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

附件2: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评估与决策支持系统”

课题申报指南

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状况呈现出“整体恶化、局部改善”与“边治理边破坏”的总体格局,这种状况还将持续。对此,国务院极为重视,在2006

年1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把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列为全国62个优先主题之一,并明确提出了构建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评估和技术评价体系的任务。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提升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恢复与建设,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评估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重点项目。本项目旨在针对国家生态保护与修复对我国生态系统状况与变化科学信息的需求,建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评估与决策支持滚动运行系统,分析国家生态系统退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发生与演化的驱动机制,客观评价重点脆弱生态恢复区生态建设工程的生态效益,提炼有效的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模式,模拟未来变化情景,为国家和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优化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持。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课题申请指南》。

现将本项目课题申报指南发布如下:

课题实施时间:

2006年10月—2010年10月。

课题1: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总体框架、指标体系和标准规范在完成项目总体框架设计的基础上,建立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生态补偿指标体系,制订相关技术流程和标准规范;在完成项目成果集成的基础上,完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报告和决策咨询报告。

一、研究内容

(1)设计完成项目总体框架,编写实施方案和总体设计书

(2)针对全国和生态脆弱恢复典型区尺度,研究并建立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其中,生态综合监测指标包括:遥感监测指标、台站长期观测指标、地面调查指标;生态综合评估指标包括:生态系统宏观结构评价指标、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成效评价指标等。研究并建立生态补偿核定指标体系。

(3)在收集和分析国际、国家和行业数据标准规范的基础上,针对全国和生态脆弱恢复典型区尺度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研究并制定数据标准规范。

(4)在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已有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制订技术流程规范。

(5)在完成项目成果集成的基础上,完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报告》专著,以及《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状况咨询报告》。

(6)负责对第1至第5课题全部技术设计的审定,数据源及数据分析中间成果的测定与评价,各类监测与评估模型的测试和评价,以及运行系统的测试和评价。

二、考核指标

(1)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

(2)生态补偿核定指标体系

(3)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数据标准规范

(4)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技术流程规范

(5)《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报告》

(6)《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状况咨询报告》

三、国拨课题经费

330万元

四、申报要求

1.课题主持申报单位主持承担过联合国MA计划相关任务,熟悉MA计划整体框架,具备代表中国牵头参加MA后续计划的能力;

2.参加申报单位是国家生态系统管理部门下属科研事业单位,具备本项目完成的主运行系统的后续运行能力。

课题2: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运行平台

以现代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30年以来全国完整的时间序列数据库,综合集成项目研究成果,研制数据-模型-软件一体化的生态参数遥感反演子系统、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分析子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子系统,开发数据/成果库管理与信息发布子系统,集成形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运行平台。

一、研究内容

(1)配合课题1,研究并制订数据标准规范以及与本课题相关的技术流程规范,完成成果汇总;

(2)生态系统综合监测评估数据库/元数据库的建设与集成建设全国尺度的基础数据库,包括:基础空间背景数据库;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库;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灾害监测数据库;生态地面监测数据库;社会经济数据库。

集成课题3与课题4的遥感图像数据、遥感解译和反演数据,建成对地观测数据库,包括:覆盖全国的70年代MSS图像、2005年TM图像,以及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遥感解译数据;1988年以来每天的NOAA/AVHRR

1KM图像,以及遥感生态参数NDVI、LAI、NPP、NEP、ET、气溶胶、波文比等。

集成课题4的水土流失数据、陆地水文过程数据、生态系统承载力数据,建成专题数据库。

集成课题5脆弱生态恢复区青海三江源区、江西鄱阳湖流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内蒙农牧交错带等典型区生态监测与评估综合数据库。

集成课题6的生态服务功能区划、生态补偿等数据,建成生态

补偿数据库。

集成课题1、3、4、5、6的数据分析结果,结合本课题的数据

插值、尺度转换、数据融合等,建成数据仓库/成果库。

配合课题3、4进行相关数据、模型、子系统和成果信息的集成,配合课题5、6进行相关数据和成果信息集成。

汇总课题1、3、4、5、6的野外照片、录像、政策法规、文献等,建成资料库。

完成所有数据库子的元数据库建设。

(3)生态参数遥感反演子系统开发

与课题4结合,开发中国陆地生态参数遥感反演子系统。

课题4提供NDVI、LAI、生态模型CEVSA、GLO-PEM(反演

NPP、NEP)、水热平衡模型、气溶胶、陆面温度等算法及其软件控件

/模块,以及有关参数选择的知识。

本课题开发由模型输入参数预处理、图像预处理(去云)、NDVI

计算、LAI计算、NPP与NEP计算、ET与波文比计算、气溶胶计算、陆面温度计算等模块构成,并具有参数智能选择、适合一般专业人

员操作的中国陆地生态参数遥感反演子系统。

(4)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分析子系统开发

与课题3结合,开发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分析子系统。

课题3提供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分布HLZ、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等

模型的算法及其软件控件/模块,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分析技

术流程。

本课题开发由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生态系统空间分布HLZ等分

析模块,制图功能模块,森地、草地、农田、湿地、荒漠等空间分

布与变化分析功能模块,以及生态系统宏观格局变化驱动力模块构

成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分析子系统。

(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子系统开发

与课题4结合,开发中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子系统。

课题4提供生态系统支持、调节、供给功能分析模型算法及其

软件控件/模块,提供分析技术流程。

本课题开发由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支持、供给、调节功能的时空

变化分析模块,森林与草地生态系统支持、供给、调节功能时空变

化分析模块,荒漠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支持与调节功能时空变化分析

模块,农田生态系统供给功能的时空变化分析模块,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变化驱动力分析模块,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支持功能的时空变化分析功能模块。

