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基础

模式识别基础

一、模式识别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模式识别是指通过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从中发现规律性、相似性或差异性等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它们的过程。模式识别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

在模式识别中,需要考虑的基本概念包括:样本集、特征向量、分类器和评价指标。样本集是指用于训练和测试的数据集合;特征向量是用来描述每个样本的属性值;分类器是用来对样本进行分类的算法;评价指标则是用来评估分类器性能的度量方法。

二、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

1. 分类任务

分类任务是模式识别中最基础也最常见的任务之一。其目标是将给定的样本分成若干类别中的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KNN算法、朴素贝叶斯算法、支持向量机等。

2. 聚类任务

聚类任务是将给定数据集合分成若干个簇,使得同一簇内部相似度高,不同簇之间相似度低。常见的聚类方法包括:K-means算法、层次聚类法等。

3. 特征提取和降维任务

特征提取和降维任务是模式识别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其目标是从

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最具代表性和区分性的特征,以便更好地进

行分类或聚类等分析。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线性

判别分析等;而常见的降维方法则包括:奇异值分解、局部线性嵌入等。

三、模式识别中常用的算法

1. KNN算法

KNN算法是一种基于邻近度量的分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新样本与已知样本集中距离最近的K个样本进行比较,并将其归为距离最近的

那一类。该算法简单易懂,但对数据规模较大或特征空间较高时计算

复杂度较高。

2. 朴素贝叶斯算法

朴素贝叶斯算法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的分类方法,其核心思想是

根据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来计算后验概率,并将其作为分类依据。该

算法具有计算速度快、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等优点,但假设特征之间

相互独立的前提条件较为苛刻。

3. 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几何间隔最大化的分类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将

样本映射到高维空间中,以便更好地进行线性或非线性分类。该算法

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但对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处理效率较低。

四、模式识别中常用的评价指标

1. 准确率

准确率是指分类器在测试集上正确分类的样本数与总样本数之比。该

指标反映了分类器整体性能的好坏程度。

2. 召回率

召回率是指分类器正确识别出正例样本数与实际正例样本数之比。该

指标反映了分类器对正例样本识别能力的好坏程度。

3. F1值

F1值是准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数,可以综合反映分类器整体性能。F1值越高,则说明分类器性能越好。

4. ROC曲线和AUC值

ROC曲线是以假阳性率为横坐标、真阳性率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反映了分类器在不同阈值下的性能表现。AUC值则是ROC曲线下的面积,其数值越大,则说明分类器性能越好。

五、模式识别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模式识别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生物信息学等。其中,图像识别是模式识别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应用

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将图像中的物体或场景进行自动化分析和理解。

而语音识别则是将人类语音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并对其

进行自动化分析和理解。生物信息学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和分

析生物学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六、总结

模式识别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对样本集合进行特征提取和降维等处理,再利用分类器或聚类器等算法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更好地发现数据之间存在的规律性、相似性或差异性等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数据的本质。在实际应用中,模式识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和分析各种数据,并为我们提供更准确、更高效的决策支持。

基于模式识别的疾病诊断技术研究

基于模式识别的疾病诊断技术研究前言 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诊断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疾病诊断技术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但随着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基于模式识别的疾病诊断技术正在成为热门研究领域。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模式识别的疾病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第一章模式识别技术的基础 模式识别是一门从多个相似事物中区分、分类和辨识出所需对象的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等领域。模式识别技术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特征提取:将原始数据转化成一组易于处理的数字特征。 2.特征选择: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和需求,选择最具代表性和辨识力的特征。 3.分类器选择: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性能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分类器。 4.模型评估:通过一系列统计指标评估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性能表现。

这些要素是基于模式识别的疾病诊断技术实现的基础。在疾病诊断领域,研究者需要深入了解这些要素,以便设计出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诊断模型。 第二章基于模式识别的疾病诊断技术现状 基于模式识别的疾病诊断技术以其准确性和高效性备受关注。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信号分析和医学数据挖掘等领域。 1.医学图像处理:在医学影像学中,基于模式识别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例如,使用模式识别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和识别肺结节、脑部肿瘤等疾病,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和速度。 2.生物信号分析:生物信号分析是疾病诊断和治疗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基于模式识别的生物信号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心电图、脑电图、生理信号等生物信号的分类和识别。 3.医学数据挖掘:医学数据挖掘是基于海量医学数据进行模式识别,从而发现和分析疾病的风险因素、预测疾病的后果和评估治疗结果等。近年来,使用基于模式识别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疾病的风险因素和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 尽管基于模式识别的疾病诊断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是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限制。例如,数据收集的困难和数据质量的问题、

