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年产3万吨味精工厂糖化工段设计说明书

教师参考:年产3万吨味精工厂糖化工段设计说明书
教师参考:年产3万吨味精工厂糖化工段设计说明书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年产3万吨味精工厂糖化工段

设计说明书

(教师参考用)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2011年9月

摘要

谷氨酸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产品,生产工艺涉及种子培养、发酵、提取、脱色、离心和干燥等重要的单元操作和工程概念。通过对谷氨酸车间的工艺设计,可以加强对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利能力。通过本毕业设计训练,可以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工程设计方面的能力。

本设计是以商品淀粉(纯度为86%)为原料进行设计,使用一次喷射双酶法为糖化工艺,以年实际工作日300天计算,日产味精90吨。对全厂物料、糖化工段物料进行衡算,对糖化工段的罐体如调浆罐、储浆罐、维持罐、层流罐、糖化罐、储糖罐以及一些标准设备如液化喷射器、板框过滤机、板式换热器和泵等进行了详细计算,以确定它们的参数,便于设备布置图的绘制。

关键词:谷氨酸钠;糖化;工艺计算

Abstract

Glutamate is produced by microbial fermentation of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products, production processes involved in seed culture, fermentation, extraction, bleaching, centrifugation and drying unit operations and other important engineering concepts.Through the workshop process design glutamate, can enhance their knowledge of the comprehensive profitability.Graduate training through the design,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engineering design capabilities.

The design is based on refined starch (86% purity) as raw materials for the design, the use of a jet of two enzymes for the saccharification process, the actual working days to 300 days calculated at 90 tons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production.The whole plant material, the heat balance on the line for sugar chemical segment, such as mixing tanks tank, slurry storage tank, the maintenance tank, laminar flow tank, saccharification tanks, storage sugar and some standard equipment such as liquid jet, framefilter,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pump a detailed calculation, to determine their parameters, to facilitate the drawing of equipment layout.

Key words:glutamate;saccharification;process calculation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糖化工段工艺 (2)

1.1 味精简介 (2)

1.2 设计方案的确定 (2)

1.2.1 糖化方法的选择论证 (2)

1.2.2 液化工艺条件的论证 (3)

1.3 糖化工艺流程[6] (4)

1.4 糖化工艺技术要点 (5)

1.4.1 调浆配料 (5)

1.4.2 喷射液化 (5)

1.4.3 糖化 (5)

1.4.4 过滤 (5)

1.4.5 贮存 (5)

第二章糖化工段物料衡算 (6)

2.1 生产能力 (6)

2.2 计算指标 (6)

2.3 总物料衡算 (6)

2.3.1 商品淀粉用量 (7)

2.3.2 糖化液量 (7)

2.3.3 产谷氨酸量 (7)

2.3.4 衡算结果汇总 (7)

2.4 糖化工段物料衡算 (8)

2.4.1 淀粉浆量及加水量 (8)

2.4.2 液化酶量 (8)

2.4.3 CaCl2量 (8)

2.4.4 糖化酶量 (8)

2.4.5 糖液产量 (9)

2.4.6 过滤糖渣量 (9)

2.4.7 生产过程进入的蒸汽冷凝水及洗水量 (9)

2.4.8衡算结果汇总

9

第三章糖化工段设备选型 (10)

3.1 糖化罐的选型计算 (10)

3.2 设备选型汇总 (10)

结论 (12)

引言

味精又称谷氨酸一钠,其基本成分为L-谷氨酸,具有强烈的肉类鲜味。将其添加在食品中可使食品风味增强,鲜味增加,故被广泛使用。味精在胃酸作用下生成的谷氨酸,被人体吸收后,参与人体内许多代谢反应,并与其他氨基酸一起共同构成人体的组织蛋白。谷氨酸能用来预防和治疗肝昏迷,还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对治疗脑震荡和脑神经损伤有一定功效[1]。

我国的味精生产始于1923年,上海天厨味精厂最先用水解法生产。1932年沈阳开始用脱脂豆粉水解生产味精。我国从1958年开始谷氨酸生产筛选及其发酵机理的基础性研究,1964年首先在上海进行工业化试生产。目前国内味精生产已全部用发酵法。所以,今后菌种,工艺技术和生产规模方面还需加大改革力度,使生产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企业生产味精都是以发酵法生产,但每生产1吨味精要排放20~25吨母液,其属于高浓度有机酸性废水,需对母液进行回收,发展高效提取工艺,提高谷氨酸提取率和降低工艺用水,减少废水排放量,实现味精的清洁生产,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文明道路,这样,我国的味精工业不但真正收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丰收,而且也会减轻政府对行业的管理负担,形成多种因素和谐统一,走上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

第一章糖化工段工艺

1.1 味精简介

学名:L-谷氨酸单钠盐-水化合物

商品名:味精、味素、谷氨酸钠,因味精起源于小麦,俗称麸酸钠

英文名:Monosodium L-Glutamate,简写MSG

结构式:HOOC-CH2-CH2-CH-COONa·H2O

NH2

分子式:NaC5H8O4N·H2O,分子量:187.13

味精于1909年被日本味之素(味の素)公司所发现并申请专利。纯的味精外观为一种白色晶体状粉末。当味精溶于水(或唾液)时,它会迅速电离为自由的钠离子和谷氨酸盐离子(谷氨酸盐离子是谷氨酸的阴离子,谷氨酸则是一种天然氨基酸)。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温中使用味精,经科学家证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对人体影响甚微。还有如果在碱性环境中,味精会起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叫谷氨酸二钠的物质。所以要适当使用和存放。

味精不仅应用于食品行业,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等方面。味精2004年的全球市场约为170万吨,预计2010年将增长到210万吨。我国是味精生产大国,2003年中国味精产量118.9万吨,占世界53%,2006年产量136万吨,居世界第一[2]。

味精曾一度被怀疑是不可安全食用的增鲜调味品[3]。1973年FAO/WHO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组织一度规定,味精的ADI值0mg~120mg,即摄入量每天每千克人体体重不得超过120mg。但国际上许多权威机构都做过味精的各种毒理试验,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味精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有任何危害的依据,即证明食用味精是安全的。[4]

1.2 设计方案的确定

1.2.1 糖化方法的选择论证

糖化工段主要有酸解法、酶酸法、双酶法这三种方法。酸解法是传统的制糖方法,它是利用无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酶酸法是将淀粉乳先用α-淀粉酶液化,然后用酸水解成葡萄糖。双酶法是通过淀粉酶液化

