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掌握建筑能耗实际状况——《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

全面掌握建筑能耗实际状况——《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
全面掌握建筑能耗实际状况——《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

能耗分项计量系统综述

一、能耗分项计量系统综述 能耗计量为进行建筑节能诊断和节能改造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随着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广和相关行业标准的 出台,建筑能耗分项计量越来越得到重视。分项计量系统是指通过对建筑安装分类和分项能耗计量装置,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及时采集能耗数据,实现重点建筑能耗的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功能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统称。分类能耗是指根据建筑消耗的主要能源种类划分进行采集和整理的能耗数据,如:电、燃气、水等。分项能耗是指根据建筑消耗的各类能源的主要用途划分进行采集和整理的能耗数据,如: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照明用电等。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通过现场总线将多功能电子式电能表数据通过通讯服务器上传至现场服务器,系统采取TCP/IP传输协议连接现场采集终端和数据处理服务器,结构灵活、传输安全、实时性好、通信不受距离限制、可扩展性强。现场服务器软件采用组态的方式,支持windows98、NT、2000、XP等 多种操作系统,支持ODBC标准数据库和OPC、DDE等多种外部通信接口,组态化操作界面经过简单配置即可满足目标建筑能耗计量要求,软件具有开放性、分布式、安全性、模块化的特点,通过系统管理、参数设置、数据采集、实时显示、能耗分析、报表统计、web浏览、数据 转发等方式,构成本地建筑能耗计量与分析平台。 二、系统框架

系统涵盖建筑各类能源消耗的统计和分析,着重于电能的分项计量或全面计量,在传统变配电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开发能耗数据处理和能耗分析功能模块,构成完整的能耗数据采集输入、实时显示、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结果提示的全过程能耗监管。系统可同时作为变配电管理、分项计量和能耗监管系统使用,由一般物业管理人员即可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变配电监视、报警,建筑能耗数据处理、分析,输出能耗分析结果。能耗数据采集、存储、查询、发布、转发、处理、分析功能按照模块化设计思想,采用组态方式来实现,各功能块自由添加,形成完整的能耗分析流程。系统通过现场计量仪表实时采集电、水、气等各类能耗数据,经通讯服务器上传至现场服务器,软件按不同用途对数据进行处理,软件即时数据库直接从仪表中读取数据,其数据更新周期短,核心数据库管理各种历史数据、相关信息和基准规范等,作为软件能耗分析和历史查询数据源,将数据采集、转换计算和信息存储、条件查询分开管理,有利于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处理速率。软件和外部进行通信,将能耗处理结果提供给本地和网络其它应用软件,或者从其它应用软件获取有用信息,形成开放性的数据交换渠道,用户可通过C/S和B/S两种远程访问模式,实时查询本建筑能耗使用情况并获取相应提示。 三、功能描述系统管理功能 系统管理功能实现对用户信息和系统参数进行配置,系统要求不同的能耗查询管理权限,模块实现添加不同等级的用户,删除用户,用户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实例分析

