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辐射吸收材料表面形貌与吸收率关系研究_苏法刚

光辐射吸收材料表面形貌与吸收率关系研究_苏法刚
光辐射吸收材料表面形貌与吸收率关系研究_苏法刚

物质光谱的定性分析和三棱镜折射率随光谱波长变化的规律研究(华工大学物理实验参考)

实验24 《光的色散研究》实验提要 实验课题及任务 《光的色散研究》实验课题任务是:当入射光不是单色光并且入射到三棱镜上时,虽然入射角对各种波长的光都相同,但出射角并不相同,表明折射率也不相同。对于一般的透明材料来说,折射率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大。如紫光波长短,折射率大,光线偏折也大;红光波长长,折射率小,光线偏折小。折射率n 随波长λ又而变的现象称为色散。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出《光的色散研究》的整体方案,内容包括:写出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研究测量方法,写出实验内容和步骤,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做好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也可按书写科学论文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 设计要求 ⑴ 通过查找资料,并到实验室了解所用仪器的实物以及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找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⑵ 选择实验的测量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⑶ 掌握用分光计测定三棱镜顶角和最小偏向角的原理和方法,并求出物质的折射率。 ⑷ 用分光计观察谱线,并测定玻璃材料的色散曲线λ~n ; ⑸ 应该用什么方法处理数据,说明原因。 ⑹ 实验结果用标准形式表达,即用不确定度来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实验仪器 给定分光仪、平面镜、三棱镜、高压汞灯、钠光灯 实验提示 最小偏向角min δ。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折射率也随不同波长而变化。折射率n 与波长λ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色散曲线。本实验以高压汞灯为光源,各谱线的波长见附录。用汞灯的光谱谱线的波长作为已知数据,测量其通过三棱镜后所对应的各最小偏向角,算出与min δ对应的n 值,在直角坐标系中做出三棱镜的λ~n 色散曲线。用同一个三棱镜测出钠光谱谱线的最小偏向角,计算相对应的折射率,用图解插值法即可在三棱镜的色散曲线上求出钠光谱谱线的波长。 教师指导(开放实验室)和开题报告1学时;实验验收,在4学时内完成实验; 提交整体设计方案时间

装饰装修材料损耗率表

装饰装修材料损耗率表 序号材料名称适用范围损耗率(%) 01普通水泥2.0 02白水泥3.0 03 砂3.0 04白石子干粘石5.0 05水泥砂浆天棚、梁、柱、零星2.5 06水泥砂浆墙面及墙裙2.0 07水泥砂浆地面、层面1.0 08素水泥浆1.0 09混合砂浆天棚3.0 10混合砂浆墙面及墙裙2.0 11石灰砂浆天棚3.0 12石灰砂浆墙面及墙裙2.0 13水泥石子浆水刷石3.0 14水泥石子浆水磨石2.0 15瓷片墙、地、柱面3.5 16瓷片零星项目6.0 17石料、块料地面、墙面 2.0 18石料、块料成品1.0 19石料、块料柱、零星项目6.0 20石料、块料成品图案2.0 21石料、块料现场做图案待定22预制水磨石板 2.0 23瓷质面砖周长800伽以内地面2.0 24瓷质面砖周长800 mm以内墙面、墙裙 25瓷质面砖周长800m以内柱、零星项目6.0 26瓷质面砖周长2400伽以内地面2.0 27瓷质面 砖周长2400伽以内墙面、墙裙4.0 28瓷质面砖周长2400 m以内柱、零星项目6.0 29瓷质面砖周长2400 m以内地面4.0 30广场砖拼图案6.0 31广场砖不拼图案1.5 32缸砖地面1.5 33缸砖零星项目6.0 34镭射玻璃墙、柱面3.0 35镭射玻璃地面砖2.0 36橡胶板2.0 37塑料板2.0 38塑料卷材包括搭接10.0 39地毯3.0 40地毯胶垫包括搭接10.0 41木地板(企口制作)22.0 。

42木地板(平口制作)4.4 43木地板安装包括成品项目5.0 44木材5.0 45防静电地板2.0 46金属型材、条管板需锯裁6.0 47金属型材、条管板不需锯裁2.0 48玻璃制作18.0 49玻璃安装3.0 50特种玻璃成品安装3.0 51陶瓷锦砖墙、柱面1.5 52陶瓷锦砖零星项目4.0 53玻璃马赛克墙、柱面1.5 54玻璃马赛克零星项目4.0 55钢板网5.0 56石膏板5.0 57竹片5.0 58人造革10.0 59丝绒面料、墙纸对花12.0 60胶合板、饰面板基层5.0 61胶合板、饰面板面层(不锯裁)5.0 62胶合板、饰面板面层(锯裁)10.0 63胶合板、饰面板曲线型15.0 64胶合板、饰面板弧线型30.0 65各种装饰线条6.0 66各种水质涂料、油漆手刷5.0 67各种水质涂料、油漆机喷10.0 68各种五金配件成品2.0 69各种五金配件需加工5.0 70各种辅助材料以上为列的10.0 注:按经验数据、产品介绍等计取的油漆、涂料等不计算损耗 2

