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字词解释

《郑人买履》字词解释

《郑人买履》字词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资料讲解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 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常见的有: 安、卑、备、被,鄙、毕、薄、踣、步、察、策.长.尝、朝、彻、称.诚.惩、驰、出.辞.次,从、错、达、旦、箪,当、道、得、等,敌,吊,度,端,定、毒、恶、发,凡,伐、犯、方、分,菲、奉、否,夫,扶.拂,福,富,负、赋、覆、更、苟,故、顾、固、观、光,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部分列举:(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广厦千万间)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被坚执锐)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序号详情1文言文重点字词——《论语》2文言文重点字词——《鱼我所欲也》3文言文重点字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文言文重点字词——《曹刿论战》5文言文重点字词——《邹忌讽齐王纳谏》6文言文重点字词——《出师表》7文言文重点字词——《桃花源记》8文言文重点字词——《三峡》9文言文重点字词——《马说》10文言文重点字词——《陋室铭》11文言文重点字词——《小石潭记》12文言文重点字词——《岳阳楼记》13文言文重点字词——《醉翁亭记》14文言文重点字词——《爱莲说》15文言文重点字词——《记承天寺夜游》16文言文重点字词——《送东阳马生序》

17文言文重点字词——《关雎》18文言文重点字词——《蒹葭》19文言文重点字词——《观沧海》20文言文重点字词——《饮酒》21文言文重点字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文言文重点字词——《次北固山下》23文言文重点字词——《使至塞上》24文言文重点字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文言文重点字词——《行路难》26文言文重点字词——《春望》27文言文重点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8文言文重点字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9文言文重点字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0文言文重点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文言文重点字词——《观刈麦》32文言文重点字词——《钱塘湖春行》33文言文重点字词——《雁门太守行》34文言文重点字词——《赤壁》35文言文重点字词——《泊秦淮》36文言文重点字词——《夜雨寄北》37文言文重点字词——《无题》38文言文重点字词——《相见欢》39文言文重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翻译

.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 [1]余: [2]手自: [3]嗜: [4]无从: [5]致书: [6]假借: [7]假: [8]弗之怠(dài): [9] 弗.之怠:不. [10] 走: [11]逾约: [12]以是: [13]既加冠(guān): [14]既: [15]患: [16]硕师: [17]硕: [18]尝: [19]趋: [20]先达: [21]叩问:[22]叩: [23]德隆望尊: [24]门人弟子填其室: [25]填: [26]稍降辞色: [27]辞色: [28]援疑质理: [29]援: [30]质: [31]俯身倾耳以请: [32]或:有时 [33]叱(chì)咄(duō): [34]礼愈至: [35]出一言以复: [36]俟(sì): [37]负箧(qiè)曳屣(xǐ): [38]箧: [39]屣: [40]穷冬: [41]皲(jūn)裂: [42]至舍:

. [43]支: [44]媵(yìng)人: [45]汤: [46]沃灌: [47]衾(qīn): [48]拥: [49]久而乃和: [50]寓逆旅: [51]逆旅, [52]被(pī): [53]腰:. [54]容臭(xiù): [55]臭: [56]烨(yè)然: [57]缊(yùn)袍敝(bì)衣: [58]缊: [59]敝: [60]略无慕艳意: [61]略无: [62]慕艳: [63]以中有足乐: [64]口体之奉:[65]奉: [66]盖余之勤……: [67]余故道……: [68]诸生: [69]县官: [70]廪(lǐn)稍: [71]裘(qiú): [72]: [73]遗(wèi): [74]司业、博士: [75]非天质之卑: [76]流辈: [77]朝: [78]以乡人子: [79]谒(yè): [80]撰(zhuàn): [81]长书: [82]贽(zhì): [83]夷: [84]逾约:

