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 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 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 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维持高水平OP V 免疫接种率,才能继续巩固在易感人群中建立起的免疫屏障,有效地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入和具有神经毒力的VDP V 的循环。控制VDP V 循环的措施与控制脊灰野病毒一样,需要真正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因此,保持高水平的免疫屏障,对于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入及预防VDP V 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至关重要[2]。

虽然目前已进入到消灭脊灰的后期阶段,但全球仍有6个国家有脊灰野病毒的流行,其中和我国接壤的有3个国家,对维持无脊灰工作提出了挑战。本市今后应进一步消除免疫空

白点和监测中的漏报,巩固已取得的工作成果,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4 参考文献

[1]张礼壁,侯晓军,朱晖,等.脊髓灰质炎疫苗重组病毒在我国的循环

及致病性[J ].中国计划免疫,2001,7(3):125-128.

[2]范富云,李太生,常少英,等.2003年山西省保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

进展与评价[J ].中国计划免疫,2004,10(6):349-351.

(收稿日期:2006-09-08)

文章编号:1004-9231(2007)03-0103-03

?感染病防治?

作者简介:钟培松(1969—),男,主管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钟培松1

,戴依群1

,钱芳2

,钱杰

1

(1.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1800;2.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201800)

摘要: [目的] 分析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指导禽流感防控工作。 [方法] 收集

2003年12月至2006年7月各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0个国家共报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230例,病死率为58.26%;2005年10月以后,有病例报告的国家迅速增加,发病数有逐年递增趋势;在北半球冬春季是禽流感的发病高峰期;全球病例的性别比为0.97,51.5%的病例年龄小于

20岁,而中国病例的性别比为0.46,68.4%的病例年龄在20~39岁。 [结论] 2006年底2007年春可能会出现人感染

禽流感的发病高峰,各项防控措施必须加强。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 183 文献标识码: A

Ep i de m i olog i ca l ana lysis on hu man ca ses of av i a n i n fluenza A(H 5N 1)i n fecti on ZHON G Pei -song 1

,DA I Yi -qun 1

,Q I AN

Fang 2,Q I AN J ie 1

(1.J iading Center for D 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anghai 201800,China;2.J iading TraditionalM edi 2

cine Hospital,Shanghai 201800,China )

Abstract: [O bjecti ve] T o analyze the ep idem i ol 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 man cases of avian influenza A (H5N1)in 2fecti on s o as t o p r ovide evidence f or p reventive and contr ol measures . [M ethods] Hu man cases of H5N1infecti on reported t o WHO fr om Dece mber 1st 2003t o July 31st 2006were collected fr om WHO web site and analyzed . [Results] Fr om Dece mber 1st 2003t o July 31st 2006,10countries reported a t otal of 230laborat ory -confir med hu man cases of H5N1avian influenza t o WHO.The overall case -fatality rate was 58.26%.The nu mber of countries reporting first hu man H5N1cases increased dra matic 2ally after Oct ober 2005,and the human H5N1cases had trend of increase year by year .The ep ide m i ol ogical curve of H5N1cases pecked during the winter and s p ring peri ods in the northern he m is phere f or each of the years studied .The overall sex rati o of males t o fe males was 0.97,and 51.5%of the cases occurred a mong peop le aged <20years .But f or the Chinese cases sex rati o was 0.46,and 68.4%of the cases occurred a mong peop le aged 20-39years . [Conclusi on ] An up surge in hu man H5N1cases could be antici pated starting in later 2006or early 2007.Further studies and work are needed for p reventi on and contr ol of avian influenza H5N1.

Key words:Hu man cases of avian influenza infecti on; Ep ide m i ol ogy; Analysis

1997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报告了首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疫情,共有18人感染,其中6人死亡,同时在农场和出售活禽的市场中也爆发了H5N1禽流感疫情,在迅速捕杀全部鸡后人感染H5N1也很快得到控制。2003年2月,香港的一个家庭中又确诊2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1人死亡。

2003年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开始在东南亚部分地区

的禽类中广泛传播,数月内迅速蔓延到8个国家,同年12月,越

南报告与本次禽类禽流感爆发有关的首例人类感染病例。

2005年年中以前,本病报告疫情局限在东南亚的人类和禽类

中,此后,欧洲、非洲、中东等广大地区亦有疫情报告。从2003年12月1日到2006年7月31日,全球共有10个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232例实验室确认的人感染H5N1病例(其中

134例死亡),在同时期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在近50个国

家和地区发生家禽或野生禽类H5N1爆发疫情[1]。我们对实验室确诊的人类感染H5N1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分析,用

?

301?2007年第19卷第3期2007,Vol .19No .3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于指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工作。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WHO 网站的禽流感病例报告以及WHO 2006年6月30日发布的流行病学周报

[1]

。包括2003年12月1日

至2006年7月31日期间各国向WHO 报告的所有实验室确诊的人感染H5N1病例,不包含在密切接触者追踪中回顾性检测血清阳性而没有症状的感染者。

中国禽流感资料中人感染禽流感资料来源于卫生部网站公布的数据,动物禽流感疫情来源于农业部网站公布的数据。

1.2 检验方法

所有阳性病例都经PCR 检测1份或多份呼吸道标本,和

(或)经微量中和法检测血清样品确认。在没有A /H5流感检

测能力或经验的国家,确认实验由WHO 参考实验室进行。中国和泰国国家流感中心、柬埔寨巴斯德研究所、位于埃及开罗的美国海军医学研究所第三组具有很强的检测能力和经验,他们的检测结果均为WHO 所承认。

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从各国卫生部门、WHO 流行病学专家和WHO 全球流感爆发预警和反应网络报告给WHO 的文件中萃取,并录入

EXCE L 软件系统,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因原始数据

是为监测活动而收集,其格式在不同的国家报告的数据中并不一致。对没有确切的发病日期的病例,将使用报告时间或死亡时间或住院时间来近似估计发病时间以绘制流行曲线。在计算发病到住院和(或)死亡的时间时这些病例将被排除。