51 51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实例分析 梁晓韵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快速,我国既有建筑及每年新建建筑量巨大,加上我国为人口大国,建筑能耗大于全国总能耗的25%,增长速度远高于能源生产。鉴于建筑用能的严重浪费,抓紧建筑节能工作成为国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家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建筑节能的标准、规范及条例。本文将结合广东地区建筑节能设计实例分析,说明如何使用既有建筑技术、材料和方法满足建筑节能规定指标。 [关键词]建筑节能 围护结构 常规性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发展迅猛,建筑能耗问题也相应产生。国家先后出台了多份关于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文件及规范,如:于200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于2008年8月由国务院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这些条例与规范的颁布无不体现国家对建筑节能的重视力度,可见,建筑节能设计在建筑设计流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然而,尽管“低碳”与“绿色”已成为当下的流行词汇了,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工程设计中,大多仍为常规性建筑,这些项目通常造价有限,以致不能使用先进的生态设备及技术。此时,为了能满足国家强制的节能规范,需在建筑的功能空间及围护结构的选择上作一定的考量。 以下,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分析如何使用既有建筑技术、材料和方法来满足建筑节能条例。 工程实例一: 珠江太阳城广场商业中心1、项目情况: 珠江太阳城广场商业中心坐落在广州市珠江新城东部中心北段,东临平川路,西临马场路,是一座集商业、娱乐、特色服务、绿色广场于一体的综合商业设施。规模:用地约34776 m2,总建筑面积144685 m2。该工程的设计理念是想要把“娱乐”渗透到“购物”中,“健康绿色”引入“商业”。于是,设计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希望营造的商业氛围和设计理念所带来的效果。 2、出现的问题:“理念”造成建筑能耗过高,不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由于广州地处夏热冬暖的气候带,且夏季在一年中时间相对较长,采用这样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会造成该建筑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耗能过高。尽管采用了6+0.76+6钢化夹胶Low-e玻璃(遮蔽系数:0.61,可见光投射比:0.52)的设计,但经过对建筑进行节能验算后发现,其建筑能耗不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3、解决方法: (1)利用平面布局中的有利空间 通过对图纸进行深入分析后,我发现,在玻璃幕墙与商铺之间,有不少宽度为500~700mm的幕墙检修通道,有些甚至贯穿两层楼(附图1)。这些其实可以成为非常优良的隔热层,于是经与空调暖通专业商量,在这些检修通道设置一定的排风口,使这些检修通道的空气流动加快,达到迅速散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自然的隔热通风带。在不增加工程造价,不破坏立面设计的情况下达到节能的目的。 (2)从材料的性能研究和改进入手,提高其节能效果 玻璃方面:附加能提高综合遮阳能力的新型做法 通过对玻璃厂家咨询,了解到一种合适的玻璃做法――双层印丝(或者彩釉)系统。这是一种将无机丝网(色釉)印制在玻璃表面,再进行烧结处理,使其永久印于玻璃表面的一种做法。这样做的优点在于,能加大玻璃的遮蔽系数,而对可见光投射影响又不会太大。经过附加的双层印丝系统的Low-e玻璃(钢化夹胶6+0.76+6),其遮蔽系数由原来的0.61降低到0.54,可见光投射比仍能到达0.5(高透)。也就是说,采用此系统的幕墙设计,能达到 较高的遮阳效果,亦即对能耗的节约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墙体方面:改用隔热更优良的复合墙材 该工程原设计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厚度190,密度700,导热系数λ为0.25 W/(m2·K) ),后经甲方同意,将其修改为复合墙板(厚度120,密度750~800,导热系数λ为0.19 W/(m2·K) ),在密度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复合墙板的导热系数从原来的0.25降为0.19,即其隔热性能得到大大提高。 4、调整后的效果:能耗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经过以上的节能设计调整后,再对模型进行验算,其结果令人满意:整体能耗有所降低,不仅满足权衡验算的能耗要求,其节能率能达到56%的理论值。 工程实例二: 广州亚运运动员村住宅节能(一区)1、项目情况: 广州亚运运动员村位于番禺南沙区,是为广州2010年亚运兴建的重点项目。本人负责节能设计的“运动员村一区”总建筑面积:121306 m2 ,共有10栋住宅,分别为地上14层和12层,地下一层(附图2)。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对于建筑节能的政策,在项目之初,负责该项目总指挥的重点工程办公室就出台了《广州亚运城住宅节能设计标准》。 2、面对的问题:标准高于国家规范要求,设计上难度加大。 《广州亚运城住宅节能设计标准》中对各个指标甚至连一些构造的做法都有较细致和明确的规定,有些规定甚至还高于国家标准,同时也比平时习惯采用的广东标准细则更严格。因此,既要保证能满足亚运标准的同时,又要严格遵循构造的合理性与实操性,令设 附图1

公共建筑用电能耗与分项计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46946444.html, 公共建筑用电能耗与分项计量 作者:汤鸣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19年第08期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建筑用电分项计量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用电数据分类模型和分项计量回路的设计方法,然后对用电分项计量系统的数据传输流程及处理结构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实例阐述了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意义。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能耗监测 随着大型的公共建筑中节能事业的发展,数据分类是一个重要的能源效率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目前,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年平均耗电量为85.4度,22%的功耗占整个城市每平方米,居民用电量的10~20倍,是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1.5~2倍。耗电密度高是这类建筑的特点之一,也是节能重点。 实践中发现,我国大型公共建筑中普遍仅安装1~3块收费电表,从这些电表获取的信息无法为节能工作提供完整基础数据,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电耗分拆数据不可靠;2)供电局提供数据缺乏实时性;3)无法客观反映实际节能效果。为了推动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系统建设的发展,结合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设计的安装要求,本文在总结国内已有成果和经验基础上,对建筑用电数据分类模型、建筑用电分项计量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展开研究。 一、建筑用电数据分类模型 建筑能耗分类模型最重要的原则是统一性,即所有建筑采用同样的标准。为了实现统一性,必须在各个建筑之间建立统一的用能分类方法。本文将建筑的用电分为:暖通空调、一般照明插座设备、一般动力设备、专用设备4类。从实用性,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节点。通过调研和试验,结合国家导则要求,建立了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数据模型。 二、建筑用电分项计量回路设计方法 为了获得用电原始数据,需要安装用电计量表。在充分利用现有配电设施和低压配电监测系统,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计量表计、计量表箱和数据采集器的数量和位置。需要设置分项计量表计回路包括: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回路、单独计量的外供电回路、特殊区供电回路、制冷机组主供电回路、单独供电冷热源系统泵回路、集中供电的分体空调回路、照明插座主回路、电梯回路、其他应单独计量的用电回路。

