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拔桩监理细则

抗拔桩监理细则
抗拔桩监理细则

B13 无锡市地铁一号线土建工程监理04标(施工12标)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抗拔桩)

内容提要:

专业工程特点

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项目监理机构(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江苏省建设厅监制

一、工程简介:

1、工程名称:无锡市地铁1号线土建工程12标

2、建设单位:无锡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领导小组

设计单位: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三维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二、工程慨况

无锡地铁1号线金城路站为1号线与远期5号线换乘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主体是筑面积约15446m2。基坑施工方案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抗拔桩为Ф900钻孔桩,分a型和b型,共计为107根,其中有37根桩兼作中立柱桩,桩中插入格构柱。

本工程的所有抗拔桩均置于底板下32米或38米。

本工程抗拔桩情况(表格)

三、专业工程特点与难点

抗拔桩对车站主体稳定起很大作用,但本专业工程部分桩位是位于立交桥下或高压线下。高受到限制。9米一节的钢筋笼只好必为4.5米一节,格构柱也相应分节制作,施工难度加大,也给监理工作带来质量控制要点和难点。

四、监理依据

1、无锡地铁1号线土建工程12标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

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4-2002)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6、《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BJ08-202-92)

7、《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GJ08-236-2006)

8、建设单位提供的无锡地铁1号线土建工程12标金城路站《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9、监理规划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11、经审核批准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

五、监理工作的流程

六、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一)原材料监理控制要点

1、钢筋

(1)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要符合设计规定,钢筋的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筋》GB1499—84有关规定。

(2)钢筋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实验报告,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牌。进货时应按批号、规格分批验收,同一炉号、同一批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复试不得超过60吨。(3)钢筋进场后保留标牌按批按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妥善保管,防止污染和锈蚀,带有颗粒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2、水泥

(1)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严禁采用快硬型水泥。

(2)水泥强度不宜低于42.5级,水泥初凝时间不宜小于5小时。

3、粗骨料

混凝土粗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建设部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79的有关规定。

4、细骨料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中粗沙,细骨料质量应符合建设部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79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海砂。

5、外加剂

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的有关规定。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1、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

2、施工场地平整和排水系统设置,应预先探明和清除桩位处的底下障碍物。

3、沉淀池、泥浆池、循环池、污水池必须满足施工需要,泥浆外运到指定地点。

4、施工前应先定出承台中心以平面位置允许偏差10mm,再定出钻孔位置。

5、护筒的选用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护筒一般采用钢板卷制,应有足够刚度。护筒内径宜比桩身设计直径大100mm。

接缝和接头紧密不漏水。

(2)、护筒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中线与桩位中心线不大于20mm,应采取措施保持护筒的垂直,允许的倾斜率为≤1%护筒全长,护筒上口应高出地面0.3m。

(3)、护筒埋设的深度应超过杂质填土埋藏深度,护筒上口埋进原生土不应小于

0.2m。开挖埋设的护筒周围应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

6、由总承包单位对承台中心纵横轴线和钻孔桩位:护筒口标高进行复测,填好表

格报送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测,由测量监理工程师认可签字,方可同意进行

一步工序施工。

(三)成孔施工

1、基本要求

1)成孔直径必须达到设计桩径,成孔用钻头,应有保径装置,若采用锥形夹角不得小于120度,成孔用钻头应经常检查核验尺寸。

2)用作桩基的工程桩施工前必须试成孔,数量不得少于两个。以便核对地质资料,检验所选的设备、机具、施工工艺以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如孔径、垂直度、

孔壁稳定和沉淤等检测指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拟定补救技术措施,或重

新选择施工工艺。

3)开钻始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成孔施工应依次不间断地完成,不得无故停机。

施工过程应做施工记录。成孔完毕后灌注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应大于24小时。

4)钻机定位应准确,水平、稳定、钻机回转盘中心,与护筒中心的允许偏差不大于20mm,钻机定位后应用钢丝绳将护筒上口挂带在钻架底盘上。成孔过程中钻

机塔架头部滑轮组,回转器与钻头应始终保持在同一垂线上。保证钻头在吊紧

的状态下钻进。注:钻机安置就位后,底座和顶端应保持平稳,在钻进过程中

不应产生位移和沉陷。

5)严禁施工人员进入没有防护措施的成孔中处理故障。

6)钻孔过程中,应认真填写钻孔记录。

2、钻进成孔泥浆循环系统的设置和使用符合下列规定:

1)泥浆循环系统应由泥浆池、沉淀池、循环槽、泥浆泵等设施设备成,并应有排水、清洗、排污等设施。

2)沉淀池不宜少于二个,可串联并用,每个容积不宜小于6立方米;泥浆池的容积为钻孔容积的1.2~1.5倍。

3)泥浆循环槽应根据流向设1:200的坡度,槽的截面应能保证钻进过程中泥浆正常循环而不外溢。

4)泥浆池不应设在新回填土的土层上。

5)注入孔口泥浆性能技术指标,应根据不同的成孔工艺和地质情况,在规定范围内合理选用。

泥浆性能指标表

3.清孔应符合下列要求。

1)清孔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完毕后即进行。

2)清孔过程中应测定泥浆指标,清孔后的泥浆密度应小于1.15。

3)清孔结束时应测定孔底沉淤厚度应符合的规定。

4)清孔结束时应测定孔底沉淤厚度应符合的规定。

5)在清孔排渣时,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位。

6)二次清结束后孔内应保持水头高度,并应在30分钟内灌注混凝土。若超过30分钟,灌注混凝土前应重新测定孔底沉淤厚度,重新清孔至符合要求。

(四)钢筋笼施工

1 钢筋笼制作前应将至钢筋校直,清除钢筋表面污垢、锈蚀等。钢筋下料时应准确控制

长度。

2 钢筋笼应采用环行模制作,其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3 钢筋笼的外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4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见下表(mm):

5 钢筋笼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其间距为2m一组,每组四块(均分),骨架

顶端设置吊环。

6 钢筋表面应洁净、无锈皮、油渍、油漆等污垢。

7钢筋的级别、型号、根数、形状、直径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8受力钢筋同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只准有一个接头。同一截面上接头数量不得大于50%,且相邻接头间距不小于35d(较大直径者)且搭接焊缝长度是钢筋直径10倍以上。

9无论采用何种运输方式,都不得使钢筋笼产生变形。钢筋笼入孔应按骨架长度编号入孔。主筋与螺旋箍筋及加劲箍筋之间应全部进行点焊。

10 钢筋笼沉放时不得碰撞孔壁,沉放过程中,要观察孔内水位变化,如发生困难,应

查明原因。不得强行下沉。

11 上下节笼各主要位置应校正对正,且焊接时宜两边对称施焊。每节笼子焊接完毕

后补足焊接部位的箍筋,并按规定经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下笼进行下一步笼的安装。

12钢筋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凹陷、焊瘤、接头处不得有裂纹,接头处

用小锤敲击时,应发出与原钢筋同样的清脆声.