和糖化酶糖化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三种糖化工艺,各有其优缺点。从糖液质量、收得率、耗能以及对粗淀粉原料的适应情况看,双酶法最佳、酶酸法次之、酸解法最差。但双酶法生产周期长,糖化设备较庞大。从糖浆的黏度来看,双酶法最低、酸解法最高。双酶法制糖工艺可根据升温方式的不同分为升温液化法、喷射液化法。喷射液化法又依所用加热设备的不同分为一次喷射液化法和二次喷射液化法。一次喷射液化法由于能耗低,设备少,糖液质量好而获得广泛的应用[5]。所以本次设计采用一次喷射双酶法。

1.2.2 液化工艺条件的论证

α-淀粉酶能能水解淀粉及其产物内部的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但能越过α-1,6糖苷键继续水解α-1,4糖苷键,而将α-1,6糖苷键留在水解产物中。

(1)淀粉液化条件

淀粉是以颗粒状态存在的,具有一定的结晶性结构,不容易与酶充分反应,如淀粉酶水解淀粉颗粒和水解糊化淀粉的比例为1﹕20000。因此必须先加热淀粉乳,使淀粉颗粒吸水膨胀,使原来排列整齐的淀粉层结晶结构被破坏,变成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这种网状会随温度的升高而断裂,加之淀粉酶的水解作用,淀粉链结构很快被水解为糊精和低聚糖分子,这些分子的葡萄糖单位末端具有还原性,便于糖化酶的作用。由于不同原料来源的淀粉颗粒结构不同,液化程度也不同,薯类淀粉比谷类淀粉易液化。

淀粉酶的液化能力与温度和pH值有直接关系。每种酶都有最适的作用温度和pH值范围,而且pH和温度是互相依赖的,一定温度下有较适宜的pH值。在37℃时,酶活力在pH值5.0~7.0范围内较高,在pH值6.0时最高,过酸过碱都会降低酶的活性。α-淀粉酶一般在pH值6.0~7.0较稳定。

酶活力的稳定性还与保护剂有关,生产中可通过调节加入的CaCl2的浓度,提高酶活力的稳定性。一般控制钙离子浓度0.01mol / L。钠离子对酶活力稳定性也有作用,其适量浓度为0.01mol / L左右。

现在研究发现当物料pH大于5.7后,在最终糖液中即有可能生成麦芽酮糖。研究还发现,随着液化pH的不断升高,麦芽酮糖的含量也在同步增长。在液化pH 低于5.6时,即可避免在糖化过程中产生麦芽酮糖。

工业生产上,为了加速淀粉液化速度,多采用较高温度液化,例如85~90℃

或者更高温度,以保证糊化完全加速酶反应速度。但是温度升高时,酶活力损失加快。因此,在工业上加入Ca2+或Na+,使酶活力稳定性提高。

(2)液化程度的控制

淀粉经液化后,分子量逐渐减少,黏度下降,流动性增强,给糖化酶的作用提供了条件。但是,如果让液化继续下去,虽然最终水解物也是葡萄糖和麦芽糖等,但这样所得糖液葡萄糖DE值低;而且淀粉的液化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液化时间加长,一部分已经液化的淀粉又会重新结合成硬束状态,使糖化酶难以作用,影响葡萄糖的产率,因此必须控制液化进行程度。

淀粉液化的目的是为了给糖化酶的作用创造条件,而糖化酶水解糊精及低聚糖等分子时,需先与底物分子生成络合结构。这就要求被作用的底物分子有一定的大小范围,才有利于糖化酶生成这种结构,底物分子过大或过小都会妨碍酶的结合和水解速度。根据发酵工厂的生产经验,在正常液化条件下,控制淀粉水解程度在葡萄糖值为10~20之间为好(即此时保持较多量的糊精及低聚糖,较少量的葡萄糖)。而且,液化温度较低时,液化程度可偏高些,这样经糖化酶糖化后糖化液的DE值较高。淀粉酶液化终点常可以典液显色来控制。

1.3 糖化工艺流程[6]

图1-1 一次喷射双酶法制糖工艺流程图

1.4 糖化工艺技术要点

1.4.1 调浆配料

淀粉乳调成15-20o Be。研究发现,在淀粉液化过程的配料阶段,当物料pH大于

5.7后,在最终糖液中即有可能生成麦芽酮糖。研究还发现,随着液化pH的不断升高,麦芽酮糖的含量也在同步增长。在液化pH低于5.6时,即可避免在糖化过程中产生麦芽酮糖,而这就需要采用低pH 特性的淀粉酶。

用Na2CO3水溶液调pH5.5-5.6,以减少不可发酵糖的产生(α-淀粉酶pH范围为5.5-7.0)。CaCl2用量为干淀粉的0.15-0.3%,如果水中Ca2+超过50mg / L,可以不加CaCl2。

1.4.2 喷射液化

工作蒸汽压0.4MPa,淀粉乳供料泵压力为0.2-0.4MPa,喷射温度100-105℃,液化温度控制在90℃,液化时间60min,碘色反应呈棕色即可。然后130-140℃灭酶5-10min。冷却至70℃以下,进入糖化罐。

1.4.3 糖化

温度60±1℃,pH4.0-4.4,糖化酶加量按100-120u / g干淀粉计算,糖化时间24-32h。要求每两小时或四小时检查一次糖化液的糊精状况,直至无明显糊精为糖化结束,即以无水乙醇检查无白色沉淀为终点。终点DE值为95%-98%。注意控制监测及时判断终点以防糖化过度产生异麦芽糖。

1.4.4 过滤

糖液先用NaCO3水溶液调pH4.8-5.0,不加或少加助滤剂,过滤。

1.4.5 贮存

为防止糖液贮存中发酵变质,应保证糖液温度不低于60℃。

第二章糖化工段物料衡算

2.1 生产能力

商品味精年产量:30kt / a,则纯谷氨酸钠年产量为:29700t/a。(商品味精为99%纯谷氨酸钠)