三棱镜折射率与入射光波长关系的研究

三棱镜折射率与入射光波长关系的研究 一、实验要求 已知棱镜顶角,用什么方法测量它的折射率?作出折射率—波长关系曲线。 二、实验目的 1、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定棱镜玻璃的折射率; 2、探究折射率与入射波长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 分光计、光源(汞灯)、三棱镜、平面镜 四、实验原理 三棱镜如图02-16所示,AB和AC是透光的光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其夹角称为三棱镜的顶角;BC为毛玻璃面,称为三棱镜的底面。 1、最小偏向角法测三棱镜玻璃的折射率 如图所示,假设有一束单色平行光LD 入射到棱镜上,经过两次折射后沿ER方向 射出,则入射光线LD与出射光线ER间的夹 角称为偏向角. 转动三棱镜,改变入射光对光学面AC 的入射角,出射光线的方向ER也随之改变, 即偏向角发生变化.沿偏向角减小的方 向继续缓慢转动三棱镜,使偏向角逐渐减 小;当转到某个位置时,若再继续沿此方 向转动,偏向角又将逐渐增大,此位置时 偏向角达到最小值,称为最小偏向角.

可以证明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与顶角及最小偏向角 的关系式为: ()2 sin 21 sin min α αδ+= n 利用三棱镜的顶角α=60°及测出最小偏向角min δ,即可由上式算出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 。 实验中汞灯发出的是由波长为671(橙光)、546(绿)、435(蓝)、404(蓝紫)组成的复色光。测出各波长色光通过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进而可求出 各波长色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率n 。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分光计的调节: 分光计由五部分组成:三脚架座、望远镜、载物平台、平行光管和游标盘.其结构见图02-21和图02-22 图02-21 1.平行光管 2. 载物台 3.刻度盘 4. 望远镜 5. 狭缝宽度调节旋钮 6. 望远镜目镜锁紧螺钉 7. 目镜视度调节手轮 8. 望远镜目镜体前后移动手轮 9. 望远镜水平调节螺钉 10. 载物台锁紧螺钉11. 狭缝体锁紧螺钉 12. 狭缝体系统前后移动手轮13. 游标盘微调螺钉14. 平行光管水平调节螺钉15. 望远镜止动螺钉16. 望远镜光轴高低调节螺钉 17. 小棱镜照明系统18. 刻度盘微调螺钉19. 刻度盘止动螺钉20. 游标盘调平螺钉 21. 游标盘止动螺钉22. 平行光管轴高低调节螺钉 分光计读数系统由主刻度盘(刻度范围0-360度,分度值0.5度)与游标盘(游标读数示值1分)组成 .

智能材料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47510313.html, 智能材料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邓焕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6期 摘要:智能材料这一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首次被提出,近年来,关于智能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被频繁提及。由于智能材料具备着结构整体性强、可塑性高、功能多样化等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使用,首先根据功能性的不同对智能材料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概述,然后对当前智能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主要应用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与总结,最后对智能材料在未来的航空航天的应用前景中进行了进一步地展望。 关键词:智能材料;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功能多样化 1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各大航空航天强国在航天航空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而作为航空航天领域重要环节的航天材料,近年来也不断有着新的突破,而其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智能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在智能材料的范畴中,智能复合材料最具有代表性,智能复合材料主要具备着:外界环境感知功能;判断决策功能;自我反馈功能;执行功能等。此外,由于当前智能复合材料都向着轻量化、低成本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航天领域复合材料的设计结构以及使用用途上都有着不同的侧重发展方向。而近年来国内外各国也均加快了各自在该领域的研发使用发展进度,主要的研究大方向还是集中在了智能检测、结构稳定性、低成本化等方向上,本文着重对相关部分进行系统性的概述与总结。 2 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复合材料的功能介绍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内外普遍利用智能复合材料以实现在降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自身重量的前提下保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其次根据复合智能材料具备智能检测自身系统内部工作状态和自愈合等功能实现航空航天材料在微电子与智能应用方向的交叉发展。 2.1 智能复合材料在航天结构检测方向的应用 智能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器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将传感器以嵌入的方式与原始预浸料铺层以及湿片铺层等智能复合材料紧密键合,最终集成在控制芯片控制器上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实时监控诊测、自我修复等供能,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化不仅仅是符合材料的必要功能,复合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承受比传统应用材料更大外界机械压力[1]。 除此之外,由于智能复合材料作为传感器的铺放衬底,因此智能复合材料还可以实现对整个材料内部结构的状况进行收集并且将出现的诸如温度异常、结构异常、表面裂痕等隐患及时反馈至中央处理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实现整个系统内部的检测与寿命预测,在这方面的技术上,美国的Acellent公司研发的缠绕型复合材料以压力感应的形式,按照矩形布线形式

