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恩法则”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启示

“海恩法则”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启示
“海恩法则”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启示

“海恩法则”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启示

对于事故苗头和发生安全事故之间的关系,飞机涡轮发动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曾从飞机飞行安全事故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后,提出了著名的海恩法则。他认为: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背后都会有29个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又有300个事故苗头,每个苗头背后还有1000个事故隐患。由此可见,导致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就是对一些隐患、苗头、征兆的忽略。海恩法则对我们抓好安全管理工作不无启示。安全管理工作点多面广,就后勤保障方面而言,涉及到水电、消防、电梯、车辆管理等等方面。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也就是那些容易被我们平时所忽略了的隐患、苗头、征兆而引发产生的,看似很偶然的问题。这些问题从表面看好像不应该发生,表现出很大的偶然性。事实上,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认真分析起来,总会有一定的原因,有其必然性。有时候我们往往认识不到问题所在,客观上是因为这种必然性被一些假象掩盖了;实质上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在管理过程中责任意识不够、疏忽大意所致,平时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造成思想上的麻痹,待事故发生后还百思不得其解。海恩法则对安全管理来说更是一种重要的警示。它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同时,海恩法则也告诉我们安全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并且给我们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方法,就是发现并控制事故的苗头和征兆。安全管理是一条生命线,它理应贯穿于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始终。有了安全,工作的成效才会得到真正体现。海恩法则使人们认识到,既然事故牵涉的因素如此之多,做好安全工作就比想象的要艰巨。这就要求我们,解决问题不能只是就事论事,一方面要从细节上查找问题,探寻原因,同时要从宏观和总体上多想办法,更新观念,提高素质。这样,安全管理才能真正出成效。以车辆管理为例,不仅要重视途中行车安全,而且要时刻关注车辆状况,注重日常的维护保养。因此,每一个岗位都要构筑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善于从平安无事中找隐患,从常规现象中见异常,从细枝末节中寻苗头。只有这样,才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切实防患于未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事故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大家都能时刻提高警惕,超前思考,平时注重抓好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规范执行各个操作规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强化责任意识、努力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是我们通往安全无事故的必由之路,这也是海恩法则给我们管理工作的重要启示。

“五大定律”对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启示

“五大定律”对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启示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关键在企业。企业只有遵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五大管理定律”为我们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益的警示。 一、“墨菲定律”的启示: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在数理统计中,有一条重要的统计规律:假设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实验中发生的概率为p ( p >0) ,则在n 次实验中至少有一次发生的概率为: pn= 1 - (1 - p) n 。p无论多么小,当n 越来越大时, pn就越接近1。由此可见,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观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或者存在着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不管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当重复去做这件事时,有人按照错误的做法去做,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这就是“墨菲定律”,即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有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的。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的发生,而事故是一种不经常发生和不希望有的意外突发事件。正是由于这些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比较小,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产生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的思想,这恰恰是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墨菲定律告诫我们,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时时警钟长鸣;作业行为做到规范标准,处处防微杜渐。 二、“破窗理论”的启示: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前者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就人偷走了。而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过了一个星期仍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根据这项试验,提出了“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破窗理论”提醒我们抓安全生产必须未雨绸缪,及时修理“第一块被打碎的窗户玻璃”。任何制度都有被破坏的可能。任何管理上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的

