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一、题点练

1.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培养基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不需加工的培养基

B.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C.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

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

解析:选C天然培养基是指用天然物质制成的培养基,但也需要加工;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应消毒,不能灭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不是碳源,需加入不含氮元素的有机物(如葡萄糖)作为碳源。

2.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接种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连续划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C.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D.都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解析:选D平板划线法不需要进行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3.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取样时应选取距地表约3~8 cm的土壤层

B.测定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

C.土壤中能合成脲酶的细菌能分解尿素

D.向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溶液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解析:选D测定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稀释液;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104和105倍稀释液。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时需向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4.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解析:选D在高压灭菌的操作过程中,加热结束后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待压力表的指针指到零时,打开放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

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而不是完全取下放到一边。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应在火焰旁冷却后,再用其挑取菌落。在微生物的培养中,一般将培养皿倒置,在皿底上用记号笔做标记。

5.在涂布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在a、b、c处分别

贴浸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相同)的无菌滤纸片,d处滤纸片浸有无菌水。

培养后的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a处抑菌效果小于b处

B.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

C.c处抗生素无效

D.d为对照

解析:选A培养皿中不同滤纸片四周透明圈的大小不同,透明圈越大,说明浸有的抗生素抑菌效果越好。a处的透明圈并不小于b处;b处不是圆形的透明圈,可能是滤纸片没有沥干,抗生素流出滤纸片;c处无透明圈,说明c处抗生素对大肠杆菌无效;d为空白对照。

二、题型练

6.农业和林业生产上每年都有大量的富含纤维素的下脚料,如农作物秸秆和木屑等。这些下脚料中的纤维素经过微生物的转化可以形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既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也是食品和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许多微生物都能产生分解利用纤维素的纤维素酶,这种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农业和林业下脚料中的纤维素最终将被分解为__________。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从土壤中分离获得,分离的基本过程如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其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________。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能够与纤维素反应生成____________;如果某个菌落的周围出现了透明圈,说明该种微生物能够____________。

(3)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采用________技术,例如对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______处理,接种工具应该进行________处理。

答案:(1)C1酶C X酶葡萄糖苷酶葡萄糖

(2)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纤维素刚果红红色复合物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

(3)无菌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

7.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尿

素分解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过程如下:

第一步:土壤取样。取土样用的工具和盛土样的信封等在使用前都需要________(填“消毒”或“灭菌”)。

第二步:样品稀释。通常分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将一定稀释度的样品接种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能生长繁殖。

(2)若对土壤悬液进行梯度稀释时,未经振荡而直接取上层悬液进行梯度稀释,用稀释倍数为104的样液涂布到平板上进行培养和计数,统计出的菌落数往往比正确操作统计出的菌落数________。

(3)若要对上述初步筛选出的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作进一步的鉴定,需在如表所示培养基配方中添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若分离得到的是尿素分解菌,则培养基中pH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为红色,pH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糖琼脂尿素分解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

8.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嗜热菌样品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

(1)进行①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法。

(2)从用途上来说,Ⅰ号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配制时仅以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从物理状态上来说,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应加入________作为凝固剂。

(3)Ⅰ、Ⅱ号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____________法灭菌。

(4)培养一段时间后,应从Ⅰ号培养基上挑出____________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上。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①过程是梯度稀释,目的是对样品进行稀释;②过程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2)本题实验的目的是筛选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从用途上来说,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本培养基以淀粉为唯一碳源;从物理状态上来说,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应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3)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应先调节pH,然后再进行灭菌,如果先灭菌再调节pH,在调节pH时会污染培养基;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4)能分解淀粉的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淀粉酶的活性越强,所以要从Ⅰ号培养基上挑出透明圈大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上。

答案:(1)稀释稀释涂布平板(2)选择淀粉琼脂(3)先调节pH,后灭菌高压蒸汽灭菌(4)透明圈大

9.2016年7月郑州市卫生计生委发布的第3期卫生监测信息显示有15家美容美发场所的毛巾、理发(美容)用具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如图甲为大肠杆菌含量检测操作简图,图乙为伊红美蓝培养基配方。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滤膜的孔径应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大肠杆菌。受此启发,对某些不耐高温的试剂可以怎样除菌?________________。

