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的革命事迹

江姐的革命事迹
江姐的革命事迹

江姐的革命事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江姐的革命英雄事迹

如果有人问我:是谁,在失去丈夫后还坚持战斗;是谁,在入狱后领导着狱友们忠于自己的党派;是谁,宁死不屈,宁愿接受严刑拷打,也不愿透露一点点信息。如果要我说出一个同时拥有这三条的人物,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出一个伟大的名字:江姐,她原名江竹筠,是中国革命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更是重庆解放史中的一代传奇女侠。

1920年8月20日,江竹筠出生在四川自贡的一个贫苦人家。江竹筠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小竹筠上学后,她成绩优异,善于交流,很受老师同学的喜欢,那时教她们历史的是一位姓丁的老师,他喜欢给学生们讲关于革命的故事,这激发了包括小竹筠在内的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1939年夏,江竹筠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重庆地下党组织打印了许多传单,并叫江竹筠组织散发传单,她巧妙地避开国民党的视线,逐渐让人们知道了事实的真相,得到了党组织的高度认可。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入狱,被关押在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她因为受尽十八般酷刑却仍然坚守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而被人们尊称为:江姐。1949年11月14日,江姐和她的狱友李青林等在重庆解放前的第16天壮烈牺牲于电台岚垭,年仅29岁。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江姐在我心中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敌人拿竹筷残忍的夹她的手指,甚至拿竹签插到江姐的十指中去时,她的狱友们都在伤心的哭泣,而她却坦然自若,还安慰战友们:“竹签和竹筷仅仅是竹子而已,而我们共产党员的意志是用坚硬的钢铁做成的,所以,我们不要怕他们对我们的严刑拷打,共产党终归有一天会胜利的!”

每每想到江姐的所作所为,我都会眼含热泪,不由得热血涌上胸膛。多么坚强的江姐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由她和成千上万的革命先辈们铺垫的,是她们用鲜血染红了山川河流,映红了大地,使后代的人们获得了“新生”,我认识到,在江姐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我明白了,越是泥泞的小路,就越需要我们去努力开辟,越是遇到困难重重的时候,我们就越需要用一种伟大的钢铁精神去克服。啊,江姐,我向您致敬!

现在,我们走进的都是美丽的校园,不是伤痕累累的沙场; 现在,我们听到的都是朗朗的书声,不是在失去生命前一声声绝望的衰嚎······,这些改变是谁带给我们的呢是江姐和她那一辈无数的革命烈士们带来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让后人有一个更好的家园。

这时,如果江姐和她的战友们站在玫瑰般的红云上俯视大地,看到一片和谐安康的景象,战争已早没了踪影,一定会欣慰地露出笑容。

江姐的故事

江姐的故事 (敬礼)大家好,我是四年级二班的-----,今天,我给大家演讲一位中共党员江姐的故事。 在一个静静的夜晚,两个特务从女牢房带走了一个同志。铁门边昏暗的灯光下,一个中等身材的女同志迈着稳稳的脚步向高墙边的黑漆铁门走去。她不是江姐吗?这么晚带她出去,敌人打什么鬼主意呢? 江姐叫江竹筠,童工出身,1939年入党,一直在白区工作。1947年夏天,重庆地下党要派一批同志到川东去支援农村里党的活动,发动武装起义,迎接解放。江姐向党要求参加这个工作。组织上考虑到她刚生孩子,没批准;只批准了她的丈夫,地下党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同志,带领一批同志到川东去。分别的时候,他们互相勉励要更好地为党工作。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几个月后,随着川东农村工作的发展,重庆地下党又派了一批同志去支援。江姐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出发了。到了万县,党组织告诉她,情况很紧急,命令她到奉节去跟那儿的彭咏梧同志联系。 江姐化了装,怀着兴奋的心情到了奉节县城。那是个阴雨天,她打着雨伞,沿着泥泞的江边走着。城门口围着一大群人,她也走上前去。原来是城头上挂着一排木笼,木笼里盛着一颗颗人头。她知道又有好些革命者牺牲了,心里觉得很难过,不忍看。再一想,不对,应该知道是谁牺牲了,好向党汇报。可是人头已经腐烂,没法辨认,只好到旁边去看布告。布告上一连串的名字,个个给打上红笔的勾。她

