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

开学前,我查阅了一些关于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如何教好一年级的文章和书籍。我觉得,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初始年级,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学校生活、学习的兴趣,如果因为我们不了解一年级孩子以致教育教学方式不当,使本来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的他们失去这份热情,大家说遗憾不遗憾?做为一名小学教师,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了解和准确的把握的话,可以说那是一种遗憾,一种缺失。下面我简单与大家分享下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

一年级的小盆友在课的后半段要么发呆,要么玩橡皮、铅笔,要么乱动、坐不住,即使自己想认真听课,但管不住自己。也就是说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整堂课上都能认真的听老师讲,能维持的时间大约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所以如何利用好学生这些有效听课时间,就需要教师更智慧的去分析和琢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合理的安排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重难点出现的时机等。

2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兴趣。

课间总会有很多孩子围绕在一年级老师的身旁,问这问那,说着说那,很温暖,也很幸福。这时候一年级老师,不要因为自己刚上完课有些累而冷落他们,也不要因为他们的问题幼稚而笑而不答,因为他们是怀揣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步入的小学校门,我们有责任延续这份美好。另外,利用孩子们好问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及

提出合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因为我们都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表现欲强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的热情特别高,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有的把手举得很高,有的站起来抢着回答,还有的为了回答问题急得嗷嗷叫,我们老师要注意在规范孩子一些习惯的同时,呵护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欲,因为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很有益的。往往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就会变的更加理性。这让我想到在平时的管理及教学中,我们要多给学生展示、锻炼的机会,例如让他们当小老师,轮流班干部制等。

4.好胜心强

一年级的孩子好胜心强,所以教学时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符合儿童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抢答等。

5.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

一年级小学生,不但要学会拿铅笔写字,还要学会使用尺子,学会用橡皮等等。这些动作不熟练时,儿童显得特别笨拙和费劲。他们虽然能够进行有目的感知觉或观察,但他们知觉也还有一定程度的混淆性、笼统性和无意性。儿童知觉的混淆性突出表现为空间方位知觉不精确,对于一些相近的图形、文字或数字,容易颠倒或认错。

★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儿童的书写动作,开始时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疲劳和失去兴趣。

6崇拜老师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印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所以,一年级的老师要用好这一点,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同学们帮助了我们,我们真诚的说声“谢谢”等等这些文明用语,给孩子以示范;另外,为了教育学生书写要认真,我们板书时要一笔一划,干净、整齐。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所以我们老师还要公正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面对一年级孩子,我觉得教学中不得不注意做好的几点: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果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往往从小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终生。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童趣的情境图,如“走进动物园”、“跟喜洋洋一起闯关”等。如果我们用好了,学生的兴趣将会被大大激发。

方法二:多媒体(图片)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

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

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方法三: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字词教学可让小朋友做做动作,加深印象。

方法四:开展小组竞赛

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研究认为,当前人脑的功能只有10%左右被利用了,还有90%的潜力有待发挥。通过竞争可以引起大脑某些部位紧张,使处于“休息”状态的部位进入工作状态。

2、养成几种基本的学习习惯:

第一是学会倾听的习惯。

养成课上认真听讲的习惯,要专心、精神集中(注意教师的眼睛、黑板、课本)。还有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不能东张西望,要让孩子能够坐得住。如果坐不住,听课的效率会大打折扣。能听懂老师的每一句话,养成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

第二敢于提问的习惯。

第三认真书写的习惯。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手距笔一寸,眼距书一尺,胸距桌子一拳)。写字要专心、认真,作业要规范端正整洁

第四与人合作的习惯。

积极倡导孩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基本理念。所以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习惯非常重要

第六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

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不拖延。要求孩子回家后稍做休息马上写

作业,后出去玩。自己写完检查后再请家长帮忙检查下。

第七自查自改的习惯。做完作业自己检查正误,后请家长帮忙检查。;对老师改出来的错题、错字、错句,要认真改正。

在教学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

例如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这还需要我不断地努力,掌握更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再比如教师机智有待提高,面对课堂上学生的不同问题,要求我们更要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注意预设和生成。

