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三)】路遥知马力牛虎斗县令抬轿

路遥识马力

很久以前,苇子峪路家村有两个小伙子,一个叫马力,一个叫路遥。

两个人长得很像,性格也相近。因此结成了异性兄弟。兄弟两人都父、母双亡。弟弟路遥家里富裕,父母在世时就已经成亲了。哥哥马力,因为家里穷,至今还未成家。

有一天,兄弟两人在一起喝酒。马力闷闷不乐,好像有什么心事。路遥问:“大哥,有什么心事吗?”“唉!”马力叹了口气说:“有人给我做媒提亲,听说那姑娘还不错。可是我哪有钱办喜事呀?”路遥说:“怕什么?有兄弟呢。”马力说:“你借给我钱倒好,可我怎么还你呢?”路遥笑了笑说:“不用你还。你若觉得过意不去,这样吧,你结婚的前三天晚上让给我。”马力想了半天才说:“好吧。”

路遥为马力置办了结婚用的物品。结婚那天还出钱置办了酒席。

那天,路遥特意穿了一套与马力相同的衣服。天黑了,客人都散了。马力从家里走出来,路遥走了进去。

路遥进屋后,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坐在油灯下看了起来。夜深了,新娘子说:“夫君,该睡觉了。”路遥说:“你先睡吧。我再看一会。”新娘实在熬不住了,坐在那里睡着了。

第二天天亮了,路遥放下书走了出来,马力才回家。接连三天都是这样。

第四天早晨,马力一回家就对妻子说:“马上收拾东西搬家,这里咱不能住了。”媳妇问:“为什么呀?”马力说:“你别问了,马上收拾吧。”那年头讲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丈夫说了就跟着走吧。

马力早把房屋和贵重的物品卖了。小两口把衣物打了几个包袱挎在身上上路了。

两人毫无目的、信马由缰地走了几个月。这一天来到一个山岭上,天黑了。这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路旁一座荒弃的破庙可以住宿。

马力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对媳妇说:“这就是咱们的家了。”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媳妇。两人挖了些野菜用瓦罐煮熟填饱肚子。把破庙打扫了一下住下了。

几天后,他们把破庙修缮好了。马力到山外买回了一些餐具和粮食,在这里开起店来。

山上有很多野兽,马力下夹子打野兔、山鸡;挖陷阱捉狍子、野鹿,抽空还开垦土地种菜,种庄稼。

再说路遥,那天离开马力家回到家里,吃了点饭,倒在炕上就睡了。等他醒来时,太阳已经偏西了。他想出去散散步,就爬起来向外走去。没走多远遇见了一个人。那人告诉他马力搬走了。他连忙赶到马力家。马力家早已人去屋空了。路遥急得直跺脚。大哥呀!我是怕你背上人情债,才这么做的。可是你……这不是我害了你么!”

从此路遥到处打听马力的消息,可是一直没有音信。

十几年后的一天,路遥家遭了一场大火,家里的全部财产都烧光了。

为了维持生活,路遥把妻儿安排在亲戚家里,开始了外出乞讨的生活。

几个月后,路遥来到了马力开的店。兄弟相见当然非常高兴,免不了亲热一番。

这时,马力原来的小店已成了客栈,家有几十亩土地,顾有佣人。马力把路遥安排在一间客房里,闷闷不乐地走到自己的房间。媳妇见了忙问:“你怎么了?”马力说:“路遥来了。”媳妇说:“那你应该高兴呀,他可是咱们的恩人呀!”马力说:“你知道咱们当年是怎么走的吗?”媳妇说:“不知道。”马力就把当年的事说了一遍。媳妇听了忙说:“是这样呀!你错怪他了。他可是斗金不换的朋友阿。”接着把当年那三个晚上的事说了一遍。马力这才明白过来。马力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238888.html,/ebook/099266f20c22590102029dc1.html

从此,马力每天用好酒好菜招待路遥,并为他做了新衣服。路遥几次想走,马力就是不

【民间传说(三)】纸丫鬟

纸丫鬟 一 清光绪十二年,混混儿扈成受了三年牢狱之苦,被释放回到了家乡兴济镇。兴济镇在当时也是一繁华重镇,扈成是一孤儿,吃百家饭长大,但他在成人后并无感恩之心,在兴济镇胡作非为,后因奸淫一寡孀,锒铛入狱。 入狱后的扈成正巧与一纸匠共囚一室,老人是着名的冀东凤凰纸扎传人,精于巫术、符咒、兆验、占卜,且能招魂、拘魂、礼魂、送魂。有人怀疑他借助纸扎暗用巫术,被打入大牢。牢狱里,扈成借助麦秸跟纸匠学会了许多地道的纸扎手艺,出狱后他在兴济镇上开了一家小小的纸作坊,喜庆用的花灯、醒狮、舞龙、风筝;祭鬼神用的纸马、人、屋、家居物品、桥、宝塔、凤鸟鱼虾之类他都能做得来,且融剪纸、绘画、草编、雕刻、裱糊等工艺为一体,由于手艺精湛、得天独厚,糊口度日不成问题。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他的生意给镇上的另一家作坊带来了威胁。那家作坊的主人名叫焦殿清,他的手艺明显落后于扈成,二人为争夺行市多次发生口角。为了报复焦殿清,扈成跟过去的地痞混混儿来往甚密,不出一年就坐到了霸主的地位。不久,焦殿清的铺子莫名其妙地起了一把大火,焦殿清报官后,也没能查出个子丑寅卯来,从此他跟扈成的积怨更深了。为了谋生,焦殿清不得不把店面修缮后重新开业。 一天,扈成正在街上遛狗,见一女子从一家药店出来,他顿时被这女子花动枝摇的姿容所迷醉。一打听,原来这女子是焦殿清的女儿,名叫焦小妹。自从扈成命人烧了焦家的铺子,焦殿清抑郁在心,得了一场大病,焦小妹经常给父亲抓药。扈成打定主意,一定要把焦小妹娶进门来,看那焦殿清有啥话说。 焦殿清的病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不见起色,这可急坏了焦小妹,她搭乘一顶轿子,到盘古庙为父亲进香祈愿。盘古庙距离兴济镇十几里,当轿子行进在一片柳树林时,突然窜出一伙强人拦住了去路,两名轿夫被打得鼻青脸肿,倒在地上哭爹喊娘。这时,扈成哈哈大笑着从树后走了出来,道:“焦小姐是不是受了惊吓,怎么还不下轿呀?”焦小妹在轿子里早就吓得瘫软了。扈成支走了众人,强行把焦小妹奸污了…… 不几日,扈成就托了媒婆去焦家提亲,媒婆被焦殿清骂得狗血喷头。当他听到媒婆说出焦小妹已是扈成的人了,喊来焦小妹核实,焦小妹泣不成声地道出了原委,焦殿清顿时气得口吐鲜血。万般无奈的焦殿清只好答应了这门亲事。 结婚的那天,扈成招待完自己的那群狐朋狗友,急不可耐地进了洞房,当他掀开新娘的盖头时,烛光下焦小妹的样子吓了他一跳。原来,焦小妹用剪刀毁了容,脸上伤口累累,变成了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扈成对焦小妹失去了兴趣,将其一顿殴打,心性刚烈的焦小妹伤痛交瘁,在半夜里就上吊自杀了! 这事惊动了整个兴济镇,焦家人几乎全姓出动前来闹丧,扈成也组织起他的狐朋狗友们,拿刀动棍想决一死战。一场惨烈的械斗一触即发,县丞带领捕头和众捕快闻讯赶到,当年就是他伸张正义,办理了扈成的案子,为全兴济镇除害。而今,扈成成了黑帮老大,并且势力越来越强大,他权衡利弊,在中间当上了和事佬,劝说扈成厚葬焦小妹,又对焦殿清耐心说服,总算了却了此事。 埋葬了女儿,焦殿清大口地吐着鲜血,几乎完全崩溃了。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238888.html,/ebook/383b3a7efe4733687e21aa53.html 二 到了夜里,迷迷糊糊的焦殿清突然被一个喊声惊醒:焦老板可想惩治那扈成贼子? 焦殿清睁开昏花泪眼,只见摇曳油灯下,出现了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焦殿清吃惊

