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国非医用口罩标准对比

全球各国非医用口罩标准对比
全球各国非医用口罩标准对比

附表1-5 非医用口罩标准对比

口罩美标,欧标,国标规范标准及3M口罩各型号分析

前言 以下数据分析结论以及建议均来自官方和本人根据个人知识经验不保证理论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由于篇幅较长错误难免我会尽量保证正确率和准确性但不保证文章的绝对准确和正确 如因曲解误读或未按本文要求进行实践所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本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因为是新帖所以还是要说一下各国标准 以下分别是美标欧标和国标

关于这个建议使用时间 我个人的看法是由于厂家不了解每个用户的具体使用环境

所以经过测试给出一个能最大限度保证用户安全的时限 但这个时限并不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口罩 综合现在各地的雾霾情况加上节约开支上的考量按每天佩戴不超过三小时计算我个人建议三个月更换一次口罩 N标准系列口罩 9010 官方简介 用于某些非油性颗粒物的呼吸防护和病毒微生物的呼吸防护 呼吸阻力小佩戴舒适折叠式设计更方便携带

此款口罩算一种基础型口罩符合N95标准材质为经过静电处理的无纺布 从官方所说的用于某些非油性颗粒物的呼吸防护我们可以看出此款口罩的防护范围并不大 由于没有任何的性能数据我们也无从得知其具体性能在此仅从已知数据进行推测 首先此口罩符合N95标准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能用于雾霾的基本防护其次此口罩没有呼吸阀所以不适合长时间佩戴最后口罩与面部接触的地方与普通口罩相同没有做太多处理从而导致气密性有一定缺陷不适合剧烈运动 结论此口罩为基础防护口罩适合中度污染使用价格较低也适合频繁更换8210系列 8210有多种版本基本上各个版本都是对舒适性进行改进防护能力没有太大区别 8210系列分别为 8210CN

8210s 8210舒适版

8210V 官方简介 用于防护在研磨砂纸打磨清扫锯切装袋等过程中或在矿石煤铁矿面粉金属木材花粉和某些其它物质的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的防护用于防护由喷雾产生的不散发油性气溶胶或蒸气的液态或非油性的颗粒物当用于防护这些颗粒物时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本产品可用于不超过10倍职业接触

国外水泥添加剂标准

国外水泥添加剂标准 摘要:本文介绍国外水泥添加剂标准,尤其详细介绍ASTM C 465 水泥工艺添加剂和ASTM C 688水泥功能添加剂两个标准。正确理解和吸收国外标准的先进点对提高我国水泥添加剂的研发和利用水平和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非常有益。 关键词:水泥、工艺外加剂、功能外加剂、助磨剂、国际、标准 1前言 世界各国水泥标准主要从属于两大体系:欧洲标准体系(EN)和美国标准体系(ASTM)。根据Wein 协定,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水泥和建筑灰技术委员会(TC51)代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水泥和建筑灰技术委员会(TC74)起草标准,最后由ISO成员国通过(至少有75%成员国同意)。例如我国GB/T 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法”与ISO 679等同,而ISO 679又来自EN 196-1。目前,ISO/TC74有36个,CEN/TC51有19。世界上还有部分采用美国材料标准和试验法标准(ASTM)。材料标准反映了一个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是技术开发和生产实践的总结。我国水泥工业使用水泥添加剂要较发达晚20-30年,近几年来我国对水泥添加剂的开发和使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认真学习国外先进水泥添加剂标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本文介绍先进的国外水泥添加剂标准。 2 术语 要把水泥添加剂和砂浆、混凝土外加剂区分开来,前者是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加的,后者是在水泥使用过程中加的。用“添加剂”和“外加剂”就能把两者区分开来。水泥添加剂掺量一般不超过1%。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有十多种,掺量差别很大,引气剂0.005-0.015%,减水剂0.2-1.5%,速凝剂2-6%,膨胀剂6-15%。水泥添加剂中的“添”中文含义是少量加的意思,如“炉子该添煤了”、“孩子又添了一岁”。另外要区分水泥添加剂和多量使用的混合材(在水泥生产中加)和掺合料(在水泥使用中加)。要注意各国水泥文献中所使用的专有名词的区别。如在欧洲文献中使用“additives”表示水泥添加剂,美国文献中用“addition s”;“additions”在欧洲标准文献中指的是大量加入的混和材,在美、加拿大文献中用“mineral admixture s”或“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s”(补充胶凝材料)代表混合材或掺合料。对于“混凝土外加剂”欧美都用“admixtures”。名词术语的使用是约定俗成的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统一,但也不能随意乱用,以免造成混乱或误解。

医用外科口罩使用说明书编制指南(非无菌)

