合并使用频率过低的类目

参考我国大型的、有代表性的文献数据库(“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同方中国学术期刊网数据库”、“万方期刊硕士论文数据库”等)的《中图法》类目使用频率统计数据,采取了对使用频率为0或频率过低的类目合并到上位类或取消仿分、复分的注释的做法。第五版共停用2300多个类,停用或删除类主要集中在TS、TD、TF、TG、U、TN、F、G35等类。停用类增加沿革注释,一般停用或删除类在其相应上位类同时补充含义注释。

5. 完善附表类型,补充共性复分的新主题;通过主表类目注释解决附表连续复分的使用问题

为解决主表类目进一步按各类型环境和各类人员进行复分的需要,《中图法》(第五版)在“八、通用时间、地点表”中新增了环境、人员类列,同时在主表部分类下增加该复分注释,如“C912.15各类型人的人际关系”类下增加了依“通用时间、地点和环境、人员表”复分的注释。

对8个附表相应补充新主题,增设新类目,或增加注释或修改类名扩大外延。如在“总论复分表”中对“-79非书资料、视听资料”的划分进行调整,增补注释,明确下位类的外延;修改“-39信息化建设、新技术的应用”类名,以便容纳各类有关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网站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主题复分。同时兼顾8个附表与主表相同部分的类目体系的同步修订,如与C、N、K等类的同步修订。

对地区、时代、民族等复分区分标识明确使用方法,在主表需连续使用附表复分的类目,一般都明确注释出要求使用复分区分符,避免连续复分的类由于跨越复分引起加多个零的问题。例:“B825.1个人修养格言”类的注释:“依世界地区表分。如有必要,中国可依中国时代表分,并用时代区分符号“=”加以标识。”

6. 其他常规性修订

《中图法》(第五版)除对第四版重点类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修订外,还全面系统地分析各大类的设置不足及使用问题并加以修改。此类修订主要有:

(1)修改类名,增强类目的容纳性

一些类目概念过时、类名陈旧、类名限定过窄造成类目缺乏容纳性,一些类名学术性太强,对生活化的、通俗性内容容纳性差,造成类目体系滞后等,通过修改类名, 将涵义相关的类目改为类组,容纳新的主题,增强类目的容纳性。

(2)增改注释,控制类目划分深度,必要时增加新类

通过增加类目注释、更新术语、改进注释来容纳新主题、疑难或常见主题,说明类目涵义或类目之间的关系,增强类目理解和使用说明。对发展变化快、含义模糊、文献量不够多的主题,控制类目细分和增类,增改注释;对较成熟、稳定的新主题,有一定文献保障则增设新类。

二、《中图法》的基本序列: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三、《中图法》共二十二个大类,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列表如下:

基本部类基本大类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哲学、宗教……………………………………… B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Z 综合性图书

四、《中图法》的标记符号

1.基本标记符号

《中图法》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编号,用一个拼音字母表示一个大类,只有“工业技术”所属的二级类,采用了双字母。以第二字母顺序反映类目的序列。在字母后,用数字来表示基本大类下类目的划分,采用小数制。

2.辅助标记符号

(1)“-”总论复分号,读作“短横”。

(2)“·”间隔符号,读作“点”。用在分类号数字部分的分隔,从左至右每三位数字之后加一小圆点,使号码清晰、醒目、易读,无实际意义,当最后一段刚好为三位时,就不需要再加小圆点。

(3)“/”起止符号,“读作起止符号”,表示号码的范围,不作文献分类的实际号码使用。(4)“:”组配复分号,读作“冒号”。

(5)“=”时代区分号,“读作等号”。

3.《中图法》标记符号排列的规则是:

(1)类号由左至右逐位对比进行排列,先比较字母部分,再比较数字部分,字母部分按英文字母固有的次序排列。

(2)类号中的阿拉伯数字依小数制排列。

(3)类号中带有组配号“:”的,在类号相同的基础上,按“:”后面的学科顺序排。

4.《中图法》的编号制度:

《中图法》使用的编号制度是基本的层累标记制。

第三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组配技术及其应用

一、通用复分表

是供整个分类表各大类中有关类目作进一步区分用的复分表,它附在《中图法》的后面。供各类通用,是主表各级类目组配复分的依据,它只对主表类目起复分作用,不能单独使用。

二、专类复分表:

是供分类表中某大类或某大类中部分类目作进一步区分用的复分表。

三、专类复分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专类复分表只限在类目注释规定的类目范围内使用。

2.根据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次序来复分。

3.部分专类复分表中的子目还采用仿内部子目分、仿有关主表类目分、依照其他专类复分表或利用通用复分表分。

4.注意复分中加“0”的问题(有需要的老师个别交流)。

四、类目之间的仿分

利用相临或相关类目的子目,作为有关类目复分依据的组配编号法,称之为仿分。《中图法》运用仿分有临近类目仿分和仿总论性类目分两种类型。

五、冒号组配法在《中图法》的应用

冒号组配是将概念相关的两个或多个类目(主类号)通过组配符号“ :”连接起来,以表达一个分类表未列举的较专指或较复杂主题的标引技术。

第四节文献分类标引工作的管理

一、分类标引工作程序

1.文献分类查重:目的是避免同书异号,使同一种文献的分类标引前后一致。

2.文献主题分析:

3.确定文献主题

4.归类

5.编制分类索书号

6.分类审核 :

二、同类书的区分与书次号的编制

1.书次号是为了使同类书个别化而编制的号码,它是分类索书号的组成部分之一,用以确定同一类中各种不同图书的排列次序。分类索书号由分类号和书次号组成。

2.目前在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书次号主要有种次号和著者号。

3.书次号中的各种区分号

(1)为了区分同类同著者的各种著作(包括一书的分卷、分册、不同版本等)的集中问题,可设置辅助区分号,将相应的符号加在种次号之后。

(2)版次号用“-”表示

(3)卷次号“:”、册次号“()”

三、馆藏文献在书架上的排列

1.馆藏文献在书架上排列先按分类号,再按书次号,最后排列。再按照书次号中的各种辅助区分号。

2.文献在排列时的顺序应以每一个书架为单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周而复始,长远不变。

第五节文献分类标引的规则和方法

一、文献分类的基本规则

1.文献分类必须以文献内容所反映的学科或专业属性性质为主要标准,其他属性为辅助标准。

2.文献分类要遵守所用分类法的规定,必须体现分类法的系统性、逻辑性。

3.文献分类必须符合专指性要求,归入最切合其内容的类。

4.文献分类必须符合实用性要求,归入到用途最大的类。

5.文献分类必须遵守分类的一致性原则。

6.不能单凭书名的意义分类。

二、各种类型文献信息的分类规则

1.工具书的分类规则

工具书可分为参考工具书、检索工具书和语言工具书。

(1)凡综合性的工具书归入“综合性图书”有关各类,凡专科性的工具书,则按其学科内容归入各类,再加参考工具书的复分号,也可以归入Z类,但应在有关学科下作互见。(2)检索工具书包括目录、索引、文摘等,属于查找文献线索的检索工具书,均集中归入Z8有关各类;专书的索引应随原书归类,或按分类法的规定分;属于查找事物的检索工具书,均按其学科内容归入有关各类,再依总论复分表分。

(3)语言工具书专科性的词典入各有关学科外,其他语言工具书均集中归入H有关各类。

2.丛书的分类规则

丛书的分类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两种方法。

(1)丛书集中处理:

①一次刊行的丛书,或有总书名、总的编辑计划或总目次的丛书,

②学科专业面窄、读者对象明确的丛书。

③围绕时代、地区、事件、人物编辑,并且内容密切相关的丛书。

④科普性、知识性的丛书。

丛书集中归类是按整套丛书的学科性质归类。一次性处理的丛书,如一次到馆也可集中归类。现在出版的一些装帧形式相同的丛书也可集中归类。

(2)丛书分散处理:

①对于一部丛书,如果集中处理,反而不便于读者从学科系统来查找。

②内容广泛,各册图书之间无密切联系。

③残缺不全、无法配套者。

3.多卷书的分类规则

多卷书均应集中分类,并依据全书整体内容的所属学科归类,采用相同的书次号,并加卷(册)次号加以区分。

对于文集或论丛等著作集、连续分辑刊行且按专题汇编的文献,也按多卷书的分类标引方法处理。

三、各种学科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

各种学科文献的分类标引,不仅要依据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和一般规则,还应遵守反映各学科知识结构和相应体系特点的特殊规则,下面介绍各大类文献信息分类标引的要点:

1.A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分类标引方法

这一类的收藏范围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的著作;这六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平和传记著作;对这六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的著作。本类每部分均采用依人列类方法,再依据著作形式进行区分。

2.B哲学、宗教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收书范围:哲学理论,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还有各哲学流派以及对这些哲学流派的研究;世界各国各时代哲学著作;思维科学、逻辑学、道德哲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以及无神论和宗教方面的图书。

3.C社会科学总论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只收社会科学总论性的著作以及涉及各门学科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综合性学科(统计学、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民族学、人才学等)。根据《中图法》分类体系,D、E、F、G、H、I、J、K 等八类都是由C类展开而来,凡内容跨其中两大类的文献入此类。

4.D政治、法律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包括政治和法律两大部分。政治包括政治理论、共产主义运动和工、青、农、妇运动与组织及国际关系、外交等类目。

5.E军事的分类标引方法

6.F经济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主要包括经济学(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基本理论、经济思想史)、世界各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及各部门经济等内容。

7.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的文化,包括文化的一般理论和文化事业的文献;科学,是指科学研究理论和科学研究事业;新闻、博物馆、图书馆、情报、档案等事业,仍属于文化、科研事业的一部分;教育类包括教育学和教育事业两方面的文献;体育,包括体育理论、各项体育运动和体育事业等内容。

教育文献的分类。

①凡属于教育学、教育一般理论和方法的文献,入G40/48有关各类;总论世界及各国教育事业的文献入G51/57有关各类;属于各级和各类教育的文献分别入G61/79有关各类。如:《教育学新编》入G40;《澳大利亚教育》入G561.1;《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入G632。

②总论学校思想政治及德育的文献入“G4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专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及德育的文献入G61/79有关各类。如:《中国教育家论德育》入G41;《浅谈中小学品德能力的培养》入G631。

③教科书、教学大纲。凡大学或专科学校的即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师范教育、高等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等)的各种教科书、教学大纲,一律按学科性质归类。中等学校以下的各种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教学大纲等入教育类,再按学科性质细分。教师用书分别入G 613、G623、G633的有关类目;学生用书分别入G624、G634的有关类目。《大学物理专业教学法》入“O4”;《高中物理课本》入“G634.71”;《职业中专学校电子技术教材》入TN-43。

④各年级分册出版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等分类与多卷书的分类相同,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科书第一册》的分类索书号为G634.601/20: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科书第二册》的分类索书号为G634.601/20:2。

⑤“G63中等教育”规定中小学教育的著作入G63有关各类。如:《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导》入G63;《中小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入G633.55。

⑥中小学综合实践和新课程方面的文献,凡属于教学研究与改革、课程设置及标准、教学计划与大纲的研究及汇编、教学法与教学组织及命题改革、应试技能、试题汇编入

G622/G632;各科教育计划、教学大纲入G623/G633;教科书、各科试题及题解入G624/G634。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入G632.3;《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小学)入G622;《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价》入G633.8;《生物新课程的评价与资源》入G633.91;《新课程英语语法:学生用书》入G634.41。

8.H语言、文字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包括研究学习语言文字的文献。用某种语言文字书写的各种文献应按其内容性质入有关各类。

9.I文学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史)、文学作品。

(1)文学理论、文学评论、文学史等著作,均按被研究对象的国别和时代归类,不能依作者的国籍和时代区分。如:《中国文学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德)顾彬著;范劲译,入I209。

(2)文学作品依作者的国籍分,再按体裁和作者所处的时代划分。各国神话、民歌、民间故事等民间文学作品,均按原创作者的国家分,而不能依编者的国籍分。如:《格林童话》章中、林琳编著,按原著者格林的国别分入I516.8(德国儿童文学),而不入I28中国儿童文学;《天方夜谭》入I371.7(阿拉伯民间文学)。

(3)儿童文学作品的分类。外国儿童文学一般只要先按国家分,然后再以“I3/7”下的复分表分到“8儿童文学”即可。如:《格林童话》(德国)入I516.8;《绿野仙踪》(美国)入I712.8;《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英国)入I561.8。

中国的儿童文学因中小学图书馆藏书较多,一般要依《中图法》细分到底,特别是中国建国后的儿童中长篇小说还可依小说体裁表细分。以文为主配以少量图画的,以儿童为对象的故事作品入I286.5/I287.5(故事);图文并茂的故事作品入I286.8/I287.8(图画故事);还有一种以图画为主,配以少量文字的作品,根据故事所叙述的情节,顺次排列成一系列有字有画的小册子叫连环画,连环画是绘画中的一种,它的读者对象老少皆宜,分类时入J228/J23。

10.J艺术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以艺术形式为主要分类标准分出了艺术理论、世界各国艺术概况、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等)。

11.K历史、地理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包括:史学理论著作;世界及各国、各民族、历史著作;传记、考古学和风俗习惯方面的著作,各国各地区的人文地理著作。

12.N自然科学总论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包括两个范畴的内容,一是总论自然科学的共性区分问题;二是有关自然界的综合研究和综合性科学方面的文献。

(1)“N49自然科学普及读物”这类图书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集中,即将自然科学的普及读物都集中于N49;另一是分散,即根据图书内容所阐述的学科性质,分散于各学科大类里,然后加上总论复分号“-49”。但一个馆只能选定一种方法,将使用方法记录于本馆使用本中,不得随意变动。如:《地球上的水》(科学探索者丛书)分散分类入P18-49,集中分类入N49。

(2)由于这个大类是后面O/X类的上位类,它的普及读物、词典已有专设分类号“N49”、“N6”,所以在它们之前不必加总论复分号“-”。同理,C类和Z类的这些分类号前也不必加总论复分号“-”。如:《新编英汉科技词汇手册》入N6。

13.O数理科学和化学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和晶体学。

14.P天文学、地球科学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以研究天体物质及运动和大地物质及运动为对象的学科类组.包括天文学、测绘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地质学、海洋学和自然地理学。

15.Q生物科学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包括普通生物学和生物学基础学科;古生物学;以具体生物为研究对象的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昆虫学;人类学等。

16.R医学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分为三部分编列类目:预防医学、卫生学;医学、药学。

18.T工业技术的分类标引方法

这是工程技术的概括类,只收工业技术的总论性著作,序列的内容与总论复分表相一致。本类依照工业技术部门的内容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编列了十六个二级类目,用双字母表示。

19.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的分类标引方法

20.Z综合性图书的分类标引方法

本类是按照文献内容综合性的特点和文献分类的需要而设置的。序列为“丛书”、“百科全书、类书”、“辞典”、“论文集、选集、全集、杂著”、“年鉴、年刊”、“期刊、连续性出版物”、“图书目录、文摘、索引”七个基本类目。

(1)Z类前六个类收入内容包含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图书,凡属专科性内容的出版物,应按其内容的学科属性归处有关各类。最后一类“图书目录、文摘、索引”是采用集中列类的方法,专门学科的目录、文摘、索引,均集中在本类。如愿入有关各类,可在各学科的类号后加总论复号-7。如:《中国百科全书》入Z22;《数学百科辞典》入O1-61;《中国古代小说总目》入Z88或I242-7。