(6)数据/成果库管理与信息发布子系统开发

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使数据库具有更新能力,并使各数据层相应数据库之间有监视、翻译、转换与更新连接功能。开发成果库管理系统,具有有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使用。开发网上信息发布系统。

(7)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系统集成与试运行完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系统集成、调试,技术手册、用户手册编写,用户培训,系统试运行。

二、考核指标

(1)数据库实体,数据量大于5T;

(2)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系统,试运行一年;

(3)具备WEBGIS功能的信息发布网站,2000人以上并发访问。

三、国拨课题经费

450万元

四、申报要求

1.课题主持申报单位主持承担过国家级3S应用系统研发任务,具备国家级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主系统开发与集成能力,已经拥有上列数据基础和遥感/地面观测能力;

2.参加申报单位是国家生态系统管理部门下属科研事业单位,具备本项目完成的主运行系统的试运行及后续运行能力。

课题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及其变化过程

以4到5期全国土地利用/覆盖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辅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内部宏观结构的遥感自动识别分析,结合观测、调查与统计资料,分析在经济转型、社会变革和生产力提高的背景下,30年来全国生态系统、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地、农田、湿地等)的宏观结构及其变化,以及国家自然保护区分布变化。

一、研究内容

(1)配合课题1,研究并制订与本课题相关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流程规范,配合课题2进行相关数据、模型和子系统的集成;

(2)收集、处理70年代覆盖全国的MSS图像,并进行全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遥感解译;

(3)以90、95、2000、2005四期全国土地利用/覆被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进行修编;

(4)开展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内部宏观结构的遥感自动识别方法研究;

(5)在70、90、95、2000、2005五期全国土地利用/覆被遥感解译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的遥感监测结果、台站长期

观测资料、历史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运用景观生态模型(生态系

统空间分布HLZ、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等模型)、GIS空间分析功能和

空间统计功能,分析全国生态系统与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地、农田、湿地等)宏观结构及其变化,以及我国国家自然保护区

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态变化,分析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变化的驱动力,

并模拟其未来变化情景。

二、考核指标

(1)覆盖全国的70年代MSS夏季云量少于10%的图像,以及土地

利用/土地覆被遥感解译数据,精度达到技术规定;

(2)生态系统空间分布HLZ、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等模型的算法及其

软件控件/模块,可以集成到课题2的运行平台;

(3)中国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变化驱动力模型,及软件模块,可以集成到课题2的运行平台;

(4)70、90、95、2000、2005年全国生态系统及主要生态系统类

型空间分布图,及其动态变化图;

(5)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内部宏观结构遥感监测算法,及软件模块。提交相应的空间分布图。

三、国拨课题经费

540万元

四、申报要求

1.课题主持申报单位具备国家尺度生态系统宏观结构时间序列

数据库群,并具备上列遥感监测能力;

2.参加申报单位具备生态系统宏观结构时间序列数据库群局部

更新和时空数据分析能力;具备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内部结

构的遥感监测能力。

课题4: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变化过程

在开展1988年以来连续的遥感反演生态参数的基础上,结合

其它观测、调查、统计及遥感解译土地利用/覆盖等资料,分析评价20/30年来全国生态系统、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以及自然保护区生态

服务功能以及各类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变化,给出定量的时空序列分析结论。

一、研究内容

(1)配合课题1,研究并制订与本课题相关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流程规范,配合课题2进行相关数据、模型和子系统的集成;

(2)收集、预处理覆盖全国的1988年以来的每天的NOAA/AVHRR

1KM数据,以及2000年以来的MODIS1KM卫星遥感图像数据;

(3)生态参数遥感反演算法设计与处理系统开发,使其可自动处理NOAA AVHRR、MODIS数据提取植被指数(NDVI)、叶面积指数(LAI)、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长波下行辐射、短波下行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AR)、地表温度(LST)、比辐射率(Emissivity)、地表反照率(Albedo)、气溶胶光学厚度及类型、植被覆盖分类、火烧迹地面积、地表蒸腾与蒸散量、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NPP)与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等参数,并能集成至课题2的运行平台之中;(4)以MODIS、AVHRR数据为基础,生产1988年以来覆盖全国的、连续的16天合成生态系统参数产品,使其能直接用于生态服务功能的指标分析与模型模拟。数据产品包括:植被指数(NDVI)、叶面积指数(LAI)、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长波下行辐射、短波下行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AR)、地表温度(LST)、比辐射率(Emissivity)、地表反照率(Albedo)、气溶胶光学厚度及类型、植被覆盖分类、火烧迹地面积、地表蒸腾与蒸散量、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NPP)与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等,并进行验证;

(5)在课题3对过去30年主要生态系统边界空间位置变化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参数遥感反演数据和土地覆被遥感解译数据,结合地面观测资料、历史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完成全国陆地水文过程、土壤侵蚀过程以及陆地生态系统承载力等方面的分析,进而评价20/30年我国生态系统、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农田、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及支持功能、调节

功能、供给功能的动态变化,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驱动力,模拟不同驱动力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未来情景。模拟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人口压力和生态系统利用模式下,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未来情景。

