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苍松借鉴)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苍松借鉴)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苍松借鉴)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1)

管脚图例管子型号管子型号(1) 管子型号(2)

A 6AQ8 ECC85

A 6BQ7A ECC180

A 6BZ7A

A 6CG7

A 6FQ7(第9脚为NC)

A 6DJ8 ECC88

A 6922 E88CC

A 7308 E188CC

A 8223 E288CC

A Cca

A 6N1 6н1п

A 6N2 6н2п

A 6N6 6н6п

A 6N11 6н23п

A 6240G(第9脚为IC)

A 6н30п

A1 2C51

A1 5670

A1 6N3 6н3п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2)

管脚图例管子型号管子型号(1) 管子型号(2)

B 12AT7 ECC81

B 12AU7 ECC82

B 12AX7 ECC83

B 12BH7

B 5751

B 5814A

B 6201 E81CC

B 6189 E82CC

B 6681 E83CC

B 7025

B 12AY7 6н4п

B ECC99

B E80CC

B 6N4

B 6N10

B 2025

B1 5687

B1 7119 E182CC

中间继电器

DZ-3/Z系列中间继电器 1 用途 DZ-3/Z系列中间继电器用于直流操作的各种保护和自动控制中,作为辅助继电器以增加触点数量和触点容量。 2 结构和工作原理 继电器为电磁式继电器。采用JK-1型壳体,将DZY-200机芯装入壳体中,具有透明的壳罩可以清楚观察到继电器的内部结构。外形尺寸及开孔图见附图。 当电压加到线圈两端时,衔铁向闭合位置运动,此时动合触点闭合,动断触点断开。断开电源时,衔铁在触点片的压力作用下,返回到原始状态,动合触点断开,动断触点闭合。内部接线图见图1。 3 技术要求 3.1 继电器的额定技术数据及触点形式 表1 型号规格直流额定电压(V) 触点形式及数量 动合动断 DZ-3/Z1 220 110 48 24 2 6 DZ-3/Z2 4 4 DZ-3/Z3 6 2 DZ-3/Z4 - 8 DZ-3/Z5 8 - 3.2 动作电压:不大于额定电压的70%,不小于额定电压30%。 3.3 返回电压:不小于额定电压的5%。 3.4 动作时间:在额定电压下不大于0.05s。 3.5 功率消耗:在额定电压下不大于5W。

图1 内部接线图(正视) 4 调试方法 4.1 触点间隙:动合触点不小于1.5mm,动断触点不小于1mm,触点超行程不小于0.3mm。 4.2 调整触点片压力可以改变动作值和返回值。

DZ-30B系列中间继电器 1 用途 DZ-30B 系列中间继电器用于直流操作的各种保护和自动控制线路中,作为辅助继电器以增加触点数量和触点容量。 2 结构和工作原理 继电器为电磁式动作继电器。采用JK-1型壳体,将DZY-200机芯装入壳体中,具有透明的壳罩可以清楚观察到继电器的内部结构。外形尺寸及开孔图见附图。当电压加在线圈两端时,衔铁向闭合位置运动,此时动合触点闭合,动断触点断开。断开电源时,衔铁在接触片的压力作用下,返回到原始状态,动合触点断开,动断触点闭合。内部接线图见图1。 3 技术要求 3.1 继电器的额定技术数据及触点形式 型号触点形式直流额定电压(V) DZ-31B 三动合三转换 220,110,48,24,12 DZ-32B 六动合 3.2 动作电压:不大于额定电压的70%,不小于额定电压的30%。 3.3 返回电压:不小于额定电压的5%。 3.4 动作时间:在额定电压下不大于0.05s。 3.5 功率消耗:在额定电压下不大于5W。 4 调试方法 4.1 触点间隙,动合触点不小于1.5mm,动断触点不于小1mm。触点超行程不小于0.3mm。 4.2 调整触点片的压力可以改变动作值和返回值。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1) 管脚图例管子型号管子型号(1) 管子型号(2) A6AQ8ECC85 A6BQ7A ECC180 A6BZ7A A6CG7 A6FQ7(第9脚为NC) A6DJ8ECC88 A6922E88CC A7308E188CC A8223E288CC A Cca A6N16н1п A6N26н2п A6N66н6п A6N116н23пA6240G(第9脚为IC) A6н30пA12C51 A15670 A16N36н3п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2)

管脚图例管子型号管子型号(1)管子型号(2) B12AT7ECC81 B12AU7ECC82 B12AX7ECC83 B12BH7 B5751 B5814A B6201E81CC B6189E82CC B6681E83CC B7025 B12AY76н4п B ECC99 B E80CC B6N4 B6N10 B2025 B15687 B17119E182CC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3)

管脚图例管子型号管子型号(1)管子型号(2) C6SL7GT C5691 C6SN7GT C5692 C6N8P6н8сC6N9P6н9с C ECC33 C6AS7G C6080 C6N5P6н5сC6N13P6н13сC6BX7GT C6BL7GTA D6BQ5EL84 D7189 D6P146п14п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4)

管脚图例管子型号管子型号(1)管子型号(2) E6F6GT E6L6G E6L6GC E6V6GT E5881 E6550A E KT88(第1脚为BC) E KT66 E1614 E7581A E6P3P6п3сE6P6P6п6сE6G-B8 F2A3 F2c4c F45 F50 F300B F4300B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5)