【民间传说(三)】西湖金牛西湖从天降

西湖金牛 从前,这湖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水,沿着湖岸是黑油油的肥沃田地。周围的老百姓都在地里种着庄稼,用湖水来灌溉。稻穗儿长得沉,谷粒儿长得圆,象一串一串的珍珠,真叫人喜欢。农闲了,大家就到湖上打鱼捞虾。人们和睦相亲,过着安乐的日子。 在这湖底,住着一头金牛。只要天晴久了,湖水慢慢浅下去,湖里的金牛就会出现了:老远老远的就能看见它那金晃晃的背脊,昂起的牛头和翘起的双角,它嘴里吐出一口口清水,这样,湖水立刻又涨得满满的了。 有一年夏天,算起来已经九九八十一天没有下雨啦,直旱得湖底朝天,四周的田地都硬得象石头,缝裂得有几寸宽,嫩绿的秧苗都枯黄了。老百姓干渴得眼睛凹进去,浑身没劲。他们天天盼望有金牛出现。 这天早晨,大家正在湖边盼望,突然传来“哞”的一声,哈,果然看见金牛从湖底破水而出。它摇摇头,摆摆尾,大口吐水,霎时间湖水又涨满起来。 老百姓见了,个个喜得拍手叫好,流出了泪水,感激金牛。又见那头金牛抬起头,闪着亮晶晶的眼睛,“哞”的一声,慢慢地,又没入湖中去了。 这样的情景,很快就传开了。钱塘县官听到后,捧着肚子笑呵呵地说:“这真是件活宝贝呵,要是把它拿来献给皇帝,一定能升官发财!”当下就吩咐手下人,赶紧去把金牛捉来。 那些衙役、地保一个个都急匆匆地跑到湖边,抬头望望,眼前却是一片白茫茫的湖水,哪儿还有金牛呵?问问附近百姓,大家见是衙门里的人,不是说没见着,就是悄悄地避开啦。 衙役们只得回报了县官。县官心里生气,拈着八字胡须,想啊想的,想出了一条绝办法。他对手下的人说:“既然金牛不见了,沉入湖底,那你们就把老百姓都叫去,把湖水车干。谁不去,就斩谁!” 住在湖边的老百姓,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被赶到湖边。 他们在县官的威逼下,只得架起水车车湖水。 车啊车的,一连车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大家精疲力竭,到了最后那一天,终于把湖水车干了。果然,金牛卧在湖底,它那身上的金光照得天明地亮。 县官走去看看,也被金光照得连眼睛都张不开,但他还吆喝着衙役们赶快下湖去抢金牛。说也奇怪,那金牛好象生了根似的,掀也掀不起,抬也抬不动。老百姓都暗暗打从心里高兴。 县官一看搬不动,就对百姓说:“谁能抬起金牛,赏白银三百两!” 可是,老百姓都站着不动,气呼呼地不睬他。 县官见老百姓不理,就大声怒吼道:“今天若不把金牛抬起,就将你们统统杀头!” 这县官的话刚说完,只听那头金牛大叫了一声,真象晴天炸了个霹雳。但见飞沙走石,地动山摇,那县官吓得面如土色,双腿发软,心想逃走,可是一步也挪不动。 这时,那金牛转着圆溜溜的眼睛,站了起来,又仰天长叫了一声,从口中吐出一股白花花的大水,直冲县官、衙役,一下把他们全都卷入巨浪中去啦。立刻,湖水又满了起来。 从此以后,湖中的金牛不再出现了,湖水再也没干过。人们忘不了金牛,就在湖的旁边城墙上筑起了一座高高的城楼,天天爬上城楼去盼望金牛。这座城楼,就是后来的“涌金门”。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238888.html,/ebook/099266f20c22590102029dc1.html 西湖从天降 很古很古的时候,在天河东边的石窟里,住着一条雪白闪亮的玉龙;在天河西边的大树

