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贵宾自费项目是为了丰富您此次欧洲之行的推荐性项

各位贵宾自费项目是为了丰富您此次欧洲之行的推荐性项
各位贵宾自费项目是为了丰富您此次欧洲之行的推荐性项

西方雕塑的起源和艺术发展

西方雕塑的起源和艺术发展 西方雕塑的传统发端于古希腊艺术,但古希腊艺术却又曾受古埃及艺术特别深的妨碍,因而,特别多艺术史书就把埃及艺术作为西方艺术的源头来阐述。事实上,从地理位置看,埃及尽管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然而它属于非洲国家;从艺术源流考察,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而希腊文化要紧来自以爱琴海为中心的爱琴海文明。为此,我们在介绍西方雕塑艺术时,将从史前的原始雕塑和爱琴海、古希腊罗马雕塑开始。 1、原始社会和上古时代西方雕塑艺术 在法国的劳塞尔岩洞中,人们发明了六个人物雕刻形象,其中最闻名的一件是一个浮雕女性人体形象,被后人称为《持角杯的女巫》。这种典型的女性雕刻形象表现了原始人类对种族繁衍的崇尚,被认为是原始艺术的开端。

早期希腊雕刻受到爱琴海、埃及和近东各国的妨碍,直到黑暗时代过后,希腊人的雕刻才开始建立自己的风貌并蓬勃进展,并对往后欧洲艺术产生极大的妨碍。希腊的雕刻和建筑,是互为一体的,例如神庙建筑上的山形墙雕刻或浮雕饰带、墓碑上的浮雕等等。除了和建筑相结合之外,独立性的裸体雕像也特别可观,其创作泉源均来自“人体美”。希腊人的雕刻 经历了希腊古朴时期、希腊古典时期直至希腊化时期。这时,出现了许多具有官能的美感裸女雕像,其中经典作品是《米罗斯的维纳斯》和《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像》,它们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为巴黎卢浮宫三件最宝贵的藏品。 古罗马的雕刻艺术是在伊特拉斯坎和古希腊后期的直截了当妨碍下进展起来的。古罗马重要的雕刻艺术除了肖像之外,还有浮雕。浮雕被广泛用于建筑装饰上。 2、文艺复兴前后西方古典雕塑艺术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雕塑艺术人才辈出,雕塑名作流芳千古。多那太罗的《大卫像》,是自西罗马帝国灭亡1000年以来,第一件与真人大小相同的男性裸体圆雕;波拉约洛的《赫拉克勒斯和安泰俄斯》,表达了力量的对抗和平衡,给人以动态节奏的美感;波洛尼亚的《战胜比萨的佛罗伦萨》用人体象征着“正义”与“邪恶”;切利尼的《弗朗西斯一世的盐罐》,把精致优雅的趣味与卓越的金银器物的制作技艺融合为一体。 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雕塑家无疑是天才的米开朗基罗,他同时又是画家、建筑师、工程师和诗人。他的一生创作的许多艺术精品构成了这一时期的最经典的范式。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形体构成变化不是轻微的而是激烈而扭曲的,在创作中米开朗基罗强调“应该用眼睛而不是手去测量,因为手只会制作,而眼睛才会判断。”其作品中流露出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特别是后期的作品运用强烈对比的造型来宣泄内心悲愤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米开朗基罗相信“漂亮的人像”不只是表达观念和引起感动,而应是视觉艺术中唯一能够表现“真实”的主题,《大卫》《昼》《夜》《暮》《晨》确实是在这朝气蓬勃的力量下,呈现最具体的“真实”。与其他许多西方古典艺术大师一样,圣经中的人物和故事是米开朗基罗作品的一个重要题材,《摩西像》《圣殇图》确实是这类杰作。 3、西方近现代雕塑

欧盟主要机构一览

欧盟主要机构一览 理事会 理事会(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包括欧洲联盟理事会和欧洲理事会。欧洲联盟理事会原称部长理事会,是欧盟的决策机构,拥有欧盟的绝大部分立法权。由于马约赋予了部长理事会以欧洲联盟范围内的政府间合作的职责,因此部长理事会自 1993 年 11 月 8 改称作欧洲联盟 日起理事会。欧洲联盟理事会分为总务理事会和专门理事会,前 者由各国外长参加,后者由各国其他部长参加。欧洲理事会即欧共体成员国首脑会议,为欧共体内部建设和对外关系制定大政方针。 委员会 欧盟委员会( European Commission )是常设执行机构。负责实施欧共体条约和欧洲联盟理事会作出的决定,向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提出报告和建议,处理欧盟日常事务,代表欧共体进行对外联系和贸易等方面的谈判。委员会由 28 人组成

,每个成员国各 1 人。主席由首脑会议任命,任期 2 年;委员由部长理事会任命,任期 4 年。 [1] 欧洲议会 欧洲议会(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是欧盟监督、咨询机构。欧洲议会有部分预算决定权,并可以 2/3 多数弹劾委员会,迫其集体辞职。议员共有 518 名,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各 81 名,西班牙 60 名、荷兰 25 名,比利时、希腊、葡萄牙各 24 名,丹麦 16 名,爱尔兰 15 名,卢森堡 6 名。议长任期 2 年半,议员任期 5 年。议会秘书处设在卢森堡。每月一次的议会例行全体会议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特别全体会议和各党团、委员会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 欧洲法院 欧洲法院( The Court of Justice )是欧盟的仲裁机构。负责审理和裁决在执行欧共体条约和有关规定中发生的各种争执。

