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

催芽:

市售马铃薯,放入恒温培养箱于24℃下进行为期一周的催芽培养

芽尖的切取及接种:

从马铃薯上取生长健壮的芽,自来水冲洗5 min,置于5%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 min,再于75%的酒精中浸泡20 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迅速在40倍体视显微镜下切取合适长度的茎尖,接种于诱导分化培养基上。(在现有培养条件下,茎尖切取控制长度在1.0-1.5mm,带有3~4个叶原基可以取得成活率与不带毒的相对平衡。) 将消毒过的芽放在垫有吸水纸的培养皿上,加几滴蒸馏水保持吸水纸湿润。每次消毒的芽不要太多,以防放置时间过长,茎尖褐变(消毒过程中所用器具均已事先高温灭菌)。在操作台使用前先打开紫外线消毒30分钟,然后关闭紫外线灯,打开风机。实验前换专用服装,双手用75%酒精擦拭消毒,取消毒处理过的芽,以无菌镊子固定,在30一40倍解剖镜下进行茎尖分生组织剥离。用解剖针小心地除去茎尖周围的叶片组织,暴露出顶端圆滑的生长点,用解剖针切取0.1~o.3mm,带有1~2个叶原基。茎尖剥离时为防止解剖镜近距离灯光烤伤茎尖分生组织,解剖镜光源要用冷光源照明。切取的茎尖分生组织随即接种到培养基上,切面接触琼脂,置于培养室进行离体培养。

外植体的培养:

将接种好的培养皿用封口膜封好,置于恒温光照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28℃,空气相对湿度70%,每天光照16h,光照强度>2000 Ix。形成团状的愈伤组织后,继续培养至根、芽分化后,及时移植于三角瓶中培养。

基础培养基:

采用MS培养基。植物激素使用的浓度很低.因此,预先配置成500 mg/L浓度的溶液,由于植物激素太多不溶于水,另外有些激素在水中不稳定,因此有着较特殊的配置方法,具体如下:IAA从和NAA先用少量95%乙醇溶解,再用蒸馏水定容至规定体积。2,4-D先用2 mol /L的NaOH溶液充分溶解,然后用蒸馏水缓慢定容。KT及6-BA先用l mol/L的HCl溶解后再用蒸馏水定容。GA3的水溶液稳定性较差,一般用95%乙醇溶解后备用。

诱导培养基组分:MS+ KT0.5mg/L+ NAA 0.1mg/L + GA3 0.2mg/L(多组比较选择得到)

参考文献:

【1】王航, 刘江娜, 陈英. 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J]. 农村科技, 2014 (5): 20-21.

【2】杨小琴, 李善才, 李增伟, 等. 马铃薯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综述[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2): 85-86.

【3】任凝辉, 王美平, 史宣杰, 等.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3.

【4】吴兴泉, 陈士华, 王朔, 等.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3): 1039-1040.

【5】王会志.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技术要点[J]. 吉林农业, 2010 (9): 73-73.

【6】盛继群, 钟晓玲. 马铃薯组织培养简化脱毒技术[J]. 孝感学院学报, 2001, 21(6): 54-56.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一组:郭保密、尹韵绮、张岳 摘要: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应用克服了马铃薯的病毒病和类病毒病的危害,是目前解决马铃薯退化最为有效的途径。文章从马铃薯茎尖脱毒的原理、过程以及影响病毒去除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脱毒;病毒类型;影响因素 栽培种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2n=48)是双子叶种子植物,属茄科(Solanceae)茄属(Solanum)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产上绝大多数是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1]。马铃薯栽培种起源于南美洲秘鲁以及沿安第斯山脉智利沿岸、玻利维亚等地,在五大洲140多个国家都有种植和分布。2004年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和国际食品政策中心(IFPRI)合作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到2020年对马铃薯的需求将有望增长40%,超过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增长。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对马铃薯的需求将增长更快[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到201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00万hm2,产量达到1.8亿t[3]。但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病毒或类病毒不断的侵染和积累,而病毒在马铃薯植株中是系统感染,能阻碍病毒增殖的药剂往往也会影响寄主植物的代谢系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像防治病虫害一样能有效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化学药剂。病毒的侵染及其在薯块内积累引起了马铃薯的退化,马铃薯退化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减产80%以上[4]。随着病情逐年加重,严重者失去发芽能力,最后失去利用价值,给我国马铃薯乃至世界马铃薯生产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使得栽培面积及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5]。在我国主要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7种,它们是PVX、PVY、PVS、PVM、PAMV、PAV、PLRV[6],其余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是来自其它寄主植物的病毒。 采用无病毒植株是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有效途径,获得无病毒植株的途径有自然选择、物理学方法、化学药剂处理和生物学方法[7]。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生物学方法中的茎尖脱毒。文章就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中各个环节的研究进展和影响因素做出综述,以期为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马铃薯脱毒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茎尖脱毒的效果最好,已成为最常用和经济有效的脱毒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均匀性,即根尖和芽尖的分生组织含病毒量少或不含病毒的特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l)分生组织旺盛的新陈代谢活动。病毒的复制须利用寄主的代谢过程,无法与分生组织旺盛的代谢活动竞争;(2)分生组织缺乏真正的维管组织。大多数病毒在植株内通过韧皮部进行迁移,或在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传输,因为细胞与细胞间的移动速度较慢,在快速分裂的组织中病毒浓度高峰被推迟;(3)高浓度的生长素。分生组织的生长素浓度通常很高,可能影响病毒的复制[8-9]。 根据这些原理,Morel等人在1955年以马铃薯为材料,利用茎尖组织培养,获得了无病毒植株[10]。这个试验的成功,为马铃薯脱毒开辟了新途径。现在几乎所有马铃薯生产国都在使用这种技术,马铃薯脱毒去除了主要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有效解决了马铃薯退化的问题。 2马铃薯脱毒过程 2.1脱毒种薯生产程序 采用微茎尖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出苗,采用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或指示植物方法鉴定马铃薯病毒和类病毒,经鉴定后,无主要病毒及类病毒的试管苗可定为脱毒试管基础苗。试管