图像模式识别的方法介绍

2.1图像模式识别的方法 图像模式识别的方法很多,从图像模式识别提取的特征对象来看,图像识别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基于形状特征的识别技术、基于色彩特征的识别技术以及基于纹理特征的识别技术。其中,基于形状特征的识别方法,其关键是找到图像中对象形状及对此进行描述,形成可视特征矢量,以完成不同图像的分类,常用来表示形状的变量有形状的周长、面积、圆形度、离心率等。基于色彩特征的识别技术主要针对彩色图像,通过色彩直方图具有的简单且随图像的大小、旋转变换不敏感等特点进行分类识别。基于纹理特征的识别方法是通过对图像中非常具有结构规律的特征加以分析或者则是对图像中的色彩强度的分布信息进行统计来完成。 从模式特征选择及判别决策方法的不同可将图像模式识别方法大致归纳为两类:统计模式(决策理论)识别方法和句法(结构)模式识别方法。此外,近些年随着对模式识别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和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也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此将这四种方法进行一下说明。 2.1.1句法模式识别 对于较复杂的模式,如采用统计模式识别的方法,所面临的一个困难就是特征提取的问题,它所要求的特征量十分巨大,要把某一个复杂模式准确分类很困难,从而很自然地就想到这样的一种设计,即努力地把一个复杂模式分化为若干

较简单子模式的组合,而子模式又分为若干基元,通过对基元的识别,进而识别子模式,最终识别该复杂模式。正如英文句子由一些短语,短语又由单词,单词又由字母构成一样。用一组模式基元和它们的组成来描述模式的结构的语言,称为模式描述语言。支配基元组成模式的规则称为文法。当每个基元被识别后,利用句法分析就可以作出整个的模式识别。即以这个句子是否符合某特定文法,以判别它是否属于某一类别。这就是句法模式识别的基本思想。 句法模式识别系统主要由预处理、基元提取、句法分析和文法推断等几部分组成。由预处理分割的模式,经基元提取形成描述模式的基元串(即字符串)。句法分析根据文法推理所推断的文法,判决有序字符串所描述的模式类别,得到判决结果。问题在于句法分析所依据的文法。不同的模式类对应着不同的文法,描述不同的目标。为了得到于模式类相适应的文法,类似于统计模式识别的训练过程,必须事先采集足够多的训练模式样本,经基元提取,把相应的文法推断出来。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 2.1.2统计模式识别 统计模式识别是目前最成熟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主要利用贝叶斯决策规则解决最优分类器问题。统计决策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不同的模式类中建立一个决策边界,利用决策函数把一个给定的模式归入相应的模式类中。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模型如图2,该模型主要包括两种操作模型:训练和分类,其中训练主要利用己有样本完成对决策边界的划分,并采取了一定的学习机制以保证基于样本的划分是最优的;而分类主要对输入的模式利用其特征和训练得来的决策函数而把模式划分到相应模式类中。 统计模式识别方法以数学上的决策理论为基础建立统计模式识别模型。其基本模型是:对被研究图像进行大量统计分析,找出规律性的认识,并选取出反映图像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识别。统计模式识别系统可分为两种运行模式:训练和分类。训练模式中,预处理模块负责将感兴趣的特征从背景中分割出来、去除噪声以及进行其它操作;特征选取模块主要负责找到合适的特征来表示输入模式;分类器负责训练分割特征空间。在分类模式中,被训练好的分类器将输入模式根据测量的特征分配到某个指定的类。统计模式识别组成如图2所示。

模式识别

胡浩自动化4班 200800170069 模式识别综述 模式识别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进行“模式识别”。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当然也希望能用计算机来代替或扩展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计算机)模式识别在20世纪6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 一、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一般认为,模式是通过对具体的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时间与空间分布的信息,模式所属的类别或同一类中的模式的总体称为模式类,其中个别具体的模式往往称为样本。模式识别就是研究通过计算机自动的(或人为进行少量干预)将待识别的模式分配到各个模式类中的技术。 模式识别的基本框架 模式识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研究生物体(包括人)是如何感知对象的。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生理学家的研究内容,属于认知科学的范畴;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近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二、模式识别的特点 从模式识别的起源、目的、方法、应用、现状及发展和它同其他领域的关系来考察,可以把他的特点概括的描述如下: (1)模式识别是用机器模仿大脑的识别过程的,设计很大的数据集合,并自动的以高速度作出决策。 (2)模式识别不象纯数学,而是抽象加上实验的一个领域。它的这个性质常常导致不平凡的和比较有成效的应用,而应用又促进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由于它