(2)虽然《中图法》分A、B、C、N、Z五大部类,但Z的“级别”最高,因为有社会科学各类内容的书可放到C类,有自然科学各类内容的书可放到N类,而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只有放到Z类,所以Z的分类应比C和N类细一点。

第六节中小学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分类中的若干问题

一、区分国家地区的问题:

文献分类应以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作为主要标准,但也同时存在着其他的辅助标准。其中按国家地区区分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标准,以下三种情况采用这种子辅助标准。

1.哲学、社会科学的各学科门类中,有很多学科内容具有国家地区特点。

2.在按国家地区分类方法中,有关中国的内容几乎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一般冠以“2”。

3.在自然科学的门类下,有些学科的类名也有国家地区的特点。

二、按时代区分的问题

科学的发展必然带有时代的特点,按时代区分也是一种必要的辅助标准。

1.历史和现状时间界限

2.根据学科及国家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时代划分标准

关于中国人物传记的时代划分和标记符号,《中图法》第四版与以前的版本略有不同,即在K825/828中增加了特殊分类规定,要加“=”(时代区分号)来标识。

3.同时涉及到两个时代的,入前一个时代;同时涉及到三个或三个以上时代的,放在概括时期。

三、依人列类的问题:

依人列类,是以人作为文献分类标准的,带有特藏性质。本分类法有限地编列了依人列类的类目,使类表具有适应文献分类实际需要的灵活性。本分类表依人列类的有三种情况。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大类;在“I2中国文学”类,编列了“I210鲁迅著作及研究”专类;在各国哲学类下,按哲学家列类。

四、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

由于科学的发展,各学科间存在着互相交叉渗透的复杂关系,所以出现了边缘学科。文献分类法中为了加强学科、类目之间的横向联系,《中图法》编列了下列几种情况的处理:

1.学科之间所产生的边缘科学,属于一门学科应用到另一门学科,《中图法》规定一般均分入被应用到的学科门类中去。

社会科学各类中内容交叉关系,我们中小学图书馆遇到最多的主要集中在B哲学、C 社会科学总论、和D政治、法律类中。这些内容交叉的类目到底该如何区分呢?

(1)从伦理学的高度来分析的入B82。“B823伦理学”中的“家庭、婚姻、道德”只收有关家庭和婚姻、恋爱两性关系等方面的伦理学文献。

(2)从世界整体角度来谈演变、进步和存在的问题的入C913。属于社会制度、社会方面的著作入C913.1。

(3)以某一国的角度来谈演变、进步和存在的问题的入D5/7某一国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中的有关各类。

3.在自然科学部类中,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是分开序列的。

五、文献的集中分类与分散分类

《中图法》在编制中,类目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知识内容的学科属性,即按研究某事物的学科角度分别类聚有关文献。在类目的划分过程中,一般只能在某事物的诸多属性中选择一种属性与有关事物组成一类,这样就导致了事物在依某种属性集中的同时,又在其他标准下分散了。

1.关于某学科应用的内容,规定了集中与分散分类的方法。

2.在某些总论性类目、学科分支的统率性类目或交替类目下,规定了集中分类的方法。

3.通过交替类目的选择,在相关类下集中有关文献。

4.传记的集中分类与分散分类

对于各科人物传记,《中图法》是集中编列的,这样对于各学科史来说,文献就分散了。除采用分别在各学科史作互见外,也规定可以把各科人物直接分入各学科史。

5.工具书的集中分类与分散分类

《中图法》关于工具书编列的总原则是:专科性工具书入各有关学科,综合性工具书及检索工具书集中编入“Z综合性图书”。有些图书馆从管理或使用工具书的角度考虑,希望将工具书集中起来。

6.科普读物的集中分类与分散分类

关于科普读物,《中图法》是按其内容分散到有关学科的。某些单位如果需要把科普读物集中排列,以便宣传、推荐,可对照工具书集中分类的方法,把科普读物分别集中于C49(社会科学)、N49(自然科学)两个综合性的类目下,使用组配编号法,按学科系统排列。如:

7.教学参考书的集中分类与分散分类

属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范围(中小学教育)的教学参考书、教材,《中图法》集中编列在“G”大类里的各级教育中。我们中小学的教学用书应集中分类在“G”大类,而某些不以该文献作系统收藏的单位(如中等专业以上的学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企业图书馆等)如愿按内容分散也可入各学科,用总论复分号“-4”复分。如《解析几何教学参考书》分类为O18-4。

在处理文献的集中分类和分散分类时,一般情况下都应按《中图法》现有的类目体系类分和组织文献,如需作变通处理时,应全面慎重地考虑后,决定集中分类或分散分类的范围和方法,并记录在本馆分类法使用本上,一贯遵守。同时还要对相关的类目作必要的调整和注释说明,避免混乱。

六、文学类中体裁、题材划分先后问题

《中图法》文学作品分类在先按作者的国别分类的前提下,再依次按体裁和时代区分,最后再按题材区分。

在分类“I247中国建国后的小说”时要注意,章回小说并不是指有“第一章”或“第一回”标题的就是章回小说,而要看每章或每回的小标题的字句是否对偶,即上下要有五字以上的二个句子,并要对偶。对于建国后的中长篇小说,先判断是否是章回小说,如果是章回小说,就要分入I247.4,如不是的话,就先分到I247.5然后再依题材复分表复分下去。

由于“I247.5中国建国后新体中长篇小说”一般中小学图书馆藏书较多,因此要按照题材复分表再细分。分类该类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以叙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主,以武打为衬托的小说则应分入I247.53(史传小说),反之则分入I247.58(武侠小说)。

2.I247.54经济、政治小说是以经济建设、经济改革,政治斗争、政治生活、国际关系为题材的小说,以文化教育为题材的小说也入此。

3.如果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人际关系、伦理道德和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入I247.57。

4.I247.59其他体裁小说主要包括小说题材表前8种没有包括的题材如纪实小说、感伤小说、流浪汉小说、说教小说、书信体小说、系列小说、心境小说、新体小说、讽刺小说等入此。

八、中小学图书馆如何选用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的分类号

什么是图书在版编目呢?图书在版编目的英文是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它的缩写是CIP,指依据一定的标准,为在出版过程中的图书编制书目数据,并印刷在图书主书名页背面(或版权页)上的书目数据称为在版编目数据(CIP data)。

有人认为现在有了在版编目数据,我们用不着学习分类法了,只要照抄不就行了吗,这当然不行,我们认为不能盲目照抄,毕竟不是100%正确,要对照《中图法》第四版确保分类号正确,才能参考使用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因此我们图书馆分类标引人员要认真学习《中图法》第四版,熟悉分类体系、分类的基本规则、各大类分类标引的方法等等,这样才能判断出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是否正确。而对于分编有困难的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特别是新进图书馆的同志,也可以先从引用CIP数据中的分类号,逐步学会分类。

根据近几年来图书馆利用CIP数据的情况看,该数据中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错误。如分类标引技术错误,其出错率远远超过了图书分类工作允许的范围,主要表现为主题相似的丛书分类不一致;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不一致;分类标引中总论、专论混淆;分类级别过粗,如该仿分的未仿分,该复分的未复分,该细分的未细分以及多卷书分类标引不一致等等。

那么我们中小学图书馆到底该如何来选用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呢?根据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供参考:

1.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完全正确,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分类的详简级次与本馆的分类法使用本中规定的完全相同,直接照抄,然后加上本馆的书次号;

