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操作要点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操作要点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操作要点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ELISA)的操作要点

1标本的收集和保存

(1)要注意避免出现严重溶血。血红蛋白中含有血红素基团,其有类似过氧化物的活性,因此,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标记酶的ELISA测定中,如血清标本中血红蛋白浓度较高,则其就很容易在温育过程中吸附于固相,从而与后面加入的HRP底物反应显色,从而产生非特异性发应。

(2)样本的采集及血清分离中要注意尽是避免细菌污染,一则细菌的生长,其所分泌的一些酶可能会对抗原抗体等蛋白产生分解作用;二则对用相应酶作标记的测定方法产生非特异性干扰。

(3)血清标本宜在新鲜时检测,放置时间过长均可产生假阳性反应,如在冰箱中保存过久,可发生聚合,在间接法中可使本底加深。血清标本如是以无菌操作分离,则可以在2-8℃下保存一周,如为有菌操作,则建议冰冻保存。样本的长时间保存,应在-70℃以下。

(4)冰冻保存的标本须注意避免因停电等造成的反复冻融。标本的反复冻融所产生的机械剪切力将对标本中的蛋白等分子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引起假阴性结果。此外,冻结样本溶解后,蛋白质局部浓缩、分布不均,应充分混匀、轻缓、避免气泡,可上下颠倒混合,不要在混匀器上强烈振荡。

(5)标本在保存中如出现细菌污染所致的混浊或絮状物时,应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检测。反复冻融会使抗体效价跌落,所以测抗体的血清标本如需保存作多次检测,宜少量分装冰存。保存血清自采集时就应注意无菌操作,也可以加入适当防腐剂。

2试剂的准备

(1)在实验开始前,将试剂盒先从冰箱中取出,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以上后,再进行测定,以使试剂盒在使用前与室温平衡。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缩短升温时间,使反应微孔内的温度能较快地达到所要求的高度,以满足测定要求。

(2)目前的ELISA试剂盒中的洗涤液均需在使用时对所提供的浓缩液稀释配制,因此稀释时所用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应保证质量。

(3)当试剂盒以OPD为底物时,则底物溶液应在反应显色前临时配制。

3加样本及反应试剂

在ELISA中一般有3次加样步骤,即加标本、加酶结合物、加底物。

在现在的ELISA商品试剂盒中,血清样本的加入几乎是唯一的要使用微量加样器加入样本的步骤。使用微量加样器加样必须注意的关键点是:

(1)加样不可太快,要避免加在孔壁上部,不可溅出和产生气泡;

(2)每次加标本应更换吸头,以免发生交叉污染,有些测定需用稀释的血清,可在试管中按规定的稀释度稀释后再加样,也可在板孔中加入稀释液,再在其中加入血清标本,然后在微型振荡器上振荡1分钟以保证混合。加酶结合物、加底物,可以使用多道微量加样器,使加液量准确均一、加液过程迅速完成。也可使用试剂盒提供的滴瓶直接滴加。滴加时,除了要注意滴加的角度外,滴加的速度也很重要。滴加太快,很容易出现重复滴加或加在两孔之间的现象。..

4温育

温育是ELISA测定中影响测定成败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ELISA属于固相免疫测定,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在固相上进行,要使液相中的抗原或抗体与固相上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完全结合,必须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反应一定的时间。温育所需时间与温度成反比,即温度越高,由所需时间相对较短。最为常用的温度有37℃和室温,其次是43℃和2-8℃,通常目前国内ELISA 商品试剂盒的反应温育时间为37℃30分钟至1小时。关于温育,在实际测定操作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保证在设定的温度下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一般来说,加完样本或反应试剂后,将微孔板从室温拿至水浴箱或温箱中时,孔内温度从室温升至37℃,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在室温比较低以及非水浴的状态下,这段升温时间可能还比较长,而在临床实验中,很少有人注意这个问题,通常是将微孔板一放入温箱即开始计时,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在实际测定中温育时间不够,弱阳性样本测不出来的问题。为保证37℃下足够的温育时间,临床实验室可自行确定本实验室不同季节(不同室温下)微孔板从室温拿至温箱后需要多长孔内温度才能达到37℃,从而适当延长板条在温箱中的放置时间。

(2)温育温度的选择。在有的ELISA试剂盒的说明书中,指出温育温度可有两种,例如,一种是37℃下1小时,另一种则为43℃下45分钟。从免疫测定的抗原抗体反应的本质来看,在较低的温度下反应较长的时间最为完全,如2-8℃下反应24小时。较高的反应温度,由于分子运动的加快,反应时间缩短,这一点对分子含量较多的强阳性样本测定没有问题,但对分子含量少的弱阳性样本则有漏检的可能。因此,我们建议在临床ELISA测定中尽量使用较低温育较长反应时间的条件。

(3)“边缘效应”的排除。以前在使用96孔板的ELISA测定中,常发现有“边缘效应”,即外周孔显色较中心孔深。聚苯乙烯本身为不良热导体,在实验室的常规ELISA测定中,将板从室温置于37℃温箱,板孔升温时,在外周孔与中心孔之间可能存在一热力学梯度。因此反应板不宜