13 电弧焊接头外检查,应在清渣后逐个进行目测或量测。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时应按规

定抽取试件。

1)以300个同接头型式、同钢筋级别的接头作为一批,切取3个接头进行拉伸试验,不足300个接头,仍作为一批。

(五)导管及水下混凝土施工的控制

1 灌注水下混凝土用的导管的直径由桩长、桩径和每小时需通过的混凝土的数量决定,

宜为φ200-φ250mm。

2 导管应坚固,内壁圆滑、顺直、光洁和无局部凹凸,内径偏差不得大于±2mm。每节

导管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确保不漏水、不漏气。

3 导管在使用前,除对尺寸和连接构造作认真检查外,并应做拼接过球试验。导管过

球畅通,符合要求后,应在导管外壁用明显标记逐节编号,并标明尺度,标准节2.5-3.0m对导管做冲水试验,冲水试验的水压不小于井孔内水深的 1.5倍。(注水压>1.5倍)

4 导管吊放时,应使位置居中、轴线垂直、稳定沉放,防止卡挂钢筋笼和碰壁

5 灌注水下混凝土用的隔水栓可选用硬栓(一般为混凝土制)或软栓(橡胶球囊)隔

水栓的安放位置宜安放在孔内水面以上20-30cm处,在混凝土开始灌注时,将吊住的吊索剪断。

6储料斗的容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灌注量,混凝土的顶面应高出导管下口埋深深度不少于0.8-1.3米。灌斗下部锥体夹角不宜大于80度,与导管的连接可靠。

7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即实际灌注混凝土体积和设计桩身计算体积加预留长度体积之比)不得小于1,也不宜大于1.3。

8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应始终埋在混凝土中,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导管埋入

混凝土面的深度的2-6米为宜,最小埋入深度不得小于2米或大于6米。导管应勤提勤拆,一次提管折管不得超过6米。

9混凝土灌制中应防止钢筋笼上浮。除严格控制混凝土工艺性能和钢筋笼的施工质量外,在灌注中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端时,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宜保持3右灌注速度应适当放慢。

2)当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底端时1-2米,可适当提升导管,导管提升要平稳,避免出料冲击过大或钩带钢筋笼上拱。

10 混凝土灌注中应经常测定和控制混凝土面上升情况。

11 混凝土实际灌注高度应比设计桩顶高出一定高度,其最小值不宜小于桩长的5%且

不小于2米,保证设计标高以下的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

12有关混凝土的灌注时间、混凝土面的高度、埋深深度、导管拆卸以及情况等,应有专人记录。

13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泄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退回搅拌站。

现场搅拌车不得擅自加水;如发现现场混凝土中加水,

该车混凝土不得使用。

14 灌注水下混凝土严禁有夹层和松散层。

15 在相邻混凝土刚灌注完毕的邻桩旁成孔施工,安全时间间隔不宜小于4d或最少时

间间隔不应少于24小时。

(六)混凝土质量检测

1 混凝土施工中应按要求进行坍落度测定。每根桩测定3次,前后中间各一次

2 混凝土试块的制作

1)试块数量一根桩不少于一组(每组三块)。

2)试块取样应取要实际灌入的混凝土。应有代表性,同组试块应取同车混凝土。3)试块脱模后应置于20o C±3℃的水池中养护(标准养护室)。

(七)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表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见下表

(八)施工管理程序监控

1 施工方必按照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及时做好钻孔灌注桩、旋喷桩、搅拌桩的施工

记录,监理工程师督促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整理。

2 桩基工程验收,应以施工图纸、技术交底资料、图纸会审纪要及设计变更联系单、

和国家及上海市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依据。经验收,如有不合格的工程,施工方必须进行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3 施工方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及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建筑工程质量

检验评定统一标准等有关规定,精心组织施工,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把好每道工序的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4 灌注桩工程的专业分包单位,应由总包负责管理监督和检查施工质量、及进度。

施工中发现、施工质量、技术、材料等问题,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其处理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同意后方能实施。涉及到设计的重大变更必须经设计认可业主同意。

5所有隐蔽工程,施工方均应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并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签证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七、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1、监理工作的方法

1)旁站:钢筋笼下笼、灌注水下砼

2)测量:桩平面位置(轴线),标高,桩的垂直度及几何尺寸

监理工程师按规定的抽检频率进行复测及复检。

(1)检测:为了保证工程桩质量和承载力,成抗拔桩后100%超声波检测桩质量,在钻孔桩施工完成28天进行100%小应变检测。

(2)试桩成桩28天后进行静载试验,(试验前应先对试桩进行小应变测试)。试验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执行。静载试验报告应对成桩质量作出评价,提

供详细真实的有关成桩参数,提供实测和预估最大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并提供全套静压试验数据及图表资料。

4)指令文件

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发出的各种指令如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监理工作联系

单、工程变更单、工程暂停令等,都要求有回复记录,并列入档案。

5)抽查

钢筋笼的几何尺寸及焊接质量,泥浆的各项指标按设计要求,技术规范,质量标准进行抽查,抽查的频率按规定执行。

6)巡视

监理工程师对正在施工中的各工种或工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如泥浆配制、钻孔、清孔、钢筋笼制作、下导管、二次清孔也、测量沉渣厚度、灌注水下砼。

7)工序控制

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要求对每道工序进行控制,上道工序未经检验合格与协调,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8)会议

监理工程师协调工程,参建各方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进度、质量等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行综合协调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钻孔灌注桩及地基加固施工监理措施

①.设备选用,包括应急备用设备(如发电机或备用电、备用导管、潜水泵等)。

②.材料质量控制。

③.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水泥浆比重、注浆压力。确定护筒埋设、成孔、钢筋笼设置、水下混凝土浇筑的工艺、措施和方法。

④.确定桩之间的最短时间和施工顺序。

⑤.钻孔深度和检验方法。

⑥.泥浆选用和配比以及泥浆池安排(应附平面布置图)。

⑦.现场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文明施工措施。

⑧.灌注桩施工现场场地必须硬地坪。

⑨.明确钻孔区的地质和水文、地下管线,保护措施和搬迁情况。

⑩.对桩位进行复核,。护筒中心与桩中心偏差不得大于2cm,护筒倾斜度的偏差≯1%。

护筒应坚实、不漏水。护筒入土较深时,宜以静压、振动、锤击或辅以筒内除土等方法沉入。护筒接头处要求内部无突出物,能耐拉、压。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10cm。11.粘性土地层,可采用自然造浆,如土质不适宜成浆,施工单位应准备优质粘土或膨○