和应用的关系密切,应此它又被认为是一门工程学科。 (3)学习(自适应性)是模式识别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和标志。但是,编制学习程序比较困难,而有效地消除这种程序中的错误更难,因为这种程序是有智能的。(4)同人的能力相比,现有模式识别的能力仍然是相当薄弱的(对图案和颜色的识别除外),机器通常不能对付大多数困难问题。采用交互识别法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克服这一困难,当机器不能做出一个可靠的决策时,它可以求助于操作人。 三、模式识别的主要方法 模式识别方法大致可以分4类:统计决策法、结构模式识别方法、模糊模式识别方法与基于人工智能方法。其中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前两种方法发展得比较早,理论相对也比较成熟,在早期的模式识别中应用较多。后两种方法目前的应用较多,由于模糊方法更合乎逻辑、神经网络方法具有较强的解决复杂模式识别的能力,因此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 3.1 统计决策法 统计决策法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它包括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参数方法主要以Bayes决策准则为指导。其中最小错误率和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是最常用的两种决策方法。假定特征对于给定类的影响独立于其他特征,在决策分类的类别N已知与各类别的先验概率P(ωi)及类条件概率密度p(x|ωi)已知的情况下,对于一特征矢量x 根据公式计算待检模式在各类中发生的后验概率P(ωi|x),后验概率最大的类别即为该模式所属类别。在这样的条件下,模式识别问题转化为一个后验概率的计算问题。 在贝叶斯决策的基础上,根据各种错误决策造成损失的不同,人们提出基于贝叶斯风险的决策,即计算给定特征矢量x在各种决策中的条件风险大小,找出其中风险最小的决策。 参数估计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样本数目趋近于无穷大时的渐进理论。在样本数目很大时,参数估计的结果才趋近于真实的模型。然而实际样本数目总是有限的,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另外参数估计的另一个前提条件是特征独立性,这一点有时和实际差别较大。 3.2 结构模式识别

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算法的应用

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算法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模式识别算法作为人工 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一算法可以在数 据挖掘、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以 此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算法的概述 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算法的本质是寻找输入数据的特征,以此来 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其基本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 特征分析以及算法模型建立等步骤。其中常用的模式识别算法有: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决策树(DT)、朴素贝叶斯(NB)、K近邻(KNN)等。 二、模式识别算法的应用 1. 图像识别 图像识别是一种利用模式识别算法识别和分类数字图像的技术。其应用很广泛,如:自动驾驶、医学影像分析、智能安防等。在

智能安防领域,图像识别算法可以识别出物体或人的位置和动作,以此提高视频监控的效率,让智能安防不再仅是单纯的观看。同时,图像识别算法还可以在医学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对数字 X光片进行分类和标记,以此快速愈合并辅助临床治疗。 2. 自然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处理是指将人类语言与计算机语言结合在一起,以实 现计算机的语言智能化。模式识别算法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 应用包括文本分类、命名实体识别、文本聚类等。其中,文本分 类是最为常见的应用,其可以准确的将文本按照其所属类别进行 分类,这一技术可以应用在新闻分类、商品推荐等领域。 3. 声音识别 声音识别技术可以将人声音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文本形式,应用于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领域。其中,语音识别可以将人的 语音转换为文本,并进行分类和分析。这一技术可以应用在电话 客服、语音助手等领域。