常用集成电路管脚图

12345 6 78 9 10 11 12 13 14 74LS00 1A 1B 1Y 2A 2B 2Y GND 3Y 3A 4Y 4B 4A Vcc 3B 2输入四与非门 74LS00 1 2 3 4 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02 1A 1B 1Y 2A 2B 2Y GND 3Y 3A 4Y 4B 4A Vcc 3B 二输入四或非门 74LS02 六反相器 74LS04 1 2 3 4 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10 1B 1Y 1A 2A 3B 2B GND 2Y 2C 3Y 3C 3A Vcc 1C 三输入三与非门 74LS10 1 2 3 4 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20 1B 2C 1A NC 2B 1C GND 1Y 1D 2Y NC 2A Vcc 2D 四输入二与非门 74LS20 4线-10线译码器 74LS42 1234 5 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74LS48 B C LT BI/RBO RBI D A GND e d c b a g f Vcc BCD-七段译码器/驱动器 74LS48 12 34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74 1CLR 1D 1CLK 1PR 1Q GND 2Q 2PR 2CLK 2D 2CLR Vcc 2Q 正沿触发双D 型触发器 74LS74 双J-K 触发器 74LS76 二输入四异或门 74LS86 常用集成电路管脚图(一) 4位移位寄存器 74LS95 负沿触发双J-K 触发器 74LS112

电气常用文字符号及二次接线图的识别

电气常用新旧文字符号对照表

附表一二次回路接线图中常见的文字符号 序号符号文字解释序号符号文字解释 1 DL 继路器及其辅助触点31 JSJ 加速继电器 2 WJ 温度继电器32 YZJ 电压中间继电器 3 G 隔离开关及其辅助触点33 ZXJ 指挥信号中间继电器 4 WSJ 瓦丝继电器34 WH 有功电度表 5 LH 电流互感器35 XKJ 选控继电器 6 ZCH 重合闸继电器36 VARH 无功电度表 7 YH 电压互感器37 XCJ 选测继电器 8 BCJ 保护继电器38 KK 控制开关 9 HQ 合闸线圈39 FJ 复归继电器 10 ZJ 中间继电器40 HK 转换开关 11 HC 合闸接触器41 ZZJ 重复中间继电器 12 HWJ 合闸位置继电器42 ZK 自动开关 13 TQ 跳闸线圈43 XZJ 信号中间继电器 14 TWJ 跳闸位置继电器44 CK 测量转换开关 15 LJ 电流继电器45 XJJ 信号监察继电器 16 HJ 合闸继电器46 XK 信号转换开关 17 YJ 电压继电器47 TBJ 跳跃闭锁继电器 18 TJ 跳闸继电器48 DK 刀开关 19 SJ 时间继电器49 YJJ 压力监视中间继电器 20 TJJ 同步检测继电器50 MK 灭磁开关 21 CJ 差动继电器51 A 电流表 22 XMJ 信号脉冲继电器(冲击继电器) 52 LK 联动开关 23 GJ 功率继电器53 V 电压表 24 JJ 监察继电器54 XWK 限位开关 25 XJ 信号继电器55 W 有功功率表 26 SXJ 事故信号中间继电器56 XD 信号灯 27 RJ 热继电器57 WAR 无功功率表 28 YXJ 预告信号中间继电器58 LD 绿色信号灯 29 BSJ 闭锁继电器59 STK 手动同期转换开关 30 HZ 频率表60 QA 起动按钮 续附表一 序号符号文字解释序号符号文字解释 61 HD 红色信号灯91 YM 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小母线 62 RD 熔断器92 L 电感 63 GD 光字牌93 ZM 转角变压器小母线 64 JRD 击穿保险94 D 二极管 65 WS 位置指示灯95 XDC 蓄电池

常用电子器件管脚排列图

常用电子器件管脚排列图 附录1 逻辑符号对照示例 附录表1.1 逻辑非、逻辑极性符号对照示例(以反相器为例) 附录表1.2 几种常用逻辑门的逻辑符号比较示例 附录表1.3 逻辑符号、框图、管脚排列比较示列(以74HC390为例)

