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

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
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

PolyLea 非脂质体转染试剂

简介:

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磷酸钙转染法、DEAE-葡聚糖转染法、脂质体法、电穿孔法、显微注射法等。目前常用的转染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它们容易透过细胞膜,其中阳离子脂质体在体外基因转染中有很高的效率,在体内它迅速被血清清除,会肺组织内累积诱发强烈的抗炎反应,这将导致高水平的毒性,由于阳离子脂质体的局限性,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日益受到重视。

Leagene PolyLea 非脂质体转染试剂(PolyLea Transfection Reagent 采用专利配方的阳离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其高度的分支结构确保了高正离子电荷密度,使得与带有负电荷的外源基因结合更有效,容易被细胞吸收,排斥少,因此能显著提高外源基因的转染效率,适合多种类型的细胞系,细胞存活率高,可以广泛用于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

Leagene PolyLea 非脂质体转染试剂对于常见的哺乳动物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较好的重复性,且操作简以及单细胞毒性较小,可用于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与Lipofectamine ?2000Reagent 相似。该转染试剂转染细胞时,基本不受细胞培养液中的血清和抗生素的影响,即可以在血清和抗生素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细胞转染。但为了取得最佳的转染效果,推荐转染时使用不含抗生素的含血清的细胞培养液。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一)DNA 转染:

1、(以12孔板为例)在转染前18~24h 用胰蛋白酶消化培养细胞,取适量对数期细胞转移

至12孔板中,并将细胞培养板置于37°C,5%CO 2培养箱培养,待细胞密度达到70~90%即可进行转染。后续操作步骤均按12孔板计算,如果转染器皿不同,请按比例自行调节用量。

2、在加入待转染的DNA 之前2~4h,加入1ml 不含抗生素的完全培养液,置于37℃,

5%CO 2培养箱培养。也可使用含有血清并含有抗生素的新鲜培养液,但抗生素使某些细胞转染后出现一定的细胞毒性。

3、配制转染工作液:取两个无菌离心管,分别加入50μl 不含抗生素和血清的培养液,取

其中一离心管加入1.6~3μg DNA,轻轻混匀;取另一离心管加入PolyLea 非脂质体

编号

名称

CZ0004

CZ0004

CZ0004

Storage

PolyLea 非脂质体转染试剂0.5ml 1ml 5×1ml 4℃

使用说明书

1份

转染试剂,轻轻混匀。室温静置5min,将含有DNA的培养液用微量移液器轻轻加入含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的培养液中,轻轻吹打混匀,室温静置20min。

4、将上述转染工作液逐滴滴入对应细胞培养液中,轻轻混匀后置于37°C,5%CO2培养

箱中进行培养。

5、培养4~6h后,更换为含有血清的完全培养液。对于Hela细胞,推荐在转染4h更换

培养液;对于NIH3T3、CHO、HEK293T和HEK293FT细胞,推荐在转染6h更换培养液。

6、继续培养24~48h后,观察或收集细胞或加入适当的筛选药物如G418等进行稳定细

胞株的筛选。

不同细胞器皿转染时培养液、DNA、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用量表

96-well24-well12-well6-well6cm dish10cm dish 铺板培养液0.15ml0.5ml1ml2ml5ml10ml 无血清培养液15μl25μl50μl100μl200μl500μl DNA0.2μg0.8μg 1.6μg4μg8μg24μg 无血清培养液15μl25μl50μl100μl200μl500μl 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0.4μl 1.6μl 3.2μl8μl16μl48μl 注意:对于12孔板中一个孔的细胞,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的用量可以在3~6μl范

围内进行适当调节,DNA用量建议在1.6μg,但也可在1~4μg范围内进行适当调节。通常DNA用量(μg)和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μl)用量比例为1:2~6,如有必要可在

1:1~10的范围内优化转染效果。为了获得最佳的转染效果,不同的细胞类型和培养条件有所不同,可在上述推荐范围内自行优化转染条件。

(二)siRNA转染:

1、(以12孔板为例)在转染前18~24h用胰蛋白酶消化培养细胞,取适量对数期细胞转移

至12孔板中,并将细胞培养板置于37°C,5%CO2培养箱培养,待细胞密度达到50~80%即可进行转染。后续操作步骤均按12孔板计算,如果转染器皿不同,请按比例自行调节用量。

2、在加入待转染的siRNA之前2~4h,加入1ml不含抗生素的完全培养液,置于37℃,

5%CO2培养箱培养。也可使用含有血清并含有抗生素的新鲜培养液,但抗生素使某些细胞转染后出现一定的细胞毒性。

3、配制转染工作液:取两个无菌离心管,分别加入50μl不含抗生素和血清的培养液,取

其中一离心管加入40pmol siRNA,轻轻混匀;取另一离心管加入2μl 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轻轻混匀。室温静置5min,将含有siRNA的培养液用微量移液器轻轻加入含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的培养液中,轻轻吹打混匀,室温静置20min。

4、将上述转染工作液逐滴滴入对应细胞培养液中,轻轻混匀后置于37°C,5%CO2培养

箱中进行培养。

5、培养4~6h后,更换为含有血清的完全培养液。对于Hela细胞,推荐在转染4h更换

培养液;对于NIH3T3、CHO、HEK293T和HEK293FT细胞,推荐在转染6h更换培

养液。

6、继续培养24~48h后,观察或收集细胞。

不同细胞器皿转染时培养液、siRNA、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用量表

96-well24-well12-well6-well6cm dish10cm dish 铺板培养液0.15ml0.5ml1ml2ml5ml10ml 无血清培养液15μl25μl50μl100μl200μl500μl siRNA5pmol20pmol40pmol100pmol200pmol600pmol 无血清培养液15μl25μl50μl100μl200μl500μl 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0.25μl1μl2μl5μl10μl30μl 注意:对于12孔板中一个孔的细胞,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的用量可以在1~4μl范围内进行适当调节,siRNA用量建议在20~80pmol范围内进行适当调节。通常siRNA用量(pmol)和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μl)用量比例20:1,如有必要可以在10~40:1范围内优化转染效果。为了获得最佳的转染效果,不同的细胞类型和培养条件有所不同,可以在上述推荐范围内自行优化转染条件。siRNA的推荐浓度为20μM,常用浓度范围为