安全生产工作建议书

安全生产工作建议书范文 篇一:关于安全生产的几点建议 关于安全生产的几点建议 安全生产是一个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证,与每一位员工的自身息息相关,对此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献计献策。下面就是几点关于安全生产的几点建议。 对于安全生产首先,应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并检查和考核,特别是依规操作很重要。现在我厂的安全制度已有一定的基础,现在就需要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不断根据实际生产状况去完善,使之不断与生产的实际情况相辅相成,不断改进提升其保障安全生产的能力,制定一个良好很好的安全制度,然后不留余力的执行,安全生产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但是如果只是喊口号,没有真正去重视,这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其次,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对责、权、利进行明确的划分,出现安全问题就能够找到第一责任人,避免权责混乱,互相推诿的侥幸心理。当事人对自己的责任认识清楚才能够负起自己的安全生产责任,剔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第三,加强安全教育的教育、培训、考核工作。现在我厂已经形成了这种安全机制,不断对员工的安全理念进行强化,对安全知识进行教育考核,对安全技能进行培训锻炼,大大调高了员工的安全生产的热情和信心,对企业的安全持续长久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进行巩固,不能松懈。 第四,做好安全器材和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更新工作。安全器材为突发状况的第一道防线,当出现突发的安全状况能够在最近的区域找到对应的防护器材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对员工进行保护进而对突发状况进行控制;劳保用品是员工生产的安全保障,它们的存在为员工的安全提供第一步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安全帽,劳保手套的使用,一定要杜绝使用不符合安全规范和损坏的劳保用品因为这些都是不合格用品只是“徒有其表”不能够为自身提供保护工作,却能够让佩戴者麻痹大意,忽视自身所受到的威胁。 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力量之源,也是每一位员工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只有每一位企业成员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掌握了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才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篇二:安全工作合理化建议整理版 安全工作合理化建议整理一 纵观我国每年煤矿事故的发生,大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学习杜邦安全管理理念的启示

学习杜邦安全管理理念的启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杜邦安全管理理念的启示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范文,网,启示,理念,杜邦,安全管理,学习,,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学习心得中查看更多范文。 近日学习杜邦安全管理理念中的“审核与观察”、“工作安全分析”、“安全会议”,受益颇深。适逢“安全生产月”活动,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到一点启示,以飨读者。一、管理层对安全负责。管理层既要对决策层的安全决策负责,还要对所管理区域的安全生产直接负责。 1、在决策层下达开工之前,任何员工不允许进入一个新的或重建的生产区域,也就是说,只有安全,才能开工。其目的就是提高我们所有层面对安全生产的基本认识。 2、通过上述举措,就是让我的下属和我的员工感受到我对安全的重视,并且落实在了工作实践中。要让我的下属和我的员工知道“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因为所有事故都是发生在生产生活的每一

个过程中,只要我们重视安全生产,这些事故一定是可以防止的。杜邦公司在50年代推出工作外安全方案,是因为杜邦的领导们觉得8小时以外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们意识到,员工在8小时以外受伤对公司本身的影响,实际上和员工在8小时以内受伤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因此,他们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变成了24小时的要求。杜邦员工无论在上班时还是在下班后都要注意安全,安全理念是杜邦公司核心价值的体现。杜邦将“安全”与“家庭观念”相结合,使“安全”不只是一个名词或一句口号,它不仅与我们的工作相联,同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近,“决不能有一丝的侥幸、大意。”把对安全的重视从工作场所拓展到家居环境,比如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就是杜邦的基本安全管理,让员工感受到公司对家庭的重视,产生文化上的共鸣。 3、各级管理层对各自所辖区域的安全直接负责。为什么要直接负责?因为安全是一个公司的各个层面,每个角落,每个员工,点点滴滴的事。只有主要领导对他所管辖范围的安全负责;下属又对他管辖范围的安全负责;科室主任对他管辖的科室又直接负责;只有所有的这些人对各自的安全负责,那这个单位才是真正的安全有人负责。安全部门的人员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深入到每个层面去负责安全,所以安全必须是从高级管理层到科室主任和每位员工自身的责任,而安全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在技术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从“海恩法则”到安全生产管理