马铃薯栽培知识整理

马铃薯栽培重点知识 一、马铃薯栽培区划(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二作区和西南混作区) ◆本区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和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华北地区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及西北 地区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本区气象特点是无霜期短,一般在110~170d,年平均温度在-4~10℃,大于5℃积温在2000~3500℃,年降水量为50~1000mm。 本地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马铃薯生长发育,因而栽培面积较大,占全国马铃薯总栽培面积的50%以上,是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如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因所产块茎的种性好,成为我国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 ◆本地区种植马铃薯一般是一年只栽培一季,为春播秋收的夏作类型,每年的4~5月份播种,9~10月收获。本区晚疫病、早 疫病、黑胫病发病比较严重。适于本区的品种类型应以中晚熟为主,宜选休眠期长,耐贮性好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本区拥有“中国马玲薯之乡”称号的有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黑龙江省讷河市、宁夏的西吉县、河北省围场县、内蒙古自治区的武川县,陕西省定边县。 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时期 ◆芽条生长期种薯播种后,从萌发开始,经历芽条生长,根系形成,至幼苗出土,马玲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 始,从芽萌生至出苗是芽条生长期,此期进行主茎的第一段生长。 ◆幼苗期(团棵期)从幼苗出土,经历根系发育,主茎孕育花蕾,匍匐茎伸长及顶端膨大块茎具雏形,,为幼苗期,从 出苗到早熟品种的第六叶或中晚熟品种的第八片叶展到第平,即完成了第一个叶序的生长,称团颗,是主茎的第二段生长。 ◆块茎形成期(发棵期)从马铃薯的幼苗期到第十二片叶或第16片叶展平,早熟品种以第一花絮开花,并发生第一对顶 生侧枝,晚熟品种于第二花絮开花并从花絮下发生第二对侧枝,以及主茎上也发生部分侧枝为第三段生长结束的标志,为期30天左右,称为马铃薯的块茎形成期。 ◆块茎增长期(结薯期)发棵期主茎生长完成并开始侧生茎叶生长后,从地上部茎叶与地下部块茎的干物质量达到 平衡时,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块茎增长期(结薯期)此期叶面积已经达到最大值,茎叶生长逐渐缓慢并停止,地上部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长,尤其开花期的十多天膨大最快,是决定块茎体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淀粉积累期茎叶开始逐渐衰老,到块茎体积和重量继续增加,这段时间主要是块茎积累淀粉的时期。 ◆成熟期在生产实践中,马铃薯没有绝对的成熟期,收获时期决定于生产目的和轮作中的要求,一般当植株地上部茎叶

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应用及前景1

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应用及前景 林英烨222012326012094(农学四班)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此文总结了近几年来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从马铃薯生产概况及危害马铃薯的病毒种类、茎尖剥离发展历史及原理、茎尖脱毒技术要点、影响马铃薯茎尖脱毒效率的因素方面做了概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应用;前景 An Review On virus-free technoligy of potato meristem tip tissue culture Lin ying ye studentid(The four class of Agriculture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otatostem apex virus-free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from thevirus species,potato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the harm of potato shoot tip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ory,stem apexvirus-free technology points,effect of potato stem apex detoxification efficiency factor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spect for its development Keywords:Potato;shoot tip;tissue culture;application;Prospect 前言 马铃薯栽培分布较广,世界上共有148个国家栽培,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统计表明,全世界现有马铃薯栽培面积为1838.1万公顷,总产29511.8万吨,平均单产16吨每公顷。我国是马铃薯种植大国,种植总面积达460多万公顷,届时我国马铃薯产量将达到1.8亿吨。尤其是近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薯、商品薯、加工企业市场的发展,优质马铃薯加工产品供不应求,加工用薯比例大幅度增加,马铃薯栽培正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选择,种植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但马铃薯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由于病毒或类病毒的侵害和积累,造成了马铃薯质量退化和产量下降,因而无病毒植株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解决马铃薯退化,获得无病毒植株的途径由自然选择、物理学方法、化学药剂处理、生物学方法。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生物学方法中的茎尖脱毒。 1马铃薯生态习性和种类 1.1生长周期 (1)休眠期 土豆块茎收获以后,放到适宜发芽的环境中而长时间不能发芽,属于生理性自然休眠,是一种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块茎休眠始于匍匐茎尖端停止极性生长和块茎开始膨大的时刻。休眠期的长短关系到块茎的贮藏性,关系到播种后能否及时出苗,因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土豆休眠期的长短受贮藏温度影响很大,在26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下,因品种的不同,休眠期