只瞥了一眼,就看到使她触目惊心的几个字:“匪首彭咏梧……” 这个打击多么残酷啊!江姐感到眼前发黑,城头和木笼好像在空中旋转。她要痛哭一场,但是城门口站着一排敌人,她只好让眼泪往肚子里咽。她知道不能迟疑,应该马上离开。她抬起头,强压住她内心的悲愤,朝那木笼望了最后一眼,就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 江姐很快就找到了党,向党组织做了汇报。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地吐出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这算不得什么!请转告上级,我请求留在老彭工作的地方。”党同意了她的请求。敌人风闻彭咏梧的妻子在这一带活动,就四处搜捕。几个月后,一个叛徒出卖了她,她在万县被捕了,立刻被解送到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敌人从叛徒口里知道,江竹筠是地下党的地委委员。中美合作所的特务为了从她口里得到需要的东西,一个多月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她的严刑审讯。这天夜间带她出去,看来也不会例外。同志们紧偎在牢门口,静静地守望着。 刑讯室离牢房不远,夜间,万籁俱寂,那边的声音显得特别清晰。 “说不说?说不说?”特务疯狂地吼叫着。 江姐回答说:“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是,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不能告诉你们。” 同志们知道,敌人又要下毒手了。大家屏息听着。先听见特务们用刑的声音,江姐倔强的呵斥声。接着,一个特务高声叫道:“拿竹签子来!”竹签子一根根地钉在江姐的指头里,也一根一根钉在同志们的心里。江姐大约是昏过去了。一会儿,听见一阵令人心悸的泼凉

江姐事迹

篇一:江姐英雄事迹 江姐英雄事迹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篇二:江姐的故事 《江姐的故事》读后感 江姐,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姐的故事》是我最喜欢读的书。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放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故事叙述只有10岁的江姐,身材矮小、枯瘦,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时必须坐在特制的高脚凳上,稍有疏忽,就会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欢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童年的美好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逝。可我在10岁那年,正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为了庆贺我的10岁生日,爸爸妈妈忙得不可开交。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江姐19那年,加入党组织,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的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 书中写道:从审讯室传出来的,接着便是一片动刑的声音和行刑专家们的咆哮声,但从此,便再也没有了江竹筠说话的声音??江姐是勇敢的、坚强的,不论是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一刹那刺骨钻心的疼痛,还是敌人连续多日惨不忍睹地严刑拷打,她都没有动摇信念,以自己宁死不屈的行为为所有的战友作榜样!我仿佛看到了阴森森的监狱、潮湿狭小的牢房、敌人穷凶极恶地折磨、沾满鲜血的刑具和江姐的顽强表现!我们国家有无数个象江姐一样的共产党员,对党和祖国无比忠诚,用生命和鲜血坚持着崇高信仰。 我含着泪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江姐在受刑后说的:““同志们太好了。这算不了什么!??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这句江姐在牢房了被敌人严刑拷打昏过去后又苏醒过来时给监狱里的难友们的回信时,全身的热血奔向胸膛。在一旁的爸爸情不自禁地说“多好的江姐啊!儿子,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他们给的。”我频频点头。江姐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誓死不向敌人透露半点党的秘密。假如我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他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这是江姐的遗言。这不仅是江姐对儿子的希望,也是对我们的希望。 读完《江姐》这篇文章后,我不仅思绪万千:江姐在敌人严刑拷问下藐视敌人,藐视死亡,镇定自若,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为了革命,为了捍卫真理,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她决不向疯狂的敌人透露半点党的秘密,被折磨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了,死去活来,可她却自始至终没有透露半个字,也没有发出任何呻吟声。因为忍痛,

革命先烈江姐的故事

革命先烈江姐的故事 篇一:革命先烈江姐的故事 你知道江姐吗?她是一名革命烈士。为了保守党的机密,江姐忍受住了反动派无数次的严刑拷打,最后英勇地牺牲了。 江姐,原名江竹筠,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朱家沟一户穷苦人家。 长大后,江姐加入了共产党,在组织的安排下与我党地下工作者彭咏梧结为夫妻,不久他们有了孩子云儿,一家人非常幸福。可是好景不长,彭咏梧在一次行动中被捕,被敌人杀害,为了起到威慑作用,敌人还把彭咏梧的头砍下来,挂在城头上。江姐见了,悲痛欲绝,但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她强忍着心中巨大的悲痛继续工作。 不久后,由于叛徒告密,江姐被抓,关进了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敌人知道江姐是共产党重要人物彭咏梧的妻子和助手,一定掌握着很多共产党的机密,因此对江姐格外重视。审讯室里刀光剑影,江姐一次次因痛苦昏死过去,一次次又被冷水泼醒。可是敌人种种酷刑都打不垮革命党员钢铁一样的意志,江姐面对行刑人坚定地答道: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这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不能告诉你们。 在一个秋天,江姐与其他30多位战友,并肩走向了刑场,走向死亡,云儿也成了一名孤儿。我们现在的生活比那时候幸福多了。我知道,新中国胜利的曙光正是由成千上万批像江姐一样的共产党员