叠放,以保证各板的温度都能迅速平衡。使用水浴或在将反应溶液加入至板孔中时,将板和溶液均加热至温育温度(如37℃),或将ELISA板置于水浴箱中,ELISA板底应贴着水面,使温度迅速平衡。为避免蒸发,板上应封盖。让反应板飘浮在水面上。若用保温箱,需用湿盒,内垫湿纱布,将板放在湿纱布上。湿盒应先放在保温箱中预热至规定温度。就可以很容易地排除“边缘效应”,并且可提高测定的重复性。

5洗板

洗涤在ELISA虽不是一个反应步骤,但也决定着实验的成败。ELISA就是靠洗涤来达到分离游离的和结合的酶标记物的目的。通过洗涤以清除残留在板孔中没能与固相抗原(抗体)结合的物质,以及在反应过程中非特异性的吸附于固相载体的干扰物质,以保证ELISA测定的特异性。在临床实验室中,ELISA测定的洗板一般有两种方式,即手工和洗板机洗板。为保证微孔板的均一性使结果准确可靠最好选用洗板机洗板。若手工洗板,要注意浸泡时间和洗液不要互相流动。

6显色

显色是ELISA中的最后一步温育反应,此时酶催化无色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产物。反应的温度和时间仍是影响显色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阴性孔可保持无色,而阳性孔则随时间的延长而呈色加强。适当提高温度有助于加速显色进行。加入底物后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应按规定力求准确。

在目前的以HRP作为标记酶的商品ELISA试剂盒中,如以TMB为底物,则提供的底物为A 和B两瓶应用液;一般试

剂盒显色反应条件为37℃或室温反应15-30分钟。从理论上说,37℃30分钟才可以使HRP的底物催化反应完全(注意弱阳性血清)。此外,在加入底物开始显色反应前,最好是先检

查一下底物溶液的有效性。TMB受光照的影响不大,可在室温中至于操作台上,边反应边观察结果。但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宜在规定的适当时间阅读结果。而以OPD为底物,则需避光进行。TMB的终止液有多种,酸性终止液会使蓝色转变成黄色,此时可用特定的波长(450nm)测读吸光值。

7比色

ELISA的比色测定由酶标仪进行。有的同行可能认为,既然由酶标仪进行,那么此时便可以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因为当代较为先进的酶标仪,均有较多的功能,使用不当,会得到令人难以理解的结果。如使用酶标仪比色测定后,有许多的阴性测定孔的吸光度值为负数;或测定假阳性率大大增加等。这主要是没有正确地理解和使用酶标仪所致。此处强调下面几点:(1)酶标仪不应安置在阳光或强光照射下,室温宜在1530℃,使用前先预热仪器15—30分钟,

测读结果更稳定。各种酶标仪性能不同,使用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

(2)比色前应先用洁净的吸水纸拭干板底附着的液体,然后将板正确放入酶标比色仪的比色架中。比色时应设空白孔,各孔的吸光度需减去空白孔的吸光度,然后进行计算。

(3)比色测定时,一定要注意酶标仪的波长是否已调至合适或所用滤光片是否正确。比色结果的表达以光密度(oplical density OD)或吸光度(absorbence A)来表示,通

常的表示方法是“A450nm”或“OD450nm”。

(4)单波长或双波长比色选择的问题。双波长比色测定具有能排除由微滴板本身、板孔内标本的非特异性吸收、指纹、刮痕、灰尘等对特异显色测定吸光度的影响的优点,一般不必设空白孔。如在使用双波长比色时,仍设空白孔,就可能会造成测定孔吸光度为负数的现象。由于ELISA 测定中单个空白孔的非特异吸收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每次测定或同次测定空白孔位置的不同均有可能得到不同吸光度测定值,故而在ELISA测定比色时,最好是使用双波长比色。

8结果判断

临床ELISA测定按其表示测定结果的方式分为定性和定量测定两大类。定性测定只是对标本中是否含有待测抗原或抗体作出“有”或“无”的结论,分别用“阳性”和“阴性”来表示。可见定性测定通常是用于传染性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的测定,以判断特定病原体感染的存在与否。目前国内在临床上应用的ELISA试剂盒绝大部分是用于传染性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测定,也有少部分用于αFP、hCG、细胞因子等因子等的定量测定。ELISA定性测定的“阴性”和“阳性”的判定依据是试剂盒所确定的阳性判定值(Cut off)。

下面再解释一下在ELISA定性测定结果判定中常用的一些缩写:

(1)S/CO:其中S为sample(样本)或specimen(标本)的简写,表示的是标本测定的吸光度值,CO为cut off值的简写。除竞争抑制法外,其它ELISA定性测定模式中,当S/CO值大于或等于1时,标本的测定为阳性,小于1时为阴性。

(2)S/N或P/N:其中S同(1),N为Negative(阴性对照)的简写,P为Patient(患者)的简写。较早的试剂盒很多都使用S/N或P/N≥2.1为阳性判定标准,现仍有一些试剂盒使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与S/CO方式无根本性区别,只不过是前者将阴性对照(N)的2.1倍视为Cut off值而已。9结果报告及解释

临床ELISA测定结果的报告较为简单。定性测定报阴性或阳性即可;定量测定则报出具体的数值。结果的解释比较起来要复杂的多,它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对所测定的项目有较为全面的知识基础。

综上所述,尽管ELISA测定的操作步聚非常简单,但有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却较多,