二、考核指标

(1)1988年以来的NOAA/AVHRR1KM图像产品,2000年以来的

MODIS1KM图像;

(2)1988年以来连续的覆盖全国的1KM生态参数:植被指数(NDVI)、叶面积指数(LAI)、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长波下行辐射、短波下行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AR)、地表温度(LST)、比辐射

率(Emissivity)、地表反照率(Albedo)、气溶胶光学厚度及类型、

植被覆盖分类、火烧迹地面积、地表蒸腾与蒸散量、生态系统初级

生产力(NPP)与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

(3)生态参数的遥感反演算法与软件模块,可正确处理A VHRR

及MODIS数据生产数据产品,并可集成至课题2的系统平台之中;

(4)全国土壤侵蚀、陆地水文过程和生态系统承载力数据集;

(5)全国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服务功能动态变化图;

(6)两个软件知识产权与两个发明专利。

三、国拨课题经费

580万元

四、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具备国家尺度生态系统系列参数反演算法开发能力,并具备上列遥感数据基础。

课题5:脆弱生态恢复典型区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系统

选择生态脆弱恢复区内蒙农牧交错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

青藏高原江河源区和南方红壤丘陵鄱阳湖流域,利用生态系统遥感

监测数据、台站观测数据、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等,分析其生态环

境变化态势,提炼生态管理优化模式,评价生态建设工程成效,并

与地方部门合作,建立可运行的脆弱生态恢复典型区生态系统综合

监测与评估系统。

一、研究内容

(1)配合课题1,研究并制订与本课题相关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流程

规范,配合课题2进行相关数据集成。

(2)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运行系统。

本系统以‘生态监测项目’所建立的生态监测体系为基础,利

用本项目其它课题产生的数据成果,开发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综

合监测与评估系统,并移交地方主管部门运行。依托该系统,分析

其生态环境变化态势,提炼生态管理优化模式,评价生态建设工程

成效。

(3)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运行系统。

本系统将依托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主管机构,补充收集本区域相关数据,结合本项目其它课题的数据成果,开发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系统,移交地方运行。并依托该系统,分析其生态环境变化态势,提炼生态管理优化模式,评价生态建设工程成效。

(4)内蒙农牧交错带生态恢复典型区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运行系统。

本课题将依托当地相关部门,以有关项目中的典型区相关数据成果为基础,补充收集本区域相关资料,结合本项目其它课题产生的数据成果,开发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典型区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系统,并移交当地有关部门运行。并依托该系统,分析其生态环境变化态势,提炼生态管理优化模式,评价生态建设工程成效。(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典型区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运行系统。

本系统将以淤地坝与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工程区为示范研究区,收集本区域相关资料,结合本项目其它课题产生的数据成果,开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恢复区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系统,并提交当地有关部门运行。并依托该系统,分析其生态环境变化态势,提炼生态管理优化模式,评价生态建设工程成效。

二、考核指标

(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综合监测与评估系统;区域生态管理优化模式与生态建设工程成效评价报告。

(2)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系统;区域生态管理优化模式与生态建设工程成效评价报告。

(3)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典型区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系统;区域生态管理优化模式与生态建设工程成效评价报告。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恢复区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系统;区域生态管理优化模式与生态建设工程成效评价报告。

三、国拨课题经费

400万元

四、申报要求

1.课题主持申报单位主持承担过地方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

系统研发任务,具备系统开发与集成能力;

2.参加申报单位是省级生态系统管理部门下属科研事业单位,具备本课题完成的运行系统试运行及后续运行能力。

课题6:重点脆弱生态区域生态补偿决策支持系统

在分析研究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和平衡关系的基础上,集成我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已往成果,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划;进而研究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之间的生态系统功能服务关系,侧重研究重点脆弱生态保护区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益区之间的关系,并核定生态补偿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重点脆弱生态恢复区生态补偿决策支持系统。

一、研究内容

(1)配合课题1,研究并制订与本课题相关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流程规范,配合课题2进行相关数据的集成。

(2)在我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参考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提出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框架,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划研究。按照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特征,对生态系统的功能进行分区划类,形成覆盖整个中国的、包括三级分区(大区、区与亚区)的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并在各级功能区划上判定(标定)各个功能区块的核心生态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图综合,构造各个功能区块/各生态功能的排序,形成生态功能位序矩阵。

(3)在生态服务功能分区的三级区划方案下,研究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之间的生态系统功能服务关系,侧重研究重点脆弱生态保护区与生态功能服务受益区之间的关系,并制订生态补偿指标。在国家东西部均衡发展的公平原则下,在保护区公民应接受良好教育和医疗保障、以及具有体面的生计条件下,核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在分析重点脆弱生态保护区与生态服务功能主要受益者范围、补偿与被补偿各相关主体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不同情景下多种生态补偿技术方案。设计包括政府干预、市场运作与社会支持三者兼顾的生态补偿规划,提出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顶层设计方案。(4)基于多主体人工智能技术,集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划与生态补偿研究成果,开发重点脆弱生态区域生态补偿决策支持系统。二、考核指标