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低头看着胸前的红领巾默默地想:我是一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贡献力量。 篇二:抗日英雄事迹演讲稿__宁死也不做俘虏 宁死也不做俘虏 六一班孙巧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当我们凝视着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我们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炮火纷飞的岁月。在祖国危急存亡的时刻,为了祖国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战火中出生入死,监牢里坚贞不屈,刑场上大义凛然。他们用生命,用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今天,我演讲的故事的题目是:“宁死也不做俘虏”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滨公园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白色群雕,群雕雕刻的是八名神情各异的女战士,它再现了中国抗战史上悲壮的一幕。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四、五军为摆脱困境被迫向西转移。队伍中,有第五军妇女团,当时,任妇女团指导员的冷云,为了革命事业,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孩子,强忍悲痛,随部队西征。 1938年十月的一天,部队撤退到了乌斯浑河边,部队决定晚上

名人爱国故事:江姐的故事_1500字

名人爱国故事:江姐的故事_1500字在一个静静的夜晚,两个特务从女牢房带走了一个同志。铁门边昏暗的灯光下,一个中等身材的女同志迈着稳稳的脚步向高墙边的黑漆铁门走去。她不是江姐吗?这么晚带她出去,敌人打什么鬼主意呢?江姐叫江竹筠,童工出身,1939年入党,一直在白区工作。1947年夏天,重庆地下党要派一批同志到川东去支援农村里党的活动,发动武装起义,迎接解放。江姐向党要求参加这个工作。组织上考虑到她刚生孩子,没批准;只批准了她的丈夫,地下党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同志,带领一批同志到川东去。分别的时候,他们互相勉励要更好地为党工作。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几个月后,随着川东农村工作的发展,重庆地下党又派了一批同志去支援。江姐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出发了。到了万县,党组织告诉她,情况很紧急,命令她到奉节去跟那儿的彭咏梧同志联系。 江姐化了装,怀着兴奋的心情到了奉节县城。那是个阴雨天,她打着雨伞,沿着泥泞的江边走着。城门口围着一大群人,她也走上前去。原来是城头上挂着一排木笼,木笼里盛着一颗颗人头。她知道又有好些革命者牺牲了,心里觉得很难过,不忍看。再一想,不对,应该知道是谁牺牲了,好向党汇报。可是人头已经腐烂,没法辨认,只好到

旁边去看布告。布告上一连串的名字,个个给打上红笔的勾。她只瞥了一眼,就看到使她触目惊心的几个字:“匪首彭咏梧……” 这个打击多么残酷啊!江姐感到眼前发黑,城头和木笼好像在空中旋转。她要痛哭一场,但是城门口站着一排敌人,她只好让眼泪往肚子里咽。她知道不能迟疑,应该马上离开。她抬起头,强压住她内心的悲愤,朝那木笼望了最后一眼,就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 江姐很快就找到了党,向党组织做了汇报。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地吐出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这算不得什么!请转告上级,我请求留在老彭工作的地方。”党同意了她的请求。敌人风闻彭咏梧的妻子在这一带活动,就四处搜捕。几个月后,一个叛徒出卖了她,她在万县被捕了,立刻被解送到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敌人从叛徒口里知道,江竹筠是地下党的地委委员。中美合作所的特务为了从她口里得到需要的东西,一个多月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她的严刑审讯。这天夜间带她出去,看来也不会例外。同志们紧偎在牢门口,静静地守望着。 刑讯室离牢房不远,夜间,万籁俱寂,那边的声音显得特别清晰。“说不说?说不说?”特务疯狂地吼叫着。 江姐回答说:“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