附件3 医用外科口罩使用说明书编制指南(非无菌)【产品名称】医用外科口罩 【型号、规格】口罩形状、尺寸、层数 【结构及组成】本产品由口罩体、鼻夹、口罩带组成。口罩体由无纺布和过滤材料(如聚丙烯熔喷布等)为主要原料热合而成。 【产品性能】产品以非无菌形式提供,产品性能符合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用于戴在手术室医务人员口鼻部位,以防止皮屑、呼吸道微生物传播到开放的手术创面,并阻止手术病人的体液向医务人员传播,起到双向生物防护的作用。 【使用方法】 1. 打开包装取出口罩,检查口罩是否完好。 2. 有鼻夹的一面向上,口罩(口罩内侧特征)为内侧,双手撑开口罩带,避免手部接触口罩内侧,将口罩置于面部,调整至合适位置。 3. 轻压鼻夹,使其与鼻梁贴合,然后按着鼻夹,将口罩下端调节至下颌处。 【禁忌症、注意事项、警示】 1.请按使用需求选择无菌或非无菌产品。 2.本产品为一次性使用产品,严禁重复使用,使用后应按医院和环保部门要求进行处理。 3.使用前请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包装或口罩破损,请勿使用。对外包装标志、生产日期、 有效期进行确认,并在效期内使用。 4.对无纺布过敏者慎用。 5.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呼吸抗阻明显增强(呼吸困难时),口罩破损,口罩受污染(染有血渍及飞沫等异物时),应及时更换。 【包装】(多少)只/袋 【贮存】置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远离火源及易燃物。 【运输】应防止重压、阳光直晒和雨雪浸淋。 【使用期限】12个月(暂定) 【生产日期】见包装封口处。(按实际情况填写) 【标签所用的图形、符号的解释】(至少标注不得二次使用符号的解释) 【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生产许可证编号】 【注册人/生产企业名称】 【住所】 【生产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方式】 【网址】(有则写,无则删除此栏) 【售后服务单位】 【咨询电话】 【说明书编制日期】

国内外交通事故数据比较

1 国内外交通事故数据 国内外交通事故情况 表1 澳大利亚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 年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 20001,817 20011,737 20021,715 20031,621 20041,583 20051,627 20061,602 20071,603 20081,464 20101368 表2 美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 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 2000639400041945 2001632300042169 2002631600043005 2003632800042884 2004618100042836 2005615900043443 2006597300042642 2007602400041259

2008581100037423 表3 德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 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3829497503 20013753456977 20023620546842 200335453466138 20043393105842 20053366195361 20063279845091 表4 英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 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2421173580 20012364613598 200223424735816 20032200793658 20042130433368 20052037093336 20061941613297 表5 日本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 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9319349006

200194716911000 20029367218326 20039479937702 20049521917958 20059338286871 200688670363525 表6 中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 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 200061697193853 2001754919105930 2002773000109381 2003667507104372 2004517889107077 200545025498738 200637878189455 200732720981649 200826520473484 200923835167759 2010390616465225 国内外交通事故原因 表7 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的醉酒的事故及严重程度

护目镜介绍及国内外标准解析

护目镜介绍及国内外标准解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全球的高风险受到广泛关注。口罩、护目镜等医用防护物资需求量巨大,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可能受到感染的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目镜作为医护人员必不可少的防护品,其标准的重要性突显,各国的护目镜标准分类属于眼面部防护具。 根据国家标准GB/T 12903—2008《个体防护装备术语》的定义是指防御电磁辐射、紫外线及有害光线、烟雾、化学物质、金属火花和飞屑、尘粒、抗机械和运动冲击等伤害眼睛、面部和颈部的防护装备,它包括三个类别:即太阳镜、职业眼面部防护装备和运动眼面部防护装备。目前作为防疫物资的医用护目镜就属于职业眼面部防护装备,以下将职业眼面部防护装备所涉及的国内外标准进行检索、收集和整理,选择关键性能——防护性能来分析比较国内外护目镜标准。 一、国内外标准 1、我国标准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GB 14866—2006),适用范围为除核辐射、X线、激光、紫外线、红外线和其他核辐射以外的各类个人用眼防护; 《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1部分:要求》( GB 32166.1—2016),适用于在职业眼面部防护中(主要是工业防护)用于保护眼部或面部安全的平光防护具或部件。 《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 GB/T 32166.2—2015)适用于在职业眼面部防护中(主要是工业防护)用于保护眼部或面部安全的平光防护具或部件。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GB 14866—2006),适用于除核辐射、X 光、激光、紫外线、红外线及其他辐射以外的各类个人眼护具。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防护器具装置及用具》(YY/T 0128—2004)适用于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防护装置及防护用具。 《医用防护镜技术要求》(DB11/ 188—2003)适用于临床医务人员在工作时防止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直接溅入眼部的医用防护镜。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5部分: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GBZ/T 240.5—2011),适用于检测化学品的眼睛刺激性/腐蚀性作用目前,我国现行的职业眼面部防护国家标准有4项,行业标准有2项,地方标准1项,我国没有医用护目镜的专项技术标准,DB11/ 188—2003《医用防护镜技术要求》是非典时期制定的地方标准,但考虑到实施时间,检测项目等内容,仅可以参考使用。而市面上大部分生产的护目镜基本上依据的都是作为通用标准的GB 14866—2006《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现阶段只要符合护目镜的光学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防护性能等要求,以上标准均可使用 2、国际国外标准 《个人用护目镜技术要求》(ISO 4849:1981)国际标准化组织; 《美容和医学用途的人畜使用强光源防护镜.第1部分:产品规格》 (ISO 12609-1:2013) 国际标准化组织; 《个人眼睛和脸部保护装置》(ANSI/ISEA Z87.1:2015)美国国家标准; 《个人眼睛保护装置. 规范》(EN 166:2001)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国外水泥添加剂标准1

