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蜡原油流变性研究

含蜡原油流变性研究
含蜡原油流变性研究

前言

原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如何安全、高效、节能地输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管道输送具有运输量大、占地少、密闭安全、便于管理和集中控制、能耗少、运费低等优点,在运输原油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世界上很多原油都是含蜡量较多的原油,我国大部分原油更以“三高”著称,即原油含蜡量高、凝点高、低温下粘度高,这种原油流变性复杂。在较高温度下[4],原油中的蜡以分子形式溶解于液态原油中,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蜡逐渐结晶析出,并以固体颗粒形式悬浮于液态原油中,温度进一步下降,则蜡晶进一步增多并相互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原油的液态组份包含于其中,原油整体失去流动性,形成胶凝[23] [30]。在原油输送中,为保证管道操作系统的高效性,这要求管道输送时保持稳定和连续的流量,避免管线停输。然而,计划停输和事故停输是不可避免的。在管道停输后,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导致凝管,这种恶性事故在油田集输管道上和长距离大口径输油干线上都曾发生过。胶凝原油具有一定的固体特征,如有一定的弹性和结构强度等。但是胶凝原油的固体特征是有条件的,一旦外加的应力超过原油的结构强度或屈服值,蜡晶网络结构就被破坏,大量的液态油重新获得自由流动的能力,因此,为了再启动管道,所应用的压力必须大于平常的操作压力以克服胶凝原油的胶凝强度。由此可见,研究原油的启动特性对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以文献综述为主,查阅了一些有关胶凝原油触变性、屈服特性和粘弹性以及同轴旋转粘度计等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同时,制定实验方案,进行了大庆原油启动特性的初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验研究,加深对原油流变特性的认识。

第1章含蜡原油的组成及其流变性的影响因素概述1.含蜡原油的组成

大庆原油是典型的石蜡基原油[1] [2],含蜡量高,凝点高。含蜡原油是一种复杂的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按其对原油低温流变性的影响来说,可把原油的组成分为三大部分,即常温时为液态的油、常温时为晶态的蜡、胶质和沥青质。常温常压下,蜡、胶质和沥青质是液态油中的分散相,当其浓度增大时,原油的流变行为产生异常,即呈现非牛顿特性。

1.1.1蜡

原油中的蜡[3],实际上可分为石蜡、半微晶蜡和微晶蜡,无胶质沥青质时,石蜡因温度降低而从原油中析出,晶体一般以片状为主,只含少量针状晶体。这类晶体体积/表面积比值较小,表面能高,易于结合成网状结构,将液态组分包围在其中形成凝胶,使含蜡原油低温流动性能变差。半微晶蜡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和物性则介于石蜡和微晶蜡之间,其某些物理性质与石蜡相似,没有严格界限。微晶蜡在原油中析出结晶主要为针型和中间型,蜡晶细小,结合能力强,在重结晶中没有任何变化。它与原油中的液态组分在低温下形成的凝胶,比石蜡与原油中液态组分形成的凝胶强度大得多。

蜡的存在是原油具有高凝点和复杂低温流变性的主要原因[4],将原油中的部分蜡脱出后,其凝点显著下降,低温粘度、屈服值等流变参数也明显降低。大量试验表明:在原油的倾点和析蜡点都随含蜡量的增加而上升。在析蜡点以下,含蜡量越高,油样的粘度对温度变化越敏感;在析蜡点温度以上,含蜡量的高低对油样的粘度几乎无影响;蜡的性质对原油流变性也有影响,在蜡含量相同时,微晶蜡含量越高,原油粘度越大,凝点越高;原油的倾点

直接与原油中蜡的饱和分含量和分子量分布有关,因为在一定温度下蜡的结晶主要是蜡中饱和分的结晶;由于在析出过程中高碳数的蜡分子首先先开始析出,并形成晶体生长中心,所以当原油中高碳数的蜡含量较高时,蜡晶析出的温度较高,原油凝胶化过程被加速;蜡晶的形态和结构对含蜡原油的流变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热力和剪切条件以及含蜡原油的改性都主要是通过改变蜡晶形态和结构来改善宏观流变性的。

1.1.2胶质和沥青质

胶质和沥青质是原油中含元素最多、结构最复杂、分子量最大的一部分物质[1]。胶质是红褐色、暗褐色并具有延性的粘稠液体或凝胶状物质,溶于石油形成真溶液。沥青质是暗褐色或深黑色的脆性非晶形固体粉末,密度稍大于胶质。在原油中的沥青质,部分呈胶体溶液,部分呈分散悬浮液。

胶质是一种天然的表面活性物质[5],沥青则是高分子化合物。因胶质是高粘物质,在含蜡原油中也具有增粘作用,油样将随胶质、沥青质含量增加,粘度升高。含蜡原油在降温过程中,蜡晶逐渐析出,游离的胶质和沥青质吸附在新生的蜡晶表面,这样不但能防止蜡晶聚集起到分隔作用,还会降低蜡晶的表面能,强度也因此降低。原油中蜡、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比直接影响着原油的凝结和凝结后强度大小。

1.2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因素

含蜡原油是一种组成复杂的混合物[1],其流变性与其组成(蜡、胶质和沥青质)有关,也与其经历的热历史和剪切历史有关。原油组成的影响在前面已有所涉及,下面分别讨论其他因素对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

1.2.1热历史的影响

热历史指的是油样进行流变性测定前被加热的程度和过程。原油被加热,蜡晶颗粒会部分或全部溶解,,具备了重新结晶的先决条件,并可使沥青质高度分散,胶质稀化,会加速分子的热运动。实验表明[6]含蜡原油存在一个使流动性变差的最差热处理温度和使流动性能显著改善的最优热处理温度。最优热处理温度一般在析蜡高峰期以上,并且重复加热时,若加热温度达到最优热处理温度,则对原油性能没有影响;若低于热处理温度,则可能恶化热处理效果。温度回升与较低温度下的重复加热一样,会使流变性变坏。

严大凡[2]通过试验得出大庆原油的流变特性对热处理非常敏感。加热至55℃以上可以明显改善低温流变性。但是,当温度低于53℃时,低温流动性被恶化。仅仅2℃的差别就会导致流变结构非常明显的变化。

通过热处理改变含蜡原油的内部结构,使其低温流动性能达到最佳,但它仍然是一个热力稳定体系。随着时间延长,会朝热力学稳定的方向(也即化学势更低的方向)发展。因此热处理原油存在有效期问题。在热处理常温输送中,此有效期必须大于原油到达终点的时间。

冷却速度是蜡晶从原油中析出速度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它可改变原油中石蜡的过饱和程度,使蜡晶的生成速度和蜡晶颗粒生长速度不同,造成蜡晶颗粒的形态各异,宏观上呈现出不同的流变性。不同的温度区间,当控制不同的冷却速度时,会对原油内部物理结构造成影响,即冷却速度也存在一个最佳值。因此对于原油组成和热处理温度都相同时,不同温度区间其最佳冷却速率不同。

1.2.2剪切历史的影响

剪切历史是原油在冷却或恒温过程中是静态,还是在机械搅拌下,或是

使其经强烈剪切后又缓慢地层层剪切流动等等。原油在冷却过程中,会因降温而自动产生析蜡、蜡晶聚集等物理过程,若同时经受不同的剪切作用,显然对原油中蜡晶颗粒的聚集、分散程度、排列等造成不同的效果,使之形成一定构成的流变体系,宏观上则呈现出不同的流变特性。管输过程中的剪切作用大体分为两大类:a 短时间的高速剪切;b长时间的中低速剪切。

张劲军等人[7]的试验表明,在析蜡高峰期范围内,不仅过泵高速剪切,而且管流的持续中低速剪切也会使原油的低温流变性变差,甚至缓慢中低速剪切的影响超过高剪切的影响。剪切历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温时,这与蜡晶形态及结构对原油流变性的贡献有密切关系,因为剪切历史效应归根结底是通过对蜡晶形态与结构的影响体现出来,显然,温度低于原油凝点时,蜡晶结构对原油流变性起支配作用在中低速剪切中,因此剪切速率通常与冷却速率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实验发现,对含蜡原油在热处理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存在一最佳降温剪切率[8],以此剪切率剪切降温,加剂混合原油的低温粘度最小,倾点(凝固点)下降幅度最大,原油改性效果最佳。

文献[9]中指出冷却过程中剪切的影响是和受剪切的蜡晶形态密切相关的,故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和冷却速度下,剪切的影响不同。这也就是说讨论剪切历史的影响不能离开原油受剪的温度区间。

L.T Wardhaugh和D.V Boger[10]通过对澳大利亚含蜡原油的实验测得:冷却过程中以115s-1的剪切速率剪切后得到流变曲线,再对新油样以11.5 s -1的剪速剪切得到不同的流变曲线,粘度显然增加了。如果逐渐增加剪切速率至115 s-1,可以看到一定程度的结构破坏,平衡结果与冷却过程中一直以剪切速率115 s-1剪切所得到的结果不同。并与大庆原油相关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剪切历史对这两种原油的影响是一致的。

张劲军等[11]对三种含蜡原油的实验研究表明,凝点以下5~7℃的原油有较强的剪切历史效应,但凝点以上2℃时,所试验的剪速范围的剪切历史

对平衡流变曲线没有影响;添加降凝剂使原油的剪切历史效应增强,流动性测量过程中的剪切速率变化方式对非牛顿原油的平衡流动曲线测量结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事实上,一般非牛顿流体的流变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流动状态也非单值函数所能表达。原油的流动性具有多重属性,主要与原油含蜡量、蜡晶析出与聚集有关。而蜡晶体形成和聚结直接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蜡晶体不断析出、聚结,可使原油的表观粘度成十倍、百倍甚至更多倍数增长。当原油内部结构以蜡晶体组成的网状结构为主时,原油失去流动性而成为凝固体。同时也应看到,这种以蜡晶体构成的网状结构,其结合力主要依靠分子间引力,因此对机械剪切比较敏感,随着剪切历史的延长,原油的表观粘度会大幅度下降,表现出明显的触变性。因此原油的流变性还有依赖于时间的属性。