激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激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发布日期:2007-10-04 我也要投稿!作者:网络阅读: [ 字体选择:大中小] 680 作为能量源的激光束可以聚焦成很小的一个光斑,无需直接接触,即可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激光的性能不断提高,现在的激光具有各种不同的波长、功率和脉冲宽度,这些参数的不同组合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加工需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激光的潜能,工程师们必须熟悉这种技术以及其中的细微差别。在决定使用何种激光前,工程师应该了解激光工作原理、激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激光参数以及何时可利用激光进行医疗材料加工。了解这些知识后,工程师设计医疗器械时就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激光在器械加工中的应用机会 激光可用于器械制造的许多加工环节中。例如,激光切割便是一种常见用途,常用于制造支架等小型器械。激光还可用于加工通沟或盲孔。该技术可用于加工医疗诊断设备的微流体通道以及给药用微量注射器的小孔。目前,人们正利用激光加工技术研制用于芯片实验室上的微型传感器和传动器上的硅制微型机械。激光焊接和打标常用于植入器械和手术器械的制造中。此外,激光还常用于表面纹理加工中,例如:可用于矫形外科植入物的表面处理上,提高表面的粘附性。 激光工作原理 激光的工作原理较为简单。通过一个光子激发其他光子,使大量光子以光束的形式一起发射出去。肉眼可能无法看见的光束由激光腔中发射出去,然后被传导至材料加工工作站中。根据激光波长的不同,光束可通过光纤传播或者经光学元件直接传播。 目前使用的激光大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问世,包括Nd:Y AG激光、二氧化碳激光和半导体激光。激光器集成到工业用机械中经过了数年的时间,尽管技术已经成熟,但激光器仍在不断改进,例如:人们研制出能产生很短脉冲宽度的如皮秒和飞秒激光器。此外,激光材料在光纤激光器、光碟激光器和焊接用绿光激光器内的独特排列进一步丰富了材料加工的方法。 表I. 材料加工中常用的激光波长。(点击放大) 材料加工所用激光波长从紫外线一直到红外线,包括了可见光谱。常用激光类型及其波长列于表I中。除激光类型外,选择激光时还要考虑其他许多方面,例如:激光腔的设计、光学传送元件和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医疗器械设计人员必须了解激光束如何与不同器械材料发生相互作用以及如何用于材料加工中。 激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折射率的测量与运用

折射率的测量与运用 1、周凯宁,肖宁,陈棋,钟杰,李登峰《3种测量三棱镜折射率方法的对比》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第30卷第4期,第22--26页,2011年4月 摘要: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并找一种更加简捷的测量三棱镜折射率方法,对垂直底边入射法进行了研究,并和传统的最小偏向角法和全反射法进行了比较。垂直底边入射法让入射光线垂直于三棱镜顶角的临边入射,通过测量出射角度间接测量三棱镜折射率。比较了3种方法操作的简繁程度、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结果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垂直底边入射法的操作较之传统方法更加简便,数据和最小偏向角法的结果符合很好,数据准确性次于最小偏向角法。最小偏向角法在数据的准确性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全反射法的不确定度明显高于其他2种测量方法。采用垂直底边入射法可以有效地达到简化测量三棱镜折射率的目的。 2、黄凌雄,赵丹,张戈,王国富,黄呈辉,魏勇,位民《Er :SGB 晶体主轴折射率测量》人工晶体学报,第35卷第3期,第442--448页,2006年6月 摘要:根据Er :sbGd(BO ,),(Er :sGB)的透过率曲线粗略估计了该晶体的折射率,再利用白准直法,精确测量了30—170℃范围内,O .4880m μ、O .6328m μ、1.0640m μ、1.338m μ等波长下Er :sGB 晶体的主轴折射率,得到seumeier 方程并计算了1319m μ下Er :sGB 晶体的主轴折射率,与实验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的差异不大于2×410-,处在测量误差的范围内,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杨爱玲,张金亮,唐明明,孙步龙《LFI 法测量半透明油的折射率》光子学报,第38卷第3期,第703--704页,2007年 摘要:LFl 方法曾被用来测量大直径光纤的折射率.用一半盛油一半为空气的毛细管代替光纤,并用聚焦的条形光束照射毛细管,空气与油的干涉奈纹同时产生.根据空气的条纹可以确定参数6,根据一组已知折射率的标准样品可确定另一参数f ,同时可以建立标准液体最外条纹的偏折角与折射率的标准曲线.对于未知折射率的样品,一旦测量出其最外条纹的偏折角,从标准曲线上就可以读出其折射率.实测了一组半透明油的折射率,其结果与阿贝折射仪测量结果接近. 4、廖焕霖,罗淑云,王凌霄,彭吉虎,吴伯瑜,沈嘉,高悦广,宋琼《LiNbo 。电光调制器行波电极微波等效折射率的测量》电子与信息学报,第25卷第2期,第284--288页,2003年2月 摘要:LINb03电光调制器器的设计中,行波电射的微波等效折射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该文通过自行设计的微波探针架及探针,采用差值的方法,在微波同络分析仪上对样品CPW 电极的微波等效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给出了修正因子,研究了微波等效折射率随频率变化的色散现象,并对这种测量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提出了减小误差的方法。 5、黄凌雄,赵玉伟,张戈+,龚兴红,黄呈辉,魏勇,位民《LYB 晶体主轴折射率测量与评价》光子学报,第37卷第1期,第185--187页,2008年1月 摘要:采用自准直法测量了在30℃~170℃范围内,0.473m μ、0.6328m μ、1.0640m μ、1.338m μ等波长下LYB 晶体的主轴折射率,得到Sellmeier 方程并