【民间传说(三)】退婚记

退婚记 相传很久以前,柳家村有个柳家店。店主人赵氏和她的儿子柳泉母子两人相依为命,管理着店铺。柳家虽然不是家产万贯,在当地也是一个十分富裕的人家了。柳泉又长得一表人才,而且十分聪明。因此常有人上门提亲。赵氏告诉他们柳泉小的时候与柳泉爸爸的把兄弟林汉家的姑娘林燕定了娃娃亲。后来就再没有人来提亲了。 这年春天,赵氏觉得柳泉已经长大了,应该给他们成亲了。正打算到林家去商量,家里遭了一场大火,把店铺和所有财产都烧光了,只好先放下了。 林汉见林燕已经长大了,心想:柳家怎么不来商量孩子结婚的事呢?我也不能主动找柳家商量呀。正着急呢,听到了柳家店着火的消息,急忙跑到柳家店去看。柳家店已经是一片废墟。柳家母子也不知去哪里了。回到家后,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他对媳妇韩氏说:“柳家除了那家店铺就什么也没有了。现在店铺也烧了。咱就这么一个女儿,不能让她嫁到柳家受罪去。我想让他们退婚,可又没法开口。”韩氏说:“那怎么办呀?”两个人商量了半天,终于想了个主意,由韩氏去同柳家说。 韩氏拿了两吊钱来到柳家店,见那里搭了个木棚。一群人正在帮柳家收拾铲墙断壁。她犹犹豫豫地走进木棚。赵氏见了忙叫柳泉给岳母倒茶。韩氏看了一眼赵氏说:“嫂子,听说你们家着火了,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这有点钱你收下,应个急吧。不好意思,有个事我必须和你说。”赵氏说:“妹子,有什么事你尽管说。”韩氏叹了口气说:“唉,我都说不出口。你说林燕都这么大了还没成‘人’。这还不算,前几天又得了一种怪病,浑身长疮,连脸上都是,还发出一种怪味,很难闻。我们请郎中给她看,郎中说她这病没有十年、八年的治不好。我和她爸合计,这不要耽误泉儿吗?我们就想同你商量把这门亲事退了,再给泉儿找个好的。”赵氏说:“妹子,孩子有病没关系,咱们给她请名医治。别说让泉儿等十年,就是等二十年也得等。”柳泉也说:“是啊。婶子,你回去告诉我妹子,让她安心养病。我会等她的。”韩氏想:你们自然会等了。你们现在一无所有,离开林燕,你们还能娶到媳妇吗?不行,我绝不能让燕儿跳到火坑里,于是说;“嫂子,你们这么说,我们就更不好意思了。我和你兄弟已决定了,你们什么也不用说了。我们已经把退婚契约写好了。你们签个字就行了。”说完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放在桌上。赵氏想:燕儿多好一个孩子呀?怎么早不病,晚不病,偏偏这个时候病呢?赵氏开了一辈子店,什么人没见过,什么事没遇到过。她察言观色很快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拿起笔来就要签字。柳泉抢过笔说:“妈,这婚不能退!”赵氏说:“你别那么没出息。人家是看咱们家着火了穷了,才要退婚的。你看不出来吗?”韩氏见赵氏揭了自己的老底,脸红了,忙把头低了下去。柳泉这才明白,挥笔在契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递给韩氏说:“好了,今后她和我河水不犯井水。她走她的阳关道,我在我的独木桥。”韩氏接过契约转身要走。赵氏把她带来的钱扔了过去说:“这钱你带回去,我们用不着。” 韩氏走后,赵氏看了看柳泉说:“孩子,没关系。燕儿是个好姑娘,可她们这样嫌贫爱富,这亲退了也罢。他们以为咱们家被火烧了就完了。他们想错了,咱们拔一根汗毛还比他们的腰粗。以后咱们找一个更好的。”柳泉说:“咱们家还有钱?”赵氏说:“晚上你就知道了。”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238888.html,/ebook/87a3e2194b73f242326c5f15.html 这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赵氏点上了一盏油灯,让柳泉拿一把锹在木棚下挖。柳泉一挖只有一锹深,下面是石头。柳泉把土清理干净后露出一块石板,把石板撬开露出一个洞口。洞里还修有台阶。赵氏拿着油灯和柳泉下到洞里。洞里有两个一尺见方的箱子。柳泉把箱盖打开,一个里面装着银元宝,一个里面装着各种首饰。赵氏说:“这是咱柳家祖上留下的。你爷爷临死的时候告诉我和你爹说祖上有遗训: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不能动这笔钱。现在

【民间传说(四)】端午节插艾蒿的来历齐耀琳的故事贺八百

端午节插艾蒿的来历 相传,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汉灵帝的帝王统治。统治者害怕百姓支援黄巾军,大肆造谣说:黄巾军是猪嘴獠牙的妖怪,到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不了解黄巾军的百姓十分害怕。听说黄巾军要来了就纷纷逃走。 王家村有一个中年妇女王张氏,丈夫死了,上有卧病在床的公婆,下有三岁的孩子。 听说黄巾军要来了,村里人都纷纷逃跑了。王张氏一家老少三代怎么跑呀?王张氏背着孩子是可以走的,可是老人怎么办呢?不能不管老人呀! 死,王张氏不害怕,陪老人一起死她心甘情愿。可是孩子呢?他只有三岁呀。王张氏左右为难。一想到可怜的孩子她就隐不住要哭,又不能在老人面前哭。她就蹲在院门口哭了起来。 这时,黄巾军首领张宝骑马从这里路过。他听到了哭声,就下马走了过来。他问王张氏:“大姐,别人都跑了。你怎么不跑,却蹲在这里哭啊?”王张氏把家里的情况告诉了他。张宝说:“我教你一个方法可以救你们全家。你在你们家的房檐上插上艾蒿,黄巾军来时保证不会进你们家。”王张氏说:“好使吗?”“保管好使。” 张宝回到黄巾军营,立刻下了命令:黄巾军无论在哪里,见到有谁家屋檐上插了艾蒿就不许进院。有违令者斩。 黄巾军路过王家村时,见王张氏家的屋檐上插着艾蒿,都绕道而过。没有一个敢进院的。 人们不知道那骑马的人就是黄巾军首领张宝,见王张氏家因为屋檐上插着艾蒿而逃过了劫难,就认为是艾蒿能辟邪,救了王张氏一家人的命。 因为黄巾军路过王家村那天正是端午节,从此就留下端午节插艾蒿的风俗。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238888.html,/ebook/a289bae084254b35eefd34bc.html 齐耀琳的故事 清朝末年,吉林伊通州四台子出了叔侄四位进士,最出名的是齐耀琳。他做过河南总督、天津道尹、直隶按察使和江苏省长。这人为官清正廉明,人称“齐青天”,池的故事流传很广。 严惩庞六 一天,有个叫薛四的穷汉,口喊“冤枉”,里倒外斜地跑上大堂。薛四说,他的三间青砖瓦房被富户庞六赖去了,请县老爷做主。齐耀琳一听,心里话,新鲜,从关里到关外,坑蒙拐骗的倒是不少,还没听说不能藏不能掖的三间瓦房被人赖去,吩咐带上庞六。 庞六迈着方步走上大堂:“老爷找小人何事?”齐耀琳问:“你知罪吗?” 庞六说:“小民无罪。” “不知罪?哼,有人告你赖房子!” 庞六理直气壮地说:“是吃了‘割食’花钱买的!” 原来当时当地有个风俗,办买卖房屋土地,甚至婚嫁大事,可以不写契约文书,请来几个有头有脸儿的屯不错(注:乡绅)坐到一起,酒肉之后,就算了事,既表示喜庆,又可为证,这就叫吃“割食”。这种习俗,在当时的法律上是承认的。 庞六回完县太爷话,又转向薛四:“穷不起呀,买卖房子可不是小孩儿玩儿,说不玩儿就不玩儿了。” 薛四真是“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清”,只管叩头流血,求县太爷做主。