(2)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________(一种营养成分),以及____________。待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_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器具是________________。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深紫色,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3)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样液中的大肠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检测样液中的大肠杆菌含量,取25 cm2毛巾样本,加5 mL蒸馏水,浸润半小时,然后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 mL样液;在37 ℃的培养箱中放置48小时,3个平板上的黑色菌落数分别为49、48和47。据此可得出25 cm2毛巾样液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

解析:(1)图甲中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滤膜过滤才能获得大肠杆菌,对不耐高

温的试剂除菌时无法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可以用滤膜过滤达到除菌目的。(2)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氮源以及琼脂。配制的培养基在溶化后和分装前需要先进行调pH和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倒平板后将平板倒置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从功能上划分,伊红美蓝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3)接种环灼烧灭菌后,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呈深紫色,据题意可知,25 cm2毛巾样本中的活菌数为(49+48+47)÷3÷0.1×5=2.4×103。

答案:(1)小于用滤膜过滤除茵(2)氮源琼脂调整pH高压蒸汽灭菌锅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鉴别(3)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2.4×103

10.纤维素酶在生物燃料制作、布料处理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利用微生物提高纤维素酶产量是主要发展方向。如图甲,用紫外线照射含有纤维素分解菌的土样,分离、培养,再检测各菌株的纤维素酶的产生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0组未经紫外线处理,其作用是作为__________。

(2)经高压灭菌锅灭菌的培养基,需要冷却后才能用来倒平板。常用于估计培养基已冷却到50 ℃左右的简便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培养皿中的培养基除含有水和无机盐、酵母膏、水解酪素、琼脂等外,还应有__________,目的是选择纤维素分解菌。

(4)上述检测结果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__________组酶含量与A0组相同,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紫外线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通过紫外线照射后细菌突变频率大大

提高,从而可能筛选出人类需要的高产菌株;A0组未经紫外线处理,为对照组。(2)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刚刚不烫手时的温度是50 ℃左右。(3)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只有产纤维素酶的细菌才能存活。(4)据图乙可知A5组纤维素酶的含量与对照组相同,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该组可能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1)诱发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获得高产的纤维素分解菌对照(2)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刚刚不烫手(3)纤维素(4)A5没有发生基因突变11.(2017·贵阳一检)某研究小组的同学用所学的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方法进行“变质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部分实验处理和结果如图所示。(注:培养皿旁的数字代表菌落数目;实验条件适宜;实验操作规范等)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一方面需要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合适的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另一方面需要确保无处不在的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

(2)据图,研究小组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法分离和计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由样品到4号试管的操作中,第一步,将分别盛有9 mL生理盐水的4支试管________,并编号1~4号;第二步,用移液管从样品中吸取1 mL牛奶,注入1号试管中,充分摇匀;第三步,重复第二步骤操作,以此类推。4号试管的稀释倍数是________________。

(3)资料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本实验可配制含10%氯化钠的培养基,使之成为____________培养基,以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4)在统计菌落数目时,需按照菌落计数的要求计数,以保证计数结果准确。据图可得出1 mL牛奶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室培养微生物,即要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和适宜温度等环境条件,还要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2)图示所用的分离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示中每一次稀释都稀释了10倍,因此4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为104倍。(3)含有较高浓度NaCl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4)图示中2号试管和4号试管稀释度下各有2个和1个培养皿,偶然性较大,应以3号试管稀释度的数据进行计算,即(32+39+37)÷3÷0.1×103=3.6×105。

答案:(1)营养环境(2)稀释涂布平板灭菌104(3)选择(4)3.6×105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在△ABC 中,a 、b 分别是角A 、B 所对的边,条件“a cos B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019·惠州模拟)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π3,b = 1,△ABC 的面积为 3 2 ,则a 的值为( ) A .1 B .2 C.32 D. 3 3.(2019·“江南十校”联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23,c =22,1+tan A tan B =2c b ,则C =( ) A .30° B .45° C .45°或135° D .60° 4.(2019·陕西高考)在△ABC 中 ,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2 =2c 2,则cos C 的最小值为( ) A.3 2 B. 22 C.12 D .-1 2 5.(2019·上海高考)在△ABC 中,若sin 2 A +sin 2B