附录2 集成电路 1. 集成电路命名方法 集成电路命名方法见附录表2.1 附录表2.1 国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法(GB3430-82) 2.集成电路介绍 集成电路IC 是封在单个封装件中的一组互连电路。装在陶瓷衬底上的分立元件或电路有时还和单个集成电路连在一起,称为混合集成电路。把全部元件和电路成型在单片晶体硅材料上称单片集成电路。单片集成电路现在已成为最普及的集成电路形式,它可以封装成各种类型的固态器件,也可以封装成特殊的集成电路。 通用集成电路分为模拟(线性)和数字两大类。模拟电路根据输入的各种电平,在输出端产生各种相应的电平;而数字电路是开关器件,以规定的电平响应导通和截止。有时候集成电路标有LM (线性类型) 或DM(数字类型)符号。 集成电路都有二或三个电源接线端:用CC V 、DD V 、SS V 、V +、V -或GND 来表示。这是一般应用所需要的。 双列直插式是集成电路最通用的封装形式。 其引脚标记有半圆形豁口、标志线、标志圆点 等,一般由半圆形豁口就可以确定各引脚的位置。 双列直插式的引脚排列图如附录图2.1所示。 3.使用TFL 集成电路与CMOS 集成电路的注意事项 (1) 使用TYL 集成电路注意事项 ① TYL 集成电路的电源电压不能高于V 5.5+。 使用时,不能将电源与地颠倒错接,否则将会因为过大电流而造成器件损坏。 附录图 2.1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教案资料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 图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1) 管脚图例管子型号管子型号(1) 管子型号(2) A 6AQ8 ECC85 A 6BQ7A ECC180 A 6BZ7A A 6CG7 A 6FQ7(第9脚为NC) A 6DJ8 ECC88 A 6922 E88CC A 7308 E188CC A 8223 E288CC A Cca A 6N1 6н1п A 6N2 6н2п A 6N6 6н6п A 6N11 6н23п A 6240G(第9脚为IC) A 6н30п A1 2C51 A1 5670 A1 6N3 6н3п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2) 管脚图例管子型号管子型号(1) 管子型号(2) B 12AT7 ECC81 B 12AU7 ECC82 B 12AX7 ECC83 B 12BH7 B 5751 B 5814A B 6201 E81CC B 6189 E82CC B 6681 E83CC B 7025 B 12AY7 6н4п B ECC99 B E80CC B 6N4 B 6N10 B 2025 B1 5687 B1 7119 E182CC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3) 管脚图例管子型号管子型号(1) 管子型号(2) C 6SL7GT C 5691 C 6SN7GT C 5692 C 6N8P 6н8с C 6N9P 6н9с C ECC33 C 6AS7G C 6080 C 6N5P 6н5с C 6N13P 6н13с C 6BX7GT C 6BL7GTA D 6BQ5 EL84 D 7189 D 6P14 6п14п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4) 管脚图例管子型号管子型号(1) 管子型号(2) E 6F6GT E 6L6G E 6L6GC E 6V6GT E 5881 E 6550A E KT88(第1脚为BC) E KT66 E 1614 E 7581A E 6P3P 6п3с E 6P6P 6п6с E 6G-B8 F 2A3 F 2c4c F 45 F 50 F 300B F 4300B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5) 管脚图例管子型号管子型号(1) 管子型号(2) G 211

5款较常用的电子管前级制作电路图

5款较常用的电子管前级制作电路图 第一款介绍为1/2 6DJ8电子管作一级共阴极放大,见图①。由於是实验关系,只求了解各线路的特性及优缺点,也为求简单易制成功,除此机外,全不设稳压线路,特别是高压,相信在一般聆听环境,区别不会太显著,当然是设稳压电路更好。零件方面,除交连电容用较佳品种如VitaminQ、Rel Cap、Wima外;电阻除了6DJ8SRPP用东京光音外,其他均用0.5元一只货色;整流管用Mur1100E;电源变压器分别高低压各用一只,每只约10到20元,效果也算好。另外,以下各比试结论均只以300B单端电子管后级及KEF IS 3/5A为配搭器材,结论当然有其局限性。本线路简单易制,不失为初学者入门之选,成功率极高,也可尝试校声乐趣,即改变输出电容数值,改变负载电阻数值或加设负反馈等。交连电容牌子方面,曾以300B后级最后交连至强放电子管的位置作试听,试用了Mitppmfx、RelCappp、Kimber及Vitamin Q,结果是Mit音质细微通透,但却欠了动态;Rel Cap声厚而有力;Kimber音色通透高贵;SpragueVita-rain Q则醇厚顺滑兼备,泛音丰富,而动态也最好,表现最全面。笔者喜用一些旧的Vitamin0,因不用煲而数值也十分准确。音效方面,此机背景聆静,音质通透,分析力高,全频表现算平均,力度及控制力一般,但却少了厚度及顺滑音色,声底偏向干及清。曾试用1.8mA及4.5mA作偏流,高偏流时声音较细致。笔者未试过加入负反馈,读者可自行尝试,听声选择合乎自己的音色。要注意反馈电阻要接到栅极而不是阴极,因一级共阴极放大输出波形是反相的,如接人阴极,便会使阴极电位下降,相对地是栅极电位提高了而形成正反馈,这区别於两极共阴极放大电路把反馈电阻接回第一级阴极。 6DJ8一级共阴极放大,输出电容并了多只Wima 电容 6SN7 SRPP线路 第二款是6SN7SRPP线路,相信不少读者试制过此线路,见图②。名为分路调节推挽线(Shunt regulated push-pull),一般人相信该线路有下列优点:失真率低、线性度优良、放大率高、过荷量宽及输出阻抗低等。原理是下级电子管为共阴极,其增益取决於屏极阻抗,大部分发生於上级电子管身上,上级电子管为一恒流源,作为下级电子管的有源负载,另外,也作为一阴极跟随器,信号由下级电子管屏极输送至上级电子管栅极。R1及R2均为同值。但上级电子管绝对不是能达到百分百的恒流目的,故后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及工作原理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及工作原理 中间继电器(intermediate relay) :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它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与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接触器 的主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它一般是没有主触点的,因为过载能力比较小。所以它用的全部都是辅助触头,数量比较多。新国标对中间继电器的定义 是K,老国标是KA。一般是直流电源供电。少数使用交流供电。 中间继电器原理 线圈通电,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动作吸合,带动动触点动作,使常闭触点分开,常开触点闭合;线圈断电, 动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动触点复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某一输入量( 如电压、电流、温度、速度、压力等) 达到预定数值时,使它动作,以改变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既定的控制或保护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继电器主要起了传递信号的作用。 中间继电器组成部分 中间继电器就是个继电器,它的原理和交流接触器一样,都是由固定铁芯、动铁芯、弹簧、中间继电器的特点1. 整个继电器采用的是模块化结构,它的结构和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只是电磁系统小些,触头组数较多。继电 器的体积小,重量轻,整机动作灵活、可靠,机械寿命为200 万次,电气绝缘性能很好,其它的耐振性能、阻 燃性能、温度特性、电气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标准要求,另外外观新颖,维修也简便 2. 常见的中间继电器也有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主触头一般有四组,辅助触头有两组。与接触器相比,它的主触 头较小,承载能力低,主要用于传递控制信号。 3. 中间继电器作用是用来传递信号或同时控制多个电路,也可直接用它来控制小容量电动机或其他电气执行元件 动触点、静触点、线圈、接线端子和外壳组成。 中间继电器的作用 一般的电路常分成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继电器主要用于控制电路,接触器主要用于主电路;通过继电器 可实现用一路控制信号控制另一路或几路信号的功能,完成启动、停止、联动等控制,主要控制对象是接触器; 接触器的触头比较大,承载能力强,通过它来实现弱电到强电的控制,控制对象是电器。