以上就是我想到的关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我这个月来的教学反思,肯定不全面、不深刻,非常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谢谢!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主题发言(一) 小学数学培训团队成员赵立芹 大家好! 下面这个时间我和大家交流关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介绍》这个话题。看到这个题目,有的老师可能有疑问:一年级知识那么简单,学生也无非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有什么可讲呢?是不是这样?我理解大家的想法,因为在准备这个专题的过程中我也和大家一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开始我想,一年级学生特点介绍和我们的数学教学联系紧密吗?但随着我思考的深入,我突然发现,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初始年级,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学校生活、学习的兴趣,如果因为我们不了解一年级孩子以致教育教学方式不当,使本来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的他们失去这份热情,大家说遗憾不遗憾?我庆幸,韩老师把这样一个选题交给我。另外,做为一名小学教师,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了解和准确的把握的话,可以说那是一种遗憾,一种缺失。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话题。 一、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 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 ★教过一年级的老师一定还记得,有些同学在课的后半段要么发呆,要么玩橡皮、铅笔,要么乱动、坐不住,即使自己想认真听课,但管不住自己。也就是说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整堂课上都能认真的听老师讲,能维持的时间大约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所以如何利用好学生这些有效听课时间,就需要教师更智慧的去分析和琢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合理的安排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重难点出现的时机等。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一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表现在: (1) 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的经验。记得一位老师曾在教学完《9加几》后和我交流自己的苦恼,说凑十的过程讲了很多遍了,并问学生,明白了吗,学生当时都大声回应他说明白了,但解决同类问题时仍然不灵活,这是为什么?通过交流我才知道,他觉得这个知识点很简单,当时又忘记布置学生带学具了,所以操作环节省去了,孩子们没有了具体表象的支撑,单靠老师的讲解,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一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二年级学生一般为7---8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二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二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二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小学个年级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1)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对策: 由于刚刚进入小学教育体系,一年级的小学生面对新生活会有一定的探索欲望,但对于教学的安排也有可能会有些抵触情绪,如此在施教方面可多让孩子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或游戏来引领学习。 (2)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 对策: 二年级的小学生十分喜欢自主性的活动,而不是被动性的知识灌输,因而一些健康的电脑游戏譬如”赛尔号”、”摩尔庄园”之类的都能够帮助孩子训练各项思维能力,有助于其思维的扩散和实践能力的成长。 (3)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学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兴趣十分广泛,几乎任何游戏活动都喜欢。注意不够稳就需要在课余进行一些补充。像一些好的学习网站,譬如”乐在学途”就能通过小游戏的形式为孩子查遗补缺,巩固知识点。 对策: 由于此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较差,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走神而遗漏很多知识点,这就需要在课余进行一些补充。像一些好的学习网站,譬如”乐在学途”就能通过小游戏的形式为孩子查遗补缺,巩固知识点。 (4)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

各年级 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各个年级段学生的心里特点 小学一年级生理特点: 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沟通:首先看看家长是不是没有时间管孩子,我们主要从教孩子如何安排时间,和孩子相处,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学习特征:以适应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知识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生理特点: 个性差别大,二年级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要多表扬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沟通: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学习特征:以习惯为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如写字、看书、做作业等 小学三年级生理特点: 8、9岁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情绪控制能力还是有限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家长和老师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沟通:孩子普遍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我们要注意并及时纠正这种不良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进入高年级学习垫定基础。 小学四年级生理特点: 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沟通: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小学五年级生理特点: 出现变声现象,男孩会很明显,变声期经常会发出一些自己控制不了的怪声调,引起哄笑这是正常现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增强学习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苦乐观,激发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做事情的坚持性,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沟通: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小升初的储备期,一些含金量高的证书需要在这一年考取,奥数和英语更是重中之重,开始关注小升初动向。总述:小学一至五年级,这些年级的特点是学校的学习任务不重,课内内容相对简单。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各科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习一些课外的课程(比如三一口语,奥数等),为小升初做准备。这些学生