【民间传说(三)】孟婆和孟婆汤的由来野狼林的传说

孟婆和孟婆汤的由来 故老相传,人死后,三魂六魄会下地府。在去地府之前,先过奈何桥,奈何桥头有一间茶铺,掌柜就是孟婆,每个魂魄都要喝一碗孟婆汤。喝完孟婆汤后,会忘记身前之事,洗涤红尘之气,就可以去投胎了。那么孟婆是谁,为什么会在奈何桥头给魂魄灌汤呢? 传说,孟婆生在西汉,是个老处女,年轻时就开始修仙问道,八十一岁得道成仙,与十殿阎王交好,做了“灌汤婆”。“孟婆汤”又称“迷魂汤”,是孟婆的独家秘方,这个方子的由来,还与她成道有关。 孟婆年轻时名叫孟月娘,生在一个富贵人家,自小就好动好问,远近闻名,十六岁时家里给她找了门亲事,可她以跳楼相威胁,愿死不愿从,家里人也没办法,只当没生过这个女儿。二十岁时,孟婆离开家,女扮男装,云游四海,到处求仙问道。 这一年,孟月娘三十二岁,云游到了武当山下,被山上气象万千的灵气所吸引,决定上山拜会高人。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真武大帝是水中真仙,掐指一算,知道这个来访的女子将来会不简单,但不能与她相见,就派了个徒弟去接待。 孟月娘此时也有道法在身,知道武当山上有真人坐镇,因此前来拜会,可没想到真人不来相见,派了个徒弟来,她心里有点生气,可又不好发作。 真武大帝那徒弟的眼光可不高,见孟月娘打扮得如同山脚下的普通农妇,没一点特殊之处,心里就犯嘀咕:师父要我找到这个村妇干啥啊,真是耽误我修行。他心里有气,招待上就不周到,叫童子上了一杯茶,就自行去修炼了,让孟月娘自己看风景。 孟月娘心气高,那受得了这种气,有心要惩处一下这个人,就将随身携带的一些草药粉倒在那杯茶里,然后自己倒在地上大喊肚子疼,嘴里还喊着:“茶里有毒啊!” 旁边的小茶童赶快去请那招待的弟子,报告大事不好,毒死人了。那个徒弟也慌了神,如果毒死了师父吩咐招待的客人,可有受严惩啊。他跑出来见到孟月娘躺在地上呻吟,身体蜷缩成一团,就慌忙跑过去,端起茶杯仔细端详,想看看这茶里好好的这么会有毒。这时,地上的孟月娘一个鲤鱼打挺翻起身,猛然的将那杯茶灌进那弟子嘴里,让他全喝下去了。然后哈哈大笑,说:“苦死你!” 原来,那些药粉是孟月娘自己磨的伤药,是外敷的,吃起来味道比黄莲还苦,苦味三个月才能散去。 孟月娘笑了一阵子,发现不对,那徒弟并没有做出任何她想象中的动作,反而坐在椅子上,看着屋顶发呆,数着“一、二、三、四……”整个傻子模样。 怎么会这样?孟月娘懵了,不敢久留,匆匆忙忙往外跑。可还没跑出几步,就被一条凭空出现的大河挡住了去路,她知道,这是高人显身了,跑也没用。 果然,真武大帝从大河里走出来,说:“这位道友,我好心用我武当山特有的云蒸仙草茶招待你,可你为什么要毒害我的弟子?” 孟月娘虽然理亏,可嘴巴上不肯示弱,说:“你那徒弟太不成器,又对我不敬,我小施惩处,道友就如此护短吗?”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238888.html,/ebook/383b3a7efe4733687e21aa53.html 真武大帝呵呵一笑,说道:“道友误会了!贫道特意来感谢道友来了!多亏了你的仙丹妙药,我那不成器的徒弟刚方才修成金丹大道!” 孟月娘吃惊得张大了嘴巴,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我那些药只是一些我特制的伤药,对疗伤有奇效,可不能帮人成就金丹大道啊!” 真武大帝笑着说:“我那徒弟跟我修道三百多年,按照他的悟性资质,本来可以早就成道,可是他私心杂念太多,被红尘世俗污染了道心,这才不能成道。道友的妙药让人忘记过