各国建筑能效标准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TU111.19+5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5)01-0036-07[摘 要] [摘 要] 该文概述了建筑能耗在全球最终能源消费中的现状,分析了全球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现状及目标,分别介绍了中美两国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各国标准的研究,总结了建筑能效标准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着重以美国建筑能效标准ASHRAE90.1—2010和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标准GB50189—2005为例,比较中美建筑能效标准的构架、内容及参数的差别。提出了国内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的几点建议。[关键词] [关键词] 建筑 能耗 能效标准 比较 [Abstract][Abstract] In the paper, we summarize the present status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global fin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goals of the glob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we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various national standards, the main content of involved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is summarized. Then we focus o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of the United States ASHRAE90.1-2010 and Chinese public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GB50189-2005, for example,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framework, content and paramet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energy ef ? ciency standards. We propose a few pieces of adv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ef ? ciency standards of building. [Key words][Key words] Architecture,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ef ? ciency standards, Compare 闫埔华 Y an Puhua 唐 坚 T ang Jian 中美建筑能效标准比较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建筑是世界各地能源的最大消费者。在国际能源署(IEA)很多成员国中,建筑行业的能量消耗占初级能源消耗总量超过40%(图1)。 从1971年—2010年,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全球最终能源消费翻了一番,达到2794百万吨油当量。随着建筑物数量的持续增加,将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增加能源供应的压力。预计从2010年—2035年,建筑行业的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838百万吨油当量(IEA,2012)[1]。 1 全球建筑能效标准概况 1.1 国际建筑能效标准发展 欧共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分别于1975年、1980年和1987年委托其成员国开展有关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研究。1994年,美国暖通空调制冷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s,ASHRAE)提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针对更广范围内的用能成立专门技术委员会,并在2007年设置了ISO技术机构TOC20,其“建筑环境设计”(Building Environment Design)目前已经开展了8个不同的项目,4个直接与建筑节能性能有关[2]。 ————————— 作者信息 闫埔华,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助教, 1071115655@https://www.360docs.net/doc/f46946444.html, 唐 坚,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4-04-01 建筑实践[Architectural Practice] DOI:10.13942/https://www.360docs.net/doc/f46946444.html,ki.hzjz.2015.01.008

能耗计量系统方案解读

能耗计量系统方案解读 1.1国家政策 随着能耗问题日益突显,如何实现能耗管理和能源成本最小化成为中国的首要任务。为此,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相关部门将节能减排指标落实到地区,由各个省、市、地区政府承担相应的节能任务。“政府出面帮助和督促用能单位节能降耗,以行政命令结合扶持政策,鼓励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改造。” 在我国目前的能耗结构中,建筑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已占我国总的商品能耗的20,,30,。而建筑运行的能耗,包括建筑物照明、采暖、空调和各类建筑内使用电器的能耗,将一直伴随建筑物的使用过程而发生。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其总的能源消耗的20,左右,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的运行过程中。建筑节能主要是为了降低各类建筑运行过程中消耗的能源。 实际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的建筑运行能耗,包括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都低于同等气候条件的发达国家现状,更远低于美国大多数建筑的目前状况。这是由于对室内环境要求的不同理念和不同标准所致。由于我们的状况与发达国家差异很大,因此不能简单复制国外建筑节能技术与经验。然而目前我国在大型公共建筑的新建和既有改造项目中,一方面建筑设计追求“与国外接轨”,“新、特、奇”,造成大量全玻璃,全密闭的高能耗建筑出现;另一方面又大量采用发达国家的所谓的“节能技术”,如变风量系统(VAV),建筑热电冷联供系统(BCHP),区域供冷,吸收制冷机,等等。但这些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真正实现建筑节能。 因此,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应该从实际能源消耗数据抓起,建筑实际运行能耗数据是评价和检验建筑节能的唯一标准。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分项用能实时监控

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现状与发展探究

魏庆芃副教授2018.03.31清华大学 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现状与发展探究

公共建筑面积持续增长 2 0369120306090120 2001 2006 2011 2016 总面积人均面积建筑面积(亿m 2) 人均面积(m 2/人) ?2016年,我国公共与商业建筑总面积为117.3亿m 2,人均指标为8.5m 2/人;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国公共建筑总面积增长了近3倍,人均面积增长约2.5倍,是我国面积增长最快的分项; ?各类型建筑的存量在过去十多年间显著增加,绝对数量上办公建筑与商场增长最多,增长速度上商场与学校增长最快。 030 60 90 120 2001 2006 2011 2016 办公酒店商场学校医院 其他建筑面积(亿m 2) 我国公共建筑面积增长情况(2001-2016)各类公共建筑面积增长情况(2001-2016)