商品味精日产量:30000/300=100 t / d,纯谷氨酸钠日产量:99 t / d。

2.2 计算指标

表2-1 计算指标

项目数值

淀粉糖化转化率98%

发酵产酸率(浓度)12%

发酵对糖转化率60%

倒罐率2%

谷氨酸提取收率96%

精制收率95%

味精对谷氨酸的产率112%

商品淀粉中淀粉含量86%

全年工作日300d

2.3 总物料衡算

物料衡算是根据质量守衡定律而建立起来的。物料衡算是进入系统的全部物料质量等于离开系统的全部物料质量,即

∑∑+

=W

F

D

式中F-进入系统物料量,㎏

D—离开系统的物料量,㎏

W—损失的物料量,㎏

图2-1 味精生产工艺总物料衡算流程图

2.3.1 商品淀粉用量

1000kg 纯淀粉实际产100%MSG 量:

1000 ×1.111 ×98%×60%×(100%-2%)×96%×95%×1.272=742.68kg

其中:1.111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理论产率(C 6H 10O 5(分子量162)→C 6H 12O 6(分子量180),180/162=1.111);98%淀粉糖化转化率;60%发酵对糖的转化率;2%倒罐率;96%谷氨酸提取收率;95%精制收率;1.272谷氨酸转化为味精的理论产率(C 5H 9NO 4(分子量147)→C 5H 10NO 5Na (分子量187),187/147=1.272)。

1000kg 商品淀粉产100%MSG 量:

742.68 × 86% = 638.70 kg (86%—商品淀粉中淀粉含量)

1吨100%MSG 实耗商品淀粉量: t

/t 57.170.6381000

日产100%味精99t ,单耗商品淀粉1.57 t ,日耗商品淀粉量:

99 × 1.57 = 155.00 t/d

2.3.2 糖化液量

日产纯糖量:

155.00 × 86% × 98% ×1.111= 145.14 t/d

(86%—商品淀粉中淀粉含量;98%—淀粉糖化转化率;1.111—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理论产

率)

折算为30%的糖液:(发酵时糖液浓度为30%)

145.14/30% = 483.79 t

即日产30%糖液 483.8 t 。

2.3.3 产谷氨酸量

日产纯谷氨酸量:

145.14 × 60% ×(100%-2%)× 96%× 95% = 77.83 t/d

2.3.4 衡算结果汇总

表 2-2 总物料衡算结果汇总表

商品淀粉 / t 86% 155.00 糖液 / t 30% 483.79 谷氨酸 / t 100% 77.83 味精 / t 100% 99

2.4 糖化工段物料衡算

图2-2 糖化工段物料衡算图

2.4.1 淀粉浆量及加水量

淀粉加水比例为1:2,1000kg 商业淀粉产淀粉浆:1000 ×(1+2)= 3000 kg 加水量:2000kg 。

2.4.2 液化酶量

使用耐高温α-淀粉酶(20000U / ml ),加酶量10U / g 干淀粉。1000kg 干淀粉加酶量:

L 5.0ml 50020000

10

10001000==??

0.5L 液化酶质量:0.5 × 1.2 = 0.6 kg 。

2.4.3 CaCl 2量

一般加量为干淀粉的0.15%,即1000kg 干淀粉加CaCl 2:

1000 ×0.15% = 1.5 kg

2.4.4 糖化酶量

一般加糖化酶量为120U / g 干淀粉,如液体糖化酶为100 000U / ml ,则每1000kg 干淀粉加糖化酶量:

10001000120

1200mL 1.2L 100000

??==

1.2L 糖化酶质量:1.2 × 1.25 = 1.5 kg 。

2.4.5 糖液产量

1000kg 商品淀粉产30%糖液质量:

3121.17kg

%30%

98111.1%861000=??? 或:17.3121100000

.15579.483=?kg

(由日产30%糖液与日投入商品淀粉的关系可得)

2.4.6 过滤糖渣量

湿渣(含水70%)10kg,折干渣量:

()101-70%3kg ?=

2.4.7 生产过程进入的蒸汽冷凝水及洗水量

3146.45 + 10 -(1.5 + 1.5 + 0.6)- 3000 = 152.85 kg

2.4.8 衡算结果汇总

表2-3 糖化工段的物料衡算汇总表

进入系统

离开系统 项目 物料比例/ kg 日投料量/ t 项目 物料比例/ kg 日产料量/ t 商品淀粉 1000.00 155.00 30%糖液 3121.17 483.79 配料水 2000.00 310.00 滤渣 10.00 1.55 液化酶 0.60 0.09 CaCl 2 1.50 0.23 糖化酶 1.50

0.23

蒸汽冷凝水及洗水

127.57 19.77

累计

3131.17

485.34

3131.17

485.34

第三章 糖化工段设备选型

3.1 糖化罐的选型计算

日产30%糖液483.79t ,即

483.79/1.1321=427.34 m 3

糖化周期40h ,一个糖化周期产糖液体积:

427.34 ×(40/24)= 712.23 m 3

糖化罐取140m 3,装料系数85%,实际装料体积为:

140 × 85% = 119 m 3

一个糖化周期需要的糖化罐数:

712.23/119 = 5.99,取6台

取H = 2D 罐下部使用圆锥形,取圆锥高度为D / 4,由

23

3D H D V ()140m 434

ππ=+=

解得D = 4.45,取D = 4.4m ,H = 8.8m ,则V = 135.2m 3。 装液量,119/135.2 × 100% = 88.02%,装液量合适。

3.2 设备选型汇总

表3-1 糖化定制设备汇总表

积(m 3)

D (m) H

(m) h 封

(m) 材料

量 电机型号

调浆罐 10.86 2.4 2

.4 /

碳钢

5

1

Z2-62

储浆罐 16.9 2.2 4.4 / 碳钢 5 1 Z2-62

维持罐

2.61

3 0.碳钢

4 1 /

层流罐

9.4

2

1

.4

5

.6

0.

