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出版社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一、单元目标:

1.通过朗读韵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课外积累。

2.扩大学生视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单元训练重点:

积累优美的韵文

三、单元训练难点:

理解韵文

1 《声律启蒙》节选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

3、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二、教学重点:

生僻字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

三、教学难点:

掌握韵文意思

四、教具学具:

韵文片段、对联的延伸知识

五、教学学法:

引导发现、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对联是汉语家园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学习对对联的基础是古代蒙学的对子歌,我们上学期已经接触了《对子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二首。

二、预习反馈,粗知课文(课前预习)

1、(课件出示韵文):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2、小组展示朗读韵文(教师了解学情及预习情况)

三、精读韵文,感悟品读(课堂练习)

1、师生合作朗读韵文,激发兴趣

a.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b.学生自由练读。

c.标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d.小组内合作朗读正音。

e.指生朗读巩固朗读。

f.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g.上下联对比接读。(男女生或小组间)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把韵文读熟练。

2、利用工具书还原韵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对子歌。

2、分组开展朗读韵文挑战赛。

二、学习对子歌(节选一)

1、《声律启蒙》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他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2、利用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还原韵文。

3、交流互补。

4、联系曾接触的古诗对仗特点,引导发现韵文对仗特点。

“来对往、密对稀”反义词。

“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相近的事物。“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相对的事物。

5、朗读品味韵文的韵律美,了解对仗特点。

三、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抄写《声律启蒙》(节选一)并背诵下来。

2、积累文中的句子、词语。

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节选一

对字歌

来往密稀燕舞莺飞风清月朗露重烟微

瓜果李桃犬子羊羔春分夏至谷水山涛

对仗工整韵律优美

课后反思:

教学中利用学生一年级学过的知识《笠翁对韵》过渡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感觉很亲切,并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受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堂中利用小组竞赛,男女比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记忆韵文,学生非常感兴趣,并在无形中完成了背诵任务。

2 《声律启蒙》节选二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

3、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二、教学重点:

生僻词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

三、教学难点:

掌握韵文对仗特点

四、教学具的准备:

韵文片段、对联的初步知识。

五、教法学法

引导发现、朗读感悟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指生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2.提问《声律启蒙》(节选一)中的个别对联。

二、预习反馈,粗知课文(课前预习)

1、(课件出示韵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古国对他邦。

2、小组展示朗读韵文(教师了解学情及预习情况)

三、精读韵文,感悟品读(课堂练习)

1、利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a.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b.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

c.标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d.小组内合作朗读正音。

e.指生朗读巩固朗读。

f.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g.上下联对比接读。(男女生或小组间)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把韵文读熟练。

2、利用工具书还原韵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对子歌。

2、分组开展朗读韵文挑战赛。

二、学习对子歌(节选二)

1、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声律启蒙》的对仗、韵律特点,韵文中的事物都是相近或相对的,对联就是要求对仗工整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2、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3、注释:

a.泽:水聚集的地方。

b.岌岌:形容山又高又陡。

c.淙淙:流水的声音。

4、交流互补。

5、朗读品味韵文的韵律美,了解对仗特点。

6、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三、总结全文

你喜欢韵文中的哪几句?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熟读韵文。

2、积累文中的句子、词语。

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节选二)

上对下多对少易对难横对竖宽对窄……

课后反思: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对联对仗与押韵的特点,并能仿写出一些类似的句子,如:多对少,易对难,横对竖,宽对窄等。

通过背诵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课外积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但学生的积累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续小儿语》节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熟练朗读韵文,并基本能够背诵。

2、通过学习,了解文意,明白做人的道理。

3、让学生了解吕坤及其《续小儿语》的原文及译文。

二、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韵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韵文,明白道理

四、教学具的准备:

查找续小儿语的资料。

五、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分组研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续小儿语》是明代吕坤编写的著作,他在书中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欣赏其中的一部分。

板书课题,齐读(《续小儿语》节选)

二、预习反馈,粗知课文(课前预习)

1、(课件出示韵文):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2、小组展示朗读韵文(教师了解学情及预习情况)