欧洲艺术起源

间:远古时期代表作: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乔托意大利画家《尤大之吻》等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学者《歌集》 薄伽丘意大利文学家《十日谈》 达芬奇意大利画家、科学家《蒙娜丽莎》等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雕刻家、画家、建筑师等《大卫》 拉斐尔意大利画家、建筑家《西斯廷圣母》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等《君主论》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家《哈姆雷特》等 拉勃雷法国作家《巨人传》 伊拉斯谟德意志作家《愚人颂》 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堂吉诃德》 艺术形式: 欧洲艺术风格主要分为四种同时也是影响欧洲文化艺术最深,最广的四种艺术风潮-------- 罗马时期:法国建筑师德高蒙(De Caumont)在1824年首次提出用“罗马式风格”一词,来统称中世纪初期的西欧艺术。这个提议很快被人们认同,但这个词却隐含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认为“拉丁语系”的形式发展,也是大众化的拉丁语与各地日尔曼侵略者的语言相互融合的过程,这些地区和国家同时创造力自己的新形象艺术,也努力结合罗马艺术和民间传统。二是有了新的定义,目的是要把中世纪初期的西欧艺术与古罗马的艺术相提并论,为的是想彰显自身的重要性。 哥特时期:它的艺术是发源于比较偏僻的阿尔卑斯上的以北地区,与来自繁荣南方的罗马式艺术,发源位置恰好相反,因此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某个人文主义者,便认为这种出自北方的艺术形式是野蛮的,于是用“歌特”这个对野蛮种猪的称呼来称呼它,带有歧视意味。 其实这种艺术形式主要发源于法国中心,日后以其为起点,逐渐在整个欧洲传播开来。 文艺复兴:被称为“文艺复兴”的艺术活动,起源于15世纪初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到了15世纪末,这项艺术活动的的风潮遍及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在16世纪上半叶,罗马取代了佛罗伦萨成为艺术中心,同时创造出文艺复兴运动的辉煌成就。 它的风潮也传遍了整个欧洲,引发了一场全面型的艺术革命。这场革命几经兴衰,持续影响了数个世纪,直至今日。 同时建筑师是史于这个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前人们称他们为泥瓦匠,在低位上和画壁画的画匠、从事雕刻的工匠没两样。 巴洛克时期:其垄断了17至18世纪中叶的艺术界。影响了整个欧洲,并蔓延到拉

联邦快递和顺丰快递运作模式比较

联邦快递和顺丰快递运作模式比较 学校:贵州大学 学院: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班级:14会计 姓名:李昌云 学号:1400860624

联邦快递与顺丰快递运作模式对比 联邦快递和顺丰快递分别是国际上和国内的快递巨头,两者在经营领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在不同的主营区获得很好的收益,成为在快递企业里的旗帜,本文将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上表数据可以发现联邦快递比顺丰快递提前发展20多年,相对更加成熟一些。联邦快递可以说是国际物流的巨头,相比之下顺丰快递的地位稍微低一点。只是联邦快递收费比顺丰高不少,所以呢我认为服务的人群上应该也有差别,可能这也就是顺丰营业网点有联邦服务站6倍之多原因。中国消费者数量巨大,但是大众消费水平较低,所以中国市场顺丰显然就要有优势一些。反之呢顺丰收费较联邦低、起步较晚、发展定位也不同这也导致了顺丰快递在国际物流服务上远远不及联邦快递。从服务范围来看,联邦快递主要服务与高端国际市场,而顺丰则主要服务于中端国内市场,联邦快递的覆盖面比顺丰大得多,这使得其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投入、联邦快递比顺丰也增加不少。两者在服务方式上也有很大区别,联邦快递在送货速度上提供比较多样化的服务,顺丰快递主要给顾客方便快捷的高效服务,各有千秋,但是在运作流程上顺丰快递比联邦快递快递繁琐得多,这也导致我们经常在收到货物的时候会有破损的情况。 联邦快递和顺丰快递作为第三方物流模式的身份出现,它们自身并没有实体仓储。联邦快递仅仅只是一个中转站,就如路由器,它并不贮存货物,只是传递货物。当消费者确定购买商品时,商品由商家发出,经由联邦快速配送至消费者手中。很好的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这或许也是也正是联邦快递经久不衰的法宝。而顺丰快递