文言文常用字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和译文复习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进攻,攻打) 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鲁国 公将.战。曹刿请见。(将:将要) 翻译:鲁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谋划)(间:参与) 翻译:他的乡亲们说:“那些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翻译: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乃.入见。问:“何以.战?”(乃:于是,就)(以:凭,靠) 翻译:于是他进宫廷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安:有“养”的意思)(专:个人专有)翻译: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惠:恩惠)(徧:通“遍”普遍)(从:听从,服从)翻译: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翻译: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一定如实禀告(神)。”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信用)(孚:为人所信服)(福:赐福,保佑)翻译: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以:根据)(情:(以)实情判断) 翻译: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弄清楚,但必定以实情来判断。”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 ..一战。战则请从 (可以:可,可以;以,凭借)(请:请允许)(从:跟从) 翻译: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鼓:击鼓进军) 翻译:鲁庄公和曹刿共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 [1]余: [2]手自: [3]嗜: [4]无从: [5]致书: [6]假借: [7]假: [8]弗之怠(dài): [9] 弗.之怠:不. [10] 走: [11]逾约: [12]以是: [13]既加冠(guān): [14]既: [15]患: [16]硕师: [17]硕: [18]尝: [19]趋: [20]先达: [21]叩问:[22]叩: [23]德隆望尊: [24]门人弟子填其室: [25]填: [26]稍降辞色: [27]辞色: [28]援疑质理: [29]援: [30]质: [31]俯身倾耳以请: [32]或:有时 [33]叱(chì)咄(duō): [34]礼愈至: [35]出一言以复: [36]俟(sì): [37]负箧(qiè)曳屣(xǐ): [38]箧: [39]屣: [40]穷冬: [41]皲(jūn)裂: [42]至舍:

[43]支: [44]媵(yìng)人: [45]汤: [46]沃灌: [47]衾(qīn): [48]拥: [49]久而乃和: [50]寓逆旅: [51]逆旅, [52]被(pī): [53]腰:. [54]容臭(xiù): [55]臭: [56]烨(yè)然: [57]缊(yùn)袍敝(bì)衣: [58]缊: [59]敝: [60]略无慕艳意: [61]略无: [62]慕艳: [63]以中有足乐: [64]口体之奉:[65]奉: [66]盖余之勤……: [67]余故道……: [68]诸生: [69]县官: [70]廪(lǐn)稍: [71]裘(qiú): [72]葛: [73]遗(wèi): [74]司业、博士: [75]非天质之卑: [76]流辈: [77]朝: [78]以乡人子: [79]谒(yè): [80]撰(zhuàn): [81]长书: [82]贽(zhì): [83]夷: [84]逾约: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常见的有: 安、卑、备、被,鄙、毕、薄、踣、步、察、策.长.尝、朝、彻、称.诚.惩、驰、出.辞.次,从、错、达、旦、箪,当、道、得、等,敌,吊,度,端,定、毒、恶、发,凡,伐、犯、方、分,菲、奉、否,夫,扶.拂,福,富,负、赋、覆、更、苟,故、顾、固、观、光,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部分列举:(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广厦千万间)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被坚执锐)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送东阳马生序字词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字词释义 1.幼时即.嗜学:就 2. 无从致.书:得到 3. 每.假借:经常 4. 每假借 ..:借 5. 手自笔录.:抄写 6. 计日以还:计算 7. 天大.寒:很8. 弗.之怠:不 9. 走.送之:跑10. 不敢稍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11. 以是 ..人多:因此12. 余因.得:因为 13. 既.加冠:已经14. 益慕 ..圣贤之道:更加仰慕15. 益慕圣贤之道.:学说16. 又患.无硕师:担心 17. 又患无硕师 ..: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18. 名人与游.:交往 19. 尝.趋百里外:曾经20. 尝趋.百里外:跑 21. 从.乡之先达:向22. 执.经叩问:拿 23. 执经叩.问:请教24.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25. 填.其室:挤满26. 未尝 ..稍降辞色:从不 27. 援.疑质理:引、提出28. 援疑质.理:询问 29.或.遇其叱咄:有时30. 或遇其叱咄 ..:训斥、呵责31. 色.愈恭:表情32. 色愈.恭:更加 33. 礼愈至.:周到34. 俟.其欣悦:等待 35. 故.余虽愚:所以36. 故余虽.愚:虽然 37. 卒.获有所闻:最终38. 负.箧曳屣:背 39. 负箧曳.屣:拖40. 穷冬 ..烈风:隆冬 41. 足肤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42. 至舍.:学舍、书馆 43. 四支.僵劲:通“肢”,肢体44. 四支僵劲 ..:僵硬 45. 媵人 ..持汤沃灌:服侍的人46. 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47. 媵人持汤沃灌 ..:浇洗48. 以衾.拥覆:被子 49. 久而乃.和:才50. 寓逆旅 ...:住旅店 51. 主人日.再食:每天52. 主人日再.食:两次 53.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54. 戴朱缨.宝饰:帽带 55. 腰.白玉之环:腰佩56. 右备.容臭:挂着 57. 右备容臭 ..:香袋,臭,气味,指香气。58.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59. 缊.袍敝衣:旧絮60. 缊袍敝.衣:破 61. 略无慕艳 ....意:毫无羡慕62. 口体之奉:吃的穿的 63. 盖.余之勤:大概