模式识别基础课程

模式识别基础课程 1. 简介 模式识别是一门研究如何从数据中自动识别和分类模式的学科。它涉及统计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是现代科学和技术领域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文将介绍模式识别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定义、应用领域、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等。 2. 定义 模式识别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和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进而对数据进行分类、聚类或预测等操作的过程。它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图像处理、语音识别、生物医学等。 3. 应用领域 模式识别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 3.1 图像处理 在图像处理中,模式识别可以帮助我们从图像中提取出感兴趣的目标,并进行分类和分析。例如,在人脸识别中,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可以实现自动人脸检测和识别。 3.2 语音识别 模式识别在语音识别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可以实现自动语音识别系统。这在自动驾驶、智能助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3 生物医学 在生物医学中,模式识别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的生物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用于疾病诊断、药物设计等方面。例如,在癌症早期检测中,通过对肿瘤组织图像进行分析和分类,可以实现早期癌症的检测和治疗。 4. 基本原理 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分类或预测。以下是模式识别基本原理的几个关键步骤:

4.1 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是指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是数值、文本、图像等形式。在特征提取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特征的可区分性和不变性,以确保提取出的特征能够准确地反映数据的特点。 4.2 特征选择 在特征提取后,需要进行特征选择,即从提取出的特征中选择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特征选择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信息论方法等进行。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特征的维度,提高模型的效率和准确性。 4.3 模型训练 在模型训练阶段,需要使用已标记的样本数据来训练模型。常用的模型包括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决策树等。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学习和优化,可以得到一个能够对新数据进行分类或预测的模型。 4.4 模型评估 在模型训练完成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通过评估模型在测试数据上的表现,可以了解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5. 常用方法 在模式识别中,有许多常用的方法和算法可供选择。以下列举几个常见且重要的方法: 5.1 支持向量机(SVM)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分类方法。它通过构造一个最优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样本分开。支持向量机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2 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工作方式的计算模型。它通过多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权重调整,实现对数据的分类和预测。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在图像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5.3 决策树 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进行决策的方法。它通过对特征进行划分,构建一个由节点和边组成的树形结构,实现对数据的分类和预测。决策树具有可解释性强、易于理解等优点,在数据挖掘、医学诊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

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 模式识别指的是对数据进行分类、识别、预测等操作的过程,它是人工智能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际应用中,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指的是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有意义的特征用于分类或预测。在模式识别中,特征提取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原始数据可能存在噪声、冗余或不必要的信息,而特征提取可以通过减少数据维度、去除冗余信息等方式来提高分类或预测的准确性。 二、分类器设计 分类器是模式识别中最为常用的工具,它是一种从已知数据中学习分类规则,然后将这些规则应用到新数据中进行分类的算法。常用的分类器包括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分类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分类精度、计算速度、内存占用等。 三、特征选择 特征选择是指从原始数据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用于分类或预测。与特征提取不同,特征选择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可以减少分类器的计算复杂度、提高分类精度等。常用的特征选

择方法包括卡方检验、信息增益、相关系数等。 四、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种将数据按照相似度进行分组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规律。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数据划分为若干个簇,每个簇内的样本相似度高,而不同簇之间的相似度较低。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层次聚类、密度聚类等。 五、降维算法 降维算法是指通过减少数据的维度来简化数据,降低计算复杂度,同时保留数据的主要特征。常用的降维算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独立成分分析等。降维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处理高维数据,减少数据冗余和噪声,提高分类或预测的准确性。 六、特征重要性评估 特征重要性评估是指对特征进行排序,以确定哪些特征对分类或预测最为重要。常用的特征重要性评估方法包括信息增益、基尼系数、决策树等。通过特征重要性评估,我们可以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提高分类或预测的准确性。 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数据特点选择

北航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式识别基础》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式识别基础》试题考试日期:2020年6月17日,上午9:50–12:20 (满分100分) 考试科目:《模式识别基础》 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1、请大家仔细审题,不要漏掉题目 2、不要互相交流答案,杜绝试卷雷同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题) 1. 下列不属于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的是( ) A. 模式采集 B. 特征选择与提取 C. 模式分类 D. 软件界面设计 2. 下列不属于模式识别应用范畴的是() A. 利用书写板向计算机输入汉字 B. 利用扫描仪向计算机输入图片 C. 利用指纹来鉴定人的身份 D. 利用语音向计算机输入汉字 3. 哪条是贝叶斯分类器必须满足的先决条件( ) A. 类别数已知且一定 B. 每个类别的样本数已知 C. 所有样本的总样本数已知 D. 样本特征维度已知且一定