国外水泥添加剂标准 更新日期:2007-9-17 作者:助磨剂分会来源:水泥助磨剂分会【字体: 小大】 摘要:本文介绍国外水泥添加剂标准,尤其详细介绍ASTM C 465 水泥工艺添加剂和ASTM C 688水泥功能添加剂两个标准。正确理解和吸收国外标准的先进点对提高我国水泥添加剂的研发和利用水平和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非常有益。 关键词:水泥、工艺外加剂、功能外加剂、助磨剂、国际、标准 1前言 世界各国水泥标准主要从属于两大体系:欧洲标准体系(EN)和美国标准体系(ASTM)。根据Wei n协定,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水泥和建筑石灰技术委员会(TC51)代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水 泥和建筑石灰技术委员会(TC74)起草标准,最后由ISO成员国通过(至少有75%成员国同意)。例如我国GB/T 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与ISO 679等同,而ISO 679又来自EN 196-1。目前,ISO/TC74有36个国家,CEN/TC51有19国家。世界上还有部分国家采用美国材料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ASTM)。材料标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是技术开发和生产实践的总结。我国水泥工业使用水泥添加剂要较发达国家晚20-30年,近几年来我国对水泥添加剂的开发和使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认真学习国外先进水泥添加剂标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本文介绍先进的国外水泥添加剂标准。 2 术语 要把水泥添加剂和砂浆、混凝土外加剂区分开来,前者是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加的,后者是在水泥使用过程中加的。用“添加剂”和“外加剂”就能把两者区分开来。水泥添加剂掺量一般不超过1%。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有十多种,掺量差别很大,引气剂0.005-0.015%,减水剂0.2-1.5%,速凝剂2-6%,膨胀剂6-1 5%。水泥添加剂中的“添”中文含义是少量加的意思,如“炉子该添煤了”、“孩子又添了一岁”。另外要区分水泥添加剂和多量使用的混合材(在水泥生产中加)和掺合料(在水泥使用中加)。要注意各国水泥文献中所使用的专有名词的区别。如在欧洲文献中使用“additives”表示水泥添加剂,美国文献中用“additions”;“a dditions”在欧洲标准文献中指的是大量加入的混和材,在美、加拿大文献中用“mineral admixtures”或“suppl 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s”(补充胶凝材料)代表混合材或掺合料。对于“混凝土外加剂”欧美都用“ad

外科口罩与普通口罩的区别

外科口罩与普通口罩的区别 普通医用口罩 符合相关注册产品标准(YZB),一般缺少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或者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或者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护。 一)医用防护口罩 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和气流阻力: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85±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 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即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级。 2.吸气阻力:在上述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343.2Pa(35mmH2O)。 (二)医用外科口罩 符合YY 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过滤效率、细菌过滤效率和呼吸阻力: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30±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 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30%; 2.细菌过滤效率:在规定条件下,对平均颗粒直径为(3±0.3)μ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 3.呼吸阻力:在过滤效率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49Pa,呼气阻力不超过29.4Pa。(三)普通医用口罩 符合相关注册产品标准(YZB),一般缺少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或者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 建议: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戴防护口罩,病人戴外科口罩。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2009年9月21日,国家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用口罩监管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械〔2009〕95号),对做好医用口罩监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医用口罩注册工作,指导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及公众进一步了解医用口罩的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及其类型,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医用口罩的标准及重要技术指标 目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口罩包括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普通医用口罩,普通脱脂纱布口罩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口罩,其标准和重要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一)医用防护口罩 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和气流阻力: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85±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 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即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级。 2.吸气阻力:在上述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343.2Pa(35mmH2O)。 (二)医用外科口罩 符合YY 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过滤效率、细菌过滤

医用防护口罩(无菌)产品技术要求

医用防护口罩产品技术要求 XXX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医用防护口罩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XXX公司生产的医用防护口罩。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 材料与组成 医用防护口罩由口罩本体、鼻夹、口罩带、口罩带调节扣经热压、缝制而成。其中口罩本体由色织棉布、芯片(放粘法非织造布、熔喷布复合而成)制成;鼻 夹采用聚丙烯包裹金属丝制成。 1.2 型号规格 1.2.1 型号:无菌折叠耳挂式 1.2.2 规格:15.7cm×10.8cm。 1.3 型号规格划分说明 医用防护口罩的型式和基本尺寸见表1和图1。 图1 口罩型式:折叠耳挂式表1 口罩规格型号和基本尺寸单位:cm 规格型号长度宽度带子长度鼻夹长度层数15.7cm×10.8cm15.7土5% 10.8土5% 16.0土5% ≥8.0 3层2.性能指标 2.1 基本要求 第 1 页共6 页