三、精读韵文,感悟品读(课堂练习)

1、采用多种方式读熟课文。

a.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b.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

c.标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d.小组内合作朗读正音。

e.指生朗读巩固朗读。

f.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g.男女生、小组间、师生间进行接读练习,把韵文读流利,读熟练。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把韵文读熟练。

2、结合文后文意还原韵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韵文《续小儿语》

2、分组开展朗读韵文比赛。

二、学习《续小儿语》,感悟理解内容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3、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4、利用工具书结合书后文意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良好的品德,不能有丝毫放松。否则,就像泼出去的水很难再收回一样,后悔也晚了

自己白天的一言一行,到了晚上要认真反省一下。不好的地方要引起重视,努力改正,好的地方要继续保持。

别人夸奖你时要谦虚,这样又多一优点。自夸自大,其实是自损,只会增加你的缺点。

待人接物要大方,衣食所用要节约。对待别人要宽容,要求自己要严格。

4、交流互补。

5、品读韵文,加深理解。

6、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三、总结全文

你喜欢《续小儿语》中的哪几句?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熟读韵文。

2、积累文中的句子、词语。

板书设计:

《续小儿语》(节选)

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

反省自己

做人要谦虚

待人要宽容

课后反思:

《续小儿语》中谦虚、宽容等许多好品质深深影响了孩子们有些同学善于从自己身上找缺点了,如:不完成做作业;不遵守纪律;不积极回答问题等,许多同学受韵文影响,立志努力改正错误。有些同学善于宽容同学了,校园时时能听到“没关系”的温馨话语。有些同学变得谦虚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总还能说:“我还需再努力”……

无形的传统文化教育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4 《增广贤文》(节选一)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韵文,理解文意。

三、教学难点:

理解韵文,明白道理

四、教学具的准备:

教学课件,文意内容

五、教法学法设计:

引导启发、分组讨论、自主探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齐背《续小儿语》(节选)

2、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背诵的《续小儿语》非常熟练,作为奖励,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3、老师讲故事。孔子勤奋学习不浪费时间的故事。

4、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预习反馈,粗知课文(课前预习)

1、过渡:对了,做人要节俭勤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课件出示)——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2、小组展示朗读韵文(教师了解学情及预习情况)

三、精读韵文,感悟品读(课堂练习)

1、多种方式朗读韵文。

a.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b.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把韵文读通顺。。

c.标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d.小组内合作朗读正音。

e.指生朗读巩固朗读。

f.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g.男女生、小组间、师生间进行接读练习,把韵文读流利,读熟练。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把韵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好伙伴听。

2、结合文后文意还原韵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韵文《增广贤文》(节选一)

2、分组开展朗读韵文比赛。

二、学习《增广贤文》(节选一),感悟理解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韵文。

a.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

生说完整话)

b.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c.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d.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从俭朴到浪费容易,从浪费到俭朴难。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是春天,一天之中最重要的是早晨。一家之中最重要的是和睦,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勤奋。

e.引导学生结合书后文意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2、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

3、品读韵文,加深理解。

4、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三、总结全文

你喜欢《增广贤文》(节选一)中的哪几句?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浪费懒惰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

什么?

2、如何才能做到勤奋、节俭呢?

板书设计:

《增广贤文》(节选一)

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勤奋、节俭……)

课后反思:

自教授地方课以来,我把传统文化知识与班级管理,学生生活等多个方面联系起来,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间接对学生进行了养成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在无形中慢慢的养成,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学习方面,学生理解能力有了明显进步,许多同学自己就能把韵文理解得很到位,我很欣慰。

5 《增广贤文》(节选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韵文,理解文意。

三、教学难点:

理解韵文,明白道理

四、教学具的准备:

教学课件,文意内容

五、教法学法设计:

引导启发、分组学习、自主探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背《增广贤文》(节选一)

2、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背诵的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增广贤文》,你们背诵的很棒!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3、老师讲故事。《黄香温席》

4、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预习反馈,粗知课文(课前预习)

1、过渡:做人要孝敬长辈、知恩图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课件出示)——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2、小组展示朗读韵文(教师了解学情及预习情况)