【民间传说(十六)】鲤鱼跳龙门人算不如天算

鲤鱼跳龙门 在很早以前,宁河龙溪河畔的乡民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美满生活。一年,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条大黄孽龙,作恶多端。它不是呼风唤雨破坏庄稼,就是吞云吐雾残害生灵,把整个峡谷搞得乌烟瘴气,不得安宁。每年六月六日它生日这天,更是强迫人们献上一对童男童女﹑十头大黄牛和一百头猪羊供它享用。如若不然,它就发怒作恶,张开血盆大口,窜上村庄吞噬人畜,破坏田园,害得当地百姓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峡口龙溪镇上,有一位聪明俊美的小姑娘,名叫玉姑,她下决心非除掉这条恶龙不可。有几次,她登上云台观去找云台仙子求救,都未找着。她仍不灰心,继续去找。这天清晨,她又登上云台观,仙子被玉姑心诚志坚的精神感动了,就出现在她眼前,向她指点说:“离这儿千里之外有个鲤鱼洞,你可前去会见一位鲤鱼仙子,她定能相助于你。” 玉姑辞别云台仙子,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鲤鱼洞中,找到鲤鱼仙子,说明来意。鲤鱼仙子对玉姑说:“你想为民除害,这是件大好事,可是必须牺牲你自己啊!你能这样做吗?”玉姑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是为乡亲们除害,消灭那恶龙,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我也心甘!”鲤鱼仙子见玉姑这样诚恳坚决,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玉姑喷了三口白泉水,她顿时变成了一条美丽活泼的红鲤鱼。 小红鲤逆江而上,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游回家乡。这天正是六月六日清晨,她摇身变还原貌,见乡亲们已准备就绪:一对童男童女、十头大黄牛和一百头肥羊肥猪。人们敲锣打鼓,宛如一条长龙向祭黄龙的峡口走来,前面那一对身着红衣红裙的童男童女,早已哭成泪人了。 黄龙见百姓送上佳肴,早已垂涎三尺,得意地张开大口。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玉姑抢先上前,拦住父老乡亲们说道:“大家在此暂停等候,让我前去收拾这个害人精。”话刚说完,只见玉姑纵身跳入水中,霎时变成一条大红鲤鱼,腾空飞跃,直朝恶龙口中冲去,一下蹿进它的肚中,东刺西戳,把龙的五脏六腑捣得稀烂,恶龙拼命挣扎,使劲翻滚,但无济于事,终于被玉姑杀死了。可是,玉姑自己也葬身在黄龙腹中。 从此,宁河百姓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人们为了纪念玉姑为民除害,在峡口半山腰上修起了一座鲤鱼庙。至今在宁河一带,还广为流传着“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这是一篇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主人公玉姑为了为民除害,不畏艰险去寻找鲤鱼仙子,最后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杀掉大黄龙,这种牺牲精神值得每个人感动。 生活和学习中也需要这种牺牲精神,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春天辛勤耕耘,秋天才能收获累累的硕果。有所舍才能有所得。 不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有恒心,有耐心。玉姑曾有好几次登上云台观找云台仙子,都没有见着。但她并没有因失败而放弃自己的愿望,而是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直到目标实现为止。 此外,玉姑为了找到鲤鱼仙子,在路上吃了很多苦;当她知道自己必须牺牲自己的生命时,仍然毫不犹豫,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尤为可嘉。我们遇到困难时同样也不能退缩,有了决心、恒心和不畏困难的勇气,我们就不会轻易被困难打倒了。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238888.html,/ebook/e4d16874b307e87100f69627.html 人算不如天算 诡异失火 这天早上,县令冯文龙刚吃过早饭,就见仆人慌慌张张前来禀报:“老爷,出大事了!

【民间传说(三)】夺母记仙姑山上的仙姑洞

夺母记 从前,山东阳谷县有个李家庄,李家庄有个叫李忠的人,三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王氏又当爹又当娘,吃进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把他拉扯大。 李忠小时候娇生惯养,长大后好吃懒做,庄稼地里的活不爱干,就跟王氏说要出去做买卖。王氏想:李忠的二舅常年在外面跑买卖,挣了很多钱。就让他跟他二舅出去做生日吧。 刚开始,李忠还能安心和舅舅一起做生日,挣了一些钱。一年后,他觉得跟舅舅做生日太累,就自己单干了。可他没有经验又懒,连做几笔生日都赔了。他有些灰心了,就在一个小镇上的一个小旅店住下了。这家店的老板姓汪。汪老板只有一个女儿叫汪英。 李忠虽然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但是长得一表人才,并且能说会道。他住在店里常和过往的客人侃大山,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汪英见了慢慢地喜欢上他了。有意无意地同他套近乎。他看出汪英喜欢自己了,更加表现自己,讨好汪英了。汪老板发现时,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汪英已经离不开李忠了。 半年后,汪老板得疾病死了。临死时他对汪英说:“我死后你就和李忠结婚吧。但要记住,你一定不能把家里的大权交给他。” 李忠和汪英办完汪老板的伤事就举行了婚礼。 汪英记住了父亲的话,在家里她事事拔上风,说一不二。李忠事事都听她的。 李忠的舅舅与李忠分手后,始终不放心李忠,经常打听李忠的消息,后来听说他在汪家店与汪英接婚了。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姐姐。 王氏听了这个消息后,决定去找儿子。临走时想起丈夫临死时告诉过她,她们家屋里地下埋着金条。她把金条挖了出来,又把房子卖了。她怕自己一个女人带着这么多钱上路不方便,就把金条和卖房子的钱包在一个破行礼里,打扮成一个乞丐,一路乞讨着,来到李忠住的小镇。 在镇上她遇到一个叫陆龙的小伙子。陆龙把她带到了汪家旅店。 汪英见一个乞丐走进了店,就急忙迎上去说:“要饭的!去去去!现在不是吃饭的时候,没有剩饭给你。”王氏说:“我不是要饭的。我是……” 李忠见母亲走了进来,心想:我从没跟媳妇说我还有个妈妈。现在妈妈这个打扮来找我,不是给我找麻烦吗?没等王氏说完急忙走上前去,对媳妇说:“她是我的一个邻居。”回头对母亲说:“大婶,你怎么落到这个田地了呀?”王氏说:“忠儿,我是你……”李忠抢过话题说:“你是我婶。我留你住一晚上。明天你该去哪就去哪吧。”汪英说:“不行,你看她那脏乎乎的样子。要是让她在这住,还会有人来住店吗?”说着走上前去把王氏推出了大门外。然后把门反锁上了。 王氏站在门外,不停地喊“忠儿”。可是没人答应。她没想到儿子、媳妇会这样对待她。她又气又恨,一跺脚转身离去。 王氏走在街上,心里想:儿子、媳妇不认我,我到哪去呢?李忠啊,李忠!我把你从小拉扯到大,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现在你不等我把话说完就把我赶出了门……她越想越气,气火攻心,晕倒在街上。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238888.html,/ebook/194e3734cc175527072208e7.html 陆龙要去集市上买东西,从家里出来,没走多远看见路上躺着一个老太太。他上前一看,这不是汪家旅店李忠的妈吗?我刚刚把她送到汪家店去的,怎么又躺在这了呢?他顾不了多想,忙把王氏背回了家。他和媳妇一起把王氏平放在炕上,忙掐仁中穴。王氏慢慢醒了过来。她看了陆龙一眼哭了起来。陆龙忙劝说:“大娘,您别哭,说说出什么事了。”王氏边哭边把李忠两口子赶自己出来的事说了一遍。然后说:“他们不认我,让我一个孤老婆子到哪去呢?”