口罩应覆盖佩戴者的口鼻部,应有良好的面部密合性,表面不得有破洞、污渍、不应有呼气阀。 2.2 鼻尖 2.2.1口罩上应配有鼻夹。 2.2.2鼻夹应具有可调节性。 2.3口罩带 2.3.1口罩带应调节方便。 2.3.2应有足够强度固定口罩位置。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断裂强力应不 小于10 N。 2.4过滤效率 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口罩对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应符合表2过滤效率等级1级的要求。 表2过滤效率等级 等级过滤效率% 1级≥95 2级≥99 3级≥99.97 2.5气流阻力 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口罩的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43.2Pa (35mmH2O)。 2.6合成血液穿透 2 mL合成血液以10.7 kPa (88 mmHg)压力喷向口罩,口罩内侧面不应出现渗透。 2.7表面抗湿性 口罩外表面沾水等级应不低于GB/T 4745-2012中3级的规定。 2.8微生物指标 包装标志上有灭菌或无菌字样的口罩应无菌。 2.9环氧乙烷残留量 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口罩,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 第 2 页共6 页

波特兰水泥标准规范

波特兰水泥标准规范 本标准基于之前C150标准框架下发布的;在采用原来的指定标准数量上,以及在涵盖之前的基础上修订的,同时也是今年的最后修订。这个标准发行指定的规范名称后面的编码指的是原采用的规范或正在修改的。 这个标准已经被美国国防部的机构批准。 1. 范围 1.1 本规范包括八种类型的波特兰水泥,如下(见注2) 1.1.1 类型I-用于不需其它特殊性能的水泥。 1.1.2 类型IA-除具有引气功能外不需其它特殊性能的水泥。 1.1.3 类型II-一般用途,更多的尤其是当中抗硫酸盐水泥水化热或中等水化热所需的。 1.1.4 类型IIA-带有引气型的中抗硫型的通用水泥。 1.1.5 类型III-高早强型水泥。 1.1.6 类型IIIA-具有引气功能的III型水泥。 1.1.7 类型IV-为低水化热型水泥。 1.1.8 类型V-为高抗硫型水泥。 注1—一些水泥与复合式分类指定,如I / II型,表明水泥符合指定类型的要求,所提供的必需是其他任何类型都适合用的。 1.2 当同时有SI和英制单位时,SI是标准使用单位。英寸-磅单位近似的提供仅有的信息。 1.3 本标准参考注释和脚注文本提供解释性材料。作为标准所要求时,注释和脚注(不包括那些表和图)不予考虑。

2. 引用文件 2.1 ASTM标准: C 33混凝土骨料 C 109 / C 109M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水泥砂浆(使用2至50立方毫米的试体) C 114 水泥化学分析的试验方法 C 115 水泥细度的波特兰浊度计试验方法 C 151 用于水硬性水泥压蒸膨胀试验方法 C 183 水硬性水泥的取样方法和测试数量 C 185 用于水硬性水泥空气含量砂浆试验方法 C 186 水硬性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 C 191 为水硬性水泥凝结时间试验方法—用维卡针技术 C 204 水泥细度透气性的装置试验方法 C 219 有关水硬性水泥的术语 C 226 规范中使用引气的补充加气水泥的制造 C 266 为水硬性水泥凝结时间试验方法—Gillmore针 C 451 用于水硬性水泥早期硬化试验方法—管理(粘贴法) C 452 波特兰的扩张潜力试验方法—硫酸盐接触水泥砂浆 C 465 规范中使用的添加剂制造水硬性水泥 C 563 在水硬性水泥中使用24小时抗压强度优化SO3的测试方法 C 1038 用于存储在水砂浆的水硬性水泥膨胀试验方法

关于口罩防护标准国标

口罩都有哪些标准? 目前,我国关于口罩的主要标准包括GB 2626-2006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YY 0469-2011 《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GB/T 32610-2016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等,目前主要分为劳动防护、医用防护、日常防护三类。目前国内常见的口罩,基本上都是四个标准体系:国标、美标、欧盟标准和日标。说明:YY 开头的代表医药行业标准,GB 开头的代表国家标准,即国标。 一、劳保口罩标准 GB 2626-2006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由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为全文强制性标准,于2006 年12 月1 日实施。该标准所规定 的防护对象包括各类颗粒物,即包括粉尘、烟、雾和微生物,还规定了呼吸防护用品的生产和技术规范,对防尘口罩的材料、结构、外观、性能、过滤效率(阻尘率)、呼吸阻力、检测方法、产品标识、包装等都有严格要求。标准根据口罩的过滤效率将口罩分为90(KN90 、KP90) 、95(KN95 、KP95) 、100(KN100 、 KP100) 三个等级。 GB2626-2006 面罩的分类