从“海恩法则”到安全生产管理 发表时间:2018-12-18T10:29:04.6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苟建华张继欢 [导读] 摘要:企业发展必须牢记“红线”意识,筑牢“底线”思维,构建安全生产预防长效机制,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广元市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企业发展必须牢记“红线”意识,筑牢“底线”思维,构建安全生产预防长效机制,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安全生产法》明确了“ 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企业应将安全事故预防作为安全生产的首要工作。安全生产领域黄金法则——海恩法则指出: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本文结合广元燃气公司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海恩法则的实践,为企业安全管理提高参考。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 1 海恩法则概述 海恩法则,它是飞机涡轮发动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的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该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完美的制度,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我们对安全事故的认识和态度上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只重视对事故本身进行总结,甚至会按照总结得出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大检查,却往往忽视了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而那些未被发现的征兆与苗头,就成为下一次安全事故的隐患,长此以往,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呈现出“连锁反应”。 “海恩法则”对安全管理人员来说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它也给了企业管理者安全管理的一种方法,即发现并控制隐患。 2 海恩法则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从海恩法则的警示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一是生产标准化、程序化,实现生产过程量化考核,这是发现事故隐患的前提。 2006年6月,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于2010年6月实施,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起步。2011年5月,国务院安委会下发了《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要求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再到2014年6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安监总办〔2014〕49号)标志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行。 企业应从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投入、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查处、绩效评定、持续改进等十个方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近五年来,广元燃气制定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从上到下构建和完善了公司安全生产标准体系,2015年被四川省安监局评定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2018年公司启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复评验收工作,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复评,排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实现生产环节安全责任全覆盖;加强安全警示宣传,做到上至企业主要负责人,下至生产一线员工,心中始终紧绷安全准绳。 广元燃气于2016年修订完善了《安全职责》,明确了每个岗位安全职责,年初,公司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分子公司)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一线员工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通过开展 “学制度、学规范”、创建“优秀安全班组”等活动,定期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收看警示纪录片等形式,提高每位员工安全意识;组织开展检测设备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技能培训、消防培训等安全培训,提升岗位安全技能水平。 三是开展岗位风险辨识,理清安全风险,提高员工事故隐患敏感性。 员工根据《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查找本岗位风险因素,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对应处置措施,再由公司对风险因素和处置措施进行审核、评估,员工对评估后的风险因素再辨识,做到风险辨识准确,处置措施有效。员工通过风险辨识、评估、再辨识过程对本岗位工作职责、安全职责、风险因素得到充分认识,提高了工作熟练程度的同时增强了对本岗位事故隐患的敏感性。 2017年广元燃气完成了岗位安全风险体系建设,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要求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能及时发现本岗位各项风险因素,真正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安全隐患前面。同时通过每天开展的“学制度、学规范”活动,进一步提高员工的风险辨识能力。 四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及早发现事故隐患。 员工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对本岗位每个步骤、每个环节安全操作过程自我检查,班组长要对员工安全规范操作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员工规范操作,生产部门根据本部门安全生产特点,制定专门检查方案,有针对性的督促检查,及早发现隐患;企业应充分利用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以及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前后检查,加大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和关键装置以及重点用户的检查力度,采取三级监督检查方式排查事故隐患。 广元燃气积极推行天然气设施设备分级管理,对长输管道、配气站供气设备进行分级管理,根据分级制定对应的维修维护内容、安全检查周期;对长输管道进行高后果区识别,加强高后果区巡查力度,做到安全管理有重点、安全检查有目标,隐患排查有效果。 五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理。 2016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接连印发了《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2016】3号)、《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将隐患排查治理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是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建全公司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大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加强安全管理的有力抓手。 从2014年至2016年三年时间,广元燃气排查治理长输管线安全隐患80余处,投入安全资金2000余万元;2017年,广元燃气认真落实油气管道隐患治理“回头看”工作要求,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有关规定,对不满足安全间距的长输管线进行全面排查,排查隐患30