4. Parzen窗法做概率密度估计时,当窗宽度变得很小时,容易出现( ) A.噪声变弱 B. 稳定性变差 C. 分辨率变低 D. 连续性变好 5. 下面不属于非参数估计方法的是( ) A. 直方图估计 B. Parzen窗估计 C. 贝叶斯估计 D. K近邻估计 6. 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的求解过程是将N维特征矢量投影在( )中进行 A. 二维空间 B. 一维空间 C. (N-1)维空间 D. N维空间 7. 影响聚类算法结果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 分类准则 B. 已知类别的样本质量 C. 特征选取 D. 模式相似性测度 8. 下列不属于估计量评价标准的是( )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收敛性 9. 关于感知器准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要求样本是线性可分的 B. 可以用梯度下降法求解 C. 当样本线性不可分时,感知器算法不能收敛 D. 不能随意确定初始权向量 10. 对于k均值(C均值)聚类算法,初始类心的选取非常重要,相比较而言,当对数据有一定了解时,如何选择c个样本作为初始类心较好( ) A. 按输入顺序选 B. 选相距最远的 C. 随机挑选 D. 选分布密度最高处的

模式识别的主要研究内容

模式识别的主要研究内容 模式识别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模式提取 1、聚类:聚类是模式识别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从训练集中提取出有代表性的模式,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实例归类到同一组中,形成聚类。 2、分类:分类是另外一种模式提取方法,它是指从训练集中提取出若干用于识别的模式,并将具有不同特征的实例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 3、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模式识别的一项关键技术,它是指通过提取实例中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作为模式,以实现目标的识别。 二、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实例进行识别的技术。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基于模板的识别:基于模板的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实例中具有特定模板的特征进行识别的技术,常用于文字、图像识别中。 2、基于统计学的识别:基于统计学的识别是利用实例中的统计特征进行识别的技术,主要用于声音、图像识别等多变量模式识别任务中。 3、基于神经网络的识别:基于神经网络的识别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对实例进行识别的技术,它主要应用于大规模复杂模式识别任务中。

三、模式分类 模式分类是利用计算机对实例进行分类的技术,包括: 1、有监督分类:有监督分类是在已有类别的基础上,利用有标注的训练集进行模式分类,以准确地完成分类任务。 2、无监督分类:无监督分类是利用无标注的训练集,自动对实例进行分类,以完成模式分类任务。 四、模式评估 模式评估是用于评估模式识别的准确率的技术,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交叉验证:交叉验证是采用训练集上的一小部分样本,作为检验集,对模式进行评估的方法。 2、正确率:正确率是用来评估模式准确率的一种常用方法,指的是模式识别正确的比例。 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是采用混淆矩阵进行模式评估的方法,指的是模式识别准确率和模式识别的召回率之间的关系。

模式识别电子教材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一章引论 1·1 概述 1.1.1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确定一个样本的类别属性(模式类)的过程,即把某一样本归属于多个类型中的某个类型。 样本(Sample):一个具体的研究(客观)对象。如患者,某人写的一个汉字,一幅图片等。 模式(Pattern):对客体(研究对象)特征的描述(定量的或结构的描述),是取自客观世界的某一样本的测量值的集合(或综合)。 特征(Features):能描述模式特性的量(测量值)。在统计模式识别方法中,通常用一个矢量表示,称之为特征矢量,记为 模式类(Class):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模式的集合。 1.1.2 模式识别系统 ⑴特征提取 从模式空间中选择最有利于模式分类的量作为特征,压缩模式维数,以便于处理,减少消耗。 特征提取一般以分类中使用的某种判决规则为准则。所提取的特征使在某种准则下的分类错误最少。为此需要考虑特征之间的统计关系,选用适当的正交变换,才能提取出最有效的特征。 ⑵特征选择 特征选择同样需要某种分类准则,在该准则下选择对分类贡献较大的特征,删除贡献较小的那些特征。 ⑶学习和训练 根据已知类别的样本确定分类判决准则矫正特征提取选择方法等 ⑷分类识别 分类是把特征空间划分成类型空间。 把未知类别属性的样本确定为类型空间里的某一类型。 分类错误率越小越好,分类错误率的分析和计算比较困难。 影响分类错误率的因数 –分类方法 –分类器设计 –提取的特征 –样本质量等 1.1.3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 ㈠统计模式识别 理论基础:概率论,数理统计 主要方法:线性、非线性分类、Bayes决策、聚类分析