润土调制泥浆。泥浆密度正循环成孔≤ 1.15,反循环成孔≤1.10

12.钻机安装就位后,底座应平稳、牢固。钻机顶部的起吊钢索、转盘中心和护筒中心○

应在同一垂线上,偏差≯2cm。

13.在刚浇完砼的桩旁成孔施工,其安全距离≮4d,或间隔时间不少于36小时。

14.成孔护筒内的泥浆顶面,应始终高出筒外水位或地下水位1.0m。

成孔到达深度后,进行第一次清孔。测孔深合格后,放钢筋笼。

钢筋笼应牢固,有适当的保护层垫块,钢筋笼吊装前由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放入钢筋笼后应尽快放入导管,并进行第二次清孔。两次清孔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如清孔后30分钟未开始浇筑混凝土,则必须重新测沉淤。

15.水下混凝土用的水泥、集料、水、外掺剂以及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配

合比应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商品砼应有连续供应能力。

16.导管应采用直径≮250mm的管节组成,接头应装卸方便,连接牢固,并带有密封圈,

不漏水不透气。导管的支承应确保在需要减慢或停止混凝土流动时,使导管能迅速升降。

储料斗的容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灌注量(即首批混凝土浇筑后,导管埋入混凝土≮1.3m)。浇筑时应确保导管内无气泡、不进水,导管下口必须埋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中2m 以上。浇筑混凝土的数量应做记录,混凝土充盈系数1.1—1.3。

17.废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上海三维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无锡市地铁一号线土建工程12标

2010.7.17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的实施细则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的实施细则 1.试验目的 1.1 确定极限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1.2 判定抗压竖向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3 实测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对研究性试验)。 2.试验范围 混凝土预制桩、各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钢桩 3.试验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 4.工作程序 4.1仪器设备 4.1.1 RS-JYB/C静载试验设备 4.1.2 超高压油泵和油压千斤顶及与二者相连的高压油管 4.1.3 荷载和沉降量测仪表:柱式力传感器或压力变送器量测荷载;百分表、调频式位移传感器量测沉降。荷载和沉降量测仪表均应经过计量标定。 4.2试验的准备工作 4.2.1 收集资料,了解试桩场地工程地质情况,试桩的基本情况(如桩长、桩径、砼强度等级、施工日期、施工工艺等),以及桩的预估极限承载力值。 4.2.2 在充分征求设计人员及建设单位对试桩的试验要求和进度要求后,制定出比较详细的试验方案(包括锚桩布置,桩头处理、加载装置等)。 4.2.2.1 试验加载装置的选择:试桩所承受的荷载一般由油压千斤顶施加。加载及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下列三种形式之一

4.2.2.1.1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图1):锚桩数量、锚桩长度和横梁尺寸均应按1.2~1.4倍预估试桩破坏荷载进行设计,锚桩按抗拔桩的有关规定计算确定。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得少于 4 根,并应对试验过程锚桩上拔量进行检测。 4.2.2.1.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量不得少于预估试桩破坏荷载的1.2倍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放置于平台上。 图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装置示意 4.2.2.1.3 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当试桩最大加载重量超过锚桩的抗拔能力时,可在横梁上放置或悬挂一定重物,由锚桩和重物共同承受千斤顶加载反力。 4.2.2.2 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荷载可用压力传感器测定。试桩沉降采用调频式位移传感器测量。应在桩的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装4个调频式位移传感器,小桩径可安装2个或3个调频式位移传感器。沉降测定平面离桩顶距离不应小于0.5倍桩径,固定和支承调频式位移传感器的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 4.2.2.3 试验加载方式选择;试验加载方式一般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试桩破坏,然后逐级卸载到零)。当考虑结合实际工程桩的荷载特征或为缩短试验时间,也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

地铁车站抗拔桩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0 - 二、编制依据........................................................... - 0 - 三、技术要求及设备选型 ................................................. - 1 - 3.1、技术要求 (1) 3.2、设备选择 (1) 四、施工方法........................................................... - 2 - 4.1、施工流程 (2) 4.2、泥浆制备 (3) 4.3、测量定位 (5) 4.4、护筒埋设 (5) 4.5、钻进成孔 (5) 4.6、桩孔质量检测 (6) 4.7、清孔 (6) 4.8、钢筋笼制作 (7) 4.9、钢筋笼吊装 (8) 4.10、水下混凝土灌注 (8) 五、质量保证措施....................................................... - 8 - 六、安全保证措施....................................................... - 9 - 七、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 - 10 -

一、工程概况 XX 站车站总长470.1m ,标准段宽19.8米,盾构加宽段宽23.6米,为12.5m 岛式站台地下二层车站(北段局部140米为一层),标准段底板埋深约为19m ,顶板覆土约3.9m 。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三个风亭,分三期施工,围护结构采用连续墙+混凝土支撑+钢支撑支护,车站主体及附属均采用明挖法施工。 左、右C K 11+923.270 太阳岛站 冰雪大世界站 计算车站中心里程世茂大道站 车站起点里程车站终点里程左、右C K 11+991.270 左、右C K 11+521.170 1号风亭 4b号出入口4号出入口(预留) 3号出入口 2c号出入口(预留)2B号出入口 2A号出入口 2号风亭3号风亭 1号出入口 XX 站平面图 本车站共设置16根抗拔桩,抗拔桩有效桩长35m ,其中有3根抗拔桩兼做格构柱的立柱桩。抗拔桩为直径1.0m 的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等级C35,抗渗等级P6。 抗拔桩平面布置图 二、编制依据 ⑴《XX 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XX 站围护结构)》 ⑵《XX 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XX 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

抗拔桩抗浮计算

抗拔桩抗浮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0.00相对标高为100.55m,依据地质勘查报告,抗浮设计水位为98.00m,即±0.00以下2.55m。 本工程主楼为地上16层,地下两层,抗浮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抗浮计算; 本工程副楼为地上三层,地下两层,对于纯地下两层地下室,由于上部无建筑物,无覆土,现进行抗浮计算如下: 二、浮力计算 基础底板顶标高为:-(4.5+5.4+0.4)=-10.30m 基础底板垫层底标高为:-(4.5+5.4+0.4+0.6+0.15)=-11.05m 浮力为F浮=rh=10x(11.05-2.55)=85KN/m2 1.主楼地上16层,能满足抗浮要求,不做计算; 2.副楼抗浮计算:(副楼立面示意如下图) 副楼地上3层部分,面积为401m2 故上部三层q 1 =(486+550+550)x9.8/401=38.76KN/ m2 地下一层面荷载为:q 2 =16 KN/ m2 地下二层面荷载为:q 3 =14 KN/ m2 基础回填土垫层:q 4 =15x0.4=6 KN/ m2 基础底板:q 5 =25x0.6=15 KN/ m2 则F抗= q=38.76+16+14+6+15=89.76KN/ m2 F抗/F浮=89.76/85=1.056>1.05 故副楼有地上3层部分不需要设置抗拔桩 副楼立面示意 3.对地上无上部结构的纯地下车库(下图阴影所示): F抗=16+14+6+15=51 KN/ m2 F1=F浮-F抗=85-51=34 KN/ m2 既不满足抗浮要求,需要设计抗拔桩进行抗浮 三、抗拔桩计算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5.4.5条 N k≤2 T uk+G p 抗拔桩桩型采用钻孔灌注桩,桩经采用d=600mm 桩顶标高为筏板底标高:89.50m,桩长L=15m。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地质报告,抗拔系数λ=0.5 1)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1 -