(2)比本馆分类法使用本规定的级次要细,分到本馆分类法使用本规定的级次(即取前几位类号)。

(3)与本馆分类法使用本规定的不相符,则按照本馆规定办。如有一套丛书《科学探索者》,包括《地球上的水》、《地表的演变》等共十五册,它是美国最权威的研究性教材,它的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大部分为G634.73(初中课外读物);有少数几本为N49(科普读物),它的分类号虽然是正确的,但是根据本馆的使用本规定这种科普读物应集中分入N49,之所以这样分有如下的理由:

①中小学图书馆G大类(特别是G633、G634)的书都很多,为方便读者查找,一律将课外读物按照所属学科分入各类;

②按照读者的检索习惯,查找这类图书一般也会到科普读物中去找;

③中小学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比例常常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自然科学类(N-X)的藏书有时不到全馆藏书的10%。(按照规定中学图书馆要求达到38%,小学图书馆要求达到28%)。

(4)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丛书的分散与集中分类,如《实用自然图鉴》的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为Z228.2

和N49-64,如果本馆的分类法使用本中规定是丛书是集中分类的就取Z228.2,如果是分散分类就取N49-64。

②多主题文献信息分类号的选用,如《牛津食品与营养词典》的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为TS2-61和R151-61,根据本馆的分类法规定前后任何一个都可以,只要本馆统一就可以。

2.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的错误,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完全错误,应重新分类,归入到正确的类中。如《UFO现象全记录》在版编目分类号为“I287”(儿童文学)这显然不对,这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UFO现象的科普读物,应集中分入科普读物“N49”或入“V11-49”。(主要取决于本馆的分类法使用本中的规定)(2)部分错误,如《西文绘画艺术史》和《中国绘画艺术史》两本书的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都是J209.5,这显然不是十分准确,根据《中图法》重新分类《西文绘画艺术史》为J209.1,而《中国绘画艺术史》则为J209.2。但是如果本馆使用本中规定该类书只分到四级类目,那么就不存在问题了,两本图书都有分到J209(绘画艺术史)。

上面我们谈了在版编目数据中的分类号的选用,其实在实行计算机管理时,馆藏书进行回溯建库,将数据录入电脑时,我们会碰到共享数据库中分类号的选用;利用各编目机构及图书发行公司制作的成品或半成品的书目数据时分类号的选用、通过联机注册套录、网上免费套录和脱机数据的方式或者通过Z39.50网络通讯协议进行联机查询时获取的CNMARC 数据中分类号的选用时,其实也可以参照上面所说方法来处理,如完全正确,照抄;分类过细,取前几位分类号;完全错误或不符合本馆文献信息分类法使用本的规定,则重新分类。

总之,我们要利用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书目数据,对于获得的数据中分类号的选取时要批判地吸收,既要防止不论对错全盘照抄,也不要因为这些数据中存在一定的错误,而对它全盘否定。科学地利用好这些共享数据,可以减轻图书馆分类编目的人员的工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绝大部分图书馆会像西方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一样,不设编目部和编目人员。回溯建库网上调,新书随书配数据,图书馆工作人员再也不需要整日埋头分类编目,让我们从繁重地分编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投身到读者服务工作中去。

本章小结:

在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中,文献信息分类历来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来设置的,本章主要讲了有关文献信息分类的最基本的知识,因为文献信息分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希望大家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平时要加强学习,多实践,遇到难以把握的分类问题,通过与同行讨论或请教专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分类标引水平。

推荐书目

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

社,1999

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本(第四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

社,2000

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北京:北京图书馆

出版社,1999

4.俞君立,陈树年.文献信息分类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5.田晓娜.中国学校图书馆(室)工作实用全书 .2版.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

6. 马张华,巩雪芹.中小学图书馆文献分类与主题标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7. 刘延章.文献信息分类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8.宋学清,王双.文献分类标引.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7

文献分类基础知识

(第八讲)文献分类基础知识 1 文献分类的意义 1.1文献分类的含义 类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的集合,表明某些个别事物共有的一种概念。 分类是指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其他显著特征作为根据,把各种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 文献分类就是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1.2 文献分类的作用 文献分类的主要目的:一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组织文献;二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揭示文献。 1.2.1便于组织分类排架。 任何一个图书情报机构对收集的图书资料必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组织,使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明确的排列位置。图书资料的排列方法有多种,每种排列方法各有利弊,但比较起来,分类排列方法较为理想。其优点是: ①能使藏书体现学科的系统性,使内容相同的书集中在一起,使内容相近的书联系在一起,内容不同的书区别开来,便于人们按学科系统来利用藏书。 ②图书情报人员能够按类熟悉藏书、研究藏书,便于向读者宣传、推荐与提供有关的图书资料。 ③有利于提高开架借阅的质量。 ④便于按类统计图书借阅情况,了解与分析读者的借阅要求与阅读倾向,能为藏书建设提供一定的可靠数据。 1.2.2 便于建立分类检索系统。 文献分类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揭示文献,这主要体现在建立分类检索系统(手工分类目录与计算机分类检索系统)上。分类检索系统是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部门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检索工具,它是按照文献分类法的类目体系组织起来的,由于类目体系一方面体现着每一门学科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这种类目体系反映在分类检索系统上,便于人们从学科知识系统,按类检索、查找文献,达到鸟瞰全貌、触类旁通的效果。要建立分类检索系统,其前提必须是要先对文献进行分类。 2 文献分类的基本原理 2.1文献分类法之基本类型: 2.1.1体系分类法: 体系分类法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依据概念的划分与概括原理,把概括文献内容与事物的各种类目组成一个层层隶属、详细列举的等级结构体系的一种文献分类法,亦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 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等绝大部分分类法都是体系分类法。 体系分类法一般由主表、标记符号、复分表、说明和类目注释、索引等5个部分组成。(下面以《中图法》为例) 2.1.1.1主表是指由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和详表逐级展开而形成的类目

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心得体会

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心得体会通过网络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贫乏,需要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文献检索虽然是枯燥的事情,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搜索手段。所以我们学习检索文献需要耐心,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要熟悉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有的时候还要求一点软件方面的知识。 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到了信息检索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如今知识激增、新知识层出不穷的时代,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学习和研究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面对日益增长的文献资源,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自己所要的信息?这就需要具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寻找未知问题的答案,以为满足以后工作的需要。文献检索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新的领域,让我很容易得到精确有用的材料。比如,在其它课程学习中,要查阅大量专业的相关,如今就不需要到处大量的借阅那么多的书籍,只要将相关信息输入数据库就能得到精确有用的资料,多么快捷方便。 通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我们可以查询到许许多多的有用文献,对我们的学习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另外,还让我形成了借助这些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在这些数据库中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来丰富自己的综合知识。可以说,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以前在需要学习资料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找,而现在完全不用茫然无头绪了,各种数据库所包含的强大的检索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文献检索是一门很重要很有用的学问,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我现在学到的还只是一点皮毛。它是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借助老师教过的方法,我相信自己能够一点点的进步,直到能够很熟练的掌握它。相信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学好、学精、学通!