马铃薯茎尖脱毒及组培快繁技术

马铃薯茎尖脱毒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摘要:以下寨65和青薯168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培养基,对马铃薯两个品种进行脱毒及组培,对培养基及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青薯168在不同培养中生长表现不同,下寨65茎尖组织在ms中加入ba2 mg/l的培养基中生长表现突出,而青薯168茎尖组织在ms中加入ba2 mg/l的培养基中成苗率较高。在同等条件下,加入iaa 0.50 mg/l的培养基宜用于下寨65脱毒苗的组织快繁,加入iaa 0.30 mg/l的培养基宜用于青薯168脱毒苗的组织快繁。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脱毒;组织快繁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573.33万hm2,鲜薯总产达8 800万t,平均单产约15.45t/hm2,总产位居世界第一[1]。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体内病毒的积累可使品种种性退化、品质和产量降低,对其生产造成严重危害[2]。因为大部分病毒不能感染马铃薯茎尖组织,通过茎尖脱毒,生产脱毒种薯用于生产是防止马铃薯退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3]。马铃薯脱毒及组培快繁中所用基质和培养条件等关键技术方面的报道较多,但对下寨65和青薯168报道较少,本文既通过对马铃薯下寨65和青薯168两个品种进行脱毒及组培试验研究,为西部高原地区当家品种脱毒种薯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帮助。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采用当家品种下寨65和青薯168。 1.2 试验方法 1.2.1 催芽于11月中旬左右,挑拣表皮光滑、正常薯形、大小均匀、无病害和无损伤薯块,放置在有供暖的房间,室内温度 24 ℃左右进行催芽。在催芽前薯块正处于休眠期,采用0.05~0.l0 mg/l的ga3来处理薯块,浸没于ga3溶液中10~20 min,以打破休眠[4]。 1.2.2 种薯处理采用ms培养基,加入不同配比的激素,准备ba、naa、ga3、iba和iaa,由于激素在培养基中用量非常少,且不易溶于水,所以采用特殊的配置方法,配置成500 mg/l的溶液待用。当两个品种的种薯芽长到2~3 cm时,挑选生长健壮的芽,用清水冲洗芽部表面污物,在无菌操作室采用1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表面消毒,用最近制作的蒸馏水冲洗四五次,将表面消毒剂彻底清除,不同表面消毒剂处理时间见表1。 1.2.3 茎尖组织培养在解剖镜下剥取大小为0.30~ 0.50 mm茎尖生长点,置于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基编号为ms1~ms12,另设不加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 培养基作为对照(ck),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见表2。 1.2.4 马铃薯脱毒苗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得到的无毒苗进行切段,每段带一叶,置于不同种类、浓度的1/2ms培养基中进行

豫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体系的建立

豫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体系的建立 庞淑敏 方贯娜 周建华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15)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是世界上仅次于稻、麦、玉米的4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种植第一大国,常年种植面积近500万hm 2,占全球种植面积的20%以上。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马铃薯常年栽培面积9万hm 2,大部分平原地区属马铃薯二季作区,部分山区为一季作区,每年4~8月,10~11月都有产品供应上市,能补充北方淡季需求。河南省主栽品种豫马铃薯一号、二号(郑薯五号、六号)是20世纪80年代末育成,90年代初推广的优良早熟品种,由于种植时间较长,病毒病引起的种性退化问题,严重影响了河南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因此,郑州市蔬菜研究所于2000年开展了豫马铃薯系列品种的脱毒快繁及产业化应用研究,现将茎尖组织培养脱毒体系建立的部分研究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根据豫马铃薯一号、二号的品种特性,在大田选 择种性退化较轻的植株作为脱毒材料,收获后,对薯块外观进行严格挑选,待被挑选的材料通过自然休眠期后,在室内育苗盘中切块育苗。当苗高6~7cm 、有 3~4片叶时,掐取2cm 左右的顶芽进行剥离培养,侧芽长成后可作为第2批材料进行剥离,依次循环。 1.2茎尖培养基制备 以MS 为基础培养基,生长素类激素选择IAA , NAA ,细胞分裂素类激素选择KT ,每种激素选用3种 浓度配比,共配制如表1所示18种培养基作为茎尖培养的诱导培养基。 1.3外植体的消毒处理 将顶芽剥去外叶在自来水下冲洗30min ,然后在 75%酒精中蘸2s,放入0.1%升汞溶液中消毒20min ,用无菌水冲洗4~5次,在无菌室进行茎尖剥离。 1.4剥离与培养 在40倍解剖镜下,剥取0.2~0.3mm 带1个叶原 基的茎尖分生组织接种在各类培养基上。培养条件为光强3000lx 、光照时间16h/d 、温度25℃,在培养过程中观察并调查茎尖转绿成苗情况。 1.5试管苗的少量扩繁 以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 为扩繁培养基,将获得 的豫马铃薯一号、二号的试管苗切成带1个叶片的茎段,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同上,培养 20d 后,取一部分试管苗进行病毒检测。1.6 病毒检测 选用快捷灵敏的ELISA 方法进行病毒检测,主要检测PLRV ,PVY ,PVX ,PVS 等4类病毒。试剂盒购于上海华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方法遵照试剂盒说明,根据酶联板显色情况,定性判断试管苗带病毒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激素种类对茎尖培养的影响 茎尖培养2个月后,调查2个品种在不同培养基 上的成苗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生长素类激素的培养基上马铃薯茎尖诱导成苗的情况差异很大,在 18类培养基中,使用NAA 的培养基成苗率普遍比使用IAA 的高,说明NAA 在这2个马铃薯品种的茎尖培养中是比较适合的生长素类激素;同类生长激素不 摘要针对豫马铃薯种性退化严重的问题,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及ELISA 病毒检测技术,获得豫马铃薯一号、二号的脱毒株系,建立了豫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的技术体系。关键词 豫马铃薯 茎尖组织培养 脱毒 庞淑敏(1967-),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铃薯脱毒及生物 技术育种研究,电话:0371-68797863,135********。 E-mail :psmm9508@https://www.360docs.net/doc/f514731276.html, 收稿日期:2008-07-21 DOI:10.3865/j.issn.1001-3547(x).2008.10.009 2008,10b :25-26 JOURNALOFCHANGJIANG VEGETABLES (学术版) 25--