2 结果

2.1 国家、地区分布

2003年12月1日至2006年7月31日,共有10个国家向WHO 报告实验室确诊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232例,越南在

密切接触者筛查中确认2例没有症状的个案(1例81岁男性和

1例67岁女性)包含在WHO 的统计中,本处没有纳入分析,所

以总病例为230例。在报告人感染禽流感的10个国家中,亚洲

7个国家203例,占总数的88.3%,非洲2个国家15例,占6.5%,欧洲1个国家12例,占5.2%(表1)。

表1人禽流感病例国家分布

国家首例发病年月末例发病年月发病数死亡数病死率(%)越南2003-122005-11914246.2泰国2004-012006-07231565.2柬埔寨2005-012006-0366100.0印尼2005-072006-06544277.8中国2005-102006-06191263.2土耳其2005-122006-0112433.3伊拉克2006-012006-0122100.0阿塞拜疆2006-022006-038562.5埃及2006-032006-0514642.9吉布提2006-042006-04100.0合计2003-122006-0723013458.3

2.2 时间分布

所有病例的地址(国家)和性别都齐全,有1例年龄缺失,有8.7%(20/230)发病日期缺失,有24.8%(57/230)住院日期缺失。对10例没有发病日期的用住院日期来近似估计发病月份,对另外10例住院日期也缺失的,采用该病例报告的日期来推算其发病月份。2005年10月以来,报告人感染H5N1的国家数上升迅速,在2005年年中以前,仅有4个国家有病例报告,

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报告人感染H5N1病例的国家增

加了6个(表1)。

2003年12月至2006年7月,人H5N1病例的发病曲线显

示有3个高峰,高峰出现时间与北半球冬春季大体一致。病例数有逐年递增趋势,从2004年12月以来,每个月都有病例发生

(图1)

图1 人感染H5N1确认病例的发病月份分布

2.3 性别年龄分布

男女性别比为0.97,但不同的年龄组其性别比不同,10~

19岁和20~29岁组的性别比分别为0.84和0.66,5~9岁组的

性别比为1.33。不同年龄组间性别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确诊病例年龄的中位数为19.4岁(3个月~75岁),

51.5%的病例年龄<20岁,89.0%的病例年龄<40岁。在<10

岁的病例中,24例<5岁,35例5~9岁(表2)。 表2

人感染H5N1病例的年龄性别分布

年龄组(岁)病例数

男性

女性

性别比

死亡数病死率(%)

<5

241311 1.181145.85~9352015 1.331542.910~195927320.844576.320~294819290.663062.530~39382117 1.242463.240~491376 1.17646.2≥50

1266 1.00325.0合计

229

113

116

0.97

134

58.

5

2.4 发病到住院和死亡时间

71.3%(164/230)的病例能计算发病到住院日期。从发病

到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5d (0~18d ),89.1%的病例发病后1周内住院(图2)。发病到死亡时间的中位数为9.4d (3~24

d ),死亡病例中90.0%在发病后15d 内死亡。住院到死亡时

间的中位数为3.4d (0~13d )。

?

401?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7

年第19卷第3期 2007,Vol .19No .

3

图2 发病到住院的时间分布

2.5 病死率

总的病死率为58.5%,10~19岁年龄组的病死率最高,为76.3%,其次为30~39年龄组的63.2%,病死率最低的是≥50岁组,为25.0%。各年龄组的病死率差异明显。2003年12月到2006年7月,各年的病死率分别为100.0%、73.3%、42.6%和68.4%,各年病死率的差异十分明显。

2.6 中国人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中国大陆从2005年11月到2006年6月共报告人感染H5N1病例19例,疫情分布于11个省市。19例病例中,男6例,女13例,男女性别比为0.46。20~29岁组7例,占36.8%, 30~39岁组6例,占31.6%,<10岁的4例,占21.1%。死亡12例,病死率为63.2%。从发病到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确诊的时间中位数为13d(5~37d)。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中位数为11d(8~24d)。近80.0%的病例发生在农村地区。

3 讨论

本分析所使用的病例仅限于各国向WHO报告的实验室确诊的有症状的病例,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人感染H5N1病例。由于有些患者在开展病原检测或诊断前已经死亡,症状轻微者没有就医以及存在检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可能存在多重选择偏移。亚临床感染和轻微感染发生的概率目前尚不清楚,高危人群感染状况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开展。

虽然全年都有病例发生,但近几年人感染H5N1病例曲线显示在北半球存在冬春季的流行高峰,如果这一现象继续存在,那么可以预测,在2006年底和2007年春将会出现另外一个发病高峰。气候因素、禽类禽流感疫情与人间禽流感疫情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禽流感的监测,做好应对禽流感疫情的各项技术和物资储备。

在全球范围内<20岁的病例占很大的比例,而中国人禽流感病例主要分布在20~39岁组,与年龄有关的可能增加暴露危险的行为与发病有关这一点很明确,但病例的年龄分布也可能反映受感染国家人群的不同年龄构成。在中国,人禽流感病例性别比明显低于全球和女性病例高发且多在20~39岁组,提示女性存在一些高危暴露行为,如在农贸市场就业、多到农贸市场采购、给禽类拔毛以及备餐等。

从2005年5月到2006年7月,中国有14个省(市、自治区)共报告禽类(包括野生禽类)禽流感疫情40余起,在这14个省中,有6个有人禽流感病例报告;在19例人禽流感疫情发生的11个省中有5个没有报告禽类禽流感疫情,且仅有3例居住在禽禽流感疫区,禽类禽流感疫区分布和人禽流感分布很不一致,提示在禽流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既要考虑人是否到过疫区的流行病学史,又不能把流行病学史作为诊断禽流感的必要条件,应综合考虑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来作出科学判断。

4 参考文献

[1]Ep ide m i ol ogy of WHO-confir med human cases of avian A(H5N1)in2

fecti on[J].W eekly Ep ide m i ol ogical Record,2006,81(26):249-260.(收稿日期:2006-09-12)

(上接第98页)

