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在公共领域的运用,以厦门PX事件为例

浅论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在公共领域的运用,以厦门PX事件为例
浅论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在公共领域的运用,以厦门PX事件为例

浅论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在公共领域的运用

——以厦门PX事件为例

内容摘要:厦门PX事件的发生不仅考验了政府对公共危机的处理能力,同时也暴露了地方传统媒体在公共危机上的近用权倾向官方一边。这不仅将直接影响媒体呈现世界真实的能力,而且将公民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作为公共领域范畴的传媒应该进行有意义的议程设置,参与公共生活与促进公民参与,引导舆论,重构公共领域在民主政治体系中的任务。此外,新媒体的凸显,弱化了传统媒体的地方议程设置,特别是网络媒体反应迅速,能快速引起公共关注设置议题,而且容易形成舆论;另外应加强政府新闻发言如何有效设置政府议题,以应对前期公共危机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议程设置公共事件非传播媒介新媒介厦门PX事件

如果说2007年是中国的公共事件元年,大概不算发展,从最牛钉子户事件到山西黑窑事件再到华南虎事件,公共事件在中国从来没有像2007年这样此起彼伏,精彩纷呈。公共事件中公众参与了政府响应,渐成惯例。而最终落下的厦门PX之争,则为中国的公共事件元年划上一个几近完美的句号。因为和它打通了正常的渠道,开创了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的先例,本文是从厦门PX公共危机事件来探讨传媒议程设置在公共议题设置与地方传媒议题的设置,新媒体与政府议题设置,而这些对中国社会发展有着现实性意义。

所谓公共事件就是公共危机事件。危机是指危及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以此延伸,公共危机事件是指一种危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整体生活和共同利益的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

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曾提出关于危机处理的“三T”原则:“Tell your own 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 it fast”(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 all”(提供全部情况)。显然,这三条原则都是涉及到危机传播的。而从轻重缓急的角度看来,“Tell it fast”应是危机传播的首要原则。只有摒弃传统做法,及早向社会公布危机信息才有利于危机的处理。

公共危机以主体为限又可以大致分为:政府危机、企业危机、社会危机三大类。

公共危机的产生核心是缺乏信任,如政府的公信力、企业的信任度、社会的大恐慌,处理公共危机的目的就是要重新建立受众群体对危机产生者的信任感。

例如:政府危机,水门事件、拉链门事件;企业危机,欧典地板、南京冠生园月饼;社会大恐慌,9.11事件、非典流行。

一、“公共议题”①设置

(一)厦门PX事件的由来

2007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样建设厦门PX项目,由台资企业翔鹭化纤及其关联企业投资建立的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投资108亿元人民币,在厦门市海沧开发区建立年产80万吨二甲苯的生产线。2005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审查了厦门PX项目的环境影响许可报告。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通过了将厦门PX项目纳入“十五”PX产业规划7大个大型PX项目之中的申请报告。这个号称全世界最大的PX项目及其下游产业,一旦建成,将至少每年为厦门的GDP贡献800亿元,相当于厦门现有GDP的四分之一强。

看似即将水到渠成的基建项目突然在2007年3月份遭遇危机,峰回路转。2007年3月“两会”期间,供职于厦门大学的中科院院士赵玉芳联合另外104名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提案”,成为全国政协头号提案。随后,媒体采访纷至沓来。

2007年5月下旬开始,厦门市民互相转发一条关于PX危害性的短信,反对PX项目。市民的这次自发行为吸引了包括《南方周末》在内的更多主流媒体的关注。至此,危机全面爆发。

说到底PX危机是从一条广泛流传于厦门市民间的短信开始,由于大众传媒一般隶属于各级党委或政府,政府的影响对于地方媒体来说还是有相当的作用,所以网络短信等成为民众诉求表达呼声的载体,在厦门著名的网络社区--小鱼社区,厦门大学的公共BBS上,关于PX项目的帖子,总会吸引数以万计的点击率,但其中的小鱼社区受政府压力被迫关闭,政府的行政手段和当地媒体的集体失语,并不能使事态有所缓和,厦门

PX事件仍然不断升级,强大的舆论引起全国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如:《南方周末》等等,由于PX事件属环保议题,所以之前媒体争相报道的是PX化工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报道,之后媒体的侧重点则是民意与政府回应。

厦门PX事件最起初的传播流程是通过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当小道消息四起,传言满天飞时,大众传媒应负有自身的义务参与公共生活与促进公民参与,引导舆论;重构公共领域在民主政治体系中的任务,而不能煽动民意,歪曲事实,或者集体失语。

协商民主理论认为公共议题和公众意见对政策精英的决定和行为的关系,对民主社会的前提,具有直接的重要性,普通公民对于政策的意见倾向,对政治精英制定决策的影响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民主的主要标志,这就要求大众媒介进行有意义的议程设置,包括那些在公共论坛里论辩的人民提出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因素和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因素,不仅要确认主要问题而且必须把问题压力放大,不仅仅察觉和辨认出问题,还应令人信服地富有影响的使问题成为讨论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并且造成一定声势,使得立法组织和政府接过这些问题,并加以处理。以实现公共领域的预警系统社会传感器的功能。

(二)鼓励公民参与达成社会和谐

传统新闻与精英报道为中心,新闻媒体存在着记者选择消息来源偏向的问题,导致媒体近用权,倾向权力精英与官方一边,如:厦门地方媒体,这不仅将直接影响媒体呈现世界真实的能力,而且将公民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作为公共领域范畴的传媒,应当尊重作为主体的公众使他们为关心政治环境能够理解政治环境的公民,并激励公民去选择和参与,培养公共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和批判理性。只有全社会的人都关注公共生活,参与公共生活,唯有公民对自己作出决策和对自己的决策自行讨论和对自己的所作的决策有一种认同和责任感,才合乎民主的理想和追求。

厦门PX公共危机事件表明了我国传媒在促进民主发展与社会和谐有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如:厦门地方媒体集体失语,一味营造和谐氛围,过于站在政府一方使人们感到失望。全国性主流媒体《南方周末》也存在过多炮轰厦门政府,没有对PX事件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主观上夸大问题,如夸大PX的危害。但可喜的是一些传媒如《南方周末》高度赞扬了厦门市民作为公民的觉醒,积极参与民主建设等,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看到这种公民觉醒在推动大众媒介作为权力的眼睛赋予更强大的监督和守望的使命。