文献信息分类

文献信息分类 第一节文献分类及文献分类法 一、文献分类 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二、文献分类法 指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的特点,对概括文献情报内容特征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或术语,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而形成的类目一览表。 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就我国建国以后编制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四版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简称仍称《中图法》。《中图法》(第五版)已于2010年9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中图法》(第五版)的修订重点及特色 《中图法》的修订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工作,每版修订都有其重点和特色。此次修订幅度较大,新增1631个类目,停用或直接删除约2500个类目,修改类约5200多个。其修订特点有: 1. 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和局部调整大类。 根据用户使用意见、《分类法研究与修订调研报告》以及“修订报告”对《中图法》(第四版)存在问题的分析,此次修订确定“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特别处理的大类,“F经济”、“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U交通运输”为重点修订大类,“D政治、法律”、“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等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计算机技术相关类为局部调整大类。最后的修订结果也基本体现了这些修订重点。 2. 增加复分标记、“一般性问题”的禁用标记。 对一组类目或多组类目需要复分时,以前各版次的《中图法》只有一个说明性注释来规定,而具体需要复分的类目不再一一注释说明。第五版为增强类目复分助记性、降低复分难度,对这些类下无直接复分注释而又需复分的类目的类名后增加了相应标记,并区别8个通用附表、专类复分或仿分的标记,标记符分别对应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⑧分别代表用《中图法》后附的8张不同的通用复分表复分,⑨表示专类复分或仿分。)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主题词对应类号的复分标记一致。 对专类下一组具有总论性和通用复分性问题,《中图法》通常设置“一般性问题”类加以概括,因此,规定“一般性问题”类只起仿分概括说明作用,不用于类分文献,其主题归入“一般性问题”类的直接上位类。第五版对“一般性问题”类进行了规范,对不具有此特点的类作了类名修改,对具有此特点的“一般性问题”类,在其类名后增加了禁用类分文献的标记,标记符为,以便提示分类人员,避免误标引并造成与其上位类分类不一致问题。 3. 完善类目的参见注释,补充类目反向参照。 《中图法》前几版相关类目参照是人工按类分别注释,因此,很多相关联的类目只有单向参照。(第四版)修订时,借助“《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维护管理系统”对类目的参见注释进行了完善。首先规范参见注释,区分“参见”与“见注”;其次补充需要建立反向参照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 (Chinese Classification for Standards,简称CCS)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的类目设置以专业划分为主,适当结合科学分类。序列采取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系统。本分类法采用二级分类,一级主类的设置主要以专业划分为主,二级类目设置采取非严格等级制的列类方法;一级分类由二十四个大类组成,每个大类有100个二级类目;一级分类由单个拉丁字母组成,二级分类由双数字组成。 具体分类如下 A 综合 00/09 标准化管理与一般规定 10/19 经济、文化 20/39 基础标准 40/49 基础科学 50/64 计量 65/74 标准物质 75/79 测绘 80/8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0/94 社会公共安全 B 农业、林业00/09 农业、林业综合 10/14 土壤与肥料 15/19 植物保护 20/29 粮食与饲料作物 30/39 经济作物 40/49 畜牧 50/59 水产、渔业 60/79 林业 90/99 农、林机械与设备 C 医药、卫生、劳动保护 00/09 医药、卫生、劳动保护综合 10/29 医药 30/49 医疗器械 50/64 卫生 65/74 劳动安全技术 75/79 劳动保护管理 80/89 消防 90/99 制药、安全机械与设备 D 矿业 E 石油 F 能源、核技术 00/09 矿业综合

10/19 地质矿产勘察与开发 20/29 固体燃料矿 30/39 黑色金属矿 40/49 有色金属矿 50/59 非金属矿 80/89 地质勘探设备 90/99 矿山机械设备 00/09 石油综合 10/19 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 20/29 石油、天然气 30/49 石油产品 60/69 石油产品添加剂 90/99 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设备 00/09 能源、核技术综合 10/19 能源 20/29 电力 40/49 核材料、核燃料 50/59 同位素与放射源 60/69 核反应堆 70/79 辐射防护与监测 80/89 核仪器与核探测器 90/99 低能加速器 G 化工H 冶金J 机械 00/09 化工综合 10/14 无机化工原料 15/19 有机化工原料 20/29 化肥、农药 30/39 合成材料 40/49 橡胶制品及其辅助材料 50/59 涂料、颜料、染料 60/69 化学试剂 70/79 化学助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水处理剂80/84 信息用化学品 85/89 其他化工产品 90/99 化工机械与设备 00/09 冶金综合 10/19 金属化学分析方法 20/29 金属理化性能实验方法 30/34 冶金原料与辅助材料 40/59 钢铁产品 60/69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 70/74 粉末冶金 80/84 半金属与半导体材料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 一 级 类 目 表 A 综合 00/09 标准化管理与一般规定 10/19 经济、文化 20/39 基础标准 40/49 基础科学 50/64 计量 65/74 标准物质 75/79 测绘 80/8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0/94 社会公共安全 B 农业、林业 00/09 农业、林业综合 10/14 土壤与肥料 15/19 植物保护 20/29 粮食与饲料作物 30/39 经济作物 40/49 畜牧 50/59 水产、渔业 60/79 林业 90/99 农、林机械与设备 C 医药、卫生、劳动保护 00/09 医药、卫生、劳动保护综合 10/29 医药 30/49 医疗器械 50/64 卫生 65/74 劳动安全技术 75/79 劳动保护管理 80/89 消防 90/99 制药、安全机械与设备 D 矿业 00/09 矿业综合 10/19 地质矿产勘察与开发

20/29 固体燃料矿 30/39 黑色金属矿 40/49 有色金属矿 50/59 非金属矿 80/89 地质勘探设备 90/99 矿山机械设备 E 石油 00/09 石油综合 10/19 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 20/29 石油、天然气 30/49 石油产品 60/69 石油产品添加剂 90/99 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设备 F 能源、核技术 00/09 能源、核技术综合 10/19 能源 20/29 电力 40/49 核材料、核燃料 50/59 同位素与放射源 60/69 核反应堆 70/79 辐射防护与监测 80/89 核仪器与核探测器 90/99 低能加速器 G 化工 00/09 化工综合 10/14 无机化工原料 15/19 有机化工原料 20/29 化肥、农药 30/39 合成材料 40/49 橡胶制品及其辅助材料 50/59 涂料、颜料、染料 60/69 化学试剂 70/79 化学助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水处理剂 80/84 信息用化学品 85/89 其他化工产品 90/99 化工机械与设备 H 冶金

中国标准CCS分类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中标分类CCS) 代码名称 A综合 B农业、林业 C医药、卫生、劳动保护 D矿业 E石油 F能源、核技术 G化工 H冶金 J机械 K电工 L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M通信、广播 N仪器、仪表 P土木、建筑 Q建材 R公路、水路运输 S铁路 T车辆 U船舶 V航空、航天 W纺织 X食品 Y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 Z环境保护 代码名称类注释 A00/09标准化管理与一般规定A A10/19经济、文化A A20/39基础标准A A40/49基础学科A

A50/64计量A A65/74标准物质A综合性标准样品入此,专业标准样品入各专业类。 A75/79测绘A A80/8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A A90/94社会公共安全A B00/09农业、林业综合B用于生产、流通过程中保证符合文字标准要求的农业、林业标 样分别入本类各有关类目。 B10/14土壤与肥料B B15/19植物保护B B20/29粮食与饲料作物B B30/39经济作物B B40/49畜牧B B50/59水产、渔业B B60/79林业B B90/99农、林机械与设备B拖拉机入T60/69。 C00/09医药、卫生、劳动保护综合C用于生产、流通过程保证符合文字标准要求的医药、卫生标样 分别列入本类各有关类目。 C10/29医药C兽用药及兽医入B42。放射性药品入F54。 C30/49医疗器械C兽用医疗器械入B42。 C50/64卫生C C65/74劳动安全技术C C75/79劳动保护管理C C80/89消防C C90/99制药、安全机械与设备C D00/09矿业综合D用于生产、流通过程中保证符合文字标准要求的矿产品标样分 别入本类各类目。矿山铁路入S类。 D10/19地质矿产勘察与开发D油气田勘察与开发入E10/19 D20/29固体燃料矿D品位、储量及其分析方法分别入各矿产品类。 D30/39黑色金属矿D品位、储量及其分析方法分别入各矿产品类。烧结矿、球团矿 入H31。 D40/49有色金属矿D品位、储量及其分析方法分别入各矿产品类。 D50/59非金属矿D品位、储量及其分析方法分别入各矿产品类。 D80/89地质勘探设备D通用仪器仪表入N91,凿岩机械入J84,通用运输、提升机械 入J81。 D90/99矿山机械设备D E00/09石油综合E用于生产、流通过程中保证符合文字标准要求的石油产品标样 分别入本类各有关类目。 E10/19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E油气田地面建设、生产设施工程入P类。