注:该标准的测试流量为85L/min 。呼吸阻抗的指标要求为:吸气阻力不超过350pa ,呼 气阻力不超过250pa 。 GB 2626-2019 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物呼吸器,标准的修订版本GB 2626-2019 《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已于2019 年12 月31 日正式发布,计划于2020 年7 月1 日正式实施,新标准增加了呼吸器材料、产品可拆卸部件的泄漏性检测方法等要求。 二、医疗卫生口罩标准 中国的医用防护口罩标准现有两个。YY0469-2011 《医用外科口罩》及GB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医用口罩的检测在现有国家的标准中涉及到三个:YY/T 0969-2013 《一次性使用医用 口罩》、YY 0469-2011 《医用外科口罩》、GB 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YY 0469-2011 《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由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为医药行业标准,于2005 年1月1 日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医用外科口罩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与使用说明及包装、运输和贮存。该标准规定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 注:该标准的BFE 测试流量为28.3L/min; PFE 测试流量为(30 ±2)L/min ,试验面积为 100cm2 ; 呼吸阻力的测试流量为8L/min ,试验面积为5.06cm2 。有合成血液穿透要求:将2mL 合成血液以10.7KPa(80 mmHg) 压力喷向口罩,口罩内侧不应出现渗透。 YY0469-2011 口罩微生物指标 GB 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由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于2011 年8月1 日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医用防护口罩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与使用说明及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医疗工作环境下,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自吸过滤式医用防护口罩。该标准的4.10 为推荐性,其余为强制性。

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为用于戴在手术室医务人员口鼻部位,以防止皮屑、呼吸道微生物传播到开放的手术创面,并阻止手术病人的体液向医务人员传播,起到双向生物防护的作用。 中文名:医用外科口罩 外文名:Surgical mask 管理类别:Ⅱ类医疗器械 分类名称:手术室感染控制用品

目录 .1简介 .2医用外科口罩的结构与组成 .3医用外科口罩的材质 .4医用外科口罩主要技术指标 .5医用外科口罩的预防类型及适用情况.6正确配带口罩方法 .7注意事项 .8使用建议

简介 医用外科口罩用于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等过程中所佩戴的一次性口罩,能覆盖使用者的口、鼻等,为防止病原体微生物、体液、颗粒物等的直接透过提供物理屏障。 医用外科口罩的结构与组成 通常由面罩、定形件、束带等组件加工而成,一般由非织造布材料制造而成。通过过滤起到隔离作用。 医用外科口罩的材质 医用外科口罩主要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这些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 医用外科口罩主要技术指标 医用外科口罩需符合我国医药行业标准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30±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30%; (2)细菌过滤效率:在规定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 (3)压力差:在规定条件下,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压力差应不大于49Pa;

(4)合成血液穿透:2ml合成血液以16.0kPa(120mmHg)压力喷向口罩外侧面后,口罩内侧面不应出现渗透。 医用外科口罩的预防类型及适用情况 用于戴在手术室医务人员口鼻部位,以防止皮屑、呼吸道微生物传播到开放的手术创面,并阻止手术病人的体液向医务人员传播,起到双向生物防护的作用。 正确配带口罩方法 正确佩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预防呼吸系统传染疾病的传播。佩戴方法如下: (1)佩戴口罩前应将手清洗干净,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 (2)佩戴时,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深色面朝外,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将折面完全展开; (3)将有鼻夹的一边向上,将嘴、鼻、下颌全包住,将口罩下端调节至下颌适当位置,两边的橡筋带挂于双耳或将两端的绑带系结于脑后,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注意事项

最新口罩分类及技术标准(全球)

最新口罩分类及技术标准(全球) 一、口罩种类 ●按形状分类 口罩根据外形,分为平板式、折叠式和杯状三种。平板式口罩便于携带,但密合性差;折叠口罩方便携带;杯状呼吸空间大,但不方便携带。 ●按佩戴方式分类 头戴式:适合佩戴时间长的车间工人使用,佩戴麻烦。 耳戴式:佩戴方便,适合经常戴脱。 颈戴式:用S钩、一些软质材料连接件,连接耳带转换成颈带式适合长时间佩戴,更便于戴安全帽或穿防护服等车间工人使用。 ●按使用材料分类 纱布口罩:现在仍然有部分车间使用纱布类口罩,但其遵循的GB19084-2003标准要求较低,不符合GB2626-2019的标准,只能防护大颗粒粉尘。 无纺布口罩:随弃式防护口罩大部分为无纺布口罩,主要是以物理过滤辅以静电吸附的过滤方式为主。 布料口罩:布料口罩只有保暖效果无过滤PM等极小颗粒的效果。 纸口罩:适用于食品、美容等行业,具有透气度好、使用方便舒适等特点,所用纸遵循GB/T22927-2008标准。 其他材料的口罩,如生物防护过滤新材料等。 ●按适用范围分类 医用口罩:国内分为三类,医用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颗粒物防护口罩:工业用符合GB2626-2019标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认证(LA 认证) ,2015年由强制认证改为自愿认证。如果用于防雾霾需要使用插片式,需符合GB/T32610-2016标准。民用符合G B/T32610-2016标准。 保暖布口罩:保暖用口罩,适合冬天佩戴,只需要符合织物类的相关标准即可。 其他特殊行业: 如化工等。 ●按防护等级 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标准,按不同的颗粒过滤效率分为不同的防护等级。 ●其他 呼吸防护口罩可以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过滤式又可分为送风过滤式和自吸过滤式,后者可以分为半口罩和全口罩;隔绝式可分为供气式和携气式,两者又分别包括正压式和负压式。 二、口罩标准与认证 1、中国口罩主要标准 ●GB2626-2019标准 该标准过滤元件按过滤性能分为两类(KN和KP)。KN类只适用于过滤非油性颗粒物;KP 类适用于过滤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元件 ●GB/T32610-2016标准 此标准为民用口罩标准,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标准适用于在日常生活中空气污染环境下滤除颗粒物所佩戴的防护型口罩。