六年级小升初常用文言文字词解释

将:统帅、指挥、统领何:怎么、为什么、怎么办、多少尝:曾经、常常、尝试、品尝故:所以、死亡、老朋友、原因、缘故以为:认为自是:从此乃:就、于是此:这遂:就、于是俄而、少顷、须臾:一会儿方:正、刚、方圆耳:罢了诸:各位举:推荐迁:调任且:而且道经:路过颦:皱眉归:回还:回去所以:......的原因皆、咸、俱:都比期年:到了第二年期:满一年昔:从前悦:高兴胡:为什么已:停止患:祸患、灾难向:从前素:白色退:回去释:放下破:漏水下沉安:怎么于是:在这时伐:攻打旦:天亮时、早晨虽:即使可以:可以凭借克:战胜逐:追赶靡:倒下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复:又测:估计伏:埋伏纳:接受修:长、高、有、又服:穿戴窥:偷偷地看、照复:又一次谋:商量杂然:纷纷许:赞同置:安放苦:愁特:只不过诲:教导惟、但:只思:想援:取若:好像扬其目:瞪着眼蒙昧:用袖子遮住眼谏:劝诫亡:逃跑、死了、丢失使:派、让毕:完数:几遽:急忙、马上可:大约辍然:中途停止引:拿少:小时候攫:抢衣冠:穿戴衣帽腰:腰上缠着雨:下雨徒:白白的竞:走佣作:做雇工辛勤劳作资:借偿:报酬邑人:同乡食:吃粮食愿:希望逮:达到操:拿度:量至:到莫:不,没有初:刚开始讴:歌若:假如,如果穷:尽辞:告别余:我啖:吃嗜:喜欢孺子:年轻人学问:好学善问侍:在旁陪着敝:破旧契:刻惑:糊涂笈:书籍亟:急于:在盍:何不狩:打猎轻:轻视蹉跎:光阴虚度黯然:沮丧的样子沃面:洗面孤:失去父亲、孤儿诟:骂示:给......看岁:年苟:如果泊:停赦:免除坐卧:坐立、躺下屏居:隐居即:就尔:你子:您谨之:慎重对待他贻:赠送毋:不虑:担心匮:缺乏无恙:安好吏:公差伺:侦察等候经日:经过一天许:左右、上下云儿:罢了横渡渡到河中央鞭笞:受鞭打俯首:低着头报予:回报我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翻译

实用文档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 [1]余: [2]手自: [3]嗜: [4]无从: [5]致书: [6]假借: [7]假: [8]弗之怠(dài): [9] 弗.之怠:不. [10] 走: [11]逾约: [12]以是: [13]既加冠(guān): [14]既: [15]患: [16]硕师: [17]硕: [18]尝: [19]趋: [20]先达: [21]叩问:[22]叩: [23]德隆望尊: [24]门人弟子填其室: [25]填: [26]稍降辞色: [27]辞色: [28]援疑质理: [29]援: [30]质: [31]俯身倾耳以请: [32]或:有时 [33]叱(chì)咄(duō): [34]礼愈至: [35]出一言以复: [36]俟(sì): [37]负箧(qiè)曳屣(xǐ): [38]箧: [39]屣: [40]穷冬: [41]皲(jūn)裂: [42]至舍:

实用文档 [43]支: [44]媵(yìng)人: [45]汤: [46]沃灌: [47]衾(qīn): [48]拥: [49]久而乃和: [50]寓逆旅: [51]逆旅, [52]被(pī): [53]腰:. [54]容臭(xiù): [55]臭: [56]烨(yè)然: [57]缊(yùn)袍敝(bì)衣: [58]缊: [59]敝: [60]略无慕艳意: [61]略无: [62]慕艳: [63]以中有足乐: [64]口体之奉:[65]奉: [66]盖余之勤……: [67]余故道……: [68]诸生: [69]县官: [70]廪(lǐn)稍: [71]裘(qiú): [72]葛: [73]遗(wèi): [74]司业、博士: [75]非天质之卑: [76]流辈: [77]朝: [78]以乡人子: [79]谒(yè): [80]撰(zhuàn): [81]长书: [82]贽(zhì): [83]夷: [84]逾约: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翻译

曹刿论战 齐师.伐我军队 曹刿请见.接见 肉食者谋.之谋划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鄙陋 乃.入见就 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凭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比把它分给别人。 安养 弗不 专独占 小惠未徧.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 徧同遍,遍及,普遍。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帛丝织品 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 必以信.一定如实禀告神 信言语真实 小信未孚.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 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小大之狱.案件 虽不能察.弄清楚 必以情一定根据实情处理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属类 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公将鼓.之击鼓 齐师败绩溃败 公将驰.之追赶 下视其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遂.逐齐师就,于是 既克 ..已经 克战胜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再.而衰第二次 三而竭.消耗尽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夫大国,难测也齐国这样的大国,是很难推测的。 惧有伏焉 ..埋伏 焉在那里 望其旗靡.倒下 一鼓作气 何以.战 以 肉食者谋.之 彼竭我盈. 弗敢加.也 夫战,勇气也。 必以情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 弗 专 小惠未徧. 徧 牺牲 帛 信孚 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战则请从 下视其辙.遂.逐齐师 既克 .. 克 公问其故.乃.入见 再.而衰 三而竭. 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 .. 焉 小信未孚. 必以信. 曹刿请见. 肉食者鄙. 可以一战忠.之属.也 忠 属

送东阳马生序的字词解释及全文翻译

原文 余幼时即嗜[1]学。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6].以是众人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7],益慕圣贤之道。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动,媵人[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 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緼[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 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注释: [1]嗜:特别爱好。[2]无从:没有办法。[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 比①并列,靠近②比较,相比 2 鄙鄙陋,目光短浅 3 兵①兵器,武器②兵士,军队 4 病①疾病,生病②疲劳,困苦不堪 5 察观察,明察,识别 6 彻穿透 7 乘①坐,驾(战车) ②趁着,引申为“冒着” 8 从①跟从,跟随②顺从,听从 9 当①对着,面对②在,正在③当前④占着,把着⑤应当⑥(dàng)相抵,当作10道①路,途②思想,道理,主张③说,谈论 11得①得到,获得,找到 (知道,了解)(看到) ②得当,合适③能够,可以 12定①安定,稳定②平定 13伐①砍伐②进攻,征伐 14犯①侵犯②触犯,冒犯③冒着 15方①方形②方圆,周围③地域,区域 16负背,以背载物 17赋①征收,敛取②赋税 18覆①覆盖②颠覆,灭亡 19更更换 20故①缘故,原因②故意,特意 21顾①看望,拜访②回头看 22观①看,观赏②观察,考察 23归①返回,归来②归还 24好(hào)喜欢,喜好 25号①(háo)大叫,呼啸②(háo)大声哭 26还①返回②同“旋”,回转,掉转 27惠恩惠,给人以好处 28及①赶得上②至,到③趁着,等到……时 29极极点,尽头 30计①计算,计量②统计,汇总 31加超过,虚夸,以少报多 32假借,借来 33间①间隙,中间,期间②(jiàn)隔开,间断③(jiàn)参与 34简挑选,选择 35见①看见②往见,拜见,参见 36节气节 37竭①竭尽,尽力做某事②枯竭,完 38尽完,没有了 (过完) (毫无保留) 39进①向前,前进,上进②进献,献上 40居①居住②处于③停留④在时间词前,过了⑤相处 41举①提拔,举荐②发动③全 42具①具备,具有②详细 43俱在一起,一起 44聚征集