网络信息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比较

网络信息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比较 ——以淘宝网和《中图法》为例 摘要:本文以淘宝网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例,对网络信息分类法和传统文献分类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络信息分类法的不足之处,并对网络信息分类法的进一步完善给出了若干意见。 关键词:网络信息分类法;传统文献分类法;比较;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Network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Traditional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Taking TaoBao Web and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as Examples Author:Sun Yinan Abstract: Taking TaoBao web and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as examples, this paper comparatively study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traditional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analys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network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improve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Keywords: network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traditional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compare;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信息分类法的兴起,关于网络信息分类法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笔者就淘宝网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实例进行了研究,对网络信息分类法和传统文献分类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研究分析出了网络信息分类法现存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对策。 一、网络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比较 网络信息分类法和文献分类法,是目前信息组织的两种基本方法。长期以来,传统的文献分类法在进行信息资源组织、建立分类检索工具、分类统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网络环境的出现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分类法的处理对象和手段,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一种新型的分类工具———网络分类法。采用传统文献分类法的分类系统和网络信息分类系统在知识体系上的明显区别是:前者沿用了传统分类法的知识体系,后者则根据网络信息环境现状设计了新的知

标准分类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国家标准专业分类目录 A 综合 (4) B 农业、林业 (5) C 医药、卫生、劳动保护 (6) D 矿业 (7) E 石油 (8) F 能源、核技术 (9) G 化工 (10) H 冶金 (12) J 机械 (13) K 电工 (14) L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15) M 通信、广播 (17) N 仪器、仪表 (18) P 工程建设 (19) Q 建材 (21) R 公路、水路运输 (22) S 铁路 (23) T 车辆 (24) U 船舶 (25) V 航空、航天 (26) W 纺织 (27) X 食品 (28) Y 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 (29) Z 环境保护 (31)

A 综合 00/09 标准化管理与一般规定 00 标准化、质量管理01 技术管理02 经济管理 10/19 经济、文化 10 商业、贸易、合同11 金融、保险12 供应与使用关系13 文件格式14 图书馆、档案、文献与情报工作15 电影与摄影技术17 印刷技术18 教育、学位、学衔19 编辑、出版 20/39 基础标准 20 综合技术21 环境条件与通用试验方法22 术语、符号24 分类编码25 人类工效学26 颜色28 筛分、筛板与筛网29 材料防护31 爆破技术 40/49 基础学科 40 基础学科综合41 数学42 物理学与力学43 化学44 地球科学45 海洋学46 天文学47 气象学 50/64 计量 50 计量综合51 量和单位52 长度计量53 力学计量54 热学计量55 电磁计量56 无线电计量57 时间、频率计量58 电离辐射计量59 声学计量60 光学计量61 化学计量 65/74 标准物质 65 金属化学成分标准物质66 非金属化学成分标准物质67 物理特性标准物质68 物理化学特性标准物质69 工程技术特性标准物质 75/79 测绘 75 测绘综合76 大地、海洋测绘77 摄影与遥感测绘78 精密工程与地籍测绘79 地图制印 80/8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0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综合82 包装材料与容器83 包装方法84 包装工具85 集装箱、托盘、货架87 运输、贮存88 包装印包、铅封、贴标 90/94 社会公共安全 90 社会公共安全综合91 安全防范报警系统92 犯罪鉴定技术94 警用装备与器械

网络上免费文献信息资源

网络上免费文献信息资源(一) ——OA资源 一、什么是OA资源? 所谓Open Access(简称OA)资源也称“开放存取资源”是指由同行评审期刊论文、学术会议论文以及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工作论文共同组成的资源,允许使用者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链接这些文献的全文,把这些文献作为数据编入到软件中,而没有费用、法律或技术的障碍,唯一的限制就是要求保证作者拥有保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同时在使用作者作品时应注意相应的引用信息。 由三明学院图书馆参考咨询部整理了部分OA资源的链接,经过试用均可使用。祝全体老师国庆快乐! 二、OA资源链接 (一)外文部分 1、asiaing:本网站是英文网站,有1000多本原版书籍,免费下载,免费阅读,还有杂志、报纸等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f41194653.html,/ 2 、OAIster:由美国密执安大学数字图书馆制作服务部承担,是一个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录音、图片及电影等数字化资料“一站式”检索的门户网站,被美国图书馆协会评为2003年度最佳免费参考网站。资料源自几百多家机构,用户可按字顺浏览机构,每个机构下面列出了所收录记录的数量、访问的网址和简单的描述信息。用户还可按关键词、题名、创作者、主题或资源类型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含资源描述和该资源的链接。标引对象包括国会图书馆美国记忆计划、各类预印本及电子本文献服务器、电子学位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f41194653.html, 3、社会科学研究网的预印本文库(SSRN):涉及财经、会计、法律、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f41194653.html, 4、Find Articles论文搜索网:涵盖艺术与娱乐、汽车、商业与经融、计算机与

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学术规范

第四节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学术规范 一、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学术规范的基本原则 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一般地讲,它涉及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学术活动的各方面。所以,有学者说学术规范包括学术研究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学术管理规范;也有学者对学术规范作出了横向概括,认为包括它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术研究中的具体规则,如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等,二是高层次的规范,如学术制度规范、学风规范等。 学术规范不仅仅是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层面上的规范,但由于在学术研究活动中,文献信息的利用是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所以,学术规范的许多方面都与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有关。可以说,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规范,构成了学术规范中的重要内容。 综合学术研究的国际惯例、中国传统和时代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学术规范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1.所有的专门性研究,都应该依据已有文献对相同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状况作出概略性的说明介绍。 这一规范,在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中有体现。该标准规定,报告、论文的主体部分由引言、正文、结论等构成,其中引言(或绪论)部分“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为什么需要这种规范?首先,任何知识生产、知识创新都需要以知识的有序继承和必要积累为基础,概略性说明介绍实际上就是作者继承知识和展示积累的体现;其次,通过概略性说明介绍展现了研究现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为人们评价研究课题的价值提供了基本的资料或线索;第三,体现了对前人创造成果的尊重。 实现这一规范,必然要求研究者在选题之前尽可能全面地普查相关文献。因为只有通过全面的检索获得文献,才能进而对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才能明确前人的研究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存在什么缺陷,自己研究的推进和创新是什么。这也就是需要概略性地说明介绍的内容。由此可见,检索相关文献是任何有价值的专门性研究的起点。 2.对已有文献任何形式的引用,都必须注明出处。 这是在学术研究中征引文献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注明出处的意义在于,体现作者实事求是、言之有据的科学态度;体现保护他人著作权的精神;把作者的成果和前人的成果明确地区分开来;为读者深入了解相关内容、查找相关资料提供

数字图书馆中的文献分类法

数字图书馆中的文献分类法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数字图书馆中的文献分类法 王绍平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编目部 20003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文献分类法整合数字信息资源、提高数字化信息服务的效率拓展了新的领域。目前正在开展的一些数字与网络化环境下分类法的应用工程,大致显示出分类法组织、利用数字信息资源的特殊作用。文章就分类法在国内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建议。b5E2RGbCAP 关键词分类法、网络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机读分类法、信息可视化 Classification Schemes in Digital Libraries Wang Shaop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Library 20030> AbstractDevelopments of moder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e opened up new fields for classification schemes to integrate digital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o improve efficiencies of digitized information services. Applications concerning classification schemes as such are currently underway in digital and networked environments have made clear some special roles played by classification schemes in organizing and developing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with respect to