课时跟踪检测(六十七)-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课时跟踪检测(六十七)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分A 、B 卷,共2页) A 卷:夯基保分 一、选择题 1.设某项试验的成功率是失败率的2倍,用随机变量X 去描述1次试验的成功次数,则P (X =0)等于( ) A .0 2.(2015·长沙模拟)一只袋内装有m 个白球,n -m 个黑球,连续不放回地从袋中取球,直到取出黑球为止,设此时取出了X 个白球,下列概率等于?n -m ?A 2 m A 3 n 的是( ) A .P (X =3) B .P (X ≥2) C .P (X ≤3) D .P (X =2) 3.设X 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其分布列为: 则q 的值为( ) A .1 ± 336 -336 + 336 4.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规律为P (X =n )=a n ?n +1? (n =1,2,3,4),其中a 是常数, 则P ? ????1 2 <X <52的值为( ) 5.(2015·厦门质检)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P (X =k )=m ? ?? ??23k (k =1,2,3),则m 的值 为( ) 6.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则当P(X<a)=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2] B.[1,2] C.(1,2] D.(1,2) 二、填空题 7.若P(X≤x2)=1-β,P(X≥x1)=1-α,其中x1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A 级——学考合格性考试达标练 1.当x ∈????-π2,π2时,函数y =tan |x |的图象( ) A .关于原点对称 B .关于y 轴对称 C .关于x 轴对称 D .无法确定 解析:选B 函数y =tan |x |,x ∈????- π2,π2是偶函数.其图象关于y 轴对称.故 选B. 2.函数y = tan x +1的定义域为( ) A.? ???k π-π4,k π+π4(k ∈Z ) B.? ???k π-π4,k π+π2(k ∈Z ) C.? ???k π-π3,k π+π2(k ∈Z ) D .??? ?k π-π4,+∞(k ∈Z ) 解析:选B 由题可得tan x +1≥0,即tan x ≥-1,解得x ∈? ???k π-π4,k π+π2(k ∈Z ). 3.已知函数f (x )=3tan ? ???ωx -π4的最小正周期为π2,则正数ω=( ) A .4 B .3 C .2 D .1 解析:选C ∵ω>0,∴T =πω=π2 ,∴ω=2,故选C. 4.函数y =tan ????12 x -π3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

解析:选A 由函数周期T =π12 =2π,排除选项B 、D . 将x =2π3代入函数式中,得tan ????12×2π3-π3=tan 0=0.故函数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 为??? ?2π3,0.故选A. 5.与函数y =tan ??? ?2x +π4的图象不相交的一条直线是( ) A .x =π2 B .y =π2 C .x =π8 D .y =π8 解析:选C 令2x +π4=k π+π2(k ∈Z ),得x =k π2+π8(k ∈Z ).令k =0,得x =π8 . 6.函数y =tan ??? ?π4+6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 解析:由π4+6x ≠k π+π2(k ∈Z ),得x ≠k π6+π24 (k ∈Z ). 答案:???? ??x ??x ≠k π6+π24,k ∈Z 7.函数y =tan ??? ?2x +π4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令k π-π2<2x +π4<k π+π2 ,k ∈Z , 解得k π2-3π8

语文浙江专版: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 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一)如今,许多外国人非常 ..①热衷于.②学习中文,有些还要学习使用筷子。他们把筷子 称之.③为东方饮食文化的象征。中国人对于筷子来说 ..④是.⑤再熟悉不过了,但其背后的文 化却未必人人清楚。筷子的历史起码 ..⑥有三千多年,其名称源自于.⑦江南水乡,筷子最早的名称为“箸”,但古代水乡船家忌讳言“住”,希望快快行船,故改“箸”为“筷”,并沿用至今。 (二)筷子有诸多美好寓意。民间吉祥话,说“筷子筷子,快快生子”;筷子送恋人,寓意“”;筷子送朋友,意味着“平等友爱,和睦同心”。使用筷子也有一些禁忌。如“执箸巡城”(满桌巡视,随意翻拣),“”(吮嘬筷子,品咂有声),“泪箸遗珠”(夹菜带汤,沿途淋漓),等等。 (1)文段(一)中有些加点的词语必须删去,请将其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2)在文段(二)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内容相关、句式一致。(4分) 答: 答案:(1)①③④⑦(2)成双成对,永不分离品箸留声 2.阅读下面一段话,本着文字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把序号填在横线处)(4分) 深圳南方公司,①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②为了避免对来深圳南方公司应聘的人以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而选择录用的先入为主的弊端,以聚集人才,③今年招聘大学毕业生,不再问毕业学校。他们认为,④任何一个一流企业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注入新鲜血液,⑤如果仅凭是否名牌大学选择人才的话,将很难发展。 (1)应删去的两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2)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可简略为。 解析:本段文字主要介绍深圳南方公司用人的新理念,①是介绍时代背景,与选拔人才没有必然关系,应删去;④说的是“任何一个一流企业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这与本公司用人的新理念没有关系,所以是多余的。②句冗长难以理解,应予以删减压缩。 答案:(1)①④(2)②为了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端 3.为使下面的语段简明顺畅,请指出必须改动和删掉的词语。(只填写应删词语的序号)(4分) 2018~2019年度,我校将扩大招生规模 ①,由原来的22个教学班级 ② 增加到28个。由于 我校教室本已十分 ③严重 ④ 不足,因此亟须新建教室。现在,虽然我们已多方进行 ⑤ 筹措,但经