3 讨论

以公因子为自变量,听力损失情况为应变量,用逐步l 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来建立最佳回归方程,可以使变量间尽量避免共线性[4]的问题,充分反映对听力产生影响因素的真实情况,从而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从建立的l ogistic回归方程中的标准回归系数b’可以看出,6个公因子的危险性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烟酒嗜好因子、心脏功能因子、症状因子、时间因子、噪声接触因子、血压因子。由于烟酒嗜好因子、心脏功能因子、症状因子等均为二值或三值变量,因而其标准回归系数较大。而时间因子、噪声接触因子、血压因子等数值变量因子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则较小[5]。结果可以说明噪声接触情况[6]、心脏的功能情况[7]、血压[6]、烟酒嗜好、时间、自觉症状等6个回归因子对作业工人的听力均有一定的影响。OR值的大小以及各变量的取值情况可以间接反映出所研究因素危险性的大小。

总之,噪声作业工人应该减少烟酒嗜好等不良习惯,在加强听力防护措施的同时,尽量改善工作条件,减少日接触噪声的时间,减少接触噪声的总工龄,并注意做好健康监护工作。

4 参考文献

[1]G BZ49—2002,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S].

[2]沈其君.S AS统计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69-

175.

[3]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1-339.

[4]陈雄飞,董晓梅,汪宁,等.多因子共线性的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

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4):212-215.

[5]徐天河.中国医学统计百科全书.多元统计分册[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3:199-200.

[6]陈东辉,胡慧,廖俊强.噪声员听力损伤调查分析[J].职业卫生与

应急救援,2003,21(4):212.

[7]朱长才,陈小霞,陈醒觉.某钢铁企业氧气厂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

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4,12(31):57-58.

(收稿日期:2006-10-10)

?

5

1

?

2007年第19卷第3期

2007,Vol.19No.3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感染性休克病案讨论[1]

感染性休克病案讨论 病案: 某男,40岁,林区工人,陕西籍。 主诉:1日前被木棒击中腹部,2小时后呕吐并腹痛急剧.病史:昨日下午4时许锯木中被一木棒击中腹部,立即 倒卧在地,被扶起后述“肚子痛”。2小时后腹痛加剧,呕吐少许清水样物。林场卫生所曾给予“跌打丸”、“止痛片”口服,疗效不佳.因夜间交通不便,于次日晨被送往数十里外的某县医院求治。县医院:X光透视发 现“膈下有游离气体”,紧急对症处理后于当晚转往西安治疗。伤后小便2次,色深,每次约有1小搪瓷碗(200ml)。患者既往状况一般,无慢性疾病。...... 感谢聆听 入院检查(西安):于受伤后32小时入院。T 38。1℃, R20次/分,P 120次/分,血压 60/36mmHg.发育营养中等.急性痛苦面容,额部有汗,四肢湿冷,神志朦胧.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颈、胸肺无异常。心律齐,心率120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 病理性杂音,心界不大。腹部平坦、腹部肌肉紧张,呈板状腹,全腹均有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脊柱四肢无异常。?化验检查: Hb 112g/L, WBC 13×109/L,分类记数:中性

粒细胞82%、淋巴细胞18%,CO2CP 14mmol/L。 尿黄、透明,酸性反应,蛋白微量。入院后腹腔穿刺1次,抽出淡褐色混浊液体5ml,有粪臭味。......感谢 聆听 入院诊断:? 住院经过:迅即组织抢救,快速静脉输入平衡盐溶液, 静滴广谱抗生素及碳酸氢钠.输液后血压一度曾回升至110/70mmHg,但很快又逐渐下降。继续加快输液,并尽 快完成术前准备工作,于入院后2小时(受伤后34小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切开腹膜时有气体 和淡黄色粘稠液体外溢,扩大切口见全腹被粪便污染,特臭,腹腔有蛔虫3条。探察肠管见距回盲部6cm 处之 回肠处有一直径2cm的穿孔,肠内容物溢出.用肠线缝合穿孔后探察腹腔,见整个-,大量脓苔被覆各段肠管浆 膜面,其它脏器未见异常.......感谢聆听 术中血压逐渐下降至60/40(?)mmHg,心音低钝,意识朦胧,出现潮式呼吸。用灭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腹腔后,检查缝合处肠管物漏、出血,作刺口放置烟卷引流一根,原切口处放橡皮引流条,清点敷料无误后关腹,当缝腹膜时,患者突然呕吐、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死亡时距受伤约36小时)。入院后共输液4060ml.......感谢聆听

病例讨论-过敏性休克导致心肌缺血

病例讨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麻醉科周金锋

病例简介 ?患者,男,52岁,76kg,身高177cm,术前诊断“上颌骨骨样骨瘤”。拟全身麻醉下行上颌骨肿瘤切除术。 ?既往史:患者自诉偶有劳累时发作性胸闷,发作不规律,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病程超过一年,具体不详,未进一步诊治,近3月内未再发; ?心功能I级,日常活动未受限;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肝病等病史; ?心电图、胸片、心超、肺功能等辅助检查及血常规、凝血谱、血生化、两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麻醉术前评估ASAI-II级。

? ?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术前检查??术中监测? ?有无特殊注意事项?

?入室后常规监护,II导联心电监护提示窦性心律,心率78次/min;血压149/91mmHg,血氧饱和度98%。 ?开放外周静脉通路,抗生素静滴后,予以乳酸林格氏液静滴维持。 ?麻醉诱导:丙泊酚(静安)120mg(约1.5mg/Kg)、舒芬太尼40ug、顺式阿曲库铵15mg(约0.2mg/Kg)缓慢静注,4min后气管插管控制通气。 ?插管后VT500ml,f 12bpm,气道压力33-35cmH2O,PetCO247mmHg,听诊双肺上叶哮鸣音,以右上肺为著,未闻及湿罗音。液体通畅,但输液肢体略肿胀,SPO2最低降至65%。心率102次/min,测血压为76/36mmHg。

? ?怎么了? ?首先要处理的问题??药物?