国际标准分类法

国际标准分类法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Standards,简称ICS) 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标准文献分类法。它主要用于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和 国家标准以及相关标准化文献的分类、编目、订购与建库,从而促进国际标准、区域 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其他标准化文献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我国“国际标准分类法跟踪 研究及在标准对外通报中的应用”课题组,对原版ICS进行了系统的跟踪研究,针对 原版ICS的体系结构并结合我国标准化特点,综合各个专业标准化部门的意见和我国 标准化工作的实践经验,在原版ICS第四版的基础上推出了中文版《国际标准分类法 (第三版)》。为了方便国内标准化工作,增加类目扩充的协调统一,本书在不改变原 版ICS分类法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增补了个别类目和类目注释,并已将增补内容作为 我国对ICS的修改意见提交ISO。ICS是一个等级分类法,包含三个级别。第一级包 含40个标准化专业领域,各个专业又细分为407个组(二级类),407个二级类中的 134个又被进一步细分为896个分组(三级类)。国际标准分类法采用数字编号。第一 级和第三级采用双位数,第二级采用三位数表示,各级分类号之间以实圆点相隔。I CS一些二级和三级类类名下设有范畴注释和/或指引注释。一般来说,范畴注释列 出某特定二级类和三级类所覆盖的主题或给出其定义;指引注释指出某一特定二级类 或三级类的主题与其他类目的相关性。 ICS代码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01 GENERALITIES.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DOCUMENTATION 综合、术语 学、标准化、 文献 01.020 Terminology (principles and coordination) 术语学(原则和协调配 合) 01.040 Vocabularies 词汇 01.040.01 Generalities.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Documentation (Vocabularies) 综合、术语 学、标准化、 文献(词 汇)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 21/ T1815—2010 再生燃料油 2010-06-01发布2010-07-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制定的。 本标准的主要指标是参照日本国家标准JIS TSK0010—2005《再生重油》、我国行业标准SH/T 0356 —1996《燃料油》制定的。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大连东泰产业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东泰产业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春燕、刘晶、高麒麟、王忠杰、于呜健。 本标准属首次发布。

再生燃料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再生燃料油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工业废油为原料生产的,可用于燃烧灰熔融炉、水泥回转窑等直接供给热量以制造产品的工业燃烧器的再生燃料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 261 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 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 384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 388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氧弹法) GB/T 511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 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SH 0164 石油产品包装、储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3 产品分类 按用途的不同,本产品可分为: 3.1 1类产品:适用于设置或未设置废气处理设备的工业燃烧器。 3.2 2类产品:适用于设置废气处理设备的工业燃烧器。 注:废气处理设备是消除二氧化硫和二噁英的设备。 4 要求及试验方法 4.1 一般要求 本标准规定的各类再生燃料油应是均匀的烃类油,无无机酸,无过量的固体物和外来的纤维状物质,无外来可见机械杂质。 4.2 技术要求 再生燃料油按表1规定的方法检验时,其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的要求。

中国文献目录四部分类法的源流

簡述中國文獻目錄四部分類法的源流 摘要古代典籍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人們瞭解、學習和研究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然而中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又無比繁複,要更好的利用和研究古代典籍就要把汗牛充棟的典籍按不同的層次有機的組織起來,對典籍加以整理、編纂和分類,做到綱舉目張,執簡馭繁。在中國歷史上對文獻目錄的分類早已有之,歷經了準備、創制、發展、興盛等不同的階段,出現了許多重要的分類原則與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晉時四分法的出現,其後又經過諸多學者的不斷調整和改進,最終完成了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的定制。本文擬就對四部分類法的源流作淺要的論述。 關鍵字文獻目錄源流四部分類法 我國歷史悠久,典籍浩繁,早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重要的學科技及學術分類的觀念。這一時期可以視為我國文獻目錄的準備階段。其後,兩漢時期是文獻目錄的創制階段,劉歆繼承其父劉向遺志,利用天祿閣的政府藏書編成了我國第一部綜合性的圖書分類目錄——《七略》。東漢明帝時期由班固撰《漢書·藝文志》,開創了根據官修目錄編制正史藝術志的先例。自此完成了具體使用的目錄體制的創立。至隋唐為文獻目錄的興盛發展階段,出現了許多重要的分類原則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晉時四分法的出現,其後又經過諸多學者的不斷調整和改進,最終完成了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的定制。 一、四部分類法的產生 魏氏代漢,采掇遺亡,與秘書中、外三閣藏之。魏秘書郎鄧默,刪省舊文,除其浮穢,始制《中經》。西晉時期,秘書監荀勖重編國家目錄,依據魏秘書郎鄭默的《中經》更輯新簿而撰《中經新簿》(亦稱《中經新簿》或《晉中經簿》)。《中經新簿》改劉向《七略》的分類法,始為四部,“一曰甲部,記六藝及小學等書;二曰乙部,有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三曰丙部,有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四曰丁部,有詩賦,圖贊、汲塚書。”①因此,從內容上看,甲、乙、丙、丁四部基本上就是經、子、史、集。可見荀勖是在鄭默《中經》的基礎上,創立了四部分類法,並由此開創了我國圖書四分法的源頭。 東晉初年,典籍混亂,著作郎李充就西晉荀勖《晉中經簿》加以校核,“發現西晉《中經新簿》著錄藏書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東晉僅存三千零一十四卷,僅十分之一左右,於是重編《晉元帝書目》,仍以甲、乙、丙、丁分四部。但乙、丙相當於荀勖的丙、乙,充改四部內容為甲部經籍,乙部史記,丙部諸子,丁部文集,其乙、丙相當於荀勖的丙、乙,也就是說史書升到第二位乙部,而子書降到第三位丙部。從此以後四部的格局基本確 ①

国际标准分类法ics

国际标准分类法(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forStandards,简称ICS)是由 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标准文献分类法。它主要用于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和国 家标准以及相关标准化文献的分类、编目、订购与建库,从而促进国际标准、区 域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其他标准化文献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ICS代码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01 GENERALITIES.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DOCUMENTATION 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 01.020 Terminology (principles and coordination) 术语学(原则和 协调配合) 01.040 Vocabularies 词汇 01.040.01 Generalities.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Documentation (Vocabularies) 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 (词汇) 01.040.03 Sociology. Services. Company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Transport 社会学、服务、公司(企业)的组织与管理、行政、 运输 (词汇) 01.040.07 Mathematics. Natural sciences (Vocabularies) 数学、自然 科学 (词汇) 01.040.11 Health care technology (Vocabularies) 医药卫生技术 (词汇) 01.040.13 Environment and health protection. Safety (Vocabularies) 环保、保健与安全 (词汇) 01.040.17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 Physical phenomena (Vocabularies) 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 (词汇) 01.040.19 Testing (Vocabularies) 试验 (词汇) 01.040.21 Mechanical systems and components for general use (Vocabularies) 机械系统和通用件 (词汇) 01.040.23 Fluid systems and components for general use (Vocabularies) 流体系统和通用件 (词汇) 01.040.25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Vocabularies) 机械制造 (词汇) 01.040.27 Energy and heat transfer engineering (Vocabularies) 能 源和热传导工程 (词汇) 01.040.29 Electrical engineering (Vocabularies) 电气工程 (词 汇) 01.040.31 Electronics (Vocabularies) 电子学 (词汇) 01.040.33 Telecommunications. Audio and video engineering (Vocabularies) 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 (词汇) 01.040.3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fice machines (Vocabularies) 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 (词汇) 01.040.37 Image technology (Vocabularies) 成像技术 (词汇)