马铃薯组织培养苗的标准化培育

马铃薯组织培养苗的标准化培育 李清萍 (甘肃省定西地区旱农科研推广中心,定西 743000)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3635(2003)042240202 1 前 言 马铃薯组织培养苗(组培苗)应用于生产,由于它具有繁殖速度快,生长整齐一致,高产优质,性状稳定和便于运输等优点,所有生产马铃薯的主要国家都采用这一技术。为了长期保持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生产无病毒基础种,其组培苗的培育是种薯生产的基础,并可源源不断地为生产提供优质种薯。因此种苗的发展增长迅速,生产厂家也相应的不断踊现,大到科研院所,小到私人企业,生产的种苗出现混乱,质量无法保证。为确保种植者和生产组培苗厂家的利益,充分且持续利用马铃薯组织培养苗的优点来加速实现我国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的完善,标准化、规格化、规范化培育马铃薯组培苗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 马铃薯组培苗的培育技术标准化 在马铃薯组培苗商品化生产过程中,必须定时、定量的为种植户提供优质种苗,所以必须把生  收稿日期:2003-01-20  作者简介:李清萍(1969-),女,农艺师,从事马铃薯组培苗快繁生产工作.产种苗的整套技术用数量化指标表示出来,形成标准化的培育生产技术。整套的生产技术包括:外植体部位、消毒方法、培养基成分、单位培养材料所需培养基量、切割转移技术、培养条件、继代培养周期和增殖倍率,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和商品化生产基础上,我们总结了马铃薯标准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外植体:剪取经过热处理的发芽块茎的茎尖1~2cm,清水漂洗,剥去外面叶片。 消毒方法:011%HgCl2消毒8~10min,无菌水冲洗4~5次。 诱导培养基:MS+G A3012+NAA0155+BA 015。 生根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 检测培养植株脱毒效果:电子显微镜检测、血清学检测或指示植物接种检测。 快繁所需培养基:117ml/每个芽。 继代培养周期:20~30d。 快繁切割技术:以带一个腋芽的茎段为一个单位,剔除异常芽。 繁殖系数:3~4/继代周期。 培养条件:温度:25~27℃,光照强度: 2000~3000lx,每日光照:10~12h。 多,否则会影响超净工作台工作无菌气流。接种时先用酒精擦洗双手与超净工作台,然后进行操作。为了加快接种速度又能达到无菌操作,可以采用两套接种工具———镊子与剪刀。一套在接种时另一套在酒精火焰上灼烧。操作时,转接瓶及被转接瓶等应紧挨酒精灯,而且,手千万不要在器皿上方晃动,否则可能会有不安分的病菌飞入器皿,造成污染,另外,使用镊子时一定要让其烧烫,并且镊子在接种的过程中不要上下滑动,以免手上的细菌掉入瓶中。更重要的是不管超净工作台是平行风还是垂直风,一定要在下风方向操作,那样就可最大限度避免病菌顺风飘入器皿。 以上是在组培室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果每步都做到细心有效操作,在快繁中污染问题将得到良好解决,但如一步不慎的话,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慎重每一环节,切实做到无菌操作。 ? 4 2 ?中国马铃薯,第17卷,第4期,2003