【民间传说(三)】吕洞宾收徒赵无心不死

吕洞宾收徒 吕洞宾修道成仙几千年,有一天心血来潮,想收个徒弟,于是来到人间,变化成一个叫花子,来到京城,一边要饭一边暗自观察过往行人。一个月来吕洞宾观察过的人已经好几万,最后发现只有三个人符合自己的择徒标准,一个是商人,一个是官员,还有一个是农夫。 吕洞宾恢复本来面貌,把三人用法力转送到一座废弃的道观,并对他们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并告诉他们:“我只收一个徒弟,你们却又三个人。到底谁能跟我上天宫成仙得道还要看你们自己的造化。”说罢取出一个丹炉放在三人跟前,说道:“我现在要炼一颗仙丹,能够使人长生不老。你们三人在一旁帮忙,谁功劳大,就可以得到这颗仙丹,并成为我徒弟。” 商人脑筋灵活,抢先说:“炼丹需要烧柴,我去砍柴!砍柴最累!” 官员忙说道:“我来烧火,我烧火最在行,而且动作麻利!” 农夫一看自己无事可做,觉得自己没有希望,反正自己也不想得道成仙,回家种好地就行了,也不觉得伤心。提起柴刀跟在商人后面,去帮他砍柴。 商人一看农夫拿着柴刀跟在自己后面,以为农夫要跟他抢砍柴的活呢,连忙大声呵斥:“泥腿子,不要跟我抢!等我得道成仙了,我把家里的全部金银珠宝都送给你!” 农夫楞了好半天,才明白怎么回事,也不生气,举起砍刀,跑到商人前面,将每根树枝砍进一大半,这样商人只须轻轻一推就可以把这个树枝折断,当作柴火了。 他感觉砍的差不多了,就回去帮着官员把柴火抱到了丹炉的门口。这样官员来回拿柴火就不用走出很远了。 第二天,官员抢着去砍柴,商人抢着去烧火,农夫还是在背后默默地帮助他们。 就这样,一共干了七七四十九天,吕洞宾说:“可以灭火取丹了。” 三人听完,一起灭了炉火,看着吕洞宾从丹炉里取出一颗香气四溢的仙丹。 吕洞宾说:“你们自己说下功劳吧!” 商人说:“给我吧!瞧我整天劈柴干活,累得手都起了几个泡。我功劳最大!” 官员道:“怎么能给你?没看我忙得片刻不停,一看就知道我最卖力,我功劳最大了!” 吕洞宾见农夫没有吱声,问道:“那么你那?你每天都干什么了?”还没等农夫说话,商人和官员异口同声地说:“他呀!什么也没干,整天不见人影。” 吕洞宾看着农夫问:“是这样吗?” 农夫支支吾吾了的说:“哦!是,不是。哎!是的!” 这时候吕洞宾笑了,他轻轻一抛这颗仙丹就进了农夫嘴里。然后吕洞宾对商人和官员说:“农夫默默的付出,不计较得失,是真有悟性的人。而你们二位争抢着干活无非是想要得到这枚仙丹,这代表着你们心里的贪念未除,怎么能修成仙家大道?” 说完大袖一挥,将其它两人送回原处,带着农夫飞到天上去了。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238888.html,/ebook/194e3734cc175527072208e7.html 赵无心不死 从前,襄阳城外的一大半良田都被大地主赵有财买去了,农民只好替赵有财做长工,或者租赵有财的田地来种。即使有几家有一两块小土地的,也是胆战心惊地过日子,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给赵有财霸占了去。 襄阳城外有一条汉江,那是天下数得着的大河。不要以为这里有一条河,种田就不愁水了,这里的水比金子还贵呢!因为这里地高水低,要用水灌田非得用水车不可。农民哪里有

【民间传说(三)】猫头鞋的由来头上系白布的由来

猫头鞋的由来 江南水乡,特别是苏南太湖地区,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都要穿猫头鞋,据说要一连穿破七双才行。 年轻的母亲,在做鞋时,喜欢用蚕茧剪成猫的眼睛和鼻子打成底样,然后再用彩色的丝线刺绣。白线眼睛黑线眸子,黄线绣成大鼻子,嘴和胡子用红绿线,再用绸布做猫耳,形象逼真,纤巧精致。一双猫头鞋就是一件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孩子们为什么要穿猫头鞋呢?说来话就长了。 很早以前,兽中之王是猫,它不但本领高强,而且大公无私。就说最简单的一件事吧,人们用十二种动物做生肖,猫派了别的伙伴,惟独漏掉了自己,所以今天我们就没听到过谁的属相是猫。当时的虎是个愚蠢的庞然大物。可是,它一心想当兽王。 它知道没有本领是当不了兽王的,所以它特地拜猫为师,专心学艺。猫呢,循循善诱,把自己窜、抓、扑,捕等各种本领毫无保留地教给了虎。虎的本领逐渐大了,尾巴也翘起来了。它想,世上除了猫,不就是我本领最大吗?于是起了坏心。 一天,虎趁猫不备,突然猛扑上去。猫可机灵着呢,它把身子一偏,虎扑了个空。接着,虎又张开血盆大口凶狠地向猫扑来,猫只得转身逃跑,虎紧追不放,一心要把猫搞死。这时恰好一株大树挡住了它的去路,猫儿“嗖嗖嗖”很快爬上树端,这下可把虎愣住了。原来虎就剩下这一招还未学到手,急得在树下团团转。猫在树上哈哈大笑:“虎啊,虎啊,你忘恩负义,你的用心未免太歹毒了。”从此,虎再也无脸见人,只得逃进深山里躲起来。 自从老虎闹事以后,动物就开始分化了:一部分专干坏事,成为人类的敌人;另一部分做好事行善,成为人类的朋友;有的随老虎进入山林,有的跟猫留在平原。猫为了帮助人类捕杀偷吃粮食、啃咬衣服家具的坏蛋——老鼠,就苦练本领,除了能上树捕飞鸟,下水捉鱼外,还练就了一双黑夜中特别敏锐的“神眼”,为人类站岗放哨。所以江南水乡家家户户都喜欢养猫,孩子们也穿起猫头鞋来。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238888.html,/ebook/194e3734cc175527072208e7.html 头上系白布的由来 过去,四川农村的老百姓,不兴戴帽子,头上总是盘一条白帕子。不管男女老少,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这样。这种习惯,据传说是给诸葛亮戴孝留下来的。 诸葛亮忠心治国,爱戴百姓,给百姓不少好处。因此,当他北伐中原,操劳过度,病死军中的消息传回成都后,四川百姓无不悲伤,家家户户,都像死了父母亲一样,给他披麻戴孝。 当时,人们还没有给丞相戴过孝。由于是自动戴孝,没有统一的规定时间,谁也不知从何日起至何日止。人们只能根据自己 得到噩耗的一天开始戴孝,有的先戴,有的后戴,先先后后,参差不齐。人们争先恐后戴上孝,可谁也不愿意先揭下孝,因大家都从心里爱戴和怀念诸葛亮。可是,人们要下地干活,老是把孝帕披在头上也碍事。有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干活时把孝布盘在头上。其他的人见这个办法很好,也都在干活时把孝布盘在头上。这样,百姓天天干活,孝布就天天盘在头上。一盘二盘,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 往后,人们感到,这孝布盘在头上,不仅表示了自己怀念诸葛亮的心情,而且还有实际用处。夏天防太阳晒,冬天保暖,起着帽子的作用。这样,白帕子就没有摘下来的日子了,