简述中国文献目录四部分类法的源流2

简述中国文献目录四部分类法的源流 摘要古代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了解、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然而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又无比繁复,要更好的利用和研究古代典籍就要把汗牛充栋的典籍按不同的层次有机的组织起来,对典籍加以整理、编纂和分类,做到纲举目张,执简驭繁。在中国历史上对文献目录的分类早已有之,历经了准备、创制、发展、兴盛等不同的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类原则与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晋时四分法的出现,其后又经过诸多学者的不断调整和改进,最终完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定制。本文拟就对四部分类法的源流作浅要的论述。 关键词文献目录源流四部分类法 我国历史悠久,典籍浩繁,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重要的学科技及学术分类的观念。这一时期可以视为我国文献目录的准备阶段。其后,两汉时期是文献目录的创制阶段,刘歆继承其父刘向遗志,利用天禄阁的政府藏书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东汉明帝时期由班固撰《汉书·艺文志》,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术志的先例。自此完成了具体使用的目录体制的创立。至隋唐为文献目录的兴盛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晋时四分法的出现,其后又经过诸多学者的不断调整和改进,最终完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定制。 一、四部分类法的产生 魏氏代汉,采掇遗亡,与秘书中、外三阁藏之。魏秘书郎邓默,删省旧文,除其浮秽,始制《中经》。西晋时期,秘书监荀勖重编国家目录,依据魏秘书郎郑默的《中经》更辑新簿而撰《中经新簿》(亦称《中经新簿》或《晋中经簿》)。《中经新簿》改刘向《七略》的分类法,始为四部,“一曰甲部,记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①因此,从内容上看,甲、乙、丙、丁四部基本上就是经、子、史、集。可见荀勖是在郑默《中经》的基础上,创立了四部分类法,并由此开创了我国图书四分法的源头。 东晋初年,典籍混乱,著作郎李充就西晋荀勖《晋中经簿》加以校核,“发现西晋《中经新簿》著录藏书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东晋仅存三千零一十四卷,仅十分之一左右,于是重编《晋元帝书目》,仍以甲、乙、丙、丁分四部。但乙、丙相当于荀勖的丙、乙,充改四部内容为甲部经籍,乙部史记,丙部诸子,丁部文集,其乙、丙相当于荀勖的丙、乙,也就是说史书升到第二位乙部,而子书降到第三位丙部。从此以后四部的格局基本确 ①曾贻芬、崔文印:《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80页。

《中图法》与网络图书分类法的比较分析

仰恩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组织学》期中课题 题目《中图法》与网络图书分类法的比较分析 学生姓名刘锴 学号 110720080143 指导教师郑兴华 班级 080704

《中图法》与网络图书分类法的比较分析 班级:080704 学号:110720080143 姓名:刘锴 摘要: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又产生了新的技术与新的分类需求。网络上面关于图书的各种分类方法层出不穷,并且各有特点。从当当网对书籍分类看网络图书分类法与《中图法》在网络环境下实用性、易用性和科学性、严谨性的冲突分析。 关键词: 网络图书分类法;《中图法》; 分类特点;冲突分析 1 《中图法》与网络图书分类法各自的特点 1.1 《中图法》图书分类特点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在我国文物事业管理局的支持下,由北京图书馆倡议,集中全国36 个大型文献单位的力量共同编制的一部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宏观结构包括:绘制说明、基本大类表、主表、附表、字顺索引、使用手册等。类目是构成分类法的最基本要素,每个类目代表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文献集合。《中图法》的类目由类号、类名、类级、注释和参照组成。《中图法》拥有自己的复分表、类目仿分和标记系统。 1.1.1 分类检索 印刷版采用浏览检索,采用了等级体系分类。电子版采用浏览与直接相结合的检索,采用了分类主题一体化的检索语言,以类目—主题词对照索引方式编制大型一体化检索语言,推动了主目录的建立,极大的提高了主题标引和分类的质量及效率。 1.1.2 类目的设置、划分 遵循科学性、严谨性为原则,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作为人类知识领域的基本构成建立基本序列设置了5个基本类下分22大类。 考虑到各学科领域的平衡的基础上,以国际上通用的基本学科划分和专业划分为依据,同时考虑习惯的知识领域进行划分。 1.1.3 分类标准 以一定的思想观念,以该学科内容体系为基础作为分类标准。使整体分类更具有科学性、普遍性及严谨性。 1.1.4 类目的排列 大体按“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意识形态”,即“政治—经济—文化”的次序排列。 按照属性遵循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理论到应用的次序排列,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1.1.5 类目的注释 运用了类目类容注释、分类方法注释、类目沿革注释、类目彷分注释。 1.2 以当当网为例看网络图书分类法特点 从当当网上图书对书籍的分类来看, 其分类类目属于网络图书分类法。可以说是网络图书分类法一个很好的代表。 1.2.1分类检索 采用浏览与直接相结合的检索。分面分类体系,提供自由组配的空间,为用户提供多途径检索,是一种后组式的分类语言。 1.2.2 类目的设置、划分 继承了不少中图法的分类特点, 以普遍性、利用性、检索性为原则,以读者的需求

网络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法的比较

网络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比较 随着网络环境的出现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类法的处理对象和手段有了很大的变化,网络分类法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类工具。这些分类系统以网络中常见的信息资源为对象,按便利终端用户使用的方式确定类目,组织成逐级展开的等级系统,通过对应信息资源的连接,组织和揭示网络文献。由于这一形式适合实际使用,受到用户的欢迎,得到迅速推广,逐步发展成通用性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主流,成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分类法类型。下面我就以中图法和搜狐为例来比较一下网络分类法和传统文献分类法的优缺点: (1)揭示的角度不同。文献分类法一般是以学科为中心建立体系,而将有关主题的文献集中在学科这下的,例如,中图法有22个大类,分别是: 而网络分类法则改变了文献分类法的这一展开方式,采用以主题为中心或者主题结合学科的方式组织体系,例如,搜狐将所有网络信息资源共分为18个部类,也囊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2)类目的设置特点不同。分类体系的类目的设置是与资源情况和用户需求相结合的。传统文献分类法的类目设置一般根据传统文献资源和一定的用户对象进行,比较重视类目设置的逻辑性、系统性,设类全面、不同门类之间类目设置均衡;网络分类体系则由于网络资源的内容分布和服务用户更加社会化等因素的影响,在类目设置上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不仅增加了网络资源的形式类目,而且根据资源的分布和多数用户的需求,对类目的等级做了较大的变动。例如,在搜狐的基本部类中出现的像“计算机与互联网”、“新闻与媒体”、“地区”等,在传统分类体系中只不过是二、三级类目;相反一些在传统分类体系中作为重点设置的自然科学、应用技术门类的专门性资源,由于网络资源的数量相对较少以及用户需求的影响,多数通用性分类搜索引擎大多只设置了概括性类目,从而在类目设置和组织上出现了与传统文献分类法不同的特点。 (3)展开的形式不同。传统文献分类体系由于组织文献的需要以及传统手工使用环境的影响,基本上采用线性序列,分类搜索引擎则不存在组织文献资源的问题,同时超文本连接又为横向揭示提供了方便,往往采用多维结构,从多个角度设置类目、展开类目体系。例如,搜狐的分类体系提供了从地区和资源类型角度检索的入口,还讲公司企业等直接以重复反映的方式设置为一级类目,方便从不同角度进行检索。 (4)同为类排列方式不同。传统文献分类体系对同为类一般按照类目的关系排列,分类搜索引擎则对类目排列的方式进行了调整。像搜狐这些网络搜索引擎一般是按照点击的频率进行排列,以便将人们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详尽的呈现在大家面前。而《中图法》则主要以相关项目的英文首字母的顺序进行排列。 (5)适用特点不同。传统文献分类法虽然同样是为广大用户服务的,十分重视分类体系的易用性,重视学术性与通用性的特点,但比较而言,由于网络分类体系的使用对象为终端用户,因此更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特点。例如,在类目设置上,突出普通用户感兴趣的通用性主题类目,以大类为例,搜狐的基本大类很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明显更关注普通用户的兴趣,像旅游、娱乐等均有体现,而《中图法》则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