10~50μM。对于多个孔转染相同数量相同质粒的情况可以把每个孔所需的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和siRNA混合物分别配制,然后一起混合在同一个离心管内,后续混匀并孵育20min后,按照推荐用量滴加到细胞培养器皿内。对于其它培养板或培养器皿,各种试剂的用量可以按照细胞培养器皿的培养面积按比例进行换算。如果转染寡核苷酸或RNA等可以参考转染DNA的条件进行。

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污染,

2、使用高纯度DNA或RNA有助于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同时DNA不应含有蛋白和酚。

3、影响转染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细胞类型、细胞状态及密度、DNA/siRNA转染量、转

染试剂与DNA/siRNA比例等,应该在具体实践中优化来确定最佳转染条件。

4、为了取得较高的转染效率,推荐使用在50代以内的细胞进行转染,转染前细胞必须处

于良好的生长状态。

5、为了取得较高的转染效率,推荐使用高纯度的质粒,OD260/OD280≥1.8。

6、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剂不应Vortex或离心,宜缓慢晃动混匀。

7、在体外细胞转染试验中,可通过预实验在PolyLea非脂质体转染试:DNA

(μg)=2:1~6:1之间选择最佳的比例。

8、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相关:

编号名称

CS0001ACK红细胞裂解液(ACK Lysis Buffer)

DC0032Masson三色染色液

DC0041天狼星红染色液

DG0005糖原PAS染色液

DM0002姬姆萨染色液(1:9)

PS0013RIPA裂解液(强)

PW0111Super ECL Plus超敏发光液

TE0002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PNP微板法)

Hieff TransTM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亲手整理)

Hieff TransTM 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 产品描述 Hieff Trans TM 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是一种多用途的脂质体转染试剂,适用于DNA 、RNA 和寡核苷酸的转染,对大多数真核细胞具有很高的转染效率。其独特的配方使其可直接加入培养基中,血清的存在不会影响转染效率,这样可以减少去除血清对细胞的损伤。转染后不需要除去核酸-Hieff Trans TM 复合物或更换新鲜培养基,也可在4~6小时后除去。 Hieff Trans TM 以无菌的液体形式提供。通常情况下对于 24 孔板转染,每次用1.5μl 左右,则1ml Hieff Trans TM 约可做660次转染;对于6孔板,每次用6μl 左右,则1ml Hieff Trans TM 约可做160 次转染; 运输与保存方法 冰袋(wet ice )运输。产品4oC 保存,一年有效。不可冷冻! 注意事项 1)Hieff Trans TM 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要求细胞铺板密度较高,以90%-95%为佳,这有助于减少阳离子脂质体细胞毒性造成的影响;如果你研究的基因要求比较长的表达时间,比如细胞周期相关基因,或者细胞表面蛋白,最好选择细胞铺板密度要求较低的转染试剂,不适合用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 2)Hieff Trans TM 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可用于有血清培养基的转染,并且转染前后不需要换培养基。但是,制备转染复合物时要求用无血清培养基稀释DNA 和转染试剂,因为血清会影响复合物的形成。另外,要检测所用的无血清培养基与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的相容性,已知CD293, SFMII, VP-SFM 就不相容。 3)转染的时候培养基中不能添加抗生素。 4)使用高纯度的DNA 或RNA 有助于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质粒中的内毒素是转染的大敌。 5)阳离子脂质体应该在4度保存,要注意避免多次反复长时间开盖,因为可能会导致脂质体氧化而影响转染效率。 6)初次使用应优化DNA 浓度和阳离子脂质体试剂量以得到最大的转染效率。DNA 和转染试剂的比例,通常推荐是1:2-1:3,比如24孔板内接种0.5-2×105个细胞,使用0.5 μg DNA 和1-1.5 μl 转染试剂。通过调整DNA/Hieff Trans TM 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比例优化转染效率,保证细胞密度大于90%,DNA (μg ): Hieff Trans TM (μl )比值在1:0.5-1:5。 操作流程(以24孔板为例,其他培养板加样体积请参考表一) 【注】:转染试剂使用量受细胞类型及其他实验条件影响,建议初次使用时设置梯度进行优化最佳使用量。 贴壁细胞:转染前一天(20-24小时),胰酶消化细胞并计数,细胞铺板(不含抗生素),使其在转染时密度为90-95%(0.5-2 × 105 cells/well for a 24-well plate )。 c c l 整 理

脂质体转染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大全

脂质体转染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大全 细胞转染的方法主要包括: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基因枪、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法、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病毒介导的转染等,理想的细胞转染方法是具有高转染效率、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小等,本文主要介绍细胞转染常用的方法-脂质体转染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等。 脂质体(lipofectin regeant,LR)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N-[1-2,3-Dioleyoxy,Propyl]-n, n,n-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DOTMA)和Dioleoyl photidye-thanolamine(DOPE)的混合物[1:1(w/w)]。它适用于把DNA转染入悬浮或贴壁培养细胞中,是目前条件下最方便的转染方法之一。转染率高,优于磷酸钙法,比它高5~100倍,能把DNA和RNA转染到各种细胞。 用LR进行转染时,首先需优化转染条件,应找出该批LR对转染某一特定细胞适合的用量、作用时间等,对每批LR都要做:第一,先要固定一个DNA的量和DNA/LR混合物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时间,DNA可从1~5μg和孵育时间6小时开始,按这两个参数绘出相应LR需用量的曲线,再选用LR和DNA两者最佳的剂量,确定出转染时间(2~24小时)。因LR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转染时间以不超过24小时为宜。 细胞种类:COS-7、BHK、NIH3T3、Hela和Jurkat等任何一种细胞均可作为受体细胞。 一、脂质体(liposome)转染方法原理 脂质体(liposome)转染方法原理:脂质体((Iiposome)作为体内和体外输送载体的工具,已经研究的十分广泛,用合成的阳离子脂类包裹DNA,同样可以通过融合而进人细胞。使用脂质体将DNA带人不同类型的真核细胞,与其它方法相比,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重复性。 中性脂质体是利用脂质膜包裹DNA,借助脂质膜将DNA导入细胞膜内。带正电的阳离子脂质体,DNA并没有预先包埋在脂质体中,而是带负电的DNA自动结合到带正电的脂质体上,形成D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从而吸附到带负电的细胞膜表面,经过内吞被导入细胞。 二、脂质体转染操作步骤 1、操作步骤[方法一]: (1)细胞培养:取6孔培养板(或用35mm培养皿),向每孔中加入2mL含1~2×105个细胞培养液,37℃CO2培养至40%~60%汇合时(汇合过分,转染后不利筛选细胞)。 (2) 转染液制备:在聚苯乙稀管中制备以下两液(为转染每一个孔细胞所用的量)A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1-10μg DNA,终量100μL,B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2-50μgLR,终量100μL,轻轻混合A、B液,室温中置10-15分钟,稍后会出现微浊现象,但并不妨碍转染(如出现沉淀可能因LR或DNA浓度过高所致,应酌情减量)。 (3)转染准备:用2mL不含血清培养液漂洗两次,再加入1mL不含血清培养液。

