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

一、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

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

2.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3.学习创造性阅读。

4.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5.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6.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二、教学程序设计几个主要程序的设计说明:

一是诗歌导入,创设情境。投影显示项羽《垓下歌》和刘邦《大风歌》,以诗激趣,用二人成败不同,功业相反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让作品中的项、刘出场,教者在说明时,倾向于对项的评说,让学生带着遗憾的心理,进入课文,解读项王。

二是简介作者,了解背景。鉴于学生已在初中接触了司马迁作品,本课由学生先行总结,教者最后明确和深化,讲析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人格特征。在张挂陈涉起义和楚汉相争图片后,简要介绍时代背景,创设课文学生情境。

三是扫除障碍,整体感知。在感知全文框架前,先检查学生对本文的注音和重要实词的解释,以及通假字的掌握。请学生复述情节,并用四字格来概括从开端至结局的情节,要以主谓短语出现,且主语系文中的人物。这样,时刻突出人物形象、情节进程和性格冲突。

四是发散思维,分析人物。分析人物时的内部层次首先从课文插图,讨论人物心理和性格。其次从人物对项与刘的称呼,品析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进一步分析项王的地位和他的心理和性格。再者由项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引出发散思维。比如可能的几种观点:情意绵绵的伟丈夫、气盖一世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豁达的男子汉等。用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可从是否成就帝业、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是否表现出人性美和人格美等视角,展开讨论。

五是分析技巧,理解借鉴。分析人物描写方法,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和对比烘托描写人物的方法。

六是虚拟历史,训练想象。用一个“假如项王一怒杀了刘邦”的设想,让学生尽情想象和推断。七是自主总结,强化古文知识。1、词类活用(名作动、名作状、形作名、使动等

2、句式(省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被动、固定等

3、古今异义(婚姻、非常、今人、细说等

4、为的用法

5、成语识记(人为……、大行……、秋毫……、劳苦……

6、一词多义(因、如、举、意、谢等

八是拓展练习,活学活用。出示2003年北京高考试卷中《三国志》介绍邴原的古文

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板书是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明确化。也是教者教学思路的轨迹,是教学流程的凝固。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本课板书设计原则是,主副结合,求实求精。本课的主板书为情节流程图,使学生对情节了然于心,并且用四字格短语概括情节,统一用主谓式,突出作品对人物形象刻画的重点。副板书主要内容是对项羽的解说和古文知识举要,力求课文学习真正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文言文入门学习及方法

如何学习文言文 一、文言文与白话文 也许现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现在我们就分 别来讲讲他们。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 “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 叫“白话”。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 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 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 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 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 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 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五 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习初中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80篇文言诗词。 学习时,是由“解词——串意——顺意”三步完成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圈点勾画理解词义,翻译语句(附示例一);(2)理解字词时用归纳法和比较法,即将一课中或每课中的某一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通假字或虚词的不同用法加以归纳、比较,以增加记忆(附示例二);(3)理解文意的普遍联系法,即在学习中要联系前后文,联系多个段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在条理,弄清全文大意。如果学习一篇

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 高中阶段是人生求学的黄金时段。为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的特点,明白语文学习的思路和方法,热爱语文,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学得知识,夯实基础,练好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其终身受益。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习尖子,榜样带动全体;注重学生的转差工作,转差效果突出,力争在考试绝大多数学生过90分,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教学要求:按大纲规定,完成教材知识点的传授任务和知识能力的迁移,必须做到基础知识习题化,基本方法灵活化,基本能力熟练化,重点、难点通俗化,薄弱环节要强化。然后再深化三基,强化重、难点,达到知识熟练,方法会用,技能娴熟,促进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步骤:课文教学,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业和课后检测,采用‘测(或练)、改、评、补’的形式。 五、教材特点 (一)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共五册,共用三个学期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他时间学习选修部分。 (二)必修教材的基本框架:每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即“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1、阅读鉴赏:这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内容是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学习重点各不相同:有侧重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有侧重对思变性较强的说理文章进行思考和领悟,有侧重应用性较强的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重点学习古诗文,现代文课文有所取舍(精讲三分之一),剩余的课文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2、表达交流:这部分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分。写作分4专题;“口语交际”共设计五次活动。 3、梳理探究:每册共有3个专题,学生可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学习探究。 4、名著导读:每册有2部导读。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六、教学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可从三个方面落实实施:一是落实课前预习和疑难问题收集制;二是落实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创设交流和表达的时空空间;三是组织语文学习兴趣小组,教会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七、落实日常教学 面对学生薄弱的语文基础,强化训练,夯实基础,落实日常教学是关键。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抓好以下的环节: (一)阅读方面,充分利用“经典”与“名著”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养成学生每周阅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在写作方面,坚持每周几篇课外练笔,每两周一次大作文的训练。 小作文,从写景、记人、叙事等方面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措辞、造句等能力。大作文从观察与感受、想象与联想、再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把握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 (三)口语训练方面,结合诗歌教学,开展诗歌朗诵训练,扫除学生练习口语的心理障碍,训练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在具体操作方面,结合单元教学,穿插“说服别人”、“拒绝别人”、“劝慰、鼓励别人”等不同目的的语文口语训练,使学生能自由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养成文明得体的说话习惯。 (四)日常语文教学还贯穿写字、背诵等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一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5.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6.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7.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8.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9. 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