模式识别 教学大纲

模式识别教学大纲 一、引言 模式识别是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如何通过计算 机算法和技术,从大量的数据中自动识别和学习出模式,并用于分类、预测和决策等各种应用。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和 理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对模式识别问题进行准确 定义和分析; 2. 学习并掌握常用的模式识别算法和技术,包括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分类器设计等;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的能力,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科学性评估。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1. 模式识别基础 1.1 模式识别概述 1.2 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和应用 1.3 模式识别的基本流程

1.4 模式识别的评价指标 2. 特征提取与选择 2.1 特征的表示与选择 2.2 特征空间与特征提取方法 2.3 维数约简和特征选择方法 3. 模式分类与学习 3.1 概率论与统计学基础 3.2 模式分类的基本概念 3.3 判别函数和决策面 3.4 常用分类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4. 机器学习方法 4.1 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 4.2 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4.3 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 5. 模式识别系统的设计与评估 5.1 模式识别系统的组成 5.2 数据集划分和交叉验证

5.3 模式识别系统的评价指标 5.4 模式识别系统性能的提升与优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理论教学 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学生理解和掌握模式识别的理论基础。 2.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编程实验和数据分析,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模式识别方法的理解。 3. 课堂讨论 提供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讨论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业与项目 布置作业和课程项目,要求学生独立实现和解决实际的模式识别问题。 五、教学评估与成绩评定 1. 平时表现(20%) 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

模式识别基础

模式识别基础 一、模式识别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模式识别是指通过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从中发现规律性、相似性或差异性等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它们的过程。模式识别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 在模式识别中,需要考虑的基本概念包括:样本集、特征向量、分类器和评价指标。样本集是指用于训练和测试的数据集合;特征向量是用来描述每个样本的属性值;分类器是用来对样本进行分类的算法;评价指标则是用来评估分类器性能的度量方法。 二、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 1. 分类任务 分类任务是模式识别中最基础也最常见的任务之一。其目标是将给定的样本分成若干类别中的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KNN算法、朴素贝叶斯算法、支持向量机等。

2. 聚类任务 聚类任务是将给定数据集合分成若干个簇,使得同一簇内部相似度高,不同簇之间相似度低。常见的聚类方法包括:K-means算法、层次聚类法等。 3. 特征提取和降维任务 特征提取和降维任务是模式识别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其目标是从 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最具代表性和区分性的特征,以便更好地进 行分类或聚类等分析。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线性 判别分析等;而常见的降维方法则包括:奇异值分解、局部线性嵌入等。 三、模式识别中常用的算法 1. KNN算法 KNN算法是一种基于邻近度量的分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新样本与已知样本集中距离最近的K个样本进行比较,并将其归为距离最近的 那一类。该算法简单易懂,但对数据规模较大或特征空间较高时计算 复杂度较高。

2. 朴素贝叶斯算法 朴素贝叶斯算法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的分类方法,其核心思想是 根据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来计算后验概率,并将其作为分类依据。该 算法具有计算速度快、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等优点,但假设特征之间 相互独立的前提条件较为苛刻。 3. 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几何间隔最大化的分类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将 样本映射到高维空间中,以便更好地进行线性或非线性分类。该算法 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但对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处理效率较低。 四、模式识别中常用的评价指标 1. 准确率 准确率是指分类器在测试集上正确分类的样本数与总样本数之比。该 指标反映了分类器整体性能的好坏程度。 2. 召回率 召回率是指分类器正确识别出正例样本数与实际正例样本数之比。该

人工神经网络及模式识别

人工神经网络及模式识别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是一种模仿生物 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的数学模型,是深度学习的基础。它由大量的神经元(也称为节点或单元)组成,通过连接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进行信 息传递和处理。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指根据已知的模式 进行辨识和分类的过程,人工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输入层接收 外部数据作为输入,隐藏层用于处理输入数据,输出层输出最终的结果。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和激活函数决定了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式。常用的 激活函数有 sigmoid 函数、ReLU 函数等。通过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 重和激活函数的选择,可以使神经网络对不同模式的输入数据进行学习和 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通常包括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个步骤。前 向传播是指依据当前的连接权重和激活函数,将输入数据从输入层传递到 输出层,得到预测结果。反向传播是指根据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的差别来 调整连接权重,不断优化模型的性能。 模式识别是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应用之一、通过训练一个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使其具备识别和分类不同模式的能力。例如,可以利用人工神经 网络对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图像中的目标物体或区分不同类别的图像。此外,人工神经网络还可以应用于语音识别、手写体识别、医学诊断等领域。 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能力取决于网络的深度和规模、数据样本的 质量和数量,以及神经网络的参数设置等。一般情况下,神经网络的规模