【民间传说(三)】樵哥和狐狸精孙子打了婆婆

樵哥和狐狸精 从前,大山里住着娘儿俩。妈妈得了眼玻看不见东西;儿子樵哥身强力壮,整天进山砍柴,想积攒点钱给妈治眼睛。门前的柴堆了一垛,照样早出晚归去砍柴。 一天,他母亲突然觉得心口疼,昏死过去又醒来,樵哥吓傻了。老妈说:“孩子,我不行了,不要给我治了,你把柴卖了该成家了。”樵哥急忙说:“妈,莫讲成家,我要治好你的病!”说完就挑起一大担柴,飞一样地往山下跑。 盘山小道,曲曲弯弯。樵哥跑着,只见一个美貌的女子在小路边采草药。樵哥挑柴过不去,只得放下柴担说:“大姐,请你让个路,我急着下山!” 姑娘说:“你急我也急呀,我忙着采药,给我妈治心口疼的病呢!” 说着,连头也不抬,继续采药。 樵哥一听姑娘能治心口疼的病,忙恳求说:“求求你,大姐,我妈也是心口疼,你能治好,要多少柴,我给你多少柴。” 姑娘笑着说:“治病就治病,何必要柴呢?”说着从药篮子里拿出一块薄薄的皮子来,包上几株草药,递给樵哥,说道:“草药煎服,皮子保管好不能丢,快回去吧!” 樵哥拿了草药,忘了道谢,丢下柴担就跑了。姑娘望着樵哥的身影,含着微笑就转身进山了。 樵哥回到家里,急忙煎药。老人上气不接下气,病情很重。 服了药,果真好了。老人问:“是哪儿的大夫?”樵哥这才想起还没问人家姓名,很后悔。 第二天,樵哥砍柴绕一段路,想再见那姑娘,等了半天,连个影子也没有,樵哥挑柴回到家里。一进门屋里变了样,收拾得干干净净。饭也做好了。樵哥心里纳闷,妈双目失明不能干活,这是谁呢?一连三天都是这样。樵哥想弄个明白。这天出去砍柴,没走多远,就返回来了。他从门缝中往里一看,见墙上挂的皮子动起来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小人来,越变越大,哈!正是他遇见的那个姑娘。樵哥急忙闯进屋里,摘下皮子,对姑娘说:“好姑娘,原来你是仙子,是你救了我妈妈!你莫走了,和我们在一起吧!”姑娘含羞地点点头。 转眼过了一年,姑娘突然对樵哥说:“樵哥,昨夜梦里,我父亲令我回去,我要回山去了。”樵哥死活不让走。姑娘说:“我是深山修仙的狐精,你打柴为母治病,感动了我,才下山来。 我下山时间到了,父命不能违抗,只得走了。”樵哥还是不放,姑娘也很难过,她想了想说:“如果你真心留我,我走后,你就在山前供上香,天天祷告,三年后我就能脱去仙胎回到人间。” 说罢,把那块皮子往头上一放就不见了。 姑娘走后,樵哥摆上供,天天祷告,长年不断,三年后,姑娘果真回来了,他俩再也不分离,相爱到白头。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238888.html,/ebook/194e3734cc175527072208e7.html 孙子打婆婆,改州换县 很久以来,四川省南部县民间流传着着“孙子打婆婆,改州换县”这样一句警世格言,它不但体现出了当地老百姓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而且还隐藏着一段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 元朝初年的一天,府官来到新井县了解民情,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背着小孙孙。老