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深圳分校 教 学 大 纲 科目名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授课教师: 编撰时间:2015-9-1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二.课程编号:978-7-5612-2675-9 三.教学总课时: 34 讲课学时: 34 实训课时: 四.使用教材:《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练习册》五.课程属性: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程 六.教学对象:中职一年级学生 七.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八.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九.教学要求: 1. 阅读与欣赏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形式的特点。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 表达与交流 (1)口语交际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2)写作 语段写作,能围绕中心,条理清楚,正确地遣词造句。篇章写作,做到符合题意,中心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 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提要: 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 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 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 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 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最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如何进行有效的古诗文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的古诗文教学 一、古诗教学基本模式 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分六步进行: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六)、迁移运用,创诗文。 二、古诗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如:今天马老师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就像孙老师执教的《长征》,“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八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七律诗”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像今天的马老师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孙老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红军长征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语文课程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2。课程理念 (1)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要将语文课程活动和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 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要引导学生在多渠道的学习活动中,加强人际交流,提高语言感受,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2)开发语言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要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开发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发展可能,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依据个体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况,探索适应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不断地通过已知认识,探求未知;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终身发展打扎实的基础。 (3)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4)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中专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中专语文》教学大纲 (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专用) 适用对象:三年制中专 学时:252学时 课程性质:基础公共课 执笔人: 审核人: 说明部分 一、前言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 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形式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创中职语文的新局面,在认真总结国内外语文的教学经验,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我国语文教材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类语文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中职的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编写了这套新的中职语文课本,供三、四年制的中等职业学校使用。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中专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基本要求 (一)阅读 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 附件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怎么学古文

文言文有效教学初探 李莉 问题的提出: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文言文就如一门外语,语文课堂上有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一上文言文,学生笔记就记得唰唰响,满满当当全是关于文言 字、词、句的有关解释、翻译。文言文教学变成了单纯的古代汉语教学。 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站在语言、文化的立场上去看待文 言文,寻求文言文文本、文化和学生的三重回归,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 文言文,挖掘文言文的魅力,将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的距离拉近,让学生 爱上文言文。 上学期末,在期末口语读书交流活动中,有很多同学介绍的书是《明朝那些事儿》,我对这些网络小说是有一些偏见的,看得很少。但是有这么多同学都隆重推荐这本书,我想这本书还是有他独特的地方,并且有的同学说:“老师,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你还没看,落伍了!”找来看了之后,感觉确实收获很多,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我又读了网络历史小说贾志刚的《原来这才是春秋》。读过之后,发现自己是一口气读下来的,掩卷沉思,一个深刻的感受是:这些网络小说已经超出了最初网络文学的“轻舞飞扬”,对历史是正说,但又能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过之后,你会感觉历史和现实是何其相像,好像对现实生活又多了一层理解。后来我就想如果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也能像这样吸引人该多好,那学起来不是很省心。所以在这学期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一直都在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拉近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兴趣。 第一,让造句大放异彩。 造句,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语言训练方法,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写作的过程就是体验生命的文字呈现的过程。而造句是学生作文的重要基础,也是作文训练的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造句非常熟悉了,在文言文学习时,让造句大放异彩,用这种熟悉的形式能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几乎每一课中的重点生词,在课堂上讲完之后,就口头造几个句子。而且这些句子的内容都是和同学有关的,比如:讲到《小石潭记》的“佁然不动;俶尔远逝”时,我顺口造了一个:张兆铭上课时佁然不动,下课铃一响就俶尔远逝。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马上就去观察张兆铭佁然不动的状态去了。自然对这个词语也理解了。造句必须植根于我们的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造句,课后作业中的一项就是用学过的生词造句,我总是表扬那些用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造句的同学,比如李仲添,他在每次作业中设置一个主人公,有时是郭笑,有时是李俊威,然后这次作业中所有造句语都是围绕他们杜撰的。同时鼓励学生别人造过的句子我不造,我要别出心裁地造别人没有造过的句子,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奇思妙想”,渐渐的同学们的造句中应付的成分少了,贴近生活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无形中也拉近了课文与生活的距离。我也经常与办公室的老师们分享学生作业中富有创新的造句。造句对写作也有帮助,一举两得。 第二,把文言文中人和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原来这就是春秋》中中得到的一点启发,把古人古事古代的景物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找到现实生活中的可比点,寻找课文和学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产生与作者、作品情感共鸣。 中华民族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能经历几千年风雨沧桑、顽强拼搏而生存,是与其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分不开的。教材选编的文言文,无不体现了传