Hieff TransTM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说明书

Hieff Trans TM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说明书 产品描述 Hieff Trans TM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是一种多用途的脂质体转染试剂,适用于DNA、RNA 和寡核苷酸的转染,对大多数真核细胞具有很高的转染效率。其独特的配方使其可直接加入培养基中,血清的存在不会影响转染效率,这样可以减少去除血清对细胞的损伤。转染后不需要除去核酸-Hieff Trans TM复合物或更换新鲜培养基,也可在4~6小时后除去。 Hieff Trans TM以无菌的液体形式提供。通常情况下对于 24 孔板转染,每次用1.5μl左右,则1ml Hieff Trans TM约可做660次转染;对于6孔板,每次用6μl左右,则1ml Hieff Trans TM约可做160 次转染; 运输与保存方法 冰袋(wet ice)运输。产品4oC保存,一年有效。不可冷冻! 注意事项 1)Hieff Trans TM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要求细胞铺板密度较高,以90%-95%为佳,这有助于减少阳离子脂质体细胞毒性造成的影响;如果你研究的基因要求比较长的表达时间,比如细胞周期相关基因,或者细胞表面蛋白,最好选择细胞铺板密度要求较低的转染试剂,不适合用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 2)Hieff Trans TM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可用于有血清培养基的转染,并且转染前后不需要换培养基。但是,制备转染复合物时要求用无血清培养基稀释DNA和转染试剂,因为血清会影响复合物的形成。另外,要检测所用的无血清培养基与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的相容性,已知CD293, SFMII, VP-SFM 就不相容。 3)转染的时候培养基中不能添加抗生素。 4)使用高纯度的DNA或RNA有助于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质粒中的内毒素是转染的大敌。 5)阳离子脂质体应该在4度保存,要注意避免多次反复长时间开盖,因为可能会导致脂质体氧化而影响转染效率。 6)初次使用应优化DNA浓度和阳离子脂质体试剂量以得到最大的转染效率。DNA 和转染试剂的比例,通常推荐是1:2-1:3,比如24孔板内接种0.5-2×105个细胞,使用0.5 μg DNA 和1-1.5 μl 转染试剂。通过调整DNA/Hieff Trans TM脂质体核酸转染试剂比例优化转染效率,保证细胞密度大于90%,DNA(μg): Hieff Trans TM(μl)比值在1:0.5-1:5。

转染步骤及经验(精华)

转染步骤及经验(精华) 一、基础理论 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分类:物理介导方法: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和基因枪;化学介导方法:如经典的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方法、和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的技术;生物介导方法:有较为原始的原生质体转染,和现在比较多见的各种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理想细胞转染方法,应该具有转染效率高、细胞毒性小等优点。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是目前转染效率最高的方法,同时具有细胞毒性很低的优势。但是,病毒转染方法的准备程序复杂,常常对细胞类型有很强的选择性,在一般实验室中很难普及。其它物理和化学介导的转染方法,则各有其特点。需要指出的一点,无论采用哪种转染技术,要获得最优的转染结果,可能都需要对转染条件进行优化。影响转染效率的因素很多,从细胞类型、细胞培养条件和细胞生长状态到转染方法的操作细节(见后文)。 二、转染操作流程(以常用的6孔板为例) (1) 细胞培养: 取6孔培养板,以3x104/cm2密度铺板,37℃5%CO2培养箱中培养至70%~90%汇合。(不同细胞略有不同,根据实验室优化的条件进行,汇合过分,转染后不利筛选细胞)。 (2) 转染液制备: 在EP管中制备以下两液(为转染每一个孔细胞所用的量) A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1-10μg DNA,终量100μL, B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对应量的转染试剂,终量100μL; 轻轻混合A、B液(1:1混匀),室温中置15分钟,稍后会出现微浊现象,但并不妨碍转染。 (3) 转染准备:用2mL不含血清培养液漂洗两次,再加入2mL不含血清及PS的培养液。 (4) 转染:把A/B复合物缓缓加入培养液中(缓慢滴加),轻轻摇匀,37℃温箱置6~8小时,吸除无血清转染液,换入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 三、转染注意事项 1. 血清 A. D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形成时不能含血清,因为血清会影响复合物的形成。 B.一般细胞对无血清培养可以耐受几个小时没问题,转染用的培养液可以含血清也可以不加,但血清一度曾被认为会降低转染效率,转染培养基中加入血清需要对条件进行优化。 C. 对于对血清缺乏比较敏感的细胞,可以使用一种营养丰富的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Ⅰ培养基, 或者在转染培养基中使用血清。对血清缺乏比较敏感的贴壁细胞,建议使用LIPOFECTAMINE 2000。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GIBICO)很好用,有条件的话,就用它代替PBS洗细胞两遍,注意洗的时候要轻,靠边缘缓缓加入液体,然后不要吹吸细胞,而是转动培养板让液体滚动在细胞表面。如果洗的太厉害,细胞又损失一部分,加了脂质体后,细胞受影响就更大了,死亡细胞会增多。 2.抗生素(PS) 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和链霉素,是影响转染的培养基添加物。这些抗生素一般对于真核细胞无毒,但阳离子脂质体试剂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使抗生素可以进入细胞。这降低了细胞的活性,导致转染效率低。所以,在转染培养基中不能使用抗生素,甚至在准备转染前进行细胞铺板时也要避免使用抗生素。这样,在转染前也不必润洗细胞。对于稳定转染,不要在选择性培养基中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因为这些抗生素是GENETICIN选择性抗生素的竞争性抑制剂。另外,为了保证无血

