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治理检查记录表

土壤污染治理检查记录表

检查记录表编号: [记录编号]

检查日期: [日期]

检查人员: [姓名]

污染治理项目: [项目名称]

检查内容:

1. 取样点位:

- 取样点位编号: [编号]

- 取样点位描述: [描述]

2. 取样点位状况评估:

- 土壤外观: [正常/异常]

- 土壤气味: [正常/异常]

- 土壤质地: [正常/异常]

3. 取样点位采样:

- 采样深度: [深度]

- 采样方法: [方法]

- 采样数量: [数量]

4. 检测项目:

- 检测项目1: [结果]

- 检测项目2: [结果]

- 检测项目3: [结果]

5. 风险评估:

- 风险等级: [等级]

- 风险评估原因: [原因]

- 风险处理建议: [建议]

6. 检查结论:

- 治理措施是否有效: [是/否] - 进一步处理措施建议: [建议]

7. 备注:

[备注内容]

检查记录总结:

经过本次土壤污染治理检查,根据取样点位的状况评估和检测结果分析,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和风险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治理措施进行了评估,建议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以确保土壤污染的有效治理和风险的控制。在下次检查中,应特别关注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处理潜在的风险点。

签字确认:

检查人员:

签字: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员:

签字: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污染排查报告表

环境污染排查报告表 1. 概述 本报告旨在分析和记录环境污染排查的结果。通过对污染源的 调查和监测,以及环境质量的评估,我们能够揭示潜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调查范围 本次环境污染排查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 工业废水排放情况调查 - 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调查 - 垃圾处理情况调查 - 土壤污染排查 3. 调查方法 为了准确获取调查数据,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 实地考察:对涉及排污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记录污染源的 具体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数据。 - 数据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报告和统计数据,以获取更全面 和准确的污染情况。

- 采样分析:对工业废水、大气和土壤等样品进行采样,并送 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测试。 4. 调查结果 基于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某工业企业存在废水排放超标的情况,需加强排污管控措施。 - 城市交通导致大气污染严重,应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和改 善交通管理。 - 垃圾处理设施存在一定的排放风险,建议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 - 部分区域土壤受到化工企业的污染,需采取适当的土壤修复 措施。 5.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 加强工业企业排污管控,改善废水处理设施,确保排放达标。 -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并制定更严格的交通管理政策。 - 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的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维护和监督。 - 资金投入土壤修复项目,控制化工企业的污染,并加强监管。

6. 结论 通过本次环境污染排查,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积极采取措施,共同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创造更美好的环境。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及填表说明

(资料性附录)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表G.1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20

影响类型:根据3.2 和 3.3 关于生态影响型和污染影响型的定义确定并记录。 土地利用类型:根据GB/T 21010 识别建设项目及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根据3.4 有关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定义确定并记录敏感目标,说明敏感目标所在方位和距离。提供土地利用类型图,并在图中标出敏感目标。 影响途径:“大气沉降”主要指由于生产活动产生气体排放间接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影响途径;“地面漫流”主要指由于占地范围内原有污染物质的水平扩散造成污染范围水平扩大的影响途径;“垂直入渗”主要指由于占地范围内原有污染物质的入渗迁移造成污染范围垂向扩大的影响途径;“地下水位”主要指由于人为因素引起地下水位变化造成的土壤盐化、碱化等土壤生态影响后果的途径;“其他”指其他原因造成土壤环境污染或土壤生态破坏的影响途径。 全部污染物:主要是指建设项目经各种途径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特 征因子:主要指建设项目产生或相关的特有因子。 所属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根据附录A 进行项目类别判定并记录。 敏感程度:根据表 1 和表3 进行土壤环境敏感程度判定并记录。 资料收集:按7.3.1 要求进行背景资料收集并记录。 现状监测点位:按照7.4.2 和7.4.3 确定现状监测点位并记录,给出点位布置图。 现状监测因子:基本因子根据土地利用类型选择相对应的标准中规定的常规项目,并结合项目特征和历史情况适当调整;特征因子则根据附录B 影响源与影响因子的识别结果,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土壤环境影响类型、评价工作等级选定。 评价因子:根据现状监测因子确定。 评价标准:按照GB 15618、GB 36600 及其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确定;盐化、酸化和碱化评价标准可参见附录D 中表D.1 和表D.2 确定。 现状评价结论:对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给出是否存在土壤盐化、碱化或酸化现象,当前土壤盐化、碱化或酸化级别的结论;对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给出评价因子是否满足相应标准要求、是否满足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结论,当评价因子超标时,分析其超标原因。 预测因子:按照8.5 的要求选取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和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并在表中记录。 预测方法:根据不同土壤环境影响类型选取适当的预测方法并记录。土壤盐化、酸化、碱化等影响预测分析方法可参见附录E、附录F;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的预测方法可参见附录E,对选用“其他”的应注明具体方法及出处。预测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多选。 预测分析内容:土壤环境影响分析应能定性说明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的趋势或程度。采用预测方法进行预测时,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应给出预测因子对土壤环境影响范围的预测值,同时给出引起或加重土壤盐化、碱化或酸化的程度;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应给出预测因子造成土壤环境影响范围的预测值,同时给出预测因子的影响程度。 预测结论:根据8.8 的要求,确定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是否可接受的结论;对土壤环境影响可接受的情形,按照8.8.1 选取可接受的理由,对土壤环境影响不可接受的情形,按照8.8.2 选取不可接受的理由。 防控措施:根据土壤环境影响的类型、范围和程度,确定拟采取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保障、源头控制、过程防控等防控措施;土壤改良和土壤修复等其他措施可根据需要具体列出。 跟踪监测:根据9.3.2 要求确定监测点数、监测指标、监测频次并记录。 评价结论:在对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现状、影响预测结果、防控措施、土壤环境管理与监测计 划等内容进行总结基础上,从土壤环境影响的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进行总结与建议。 —————————— 21