2020版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选择题 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 km,连接甲、乙两城有三条交通线路。图a为甲、乙两城三条交通线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图b为影响交通运价的因素及关联图。据此完成1~3 题。 1.线路M、N、P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 ) A.公路、高铁、高速公路 B.公路、航空、河运 C.高铁、高速公路、省道 D.航空、高铁、村村通 2.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下列关于线路M所对应的运输方式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 A.运价最低B.沿线多桥梁和隧道 C.沿线停靠站点最多 D.终点在乙城外32 km 3.结合图b中的四图,下列说法符合Ⅰ、Ⅱ、Ⅲ、Ⅳ特点的是( ) A.看Ⅰ图,运距、重量和运输方式相同,棉花的运价大于铁锭 B.看Ⅱ图,线路P上的运价大于线路M C.看Ⅲ图,重量相同的活鱼和杏仁运价相等 D.看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单位重量运费小于铁锭 解析:1.C 2.B 3.A 第1题,读图可知,线路M长度距离最短,为622 km,但大于两地的直线距离,且海拔基本没有变化;线路N长度为651 km,海拔变化很小;即线路M、N具有距离近、线路平直的特点,说明级别较高,而且沿线海拔较低不可能是航空,有可能是高铁、高速公路。线路P长度为899 km,距离较长且沿线海拔变化大,有可能是省道。第2题,首先,依据上题确定,线路M为高铁。高铁的运费高;沿线站点最少;速度较快,

为了保证安全性,高铁线路一般较为平直,桥梁、隧道较多;终点距乙城距离从图中读不出来,高铁线路长度不可能等于两城市站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第3题,据Ⅰ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棉花的密度小于铁锭,故运费贵;据Ⅱ图,运距越长,运价越高,但P为省道,运费低,M为高铁,运费高;据Ⅲ图,活鱼在水中才可以存活,需要运输的重量更大,故运费更贵;据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价格高,运费高于铁锭。 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已成功运营十多年。现今它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正将更多的“枝叶”伸向广袤的雪域大地。其中,川藏铁路于2014年动工修建,计划在2025年全线建成通车,预估算投资超过2 000亿元。下图是青藏铁路旅客和货物周转量图。据此完成4~6题。 4.上图可以反映出( ) A.旅客和货物周转量均保持逐年增长 B.旅客周转量2014年增长最快 C.货物周转增长幅度超过旅客周转增长幅度 D.旅客周转总量超过货物周转总量 5.修建川藏铁路的意义为( ) ①重构了我国中西部区域发展格局 ②打造了西藏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便捷通道 ③使西藏成为连接东亚和南亚的“枢纽” ④与青藏铁路相比成本更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川藏铁路被称为“最难建设的铁路”,目前川藏铁路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 A.高寒 B.冻土 C.成本 D.缺氧 解析:4.C 5.A 6.C 第4题,结合图示可明显看出,旅客和货物周转并非逐年增长;旅客周转量2007年增长最快。货物周转增长幅度超过旅客周转增长幅度。旅客周转总量与货物周转总量不具有可比性。第5题,成本不属于交通运输的意义。第6题,因为“青藏铁路已成功运营十多年”,意味着其当年所面临的高寒、缺氧、冻土等问题均已得到成功解决。由题中“预估算投资超过2 000亿元”可知,目前川藏铁路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成本。