公共服务设施建筑成为未来增长主力 ?我国人均办公建筑已经与一些发达国家接近,而商场、医院、学校的人均面积还相对较低; ?随着我国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预计我国交通枢纽、文体建筑、医疗卫生建筑的数量也会迅速增长。 办公建筑 3 69 德国 美国 日本 法国 中国 英国 人均建筑面积(m 2)0 1 2 3 法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中国 人均建筑面积(m 2)0 2 4 美国 日本 法国 德国 英国 中国 人均建筑面积(m 2) 医院建筑 学校建筑

主要类型公共建筑能耗数据较为丰富 ?主要类型公共建筑: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商业办公建筑、宾馆饭店建筑、商场建筑; ?量大面广,随着公建能耗计量系统的推广,这些类型建筑的能耗数据已经有了较为大量的原始积累;?《民用建筑能耗标准》中,针对此类建筑已给出详细的能耗限额指标,可以方便的进行总量控制。

DB32_T 1645.2-2010.2452能耗分项计量系统

ICS 01.140.30F 01 备案号: DB32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规范第2部分:能耗分项计量系统 Regulation for energy management of public institutions Part Ⅱ:Measurement system for detailed classifying energy consumption 发布

目次 前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能耗分项计量系统的技术要求 (4) 5能耗分项计量系统的技术方案设计 (5) 6能耗分项计量系统技术方案的审核 (6) 7能耗分项计量系统的项目施工与监管 (6) 8能耗分项计量系统的项目验收 (7) 9能耗分项计量系统的运行管理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能耗分项计量系统技术设计方案的格式 (8)

前言 DB32/T1645-2010《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规范》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基础规范 ——第2部分:能耗分项计量系统 ——第3部分:能源统计 ——第4部分:能效公示 ——第5部分:能源审计 本部分为DB32/T1645-2010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 本部分由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苏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东南大学、深圳市海博能科技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友良、蔡文平、王培红、彭献永、侯春海、周其麟、李兵、殷捷。

建筑节能检测方法综述

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方法 田斌守 摘要本文综述了几种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适用条件,指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建筑节能检测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非稳态法当今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活动必然导致前所未有的资源能源消耗速度。而许多资源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刻不容缓。据介绍,我国目前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而建筑能耗也占全国能耗总量的27.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筑能耗在我国增长趋势很大,很可能是我国今后能耗的一个主要增长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委员会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建筑节能作为三大重点领域中的一项,受到高度重视。建设部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标准,其中包括若干强制性条款,目前正在建设领域逐步实施。 建筑节能工作从流程上可分为设计审查、现场检测、竣工验收三个大的阶段。对节能建筑的评价,从建设前期对施工图纸审查计算阶段、向现场检测和竣工验收转移是大势所趋。建筑节能现场检测也是落实建筑节能政策的重要保证手段。目前,全国范围内建筑节能检测都执行JGJ132-20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它是最具权威性的检测方法,它的发布实施,为建筑节能政策的执行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使得建筑节能由传统的间接计算、目测定性评判到现在的直接测量,从此这项工作进入了由定性到定量、由间接到直接、由感性判断到科学检测的新阶段。 根据我们对建筑节能影响因素和现场检测的可实施性的分析,我们认为能够在实验室检测的宜在实验室检测(如门窗等作为产品在工程使用前后它的性状不会发生改变),除此之外,只有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对它的检测只能在现场进行。因此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最主要的项目是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这也是最重要的项目。如何准确测量墙体传热系数是建筑节能现场检测验收的关键。目前对建筑节能现场检测的、围护结构(一般测外墙和屋顶、架空地板)的

民用建筑能耗统计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建筑能耗统计对象与统计指标 (3) 3.1 建筑能耗统计对象 (3) 3.2 建筑能源统计分类 (3) 3.3 建筑基本情况统计指标 (4) 3.4 建筑能耗统计指标 (4) 4 建筑能耗统计样本量和样本的确定方法 (5) 4.1 一般规定 (5) 4.2 居住建筑能耗统计样本量和样本的确定方法 (5) 4.3 公共建筑能耗统计样本量和样本的确定方法 (6) 5 样本建筑的能耗原始数据采集方法 (8) 5.1 一般规定 (8) 5.2 居住建筑样本楼的能耗采集方法 (8) 5.3 公共建筑样本楼的能耗采集方法 (9) 6 建筑能耗统计报表生成方法 (11) 6.1 一般规定 (11) 6.2 基层组织与统计单位建筑能耗统计报表生成方法 (11) 6.3 市级建筑能耗统计报表生成方法 (18) 6.4 省级建筑能耗统计报表生成方法 (20) 6.5 国家级建筑能耗统计报表生成方法 (20) 7 建筑能耗数据发布 (21) 附录 A 符号 (22) 附录 B 建筑能耗统计基本信息总表............................................ 附录 C 居住建筑样本楼能耗原始数据采集表..................................... 附录 D 一般公共建筑样本楼能耗原始数据采集表................................. 附录 E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原始数据采集表....................................... 附录 F 建筑能耗统计报表.................................................... 附录G 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发布表.............................................. 本标准用词说明 (31) 条文说明 (32)