江姐的事迹江姐XX江姐XX和主要事迹

江姐的事迹江姐XX江姐XX和主要事迹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她本名江竹筠,要求地下组织将她再派到下川东,继续从事农村FB的准备工作,不料于端午节后因上级领导叛变出卖而被捕。正忙于打内战的 * 当局为了防止后方农村FB,地下党组织内一般都称她“江姐”,只是基层党组织(川东临委和下川东地工委)的联络员,与她同时代献身革命、同样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何止成千上万,但她却为广大公众所熟知,江竹筠的名字和事迹还同许多革命领袖人物一起被载入了《中国我D历史大辞典》的人物辞条中,坚不吐实,关押至* 11月14日被杀害。 后来回忆录的作者们在创作小说《红岩》时又以她为原型塑造了仍旧称为“江姐”的“江雪琴”,实际上江雪琴的革命经历和主要事迹均与江竹筠相同(电影演员于蓝在扮演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时,就专门请当年江姐的战友刘德彬详细介绍了真实的江姐的各方面情况)。因此。在xx年重庆市评选“重庆十大历史文化名人”时,

还有不少人要求选江姐……这不能不归功于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和小说《红岩》所引起的轰动效应。 在人们所熟知的江姐的动人事迹中,一般人仍然把小说中以及后来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在下川东领导农民FB失败,不幸牺牲。1948年初,她的丈夫彭咏梧(我D 川东临委委员。她忍住悲痛江姐。 虽然江姐在中我D内地位并不高,另一个是她被捕后遭受了以竹签子“钉手指”的酷刑,有两个最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的情节,一个是她亲眼看到了被 * 当局杀害后悬挂示众的她丈夫彭咏梧(小 说等文艺作品中叫彭松涛)的人头,急于从她口中得到有关地下组织情况,对她施用了酷刑,但她任凭拷打折磨,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期因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和“党史小说”《红岩》的相继出版,而成为 * 公众家喻户晓的革命烈士 江姐的简介:1、简介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1949),曾用名江志炜,四川人,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 《江姐的故事》梗概: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 江姐生平简介:江竹筠的生平简介江竹筠,革命烈士,即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原型。原名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 江姐简介150字:江姐(著名革命女烈士)一般指江竹筠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 * 11月14日),四川省...

现代名人故事,江姐宁死不屈

现代名人故事,江姐宁死不屈 篇一:宁死不屈——读《江姐》有感 宁死不屈——读《江姐》有感 宁死不屈——读《江姐》有感 龙都小学五(6)雷竣涵 江竹筠,一个平平凡凡的名字,共产党员中的一名,不管谁,都会称她为“江姐”。 江姐,一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革命先烈,她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让人敬佩啊。她曾经说过一句话“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做成的。”这一句话虽然简单却让人有许多的感动,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还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赢得了胜利。 《江姐》这篇文章,说的是江姐和别的同志要被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江姐镇定地收拾好东西与同志们告别。难友们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都很不安。江姐也知道自己不是要转移而是要被秘密处决,她告诉同志们,每一个革命者,面临最后的考验时,要面不改色,心不跳。 “江姐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到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然后梳理着自己的黑发。”这里写出了江姐面对危险,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作为一个革命者,她怎么会临阵脱逃呢? “要勇敢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应该面不改色,心不跳!”江姐,是多么的热爱自己的党组织,即使在危急关头,对革命的信念,她都会牢牢地记住。每当我看到这句话,我的

眼眶都会湿润:一个革命者,有着这样宁死不屈的坚定信念,把生死置之度外。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力啊!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一个让我钦佩、让我敬仰的革命先烈,一个让人赞美、歌颂的名字,她就是革命者----江姐。 篇二:江姐事迹 篇一:江姐英雄事迹 江姐英雄事迹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