脂质体转染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总

脂质体转染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大全 日期:2012-06-25 来源:互联网作者:青岚点击:3644次 摘要: 细胞转染的方法主要包括: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基因枪、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法、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病毒介导的转染等,理想的细胞转染方法是具有高转染效率、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小等,本文主要介绍细胞转染常用的方法-脂质体转染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等。 找产品,上生物帮>> >> 细胞转染的方法主要包括: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基因枪、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法、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病毒介导的转染等,理想的细胞转染方法是具有高转染效率、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小等,本文主要介绍细胞转染常用的方法-脂质体转染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等。 脂质体(lipofectin regeant,LR)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N-[1-2,3-Dioleyoxy,Propyl]-n,n,n-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DOTMA)和Dioleoyl photidye-thanolamine(DOPE)的混合物[1:1(w/w)]。它适用于把DNA转染入悬浮或贴壁培养细胞中,是目前条件下最方便的转染方法之一。转染率高,优于磷酸钙法,比它高5~100倍,能把DNA和RNA转染到各种细胞。 用LR进行转染时,首先需优化转染条件,应找出该批LR对转染某一特定细胞适合的用量、作用时间等,对每批LR都要做:第一,先要固定一个DNA的量和DNA/LR混合物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时间,DNA可从1~5μg和孵育时间6小时开始,按这两个参数绘出相应LR需用量的曲线,再选用LR和DNA两者最佳的剂量,确定出转染时间(2~24小时)。因LR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转染时间以不超过24小时为宜。 细胞种类:COS-7、BHK、NIH3T3、Hela和Jurkat等任何一种细胞均可作为受体细胞。 一、脂质体(liposome)转染方法原理 脂质体(liposome)转染方法原理:脂质体((Iiposome)作为体内和体外输送载体的工具,已经研究的十分广泛,用合成的阳离子脂类包裹DNA,同样可以通过融合而进人细胞。使用脂质体将DNA带人不同类型的真核细胞,与其它方法相比,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重复性。 中性脂质体是利用脂质膜包裹DNA,借助脂质膜将DNA导入细胞膜内。带正电的阳离子脂质体,DNA并没有预先包埋在脂质体中,而是带负电的DNA自动结合到带正电的脂质体上,形成D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从而吸附到带负电的细胞膜表面,经过内吞被导入细胞。 二、脂质体转染操作步骤 1、操作步骤[方法一]:

脂质体制备方法

微脂体(又称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一二 微脂体(又称脂质体) 微脂体起源于1960 年代中期,Bangham博士等人首先提出,在磷酸脂薄膜上加入含盐分的水溶液后,再加以摇晃,会使脂质形成具有通透性的小球;196 8年,Sessa 和Weissmann 等人正式将此小球状的物体命名为微脂体(liposo me)并做出明确的定义: 指出微脂体是由一到数层脂质双层膜(lipid bilayer) 所组成的微小的囊泡,有自行密合(self-closing)的特性。微脂体由脂双层膜包裹水溶液形成,由于构造的特性,可同时作为厌水性(hydrophobic)及亲水性(hydrophilic)药品的载体,厌水性药品可以嵌入脂双层中,而亲水性药品则可包覆在微脂体内的水溶液层中。如同细胞膜,微脂体的脂质膜为脂双层构造,由同时具有亲水性端及厌水性端的脂质所构成,脂双层由厌水性端相对向内而亲水性端面向水溶液构成,组成中的两性物质以磷酸脂质最为常见。微脂体的形成是两性物质在水溶液中,依照热力学原理,趋向最稳定的排列方式而自动形成。微脂体的性质深受组成脂质影响,脂质在水溶液的电性,决定微脂体是中性或带有负电荷、正电荷。此外,磷酸脂碳链部分的长短,不饱和键数目,会决定微脂体的临界温度(transition temperature, Tc),影响膜的紧密度。一般来说,碳链长度越长临界温度越高,双键数越多则临界温度越低,常见的DPPC(dipalmitoylp hosphatidylcholine)与DSPC(distearoylphosphatidylcholine)的临界温度分别是42℃与56℃,而Egg PC(egg phosphatidylcholine)与POPC(palmitoyl oleoyl phosphatidylcholine)的Tc 则低于0℃。临界温度影响微脂体包裹及结合药物的紧密度,当外界温度高于Tc时,对膜有通透性的药物,较容易通过膜;此外,当外界温度处于临界温度时,微脂体脂质双层膜中的脂质,会因为流动性不一致而使微脂体表面产生裂缝,造成内部药物的释出。在磷脂质内加入胆固醇,会对微脂体性质产生下列影响:增加微脂体在血液中的安定性,较不易发生破裂;减少水溶性分子对微脂体脂膜的通透性;增加微脂体的安定性,使其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的时间较长。 微脂体可依脂双层的层数或是粒子大小,加以命名或分类: (1) Multilamellar vesicle(MLV)是具有多层脂双层之微脂体,粒子大小介于100-1000 nm,特色是粒子内具多层脂质膜,一般而言,干燥后的脂质薄膜,

脂质体转染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总(精)

脂质体转染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大全 日期:2012-06-25 来源:互联网作者:青岚点击:3644次 摘要: 细胞转染的方法主要包括: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基因枪、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法、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病毒介导的转染等, 理想的细胞转染方法是具有高转染效率、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小等, 本文主要介绍细胞转染常用的方法 -脂质体转染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等。 找产品,上生物帮 >> >> 细胞转染的方法主要包括: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基因枪、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法、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病毒介导的转染等, 理想的细胞转染方法是具有高转染效率、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小等,本文主要介绍细胞转染常用的方法 -脂质体转染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等。 脂质体 (lipofectin regeant, LR 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 N-[1-2, 3-Dioleyoxy , Propyl]-n, n , n-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DOTMA和 Dioleoyl photidye-thanolamine(DOPE的混合物 [1:1(w/w]。它适用于把 DNA 转染入悬浮或贴壁培养细胞中 ,是目前条件下最方便的转染方法之一。转染率高,优于磷酸钙法,比它高 5~100倍,能把 DNA 和 RNA 转染到各种细胞。 用 LR 进行转染时, 首先需优化转染条件, 应找出该批 LR 对转染某一特定细胞适合的用量、作用时间等,对每批 LR 都要做:第一,先要固定一个 DNA 的量和DNA/LR混合物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时间, DNA 可从1~5μg和孵育时间 6小时开始,按这两个参数绘出相应 LR 需用量的曲线,再选用 LR 和 DNA 两者最佳的剂量,确定出转染时间 (2~24小时。因 LR 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转染时间以不超过 24小时为宜。