第2章胶凝原油

在较高温度下[4],原油中的蜡以分子形式溶解于液态原油中,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蜡逐渐结晶析出,并以固体颗粒形式悬浮于液态原油中,温度进一步下降,则蜡晶进一步增多并相互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原油的液态组分包含于其中,原油整体失去流动性,形成胶凝。这时原油不仅具有触变性,还具有屈服应力和粘弹性。

2.1胶凝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Venkatesan[49]等人指出流变学中的胶凝温度(胶凝点)是指物质的似固体行为开始优于似液体行为时的温度。他们还指出剪切历史和热历史对胶凝温度有很大的影响。

热历史对胶凝温度的影响[49]:冷却速率越慢,胶凝温度越低。当蜡-油油样在常剪切应力下剪切时,冷却速率越慢意味着晶体形成越慢,油样所受剪切时间越长,网络结构形成的越慢,因此胶凝速度减慢,冷却速率越慢胶凝温度越低。这里所需注意的是,研究冷却速率影响的试验都是在平衡冷却条件下进行的(也就是冷却速率小于结晶速率)。

剪切历史对胶凝温度的影响[49]:冷却过程中所施加的剪切应力对胶凝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冷却速率固定时,胶凝温度随施加应力的增加而减小。剪切力破坏蜡晶所形成的结构,阻止了蜡/油混合物形成凝胶。因此,施加的剪切应力越大,胶凝速度越慢,胶凝温度越低。

P.Sing等人[50]在实验环道上研究了热历史和剪切历史对胶凝形成的影响。结果测得含蜡原油的胶凝温度与含蜡量、剪切历史及冷却速率有关,而浊点与冷却速率、剪切历史无关,仅与含蜡量有关。通常,胶凝温度随冷却速率和含蜡量的减小而降低,随剪切应力的增大而降低。

Peter B.Smith[51]等人指出胶凝点与蜡晶的大小和形状有关,因此任何影响蜡晶尺寸和形状的预处理都会对胶凝点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许多含蜡原油含有胶质,胶质对蜡晶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因此胶质就成为一种天然的胶凝抑制剂;它们在蜡晶周围聚集起来,阻止蜡晶相互连接形成胶凝。因此,任何阻止胶质在蜡晶周围聚集的预处理都会使胶凝点升高。

2.2触变性及触变模式

当含蜡原油的温度低于析蜡温度时[12],蜡晶析出,聚集交联,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空间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在一定的剪切应力作用下会裂解为分离的聚集体,经过一定时间的剪切后,聚集体的破裂和重建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即表现出触变性。

低于某温度以下的含蜡原油[1],通常都出现触变性,但出现触变性的温度与原油的组成和剪切历史、热历史等有关。大庆原油加热到50℃,然后按0.5~1℃/min 的冷却速度冷却至40℃时,即出现触变现象,若加热到55℃,在同样的冷却条件下,到35℃时才能观察到原油的触变现象。

经历一定历史(包括剪切历史和热历史)的低温含蜡原油,被静置较长时间后,会形成稳定的胶凝网状结构,其流变性表现出与时间有关。

含蜡原油是一种天然触变性物料,其触变行为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历史条件可使其形成不同的内部结构,呈现不同的触变规律。

原油的触变特性反映了胶凝原油受到剪切后的结构裂解过程,这种裂解有利于胶凝原油的再启动。为了准确地描述原油再启动后的状态,很多学者对触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各种触变模式。

(1)D.C.Cheng 等人[13]进行了大量研究,针对含蜡原油,提出触变性流变模型:

n y k γττ&

+= (2-1) 10y y y λτττ+= (2-2) γλλλ&b a dt

d --=)1( (2-3) 式中:0y τ——结构完全破坏时的屈服应力;

1y τ——结构完全恢复时屈服应力的增量;

λ——结构变量,其值介于0和1之间,λ=0表示结构完全破坏,λ=1

表示结构完全恢复;

a ——恢复系数,在流体流动时,可以取a=0,但是静止时a ≠0;

b ——破坏系数。

·方程(2-3)等于0时,即表示达到动平衡,此时

γλ&

b a a e += 将上式代入方程(2-1)得平衡流变曲线:

n y y e k b a a γγτττ&&+++=1

0 ·静态结构恢复:γ& =0时,积分(2-3)式得:

at t e -=--=)1(10λλ 将上式代入(2-2)得:

at t y y y y e -=--+=)1(0110λττττ 上述本构方程中包含6个变量,0y τ、1y τ、K 、n 、a 、b ,这些变量可以从流变性测量结果求取。测量仪器最好选择水平管式流变仪。

(2)J.Setak 等人[14]在建立胶凝原油管道再启动模型中,应用的是Houska 触变模型:

n y y k k γ

λλτττ&)(10?+++= m b a dt

d γλλλ&--=)1( 式中:0y τ、1y τ、k 、Δk 、n 均为物性常数,且被认为只与温度有关;a 为结构形成系数;b 为结构破坏系数;m 决定了胶凝结构的变化速率。

(3)陈宏建等[12]在Houska 触变模型的基础上,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了双速率含蜡原油触变性模型:

n y K K γ

λτλττ&)(210?+++= 111111)1(m b a dt

d γλλλ&--=

222222)1(m b a dt

d γλλλ&--= 式中 τ——剪切应力;

γ&——剪切率;

0y τ ——结构充分裂降后的残余应力;

1y τ——结构初始屈服应力;

n ——流变行为指数;

K ——稠度系数,n s Pa /1)(?;

K ?——触变性稠度系数,n s Pa /1)(?;

t ——剪切时间;

1λ——屈服应力结构参数;

2λ——稠度结构参数;

212121,,,,,m m b b a a ——常数。

他们用此模型编制了计算软件,并将软件的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结果较为吻合。

(4)杜云[15]在其论文中指出,预剪后的裂降过程可表示为下面以指数形式表示的三参数模式:

kt e e e --+=)(0ττττ

其中各个参数均与剪切速率有关

(5)Phung D T 等人[16]利用RV —20对不同原油进行触变性试验,分析所得t -τ曲线后,提出了描述原油触变性的双曲模式:

)0()*/()(=++=t t B A t t ττ

式中 τ——剪切应力;

t ——结构破坏的时间;

B A ,——与原油性质有关的常系数。

(6)张足斌[17]在杜云触变模式的基础上,强化了时间的影响,提出了下面的四参数指数模式:

()m e e kt --+=ex p )(0ττττ

其中:0τ——对油样施加某一剪切速率时所必须的最大剪切应力;

e τ——保持该剪切速率时可能达到的最小剪切应力;

0τ-e τ——剪切对油样内部结构的破坏程度;

k ——在该剪切速率下从0τ变化到e τ的快慢程度,k 越大,油样

越容易被剪切到动平衡状态。

(7)董平省等[18]将Phung D T 等人提出的三参数双曲模式C Bt A t ++=)/(τ改进后得到一种新型的四参数双曲触变模式:

m kt

+-+=∞∞10ττττ 式中 τ——对应于时刻t 的剪切应力;

0τ——对油样施加某一剪切速率时所必需的最大剪切应力; ∞τ——以该剪切速率剪切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剪切应力;

k ——在该剪切速率下初始单位时间内结构被破坏的程度; m ——被剪切时间的延长,结构被继续破坏的快慢程度; t ——剪切时间。

他们分别利用旋转粘度计和管流实验装置进行了数据验证,并将此模式与回归精度较高的指数模式进行了对比,最后得出结论:该双曲触变模式表

达式简洁,各参数物理意义明确,能很好地描述旋转粘度计以及管流实验装置中恒温恒剪速下的含蜡原油的启动触变特性。

(8)刘刚等[19]利用机械比拟原理,建立了适用于胶凝原油的粘弹触变方程。指出在某一温度下,剪速恒定时,剪应力随时间的衰减过程符合一个五参数方程:

)exp()exp(et d ct b a -+-+=τ

其中,ηγ0&=a ,??

???????? ??--=1exp 1t G G k b ηηη,ηG c = ?????

????? ??+-=)1(exp 0100n k t D DB d n n γγγ&&&,n D e 0γ&= 五个参数分别为粘性系数η、弹性模量G 、与原油中蜡晶絮凝体尺寸相关的特征参数B 、结构破坏速率常数D 和破坏速率方程指数n 。作者在Rv100仪上进行了触变试验,并用上述方程对测试数据进行回归,发现效果很好。

2.3屈服应力

2.3.1屈服应力概念

屈服应力的概念最早由Bingham 和Green 在1919年针对粘塑性流体提出[20]。此后提出了很多模型来描述粘塑性材料剪切应力与剪切率的关系,在这些模型中,屈服应力被定义为出现流动迹象时所需要的最小剪应力,通过剪应力-剪切率数据外推到剪切率为零而得到。当剪切应力不大于屈服应力时,物料保持固体状态,屈服应力表征物料由固体行为像液体行为的转变。

罗塘湖给出原油屈服值的传统定义[21]:屈服值是使胶凝原油开始产生流动迹象时的最小剪切应力,即趋近于零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应力。

Chang 等人[20]研究了静态冷却的含蜡原油屈服过程,将其分为初始的弹

性响应、粘弹性蠕变和最后的粘性流动。提出应用三应力模型完整描述含蜡原油的屈服过程,认为弹性极限屈服应力与时间无关;静屈服应力和动屈服应力与时间有关;弹性极限屈服应力和静屈服应力是真实的屈服应力,与蜡晶交联网络的强度有关;动屈服应力是一个想象的参数,与蜡晶结构被破坏后的蜡晶浓度和大小有关。Chang还给出了下面的定义[22]:静屈服应力为物料经过长时间静置后测得的屈服应力,而动屈服应力则是平衡流变曲线外延与剪切应力轴的交点对应的剪切应力。

李传宪等人[23]在文献中写道:对22℃新疆胶凝原油的屈服特征研究表

τ,而是明,判定胶凝原油是否屈服流动的指标不是应力参数——屈服值

y

γ,临界屈服应变是胶凝原油的一胶凝原油的应变参数——临界屈服应变

yc

个特征参数,反映胶凝原油保持胶凝状态所容许的最大应变范围。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胶凝原油会表现出蠕变特征,产生的应变很容易达到其非线性弹性应变范围,表明胶凝原油的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果在应变没γ前消除施加的应力,其变形会表现出一定的弹性回复;如果产生