环境污染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风险点排查表

环境污染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风险点排查表 一、背景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源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为了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开展环境污染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风险点排查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环境污染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风险点排查表的相关内容。 二、环境污染源排查 1、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排查工业污染源时,应重点考虑企业的生产工艺、排放量、处理设施及排放标准等因素。 2、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餐饮油烟等。排查生活污染源时,应人口密集区域、城乡结合部等地的排放情况。 3、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养殖废弃物等。排查农业污染源时,应重视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养殖业、种植业等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三、生态环境保护风险点排查 1、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应重点保护区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排查自然保护区内的开发建设活动、环境污染等风险点,确保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 2、饮用水源地 饮用水源地是人民群众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应严格排查饮用水源地的环境问题。重点排查工业企业排放口、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水等对饮用水源地的影响,确保饮用水安全。 3、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是展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重要场所,应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状况。排查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活动、游客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保障景区生态环境免受破坏。

四、总结 开展环境污染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风险点排查工作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排查,可以明确各类污染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域的现状及潜在风险,为后续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促使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 1、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同时,农村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地膜等化学物质,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2、生态破坏严重

土壤污染重点区域日常巡检记录表

土壤污染重点区域日常巡检记录表 排查时间:年月日排查负责人(签字): 备注: 1、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重点场所、设施设备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自查用现场排查情况表; 2、针对不同的重点场所、设施设备,上表中所列“排查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删减。

重点场所和重点设施设备清单 备注: 1、“涉及工业活动”、“重点场所或者重点设施设备”参照附录 A 填写,二者的对应关系如下: :地下储罐、接地储罐、离地储罐、地下或半地下或接地储存池、离地储存池; :顶部装载、底部装卸、地下管道、地上管道、导淋、密封效果好的泵、密封效果一般的泵、无泄漏离心泵; :干货物(不会渗出液体)的储存、干货物(不会渗出液体)的暂存、湿货物(可以渗出有毒有害液体物质)的储存和暂存、密闭传输方式、开放式传输 方式、包装货物为固态物质、包装货物为液态或者粘性物质、开放式装卸(倾倒、填充); :密闭设备、半开放式设备、开放式设备(液体物质)、开放式设备(粘性物质或者固体物质); :已建成的地下废水排水系统、新建地下废水排水系统、地上废水排水体统、应急收集设施、车间操作活动、分析化验室、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场、危废贮存场。 2、“编号”由企业内部编号,与“名称”一一对应,以便于在附图中进行图示。