实验二 电磁型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实验

实验二电磁型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实 验 【实验名称】 电磁型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实验 【实验目的】 1.熟悉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 性; 2.掌握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的的测试和调整方法。 【预习要点】 1.复习电磁型时间、中间继电器相关知识。 2.影响起动电压、返回电压的因素是什么? 【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原理】 DS-20系列时间继电器为带有延时机构的吸入式电磁继电器。继电器具有一付瞬时转换触点,一付滑动延时动合主触点和一付终止延时动合主触点。 当电压加在继电器线圈两端时,唧子(铁芯)被吸入,瞬时动合触点闭合,瞬时动断触点断开,同时延时机构开始起动。在延时机构拉力弹簧作用下,经过

整定时间后,滑动触点闭合。再经过一定时间后,终止触点闭合。从电压加到线圈的瞬间起,到延时动合触点闭合止的这一段时间,可借移动静触点的位置以调整之,并由指针直接在继电器的标度盘上指明。当线圈断电时,唧子和延时机构在塔形反力弹簧的作用下,瞬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DS-20系列时间继电器用于各种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线路中,使被控制元件按时限控制进行动作。 中间继电器,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传递中间信号,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 【实验内容】 1.时间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 实验接线见图2-1,选用EPL-05挂箱的DS-21型继电器,整定范围(0.25-1.25s)。 Rp采用EPL-14的900 电阻盘(分压器接法),注意图2-1中Rp的引出端(A3、A2、A1)接线方式,不要接错,并把电阻盘调节旋钮逆时针调到底。 开关S采用EPL-14的按钮开关SB1,处于弹出位置,即断开状态。直流电压表位于EPL-19。 图2-1 时间继电器动作电压、返回电压实验 数字电秒表的使用方法:“启动”两接线柱接通,开始计时,“停止”两接线柱接通,结束计时。 (1)动作电压U d的测试 合上220V直流电源船型开关和按钮开关SB1,顺时针调节可变电阻Rp使输出电压从最小位置慢慢升高,并观察直流电压表的读数。

集成块的管脚认识

集成块的管脚认识 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集成电路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我们在使用集成块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识别集成电路的各管脚,使之与电路图中所标的管脚相对应,这是使用者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品种、规格繁多,但就其管脚的排列情况常见的有以下 3 种形式:一是按圆周分布,即所有管脚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二是双列分布,即管脚分两行排列;三是单列分布,即管脚单行排列。 为了便于使用者识别集成电路的管脚排列顺序,各种集成电路一般都标有一定的标记,现把常见的几种标记及管脚顺序的识别方法分述如下: 1 .管键标记:使用这种识别标记的集成电路,用圆柱形金属外壳封装,其管脚按圆周分布,外形如图① 所示。它的管脚排列顺序是:从管顶往下看,自管键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是第 1 、 2 、3…… 脚(见图① )。5G1555 、 AN374 等的管脚就是这样排列的。 2 .弧形凹口标记:这种识别标记多用在双列直插型集成电路上。弧形凹口位于集成电路的一个端部,其外形如图② 所示。管脚排列顺序的识别方法是,正视集成块外壳上所标的型号,弧形凹口下方左起第 1 脚为该集成电路的第 1 脚,以这个管脚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是第2 、 3 、4…… 脚(见图② )。 TA7614AP 、μPC1353C 等就是使用这种识别标记的。

3 .圆形凹坑、小圆圈、色条标记:双列直插型和单列直插型的集成电路多采用这种识别标记,其外形如图③ 所示。这种集成电路的管脚识别标记和型号都标在外壳的同一平面上。它的管脚排列顺序是,正视集成块的型号,圆形凹坑(或小圆圈、色条)的下方左起第一脚为集成电路的第 1 脚。对于双列直插型的集成块,从第 1 脚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是第 2 、 3 、4…… 脚;对于单列直插型的集成块,从第 1 脚开始其后依次是第 2 、 3 、4…… 脚(见图③ )。 LA4422 、 NE555P 、 CD4017BCN 等都是使用这种识别标记。 4 .斜切角标记:这种标记一般用在单列直插型集成电路上,其外形如图④ 所示。其管脚的排列顺序是,从斜切角的这一端开始,依次是第 1 、2 、3…… 脚(见图④ )。 AN5710 、 LA4140 等都是使用这种识别标记。 应当指出有不少集成电路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标记,如μPC1366 ,既使用弧形凹口标记,又使用小圆圈标记。但两种标记对集成电路的管脚排列顺序的识别效果是统一的(见图⑤ 所示)。也有少数的集成电路,外壳上没有以上所介绍的各种标记,而只有该集成电路的型号,对于这种集成电路管脚序号的识别,应把集成块上印有型号的一面朝上,正视型号,其左下方的第 1 脚为集成电路的第 1 脚位置,然后沿逆时针方向计数,依