三、精读韵文,感悟品读(课堂练习)

1、多种方式朗读韵文。

a.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b.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 把韵文读通顺。。

c.标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d.小组内合作朗读正音。

e.指生朗读巩固朗读。

f.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g.男女生、小组间、师生间进行接读练习,把韵文读流利,读熟练。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把韵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好伙伴听。

2、试结合文后文意还原韵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韵文《增广贤文》(节选二)

2、分组开展朗读韵文比赛。

二、学习《增广贤文》(节选二),感悟理解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韵文。

a.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

生说完整话)

b.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c.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d.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孝敬父母应当竭尽全力,仅仅供养他们是不够的。连乌鸦、羊羔都知道报答母恩,何况我们人类呢?远离家乡的人常流着思亲的泪水,但远不如父母对儿女的思念之情。

凡是坏事都不要做,凡是好事都要学着做。既要了解自己,又要了解别人,要多替别人着想。要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别人。遇事要三思,最重要的是不要欺骗自己的良心。

e.引导学生结合书后文意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2、品读韵文,加深理解。

3、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三、总结全文

你喜欢《增广贤文》(节选二)中的哪几句?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们的?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他们?

a.分组交流。

b.班内汇报。

c.分小组表演,看哪个组表演的真实感人。

五、布置作业:

问问爸爸妈妈“反哺之孝”、“跪乳之恩”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这样的小故事吗?

板书设计:

《增广贤文》(节选二)

“反哺之孝”“跪乳之恩”

关心孝敬父母

课后反思:

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孝”的良好教育,许多家长在开家长会时反映学生回家懂事了许多,能关心体贴父母了,能主动干家务了,听了这些我感到很欣慰。

6 弟子规(节选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4、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韵文,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理解韵文,明白道理

教学具的准备:

教学课件,文意内容。

教法设计:

引导启发

学法设计:

分组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背《增广贤文》(节选二)

2、课前谈话:

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请同学准备一个你喜欢的与“节俭”有关的故事。我现在非常想听故事。同学们,你们愿意听故事吗?(愿意)哪位同学勇敢的走上讲台来充当一回小老师,把你喜欢的小故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讲故事,略(两名即可)。

总结:刚才两位同学的故事讲的可真好。我们给他们点掌声好吗?相信其他同学也有很多好故事。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大胆地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你们的故事。我们每周要评出一个“故事大王”,所以你们可要精心准备哦,把故事讲的越准确、生动越好。

引言: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学生纷纷议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的一个片段——《弟子规》(节选一)。

二、预习反馈,粗知课文(课前预习)

1、过渡:做人应该遵守规则,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课件出示)——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2、小组展示朗读韵文(教师了解学情及预习情况)

三、精读韵文,感悟品读(课堂练习)

1、多种方式朗读韵文。

a.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b.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把韵文读通顺。。

c.标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d.小组内合作朗读正音。

e.指生朗读巩固朗读。

f.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g.男女生、小组间、师生间进行接读练习,把韵文读流利,读熟练。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把韵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好伙伴听。

2、试结合文后文意还原韵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韵文《弟子规》(节选一)

2、分组开展朗读韵文比赛。

二、学习《弟子规》(节选一),感悟理解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韵文。

a.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

生说完整话)

b.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c.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d.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做人最重要的是道德、学问、才能、本领,如果这些方面不如别人,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而上。如果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不要因此而不高兴。如果听别人说你的缺点就生气,听别人说你的好话就高兴,那么,坏朋友就会接近你,好朋友就会离你而去。相反,如果听到好话就不安,听到别人指出缺点就高兴,那么,正直的朋友就会越来越亲近你。

e.引导学生结合书后文意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2、品读韵文,加深理解。

3、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三、总结全文

你喜欢《弟子规》(节选一)中的哪几句?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想一想:当有人指出你的缺点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结合上文,讲一讲应当怎么做。

a.分组交流。

b.班内汇报。

c.分小组表演,看哪个组表演的真实感人。

板书设计:

弟子规

韵文特点;三字一句、朗朗上口

为人处世、言行治学的准则

课后反思:

《弟子规》内涵丰富,涉及“孝、悌、谨、信、仁爱、学文”诸多方面,各方面对学生的成长来说都十分重要,要想在短时间内对各方面都有突破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我打算先下大力气突出抓好“百善”之首的“孝”,为学生打下长养其他好品格的根基。对于《弟子规》涉及的其他内容,也不放弃,而是侧重于渗透在指导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相信日久也必见成效。

7《弟子规》节选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4、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韵文,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理解韵文,明白道理

教学具的准备:

教学课件,文意内容。

教法设计:引导启发

学法设计:分组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个案补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弟子规》表演视屏

提问:刚才我们听的那首歌你们熟悉吗?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弟子规》(节选一),谁来给大家背一背?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什么?

3、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弟子规》的内容。

板书:《弟子规》节选二

二、预习反馈,粗知课文(课前预习)

1、我们小朋友养成了读书的良好习惯,你们知道吗?读书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看投影仪: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2、小组展示朗读韵文(教师了解学情及预习情况)

三、精读韵文,感悟品读(课堂练习)

1、多种方式朗读韵文。

a.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b.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 把韵文读通顺。。

c.标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d.小组内合作朗读正音。

e.指生朗读巩固朗读。

f.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g.男女生、小组间、师生间进行接读练习,把韵文读流利,读熟练。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把韵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好伙伴听。

2、试结合文后文意还原韵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韵文《弟子规》(节选二)

2、分组开展朗读韵文比赛。

二、学习《弟子规》(节选二),感悟理解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韵文。

a.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

生说完整话)

b.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c.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d.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这三条的确很重要。正在读这本书,不要想着去读那本书。这本书没有读完,不要去读另一本书。学习的时间要安排的多一点,但还是要抓紧时间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会弄明白。有疑问的地方,应随时记下来向别人请教,直到确确实实搞清楚。

e.引导学生结合书后文意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2、品读韵文,加深理解。

3、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三、总结全文

你喜欢《弟子规》(节选二)中的哪几句?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结合《弟子规》节选二: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书?书中都告诉了我们那些读书方法?

a.分组交流。

b.班内汇报。

板书设计:《弟子规》节选二

读书讲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学习知识要及时复习

课后反思:

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受益匪浅。不仅积累了优美的韵文,还学习积累了许多读书的方法,如:“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读书要有始有终。”本篇韵文,朗读有些绕口,学生背诵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突破难点,为学生背诵降低了难度,受到了良好效果。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

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三)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山东友谊出版社五年级传统文化第二单元 交友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二单元交友 7.友其德也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诵读中的句子。了解“友其德也”的含义。 2.了解传统文化中更多关于交朋友的典故并学习。 3.能在生活中学会选择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交朋友。择良友,弃损友。养成良好的交友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幅图片对比导入,问学生会和哪张图片中的学生交朋友。并谈一谈为什么选择他?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 出示《经典诵读》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点睛自由读并理解课文意思。(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3、尝试背诵。 4、想一想:我们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不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5、学生自读“倒屣相迎”典故。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理解“倒屣相迎”的?(三)忆事思辨 1、小组合作:出示导入的两张图片,如果你作为他们的朋友,你会怎么劝

说他们? 2、找学生上台表演。 (四)博学研思 1、自读广闻博识的说文解“朋”,你还知道其他关于“朋”的文化吗? 2、查看资料卡。说一说你知道的关于朋友的历史典故。 (五)学以致用 1、搜集关于“朋友”的名言警句,和朋友交流分享。 2、写一写,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交朋友? 3、小调查:你周围的同学是怎样交朋友的? 8.君子慎交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诵读中的句子。了解“君子慎交”的意思。结交朋友要谨慎,不要交结那些比自己差的人作朋友。 2.了解传统文化中更多关于交朋友的典故并学习。 3.能在少年时期谨慎选择自己的朋友,并和德行高尚的良友一起进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墨子悲染丝”的故事导入:有一回,墨子见人染丝,感慨于(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著变化。他认为,不但丝会很容易地被染成各种颜色,一国之君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无论是功名蔽天地的仁义显人,还是为天下谬的不义辱人,无不是外来的影响所致。士也不例外,如果所交的朋友都爱好仁义,都淳朴谨慎,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齐鲁出版社详解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二年级学习第二册。本学年学习第二册。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共分为18课。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共17课。学习本单元,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学习。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只有18课,学习这一课,要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3、当学生知道这一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三、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声律启蒙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配乐简介《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清代车万育编著,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几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今天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节选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段,模仿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解析词语: 晚照:晴空: 宿鸟: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 佩剑:弯弓: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达成目标的策略 教师范读教师带读学生指读 释读、讲解重点点拨朗读背诵 朗读评价分组朗读比赛 师生对读 练习背诵 熟读课文 收集课外资料 2、根据注释,小组交流一起理解含义。