住宅楼抗拔桩实施细则

###工程项目 抗浮桩监理实施细则编号: 编制人: 审核人: ###监理有限公司 ###项目监理部 2019年10月

抗浮桩施工监理细则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工程规模: ###################,包括商业购物中心和一栋住宅楼。项目占地面积23259m2,总建筑面积约为17505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02711m2(地上商业建筑面积81630m2,住宅建筑面积21081m2),地下建筑面积约为72343m2(地下商业建筑面积33273m2,其它地下建筑面积39070m2)。 安全文明目标:不出人身伤亡事故,施工期内获得北京市安全文明工地称号。 工程质量标准:合格标准。 工期:抗浮桩施工总工期为36天。 建筑基础: 基础型式为筏板基础,基础底面标高位于同一标高,埋深为-18.27m(相当于绝对标高44.330m)。 建筑±0.000标高:本工程设计±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62.60m。 二、施工质量控制 一)长杆螺旋压灌砼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措施: 1、审核承包单位资质、进场人员及设备,符合国家规范和地方标准且能满足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需求;应要求施工单位将长杆螺旋桩机及混凝土泵机等设备的合格证,年检证,及试运行情况,同时检查参加现场施工人员的上岗证和操作证报送监理单位备案和现场抽检核查。 2、审核承包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存在的问题指出并加以纠正。 3、联系业主及设计对承包单位进行平面位置及高程控制点交底,审核承包单位对控制点的闭合复测成果,并组织进行控制点复核,符合设计要求精度后同意使用并要求承包单位加以保护。 4、熟悉图纸、地勘等资料,参照监理规划及相关规范规程,编写长杆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实施细则,对钻孔桩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序及重要部位的质量

抗拔桩施工方案

目录 一、设计概况 (2) 二、工期安排和进度计划 (2) 三、人员配备 (3) 四、机械配备 (3) 五、施工方案 (4) 六、质量保证措施 (16) 七、安全保障措施 (16) 八、环境保护措施 (18)

一、设计概况 滨海站交通枢纽位于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中区,距离滨海新区核心12km,东临泰达开发区和天津港,西临高科技产业园区和空港,站位距塘沽城区新北路约5km。 本项目是滨海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工程的七个子项之一,包括中央环路、南北广场进出站高架匝道,和南广场与外界联通的三条规划路。 B象限U型槽抗拔桩采用C45防水钢筋混凝土,桩径为0.8m,桩长18~25m,共计84根。 B象限U型槽基坑临时支护采用C30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径0.8m,桩间距1.0m,桩长12m及14m;桩长14m共计:77根;桩长12m共计:37根。 二、工期安排和进度计划 该段段计划从2012年8月15日开始施工,按每台钻孔桩机施工每1天完成4根桩左右,安排2台钻孔桩机,2012年9月10日完成。安排工期26天。 施工进度横道图 部位日期时 间 2012年 8月9月10月 支护桩8.15~9.10 26 抗拔桩8.15~9.1026 三、人员配备 灌注桩加工制作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工见下表。

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姓名职务职称备注 国金祥现场经理 赵功沛测量负责人工程师 杨春雷质量负责人工程师 王伟安全负责人工程师 刘鑫试验负责人工程师 桂林物资负责人工程师 彭道杰技术员工程师 周伟涛技术员工程师 马振刚技术员工程师 张晓军技术员工程师 马贵中桩机施工队长 技工 工种计划数量到场数量备注 电焊工8 8 桩机操作员 2 2 其它作业人员30 30 四、机械配备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完好率 1 潜水钻机QZ-90 2 台100% 2 电焊机BX1-500 8 台100% 3 混凝土输送车15m3 10 台100% 4 导管300mm 2 套100%

抗拔桩检测方案知识讲解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南京至高淳城际轨道禄口机场至溧水段试验段土 建工程(DS7-TA05标) 桩基检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十月二十日

桩基检测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南京至高淳城际轨道禄口机场至溧水段试验段土建工程(DS7-TA05标) 1.2建设单位: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1.3建设地点:金龙路站~无想山站 1.4工程概况:本标段二站一区间,金龙路站、无想山站和金龙路站~无想山站区间。 金龙路站采用Φ1000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等级为C35P8水下,有效桩长5m。设计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1000KN(KBZ1~9a、15~22a)、2400KN(KBZ10~14)。金龙路站桩数总计127根。 无想山站采用Φ1000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等级为C35P8水下,有效桩长5m。设计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1000KN(KBZ1~KBZ5)、2400KN(KBZ6~KBZ25)。无想山站桩数总计90根。无想山站抗拔桩平面布置见图2-2。 1.5检测项目及数量: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基桩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DGJ32/TJ 142-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钻孔灌注桩成孔、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DGJ32/TJ117-2011 《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检测项目和频率规定》2014年版 本工程设计图纸 1.7检测任务: 低应变检测:通过低应变动测对试桩完整性进行检测,以确定试桩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抗拔检测:测试试验桩单桩竖向抗拔最大值,提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极限值和特征值; 测定单桩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和变形;判定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检测方法

抗浮锚杆桩监理实施细则改 2

抗浮锚杆桩监理实施细则 一.桩基概况 抗浮锚杆桩用永康总部中心B-2地块工程地下室。抗浮锚杆桩桩共计1269根,地下车库采用锚杆桩抗浮。要求入岩深度7米以上,孔径150毫米。钢筋采用直径36的三级钢筋,注浆强度M30水泥砂浆。 编制依据: 1.永康总部中心B-2地块工程监理规划。 2.施工图桩基设计说明及桩位图。 3.工程施工图纸及设计资料和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4.浙江省结构标准图集------------------------- 2004浙G23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7.《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2001 二.监理工作目标 1.质量控制目标:每根桩记录完整,使桩达到设计要求,无质量事 故。 2.工期控制目标:在施工组织设计及合同承诺工期内完工。 3.安全及文明施工控制目标:现场全方位巡视发现隐患,即督促整 改,确保工程无安全事故。文明施工符合国家规范及合同要求。三.监理工作流程(见图)