脂质体转染的几个实验方法

脂质体转染的几个实验方法 关键词:脂质体转染2013-08-28 14:32 来源:互联网点击次数:731 实验原理 脂质体(LR)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DOTMA和DOPE的混合物(1:1)。它适用于把DNA 转染入悬浮或贴壁培养细胞中,是目前条件下最方面的转染方法之一。转染率高,优于磷酸钙法,比它高5-100倍,能把DNA和RNA转染到各种细胞。 用LR进行转染时,首先需要优化转染条件,应找出该批LR对转染某一特定细胞适合的用量、作用时间等,对每批LR都要做。先要固定一个DNA的量和DNA/LR混合物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时间,DNA可从1-5ug和孵育时间6h,开始,按这两个参数绘出相应LR需用量的曲线,再选用LR和DNA两者最佳的剂量,确定出转染时间。因LR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转染时间以不超过24h为宜。 细胞种类:COS-7、BHK、NIH-3T3、Hela和Jurkat等任何一种细胞均可作为受体细胞。 实验步骤 1. 操作步骤(方法一): 1) 取6孔培养板,向每孔中加入2ml含(1-2) x 10 5个细胞的培养基,37℃、18% CO 2培养基40%-60%汇合时。 2) 转染液制备:在聚苯乙烯管中制备以下两液(为转染1个空细胞所用的量)。 A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DNA使浓度为1-10ug,终量100ul。 B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LR,使终浓度为2-50ug,终量100ul。 轻轻混合A液、B液,室温中置10-15min,稍后会出现微浊现象,但并不妨碍转染。 3) 转染准备:用2ml不含血清培养基漂洗2次,再加入1ml不含血清培养基。 4) 转染:把A/B复合物缓缓加入培养基中,摇匀,置37℃温箱中6-24h,吸除无血清转染液,换入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 5) 其余处理:如观察、筛选、检测等与其他转染法相同。 6) 注意:转染时切勿加血清,血清对转染效率有很大影响。 2. 快速脂质体转染法操作步骤(方法二): 1) 将细胞以5 x 105个/孔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24h,使其达到50%-60%板底面积。 2) 在试管中配制DNA-脂质体复合物。 a. 在1ml无血清DMEM中稀释PSV1-neo质粒DNA或供体DNA。 b. 旋转1s,再加入脂质体悬液,旋转。 c. 室温下放置5-10min,使DNA结合在脂质体上。 3) 弃去细胞中的旧液,用1ml无血清DMEM洗细胞1次后弃去,向每孔中直接加入1mlDNA-脂质体复合物,37℃培养3-5天。 4) 再于每孔中加入含20%胎牛血清的DMEM,继续培养14-24h。 5) 吸出DMEM-DNA-脂质体混合物加入新鲜含10%胎牛血清的DMEM,2ml/孔,再培养24-48h。 6) 用细胞刮或消化法收集细胞,以备分析鉴定。

细胞转染的操作步骤

细胞转染的操作步骤 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随着基因与蛋白功能研究的深入,转染目前已成为实验室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基本方法。转染大致可分为物理介导、化学介导和生物介导三类途径。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和基因枪属于通过物理方法将基因导入细胞的范例;化学介导方法很多,如经典的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方法、和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的技术;生物介导方法,有较为原始的原生质体转染,和现在比较多见的各种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红外碳硫仪理想细胞转染方法,应该具有转染效率高、细胞毒性小等优点。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是目前转染效率最高的方法,同时具有细胞毒性很低的优势。但是,病毒转染方法的准备程序复杂,常常对细胞类型有很强的选择性,在一般实验室中很难普及。其它物理和化学介导的转染方法,则各有其特点。 >需要指出的一点,无论采用哪种转染技术,要获得最优的转染结果,可能都需要对转染条件进行优化。影响转染效率的因素很多,从细胞类型、细胞培养条件和细胞生长状态,到转染方法的操作细节,都需要考虑。 一、细胞传代 1. 试验准备:200ul/1mlTip头各一盒(以上物品均需高压灭菌),酒精棉球,废液缸,试管架,微量移液器,记号笔,培养皿,离心管。 2. 弃掉培养皿中的培养基,用1ml的PBS溶液洗涤两次。 3. 用Tip头加入1ml Trypsin液,消化1分钟。用手轻拍培养瓶壁,观察到细胞完全从壁上脱落下来为止。 4. 加入1ml的含血清培养基终止反应。 5. 用Tip头多次吹吸,使细胞完全分散开。 6. 将培养液装入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5min。 7. 用培养液重悬细胞,细胞计数后选择0.8X106个细胞加入一个35mm培养皿。8. 将合适体积完全培养液加入离心管中,混匀细胞后轻轻加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 9. 将培养皿转入培养箱中培养,第二天转染。 二、细胞转染 1. 转染试剂的准备 ①将400ul去核酸酶水加入管中,震荡10秒钟,溶解脂状物。 ②震荡后将试剂放在-20摄氏度保存,使用前还需震荡。 2. 选择合适的混合比例(1:1-1:2/脂质体体积:DNA质量)来转染细胞。在一个转染管中加入合适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加入合适质量的MyoD或者EGFP的DNA,震荡后在加入合适体积的转染试剂,再次震荡。 3. 将混合液在室温放置10―15分钟。 4. 吸去培养板中的培养基,用PBS或者无血清培养基清洗一次。 5. 加入混合液,将细胞放回培养箱中培养一个小时。 6. 到时后,红外碳硫仪根据细胞种类决定是否移除混合液,之后加入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48小时。三、第二次细胞传代1. 在转染后24小时,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 2. 再次进行细胞传代,按照免疫染色合适的密度0.8X10 个细胞/35mm培养皿将细胞重新转入培养皿中。 3. 在正常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按照染色要求条件固定。