语文教学素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比较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比较 语文新课标无论是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开辟了新视野: (一)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现行高中语文大纲的主要差别如下: 1、课程理念方面: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吸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继续坚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提出:更强调课程的时代性;坚持“共同基础”,重视“差异”,强调课程的“选择性”;突出高中语文课程的三个重点。 2、课程结构方面: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施建议——关于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3、课程实施方面: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内容、要求、进度和实施方式比较封闭单一,学生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建设“必修+选修”的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实施机制灵活,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兴趣、需求和智能的多样化发展。 (二) 从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文本来看,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第二,它描述的是学生学习所包括的主要领域及大多数学生在每一学习领域能达到的学习目标;第三,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第四,它为学校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提供了一种参照;第五,它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原有语文教学大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变化。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语文学科性质、应到达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语文学科性质、地位作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各学段安排构成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另外,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但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或数量等具体内容。这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现行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语文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价值与功能作了定性描述,简述了语文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语文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作了详细说明,便于教材编写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整体把握课程。语文课程标准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具体划分为多种性质的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语文教学工作作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效果,容易忽视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转变。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必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

【2019-2020】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 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 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它和语文学科是同时产生的,不过起初比较简单,只 能算是雏形。20世纪20年代,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当时叫国语、国文)“教学大纲”(当时称作“课程纲要”)。新 中国成立5O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7次比较大的变迁,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语文教 改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 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 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 末6O年代初,针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 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 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 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 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 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 文学课。”大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 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 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 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02年修订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02年修订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02年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发布时间:2002/7/5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一、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默读注重效率。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一般现代文的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能整体把握阋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5.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6.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7.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8.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二)写作 9.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解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 [ 2006-5-2 10:04:00 | By: 寒烟 ]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载体。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合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确定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要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必选和自选3个部分。必学部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三、四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都要学习的基础内容和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必选部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较高要求,是三、四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对文化基础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或需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必须补充的教学内容和应予提高的教学要求。自选部分是为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安排的有关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可选性和教学要求的多样性。 (一)必学内容和要求 1、现代文阅读(80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国家政策对中国语文教学大纲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中国语文》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总体目标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中国语文课,不仅关乎受教育者语文技能的加强,更关乎一代代人生命质素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不但是民族国家强盛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存亡继绝开新光大之所系。我们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人性的完善,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而语文素养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 中国语文课程是兰州商学院经济类和非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学审美性和人文性于一体, 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本课程既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写作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它既服务于其他课程又体现其他课程的综合学习成果,是检验学生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大学语文课程的顺利实施和不断完善,也有利于推进我们兰州商学院文化素质教育方案的贯彻、实施,提高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提高人才的综合培养质量。 课程设置总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为学好其他课程、为社会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完善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现代人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既有专长,又有多方面才能的新型人才。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中国语文》课程的设置,主要按照横向和纵向两个纬度伸展。 从纵向上看,主要是根据时间顺序,选择文学史上各个重要的“点”,以点带线,尽量给同学们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学史概念。 从横向上看,主要是根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的组合,选择四种文体中各类较为细致的文体,以点带面,古今中外,风格多样,尽量给同学们一个较为清晰的文体概念。 每篇选文的后面,都增加了一定的赏析和点评,从不同角度来鉴赏名作名篇,实际上也是为同学们提供了鉴赏的范本和基本思路,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并进一步拓展学术思维。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供学生思考;收录了一些推荐书目,提供给不同要求的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 教学上树立“大语文观”。以文化、文明为参照背景,以文学为主线,贯通史哲,综合交叉,开阔视野。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注意提炼评价性知识;在工具性知识的落实中注意实现修养性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全面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及探究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

上海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语文课程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2。课程理念 (1)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要将语文课程活动和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 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要引导学生在多渠道的学习活动中,加强人际交流,提高语言感受,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2)开发语言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要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开发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发展可能,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依据个体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况,探索适应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不断地通过已知认识,探求未知;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终身发展打扎实的基础。 (3)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4)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制语文教学大纲

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制) 语文教学大纲 (试行)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工具。语文课是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继续进行语文教育,对职业高中学生学好各科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全面素质,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以及日后的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确定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原则是以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制定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制)教学计划的意见》为依据,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反映职业高中特点,做到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 从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内容可以有一定的弹性。 3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和选学两个部分。 必学部分体现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必学内容分A、B 两部分。A部分是各专业(工种)都必须学习的最基础的内容和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B部分是除政治课和文化课学时占总学时数25% 的专业(工种)外,其他专业(工种)均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要求。 (一)必学内容 A(200课时) 1.现代文阅读训练(100课时) 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阅读训练,巩固和提高学生自学现代文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现代汉字的认读能力,要求能熟练地认读3500个常用字。 进一步提高现代汉语词语的释义能力,要求能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进一步提高现代实用文章的解析能力,能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要点,把握中心意思,了解写作特点,能评价内容和形式特点,并从中吸取有益的成分。 学会使用常见的语文工具书。学习和掌握现代文朗读、默读等方法,培养精读、泛读、比较阅读等能力,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 课文,作为教材所提供的范例,要根据教学任务和训练要求精选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规范,并适合职业高中学生阅读的文章或作品。课文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部分。课内阅读的课文应具有较强的典范性、代表性和稳定性。课外阅读的课文应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多样性和灵活性。还可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选编补充内容。 2.实用文写作训练(60课时)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