博世欧洲精英使用手册

博世欧洲精英使用手册 一、设备打开 1.按下锅炉控制面板左上角的电源开关,运行设备; 2.控制面板下方的运行指示灯亮,温度指示灯显示采暖或生活热水温度。燃烧过程中,燃烧器指示灯亮。 二、打开集中供热功能 1.旋转采暖温度控制按钮(控制面板左边一个按钮),调节采暖温度: ——地板采暖:位置2(约50℃)。 注:初次使用温度不宜调的太高,一般在20至30℃即可。最高温度不得超过60℃。——散热片系统:位置6(约80℃). 利用热水温度调节按钮,,调节生活热水温度。温度指示不显示热水温度,加热过程中,温度显示灭,当燃烧器点燃后,燃烧器指示灯亮起。 热水温度可设置在40℃-60℃之间,单实际温度取决于热水量,热水量越大,温度越低。 四、夏季模式(集中供热关闭,仅热水打开) 1.保持设备打开状态。 2.逆时针旋转采暖温度控制按钮,至最左端。采暖泵关闭。 3.夏季模式下,温度指示关闭。 注:当压力表水压低于正常水压时,应打开补水阀补水,直到水压压力处于正常范围内。然后一定要关闭补水阀,否则会造成锅炉泄水。

五、故障代码

博世欧洲之星操作手册 一、设备打开 1.首先确认燃气阀门已经打开,锅炉电源插头已插上; 2.按下锅炉控制面板左上角的电源开关,运行设备; 3.显示屏上显示采暖的出水温度 二、试运行: 1.打开系统散热片的所有阀门; 2.打开补水阀,生活冷水阀,注水至1到2巴的压力,然后关闭冷水阀 3.散热片排气; 4.打开冷水阀,将系统压力重新充注到1-2巴 5.打开燃气阀 三、打开集中供热功能 1.热水温度可设置在45℃至82℃之间; 2.若为地板采暖系统,采暖温度不得高于60℃; 3.旋转控制面板左下角的采暖控制旋钮,调节采暖温度;(初次使用时不宜调太高) 4.采暖类型不同,最大采暖出水温度设置不同: ——地板采暖系统:2档(约50℃) 四、生活热水温度设置 1.调节锅炉控制面板右下角的生活热水温度调节旋钮来设置生活热水温度; 2.显示屏上显示的仍是采暖出水温度 3.生活热水温度可在40℃和60℃之间设置。但水龙头的世界出水温度取决于进水量的大小,

欧洲国家创新网络化的两种模式及启示_黄伟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创新基地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2011GXS4K069),上海市科委发展基金软科学计划项目“关于张江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研究”(11692109300)。 收稿日期:2012-07-12 作者简介:黄伟(1963-),男,上海人,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调研员;研究方向: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 欧洲国家创新网络化的 两种模式及启示 黄 伟 1,2 段小华 3 (1.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北京100862; 2.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38) 摘要:整合相关要素形成创新网络是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方式。本文在概括有关创新网络内涵、形态 和功能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欧洲国家创新网络化的两种新模式:一是建立开放式的创意网络,形成跨领域的创新平台;二是建立孵化器网络,对接公共资源和产业创新需求。结合中国创新资源集成、整合的要求,提出了从基地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集群建设等角度,推进我国创新资源网络化的建议。关键词:欧洲;创新网络;模式;启示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The Two Modes and Their Revelation on Innovation Networks in Europe Huang Wei 1,2 ,Duan Xiaohua 3 (1.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MOST ,Beijing 100862,China ; 2.Business Schoo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China 3.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38,China )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when some relevant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and formatted as in-novation networks.On the base of overviewing the content ,shape and function of the innovation network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wo new modes of innovation network in Europe.One is to format the cross-feilds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by setting up an open innovation net-work ,the other one is to establish the incubator network so as to link the public resources with the demand for enterprises.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for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in China ,this paper gave som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ild-ing some major innovation bases ,innovation service system and innovative cluster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network in China.Key words :Europe ;Innovation networks ;Mode ;Revelation 当前,随着学科交叉性和技术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创新活动已突破了企业、行业和国家边界, 科技创新的网络化趋势和特征更加明显。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研发网络致力于建立、整合、维持

旅游日记十则 欧洲之行

旅游日记十则欧洲之行 7月8日星期三晴 凌晨4:30分我满怀着兴奋和期待,踏上早就盼望以久的欧洲之行。 在浦东机场登上了德国汉莎航空的A380双层飞机,据说A380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客机,飞机很大,宽敞的机舱灯火通明,可以坐下500多个人。从上海到德国法兰克福可是要12个小时,爸爸以前坐过,说椅子后面有电视,可以打发时间。 上了飞机,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椅背上的电视屏幕,发现了很多的功能:有航行通知、飞机摄像、音乐、电视剧、电影、动画片,太捧了。我还帮助了很多人,教他们如何使用。嘻嘻,助人为乐的感觉真棒。 飞机平稳起飞后,我看了3本电影又吃了3顿饭,还休息好一会儿,才到了法兰克福机场。 下了飞机,我还得坐2个小时的飞机到意大利的罗马,这时我开始头晕,想睡觉,好像喝了酒一样,感觉整个身体都不是我的了。 最后,我在欧洲时间凌晨2点多才入住酒店,也就是说我一天24小时里才睡了4个半小时,天哪,太可怕了。 7月9日星期四晴 一觉起来,终于感觉好了一点。