江姐的故事读后感

江姐的故事读后感(一) 江姐,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姐的故事》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故事叙述只有十岁的江姐,身材矮小、枯瘦,为了生活,去做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必须坐在特制的高脚凳上,稍有疏忽,就会被皮鞭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欢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的童年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逝。可我在10岁那年,正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为了给我庆贺10岁生日,爸爸妈妈忙得不可开交。前来祝贺我的长辈足有二、三十人,他们赠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八门,使我看得眼花缭乱。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江姐19岁那年,加入了党组织,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地说: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我愤狠地高喊一声:住手,惨无人道的魔鬼!奶奶急忙赶来,担心地问:孙女,你怎么了? 江姐的故事读后感(二) 我认真读完了《江姐》这本书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翻看着自己拍的照片,又回忆起渣滓洞的故事。渣滓洞监狱座落在连绵的山峰中,四周都是高墙、电网、岗亭。院坝的一边是座一楼一底的男牢房,另一边是一幢作女牢用的平房。牢房面积极小,昏暗的灯光照着房间里的4个上下铺,非常拥挤,四周的墙壁粗糙不平,唯一的窗户和房门都用木条钉得密密严严,空气和光线只能透过这些小小的缝隙传到牢房里。还有专用的刑房,敌人就是在这里用各式各样的刑具来逼问、,竹签子、竹筷子、老虎凳等刑具让人看得心惊肉跳。 书中写道:从审讯室传出来的,接着便是一片动刑的声音和行刑专家们的咆哮声,但从此,便再也没有了江竹筠说话的声音江姐是勇敢的、坚强的,不论是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一刹那刺骨钻心的疼痛,还是敌人连续多日惨不忍睹地严刑拷打,她都没有动摇信念,以自己宁死不屈的行为为所有的战友作榜样!我仿佛看到了阴森森的监狱、潮湿狭小的牢房、敌人穷凶极恶地折磨、沾满鲜血的刑具和江姐的顽强表现!我们国家有无数个象江姐一样的人,对党和祖国无比忠诚,用生命和鲜血坚持着崇高信仰。 我又想到了悬挂于太行悬崖上的绝壁长廊郭亮洞,村民为了改变交通闭塞的贫困生活,自发组织起来,由13名青年农民花了6年时间硬是用手工一锤一锤地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1250米的通车隧道。这是个伟大的工程,令人惊叹不已。以前的江姐和现在的他们英勇精神相同,正是有千千万万个他们的努力,才有了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才有了我们幸福安逸的生活! 这种精神这些事迹都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坚贞不移地为理想奋斗,要不畏艰难挫折,努力开拓奋斗,胜利一定属于自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以江姐的精神激励自己,不轻易放弃理想目标,越是困难坎坷,就越需要坚定不移地去克服,要成为一个象江姐似的英勇坚强的人! 江姐的故事读后感(三) 这个暑假,我读了《江姐的故事》这本书。故事讲得是:江姐原名江竹筠,在她只有十岁大的时候,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她身材矮小,高大的机器,她够不着,干活时必须坐在特制

名人爱国故事:江姐的故事-作文

名人爱国故事:江姐的故事 在一个静静的夜晚,两个特务从女牢房带走了一个同志。 铁门边昏暗的灯光下,一个中等身材的女同志迈着稳稳的脚步向高墙边的黑漆铁门走去。 她不是江姐吗?这么晚带她出去,敌人打什么鬼主意呢?江姐叫江竹筠,童工出身,年入党,一直在白区工作。 年夏天,重庆地下党要派一批同志到川东去支援农村里党的活动,发动武装起义,迎接解放。 江姐向党要求参加这个工作。 组织上考虑到她刚生孩子,没批准;只批准了她的丈夫,地下党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同志,带领一批同志到川东去。 分别的时候,他们互相勉励要更好地为党工作。 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几个月后,随着川东农村工作的发展,重庆地下党又派了一批同志去支援。 江姐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出发了。 到了万县,党组织告诉她,情况很紧急,命令她到奉节去跟那儿的彭咏梧同志联系。 江姐化了装,怀着兴奋的心情到了奉节县城。 那是个阴雨天,她打着雨伞,沿着泥泞的江边走着。 城门口围着一大群人,她也走上前去。

原来是城头上挂着一排木笼,木笼里盛着一颗颗人头。 她知道又有好些革命者牺牲了,心里觉得很难过,不忍看。 再一想,不对,应该知道是谁牺牲了,好向党汇报。 可是人头已经腐烂,没法辨认,只好到旁边去看布告。 布告上一连串的名字,个个给打上红笔的勾。 她只瞥了一眼,就看到使她触目惊心的几个字:匪首彭咏梧……这个打击多么残酷啊!江姐感到眼前发黑,城头和木笼好像在空中旋转。 她要痛哭一场,但是城门口站着一排敌人,她只好让眼泪往肚子里咽。 她知道不能迟疑,应该马上离开。 她抬起头,强压住她内心的悲愤,朝那木笼望了最后一眼,就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 江姐很快就找到了党,向党组织做了汇报。 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地吐出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这算不得什么!请转告上级,我请求留在老彭工作的地方。 党同意了她的请求。 敌人风闻彭咏梧的妻子在这一带活动,就四处搜捕。 几个月后,一个叛徒出卖了她,她在万县被捕了,立刻被解送到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敌人从叛徒口里知道,江竹筠是地下党的地委委员。 中美合作所的特务为了从她口里得到需要的东西,一个多月来,

概括江姐事迹

概括江姐事迹 篇一:江姐英雄事迹 江姐英雄事迹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

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篇二:江姐事迹 篇一:江姐英雄事迹 江姐英雄事迹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篇二:江姐的故事

《红岩》的后记,江姐家人的故事催人泪下!