常用集成电路管脚图

1 / 2 勿用作商业用途 12345 6 78 9 10 11 12 13 14 74LS00 1A 1B 1Y 2A 2B 2Y GND 3Y 3A 4Y 4B 4A Vcc 3B 2输入四与非门 74LS00 1 2 3 4 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02 1A 1B 1Y 2A 2B 2Y GND 3Y 3A 4Y 4B 4A Vcc 3B 二输入四或非门 74LS02 六反相器 74LS04 1 2 3 4 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10 1B 1Y 1A 2A 3B 2B GND 2Y 2C 3Y 3C 3A Vcc 1C 三输入三与非门 74LS10 1 2 3 4 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20 1B 2C 1A NC 2B 1C GND 1Y 1D 2Y NC 2A Vcc 2D 四输入二与非门 74LS20 4线-10线译码器 74LS42 1234 5 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74LS48 B C LT BI/RBO RBI D A GND e d c b a g f Vcc BCD-七段译码器/驱动器 74LS48 12 345678 9 10 11 12 13 14 74LS74 1CLR 1D 1CLK 1PR 1Q GND 2Q 2PR 2CLK 2D 2CLR Vcc 2Q 正沿触发双D 型触发器 74LS74 双J-K 触发器 74LS76 二输入四异或门 74LS86 常用集成电路管脚图(一) 4位移位寄存器 74LS95 负沿触发双J-K 触发器 74LS112 常用集成电路管脚图(二)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及工作原理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及工 作原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及工作原理 中间继电器(intermediaterelay):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它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与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接触器的主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它一般是没有主触点的,因为过载能力比较小。所以它用的全部都是辅助触头,数量比较多。新国标对中间继电器的定义是K,老国标是KA。一般是直流电源供电。少数使用交流供电。 中间继电器原理 线圈通电,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动作吸合,带动动触点动作,使常闭触点分开,常开触点闭合;线圈断电,动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动触点复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某一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速度、压力等)达到预定数值时,使它动作,以改变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既定的控制或保护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继电器主要起了传递信号的作用。 中间继电器组成部分 中间继电器就是个继电器,它的原理和交流接触器一样,都是由固定铁芯、动铁芯、弹簧、中间继电器的特点 1.整个继电器采用的是模块化结构,它的结构和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只是电磁系统小些,触头组数较多。继电器的体积小,重量轻,整机动作灵活、可靠,机械寿命为200万次,电气绝缘性能很好,其它的耐振性能、阻燃性能、温度特性、电气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标准要求,另外外观新颖,维修也简便 2.常见的中间继电器也有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主触头一般有四组,辅助触头有两组。与接触器相比,它的主触头较小,承载能力低,主要用于传递控制信号。 3.中间继电器作用是用来传递信号或同时控制多个电路,也可直接用它来控制小容量电动机或其他电气执行元件动触点、静触点、线圈、接线端子和外壳组成。 中间继电器的作用 一般的电路常分成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继电器主要用于控制电路,接触器主要用于主电路;通过继电器可实现用一路控制信号控制另一路或几路信号的功能,完成启动、停止、联动等控制,主要控制对象是接触器;接触器的触头比较大,承载能力强,通过它来实现弱电到强电的控制,控制对象是电器。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

DZK-918快速中间继电器说明书_价格及接线图_工作原理

DZK-918快速中间继电器 产品说明: 产品型号:DZK-918快速中间继电器; 额定电压:DC:12V 、24V 、48V 、110V 、220V; AC:110V 、220V 、380V ; 触点形式:常开,常闭,转换(触点组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定做); 触点容量:触点断开容量即交流:10A,250V AC;直流10A ,28VDC ,装置输出触 点长期允许闭合电流为5A ; 壳体形式:本继电器采用嵌入式插拔结构,A11K 、A11H 、A11Q 系列壳体。 一、应用范围 DZK-918快速中间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用于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线路中,用作切换电路和增加保护和控制电路的触点数量和触点容量及用于出口跳闸电路。 二、型号 三、主要技术数据 ●额定工作电压:DC :220V 、110V 、48V 、24V 。 ●额定工作电流:DC :0.25A 、0.5A 、lA 、1.5A 、2A 、4A 、8A 。 ●额定保持电流:DC :0.25A 、0.5A 、lA 、2A 、4A 、8A 。 ●额定保持电压:DC :220V 、110V 、48V 、24V 。 ●动作值:在周围环境温度为20 ±2℃的条件下,电压型的动作电压为50%-70%的额定电压;电流型的动作电流不大于80%额定电流。 ●返回值:周围环境温度为20±2℃的条件下,返回值不小于5%额定值。 ●保持值:在周围环境温度为20±2C 的条件下 a.具有电流保持绕组的产品,其自保持电流不大于80%额定保持电流值; b.具有电压保持绕组的产品,其保持电压不大于70%额定保持电压值。 ●动作时间:在周围环境温度为20 ±2℃的条件下,工作绕组施加激励量为额定值,D2K-900/8动作时间不大于8ms ,DZK-900/4动作时间不大于4ms(四对触点以上增加0.5ms)。DZK-900/4电流型产品动作时间不大于5ms(四对触点以上增加0.5ms)。 ●返回时间:在周围互不干涉温度为20±2℃的条件下,DZK-900/8返回时间不大于5ms ,DZK-900/4返回时间不大于2ms 。 ●功率消耗:不大于10W(包括外附电阻)。 ●触点容量:在电压不超过250V ,电流不超过5A ,时间常数为5±0.75ms 的直流有感负荷电路中,产品输出触点的断开容量为50W 。输出触点在上述规定的负荷条件下,产品能可靠动作及返回5×104次。输出触点长期允许接通电流为5A 。 ●介质强度:产品各导电端子连在一起,对外露的非带电金属部分或外壳之间,能承受2000V(有效值)50Hz 的交流电压历时1分钟试验而无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 电压线圈串外附电阻对照表 卓群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

