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精品教案

小学国学精品教案
小学国学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

.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一.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 .《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

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

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的?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领读。

三..讲解句子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

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四.总结。

1.组织学生诵读。

2.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古时候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2.知道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

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的爸爸妈妈疼爱你吗?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古代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呢?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自由读。

三.讲解句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四.拓展。

1.课下给你的好朋友讲一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老师和家长的责任。

2.知道学生时期是读书的最好时期。

教师内容l;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一导入;l父母为什吗要送我们来学校呢?学校的老师会怎样呢?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2.出示句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二.诵读句子。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自由读。

4.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四.讨论:你以后会怎样做?

五.总结

我们的学生时期要努力学习,知道怎样做人,成为对社会对祖国的有用之人。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2.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一.导入: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没有知识,没有文化能实现你的愿望吗?你应该怎样做?

二.诵读新句。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琢”,雕刻玉石。“器”,指器物。“义”,做人的道理。“玉不琢不成器”,出于《礼记·学记》。“君子比德于玉”,美玉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制玉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少时”,小时候。“亲”,亲近。“师友”,良师益友。“礼仪”,礼节、仪式。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学习礼貌,懂规矩。如果懂得礼节,一言一行合乎节度,就是一个彬彬君子的样子。

四.展示。

1.一起诵读前八句。

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1.“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一段,达到熟读成诵。

2.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教学准备:

收集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

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播放多媒体课件:《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你喜欢黄香和孔融吗?为什么?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那。

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

1、师范读、领读。

2. 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三。理解句子。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你觉得黄香是个怎样的孩子?孔融又是个怎样的孩子?

2、你还知道那些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

3.歌曲《我的好妈妈》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4.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学习了今天的《三字经》内容,你有什么打算?

四.总结。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

教学内容: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一. 导入:你们知道一个人首先要学的什么吗?今天的《三字经》就会告诉你。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二. 诵读新句

1.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 .指名领读

3. 齐读

三. 理解句子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四. 展示

1.一起诵读前十二句。

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伴或家里人。

五.总结

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和兄弟之间的友爱,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成为国家的栋梁。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诵读句子。

2.简单的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内容;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第一个数字讲"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齐读

三.理解句子。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四.展示

.. 1.一起诵读学过的《三字经》。

2.个别同学诵读。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一年四季的特点和人们在四季中的活动。

2.知道东.南.西.北方向的划分。

教学内容: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一.导入: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方向的划分又有几种?《三字经》就会告诉我们。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齐读。

三.理解句子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小学国学经典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教案 课题:雍也篇 年级四学科第3周国学经典教师总序号第几课时 1 4 单元课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熟练背诵《雍也篇》 : 知者乐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熟练背诵以上内容。满江红中有几个句子较难读,较难理解,需引导朗读。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上两周,大家背得很好,这节课大家继续努力,加油呀!这节课我们来背诵《雍也篇》(三),比较简单,比较好读,《满江红》背起来有点难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二、新授:(一)、出示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教师及时正音,注意“知”应读“智”的读音。 3、自己练读。 4、同位互相读一读。(二)、出示译文: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它的大体意思。 第 1 页共 2页 (三)、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位互背。 3、由小组长负责检查。 4、教师抽查并给以评价。(四)、出示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1、自己练习读一读。 2、指名朗读。 3、教师范读,及时正音。注意“寰、蚍蜉、撼树、镝”的读音。 4、学生练习背诵。 5、同位互相背一背。 6、小组长负责检查。三、巩固练习: 1、指名背诵。 2、教师背前一句,学生接后一句。板书设计

寰球、蚍蜉、撼树、镝 教后反思本周的经典诗词,生僻字词较多,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第 2 页共 2页 入则孝出则弟【引言】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学习国学经典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校开展了对国学经典《弟子规》的学习。现在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家庭的小公主、小皇帝,那么他们在享受无尽父爱母爱时,是否也能关注父母,孝敬父母呢?针对于这一情况我班特开展了本次“学弟子规,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活动,希望通过本次的班会,让同学们知道在新时代我们应将孝敬父母上升到一种人性的高度,将口头表达延伸到实际行动,并以此为开端把学校、社会建设得更加和谐。【案例】开场白:男女主持人(合):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三 (2)班“学弟子规,孝敬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男主持人:我们生长在充满阳光和鲜花的祖国的怀抱里,多么美好,多么幸福,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该将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接下来请欣赏表演:(四名同学上场,扮演四只小蜜蜂;全班同学扮小动物)小蜜蜂:我是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飞呀,触触触!触触触!(齐说)今天呀,我们要去森林动物学校,小动物们正在表演《弟子规》呢,我们要去学一学。小动物们齐说:蜜蜂,蜜蜂,快,快,快,我们的主题班会开始啦!小动物们齐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女主持人:真好听,真