常用阳离子脂质

常用阳离子脂质 自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诞生,以重组DNA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已有十多个基因工程药物上市。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的各种基因工程产品和细胞工程产品陆续商品化。 在基因治疗中,基因载体是外源基因得以进入受体细胞的关键,其中,阳离子脂质体目前被认为是靶向性好,副作用小,稳定性好和转染效率较高的理想载体。阳离子脂质体通常由一种阳离子脂质和一种中性辅助脂质在适当的条件下复合而成,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效率与阳离子脂质的组成密切相关。 1、常用阳离子脂质 缩写名化学名 DOTMA 氯化三甲基-2, 3-二油烯氧基丙基铵 DOTAP 溴化三甲基-2, 3-二油酰氧基丙基铵 DOSPA 三氟乙酸二甲基-2, 3 -二油烯氧基丙基-2-(2-精胺甲酰氨基)乙基铵DTAB 溴化三甲基十二烷基铵 TTAB 溴化三甲基十四烷基铵 CTAB 溴化三甲基十六烷基铵 DDAB 溴化二甲基双十八烷基铵 DORI 溴化二甲基-2-羟乙基-2,3-二油酰氧基丙基铵 DORIE 溴化二甲基-2-羟乙基-2,3-二油烯氧基丙基铵 DORIE-HP 溴化二甲基-3-羟丙基-2,3-二油烯氧基丙基铵 DORIE-HB 溴化二甲基-4-羟丁基-2,3-二油烯氧基丙基铵 DORIE-HPc 溴化二甲基-5-羟戊基-2,3-二油烯氧基丙基铵 DPRIE 溴化二甲基-2-羟乙基-2,3-双十六烷氧基丙基铵 DSRIE 溴化二甲基-2-羟乙基-2,3-双十八烷氧基丙基铵 DMRIE 溴化二甲基-2-羟乙基-2,3-双十四烷氧基丙基铵 DOGS N-(2-精胺甲酰基)-N’, N’ -双十八烷基甘氨酰胺 DOSC 1,2-二油酰-3-琥珀酰-sn-甘油胆碱酯 DC-Chol 3β-[N-(N’,N’-二甲基胺乙基)胺基甲酰基]胆固醇 LPLL 脂质多聚-L-赖氨酸 SA 硬脂胺

脂质体转染

二、脂质体转染操作步骤1、操作步骤[方法一]: (1)细胞培养:取6孔培养板(或用35mm培养皿),向每孔中加入2mL含1~2×105个细胞培养液,37℃CO2培养至40%~60%汇合时(汇合过分,转染后不利筛选细胞)。 (2) 转染液制备:在聚苯乙稀管中制备以下两液(为转染每一个孔细胞所用的量)A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1-10μg DNA,终量100μL,B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2-50μgLR,终量100μL,轻轻混合A、B液,室温中置10-15分钟,稍后会出现微浊现象,但并不妨碍转染(如出现沉淀可能因LR或DNA浓度过高所致,应酌情减量)。 (3)转染准备:用2mL不含血清培养液漂洗两次,再加入1mL不含血清培养液。 (4)转染:把A/B复合物缓缓加入培养液中,摇匀,37℃温箱置6~24小时,吸除无血清转染液,换入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 (5)其余处理如观察、筛选、检测等与其它转染法相同。注意:转染时切勿加血清,血清对转染效率有很大影响。 2、快速脂质体转染法操作步骤如下[方法二]: (1)以5×105细胞/孔接种6孔板(或35mm培养皿)培养24小时,使其达到50~60%板底面积。 (2)在试管中配制DNA/脂质体复合物方法如下:①在1mL无血清DMEM中稀释PSV2-neo 质粒DNA或供体DNA。②旋转1秒钟,再加入脂质体悬液,旋转。③室温下放置5~10分钟,使DNA结合在脂质体上。 (3) (3)弃去细胞中的旧液,用1mL无血清DMEM洗细胞一次后弃去,向每孔中直接加入1mL DNA/脂质体复合物,37℃培养3~5小时。 (4)再于每孔中加入20%FCS的DMEM,继续培养14~24小时, (5)吸出DMEM/DNA/脂质体混合物加入新鲜10%FCS的DMEM,2mL/孔,再培养24~48小时。 (6)用细胞刮或消化法收集细胞,以备分析鉴定。 (7) 3、稳定的脂质体转染方法如下:(1)接种细胞同前,细胞长至50%板底面积可用于转染。(2)DNA/脂质体复合物制备转染细胞同前(2)、(3)步骤。(3)在每孔中加入1mL、20%FCS 的DMEM,37℃培养48小时。(4)吸出DMEM,用G418选择培养液稀释细胞,使细胞生长一定时间,筛选转染克隆,方法参照细胞克隆筛选法 细菌粘附侵入实验 1、将细胞按1.0×10? cells/ml的量接种于24孔板中,每孔1ml,置于37°的培养箱中培养3天直至细胞均勾铺满孔底,长满单层的细胞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之间接触紧密,形成该细胞所特有的紧密连接。 2、实验前一天取E.coli菌株接种于含有相应抗生素的BHI培养基中,于37°培养箱中静置培养过夜。 3、取长满单层的HBMEC细胞,用预热的WXM培养基轻柔地将细胞洗3遍,以去除培养基中的双抗。 4、然后每孔中加入400μL培养基,于37°温箱中 5、静置期间取过夜培养的细菌,3000r/min离心5min收集菌体。弃去培养基,将菌体沉淀重悬于1mlXM培养基中。并用培养基调整菌液的OD???至0.2约为1.0×10? CFU/ml。 6、分别向24孔板中每孔细胞加入100μL细菌悬液(10?CFU,MOI约为100,使总体积达到500μL。轻轻晃动24孔板使细菌均勾分散。(若为侵入实验,则将24孔板于水平离心机中,1000r/min离心5min促使细菌与细胞的接触;若为粘附实验,则该步离心省略。