第六章 马铃薯

第六章马铃薯 第一节概述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马铃薯是宜饲宜做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 2.淀粉含12%~22%,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B、C等。 3.块根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提供的事物热量高于所有的木谷类作物。 4.可以制作淀粉、糖精、葡萄糖、酒精等工业产品,加工成薯片、薯条、全粉等。 5.还是多种家禽和家禽的优质饲料。 二、马铃薯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区划 (一)马铃薯的分布与起源 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南美洲是马铃薯的故乡。野生种的起源中心是中美洲及墨西哥, 马铃薯是第四大农作物。分布世界五大洲148个国家和地区。主产过为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波兰,占世界的60%。 我国主产区为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占全国的90%以上,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种植面积64.64万hm2黑龙江省种植面积为24万hm2,占全国6.2%。

(二)马铃薯的栽培区划 三、北方一作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分,内蒙古、河北 北部、山西北部、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2.中原二作区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实行春、秋二季栽培。春季多为商品薯生产,秋季主要是生产种薯。与其他作物间套作。 3.南方二作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秋播后冬播,栽培的集约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薯出口基地。 4.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云、贵、川、西藏等省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山区。本区多为山地和高原,区域广阔,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很大。马铃薯在本区有一季作和二季作栽培类型。 三、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概况 1950年全国马铃薯栽培面积155.9万hm2,总产8701kt,平均单产5.58t/hm2,1982年全国栽培面积245万hm2,平均单产9.7t/hm2,1995年以来,发展很快,2000年全国栽培面积472.3万hm2,总产66282kt,平均单产14t/hm2。 第二节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马铃薯形态特征 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草本植物。 (一)根 马铃薯由块茎繁殖发生的根系为须根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初生芽的基部3~4节上发生的不定根,芽眼根后节根,分枝能力强,宽度30cm左右,深度可达150~200cm,是主体根系,一类是在地下茎的上部各节上陆续发展的不定根,分布在表土层。(图10-1) 马铃薯根系分布 马铃薯由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根系,属于直根系。

马铃薯茎尖剥离与试管苗培养技术

马铃薯茎尖剥离与试管苗培养技术 摘要:在无菌环境下对马铃薯茎尖进行剥离,并分步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在25 ℃±2 ℃的温度、1 000lx~4 000lx的光照条件下培养,并经病毒鉴定后可生产出健康的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对试管苗进一步切段繁殖,可生产大量的脱毒苗。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技术 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易感染病毒,当条件适合时,就会在植株体内增殖、转运和积累于所结的薯块中,并且世代传递,逐年加重。造成植株生长势明显变差,块茎变小,产量不断下降,品质逐年变劣,食用性和商品性受到严重影响,品种失去了原有的优良种性,这就是马铃薯的退化现象。马铃薯病毒的增殖与植株正常代谢极为密切,目前尚未发现既能杀死病毒又不损伤植株的药剂,因此,病毒危害一度成为马铃薯的不治之症。茎尖组织培养无病毒植株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解决马铃薯病毒危害提供了有效途径。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健康无病毒种薯,成为目前生产中解决马铃薯退化最先进的技术措施之一。 在马铃薯植株体内,病毒的分布极不均匀,其中茎尖部分带病毒最少或不带病毒,并且越靠近尖端,病毒浓度越低。根据这一特性,在无菌条件下借助解剖镜剥离茎尖分生组织,并接种到装有特定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内进行培养,经病毒鉴定后可获得脱毒小苗。对脱毒苗进一步切段繁殖,当达到所需数量时,通过基质栽培可生产大量的脱毒种薯。种植经过脱毒的种薯,其产量、质量以及抗逆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组织培养技术成为提高马铃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将马铃薯茎尖剥离与试管苗培养技术介绍如下: 1茎尖剥离 1.1材料的选取与消毒 供培养用的茎尖最好取自活跃生长的芽,顶芽的茎尖生长要比腋芽的快,成活率也高。 材料的选取。最好是在马铃薯生长季节选择具有原品种特征特性的单株,收获后对入选的块茎用0.50~1mg/kg的赤霉素浸种20min,然后置于温室内的砂床上或种在无菌的盆土中育芽。管理中应注意浇水时要直接浇在土壤中,切忌浇在叶片上,以防止水分感染茎尖。对于田间种植的材料还可以切取插条在实验室的