管脚图例管子型号管子型号(1) 管子型号(2) A 6AQ8 ECC85 A 6BQ7A ECC180 A 6BZ7A A 6CG7 A 6FQ7(第9脚为NC) A 6DJ8 ECC88 A 6922 E88CC A 7308 E188CC A 8223 E288CC A Cca A 6N1 6н1п A 6N2 6н2п A 6N6 6н6п A 6N11 6н23п A 6240G(第9脚为IC) A 6н30п A1 2C51 A1 5670 A1 6N3 6н3п

管脚图例管子型号管子型号(1) 管子型号(2) B 12AT7 ECC81 B 12AU7 ECC82 B 12AX7 ECC83 B 12BH7 B 5751 B 5814A B 6201 E81CC B 6189 E82CC B 6681 E83CC B 7025 B 12AY7 6н4п B ECC99 B E80CC B 6N4 B 6N10 B 2025 B1 5687 B1 7119 E182CC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3)

管脚图例管子型号管子型号(1) 管子型号(2) C 6SL7GT C 5691 C 6SN7GT C 5692 C 6N8P 6н8с C 6N9P 6н9с C ECC33 C 6AS7G C 6080 C 6N5P 6н5с C 6N13P 6н13с C 6BX7GT C 6BL7GTA D 6BQ5 EL84 D 7189 D 6P14 6п14п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4)

管脚图例管子型号管子型号(1) 管子型号(2) E 6F6GT E 6L6G E 6L6GC E 6V6GT E 5881 E 6550A E KT88(第1脚为BC) E KT66 E 1614 E 7581A E 6P3P 6п3с E 6P6P 6п6с E 6G-B8 F 2A3 F 2c4c F 45 F 50 F 300B F 4300B 常用电子管管脚接线图(5)

各种集成电路引脚识别方法

集成电路引脚的识别方法 集成电路的引脚较多,如何正确识别集成电路的引脚则是使用中的首要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常用集成电路引脚的排列形成。 集成电路的引脚较多,如何正确识别集成电路的引脚则是使用中的首要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常用集成电路引脚的排列形成。 圆形结构的集成电路和金属壳封装的半导体三极管差不多,只不过体积大、电极引脚多。这种集成电路引脚排列方式为:从识别标记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l、2、3……如图18-2(a)所示。单列直插型集成电路的识别标记,有的用切角,有的用凹坑。这类集成电路引脚的排列方式也是从标记开始,从左向右依次为1、2、3……如图18-2(b)、(c)所示。 扁平型封装的集成电路多为双列型,这种集成电路为了识别管脚,一般在端面一侧有一个类似引脚的小金属片,或者在封装表面上有一色标或凹口作为标记。其引脚排列方式是:从标记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为1、2、3……如图18-2(d)所示。但应注意,有少量的扁平封装集成电路的引脚是顺时针排列的。 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的识别标记多为半圆形凹口,有的用金属封装标记或凹坑标记。这类集成电路引脚排列方式也是从标记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为1、2、3……如图18-2(e)、(f)。 集成电路引出脚排列顺序的标志一般有色点、凹槽及封装时压出的圆形标志。对于双列直插集成块,引脚识别方法是将集成电路水平放置,引脚向下,标志朝左边,左下角为第一个引脚,然后按逆时针方向数,依次为2,3,4,等等。对于单列直插集成板,让引脚向下,标志朝左边,从左下角第一个引脚到最后一个引脚,依次为1,2,3,等等。如图8所示。

各种集成电路引脚识别方法 集成电路通常有扁平、双列直插、单列直插等几种封装形式。不论是哪种集成电路的外壳上都有供识别管脚排序定位(或称第一脚)的标记。对于扁平封装者,一般在器件正面的一端标上小圆点(或小圆圈、色点)作标记。塑封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的定位标记通常是弧形凹口、圆形凹坑或小圆圈。进口IC的标记花样更多,有色线、黑点、方形色环、双色环等等。图1(a)、(b)示出了数字集成电路采用扁平封装与双列直插式塑料封装常见的管脚定位标记。图1(c)是采用陶瓷封装的双列直插式数字集成电路,它采用金属片与色点双重标记。 识别数字IC管脚的方法是:将IC正面的字母、代号对着自己,使定位标记朝左下方,则处于最左下方的管脚是第1脚,再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数管脚,便是第2脚、第3脚等等。图2(a)、(b)是模拟IC的定位标记及管脚排序,情况与数字IC相似。模拟IC有少部分管脚排序较特殊,如图2(c)、(d)所示。