?5min内心率渐升高至152次/min,袖带血压测不出; ?立即纯氧通气,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气管内喷雾3次,去甲肾上腺素5ug iv,胺碘酮150mg (稀释至20ml,40ml/h)快速泵注;?同时再次确定导管无扭曲或阻塞,位置无误,但听诊发现双肺底有明显湿罗音; ?约10min后心率降至121次/min,血压 77/35mmHg。测体温36.8℃; ?快速建立有创压力监测,测ABP约75-80/35-40mmHg,CVP 11mmHg。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附件1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和控制人禽流感病例的发生、传播,特制定本方案。 1 调查目的 1.1调查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为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2 发现和追踪病、死禽类及人禽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1.3 发现人传人的线索,并寻找其证据,为及时做好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提供依据。 2 组织与准备 2.1 启动条件 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监测系统报告、群众反映、媒体报道、疫情通报等途径获知本辖区内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发生经省级及以上农业部门证实的禽流感疫情。 (2)发现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3)发现人禽流感疑似、确诊病例。 (4)发现其他需要排除人禽流感的病例或需要开展调查的相关情况。 2.2 组织及实施 2.2.1县级卫生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禽流感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应在接到疫情报告后2小时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取

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根据需要,可请求上级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 2.2.2市级及以上卫生部门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派遣调查组前往疫情发生地进行调查;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应邀或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派遣前往疫区指导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3 调查准备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组成员一般包括有关领导、流行病学工作者、临床医生、消毒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其它相关人员等。 3 调查内容和方法 3.1背景资料收集 3.1.1当地地理、气象、人口等资料的收集 通过查阅资料、咨询当地相关部门等方法了解当地的地理状况(如地理位置、流域、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植被、湖泊、河流、交通状况等)、气象资料(如年均气温、年均月气温、年均降雨量、年均月降雨量、年均湿度、当年月均气温及月均降雨量及月均湿度等)、农林业(土地使用、农业种植、养殖业、野生动物、候鸟迁徙情况等)、人口资料(最新的人口总数、年龄别构成、流动人口数)、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国民经济总产值、人均产值、医院数量及床位数、学校数量等)、其它相关资料如特殊风俗及生活习惯等。 3.1.2历史及横断面相关资料调查

典型的病例讨论及答案

病例摘要: 某一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输液时曾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患者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死后尸检了现髂外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分析题: 1、该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是何种类型并描述其大体及镜下特点? 参考答案: 1、大量失液后血液浓缩,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同时血中释放大量幼稚血小板,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2、属红色血栓。 大体:呈暗红色,新鲜时湿润,有一定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表面光滑,干燥后,无弹性、质脆易碎。 镜下:在纤维蛋白网眼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呈条索状。

病例摘要: 一青年发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分析题: 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手术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升高)及卧床休息(血流状态改变:变慢)都有助于血栓形成。 2、①左肺发生出血性梗死。②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③病理变化:肉眼多位于肺下叶边缘,呈暗红色锥体形,尖向肺门,底部位于肺膜面,边界清楚;镜下,肺组织广泛坏死、出血。 发生机制:血栓形成后活动使其脱落,血栓栓塞于肺,同时由于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使得肺有明显的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栓塞后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一、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需要立即评估气道、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及时进行救治。 1、切断过敏原 临床上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以β-内酰胺抗生素、中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最为多见,给药途径则以静脉用药发生率最高,约占78.22% 当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立即除去过敏原。如患者为静脉用药时,停止输液,换掉输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针,保留静脉通路。 2、注射肾上腺素 严重过敏反应一经确诊,第一时间注射肾上腺素。 2.1肌肉注射 肾上腺素最佳使用方式是大腿中外侧肌肉注射。 药品:1:1000肾上腺素注射液(规格:1ml:1mg);剂量:按0.01mg/kg计算,成人最大剂量为0.5ml(0.5mg)。 儿童给药方案各异,按年龄的肌注剂量如下: 6个月以下,50ug(0.05ml); 6个月~6岁,120ug(0.12ml); 6~12岁,250ug(0.25ml) 肾上腺素可以重复应用,但是要至少间隔5分钟,直到患者的状况稳定。 特别提醒: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吸收较慢,6~15分钟后起效。国外皮下注射法早已寿终正寝,希望国内再也见不到这一用法。 2.2静脉注射 极危重患者,如收缩压0~40mmHg,或有严重喉头水肿征象的患者,应该静 脉给予肾上腺素。 药品: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配制:取规格为1ml:1mg的肾上腺素注射液1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0倍。 剂量:取1:10000肾上腺素静脉注射3~5ml,缓慢静推至少5分钟。或:1ml 肾上腺素注射液(1ml:1mg)+5?糖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滴速为 1~4ug/min。 特别提醒1:静脉应用肾上腺素的患者需要全程监控心电图、血压、脉氧,以防发生高血压危象及心室颤动。 特别提醒2:即使在心肺复苏中,由于大剂量肾上腺素不利于长期生存,也不再被推荐。肾上腺素用于心肺复苏时的标准剂量为1mg,即把1mq肾上腺素稀释在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再继续推注生理盐水20ml,然后抬高上肢305。 每3~5min给1次1mg。 3、液体支持 循环系统不稳定的患者,既需要肾上腺素又需要液体支持。因为如果没有有效地循环血量,肾上腺素是无效的。 可以用晶体或胶体溶液,通常为0.9%氯化钠注射液。起始量为10~20分钟内 输人20ml/kg。必要时可以重复使用。如果输液量超过40ml/kg要考虑多巴胺

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

附录A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最初调查表

附录B 高致病性禽流感现地调查表 疫情类型(1)确诊(2)疑似(3)可疑 B1疫点易感禽与发病禽现场调查 B1.1 最早出现发病时间:年月日时, 发病数:只,死亡数:只,圈舍(户)编号: B1.2 禽群发病情况: B1.3袭击率: 计算公式:袭击率=(疫情暴发以来发病禽数—疫情暴发开始时易感禽数)x 100% B2可能的传染来源调查 B2.1发病前30d内,发病禽舍是否新引进了家禽? (1 )是(2 )否