隐患排查记录表 备注: 1、“名称”、“编号”应与“表4”一一对应; 2、“污染预防设施/功能”、“预防措施”建议对照附录 A 填写; 3、“现场排查情况”可参考附件 1《现场排查情况表》; 4、“是否存在隐患”,如果存在,应对存在的隐患作出描述; 5、“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存在隐患,应参照附件 2《有毒有害物质参考列表》填写该列内容。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及相关表格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及相关表格 目录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 (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申请表 (13) 申请人承诺书 (15) 报告出具单位承诺书 (16)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 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经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监测、现场检查等方式,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以及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效果评估等报告的评审工作。 二、组织评审机制 (一)组织评审部门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直辖市可由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评审。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二)组织评审方式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组织评审部门)应当本着科学、合理、高效原则,组织开展评审工作。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以下任一方式组织评审。 1.组织专家评审; 2.指定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评审或者组织评审; 3.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方式。 (三)部门分工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职责:1.确定组织评审方式;2.受理申请;3.建立专家库;4.档案、信息管理;5.报告质量信息公开;6.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职责:1.核实地块用地面积(四至范围)、历史、现状、土地使用权人、规划用途、用途变更、有关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等信息;2.推荐本系统专家进入专家库;3.确定部门代表参加评审。 (四)组织评审的经费 组织评审的经费应当分别列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预算。 三、评审依据及有关原则 (一)评审依据 主要是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地下水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等。 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等未明确规定的内容,专家或者第三方专业机构依据专业知识判定。

土地整治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工程编号: 电土验表: 单位(子单位) 分部(子分部) 工程名称 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1、企业标准: 2 、施工技术规范: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班组长 类 序 质量标准 单 监理单位 别 检查项目 位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号 验收记录 应按照“挖填平衡”的设 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 计原则,减小开挖占用土 地以及弃土(石、渣)数 1 施工与生产运行中 量,将需要土地整治的面 积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内 由干采、挖、排、弃 根据立地条件采取相应的 土地整治工程,改造成农 等作业形成的废弃土 林草用地或其他用地,以 2 地、排土场、堆渣场、 及公共用地、居民生活用 尾矿库、沉陷区等 地等 对基建施工中形成的 应及时利用废弃土石料回 填平整,表层覆熟化土恢 3 坑凹地 复成为可利用地 主 对 无法 回填利 用 应合理布置排土(石、沙、 控 的外排弃土(石、 渣)场、贮灰场、尾矿场, 项 沙 、渣 )和尾 矿 采取挡土(石、沙、渣) 目 (砂、渣)等固体 墙、拦渣坝、拦渣堤等拦 物质 挡工程 弃 土 弃置场地 石 、 4 渣 应有排水工程(包括地表 排水和地下排水工程) 、上 游来水的排导工程 的 对终止使用的弃 应采取平整和覆土措施, 利 土(石、沙、渣) 改造成为可利用地 用 场表面 应采取深耕深松、增施有 根据整治后土地 机肥等土壤改良措施,并 的立地条件和项 配套灌溉设施,分别改造 目区生产建设或 成农林草用地、水面养殖 环境绿化需要 利用或其他用地

工程编号: 电土验表:(续表 1) 类 序 质量标准 单 监理单位 别 检查项目 位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号 验收记录 土地整治应与蓄 水保土相结合。 根 将坑凹地与弃土(石、沙、 据 坑 凹 与 弃 土 渣)场分别整治成地块大 (石、沙、渣)场 小不等的平地、 平缓坡地、 的地形、土壤、降 水平梯田、窄条梯田或台 水等立地条件, 按 田。对形成的田面应采取 “坡度越小, 地块 覆土、田块平整、打畦围 越大”的原则划 堰等蓄水保土措施 分土地整治单元 土地整治应与生 态环境建设相协 调。土地整治必须 确定合理的农林 以林草措施为主、改善和 草用地比例。 扩大 优化生态环境,也可改造 林草面积。 在有条 土 成农业用地、生态用地、 件的地方宜布置 地 公共用地、居民生活用地 农林草各种生态 整 等,并与周边生态环境相 景点,改善并美化 治 协调 项目区的生态环 1 工 境,使项目区建设 程 与生态环境有机 布 融合。 局 一 般 项 应在坑凹回填物、弃土 目 (石、沙、渣)场地、周 土地整治应与防 边或渣体底部布置防排水 排水工程相结合 工程,与土地整治工程相 结合。并应对场地上游实 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应按照国家有关排污标 准,对项目排放的流体污 染物和固体污染物采取净 土地整治应与治 化处理,然后采取土地整 污相结合 治工程,防止有毒物质毒 化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 下水,影响农作物生长 坑凹回填 坑凹 回填 2 工程 布局 提高回填工效 应利用废弃土,石料或矿 渣,回填后坑平渣尽 应根据坑凹容积与废土、 弃石体积 . 合理安排废土、 弃石的倒运路线与倾倒方 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