2018年高考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生成沉淀的速率和沉淀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解析:沉淀溶解平衡符合一般平衡的特点,反应开始时,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A项错误;平衡时,沉淀的生成速率与溶解速率相等,B项正确;平衡时,离子浓度不再变化,但不一定相等,C项错误;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故平衡不移动,D 项错误。 答案:B 2.(2017届保定市高阳中学月考)对饱和AgCl溶液(有AgCl固体存在)进行下列操作后c(Ag+)减小而K sp(AgCl)均保持不变的是( ) A.加热B.加水稀释 C.滴加少量1 mol/L盐酸D.滴加少量1 mol/L AgNO3溶液 解析:含AgCl饱和溶液中,存在+(aq)+Cl-(aq) ΔH>0,加热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c(Ag+)增大,K sp(AgCl)也增大,A项不符合题意;加水稀释,由于饱和AgCl溶液中有AgCl固体存在,加水AgCl固体溶解,该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Ag+)不变,B项不符合题意;滴加少量1 mol/L盐酸,c(Cl -)增大,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由于温度不变,K sp(AgCl)保持不变,C项符合题意;滴加少量1 mol/L AgNO3,溶液c(Ag+)增大,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3.(2017届玉溪第一中学月考)物质间的反应有时存在竞争反应,几种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Na2CO3 主要:Cu2++CO2-3+H2O―→Cu(OH)2↓+CO2↑ 次要:Cu2++CO2-3―→CuCO3↓ (2)CuSO4+Na2S 主要:Cu2++S2-―→CuS↓ 次要:Cu2++S2-+2H2O―→Cu(OH)2↓+H2S↑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Cu(OH)2>CuCO3>CuS B.CuS>Cu(OH)2>CuCO3 C.CuS

浙江专用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含解析

浙江专用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直线平 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 1.若两条直线都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都有可能 解析:选D 由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可知,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也可以异面. 2.(2018·宁波模拟)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和BC 上的点,若AE ∶EB =CF ∶FB =1∶2,则对角线AC 和平面DEF 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相交 C .在平面内 D .不能确定 解析:选A 如图,由AE EB =CF FB 得AC ∥EF .又因为EF ?平面DEF ,AC ? 平面DEF ,所以AC ∥平面DEF . 3.(2018·绍兴期中考试)已知两个不重合的平面α,β,给定以下 条件: ①α内任意不共线的三点到β的距离都相等; ②l ,m 是α内的两条直线,且l ∥β,m ∥β; ③l ,m 是两条异面直线,且l ∥α,l ∥β,m ∥α,m ∥β; 其中可以判定α∥β的是( ) A .① B .② C .①③ D .③ 解析:选C 本题宜采用逐个命题验证的方式进行判定.对于命题①,任意不共线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即为α,该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即可得到α∥β,故①正确;对于命题②,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可知,若l ,m 平行,则不一定能够推理得到α∥β,故②错误;对于命题③,由l ,m 是两条异面直线,通过平移可以在同一个平面内,则该平面与α,β都平行,由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这一性质可知,α∥β,故③正确.所以满足条件的是①③. 4.(2018·舟山二模)已知m ,n ,l 为不重合的直线,α,β,γ为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m ⊥l ,n ⊥l ,则m ∥n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电场能的性质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电场能的性质 [A级——基础小题练熟练快] 1.(2019·湖北八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B.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动能一定增加 C.电场力做正功,带电粒子的电势一定降低 D.电场力做正功,带电粒子的电势能一定减少 解析:选D只有电场是匀强电场时,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A 错误;如果电场力做负功,则动能减小,B错误;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一定减小,负电荷从低电势向高电势运动,故C错误,D正确。 2.(2020·山东济南模拟)如图所示,等量异种点电荷P、Q连线中点 处有一电子,在外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让电荷Q沿连线向右 移动一小段距离,此过程中电子一直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力F逐渐减小,电子的电势能逐渐增大 B.外力F逐渐增大,电子的电势能逐渐增大 C.外力F逐渐增大,电子的电势能逐渐减小 D.外力F逐渐减小,电子的电势能逐渐减小 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外力F向右,则电场力向左,可知P带正电,Q带负电;当电荷Q沿连线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电子所在的位置场强减小,电势升高,则电子受的电场力减小,外力F逐渐减小,电子的电势能降低,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 3.(2019·浙江东阳中学模拟)如图所示,MN是由一个正点电荷Q产生的 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带正电的粒子+q飞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 下沿一条曲线运动,先后通过a、b两点,不计粒子的重力,则() A.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B.a点电势φa小于b点电势φb C.粒子在a点的动能E k a小于在b点的动能E k b 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E p a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E p b 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粒子受力应向左方,因粒子带正电,故电场线的方向应向左,故正点电荷Q应在N一侧,故a处的场强大于b处的场强,故粒子在a处的电场力大于b