山大版传统文化六年级教案(全册)

山东大学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第1课《论语》(八则)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大学》(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阐明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阐述文化发展的过程。 (2)能力目标 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 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运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方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呢,我们学习了文化传播的有关内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在商业活动,在迁徙活动中在教育中传播。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如果说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将围绕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讲述文化传承的过程。 二、讲授新课: (一) 传统文化面面观 探究活动一:现象题图与罗列特点 出示一组图片(针灸京剧书法)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它们的由来吗?如果知道,请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分享这些说法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其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性,以便从它们各自的历史渊源中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归纳总结。 教师提问:结合自己的经验,你还能列举出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可否用一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学生回答

*问学生它们产生于什么时代,属于什么民族,在现实中有什么表现,各自存在于什么领域,等等。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较为完整的概念。 教师:大家对传统文化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到底什么是传统文化呢?大家来看书本第39页第一自然段传统文化的概念。(读一遍)从这个定义中大家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答:继承性。 教师:非常好 *一是要概述什么是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初步确立相对完整的传统文化的概念。二是要从传统文化的存在和形成中感悟文化的继承性。 教师:大家来看一下本框的标题为“传统文化面面观”,是“面面观”,不是“全面观”。所以,我们这节课呢,就只是以习俗、建筑、文艺、思想为例,来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所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在方方面面,它可以作为物质形态,如器物至今仍在使用,如文物供人观赏和研究,但它最重要的意义仍然表现为内在的精神价值。 探究活动二:情境图说 教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习俗的由来和演变吗? *意在引导学生把今天的生活与历史文化的影响联系起来。认识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今天的生活中延续,是因为传统文化作为精神文化,它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的生命,蕴含着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由此感受今天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传统文化的根基。 教师提问:在你看来,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这是思考上一个问题的延伸,可以有多种思维触角。比如,有民族的、环境的影响,有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的需要等具体因素。而从传统习俗的形成机制来看,那就是课文中所指出的:约定俗成、世代相传。 教师: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现实的需要。 看完了传统习俗,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传统的建筑 探究活动三:建筑图说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 教师提问:你所居住的地方有些什么样的传统民居?你能指出这些民居所展现的传统文化内涵吗?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下面请大家来谈一谈对这一个问题的看法。 *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许多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因素,不能一概而论。因而,它具有较强的辨析意义,掌握好了,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很有益处。但是,就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把握而言,应该力求使学生在经历辨析的过程中超越辨析的具体结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优秀教案山东大学版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时1、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二课时 2、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三课时 3、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四课时 4、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五课时 5、塞上听吹笛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 现在社会,多少年来,所有的学校都在大会小会的谈德育,但还不时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抽烟、喝酒、校园暴力、破坏公物、甚至侮辱教师等等。看来如何理解、实施道德教育,怎样使道德教育充满活力并富有成效,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道德 何为道?道即是法,是万物之奥,万事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道先天地而存,是阴阳相合、遵自然法则运行不息的规律。何为德?德是物质场,万物存在的基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重积德则无不克”(《道德经》)道与德连在一起就是尊道重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将道德阐释为“天道”、“天理”,以及人当遵守的“仁、义、礼、智、信”。天道、天理体现的是宇宙、地球、人类的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总和,而“仁、义、礼、智、信”则是人顺从天道所应遵从的道德规范。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人无“德”便不能称之为人。由此可见,道德的内涵是非常深刻的。 二、道德与幸福 做人有为人之道,成物有构物之理。古人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人行事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遵循一定的规律。得道能明事理,同时拥有了一种本领。得自然之道可成学者专家,得社会之道可为官为君,得先天之道可返本归真。符合事物规律行事必然会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使事物繁荣昌盛。相反,逆道而行就会碰的头破血流;为人处世应遵循一定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具体表述就是道德规范。重德能不断积德,使人德高望重,众望所归,为处世理事打下良好基础,走遍天下人所敬仰。 没有道德的个人,必然丧尽天良,为社会所不容;没有道德的社会,必然混乱、腐朽、堕落。可见,传统道德与人类幸福又是息息相关的。 三、悠悠中华文化五千载,道德一线贯穿,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教育历来被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的问题。人有两面性,可以选择善也可以选择恶,可以学好也可以学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普遍的人性中,善与恶共存。一个人要行善,则必须约束自己的恶念,要吃苦、付出,还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而只要稍微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堕落。放纵当然比约束更容易,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笔者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发人的正的因素,抑制人的负的因素;其根本途径在于从“心”做起,应回归到正心、诚意、提升道德修养的路上。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包含丰富的道德内涵,其精华代代相传。 “天人合一”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社会的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中华文化体现出诚(实)、善(良)、和(为贵)、(包)容等优点。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和谐,重视个人修养,能够包容,能够发展,能够维护人间道德,能够使人有正信。 传统道德提倡的克制、忍让、节俭、吃苦耐劳,恰恰能够避免人陷入那种无度的纵欲之中。是调剂人生活,使人精神充实的有力保障。而乐天知命,使人能够更加理智而清醒的生活。抛弃了无谓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烦恼。这些东西非常合乎天理,也十分符合人性。有益于激发人正面的因素,抑制人负的因素,具有向善向上的感染力。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的好素材。 四、用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 道德是无所不在的,是活泼的、流动的、丰富多彩的,而非呆滞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在借助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中,如果我们选择恰当的方法,是能够把她准确、实在、生动的表现出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大学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12-2013(上)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于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为切实搞好这一工作,特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共有学生44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3人。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初步时期。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但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很高。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在古诗的朗诵、欣赏和背诵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本册共有26课,包含“经典驿站”、“人物长廊”、“名胜游踪”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本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内容具有活动性、趣味性。本册教材内容如下: 1.“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2.“名人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3.“名胜佳境”:展示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完美版