分布在测定操作的各步之中,尤以加样、温育和洗板为甚。为了帮助大家分析查找

测定中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特对常见问题及原因归纳总结于下表中。

优质的试剂,良好的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保证ELISA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ELISA 的操作因固相载体的形成不同而有所差异,国内医学检验一般均用板式。严格遵照规定操作,必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1.定义 (2) 2.原理 (2) 2.1抗原抗体反应 (2) 2.2免疫测定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4) 3.ELISA的类型 (4) 3.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5) 3.2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5) 3.3间接法测抗体 (5) 3.4竞争法测抗体 (6) 3.5竞争性测抗原 (6) 3.6捕获包被法测抗体 (6) 3.7ABS-ELISA法 (7) 4.ELISA试剂的组成 (8) 4.1固相载体: (8) 4.2包被的方式 (8) 4.3包被用抗原: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合成多肽抗原。 (9) 4.4包被的条件: (9) 4.5洗涤液: (9) 4.7酶的催化性; (10) 4.8结合物的制备 (10) 4.9结合物的保存 (11) 4.10酶的底物 (11) 4.11酶反应终止液 (11) 4.12参考标准品 (12) 4.13加样: (12) 4.14保温 (12)

4.15保温方式: (12) 4.16室温温育的反应 (12) 4.17洗涤 (13) 4.18显色 (13) 4.19比色 (13) 4.20酶标比色仪 (14) 4.21结果判定 (14) 4.22定量测定 (15) 4.23ELISA的操作要点 (15)

1.定义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对受检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检测方法。 2.原理 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可对受检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2.1抗原抗体反应 2.1.1可逆性 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其反应式为: Ag+Ab→Ag·Ab 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可以用平衡常数K表示:K=[Ag·Ab]/[Ag][Ab],Ag·Ab的解离程度与K值有关。高亲和力抗体的抗原结合点与抗原的决定簇在空间构型上非常适合,两者结合牢固,不易解离。解离后的抗原和抗体均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活性。 2.1.2特异性 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抗原的决定簇与抗体的结合位点之间。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互补关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因此,在很多时候,测定某一特定的物质不需分离待测物。2.1.3最适比例 只有当抗原抗体的浓度比例是当时,才出现可见反应。 以沉淀反应为例(Ab量固定,Ag量递增)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 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③酶作用的底物。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以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一)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 (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问,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复合物。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 (3)加酶标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正相关。 (4)加底物: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 根据同样原理,将大分子抗原分别制备固医学教丨育网整理相抗原和酶标抗原结合物,即可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的抗体。 (二)双位点一步法 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时,如应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则在测定时可使标本的加入和酶标抗体的加入两步并作一步。这种双位点一步法不但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如应用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显著提高。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测定抗原的ELISA提高到新水平。 在一步法测定中,应注意钩状效应(hookeffect),类同于沉淀反应中抗原过剩的后带现象。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相当高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不再医学教丨育网整理形成夹心复合物,所得结果将低于实际含量。钩状效应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三)间接法测抗体 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原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原: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及杂质。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蛋白浓度实验报告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蛋白浓度 作者姓名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3) [摘要]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目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检测抗体,还可以检测抗原。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方法简便、容易观察结果、便于大规模检测的特点,应用范围和程度可与放射免疫分析法相比拟。本实验研究酶联免疫吸附的测量准确度及线性,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ELISA技术的应用实例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HRP;分光光度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利用抗原抗体结合专一性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基本原理是首先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然后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最后利用酶促反应产生的荧光产物测定吸光度值。利用洗涤的方法,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初始加入的包被物浓度或者抗原抗体特异性有关,故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样品浓度成一定的比例。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故可极大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酶反应测定法的敏感度约为5-10μg/mL。常见的ELISA方法有直接法,间接法,双抗夹心法,竞争法等,分别用于不同应用情形及检测需要。 80年代后,随着生物素-亲合素系统(BAS)作用被发现,这一亲和作用被结合应用到ELISA技术上,大大提高了后者反应的灵敏性与专一性。 同时,ELISA技术的研究进展还包括对灵敏度的提高。碱性礴酸酶(AP)一双底物系统并不直接催化有色物质生成,而是使NADP 脱磷酸,生成NAD,NAD进入由醇脱氢酶和黄递酶催化的氧化还原循环,导致深色物质生成。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一增强发光显示系统也在原先的方法上有所改进,用纳米金作为底物可使方法灵敏度高上百倍。 ELISA技术在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肿瘤学,细菌学,病毒学的检测,在机理研究方面,免疫病理学,内分泌学,血液学的研究中都会用到ELISA技术检测特定分子的存在及含量差别。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鼠抗氯霉素(CAP)单克隆抗体。氯霉素-牛血清交联蛋白。牛奶样品。HRP-羊抗鼠Ig。 包被液:0.05mol/L pH9.6 碳酸缓冲液(Na2CO3 0.159 克,NaHCO3 0.294克,蒸馏水稀释至100 mL)。 洗涤及稀释液:0.01mol/L pH7.4 PBST 溶液(NaCl8g,KH2PO40.2g,Na2HPO4·12H2O2.9g,1mL吐温20,0.5mL。蒸馏水加至1000mL)。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操作规则(新手适用)资料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操作规则(新手适用) 一、实验目的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ELISA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量。待测抗体(抗原)的定量与有色产生成正比。 二、实验原理 用于免疫酶技术的酶有很多,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β-D-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碳酸酐酶,乙酰胆碱酯酶,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等。常用于ELISA法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多。由于酶摧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呈色后须立刻测定,否则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使颜色加深,无法准确地定量。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一种糖蛋白,每个分子含有一个氯化血红素(protonhemin)区作辅基。酶的浓度和纯度常以辅基的含量表示。氯化血红素辅基的最大吸收峰是403nm,HRP酶蛋白的最大吸收峰是275nm,所以酶的浓度和纯度计算式是(已知HRP的A(1cm 403nm 1%)=25,式中1%指HRP百分浓度为100ml含酶蛋白1g,即10mg/ml,所以,酶浓度以mg/ml 计算是HRP的A(1cm 403nm mg/ml=2.5)HRP纯度(RZ)=A403nm/A275nm纯度RZ(Reinheit Zahl)值越大说明酶内所含杂质越少。高纯度HRP的RZ值在3.0左右,最高可达3.4。用于ELISA检测的