(三)媒体对公共议题中的环保议题关注度增加

也许厦门市政府万万没想到,事态会变得那么严重,厦门市是政治比较开放,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市民的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而且厦门市是被定位为一座美丽的、适于人类居住的海滨城市。显然市民的环保意识很强。

而今环保问题已成为21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媒体对环保的关注度增加可想而知,由于环保问题一直是地方政府的一大要害,在目前的媒介环境下,大众传媒追求快速独家,有冲击力的新闻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把注意力放在工作尚不成熟,各方面漏洞较多信息控制程度较低的环保问题上是必然的,而且形式多为事件报道和负面报道,这也是自然要与一些政府保持交好形象的要求存在冲突。

在中国目前的媒介体制下,大众传媒一般隶属于各级党委或政府,政府的影响对于媒体来说还是有相当作用的。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的大众传媒还承担着监督和守望的使命,地方政府对隶属于上级政府的媒体影响力有限,所以媒体对于环境问题的报道,尤其是对于问题的报道会使政府承担比较大的舆论压力。

二、非大众传媒和新媒体对地方新闻事件的报道,削弱了传统大众传媒的地方议程设置

在厦门PX事件中,让我们看到地方媒体的集体失语(不包括网络),同时也让我们发现非大众传媒和新媒体对传统的地方议程设置具有一定地削弱作用。

(一)地方新闻事件受众进行“直接”传播削弱了大众传媒的地方议程设置效果

受众有条件直接目击或参与地方新闻事件,根本用不着大众传媒多此一举向自己传播新闻,也不需要大众传媒作为自己“感官的延伸”,难道厦门市中山路改扩建工程的新闻还要由厦门电台,《厦门日报》等大众传媒向每日必经此处的市民辗转传递吗?

在这个问题上,地方人际传播网和组织传播网承担着主要的信息传播任务,它们在相当程度上削弱或代替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作用。因此,在某一地区,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第一信息源,他们把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闻事件传播给周遭的组织和个人。

(二)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削弱了大众传播的地方议程设置效果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在引导受众日常生活方面,发挥着强大的议程设置作用,各地的许多小型团体组织中由不少成员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在当地的大众传播媒介供职,比如,在《厦门日报》任编辑或在厦门电视台作记者,因而,这些由大量机会参与地方新闻事件的“多面手”,就有条件把新闻和议程设置传播给团体和组织中的成员。而这些成为传播对象的团体成员没有相同的条件去参加新闻事件,即使有耳闻目睹的经历,了解的程度也不会太深。

(三)新媒体凸显

对于厦门PX事后再审看此次危机,由于各种原因,传统媒介特别是厦门当地媒体在事件发生过程中一度集体失语。于是,新媒体成为民意诉求的主要载体,弱化了地方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

2007年5月下旬开始,厦门百万市民传阅着一条短信,内容如下:“翔鹭集团已在海沧区动工投资(苯)项目,这种剧毒化工品一旦生产厦门全岛意味着收了一颗原子弹,厦门人民以后的生活将在白血病、畸形儿中度过。我们要生活,我们要健康!国际组织规定这类项目要在距离城市100公里以外开发,我们厦门距此项目才16公里啊!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见短信群发给厦门所有朋友!”②

在百万短信造成舆论态势后,厦门本地媒体仍然纷纷保持缄默。在此情形下,市民们纷纷通过BBS、博客,甚至MSN、QQ等转载新闻和发表评论,在民意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形成舆论危机后,厦门市政府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公关动作。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在危机公关中也巧妙地利用了新媒体对民意进行安抚和疏导。如6月1日和3日,厦门市政府接连两天向市民群发短信,告知缓建决定,并公布短信和网络征集意见的方式等等。

在整个PX事件中,新媒体对议题选择很有针对性,如为了请愿,厦门市民还自发组织了一次游行活动。限于中国的舆论环境,游行的组织和传播都是通过短信、网络等新媒体载体完成。在游行当天,甚至还有人在QQ上进行了现场报道,然后传到网上。

由此可见,那些被传统媒体排斥的议题,却有可能通过新媒体得以公布和表达,在这种情形下,舆论力量更易集中爆发。

三、发挥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目前发生的很多重大侵权事件和突发事件,都与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数字GDP,无视中央的决议有关。一旦网络可以突破当地政府的信息机会主义策略,就能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反制因素。

从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看来,历史上对于弱势群体保护相关的行动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由他们本身推行,退而由上层人士主动推进的。所以,当社会底层人士的一些需求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时,他们可以通过诉诸媒体与各处党政机关有传统的密切关系,而网络媒体则具备良好的可获得性优势。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传统媒体具有非常大的政治影响力,毕竟传媒现在也还承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责任,某种程度上具有很大权威。不少受众会把传媒的重头文章当作政府文件看待,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很多场合延伸着党政监督的功能,并且与党政决策紧密相关。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从一开始就带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特征,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许多问题在网络上提出之后,最终起支配性作用的却似乎还是传统媒体,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网络媒体在新闻采写方面的天生缺陷。在厦门PX事件中,小鱼网络社区、厦门大学的公共BBS的帖子虽然引起了省高层的注意,但此后关于事件的跟踪和调查却来自于传统媒体。这种初告的议题设置功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效果。

传统媒体作为党政监督延续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于一些社会重要议题的关注和报道具有滞后性,因为他们的报道与政府的决策紧密相关。而网络媒体则有反应迅速的特征,能够对各种事件进行及时的关注,而且更容易形成“人民的舆论”,而不仅仅是和政府决策相关的宣传式的“舆论”。

当然,网络媒体并非完美,在媒体审判、虚假信息等方面还是有它的缺陷,但毕竟在快速引起公众关注设置议题方面具备一定的作用。

四、政府新闻发言如何有效设置政府议题的几点建议

厦门PX事件最早始于在两会期间105名政协委员联合署名反对PX项目的提案,而当局政府却没有意识到,且前期应对的失误也让厦门市政府丧失了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很快事件的发展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从这一公共危机事件处理来看,政府缺乏政府新闻发言的议题管理意识。