马铃薯组织培养

马铃薯组织培养 前言: 马铃薯组织培养的意义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属茄科茄属植物! 常见的育种途径有: 常规二倍体杂交法,四倍体水平的品种间杂交法,远缘种间杂交法 ,2n配子利用法。这些途径都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马铃薯变异体,通过系谱,回交,轮回选择的方法,需经过6-8代选出附合目标性状的新个体。进入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生物技术的深入发展,人类对植物细胞遗传行为,基因表达传递行为达到分子水平深入了解,作物育种工作者开始引入了除单纯户外有性杂交育种之外,又一育种方法室内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法,其中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诱导再生植株的突变就是最常用的一种。当马铃薯外植体(茎尖脱毒分生组织)培养时,由于组培环境引发了细胞异染色质 DNA延迟复制, 产生了较田间自然突变率高出500倍的大量变异。这一现象已越来越被马铃薯育种工作者所认可,并成为一条马铃薯育种的有效途径。现从组织培养及组织培养在马铃薯育种上的发展历史,研究意义,研究方式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逐一论述。 马铃薯的市场效益(为什么选马铃薯作试验材料)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四种主要农作物就单位面积出产的干物质而言,它高于小麦、大麦和玉米,就单位面积出产的蛋白质而言,分别为小麦、水稻和玉米的2.02,1.33和1.20倍。目前我国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为467万公顷左右,鲜薯年总产量5 5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广大地区。但是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业发展十分缓慢,基本上以鲜食为主,少部分用于传统食品加工和制取粗淀粉,深加工产品很少,而且加工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20世纪90年代国内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食品工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产品与外同类产品相比,无论是在色泽、口味、品质,还是在包装上均存在一定差距。马铃薯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土豆是降血压食物膳食中某种营养多了或缺了可致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食品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马铃薯加工食品在我国同样备受欢迎。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在我国落户,其中必有一款的炸薯条、薯泥等马铃薯食品很受国内中层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儿童对其情有独钟,成为未来我国马铃薯食品潜在的庞大的消费群体。 1 马铃薯的生态习性和种类 马铃薯生长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对气候要求凉、冷、燥,在湿热地区虽然也能生长,不过一代以后品种就会演化,需要经常从寒冷地区引进新的种。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 马铃薯在原产地就有几百个品种,在世界各地又不断地培养新品种,目前全世界有几千个品种,有含淀粉比例较高,适合作为主食的,也有适合作为蔬菜食用的。人们根据不同的用途培养出很多新品种,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等品种,地下块茎有圆形、卵形和椭圆形,

马铃薯品种及生长特性

马铃薯的种类及特性 2009-12-1 13:55:00 中国食品科技网 一、概述 马铃薯别名又叫山芋、土豆、洋芋、地蛋、荷兰薯等,原产南美安第斯山脉的秘鲁、玻利维亚等地,明朝末年传入我国。我国各地均有种植,每年大约有6000 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却每年需花l 亿多美元从国外进口马铃薯和马铃薯制品。表l 列举了我国马铃薯每年的生产概况。表 2 列举了全球马铃薯鲜薯(potatoes) 的贸易概况(1999) 。 二、生物学特性 1、根 要栽培好马铃薯,就要知道它与栽培有关的形态特征,以及形态建成过程中生长发育的规律。 马铃薯根茎叶花等的形态特征是鉴定品种、判断植株生长好坏和采取合理技术措施的重要标志。 马铃薯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块茎萌芽后,当芽长了3--4 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出根来,构成主要吸收根系,称初生根。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 条根,长20 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初生根先水平生长,约到30 厘米,然后垂直向下生长。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 厘米,一般不超过70 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 米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

早熟品种的根系一般不如晚熟品种发达,而且早熟品种根系分布较浅,晚熟品种根系分布广而较深。所以种植时要根据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属性和根系的分布情况来确定株、行距,才能获得高产。 用种子种植时植株有主根和侧根,根的分枝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多。主根为圆锥形伸入土中,若生长条件好,用种子种植的植株(实生苗)的根系也很发达。 根起源于茎内,由靠近维管系统外围的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的分裂活动发生,若芽组织老化则更深入到较内部的维管形成层附近才发生。由于马铃薯根的这种内生性,所以它的发芽期占时很长,春播一般在播后30 天左右出土;秋播即使用3-4 厘米长的大芽播种,也要10 天左右。发芽期对土壤的温、湿、气要求也较严格。播种后若遇雨或浇水造成土壤板结、憋气,则根系发生和生长缓慢,常成为影响栽培成败的关键。 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绿色或附有紫色素,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代之而起的为花下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茎上有棱3-4 条,棱角突出呈翼状。茎上节部膨大,节间分明。节处着生复叶,复叶基部有小型托叶。多数品种节处坚实,节间中空。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早熟品种分枝力弱,一般从主茎中部发生1-4 枝;晚熟品种分枝多而长,一般从主茎基部发生。株势的强弱反映种薯质量、栽培条件、技术合理程度等。 马铃薯的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个茎节都可发生不定根,每节的腋芽都可形成新的枝条。在生产中,利用这一特点,采用剪秧扒豆、育苗掰芽、剪枝扦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秦晓萍甘肃?酒泉 730500) 摘要本论文主要从培养基的制作、脱毒苗的制取、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瓶装苗污染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为马铃薯快繁生产提供参考。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蔬菜及工业原料作物,其国民经济意义十分重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病毒或类病毒不断的侵染和积累,从而导致马铃薯种性变劣,长势逐步减弱,产量逐年降低。马铃薯快繁是在短时间内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大量高质量的试管苗,应用种薯脱毒技术, [1]培养无毒组培苗,在提高产量、保证品质、耐贮藏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1 培养基的制作 1.1培养基的配方 利用提供的母液和材料MS+0.01mg/L NAA+3%蔗糖+0.56%的琼脂,PH为5.8,配置培养基1000ml,并均匀分装到24个培养瓶,进行灭菌。 母液浓度/扩大倍数配置体积(ml) 母液吸取量(ml) 称取量(g) 大量元素 20 50 — 钙盐母液 20 50 — 磷酸盐溶液 20 50 — 铁盐 100 10 — 微量元素 100 10 — 1000 有机物 100 10 — 萘乙酸(NAA) 0.1mg/L 0.1 —