白介素与酶联免疫吸附法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多能的细胞因子 一、细胞因子及分类 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和造血过程的小分子蛋白物质。 分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在1979年第二届国际淋巴因子专题讨论会上,将来自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所分泌的某些非特异性发挥免疫调节和在炎症反应中起作用的因子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并以阿拉伯数字排列,如IL-1、IL-2、IL-3。许多IL不仅介导白细胞相互作用,还参与其它细胞的相互作用,如造血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神经细胞、成骨和破骨细胞等的相互作用。 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一)IL-1(又称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1、细胞来源: IL-1 主要是由活化的单核和(或)巨噬细胞合成与分泌,另外有树突细胞、郎格罕氏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是最具多效性的细胞因子之一,几乎对所有体内细胞产生作用[1]。 2、存在形式: 白介素1(IL-1)族由两种促效剂(IL-1a 和IL-1β)和一种拮杭剂(IL-1受体桔杭剂)组成[2]。其中IL-1α 主要存在于细胞内,IL-1β 主要存在于体液中,故IL-1 的生物学作用主要由IL-1β介导 3、主要生物学功能: IL-1在体内的靶细胞范围也很广泛,不仅有淋巴细胞,还有嗜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肝、胰、骨、软骨等器官的细胞,这一特点也是其生物学作用广泛的原因。其主要生物学作用有:(1)介导炎性反应。IL-l 除自身能引起炎性反应外,还可诱导其他炎性细胞因子如IL-6、IL-8、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和组织重建酶等合成,进而加重炎性反应,另外,IL-1还能诱导COX 基因转录,引起前列腺素分泌增加,介导炎性反应。(2)免疫调节作用。(3)诱导急性时相蛋白,参与急性期反应。(4)参与恶液质的形成,致负氮平衡效应。(5)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 4、相关疾病: (1)眼底病变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3)不伴有PVR的单纯性视网膜脱离(4)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2)肥胖与2型糖尿病联系的主要原因 白介素-1β是机体的重要细胞因子,白介素-1β可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的一氧化氮生成和细胞凋亡而引起β细胞选择性的破坏,诱导胰岛素抵抗[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动物生产过程中的 应用 简介 随着方法的不断改进、材料的不断更新,尤其是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包被抗原,采用针对某一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阻断ELISA试验,大大提高了ELISA的特异性,由于电脑化程度极高的ELISA检测仪的使用,ELISA更为简便实用和标准化,从而使其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检测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细菌和病毒等疾病的诊断。在动物检疫方面,ELISA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牛副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猪伪狂犬病、蓝舌病等的诊断中已为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 基本原理 ELISA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酶分子与抗体或抗抗体分子共价结合,此种结合不会改变抗体的免疫学特性,也不影响酶的生物学活性。此种酶标记抗体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因此,可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正比。此种显色反应可通过ELISA检测仪进行定量测定,这样就将酶化学反应的敏感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使ELISA方法成为一种既特异又敏感的检测方法。

特性 用于标记抗体或抗抗体的酶须具有下列特性:有高度的活性和敏感性;在室温下稳定;反应产物易于显现;能商品化生产。如今应用较多的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葡萄糖氧化酶等,其中以HRP应用最广。 辣根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物酶(HRP)广泛分布于植物中,辣根中含量最高,从辣根中提取的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由无色酶蛋白和深棕色的铁卟啉构成的一种糖蛋白(含糖量18%),分子量约40 000,约由300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为pH 3-9,催化反应的最适pH 值因供氢体不同而稍有差异,一般多在pH 5左右。此酶溶于水和50%饱和度以下的硫酸铵溶液。酶蛋白和辅基的最大吸收光谱分别为275nm和403nm。 酶的纯度以RZ表示:RZ=OD403/OD275 纯酶的RZ多在3.0以上,最高为3.4。RZ在0.6以下的酶制品为粗酶,非酶蛋白约占 75%,不能用于标记。RZ在2.5以上者方可用于标记。HRP的作用底物为过氧化氢,催化反应时的供氢体有几种:⑴邻苯二胺(OPD),产物为橙色,可溶性,敏感性高,最大吸收值在490nm,可用肉眼观察判别,容易被浓硫酸终止反应,颜色可在数小时内不改变,是目前国内ELISA中最常用的一种;⑵联大茴香胺(OD),产物为橘黄色,最大吸收值在400nm,颜色较稳定;⑶5-氨基水杨酸(5-AS):产物为深棕色,最大吸收值在449nm,部分溶解,敏感性较差;⑷邻联甲苯胺(OT)产物为蓝色,最大吸收值在630nm,部分溶解,不稳定,不耐酸,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报告