解读海恩法则

解读海恩法则 一、海恩法则的定义 海恩法则: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的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虽然这一分析会随着飞行器的安全系数增加和飞行器的总量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它确实说明了飞行安全与事故隐患之间的必然联系。当然,这种联系不仅仅表现在飞行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发生着潜在的作用。 按照海恩法则分析,当一起重大事故发生后,我们在处理事故本身的同时,还要及时对同类问题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处理,以此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及时解决再次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海恩法则的精髓 海恩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三、海恩法则的启示 (一)必须以预防为主 假如人们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预先防范事故征兆、事故苗头,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事故苗头、事故征兆、事故本身就会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安全工作水平也就提高了。由此推断,要制服事故,重在防范,要保证安全,必须以预防为主。 要在安全工作中做到以预防为主,必须坚持“六要六不要”: 1.要充分准备,不要仓促上阵。充分准备就是不仅熟知工作内容,而且熟悉工作过程的每一细节,特别是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所有这些都必须在事前搞得清清楚楚; 2.要有应变措施,不要进退失据。应变措施就是针对事故苗头、事故征兆甚至安全事故可能发生所预定的对策与办法; 3.要见微知著,不要掉以轻心。有些微小异常现象是事故苗头、事故征兆的反映,必须及时抓住它,正确加以判断和处理,千万不能视若无睹,置之不理,遗下隐患;

关于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于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建议我是一名在政法机关工作十余年后调到县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的新兵,接触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届满两年。在强大的、无形的工作 压力下,身心疲惫之余,感触颇深。现谈谈愚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全国同仁的普遍关注。 一、目前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弊端 (一)安全与生产倒置。所谓“安全生产”,字面理解就是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也就意味着安全是生产经营活 动的重要前提,可以理解为“先安全、再生产”。可除了危化类、 矿山等极少部分企业必须履行前置安全审批程序外,大量工矿商贸 企业都是先生产,再补安全课。这可以说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的致命“硬伤”,造成了多种不利局面:其一,因为没有明确的安 全要求,企业从成本角度出发,往往会忽略安全投入以降低原始成本,“安全起点”低,安全隐患广泛而大量存在。其二,因没安全 照样可以先生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明显滞后于生产经营活动,出 现安全管理的“空档期”。其三,因诸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如标准化、规范化、企业安全文化、应急预案备案等工作)由我们主推,并层层量化工作指标,一是导致了基层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为完成各项 量化指标疲于应付,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二是导致了企业认为我们 与中介类公司有利益瓜葛、是利益共同体等,部门形象受损之余, 与我们之间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部门权威严重受挫,安全管理效

果大打折扣。其四,让因人情而出现的“干预”有了“说词”(比如:“某某企业没达到这个标准没事,某某某企业却要整改、处罚?你 们看能不能通融通融?”),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量化指标推进举步为艰。 (二)权利与责任失衡。社会评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权力大,什么生产经营单位都能管,其实此管非彼管,此管并非权力而是超 越常规的责任。近年来,安监线因所谓的“监管不力”被问责的案 例屡见不鲜,因责任难以承受而集体辞职的事件亦偶有所闻,因高 度紧张导致出现周末、节假日、夜晚电话恐惧症的不在少数。常常 听到我们内部这样议论:“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如履薄冰, 能否顺利过关更多靠的是运气。”今年我市党政机构领导换届,很 多岗位多人竞争,唯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无人问津,这都是权、责不对应的真实写照。一是责任超限。我们不怕承担责任,但有些 责任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权力范围,如消防事故责任、交通事故责任、建筑事故责任、特种设备事故责任等等,这绝对不符合权责对应的 原则,更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大原则。二是责任偏失。从事政法 工作多年,从没听说哪个地方刑事发案超过多少、重大恶性案件超 过多少、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低过多少,要追究公安部门 主要领导的责任;在党委政府部门工作多年,从未听说哪个地方领 导干部出问题数量超过多少,要追究组织人事部门考察不力责任, 要追究纪检监察部门和反贪部门监督不力责任。愚己之见,社会对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界定有