曹刿论战知识点

《曹刿论战》考点集锦 一、按原文填空 1、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3、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4、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5、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6、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9、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 (齐鲁长勺之战)。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 分, 10、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11、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 )和(深谋远虑 ) 。 12、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 一鼓作气 ) (辙乱旗靡) 13、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14、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15、《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16、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惧有伏焉) 二、阅读题 1、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绩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2、“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 [1]余:[22] 叩: [2]手自:[23]德隆望尊: [3]嗜:[24]门人弟子填其室: [4]无从:[25] 填: [5]致书:[26]稍降辞色: ⑹假借:[27]辞色: [7]假:[28]援疑质理: [8]弗之怠(d Ci) : [29]援: [9] 弗之怠:不. [30]质: [10]走:[31]俯身倾耳以请: [11]逾约:[32]或:有时 [12]以是:[33]叱(Ch 1)咄(du ? : [13]既加冠(gum): [34]礼愈至: [14]既:[35]出一言以复: [15]患:[36]俟(S 1): [16]硕师:[37]负箧(qi 0)曳屣(X i) [17]硕:[38]箧: [18]尝:[39]屣: [19]趋:[40]穷冬: [20]先达:[41]皲(j m)裂: [21]叩问:[42]至舍:

[43]支: [44]媵(y Ing)人: [45]汤: [46]沃灌: [47]衾(q in): [48]拥: [49]久而乃和: [50]寓逆旅: [51]逆旅, [52]被(p i): [53]腰:. [54]容臭(Xi u): [55]臭: [56]烨(y 0)然: [57]缊(y U)袍敝(b 1)衣: [58]缊: [59]敝: [60]略无慕艳意: [61]略无: [62]慕艳: [63]以中有足乐:

[64] 口体之奉: 古今异义词 (1) 尝趋百里外(古义:跑向 今 义:快走) (2)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这些,此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65] 奉: [66] 盖余之勤??… [67] 余故道……: [68] 诸生: [69] 县官: [70] 廩(I In )稍: [71] 裘(qi ?: [72] 葛: [73] 遗(Wei ): [74] 司业、博士: [75] 非天质之卑: [76] 流辈: [77] 朝: [78] 以乡人子: [79] 谒(y 0 : [80] 撰(Zhu Cn ): [81] 长书: [82] 贽(Zh 1):