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由于聚合物本身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优良的机械性能及耐腐蚀性等优点,其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到减摩领域。本文综述了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及聚酰亚胺等几种高聚物的摩擦磨损特点及其应用,聚合物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发展现状。指出目前聚合物基高性能自润滑材料的制备途径主要是通过聚合物与聚合物共混及添加纤维、晶须等来提高基体的机械强度,通过添加各类固体自润滑剂来提高摩擦性能,有效提高其综合性能。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可取代传统金属材料,成为全新的一类耐摩擦磨损材料。 论文关键词:高聚物,复合材料,自润滑材料,摩擦,磨损 1、聚醚醚酮(PEEK) 1.1 聚醚醚酮(PEEK)的特点 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高性能热塑性高聚物,具有良好机械性能、抗化学腐蚀性和抗辐射性,显着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性。它可以在无润滑、低速高载下或在液体、固体粉尘污染等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作者简介:刘良震(1980-),男,助理讲师, E-mail:ldcllfz@https://www.360docs.net/doc/f47510313.html, 恶劣环境下使用。因而关于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聚醚醚酮是一种半晶态热塑性聚合物,为了改善其机械性能,尤其是摩擦学性能,常在其中添加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腈(PAN)和碳纤维(FC)等材料,也可添加颗粒增强型材料或进行特种表面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当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相互对磨时,通常在金属表面形成聚合物转移膜,其结构、成分均与原有的聚合物及复合材料不同,其性能、厚度及连续程度均对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有重大影响[4]。 1.2 对聚醚醚酮(PEEK)摩擦性能的研究 章明秋等人[5,6]对聚醚醚酮(PEEK)在无润滑滑动条件下磨损产生的磨屑的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醚醚酮(PEEK)的磨屑具有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与载荷的关系对应于磨损率与载荷的关系,能够反映聚醚醚酮(PEEK)磨损机制的变化。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随着载荷的增大,聚醚醚酮(PEEK)的磨损机制从粘着磨损为主伴随着疲劳-剥层磨损,进而转变为热塑性流动磨损。 张人佶等[7,8]利用扫描电镜、扫描微分量热仪、红外光谱仪、俄歇电子谱仪等分析手段系统的研究了聚醚醚酮(PEEK)及其复合材料的滑动转移膜,结果表明:纯聚醚醚酮(PEEK)在滑动摩擦过程中形成不连续的转移膜。聚四氟乙烯(PTFE)的光滑分子结构有助于使转移膜更光滑,固体润滑效果也更好。在PEEK/FC30中,不仅加入PTFE,而且加入具有层状

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本文阐述了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定义、种类及降解机理,综述了可生物降解材料在国内外各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最新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生物降解材料、降解机理、应用进展 Abstract : The definition, variety and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were elaborate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their recent progress in applications were reviewe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was looked forward. Key words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Degradation mechanism; Application progress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包装也相应的有了更高要求,人们在购买产品时,不仅看外包装的美观程度,还考虑其他各种各样的功能。正是由于人们对产品包装的追求不断提升,很多新型包装材料不断被应用到产品包装中。 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质轻、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与钢铁、木材、水泥并列成为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1],被广泛应用到产品的包装中。然而,在合成高分子材料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改善生活品质的同时,其使用后的大量废弃物也与日俱增,成为白色污染源,严重危害环境,造成地下水及土壤污染,危害人类生存与健康,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2]。另外,生产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原料——石油也总有用尽的一天,因而,寻找新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发展非石油基聚合物迫在眉睫,而可生物降解材料正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有效途径。 2可生物降解材料定义及降解机理 生物降解材料,亦称为“绿色生态材料”,指的是在土壤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能降解的材料。具体地讲,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在细菌、霉菌、藻类等自然界的微生物作用下,导致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3]。 理想的可生物降解材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转化成CO2 和H2O而成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的分解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因而,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机理即材料被细菌、霉菌等作用消化吸收的过程。首先,微生物向体外分泌水解酶与材料表面结合,通过水解切断表面的高分子链,生成小分子量的化合物,然后降解的生成物被微生物摄入体内,经过种种代谢路线,合成微生物体物或转化为微生物活动的能量,最终转化成CO2 和H2O[4]。按其降解的化学本质则分为水解和酶解两种。