有达到

yc

γ,胶凝原油将屈服而流动。在一定的剪的应变达到并超过临界屈服应变

yc

切条件下,胶凝原油产生的应变达到其临界屈服应变所对应的剪切应力就是传统观念上的原油屈服值。

尽管临界屈服应变更能表现出胶凝原油的屈服特性[23],但屈服值在一定程度上能直观反映胶凝原油的结构强度,且应用于输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压力计算也比较直接,因此屈服应力仍不失为反映原油低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2.3.2屈服应力影响因素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23],胶凝原油屈服值首先取决于原油的化合物组成

和测量温度条件,例如,原油的含蜡量越高,或处于胶凝状态的温度越低,则析出的蜡晶越多,相应的原油的屈服值越大;其次原油屈服值也强烈受原油所经历的热历史、剪切历史条件的影响,因为这些历史条件能够影响析出蜡晶的大小、形状、聚集状态和蜡晶之间的相互作用。

(1)热历史的影响

相同组分的原油[1],由于经历的热历史不同,出现屈服现象的温度不同。把大庆原油加热至50℃,然后在仪器内静置冷却至35℃,原油出现屈服现象。若加热至55℃,再按相同条件静置冷却,原油在25℃时才出现屈服现象。

屈服应力与测量温度有直接关系。Chang等人[22]使用控制应力锥板流变仪,对原油进行屈服应力测试,发现静屈服应力和动屈服应力对温度变化很敏感。严大凡[2]通过试验得出大庆原油的结构强度随热处理而不同。在测试温度为20℃时,加热温度小于53℃时的结构强度是60℃的10倍。

屈服应力还与降温速率有关。降温速率的快慢会改变原油中石蜡的过饱和度,使蜡晶晶核的生成速度和蜡晶颗粒的生长速度不同,造成蜡晶颗粒的形态各异,使原油的结构发生变化。Chang等人[20]对DH19原油和BO原油以不同的降温速率降至测量温度,测量屈服应力,发现屈服应力与降温速率呈幂律关系。T.K Perkins和J.B Turner[24]研究普拉德霍湾原油时发现:降温速率小于每分钟几度时,对原有得屈服值影响较小,但是当降温速率大于十几甚至几百摄氏度每分钟时,屈服强度升高。Cawkwell[25]和Ronningson[86]认为,在相对较高的温降速率下,或在析蜡点以下,原油内析出的蜡晶颗粒一般相对较小而且较多,蜡晶之间易于形成交联的网状结构,而且这种网络结构强度较大,从而使凝油的屈服应力较大。

(2)剪切的影响

剪切历史是原油在冷却或恒温过程中是静态[1],还是在机械搅拌下,或是使其经强烈剪切后又缓慢地层层剪切流动等等。原油在冷却过程中,会因

降温而自动产生析蜡、蜡晶聚集等物理过程,若同时经受不同的剪切作用,显然对原油中蜡晶颗粒的聚集、分散程度、排列等造成不同的效果李传宪等人[27]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原油溶胶静态恢复所形成凝胶,其稳态结构强度与原油静置前的预剪切速率有直接关系,预剪切速率越大,其原油的结构恢复速率越大,但相应的稳态结构强度越小,可见预见且速率影响胶凝原油的结构及其屈服特性。

李传宪[23]还指出:对于恒定剪切应力法,在一定范围内,施加的测量压力越大,对应的管壁剪切应力越大,蠕变过程就越短,测得的屈服值也就越大;对于剪切应力连续增加法,剪切应力增加的速率越小,测得的屈服值越小;对于恒定剪切速率法,剪切速率越大,测得的屈服值就越大。

张劲军等人[28]用应力松弛法测得的原油动屈服应力与预剪切过程中选用的剪切率有关。随着剪切率的增大,动屈服应力急剧下降。

(3)静置时间的影响

含蜡原油的屈服应力还与静置时间有关。严大凡等人通过实验发现[2],28℃的大庆原油随停输时间的增加,屈服应力逐渐增加。

(4)其他因素

T.K Perkins和J.B Turner提出老化和组分因素对屈服强度也有影响[24]。此外,李传宪认为测量系统的测量间隙较小会使测量屈服值结果偏大[23],其原因很可能与测量系统壁面影响原油中蜡的结晶状态。另外,壁面滑移也可能造成测量屈服值偏小。

2.3.3屈服值的测量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胶凝原油屈服值首先取决于原油的化合物组成和测量温度条件;其次屈服值强烈受原油所经历的热历史、剪切历史条件的影响,因为这些历史条件能够影响析出蜡晶的大小、形状、聚集状态和蜡晶之间的

相互作用。同一种原油即使在相同的测量温度和历史条件下,不同装置、不同方法测得的屈服值难以统一。

测量屈服值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

(1)间接法[1][29]

间接法包括曲线外延法和方程回归法两种。

τ-曲线,其外延曲线与τ

①曲线外延法:利用同轴旋转粘度计,测得γ

τ。但该方法所得实验结果的重复性较差,仅轴相交,此值即动屈服应力

y

能作为一种对比性实验。

②方程回归法:该方法也是利用同轴旋转粘度计测得某温度下含蜡原油动平衡态流变曲线,根据曲线形状,选用合适的模式方程进行拟合并求出方程中的参数。由于用假设的模式方程去拟合试验数据所得的屈服应力也仅仅是模式方程中的一个参数,选用不同的模式拟合同一组试验数据会得到不同的屈服值,因此所得的屈服值只是一个流变参数,它不是原油内部网络结构强度的真实描述,而是流动状态下反映原油内部仍有结构的特征值。

Q.D Nguyen和Boger指出:即使选用最合适的模型和技术,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屈服值也不能看做是完全的物质性质,因为它的精度取决于所选用的模型和可得到的试验数据的范围和可信度。

(2)直接法[1][29][30][31]

①旋转粘度计直接测试法:选用尽量低的剪切速率测定旋转元件刚刚转动时对应的初始剪切应力值,以此值作为屈服值,即刚刚刚流动时对应的最大剪切应力值。这种测定方法称为恒剪速法。

还有一种通过滞回曲线测屈服值的方法,也叫剪速逐渐增加法。用粘度计进行测试时,将最大剪速选小一些,同时使从零剪速达到最大剪速的时间长一些,此时作出滞回曲线,曲线的最大值即为静屈服值。

此类方法快速简便,但是在实际测量中,由于旋转元件与试样间会产生

滑移和有惯性会给测量带来误差。

②应力松弛法:将原油试样装入旋转粘度计中,待其按一定条件形成稳定结构后,选定剪切率进行测试。当剪切应力达到平衡态时,突然停止剪切作用,仪表指针不回零,而是存在残余应力值,且在一定时间内不变,取以松弛状态残留在旋转元件上的剪切应力值作为屈服值。

L.T.Wardhaugh 和D.V.Boger 指出:此方法尽管简单,但是由于流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预剪切的影响,此种方法仅适用于屈服值与剪切历史无关的流体,而且由于避免滑移、旋转体的惯性和阻尼特性使得可重复性很差,其应用受到限制。

③控制应力法:使用控制应力流变仪可选择以下三种控制应力模式测量屈服应力。

旋转应力扫描试验。用控制应力流变仪,预设剪切应力按一定速率线性增加,测相应的应变。当应力小于临界应力时,原油表现出固体弹性行为;当应力大于临界应力时,原油开始流动。从“不流动”到“流动”的过渡值即所谓的实际屈服应力。该方法确定原油超过弹性范围后连续流动的点或区域比较容易,但确定何时发生流动比较困难。

动态应力扫描试验。在动态应力扫描中,对原油施加周期性正弦应力,控制应力幅值逐渐增加,测量相应的储能模量、耗能模量及损耗角等粘弹性参数,分析线性粘弹性区间和非线性粘弹性区间,取两区间之间转变处的剪切应力作为屈服应力。

蠕变试验。在恒定低剪切应力1τ作用下,剪切应变将会达到一个较低的恒定值;增加剪切应力至2τ,剪切应变随之增大,最终也停留在某一称大的常数值。若再增加剪应力至3τ,剪切应变在观察时间内不为常数,而是连续增大。则可以肯定屈服应力介于2τ和3τ之间。可以通过实验,逐渐缩小2τ和

3τ之间的差距,理想情况2τ=3τ即为屈服应力。该方法的弊端是:对试样已达平衡态还是仍处于连续变形状态的区分与观测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观测时间越长,所测的屈服值越低,因而需要规定每个蠕变试验持续的时间。此外,还要规定允许在零附近的斜率的误差有多大。

④细管法:即通过U 型管装置或管路模型来测量屈服应力。首先让试样充满管子,并在一定条件下使试样在管内形成稳定的结构,在连续阶梯式增压挤顶下,测出试样刚刚产生连续变形对所需的压力。可按下式计算屈服应力:

L

PD y 4=τ 式中 y τ——屈服应力,Pa,即使试样沿管壁处刚刚能流动时的平均剪应力; P ——使试样刚刚流动时的外加压力,Pa ;

D ——测试管的内径,mm ;

L ——充满管道的油样的实际长度,m 。

尽管细管流变仪和管路模型与实际管道相似,有相似的流场,但其测试结果与管的长径比、管材、外加压力的方式和速率等等都有关,且压力沿管道的分布是非线性的。

张足斌提出用管路静置法测量屈服值[32],该方法克服了管路长径比及预加压力的大小对原油静屈服值的影响,且测试结果有很好的重复性。具体测试方法如下:在管道中充满原油,关闭两端的阀门,然后对油样进行规定温度和规定时间的热处理。打开一端阀门,向装置内充气至压力P ,关闭阀门后,以规定的降温速率对油样进行降温。在降温过程中,当两传感器读数的差值为ΔP 时,通过受力平衡分析即可得到该油样在对应温度下的静屈服值:

L

PD s 40?=τ

⑤叶轮法:把带刃片的叶轮小心插入盛试样的容器中,将叶轮和一个具有适合量程的扭拒测量装置连接起来,让叶轮在极低转速下旋转,并计录其扭矩—时间曲线,最大扭矩所对应剪切应力即为屈服应力。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屈服现象是在静态条件下发生在原油内部,可以避免壁面滑移所造成的影响;能最大限度地减小仪器和原油接触时产生的扰动;能得到比较完整的剪切应力—剪切速率曲线。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试样的体积相对较大,很难控制其热历史的影响,因而认为此法不适合用于屈服应力的定量测量。