375

碳钢44/

糖化罐

13

5.2

4

.4

8

.8

/碳钢

1

6

Y2-280M-

2

储糖罐

10

48/补胶铸铁82/

表3-2 糖化标准设备汇总表

设备液化喷射器板框过滤机板式换热器

型号CHA-20BAY20 / 635-25BR20

数量122

表3-3 泵设备汇总

型号

流量,m3

/ h

扬程,

m

转速,r /

min

电机功率,

kW

G70-14560960-720152泵

G50-12060960 5.52泵

IS100-80-12560~120

16.5~2

4

2900112泵

IS150-125-31

5

120~24029~341450302泵

ⅤIS65-50-12515~30

18.5~2

1.8

2900 3.02

图3-1 糖化流程设备示意图

结论

本次设计对味精生产的全工段进行物料和热量的计算,日耗商品淀粉464.83吨,日产商品味精90吨。对糖化工段做了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根据物料衡算的数据计算出需要1个调浆罐、1个储浆罐、1个维持罐、4个层流罐、6个糖化罐和2个储糖罐以及它们的具体参数,其中调浆罐和储浆罐所用的搅拌电机均为Z2-62型,糖化罐的搅拌电机要大不少,为Y2-280M-2型。工段里用到的四处泵前三处是浓浆泵,因为料液黏度较高,还含有固体颗粒,最后一个泵是将糖化液打到储糖罐的,所以用普通离心泵就行了,从设备选型的结果来看,由于本次设计目标年产量不高,所以设备数量不多,尺寸也不算大。由于水平有限,本次设计难免有错误或疏漏,敬请批评指正。

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

2012 年12 月28 日

(完整版)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1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 等 4 个主要工序。 1 .1 液化和糖化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料。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然后在与 B 一淀粉酶作用进入糖化阶段。首先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的大米,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段,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去大量蛋白质沉淀。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 。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C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 60 C左右,PH值4 . 5,糖化时间18-32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 85 C,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压滤机后进行油水分离(一冷分离,二冷分离),再经过滤后连续消毒后进入发酵罐。 1. 2 谷氨酸发酵发酵谷氨酸发酵过程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进入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 C,置入菌种,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消毒空气,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进行。谷氨酸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菌摄取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转化为谷氨酸产物。整个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 3 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亡期。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 值及供风量

35000吨味精工厂发酵车间设计资料讲解

35000吨味精工厂发酵车间设计

武汉轻工大学 《发酵(制药)工厂设计》课程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年产35000吨味精工厂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姓名 学号 10021 院 (系)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指导教师陶兴无 2014 年 1月 10 日 35000吨味精工厂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xxx (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武汉430023)

摘要: 味精,学名“谷氨酸钠(C5H8NO4Na)”。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也是蛋白质的最后分解产物。我们每天吃的食盐用水冲淡400 倍,已感觉不出咸味,普通蔗糖用水冲淡200 倍,也感觉不出甜味了,但谷氨酸钠,用于水稀释3000倍,仍能感觉到鲜味,因而得名“味精”。味精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由粮食制成的现代调味品。本设计为年产味精厂35000吨味精工艺设计;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利用谷氨酸生产细菌进行碳代谢、生物合成谷氨酸、谷氨酸与碱作用生成谷氨酸钠即味精为主体工艺,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水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并绘制了发酵车间连续消毒工序流程图以及设备布置图。 关键词:味精,发酵车间,连消工序,工艺设计

Abstract: The design is an annual output of 40000 tons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for material balance calculation , heat balance calculation, water balance calculation and the selection calculation of fermentor, process design; To hydrolysis of corn starch as raw materials to generate glucose, glutamic acid producing bacteria to use carbon metabolism, biosynthesis of glutamic acid , glutamic acid and alkali to form a sodium glutamate or MSG is the main process, for material balance calculation , heat balance calculation, water balance calculation and the selection calculation of fermentor, and mapped the structure of fermentation tank,fermentation process with control point map, the factory floor plan ,saccharification process map and the process map of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 Key words: MSG, fermentation workshop, continuous disinfection processes,process design

年产3000吨丙烯氰(AN)合成工段换热器工艺设计1

年产3000 吨丙烯氰合成工段换热器工艺设计

目录 一、设计说明 (3) 1.1 概述 (3) 1.2丙烯腈生产技术的发展概况 (3) 1.2.1国外的发展情况 (3) 1.2.2国内的发展情况 (4) 1.3 世界X围内产品的生产厂家、产量 (6) 1.4世界X围内生产该产品的所有工艺及其分析 (7) 1.4.1环氧乙烷法 (7) 1.4.2 乙炔法 (7) 1.4.3丙烯氨氧化法 (7) 1.5设计任务 (8) 二、生产方案 (8) 2.1 工艺技术方案及原理 (8) 2.2 主要设备方案 (9) 2.2.1催化设备 (9) 2.2.2控制系统 (10) 三、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10) 3.1 生产工艺及物料流程 (10) 3.2 小时生产能力 (14) 3.3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14) 3.3.1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14) 3.3.2废热锅炉的热量衡算 (17) 3.3.3空气饱和塔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18) 3.3.4 氨中和塔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21) 3.3.5换热器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27) 3.3.6丙烯蒸发器热量衡算 (32) 3.3.7丙烯过热器热量衡算 (33) 3.3.8氨蒸发器热量衡算 (33) 3.3.9气氨过热器 (34) 3.3.10 混合器 (34) 3.3.11 空气加热器的热量衡算 (35) 3.3.12吸收水第一冷却器 (36) 3.3.13 吸收水第二冷却器 (36) 四、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 (37) 4.1 空气饱和塔 (37) 4.2 水吸收塔 (40) 4.3 合成反应器 (43) 4.4 废热锅炉 (45) 五、环境保护要求 (46) 5.1丙烯腈生产中的废水和废气及废渣的处理 (46) 六、参考文献 (50) 1设计说明

味精生产工艺初步设计说明书完成

年产1.5万吨味精生产工艺初步设计 摘要 我国味精生产虽然发展很快,但还有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脱色效果不理想、污水处理不彻底等缺陷,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本设计在生产流程的各个方面加以完善,尤其在味精脱色、污水处理等方面摒弃了传统不十分理想的方法,采用了新技术,进一步消除了因脱色和污水处理不彻底造成的资源浪费。味精脱色采用XSX-8吸附树脂,具有脱色好、投资省、处理成本低的优势;污水处理采用两步生物处理法酵母反应器和活性污泥的连续系统处理味精废水,可以去除味精废水中95%的COD,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 关键词:味精;新技术;脱色;污水处理

A PRELIMINARY DESIGN OF TECHNOLOGICAL PROCESS FOR MSG PRODUCTION 15,000 TONS PER YEAR Abstract Although the production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in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poor colour and lustre, low productivity, high production cost and bad treatment system of wastewater, which still have a big gap compar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result in lots of waste. The design improve various aspects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especially in bleaching of MSG,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and so on. Those rejecte traditional method which are not good and use new technology. Therefore it saves lots of money in bleaching and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XSX - 8 polymeric adsorbent is used in MSG decoloring,which has good decoloration efficiency. It can save investment and make low cost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two-step method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activated sludge and yeast reactor system, can remove monosodium glutamate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95% of COD monosodium glutamate wastewate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 KEY WORDS:monosodium glutamate(MSG); new technique ;decolor;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教程文件