小学国学教案16篇

五年级下期国学教案 [活动目标] 1、积累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句子的意思。理解诗歌《过 华清宫绝句》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细心品味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 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2、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周学过的《论语》内容。 (1)指名学生诵读。 (2)全班诵读。 2、谈话导入。人非生而知之者。我们要善于学习,才能成 为有学问的人。孔子也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今天,我们接着写第八周的内容。 二、学习《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1、师范读。 2、生自读,读通、读顺。

3、师讲解大意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4、生再次自读,带着对句子的理解读熟。 5、请学生讲讲对句子的理解。 6、师小结: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 7、引导悟理。 师:读了这则《论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8、练习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过华清宫》 1、导入 (1)齐诵《泊秦淮》 (2)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3)积累:你还学过哪些杜牧的诗?

小学声律启蒙国学教案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 珙泉中心校邹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声律启蒙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声律启蒙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领悟能力,教会学生欣赏。 三、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讲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对对子导入 1.大家还记得我们二年级学过的对子歌吗?一起来背一背。下面我们再来对几组对子,看看哪些孩子反应最快。(出示对子) 2.看你们对的这么开心,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声律启蒙》“一东”这一课,它也是很多对子组成的对韵歌。(指板书)(二)互动合作 1.初读韵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韵文。 2.齐读韵文,注意节奏与停顿,读出对仗的感觉。 3.师正音,难的地方多教读几遍。 4.多种方式练习读(打节拍读,同桌对读,唱读) 5.品读解意,参考课文译解,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体

会词语的意境。 (三)初识声律启蒙 1.刚才大家已经熟读了韵文,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则韵文有什么特点?(生说)孩子们可真会发现,对的《声律启蒙》的第一个特点(板书:韵)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相同,这就是押韵。最后一个字叫做韵脚,文章押韵,读起来就会使人觉得像旋律般优美(板书:律)律就是节奏。 2.听了我的介绍,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次就要特别注意押韵。(四)创作交流 1.完成我会填:小组评议,然后推荐出最佳作品参与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2.成果展示 (五)巩固拓展 1.对于我们的国学,我们不仅可以用通俗的方式来朗读、朗诵,我们还可以把它编成歌儿唱出来,请大家欣赏一段不一样的吟唱法。(放音乐)大家可以小声的跟唱。 2.课下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孩子们,古人能出口成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刻苦的训练,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大多是韵文。《声律启蒙》就是教人作诗吟对的入门教材,认真学了它,说不定很快你们也能自己作诗了。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诵读教案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

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小学国学弟子规教案

小学国学弟子规教案 一、教材分析《弟子规》第二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悟信为先,惟其是) 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孟信卖牛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 [孟信卖牛] 教师生动讲述 [说一说][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贫穷的孟信为什么赢得大家的尊重?(诚实、守信)孟信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 [2] 点评:虽然孟信家里穷,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用病牛去换粮食,他的这种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种道德修养也是道德智慧。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看动画短片《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分别符合《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小学国学大学教案

《大学》 教案——明德章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1、背诵、翻译、理解句子内容。 三、教学过程1、出示句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图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范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练读。先仔细读几遍,注意正确的停顿,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3)全班齐读。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4)指读。纠正字音、停顿、语调等。并提出自己的疑惑。2、自主、合作、探究A、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B、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把不懂词句找出来。C、班内交流。理解句意,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D、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3、练习背诵。四、总结。康诰章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2、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3、积累文言词汇。二、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句子内容。三、教学过程1、复习明德章,并了解背诵情况。2、出示句子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范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1)学生自由练读。先仔细读几遍,注意正确的停顿,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2)全班齐读。初步感知句子内容。(3)指读。纠正字音、停顿、语调等。并提出自己的疑惑。2、自主、合作、探究A、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B、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把不懂词句找出来。C、班内交流。理解句意,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D、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3、练习背诵。四、总结。盘铭章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2、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3、积累

国学经典教案(2)

国学经典《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1、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学习16句。 2、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学习《弟子规》“总叙” 第二至六周学习“入则孝” 第七至九周学习“出则弟” 第十至十四周学习“谨” 第十五至十八周学习“信” 第1课《弟子规》总叙 学习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重点 会背《弟子规》总叙。 难点 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具 准备《弟子规》音频 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 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 明确: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国学教案——论语