此外,人们普遍意识到高浓度悬浮粘度测量中的非常明显的壁面滑移部分是由屈服应力本身引起的。许多试验证明,当应力低于屈服值时出现壁面滑移或不均匀流动,而应力一旦超过屈服值时,壁面滑移效应会立即减小甚至不出现滑移效应。因此,如果滑移和均匀流动过渡时的应力能够精确确定下来,那么就可以得出屈服值了。

综上所述,人们采用了许多仪器和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测定屈服值,但对任何一种仪器而言,其可重复性是相当差的;而任何两种不同类型的流变仪,其可重复性也是相当差的。因此,石油工业部门至今仍未有统一规定的测定含蜡原油屈服值的标准方法。对于给定的流体,需要根据所要求的精确度和屈服值结果的应用场合来选定测量方法。

2.4粘弹性

低温含蜡原油是一种亲液的絮凝性较强的分散体系[33],体系中形状很不规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蜡晶颗粒依靠分子间力形成许多不匀质的松散的蜡晶絮凝体,液态油被吸附在这种絮凝体中。絮凝体具有一定的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使整个原油体系表现出粘弹性。尤其是当蜡晶絮凝体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且形成蜡晶空间网络结构时,原油整体失去流动性,表现出固体

特征,具有较强的粘弹性。

在线性粘弹性范围内,胶凝原油的内部结构不会受到剪切应力的破坏,其绝对复数模量*G 、损耗角δ等粘弹性参数不随剪切应力τ的增加而变化

[34];应力超过线性粘弹性范围,原油胶凝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G 下降。因此,*G 不随τ变化的应力范围即为胶凝原油的线性粘弹性范围。上述粘弹性参数的意义:*G =()2/12//2/G G +,其中δsin */G G =称为储能模量或弹性模量,δcos *//G G =称为耗能模量或粘性模量。原油的线性粘弹性参数反映原油内部结构的特点。

桂平等使用控制应力流变仪[35],在原油凝点附近温度区域对大庆原油和胜利原油进行线性粘弹性应力范围内的小振幅振荡剪切试验,发现两原油在各自凝点以上4℃时,均表现出明显的粘弹性特征,且经对比表明,大庆原油的弹性特征明显好于胜利原油,前者粘弹性参数对温度的敏感性也明显好于后者。

2.4.1粘弹性参数与原油其他特征值的关系

(1)原油特征温度与粘弹性参数之间存在一定关系[33]。

Singh 和Fogler 利用RS75控制应力流变仪对含蜡模型油进行振荡剪切测量,发现模型油的胶凝温度为储能模量等于耗能模量时的温度。但他们只对模型油静态降温条件下的粘弹性进行了研究,没有对组成复杂的原油进行探索。

李传宪等人发现在小振幅振荡剪切实验条件下,原油粘弹性参数值及其特殊变化温度可以综合反映原油的蜡晶结构随温度变化的特点。他们通过振荡剪切温度扫描试验,得到动态粘度、储能粘度、绝对复数粘度和损耗角等参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反常点和凝点等特征

护肤品的肤感与流变性关系的研究

护肤品的肤感与流变性关系的研究 工104班(10101785)张瑜 摘要:当今,化妆品已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精细化工、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化妆品的科技内涵也随之提升,产品各项特性已愈来愈受到社会民众与各国有关管理部门的关注。化妆品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功效性和使用性。其中使用性是评价化妆品好坏的重要性质。化妆品的感观评价和流变特性是约束其使用性的主客观评价方法。贯穿在化妆品的配方、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 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妆品流变学的定义,系统综述了流变学在判断化妆品流体类型、化妆品生产、稳定性考察及肤感评价等方面的应用,重点阐述了流变学在表面活性剂、乳状液、凝胶等化妆品体系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在未来开发化妆品过程中,通过流变学将微观结构和产品特性联系在一起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护肤品,肤感,流变性 1 研究背景 1.1 介绍 流变一词来源于希腊语“hteo”—意为流动。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在力的作用下变形和流动的科学,是研究材料在应力、应变、温度、湿度、辐射等条件下与时间因素有关的变形和流动规律的学科,属于力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非牛顿流体。 化妆品流变学是化妆品、化学、流体力学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化妆品受外力和形变作用的结构。由于化妆品物料的流变特性与食品的质地稳定性和加工工艺设计等有着重要关系,所以通过对化妆品流变特性的研究,可以了解化妆品的组成、内部结构和分子形态等,能为产品配方、加工工艺、设备选型及质量检测等提供方便和依据。 感官评价是人们判断化妆品品质好坏的重要手段,而流变特性可以用来客观地确定当产品被应用到皮肤的感觉,这可以帮助缩短研究和开发时间,为化妆品开发提供便利。因此,建立起流变特性与感官评价之间的相关性,建立起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联系,可以对化妆品的使用感觉和效果做出正确评价。 2 文献综述 王硕在《化妆品感官评价与流变学研究进展》一文中提出化妆品感官评价是人们判断化妆品品质好坏的重要手段。感官评价是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

原油蜡含量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原油蜡含量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前测定原油蜡含量的方法很多,如各种蒸馏法、硫酸法、组成分析等,国内蜡含量测定主要使用行业标准SY/T 0537-2008《原油中蜡含量的测定》,本文主要针对该标准实验条件、仪器规格等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剖析,通过“排除法”确定影响原油蜡含量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原油蜡含量色谱法影响因素 1 前言 原油中的蜡一般指常温下为固态的烃类。它们在石油中处于溶解状态。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溶解度降低,会有部分蜡晶析出。原油蜡含量是表示原油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原油的储藏、运输及后续的工艺条件加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准SY/T 0537-2008《原油中蜡含量的测定》采用色谱柱法对油蜡、沥青质、胶质进行分离测定。根据活化后的氧化铝对原油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分配系数的不同,利用相应活性不同的淋洗剂使原油中各组分在氧化铝中吸脱分离,从而得到油蜡组分。 针对蜡含量测定步骤多且过程较为复杂,把测定过程分为:取样溶解、过柱分离、冷冻抽提对其进行梳理剖析。找出影响蜡含量数据的主要因素进行控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 取样溶解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2.1.1 取样时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的控制 对于稠油特别是高含蜡原油如果加热不当和搅拌不充分影响样品的均匀性,对于高含蜡原油(室温凝固)表现的尤为突出。但对于流动性的好的且蜡含量在5%-10%的原油往往在取样过程中,很难区分样品的表观含蜡特征,忽视了对样品的加热,直接搅拌取样则无法使原油中的蜡晶体分布均匀,从而造成测定数据的不稳定。 (建议:通过调整加热温度,对样品去不进行加热。轻油除外。) 2.1.2 取样量对高含蜡原油蜡含量测定的影响 蜡含量测定试验过程中,取样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原油蜡含量的测定结果,在测定蜡含量高于10%的高含蜡原油时表现得尤为突出。经过实验表明在相同的条

原油结蜡

111111111111111111111 引起集输油管道结蜡的主要原因是原油与管 壁间的温差。原油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向周围环境 散热,以管壁处的油流温度最低,当管壁处的油温 下降到析蜡点后,蜡开始以粗糙的管道内壁为结晶 核心而结晶析出****(高于析蜡点不惜出)******,并形成结蜡层,进一步吸附原油 中的蜡晶颗粒。同时,由于原油与管壁问存在温 差,而蜡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所以油 流中就会出现石蜡分子的径向浓度梯度,由于浓度 梯度的存在,使石蜡分子从管道中心向管内壁扩 散,为结蜡进一步提供条件。********(高向低扩散)********** 1.4.1 原油的组成和性质 原油中所含轻质馏分越多,蜡的结晶温度就越 低,即蜡越不易析出,保持溶解状态的蜡量就越多。 蜡在油中的溶解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原油中 含蜡量高时,蜡的结晶温度就高。在同一含蜡量 下,重油的蜡结晶温度高于轻油的结晶温度。 1.4.2 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 原油中不同程度地含有胶质和沥青质。它们 影响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和蜡的析出过程以及结在 管壁上的蜡性质。由于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 吸附初始结晶蜡来阻止结晶的发展。沥青质是胶 质的进一步聚合物,它不溶于油,而是以极小的颗 粒分散在油中,可成为石蜡结晶的中心。由于胶 质、沥青质的存在,使蜡结晶分散得均匀而致密,且与胶质结合紧密。但在胶质、沥青质存在的情 况下,在管壁上沉积的蜡更不易被油流冲走。故原 油中所含的胶质、沥青质既可减轻结蜡程度,又在 结蜡后使沉积蜡黏结强度增大而不易被油流冲 走。 1.4.3 油温 在温差相同、流速相同的情况下,油温越高,结 蜡倾向系数越大。这是因为,随着油温的升高,管 壁处蜡分子浓度降低,原油黏度降低,扩散系数增 大,而管壁处温度梯度基本不变,管壁剪切应力降 低,油流对结蜡层的冲刷作用减弱,因此在管壁结 晶析出并沉积下来的蜡分子比例相对增加。 1.4.4 管壁温差 管壁结蜡量随管壁温差的增大而增大。这是 因为,壁温与中心油流温差越大,石蜡分子的浓度 梯度越大,分子扩散作用越强;当中心油温一定时, 壁温越低,管壁附近的蜡晶浓度越大,剪切弥散作