《红岩》的后记,江姐家人的故事催人泪下! 《红岩》的后记,催人泪下,值得一读。初知江姐家人许曙明1995年的一个傍晚,一位在四川大学工作的朋友陪着我在川大校园转悠。初夏的成都,已经很热了,只有黄昏时才有些许凉意,郁郁葱葱的校园里不少人在遛跶。"看见前面走过来的那个人了吗?”朋友突然神秘兮兮地说。“他是谁?”"你先看清楚,等会我再告诉你他是谁。”一个不胖不瘦,不高不低的中年人迈着不快不慢的步伐迎面走来。“彭书记好!”朋友朝那人打着招呼。“你好!”那人微笑着回应。然后,又迈着不快不慢的步伐走过去了。就在这微微一笑之间,你能感受到他是个和蔼可亲的人。等那人走远了,朋友说:“你知道他是谁不?”“我怎么知道他是谁?”“他叫彭炳忠,是我们学校的党委副书记!”“哦!”"你知道他是谁的儿子吗?”“谁的儿子?”“彭咏梧。”“彭咏梧?”“你知道彭咏梧?”“当然知道。重庆地下党的负责人,川东游击队的政委,江姐的丈夫。”“他就是彭咏梧的儿子。”“他是彭云?彭云不是在美国吗”我停住脚步,朝后张望。“他不是彭云。他叫彭炳忠,是彭咏梧和第一个妻子的儿子。”“什么?彭咏梧和第一个妻子的儿子?彭咏梧还有一个妻子?”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一下子怔住了。“对!我也是这几年才知道的。他是彭咏梧和第一个妻子谭正伦生的儿子。”“那……彭咏

梧和江姐结婚时,谭正伦还活着吗”“活着,谭正伦一直活到了1976年。彭咏梧、江竹筠,谭正伦之间,还发生过惊天动地的故事呢……”天哪!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江姐竟然是彭咏梧的第二个妻子,他们的爱情故事不是撼天动地,撕心裂肺,感动过一代又一代人吗?我想起了那个坚贞不屈,以血肉之躯战胜皮鞭、竹签、铁镣的昂首天外的形象,想起了那个身穿红毛衣、蓝旗袍、系着白围巾的年轻、漂亮的模样……我怎么都不能把她和第二个妻子联系起来,这个说法刺激得我心里隐隐作痛。朋友告诉了我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彭咏梧在认识江姐之前就结过婚,她的第一任妻子叫谭正伦。他们有一个儿子,就是彭炳忠。后来,彭咏梧离开老家云阳去万县、重庆工作,曾写信叫谭正伦带着彭炳忠来相聚。由于彭炳忠正出麻疹,加上彭咏梧读书时欠下的一大笔债务要偿还,谭正伦只好留在了老家,因为地下工作的需要,彭咏梧不能和家里通信,夫妻失去了联系。后来,为了掩身份,彭咏梧和江竹筠假扮夫妻,后经组织批准正式结婚,又有了儿子彭云。在重庆地下党的斗争及其艰难、残酷的时刻,江姐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写信给谭正伦,提出把彭云托付给谭正伦谭正伦收到江姐的信后心情可想而知,丈夫离家六年,杳无音讯,现在突然又有一个女人来信说她和自己的丈夫结了婚并且有了一个儿子,还要把这个儿子交给她抚养、保护,这让谭正伦怎么面对。可是,不管谭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江姐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江姐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江竹筠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为党工作以及向对敌人的严刑审讯,坚贞不屈的英雄事迹,歌颂了英勇无畏的斗争意志和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3、学习革命先辈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义。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言行、心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今年全国上下人民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0周年,然而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我

们学习《江姐》一课,将了解革命烈在狱中,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的英雄事迹。让我们怀着对先烈们无限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这一课。 2、入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 思考:第一段有2个问句,各是什么问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一个反问句,肯定、说明人家都认识江姐。 一个设问句,有意先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3、学习第二段 (1)小声读,讲解插叙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为下面的情节作了铺垫,对江英雄姐形象的刻画很有帮助。 (2)抓住阅读思考2(1)(2)题学生议论,这些句子表现了让姐怎样的高尚品质? 明确:抓住重点词语,结合江姐们心理、神态、动作、语言谈,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小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 思考:一个多月来敌人对江姐严刑审讯,重点写了施用了哪个毒刑,把敌人残暴凶恶的词语找出来,江姐是如何宁死不屈的词语找出来,表现了江姐怎样的高尚品质?动笔画一画。 明确:重点写了敌人施用钉竹签这个毒刑。表现江姐宁死不屈的词语,按语言、神态、动作分类找。 (2〕指导朗读 5、学习第四段 小声读课文 思考:同志们赞颂江姐,江姐是怎样说的,从这些话语看出江姐什么品质? 明确:围绕阅读思考2(3)题议论。 6、板书 9.江姐 面对亲人被杀害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凶狠残暴的敌人