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特征

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及对策 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同时,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昂的,态度是端正的,加上教师提供了充分的训练过程,学生又能运用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式,那么知识就有可能转化为有实用性的能力。也只有学生在充满好奇心,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会逐渐的掌握学习方法,才会感悟到实用性。也只有在感悟到实用性时才会对学习兴趣保持高度的热情,这股热情才会持久。 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哪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

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总汇

.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总汇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了更好的实行教育教学,就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心理特点充分的了解。接下来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总体特点以及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两方面实行汇总:一)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不足 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而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的矛盾。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实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具体办法能够讲一个名人、伟人艰辛的心路历程的故事。组织看一部放映名人成长过程的影片,启发学生懂得实现理想,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即时地用理智控制。要解决这个实际问题,首先教师要有表率作用,同时注意培养一些学生,尤其是在班级中有影响力的学生,让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然后形成班级核心,借以影响全班。为引导他

们理智处事还需要展开一些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用理智控制情绪而获得成功的人”的故事材料,也收集“因感情冲动而造成终身后悔”的反面故事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实行教育。 三)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小学阶段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坚持已见,对教师的要求,合乎已意的去办,不合已意的就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个切都说明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不强。针对学生的这个心理矛盾。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为达此目的应着重注意从小事做起,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展开“决不迁就自己”的活动,一旦意识到某件事或行为不对,不管是多么强烈地诱惑你,也勇敢地说一声“不”。为解决部分学生自我控制力差,造成影响课堂纪律的问题,尝试建立学生日常行为跟踪记录,把他们每一时段的课堂表现记录下来,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实行疏导、教育、指正。使学生逐渐自觉对照检查,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二、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一):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儿童的理解过程与学前儿童还有很多相似之处,无意性和

最新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建立在学龄前儿童的基础之上,因此,他们的心理必然害保留某些学龄前的儿童心理特点。 一、感知特点 与学龄前儿童一样,小学一年级的儿童以感知事物时满足于事物的大概轮廓于整体形象,常常不对事物作惊喜的分析,容易有忽略事物的某些细节,以识字为例,他们只满足于对每个字的轮廓,却不去把握每个字的细节,导致他们认字容易张冠李戴,混淆认字;导致他们写字时容易出现不是漏笔画,就是添笔画,无法把字写对。“末”和“未”,“己”和“已”他们很容易把他们看成一个字,写的时候就更容易出现错误了,全凭感觉把字写下来。 2、注意特点。 小学一年级的儿童,他们的注意以无疑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室之外的小鸟、飞蝶、虫鸣都容易把他们的注意力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在一个事物上。据研究,5—7岁的儿童,注意的保持是15分钟左右,7—9岁的儿童注意力保持在20分钟左右,就应该放松一会,在继续学习。 3、记忆力的特点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儿童的机械记忆占优势,机械记忆的水平比较高。因此,他们的记忆不靠理解,而是靠反复的背诵来实现。 4、思维和想象的特点