蔗糖 3% — 30 琼脂粉 0.56% — 5.6 1.2 培养基的配制 1.2.1仪器、用具与试剂 (1)仪器:PH试纸、电磁炉、高压灭菌锅 (2)用具:移液抢、移液管、量筒、容量瓶、培养瓶、玻璃棒、洗瓶、烧杯、搪瓷缸、镊子、钥匙、称量纸、胶头滴管、抹布、卷纸、标签纸、 (3)试剂:配置MS培养基的各种母液、激素母液、琼脂、蔗糖、蒸馏水、 0.1mol/LHCL、0.1mol/LNaOH 1.2.2 培养基制作 (1)准备工作将配置好的MS培养基母液从冰箱中取出,检查是否沉淀或变色,避免使用已失效的母液。 (2)移取母液用移液管移取各种母液,在移取时冲洗移液管,移取出后加入事先准备好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定容,然后加入熬好的培养基中。 (3)称取蔗糖、琼脂然后融化琼脂,边加热边搅拌防止糊底。直至琼脂全部融化及清撤见底,加入准备好的母液和蒸馏水。 (4)混合培养基各个成分并定容,调整PH值。用0.1mol/LNaOH或HCL液把PH 值调5.8左右后,连续调三次所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用量值。加后一定要搅拌均匀。 1.3 培养基的分装 培养基合成后要趁热分装,1000ml的培养基要分装到24个培养瓶中每瓶约30,40ml培养基。分装时要垂直向下,不要让培养基沾到杯壁上。然后快速的盖上盖子,盖子要拧紧。 1.4灭菌操作步骤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适应性强、栽培模式多、经济效益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种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谷物类食品。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经济等意义重大。 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高低关键在种 薯。因此,马铃薯种薯产业在马铃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和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十大马铃薯生产国。其中,荷兰是全球第 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出口量超过了其他国家出口量的总和,种薯出口到60多个国家,其种薯生 产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1%,种薯单产达到30?35t/hm2,所种植种薯的75%用于出口,是农作物中产量、种植面积及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作物。 1 、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 英国、荷兰主要以田间无性系筛选的方法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 种薯,而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种薯生产国家都采用茎尖脱毒、分生 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 2、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 成熟和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种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质量保证。在荷兰,利用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快速繁殖、种薯催芽播种、种薯生产合理密植、测土精准施肥、GPS精细播种、GPS引导机械中耕 和除草、全自动灌溉系统及卫星图像分析应用、晚疫病防治专家预警系统、适时灭 秧等多种生产技术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及品质,使其成为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 出口大国。美国的爱达荷州被誉为“马铃薯之州”,驰名世界,该州马铃薯年种 植面积约15万hm2,平均产量达30t/hm2以上,面积和产量都占全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爱达荷州马铃薯普遍丰产的原因也与其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密不可分。 3、马铃薯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 完善的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为种薯生产和质量定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荷兰发达的种薯产业与其健全的马铃薯种薯检测、认证体系关系密切。在荷兰,承担种薯检测和认证工作的是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服务公司(NAK )。该组织是荷兰农业部指定的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检测及定级的唯一权威组织。任何在荷兰生产经营马铃薯种薯和申请种薯合格证的个人和组织,必须得到NAK的批准。生产者和经销商必须服从NAK委员会为其制定的检测标准和规则,该检测标准应能符合任何国家的最严格的质量要求。在荷兰,每批出售的种薯的所有相关信息均被列在

马铃薯组培苗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

马铃薯组培苗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 马铃薯是兴安盟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居民日常饮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马铃薯组培苗是生产脱毒马铃薯的有效办法,全国各地马铃薯研究生产单位大多用这一方法生产,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全面的马铃薯组织培养生产体系。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污染率无疑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采取相关措施降低组培过程中的污染,在生产中值得重视。经过一年的马铃薯组培苗工作经验,对马铃薯组培苗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提出我个人几点意见,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 1、污染原因 马铃薯组织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有细菌污染和真菌污染两大类,它们相应的污染源也就是细菌和真菌。 1.1细菌污染:若在接苗前发现培养基污染,可能是培养瓶口不干净而带有不易

被杀死的耐高压、高温的杂菌;或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造成的;若在接苗后外植体周围发现细菌污染,则可能是植物材料本身带菌引起的,也可能是接苗工具消毒不彻底或是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或者是在接苗前没有及时发现污染苗,在接苗过程中由于交叉感染造成的。 1.2真菌污染:若在接苗前培养基表面存在大量真菌污染,多数情况是由于培养基瓶口封的不严或是培养基存放的环境中孢子浓度过大;培养基内部存在大量真菌污染,则可能是母液储备过程中已经被污染。接苗后的培养基表面存在真菌污染而且位置不定,如果是初期,可能是因为接种室真菌孢子浓度过大或是操作台不干净;如果是接苗后期发现污染,主要是因为封口不严或是培养材料本身就携带有内生菌;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外植体周围出现真菌污染,可能是因为外置体材料本身就带有菌,只是菌源太小,再接苗时肉眼无法识别,当接到新的培养基里之后,才引起感染;若在培养基中发现污染的真菌是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