锚杆桩质量监理工作流程示意图

四.监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及方法措施 (一)事前控制 检验所选的设备、机具、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工程承包商制定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安全及施工进度。主要审核承包商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中的人员、机具、材料及管理体系、施工工艺等。 1.人员配备及要求 上岗质检人员证件和机械检验合格证及操作人员上岗证件经验证后方可上岗。人员配备应按照施工工艺特点,在成孔、钢筋笼焊接、清孔、搅拌与浇筑混凝土等重要环节上都要有专门质检人员在场。 2.材料质量保证 进场的钢材必需提供质保书,对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炉号的钢材要进行批量检验,商品混凝土配合比及试块试验,这些必须有专职人员操作完成。 3.测量控制 在开工前要对规划红线进行角度和距离按照施工测量要求进行重新复核,并按照红线建立现场的控制线、控制点和控制网,以便以后的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施工。桩位确定后,应对该桩布置十字形护桩,放样测量应报送现场监理工程师审批,审批施工单位的桩位定位资料,并进行抽查复测。 (二)事中控制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监理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设定必要的质

抗拔桩检测方案

. . 至高淳城际轨道禄口机场至溧水段试验段土建工 程(DS7-TA05标) 桩基检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四局集团 二○一四年十月二十日

桩基检测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至高淳城际轨道禄口机场至溧水段试验段土建工程(DS7-TA05标) 1.2建设单位: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1.3建设地点:金龙路站~无想山站 1.4工程概况:本标段二站一区间,金龙路站、无想山站和金龙路站~无想山站区间。 金龙路站采用Φ1000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等级为C35P8水下,有效桩长5m。设计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1000KN(KBZ1~9a、15~22a)、2400KN(KBZ10~14)。金龙路站桩数总计127根。 无想山站采用Φ1000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等级为C35P8水下,有效桩长5m。设计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1000KN(KBZ1~KBZ5)、2400KN(KBZ6~KBZ25)。无想山站桩数总计90根。无想山站抗拔桩平面布置见图2-2。 1.5检测项目及数量: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106-2014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JGJ79-2012 《建筑基桩技术规》JGJ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DGJ32/TJ 142-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 《钻孔灌注桩成孔、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DGJ32/TJ117-2011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检测项目和频率规定》2014年版 本工程设计图纸 1.7检测任务: 低应变检测:通过低应变动测对试桩完整性进行检测,以确定试桩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抗拔检测:测试试验桩单桩竖向抗拔最大值,提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极限值和特征值; 测定单桩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和变形;判定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检测方法

地下室抗浮锚杆监理实施细则

杏滨中心小学地下停车场及配套改造提升工程地下室抗浮锚杆监理实施细则 项目监理机机构:(盖章) 编制人: 审批人: 年月日

1 工程概况及专业特点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集美区杏滨中心小学,本工程为地下一层,地下建筑面积6845.64平方米,设计地下停车位215辆。结构体系: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型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结合抗浮锚杆。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1.2 专业特点 本工程共有557根抗浮锚杆,锚杆轴向拉力特征值230KN,锚钢3#25mm,锚杆平均长度18M,注浆用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不应低于42.5MPa,水泥砂浆强度不得低于35MPa。钻孔前,按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作出标记。水平方向孔距误差≤5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100mm。钻孔底部的偏斜尺寸小于锚杆长度的3%。孔深不小于设计长度,也不大于设计长度的1%。制作前,钢筋应平直、除油和除锈。钢筋锚杆体的制作:沿杆体轴线长度方向每隔1.5m 应设置一个对中支架,注浆管、排气管应与锚杆杆体绑扎牢固。注浆材料为水泥净浆,水灰比宜为0.45。注浆体强度不小于30MPa。一次注浆待孔口溢浆,即可停止注浆;浆体硬化后不能充满锚固体时,应进行补浆。二次高压注浆压力控制值为2.5~5.0MPa,注浆时间为一次注浆形成的锚固体强度达到5MPa 后进行。 2 编制依据 (1)已批准的监理规划; (2)工程项目施工图纸及技术说明(包括设计交底、会审记录); (3) 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4) 与地基与基础工程相关的现行规和标准,施工验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A.《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B.《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 C.《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D.《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02) E.《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 F.省《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DBJ13-07-2006); G.《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3 监理工作流程 不符合

抗拔桩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抗拔桩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由于本工程的抗浮水位为1.0m,抗拔桩作为抗浮措施。 抗拔桩直径d=800mm,D=1800mm,共40根,桩长≥6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水灰比不应大于0.45,主筋保护层厚55mm。桩箍筋用螺旋式箍筋,并每隔2.0m设一道12焊接加劲箍筋,桩纵筋1022,锚入筏板内35d,钢筋搭接长度为36d。 结合深基坑支护桩(咬合桩)的施工,本工程抗拔桩采用旋挖钻成孔扩底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施工。该工艺可以充分发挥旋挖钻机钻孔速质量好,工作效率高,移位灵活,噪音底,环保的特点。 本工程投入 1 台旋挖钻机以及扩底装置和一台 25T 汽车吊车配合来进行旋挖钻成孔扩底灌注桩的施工。 1.1 旋挖钻成孔扩底灌注桩施工工艺 旋挖钻成孔扩底灌注桩施工采用静态泥浆护壁钻孔成桩工艺具体施工流程为: 测量定位→钻机就位→埋设护筒→灌入护壁泥浆→钻孔→扩孔→一次清孔→检测→钢筋笼下放→二次清孔→混

凝土灌注 其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旋挖钻成孔扩底灌注桩工艺流程图1.2旋挖钻成孔扩底灌注桩投入机械设备 投入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机械或设备 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备注

1.2 .3 主要施工工艺 1.3.1、旋挖钻孔 桩机安装就位后,调平垫稳底座,保持钻进时不发生位移和沉陷。桩机顶部的起吊滑轮缘、转盘中心和桩孔中心三

者应在同一前垂线上,偏差不大于2cm。 旋挖钻孔作业分两班连续进行,对旋挖钻孔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调整,经常注意土层的变化,每2米或在土层变化处取钻渣探明土层,记入记录本中(记录本中要有该桩孔的地质剖面图),随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开始挖进时,先启动卷扬机慢速钻进,并注意钻机的稳固情况,钻头导向部分全部进入土层后才正常钻进。 在上部土层中钻进时,要控制进尺,低挡慢速,大泵量,泥浆比重控制在1.2~1.3之间。在淤泥层中钻时,可用中速,大泵量,泥浆比重控制在1.3~1.4之间。 旋挖钻机挖至强风化时需进行第一次取强风化岩样保留,在挖进5米时,在进行第二次取岩样,经相关单位确认后验孔,提出挖斗,安装相应扩大头尺寸的钻头进行钻孔扩底,扩大头全部伸开,在扩20分钟,第一根桩先在地面作试验并由卷扬机钢丝绳定准,由机长及管理人员检查,扩底扩好后提出扩头。 如遇流砂层中钻进,必须慢速,增大泥浆比重在1.3~1.4,并调整稠度的胶体率以保证该孔段护壁有一定的厚度。 在粗砂层和卵石的砾砂层中钻进,用低档慢速,优质泥浆、大泵量,泥浆比重控制在1.3~1.4之间,防止孔内塌方。