一些常见薄膜和基底不同波长下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

- Al-1.txt 摘要: 50.50000 1.30360 0.00000 452.50000 1.30343 0.00000 454.50000 1.30326 0.00000 456.50000 1.30310 0.00000 458.50000 1.30293 0.00000 460.50000 1.30276 0.00000 462.50000 1.30260 0.00000 464.50000 1.30243 0.00000 466.50000 1.30226 0.00000 468.50000 1.30212 0.00000 470.50000 1.30204 0.00000 472.50000 1.30195 0.00000 474.50000 1.30186 0.00000 476.50000 1.30178 0.00000 478.50000 1.30169 0.00000 480.50000 1.30160 0.00000 482.50000 1.30151 0.00000 484.50000 1.30143 0.00000 486.50000 1.301 - SiO2.txt 摘要: 50.50000 1.47160 0.00000 452.50000 1.47142 0.00000 454.50000 1.47123 0.00000 456.50000 1.47104 0.00000 458.50000 1.47085 0.00000 460.50000 1.47066 0.00000 462.50000 1.47048 0.00000 464.50000 1.47029 0.00000 466.50000 1.47010 0.00000 468.50000 1.46994 0.00000 470.50000 1.46984 0.00000 472.50000 1.46975 0.00000 474.50000 1.46965 0.00000 476.50000 1.46955 0.00000 478.50000 1.46945 0.00000 480.50000 1.46935 0.00000 482.50000 1.46925 0.00000 484.50000 1.46915 0.00000 486.50000 1.469 - ZnO.txt 摘要: 50.000 2.522 0.000 360.000 2.423 0.000 370.000 2.351 0.000 380.000 2.296 0.000 390.000 2.253 0.000 400.000 2.217 0.000 410.000 2.189 0.000 420.000 2.164 0.000 430.000 2.144 0.000 440.000 2.126 0.000 450.000 2.111 0.000 460.000 2.098 0.000 470.000 2.086 0.000 480.000 2.075 0.000 490.000 2.066 0.000 500.000 2.058 0.000 510.000 2.050 0.000 520.000 2.043 0.000 530.000 2.037 0.000 540.000 2.031 0.000 550.000 2.026 0.000 560.000 2.021 0.000 570.000 2.016 0.000 580.000 2.012 0.00 - Si.txt 摘要: 53.50000 6.30317 1.18538 461.50000 5.97900 1.11817 469.50000 5.64673 1.02786 477.50000 5.35245 0.94166 485.50000 5.14349 0.88568 493.50000 4.91798 0.82339 501.50000 4.70963 0.76377 509.50000 4.55051 0.72150 517.50000 4.37202 0.67175 525.50000 4.24361 0.63767 533.50000 4.13235 0.61242 541.50000 3.97623 0.57215 549.50000 3.85000 0.53907 557.50000 3.73917 0.51160 565.50000 3.61492 0.47919 573.50000 3.52635 0.45665 581.50000 3.44791 0.43886 589.50000 3.35890 0.41896 597.50000 3.265 - Si3N4(Si Rich).txt