安全管理的启示

上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上医治未病”,源自春秋战国的一个故事,有个名医叫扁鹊,一天扁鹊拜见魏文王,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仨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道:“长兄最好,仲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道:“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上医治未病),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仲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中医治欲病)。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下医治已病),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的有道理。”这就是“上医治未病”的典故由来。“上医治未病”体现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就是要牢固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就是要牢牢把握安全预防的主动权,将各种安全隐患察之于未形,防患于未然。 一、“上医治未病”是一种安全理念 有人说,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这说明要长治久安,保持长期的安全稳定,就要在人们头脑中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形成安全文化,并上升为一

种安全理念。 (一)“上医治未病”体现了超前谋划预防为先的思想。《淮南子?说山》中有“一叶而天下知秋”的说法,“以小明大,见落叶而知岁之将暮”,意思是说一个人见了树叶落,就能够预见到秋天即将来临,说的就是一种超前意识,这和道家庄子所说的“飓风起于萍末”是一个思想。“上医治未病”也集中反映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预防工作,“预”是基础,“防”是关键,“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才能“防患未然”。2005年10月2日,受第19号台风“龙王”影响,某部新学员训练大队遭特大山洪袭击,一栋新学员租住的楼房被山洪冲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客观上是受台风影响、百年不遇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带来的,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驻训选点不当,租住楼房质量差,埋下了发生灾害的重大隐患。该部队将营地选择在陡峭山崖、江边河滩和行洪走廊上,直接造成山洪泥石流冲击。这一案例告诉我们超前谋划,预防为先,加强预测预想的重要性。做好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是争取主动,在发生“质变”之前把握“量变”的规律和走势,特别是要在着眼长远、力求在本质上提前解决问题,如有针对性地抓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安全常识和安全规定的学习理解,加强教育和及时引导,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是一种超前谋划;建立思想骨干队伍,健全安全工作网络,坚持经常性的安全

海恩法则

“海恩法则”是安全生产管理上一条著名原理,它核心要义提醒人们: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管理责任不容懈怠,任何一起事故必定破坏了种种制约原则才导致而成。”清华大学教授、管理学家陈国权这样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海恩法则: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海恩法则的精髓 海恩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编辑本段海恩法则的定义 海恩法则: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虽然这一分析会随着飞行器的安全系数增加和飞行器的总量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它确实说明了飞行安全与事故隐患之间的必然联系。当然,这种联系不仅仅表现在飞行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发生着潜在的作用。 按照海恩法则分析,当一件重大事故发生后,我们在处理事故本身的同时,还要及时对同类问题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处理,以此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及时解决再次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编辑本段海恩法则的精髓 海恩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编辑本段海恩法则的应用

海因里希法则&海恩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 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 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 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 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 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 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 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 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 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 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海因里希法则的提出 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西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海因里西法则的另一个名字是“1:29:300法则”;也可以是“300:29:1法则”。连锁过程