脂质体转染原理步骤

外源基因进入细胞主要有四种方法:电击法、磷酸钙法和脂质体介导法和病毒介导法。电击法是在细胞上短时间暂时性的穿孔让外源质粒进入;磷酸钙法和脂质体法是利用不同的载体物质携带质粒通过直接穿膜或者膜融合的方法使得外源基因进入细胞;病毒法是利用包装了外源基因的病毒感染细胞的方法使得其进入细胞。但是由于电击法和磷酸钙法的实验条件控制较严、难度较大;病毒法的前期准备较复杂、而且可能对于细胞有较大影响;所以现在对于很多普通细胞系,一般的瞬时转染方法多采用脂质体法。 学习和掌握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的主要方法—脂质体介导的转染。了解外源基因进入的一般性方法,观测外源蛋白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为染色准备实验材料。 上图所示是脂质体介导转染的示意图,它显示了外源质粒进入细胞的一般过程。 外源基因进入细胞主要有四种方法:电击法、磷酸钙法和脂质体介导法和病毒介导法。电击法是在细胞上短时间暂时性的穿孔让外源质粒进入;磷酸钙法和脂质体法是利用不同的载体物质携带质粒通过直接穿膜或者膜融合的方法使得外源基因进入细胞;病毒法是利用包装了外源基因的病毒感染细胞的方法使得其进入细胞。但是由于电击法和磷酸钙法的实验条件控制较严、难度较大;病毒法的前期准备较复杂、而且可能对于细胞有较大影响;所以现在对于很多普通细胞系,一般的瞬时转染方法多采用脂质体法。 本次实验采用的脂质体是promega公司的TransFast脂质体试剂,它是一种阳离子脂质体和中性脂质体的混合物,是对于本次实验中采用的293T细胞优化的转染试剂。 293T细胞 MyoD表达质粒和EGFP表达质粒 DMEM培养基 链霉素/青霉素(双抗)

PBS(磷酸盐缓冲溶液) 酒精灯 废液缸 血球计数板 涡旋振荡器 35mm培养皿 转染管 细胞传代 (2) 弃掉培养皿中的培养基,用1ml的PBS溶液洗涤两次。 (5) 用Tip头多次吹吸,使细胞完全分散开。 细胞转染 1)转染试剂的准备 2)选择合适的混合比例(1:1-1:2/脂质体体积:DNA质量)来转染细胞。在一个转染管中加入合适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加入合适质量的MyoD或者EGFP的DNA,震荡后在加入合适体积的转染试剂, 再次震荡。 7)加入混合液,将细胞放回培养箱中培养一个小时。 第二次细胞传代 在转染后24小时,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 再次进行细胞传代,按照免疫染色合适的密度

贴壁细胞的脂质体转染

一、实验材料 1、宿主细胞CHO(贴壁细胞) 2、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invitrogen公司) 3、6孔细胞培养版 4、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GIBICO) 5、转染级质粒 二、实验步骤 invitrogen的LIPOFECTAMINE 2000说明书上列举了24孔、12孔、6孔……板的实验体系,因为需要转染的细胞量大,所以一直采用的是6孔版做的转染。以下是以6孔板为例说明一下我的体系和方法吧! 1、转染前一天,以合适的细胞密度接种到6孔培养板上。(我的接种密度是 3~4*105/ml.)转染时,细胞要达到90~95%的融合。 2、溶液1:240ul 无血清培养基 + 10 ul lipofectamine 2000 per well (总体积250 ul)(温育5min) 3、溶液2:X ul 无血清培养基 + 4 ug 质粒 per well(总体积250 ul) 4、将溶液1与溶液2混合,室温下置20min。 5、与此同时,将6孔板中的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冲洗细胞两遍后,加入2ml 无血清培养基。 6、将溶液1与溶液2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孔中,摇动培养板,轻轻混匀。在37℃,5%的CO2中保温5~6小时。 7、6小时后,更换含有血清的全培养基,在37℃,5%的CO2中48~72h检测转染水平。 8、如果做稳定转染,换全培养基培养后24h,即可以1:10或更高的稀释比例(根据细胞的生长情况)接种到新的培养基。 三、个人经验: 我觉得贴壁细胞的脂质体转染还是很容易的,有了经验之后,现在做转染得心应手,转染前后细胞的形态几乎不发生变化,几乎没有细胞死亡。转染率很高。以下是个人经验,与大家分享。 1.细胞的状态。这点非常重要,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让细胞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再做。有文献说传代不要超过17代。我总是在细胞复苏后的3代左右做,那时细胞状态最好,不要用传了很多代的细胞去做,细胞的形态都会发生变化了。

lipo转染操作步骤

L i p o2000瞬时转染细胞步骤 Stealth?RNAiorsiRNATransfection 以24孔板为例,其余规格的转染见表1 1中板,细胞密度为30-50%适宜。 注意:根据转染后细胞检测时间长短决定细胞中板密度,如果转染后需要长时间后检测,则细胞中板密度适当降低,已避免细胞过度生长导致存活降低。 2第二天(24-36小时后)每个孔转染方式如下: A将20pmolsiRNA溶于50ul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 B将1ullipo2000溶于50ul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混匀室温放置5min。 C将AB两管混合,放置20min。 3转染期间,将24孔板培养基换成无血清培养基,每孔400ul。将C管mix加入24孔板对应孔中,4-6小时候换成有血清培养基。PlasmidDNATransfection DNA(ug):lipo2000(ul)=1:2-3 转染时细胞密度越高,转染效率,表达效率也越高,并且可以降低细胞毒性。1中板。 贴壁细胞:0.5-2X105cells/well,第二天待细胞密度达到70-80%时转染 悬浮细胞:4-8X105cells/well,中板后随即转染。 2转染。 A将0.8ugDNA溶于50ul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 B将2ullipo2000溶于50ul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混匀室温放置5min。 C将AB两管混合,放置20min。 转染期间,将24孔板培养基换成无血清培养基,每孔400ul。将C管mix加入24孔板对应孔中,4-6小时候换成有血清培养基。 Table1.CultureSharedreagentsDNAtransfectionRNAitransfection

细胞的脂质体转染法和电穿孔法

细胞的脂质体转染法和电穿孔转染法 (一)脂质体转染 一、实验试剂及器材 Lipofectamine? 3000 Transfection Reagent,质粒DNA(0.5-5 μg/μL储液),Opti-MEM?减血清培养基,培养板,酒精灯,离心机,微量移液器,离心管等。 二、实验步骤 1. 接种细胞至70-90%汇合度时转染; 2. 使用Opti-MEM?减血清培养基稀释Lipofectamine? 3000试剂(2管),充分混匀(6孔板Opti-MEM?培养基为125 μL× 2,Lipofectamine? 3000为 3.75和7.5 μL); 3. 在每管已稀释的Lipofectamine? 3000试剂中加入稀释的DNA(用P3000TM试剂稀释)(1:1比例); 4. 室温孵育5分钟; 5. 加入DNA-脂质体复合物至细胞中; 6. 37°C(PK-15在39°C下培养)孵育细胞2–4天,然后分析转染细胞。 三、注意事项 1. 在无血清培养基(如Opti-MEM?减血清培养基)中制备DNA-Lipofectamine? 3000脂质体复合物,直接将其加入含细胞培养基的细胞中(在血清/抗生素存在或不存在时均可); 2. 转染后无需去除转染复合物或者更换/添加培养基;