纳米氧化物材料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纳米氧化物材料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发表时间:2018-11-27T16:11:48.9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作者:邵琪 [导读] 并作了一定的评价,介绍了一些较新的纳米氧化物制备方法。从纳米材料合成和制备的角度出发,较系统的阐述了纳米材料合成与制备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纳米材料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邵琪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 摘要:综述了近10 年来纳米氧化物的发展情况及各种制备方法及特点,并作了一定的评价,介绍了一些较新的纳米氧化物制备方法。从纳米材料合成和制备的角度出发,较系统的阐述了纳米材料合成与制备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纳米材料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关键字:纳米材料;氧化物 前言: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是当今新材料研究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材料具有极佳的力学性能,如高强、高硬和良好的塑性。例如,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硬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而提高,同时也不牺牲其塑性和韧性。 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对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如它的红外吸收谱频带展宽,吸收谱中的精细结构消失,中红外有很强的光吸收能力。 2 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微粒(膜)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膜模拟法等.物理制备方法主要涉及蒸发熔融,凝固形变和粒径缩减等。物理变化过程,具体包括粉碎法、蒸发凝聚法、离子溅射法、冷冻干燥法、电火花放电法、爆炸烧结法等。化学制备纳米微粒(膜)的过程通常包含着基本的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物质之间的原子组织排列,这种组织排列决定物质的存在形态。化学方法主要有化学反应法、沉淀法、水热合成法、喷雾热解法、溶胶-凝胶法、γ射线辐射法、相转移法等。 2.1 物理制备法 2.1.1 真空冷凝法 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粒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 2.1.2 物理粉碎法 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2.1.3高能机械球磨法 高能机械球磨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制备纳米材料的一种新的方法,1988 年,日本京都大学导了用该方法制备出了 Al -Fe纳米晶材料。高能机械球磨法是利用球磨机的转动或震动使硬球对原料进行强烈的撞击,研磨和搅拌,把金属或合金粉末粉碎成纳米微粒的方法。目前,采用该方法已成功的制备出了纳米晶纯金属(Fe , Nb , W , Hf , Zr , Co , Cr 等);不相溶体系的固溶体(Cu -Ta ,Cu -W ,Al -Fe 等);纳米金属间化合物(Fe -B , Ti -Al ,Ni -Si , W -C 等);纳米金属陶瓷粉等材料。 2.2 膜模拟法 吴庆生等人利用绿豆芽通过生物膜法合成纳CdS[1]。用这种方法制备纳米物质仅仅是个尝试,在现有的试验条件下对它的合成机理还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且与大规模生产还有一定距离。 2.3 化学方法 2.3.1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是液相化学反应合成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最早采用的方法。赵辉等人在研究 PbO - Nb2O5 -KOH -H2O 体系中[2],发现采用共沉淀法可直接从水溶液中合成 Pb3Nb2O8 纳米粉。这种合成方法虽成本较低,但仍存在一些缺点,如沉淀通常为胶状物,水洗、过滤较困难;沉淀剂作为杂质易混入;沉淀过程中各种成分可能发生偏析,水洗时部分沉淀物发生溶解。 2.3.2 分步-均一沉淀法 分步-均一沉淀是利用某一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由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释放出来。因此,加入的沉淀剂并不直接与被沉淀组分发生反应,而是通过化学反应让沉淀剂在整个溶液中均匀地、缓慢地析出,让沉淀物均匀地生成。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粒径为40 nm 锐钛矿型二氧化钛超细粒子,并在其表面包覆晶体粒径为10.2 nm 的氧化锌。 2.3.3 溶胶-凝胶法 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类经水解形式或者解凝形式形成溶胶物质,然后使溶质聚合胶凝化,经过凝胶干燥,还原焙烧等过程可以得到氧化物,金属单质等纳米材料,这样的方法称之为溶胶凝胶法。法具有所需反应温度低,化学均匀性好,产物纯度高,颗粒细小,粒度分步窄等特点,但是采用金属醇盐作为原料成本高,排放物对环境有污染。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粉体的工作开始于20 世纪 60 年代:可以制备一系列纳米氧化物,复合氧化物,金属单质及金属薄膜等。 2.3.4 有机配合物前躯体法 有机配合物前躯体法是另一类重要的氧化物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原理是采用容易通过热分解取出的多齿配合物,如柠檬酸为分散剂,通过配合物与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得到高度分散的复合物前躯体,最后再通过热分解的方法去除有机配合体得到纳米复合氧化物。 2.3.5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淀(PECVD)法 该方法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淀系统中,用高倍稀释硅烷和高倍稀释的掺杂气体(主要是磷烷和硼烷)作为反应气体,在射频和直流双重功率源作用下制备出掺杂纳米硅薄膜(nc-Si:H),并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EM)、Raman 散射、X射线衍射(XRD)、俄歇电

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率及影响因素

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率及影响因素 激光加工原理 激光之所以能作为加工手段之一是因为其光作用。激光的该种光作用主要有光化学反应和光热效应两类。其中,激光去除加工(如切割、打孔)和激光焊接就是利用了激光的光热效应。因此,为了获得较为理想的激光切割质量,首先须认识和理解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理。 激光加工材料的过程可分为如下几个: 材料热吸收过程 激光辐射到被加工材料表面时,该过程会发生反射、吸收、透射及散射等光学现象。其中,散射或反射、透射会损失部分能量,而被吸收的大量光子通过与金属晶格的相互作用而转换成材料的热能,从而致使被加工材料表面发生温升。在转换过程中,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率与材料的类型和结构、激光波长及是否偏振等参数有关。由于吸收热较低,该阶段不能用于一般的热加工。 材料被加热过程 当激光辐射到被加工材料时,其中,被吸收的那部分能量使内部晶格的热振动转换为热能。转化后的热能以热传导的方式由外向里在被加工材料内部及四周扩散,从而形成温度场,从而达到加热的目的,该温度场致使其变性。该过程为材料表面熔化和汽化做准备。 材料表面熔化和汽化过程 当材料表面温度超过其熔点时,材料表面开始熔化,形成熔池,熔池外主要是传热,并随着热影响区不断向内部扩散,熔化也开始向内部发展。当材料表面温度达到其气化点后,激光束可使材料表面产生气化和等离子体辐射。随着照射时间的持续,熔池的表面将产生气化,并开始生成等离子体,进而形成表面烧蚀,从而达到去除材料的目的。 冷却、凝固过程 当激光作用结束后,被加工区的材料开始冷却降温,熔化的材料重新凝固,形成新的表层。该表层的形成会影响激光加工的质量,应尽量避免其形成或减小其形成面积。 激光加工实质上就是激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指激光束投射到物质表面(或内部)时,部分能量被反射,部分被吸收,部分被传递出去,光能以电子和原子的振动激发形式被吸收,从而发生能量的转移与传递,能量转移与传递引起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效应与过程。 光在材料表面的发射、透射和吸收本质是光波的电磁场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结果。光波入射材料时,材料中的带电粒子依着光波电矢量的步调振动起来。由