建筑节能检测方法综述

建筑节能检测方法综述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方法 田斌守 摘要本文综述了几种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适用条件,指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建筑节能检测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非稳态法当今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活动必然导致前所未有的资源能源消耗速度。而许多资源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刻不容缓。据介绍,我国目前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而建筑能耗也占全国能耗总量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筑能耗在我国增长趋势很大,很可能是我国今后能耗的一个主要增长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委员会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建筑节能作为三大重点领域中的一项,受到高度重视。建设部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标准,其中包括若干强制性条款,目前正在建设领域逐步实施。 建筑节能工作从流程上可分为设计审查、现场检测、竣工验收三个大的阶段。对节能建筑的评价,从建设前期对施工图纸审查计算阶段、向现场检测和竣工验收转移是大势所趋。建筑节能现场检测也是落实建筑节能政策的重要保证手段。目前,全国范围内建筑节能检测都执行JGJ132-20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它是最具权威性的检测方法,它的发布实施,为建筑节能政策的执行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使得建筑节能由传统的间接计算、目测定性评判到现在的直接测量,从此这项工作进入了由定性到定量、由间接到直接、由感性判断到科学检测的新阶段。 根据我们对建筑节能影响因素和现场检测的可实施性的分析,我们认为能够在实验室检测的宜在实验室检测(如门窗等作为产品在工程使用前后它的性状不会发生改变),除此之外,只有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对它的检测只能在现场进行。因此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最主要的项目是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这也是最重要的项目。如何准确测量墙体传热系数是建筑节能现场检测验收的关键。目前对建筑节能现场检测的、围护结构(一般测外墙和屋顶、架

对比普通建筑节能标准,被动式建筑节能标准有四点不同

对比普通建筑节能标准,被动式建筑节能标准有四点不同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我国首部被动房标准——《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经审查,已被批准为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并将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此标准是世界范围内继瑞典《被动房低能耗住宅规范》后的第二个有关被动房的标准,它标志着我国被动式建筑的发展趋于规范化、标准化,标志着我国被动房发展过程中新的里程碑。它的颁布实施无疑将对被动房的发展和推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标准明确了被动房的各项指标 《标准》的适用范围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基本规定,热工设计,采暖、制冷和房屋总一次能源计算,通风和空调系统设计,关键材料和产品性能,施工、测试、工程认定及运行管理以及附录和条文说明。其中,总则、术语和符号与我国其它标准规范要求一致,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与《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的要求一致。 《标准》在“基本规定”中明确了被动式房屋的各项指标,阐述了被动房的基本要求和条件,对被动式房屋的室内环境、气密性、能耗和负荷、一次能源需求、通风系统、照明和遮阳、防火等做出了严格要求,并指出了基本做法。《标准》在“热工设计”中将外围护结构分为“非透明外围护结构”和“透明围护结构”,在其中分别对外墙、屋面、地面或非采暖地下室顶板、隔墙、楼板及外门窗的玻璃部分和窗框材料的传热系数做出了明确限定;对女儿墙、外门窗、地下室顶板保温层、管道穿外墙等处的关键节点给出了做法要求。 《标准》在“采暖、制冷和房屋总一次能源计算”中明确了河北省主要城市采暖需求与制冷需求计算的起止日期,并给出了详细的建筑能耗、空调负荷及一次能源需求的计算方法。这也为《标准》对被动式房屋的建筑能耗、空调负荷及一次能源需求的限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被动房高效的保温隔热和优良的气密条件,决定了其房间内必须供给新风,以保障优异的室内环境。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新风能耗,被动房要求新风系统必须带有热回收功能,热回收效率≥75%。《标准》中还规定了新风系统的设计原则,热回收效率的测试原理及新风系统的过滤要求。 被动房中采用了诸多保温、隔热和气密性材料,为实现超低的能耗指标,被动房对这些材料具有严格的性能规定。《标准》在“关键材料和产品性能”中列出了各种材料的关键性能指标,以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参考。“施工、测试、工程认定及运行管理”,在《标准》的最后一章中对被动房的施工中应注意的复杂节点做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被动房的主要测试项——气密性测试的抽样方法和测试步骤;对被动房的工程认定和运行管理提出了要求。 与普通节能标准相比有四点不同 一是节能目标与措施同时限定。 我国现行的节能设计标准仅从节能措施方面做出规定,并没有对节能效果进行评定。只要按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比