ELISA Lin Chengyu Bio 04 2010030007 Experiment Date: 2012-03-12 Submitting Date: 2012-03-21 1Introduction 1.1Background information 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s a solid-phase assay for antibodies employing ligands labeled with enzymes which is widely used for immunological assays. This technique can be applied to detect antigens or antibodies for qualitative or quantitative purpose. Since enzyme reactions are very well known amplification processes, the signal is generated by enzymes which are linked to the detection reagents in fixed proportions to allow accurate quantification.1 1.2Major principles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ELISA2 Figure 2 Procedure of indirect ELISA3

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报告材料

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ELISA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 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量。待测抗体(抗原)的定量与有色产生成正比。 二.实验原理 用于免疫酶技术的酶有很多,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β-D-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碳酸酐酶,乙酰胆碱酯酶,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等。常用于ELISA法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多。由于酶摧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呈色后须立刻测定,否则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使颜色加深,无法准确地定量。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一种糖蛋白,每个分子含有一个氯化血红素(protonhemin)区作辅基。酶的浓度和纯度常以辅基的含量表示。氯化血红素辅基的最大吸收峰是403nm,HRP酶蛋白的最大吸收峰是275nm,所以酶的浓度和纯度计算式是(已知HRP的A(1cm 403nm 1%)=25,式中1%指HRP百分浓度为100ml含酶蛋白1g,即10mg/ml,所以,酶浓度以 mg/ml 计算是HRP的A(1cm 403nm mg/ml=2.5)HRP纯度(RZ)=A403nm/A275nm纯度RZ(Reinheit Zahl)值越大说明酶内所含杂质越少。高纯度HRP的RZ值在3.0左右,最高可达3.4。用于ELISA检测的HRP的RZ值要求在3.0以上。 ELISA的基本原理有三条: (1)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 (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色的程度显示试验结果。ELISA法是免疫诊断中的一项新技术,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非传染病等方面的免疫诊断。也已应用于大分子抗原和小分子抗原的定量测定,根据已经使用的结果,认为

(完整word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1.定义 (3) 2.原理 (3) 2.1抗原抗体反应 (3) 2.2免疫测定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5) 3.ELISA 的类型. (5) 3.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6) 3.2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6) 3.3间接法测抗体 (6) 3.4竞争法测抗体 (7) 3.5竞争性测抗原 (7) 3.6捕获包被法测抗体 (7) 3.7ABS-ELISA 法 (8) 4?ELISA试剂的组成 (9) 4.1固相载体: (9) 4.2包被的方式 (9) 4.3包被用抗原: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合成多肽抗原 (10) 4.4包被的条件, (10) 4.5洗涤液: (10) 4.7爾的催化性; (11) 4.8结合物的制备 (11) 4.9结合物的保存 (12) 4.10酶的底物 (12) 4.11酶反应终止液 (12) 4.12参考标准品 (13) 4.13加样: (13) 4.14保温 (13)

4.15保温方式: (13) 4.16室温温育的反应 (13) 4.17洗涤 (14) 4.18显色 (14) 4.19比色 (14) 4.20酶标比色仪 (15) 4.21结果判定 (15) 4.22定量测定 (16) 4.23ELISA的操作要点 (16)

1.定义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打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对受检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检测方法。 2.原理 采用抗原勺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可对受检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2.1抗原抗体反应 2.1.1 可逆性 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半衡,其反应式为: Ag+Abf AgAb 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可以用平衡常数K表示:K=[Ag Ab] [Ag][Ab], Ag ? Ab的解离槿度与K值有关。高亲和力抗体的抗原结合点与抗原的决定簇在空间构型上非常适合,两者结介牢固,不易解离。解离后的抗原和抗体均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活性。 2.1.2特异性 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抗原的决定簇与抗体的结合位点之间。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互补关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因此,在很参时候,测定某一特定的物质不需分离待测物。2.1.3 最适比例 只冇当抗原抗体的浓度比例是当时,才出现可见反应。 以沉淀反应为例(Ab最固定,Ag最递増)

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

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02) 1.目的 该SOP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待检抗体/抗原和酶标抗原/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抗体起反应。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利用颜色反应放大反应效果从而定性或定量分析,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2.适用范围 该SOP适用于测定抗原抗体的匹配程度,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利用已知抗体判定未知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等。 3.主要仪器 酶标仪、洗板机、酶联条、微量移液器 4.试剂 0.05 M pH 9.6碳酸盐缓冲液、0.15 M pH 7.4 PBST、稀释液、封闭液、0.2M Na2HPO4、0.1 M 柠檬酸、0.1 M EDTA、底物反应液A、底物反应液B、终止液(2 M H2SO4) 具体的制备步骤见附件。 5.操作步骤 5.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常规操作 5.1.1将重组蛋白用包被缓冲液按1:100、1:200、1:400、1:800、1:1600稀释后,每孔加100μL,设两排平行孔和阴性对照孔,4℃过夜包被(12-18h)或37℃包被5h。 5.1.2 次日用封闭液 37℃封闭1h,PBST洗涤3次,每次2min。 5.1.3 加入100μL用稀释液1:1000稀释的一抗,37℃温育30min,再用PBST洗涤后,每次2min。 5.1.4 加入100μL 1:1000稀释的HRP标记的二抗兔抗马IgG,37℃温育15min,洗涤后分别加入ELISA显色A液和B液,各50μL,5min后再加入50μL终止液,最后测定其A450nm,以测定孔与阴性对照孔A450nm>2.1判为阳性。 5.2 其他模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步骤 5