导游叔叔说我们“运气”很好,迎来欧洲500年来最大的热浪,无语啊。今天我们去梵蒂冈参观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只有0。44平方公里,和一个足球场差不多大,他是一个宗教国家——天主教,由教皇统治。 进了梵蒂冈,热浪滚滚。昨天,这里还有一个人因中暑而晕倒了呢。 进了圣彼得大教堂,我一下子就被它的宏伟和精致惊呆了。又高又大的拱形房顶、石柱和墙壁,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图案,对了,地面还是用彩色大理石铺成的呢。 里面有很多栩栩如生的雕像,每一个都是天主教里的人物,雕琢的十分精美,阳光透过巨大的、画满彩色画的玻璃窗照射进来,整个教堂显的那么的富丽堂皇。 这座教堂是在1506年开始建造的,长达120年的时间才完工。里面有米开朗琪罗唯一署名雕刻作品:“圣殇”。我正在雕像前静静欣赏,这时正好传来一阵铃声,回头一看,一位年逾古稀穿绿色袍子的老爷爷和一位穿着黑色袍子的修女在教堂另一边开始做弥撒。虽然我听不懂,但是看着那些信徒,他们双膝跪在架空的厚木板上,我似乎也感受到了些什么。 7月10日星期六晴 我们坐了4个小时的车,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那里有世界排名第三的

西方文化的起源

西方文化的起源,粗略来说就是三种文明与文化的交汇,这三种文化就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日耳曼精神,基督教文明。这三条支流汇聚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一直到今天,发展成了现代发达的西方文明。我们这里谈西方人的感情风景,我就试着给大家剖析一下这三种文明与文化对现代西方人的感情方式与心理的影响。 对希腊与罗马文化大家就算不了解,也至少听说过金苹果战争与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在那种文化里,为一个美女发动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是一件值得她们大书特书的英雄事迹(而在中国文化里,周幽王为美女搞了一次小规模军事演习,就被后人骂死了)。在希腊与罗马神话里,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每天正事不干,男男女女追逐打闹,谈情说爱,主神宙斯(朱庇特)的更就是老色狼一条,背着自己的老婆,搞大了无数美女的肚子。这种感情文化,到了罗马帝国时代,更就是使男女关系之混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个埃及艳后就能勾引那么罗马帝国的掌权派型男,要不就是她后来年老色衰,对罗马年轻一代帅哥元首屋大维失去吸引力,罗马帝国搞不好就毁在这个女人手里了。有一个名叫《Caligula》(罗马帝国艳情史)的电影我想很多朋友也就是知道的,瞧瞧那里就是怎么描写罗马宫廷生活的淫乱与堕落的吧。即使到了现在,一提起罗马人著名的“澡堂子”,人们就马上会联想到纵欲与淫乱。 日耳曼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希腊罗马文化的一个反物质,日耳曼人性格粗犷豪放,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坦率直爽,作战勇猛。而在感情方面,日耳曼人对现代西方社会也有着很大的贡献,尊重妇女就是日耳曼人的传统美德,一夫一妻制就是日耳曼人在野蛮时代就遵从的准则,而且恪守从一而终。即便就是当时文化先进的罗马人,在记录野蛮的日耳曼人的书中(《日耳曼尼亚志》——塔西陀)也表达出了她们对这个蛮族这种尊重妇女的风俗的敬意。日耳曼神话中更多的就是关于众神杀人越货,喝酒打仗的描写,很少有卿卿我我的内容。所以最后在历史上,日耳曼蛮族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其实也不就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 关于基督文明,大家了解的相对多一些,基督教讲“爱”,讲“善”,讲“平等”,在对感情方面,虽然在《旧约》中有很多关于乱伦的记载,但那就是因为远古时代人丁稀少所致,其实基督教还就是崇尚纯洁的男欢女爱的,读一读《旧约•雅歌》中记载的所罗门之歌,满篇都就是男的想女的呀,女的想男的这些东西,就就是西方的《诗经》嘛。某种程度上来说,基督教又就是日耳曼精神的反物质。日耳曼人不讲什么“爱您的敌人”,日耳曼的天神一下凡,拿着大锤子就往所有的敌人的脑袋上砸,砸死敌人以后还顺手抢走人家的财物与老婆,而基督文明宣扬羔羊主义,敌人抽您左脸,您笑嘻嘻地再献上右脸。可就是哪想到,最后历史发展的结果,就是基督教横扫欧洲,并对日耳曼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焚书坑儒”,导致在今天的欧洲已经很难找到当年关于南日耳曼传统与信仰的任何大型的文献与记录了。 而有意思的就是,基督教统治欧洲几百年以后,一群知识分子抱着当年希腊与罗马文化时代留下来的书籍,搞起了古文化复辟,她们拥戴起不做大哥好多年的希腊罗马文化,去死磕顽固的中世纪天主教教廷,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欧洲人运用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大大削弱了天主教教廷对整个欧洲的专制统治,并以此为契机,发展出了启蒙思想,促进了科技的进步,通过科技的进步又开