从传播学的媒体议题设置理论角度出发,政府应该按照公共危机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实施政府新闻发言,达到有效设置政府议题的目标。重视政府议题设置的政府新闻发言号召者应该包括从告知发言到总结发

言等6种不同的发言方式。

首先,当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应该主动、迅速地进行告知发言,表明政府对事件的关注,向公众告知目前为止政府部门获知的基本信息,以及政府的基本立场和宏观原则。由于危机事件刚刚发生时,事件的状态往往不明朗,所以告知发言的信息不能太复杂,表明政府的宏观立场即可,避免过多涉及未确定的消息和传闻。

当危机事件的状态初步明朗化,有较为明确的相关信息被主管部门所掌握时,就该进行初步的观点发言。这一步骤的作用是表明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具体立场,对事件进行定位,告知政府的危机应对原则和手段,再大众媒体上树立政府的议题,适当引导社会舆论。

第三步是正式发言,在公共危机事件状况明朗,相关原因的调查有了结果后。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发言来引导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这是突发事件传播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发言。

追加发言是对正式发言的补充,评论发言则是政府在必要的时候针对危机处理过程重新出现的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评论。最后是总结发言,这是政府在危机事件处理完毕或者告一段落时所作的总结和展望。在以上政府新闻发言的6个步骤中,告知发言正式发言和总结发言是必须的,其他的发言步骤应该按实际情况适当增减或者做前后调整。

五、“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在中国语境中的意义

议程设置作为一种间接的媒介效果,获得了大量的验证,说明这是一种普通现象,虽然这种效果具有潜在的改变“图像”的后果,但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引导舆论朝有利于自己目标的方向发展,是绝大部分国家和执政党的希望,只不过方法不一,结果各异而已。随着中国日益走向现代化,特别是随着法制的健全和政府职能的调整,国家引导舆论的方式也会逐步发生变化,对大众传媒议程设置的研究必然体现出它的重要意义。

因为,“舆论导向”仅仅是一种主观追求,它并不能同“议程设置”的客观效果划等号,二者之间有一个是否一致的问题。③中国的议程设置研究应当跟随时代的发展,用来指导中国传媒的行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服务,在贯彻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实现良好的“议程设置”效果。

注文:

①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6,216。

②百度知道搜索,https://www.360docs.net/doc/f417094114.html,/show.web10101534579.aspx

③喻国明/主编,新闻学卷,西苑出版社, 2002、10, 66。

参考文献:

[1]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6,216。

[2]陈力丹、易正林,论信息机会主义,新闻与传播G,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2008、 6 ,37。

[3]喻国明/主编,新闻学卷,西苑出版社, 2002、10,第1版58—66。

[4]张宁,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府新闻发言与议题管理,新闻与传播G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2008、 6,第1期 98。

[5](美)玛格莱特·苏丽文,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一个发言人的必备手册,董关鹏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公共关系学的试题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一): 单选题 1.作为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结 果的要素是( C )P10 A.公共关系语言B.公共关系观念 C.公共关系状态D.公共关系舆论 2.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 B ) A.人际关系B.公众关系C.团体关系D.人群关系 3.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 D )A.沟通B.交流C.单向交流D.双向交流 4.堪称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是( A )P25 A.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 B.儒略·凯撒的《高卢战记》 C.爱德华·伯尼斯的《公共舆论的构成》 D.孔子的《春秋》 5.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人是( D )P29

A.爱德华·伯尼斯B.森特C.巴纳姆D.艾维·李 6.影响组织形象的关键因素是( C )P46 A.产品性能B.产品包装C.产品质量D.产品价格7.公共关系的传播推广职责首先在于( D )P48 A.扩大影响B.引导舆论C.控制公众D.告知公众 8.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的公共关系专著是(C )P31 A.《舆论》B.《公众舆论的构成》C.《有效的公共关系》D.《公共关系学》 9.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的时光是( A )P33 A.1955年B.1956年C.1986年D.1987年 10.从管理作用看,公关职能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的是( B )P70 A.“中心”主角B.“中介”主角C.“决策”主角D.“计划”主角 11.在公关人员心理素质中,其最基本的要求是( B )P84 A.热情心理B.自信心理C.开放心理D.创新心理

议程设置理论分析

议程设置理论分析 论文摘要:议程设置理论是指媒介的一种能力,通过重复性新闻报道来提高某议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性,是对世界上发生的事件有选择的报道,表明某一问题若被大众媒介关注,那么该问题在公众心目中的位置就会升高。 关键字:议程设置,演化,发生原因,后果 一.议程设置的演化 1972年,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认为虽然大众传媒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样思考,但可以像广大受众指明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从发展的观点看,“议程设置”最早可以追溯到1922年出版的李普曼·沃尔特《舆论》一书,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把“外在的世界”形成“我们脑中的图画”的作用。此后,朗·诺顿在1958年发表文章,对确定议程的功能进行直接论述:“报纸是所在地议事日程安排的最主要的提议者,它在决定大多数人将要谈论什么”以及“大多数人对问题的看法”和“想法”。1963年,科恩在《报纸与对外政策》一文中再次表明这一观点,“报业在告诉人们去想什么上往往难以奏效,但告诉人们该考虑什么什么却会惊人的成功”。虽然这时候还没有明确提出“议程设置”这一概念,但其观念已经形成。 二.议程设置为什么会发生? ⒈与导向需求的关系密不可分 当我们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新环境下时,也就是说处在一个认知真空中时,就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直到我们搜索并了解了这个新环境之后,这种感觉才会消失。回忆你刚刚进入大学的那一年,你可能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涯。在这种情况下,新去的人会产生一种认识当前环境