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对甲胎蛋白检测效果的比较

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对甲胎蛋白检测效果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3-08-02T11:09:06.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刘雅萍王爱燕 [导读] CL较ELISA稳定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好,而ELISA具有经济、在AFP浓度值低于400μg/L时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刘雅萍王爱燕 (山东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261200) 【摘要】目的比较ELISA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和CL(chemi-luminescence)两种检测方法对AFP检测的稳定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方法2012年5月以来,我院对120名患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以及化学发光法进行AFP检测,分析两种方法对AFP的敏感性、稳定性以及重复性。结果化学发光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以及稳定性,当AFP<400μg/L时,ELISA和CL法检测AFP敏感性相似,当AFP>400μg/L时,CL法敏感性高于ELISA(P<0.05)。结论CL较ELISA稳定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好,而ELISA具有经济、在AFP浓度值低于400μg/L时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关键词】甲胎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最常见的有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 AFP)和癌胚抗原(carcinoma antigen embryo,CEA)等,其中甲胎蛋白(AFP)被公认为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1]。甲胎蛋白(AFP)是胚胎发育早期的一种主要血清蛋白,由胚胎期肝脏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约70000,含糖40g/L,由96%蛋白质和4%的碳水化合物组成,正常人血清中AFP含量在2-8g/L之间,AFP正常值一般低于25g/L,AFP是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是目前最好的可实际用于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指标,可在症状出现之前作出诊断。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2年5月以来,我院对120名患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以及化学发光法进行AFP检测,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岁。 1.2方法对同一患者的血清分别用ELISA和CL法进行AFP检测,每份标本每天检测1次,连续检测20天,比较ELISA和CL在AFP检测上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同时比较ELISA和CL检测AFP的敏感性。 2 结果 2.1AFP敏感性测定:当AFP小于400ug/L时,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在检查数量上,差别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当AFP大于400ug/L时,可见化学发光法测定的患者的数量明显高于酶联免疫法,P小于0.05,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重复性和稳定性测定:采用批内和批间差异进行确定。ELISA和CL两种检测方法分别对低、中、高值质控品进行精密度试验,每份标本连续测定20次,计算均数和标准差,求批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variable,CV)值。每份标本每日测定1次,连续测定20 天,计算均数和标准差,求批间CV值。我们得到的结果CL较ELISA重复性好、稳定性高。 3 讨论 3.1酶联免疫法1971年瑞典学者Engvail和Perlmann,荷兰学者Van Weerman和Schuurs分别报道将免疫技术发展为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的固相免疫测定方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ELISA现在已成为目前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它是一种特殊的试剂分析方法,是在免疫技术 (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 [2]。 3.2化学发光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利用化学发光测定化学发光反应反应物、催化剂、增敏剂、抑制剂,偶合反应中的反应物、催化剂、增敏剂的方法叫做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是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其物质分子吸收化学能产生光的辐射现象。 3.3化学发光法优于酶联免疫法首先CL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L 是一种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是当今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临床免疫技术的集中体现,根据待测物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分析技术、分析步骤和分析过程,以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最高的检测精密度,结果准确可靠,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次CL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最后CL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总之,化学发光法的应用实现了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具有结果稳定可靠、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优点,显示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ELISA法具有快速、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及在健康体检, 人群普查, 良性肝病患者定期检查中起到很好筛查作用。参考文献 [1] 林英,柳丽娟,林秀珍.荧光酶免定量测定甲胎蛋白的临床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2):182-184. [2]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讨论报告: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一.简介 1.定义: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2.基本原理:(1)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2)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3)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由此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大致流程: 3.测定类型 3.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酶免疫技术中所处的位置 这种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在1971年最初建立时称为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 。 3.2 ELISA 实际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和酶催化反应具有以下性质: 3.2.1 可逆性 3.2.2 特异性 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抗原的决定簇与抗体的结合位点之间。化学 结构和空间构型互补关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因此测定某一特定的物质, 而不需先分离待检物。 3.2.3 存在最适比例 酶免疫技术 酶免疫组化 酶免疫测定 均相酶免疫测定 非均相酶免疫测定 固相酶免疫测定 液相酶免疫测定 可用左图表示,即抗 原抗体比例高于或低于某一特定适宜值,二者结合效果都会降低。

3.2.4 敏感性高 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故可极大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3.3 ELISA 的主要测定方法 ELISA 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各种那个测定方法中均有三个 必要试剂: (1)故乡的抗原或抗体,即“免疫吸附剂”(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称“结 合物”(3)酶反应的底物 3.3.1双抗体夹心法 3.3.1.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3.3.1.2双抗体夹心法测抗体 3.3.2 间接法测抗体 3.3.3 竞争法 3.3.3.1 竞争法测抗体 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 质等大分子抗原,例如HBsAg 、HBeAg 、AFP 等。只要获得针对受检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就可用于包被固相载体和制备酶结合物而建立此法。步骤如图: 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 结合物。此法中受检标本不需稀释, 可直接用于测定,因此其敏感度相对 高于间接法。乙肝标志物中抗HBsAg 的检测常采用本法。本法关键在于酶 标抗原的制备,应根据抗原结构的不 同,寻找合适的标记方法。 多用于传染病的诊断。 间接法的优点是只要变换 包被抗原就可利用同一酶 标抗抗体建立检测相应抗 当抗原材料中的干扰物质不易除去,或不易得到足够的纯化抗原时,可用此法检测特异性抗体。