欧洲文化的起源读书笔记

《欧洲文化的起源》读书笔记 世承班王丽婷我最近在拜读《欧洲文化的起源》,一本充满智慧与历史文化底蕴的书籍。可能是因为这本书出版的年代太过久远了,泛黄的书页,生锈的书钉,却给了一份与众不同的读书感觉。细细品味,仿佛在翻一份老黄历,内容真实而吸引人,总是给予我新的知识与见解。 对于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传说与事实这一部分里面的神话了。其实这学期我在上外国文学史的时候就特别对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特别感兴趣,而《欧洲文化的起源》这本书正好凤毛麟角般的涉及到一点,简直就是无巧不成书。 美丽的古希腊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神奇的梦。这里有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在神的故事里,有着一个庞大的神的谱系,这些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并不像那群东方之神一样忧患重重、忍辱负重,而是打打闹闹地过着人一样的世俗生活。如天父宙斯就经常下界追逐引诱凡间女子,而他的妻子赫拉则如同一个妒忌心极强的女人一样迫害她的情敌。正是因为幻想与人性的融合,才使得这些神话故事拥有无穷魅力。在英雄传说中,则大多是英雄们为民除害的故事,有赫剌克勒斯的十二大功的故事,伊阿宋取金羊毛的故事,珀尔修斯取女妖头颅的故事,忒修斯杀死食人牛的故事,奥德修斯漂泊的故事等。在这神话的遐想中,古希腊人寄寓了自己的智慧、理想、情感、愿望。虽然,神话是先民们通过想象对自然和社会的解释,但也真实地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因而它的天真浪漫,它的活泼乐观,它的纯真质朴,都成为人类童年时期自由天性的真实写照。童年,有粗野的儿童,也有早熟的儿童,而马克思却说“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今天,当人性的童贞逐渐为成年的理性所取代的时候,这时你却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中找回那份童年的纯洁无暇。这便是古希腊神话所显示出的“永久的魅力”。 同时古希腊神话是一部以神话方式记载的人类历史。古希腊神话中有的传说,可以看成是用象征文化方式记录的人类发展简史。比如,英雄传说中,海格立斯曾作了十二件大功,他杀死了九头水蛇。那么据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考证,这实际是代表了人类所走过的文明历程。涅墨亚雄狮是大森林的象征,九头水蛇是沼泽地的象征,实际是表明了人类用自己的劳动,征服大森林,迈进农业文明的历史进程。又如,提修斯杀了米诺托牛,则是曲折地反映了雅典王子提修斯冒险到克里特岛获取航海术这段历史。又如,著名的三美神金苹果之争,其实是关于土地平等权益的一场争端。由此引发的特洛伊战争则是古希腊为拓展生存空间,谋求海外制高点的一段挑战自然的历史。人们考证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

论欧洲联邦的口号

论欧洲联邦口号 一、历史背景 《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是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写成的。1914年8月爆发了第一次 世界大战。战争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危机,客观上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形势。但是,第二国际大多数社会民主党的机会主义头子都无耻地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和1912年巴塞尔宣言所规定的革命原则。他们掩盖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不是积极地发动无产阶级运用一切斗争手段采取革命行动,利用帝国主义战争来加速资产阶级统治的崩溃.而是公开站在本国资产阶级政府一边,采取社会沙文主义立场,在“保卫祖国”盼口 号下,煽动各国无产阶级为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互相残杀。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从大战一开始,就采取了坚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在1914年11月1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33号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了 《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反战宣言,揭露了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提出了“变现时的 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列宁选集》第二卷第574页),并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 争中失败的策略口号。然而,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的一些成员中,特别是在旅居国外的布尔 什维克中间,有些人在关于战争的性质和对待战争的态度上,仍然存在着极大的动摇和混乱。其中有些人自愿签名作为义勇军参加法国军队,宣布对德作战;有些人则极力反对本 国打败仗的主张;有些人则坚持提出以建立欧洲联邦作为党的政治口号。为了统一党的思想,消除混乱和分歧,在列宁的倡议下,于1915年2月27日——3月4日,在瑞士伯尔 尼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国外支部代表会议。在会议上,列宁作了关于战争和党的任务 的报告。大会就欧洲联邦口号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早在世界大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列 宁在1914年8——9月写的《革命社会民主党在欧洲大战中的任务》和1914年11月发表 的《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两篇文章中,曾经把建立欧洲联邦作为欧洲社会民主党的政 治口号。列宁主张通过革命推翻德、奥、俄三国的君主制度,在此基础上,把欧洲各个国 家变成欧洲共和国联邦。此时,列宁已经放弃这一口导,并采取不赞成的态度。建立欧洲 联邦已经成为流亡巴黎的托洛茨基一派人的观点。大会最后通过了关于战争问题的决议案,确切地阐明了布尔什维克党对待战争问题的原则和策略,并决定把欧洲联邦口号问题延缓 到报刊上讨论这个问题的经济方面时再来解决。为了从经济方面来讨论欧洲联邦口号问题,列宁写了《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它最初于1915年8月23日刊登在俄国社会民主党机 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44号上。 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从经济方面论述了欧洲联邦口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无法实现的要求及其反动性。其要点如下: 首先,指出写作本文的目的。即着重从经济方面来讨论欧洲联邦口号问题。其原因是:(1)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国外支部代表会议决定,把欧洲联邦口号问题延缓到报刊上讨论这个问 题的经济方面时再来解决;(2)代表会议关于欧洲联邦口号问题的辩论偏重于政治这一方面,而且中央委员会1914年11月发表的《战争与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反战宣言也把这一口号 直接作为政治口号提出。 其次,从政治方面,对中央委员会所提出的以推翻德、奥、俄三国君主制度为条件,建立 欧洲联邦的政治口号,肯定了它的积极意义,并论述了政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这一关系表现为:(1)以革命手段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政治革命.无论何时,在何种情形和何种条件下,都不会排斥社会主义革命的口号,相反,它们总是促进社会主义革命, 为它扩展基础,吸引小资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群众的广泛阶层来参加社会主义革命,(2)决