(1)重点脆弱生态保护区生态补偿技术方案

(2)全国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图

(3)重点脆弱生态区域生态补偿决策支持系统,提交课题5涉及的各典型区试运行。

三、国拨课题经费

200万元

四、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熟悉国内外生态补偿政策及相关研究进展,熟悉多主体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决策支持系统开发能力。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一、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定义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就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与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与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该系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与背景资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与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且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与优选,通过人机交互功能进行分析、比较与判断,为正确的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它通过与决策者的一系列人机对话过程,为决策者提供各种可靠方案,检验决策者的要求与设想,从而达到支持决策的目的。 决策支持系统一般由交互语言系统、问题系统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管理系统组成。在某些具体的决策支持系统中,也可以没有单独的知识库及其管理系统,但模型库与方法库通常则就是必须的。由于应用领域与研究方法不同,导致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有多种形式。 传统DSS 采用各种定量模型,在定量分析与处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它也对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提供支持, 但由于它通过模型来操纵数据,实际上支持的仅仅就是决策过程中结构化与具有明确过程性的部分、随着决策环境日趋复杂,DSS的局限性也日趋突出, 具体表现在:系统在决策支持中的作用就是被动的, 不能根据决策环境的变化提供主动支持, 对决策中普遍存在的非结构化问题无法提供支持,以定量数学模型为基础,对决策中常见的定性问题、模糊问题与不确定性问题缺乏相应的支持手段。[1] DSS应具备以下特征[2]: ●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其目的就是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而不就是代替她们,就是为了提高决策的效能而不就是组织的管理效率; ●传统数据管理技术与有关的模型技术、分析技术相结合; ●系统应该有很强的灵活性、适应性、便于用户使用。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就是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系统[3],她包括决 策支持系统所拥有的组件,包括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与人机交互系统,同时集成了最新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专家系统、多代理以及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等。它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针对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通过提供背景材料、协助明确问题、修改完善模型、列举可能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等方式,为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的智能型人机交互式信息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广义结构如下图所示。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及管理战略

{售后服务}中国生态系统服务及管理战略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中外组长: 陈宜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中科院院士 BeateJessel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局长、教授 课题组中外成员: 傅伯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雷光春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教授 高吉喜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研究员 马超德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淡水项目主任 于秀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LeonBraat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国际自然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PeterKareiva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首席科学家(2009年11月前) NordinHasan国际科学理事会亚太区办公室主任、教授 JohnSoussan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亚洲中心教授(2010年4月前) LailaiLi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教授(2010年4月后) 特邀专家: JamiePittock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芬纳环境与社会学院

赵士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协调员: 姜鲁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国勤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秘书处

内容提要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各种惠益。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理念发展很快,为科学决策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将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综合框架。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课题组以森林、草地与湿地生态系统为重点,旨在展示生态系统管理的经济社会效益;提供国内外生态系统管理的范例;提出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政府决策的政策建议。 中国处于快速经济增长阶段,贯彻科学发展观,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并已取得了世界瞩目的骄人业绩。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伴随着淡水、食物、森林等资源的过度开发,并由此导致了生态退化。中国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系统能否支撑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为了避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目标,中国应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道路,不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为此,课题组建议: 建议1:制定新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统筹部署全国的自然保护与生态建设 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国家生态保护纲要》为基础,制定新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将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来指导各部门、各地区和重要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规划与协调管理,实现生态系统管理“全国一盘棋”。该规划应以构建健康与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为目标,以维持和

决策支持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目录 1 工程背景和依据 (2) 1.1 项目背景 (2) 1.2 编制的依据 (3) 2 决策支持建设现状 (4) 2.1 建设基础 (4) 2.2 需求分析 (4) 3 指导思想、建设原则 (6) 3.1 指导思想 (6) 3.2 建设原则 (6) 4 总体目标 (7) 4.1 总体目标 (7) 5 总体框架和体系 (8) 5.1 总体框架 (8) 5.2 技术路线 (9) 6 主要任务 (11) 6.1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11) 6.2 建立信息资源中心 (11) 6.3 搭建应用支撑平台 (11) 6.4 建立决策支持应用 (12) 6.5 完善相关支撑体系 (13) 7 重点工程 (15)

7.1 市领导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15) 7.1.1 市级领导应用 (15) 7.1.2 办公厅及部门应用 (15) 7.2 市领导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16) 7.3 市领导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7) 7.4 市领导多媒体协同办公系统 (18) 7.5 决策分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 (19) 7.6 领导决策综合数据库 (20) 8 保障措施 (22) 8.1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22) 8.2 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22) 8.3 加强资金保障 (23) 8.4 加强项目培训和咨询 (23) 8.5 强化标准规范建设 (23) 9 计划安排及投资类别 (24) 9.1 总体安排 (24) 9.1.1 工程一期 (24) 9.1.2 工程二期 (24) 9.2 投资类别 (25)

1 工程背景和依据 1.1 项目背景 贯彻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规划》:“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切实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及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加强督促,有计划、有力度地搞好工作推进。”。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规划》:“整合各专业数据系统的关系型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多媒体数据,建设全省电子政务数据仓库,利用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全省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哈尔滨市已经具备决策支持建设的条件和环境,《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统一建设了公文传输、信息管理、督办管理、目标管理、议案管理和政务值班管理等6个政务应用系统,在工商、税务等各业务部门分别建设各自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完成了全市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城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等跨领域、跨部门的应用系统,工商、建委、市政、市长热线和政务呼叫中心等电话呼叫系统,提高了政府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效率”。 1.2 编制的依据《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规划》《哈尔滨市国民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期末考试真题