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的变化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种群的特征与数量的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K值 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 A.雄性个体数量减小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成虫个体数量大量迁出使幼虫个体数量减少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 4.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社鼠与其天敌黄鼬的种群数量波动是不同步的 B.社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 C.生活一段时间后,社鼠种群就会从增长型转变为衰退型 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一定呈“J”型增长 5.(2014·青岛模拟)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明显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50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6.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 M×105个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7.右图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Ⅱ表示其死亡 率。则()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呈“S”型曲 线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 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 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8.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 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 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 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9.(2012·海南高考)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10.(2014·深圳模拟)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下图),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2020创新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只要给感受器一个刺激,就会引起感受器的兴奋 B.将灵敏电流计的电极均接在一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在某处给予一有效刺激,电流计一定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将一离体神经纤维置于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对测定的静息电位影响不大 D.在反射弧某一部位给以适当刺激,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说明发生了反射 解析:选C给感受器一个适宜刺激、且达到一定的刺激量,才会引起感受器的兴奋,A错误;将灵敏电流计的电极均接在一离体神经纤维膜内,若给予的一有效刺激部位位于灵敏电流计的两电极之间、且距离两电极相等,则产生的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计的两极,灵敏电流计不会发生偏转,B错误;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K+外流,因此将一离体神经纤维置于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对测定的静息电位影响不大,C正确;在反射弧某一部位给以适当刺激,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若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则没有发生反射,D错误。 2.(2019·潍坊期末)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是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机体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与胞外Na+内流有关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一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神经系统可支配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故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不受激素的影响解析:选B反射弧是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A错误;胞外Na+内流产生了动作电位,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受激素的影响,D错误。 3.(2019·济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 B.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 C.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解析:选C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只有反射弧完整,反射

课时跟踪检测 (三十三) 三角函数的概念

课时跟踪检测 (三十三) 三角函数的概念 层级(一) “四基”落实练 1.sin 780°的值为( ) A .- 3 2 B . 32 C .-12 D .12 解析:选B sin 780°=sin(2×360°+60°)=sin 60°= 32 . 2.若45°角的终边上有一点(4-a ,a +1),则a =( ) A .3 B .-32 C .1 D .32 解析:选D ∵tan 45°=a +14-a =1,∴a =32. 3.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5,m )(m ≠0),且sin α=2 5m ,则cos α的值为( ) A .-55 B .- 510 C .-25 5 D .±255 解析:选C 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P (-5,m )(m ≠0),且sin α=2 5m = m 5+m 2 ,∴m 2 =54 , ∴cos α= -5 5+5 4 =-255. 4.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a -9,a +2),且cos α≤0,sin α>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3] B .(-2,3) C .[-2,3) D .[-2,3] 解析:选A 由cos α≤0,sin α>0可知,角α的终边落在第二象限内或y 轴的正半轴