B2.2发病前30d内发病禽场/户是否有野鸟栖息或捕获鸟? (1 )是(2 )否 B2.3发病前30d内是否运入可疑的被污染物品(药品)? (1 )是(2 )否 B2.4最近30d内是否有场外有关业务人员来场?(1)无(2)有,请写出访问者姓名、单位、访问日期,并注明是否来自疫区

B2.5发病场(户)是否靠近其他养禽场及动物集散地? (1 )是(2 )否 B2.5.1与发病场的相对地理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 B2.5.2与发病场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 。 B2.5.3其大致情况 _________ 。 B2.6发病场周围10公里以内是否有下列动物群? B2.6.1 猪,_________ 。 B2.6.2野禽,具体禽种: ________ 。 B2.6.3野水禽,具体禽种: _________ 。 B2.6.4田鼠、家鼠: __________ 。 B2.6.5 其它:_________ 。 B2.7 在最近25-30d内本场周围10公里有无禽发病?(1)无(2 )有,请回答: B2.7.1发病日期: _________ 。 B2.7.2病禽数量和品种: _________ 。 B2.7.3确诊/疑似诊断疾病: _________ 。 B2.7.4场主姓名: _________ 。 B2.7.5发病地点与本场相对位置、距离:___________ 。 B2.7.6投药情况:。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为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防)控工作,提高人禽流感的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人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分级负责。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 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人禽流感防治应对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管理 2.1组织机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人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系统内的人禽流感防控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人禽流感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由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人禽流感防控技术专家组。 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小组,根据职责分工和卫生行政部门指派,负责开展本单位或本地区的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农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在上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本地区的人禽流感防控工作。 2.2职责分工

2.2.1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卫生部负责全国人禽流感疫情防控管理和协调工作,组织制订人禽流感应急处置的政策、技术规范和专项预案,指导各地做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卫生系统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组建国家级专家组为各省(区、市)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省级师资,组 织专家组对各省(区、市)的年度首例人禽流感病例进行诊断,组织开展对全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负责流感大流行及特别重大的人禽流感疫情应急控制的组织协调及社会动员,拟定国家应急防控物资储备清单,开展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人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2)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内人禽流感防控工作,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人禽流感应急预案和防控策略,进行社会动员并指导各地(市)县做好人 禽流感防控工作;组织开展人禽流感专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组建省级专家组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专家组诊断本行政区域内人禽流感病例,开展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组织对重大人禽流感疫情的应急控制,拟定应急防控物资储备清单,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人禽流感知识培训。 (3)各地(市)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区内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人禽流感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人禽流感应急培训和演练,组织专家组排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督导检查和社会动员及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对人禽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置。 (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2.2.2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及技术方案的制订, 组织、评估和督导疫情监测工作,负责全国疫情资料的汇总分析、反馈及上报,开展技术 培训,指导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实验技术操作规范及各级网络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收集、鉴定各省(区、市)送检的人禽流感病毒标本,开展人禽流感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及对省级检测结果的复核工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

水槎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简称“人禽流感”)是人类在接触该病毒感染的病/死禽或暴露在被A(H5N1)污染的环境后发生的感染。在2003年下半年世界上多个国家爆发家禽和野生禽类的A(H5N1)病毒感染,其中有14个国家出现人禽流感病例。截止至2008年1月15日,由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的全球确诊病例共350例,其中2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62.0%[1]。我国大陆从2005年10月底确诊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以来,现已确诊30例,其中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66.7%[1]。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提示,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许多患者的病情迅速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从现有临床报道分析,发现晚、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是现阶段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如何尽早发现患者并给予适当的治疗,改善预后,是我国临床医务工作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建议(草案)基于2005年11月《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2]和世界卫生组织人禽流感相关建议[3,4],并参考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的现状,整理制定成文,以指导临床人禽流感的诊治。 一、病毒学[5] 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结构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是

多型性囊膜病毒,常为球型,病毒颗粒直径为80~120nm。A(H5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含有8个节段负链单股RNA,至少编码11种蛋白。每个RNA节段均与核蛋白(NP)和3种RNA多聚酶(PB2、PB1和PA)相连接形成RNP复合物。RNPs被一层基质蛋白(M1)所环绕,然后是含有病毒主要抗原的膜结构。禽流感的主要抗原有两种,一种呈棒状,能凝集一些动物的红细胞,称为血凝素(HA或H);HA为病毒表面最大的囊膜糖蛋白,在感染细胞中以单多肽链(HAo)形式合成,合成后裂解成重链(HA1)和轻链(HA2),两者又通过二硫键以共价键形式相连。HAo经裂解后,病毒囊膜才能与宿主细胞膜发生融合,此时病毒颗粒方具有感染性,并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另一种呈蘑菇样,能使病毒颗粒从凝集的红细胞表面游离下来,称为神经氨酸酶(NA或N)。NA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新合成的病毒颗粒从感染细胞表面游离下来,从而使病毒再感染新的细胞。除此以外,还有数目不清的少量M2突起。M2蛋白为甲型流感病毒囊膜中含量较少的第三种膜蛋白,它是具有离子通道活性的四聚体。M2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病毒颗粒内的pH来减弱病毒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s, RNPs)与病毒核心部分M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 抗流感病毒的药物目前有两类,一类针对M2蛋白的烷胺类药物,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另一类主要针对神经氨酸酶,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目前包括奥司他韦(Oseltamivir,商品名达菲)、扎那米韦(Zanamivir)以及帕那米韦(peramivir),但在我国上市的只有奥司他韦。目前烷胺类药物在普通季节性流感中的耐药比例相