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管脚图

实验室提供的常用TTL 器件如下: 附录: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管脚排列及逻辑符号 1A 1B 1Y 2A 2B 2Y 4A 4B 4Y 3A 3B 3Y GND V 图D-1 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 图D-2 74LS01四2输入与非门(OC ) 8 9 10 11 1 2 12 13 3 14 4 5 6 7 4Y GND 4A 5Y 6A 6Y 5A V CC 1A 1Y 2A 2Y 3A 3Y 。 1。 1 。 1 。 1 。 1 。 1 图D-3 74LS02四2输入或非门 图D-4 74LS04六反相器 8 910 11 121213 314 4567GND & & & & 1A 1B 1Y 2A 2B 2Y 4A 4B 4Y 3A 3B 3Y V CC 8 9 10 11 1212 13 314 4567 1C 1Y 3C 3B 3A 3Y 1A 1B 2A 2B 2C 2Y GND Vcc 。&&&。。 图D-5 74LS08四2输入与门 图D-6 74LS10三3输入与非门 8 9 10 11 1111 2 2 3 3 4 4 5 6 7 Vcc 2D 2C 2B 2A 2Y 1A 1B 1C 1D 1Y GND 。 &。 & N N 1A 1B 2Y 2A 2B 3Y 3A 3B 4Y 4A 4B GND V CC 8 9 10 11 1111 2 2 3 3 4 4 5 6 7 1Y 1 1 1 1 ≥≥≥≥ 图D-7 74LS20双4输入与非门 图D-8 74LS32四2输入或门

8 9 10 11 1212 13 314 45 6 7 ≥1 。 A C D E F N GND N N B H G Y V CC D R S D Q 2D R 1 1D 1CP 1 1Q 1 S D Q GND D Q CP 8 9 10 11 1111 2 2 3 3 4 4567 Q O O D Q CP Q O O D R D S D D R S Vcc 2 2D 2CP 2 2Q 图D-9 74LS54 4路2-2-2-2输入与或非门 图D-10 74LS74双上升沿D 型触发器 1A 1B 2Y 2A 2B 3Y 3A 3B 4Y 4A 4B GND V CC 8 9 10 11 1111 2 2 3 3 4 4 5 6 7 1Y =1 =1 =1 =1 9 10 11 1111 2 2 3 3 4 45678 115 6 Vcc D 2R D 22K 21J 22Q 1R CP CP 1K 1J S D 11Q 1Q 2Q GND K J CP D D Q Q R S S D 。 。 。。。 。 K CP J D R D S Q Q 图D-11 74LS86四2输入异或门 图D-12 74LS112双下降沿J-K 触发器 8 9 10 11 1 2 12 13 3 14 4 5 6 7 GND 1E 1A 1Y 2E 2A 2Y 4E 4A 4Y 3E 3A 3Y V CC EN 1EN 1 EN 1 EN 1 9 10 11 111122 3 3 4 4 5 6 7 8 115 6 Y 0 Vcc Y Y Y Y Y Y 1 2 3 4 5 6 S S Y GND 3 2 1 S A A A 012 7Y 0 Y Y Y Y Y 1 2 3 45 S S Y S A A 12 71 3 2 A 0 Y 6。 。 。 。 。 。 。 。 。 。 图D-13 74LS126四总线缓冲器 图D-14 74LS138 3线-8线译码器 9 10 11 1212 13 314 4567815 16 I 4。I 0 GND V CC I 5I 6I 7I 0 I 1 I 2 I 3 Y 0 Y 1Y 2Y S Y EX S I 1 I 2 I 3 I 4 I 5 I 6 I 7 Y 0 Y 1 Y 2 Y S Y EX S(E)。。。。。。 。。。。。。。 9 10 11 111122 3 3 4 4 5 6 7 8 115 6D 4V C C D D D A A A 56 7 1 2 GND D D D 321D 4D D D A A 56701D W D D 2 1 D 3A 2S ( E ) W S (E )D 0W W 。 。 图D-15 74LS148 8线-3线优先编码器 图D-16 74LS151 8选1数据选择器 9 10 11 1 2 12 13 314 45678 15 16 1D 3GND V CC 1D 21D 11D 0A 0 A 11W 2S 2D 3 2D 2 2D 1 2D 0 2W . . 。 。 A 0 2S 2D 32D 2 2D 1 2D 02W 1D 3 1D 2 1D 1 1D 0 A 11W A 0A 1 1S 9 10 11 12 13 123 14 45678 16 15 GND CR LD CP ENT O O Q CC Q 0Q 1Q 2 Q 3 D 0D 1 D 2D 3ENP D 0D 1D 2D 3ENP V CC Q CC Q 0 Q 1 Q 2 Q 3 ENT LD CP CR 图D-17 74LS153双4选1数据选择器 图D-18 74LS161 4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 9 10 11 1212 13 314 45678 15 16 CR GND V CC D SR M 1 CP Q 4 Q 3 M 0 D L D 4Q 1 Q 2 D 3D 2D 1CR Q Q Q Q CP 1 2 3 4 S 1 S 0 D SR D D D D D L 。 1 2 3 4 8 9 10 11 111122 3 34 45 6 7 CT/LD Qc C A QA V CC Q D D B Q B Cr QD Q B QB Qc C A QA CPB GND C r CP A CP B CT /LD CP A 。 。 。 图D-19 74LS194 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 图D-20 74LS196二-五-十进制计数器