建筑能耗模拟综述 建筑能耗, 模拟, 建筑能耗, 模拟 1.1 为什么要进行建筑模拟 建筑环境是由室外气候条件、室内各种热源的发热状况以及室内外通风状况所决定。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也必须随着建筑环境状况的变化而不断进行相应的调节,以实现满足舒适性及其它要求的建筑环境。由于建筑环境变化是由众多因素所决定的一个复杂过程,因此只有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的方法才能有效地预测建筑环境在没有环境控制系统时和存在环境控制系统时可能出现的状况,例如室内温湿度随时间的变化、采暖空调系统的逐时能耗、以及建筑物全年环境控制所需的能耗。建筑模拟主要在如下两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建筑物能耗分析与优化和空调系统性能分析和优化。" n) i$ M( I. d 随着人们对建筑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对建筑节能的日益重视,建筑模拟也越来越成为建筑与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评价、分析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 I. D$ C: D3 n+ k * V3 ~# @ I* } 1.2 建筑模拟技术的发展 1 v, I5 m: V1 v" O4 n- s/ D7 h3 r 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建筑及环境控制领域,本世纪60 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建筑环境及控制系统动态模拟的研究。初期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传热的基础理论和负荷的计算方法,例如一些简化的动态传热算法,如度日法,bin 法等等,在这一阶段,建筑模拟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围护结构的传热特性。在经历了上个世纪70 年代的全球石油危机之后,建筑模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大量复杂的计算变为可行。于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至今在美国两个著名的建筑模拟程序:BLAST 和DOE-2。欧洲也于上个世纪70 年代初开始研究模拟分析的方法,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软件是ESP-r。在70 年代末期,随着模块化集成思想的出现,空调和其它能量转换系统及其控制的模拟软件也逐渐出现,在美国,先后开发出TRNSYS和HV ACSIM+。与此同时,亚洲各个国家也逐渐认识到建筑模拟技术的重要性,先后投入大量力量进行研究开发,主要有日本的HASP和中国清华大学的BTP。 进入九十年代,模拟技术的研究重点逐渐从模拟建模(Simulation Modeling)向应用模拟方法(Simulation Method)转移,即研究如何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各种模型和模拟软件,使模拟技术能够更广泛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方法和步骤,而使其不仅仅是停留在院校及研究机构中。时至今日,建筑模拟技术通过40 余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在建筑环境等相关领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贯穿于建筑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包括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管理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8 E8 g" b: @ Z 建筑冷/热负荷计算,用于空调设备的选择;+ Y3 V8 ]/ J5 Y 在设计或者改造建筑时,对建筑进行能耗分析;8 T& g9 R7 d; A2 y; P1 F. ^9 I' Z 建筑能耗的管理和控制模式的制订,帮助制订建筑管理控制模式,以挖掘建筑的最大节能潜力;& U7 ~" Z; M* h! G6 E5 ?9 C5 T

山西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山西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2008年9月25日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8年9月25日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民用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的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民用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可再生能源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条例。 鼓励农民自建住宅和农村集中连片的民用建筑,使用建筑节能材料,采取建筑节能措施。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民用建筑的建设、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按照国家和省民用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加强用能系统运行节能管理,降低建筑能耗的活动。 第四条鼓励民用建筑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推广使用民用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扶持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推行先进的供热、供水、供气、供电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领

导,制定民用建筑节能中长期规划和政策,采取有关措施,健全民用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引导、扶持民用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民用建筑节能资金,用于支持下列民用建筑节能工作: (一)民用建筑节能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 (二)既有民用建筑围护结构和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 (三)可再生能源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节能项目的推广; (四)民用建筑节能器具有条件、有计划的发放; (五)民用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建设; (六)其他需要政府支持的民用建筑节能工作。 民用建筑节能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同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执行有关民用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 (二)拟订民用建筑节能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拟订引导、扶持民用建筑节能事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四)提供与民用建筑节能相关的信患、技术、培训等服务; (五)对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以及民用建筑用能系统运行实施监督管理;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