关于中国甲型H7N9禽流感爆发流行病学特征的初步报告-中文版

关于中国甲型H7N9禽流感爆发流行病学特征的初步报告-中文版

关于中国甲型H7N9禽流感爆发流行病学特征的初步报告 摘要:背景2013年2-3月中国发生第一例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确诊病例。截至4月17日,通过分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来揭示目前中国H7N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方法分离出H7N9病毒者判定为确诊病例。对每个H7N9病毒感染的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获得其人口学特征、暴露史、病例时间表信息。对密切接触者实行7天医学观察,对有临床症状者采集咽拭子标本并进行RT-PCR检测H7N9病毒。结果82例确诊病例中,平均年龄为63岁(2~89),73%为男性,84%为城镇居民,病例分布在中国的六个省市。根据现有掌握的77例病例信息,4人为涉禽人员,77%有活禽接触史,其中鸡接触率为76%。82例确诊病例中17例(21%)死亡,死亡病例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1天,60例危重,4例临床轻症病例出院,1例儿童病例未住院。两起家庭聚集性事件中,没有证据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存在人与人之间传播。1689例密切接触者中,1251例完成了医学观察,其中19例(1.5%)有呼吸道症状,H7N9病毒检测均呈阴性。结论大部分病人感染H7N9病毒表现为重症,病例间均无流行病学关联。密切接触者中无实验室证据表明H7N9病毒存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不排除这两个家庭内有限的人际传播。 2013年2月-3月,中国东部地区首次发现人类感染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其临床特点是急性重症性肺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致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CDC)分析了2013年4月17之前报告的H7N9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在这份报告中,我们总结了病例调查的初步结果,并继续追踪监测密切接触者,这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调查。 方法 病例定义:在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发布的H5N1病例定义的基础上,对此次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定义(附录S1,全文见“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实验室检测结果见附录S2。

感染性休克病案讨论

病理生理学病案分析 病案: 某男,40岁,林区工人,陕西籍。 主诉:1日前被木棒击中腹部,2小时后呕吐并腹痛急剧。 病史:昨日下午4时许锯木中被一木棒击中腹部,立即倒卧在地,被扶起后述“肚子痛”。2小时后腹痛加剧,呕吐少许清水样物。林场卫生所曾给予“跌打丸”、“止痛片”口服,疗效不佳。因夜间交通不便,于次日晨被送往数十里外的某县医院求治。县医院:X光透视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紧急对症处理后于当晚转往西安治疗。伤后小便2次,色深,每次约有1小搪瓷碗(200ml)。患者既往状况一般,无慢性疾病。 入院检查(西安):于受伤后32小时入院。T 38.1℃, R 20次/分,P 120次/分,血压 60/36mmHg。发育营养中等。急性痛苦面容,额部有汗,四肢湿冷,神志朦胧。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颈、胸肺无异常。心律齐,心率120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界不大。腹部平坦、腹部肌肉紧张,呈板状腹,全腹均有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脊柱四肢无异常。 化验检查:Hb 112g/L, WBC 13×109/L,分类记数: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18%,CO2CP 14mmol/L。尿黄、透明,酸性反应,蛋白微量。入院后腹腔穿刺1次,抽出淡褐色混浊液体5ml,有粪臭味。 入院诊断:? 住院经过:迅即组织抢救,快速静脉输入平衡盐溶液,静滴广谱抗生素及碳酸氢钠。输液后血压一度曾回升至110/70mmHg,但很快又逐渐下降。继续加快输液,并尽快完成术前准备工作,于入院后2小时(受伤后34小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切开腹膜时有气体和淡黄色粘稠液体外溢,扩大切口见全腹被粪便污染,特臭,腹腔有蛔虫3条。探察肠管见距回盲部6cm 处之回肠处有一直径2cm的穿孔,肠内容物溢出。用肠线缝合穿孔后探察腹腔,见整个-,大量脓苔被覆各段肠管浆膜面,其它脏器未见异常。 术中血压逐渐下降至60/40(?)mmHg,心音低钝,意识朦胧,出现潮式呼吸。用灭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腹腔后,检查缝合处肠管物漏、出血,作刺口放置烟卷引流一根,原切口处放橡皮引流条,清点敷料无误后关腹,当缝腹膜时,患者突然呕吐、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死亡时距受伤约36小时)。入院后共输液4060ml。 Questions:

人感染H7N9禽流感培训试题及答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识培训试卷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H7N9禽流感传染源是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密切接触。 2、H7N9禽流感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 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3、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原体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染病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传染病。 4、H7N9禽流感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 离治疗。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5、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 39 ℃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 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二、选择题: 1.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A C D ) A.标准预防原则。 B.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C.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 D.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采取措施:(A D ) A.及时进行隔离。 B.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C.陪伴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D.指导患者注意呼吸道卫生及手卫生。 3.为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医务人员做到:(D ) A.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B.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C.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转院、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4、诊断病例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B C) A.发热(腋下体温≥38℃)。 B.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C.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D.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后,病情无

典型的病例讨论及答案

某一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输液时曾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患者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死后尸检了现髂外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分析题: 1、该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是何种类型并描述其大体及镜下特点 参考答案: 1、大量失液后血液浓缩,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同时血中释放大量幼稚血小板,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2、属红色血栓。 大体:呈暗红色,新鲜时湿润,有一定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表面光滑,干燥后,无弹性、质脆易碎。 镜下:在纤维蛋白网眼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呈条索状。

一青年发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分析题: 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手术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升高)及卧床休息(血流状态改变:变慢)都有助于血栓形成。 2、①左肺发生出血性梗死。②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③病理变化:肉眼多位于肺下叶边缘,呈暗红色锥体形,尖向肺门,底部位于肺膜面,边界清楚;镜下,肺组织广泛坏死、出血。 发生机制:血栓形成后活动使其脱落,血栓栓塞于肺,同时由于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使得肺有明显的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栓塞后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我国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