口罩标准

口罩相关标准及分类 一、平面口罩材料 1、EN14683-2014 医疗口罩材料 注:a代表着这种材料只能给病人、易过敏的人群 2、ASTM F2100-2004 医疗口罩材料 3、YY0469-2004 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表1 口罩的分类 表2 口罩微生物指标

二、防尘口罩材料 1.欧盟阻尘口罩标准EN149:2001+A1-2009 穿透率 呼吸阻力 备注:新标准规定了口罩的标示方法,比如NR代表着口罩不能重复使用,R代表着口罩可以重复使用,RD代表着口罩可以重复使用,并满足加载测试。 加载测试的重量是,如果粉尘的浓度为400mg/cm3,加载的时间就是125min,或者是95lpm 对于有阀的口罩材料来说FFP1的吸气阻力达到40MMH20,FFP2的吸气阻力达到50mmH20,FFP3的吸气阻力达到70mmH20;对于无阀的口罩材料来说FFP1的吸气阻力达到30MMH20,FFP2的吸气阻力达到40mmH20,FFP3的吸气阻力达到50mmH20;

N (Non-oil resistance), 95, 99 and 100 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无时限,测试物质:μm NaC l气溶胶,测试流速:85L/Min R (oil-Resistance), 95, 99, 100 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及汗油性悬浮颗粒时限八小时;举例结构:42克纺粘布+蓬松静电棉+熔喷布+55克纺粘布; P (oil-Proof), 95, 99, 100 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及汗油性悬浮颗粒无时限,一般情况下,供应商建议使用40小时或30天,口罩能够解除有机气味及异味。结构一般是,测试物质:μm油性气溶胶DOP或石蜡油, 测试流速:85L/Min;3M口罩举例结构:纺粘布+阻燃滤棉+静电滤棉+活性炭层+纺粘布;具体克重不详。 3、GB2626-2006 自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表1 过滤元件的类别 表2 过滤效率

各国水泥标准对比分析

中国是世界水泥生产大国,受资源、能源、交通等因素的制约,水泥生产、销售有很强的地域性;同时我国又是能源和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水泥大量出口并不应受到鼓励,但鉴于目前国内水泥供过于求的市场状态,许多大企业纷纷瞄准国外市场,在此需要提示水泥企业在制订水泥出口发展时战略要充分了解相关进口国的政策法规、水泥产品标准及相应的检测方法。我国现行六大水泥产品标准(简称通用水泥标准)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涉及的试验方法基本上是等同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也即按我国标准检验的水泥性能指标与欧洲标准是具有可比性的,因此在签定合同时首先选择说服对方按我国现行的标准作为验收标准,这样可以避免许多麻烦。如果对方不同意采用中国标准,一定要注意进口国执行的标准体系,一些英、美殖民地国家仍执行的是ASTM、老BS标准(1991年以后英国已执行欧洲标准)。 为了使各水泥企业对主要国家标准有初步的认识,我们对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泥标准情况与我国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一、世界水泥标准发展现状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加速,世界各国水泥标准也已从分别采用ISO、ASTM、BS三个标准体系的状态向绝大多数采用ISO标准体系发展。80年代初期世界各国和地区采用美、英和ISO标准体系的基本各占1/3,进入90年代已有半数国家和地区采用了ISO标准体系。日本水泥标准的发展进程充分体现了世界水泥标准的发展状况。日本原水泥标准属ASTM标准体系,在70年代以前美国、日本对国际标准化活动不够重视,美国自持工业发达、技术先进,在对外贸易中,特别是在亚太、南美市场强调必须以美国标准为依据,因此对欧洲国家竞争国际标准主导权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国家标准化组织发布的四项水泥检验方法标准和正在征求意见的检验方法都由欧洲标准演变而来)。70年代中期国际贸易的竞争和磨擦加剧,加速“采标”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自1979年国际贸易组织(AATT)近120个成员国签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也称“标准化守则(TBT)”)中明确规定:“自1980年1月1日起,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认证制度以国际标准为依据”。此时美、日才充分意识到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协调一致是大势所趋,如不及时采取对策,会严重损害本国利益。通过多年努力美国在竞争ISO、IEC技术领导权方面已卓有成效,目前美国标准化协会已参加79%TC组织的活动,承担18%的TC秘书处工作。日本于1997年对水泥标准进行了修订,水泥强度检验方法等同采用了ISO标准,水泥标准也在原ASTM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向欧洲标准体系靠拢,而且日本于1998年由ISO/TC74的O成员转为P成员,并开始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目前仍有31个国家和地区采用ASTM标准体系,而且动向不明。ISO水泥强度检验方法标准和欧洲水泥标准是经过20余年的协调产生的,因此与美国标准的协调工作尚需一个过程。 二、欧洲水泥标准发展概况