的需求。大学会开设内容广泛的新生课程。出版商也不会错过挣钱的机会,他们会为游客提供指导类书籍,包含地图、饭店目录以及其他向导信息。这就是导向需求。 同样,在公民领域也有许多需要指导的情境。从概念上讲,个体导向需求可以通过两个次级概念来界定:关联性与不确定性。关联性(relevance)是导向需求的初始界定条件。在许多情境中,尤其是在公共事务领域中,我们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心理方面的不适感,而且亦没有导向需求,因为我们觉得这些情境与我们个人之间没有关联。不管基于什么原因,只要个体认为某个话题具有关联性,那么,下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是话题的不确定性程度(level of uncertainty),不确定性程度是导向需求的第二个也是其后的界定条件,一般来说,个体已经获得了相关话题所有的欲知消息,他们的不确定程度更低。舆论在很长时间里都非常稳定的公共议题就属于这种情况。 ⒉与自己的亲身经验有关 大众媒介并非我们了解公共事务的唯一来源。个人经验也告诉我们许多议题,。这些个人经验包括与家庭成员、朋友及同事的谈话。当然,在不同的议题上,这种影响力的来源也不同。对于诸如通货膨胀这个经济议题来说,直接经验通常是主导来源,如果经济中出现了较大的通货膨胀,那么个人在日常购买行为中会发现这种情况。我们既不需要大众媒介提醒我们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大众媒介消除我们对其重要性的不确定性。相反,对于国家贸易赤字或者预算赤字等经济议题,新闻媒介可能是我们获得指导的唯一来源。除此之外,在许多其他公众议题上,尤其是外国事务方面,亲身经验及其受限,甚至根本不存在。用理论术语来说,一些议题是具体的(obtrusive),也就是说,它们不容商量的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进入我们的直接经验。其他议题是抽象的(unobtrusive),我们只在新闻

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7094114.html, 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问题研究 作者:吉宁 来源:《今传媒》2013年第06期 摘要: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但议程设置理论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提出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在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极大地冲击了旧有的传播模式。议程设置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其理论和模式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新变化,本文就其在新环境下的变化进行研究剖析。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媒体;微博;舆论领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021-02 一、议程设置理论的现实问题 议程设置理论是大众传播中重要的功能,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提出的,它是用来说明媒介的一种特殊的作用,即建构能引起公共讨论和关注的话题的能力。议程设置的强调大众媒介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受众会因为媒介提供的议程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情首先采取行动[1]。 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对于传播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它主要是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研究对象,忽视或者不认同个体的信息传播能力,认为个体不可能进行议题的设置,把新闻媒体与媒介简单的等同。但在进入到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出现,网络新闻、电子邮件、微博的广泛应用,作为个体的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大大的强化,整个世界的新闻传播活动发生了剧变,这使我们需要对于在传统媒体下产生的议程设置理论进行再研究。 传统议程设置理论源自一个核心假设,即议题首先显现于大众媒介,然后向公众转移和扩散,并经过大众媒介的引导不断强化,促成媒介议题转化为公众议题[2]。传统的媒体在传播 信息中是单向的、封闭的,媒介将信息通过封闭的渠道传递给受众,这种信息的传递缺乏来自受众的反馈。而传统的媒介控制被控制在国家机器或者利益集团的手中,它们控制着信息的流入和流出,使得普通的个体无法在媒介之外获得信息。 而在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旧有的信息传播模式被彻底颠覆,整个信息传播形式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自媒体的时代,个体都拥有了比之以往更大的权力。相对于传统的媒介,网络媒体一个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交互性,信息实现了双向流动,每一个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出者,以往那种媒介组织控制信息流动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了。在此情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 1.基本含义: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2.理论背景: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主要来自政治学,李普曼的《舆论》最早提出该思想,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的基本思想最初来自于美国新闻工作者和社会评论家沃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922年,李普曼在其经典著作《舆论学》(Public Opinion)中提出了他的观点:“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这成为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后来也有一些研究对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议程设置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1968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两位研究人员马尔科姆·麦肯姆斯(Maxwell Mocombs)和唐纳德·肖(Donald Shaw)对李普曼的思想进行了实证性研究,他们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论文——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下的议程设置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下的议程设置 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地位并大大改变了媒介环境,凭借数字化、多媒体、超文本的技术特征以及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开放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等传播特征,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发生了变化,并且有了自己新的特点和更深远的发展。同时,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融合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媒介“议程设置”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关键词:议程设置,网络媒体,传统媒体,融合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概要及特点 (一)议程设置功能概述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由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提出。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 1、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这些层面同时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2、“议程设置”理论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这里着眼的是传播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3、“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二、网络媒体的发展改变着传播环境 (一)网络媒体的特点和优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了解新闻、资讯而不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或者杂志。据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网民已超6.4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7.9%。网络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与其自身的特点有关:从技术上来讲,第一,数字化的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可复制性。第二,结合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特征是网络媒体区别于其他传统媒体的最显著特征。第三,超文本的信息联系方式把更多的选择权给了受众自己。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要看信息的时间和方式。此外,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大大削弱了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的作用。 (二)网络媒体议程设置 1.公众微信议程设置。微信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网络社交自媒体之一,它的议程设置不同于 大众传播媒体,也不同于微博、QQ 等其他网络社交媒体的议程设置,以姚贝娜事件为例。2015 年1 月16 日,女歌星姚贝娜病逝,公众号中出现一篇题为“再见,姚贝娜” 的微信文章,令人们对年轻生命的逝去叹息不已。第二天,另一篇文章“什么样的记者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此文揭露某晚报记者的不端行为,立即引起争议和轰动。网络上一片哗然,纷纷指责记者道德沦丧。1 月18 日“记者,你是秃鹫吗?”

公共关系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 (PRSA)成立的时间是 ( C ) A.1978 年 B.1955 年 C.1948 年 D.1947 年 2.现代公共关系发端于 ( B ) A. 马斯洛时期 B. 巴纳姆时期 C.艾维·李时期 D. 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3.从公共关系实际操作的发展历史看,公共关系的管理功能首先是作为组织的( C ) A. 耳目 B. 修正者 C.发言人 D. 反馈者 4.公共关系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交流意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 D ) A. 协调意识 B. 调查意识 C.环境意识 D. 信息意识 5.组织中主要负责提出公关活动目标、计划和方案,设计公共关系项目的专职人员是( D ) A. 分析人员 B. 技术人员 C.传播人员 D. 计划人员 6.在公共关系学中,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称为( C ) A. 关系 B. 舆论 C.形象 D. 观念 7.各种党派团体、职业团体、群众社团组织、宗教组织等都属于( A ) A. 互益性组织 B. 营利性组织 C.服务性组织 D. 公益性组织 8.被筛选出来的能成为公共关系工作的中心对象称为 ( A ) A. 目标公众 B. 外部公众