必修3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北京鲁迅中学任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取精去糟”,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能力目标: 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分析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传统文化价值,激发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过程(所设情景或可改成情景剧) ◆导入 情景一:近几天在广州工作的嘉妮正急着赶一份策划案,节后客户就要。她很犹豫:快到中秋节了,回北京的家还是留在广州? 问题1:讨论嘉妮回不回家? 学生发言(略) 师:中秋节──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中秋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也就是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新课教学 ◆情景二:嘉妮坐飞机回到北京,中秋之夜,与家人坐在四合院的天井中,摆上月饼以及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全家一起赏月、叙聊。 外公首先发话:“中秋赏月有什么讲究?中秋节是个传统节日,谁来说说它的历史?”大家七嘴八舌说起来。 问题2:中秋赏月有什么“讲究”?说说中秋节的发展历史。 学生发言(略)。 师:“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板书:传统习俗的继承 问题3:中秋赏月反映了我国文化的什么内涵?如何理解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的“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 学生发言(略)。 师:中秋节是人们的情感和自然现象结合得最紧密的节日。中秋赏月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崇敬,而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属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秋节是民族文化展现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又称“团圆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中秋团圆、家国和谐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 板书:传统习俗、家国和谐、团圆、天伦之乐、传统思想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纽带。 ◆情景三:一会儿,舅舅随口咏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