1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 等4个主要工序。 1.1液化和糖化 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 料。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然后在与B一淀粉酶作用进入糖 化阶段。首先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 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 的大米,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 段,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 去大量蛋白质沉淀。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 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 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 温至60℃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左右,PH值4.5,糖化时间18-32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 85℃,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压滤 机后进行油水分离(一冷分离,二冷分离),再经过滤后连续消 毒后进入发酵罐。 1.2谷氨酸发酵发酵 谷氨酸发酵过程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进入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置入 菌种,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消毒空气,经一

段时间适应后,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进行。谷氨酸发酵是一个 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菌摄取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 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 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转化为谷氨酸产物。整个 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3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亡期。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值及供风量都有不同的 要求。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必须为菌体的生长代谢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经过大约34小时的培养,当产酸、残糖、光密度等指标均达到一定要求时即可放罐。 1.3 谷氨酸提取与谷氨酸钠生产工艺 该过程在提取罐中进行。利用氨基酸两性的性质,谷氨酸 的等电点在为pH3.0处,谷氨酸在此酸碱度时溶解度最低,可经长时间的沉淀得到谷氨酸。粗得的官司谷氨酸经过于燥后分 装成袋保存。 1.4谷氨酸钠的精制 谷氨酸钠溶液经过活性碳脱色及离子交换柱除去C a 、 Mg 、F e 离子,即可得到高纯度的谷氨酸钠溶液。将纯净的 谷氨酸钠溶液导入结晶罐,进行减压蒸发,当波美度达到295 时放入晶种,进入育晶阶段,根据结晶罐内溶液的饱和度和结 晶情况实时控制谷氨酸钠溶液输入量及进水量。经过十几小时 的蒸发结晶,当结晶形体达到一定要求、物料积累到80%高度时,将料液放至助晶槽,结晶长成后分离出味精,送去干燥和筛

年产2万吨味精生产工艺设计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一.工艺方法 (4) 1.1原料的预处理和淀粉水解制备 (4) 1.2谷氨酸发酵 (4) 1.3种子扩大培养与谷氨酸的提取 (5) 1.4谷氨酸制取味精及味精成品加工 (5) 二.工艺计算 (6) 2.1. 味精工厂工艺技术指标 (6) 2.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 2.1.2主要原材料质量指标 (7) 2.1.3二级种子培养基 (7) 2.1.4发酵培养基 (7) 2.1.5接种量 (7) 2.2 谷氨酸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 (7) 2.3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结果 (8) 三.味精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 (8) 3.1 污水处理工艺总流程 (9) 四.味精厂发酵车间设备一览表 (9)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0)

摘要 本设计是年产两万吨味精工艺设计,以薯干原料及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利用谷氨酸生产菌进行碳代谢、生物生成谷氨酸、谷氨酸与碱作用生成谷氨酸钠,即味精主体工艺。再进行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并绘制了等电点罐结构图,发酵工序带控制点图,糖化工序图,工厂平面布置图。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是工艺设计的基础,所涉及面很广,是味精工厂设计的核心和重要部分。在设计中必须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熟可靠;在保证产品质量条件下,力求工艺流程简化,生产管理方便;把各个生产过程按一定顺序、要求组合起来,编制成工艺流程图等来完成工艺流程设计。因为工艺流程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车间的生产产品质量、生产能力、操作条件、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经济效益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味精、发酵、工艺设计

前言 本设计是年产两万吨味精工艺设计。通过发酵法生产及等电点—离子交换法提取工艺生产谷氨酸钠。 味精即谷氨酸钠,是L-谷氨酸的单钠盐,又称味素,学名α-氨基戊二酸钠,含有一分子的结晶水,分子式为NaC5H8O4N·H2O,分子量为187.13。谷氨酸钠是一种胺基酸谷氨酸的钠盐。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的晶体,在232℃时解体熔化。谷氨酸钠的水溶性很好,在100毫升水中可以溶解74克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在中国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散枝短杆菌、黄色短杆菌、等。我国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纯齿棒状杆菌等。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α-酮戊二酸。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我国现有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有3种:1)生物素亚适量型;2)高生物素及表面活性剂型;3)温度敏感型。现在全国味精行业 82 家生产厂所用的生物素亚适量菌种为S9114 和FM415两种,尚处生产试验阶段;生物素亚适量型菌种是谷氨酸发酵较为普遍使用的菌种,其特点是产酸稳定、提取收率高、发酵周期短、不易染菌、放罐体积小和经济效益好。生物素亚适量菌种发酵周期为 30h,产酸率为 10.5%,糖酸转化率 60%以上,提取收率达 96%。生物素亚适量菌种工艺路线是液化、糖化、发酵、提取和精制,为等电加离交的提取工艺。温度敏感型菌种是现在一种新兴的菌种,此菌种的优点是发酵产酸率高和糖酸转化率高。温度敏感型菌种的产酸率在 14%-16 %,糖酸转化率 64 %左右,提取收率达 85%,发酵时间为 36h。 当前也使用谷氨酸的连续离交技术于味精生产工艺。首先原料在高pH值下发酵,原料可用甘蔗糖蜜、甜菜糖蜜、大米、淀粉等。发酵后pH下降,然后在结晶器内生成谷氨酸结晶,经离心机和母液分离,所得谷氨酸结晶重新溶解,加入氢氧化物,脱色后在结晶器内生成MSG结晶,分离后经干燥、包装得到产品。从发酵液中分离谷氨酸的方法较多,有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等电点—离子交换法、连续等点—转晶法、锌盐法、钙盐法、溶剂萃取法、电渗析法等。国内味精生产厂采用的提取工艺主要是:等电点—离交法、连续等电—转晶法、