折射率与厚度的估算方法

镀个较厚一点的单层膜,根据极值点(膜比基底折射率高的看极小值,膜比基底折射率低的看极大值,并且选取长波段的极值点,因为在长波段折射率色散小)估算出膜层的折射率,该点的反射率,根据薄膜光学原理,相当于单个四分之一光学厚度的膜厚(单层四分之一光学厚度的薄膜等效折射率为n^2/ng,n为膜的折射率,ng为基底折射率)的反射率。算出折射率后,再判断极值级次,根据这个级次就可算出膜厚。现在举一例子加深理解。 图中基底折射率为1.52,该曲线的透过率极大值是空白玻璃的透过率,说明镀的膜没有起增透作用,判断膜的折射率应该大于基底的折射率,所以我们要选极小值点的反射率来分析薄膜的折射率(选极大值等于在分析空白玻璃,因为是偶数个四分之一膜厚,等同虚设层),为选色散小的区域,可以找到最长波段的极小值为1184nm,透过率为80.08%。设空白基底的单面透过率为T1,镀有膜层侧的单面透过率为T2,总和透过率,也就是所测透过率为T,则有关系式1/T=1/T1 + 1/T2 - 1(大家可以自己推算,就是简单的等比数列叠加,可先算出R1,R2和R的关系式R=(R1+R2-2R1R2)/(1-R1R2),然后用1-Rx代替Tx),在这儿T1=95.742%, T=80.08%, T2为未知数,代入后得出T2=83.037%,于是R2=1-T2=16.963%,R2=(n ^2/ng-1)^2 / (n^2/ng +1)^2 ,n=sqrt(ng*(1+sqrt(R2))/(1-sqrt(R2) )=1.910,这就是膜层的折射率 然后来算膜厚。首先判断透过率曲线的级次,在脑中要明确的是,当膜的折射率大于基底时,所有的极小值都是奇数个四分之一膜厚,当膜的折射率小于基底时,所有的极大值都是奇数个四分之一膜厚,根据前面分析,这儿当然是极小值啦。如果没有折射率色散,相邻两个极值之间的波长位置的比值应为k/(k+1), k=1,3,5,7....(设第一个极值位置波长为λ1,相邻的另一个极值位置波长为λ2,这里假设λ2的级次高于λ1,所以λ1>λ2,则kλ1/4=nd, (k+1)λ2/4=nd,两者比较后,就得出λ1/λ2=(k+1)/k )。我们来看891.0nm和1184nm这两个极值,1184/891=1.328,所以判断k=3,于是根据kλ1/4=nd 有d=kλ1/4n =3*1184/(4*1.91)=464.9nm。 说明:这种方法只是粗略地估计膜层的折射率和厚度,因为我们忽略了折射率的色散,也忽略了薄膜在沉积过程中的折射率非均匀性。要精确测量还是要通过带有修正因子的程序拟合,或且专门仪器测量。