我国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 医脉通2014-02-20发表评论分享 文献标题:Epidemiology of human infections with avian influenza A(H7N9) virus in China.文献来源:N Engl J Med 2014 Feb 370 6 :520-32 从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21日,H7N9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已超过200例,其中2013年12月1日以后持续发病的H7N9确诊病例已超过65例。2014年2月6日,NEJM 发表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冯子健教授等关于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论文。 2013年2月到3月间,我国确诊了第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本研究对每个确诊的H7N9病毒感染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描述了2013年12月1日之前确诊的H7N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确诊病例采用RT-PCR、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等手段确定H7N9病毒的存在。获取确诊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接触史、病情时间轴等相关信息。对有疾病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监测7天,并采集有症状进展的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通过RT -PCR检测是否存在H7N9病毒。 研究结果表明,在确诊为H7N9病毒感染的139例患者中,中位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岁-91岁),71%患者为男性,73%患者为城镇居民。确诊病例分布在我国的12个地区。9人为家禽从业人员,在可获得信息的131名患者中,82%有包括鸡类在内的活禽接触史。 共有137人(99%)住院治疗,其中125人(90%)患有肺炎或呼吸衰竭,现有数据的103名患者中有65名(63%)入住重症监护室。47人(34%)在疾病期的中位时间21天后院内死亡,88人出院,2例重症患者仍住院接受治疗,2例患者未入院接受治疗。 在4个家庭聚集性病例中,不能排除H7N9病毒人传人。除聚集性病例中的二代病例外,2675名患者密切接触者完成了监测,其中28名进展为呼吸道症状(1%),所有接触者的H7N9病毒呈阴性。 我国139例H7N9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 研究发现 1.139例确诊病例分布在10个省和2个直辖市,主要在华东地区。大多数H7N9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特征为:年龄较大(平均年龄61岁)、男性(71%)、城镇居民(73%)。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教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教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H7N7等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不断引起人类发病,并且推测这一病毒可能通过基因重配或突变演变为能引起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因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即一旦发生疫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以及实验室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 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凿证据,但出现了一些聚集性发生的病例。 (三)人群易感性 由于种属屏障的原因,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多不易感。但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抗体,无特异性抵抗力。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

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四)流行季节 多发生于冬春季,通常伴随着禽尤其是家禽中禽流感爆发,呈零星分布。 (五)流行强度 禽流感是禽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可发生大面积、跨区域流行。一般情况下,禽流感较难传染给人,但近几年禽流感特别是H5N1亚型禽流感传染给人的情况屡有发生,感染的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值得关注。人群的发病与人和动物接触的密切程度、流行的病毒亚型及其变异情况相关。 二、临床特征 (一)临床表现 1.潜伏期 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7d,通常为2~4d。 2.临床症状 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

60例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

60例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为急诊干预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收集急诊科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用药种类、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患者转归等。结果经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60例患者中,58例患者临床治愈,抢救时间为3~52 h,患者血压、心率、尿量等均恢复正常,3 d后康复出院,随访后无后遗症发生,2例患者死亡。结论药物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应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抢救患者赢取最佳时机。 关键词药物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病例分析 过敏性休克是临床上不可预测的、突然发生的、威胁生命的严重过敏反应[1]。当外界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累及多脏器症群。药物是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凡因人体对药物发生强烈的变态反应,导致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称为药物过敏性休克[2],由于个人体质存在差异,用药剂量不同,患者过敏性休克的程度亦有不同,本文通过对60例急诊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临床对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材料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60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54.6±10.3)岁。所选患者中,32例患者有家族过敏史,8例有个人过敏史,20例患者病史不详。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2例,下呼吸道感染8例,消化道感染12例,妇科感染4例,皮肤感染2例,尿路感染2例。过敏性药物包括:青霉素钠注射液22例,头孢曲松钠注射液16例,头孢呋辛钠注射液10例,庆大霉素注射液12例。60例患者均采用注射剂,42例患者为静脉滴注,8例为静脉注射,6例为肌内注射,4例为皮下注射。 1. 2 抢救措施当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应采取以下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①立即停药:嘱患者仰卧位,抬高下肢15°,解除呼吸道梗阻,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0 mg,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 mg,如症状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 mg至患者脱离危险。②给予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糖皮质激素等,并用生理盐水进行扩容。③对休克症状无缓解者,充分补充血容量,可用10%低分子右旋糖酐100~250 ml静脉注射,同时注射5%~10%葡萄糖注射液200 ml,加去甲肾上腺1~2 mg。当患者发生喉头水肿时立即进行气管切开,以保障呼吸道通畅。④对呼吸骤停者,进行人工呼吸或借助呼吸机,对心脏骤停者进行心脏按压,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必要时进行心内按压。 2 结果

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精选版

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附录A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最初调查表

附录B 高致病性禽流感现地调查表 疫情类型(1)确诊(2)疑似(3)可疑 B1 疫点易感禽与发病禽现场调查 B1.1 最早出现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发病数:只,死亡数:只,圈舍(户)编号: 。 B1.2 禽群发病情况: 圈舍(户)编号家禽品种日龄发病日 期 发病数开始死 亡日期 死亡数 B1.3 袭击率: 计算公式:袭击率=(疫情暴发以来发病禽数÷疫情暴发开始时易感禽数)×100% B2 可能的传染来源调查 B2.1 发病前30d内,发病禽舍是否新引进了家禽? (1)是(2)否 引进禽品种引进数 量 混群情 况* 最初混 群时间 健康状 况 引进时 间 来源 * 混群情况为:(1)同舍(户)饲养(2)邻舍(户)饲养(3)饲养于本场(村)隔离场,隔离场(舍)人员应单独隔离

B2.2 发病前30d内发病禽场/户是否有野鸟栖息或捕获鸟?(1)是(2)否 鸟名数量来源鸟停留地 点* 鸟病死数 量 与禽畜接触频 率** * 停留地点:包括禽场(户)内建筑场上、树上、存料处及料槽等; ** 接触频率:指鸟与停留地点的接触情况,分为每天、数次、仅一次。 B2.3 发病前30d内是否运入可疑的被污染物品(药品) (1)是(2)否 物品名称数量经过或存放地运入后使用情 况 B2.4 最近30d内是否有场外有关业务人员来场(1)无(2)有,请写出访问者姓名、单位、访问日期,并注明是否来自疫区。 来访人来访日期来访人职业/ 电话 是否来自疫区 B2.5 发病场(户)是否靠近其他养禽场及动物集散地? (1)是(2)否 B2.5.1 与发病场的相对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