《论语》十则 ——文质彬彬,君子之道 广东肇庆中学邓礼惠 教材分析: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即“仁”、“义”、“礼”。其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多达四十多条,共出现一百多次,而中国文化中很遗憾的一方面便是“君子之道”的缺失。在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私有化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在时代中日渐“异化”,社会中不时有一些不合道德之音的人与事出现,所以,唤起学生心中的“君子意识”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回顾《论语》的相关知识; 归纳理解,概括《<论语>十则》中的君子特征,体会其蕴含的君子之道; 过程与方法: 阅读《<论语>十则》,反复诵读体会,并能背诵部分选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君子意识,并探讨如实现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背诵《<论语>十则》 教学难点:体会君子之道,培养君子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点拨结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PPT、《秋雨时分》视频 教学素材:《论语》十则、《于丹<论语>心得》、课件及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初识君子 在我国儒家传统中,有一个典型的人格理想,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文化将修身放在了理想的第一位。那么,何为“修身”?用我们中国文化里特有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君子”。 回顾分享:根据你的了解和认识,你认为谁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为什么? 提要:人物,事迹,典型特征。

二、感知君子 阅读:自由阅读《<论语>十则》,可以大声吟诵,可以摇头晃脑地体会,可以有韵律有节奏地朗读。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明白大意。 自由阅读五分钟后,学生分享阅读,选取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则或几则来分享阅读。 明大意:针对学生普遍有疑问的语句,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其大概意义。并谈谈认识,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算得是君子。 例句:从这一句话中,我读到了只有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教师板书学生归纳的君子之德行。 如:谨慎、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追求道义、心胸坦荡、做好本分······(可以分为自我修养和要求别人方面,而自我修养又可分意识形态和具体行动两个方面。根据学生的归纳总结落实到相应板书中。) 幻灯片打出关于“君子”论述的部分选则,齐读感悟。 三、君子何在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利益仿佛具有极高的地位。茫茫人海,人人步伐匆匆,“权钱”二者似乎占据人们的心灵。而君子,似乎成了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想。 观看《秋雨时分》视频,理解从古至今“君子之道”难以实现的原因。 结合当今时代社会背景,你认为当今社会需要君子吗?还需要行“君子之道”吗? 四、成为君子 小组讨论: 《论语·里仁》第二十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解读《<论语>十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社会实际,谈谈如何实现君子之道? 五、总结 于丹说: 做一个善良的人。 做一个有恒心的人。

五年国学教案

千字文教案 第1课《天地玄黄》 教学目标: 1、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天地玄黄》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天地玄黄(tiān dì xuán huáng), 宇宙洪荒(yǔ zhòu hóng huāng)。 日月盈昃(rì yuè yíng zè), 辰宿列张(chén xiǔ liè zhāng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昃:读音zè ,意为太阳偏西。 4、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五、课外延伸:二十四节气歌。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寒来暑往(hánl ái shǔ wǎng), 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rùn yú chéng suì), 律吕调阳(lǜ lǚ táo yáng)。 二、解释句子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小组交流。 1、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2、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国学教案

第9课燕王复仇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 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复述燕昭王求贤的故事。3.初步了解乐毅指挥作战的才能。 课时: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有关燕昭王的故事吗?。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三、理解字词句、文章大意。 1.出示原文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余皆属燕。、 2.找生读 3.自由读 4.找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意思。 四、你觉得乐毅是个怎样的人? 五、作业:把这段话写在“采蜜集”中。 第10课张良受书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

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复述课文大意。 3.学生能够总结体会出张良的优秀品质。 课时: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有关张良的故事吗?。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三、理解字词句、文章大意。 1.出示原文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 2.找生读 3.自由读 4.找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意思。 留侯张良最开始是韩国人。张良曾经一个悠闲自在的在下邳圯上步行游赏,有一个老人,穿着破烂的衣服,到了张良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径直的往邳圯下丢去,回过头对张良说:“年轻人,你下去帮我取回鞋子!”张良感到非常惊讶,想骂他,但因为他是老人,就强忍了下来,下去帮老父取回鞋子。老人说:“帮我穿鞋!”张良已经为他取回鞋子,就跪着很尊敬的帮老人穿鞋。老人把脚伸出去接受他的侍奉,穿好鞋后笑着离开了。 四、你能谈一谈张良和老人给你的印象吗? 五、背诵这段话。 六、作业:把这段话写在“采蜜集”中。 第11课马陵之战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断句,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和韵味。

20小学国学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第二十课教学设计 上饶县第六小学刘玉芳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小学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教学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教学方法:讲授 一、导入揭题: 提问: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时间陪你们?(如果你的爸妈 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讲黄香的故事) 分享同学们的感受 二、学文晓理: 提问: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是什么在驱使他们?父母,兄

长为你做过什么?(善,恩)引入:感恩。 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考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忆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然后请大家来分享。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 三、熟读背诵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三、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课题】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小学”、“四书”的大概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求知欲望。 2、了解“小学”、“四书”的大概内容,熟诵新学语句。【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1、复习:齐背学过的三字经的句子。 2、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小朋友是怎样读书的吗?这节课我们就和《三字经》一起回到古代的学堂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二、新授 1、出示新授语句: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2、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为(二声),至(四声)” 3、说说你的理解。 师引导学生想像古代学生读书的情景:透过学堂的窗户,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你对他们读的书有哪些了