年产3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

年产30万吨合成氨脱碳 工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姚志湘 学生:魏景棠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1.1 概述 (3) 1.1.1 项目名称 (3) 1.1.2 合成氨工业概况 (3) 1.2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4) 1.2.1 项目背景 (4) 1.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 1.2.3 建设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 建设规模 (4) 第二章市场预测 (6) 2.1国内市场预测 (6) 2.2 产品分析 (6) 第三章脱碳方法及种类.. (7) 3.1 净化工序中脱碳的方法. (7) 3.1.1 化学吸收法 (7) 3.1.2 物理吸收法 (8) 3.1.3 物理化学吸收法................... (8) 3.1.4 固体吸收法 (10) 3.2碳酸丙烯酯(PC)法脱碳基本原理 (10) 3.2.1 PC法脱碳技术国内外的情况 (10) 3.2.2 发展过程 (10) 3.2.3 技术经济 (11) 3.2.4 工艺流程 (11) 3.2.5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2) 3.2.6 PC脱碳法发展趋势 (13)

第一章项目总述 2.1 概述 1.1.1项目名称 年产3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 1.1.2合成氨工业概况 1898年,德国A.弗兰克等人发现空气中的氮能被碳化钙固定而生成氰氨化钙(又称石灰氮),进一步与过热水蒸气反应即可获得氨: CaCN2+3H2O(g)→2NH3(g)+CaCO3 在合成氨工业化生产的历史中,合成氨的生产规模(以合成塔单塔能力为依据)随着机械、设备、仪表、催化剂等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而有了极大提高。50年代以前,最大能力为200吨/日,60年代初为400吨/日,美国于1963年和1966年分别出现第一个600t/d 和1000t/d的单系列合成氨装置,在60-70年代出现1500-3000t/d规模的合成氨。 世界上85%的合成氨用做生产化肥,世界上99%的氮肥生产是以合成氨为原料。虽然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减少了用户的选择范围,但市场的稳定性却相应地增加了,世界化肥生产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集中到那些原料丰富且价格便宜的地区,中国西北部有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发展合成氨工业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2.2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1.2.1 项目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化肥。氮肥是农业生产中需要量最大的化肥之一,合成氨则是氮肥的主要来源,因而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我国合成氨工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合成氨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建国以来合成氨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至今,我国陆续引进了三十多套现代化大型合成氨装置,已形成我国特有的煤、石油、天然气原料并存和大、中、小规模并存的合成氨生产格局。目前我国合成氨产能和产量己跃居世界前列。 但是,由于在我国合成氨工业中,中小型装置多,技术基础薄弱,国产化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开发新技术的同时利用计算机数学模型来提高设汁、生产、操作和管理等的核算能力,促进设计、管理和生产操作的优化,从而推动合成氨工业发展,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己成为国内当前化学工程科研、工程设计的重要课题。

年产20万吨氯碱盐酸工段工艺设计

1引言 盐酸,又称氢氯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亦是氯碱企业中最基本的无机酸和化工原料之一,也是氯碱厂做好氯气产品生产能力平衡的关键产品和大宗的化学合成法产品。 氯碱,即氯碱工业,也指使用饱和食盐水制氯气氢气烧碱的方法。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 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 、Cl 2和H 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称为氯碱工业。 工业上利用氢气与氯气合成的方法生产氯化氢,因此盐酸是氯碱工业的重要产品。 1.1盐酸概况 1.1.1物理性质 盐酸是无色液体,具有腐蚀性,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工业用盐酸会因有杂质三价铁盐而略显黄色)。氯化氢分子量36.46,密度大于空气,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639g /L ,临界温度为51.54℃,临界压力为8314kPa 。氯化氢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随着氯化氢的分压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 在化学上人们把盐酸和硫酸、硝酸、氢溴酸、氢碘酸、高氯酸合称为六大无机强酸,有刺激性气味。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会看到酸雾。 主要成分:氯化氢,水。 熔点(℃):-114.8(纯HCl) 沸点(℃):108.6(20%恒沸溶液) 相对密度(水=1):1.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26 饱和蒸气压(kPa):30.66(21℃) 溶解性:与水混溶,浓盐酸溶于水有热量放出。溶于碱液并与碱液发生中和反应。能与乙醇任意混溶,溶于苯。 氯化氢在101.3kPa 压力下,沸点为—85℃,凝固点为—114.2℃。 氯化氢的比热容在常压下15℃时为0.8124kJ /kg ℃,在0—1700℃范围内,可按下式计算(其误差为1.5%) 50.7557511.2505C T -=+?10 (8-1),式中,T 为绝对温度K 。 15℃时盐酸的密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味精的生产工艺说明

味精的生产工艺说明 一、味精及其生理作用 1. 味精的种类 按谷氨酸的含量分类:99%、95%、90%、80%四种 按外观形状分类:结晶味精、粉末味精 2.味精的生理作用和安全性 (1)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合成氨基酸 (2)作为能源 (3)解氨毒 味精的毒性试验表明是安全的。 二、味精的生产方法 味精的生产方法:水解法、发酵法、合成法和提取法。 1、水解 原理:蛋白质原料经酸水解生成谷氨酸,利用谷氨酸盐酸盐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谷氨酸分离提取出来,再经 中和处理制成味精。 生产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面筋、大豆及玉米等。 水解中和,提取 蛋白质原料——谷氨酸————味精 2、发酵法 原理: 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或直接以糖蜜或醋酸为 原料,利用谷氨酸生产菌生物合成谷氨酸,然后中和、提取 制得味精。 淀粉质原料—→糖液—→谷氨酸发酵—→中和—→味精

3、合成法 原理:石油裂解气丙烯氧化氨化生成丙烯腈,通过羰化、 氰氨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消旋谷氨酸,再经分割制成L-谷氨酸, 然后制成味精。 丙烯→氧化、氨化→丙烯睛→谷氨酸→味精 4、提取法 原理:以废糖蜜为原料,先将废糖蜜中的蔗糖回收,再将废液用碱法水解浓缩,提取谷氨酸,然后制得味精。 水解、浓缩中和,提取 废糖蜜————→谷氨酸————→味精 二、味精的生产工艺图 三、原料来源

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 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 淀粉:来自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 1、淀粉的预处理 (1)淀粉的水解 原料→粉碎→加水→液化→糖化→淀粉水解糖 (2)淀粉的液化 在 -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和低聚糖。 (3)淀粉的糖化 在糖化酶(如曲霉菌糖化剂)的作用下将糊精和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 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控制在100-105℃,层流罐温度维持在95-100 ℃,液化时间约1h,然后进行高温灭酶。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 ℃左右,pH值4.0-4.4,糖化时间48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 ℃,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