医用外科口罩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医用外科口罩 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型号规格 型号:平面耳挂式 规格: cm× cm、 cm×9 cm、12 cm× cm共三种规格,具体型号规格及尺寸信息见表1。 表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型号规格及尺寸信息表 型号 规格 (未展开尺寸,长×宽,允差±5%) 平面耳挂式× 平面耳挂式 cm×9 cm 平面耳挂式12 cm× cm 型号命名说明 平面耳挂式 平面产品结构示意图(平面形) 耳挂式结构示意图 型号规格划分说明 型号:根据产品供应形式(非无菌)、形状、佩戴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规格:根据产品的尺寸大小进行划分。 原材料材质信息 口罩体由三层组成。其原材料材质信息见表2。

表2 原材料信息 2.性能指标 2.1外观 口罩外观应整洁、形状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损、污渍。 2.2结构与尺寸 口罩佩戴好后,应能罩住佩戴者的鼻、口至下颌。尺寸应符合表1的要求。 2.3鼻夹 口罩上应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2.3.2鼻夹长度应不小于。 2.4口罩带 口罩带应戴取方便。 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处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2.5合成血液穿透 2mL合成血液以(120mmHg)压力喷向口罩外侧面后,口罩内侧面不应出现渗透。 2.6过滤效率 细菌过滤效率(BFE) 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颗粒过滤效率(PFE) 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30%。 2.7压力差(△P) 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压力差△P应不大于49 Pa。 2.8阻燃性能 口罩材料应采用不易燃材料;口罩离开火焰后燃烧不大于5s。 微生物指标 非无菌型口罩应符合表3的要求。

C-NCAP与各国NCAP对比

C-NCAP与各国NCAP对比 个人总结: 侧碰:移动小车以50km/h的速度撞击驾驶室侧的一面,是目前所有NCAP机构都采用的项目,唯一有区别的是美国NCAP,NHTSA结合美国车辆普遍较重、车速较快的国情,选用了自重更大、速度更快的移动式障碍,并将角度设置在27°的斜角碰撞。 柱碰:是欧洲NCAP体系下的独有项目。测试车辆以29km/h的速度横向移动撞向固定的刚性柱子(类似于事故中侧撞电线杆一类的物体),这项测试重点是检测车身的刚性。这是由于欧洲道路狭窄、路边树木茂密且粗壮的特殊路况而制定的项目。 行人保护:

小重叠面碰撞:25% 鞭打试验:不同头枕,伤害对比 车顶静压测试:(新数据库-表2-碰撞之后最终的车辆情况-车顶着地) IIHS认为:当车辆翻滚时,车顶对于车内乘员的保护作用相当重要。而车顶承压能力测试能够很好地反映车辆的翻滚安全性。当车顶承压能力达到4倍车辆自身重量时,车辆的翻滚安全性较好。测试时,一块铁板会被压向车顶的一侧,直至车顶溃缩5英寸为止,此时测量车顶受到的压力值。IIHS的这项测试从1973年便开始进行,但当时的标准低很多,仅要求车顶承受1.5倍车重即可。而现在新的标准已把车顶承重许可值提升至4倍车重了。 安全辅助装置:主动刹车,盲点辅助,车道偏离(新数据库-表17和27) 盲点辅助 其他辅助装置:酒精锁死系统,驾驶员注意力分散控制,行人主动安全系统,智能刹车灯(新数据库-表27)

2010年对比

正文: 纵观汽车的发展历程,在前期各厂商还处于追求汽车性能的阶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提高,经济环保的理念又不断深入。然而,性能可以不高、经济性可以不好,但车绝不可以不安全,可见安全是个永远聊不完的话题。目前国际上较权威的碰撞标准有美国的NHTSA、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以及欧洲的E-NCAP,中国也在2005年正式推出了C-NCAP标准,我们希望通过对比看到我们的碰撞标准在国际上所处的位置。 NCAP是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的缩写,即新车评价规范。1978年,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国内车辆进行的正面碰撞测试为日后的NCAP奠定了基础,随后欧洲和日本等国都制定了相关的NCAP。目前全球最具权威性和最严格的欧洲NCAP由国际汽车联合会(FIA)牵头,其性质是不依附于任何汽车生产企业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所需经费由欧盟提供,不定期对已上市的新车和进口车进行碰撞试验。