越大、层数越深,其识别和分类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更高。而充分的训练数据和合理的参数设置也是确保识别效果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通过调整连接权重和激活函数的选择,实现对不同模式的输入数据进行学习和预测。在模式识别中,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手写体识别等任务,具备较高的识别准确性和鲁棒性。

模式识别基本工作流程

模式识别基本工作流程 模式识别基本工作流程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1.信息获取:这是模式识别的第一步,将对象转化为计算机可以 运算的符号,也就是将事物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采集转换成计算机能接受和处理的数据。对于各种物理量,可以通过传感器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再由信号变换部件对信号的形式、量程等进行变换,最后经A/D采样转换成对应的数据值。 2.预处理:预处理环节通过各种滤波降噪措施,降低干扰的影 响,增强有用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生成在分类上具有意义的各种特征。预处理生成的特征可以仍然用数值来表示,也可以用拓扑关系、逻辑结构等其他形式来表示,分别用于不同的模式识别方法。 3.特征提取与选择:特征提取是将识别样本构造成便于比较、分 析的描述量即特征向量。特征选择是从已提取的特征中选择一部分特征作为建模的数据,以免特征的维数太大。有时可采用某种变换技术,得到数目上比原来少的综合性特征用于分类,称为特征维数压缩,也成为特征提取。 4.分类器设计:分类器设计是通过训练过程将训练样本提供的信 息变为判别事物的判别函数。 5.分类决策:分类决策是对样本特征分量按判别函数的计算结果 进行分类,是模式识别的核心和难点。其主要方法是计算待识

别事物的属性,分析它是否满足是某类事物的条件。满足这种数学式子与否就成为分类决策的依据。 此外,模式识别的方法主要有四类:数据聚类(用于非监督学习)、统计分类(用于监督学习)、结构模式识别(通过对基本单元判断是否符合某种规则)和神经网络(可同时用于监督或者非监督学习,通过模拟人脑,调节权重来实现)。 综上所述,模式识别的工作流程涵盖了从数据获取到分类决策的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方法,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模式识别过程。

国内外模式识别技术研究的发展和趋势分析

国内外模式识别技术研究的发展和趋势分析 一、引言 模式识别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涉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作为一种对复杂样本进行分析和分类的方法,模式识别技术在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的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旨在介绍国内外模式识别技术研究的发展和趋势分析。首先,从理论基础、应用领域、技术手段、产业推广等方面探讨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其次,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未来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二、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 1. 理论基础 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统计学、信息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理论。早期模式识别技术主要采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包括判别分析、贝叶斯分类等。后来,随着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方法的出现,模式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不断得以完善。 2. 应用领域

模式识别技术最初主要应用于机器视觉领域,实现对图像、形 状等特定信息的识别和分析。现在,随着语音识别、生物信息学、医学影像分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模式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技术手段 在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重要的技术手段, 例如图像处理技术、特征提取技术、分类器设计等。尤其是深度 学习技术的出现,使得模式识别技术在处理复杂信息方面具有了 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产业推广 现在,模式识别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产业应用,包括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随着“新基建”的推进, 对于模式识别技术在5G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三、模式识别技术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1.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模式识别 深度学习是现在模式识别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其优势在于可 以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复杂的特征,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分类 和识别。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