求红岩中的江姐的事迹范文

求红岩中的江姐的事迹范文 英勇不屈的地下党员,渣滓洞监狱女共产党人革命形象的集中体现。 江竹筠(1920—1949),原名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4年夏,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参加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

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 ②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

江姐事迹

“铁门啊铁窗啊铁锁链/手扶着铁窗我望外边/外边地生活是多么美好啊/何日重返我的家圆……”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迟志强演唱的一首歌曲《铁窗泪》,曾经风糜全国。对监狱和囚犯,许多人恐怕只在电影和电视里见过。当高墙、电网、铁栏、铁门真真实实的呈现在自己的面前,当你真切地看到囚犯们穿着清一色的囚服在警察的看押下劳动情景,心情瞬间就会变得沉重并不可抗拒的压抑起来。一个人是不能失去自由的,铁窗禁锢了是人的身体然后更是人的心灵。铁窗生活不再是生活,而仅仅只是活着。刑期是漫长的!就是服刑期满之后成了无罪之人,在人们的心理中也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虽然入狱的人不一定个个都是罪犯,罪犯也不一定都会蹲在监狱。今天我用当年戴着铐子的手写出这段依然清晰的文字,内心中仍然充满了激动之情。英勇不屈的地下党员,渣滓洞监狱女共产党人革命形象的集中体现。江竹筠(1920—1949),原名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4年夏,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1946 年底至1947年初,参加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

江姐的故事

江姐的故事 在一个静静的夜晚,两个特务从女牢房带走了一个同志。铁门边昏暗的灯光下,一个中等身材的女同志迈着稳稳的脚步向高墙边的黑漆铁门走去。她不是江姐吗?这么晚带她出去,敌人打什么鬼主意呢? 江姐叫江竹筠,童工出身,1939年入党,一直在白区工作。1947年夏天,重庆地下党要派一批同志到川东去支援农村里党的活动,发动武装起义,迎接解放。江姐向党要求参加这个工作。组织上考虑到她刚生孩子,没批准;只批准了她的丈夫,地下党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同志,带领一批同志到川东去。分别的时候,他们互相勉励要更好地为党工作。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几个月后,随着川东农村工作的发展,重庆地下党又派了一批同志去支援。江姐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出发了。到了万县,党组织告诉她,情况很紧急,命令她到奉节去跟那儿的彭咏梧同志联系。 江姐化了装,怀着兴奋的心情到了奉节县城。那是个阴雨天,她打着雨伞,沿着泥泞的江边走着。城门口围着一大群人,她也走上前去。原来是城头上挂着一排木笼,木笼里盛着一颗颗人头。她知道又有好些革命者牺牲了,心里觉得很难过,不忍看。再一想,不对,应该知道是谁牺牲了,好向党汇报。可是人头已经腐烂,没法辨认,只好到旁边去看布告。布告上一连串的名字,个个给打上红笔的勾。她只瞥了一眼,就看到使她触目惊心的几个字:“匪首彭咏梧……”

这个打击多么残酷啊!江姐感到眼前发黑,城头和木笼好像在空中旋转。她要痛哭一场,但是城门口站着一排敌人,她只好让眼泪往肚子里咽。她知道不能迟疑,应该马上离开。她抬起头,强压住她内心的悲愤,朝那木笼望了最后一眼,就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 江姐很快就找到了党,向党组织做了汇报。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地吐出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这算不得什么!请转告上级,我请求留在老彭工作的地方。”党同意了她的请求。敌人风闻彭咏梧的妻子在这一带活动,就四处搜捕。几个月后,一个叛徒出卖了她,她在万县被捕了,立刻被解送到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敌人从叛徒口里知道,江竹筠是地下党的地委委员。中美合作所的特务为了从她口里得到需要的东西,一个多月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她的严刑审讯。这天夜间带她出去,看来也不会例外。同志们紧偎在牢门口,静静地守望着。 刑讯室离牢房不远,夜间,万籁俱寂,那边的声音显得特别清晰。 “说不说?说不说?”特务疯狂地吼叫着。 江姐回答说:“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是,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不能告诉你们。” 同志们知道,敌人又要下毒手了。大家屏息听着。先听见特务们用刑的声音,江姐倔强的呵斥声。接着,一个特务高声叫道:“拿竹签子来!”竹签子一根根地钉在江姐的指头里,也一根一根钉在同志们的心里。江姐大约是昏过去了。一会儿,听见一阵令人心悸的泼凉水的声音。