C.组织公众 D. 内部公众 9.“刻板印象”又称为 ( D ) A. 首因效应 B. 近因作用 C.晕轮效应 D. 定型作用 10.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 ( B ) A. 社会事件 B. 社会问题 C.社会冲突 D. 社会运动 11.当组织“臭名远扬”时,组织的实际形象状态为 ( D ) A. 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B. 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C.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D. 低美誉度/高知名度 12.下列选项属于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环境因素的是 ( C ) A. 印刷媒介 B. 组织的机构设置 C.公众对象 D. 工作方法选择 13.“意见领袖”这一重要概念来源于 ( A ) A. 两级传播论 B. “3S”论 C.把关人理论 D. 议题设置论 l4. 公关调查的对象是 ( C ) A. 社会组织 B. 消费者 C.公众 D. 受众 15.公共关系广告的主要目的是 ( D ) A. 推销产品 B. 提供服务 C.赢得经济利益 D. 确立组织形象 16.视觉识别系统 VIS 中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是 ( B ) A. 标准字 B. 标志 C.标准色 D. 象征图案 17. 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是( A ) A. 广告创意 B. 广告定位 C.广告媒介安排 D. 广告效果测定 18. 下列选项属于政府公共关系职能的是( B )

(精选)最新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六、案例分析(20分)。 深入人心的花——“百消丹”母亲节免费送鲜花活动 长甲集团生产的“百消丹”是一种专治妇科肿瘤的中成药,作为一个专门致力于女性健康事业的公司,长甲集团深知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广大妇女的支持。为了回报杭州市妇女的厚爱,长甲集团杭州分公司于5月12日母亲节那天,举办了免费为母亲送鲜花、送祝福的活动,为杭州1000余位母亲送上了一份特别的节日鲜花。 “打个电话,我们就会把您最想和妈妈说的话与一束鲜花,在母亲节这天送到您的母亲手中。”在母亲节,长甲集团“百消丹”组织的送鲜花活动别出心裁,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赞赏和踊跃参加。短短3天,打电话参加活动的人数超过一千人,“妈妈,您是儿子永远的港湾,不论走多远,最后都要回到您的怀抱”;“妈妈,真的感谢您,您是女儿永远的爱”;“妈妈,我们爱您到永运”…… 当儿女们饱含着深情的话语,随着一盆盆、一束束鲜花,一起送到一位位母亲手中时;当看到一个个母亲捧着鲜花,脸上绽放出比鲜花还灿烂的笑脸时,浓浓的母亲节氛也在杭州城洋溢着。一时间,长甲集团“科丹”举办的母亲节活动成为市民们关注的热点。 案例思考:请分析长甲集团这次活动的性质和技巧。(要求写出一篇4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 六、案例分析(20) 答题要点:长甲集团组织送鲜花活动,是一种公益性的公关活动,即是属于社会型公关模式。(1分)其特点是以各种社会性、赞助性或公益性的活动为主,组织通过这些活动,可为自己的信誉进行投资。(2分)企业开展任何形式的公益活动,本质上都是为了进行广告宣传。得是与其他形式的广告活动相比,“百消丹送花、送祝福”活动,使企业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同时,很好地考虑到了消费者的利益,提醒人们关注母亲,珍惜亲情。在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分)从公关技巧的方面看,至少有这样几点值得我们注意或借鉴: (1)大打亲情牌。(2分)母亲的养育之恩,是最能打动人们心弦的。但由于目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不少子女与母两地分居,平时与父母处的机会不多,内心愧疚,而父母也感到孤独。“百消丹”的这次送鲜花活动,给了双方一个机会,儿女可以把最想说的一句话和束鲜花送给母亲,聊表寸心;母亲也可以从中得到安慰,感到快乐。(3分) (2)淡化了企业的广告色彩。(2分)目前,企业的广告铺天盖地,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所以要尽量在宣传或广告活动中。让消费者感觉到企业是在为他们服务,而不是转弯抹角地推销商品。(1分)要让消费者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产生爱屋及乌的好感。“百消丹”的送鲜花活。正好到达了这样的目的。(2分) (3)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2分)母亲是人人都有的,而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关注母亲节大有人在。(1分)利用母亲节这种社会的节庆开展活动,很容易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并能引起各种媒体的广泛注意,从而到达了提升企业知名度的目的。(2分) 选择公关活动的最佳时机应注意哪些问题? 1 避开或利用重大节日,如果策划的公关活动与重大节日有联系就要充分利用那个节日来增强活动效果,如策划的公关活动与重大节日没有太大联系就要避开节日,否则或哦顶你个内容太会被节日气氛所冲淡 2 避开或利用国内外重大事件,入策划的公关活动与国内……(如上) 3不宜在同一天或同一段时间按同时开展两项重大的公关活动,否则会让公众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紧张失控。 1.试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答:“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 新闻系王欢 1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具体出现在美国传播学家M.E. 麦库姆斯和 D.L. 肖1972 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8 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随做的一项调查研 究的总结。其基本思想是:“在特定的一系列问题或论题中,哪些得到媒介更多注意的问题 或论题,在一段时间内将日益为人们所熟悉,它们的重要性也将日益为人们感知,而那些得到较少注意的问题或论题则相应地下降。”而且,“收到某议程影响的受众成员会按照该媒介 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调整自己对问题重要性的看法。 麦库姆斯和肖发现,在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 和,存在着一种高度的对应关系。由此,他们提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设定社会公共事务“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 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 的机构,也就是说,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射,而是一种有目的的 取舍选择活动。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传播目的和传播需求,从现实环境中筛选出一 部分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并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 在现代社会里,传播媒介是大众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这种对环境的再构成不管是对现 实环境的客观反映还是歪曲的反映,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 议程设置的一共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舆论诱导”,在国内新闻学界一般被称为“新闻导向”,二者本质完全相同,都是利于大众媒介议程设置功能来向大众有意识、有目的地宣传 特定的思想、观念等,从而使整个社会接受或反对某种现象或思想观点,说白了就是通过操 作传播工具操纵人们思想。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它从考察大众传播效果的角度入手,揭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强大影响,有力地驳斥了“子弹轮”、“有限轮”等大众传播效果观点,而且 还把大众传播背后的控制问题摆在了人们眼前,是人们认识到占据大众传播资源是多么重 要,将对这个社会统治、控制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最明显、最通俗的一个例子就是明星炒作。 为什么很多明星为了出现在在报纸、电视上而不停地炒作,甚至炒作一些恶俗新闻?因为他 们想通过大众媒介出现在受众面前,使受众关注他们,从而保持自己的曝光率和关注度,这是典型的利用议程设置功能的例子。 议程设置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翻开一张报纸,你只会看见主编想让你看见的东西,如果主编不想让你看见,就是火星人攻占了地球你也不知道。特别是在中国现如今的新 闻审查制度之下,更是如此。举个例子,很多时候,关于某个地方的负面新闻,本地的人往 往是最后才知道的。例如前一段时间发生在长春的强迁致死案,是先由外地的媒体报道之后, 长春人才知道。这是因为长春的“把关人”筛选掉了这一信息,我们只能看见他们允许我们 看见的。议程设置功能在新闻宣传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在是非常强大的,同时,它也妨碍了新闻自由,剥夺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知晓权,也阻碍了民主制度的发展。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它过于夸大了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吧议程设置功能的效果绝对化,特别是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发展迅猛、媒介多样化的时代,大众传播媒介不止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传播已经在逐渐取代传统的传播方式,而网络传播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难于控制、自由性强,把关人很难全面把关,及时阻截一切应该阻截的信息。比如很多“把关人”不想被大众知道的负面信息都是由微博上传出来的,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议程设置的源头和概念 议程设置的思想可以追朔到李普曼发表于1922年的经典著作《公众意见》中的著名思想:“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创造了我们关于世界的图像,由新闻界提供的图像常常是不完整的和扭曲的。 1968年,麦库姆斯和肖以当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为背景展开调查,以夏普希尔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00个还未明确投票意向的选民以及影响这一地区的几个主要的媒介,探究媒介报道与选民议题的相关性。1972年他们根据这次研究成果发表了《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并且首次提出了“议程设置”这个概念。文章指出,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信息,同样作为大事反映在选民的认知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选民的重视程度也越高,传媒的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感知。 二、议程设置的研究领域 自议程设置理论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一个被全世界的新闻传播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得到许多项目的验证,并逐渐超出了它的原始领域——议题显著度从媒介议程到公众议程的转移,涵盖了五个理论研究领域:即:议程设置的基本效果、属性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效果的心理学、媒介议程的来源和议程设置效果的后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崛起,碎片化的媒介环境和竞争性媒介议程,使得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者麦库姆斯都在质疑这个理论的效果是否会与几十年前基本相同还是会最终消失。 2014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传播与信息科学学院举办的讲座上,三位理论提出者麦库姆斯、肖以及Weaver 认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未来依然光明,并且确认将议程设置理论由原先的五大领域、两个层面扩展为七大领域和四个层面。 (一)议程设置的基本效果(议程设置的第一层) 从议题的显著性、政治人物和其他注意力客体方面研究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从麦库姆斯和肖的研究开始,在关键公共问题和政治传播的其他方面上,新闻传播学者的很多研究都采用对比分析媒介焦点和公众焦点。分析发现,媒介关注越强烈,报道越多,公众关注得越多,讨论得越多,媒介焦点和公众焦点呈正相关。麦克姆斯和肖在研究中发现,在媒介和公众的议程中,媒介的优先议题也是公众的优先议题,报纸标题的大小,篇幅的长短,电视新闻的位置和时长,很容易成为受众挑选议题的线索。 (二)属性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的第二层) 属性议程设置关注议题特定属性及其影响公众舆论的过程,其焦点是在于属性显要性如何由媒介议程向公众议程转移。传统的议程设置效果研究没有超越认知范畴,关注人们想什么而忽视人们怎么想。属性议程设置研究可以超越认知范畴,涵盖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关注人们怎么想,研究进入到关注人的态度层面。