浅谈石油蜡及电容器专用蜡的介绍题库

浅谈石油蜡及电容器专用蜡的介绍由含蜡馏分油或渣油经加工精制得到的一类石油产品,包括石蜡、地蜡、液体石蜡、石油脂等。目前,石油蜡占蜡的总耗量的90%,其余为动植物蜡(如蜂蜡、羊毛蜡等,主要组成为高级脂肪酸和醇化合成的酯类)。 1石蜡 又称晶形蜡,是从原油蒸馏所得的润滑油馏分经溶剂精制、溶剂脱蜡或经蜡冷冻结晶、压榨脱蜡制得蜡膏,再经溶剂脱油或发汗脱油,并补充精制制得的片状或针状结晶。主要成分为正构烷烃,也有少量带个别支链的烷烃和带长侧链的环烷烃。烃类分子的碳原子数约为18~30(平均分子量250~450)。主要质量指标为熔点和含油量,前者表示耐温能力,后者表示纯度。根据加工精制程度的不同,可分成全精炼石蜡、半精炼石蜡和粗石蜡三种。每类蜡又按熔点(一般每隔2℃)分成不同品种。其中全精炼石蜡和半精炼石蜡用途很广,主要用作食品及其他商品的组分及包装材料,烘烤容器的涂敷料、化妆品原料,用于水果保鲜、提高橡胶抗老化性和增加柔韧性、电器元件绝缘、精密铸造、铁笔蜡纸、蜡笔、蜡烛、复写纸等。粗石蜡由于含油量较多,主要用于制造火柴、纤维板、篷帆布等。含油量4%~6%的石蜡,又称皂用蜡,用于氧化生产合成脂肪酸。石蜡的另一用途是经裂化生成α-烯烃。 石蜡中加入聚烯烃添加剂后,其熔点提高,粘附性和柔韧性增加,而广泛用于防潮、防水的包装纸、纸板、某些纺织品的表面涂

层和蜡烛生产。通常所用的添加剂是分子量1500~15000的聚乙烯,或分子量3500~40000的聚异丁烯,添加量0.5%~3%。 2地蜡 又称微晶形蜡,是从原油蒸馏所得的浅渣润滑油料经溶剂脱蜡、蜡溶剂脱油和精制而得的微细晶体,也可以天然矿地蜡以及沉积在含蜡石油油井管壁、原油贮罐和输油管线中的固体物质制得。地蜡的成分比石蜡复杂,视原油的不同,除正构烷烃外,还含有不同数量的多支链异构烷烃及环状化合物。烃类分子的碳原子数约为40~55(平均分子量大于450)。具有良好的触变性,不易脆裂,防湿、密封、粘附性和电绝缘性好。含少量油的提纯地蜡的滴点(在标准设备中加热熔化开始滴下的温度)为67~80℃。常用于电讯元件绝缘、铸造模型(蜡模)、产品密封、地板蜡等。滴点为62℃的地蜡,掺入甘油等辅料,用于制造润面油、发蜡、冷香脂等。地蜡经适度氧化后可用作巴西棕榈蜡的代用品的组分。 3液体石蜡 原油蒸馏所得的煤油或轻柴油馏分经分子筛脱蜡或尿素脱蜡制得的液态正构烷烃。熔点低于27℃,碳原子数约10~18(平均分子量150~250),主要用于生产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以及非离子型合成洗涤剂(见表面活性剂),用于氧化生产高级醇,也作为生产石油蛋白的原料。 4石油脂 是含油的地蜡,为油膏状半固体。习惯上将未精制的称为石油脂,精制后的称为凡士林。商品石油脂滴点为55℃,用于制造提纯

原油分类

原油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按关键馏分的特性即特性因数K值,可大致将原油分为石蜡基原油、中间基原油和环烷基原油三大类。 环烷基原油又称沥青基原油,是以含环烷烃较多的一种原油,环烷基原油所产的汽油辛烷值较高,柴油的十六烷值较低,润滑油馏分含蜡量少或几乎不含蜡、凝固点低,粘度指数较低,渣油中含沥青较多。环烷基原油虽然粘温性差,但低凝固点,可用来制备倾点要求很低而对粘温性要求不高的油品,如电器用油、冷冻机油等。 环烷基原油属稀缺资源,储量只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 2.2%,被公认为生产电气绝缘油和橡胶油的优质资源。全球目前只有中国、美国和委内瑞拉等国家拥有环烷基原油资源,中国存在于新疆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以及渤海湾等地区较为丰富,环烷基原油具有蜡含量低、酸值高、密度大、粘度大、胶质、残炭含量高以及金属含量高等特点,其裂解性能很差,很少作为催化原料,然而是生产沥青的优质原料,所以环烷基原油的装置工艺设置是按照燃料—润滑油—沥青型路线安排的。以环烷基原油为原料生产的变压器油、冷冻机油、橡胶填充油、BS光亮油、重交通道路沥青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倍受青睐。 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的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类。石蜡基石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目前中国已开采的原油以低硫石蜡基居多。大庆等地原油均属此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庆原油,硫含量低,蜡含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和商品石蜡。胜利原油胶质含量高(29%),比重较大(0.91左右),含蜡量高(约15-21%),属含硫中间基。汽油馏分感铅性好,且富有环烷烃和芳香烃,故是重整的良好原料。 石蜡基原油性质:按烃类组成分类,以石蜡烃(烷烃)为主的一类原油。特性因数大于12.1。高沸点馏分含量蜡较多、凝点高、相对密度较小,非烃组成较低。所产汽油的辛烷值较低,柴油的十六烷值较高,润滑油的粘度指数较高。适于生产优质润滑油、石蜡等。我国大庆、华北、江苏、青海、南阳等油田均为低硫石蜡基原油。 石油分为石蜡基原油、沥青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实际上所有原油都是石蜡基和环烷基的混合物。如两者的含量大致相等,则称为混合基原油,也称为中间基原油。 中间基原油——性质介于石蜡基原油和环烷基原油之间的一类原油。原油的特性因素11.5~12.1。其烷烃和环烷烃含量基本相近。胜利油田的胜坨原油属我国为数很少的中间基原油。

最新《原油流变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流变学(Rheology)是研究物质变形与流动的科学。实际物质在外力作用下怎样变形与流动,这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可以称其为物质的流变性(即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与流动的性质)。流变学就是研究物质流变性的科学。 2.流变学研究的是纯弹性固体和牛顿流体状态之间所有物质的变形与流动问题。 3.流变学更注重不同物质的力学性质与其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 4.流变学中物质所受到的力用应力或应力张量表示 5.流变学中用应变或应变速率表示物质的运动状态即变形或流动。 6.流体质点就是流体中宏观尺寸非常小而微观尺寸又足够大的任意一个物理实体。 7.物质状态的变化称为变形,而物质连续无限地变形就是流动。 8.流变学中有三种基本变形:简单拉伸、简单剪切和体积压缩与膨胀 9.反映材料宏观性质的数字模型称为本构方程,亦称为流变状态方程和流变方程 10.对一些简单的流变性制的描述也可以用曲线形式表示,如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关系曲线,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曲线等,并称之为流变曲线。 第二章 1.散体系是指将物质(固态、液态或气态)分裂成或大或小的粒子,并将其分布在某种介质(固态、液态或气态)之中所形成的体系。 2.分散体系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非均匀的系统。均匀分散体系是由一相所组成的单相体系,而非均匀分散体系是指由两相或两相以上所组成的多相体系。 3.非均匀分散体系必须具备2个条件:①在体系内各单位空间所含物质的性质不同;②存在着分界的物理界面。 4. 对非均匀分散体系,被分散的一相称为分散相或内相,把分散相分散于其中的一相称为分散介质,亦称外相或连续相。 5.尽管非牛顿流体在微观上往往是非均匀的多相分散体系,或非均匀的多相混合流体,但在用连续介质理论或宏观方法研究其流变性问题时,一般可以忽略这种微观的非均匀性,而认为体系为一种均匀或假均匀分散体系。 6.对非牛顿流体,没有恒定的粘度概念,不同的剪切速率下有不同的表观粘度,这是非牛顿流体的一大特点。 7、一受力就有流动,但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不成比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剪切应力的增加速率越来越大,即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流体的表观粘度增大,这种特性被称为剪切增稠性(shear thickening)。因此,膨肿性流体具有剪切增稠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表观

原油清防蜡技术

原油清防蜡技术 目录 1.蜡的概述 (1) 2.国内外油田常用清防蜡技术 (4) 3.化学清防蜡技术 (6) 4.清防蜡产品介绍 (11) 5.清防蜡剂发展趋势 (12)

原油清防蜡技术 1.蜡的概述 在地层中,蜡通常以溶解状态存在,在开采过程中,含蜡原油在从油层向近井地带、沿着油管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不断降低、轻质组份不断逸出,原油中的蜡开始结晶析出并不断沉积。 地层内部结蜡会大幅度降低地层渗透率,使油井大幅度减产或停产等;地层射孔炮眼和泵入口处结蜡,会增大油流阻力降低泵效;抽油杆处结蜡会增大抽油机载荷,甚至造成抽油泵蜡卡;油管壁结蜡会增大对地层的回压,降低油井产量。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油井结蜡,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给生产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油井的清蜡、防蜡是保证含蜡原油油井正常生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1.1 蜡的定义 严格来说,原油中的蜡是指那些碳数比较高的正构烷烃,通常把大于十六碳(C16)原子数的大分子正构烷烃称为蜡(wax) 。 实际上,油井中的结蜡并不是纯净的石蜡,它是除高碳正构烷烃外,还含有其它高碳烃类,又含有沥青质、胶质、盐垢、泥砂、铁锈、淤泥和油水乳化液等的黑色半固态和固态物质,统称之为“蜡”(paraffin)。 蜡的典型化学结构式如图1(a)所示,但是人们也常常把高碳链的异构烷烃和带有长链烷基的环烷烃或芳香烃也称为蜡,其结构如图1中的(b)、(c)、(d)所示。

1.2 蜡的结构和结晶形态 油井蜡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石蜡和微晶蜡或称地蜡。 正构烷烃蜡称为石蜡,通常结晶为针状结晶。支链烷烃、长的直链环烷烃和芳烃主要形成微晶蜡(即地蜡),其分子量较大 。一般来说蜡的碳数高于C 20,都会成为油井中潜在的麻烦制造者,石蜡和微晶蜡的基本特性列于表1。 有些原油中含有碳数较高(大于C 40 )的高碳蜡,如吐哈原油、印度 Laxmi-neelam 管线,蜡的碳数分布有两个峰值,见图2。 24 6 810 12 14图2 蜡的碳数发布含量 % 碳数

