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案

(完整版)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案
(完整版)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案

《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授课教师:郭松波

孟津县平乐镇初级中学

2012年11月

《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案

郭松波孟津县平乐镇初级中学

【课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布是怎样扮靓家居的;

2、研究装饰布的特点;

3、掌握装饰布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并完成一幅装饰布设计。

【重点】装饰布的设计,包括纹样设计,色彩设计。

【难点】使装饰布的色彩搭配协调。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材料(水彩、水彩笔);剪纸工具材料(彩纸、画报纸、包装纸、胶水等);电脑绘制。

【总体设想】根据学生的阅历,举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高雅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体现,学以致用;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了解装饰布的使用功能,装饰布给人带来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法、提问引导法、分层教学法、讨论探究法、演示法等。

【学法】情景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归纳小结、自评互评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发现美。

1、师展示一块装饰布,提出问题:“你见过装饰布吗?装饰布和服装面料有何不同?都用在哪些地方?”

师生讨论总结:

不同:花形大,色彩丰富,组合形式多,幅度宽;相同:都要设计一个单位纹样,然后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他可以用在我们的家居中,如窗帘、桌布、靠背和床单等。

2、出示一些装饰布扮靓我们家居的图片,提问:这些装饰布在家居环境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小结装饰布的定义:这些布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具有装饰功能。因此我们称之为装饰布。引入课题并板书《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二、讲授装饰布特点——赏析美。

提问学生“刚才那些装饰布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生从色彩,纹样两方面作答,引入下个学习目标——赏析美。

生快速浏览书上28、29页的图片及文字内容,装饰布纹样及色彩都有哪些特点?结合书上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分析。要求先独立思考2分钟。

(思考与讨论的问题:观察照片中的装饰布,想一想纹样的基本形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进行排列组合的?找出装饰布设计的规律。你喜欢哪种色彩搭配形式?你认为色彩设计应注意什么?)

1、装饰布的设计

(1)纹样设计

.图片展示具象和抽象两种不同纹样的装饰布装饰布纹样表现内容广泛,总体可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板书)

出示四方连续的图片,你能找出它的基本形吗?它又是怎样排列组合的?

简单讲解下什么是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平面构成是将几何形作为基本形,

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

c.出示正负形转换的重复排列图片,引导分析基本形及排列组合方式

d.提出探究性问题:还有没其他的重复排列组合方式?

请学生分组进行自由组合。通过组合探究图案的平面构成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请一学生上台演示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教师做知识性小结:重复在平面构成和图案纹样中都是常用的排列方法,它能使基本形或单位纹样在重复的排列中形成和谐的美感和多样变化的节奏感。

(2)色彩设计

装饰布的色彩非常丰富,不同的色调会带给人不同的美感。图片展示装饰布的色彩规律,请同学们对照片中装饰布的色彩,谈感受。

高明度色调——明快低明度色调——深沉

暖色调——明朗、热烈、欢愉、温馨冷色调——安祥、宁静、平和、清爽

近似色——统一、舒缓对比色——活泼、欢快

回归课本, 在书上选一幅最喜欢的图片,感悟其装饰布所传递出的情感。引导分析书上28页左上角和右下角两张图片,师生一起从造型,色彩等要素入手分析图案传递的情感,与设计者进行精神交流。这样通过有针对性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运用不同的纹样组合方式和色彩搭配方式所体现出的个性特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色彩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设色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三、设计装饰布——创造美

“你对装饰布是否已经产生了兴趣?你一定也想用装饰布为你的居室做些什么吧,那美丽的装饰布是怎样制作完成的呢?”教师小结并示范装饰布纹样的绘画步骤:(出示范画)

1、先考虑设计用途及排列组合的形式。比如想设计一块做窗帘的装饰布,并想采用四方连续的排列形式。

2、设计一个单位纹样。

3、根据单位纹样的大小画好若干个格子,再想好怎样重复排列。

4、将单位纹样逐一拷贝。以具象基本纹样示范拷贝方法。

5、进行色彩设计,从常用图案配色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中选择一种方法,并选择一组颜色。注意用色彩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业,从别人的作品中看到优缺点,来了解更多的创作技法。这也是教学方手段,使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示,激发创作灵感。

2、作业就是运用装饰布的构成规律和色彩规律,设计一幅装饰布,注重个性情感的表达。

学生作业时注意抓两头,顾中间,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让美术课没有差生。鼓励学生大胆设色,只要学生有设计意图,或说出他希望达到某种色彩效果,而不是盲目的,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通过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色彩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设色能力。

四、评价

a.学生自评或互评,增进情感交流。

b.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习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