欧盟泛欧交通网络

欧盟泛欧交通网络建设 为了加强欧盟成员国之间经济、社会的协作,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制定了泛欧交通网络发展导则,旨在通过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整合,提高集疏运系统的效率,消除交通瓶颈,填补缺失,促进国家网络互连,尤其加强边缘地区与核心地区之间的联系。 1.主要建设内容 泛欧交通网络包括一级网络和二 级网络1。一级网络包括服务于泛欧网 络上的中心节点的交通运输网络和空 域,欧盟规定一级网络应对其他通道和 其他运输方式开放以便于互联成网。二 级网络是一级网络的延伸和补充,由欧 盟各国自行建设,功能是促进欧盟核心 区交通节点及其腹地之间的密切联系。 为提高二级网络的效率和密度,欧盟各 国对现有网络扩张、加密、连通的路段 和各类交通设施,都可申请纳入二级网 络。藉以上安排,欧盟制定了跨国家的 空间发展战略,对海港和航空港等基础 设施的建设进行指导。在泛欧交通网络 的建设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 到,单纯依靠公路设施的扩展来满足交 通增长是不可行的,在长途交通运输方面,重要的是要推行整体性的联合运输 方式,包括铁路运输、内陆水运以及沿海和远洋运输等,尤其需要通过高速铁路建设使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向铁路交通转移,缓解公路的拥堵和改善环境。 2.管理架构 欧洲议会和会员国派代表共同组成交通专责委员会,可就任何有关泛欧网络的计划和问题与各国进行协商和信息交流,必要的时候将相关项目纳入优先项目库。指派交通协调员,负责与各国合作制定工作计划和财政一篮子计划,同时向地方政府、运营商以及用户提供区域运输服务的相关信息和投融资建议。 1 “一级网络”指泛欧交通网络中联系各个主要节点的重要交通通道,必须按照欧盟委员会制定的建设时序实施。“二级网络”指一些对“一级网络”进行延伸和补充的交通通道,由欧盟各国自行建设,在选线和建设标准符合欧盟规定的基础上,可向欧盟申请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泛欧高速铁路系统

对欧洲文化的认识

对欧洲文化的认识 2012-8-14 14:20: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时间:2011年10月13日 江时学:感谢各位在百忙中参加我们所网站主办的讨论会。网站搞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想活跃我们的学术空气和丰富网站的内容。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如何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作为研究欧洲文化的科研人员,我们有义务搞清楚欧洲文化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来回答这样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什么是文化?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文化是一个无所不在、妇孺皆知的词。我在 (A. L.Kroeber A?克鲁伯和C?克拉克霍恩撰写的《评文化的概念和定义》 (1952年) and C. Kluckhohn: 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Cambridge, Papers of the Peabody Museum of American Archeology and Ethnology, Harvard University, Vol., XLVII - No. 1, 1952, pp. 41-79. )一书中看到,1871~1951年期间出现了164种关于文化的定义。我还在I?贾米森撰写的《资本主义与文化:英、美制造业企业的比较分析》(1980年)(Ian Jamieson:Capitalism and Cultur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s, Gower, 1980, p. 9. )一书中看到,被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其他领域的学者使用的定义,也有160种之多。你们在研究欧洲文化时,究竟是如何定义文化的? 邝杨:文化的概念应从两个角度看。从一般的学科角度看,特别是社会学,文化主要体现为价值观、规范、认同以及符号体系。从历史的角度看,应特别注意到文化是一个被使用的概念,含义有变化。从英语词源学上看,文化起初有“培育、培养”之意,后来,在浪漫主义时期,又着重指精神层面的发展,再到后来,文化概念又包含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含义。因此,文化概念从历史角度来说不