想象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以表象未素材。学龄前儿童游戏的活动强有力的促进儿童的想象的发展。他们会在回忆父母做饭的基础上把橡皮泥搓成面条,当作“面条”。小学一年级的儿童的想象还是停留学龄前儿童的特点。情境性较强,目的性较差。幻想是创造的基础,因此要鼓励孩子的幻想是小学一年级的儿童想象的另一个任务。 一年级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帮助。他们很难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促使他们有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始终是小学一年级的思维发展的任务。 5、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根据埃里克森理论,整个小学阶段的人格发展的任务在于“学会勤奋”。勤奋不仅是小学一年级的儿童学习成功的保证,也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另外,由勤奋导致的学习与事业的成功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进取”、“合作”等良好的性格特征。七上 要求常见问题 有理数基础(易) 1. 有理数运算法则记忆不熟练 2. 对已知绝对值求原数会出现漏解 3. 容易出现抄错题或抄错数的马虎习惯。 整式重点(中) 1.同类项的定义及区分不熟练 2.去括号过程容易出现漏乘及忘变号的情况(括号前是减号) 3.单项式次数及多项式次数的确定方法易出现混淆。 一元二次方程重点(中) 1. 数量关系式的确定; 2. 移项忘变号; 3. 去分母时整数项忘记也要乘; 4. 把分母化成整数时把整数项也乘以10或100等。 平面图形的认识基础(易)(线段中点题中若以文字叙述题出现且没有出现图), 1.经常出现漏解; 2.角度换算错误。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默认分类 (一)一般心理特点: 1:独自进入新环境: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2:娇宠儿在增加: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这种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孩子的心理离乳是普通家长感觉不到的问题。发现了也不知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学,回家也不准大喊大叫。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给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 现实中这种问题是两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为父母溺爱孩子,还应看到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安定性较差,孩子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家长不得不随时保护孩子。另外,居住环境封闭,活动空间减少,独生子女只能伴随在父母左右,客观上使孩子得到了过多的照顾,造成娇宠儿增多。 3:注意多变的事物: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而已。 当孩子意识到“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的时候,行为也会发生一些自觉变化。让他帮忙做一些事会很积极地响应,表明孩子开始明白一些社会责任了。(二)入学后的适应期 1:以什么心态对待入学:孩子到了新环境中会拘谨或害怕。对待孩子的情绪变化,只给予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除了学习用具和礼仪方面的准备,还有孩子自我清洁、自我保护等自理能力的锻炼。如果这方面不过关,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2:认识老师:“老师可怕吗?”许多孩子都关心这个问题。 3:熟悉学校环境。 (三)学习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这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 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不论成绩如何,孩子首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 (四)不愿意上学的孩子。 开学以后两三个月左右,大部分孩子都习惯了学校生活,但有少数孩子不愿意上学。原因可能有: 其一,被小朋友欺负。由于家长的粗心,在衣服文具饰物等方面比同学们差,被人瞧不起,自己想得到可家长又不允许,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被欺负或自卑感。 其二: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自己又不敢发问,呆在那里,慢慢造

二年级学生心理分析

二年级学生心理分析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对二年级学生教学中根据他们心理特点有以下几方面认识:孩子进入二年级有较大变化,作为老师和家长都要掌握这些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小学六年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二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二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和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所以,老师和家长都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一)孩子的心理 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差别大 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孩子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但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二)学习方面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孩子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二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二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这一年又是两极分化的开始,由于学习内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根据会议日程安排,下面这个时间我和大家交流关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介绍》这个话题。看到这个题目,有的老师可能有疑问:一年级知识那么简单,学生也无非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有什么可讲呢?是不是这样?(大家没有回应,很给我面子,谢谢!)我理解大家的想法,因为在准备这个专题的过程中我也和大家一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开始我想,一年级学生特点介绍和我们的数学教学联系紧密吗?但随着我思考的深入,我突然发现,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初始年级,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学校生活、学习的兴趣,如果因为我们不了解一年级孩子以致教育教学方式不当,使本来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的他们失去这份热情,大家说遗憾不遗憾?我庆幸,韩老师把这样一个选题交给我。另外,做为一名小学教师,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了解和准确的把握的话,可以说那是一种遗憾,一种缺失。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话题。 一、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 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 ★教过一年级的老师一定还记得,有些同学在课的后半段要么发呆,要么玩橡皮、铅笔,要么乱动、坐不住,即使自己想认真听课,但管不住自己。也就是说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整堂课上都能认真的听老师讲,能维持的时间大约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所以如何利用好学生这些有效听课时间,就需要教师更智慧的去分析和琢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合理的安排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重难点出现的时机等。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一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表现在:(1) 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的经验。记得一位老师曾在教学完《9加几》后和我交流自己的苦恼,说凑十的过程讲了很多遍了,并问学生,明白了吗,学生当时都大声回应他说明白了,但解决同类问题时仍然不灵活,这是为什么?通过交流我才知道,他觉得这个知识点很简单,当时又忘记布置学生带学具了,所以操作环节省去了,孩子们没有了具体表象的支撑,单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完成对知识的建构的。 (2)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差。 还记得在市教学能手评选时的情景,一位年轻教师在看情境图提问题环节花费了20多分钟,导致后面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当时那位老师执教的是《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孩子提问题时,有一个孩子提出:他们在喂海鸥什么食物?老师作了解答,接下来一发不可收拾,孩子们纷纷提关于海鸥生活习性的问题,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老师在解答完第一个同学的问题后,提示一句,下面的同学要提数学问题,如果同学还是不会提,或提不出这节课需要的问题,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直接抛出本节课的问题就可以了。 其实那上这节课时还是在课改的初期,加上当时的孩子入学三周多,还真难为那位老