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俭以强国

第7课俭以强国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与拼音,熟读、记诵课文内容。 2.学习“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理解课文意思 3.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懂得节俭是国家富强之本。 4.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树立节俭意识,为国家的富强贡献力量。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课文含义,懂得节俭是国家富足之本。 ★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树立节俭意识,为国家的富强贡献力量。教材内容解读 本课摘取了《荀子》《墨子》中的两段经典名言。从主旨来看,本课是前两课的升华。养 成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品质,对家庭、对国家都很重要;节俭能让国富民强,而铺张浪费,则 会导致淫佚而亡。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刻理解节俭乃国家富强之本。教学时,可以通过童谣的 导入,让学生明白个人节俭不仅可以修身,也能为国家富强贡献力量,并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应 该如何节俭。 鼓励学生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版块的学习,理解课文的含义。学 生通过诵读诗文,明白节俭是一个国家富强成功之本。教学时可让学生读节俭故事,讨论如何 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做到节俭,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写标语,从小事做起,把节俭强国的道理 深深扎根于内心。 “认识汉字”版块展示了“天”字由甲骨文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天,会意字,其本义是人头,引申为天空、太空。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的演化过程,自主观察选择喜欢的字体,动手写一写,感受古文字的形体美。同时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进行剪纸学习,动手练 习剪“天”字。 “学而时习”版块通过让学生背诵再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日积月累”版块列举了两则有关节俭的名言,学生可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诗句在此基础上, 开展学写宣传节俭标语等活动。 教学过程 一、趣味童谣,导入新课 勤俭节约是美德,艰苦朴素莫忘记。 一滴水,一粒米,积少成多了不起。 一度电,一分钱,不讲排场讲节俭。 爱惜资源最光荣,铺张浪费最可耻。 穿着打扮莫攀比,花钱精算要珍惜。 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报国记心里。

五年级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子课本(2019山东大学出版社)

第三单元 诚信立身 “诚信”二字中的“诚”指的是真实、诚恳,“信”指的是信任、信用。“诚”“信”二字组合在一起,就是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减信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最终也将一事无成。我们要牢记古人的教海,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经典驿站 1 忠信为宝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枢言》 注释:结:纽带。 文意:诚信,是社会关系的组带。 儒有不宝全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注程:儒:儒学、儒家经典。这里泛指有道德修养的人。宝,动词,珍视 看重。 文意:不看重金玉等钱财,而以忠信为宝。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周易?乾》 注释:进德:提高道德修养。修业:扩大功业建树。修辞:修饰言群。居:积累。文意:君子要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忠诚守信,这是用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修饰言辞以树立诚意,是为了更好地积累功业。 温馨点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精神纽带,是

人性中最重要的美徳。它让我们的灵魂变得高贵,让我们的品格变得高尚。我们一起查字典,找一找关于“信”字的解释吧 活动广角: 课文中这几句话道理深刻,你能背诵下来吗? 1.诚实 2.不怀疑,认为可靠 3.崇奉 4.消息 5.函件 6.随便,放任 你还知道些关于诚实守信的历史小故事?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我知道”曾子杀猪与“学布一话干金”的改事,还知道...... 成长阶梯: 你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如果能把这几句话背诵下来,就可以把红旗插到C峰上;如果你通过查字典了解了信”字的不同含义,就可以把红旗插到B降上;如果你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就可以把红旗插到A峰上啦!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山东省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传统备课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 一、经典回放: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 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长处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传统备课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 七、活动广角:第3页 八、成长袋: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_yu fu)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专家研

五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硕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 猜想题目的意思。(大老鼠) 二、新授: (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 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黍子,一种粮食; “无”通“毋”: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你。 “贯”:侍奉。 B、讲解句式: “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置) C、将第二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三年侍奉你,都不愿意对我照顾。 (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适”:舒心; “逝将”:发誓要。 B、将第三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的地方。 (4)“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三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下(电子版)山东大学出版社2019版