Final exam for the course of Ecosystem Ecology, April 25, 2009 Name___________ Student Number__________ 1. Multiple choice. For each question, there is only one best answer. Circle the correct answer with your pen or pencil. (1 pt. each, 40 pts. total). 1). If you are trying to develop a self-contained ecosystem that will be shipped into space to live by itself,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minimum situation required for success: a. autotrophs only are needed. b. autotrophs and heterotrophs both are needed. c. autotrophs and decomposers are both neede d. d. you must have autotrophs, heterotrophs, and decomposers. 2). Seasonality in the tropics is most related to variation in ________ while seasonality in the temperate zone is most related to variation in __________. a. rainfall, temperature b. temperature, rainfall c. the tilt of the earth, the spin of the earth d. the spin of the earth, the tilt of the earth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nutrient cycles directly contributes to acid rain? a. phosphorus cycle b. sulfur cycle c. hydrologic cycle d. lead cycle 4). Deserts are associated with which latitude: a. equatorial zones b. 45 degrees north or south of equator c. 30 degrees north or south of equator d. they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latitude at all 5). Which type of response curve is most likely characteristic of micronutrients such as boron? a. linear response c. optimum response b. saturation response d. sigmoid response 6). If the earth spun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e climate of Sichuan would probably be: a. Much warmer throughout the year. b. Generally wetter than it is now. c. Drier than it presently is. d. Sichuan would be unaffected by the change in spin. 7).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chemicals (including nutrients or pollutants) in higher trophic levels is termed: a.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班级:09生物教育姓名:李虎学号:09124097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术语逐渐为人们所公认和普遍使用!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前言:Holdern和Ehrlich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生态学界就给予很大的重视尤其是Daliy主编的《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依赖性》一书为标志,一个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热潮正在兴起,各国领导人、科学家和公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和支持积极性都明显提高。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在价值等,并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讨论:生态系统服务这些年的研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生活质量、能源、生态产品、休闲娱乐、气候调节、生物防治等等改变。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都是值得我们一起探讨的。 在初中我们就学习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知道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畜牧、木材。水产、粮食等等,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各种多样化,不同的生态系统给人类不同的服务,那么生态系统服务就是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对于人类生存而言,生态系统的许多功能是无法在市场上买卖而又具有重要价值的各种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例如: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用做食品、燃料、原料及建筑材料等,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一个最基本的例子。另一项对人类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是有机废物的生物降解,如垃圾、废水。有些生态系统服务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人类。新的食品、纤维和药品都是由现存的、可用的品种和基因开发而来。人类能够从一个生物体向另一个生物体转移基因,却仍难以制造新的基因来满足新的要求。等等一些都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项目。这些仅仅是生态系统服务项目的一部分,还有大多数的服务项目为人类的生活、生存提供了不少有利条件。具体的服务项目是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改变的。 生态系统又有那些功能呢,下面简单的介绍其生态系统服务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些方面。一、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生物生产是生态系统服务的最基本功能,生态系统通过第一级生产与次级生产,合成与生产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有机质及其产品。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使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成为可能,而且也是人类开发新的食品、药品和品种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和保险,可使生态系统受灾后的损失减小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是人类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调节气候,植物每年大约向大气释放的氧气有27×1021t。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森林能够防风,植物蒸腾可保持空气的湿度,从而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森林对有林地区的气温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使昼夜温度不致骤升骤降,夏季减轻干热,秋冬减轻霜冻。绿色植物尤其是高大林木所具有的防风、增湿,调温等改善气候的功能,对农业生产也是有利的。四、减缓灾害,生态系统复杂的组成与结构能涵养水分,减缓旱涝灾害。每年地球上总降水量约1.19×1012t,在降雨过程中覆盖于植被树冠与地表的枯枝落叶能减缓地表径流。植物生长有深广多层的根系,这些根系和死亡的植物组织维系和固着土壤,并且吸收和保持一部分水。雨季过后,植被与土壤中保持的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020585(2001)0520564212 收稿日期:2001206201;修订日期:200120823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主干科学计划(CXIO G -E01-02-04) 作者简介:陶波(1972-),男,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与环境演变。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陶 波,葛全胜,李克让,邵雪梅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系统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101) 摘要:近年来,碳循环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其中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又是全球碳循环中最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部分。本文结合IG BP 和IPCC 中有关碳循环的最新报告,介绍了全球碳循环中大气、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等几个主 要碳库的大小及特点,并重点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基本过程。总结了当前陆地生 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四种主要方法:清单方法、反演模拟、涡度相关技术和陆地碳循环模式, 介绍了它们的各自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陆地碳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此 外,还简要叙述了当前碳循环研究中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碳循环;碳汇;碳库;陆地生态系统;模式 中图分类号:P467;P593 文献标识码:A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在全球尺度上对地球系统产生着巨大影响[1]。大气中CO 2浓度已从1850年的285±5ppmv 上升到1998年的约366ppmv ,即近150年内增长了大约28%[2]。从20世纪初至今,全球地面气温已经上升了013~016℃,最近10年已成为自1860年以来最暖的时期[3]。进入90年代,随着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等各种气候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国际气候谈判中对碳源、碳汇评价的客观需要,碳循环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全球碳循环的动态变化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有着密切关系[2,4]。作为大气中CO 2的源和汇,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5]。更好地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动态机制是全面理解全球碳循环、正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前提。 1 全球碳库与碳过程 碳是生命物质中的主要元素之一,是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起来,地球上主要有四大碳库,即大气碳库、海洋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岩石圈碳库。碳元素在大气、陆地和海洋等各大碳库之间不断地循环变化。大气中的碳主要以CO 2和CH 4等气体形式存在,在水中主要为碳酸根离子,在岩石圈中是碳酸盐岩石和沉积物的主要成分,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则以各种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植被和土壤中。 第20卷 第5期 2001年11月地 理 研 究GEO GRAPHICAL RESEARCH Vol 120,No 15Nov 1,2001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普遍定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避免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不经济行为,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并最终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著名的权威定义: 1 Robert Costanza,"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387, 253-260 Article)一文中的定义: 其中其所指的17项内容如下:

展,2000,22 (5)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可以分为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与存在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因其功能类型不同而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分类 1 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它包括食品、医药及其它工农业生产原料,景观娱乐等带来的直接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估计。 2 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保护土壤肥力,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等支撑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功能。间接利用价值的评估常常需要根据生态系统功能的类型来确定,通常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替代市场法等。 3 选择价值:选择价值是人们为了将来能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惫愿。例如,人们为将来能利用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净化大气以及游憩娱乐等功能的支付意愿。人们常把选择价值喻为保险公司,即人们为自己确保将来能利用某种资源或效益而愿意支付的一笔保险金。选择价值又可分为3 类:即自己将来利用:子孙后代将来利用,又称之为遗产价值;及别人将来利用,也称之为替代消费。 4 存在价值:存在价值亦称内在价值,是人们为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惫愿。存在价值是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价值,是一种与人类利用无关的经济价值。换句话说,即使人类不存在,存在价值仍然有,如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与涵养水源能力等。存在价值是介于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的一种过渡性价值,它可为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根据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替代市场技术,它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有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二是模拟市场技术(又称假设市场技术),它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其评价方法只有一种,即条件价值法。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条件价值法、费用支出法与市场价值法。 1 条件价值法:也称调查法和假设评价法,它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中应用最广泛的主估方法之一。条件价值法适用于缺乏实际市场和替代市场交换的商品的价值评估,是“公共商品”价值评估的一种特有的重要方法,它能评价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 支付意愿可以表示一切商品价值,也是商品价值的唯一合理表达方法。西方经济学认为:价值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态度、观念、信仰和偏好,是人的主观思想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支付意愿是“人们一切行为价值表达的自动指示器”, 因此商品的价值可表示为:商品的价值二人们对该商品的支付惫愿支付意愿又由实际支出和消费者剩余两个部分组成,, 对于商品,由于商品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其支付意愿的两个部分都可以求出。实际支出的本质是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根据商品的价格资料用公式求出。因此,商品的价值可以根据其市场价格资料来计算。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于有类似替代品的商品,其消费者剩余很小,可以直接以其价格表示商品的价值。 对于公共商品而言,由于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因此,支付意原的两个部分(实际支出和消费者剩余)都不能求出,公共商品的价值也因此无法通过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估计。目前,西方经济学发展了假设市场方法,即直接询问人们对某种公共商品的支付惫愿,以获得公共商品的价值,这就是条件价值法。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青杠塘镇护林防火集中宣传活动材料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尽管前期国家通过实施六大工程使我国的生态状况得以初步改善,但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森林火灾、乱砍滥伐、森林病虫害对环境的威胁长期存在,导致因环境恶化而引发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触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需求的日益增加,国家对生态保护、生态建设高度重视,把林业“双增”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目标考核,因此,搞好资源保护与培育也是各级各部门共同的责任,也是实现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回顾以前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宣传不到位、群众政策知晓率低参与率的问题;有措施不具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制度不健全、预案不完善可操作不强的问题;也有设施设备落后不能满足护林防火工作需要的问题;因此,就要求我们通过扎实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来实现“量效”双增目标,为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平安绥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要实现这一目标,青杠塘党委、政府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天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很好的佐证。但我认为,护林防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真正意义的做好,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立足于“防”,要在加强宣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上下功夫。护林防火工作基础在群众,关键在乡镇,重点在村居,落脚点在农户。只有人民群众的护林防火意识增强了,才能真正管住火源,保护森林。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在增强全社会护林防火意识上下功夫,要在护林防火责任分解上下功夫。一是严格森林防火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护林防火责任分解;二是动员全民参与护林防火,有效防范森林火灾;三是加强防火物资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储备物资拿得出、用得上;四是完善防火值班制度,公布火情举报电话,规范野外用火管理;五是加大护林防火工作宣传,通过曝光违法案例,做到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达到查处一人、警示一批、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给人类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医药及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而且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Daily,1997;欧阳志云等,1999)。目前,得到国际广泛承认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系统是由MA工作组提出的分类方法(MAG,2002)。MA的生态服务功能分类系统将主要服务功能类型归纳为提供产品、调节、文化和支持四个大的功能组(图1)。产品提供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生产或提供的产品;调节功能是指调节人类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化功能是指人们通过精神感受、知识获取、主观映象、消遣娱乐和美学体验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非物质利益;支持功能:保证其它所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所必需的基础功能。区别于产品提供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服务功能,支持功能对人类的影响是间接的或者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发生,而其它类型的服务则是相对直接的和短期影响于人类。一些服务,如侵蚀控制,根据其时间尺度和影响的直接程度,可以分别归类于支持功能和调节功能。由此可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地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全球生态系统服务每年的总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平均为33万亿美元。33万亿美元是1997年全球GNP的1.8倍。),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地主要方法有(表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价值评价方法