各年级段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各年级段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四年级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使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老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他们爱着课外书,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发生兴趣。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他们对集体生活已经比较熟悉和习惯,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逐步树立起集体荣誉感,并有了广泛交友的愿望。他们的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接触社会比以前多。但他们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对复杂的是非常分辨不清,对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虽然知道,但往往不能自觉执行,自控能力较差。 五年级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品德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

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科特点

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科特点 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学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兴趣十分广泛,几乎任何游戏活动都喜欢。注意不够稳就需要在课余进行一些补充。 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要求老师采取公平态度,老师批评不当,就不乐意,特别是女生。 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身体练习时应相对提高难度和标准。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记忆。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女生在一起活动开始注意性别界限,。男性女性的性别特点明显地表露出来。集体意识显得强烈,与其他小组的对抗意识越来越强,

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自理能力的锻炼。如果这方面不过关,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2、认识老师:“老师可怕吗?”许多孩子都关心这个问题。 3、熟悉学校环境。 三、学习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这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不论成绩如何,孩子首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 四、不愿意上学的孩子。开学以后两三个月左右,大部分孩子都习惯了学校生活,但有少数孩子不愿意上学。原因可能有:其一,被小朋友欺负。其二: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自己又不敢发问,呆在那里,慢慢造成恐惧心理。其三:活动缓慢而落后于人。这一般是家庭溺爱造成的。由于家长总是帮助孩子做事,使孩子的手脚和感官接受锻炼的机会很少,等到和其他动作准确快捷的小朋友一起做

某件事时,就显出活动不协调,速度缓慢。其四:为上厕所而为难。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初步建立人际关系;认识角色任务,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情趣,建立良好行为习惯。 二年级 一、一般心理特点 1、逐渐稳定: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二年级生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在此之前,与成年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会用文字表达思想。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会像一年级学生那样马上哭泣起来。

最新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儿童的认识过程与学前儿童还有许多相似之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仍在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学校生活和教育的条件下,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正在迅速发展。 (一) 感知的特点 儿童入学学习以后,有许多书写活动,手的关节肌肉运动大为增加,与此同时,手的关节肌肉感觉也发展起来。一年级小学生,不但要学会拿铅笔写字画画,还要学会使用尺子,学会用橡皮,学会削铅笔等等。这些动作不熟练时,儿童显得特别笨拙和费劲。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儿童的书写动作,开始时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疲劳和失去兴趣。在正确指导下,儿童能够写得准确而美观。一年级儿童虽然能够进行有目的感知觉或观察,但他们知觉也还有一定程度的混淆性、笼统性和无意性。儿童知觉的混淆性突出表现为空间方位知觉不精确,对于一些相近的图形、文字或数字,容易颠倒或认错。如:写字时把偏旁写颠倒;在写字时,有时不是由上到下,从左到右,而是由下往上或从右到左。知觉的笼统性表现在看图或识字时,往往只注意大的轮廓,容易忽略小的枝节。看图讲述或复述故事时,也常常会遗漏很多细节。知觉的无意性表现在儿童不善于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知觉,按一定的目的任务较系统地进行知觉的能力还较差。在观察一幅图画时,常常会把目标移到不相干的事物上。 (二) 注意的特点 (1) 一年级的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如:不能要求儿童边听讲边抄写,应该先让儿童听讲,等儿童听懂了,再让他们抄写。 (2) 一年级儿童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如:上课时注意了自己的新铅笔盒,而没有注意听教师讲解。教师讲课过程如果过于单调,或太易太难,或节奏速度不适当,都容易造成儿童注意分散。只有在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帮助下,儿童的注意才能迅速发展起来。 (三) 记忆的特点 (1) 记忆范围虽然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以及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足,一次不易记住很多东西。 (2) 有意识记忆的能力正在发展,但往往还不能很好的组织自己的记忆活动,也不能适当地运用识记的方法。 (3)意义识记的能力也正在发展,对于已经理解的教材,能够通过逻辑加工来进行识记。如:按意义联系来识记课文,按偏旁部首归类来识记生字等。形象记忆在一年级儿童记忆中还占重要地位。因此,教学中仍然要多运用直观方法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 思维的特点 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