年产1.5吨味精发酵车间设计

年产1.5万吨味精工厂发酵车间设计说明书 引言 味精是人们熟悉的鲜味剂,是L—谷氨酸单钠盐(Mono sodium glutamate)的一水化合物(HOOC-CH2CH(NH2)-COONa·H20),具有旋光性,有D—型和L—型两种光学异构体。味精具有很强的鲜味(阈值为0. 03%),现已成为人们普遍采用的鲜味剂,其消费量在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1987年3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宣布取消对味精的食用限量,再次确认为一种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剂[1]。早期味精是由酸法水解蛋白质进行制造的,自从1956年日本协和发酵公司用发酵法生产以后,发酵法生产迅速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均以此法进行生产。 谷氨酸发酵是通气发酵,也是我国目前通气发酵产业中,生产厂家最多、产品产量最大的产业[2]。该生产工艺和设备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本文对味精发酵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作简要介绍,以期有助于了解通气发酵工艺和主要设备的有关知识。 设计内容为,了解味精生产中的原料预处理、发酵、提取部分的生产方法和生产流程,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发酵工段合适的生产流程,并对流程中的原料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设备的选择。最后,画出发酵工段的工艺流程图和平面布置图。 整个设计内容大体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味精生产的工艺和设备选择;第二部分包括发酵罐、种子罐及空气分过滤器的设计与选型;第三部分是工艺流程和平面布置图。 由于我的水平有限,加之对先进设计的了解甚少,设计中有好多不足的地方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1 味精生产工艺 1.1 味精生产工艺概述 味精生产全过程可划分为四个工艺阶段:(1)原料的预处理及淀粉水

130万吨焦化厂粗笨工段工艺的设计

1 绪论 1.1炼焦煤气中回收苯族烃的意义 炼焦化学工业是煤炭综合利用的专业。煤在炼焦时除了有75%左右变成焦炭外,还有25%左右生成各种化学品及煤气,为了便于说明将煤炭炼焦时的产品列出如下:(单位:2 /Nm g) 75%25% 250~450 80~120 30~45 8~16 6~30 2~2.5 1.0~ 2.5 8~12 0.4~0.6? ? ? ? ? ? ? ←??????→? ??????? 2水煤汽焦油汽粗苯氨 焦炭煤荒煤气硫化氢 其它硫化物(CS,噻吩等) 氰化物 萘 吡啶盐基 由此看来,从荒煤气中粗苯的含量来看,回收粗苯是十分必要的。 焦炉煤气经硫铵工段后进入粗苯工段,进行苯族烃的回收并制取粗苯,目前我国焦化工业生产的苯类产品仍占很重要的地位。 1.2粗苯的性质 粗苯是多种芳烃族和和其它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粗苯的主要成分是苯、二甲苯、甲苯及三甲苯等,此外,还含有一些不饱和化合物,硫化物及少量的酚类和吡啶碱类。在用洗油回收煤气中的苯族烃时,则尚有少量轻质馏分掺杂在其中。 粗苯是谈黄色的透明液体,比水轻,不溶于水。在贮存时,由于轻质不饱和化合物的氧化和聚合所形成的树脂状物质能溶于粗苯使其着色并很快地变暗。在常温下,粗苯的比重是0.891~0.92kg/L。粗苯是易燃易爆物质,闪点12℃.粗苯蒸汽在空中的浓度达到1.4~7.5%(体积)范围内时,及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 粗苯质量的好坏以实验室蒸馏时180℃前蒸馏出量的百分数来确定,粗苯的沸点范围是75~200℃,180℃前溜出量越多,粗苯质量越好;在180℃后的溜出物则为溶剂油。 粗苯易燃易爆,要求工段必须严禁烟火,并对电动机加以防爆。 粗苯的组成取决于炼焦配煤的组成及炼焦产物在炭化室内热解程度,粗苯各组分的平均含量见下表(表1-1)。

毕业设计:年产2万吨味精工艺设计

年产2万吨味精工艺设计 XXX (陕西理工学院化学学院化工专业061班,陕西汉中723001) 指导教师:XXX [摘要]:本设计是年产2万吨味精工艺设计;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利用谷氨酸生产菌进行碳代谢、生物合成谷氨酸、谷氨酸与碱作用生成谷氨酸一钠即味精为主体工艺,进行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并绘制了等电罐结构图,发酵工序带控制点图,糖化工序图,工厂平面布置图。 [关键词]:味精;发酵;工艺设计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20000 tons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process design WANG Xiao-fei (Grade06, Class 1, Major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ique College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1,Shaanxi) Tutor: LI Zhi-zhou ABSTRACT:The design is an annual output of 20,000 tons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process design; To hydrolysis of corn starch as raw materials to generate glucose, glutamic acid producing bacteria to use carbon metabolism, biosynthesis of glutamic acid, glutamic acid and alkali to form a sodium glutamate or MSG is the main process,*for process calculation, material balance calculation,heat balance calculation, equipment selection,and mapped the structure of isoelectric tank, fermentation processes with control point map, the factory floor plan, saccharification process map. Key Words:MSG, Fermentation, Process Design

年产5000吨味精工厂糖化车间设计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年产5000吨味精工厂糖化车间设计 专业:生物工程 学号:2008651201 姓名:罗开花 指导教师:张小云 完成日期:2012.2.24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年产5000吨味精工厂糖化车间设计 学号:2008651201 姓名:罗开花专业:生物工程 指导教师:张小云系主任:陶能国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拟设计年产5000吨味精工厂,以糖化工序为主体做初步设计,完成糖化车间工艺流程选择、物料衡算、设备选型的相关计算,绘制车间平面和立面布置图、车间设备布置图、带控制点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及主要单件设备图等;按相关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1份 基本要求:生产方案和平面布局合理,工艺流程设计和设备选择及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具有先进性与合理性,工艺计算正确,绘图规范 二、进度安排 三、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味精生产工艺和设备相关的文献;味精工厂设计相关文献;工厂设计所需各类工具书等。6参考文献 [1] 吴思方.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2] 陈宁.氨基酸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3] 梁世中.生物工程设备[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9. [4] 刘振宇.发酵工程技术与实践[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 [5] 王志魁.化工原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 [6] 李功样,陈兰英,崔英德.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出版社,2003.4. [7] 俞俊堂,唐孝宣.生物工艺学(上册)[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 [8] 张克旭.氨基酸发酵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 [9] 蒋迪清, 唐伟强. 食品通用机械与设备[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7 [10]刘玉德. 食品加工设备选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 [11] 于信令主编. 味精工业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完整版)年产45万吨乙醇精馏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年产45万吨乙醇精馏工段工艺设 计 The Process Design of Ethanol Refining Section of 450 kt/a