抗拔桩试验方案

预应力管桩的抗拔桩试验方案抗拔桩试验方案及施工方法如下: 本工程抗拔试验桩共三棵,具体参数见下表: 试桩表 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尚应遵守《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3.2.6条的规定,对本工程,休止时间为15天。 试验方法 1)抗拔试验采用地基土提供试验反力,具体做法如下: 在试验桩范围内人工开挖两处1.5×6×0.3m的试验基槽,后在槽内回填4:6厚级配砂石300mm,级配砂石上面铺15mm厚竹胶板,竹胶板上面满铺15mm厚钢板与24槽钢的成品垫板(检测单位提供),再在上面铺18根25工字钢,25工字钢上铺20mm厚钢板(1×1.5m),钢板中心放置千斤顶。具体详见图1、图2。

图1 抗拔试验布置图 图2 1-1剖面图 2)桩与实验梁连接方法如下: 将8根直径28(二级钢)的钢筋插入管桩内,在浇灌桩顶填芯混凝土前,应清除桩顶内壁浮浆。采用内壁涂刷水泥净浆或采用微膨胀混凝土等措施,以提高填芯混凝土与桩桩身混凝土的整体性。填芯混凝土应浇灌饱满,采用C30细石混凝土(掺入水泥用量9%的UEA型膨胀剂)。因本工程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较大,为满足桩与实验梁连接强度,再在桩顶两侧增加8根直径28(二级钢)钢筋,具体做法为:在预应力管桩桩顶钢端板上焊接两块20mm厚200高钢板,然后将钢

筋采用双面焊焊接在钢板上(具体相见图3、图4)。 图3 桩与试验梁连接做法示意图 图4 桩与试验梁连接做法1-1剖面图 在实验梁上固定16根直径28(二级钢)钢筋,与预应力管桩引出的钢筋采用双面焊焊接牢固。 3)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目的及过程

单桩抗压静载试验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有关规定进行。 试验加载方式: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需要时,也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方法。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加卸载分级、试验方法及稳定标准同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检测,并仔细观察桩身混凝土开裂情况。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拔量大于前一级上拔荷载作用下的上拔量5倍。 (2)按桩顶上拔量控制,当累计桩顶上拔量超过100mm时。 (3)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桩顶上拔荷载达到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9倍。 (4)对于验收抽样检测的工程桩,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上拔荷载值。 4)检测报告整理和提交 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检测中发现承载力达不到要求时,要在24小时内及时报与业主; 全部检测工作完成后,3天内提供临时检测报告供设计单位修改设计,正式报告10天内提供。

抗拔桩实施细则DOC.doc

工程项目 抗浮桩监理实施细则 编号: 编制人: 审核人: 抗浮桩施工监理细则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工程规模: ,包括商业购物中心和一栋住宅楼。项目占地面积23259m2,总建筑面积约为17505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02711m2(地上商业建筑面积81630m2,住宅建筑面积21081m2),地下建筑面积约为72343m2(地下商业建筑面积33273m2,其它地下建筑面积39070m2)。 安全文明目标:不出人身伤亡事故,施工期内获得北京市安全文明工地称号。 工程质量标准:合格标准。 工期:抗浮桩施工总工期为36天。 建筑基础: 基础型式为筏板基础,基础底面标高位于同一标高,埋深为-18.27m(相当于绝对标高44.330m)。 建筑±0.000标高:本工程设计±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62.60m。 二、施工质量控制 一)长杆螺旋压灌砼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措施: 1、审核承包单位资质、进场人员及设备,符合国家规范和地方标准且能满足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需求;应要求施工单位将长杆螺旋桩机及混凝土泵机等设备的合格证,年检证,及试运行情况,同时检查参加现场施工人员的上岗证和操作证报送监理单位备案和现场抽检核查。 2、审核承包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存在的问题指出并加以纠正。 3、联系业主及设计对承包单位进行平面位置及高程控制点交底,审核承包单位对控制点的闭合复测成果,并组织进行控制点复核,符合设计要求精度后同意使用并要求承包单位加以保护。 4、熟悉图纸、地勘等资料,参照监理规划及相关规范规程,编写长杆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实施细则,对钻孔桩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序及重要部位的质量控制,指导现场监理及施工现场负责人提前做好处理问题的准备; 5、检查承包单位进场的材料,符合要求方同意使用等。事前控制所需填报的表格有:《开工报告》、《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承包单位资质(包括人员资格)报审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审表》、《A、B表复测报验单》、

抗拔桩检测方案范本

抗拔桩检测方案

文档仅供参考 南京至高淳城际轨道禄口机场至溧水段试验段土建工程(DS7-TA05标) 桩基检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十月二十日

桩基检测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南京至高淳城际轨道禄口机场至溧水段试验段土建工程(DS7-TA05标) 1.2建设单位: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1.3建设地点:金龙路站~无想山站 1.4工程概况:本标段二站一区间,金龙路站、无想山站和金龙路站~无想山站区间。 金龙路站采用Φ1000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等级为C35P8水下,有效桩长5m。设计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1000KN(KBZ1~9a、15~22a)、2400KN(KBZ10~14)。金龙路站桩数总计127根。 无想山站采用Φ1000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等级为C35P8水下,有效桩长5m。设计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1000KN(KBZ1~KBZ5)、2400KN (KBZ6~KBZ25)。无想山站桩数总计90根。无想山站抗拔桩平面布置见图2-2。 1.5检测项目及数量: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

《建筑基桩技术规范》JGJ94-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DGJ32/TJ 14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钻孔灌注桩成孔、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DGJ32/TJ117- 《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检测项目和频率规定》 本工程设计图纸 1.7检测任务: 低应变检测:经过低应变动测对试桩完整性进行检测,以确定试桩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抗拔检测:测试试验桩单桩竖向抗拔最大值,提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极限值和特征值; 测定单桩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和变形;判定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检测方法 2.1静载抗拔检测 2.1.1检测装置及安装示意图 试验装置主要包括千斤顶加载部分和桩顶位移观测两部分。 在抗拔桩的顶部架设一根钢梁,将抗拔桩钢筋锚固于钢梁之上。在抗拔桩两侧的地面上对称放置两块荷载板,荷载板上方分别安装千斤顶进行并联同步加载。千斤顶加载产生的抬升力由钢梁传递给抗拔桩的钢筋笼。桩顶位移用百分表位移传感器测量。