悬浮芯片法与常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种兽药残留的比较

悬浮芯片法与常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种 兽药残留的比较 作者:刘楠苏璞高志贤朱茂祥杨陟华潘秀颉晁福寰 【摘要】建立氯霉素,克伦特罗和雌二醇 3种兽药残留同时检测的悬浮芯片法。通过将3种兽药的BSA蛋白结合物偶联于悬浮芯片的固相载体——聚苯乙烯荧光微球上作为检测探针,采用间接竞争法,在液相反应体系中,3种小分子兽药抗原和微球上的兽药结合物共同竞争液相中各自特异性的生物素化单抗,再加入藻红蛋白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反应后检测获得荧光信号,绘制出3种兽药残留检测的标准曲线。同时进行3种兽药的常规酶联免疫吸附法标准曲线的测定。在检测技术、检出限、检测区间、特异性、盲样测定和多元分析等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除了特异性外的其它指标的比较中,悬浮芯片法均具有明显优势。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检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高通量悬浮芯片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快速和成本低廉等优点,为多种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悬浮芯片,酶联免疫吸附法,残留,微球,中位荧光强度值 Abstract A novel suspension array technology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detection of three kinds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chloramphenicol, clenbuterol and 17βestradiol. The three conjugates in which veterinary drugs coupled with BSA were immobilized on the solid carrier of the suspension

实验六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实验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摘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 (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性高等优点,是生物化学等领域检验的常规测定方法。本实验采用ELISA间接竞争法对牛奶中鼠抗氯霉素(CAP)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鼠抗氯霉素检测 60 年代初期,Averameas 及Ram 等在不破坏酶的催化活性及免疫球蛋白的免疫活性或 蛋白质结构的前提下,利用特殊的交联剂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连接在一起,后来又用酸性磷酸酯酶(AP)与抗体(Ab)结合,这些结合物统称为酶标记 物或酶结合物,被用于抗原或抗体的示踪、定位或定量测定,从此建立了免疫酶技术。1971 年瑞典的Engvall 和荷兰的Van Weeman 等人使抗体与溴化氰激活的纤维素结合或使抗体吸附于聚苯乙烯试管上制成固相免疫吸附剂(固相载体),再与免疫酶技术结合,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1974 年Voller 等用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作为吸附载体吸附抗体(抗原),再与相应的酶标记物结合,使ELIS A 操作更方便,易重复,灵敏度可高达ng (10-9g)至pg(10-12g),并且所需仪器设备简单,因而成为生物化学,临床医学检验的常规测定方法之一,原则上ELISA 可用于检测一切抗原、抗体及半抗原,可以直接定量测定体液中的可溶性抗原。在实际应用方面可作疾病的临床诊断、疾病监察、疾病普查、法医检查、兽医及农业上的植物病害的诊断鉴定等。因此,它和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及传染病学等方面密切相关。ELISA 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量。待测抗体(抗原)的定量与有色产生成正比。ELISA 常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是酶标记抗体与待检测样本中固相抗原直接作用,加入底物后,显色(其颜色深浅与样本中抗原量成正比);间接法是使已知抗原吸附在固相载体上,与待检测样本中的抗体作用,再加入酶标记抗同种动物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二抗),使与特异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抗体作用,加入酶底物,显色(颜色深浅与样本中抗体量成正比)。ELISA 有许多改良方法, 如夹心法( sandwich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 double-antibody sandwich technique) 、竞争法、酶- 抗酶法和均质法(homogeneousELISA) 、生物素- 亲和素放大系统(biotina-vidin system, BAS) ELISA 及斑点- ELISA ( dot-ELISA)等。常用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a) 测定抗体的间接法;(b)测定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c) 测定抗原的竞争法。前两种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抗体和大分子抗原,适用于临床诊断上,而竞争法是测定小分子抗原的方法,因而尤其适用于食品分析。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又可分为直接竞争法和间接竞争法。直接竞争法主要有三步: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温育后清洗→加入含有抗原的待测液及酶标记的抗原,温育后清洗→加入酶底物温育后显色,判断结果。间接竞争法主要有四步:抗原吸附于固体载体,温育后清洗→加入含有抗原的待测液和抗体,温育后清洗→加入酶标记抗体,温育后清洗→加入酶底物温育后显色,判断结果。 影响ELISA 测定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抗原:在ELISA 中,包被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的来源和制备方法对试验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其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其应用 作者:鲍行豪 一、前言 近二十几年来,免疫学分析方法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使用标记了的抗原和抗体的分析技术以后,使原来许多经典的分析方法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都不能相比。继50年代的免疫荧光(IFA)和60年代的放射免疫(RIA)分析技术之后,在70年代初期又建立了用酶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分析技术。由于酶的高效生物催化作用,一个酶分子在数分钟内可以催化几十几百个底物分子发生反应,产生了放大作用,使得原来极其微乎其微的抗原或抗体在数分钟后就可被识别出来,这种技术被称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本法自70年代初期由VAN WEEMEN、SCHUARS.ENGVALL及PERLMARN等相继分别报道后,现已引起广泛重视。 ELISA法是免疫诊断中的一项新技术,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非传染病等方面的免疫诊断。也已应用于大分子抗原和小分子抗原的定量测定,根据已经使用的结果,认为ELISA法具有灵敏、特异、简单、快速、稳定及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不仅适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查,而且由于一天之内可以检查几百甚至上千份标本,因此,也适合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法不仅可以用来测定抗体,而且也可用于测定体液中的循环抗原,所以也是一种早期诊断的良好方法。因此ELISA 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可概括四个方面: 1、免疫酶染色各种细胞内成份的定位。 2、研究抗酶抗体的合成。 3、显现微量的免疫沉淀反应。 4、定量检测体液中抗原或抗体成份。 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种类 ELISA的基本原理有三条: (1)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 (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 (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 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色的程度显示试验结果。 由于ELISA法一方面是建立在抗原与抗体免疫学反应的基础上,因而,具有特异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基本原理与结果解释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基本原理与结果解释 基本原理: 一、包被 1、固相载体的要求 (1)、结合抗体或抗原的容量大 (2)、抗体或抗原牢固地固定在其表面 (3)、不影响免疫反应性 (4)、利于反应充分进行 (5)、固相方法简便易行,快速经济 2、固相载体的材料:聚笨乙烯 3、包被coating 将抗原或抗体结合于固相载体。 4、封闭blocking 用1%~5%的牛血清白蛋白或5%~20%小牛血清消除固相载体表面未结合的位点,消除非特异性吸附。 二、反应 加入待测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 标记酶的要求: (1)、活性高 (2)、性质稳定 (3)、专一性强 (4)、酶催化底物的显色信号易于判断和测量 (5)、方法敏感,重复性好,简单易行 (6)、酶的底物易于配制保存,酶及底物价廉 常用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ELISA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标记用酶) 三、洗涤