主要材料损耗率

册说明 第八册《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以下简称本估价表) 适用于新建、扩建项目中的生活用给水、排水、燃气、采暖热源管道以及附件配件安装,小型容器制作安装。 二、以下内容执行其他册相应定额: 1.工业管道、生产生活共用的管道、锅炉房和泵类配管以及高层建筑物内加压泵间的管道执行第六册《工业管道工程》相应项目. 2。刷油、防腐蚀、绝热工程执行第十一册《刷油、防腐蚀、绝热工程》相应项目. 3.埋地管道的土石方及砌筑工程执行《自治区建筑工程计价定额》相应项目。 4。各类泵、风机等传动设备安装执行第一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相应项目。 5。锅炉安装执行第三册《热力设备安装工程》相应项目。 6。消火栓、水泵给合器安装执行第七册《消防及安全防落设备安装工程》相应项目。7。压力表、温度计执行第十册《自动化控制仪表安装工程》相应项目。 三、关于下列各项费用的规定: 1。脚手架搭拆费按人工费的5%计算,其中人工工资占25%。 2。高层建筑增加费(指高度在6层或20m以上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按下表计算(其中全部为人工工资): 层数?9层以下 12层以下 (30m)? (40m)?15层以下 18层以下 (50m)? 21层以下 (60m)? (70m) 24层以下(80m) 按人工费的%?1?24?6?8?10 层数?27层以下 (90m) 30层以下 (100m) 33层以下 (110m)?36层以下 (120m) 39层以下 (130m)42层以下 (140m) 按人工费的%13 16?19 22?25 28 层数?45层以下 (150m) 48层以下 (160m)?51层以下 (170m)?54层以下 (180m) 57层以下 (190m)60层以下 (200m) 374043 46 按人工费的%3134? 3。超高增加费:定额中操作高度均以3.6m为界限,如超过3。6m时,其超过部分(指由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医用生物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16卷第21期 2012–05–20出版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May 20, 2012 Vol.16, No.21 ISSN 1673-8225 CN 21-1581/R CODEN: ZLKHAH 3941 1College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08, Fujian Province, China; 2Orthopedic Trauma Center, the 175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Affiliated Southeast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Fujian Province, China Zhang Shao-feng★, Studying for master’s degree, College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08, Fujian Province, China zhangshaofeng017@ https://www.360docs.net/doc/f47510313.html, Corresponding author: Hong Jia-yuan, Master’s supervisor, 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 Orthopedic Trauma Center, the 175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Affiliated Southeast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Fujian Province, China hongjy175@ https://www.360docs.net/doc/f47510313.html, Received: 2011-11-12 Accepted: 2012-01-09 医用生物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 张少锋1,洪加源2 Research statu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iomedical absorable hemostic materials Zhang Shao-feng1, Hong Jia-yuan2 Abstract BACKGROUND: Now, various hemostasis materials are developed with different components and mechanism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applications are differen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commonly used clinical absorbable hemostatic material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o summarize the composition, hemostatic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guiding clinicians to use them effectively. METHODS: A computer-based search of CNKI and PubMed databases (2002-02/2011-05) were performed for articles related to hemostatic materials using the key word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hemostatic material, bioresorbable material, hemostatic effect, hemostatic mechanism” in Chinese and English, respectively. Literatures on application of biomedical absorbable hemostatic materials were adopted, and others about duplicated study and contents inconsistent with the research purpose were exclud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Currently, fibrin glue, cellulose, xycellulose, α-cyanoacrylate tissue glue, chitosan and so on are adsorbable hemostasis materials in clinic. The hemostatic reason of chitosan is that the chitosan has some quantitative electric charge, which can directly occur cross linking reaction with the red blood cells on the wound surface to form blood clot, and the hemostasis process is independent of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 and platelet in vivo. Delightfully, α-cyanoacrylate tissue glues not only are used to cardiovascular surgery for small vascular anastomisis, to neurosurgery for repairing cerebral dura mater, to orthopedics for cohereing the fracture and repairing the soft tissues and so on, but also are the prefer material for intervention embolotherapy. While the fibrin glue can not only be local hemostasis, prevent conglutination and seepage, but also mainly be slow-release trager, bone material frame. However, different hemostasis materials have different hemostasis mechanisms and effects, so only to sufficiently comprehe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fferent hemostasis materials can use them more reasonable and available. Zhang SF, Hong JY. Research statu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iomedical absorable hemostic materials.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2012;16(21): 3941-3944. [https://www.360docs.net/doc/f47510313.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f47510313.html,] 摘要 背景:目前市场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组成和不同机制的止血材料,因其不同特性而应用各异。 目的:概述国内外临床常用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对其组成、止血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指导临床医生更加合理有效 地应用止血材料。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2-02/2011-05关于止血材料的文章,以“生物材料,止血材料,生 物可吸收材料,止血效果,止血机制”或“biomaterial,hemostatic material,bioresorbable material,hemostatic effect,hemostatic mechanism”为中、英文关键词。纳入与生物可吸收止血材料及其应用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的内容和与 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为纤维蛋白胶、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 织胶、壳聚糖等。壳聚糖的止血性在于壳聚糖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它的分子直接与创面上的红细胞发生交联反应形成血凝 块,它的止血过程不依赖于机体凝血因子和血小板。α-氰基丙烯酸酯类黏合剂已应用于血管外科的中小管径血管吻合、神 经外科的中硬脑膜修补、各类软组织修补、骨科中骨折的黏合等,并且成为介入栓塞治疗中的首选材料。在骨科领域纤维 蛋白胶除了局部止血、防止粘连和渗漏外主要是作为缓释载体,骨材料支架而发挥作用。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已 成功应用于神经外科、耳鼻喉科、肝胆外科等。不同的止血材料其止血机制和止血效果均不同,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止血材 料性能,才能合理、有效应用。 关键词:止血材料;生物材料;生物可吸收;止血效果;止血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21.033 张少锋,洪加源.医用生物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1):3941-3944. [https://www.360docs.net/doc/f47510313.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f47510313.html,] 0 引言 出血是创伤后主要并发症,出血过多必将引起休克,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有效止血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止血不但是外科手术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战、创伤中提高伤员生存率的关键问题。出血后如何止血一直困扰着人类。在古代,古人用中草药或药膏等止血,而古埃及人使用蜂蜡、油脂等的混合物来止血[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蜡等非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已大量应用于临床,但这些非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引起的术区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在所难免。近年来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引起了各国医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大型医药公司都致力于研发新型止血材料[2]。目前市场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组成和不同机制的止血材料,因其不同特性而应用各异。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