安全生产工作相关意见和建议

安全生产工作相关意见和建议 安全生产是船闸单位发展的关键,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今年,从省局、市处到船闸自身,都特别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相关探索、尝试。特别是着手了船闸安全标准化建设,我们船闸已根据要求进行不断地完善。近两年来,船闸在安全管理上从上到下都做出很多努力,不断积累经验、完善管理文件,没有发生重大事故,也没有出现小的伤害。但这并不代表船闸的安全管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层次、船闸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漏洞,而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需要我们真正落实相关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针对单位生产、设备、人员的特点,脚踏实地、科学合理地开展工作。 现针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现状,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供参考。 一、组织人员是保证。 增强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联动性。根据安全管理要求,虽然成立了安全管理相关机构,明确了安全管理相关人员,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由于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各部门安全管理多数局限于部门范围内,需进一步增强单位安全管理的整体性,强化安全管理机构职责和权限,以利于安全工作总体的分析与部署、相关问题的解决与相关信息的汇总;同时,纵向的三级(单位、部门、班组)安全管理需进一步落实,明确各级安全责任人,保持与单位总的安全管理人员协调、配合,提高管理效率,并确保相关人员随人事变动而及时调整,从组织上保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二、安全教育是基础。 应加强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生产单位虽重视安全生产教育,都强调安全生产工作,但重点放在安全意识教育和学习有关安全文件上,缺乏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学习中应加强对不同类型灭火器材的适用使用、选择和配戴防护用具、了解设施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过程中紧急情况处理等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另外,需改善“以会代训”的学习形式,考虑将安全生产相关知识根据岗位、工种进行系统的整理,作为《员工手册》的重要内容印发至所有职工;注重对专业岗位、转岗人员的培训,做好相关手续和记录。确保专人专岗、不随意代岗,特别是那些特殊岗位,需人员明确,持证上岗。 三、安全管理制度化是关键。 安全会议、安全检查作为安全综合性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具有督促指导作用,把它运用得好,可以不断改善和促进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及时了解现状和发现问题,研究方法、采取措施。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另外,会议不仅仅是上级对下级的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也是同级之间的相互提醒,更包括员工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指令,有权提出异议。检查工作,应坚持不懈,也应适当采取不搞预约式检查,注意及时解决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有完整的记录,建立档案;检查监督之外,应同时注重安全文化建设,调动起职工安全积极性。 四、加强安全管理创新的后续管理。

“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管理的启示

“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管理的启示 导读 “墨菲定律”(Murphy's Law)亦称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 “墨菲定律”: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这个可能性。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间钥匙。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减速超重试验中,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墨菲发现,测量仪表被一个技术人员装反了。由此,他得出的教训是: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 换种说法: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在事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斯塔普将其称为“墨菲法则”,并以极为简洁的方式作了重新表述: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墨菲法则在技术界不胫而走,因为它道出了一个铁的事实:技术风险能够由可能性变为突发性的事实。 墨菲定律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它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西方的“墨菲定律”(Murphy's Law)是这样说的: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墨菲定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根据“墨菲定律”: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诞生于20世纪中叶,这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真正成为世界主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处处弥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人类取得了对自然、对疾病以及其他限制的胜利,并将不断扩大优势;我们不但飞上了天空,而且飞向太空……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面貌,这一切似乎昭示着: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无论是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总能找到一种办法或模式战而胜之。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即将返回地面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上空解体,机上6名美国宇航员以及首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拉蒙全部遇难。“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也印证了“墨菲定律”。如此复杂的系统

海恩法则的定义

海恩法则的定义 海恩法则: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虽然这一分析会随着飞行器的安全系数增加和飞行器的总量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它确实说明了飞行安全与事故隐患之间的必然联系。当然,这种联系不仅仅表现在飞行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发生着潜在的作用。 按照海恩法则分析,当一件重大事故发生后,我们在处理事故本身的同时,还要及时对同类问题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处理,以此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及时解决再次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编辑本段海恩法则的精髓 海恩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编辑本段海恩法则的应用 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海恩法则”多被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中。许多企业在对安全事故的认识和态度上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只重视对事故本身进行总结,甚至会按照总结得出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大检查,却往往忽视了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而那些未被发现的征兆与苗头,就成为下一次火灾事故的隐患,长此以往,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呈现出“连锁反应”。一些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甚至重特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问题就出在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的忽视上。“海恩法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它也给了企业管理者生产安全管理的一种方法,即发现并控制征兆。 具体来说,利用“海恩法则”进行生产的安全管理主要步骤如下: 1.首先任何生产过程都要进行程序化,这样使整个生产过程都可以进行考量,这是发现事故征兆的前提; 2.对每一个程序都要划分相应的责任,可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要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安全事故带来的巨大危害性;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新版)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06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新版) 去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农民工罹患尘肺病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让人们对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再次关注。目前,我国已颁布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安全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都有明显好转,但是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立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场所中的安全与健康问题仍需具体化并不断完善。美国在1970年颁布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是国外最早颁布的以职业安全与健康命名的法律,对美国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减少以及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条件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山之玉可否为我国现行制度提供可参考性意见,现做如下考察。