能耗监测系统及分项计量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能耗监测系统及分项计量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给了更好的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并实现建筑节能工作的有效落实,全国各地区均纷纷开展了能源审计、分项计量、能耗统计以及能耗监测等多项工作。其中能耗监测及分项计量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对建筑能耗数据 的实时采集,还可以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更好的诊断,并查询建筑具体的节能潜力,对于管理节能和行为节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能耗监测以及分项计量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后期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节能减排能耗监测分项计量 一个完整的能耗监测系统具体包括了能耗监测平台、现场检测子系统以及远程传输网络三部分。 1 能耗监测平台 对于楼宇上传的能耗数据的接收工作主要由能耗监测 平台来完成,同时该平台也负责着对所接收数据的诊断和分析;该平台的主要硬件配置有大屏幕显示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网络交换机等;除必备的硬件配置之外,该能耗监测系统还需要配备专门的能耗分析人员、系统管理人员以及数据维护人员。能耗监测平台,主要就是对其所辖区域内的各类标记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储存,并通过相关

的远程信道实现数据的公示和上报等功能。 2 现场监测子系统 能耗监测工作的完成关键一环节就是现场监测子系统,一些重要的操作如方案的设计、分项计量技术以及安装施工等都是在这一环节来完成。在实际的工程案例中通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对于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其内部配电系统都极为的复杂,而且在配电系统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总是会混入一些其他的用电设备,所以为更好地保证分项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也就需要对计量支路进行合理的选择。因此,像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的现场监测子系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务必要有一明确的流程。 3 远程传输网络 在能耗监测系统中的远程传输网络部分,其主要也包括了以下两部分内容;其一就是存在于数据采集器和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二就是计量装置和数据采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这一数数据传输是在现场监测子系统中实现;这里我们说的远程传输网络主要指的是数据采集器和数据中心 之间的传输。为更好的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特点,前提也就需要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认证、授权以及解析、报警等多项处理过程。 4 软件实现与系统功能 上位机软件为Acrel-5000能耗监测系统组态软件,该软

建筑能耗模拟分析PDF.pdf

建筑能耗模拟分析 建筑能耗包括室内能耗、新风能耗、附加能耗。室内能耗包括围护结构能耗、空气渗透能耗、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能耗。具体的计算可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进行计算。空调区的建筑能耗,应根据所服务空调区的同时使用情况、空调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按各空调区逐时能耗的综合最大值或各空调区能耗的累计值确定,并应计入各项有关的附加能耗。各空调区逐时能耗模拟的综合最大值,是从同时使用的各空调区逐时能耗相加之后得到的数列中找出最大值;各空调区能耗的累计值,即找出各空调区逐时能耗的最大值并将它们相加在一起,而不考虑它们是否同时发生。 例如:当采用变风量集中式空调系统时,由于系统本身具有自适应各空调区建筑能耗变化的调节能力,此时即应采用各空调区逐时建筑能耗的综合最大值;当采用定风量集中式空调系统或末端设备没有室温控制装置的风机盘管系统时,由于系统本身不能适应各空调区建筑能耗的变化,为了保证最不利情况下达到空调区的温湿度要求,即应采用各空调区建筑能耗的累计值。设计负荷是按照标准规定的室内外计算参数进行的负荷计算的结果,它是全年负荷中的最大冷(热)负荷,是选择设备最大容量的依据,并不代表实际运行负荷。实际上全年室外气象参数在逐时变化,而室内的热湿环境参数也是在逐时变化,因此,采用动态能耗模拟计算进行建筑全年能耗分析的变化,为空调系统提供真实的能耗分析设计依据。

目前有许多可用于全年建筑冷热负荷计算的计算机建筑能耗模 拟软件。如DeST、PKPM、EnergyPlus、DOE-2、ESP-r等。 (1)DOE2 DOE-2是现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建筑能耗分析和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冷热负荷的能耗模拟模拟采用的反应系数法,假定室内温度恒定,不考虑不同房间之间的相互影响。 (2)EnergyPlus是在BLAST和DOE-2的基础上开发的,兼具两者的优点以及一些新的特点。EnergyPlus是一个建筑能耗逐时模拟引擎,采用集成同步的负荷/系统/设备的模拟方法。EnergyPlus采用CTF 来计算墙体、屋顶、地板等的瞬态传热,采用热平衡法计算负荷。(3)ESP-r 是在欧洲应用非常广泛的建筑能耗模拟分析软件。ESP-r 采用半隐式差分格式求解导热方程。可以计算房间各个内、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得热;模拟整个建筑各个房间之间的空气流动;基于人体活动量、室内温湿度等参数模拟热舒适性(PMV-PPD)。 (4)PKPM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建筑设计系列软件,包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软件、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软件、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软件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软件。该软件采用动态能耗分析计算程序,可按各地铁全年气象数据对建筑物进行全年的逐时能耗分析计算,以及系统设计等。 (5)DeST是20世纪90年代由清华大学开发的建筑与暖通空调系统分析和辅助设计软件,负荷模拟采用的是状态空间法。目前有用于住宅建筑的DeST-h和应用于商业建筑的DeST-c两个版本。

能耗计量系统方案汇总-精选.