中间继电器-ZJ6 说明

1 用途:ZJ6型中间继电器 ( 以下简称继电器) ,用于交流操作继电保护装置中,作为辅助继电器,直接接于仪用变流器次级回路中,并由其它继电器触点控制。 2 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结构继电器采用凸出式固定安装壳体,其外形尺寸及安装开孔图见《附录》。背后端子接线图见图1。 图1 背后端子接线图 2.2 工作原理:继电器是电磁式阀型的动片连着一块弯板,弯板末端固定着顶板,当动铁吸合时顶板推动动接触片,于是动合触点闭合,而动断触点断开。继电器的线圈经过整流块接入饱和变流器次级回路中,饱和变流器回路中接一个电容器以减低电压峰值。继电器的供电是由饱和变流器初级绕组接入仪用变流器次级回路中得到的。饱和变流器初级绕组有两个线圈,可以接成串联或者并联。 启动继电器可以用主继电器的其动断触点。继电器由动断触点控制,动断触点接于端子7和9之间,而端子11和13之间可接入一个DX-15型0.05A继电器或并联两DX-15型0.025A继电器,如不需要信号继电器时,则用短接线短接。 继电器有一对一般的切换触点和一对强力桥式切换触点。为了消除当动断触点没有闭合好时可能引起的开关误动作,强力触点采用图2的接法。

3 技术数据 3.1 继电器动作电流为2.5A或5A,决定于饱和变流器初级绕组的两个线圈是串联还是并联。 3.2 继电器长期电流为10A,能经受150A过载4秒钟。 3.3 在2倍动作电流下的功率消耗不大于6VA。 3.4 在2倍动作电流下的动作时间不大于0.05秒。 3.5 触点性能 一般触点:在交流回路,U≤220V,I≤2.5A,能断开450VA;U≤220V,I≤15A,能接通1000VA。长期接通电流为5A。强力触点:如果被控电路由变流器供电,且其阻抗值在电流为3.5A时不大于4.5Ω,强力触点在电流增至150A情况下,能够分流接通与分流断开跳闸线圈。 3.6 介质强度 继电器所有电路与外壳之间应能承受2000V(有效值),50Hz的交流试验电压历时1min试验,而无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 3.7电寿命为5×102次, 3.8 机械寿命为103次。 4 调试方法 4.1继电器应安装在垂直的平面上,其接触系统应处于水平位置。 4.2接触系统

芯片引脚图及引脚描述

555芯片引脚图及引脚描述 555的8脚是集成电路工作电压输入端,电压为5~18V,以UCC表示;从分压器上看出,上比较器A1的5脚接在R1和R2之间,所以5脚的电压固定在2UCC/3上;下比较器A2接在R2与R3之间,A2的同相输入端电位被固定在UCC/3上。 1脚为地。2脚为触发输入端;3脚为输出端,输出的电平状态受触发器控制,而触发器受上比较器6脚和下比较器2脚的控制。 当触发器接受上比较器A1从R脚输入的高电平时,触发器被置于复位状态,3脚输出低电平; 2脚和6脚是互补的,2脚只对低电平起作用,高电平对它不起作用,即电压小于1Ucc/3,此时3脚输出高电平。6脚为阈值端,只对高电平起作用,低电平对它不起作用,即输入电压大于2Ucc/3,称高触发端,3脚输出低电平,但有一个先决条件,即2脚电位必须大于1Ucc/3时才有效。3脚在高电位接近电源电压Ucc,输出电流最大可打200mA。 4脚是复位端,当4脚电位小于0.4V时,不管2、6脚状态如何,输出端3脚都输出低电平。 5脚是控制端。 7脚称放电端,与3脚输出同步,输出电平一致,但7脚并不输出电流,所以3脚称为实高(或低)、7脚称为虚高。 555集成电路管脚,工作原理,特点及典型应用电路介绍. 1555集成电路的框图及工作原理 555集成电路开始是作定时器应用的,所以叫做555定时器或555时基电路。但后来经过开发,它除了作定时延时控制外,还可用于调光、调温、调压、调速等多种控制及计量检测。此外,还可以组成脉冲振荡、单稳、双稳和脉冲调制电路,用于交流信号源、电源变换、频率变换、脉冲调制等。由于它工作可靠、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目前被广泛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555集成电路内部有几十个元器件,有分压器、比较器、基本R-S触发器、放电管以及缓冲器等,电路比较复杂,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混合体,如图1所示。 2.555芯片管脚介绍 555集成电路是8脚封装,双列直插型,如图2(A)所示,按输入输出的排列可看成如图2(B)所示。其中6脚称阈值端(TH),是上比较器的输入;2脚称触发端(TR),是下比较器的输入;3脚是输出端(Vo),它有O和1两种状态,由输入端所加的电平决定;7脚是放电端(DIS),它是内部放电管的输出,有悬空和接地两种状态,也是由输入端的状态决定;4脚是复位端(MR),加上低电平时可使输出为低电平;5脚是控制电压端(Vc),可用它改变上下触发电平值;8脚是电源端,1脚是地端。图2555集成电路封装图 我们也可以把555电路等效成一个带放电开关的R-S触发器,如图3(A)所示,这个特殊的触发器有两个输入端:阈值端(TH)可看成是置零端R,要求高电平,触发端(TR)可看成是置位端S,要求低电平,有一个输出端Vo,Vo可等效成触发器的Q端,放电端(DIS)可看成是由内部放电开关控制的一个接点,由触发器的Q端控制:Q=1时DIS端接地,Q=0时DIS端悬空。另外还有复位端MR,控制电压端Vc,电源端VDD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