江姐演讲稿

面对刑具毫无惧色的江姐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们好!(鞠躬)我是五年级三班的尉子谦。 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90岁的生日。在这个光辉的日子到来之前,我不禁想起了无数为了追求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江姐就是其中的一个优秀代表。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她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面对刑具毫无惧色的江姐》。 江姐实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她从小做童工,后进孤儿院读书。1936年,她考入重庆南岸中学,1939年入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在万县被捕。6月下旬,她被押到重庆。敌人知道她是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的妻子后,就千方百计要从她嘴里得到川东暴动组织的名单。 “说不说?”特务头子连问了十几遍,江姐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不知道!” 特务头子命令手下猛夹她的手指,边夹边问:“交不交出名单?”江姐疼得满头大汗,坚定地说:“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特务头子命令加刑,江姐昏迷了过去。敌人用凉水把她泼醒后,她依然镇定地说:“你们这是野兽行为,你以为刑具是万能的吗?我看是豪无用处的!” 敌人用刑一次比一次狠毒,她的态度却一次比一次坚决。气急败坏的敌人大叫:“把老虎凳拿来!把辣椒水拿来!”敌人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食指,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 没想到,面对这些刑具,江姐毫无惧色,斩钉截铁地说:“严刑拷打算得了什么?竹签子是用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敌人的妄想又一次失败了。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解放的前夕,敌人决定杀害江竹筠。她脱下囚衣,换上旗袍,梳好头发,向难友们告别。 敌人把江竹筠押到荒凉的山坡,江姐高呼响亮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反动派!”同行的难友们都一起高呼起来。刽子手们惊慌失措,还没到达刑场,就射出了罪恶的子弹。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竹筠和30多位革命志士壮烈牺牲了。江竹筠牺牲时年仅29岁。 正是由于江姐等无数仁人志士的不屈斗争,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中,继续发挥着先锋队的作用,我们的党依然充满活力,永远朝气蓬勃!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各位老师! 面对刑具毫无惧色的江姐 参赛选手:尉子谦 班级:五年级三班 指导教师:赵美

《江姐》读后感和心得(精选多篇)

《江姐》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江姐》读后感 《江姐》读后感 张家港市暨阳小学五(1)班曹露文 在暑假中,我读了许多有关民族英雄的优秀书籍,《江姐》读后感。其中《江姐》这本书给我的感触最深。 这本书讲述了江姐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讲述了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积极开拓,被捕后仍坚贞不屈,顽强地与敌人斗争,直至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读后感《《江姐》读后感》。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刻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江姐是一个多么坚强的人,在就义前还是那么钢强。她的这种坚强不屈、为祖国和民族解放的奋斗精神,是我们中国人所学的精神。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学生要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后要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不能让英雄的血白流。 第二篇:江姐读后感 江姐读后感 事叙述只有10岁的江姐,身材矮小,枯瘦,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时必须坐在特制的高脚凳上,稍有疏忽,就会被皮鞭狠狠抽打。: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欢

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童年的美好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过。可在我10岁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又是买蛋糕,又是炖排骨,忙得不可开交。前来为我庆祝生日的长辈足有二三十人,他们赠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八门,使我看的眼花缭乱。,江姐19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特制的四椤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地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我在心里愤恨的高喊一声:“住手!可恶的坏蛋!” 江姐受刑后说的“毒刑是个小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刚的”这句话时,我好激动啊!。这时在一旁的妈妈情不自禁地说:“多好的江姐啊!女儿,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他们给的。”我频频点头。“假如我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他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这时江姐的临终遗言。这不仅是江姐对儿子的希望,也是对我们的希望。 读完这本书,江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她英勇不屈,临危不惧的精神激荡着我幼小的心灵。江姐啊,江姐啊!我要高举你的精神旗帜,踏你的足迹,学好本领,建设好 第三篇:江姐读后感 江姐读后感

江竹筠江姐的事迹_800字

江竹筠江姐的事迹_8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江竹筠同志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

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 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杜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夹竹棍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2009年9月14日,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