1.1国家政策 随着能耗问题日益突显,如何实现能耗管理和能源成本最小化成为中国的首要任务。为此,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相关部门将节能减排指标落实到地区,由各个省、市、地区政府承担相应的节能任务。“政府出面帮助和督促用能单位节能降耗,以行政命令结合扶持政策,鼓励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改造。” 在我国目前的能耗结构中,建筑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已占我国总的商品能耗的20%~30%。而建筑运行的能耗,包括建筑物照明、采暖、空调和各类建筑内使用电器的能耗,将一直伴随建筑物的使用过程而发生。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其总的能源消耗的20%左右,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的运行过程中。建筑节能主要是为了降低各类建筑运行过程中消耗的能源。 实际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的建筑运行能耗,包括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都低于同等气候条件的发达国家现状,更远低于美国大多数建筑的目前状况。这是由于对室内环境要求的不同理念和不同标准所致。由于我们的状况与发达国家差异很大,因此不能简单复制国外建筑节能技术与经验。然而目前我国在大型公共建筑的新建和既有改造项目中,一方面建筑设计追求“与国外接轨”,“新、特、奇”,造成大量全玻璃,全密闭的高能耗建筑出现;另一方面又大量采用发达国家的所谓的“节能技术”,如变风量系统(V A V),建筑热电冷联供系统(BCHP),区域供冷,吸收制冷机,等等。但这些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真正实现建筑节能。 因此,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应该从实际能源消耗数据抓起,建筑实际运行能耗数据是评价和检验建筑节能的唯一标准。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分项用能实时监控管理平台是建筑节能的第一步。这有利于基于能耗数据的节能诊断、改造、运行、管理的服务。

分项计量与能耗监测

一、设计技术应用 表计、调节阀: 公共建筑: 1. 用电系统设置计量一级子系统情况: 1)照明与插座用电:照明和插座用电、走廊和应急照明用电、室外景观照明用电、空调末端用电 2)空调用电:冷热站用电 3)动力用电:电梯用电、水泵用电、通风机用电 4)特殊用电" 2. 用水系统分质(中水、雨水、自来水水)、分用途(室内生活、冲厕、道路浇洒、景观灌溉)设置水表情况 3. 燃气系统分用途(餐厨、分布式燃气采暖等)设燃气计量表情况 4. 供热系统是否在冷热源的出口处安装计量总表。 以上表计是否有远传功能。 5. 集中采暖空调水系统是否采取有效的水力平衡措施 6. 采暖、空调是否设置分室控温的装置。 。。。。。。 居住建筑: 1.用电系统是否各户设置分户电表; 2. 公共区域用电系统设置计量一级子系统情况: 1)照明与插座用电:照明和插座用电、走廊和应急照明用电、室外景观照明用电、空调末端用电(对于设有集中空调的居住建筑) 2)空调用电:冷热站用电(对于设有集中空调的居住建筑) 3)动力用电:电梯用电、水泵用电、通风机用电、特殊用电" 3. 用水系统分质(中水、雨水、自来水水)、分用途(室内生活、冲厕、道路浇洒、景观灌溉)设置水表情况 4. 燃气系统分用途(餐厨、分布式燃气采暖等)设燃气计量表情况 5. 住区内换热站、住户是否设置两级热计量表; 以上表计是否有远传功能。 6. 集中采暖空调水系统是否采取有效的水力平衡措施;

7. 室内是否设置分室控温装置; 8. 对于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是否设置室温自动调控装置。 。。。。。。 配套技术: 数据软件是否可以实现建筑能耗的在线监测、动态分析和导出功能。 是否设置建筑运行数据的看板,以方面运营人员对设备进行调节 是否设置建筑运行数据的自控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统一计算机的控制,实现建筑各部分设备的集中调度; 是否留有通讯接口,以与生态城未来搭建的建筑检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 二、产品应用 硬件: 电计量表:精度、品牌、价格。。。 水计量表:精度、品牌、价格。。。 热计量表:精度、品牌、价格。。。 燃气计量表:精度、品牌、价格。。。 温控装置:精度、品牌、价格。。。 软件: 数据软件应经过通过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的检定。 。。。 三、施工过程 施工过程资料: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施工管理:?? 四、运行效果 监测数据:用电量、用气量、用水量、供热量、供冷量。。。 使用情况:系统日常操作记录(运行时间)。。。 物业管理:物业公司管理制度是否包含完备的数据管理办法,能源管理日、月度分析记录,是否依据分析记录调整运营方案,系统维保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