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

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 1)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2)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3)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4)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了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 [编辑] 议程设置理论的评价 意义: 1)"议程设置"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 2)这个理论中所包含的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 3)"议程设置"理论对我们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4)它为人们认识传播与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局限: 1)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2)尽管"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是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 [编辑]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

“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探讨的无疑是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那么,与历来的效果研究相比,它有什么特点? 第一,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这些层面同时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第二,“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所考察的,不是某家媒介的某次报道活动产生的短期效果,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第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编辑] 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 1)建立共识,实现对话:通过议程设置,媒介可以使意见相左的团体就某些议题达成某种一致,从而实现不同团体的对话。 2)提高责任,引导舆论: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评判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关注与该事件相关的议题,故记者的责任心就很重要。 3)构造事件,吸引眼球:公关人员要想捕捉公众的注意力,就应该以恰当的方式来构造相应的媒介事件。 [编辑] 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 “议程设置功能”是在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以及拉斯韦尔关于大众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说。这个假说提出后,引起了传播学界的广泛注目,许多学者纷纷对它进行探讨和验证。较有体系的研究有美国学者D.H.韦伯在1976年的调查,日本学者竹下俊郎在1982年和1986年进行的调查等等。 1.“ 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趋于明确化。学者们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考察大众传播“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第一个角度称作“认知模式”,第二个角度是“显著性模式”,第三个角度是“优先顺序模式”,一般认为,大众传播主要是通过这三种机制来设置议程的。从“感知”到“重视”再到为一系列议题按其重要程度排出“优先顺序”,这是一个影响和效果依次累积的过程,越往后效果越大,影响也越深刻。(揭示的是长期效果)

公共关系学试题与答案

班级:学号(后两位)姓名 一、名词解释 1.顺意公众: 2.公共关系观念: 3.庆典活动: 4.政府公共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 )。 A. 公共关系意识 B.公共关系观念C.公共关系状态 D.公共关系策划 2.1906年,艾维·李发表的著名文件是( )。 A.《有效的公共关系》 B.《原则宣言》 C. 《公众舆论的形成》 D. 《公共关系学》3.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共关系的( )。 A. 优化环境功能 B. 提高素质功能C.塑造形象功能 D.协调关系功能 4.组织与公众主要联结的方式是( )。 A. 大众传播 B.人际沟通 C. 传播沟通 D.舆论宣传 5.建设型公关主要适用于组织发展的( )。 A.初创时期 B. 顺利发展时期 C. 与公众不协调时期 D.严重失调时期 6.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共关系学著作是( )。 A.《公众舆论的形成》 B.《公共关系学》 C. 《有效的公共关系》 D.《原则宣言》7.搞开放组织活动( )。 A.应完全公开 B.应加强保密工作 C. 只公开组织的过去 D. 既公开又不能泄密8.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 )。 A.从事实出发 B.从专家意见出发 C. 从理想出发 D.从利益出发 9.自我与他人、个人与个人的传播活动属于( )。 A.自我传播 B. 人际传播 C. 组织传播 D. 大众传播 10.展览会的类型,属于按项目分的是( )。 A.宣传展览会 B.室内展览会 C. 露天展览会 D.专项展览会