目录 摘要 .......................................................................................................................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绪论....................................................................................................... 1.1 国内乙醇工业的发展现状 ....................................................................................... 1.2 精馏塔的相关概述 ................................................................................................... 1.2.1精馏原理及其在化工生产上的应用..................................................................... 1.2.2精馏塔对塔设备的要求......................................................................................... 1.2.3常用板式塔类型及本设计的选型......................................................................... 1.2.4本设计所选塔的特性.............................................................................................第二章工艺流程选择与原材料的计算............................................................. 2.1 乙醇精馏工艺流程的概述 ....................................................................................... 2.2 乙醇原料的计算 ..................................................................................................... 2.2.1理论玉米秸秆葡萄糖消耗量................................................................................. 2.2.2实际玉米秸秆耗量 .................................................................................................第三章精馏设备的设计内容............................................................................. 3.1 塔板的工艺设计 ....................................................................................................... 3.1.1精馏塔全塔物料衡算............................................................................................. 3.1.2理论塔板数的确定 ................................................................................................. 3.1.3精馏塔操作工艺条件及相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3.1.4塔板主要工艺结构尺寸的计算.............................................................................

丙烯腈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

丙烯腈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 前言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设计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连接点。在教师指导下毕业设计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的知识,综合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毕业设计所设计的内容为年产6万吨丙烯腈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通过认真细听老师课堂上讲解和任务布置,我们了解到了为完成设计需要查找资料的方向,并进行了细心的查阅,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对于刚进行设计的人来说,学会收集、理解、熟悉和使用各种资料,正是设计课程需要培养的重要方面,化工设计非常强调标准规范。但是并不是限制设计的创造和发展,因此遇到与设计要求有矛盾时,经过必要的手续可以放弃标准而服从设计要求。通过设计应知道如何查取数据知道如何查找资料对丙烯腈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有了一个全新的 认识,知道如何选取相关数据参数,建立一个工程概念,知道工程和理论的区别。对于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反应器)等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如何使用手册和资料,认识工程。

一、产品的性状、用途、国内外市场情况 1.1 丙烯腈简介 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单体,在丙烯产品系列中居第二,仅次于聚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纤维、橡胶、塑料)的重要化工原料,主要用来生产聚丙烯腈纤维(腈纶)、丙烯腈- 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苯乙烯(AS)塑料、丙烯酰胺等。丙烯腈在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等高分子材料中占有显著地位,应用前景广阔。除此之外,丙烯腈聚合物与丙烯腈衍生物也广泛应用于建材及日用品中 1.2 丙烯腈物化性质 1.2.1 丙烯腈物理性质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特殊气味,分子量:53.06 沸点:77.3℃冰点:-83.5 ℃生成热:184.2 kJ/mol(25℃) 燃烧热:1761.5 kJ/mol 聚合热:72.4 kJ/mol 蒸汽压:11.0KPa(20℃) 闪点:0℃自燃点:481℃爆炸极限:在空气中 3.0%~17%(体积)油水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为-0.92 毒性:剧毒,毒作用似氢氰酸溶解性:溶于丙酮、苯、四氯化碳、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1.2.2 丙烯腈化学性质 丙烯腈由于分子结构带有C=C双键及-CN键,所以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以发生加成、聚合、腈基及氢乙基化等反应。聚合反应和加成反应都发生在丙烯腈的C=C 双键上,纯丙烯腈在光的作用下能自行聚合,所以在丙烯腈成品及丙烯腈生产过程中,通常要加少量阻聚剂,如对苯酚甲基醚(阻聚剂MEHQ)、对苯二酚、氯化亚铜和胺类化合物等。除发生自聚外,丙烯腈还能与苯乙烯、丁二烯、乙酸乙烯、丙烯酰胺等发生共聚反应,由此可制得合成纤维、塑料、涂料和胶粘剂等。丙烯腈经电解加氢偶联反应可以制得已二腈。氰基反应包括水合反应、水解反应、醇解反应等,丙烯腈和水在铜催化剂存在下,可以水合制取丙烯酰胺。氰乙基化反应是丙烯腈与醇、硫醇、胺、氨、酰胺、醛、酮等反应;丙烯腈和醇反应可制取烷氧基丙胺,烷氧基丙胺是液体染料的分散剂、抗静电剂、纤维处理剂、表面活性剂、医药等的原料。丙烯腈与氨反应可制得1,3 丙二胺,该产物可用作纺织溶剂、聚氨酯溶剂和催化剂。 1.3 丙烯腈的用途

最新年产22万吨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设计

年产22万吨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设计

沈阳化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题目:年产2.2万吨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 院系: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论文提交日期: 2011 年6月 24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1年 6月 29 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生物工程专业07-02班学生:吴皓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年产2.2万吨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味精生产工艺流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水衡算以及味精生产主要工艺流程工序的设计、设计味精生产的主要设备(发酵罐)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专题部分:味精生产的工艺设计和发酵罐的设计。 起止时间: 2011年 3月---2011年 6月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教研主任:签字年月日 学院院长:签字年月日

年产2.2万吨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年产2万吨味精工艺设计;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利用谷氨酸生产细菌进行碳代谢、生物合成谷氨酸、谷氨酸与碱作用生成谷氨酸一钠即味精为主体工艺,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水衡算和发酵罐选型计算,并绘制了发酵罐结构图,发酵流程图,全厂平面布置图糖化流程图,提取与精制流程图. 设计的结果和目的主要是通过工艺流程及相关设备进行计算,设计出一个具有高产量,低能耗,污染小的现代化味精生产工厂。 本次设计是通过对味精生产的四个工艺流程的物料、热量和水进行了衡算和发酵罐选型计算,得到可行的数据,并且据此选取了合适的发酵生产设备以及合理的工艺流程进行味精的工厂生产,从而提高味精生产的质量和产量,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既为味精的工厂化生产的进步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又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因此此次味精工厂初步工艺设计是较为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