【民间传说(三)】路遥知马力牛虎斗县令抬轿

路遥识马力 很久以前,苇子峪路家村有两个小伙子,一个叫马力,一个叫路遥。 两个人长得很像,性格也相近。因此结成了异性兄弟。兄弟两人都父、母双亡。弟弟路遥家里富裕,父母在世时就已经成亲了。哥哥马力,因为家里穷,至今还未成家。 有一天,兄弟两人在一起喝酒。马力闷闷不乐,好像有什么心事。路遥问:“大哥,有什么心事吗?”“唉!”马力叹了口气说:“有人给我做媒提亲,听说那姑娘还不错。可是我哪有钱办喜事呀?”路遥说:“怕什么?有兄弟呢。”马力说:“你借给我钱倒好,可我怎么还你呢?”路遥笑了笑说:“不用你还。你若觉得过意不去,这样吧,你结婚的前三天晚上让给我。”马力想了半天才说:“好吧。” 路遥为马力置办了结婚用的物品。结婚那天还出钱置办了酒席。 那天,路遥特意穿了一套与马力相同的衣服。天黑了,客人都散了。马力从家里走出来,路遥走了进去。 路遥进屋后,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坐在油灯下看了起来。夜深了,新娘子说:“夫君,该睡觉了。”路遥说:“你先睡吧。我再看一会。”新娘实在熬不住了,坐在那里睡着了。 第二天天亮了,路遥放下书走了出来,马力才回家。接连三天都是这样。 第四天早晨,马力一回家就对妻子说:“马上收拾东西搬家,这里咱不能住了。”媳妇问:“为什么呀?”马力说:“你别问了,马上收拾吧。”那年头讲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丈夫说了就跟着走吧。 马力早把房屋和贵重的物品卖了。小两口把衣物打了几个包袱挎在身上上路了。 两人毫无目的、信马由缰地走了几个月。这一天来到一个山岭上,天黑了。这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路旁一座荒弃的破庙可以住宿。 马力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对媳妇说:“这就是咱们的家了。”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媳妇。两人挖了些野菜用瓦罐煮熟填饱肚子。把破庙打扫了一下住下了。 几天后,他们把破庙修缮好了。马力到山外买回了一些餐具和粮食,在这里开起店来。 山上有很多野兽,马力下夹子打野兔、山鸡;挖陷阱捉狍子、野鹿,抽空还开垦土地种菜,种庄稼。 再说路遥,那天离开马力家回到家里,吃了点饭,倒在炕上就睡了。等他醒来时,太阳已经偏西了。他想出去散散步,就爬起来向外走去。没走多远遇见了一个人。那人告诉他马力搬走了。他连忙赶到马力家。马力家早已人去屋空了。路遥急得直跺脚。大哥呀!我是怕你背上人情债,才这么做的。可是你……这不是我害了你么!” 从此路遥到处打听马力的消息,可是一直没有音信。 十几年后的一天,路遥家遭了一场大火,家里的全部财产都烧光了。 为了维持生活,路遥把妻儿安排在亲戚家里,开始了外出乞讨的生活。 几个月后,路遥来到了马力开的店。兄弟相见当然非常高兴,免不了亲热一番。 这时,马力原来的小店已成了客栈,家有几十亩土地,顾有佣人。马力把路遥安排在一间客房里,闷闷不乐地走到自己的房间。媳妇见了忙问:“你怎么了?”马力说:“路遥来了。”媳妇说:“那你应该高兴呀,他可是咱们的恩人呀!”马力说:“你知道咱们当年是怎么走的吗?”媳妇说:“不知道。”马力就把当年的事说了一遍。媳妇听了忙说:“是这样呀!你错怪他了。他可是斗金不换的朋友阿。”接着把当年那三个晚上的事说了一遍。马力这才明白过来。马力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238888.html,/ebook/099266f20c22590102029dc1.html 从此,马力每天用好酒好菜招待路遥,并为他做了新衣服。路遥几次想走,马力就是不

【民间传说(三)】蟒蛇和三姐妹

蟒蛇和三姐妹 一 很久以前,西山坬有个老妈妈。她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山秀,二女儿叫水秀,三女儿叫锦绣。三个女儿都很漂美丽,并且模样儿相像,除了老妈妈以外,三个姑娘站在一起,很难分清那个是山秀,那个是水秀,那个是锦绣。母女四人相依为命,靠种田打柴度日。 有一天,老妈妈领着三个女儿上山去砍柴。天快黑了,老妈妈和三姑娘每人砍了结结实实一大捆。而大姑娘才砍了半捆捆,二姑娘只砍了一大把。娘儿四个背着柴捆往回走。当她们走到两面是深沟悬崖、中间只有一条崎岖小道的东山嘴时,不知哪来一条大蟒,盘在前面荆棘丛生的山路上,挡住了母女四人的去路。 这条大蟒有五六丈长,足有一口大缸那么粗,抬着头,口里喷着火焰,好像在寻找着什么。母女四人吓得大叫一声,山秀水秀丢了柴,抛了娘,掉头就往山上跑,娘吓得瘫软在那里,锦绣心里也很害怕,但她一步也没有离开娘,用身体护着老人家,手里握着镰刀,准备万不得已就和大蟒硬拼。 那条大蟒两眼盯住了她们母女,张开血盆大口,正要把她们吸进肚里。但一看见锦绣手里的镰刀,又犹豫了一下,它害怕镰刀进肚后划破自己的肚子。 锦绣拉着妈妈,一步步向后退去,可山后又传来了吓人的叫声。两个姐姐又吓得跑回来。母女四人后有猛兽前有毒蛇。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老妈妈凑着三个颤作一团的女儿。绝望地喊道:“谁能救了我们母女性命,让我们平安回家,是女的,我愿结为姊妹,让三个女儿将她养老送终;是男的,我愿送个女儿与他为妾。”话音刚落,草丛里钻出一条小白蛇,开口说道:“老人家,不要害怕我来救你们母女。”说罢,它就箭一般地向那条喷着火舌的大蟒迎去。口里说道:“畜生,怎敢伤人,看我来收拾你。”大蟒恶狠狠地说:“你我同族,小小年纪,敢来和我较量,看我吞了你。”说罢,大口一张,把小白蛇吸到肚里去了。母女四人见此情景,吓得晕过去了。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f419238888.html,/ebook/87a3e2194b73f242326c5f15.html 奇怪,只见那条大蟒忽然在地上直打滚,一会儿又躺着不动了。过了一会儿,又掉转头,朝另一个方向爬去,爬远了,就停在乱草丛中,硬僵僵地再也不动了。 当吓昏了的母女睁开眼睛的时候,看见小白蛇不知从那寻来的灵芝仙草,正往她们嘴里喂呢。四人无限感激,老妈妈急忙向他谢过救命之恩。并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住哪里。” 小白蛇说:“我叫蛇郎,就住在离这儿一百八十里外的玉皇山。” 当母亲向小白蛇千恩万谢时,大女儿却暗自庆幸自己命大,没有被蟒吞掉。掏出手帕不住地擦刚才吓出来的冷汗。 二姑娘觉得还是自己福气,要不哪来这条小白蛇。想到这里,就无聊地扔路边的胡基。 三姑娘锦绣却和两个姐姐不同,她心里特别感激小白蛇。看见小白蛇为了她们连生命都不顾,真是见义勇为,舍己救人那!但她心里有个疑团,就开口问道:“恩人,我们明明看见你被大蟒吃了,你又是怎样活过来的?那条大蟒呢?” 小白蛇说:“姑娘,我有移魂法,等它吞下我的时候,我就把他的五脏六腑统统咬烂。这样,他马上就死了。然后我把魂儿移到他身上,死蟒就在我的指挥下向那边爬去。你们看,就在那儿,等我钻出他的躯体的时候,它就直挺挺地死在那儿了。” 三姑娘听了,觉得小白蛇真有本事。今天,妈妈和自己三姐妹能活过来,多亏了这条小白蛇那! 这时,后山传来了几声狼嚎。小白蛇就叫她们赶快回家,自己留下来,准备抵挡追来的野兽。母女四人就匆匆地沿着归路回家去了。走远了,母女忽然听见小白蛇喊道:“老妈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