11.( )直接影响着组织或企业其他各方面的关系,如员工家属关系、本地顾客关系等。 A. 政府关系 B.社区关系C.媒介关系 D.员工关系 12.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重要性排列事件是( )。A.并列结构 B.顺时结构 C. 金字塔结构 D. 倒金字塔结构 13.可以绕过“把关人”控制的传播媒介是( )。 A.报纸 B.互联网 C. 电视 D.广播 14.认真了解受害者的情况,实事求是地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诚恳地道歉是( )。 A.受害者对策B.组织内部对策 C. 业务往来单位对策D.上级主管部门对策15.人们看到企业的产品广告、标志、名牌等,就能联想到企业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精神、精良的产品质量,属于企业CS战略的( )。 A. 理念满意 B. 产品满意 C. 行为满意 D.视听满意 16.利用市场领导者宣传给公众头脑留下的一些空隙,迅速加以补充,从而占有一个重要位置的经营战略是( )。 A.市场领导者战略 B.市场挑战者战略C市场跟进者战略 D.市场独占者战略 17.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是指( )。 A. 从俗心理 B.求美心理 C. 偏好心理 D. 同步心理 18.反映组织社会影响大小的客观指标是( )。 A.美誉度 B. 且信誉度 C. 知名度 D.成熟度 19.在名牌战略中,利用企业某些已经产生重大效果的拳头产品来推广企业形象是( )。A.名品战略 B.名家战略 C. 名人战略 D.名门战略 20.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是( )。 A.逆意公众 B.顺意公众 C. 独立公众 D. 边缘公众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前画“√”,不正确的画“X”) ( )1. 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 )2.艾维·李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 ( )3.公共关系完全是为组织营造生存、发展环境服务的。 ( )4.社会组织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是单向的。 ( )5.公关宣传要尽量选用中性的词语,以显得平易近人,慎用最高级的赞语。 ( )6.股东关系是一种分散于外部的内部关系。 四、简答题 1、公共关系的职能包括哪些? 2、公共关系信息采集的内容。

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研究 【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信息传播格局,传统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主体地位不仅受到来自网络媒体的威胁,也受到公众自我设置议程的压力。本文以此为背景,以议程设置理论为支撑,致力于探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公众的“日常议题”之间的相关性,探索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过程,为研究传统媒体如何适应新媒体发展要求、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选取2012年12月3日到2012年12月9日《新闻直播间》的1843条报道、新浪新闻中心首页的287篇新闻和百度实时热点排行榜的350个热门搜索关键词,将这些作为传统媒体议程、网络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的代表,从数量、来源、题材、属性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在数量、来源、题材、属性方面分别有各自的特点和侧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具体来说,《新闻直播间》关注的议题范围涉及国内外各个方面,对议题的表现主要采用官方视角,凸显理性,重在宣传,偏重军事、社会题材的报道;新浪新闻中心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热点事件的关注较多,注重微观细节,新闻聚合能力强,秉持多元视角,能够将来自社会各界,包括普通群众的观点进行均衡的展现,偏重社会、政治题材;百度实时热点排行榜偏重于国内热点,具有鲜明的娱乐化、生活化倾向,草根特性鲜明,更加关注社会、娱乐题材。在此基础上,论文继而深入分析三者议题之间的相关性,探索议程设置在三者之间的流向。发现三者的议程有很大差异,百度实时热点

排行榜的议题独立于《新闻直播间》和新浪新闻中心首页,与《新闻直播间》相比,新浪新闻中心首页的议题与百度实时热点排行榜的议题有一定的相关性和互动性,但是新浪新闻中心首页的议题基本上都来自于传统主流媒体,相当于将传统媒体的议程重新整合,进行了二次设置。因此,传统媒体的内容通过网络媒体更为广泛地流向并影响了受众。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应该主动适应环境,继续发挥自己的内容优势,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打造网络新闻平台,同时进一步贴近群众,及时回应公众需求,以促进舆论引导工作的进行。【关键词】:新媒体议程设置媒体议程公众议程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12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1引言11-18第一章研究设计18-221.1研究对象和目的181.2研究方法18-221.2.1研究假设191.2.2抽样19-201.2.3分析类目20-22第二章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的对比研究22-412.1《新闻直播间》、新浪新闻、百度实时热点排行榜议题数量分析222.2《新闻直播间》、新浪新闻、百度实时热点排行榜议题来源、题材及属性对比22-332.2.1议题来源差异及原因分析22-232.2.2