(完整)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doc

初中文言文常字及其解 文言文虚用法 之 一、代 1、人称代,作“他”、“她”、“他”①公与人乘, 于勺。(《曹》)② 佐之,并两尉。(《涉世家》)③ 孔文子何以之“文”也?(《 < >十》)④醒侯故使之 之。(《扁蔡醒公》) 2、指示代,指代事物,作“它”、“它”或直事物名称。①学而之,不亦乎?(《 < >十》)②屠自后断其股,亦之。(《狼》)③子曰:默而之,学而不,人不倦。(《 < >十》)④鬼:“汝复?”定伯之。(《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 1、构助,作“的” ①君之病在胃,不治将益深。(《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狗盗之力哉?(《孟君》) ⑤叩石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构气助,放在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①医之好治不病 以功。(《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扁蔡桓公》)③ 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④日月 之行,若出其中。(《海》)⑤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 3、气助,凑足音。 ①公将鼓之。(《曹》)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 恨久之。(《涉世家》)④ 之,二十余四面集,步行弓矢从者百人。(《大椎》) 4、构助,提前的志。 ①菊之,陶后有。(《》) ②何陋之有?(《陋室》)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 而 一、 1、表示并列关系的,可“又”“而且”“也”等,有也可不。①温故而知新,可以矣。(《 < >十》)②永州之野异蛇,黑而白章。(《捕蛇者》)③ 中峨冠而多髯者坡,(《核舟》) 2、表示承接关系的,作“然后”“就”①学而之, 不亦乎?(《 < >十》)②扁望桓侯而走。(《扁蔡桓 公》)③尉挺,广起,而尉。(《涉世家》) 3、表示折关系的,作“但是”“然而”“却”“可是”。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十》)②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 可而不可玩焉。(《》) ③千里常有,而伯不常有。(《》) 4、表示关系的。作“而且”“并且”或不。①以三保勇而多, 推。(《婉》)② 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 亭》)③敏而好学。(《 < >十》) 5、表示修关系,可“地”“着”或不。①河曲 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吾恂恂而 起,其缶。(《捕蛇者》)③睨之,久而不去。 (《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 泉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曹刿论战 执教:吴海涛 复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 2、掌握文中的重点句子; 3、综合理解课文内容; 4、鉴赏拓展 复习重点: 1、实词解释。 2、句子翻译。 3、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 4、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复习难点:1、巧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 复习时间:1课时 复习过程: 一、导入: 《曹刿论战》是一篇重点文言文篇目,从重点词句到内容都有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二、全班齐读课文 三、真题再现(宁夏中考试题文言文) 四、展示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2、掌握文中的重点句子;3、综合理解课文内容;4、鉴赏拓展 五、自主学习: 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一)、文学常识积累: 《曹刿论战》选自《》,相传是时期所作。《左传》原名《》亦称《春秋左氏传》,是根据鲁史编写的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名著和名著。本文所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你还知道哪些战役是以少胜多? 答案:《左传?庄公十年》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编年史学文学赤壁之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城濮战役。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曹刿.( guì) 又何间焉.( jiàn) 肉食者鄙.( bǐ) 牺牲玉帛.( bó) 小信未孚.( fú) (三)展示提升: 1、通假字【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2、词类活用 ①神弗福也。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②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擂鼓 3、古今异义词 (1)肉食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3)虽.不能察()(4)必以情.()(5)忠之属.也()(6)牺牲 ..玉帛()(7)再.而衰() 1、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品德低劣 2、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3、古义:即使;今义:虽然,转折关系的连词 4、古义:以实情判断;今义:感情 5、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6、古义:指猪、牛、羊等;今义: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7、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4、重点字词解释。 (1)肉食者 ...谋之(2)又何间.焉(3)肉食者鄙.(.4)何以.战(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6) 牺牲 ..玉帛(7)弗敢加.也,必以信.(.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10)必以情.,忠之属.也(11)齐师败.绩(12)公将驰.之(13)登轼.而望之(14)下视其辙.(.15)遂逐.齐师(16)既.克,公问其故.(.17)夫.战,勇气也(18)再.而衰(19)望其旗靡.(.20)大国,难测.也(21)惧有伏.焉(22)彼竭我盈. 答案: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2、参与;3、目光短浅;4、凭、靠;5、有“养”的意思;不;个人专有;6、指猪、牛、羊等;丝织品;7、虚报;实情;8、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 9、案件;即使;明察;10、以实情判断;尽力做好分内的事;11、大败;12、驱车(追赶); 13、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14、车轮轧出的痕迹;15、追赶、追击;16、已经;原因、缘故; 17、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18、第二次;19、倒下;20、推测、估计;21、埋伏;2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5、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式:“何以战”等于“以何战”,译作:您靠什么作战? (2)省略句式:“必以分人” 等于“必以(之)分人”。译作: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译作: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击士兵们的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竭尽了。 (3)判断句式:夫战,勇气也。译作:作战,靠的是勇气 重点句子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0、夫战,勇气也。1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2、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 2、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谋划。 3、您靠什么作战? 4、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5、小恩小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6、祭祀用的的牛、羊、丝织品,我不敢(向神)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7、小的信用,不能受到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给你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