美国第一部《职业安全与健康法》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立法最先是在各州开始规定的。早在1877年,马萨诸塞州即通过了第一个工厂监察法,强调对工作场所的安全进行规制。该法推动了其他各州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的制定。在1920年,几乎每个州都通过了相关法律要求雇主减少或者消除一些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危害。20世纪之后,美国联邦政府在一些特殊行业及领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例如国会于1936年颁布《沃尔什-希利公共合同法》,1958年,国会对1927年出台的《海岸和港口劳工补偿法》的修订,1952年的《联邦煤矿安全法》,1969年国会颁布的《联邦煤矿健康和安全法》等等。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该法将职业安全与健康进行统一规定,该法改变了各州单独立法的局面,加强了联邦对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统一规制。 制定职业安全与健康标准并注重执行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刚出台时并未明确规定雇主所需要遵守的具体标准,而只是规定了概括性的原则。在实施后一个月后,劳工部根据该法案的规定,颁布了4000多个临时标准,这些标准来

海恩法则与安全管理

海恩法则与安全管理 "海恩法则"是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的,海恩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 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强 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事故的发生看似偶然,其实是各种因素积累到一定 程度的必然结果。任何重大事故都是有端倪可查的,其发生都是经过萌芽、发展、到发生这样一个过程。如果每次事故的隐患或苗头都能受到重视,那么每 一次事故都可以避免。可见,平时只有精心,关键时才能放心;平时只有周全,关键时才能安全。能不能做到精心、周全,一丝不苟,说到底是事业心、责任 感问题。所以,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当消除安全管理中"运气"的消 极思想,坚定"事故可以预防"的信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主动的态度,把 安全稳定工作抓到位。只要存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就一定会发生。而且不 管其可能性多么小,但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损失。这就告诉我们,对 任何事故隐患都不能有丝毫大意,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或对事故苗头和隐患遮 遮掩掩,而要想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加以消除,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反思,总结教训,这种"亡羊补牢"的办法,无疑是必要的。但安全工作最好的办法还是将着力点和重心前移,在找事 故的源头上下功夫,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及时发现事故征兆,立即消除事故 隐患。公司最近组织开展全员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我们要有这种认识:每排查 一处隐患就可能防止了一起重大事故。安全隐患排查就要注重群策群力,光指 望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去想是发现不了隐患的。让全体职工共同想办法、出点子,让每个人意识到"防事故人人有责,人人关心防事故",如此,防事故的意识增 强了,责任到位了,防范得力了,必能防患于未然。 在安全生产中,要把危机管理放在第一位,变被动付学费为超前预防抓细节,把对结果的控制转向对过程的控制。因为事故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同"温水煮青蛙"一样,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每一位职工都能时刻提高警惕,超前思考,预见事故的可能性,把隐患消灭在结果发生之前,就能最

《安全管理》之深度解读海恩法则

深度解读海恩法则 一、海恩法则的定义 海恩法则: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的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虽然这一分析会随着飞行器的安全系数增加和飞行器的总量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它确实说明了飞行安全与事故隐患之间的必然联系。当然,这种联系不仅仅表现在飞行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发生着潜在的作用。 按照海恩法则分析,当一起重大事故发生后,我们在处理事故本身的同时,还要及时对同类问题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处理,以此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及时解决再次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海恩法则的精髓 海恩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三、海恩法则的启示 (一)必须以预防为主 假如人们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预先防范事故征兆、事故苗头,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事故苗头、事故征兆、事故本身就会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安全工作水平也就提高了。由此推断,要制服事故,重在防范,要保证安全,必须以预防为主。 要在安全工作中做到以预防为主,必须坚持“六要六不要”: 1.要充分准备,不要仓促上阵。充分准备就是不仅熟知工作内容,而且熟悉工