医院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医院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背景分析12 3数据分散于各业务系统,无法统一管控数据缺乏积累沉淀, 无法进行挖掘分析 和可视化呈现数据缺少共享机制,无 法进行统一上报和自动 化推送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HIS 、LIS 、药房管理、财务及电子病历等系统正支撑着医院业务正常运转,提高了医院办公效率,但各系统沉积的数据价值并未被较好挖掘,主因如下:

建设目标 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优质决策的案例不断涌现,而该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和联机事务处理并不具备应用的数据分析能力,于是决定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功能如下: 决策支持 ?采集业务数据,建设数据仓库 ?建设分析主题进行数据挖掘,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数据展示 ?提供报表、图表、管理驾驶舱等可视化效果 ?支持APP、微信等移动端数据展示 数据服务 ?对各业务系统统一管控,保证数据质量 ?数据共享,实现数据上报和推送 权限控制 ?各层级人员的数据权限

建设成果 八大模块:院长决策分析、门诊分析、住院分析、收入分析资源分析、药品耗材分析、检查手术分析、医疗质量分析

院长决策分析 院长决策分析全面展示医院综合情况,为医院领导提升医院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院长可以从仪表盘获得全院整体情况,包括门诊和住院的主要业务量、业务趋势,以及主营收入的进度和构成。

门诊业务是所有医院最主要的服务类型,自然也是患者人流量最大的部分。从人流量上,可以从挂号、就诊、检查三方面进行分析,比如挂号可以看急诊挂号人次(同比、环比)、挂号人次构成、挂号人次分析(近6个月发展趋势、各科室排名);就诊可以看接诊病人 来源(按地域)、接诊人次、接诊人次分析(人次构成、近6个月发展趋势、科室排名)。从收入方面,也可以分为门急诊费用、药品收入、耗材收入、门急诊医保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节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地位

第一节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地位 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分布的面积占陆地面积的近1/5,与草原、农田、荒漠、沼泽、湖泊和江河相比其占陆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均占首位,所以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森林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全世界木本植物约有2万余种。世界上的动物约有150万种,绝大部分栖息于森林之中。森林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更是任何生态系统不可比拟的。森林群落结构比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草原等)要复杂得多。 三、森林是陆地上储存的生物量最高的生态系统 森林在陆地上储存的生物量最高,且具有较高生产效率。人类和各种动物、微生物的生存均依赖于植物生产的有机物质,而森林又占植物生产量90%以上。地球生物圈的平均光合利用率为0.2~0.5%,高产农田光合利用率为2 .6%,而热带森林高达3.5%。以单位面积每年每公顷生产力(干物质量,吨/公顷·年)来比较,多为森林一半以下。森林在形成每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和养分物质也很经济,例如形成1吨干物质的耗水量,树木为70~340吨,水稻为680吨,小麦为540吨。森林所需矿物养分(公斤)为氮4~7,磷0.3~0.6,钾1.5;农田为氮10~17,磷2~3。森林每年可向人类提供23亿立方米木材。 四、森林是陆地上保持生态平衡最有效的因素 如前所述,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并具有最高的生物储存量,所以它在陆地表面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吸附尘埃,杀菌,指示有毒和污染物质,降低噪音等作用。森林可以净化空气(调节碳氧平衡),尤其是控制全球变暖,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森林的调节作用是不可取代的,表5-1各种森林带每公顷年碳固定量说明森林是个巨大的二氧化碳转化器和碳储存库。所有这些都对保持陆地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摘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生态学研究领域,目前被普遍认可的概念是1997年Daliy等人[1]提出的。 他指出: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需要的条件和过程。([1]GretchenCDaily.Natureservices.Washington:DCIslandpress.1997)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6].(6Daily,G.C.1997.NaturesServices:SocietalDependenceonNaturalEcosystems.WashingtonDC:IslandPress.)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净化空气和水缓解干旱和洪水废物的分解和解毒产生、更新土壤和土壤肥力植物受粉; 农业害虫的控制稳定局部气候缓解气温聚变、风和海浪支持不同的人类文化传统提供美学和文化、娱乐 1995年,CostanzaR等人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17,包括:大气调节;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调节;水供给;侵蚀制和沉积物保持;土壤发育;营养循环;废物处理;受粉;生物控制;庇护所;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源;娱乐;文化等。 CostanzaR等人1995年开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研究[4]。他们对全球主要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每年33万亿美元,这一研究的发表拉开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的序幕。 1997年,由GretchDaily等人编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书,不仅系统的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与评价方法,同时还分析了不同地区森林、湿地、海岸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近20例实例。价的近20例实例。 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张新时根据Costanz等人的研究,按照面积比例对我国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大约为20万亿元人民币。1999年欧阳志云等人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研究,得出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每年为1.48×1014元人民币。 3 主要的研究方法 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价时主要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3.1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是指对有市场价格的生态系统产品和功能进行估价的一种方法。通过市场来体现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这种方法是在估算中最常使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有市场价格的生态系统产品或服务,对于没有市场价格的服务只能通过其他方法进行转化,才能适用。另外还要结合考虑一系列经济指标。因此使用时常常受资料限制。 3.2边际机会成本法 边际机会成本[12]是由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组成的。机会成本是指在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1 目的 建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为生态系统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技术规范,促进生态系统研究的科学数据的交流与共享。 2 术语和定义 2.1 种群 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2 群落 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不同生物物种的集合。 2.3 生态系统 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2.4 生态系统结构 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和非生物环境要素。 2.5 生态系统过程 是指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这样方式和机制,主要包括物质代谢循环、能量流动、生态演替和信息反馈等过程。 3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3.1 数据库内容 陆地生态系统数据库包括: 基础地理要素、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要素、生态系统结构要素、生态系统过程要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素、栅格要素、其他要素等。 3.2 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要素分类与编码 生态系统分类系统采用6级分类单位: 生态系统型: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纲: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目:如针叶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科:如寒温带和温带山地针叶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属:如落叶松林 生态系统丛:如兴安落叶松林 生态系统编码方式(X-XX-XX-XX-XXX-XXX),见表1和表2 表1、生态系统分类单位编码 型为2。生态系统纲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生态系统目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其余分类单元类同。 表2、生态系统纲的分类代码 4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标准