联邦快递公司发展分析

联邦快递公司发展分析 FedEx为快递运输公司,服务范围涵盖全球220多个国家与地区,出入全球375座机场,能于1至2天内提供直接到府递送服务,并且有保证准时、否则退费之承诺。全球总部设于美国田纳西州曼斐斯(Memphis, Tennessee),而加拿大、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总部分别位于安大略多伦多(Toronto, Ontario)、比利时布鲁塞尔(Brussels, Belgium)、香港(Hong Kong)、佛罗里达州迈阿密(Miami, Florida)。全球有10座航空快递转运中心、894个快递营运点;29座陆上货运转运中心、超过500座货运站;324个货运营运中心;1,500处Kinko’s营运中心。 4.1发展背景与历程 FedEx系Frederick W. Smith在1971年成立于美国阿肯色州小岩城(Little Rock, Arkansas)。1977年政府放宽限制,FedEx购置7架比原有机型容量大七倍的Boeing 727飞机,大幅提升运载能力。1981年,FedEx扩展版图至加拿大,开启国际递送服务首航。FedEx于1989年藉由并购飞虎公司(Flying Tigers)扩展在国际地位,并顺利获得亚洲21个国家的航权。1995年FedEx启用FedEx AsiaOne网络,并于菲律宾苏比克湾(Subic Bay, Philippine)设置首座亚太地区转运中心,提供全亚洲各地隔夜送达服务(overnight service),并且运用在美国营运所实行的创新「轮轴与轮幅式」运输概念。1999年启用FedEx EuroOne网络,于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Roisy-Charles de Gaulle airport)设置转运中心。以下则列出FedEx分别在版图扩展以及并购与结盟重要历程[][][][][][][][][][][][][][][],FedEx相关基本资料如。 4.1.1 版图扩展历程 FedEx自1971年创立就购买八架小型飞机提供航空货运服务,提供全美国隔日到达的户到户递送服务,并且以实时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为原则。建立初期FedEx积极争取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签订合约,虽然合作能够促使整个联邦储备系统节约费用并提高效率,但如此则会造成许多人失业的问题,因此这项合作提议被拒绝。随后在1980年更冒险购买了Flying Tiger公司,当时FedEx的债务已高达14亿美元。随后由于创办人Frederick W. Smith 不断地努力,才造就目前年收入三百亿美元以上的大型物流公司,以下分别列出FedEx在每个时期不同策略的扩展历程,则为FedEx在全球重大的发展示意图: 一、航空货运服务(1971-1980) FedEx创办人Frederick W. Smith于1965年在其耶鲁大学毕业论文中提出了以飞机递送货以及隔天递送服务的概念,在当时老师仅给予他刚好及格的分数。毕业后Smith仍不放弃这项理念,更朝着这项目标努力,并于1971年在Little Rock, Ark创建Federal Express Corporation,1973年正式营业,提供航空货物运输服务。 1978年:4月FedEx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发行股票上市。 1979年:FedEx开始运用COSMOS系统(Customers, Operations and Services Master Online System),可用于实时管理人员、包裹、运具以及天候的计算机系统。 1980年:推出DADS系统(Digitally Assisted Dispatch System)提供顾客预约取件。 二、进军国际(1981-1991)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科普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科普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科普工作起步早,观念深入人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总结了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科普经验,并建议我国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通过加大管理力度、扩展交流果道、培养科普人才,以及加强地方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明确资金来源、加强导游员专业知识培训、研究游客科普需求和设立科普基地等方面,推进地质公园科普工作。 关键词: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科普现状中国建议 进人21世纪以来,地质公园因其珍贵的地质遗产、独特的风景景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吸引更多的普通人加人到地学旅游的行列。然而,地质公园必须以“科普”作为地学旅游的基础,使游客真正体验富有科学内涵的旅游乐趣,才能成为他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旅游选择目的地。所以,加强地质公园科普工作是地质公园的必修课之一。从全球范围看,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科普工作起步早,观念深入人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国情各异,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但通过总结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科普经验,可以借鉴提出我国推进地质公园科普工作的建议。 一、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科普工作现状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EGN)成立于2000年,旨在促进地球遗产保护和宣传,加强地球科学教育,通过地质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普活动一直是欧洲地质公园关注和运作的重点。在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眼中,欧洲地质公园是露天的地质博物馆,向人们很好地展示了自然生态系统中非生物要素和生物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欧洲地质公园又共同组成了天然的户外实验室。 (一)“科普”在欧洲地质公园网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形成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理念驱动 20世纪末,在欧盟的支持下,经由法国的马提尼和希腊的尼古拉斯等一批欧洲地质学家长期的积极推动和组织,具有独特地质与地貌遗迹的4个欧洲地域代表,即法国的普罗旺斯高地地质公园、希腊的莱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质公园、德国的埃菲尔山地质公园和西班牙马埃斯特地质公园,携手成立了欧洲地质公园网络。这一网络的形成正是欧洲地学界长期以来所倡导的“在欧洲地域之间开展合作,以保护和保育

欧洲十大艺术风格

欧洲十大艺术风格 一、拜占庭艺术风格: 由于罗马帝国的东迁,使得有机会出现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艺术。在艺术的成就上,此时所强调的是镶贴艺术,追求缤纷多变的装饰性。同样,这种特色也反映在服装上。例如:在男女宫廷服的大斗篷、帽饰以及鞋饰上都出现了镶贴、光彩夺目的珠宝和充斥着华丽图案的刺绣。这些情形有别于同时期在欧洲地区的服饰,营造出一种既融合东西方又充满华丽感的服饰装饰美。

二、国际哥特艺术风格: “哥特式”原本是指源自20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很快这种风格便影响到整个欧洲,而且反映在绘画、雕刻、装饰艺术上,形成一种被誉为国际哥特风格的艺术形态。 这种风格主要的表现是建筑上的”锐角三角形”,同时也深深的影响了当时的服饰审美及服饰创造。例如:在男女服饰的整体轮廓上,在衣服的袖子上,以及鞋子的造型上、帽子的款式上,等等,都充分呈现出锐角三角形的形态。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洛可可"一词源自法国字汇“Rocaille”,由此演变而来,其意思是指岩状的装饰,基本是一种强调C型的漩涡状花纹及反曲线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源自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过世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艺术上的反叛。r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甚至以"洛可可"一词代表法国大**之前18世纪的服装款式。