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及植物激素在培养中的作用摘要: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愈伤组织解除分化形成新个体时,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异染色质延迟复制行为较正常活体植株更严重,后代变异较自然群体变异高出500倍,若在培养过程添加辐射和化学诱变试剂变异率会更高。因此,组织培养环境不只是现代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的一个重要条件,更是诱变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以营养体繁殖的马铃薯作物效果更好。本文介绍了马铃薯茎尖培养的意义和方法,综述了植物激素在马铃薯生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茎尖体细胞组织培养变异植物激素 Abstract:Potato virus-free cultivation of the tip meristem,callus formation of new individual remove differentiation,somatic cell mitosis heterochromatin delay of normal living plant copy behavior more serious than natural group,variation and variation of500times higher in the training process,if add radiation and chemical mutagenesis reagent mutation rate is higher. Therefore,tissue culture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upplementary conditions,is an efficient way of mutation breeding for excessive n-redistribution breeding,potato crop effect is better.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potato meristem-tip culture were reviewed,and the method of plant hormone role in growth of potatoes. Key words:Stem cells;Tissue culture;variation;Plant hormones 1马铃薯生态习性和种类 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对气候要求凉、冷、燥,在湿热地区虽然也能生长,不过一代以后品种就会演化,需要经常从寒冷地区引进新的种。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 马铃薯在原产地就有几百个品种,在世界各地又不断地培养新品种,目前全世界有几千个品种,有含淀粉比例较高,适合作为主食的,也有适合作为蔬菜食用的。人们根据不同的用途培养出很多新品种,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等品种,地下块茎有圆形、卵形和椭圆形,其皮色有红色、黄色、白色和紫色的不同品种。一般用块茎上的“芽眼”切下播种,如果用种子种植,很快就会产生变异,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新品种。 2马铃薯的市场效益分析(为什么选马铃薯做实验材料)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四种主要农作物。就单位面积出产的干物质而言,它高于小麦、大麦和玉米,就单位面积出产的蛋白质而言,分别为小麦、水稻和玉米的2.02、1.33和1.20倍。目前我国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为467万公顷左右,鲜薯年总产量55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广大地区。但是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业发展十分缓慢,基本上以鲜食为主,少部分用于传统食品加工和制取粗淀粉,深加工产品很少,而且加工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20世纪90年代国内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食品工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无论是在色泽、口味、品质,还是在包装上均存在一定差距。 马铃薯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土豆是降血压食物膳食中某种营养多了或缺了可致病。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食品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马铃薯加工食品在我国同样备受欢迎。随着麦当劳、肯

马铃薯组培苗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

马铃薯组培苗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马铃薯是兴安盟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居民日常饮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马铃薯组培苗是生产脱毒马铃薯的有效办法,全国各地马铃薯研究生产单位大多用这一方法生产,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全面的马铃薯组织培养生产体系。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污染率无疑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采取相关措施降低组培过程中的污染,在生产中值得重视。经过一年的马铃薯组培苗工作经验,对马铃薯组培苗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提出我个人几点意见,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 1、污染原因 马铃薯组织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有细菌污染和真菌污染两大类,它们相应的污染源也就是细菌和真菌。 1.1细菌污染:若在接苗前发现培养基污染,可能是培养瓶口不干净而带有不易被杀死的耐高压、高温的杂菌;或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造成的;若在接苗后外植体周围发现细菌污染,则可能是植物材料本身带菌引起的,也可能是接苗工具消毒不彻底或是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或者是在接苗前没有及时发现污染苗,在接苗过程中由于交叉感染造成的。 1.2真菌污染:若在接苗前培养基表面存在大量真菌污染,多数情况是由于培养基瓶口封的不严或是培养基存放的环境中孢子浓度过大;培养基内部存在大量真菌污染,则可能是母液储备过程中已经被污染。接苗后的培养基表面存在真菌污染而且位置不定,如果是初期,可能是因为接种室真菌孢子浓度过大或是操作台不干净;如果是接苗后期发现污染,主要是因为封口不严或是培养材料本身就携带有内生菌;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外植体周围出现真菌污染,可能是因为外置体材料本身就带有菌,只是菌源太小,再接苗时肉眼无法识别,当接到新的培养基里之后,才引起感染;若在培养基中发现污染的真菌是零星分散在培养基中,则主要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接种器械灭菌不彻底等造成的。 2 、降低马铃薯组培扩繁中污染率的有效措施 2.1材料表面灭菌 马铃薯组培中必须重视材料表面灭菌这一环节,否则就会影响进一步的培养工作。为了获得无菌材料,对室外采集来的外植体,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根据材料大小的不同,选用不同种类的药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