第六章 高聚物熔体的流变性

第六章 高聚物熔体的流变性 1 定义下列术语: 1) 层流与湍流,2) 横向速度梯度与纵向速度梯度,3) 切粘度与拉伸粘度,4) 库爱特 流动(拖流动)与泊肃叶流动(压力流动),5) 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6) 宾哈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和膨胀性流体,7)表观粘度 a η、零切变速率粘度 0η和极限粘度 ∞η,8) 熔融指数 MI ,9)挤出胀大比。 2 分别以线性座标和双对数座标画出牛顿流体、宾哈流体、假塑性流体和膨胀性流体的流 动曲线(即 γτ -和 γτ log log -曲线)以及它们的 γη -a 曲线。 ★ 3 已经测得某高聚物熔体的流动曲线如题6-3图所示,求:1) 0η和 ∞η;2) γ =10-1,1,104,108,1012时的 a η和非牛顿指数 n 。 (题6-3图) 4 为什么许多高聚物熔体都呈切力变稀的流动特性? 5 画出牛顿流体在圆管中流动(泊肃叶流动)时截面上各点的流速分布和速度梯度(切变 速率)分布。 ★ 6 如果某种塑料熔体在模腔中流动的速度分布如题6-6图所示,将会导致塑料制品中取向 分布的状况如何? 题6-6图 题6-7图 ★ 7 浇口在底部的注射成型薄壁塑料杯很容易以如题6-7图所示的方式开裂,试分析其原因。 8 测定熔体切粘度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各方法适用于什么粘度范围和切变速率范围?写出 各方法中实测的量和计算切粘度的公式。 ★ 9 测得某高聚物熔体的熔融指数为0.4。已知熔融指数仪的活塞截面积为1cm 2,测试中所

用毛细管的长度为1cm,直径为0.1cm;设熔体密度为约13 cm g。试计算该熔体在流 过毛细管时管壁处的切变速率 R γ 、切应力Rτ以及该熔体的表观粘度aη(忽略各种校正)。当砝码重量改为21.6公斤时,测得这种高聚物熔体的熔融指数为8,问该高聚物熔体是牛顿流体还是非牛顿流体。 ★10试述聚合物分子量对流动活化能和熔体切粘度的影响。流动活化能与熔体切粘度的温度敏感性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求聚合物的流动活化能。 ※11 试从自由体积理论推导出WLF方程 () () g g T T T T T a - + - - = 6. 51 44 . 17 log ※12橡胶、纤维、塑料三大合成材料对分子量的要求有什么不同?就塑料而言,对注塑级、挤出级和吹塑级(中空制品)的分子量有什么不同要求? ※13试根据所学的高物基本知识,分析减少注塑制品中弹性成分的措施。 ★14在塑料挤出成型中,如发现制品出现竹节形、鲨鱼皮一类缺陷,在工艺上应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类缺陷。 15 注射成型中,高聚物熔体经历的是否是纯剪切流动?为什么? ※16挤出胀大比与挤出工艺条件和口模长径比有什么关系?

润滑脂流变性研究

润滑脂流变性研究 前言 目前,润滑脂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广泛应用,与润滑油相比,润滑脂在对润滑部件的结构和维护方面有很多优点。但是,由于粘弹性的关系,润滑脂的应用又有很多约束性。例如,在汽车润滑中,润滑脂必须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都具有优良的性能,如汽车厂家会要求润滑脂能够在-40℃时正常使用。所以,急需一种仪器或方法能够测试很宽温度范围内的粘弹性。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够控制温度的流变仪,并介绍了一些适当的测试方法,希望能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样品说明 本文中的样品是使用三种不同的矿物油基的润滑脂,在美国国家润滑脂协会分级标准中分别为:NLGI 0、1和2。 仪器和测试方法 使用配有Peltier控温系统(P-PTD200/56+H-PTD200)的MCR301流变仪(如图1中所示),Peltier使用FP50-MW恒温循环器进行冷却,其温度设定为-20℃,测试夹具为PP25 (25mm平板),间隙为1mm,测试使用直接应变振荡模式(DSO)。 图1 MCR流变仪,配有带控温罩的Peltier系统 使用附加的Peltier控温罩可以确保样品在整个温度范围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消除温度梯度,样品内部温度梯度是一个非常关键测试条件,温度梯度会导致错误的测试结果,而如果只用下板进行控温,那么将会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 在测试温度下设定零间隙,在25℃时装样;以10K/min的冷却速度降温到-40℃,冷却速度对样品在低温下的结构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改变降温速度测试不同条件对样品结构的影响。达到-40℃以后,样品稳定10分钟,为了防止结冰,需要通入氮气。 以角频率10rad/s进行振荡应变扫描,应变范围0.001%至100%;用应变扫描可以研究粘弹性、确定表观屈服应力等。 测试结果

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资料

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面团是多种食品的加工原料,其流变学特性对食品的加工制作有极大的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不同的食品对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有不同的要求,本文研究了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列举了研究方法、仪器以及指标,介绍了面团流变学的研究意义,并对馒头、面条、饺子、饼干以及面包五种食品对面团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介绍描述。 关键词:面团;流变学特性;应用

1.食品流变学概述 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形态和流动的学科。食品流变学主要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应力和由此产生的应变规律,是力、变形和时间的函数,主要研究的是食品受外力和形变作用的结构。通过对食品流变特性的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的组成、内部结构和分子形态等,能为产品配方、加工工艺、设备选型及质量检测等提供方便和依据。近年来由于食品的深加工性、工艺及设备设计的依据性等的需要,食品流变学的研究变得愈来愈广泛【1】。 食品流变特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打蛋和搅蛋过程中蛋液的流动特性、和面时面团的弹性和变形、花生酱的涂抹等【2】。通过对食品的流变性的研究,可将食品分为固体类食品、牛顿流体类食品、非牛顿流体类食品、粘弹性体类食品以及塑性液体类食品五大类。其中粘弹性体类食品是一类介于固态食品与液态食品之间的具有弹性特性又有粘性特性的粘弹性体。属于这一类食品的有米面粉团、淀粉团、冻凝胶等【3】。本文主要研究面团的流变性以及不同产品对面团流变特性的要求。 2.面团流变学的研究 2.1面团 小麦粉是各种各样面制品的基础原料,与水混合后,由于面筋的形成从而形成了具有黏弹性且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面团,面团的这种黏弹性和流动性称为面团的流变学特性【4】。水在面团的黏弹性中有重要作用,若要形成很好的面团加水量一定要适中,过多或不足均无法形成良好的面团,面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当加适当水混匀时,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连续的黏弹性面筋网状结构,此时淀粉与水合面筋的大分子网络形成连续的颗粒网状结构,这两个独立的网络和他们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在揉和过程中,脂类和其它成分均被揉和到面筋蛋白网络中。因此,面筋蛋白的含量和质量是影响面团及面制品品质的重要因素【5】。面筋蛋白根据是否溶于乙醇,可分为两类: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决定小麦粉面团的弹性,而麦醇溶蛋白则影响面团延伸性【6】。 2.2面团流变特性研究的意义 在面食类食品加工中,面团的品质其决定性作用,面团流变学特性是小麦品质的指标之一,受面粉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等组成成分的影响, 它决定着小麦和其烘焙、蒸煮食品等最终产品的加工品质, 可以给小麦粉的分类和用途提供一个实际的、科学的依据。研究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1)面团的结构和性质直接由其品种的品质状况决定, 蛋白质含量和质量、淀粉的种类和组合、脂肪的结构和组成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的多少都直接影响到面团的粉质、拉伸、揉混等特性;(2)面团的性质又直接影响到面包等制成品的

石油蜡分离纯化方案

溶剂萃取法精制石油蜡 ——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石油蜡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由于我国原油中石蜡含量偏高,我国的石蜡资源丰富,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石蜡生产和出口最大的国家,石蜡成为我国很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石蜡用途广泛,如用于包装工业、汽车防护防腐、炸药生产、板材生产、印刷油墨、橡胶工业、热熔胶、医药工业等,农业中植物保水、水果保鲜等,蜡烛及日化产品等。此外,由于石蜡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目前石蜡作为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已成为很多专家学者的热点。 因而,生产出高质量的石蜡,为石蜡的应用,特别是深加工方向的应用提供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石蜡主要来源于润滑油的生产过程,部分来自于航空煤油、柴油等燃料油的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溶剂脱蜡得到。但由溶剂脱蜡和其他过程生产的石蜡原料,一般含油较多并有稠环芳烃,烯烃,硫、氮、氧化合物等杂质,必须进行精制,才能得到合格产品。 石油蜡的精制工艺有:石蜡发汗精制、溶剂脱油精制、白土吸附精制和加氢精制等。 石蜡发汗精制蜡发汗精制就是将固体蜡在温度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使其中的油和低熔点蜡逐渐液化排出,以提高蜡的凝固点。该工艺虽然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加工费用和加工成本低等优点。但对原料油的适应性差,石蜡收率低,劳动环境和工业卫生状况恶劣等原因,已逐步被淘汰。 溶剂脱油精制该工艺就是选用适当的溶剂,通常是酮苯混合溶剂,要求在低温下对石蜡溶解能力小,对油溶解能力大,有利于石蜡结晶析出,再经过滤以分离得到石蜡。该方法精制效果较好,目前应用较广。但由于精制过程中引入大量混合溶剂(通常溶剂比为3:1到6:1),且精制过程中涉及到冷冻过滤,这使得冷冻负荷及溶剂回收需要消耗大量能耗。 白土吸附精制该工艺利用活性白土吸附极性物质的方法除去石蜡中的极性物质。活性白土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具有选择性,对极性物质吸附能力强,而对非极性的烷烃吸附能力弱,从而达到精制油品的作用。但该方法脱除杂质不彻底,精制损失较高,因而老式的白土精制已逐步被加氢精制所取代。 加氢精制这是目前生产时应用最多的石蜡精制工艺。该方法精制产品质量好,脱除含硫化合物效果好,非常适合产量大的企业使用。但该工艺脱氮效果