钻孔抗拔桩试桩方案2012.5.9

南京市城西干道综合改造工程I标 清凉门隧道抗拔桩 试桩方案 编号: 版本号: 发放编号: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有效状态: 中铁四局集团江苏投资公司南京城西干道改造工程第二经理部 二〇一二年五月九日

目录 1、试桩的目的 (2) 2、编制依据 (2) 3、工程概况 (2) 3.1工程简介 (2) 3.2地质特征 (2) 3.3试验桩情况简述 (4) 4、试桩施工方案 (4) 4.1施工准备 (4) 4.2人员、机械配置情况 (5) 4.3材料进场检验 (5) 4.4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及拌制 (5) 4.5钻孔桩施工 (6) 4.5抗拔力试验 (8) 5、质量控制措施 (9) 5.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9) 5.2钢筋质量控制措施 (9) 5.3施工质量允许偏差 (9) 6、安全控制措施 (10) 7、编制试桩施工总结 (11)

1、试桩的目的 通过试桩,以复核地质资料,确定采用旋挖钻机施工的可行性,并确定桩机类型,确定混凝土灌注工艺是否可行,确定施工人员、设备配置情况,以指导、规范钻孔桩施工。同时检验抗拔桩的抗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编制依据 2.1南京市城西干道综合改造工程清凉门隧道工程-围护结构图S-SD-1-WH 2.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4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3、工程概况 3.1工程简介 根据局指挥部施工任务划分,我项目部承建城西干道综合改造工程I 标K2+600~K3+600段的施工任务,全长1000m。其中隧道段起讫里程为K2+600~K3+380,K2+600~K3+196段为暗埋式隧道,长596m,K3+196~K3+380段为敞开式隧道,长184m,K3+385~K3+600段为路基段,长215m。 为消除地下承压水的浮力,设计采用在主体结构下设置φ800的抗拔桩形式加固。 3.2地质特征 按照设计地质勘察资料,地层自上而下依次有以下几种: ①~1杂填土:灰黄色~褐灰色,松散,为粉质黏土混碎石、碎砖等堆填。部分地段表层有20cm混凝土地坪或路面。层厚0.6~4.5m;

地下室抗拔桩计算

地下室停车场桩相关计算 室内标高 :±(相当于绝对标高) 室外标高 : 地下室顶板面:(上有1.200m 覆土) 地下室顶板厚: 地下室层高 :5.300m 地下室底板面: (建筑标高) 基础梁顶标高: 基础梁底标高: 桩顶标高 : 底板厚 : 底板面标高 :(上覆土) 高水位标高 :(室外下去0.500m ) 低水位标高 :(室外下去1.500m ) 柱网尺寸 :× ,坡道处×7600 桩型 :PHC-AB400-80-25 抗压承载力 :d R =1180 KN 抗拔承载力 :` d R =480 KN 单桩有效预压应力:420KN 管桩桩身轴向拉力设计值:575KN 顶板面恒载 :2 45.282003.02525.0182.1m KN =?+?+? 顶板面活载 :2 35m KN (消防车荷载) 底板面恒载 :2 6.232005.018 7.02540.0m KN =?+?+? 底板面活载 :2 4m KN 高水位水浮力:()2 8.852.1101.125.8m KN =??- 低水位水浮力:()2 5.61101.225.8m KN =?- 承压计算: 恒+活: ()()2 49.1084357.04.135.16.2345.28m KN =+??+?+

2 2 2 99.465.6149.108m KN m KN m KN =- KN 35.22898.54.899.46=?? (每根柱脚荷载导算) 94.11180 3 .2289=(根) 取整数 2根 结论:每根柱脚需打桩2根。 抗拔计算: 恒 : 2 526.2345.28m KN =+ 2 2 2 8.33528.85m KN m KN m KN =- KN 7.16468.54.88.33=?? (每根柱脚水浮力) 92.3420 7 .1646=(根) 取整数4 根 结论:每根柱脚需打桩4根。 坡道处抗拔计算: 坡道底板厚度取200mm 坡道底板恒载 : 2 50.82005.02530.0m KN =?+? 该处总的恒载:2 2 2 10.3260.2350.8m KN m KN m KN =+ ()()()241.4060 .745.560.710.3245.552m KN =+?+?+跨度跨度底板地下室顶板 ()KN 8.24872 60.745.54.841.408.85=+??- (每根柱脚水浮力) 92.5420 8 .2487=(根) 取整数6 根,420为单桩有效预压应力 通过计算得知,坡道处每根柱下打桩6根,其余每根柱下应打桩4根。

抗拔桩施工方案要点

昆明地铁首期工程土建六标 晓东村站~世纪城站区间明挖段抗拔桩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昆明地铁首期工程土建六标包含1站3区间即:晓东村站、晓东村站~世纪城站区间、奥体中心站~晓东村站区间、巫家坝站~奥体中心站区间。晓东村站采用明挖法施工,晓东村站~世纪城站区间采用盾构+明挖+路基+高架法进行施工,奥体中心站~晓东村站区间和巫家坝站~奥体中心站区间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 晓东村站~世纪城站区间明挖段(含盾构始发井),设计里程为右ⅠDK20+180.000~右ⅠDK20+525.000,基坑大体呈南北走向,北段为盾构始发井,宽21.4m,长15m,基坑南端出地面,其中右ⅠDK20+303.000~右ⅠDK20+525.000段底板底设置抗拔桩,共计137根,详见抗拔桩平面布置图。抗拔桩采用Φ1000mmC40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 2.工程地质条件 抗拔桩施工范围内自上而下可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湖积层(Q4al+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湖积层(Q3al+l)等。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1)1填筑土,灰黄、灰白,稍湿,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夹碎石。多为路基填