使结合在固相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未结合的分离。 四、底物显色 HRP DH2+H2O2—————→D+2H2O H2O2为受氢体,HRP对受氢体的专一性很高。供氢体DH2习惯上被称为底物,底物有多种。 常用底物:四甲基联苯胺TMB 四甲基联苯胺TMB是ELISA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TMB反应后显蓝色,加酸终止反应后变为黄色,测定波长450nm ,稳定,无致癌性。 常用方法与原理 一、双抗体夹心法 方法: 用已知抗体包被,加入待检血清,再加酶标抗体,加底物显色 应用: 二价或二价以上的较大分子抗原测定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甲胎蛋白、HCG等 二、双抗原夹心法 原理:类似双抗体夹心法 操作步骤:类似双抗体夹心法 应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基本原理

更新时间:2004-12-210:30:00 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assay,ELIS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开始用于抗原定 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 (一)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间,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 (3)加酶标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 (4)加底物: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 根据同样原理,将大分子抗原分别制备固相抗原和酶标抗原结合物,即可用双抗原夹 (二)双位点一步法 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时,如应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15-5)。这种双位点一步不但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如应用高亲和力的

单克隆抗体,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显著提高。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测定抗原的ELISA 提高到新水平。 在一步法测定中,应注意钩状效应(hookeffect),类同于沉淀反应中抗原过剩的后带现象。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相当高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不再形成夹心复合物,所得结果将低于实际含量。钩状效应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三)间接法测抗体 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原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原: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及杂质。 (2)加稀释的受检血清:其中的特异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经洗涤后,固相载体上只留下特异性抗体。其他免疫球蛋白及血清中的杂质由于不能与固相抗原结合,在洗涤过程中被洗去。 (3)加酶标抗抗体:与固相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从而使该抗体间接地标记上酶。洗涤后,固相载体上的酶量就代表特异性抗体的量。例如欲测人对某种疾病的抗体,可用酶标羊抗人IgG抗体。 (4)加底物显色:颜色深度代表标本中受检抗体的量。 本法只要更换不同的固相抗原,可以用一种酶标抗抗体检测各种与抗原相应的抗体。 (四)竞争法 竞争法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以测定抗原为例,受检抗原和酶标抗原竞争与固相抗体结合,因此结合于固相的酶标抗原量与受检抗原的量呈反比。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 (2)待测管中加受检标本和一定量酶标抗原的混合溶液,使之与固相抗体反应。如受检标本中无抗原,则酶标抗原能顺利地与固相抗体结合。如受检标本中含有抗原,则与酶标抗原以同样的机会与固相抗体结合,竞争性地占去了酶标抗原与固相载体结合的机会,使酶标抗原与固相载体的结合量减少。参考管中只加酶标抗原,保温后,酶标抗原与固相抗体的结合可达最充分的量。洗涤。(3)加底物显色:参考管中由于结合的酶标抗原最多,故颜色最深。参考管颜色深度与待测管颜色深度之差,代表受检标本抗原的量。待测管颜色越淡,表示标本中抗原含量越多。 (五)捕获法测IgM抗体 血清中针对某些抗原的特异性IgM常和特异性IgG同时存在,后者会干扰IgM抗体的测定。因此测定IgM抗本多用捕获法,先将所有血清IgM(包括异性IgM和非特异性IgM)固定在固相上,在去除IgG后再测定特异性IgM。操作步骤如下: (1)将抗人IgM抗体连接在固相载体上,形成固相抗人IgM。洗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