第三单元知耻 知耻,就是知道羞愧和耻辱。对一个人而言,知善知恶,知是知非,知荣知耻,就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尊道贵德,崇仁尚义,弱小也能变得强大。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虽饱经忧患,却始终屹立不倒,不可征服,就在于她的人民在心灵深处秉持着正确的荣辱观。 经典驿站 1不可无耻 孟子日:“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 文意: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不知道羞耻,是真无耻啊。”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①治:治理。②非:不。礼义:礼法道义。 文意:百姓没有廉耻之心,国家就很难治理。不修持礼法道义,廉耻之心就无法确立。 孟子日:“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大:重要。②机变:阴谋诡计。③若:如、赶上。 文意:孟子说:”羞耻心于人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些搞阴谋诡计的人,是没有什么羞耻心的。不如别人却不以为耻,怎么能赶上别人

呢?” 温馨点击: 在本课中,我们学了关于“知耻”的格言。孟子等古代大思想家都非常看重羞耻之心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知耻”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还关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活动广角: “人不可以无耻。”读了圣贤的名言我很受启发...... 是啊,有羞耻之心才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是我画的关于“知荣知耻”的漫画。 以文明礼貌为荣以举止粗俗为耻 让我们也来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吧! 成长阶梯: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你表现得怎么样?能得几颗☆,就把相应的☆涂红吧!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 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 露重对烟微。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二、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 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四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最新山东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精选】整理版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唐诗 1、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4、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5、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惜时有成

第3课惜时有成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与工具书,正确朗读、记诵课文内容。 2.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理解诗文含义,懂得只有充分利用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才能有所成就。 3.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懂得如何做到惜时而有所成就。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的含义,懂得只有充分利用时间,才能有所成就。 ★通过游戏等多种形式,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懂得如何做到惜时而有所成就。教材内容解读 自二千多年前孔子站在河边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叹,惜时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 优良传统。 本课主要摘取了《颜氏家训》《诗经》中的两组经典名言,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刻理 解只有充分利用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才能有所成就。教学时,可以通过“实践万花筒”中“请你来做做”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积极的评价语言和多样的评价方式进行有效的 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朗读成诵,实现熟练记诵的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鼓励学生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版块的学习扫除障碍,理解课文。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借助辅助工具进行学习”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掌握 了课文重、难点。教学时建议通过欣赏齐白石的一系列名画,让学生谈谈对这些画的印象并补 充齐白石珍惜时间的小故事,通过讨论齐白石画的虾为什么如此传神,让惜时有成的道理扎根 于学生内心。 “认识汉字”版块介绍了日字由甲骨文演变为隶书的演化过程。“日”是典型的象形字, 轮廓像太阳发出的光,中间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本体。它的本义就是太阳。 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日”字字体的演化过程,同时出示关于“日”的相关成语,利用 游戏“疯狂猜成语”,让学生在感受古文字形体美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而时习”版块让学生通过背诵,再次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 “日积月累”版块列举了两首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诗。学生可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诗句, 并通过“实践万花筒”,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着用上这些话,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趣味游戏,导入新课 1.你相信老师10秒钟能画出一幅画吗?(画简笔画)现在老师准备好秒表,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短暂的一分钟里我们能做哪些事:写多少个字,做多少道题踢几下毽子,跳几下绳……快来试一试。 2.让学生说感受。每分每秒都很重要,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惜时有成》。板

山大版二年级传统文化上学期全文

1、《声律启蒙》节选作者清代,车万育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2、《续小儿语》,明代吕坤所所撰。吕坤(1536—1618),字叔简,号新吾,河南宁陵人。吕坤的父亲吕得胜为了使儿童诵习有教育意义的儿歌,便写了《续小儿语》。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3、《增广贤文》(上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4、《弟子规》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5,《中华改良杂字》 勤能补我拙,俭能为我廉。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路遥知马力,日久结人缘。 6、《自立歌》陶行知(1891~1946)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诗人.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 靠天, 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7.幼学杂字 正月元宵,立春雨水。二月花朝,惊蛰春分。三月寒食,清明谷雨。四月清和,立夏小满。五朋端午,芒种夏至。六月三伏,小暑大暑。七月七夕,立秋处暑。八月中秋,白露秋分。九月重阳,寒露霜降。十月小春,立冬小雪。十一月数九,大雪冬至。十二月腊八,小寒大寒。除夕分岁,次早新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