五1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二、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3. 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相应的语句的意思,理解其中一些字词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和讲解,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应让自己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简介《大学》 (1)导语:《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那你了解《大学》多少呢?谁来说说看。学生交流汇报。 (2)概括学生搜集的资料,补充简单介绍《大学》的编排,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2. 初读感悟 (1)出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 (3)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5)读得可真好,那么这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你知道吗?默读原文,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道:主旨。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是光明正大的意思。 亲民:亲,通“新”,革新、自新。亲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得:收获。 (6)知道了这些字词的意思,那么你能连起来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小组合作,谈谈你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理解。小组汇报。

小学国学经典教案设计模板

小学国学经典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弟子规》 一、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重点: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讲解内容: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____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 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______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 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须敬听:____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 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 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 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 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 意惹父母生气。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举例说明: 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 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 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 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 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 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 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 提问: 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 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让他 们学着关心自己的父母,用心体会。 作业: 教学体会: 个案:

小学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天地玄黄》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天地玄黄(tiān dì xuán huáng), 宇宙洪荒(yǔ zhòu hóng huāng)。 日月盈昃(rì yuè yíng zè), 辰宿列张(chén xiǔ liè zhāng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昃:读音zè ,意为太阳偏西。 4、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五、课外延伸:二十四节气歌。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寒来暑往(hánl ái shǔ wǎng), 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rùn yú chéng suì), 律吕调阳(lǜ lǚ táo yáng)。 二、解释句子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二年级国学经典教案全

望天门山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别董大 教学目标: 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 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名曲《送别》 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 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 齐读课题。 释题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介绍时代背景)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通读准 指名读,齐读。 自学古诗,想象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汇报 提出小组学习无法理解的疑问,一齐解决。 交流自渎的初步理解。 探究诗意,感悟诗境 理解文路: 哪句是写景的,哪句是作者的劝勉,指名读。 学习写景的句子。 读诗句,看插图,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途中哪些地方与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不相符合,请大家修改这幅图。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 第三课首孝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要注意“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孝悌和古代社会常识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数数,询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字是什么(二)范读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四课曰水火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从日常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属相,平时爱吃的零食,爱听的音乐 (二)范读,带读《曰水火》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五课高曾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伦”“从”“恭”“序”等字 3、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

小学国学课教案-2

小学国学课教案-2

课题《弟子规》第二十八课课时2个课时 教学目标1、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2、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思路方法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教学难点: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才能”,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复习:同学们,我们的《弟子规》的教学与领悟已过半,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2、激励导课,引出故事

首先肯定学生的表现,在学生自由交谈后引出本文。 (二)书读百遍,熟读成诵 1、读通读准:结合拼音,采取整体读、个人读的方式读准课文,易错的字,如“谄”等,反复朗诵。 2、读出韵味:①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的过程中,画上相关的朗读记号/表示停顿,●表示重音,→表示渐快,←表示渐慢,︿表示换气,↘表示声调下沉,↗表示音调高亢。②个人读,并说说这么读的理由。③比赛读。④配合音乐诵读。⑤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或唱,或吟,或配合动作,或合作读等⑥背诵,在背诵时引导学生分析文本。 (三)合作探究,读文明意 1、自主体会:精辟绝妙的《弟子规》绝不仅仅是读的,还得悟它的意思,先交流和渗透理解古文的方法: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分析故事等。在方法的渗透后自由体会,写写自己对字词句的理解——訾——诋毁谄——巴结能——才能,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大家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对于别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轻易诋毁。不要去刻意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穷人面前骄傲自大。不要厌烦老朋友或旧事物,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第二课时 2、分析故事,再现主题 故事一:《学贤任能的祁黄羊》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南阳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

小学国学校本课《大学》教案

《大学》 明德章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1、背诵、翻译、理解句子内容。 三、教学过程1、出示句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图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范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练读。先仔细读几遍,注意正确的停顿,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3)全班齐读。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指读。纠正字音、停顿、语调等。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4 ) 2、自主、合作、探究 A、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带着自己的冋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把不懂词句找出 来。 C、班内交流。理解句意,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3、练习背诵。 四、总结。康诰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句子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明德章,并了解背诵情况。 2、出示句子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范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 1 )学生自由练读。先仔细读几遍,注意正确的停顿,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2 )全班齐读。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 3 )指读。纠正字音、停顿、语调等。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2、自主、合作、探究 A、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班内交流。理解句意,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3、练习背诵。 四、总结。盘铭章 第三课时 1、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