热门话题中的议程设置

“热门话题”与“议程设置功能” 一、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并不起眼的新闻事件经由网络讨论后便开始 引起其他媒体的重视,例如“三亚宰客门”、2012年两会开展时热门提案、 3.15打假等。很显然,这得益于微博、贴吧、社区等网络虚拟空间背后的推动作用。 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等的微博主页都设有类似“热点话题”的公告栏,用来提供最新被广泛关注的事件,这无疑为网民提供了快速获取信息并参 与讨论、表达看法的渠道。强大的交互性、便捷性和聚集性使网友的参与度远 远超过贴吧、论坛等,其更凸显了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功能。 每次突发事件设置新的主题,网络媒体都以一种强硬的方式设置议程,引 导大家在此时讨论这个话题[1]。本文将从“热门话题”出发,探讨议程设置机构如何实现议程设置功能正面效应。 二、“热门话题”与“议程设置功能” “议程设置功能”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克卢汉和D.L.肖发表的一篇名为《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的论文中。该文提出,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2]。 “议程设置”意味着传播媒介作为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不仅 是重要的信息源,也是重要的影响源。在微博传播中,微博快速发言的自由以 及“评论”、“转载”功能让每一个微博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评论者、再传者。 话语权的自主性让微博用户也享有传统媒体的属性功能,以新浪微博为例,“粉丝群”决定了受众范围,“关注”决定了消息源,微博甚至能够轻易地与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其他应用形式共建社会的话语焦点。 据统计,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亿,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话语平台,微博的发展使传统的媒介传播机制发生着改变。而在微博中,虽然用户个 人也能自己设置话题,然而能在“热点话题”中出现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管理微博的后台工作人员。 其二、网友对此话题的关注度。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特点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特点研究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很多学者认为,媒介议程设置可能会消失。对此,笔者以“周一见”事件为例,试从议程设置的过程、主体、效果三方面入手,探究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特点,并提出不同观点:传统媒体通过跨媒体合作进行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的效果依然强大。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媒体环境;“周一见”事件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领域的关键理论之一,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介议程设置的功能受到了冲击,很多学者认为,媒介议程设置会消失。对此,本文以“周一见”事件为例,从议程设置的过程、主体、效果三方面探讨新媒体时代下议程设置的特点,并提出不同观点:传统媒体通过跨媒体合作进行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的效果依然强大。 1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论述者是李普曼,他在《舆论学》中首次提出了有关议程设置的基本观点,他认为媒体创造了我们头脑里象征性的想象,这些想象有可能与我们经历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1963年,科恩又进一步提出了相关观点,他认为新闻媒体远远不止是信息和观点的传播者,多数时候,它在使人们怎么想上较难奏效,但在使受众想什么上十分奏效。在此基础上,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正式提出议程设置概念,该理论的提出使得传播效果的研究从受众态度和行为转向了对认知的研究。 纵观传统媒体时代有关“议程设置”的研究,该理论主要是指大众媒介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将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大众媒介注意某些问题、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可以影响公众舆论;人们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各种问题所确定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1] 进入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方式的多元,使得传播方式超越了单纯的人际传播或大众传播,发起或传播于网络的事件,通过多元议程设置主体共设议程,很有可能成为网民热议的话题,从而引发一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过程。 2“周一见”事件 2014年3月28日晚20:16分,《南都娱乐周刊》(后称南都)主编谢晓发布了一篇微博,暗示周一将会有重磅消息发布,且表明“为了顺利签片,我下午关机拒绝了一切人情电话”,并称“记者也拒绝了巨大的利益诱惑”。许多网友和媒体人转发该微博并纷纷猜测消息当事人。其中,文章和姚笛被提及的频率最高,有网友留言称“大有‘文章’”。随后,该周刊主编陈朝华也暗示网友猜中了八卦:“据说,昨晚网友评论的热词分别是:周一见。挺住。大仇已报。诸事不宜……

传统媒体与微博议程设置互动关系研究

《传统媒体与微博议程设置互动关系研究》 一绪论: 1 选题背景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能够承载140个字的中国版“Twitter”——微博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网上获知信息方式和交流方式,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年”,2010年底,新浪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5000万。微博的公开性和便利性使得不少的社会热点话题在这里被发现,引起博友热烈讨论从而进入传统媒体的视线,而传统媒体上的新闻内容也会在微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论,微博的出现使得中国的传统媒体获知新闻的线路又多了一条,形成传统媒体和微博在议程设置方面进行互动,从而对媒体在议程设置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现代传媒最为主要的一个特性便是主体交互性,这种主体交互性使得传受双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受众在强大的信息冲击下,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议题。另外,受众也可以利用网络,自己设置议题,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从而影响到传统媒体。论述了现代互动传播中议程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传统媒体和微博在议程设置方面的互动关系以及过程和方式,以及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它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以观察媒介在议程设置方面的效果。 3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个案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 二概念阐述以及理论研究现状 1 微博的定义 2 微博的发展 3 微博的特征(及时性,碎片化,互动性,平等性等) 4 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现状议程设置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3个部分:媒 介议程设置、公共议程设置和政策议程设置。二级议程设置。 三传统媒体与微博议程设置互动关系 1 微博与传统媒体在议程设置方面的区别(议题性质即公共议程设置——议题的重要性与公众成员的感知,设置形成舆论时间长度,可信度等) 2 微博议程设置的过程(对同一议题感兴趣的受众可以在网络中进行交流,不同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得该议题变成了群体议题。群体议题的进一步发展,影响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后,便形成了公众议题) 3 传统媒体对微博议程设置的参与和影响(严肃性的政治议题即政策议程设置即把政府的议程作为主要,媒介议程设置指将大众媒介的新闻议程作为主要议程设置对象,宏观的政策,权威数据的发布等) 4 微博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参与和影响(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敏感话题,二级设置即属性设置——人们在思考一项议题的时候究竟在思考这个议题的哪些方面,阻碍媒介议题的形成——微博中如果出现了新的议题,并且该议题引起受众更大的注意力,以致将原有传统媒体的提议压制下去,那么原有的议题便没能形成公众议题,媒介的议程设置也没有成功) 四案例:渤海溢油事故 6月20日1时36分,一位注册名为“赵海权”、所在地为广州的腾讯微博网

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

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试 题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5年10月自学考试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题干】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 【选项】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答案】B 【解析】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公共关系由简单零碎的活动上升为较系统完整的专业活动,并逐渐形成了公共关系的原则与方法,使公共关系自立于学科之林,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条件已经成熟。美国学者爱德华·伯尼斯就是公共关系学科化的一名棋手。 2.【题干】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着是()。 【选项】 A.《公共关系学》 B.《有效的公共关系》 C.《公众舆论的形成》 D.《原则宣言》 【答案】C 【解析】1923年美国人爱德华·伯尼斯出版了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着——《公众舆论的形成》。爱德华·伯尼斯的主要贡献就在于,他把公共关系学理论从新闻传播领域中分离出来,并对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使之系统化、完整化,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新兴学科。 3.【题干】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的着作是()。 【选项】 A.《公共关系学》 B.《原则宣言》 C.《公众舆论的形成》 D.《有效的公共关系》 【答案】D 【解析】1952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性的公共关系专着《有效的公共关系》,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在公共关系的目标上将组织和公众的利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方法上坚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此书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4.【题干】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 【选项】 A.形象意识 B.互惠意识 C.沟通意识 D.服务意识 【答案】A 【解析】形象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在公共关系思想中,最重要的是珍惜信誉、重视形象的思想。现代企业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