入门欧洲文化 中文

第一章希腊罗马文化 希腊罗马文化可以说是欧洲文明的起源,所以这一章节应该是比较重要的章节。我们先看希腊的发展。 希腊文明分为几个时期,她形成于公元前800-500年,经历了古典时代(也就是公元前500到公元前336年)和希腊化时代(也就是公元前336年到公元前31年)。希腊文明达到顶峰是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攻克。希腊文明也就被罗马文明所取代。 这段历史的重要大事有: 1、公元前12世纪,随着特洛伊人的入侵,希腊堕入“黑暗时代”。荷马史诗描述的正是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的战争(《以利亚特》和《奥得赛》)。这里要注意的是,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并非荷马生活的时代。荷马生活在公元前700年。 2、公元前6世纪,希腊世界开始有了全面改变,为后来的古典时代打开了通途。其中两个重要的城邦国家是雅典和斯巴达。雅典发展起一个完全不同类型的社会,公元前594年,梭伦成为雅典的首席执行官,他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雅典之所以在当时拥有卓越的地位,是因为它在打败庞大的波斯帝国这场重大战争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书中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3、由于雅典的不断扩张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慌,因而在公元前431年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最终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修昔底得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在其作品中,详尽描写了这一战争。 4、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斯巴达专横跋扈,底比斯和雅典为求相互保护而结成新的联盟。公元前371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打败了底比斯和雅典联军,他的闻名世界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了希腊。至此,古典时代结束,希腊化时代即将开始。 古典时代的希腊造就了一批哲学家和剧作家。哲学家主要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苏格拉底提出自由辩论的重要性。柏拉图的目标是要实现一个既能维持贵族特权,又可为贫苦阶级接受的社会,并构件了唯心主义的根基。亚力士多德寻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秩序。剧作家有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索福克勒斯。这一时期希腊也造就了像阿基米德和欧几里得这样的数学家,以及像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得这样伟大的历史学家。 希腊的艺术和建筑在神庙上得到最高体现。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圣地帕台侬神庙就是卫雅典娜女神建造的。 接下来我们从希腊文明走向罗马文明。 希腊化时代与罗马时代前期相互交融,最终过渡到罗马时代。罗马时代经历了早期共和国(公元前509-公元前264年)、后期共和国(公元前265-公元前27年)、早期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284年)和后期帝国(284-476年)。公元前500年,罗马开始了独立城邦的生涯。经过三次布诺战争,罗马渐渐地满足了它的征服欲。战争中尤里乌斯恺撒声名鹊起。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称,罗马早期帝国形成。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范围,其文化处于极盛时期。这段历史时期被成为“罗马和平”。但罗马的伟大也就仅至于此。罗马的伟大时代随着公元180年马可奥勒留的去世而告终。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彻底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陷落。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人占领。 说到罗马的文化,它基本源于希腊,但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有重大贡献。 罗马人对欧洲文化所作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它所创立的罗马法律。 在政治文化方面,罗马出现了以下比较重要的人物: 1. 恺撒他是古代罗马政治家、军事家。他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传世之作有《高卢战记》、

“外国历史、世界历史”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在中国,约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要由于历史专业的分工,人们习惯于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对举,几乎把世界历史作为外国历史的代称。实际上,世界历史绝非把中国历史排除在外的域外史,而中国历史也和所有其他国家历史一样,是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全过程的组成部分。 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至今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就已有了把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说法。这种主要基于欧洲历史的分期,在西方史学界长期沿用。有不少史学家又在三时期之后加上“当代”或“现代”,从而形成四阶段分期法。马克思主义史学也采用四阶段分期法,其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与以政治兴替或其他“重大事件”为分期标准者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世界史的分期,一般都以“古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阶段,“中世纪”相当于封建社会阶段,“近代”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现代”则是指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开端的一个新的时期。有的学者认为“中世纪”一词只适用于西欧历史,没有世界历史上的普遍意义,所以改用“中古”一词标示“古代”和“近代”之间的阶段。这种分期法从理论上说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平衡,世界各不同地区进入某一社会经济形态有早有迟,在某一社会经济形态中经历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特别是自历史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少看到绝对纯粹属于这一阶段或那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很少看到绝对整齐的、单一发展的由低级社会经济形态逐层向高级社会经济形态的过渡。因此在世界史的分期断限问题上,目前仍然存在着分歧。 古今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的不同认识 远在古代,历史学家就已经把记述历史的范围扩大到他们当时已知的世界。由于世界历史在当时还远没有象后代那样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即使是视野扩及全部已知世界的历史学家,一般也不会对所写历史标名为世界历史,也不会完全意识到是在写作当时已知世界的历史。但是,他们毕竟把已知的地理范围视为一个世界,并且把发生在这个范围内的历史记录了下来。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为这个已知地理范围所写的历史,就是他们各自所处时代的世界历史。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9卷,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因此可以说,希罗多德的《历史》,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却扩及公元前 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司马迁沿用中国古代的习惯说法,笼统地称这个已知的世界为“天下”。这个“天下”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对于为这样一个广阔的地理范围记载史事的史书,把它视为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看来并不为过。罗马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