7.高聚物熔体的流变性质

第一章 高聚物熔体的流变性质 主要内容:(1)液体的流动类型 (2)高分子熔体的流动特征 (3)影响高聚物熔体粘度的因素 (4)高聚物熔体弹性效应的表现 (5)高聚物熔体粘度的测量方法 难点内容:弹性效应的理解 掌握内容:(1)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征 (2)高聚物熔体的流动特征及影响流动温度的因素 (3)影响切粘度的结构因素及外在因素 理解内容:(1)高聚物熔体的流动机理 (2)高聚物熔体弹性效应的机理、现象及影响因素 了解内容:(1)高聚物熔体粘度的测量方法 (2)拉伸粘度的基本情况 §8 高聚物的基本流变性质 §8、1流变学的基本概念简介 一、流动的方式 1、速度方向 2、速度梯度方向 剪切流动 a 库爱特(拖流动) b 泊肃叶(压力流) 拉伸流动 速度方向平行速度梯度方向 二.流体的基本类型 γγ ? ==?=?=dt d dt dy dx dy dt dx dY dv 11 (1) 牛顿流体 στ=η·γ (η为常数) 熔体结构不变 (2) 非牛顿流体 表观粘度ηa = γ τ σ?

a. 胀塑流体 n k a γ γηστ? ? ==? γ↑ ηa b. 假塑性流体 στ=ηa γn (n<1) γ↑.ηa ↓ (剪切变稀) c. στ=σb + k γn 三.假塑性流体的基本特性 习题 1.名词解释 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 假塑性流体 胀塑性流体 Bingham 流体 零切粘度 表观粘度 熔融指数 第一法向应力差 挤出胀大 真实粘度 2.大分子流动是如何实现的? 3.大分子流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流体流动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分别用τ-γ、η-γ、lg τ-lg γ、lg η-lg γ曲线示意图。 5.分析假塑性流体流动的η-γ曲线,并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给予解释。

原油流变学

第一章 1粘性;当相邻流层存在着速度差时,快速流层力图加快慢速流层,慢速流层力图减慢快速流层,这种相互作用随着速度差的增加而加剧,流体所具有的这种性质就是粘性2动力粘度:流体对变形的抵抗随形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的性质 3运动粘度: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流体密度的比值4流变学:是一门研究材料或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与流动的科学5流变学研究的是纯粘性固体与牛顿流体状态间的所有物质的变形与流动的问题5物质的流变性: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与流动的性质6连续介质:就是把物质看做是由一个挨一个的,具有确定质量的,连续的充满空间的众多微小质点所组成的7一般施加到材料上的力有三种或三种的组合:拉力,压缩力,切向力8应变速率又分为拉伸应变速率和剪切应变速率9剪切应变速率描述的是流体的剪切运动,拉伸应变速率描述流体的拉伸运动10剪切速率:单位时间内剪切应变的变化11本构方程(流变状态方程,流变方程):料宏观性质的数学模型12物质的流变学分类:刚体,线性弹性体,弹粘性体(弹粘性固体,粘弹性流体),非线性粘性流体,牛顿流体,无粘性流体。13德博拉准则:De很小,呈现粘性,很大,呈现弹性14分散体系:指将物质(固态,液态,气态)分散成或大或小的粒子,并将其分布在某种介质之中所形成的体系15非均匀分散体系具备的2个条件:在体系内个单位空间所含物质的性质不同,存在着分界的物理界面16流体的流变性分类:按照流体是否含牛顿内摩擦定律(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按流体是否具有弹性(纯粘性流体,粘弹性流体),按照流变性是否与时间有关(与时间有关的流体,与时间无关的流体)17与时间无关的流体:牛顿流体,胀流型流体,宾汉姆流体,屈服-假塑性流体,卡森流体18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表观粘度是减小的,因此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稀释性19剪切稀释性:对于假塑性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或剪切应力的增加,表观粘度降低,对其他类型的非牛顿流体,也表明这一特点,这一特点在流变学上称为剪切稀释性20具有剪切稀释性的原因:假塑性流体是最常见的非牛顿流体,在乳胶类,悬浮类,分散类物料中广泛遇到。这些体系中存在着大分子,细颗粒,在静止时他们松散的集合或自由的排列,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很快的使之分散或定向,使流动阻力相对的减小,表现出剪切变稀的特性21胀流型流体的内部结构特点:剪切增稠性是流体结构从一种有序状态到无序状态的变化;剪切力超过了颗粒之间的胶体力,因为这种流体是在自身胶体力的作用下形成有序结构的;具有不太低的内相浓度,且内相浓度处于一个较窄的范围内;内相颗粒的尺寸分布是单分散强于多分散;剪切增稠性还与颗粒尺寸分布是单分散强于多分散;剪切增稠性还与颗粒尺寸,界面性质和介质粘度有关;剪切增稠性往往只产生一定的剪切速率范围内,在更低或更高的剪切速率下,其流变性可能呈现假塑性或屈服-假塑性状态22剪切增稠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流体的表观粘度增大23屈服值:流体产生的大于零的剪切速率所需的最小切应力24屈服值得大小主要是由体系所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性质所决定的 25屈服-假塑性流体:有些物料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观察不到流动现象,只有当外力大于某值时,物料才发生流动,但流动发生后,剪切速率又对剪切应力的影响是非线性的,表现出这种特性的流体是屈服-假塑性流体26触变性:在剪切应力作用下,表观粘度随时间连续下降,并在应力消除后表观粘度又随时间而逐渐恢复27反触变性流体:在恒定的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作用下,其表观粘度随剪切作用时间逐渐增加,当剪切消除后,表观粘度又逐渐恢复28触变性流体的触变行为特征:流体的表观粘度随剪切时间而下降;流体的表观粘度随静止的时间而增长;流体存在动平衡态流变曲线;反复循环流体可得滞回环;无限循环剪切流体可得到平衡滞回环29触变性机理:30粘弹性流体:既具有粘性又具有弹性的一类流体31粘弹性流体的流变现象;爬杆现象,挤出胀大现象,同心套管轴向流动现象,回弹现象,无管虹吸现象,次级流现象32应力松弛:当对粘性体施加外力使其变形并保持应变一定时,应力会随时间而逐渐减小,这种现象为应力松弛33弹性之后:粘弹性体的应力-应变曲线不是直线,而且其应力上升与下降对应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这种现象称为弹性滞后34流变学的三种流变模型:元件型(弹性元件,粘性元件),简单组合型,复杂组合型麦克斯韦模型:一个弹性元件和一个粘性元件串联即构成麦克斯韦模型35作用在分散相颗粒上的力:胶体源力,布朗力,粘性力36原油中的烃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类化合物主要是沥青质和胶质37在常温常压下,C1~C4的烷烃为气态,C5~C16的烷烃为液态,C17以上的烷烃为固态38原油的流变性取决于原油的组成,即取决于原油中溶解气,液体和固体物质的含量,以及固体物质的分散程度,原油属于胶体体系,

第五章 高聚物熔体的流变性(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五章 高聚物熔体的流变性 当温度超过流动温度T f 或熔点T m 时,高聚物处于粘流态, 并成为熔体。 熔体的流动,不仅表现出黏性流动(不可逆形变); 而且表现出弹性形变(可逆形变)。因此,称为流变性, 而流变学是研究材料流动和变形的科学。 一、 高聚物的流动机理 ● 小分子的流动过程:分子与空穴交换位置的过程; 流动阻力,即粘度:RT E Ae ηη?=, A 常数,ηE ?流动活化能; 由RT E A η η?+=ln ln ,求得ηE ? ● 高分子的流动过程,不可能按小分子机理(对应于整个分子 的空穴太大),只能通过链段的逐步位移过程来完成整个分子的 位移(只需链段大小的空穴)。 二、 高聚物的流动方式 流体的基本流变性-剪切流动,根据切应力στ与切变速率γ 间 的关系(流动曲线),将流体分为牛顿型和非牛顿型流体。

(1) 牛顿流体 dy dV ηστ=, dt d dy dx dt dt dx dy dy dV γ===)(1)(1 所以:γηστ =,牛顿流动定律 ● 牛顿流体的粘度仅与流体分子的结构和温度有关,与 στ或γ 无关;切应力与速度梯度成正比。 ● 小分子可看作是牛顿流体,但高聚物熔体和浓溶液并不 服从牛顿定律。 (2)非牛顿流体 ● 特点:粘度随στ、γ 或时间而变化,粘度非常数。 ● 根据流动曲线特征,非牛顿流体具有如下几种类型:

i) 宾汉塑性体 流动曲线为直线,但不通过原点,存在临界σ y 值,只有στ>σy时,才能流动。στ<σy时,不能流动,类似弹性体。 γη σ σ τ = - y ii) 假塑性体 特征:表观粘度随切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即切力变稀。 绝大多数高聚物均属于这种体系,因此最重要。 στ与γ 之间不呈线型关系,定义其表观粘度为(流变曲线与原点直线斜率): γγ σ γ η ητ ) ( ) (= = a a η不完全反映高分子熔体不可逆形变的难易程度,而是塑性形变与弹性形变的汇合;

石蜡基原油检测

石蜡基原油检测 一:石蜡基原油(003) 石蜡基原油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的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按密度范围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别。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二:主要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 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杂质含量、含蜡量、含硫量、含胶量、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分析项目 (1)碳元素检测、氢元素检测、硫元素检测、硫化氢检测、硫化物检测、二硫化物检测、单质硫检测、氮元素检测、氧元素检测 (2)金属元素检测:镍元素检测、铁元素检测、钒元素检测、铜元素检测、砷元素检测(3)原油盐类检测:氯化钠检测、氯化镁检测、氯化钙检测 三:主要检测产品 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中间基原油、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高硫原油、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石脑油、胶质、沥青质、油泥 四:部分检测标准 GB/T 18610-2001 原油残炭的测定康氏法 GB/T 18611-2001 原油简易蒸馏试验方法 GB/T 18612-2011 原油有机氯含量的测定 GB/T 18819-2002 原油过驳安全作业要求 GB/T 1884-2000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 20658-2006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粘稠烃的体积计量 GB/T 21450-2008 原油和石油产品 GB/T 25104-2010 原油水含量的自动测定射频法