口罩的技术标准

口罩的技术标准 中国 不同类型的口罩遵循不同的标准,不同口罩适用范围各不相同。中国口罩的几个主要标准为GB2626-2019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T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YY/ T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以下详细介绍各主要标准。 GB 2626-2019 该标准第一版为1981年发布(GB2626-1981),1992、2006、2019年分别进行过三次更新,2019版改为“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不带“用品”二字。其中GB2626-2019版于2019-12-31发布,2020-07-01实施,标准规定了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标识。该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2)归口。相对于2006版,在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协调性、时效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科学进步和产品发展的趋势,在不降低防护能力的前提下调整呼吸阻力指标,完善检测方法,优化半口罩的下方视野,提高产品的舒适性。适用范围见图6。

该标准过滤元件按过滤性能分为两类(KN和KP),KN类只适用于过滤非油性颗粒物,包括KN90(≥90%),KN95(≥95%),KN10 0(≥99.97%)三个级别。KP类适用于过滤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元件,包括KP90(≥90%),KP95(≥95%),KP100(≥99.97%)三个级别。KN和KP后的数字,指过滤效率水平,数字越高过滤效果越好。KN口罩未对合成血液穿透、表面抗湿性进行测试,因此,这类口罩短时间使用可以阻挡病毒,但不能用于接触可能有喷溅患者或长时间接触患者。 GB/T 32610-2016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为民用口罩标准,该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适用范围见图6。 根据过滤效率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对应的过滤效率:盐性介质分别为≥99%、≥95%、≥90%;油性介质分别为≥99%、≥95%、≥80%。口罩的防护效果由高到低分为A、B、C、D级,各级口罩适用的环境空气质量分别为严重污染、严重及以下污染、重度及以下污染、中度及以下污染。各级口罩在相对应的空气污染环境下应能降低吸入的颗粒物(PM)浓度至≤75μg/m(空气质量指数类别良及以上)。当口罩防护效果级别为A级,过滤效率应达到Ⅱ级及以上;当口罩防护效果级别为B、C、D级,过滤效率应达到Ⅲ级及以上。

全球汽车安全碰撞实验详细介绍及安全常识

(一)碰撞指标查询系统 1. 欧洲评鉴协会Euro-NCAP (1)NCAP碰撞简介 衡量性能好不好,不能由自己说了算,要经过试验验证。其中“碰撞性能试验”就是主要项目之一,也是人们最关注的试验项目,因为车祸大部分都是碰撞,这个测试结果基本反映了对乘员和行人的程度。 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制定了相关的乘员碰撞保护法规。例如美国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NHTSA)颁布的FMVSS208《乘员碰撞保护》法规、欧盟重新修订的《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法规、日本运输省颁布的TRAIS11-4-30《正面碰撞的基准》法规等,定期对本国生产及进口进行正面碰撞或侧面碰撞进行性试验,以检查内驾驶员及乘员在碰撞时的受伤害程度。但是,这些法规仅是这些国家或区域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对产品性的最低要求,而生产企业追求的却是行业上公认的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中文称为评估计划。它是一个行业性组织,定期将企业送来或者上出现的进行碰撞试验,它规定的实车碰撞速度往往比政府制定的法规的碰撞速度要高,从而在更严重的碰撞环境下评价车内乘员的伤害程度,根据头部、胸部、腿部等主要部位的伤害程度将试验车的性进行分级。尽管NCAP不是政府强制性实验,但由于它代表性广泛,标准科学,试验严格,组织公正,直接面向消费者公布试验结果,通过碰撞测试向消费者表示什么是的或是最的。因此各大企业都非常重视NCAP,把它作为开发的重要评估依据,在NCAP试验取得良好成绩的,也将试验结果作为产品推广的宣传内容。 NCAP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欧洲和日本等国都制订了相关的NCAP。其中欧洲的NCAP(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它由欧洲各国联合会、政府机关、消费者权益组识、俱乐部等组织组成,由国际联合会(FIA)牵头。欧洲NCAP不依附于任何生产企业,所需经费由欧盟提供,不定期对已上市的和进行碰撞试验,每年都组织几次。 欧洲NCAP的碰撞测试有两个基本项目,即正面和侧面碰撞。正面碰撞速度为64公里/小时,侧面碰撞速度为50公里/小时。在车辆碰撞时邀请生产企业直接参与以示公正性,还允许其产品有两次碰撞机会,当获知初次碰撞结果不理想时,会对产品进行改进或安装装置,再进行第二次碰撞,以获得最好的成绩为准。 NCAP的碰撞测试成绩通过星级(★)表示,共有五个星级,星级越高表示该车的碰撞性能越好,达到33分为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