筑层, 呈稍密~密实状态。属Ⅱ级普通土。在全段表层大部分布。分布在隧道顶部。 (1)2素填土,褐黄、褐灰,稍密,湿,主要成份为粘性土, 呈松散至稍密状态。属Ⅰ级松土。在全段连续分布。平均厚度4.35m。顶面埋深0~1.20m,标高1893.67~1896.37m。分布在隧道顶部。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湖积层(Q4al+l) (2)3粘土,褐黄色、灰黑色可塑,湿,中压缩性,局部含砾约5~10%,局部含少量有机质,属Ⅰ级松土。基本连续分布。本层各孔均有揭露:层厚0.70~9.70m,平均厚度3.24m。顶面埋深1.40~24.00m,标高1870.38~1893.23m。多分布在隧道顶板以上,出口段处隧道底部。 (2)4粉土,褐灰、灰黑色,稍密,湿~饱和,中压缩性,夹粉砂薄层。属Ⅰ级松土。各钻孔均见有分布。层厚0.50~5.00m,平均厚度2.00m。顶面埋深6.00~17.10m,标高1878.54~1889.84m。多分布在隧道底板以下,局部地段处隧道洞径范围内。 (2)5泥炭质土,深灰、黑色软~可塑,湿~饱和,高压缩性,质较轻,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水草、木质腐殖质,有机质含量约10~30% 。局部有机质含量大于60%,相变为泥炭,属Ⅰ级松土。在部分孔段分布。有11个钻孔揭露,层厚0.60~5.30m,平均厚度2.05m。顶面埋深10.80~21.90m,标高

抗拔桩静载和低应变检测方案

_ 桩基检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桩基检测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南京至高淳城际轨道禄口机场至溧水段试验段土建工程(DS7-TA05标) 1.2建设单位: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1.3建设地点:金龙路站~无想山站 1.4工程概况:本标段二站一区间,金龙路站、无想山站和金龙路站~无想山站区间。 金龙路站采用Φ1000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等级为C35P8水下,有效桩长5m。设计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1000KN(KBZ1~9a、15~22a)、2400KN(KBZ10~14)。金龙路站桩数总计127根。 无想山站采用Φ1000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等级为C35P8水下,有效桩长5m。设计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1000KN(KBZ1~KBZ5)、2400KN(KBZ6~KBZ25)。无想山站桩数总计90根。无想山站抗拔桩平面布置见图2-2。 1.5检测项目及数量: 1.6检测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基桩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DGJ32/TJ 142-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钻孔灌注桩成孔、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DGJ32/TJ117-2011

《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检测项目和频率规定》2014年版 本工程设计图纸 1.7检测任务: 低应变检测:通过低应变动测对试桩完整性进行检测,以确定试桩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抗拔检测:测试试验桩单桩竖向抗拔最大值,提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极限值和特征值; 测定单桩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和变形;判定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检测方法 2.1静载抗拔检测 2.1.1检测装置及安装示意图 试验装置主要包括千斤顶加载部分和桩顶位移观测两部分。 在抗拔桩的顶部架设一根钢梁,将抗拔桩钢筋锚固于钢梁之上。在抗拔桩两侧的地面上对称放置两块荷载板,荷载板上方分别安装千斤顶进行并联同步加载。千斤顶加载产生的抬升力由钢梁传递给抗拔桩的钢筋笼。桩顶位移用百分表位移传感器测量。 2.1.2检测装置及安装示意图 检测装置主要包括加载部分和桩顶位移观测部分。荷载由安放在抗拔桩顶上方、两根钢梁中间的油压千斤顶提供,千斤顶上方的钢梁与抗拔桩钢筋焊接或锚固连接。千斤顶下

抗浮桩计算

抗浮桩计算 +有实列----难得啊! 一般抗浮计算: (局部抗浮) 1."05F浮力- 0."9G自重<0即可 (整体抗浮) 1."2F浮力- 0."9G自重<0即可 如果抗浮计算不满足的话,地下室底板外挑比较经济 同意以上朋友的观点,一般增大底版自重及底板外挑比抗拔桩要经济很多 【】抗浮锚杆设计总结 抗浮锚杆设计总结 1适用的规范 抗浮锚杆的设计并无相应的规范条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岩石锚杆基础”部分以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有关锚杆的部分可以参考使用,不过最好只用于估算,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有一些锚杆构造做法可以参考。对于锚杆估算,推荐使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对于岩土的分类较细,能查到一些必要的参数。 2锚杆需要验算的内容 1)锚杆钢筋截面面积;

2)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锚固长度; 3)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 4)土体或者岩体的强度验算; 3锚杆的布置方式与优缺点 1)集中点状布置,一般布置在柱下;优点: 可以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锚杆布置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很强的抵抗力。缺点: 要求锚固于坚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破坏往往是锚固岩体的破坏;由于局部锚杆较密,锚杆施工不方便;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大。 2)集中线状布置,一般布置于地下室底板梁下;优点: 由于锚杆布置相对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较强的抵抗力。缺点: 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跨高比小于6的底板梁,可以适当考虑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要求锚固于较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地下室底板板配筋较大。 3)面状均匀布置,在地下室底板下均匀布置;优点: 适用于所有土体和岩体;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小。缺点: 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能分担的锚杆较少,此情况抵抗力差;由于锚杆布置相对分散,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比较麻烦。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

地基专业作业指导书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了规范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的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内业分析计算。 3. 引用文件 对于湖北省境内的检测项目,以《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为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当该规范不明确时,参照下述规范执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对于湖北省境外的检测项目,依据后三种国标或行标执行。 对于每次发出的检测报告中,必须明确该报告依据的技术标准,并严格按其标准执行。 4. 工作程序 4.1 检测数量及预期最大加载量的确定 静载荷试验的检测数量按规范的要求执行。 对于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桩静载荷试验,要求加载至破坏,预期最大加载量为设计采用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对于以桩身承载力控制极限承载力的工程试桩试验加载至承载力设计值的1.5-2倍。 对于工程桩静载试验,当拟定的试验终止荷载小于设计采用特征值的2倍时,应由委托方明示或书面委托,并在合同书或报告中说明。

静载试验前,一定要告知委托方拟测各桩的预期最大加载值并得到委托方的认可。 4.2 现场准备 4.2.1 安排组成静载试验小组,该小组由项目经理、现场检测工程师和测试工人组成。4.2.2 由项目经理或现场检测工程师前往现场踏勘,了解下述现场及试验基本情况: 拟测桩周围场地平整情况、道路是否通畅。 加载型式(天然地基或锚桩)、预计最大加载值、桩型、桩长、桩端持力层、是否存在明显的负摩擦力因素(预压、大量抽排水); 拟测桩桩身砼强度等级及龄期、委托方要求工期、检测数量、锚桩砼龄期、天然地基承载力等。 了解桩身钢筋伸出桩顶长度及强度:伸出桩顶长度不少于40d+500mm(d为钢筋直径)。为设计提供依据时,试桩按钢筋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抗拔拉力应大于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25倍。试验桩桩顶与地面的关系:桩顶部露出地面高度不宜小于地面300m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以方便安装反力系统和测量仪表。 桩头是否需要加强处理。 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时间间隔,对于砂类土不应小于10天,粉土及粘性土不应小于15天,饱和软粘性土不应小于25天。灌注桩尚应保证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或试验要求强度。 如果委托方要求提前检测,应明确我公司不承担相应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