RIPP 7 90 原油中蜡含量测定法

RIPP 7/90 原油中蜡含量测定法 1 方法概要 测定方法是将原油300℃后馏分,用冷却到-18~-20℃的1:1无水乙醇-无水乙醚混合液溶解,然后用热苯冲洗后干燥、恒重。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原油中蜡含量的测定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含量不超过0.5%的原油。 3 仪器材料 3.1 电热水浴锅。 3.2 真空泵。 3.3 冷阱:可设定温度-20℃。 3.4 凹形电炉:0.6kW-1.8kW,功率可调。 3.5 烘箱:可使温度保持在105℃~110℃。 3.6 定量滤纸。 3.7 分析天平:感量0.OOOlg。 3.8 干燥器。 3.9 烧杯:50mL。 3.10 砂芯漏斗。 3.11 恩氏蒸馏瓶。 4 试剂 4.1 无水乙醇:分析纯 4.2 无水乙醚:分析纯 4.3 苯:分析纯 5 操作方法 5.1 快速馏分试验 将100毫升的原油试样倒入准确称取其重量的恩氏蒸馏烧瓶中,插上蒸馏温度计,在石油蒸馏测定仪上蒸馏至300℃,以除去300℃以前馏分之后,关掉加热器,取下蒸馏瓶拔出温度计,待温度下降到100℃时,准确称取蒸馏烧瓶中所剩的原油(300℃后渣油加瓶重),将蒸馏烧瓶中所剩的原油倒出10~15克于另一烧瓶中,用软木塞将瓶口塞好,将蒸馏瓶移入已预热的接有变压器的凹形电炉中加热,使蒸馏速度每秒约3滴,这一阶段的蒸馏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将此馏出物称准至0.1克。进行平行测定,每次平行测定的差值不能超过较小值的1.5%。

5.2 含蜡试验 5.2.1 溶解 在两只恒重后的烧杯中平行称取300℃后的馏出物1-1.5克,室温下末凝的馏出物含蜡量较小,将其加热到20℃左右,趁其融熔时,并在不断的搅拌下,加入无水乙醇—无水乙醚(分析纯)1:1混合液将其溶解,溶解后的颜色为透明色,如颜色浑浊或有小油粒悬浮于溶液中则试样溶解不好,则此试样应作废,重新取样进行分析,此时可将加热温度适当提高,使馏出物能很好溶解即可。在一般情况下,试样与溶剂之比1:10。 5.2.2 冷却 将盛有已溶解好的混合物的烧杯放入装有用无水乙醇作为冷剂的仪器中,冷却到-18℃至-20℃,在整个冷却过程中,应搅拌混合物,如果停止搅拌,蜡就会形成较大的晶块,这样在吸滤时很难把油洗净,所得的含蜡结果就会偏高,所以在整个冷却过程中,不断搅拌混合物是极其重要的,必须严格遵守。 5.3 过滤 5.3.1过滤漏斗的准备 过滤漏斗用一般玻璃微孔板漏斗即可,由于此漏斗微孔板在吸滤时,极易被脂油堵塞,故可将此漏斗的微孔板上密密钻上,直径约1毫米的小孔,上面再盖一张和漏斗直径相同的滤纸,这样就能和微孔漏斗有同样的效果,滤纸片的边缘要与漏斗边缘吻合,不可有缝隙,否则就会减低吸滤能力,如滤纸片堵塞或坏了可另换上新的。将折好的定量滤纸盖于过滤漏斗上,漏斗外面用无水乙醇作冷剂进行冷却,冷却至-18℃至-20℃,用混合液湿润滤纸。5.3.2吸滤 将冷却到-18℃至-20℃混合物倒入预先冷却到-18℃至-20℃的过滤漏斗中,用真空泵吸滤,在倒入混合物之前,应先将泵打开,漏斗中的蜡吸干后,关上开关,加入冷却到-18℃至-20℃无水乙醇—无水乙醚(分析纯)1:1混合液4-6毫升,仔细均匀搅拌混合物,直至没有块状存在,完全像稀糊为止,然后打开开关,将其吸滤干,洗蜡应进行3-4次,每次4-6毫升,每次都要均匀搅拌混合物,并吸滤干。 5.4 蒸发 从漏斗中取出滤纸,放在玻璃漏斗上,在红外线灯照射下用加热到近沸腾的热苯将蜡冲洗6-8次,冲洗滤液收集于已在分析天平上恒重过的50毫升烧杯中,在水浴锅上把溶剂蒸干。严禁用蒸发皿接蜡样,经验证明,蒸发皿口大,在小浴锅上蒸发时,蜡易溢出皿外,含蜡量结晶偏少。 5.5 恒重 在水浴锅上蒸干溶剂后,将烧杯放入烘箱中在105℃下干燥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于室温下放置40分钟,进行称重恒重。 6 计算

原油的常规分析

原油的常规分析 1、原油常规分析的目的 油田原油常规分析的目的是为开发新油田(或新油区)、油田生产管理等提供分析数据,为油田开发、地面工程的科研设计以及伴生气和轻烃为原料的化工厂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原油常规分析项目、仪器及操作方法 原油常规分析项目主要有密度、粘度、凝固点、含蜡、胶质和沥青质、硫含量、族组成、析蜡点、屈服值、机械杂质、含盐量、水含量、酸值、饱和蒸汽压、闪点(开口、闭口)、比热、爆炸极限、实沸点蒸馏、微量元素(Ni、V、As、Pb、Cu、Fe)、元素(C、H、N)等,根据油田开发、集输设计、矿场加工、地面建设、外输等目的的不同,内容有所增减。 原油采样采用GB/T4756—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1)密度 国标规定的原油密度的测定方法有三种,分别为GB/T1884—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方法(密度计法),GB/T13377—石油和液体或固体石油产品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毛细管塞比重瓶和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法)、GB/T2540—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方法(比重瓶法)。在原油常规分析中主要用密度计法。(2)粘度 原油运动粘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有: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及粘度指数计算法,GB/T深色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逆流法)及粘度指数计算法, SY/T0520原油粘度测定旋转粘度计平衡法。国内石油系统普遍采用GB/T265方法来测定原油粘度。 运动粘度(υt)的单位为mm2/s,动力粘度(ct)的单位为mPa.s,两者的换算关系为:ct=vt·ρt,ρt为温度t℃时试样的密度。 (3)凝固点 凝点是指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停止流动时的最高温度,以℃表示。 倾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的最低温度,以℃表示。 凝点和倾点其物理意义基本相同,均可决定试样的低温流动性,决定贮运的条件。 测定原油凝点(倾点)的主要方法有:GB/T510《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GB/T3535《石油凝点测定法》,SY/T0541《原油凝点测定法》。 (4)含蜡、胶质和沥青质 原油蜡含量是指存在于原油中蜡的总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原油蜡含量的测定方法是ZBE21002《原油中蜡含量测定法》,该方法是用氧化铝吸附,溶剂(苯—丙酮二元混合溶液)脱蜡测定原油中的蜡(包括饱和烃的蜡和芳香烃蜡的总和)含量。 目前国内无测定原油中胶质含量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参照SH/T0509和ASTMD4124测定原油中胶质含量的方法正在编写中。国内大多采用氧化铝吸附法。也有采用白土—硅胶作吸附剂的。 原油中沥青质是一些中性的非烃化合物,不溶于低沸点的饱和烃(如石油醚、正庚烷)和乙醇中,在芳香烃(如苯)中可溶。目前国内外测定原油中沥青质含量的标准方法均为正庚烷沉淀法,主要有IP143《正庚烷沉淀法测定沥青质》、DIN51579《沥青质含量测定法》(正庚烷沉淀法)、SH/T《石油沥青质含量测定法》。

第五章 高聚物熔体的流变性

第五章 高聚物熔体的流变性 当温度超过流动温度T f 或熔点T m 时,高聚物处于粘流态, 并成为熔体。 熔体的流动,不仅表现出黏性流动(不可逆形变); 而且表现出弹性形变(可逆形变)。因此,称为流变性, 而流变学是研究材料流动和变形的科学。 一、高聚物的流动机理 ● 小分子的流动过程:分子与空穴交换位置的过程; 流动阻力,即粘度:RT E Ae ηη?=, A 常数,ηE ?流动活化能; 由RT E A η η?+=ln ln ,求得ηE ? ● 高分子的流动过程,不可能按小分子机理(对应于整个分子 的空穴太大),只能通过链段的逐步位移过程来完成整个分子的 位移(只需链段大小的空穴)。 二、高聚物的流动方式 流体的基本流变性-剪切流动,根据切应力στ与切变速率γ&间 的关系(流动曲线),将流体分为牛顿型和非牛顿型流体。

(1) 牛顿流体 dy dV ηστ=, dt d dy dx dt dt dx dy dy dV γ===)(1)(1 所以:γηστ&=,牛顿流动定律 ● 牛顿流体的粘度仅与流体分子的结构和温度有关,与 στ或γ&无关;切应力与速度梯度成正比。 ● 小分子可看作是牛顿流体,但高聚物熔体和浓溶液并不 服从牛顿定律。 (2)非牛顿流体 ● 特点:粘度随στ、γ&或时间而变化,粘度非常数。 ● 根据流动曲线特征,非牛顿流体具有如下几种类型: i) 宾汉塑性体 流动曲线为直线,但不通过原点,存在临界σy 值,只有 στ>σy 时,才能流动。στ<σy 时,不能流动,类似弹性体。

γησστ&=-y ii) 假塑性体 特征:表观粘度随切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即切力变稀。 绝大多数高聚物均属于这种体系,因此最重要。 στ与γ&之间不呈线型关系,定义其表观粘度为(流变曲线与原点直线斜率): γ γσγηητ&&&)()(==a a η不完全反映高分子熔体不可逆形变的难易程度,而是塑性形变 与弹性形变的汇合; 而流变曲线任一点的斜率为稠度或微分粘度(切线): γσητ& d d c = iii) 膨胀体 特征:表观粘度随切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即切力变稠。 悬浮体系、高聚物熔体-填料体系都属于膨胀体。 表观粘度的表征同上。 (3)非牛顿流体的幂律方程 n K γστ&=, m k τσγ=&(工程上常用) K :流体的稠度;n :流变指数;二者是与材料相关的非牛顿参数 k :流动系数,k=1/K ,m=1/n ,幂律方程仅适合于中等γ&范围 此时,表观粘度:1)(-===n n a K K γγγγηη&& && 流变指数n 表示非牛顿流体与牛顿流体的偏差: n=1,牛顿流体;n>1,膨胀流体;n<1,假塑性流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