自然生态系统主要依据《中国植被》提出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为基础,并参考《中国生态系统》的分类方法,作进一步改进。人工生态系统主要采用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分类。全部生态系统分类采用6级单位,如3.2所述。 在《中国生态系统》的分类系统上增加了生态系统科一级,并对生态系统目进行了重新定义。这是考虑到《中国生态系统》中从生态系统纲到生态系统目的跳跃性较大,因此将其定义的生态系统目改为生态系统科而在生态系统科和生态系统纲之间增加新的生态系统目。对自然生态系统而言,从生态系统目到生态系统丛,主要与《中国植被》植物群落分类系统中的植被型组、植被型、群系和群丛等相对应。 1)生态系统型:为生态系统最高级单位。根据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差异,我们将中国的生态系统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型和海洋生态系统型,其目的主要是为研究和管理的方便。 2)生态系统纲:为生态系统的高级单位。在陆地生态系统型内,对自然生态系统,按照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群落外貌形态相似和水分条件相当,将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分为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对人工生态系统,按照人类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将陆地上人为影响的生态系统分为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目:为生态系统最主要的高级分类单位。在自然生态系统纲内,综合考虑植被的生态与外貌特征、地表水文特征以及植被分类的习惯进行生态系统目的划分。如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针叶林生态系统目、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目、阔叶林生态系统目等;考虑到人工森林的特殊性,单列一目,即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目。草地生态系统纲则划分为草原生态系统目、草丛生态系统目、草甸生态系统目、高寒生态系统目等。荒漠生态系统纲则根据植被有无划分为有植被荒漠生态系统目和无植被荒漠生态系统目。湿地生态系统纲则主要根据水文特点,划分为沼泽生态系统目、河流生态系统目、湖泊生态系统目和永久性冰川雪地生态系统目。农田生态系统纲则根据耕作方式和作物的不同划分为耕地生态系统目和园地生态系统目。在人居住的城市生态系统纲内,根据人类聚落的差异和生产功能的差异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城市生态系统、区镇生态系统以及农村居民点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科:为生态系统的中级单位。

6谈谈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

谈谈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 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的多种服务功能,这些服务功能的可持续供给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部各要素和各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当人类选择性的强调某一种生态系统服务时,往往会损害到其他一种或多种服务的提供,导致预期之外的生态系统服务衰退,并可能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1.生态系统服务概述 1.1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1.2生态系统服务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体分为两类:一是维持生物多样性性和生态系统产物的生存,如食物、海产品、牧草、生物燃料、药材、工业原料等;二是实际的生母支撑功能,如紫外线过滤、水和空气的自净、废弃物去毒及分解、土壤形成及肥力更新、植物异花授粉、病虫害控制、物种多样性以提供未来人类需要的关键性物质、缓解异常气候和美感享受等. ①调节功能——气体调节、气候调节、防止干扰、水调节、供水、土壤保持、土壤形成、营养调节、废物处理、传粉、生物控制 ②栖息地功能——残遗植种保护区孕育功能 ③生产功能——食物、原材料、基因资源、医药资源、观赏植物资源 ④信息功能——美学价值、娱乐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精神及历史价值、科学和教育价值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人类生存总是依赖于生物圈及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的,这种生态服务功能被人类错误地认为是“天生的”和“白来的”,从未想过它们有价值,更未意识到它们需要保护和投入. 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主要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2.1.1直接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包括农业(种植业和野生动物)、林业、畜牧业、渔业、医药业和部分工业产品加工品的直接实用价值,还包括生物资源的旅游观赏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畜力使用价值等. 2.1.2间接使用价值 间接价值主要指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或环境的服务价值。主要指生命支持 固定、保护水源、维持系统相关的生态服务,如光合作用与有机物的合成、CO 2 营养物质循环、污染物的吸收与降解。 2.1.3 潜在使用价值 潜在价值包括野生动植物在将来有用的选择价值和伦理学上的存在价值。选择价值是指个人和社会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潜在用途的将来利用,这种利用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决策发展综述 郜炎峰 (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哈尔滨Y1310120306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基于不同环境下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层出不穷,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现状,然后重点介绍了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决策的研究现状,对云计算环境下的智能决策受到的影响,决策资源管理,决策问题协同求解,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进行简单分析,进一步提出今后的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发展现状;云计算;智能决策;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communicatio n technology, a number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s based intelligent decisionsupport systemafter another,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nd then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loud-based intelligent decis ion.The impact of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s being intelligent decision,decision-making resource management,collaborative deci sion-making problem solving,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 r simple analysis.Further research ideas putted forward in the futur e of intelligent decision syste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