3. Lipofectamine? 3000试剂用量各有不同,测试推荐的两种浓度的Lipofectamine? 3000试剂,以确定最佳用量,开始新的转染; 4. Lipofectamine? 3000试剂应放在4℃储存(切勿冷冻)。 附上Lipofectamine 3000 REagent Protocol:

细胞转染的步骤

转染 B添加义项 ? DNA小片段插入体细胞或细胞系的过程。若此DNA未与宿主细胞DNA整合而获表达,称“瞬时转染(transient transfection)”;若与宿主细胞DNA整合并随后者的复制而复制称“稳定转染(stable transfection)”。 10 本词条正文缺少必要目录或最新动态,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 转染 ? ? 外文名称 ? transfection ? ? 过程 ? 真核细胞由于外源DNA掺入而获得新的遗传标志的过程。 ? 瞬时转染 ? transient transfection ? ? 稳定转染

stable transfection ? 目录 展开

基本简介 转染 标志的过程。 常规转染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瞬时转染,一类是稳定转染(永久转染)。前者外源DNA/RNA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因此一个宿主细胞中可存在多个拷贝数,产生高水平的表达,但通常只持续几天,多用于启动子和其它调控元件的分析。一般来说,超螺旋质粒DNA转染效率较高,在转染后24-72小时内(依赖于各种不同的构建)分析结果,常常用

到一些报告系统如荧光蛋白,β半乳糖苷酶等来帮助检测。后者也称稳定转染,外源DNA 既可以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也可能作为一种游离体(episome)存在。尽管线性DNA比超螺旋DNA转入量低但整合率高。外源DNA整合到染色体中概率很小,大约1/104转染细胞能整合,通常需要通过一些选择性标记,如来氨丙基转移酶(APH;新霉素抗性基因),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HPH),胸苷激酶(TK)等反复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同源细胞系。 转染技术的选择对转染结果影响也很大,许多转染方法需要优化DNA与转染试剂比例,细胞数量,培养及检测时间等。 相关分类 化学转染法 包括:1.DEAE-葡聚糖法,2.磷酸钙法,3.人工脂质体法。DEAE-葡聚糖是最早应用哺乳动物细胞转染试剂之一,DEAE-葡聚糖是阳离子多聚物,它与带负电的核酸结合后接近细胞 葡聚糖转染成功地应用于瞬时表达的研究,但用于稳定转染却不是十分可靠。磷酸钙法是磷酸钙共沉淀转染法,因为试剂易取得,价格便宜而被广泛用于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的研究,先将DNA和氯化钙混合,然后加入到PBS中慢慢形成DNA磷酸钙沉淀,最后把含有沉淀的混悬液加到培养的细胞上,通过细胞胞膜的内吞作用摄入DNA。磷酸钙似乎还通过抑制血清中和细胞内的核酸酶活性而保护外源DNA免受降解.人工脂质体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不但可以转染其他化学方法不易转染的细胞系,而且还能转染从寡核苷酸到人工酵母染色体不同长度的DNA,以及RNA,和蛋白质.此外,脂质体体外转染同时适用于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与以往不同的是脂质体还可以介导DNA和RNA转入动物和人的体内用于基因治疗。人工合成的阳离子脂质体和带负电荷的核酸结合后形成复合物,当复合物接近细胞膜时被内吞成为内体进入细胞质,随后DNA复合物被释放进入细胞核内,至于DNA是如何穿过核膜的,其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细胞转染操作方法

细胞转染操作方法 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随着基因与蛋白功能研究的深入,转染目前已成为实验室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基本方法。转染大致可分为物理介导、化学介导和生物介导三类途径。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和基因枪属于通过物理方法将基因导入细胞的范例;化学介导方法很多,如经典的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方法、和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的技术;生物介导方法,有较为原始的原生质体转染,和现在比较多见的各种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 理想细胞转染方法,应该具有转染效率高、细胞毒性小等优点。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是目前转染效率最高的方法,同时具有细胞毒性很低的优势。但是,病毒转染方法的准备程序复杂,常常对细胞类型有很强的选择性,在一般实验室中很难普及。其它物理和化学介导的转染方法,则各有其特点。 需要指出的一点,无论采用哪种转染技术,要获得最优的转染结果,可能都需要对转染条件进行优化。影响转染效率的因素很多,从细胞类型、细胞培养条件和细胞生长状态,到转染方法的操作细节,都需要考虑。 一、细胞传代 1.试验准备:200ul/1mlTip头各一盒(以上物品均需高压灭菌),酒精棉球,废液缸,试管架,微量移液器,记号笔,培养皿,离心管。 2.弃掉培养皿中的培养基,用1ml的PBS溶液洗涤两次。 3.用Tip头加入1mlTrypsin液,消化1分钟(37℃,5%CO2)。

用手轻拍培养瓶壁,观察到细胞完全从壁上脱落下来为止。 4.加入1ml的含血清培养基终止反应。 5.用Tip头多次吹吸,使细胞完全分散开。 6.将培养液装入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5min。 7.用培养液重悬细胞,细胞计数后选择0.8X106个细胞加入一个35mm培养皿。 8.将合适体积完全培养液加入离心管中,混匀细胞后轻轻加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 9.将培养皿转入CO2培养箱中培养,第二天转染。 二、细胞转染 1.转染试剂的准备 ①将400ul去核酸酶水加入管中,震荡10秒钟,溶解脂状物。 ②震荡后将试剂放在-20摄氏度保存,使用前还需震荡。 2.选择合适的混合比例(1:1-1:2/脂质体体积:DNA质量)来转染细胞。在一个转染管中加入合适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加入合适质量的MyoD或者EGFP的DNA,震荡后在加入合适体积的转染试剂,再次震荡。 3.将混合液在室温放置10―15分钟。 4.吸去培养板中的培养基,用PBS或者无血清培养基清洗一次。 5.加入混合液,将细胞放回培养箱中培养一个小时。 6.到时后,根据细胞种类决定是否移除混合液,之后加入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48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