人禽流感(human avian influenza)是由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某些感染禽类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和呼吸急促,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致败血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而致人死亡 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 最近国内外由H5N1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禽流感称人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一个成员,由特异的核糖核蛋白抗原区分为甲、乙、丙三型,均能引起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甲、乙型可引起人类流感流行,乙、丙型仅能对人致病,甲型则可对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和禽致病. 禽流感病毒系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一些毒株,某些亚型(H5、H7)对禽类有高致命性,但近年发现可传染给人。 传染源: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其它禽类、野禽或猪也可成为传染源。已有证据显示病人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目前尚缺乏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流行特征:突然暴发,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季节性不强,来源常不明。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因扩散主要通过粪便中大量的病毒粒子污染空气。 临床表现:1、禽类的表现:(1)潜伏期极不一致,从几小时到几天,疾病常突然发生,迅速蔓延,病鸡事先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就可发生死亡。(2)症状变化多端,从隐性至致死性感染,取决于受害的禽种、年龄、病毒、并发感染和环境因素等。(3)病鸡死亡前常表现精神沉郁、身体蜷缩、共济失调、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中毒症状,肿头,眼睑周围浮肿,肉冠和肉垂肿胀、出血甚至坏死,鸡冠发紫。 2、人感染禽流感后的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早起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摄氏度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2~3天。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半数患者有肺部实变体征,血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大多降低,血小板正常。骨髓穿刺示细胞增生活跃,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出血性吞噬现象。部分患者ALT增高,咽拭子细菌培养阴性。重型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发病1周内很快进展为呼吸窘迫,肺部实变体征,随即发展为呼吸衰竭,即使接受辅助通气治疗,大多数病例仍然死亡。还可出现肺炎、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不同亚型的临床特点: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常表现为结膜炎 重型患者大多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表

流行病学调查表

————————————————————————————————作者: ————————————————————————————————日期: ?

附表1 流行病学调查表 一、病例的发现/报告情况 1.病例的首次发现单位(具体到科室): 1.1联系方式: (1)电话: (2)传真: (3)E-mail: 1.2发现时间: □□□□年□□月□□日□□时□□分 2.首次报告单位: 2.1接到报告单位: 2.2报告方式: □电话□传真□E-mail□网络直报□其它 2.3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 2.4报告疾病名称: 3.首次报告时,是否进行网络直报: □是□否 3.1若进行网络直报,报告单位为: 3.2报告时间: □□□□年□□月□□日□□时□□分 3.3 报告疾病名称: 二、病例一般情况 1.病例姓名: 家长姓名(若是儿童,请填写): 2.性别: □男□女 3.民族: 4.出生日期: □□□□年□□月□□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则实足年龄:□□岁或□□月) 5.身份证号码:□□□□□□□□□□□□□□□□□□(或家长身份证号码) 6.户籍:省市县(区) 乡(街道) 村(栋) 组(单元)号 7.现住址: 省市县(区) 乡(街道) 村(栋) 组(单元) 号 8.学习或工作单位: 9.联系电话:(1)手机:(2)家庭电话: (3)其它联系人电话: 10.职业:□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教师□保育保姆 □餐饮业□商业服务□工人□民工□农民 □牧民□渔(船)民□干部职员□离退人员□家务 □待业□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其他 三、病例的发病与就诊经过 1.发病日期:□□□□年□□月□□日 2.发病地点: □家中□单位□其他 3.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前,是否自行服药: □是□否□不知道 3.1若自行服药,则服药种类: 4.请填写以下就诊情况: 就诊次数就诊单位就诊日期治疗天数诊断结果是否隔离入住院时间门诊/住院病历号转归第1次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演练总结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演练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重大突发疫情的应对能力和防范意识,及时切断院内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人感染H7N9法》、 疫情防控方案(2017年第1版)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由应急领导小组组织策划,于2017年2月23日上午10:30在我院开展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演练。 本次演练模拟门诊预检分诊台接到1名自述发热、乏力、头疼的患者,分诊台护士立即为患者戴上口罩,戴上手套为患者测量体温(38.5℃),并对患者进行了详细询问,登记入册。考虑上诉症状,并根据体温结果,立即通知患者转至发热门诊。接诊医师详细询问了患者病史、外出史和暴露史等,结合患者在主诉中有接触鸡、鸭史,考虑人感染禽流感可能,立即报告主任,主任到发热门诊对病人进行查看,并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办通知医疗专家组到发热门诊会诊,确定患者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且考虑患者有明确鸡、鸭暴露史,不能排除人禽流感,收住我院感染科隔离观察室,按相应医疗救治程序进行处臵。 整场演练历时1小时30分,各部门各司其职,演练按照应急办制定的《开州区人民医院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演练方 - 1 -

案》要求和步骤迅速展开。整个演练内容包括预检分诊人员处臵、发热门诊应急防控的反应、应急医疗队的反应、个人防护、院内感染控制和疫情报告管理等各个环节。整个演练过程由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全程跟踪评估,感染科全体人员和部分职工观摩了演练。演练结束后,分管院长、医疗救治、感染控制等各组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部分观摩人员就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照医院应急演练方案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讨论、总结和建议,特别对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专门进行了强调,确保在真正面对传染性疾病时万无一失。如:防护意识不强,医务人员使用手机未采取防护措施,预检分诊护士在接待患者前没有佩戴口罩等;某些演练人员方案熟悉程度不够,导致演练过程中某些环节衔接不够;接诊护士在实施演练步骤时过于拘谨,应采取边做事边沟通的方法;发热门诊和预见分诊台是否也应配备一部固定电话。李玖洪副院长指出,应对的及时性在防控传染病疫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急小组成员应时刻保持战斗状态,随时迎战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同时指出,这次演练也暴露了我院科室间配合存在的问题,这需要以后进一步通过演练来磨合,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家应加强培训学习,积极整改,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臵能力。 此次应急演练,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办公室精心组织和策划,相关科室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切实贯彻“演练就是实战、练为战、不为看”的原则,按照相关要求,积极参与、组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