作过程的每一细节,特别是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所有这些都必须在事前搞得清清楚楚; 2.要有应变措施,不要进退失据。应变措施就是针对事故苗头、事故征兆甚至安全事故可能发生所预定的对策与办法; 3.要见微知著,不要掉以轻心。有些微小异常现象是事故苗头、事故征兆的反映,必须及时抓住它,正确加以判断和处理,千万不能视若无睹,置之不理,遗下隐患; 4.要鉴以前车,不要孤行己见。要吸取别人、别单位安全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作为本单位本人安全工作的借鉴。传达安全事故通报,进行安全整顿时,要把重点放在查找事故苗头、事故征兆及其原因上,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5.要举一反三,不要固步自封。对于本人、本单位安全生产上的事例,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事例,只要具有典型性,就可以举一反三,推此及彼,进行深刻分析和生动教育,以求安全工作的提高和进步。绝不可以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6.要亡羊补牢,不要一错再错。发生了安全事故,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就是要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绝不能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听之任之,以免错上加错。 (二)要有“小中见大”的敏锐眼光。 任何细小问题,都可能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索”,甚至是“定时炸弹”。比如一个烟头可能会引发一场火灾,一块劣质的钢筋可能会使一座大楼坍塌,一件质量不合格的刹车片可能会导致一起车祸,等等。所以,抓安全工作不能忽视小问题,要坚持从细小问题入手,以“小中见大”的敏锐眼光和“见微知著”的警觉意识,善于从各种征兆中发现苗头、从苗头中排除隐患。特别要善于发现和解决那些掩盖在成绩荣誉光环之下、隐匿在“歌舞升平”的表象之下、躲藏在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视线之下的各类细小问题,从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小见大抓预防。 四、海恩法则的警示意义 实践也证明,只要安全工作做得扎实、管理到位,作业者的安全意识、技能和防范能力到位,大多数安全事故是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的。“海恩法则”实际上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要消除一起严重事故,必须提前防控1000起事故隐患。在

安全管理工作建议范文

安全管理工作建议范文 Safety management suggestion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安全管理工作建议范文 前言: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 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 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 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 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目前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安全管理存在重罚款、轻教育现象。近年来,我们在 企业管理方面,突出一个“严”字,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对一切不安全现象一律出重拳、罚重金,这本身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在生产现场,有些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式简单,态度粗暴,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和现场不安全因素,常常是一罚了事。有的单位还对各级管理人员下达了抓“三违”指标,规定一天或一个月抓多少个“三违”人员。尽管这种冷冰冰的方式在表面上让员工身上暴露出的“三违”行为少了,可员工与安全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也随着一张张罚款单日渐疏远。现在有些员工将安全管理人员“下现场”称作“狼来了”。“狼来了”,规规矩矩;“狼走了”,我行我素。

员工这种潜意识里排斥安全管理人员的现象无疑为安全工作埋下了更深的隐患。 2、安全教育存在走形式、轻实效现象。目前,在安全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说起教育,就是管理人员照本宣科地读一些规章制度或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听者不疼不痒,无动于衷。最近,笔者随领导到基层检查安全工作时,在某个单位听说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安全活动中,该单位组织员工安全学习,管理人员花时间宣读两个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宣读过程中,员工看起来听得很认真,但是,当宣读完毕,管理人员向大家提问刚才所读两个规章制度的题目时,在座的几十名员工只有两人举手。在回答时,只有一人说对了,另一人回答错了。这可以说是对这种教育的极大讽刺。还有如果检查员工对安全知识学习效果时,就出一些试题,连同答案一起发给员工,让参加教育的员工自己抄抄填填上交了事。更有捉刀代笔者,以致于几十份答卷均出自一人之手。这种走形式的教育方式在企业各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可以说,管理者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安全教育的效果却不甚理想。对管理者而言是渎职、是犯罪;对员工来说,是走过尝自欺欺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助长了形式主义。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