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

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 (一)一般心理特点: 1、独自进入新环境: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2、娇宠儿在增加: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这种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孩子的心理离乳是普通家长感觉不到的问题。发现了也不知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学,回家也不准大喊大叫。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给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 现实中这种问题是两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为父母溺爱孩子,还应看到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安定性较差,孩子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家长不得不随时保护孩子。另外,居住环境封闭,活动空间减少,独生子女只能伴随在父母左右,客观上使孩子得到了过多的照顾,造成娇宠儿增多。 3、注意多变的事物: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而已。 当孩子意识到“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的时候,行为也会

发生一些自觉变化。让他帮忙做一些事会很积极地响应,表明孩子开始明白一些社会责任了。 (二)入学后的适应期 1、以什么心态对待入学:孩子到了新环境中会拘谨或害怕。对待孩子的情绪变化,只给予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除了学习用具和礼仪方面的准备,还有孩子自我清洁、自我保护等自理能力的锻炼。如果这方面不过关,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2、认识老师:“老师可怕吗?”许多孩子都关心这个问题。 3、熟悉学校环境。 (三)学习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这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 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不论成绩如何,孩子首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 (四)不愿意上学的孩子。 开学以后两三个月左右,大部分孩子都习惯了学校生活,但有少数孩子不愿意上学。原因可能有: 其一,被小朋友欺负。由于家长的粗心,在衣服文具饰物等方面比同学们差,被人瞧不起,自己想得到可家长又不允许,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被欺负或自卑感。 其二: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自己又不敢发问,呆在那里,慢慢造成恐惧心理。

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在画图时,他们渐渐能够注意到图中各部分的大小比例;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起初,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对于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还需有具体事物的支持,比如,他们把“三角形”和“小旗子”、“长方形”和“桌面”相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们的空间知觉渐渐从直观向抽象过渡。对于时间的特性,小学生入学时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时间概念,如前天、昨天、大后天等等,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时间单位,如几分,几秒、几世纪等则不能理解,而且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也比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力和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都会不断提高,开始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也日益增强。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另外,小学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比如,边听课边记笔记,同时注意演算速度和准确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记忆的自觉性、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比如,在做游戏时,他们已不满足于用两根交叉的棍子表示飞机,而要求飞机要有机翼和螺旋浆等等。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他们在游戏中常重复从成人那里看到的动作和姿势,而且他们想象的游戏动作一般要有某种具体实物的支持。例如,他们把沙子堆成桥梁、地道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比如,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就拿“大与小”的概念来说,他们通常是通过对大、小物体的直接感知获得的。而到了高年级,他们则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年级——小学生成长的关键期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学生的生活范围进一步扩大,可以单独行动(如可以不用大人陪护自己上学和下学),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单独出黑板报)。一方面身体的发育、学习与生活的变化使三年级学生的心理有了迅速的发展,他们有了一些合理性的独立思考了,有一些自己的主见了,能够参与大人的谈话,而不像以前那样随意插入大人的谈话。敢尝试去做一切事情,不像以前那么听从权威。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在9-10岁,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三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经过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安然度过这个不安的时期,综合能力也能得到迅速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转折,从此踏上成功之路。 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1、个性差别大: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