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随着计算科学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式识别方法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语音识别到图像识别,从自然语言处理到机器翻译,都离不开深度学习模型。本文将介绍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式识别方法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深度学习基础知识 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的方法,它的特点是使用多层次和非线性的模型来对 数据进行建模和学习。深度学习模型通常由多个函数组合而成,每个函数都可以使用反向传播算法来学习模型参数。在深度学习中,数据量和模型的规模往往非常大,因此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复杂的算法优化技巧。 深度学习中最常见的模型是神经网络,它是一种由多层神经元组成的模型。神 经元模拟了生物神经元的基本结构,每个神经元接受一组输入信号,经过权重和偏置的线性变换和非线性激活函数的处理后,产生一个输出信号。多层神经元可以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函数近似器,从而实现高维数据的建模和分类。 深度学习还可以包含其他类型的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卷积 神经网络主要用于图像识别等任务,它可以利用局部感知域和权值共享的方式来降低模型参数的数量和计算复杂度。循环神经网络主要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它可以通过循环连接来对序列数据进行建模。 二、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已经成为模式识别领域中最主要的技术之一。模式识别是一种将输入 数据分成不同类别的过程,包括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等方法。深度学习在各种模式识别任务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图像识别是深度学习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已经在 ImageNet 大型图像识别挑战赛上取得了领先的结果,其错误率甚至已经低于人眼的识别率。除了基本的分类任务,深度学习还可以进行物体检测、图像分割、姿态估计等更加复杂的任务。 语音识别也是深度学习应用的重要领域。深度学习可以学习到更加复杂的声学特征和关联关系,从而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同时,循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网络可以用于建立语音信号的时序模型,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度。 自然语言处理是另一个深度学习重要的应用领域。深度学习可以用于语言模型的建立、词嵌入的学习、句子向量的表示等任务。而深度循环网络还可以用于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中的语言建模等任务中。 三、深度学习模式识别方法的未来挑战 虽然深度学习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数据效率问题。深度学习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进行训练,而这些数据往往需要昂贵的人工标注成本。如何用更少的数据来训练更好的模型是深度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另一个挑战是模型鲁棒性问题。深度学习模型很容易受到噪声、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分类错误。尤其是在一些实际应用中,数据质量比较差或存在随机噪声的情况下,模型通常需要更加鲁棒才能达到期望的性能。 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式识别方法还面临着多模态学习和可解释性等问题。多模态数据通常包括不同类型的数据,如图像和文本,需要同时建模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而可解释性问题则需要深度学习能够提供易于理解和解释的结果,以便应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中。 总之,深度学习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模式识别任务中的核心方法之一。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它在更多领域和更复杂的任务中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模式识别》教学大纲

《模式识别》课程教学大纲(三号黑体) 一、课程基本信息(四号黑体) 二、课程目标(四号黑体) (一)总体目标:(小四号黑体) 《模式识别》为机械工程跨专业选修课程,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解模式识别学科全貌的入门介绍,使学生能够对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形成整体认识,了解学科的历史发展、研究领域和主要问题,为专业学习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专业态度上养成良好的技术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今后专业学习的方向和良好的学习目标,为个人专业的职业发展提供导向。 (二)课程目标:(小四号黑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算法,如贝叶斯机器学习、概率图模型、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聚类、强化学习等,掌握从事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研究的基本理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课程目标1:通过对模式识别历史发展的学习,理解技术变革,形成智能化推进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课程目标2:通过对模式识别技术帮助解决机械传统工程问题,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3:通过对技术支持学习的体验,通过小组合作、项目歇息等学习方式参与,理论联系时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沟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与思路。(要求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应各类专业认证标准,注意对毕业要求支撑程度强弱的描述,与“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一致)(五号宋体)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

模式识别应用

1 •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模式是通过对具体的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时间与空间分布的信息,模式所属的类别或同一类中的模式的总体称为模式类,其中个别具体的模式往往称为样本。模式识别就是研究通过计算机自动的(或人为进行少董干预)将待识别的模式分配到各个揆式类中的技术。 图1模式识别的基本过程 模式识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研究生物体(包括人)是如何感知对象的,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生理学家的研究內容,属于认知科学的范畴;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近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2•模式识别的应用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模式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计算机工程、机器学、神经生物学、医学、侦探学以及高能物理、考古学、地质勘探、宇航科学和武器技术等许多重要领域,如语音识别.语音翻译.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手写体字符的识别.工业故障检测、精确制导等。 2. 1 细胞识别 细胞识别是最近在识别技术中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以祈,对疾病的诊斷仅仅通过表面现象,经验在诊斯中是到了主导作用,错判率始终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今,通过对显微细胞图像的研究和分析来诊斯疾病,不仅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研究医疗方案,还可以观测医疗疗效。如果通过人工辨识显微细胞诊断疾病也得不偿失,费力费吋不说,还容易耽误治疗。基于图像区域特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显微细胞图像进行自动识别愈来愈受到大家的关注,并且现在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实际中.细胞的组成是复杂的,应该选择更多的特征,建立更为完昙的判别函数,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分类精度。置近我们有一个项目中就是关于细胞识别的。下面给出识别白细胞的例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