上,所以有? ???? 3a -9≤0, a +2>0, 即-2

课时跟踪检测 (二十) 指 数

课时跟踪检测 (二十) 指 数 层级(一) “四基”落实练 1.计算: -x 3=( ) A .x -x B .-x x C .-x -x D .x x 解析:选C 由已知,得-x 3≥0,所以x ≤0,所以-x 3= (-x )·x 2= -x ·x 2= -x ·|x |=-x -x ,选C. 2.设2a =5b =m ,且1a +1 b =2,则m 等于( ) A.10 B .10 C .20 D .100 解析:选A ∵2a =m,5b =m ,∴2=m 1a ,5=m 1b ,∵2×5=m 1a ·m 1b =m 1a +1b ,∴m 2=10,∴m =10.故选A. 3.已知a >0,将 a 2a ·3 a 2 表示成分数指数幂,其结果是( ) A .a 12 B .a 56 C .a 7 6 D .a 3 2 解析:选C a 2 a ·3 a 2 =a 2÷23·a a ?? ???1 2=a 526 -=a 76,故选C. 4.计算(2n +1)2·??? ?122n +14n ·8 -2 (n ∈N *)的结果为( ) A.1 6 4 B .22n + 5 C .2n 2-2n +6 D .????122n - 7 解析:选D 原式=22n +2·2-2n -1(22)n ·(23)-2=21 22n -6=27-2n =????122n -7. 5.(多选)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27a 3) 1 3 ÷0.3a - 1=10a 2

B.2233a b ?? ???-÷1133a b ?? ??? +=a 13 -b 1 3 C.[]()22+32(22-3)2 1 2 =-1 D.4 a 3 a 2a =24 a 11 解析:选ABD 对于 A ,原式=3a ÷0.3a -1= 3a 2 0.3 =10a 2,A 正确;对于B ,原式=1111 3333113 3 a b a b a b ???? ???????-++=a 13-b 13,B 正确;对于C ,原式=[(3+22)2(3-22)2] 12=(3+ 22)(3-22)=1.这里注意3>22,a 12 (a ≥0)是正数,C 错误;对于D ,原式= = a 1124 = 24 a 11,D 正确. 6.使等式 (x -2)(x 2-4)=(x -2)x +2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若要等式成立.需满足x ≥2. 答案:[2,+∞) 7.计算:(0.008 1) 14 --????3×????560×130.2527818? ????? ????? ?? --+1 2 - -10×(0.027) 13 = ________. 解析:原式=103-3×????13+231 2--3=-83. 答案:-8 3 8.若a =2,b >0,则 12 2 12 a b a a b ++(a 12 -b 13 - )(a +a 12 b 13 - +b 23 -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原式=a 3 2 +b -1+12a ?? ???3-13b ?? ??? -3=a 32+b -1+a 32-b -1=2a 32=2×232=4 2. 答案:4 2 9.计算下列各式: (1)(-x 13 y 13 -)(3x 12 - y 23)(-2x 16y 23 );

浙江专版2018年高中物理第18章原子结构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新人教版选修3_5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对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有( ) A.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箔、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 B.金箔的厚度对实验无影响 C.如果不用金箔改用铝箔,就不会发生散射现象 D.实验装置放在空气中和真空中都可以 解析:选A 若金箔的厚度过大,α粒子穿过金箔时必然受较大的阻碍而影响实验效果,B错;若改用铝箔,铝核的质量仍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散射现象仍能发生,C错;若放置在空气中,空气中的尘埃对α粒子的运动会产生影响,故D错。只有A对。 2.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 解析:选D 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即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能正确反映该实验结果的是选项D。 3.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中 实线所示。图中P、Q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过P、Q两点并与轨 迹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迹将平面分为四个区域。不考虑其他 原子核对该α粒子的作用,那么关于该原子核的位置,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可能在①区域 B.可能在②区域 C.可能在③区域 D.可能在④区域 解析:选A α粒子带正电,原子核也带正电,对靠近它的α粒子产生斥力,故原子核不会在④区域;若原子核在②、③区域,α粒子会向①区域偏;若原子核在①区域,可能会出现题图所示的轨迹,故应选A。 4.(福建高考)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α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A 级——学考合格性考试达标练 1.当x ∈????-π2,π2时,函数y =tan |x |的图象( ) A .关于原点对称 B .关于y 轴对称 C .关于x 轴对称 D .无法确定 解析:选B 函数y =tan |x |,x ∈????- π2,π2是偶函数.其图象关于y 轴对称.故 选B. 2.函数y = tan x +1的定义域为( ) A.? ???k π-π4,k π+π4(k ∈Z ) B.? ???k π-π4,k π+π2(k ∈Z ) C.? ???k π-π3,k π+π2(k ∈Z ) D .??? ?k π-π4,+∞(k ∈Z ) 解析:选B 由题可得tan x +1≥0,即tan x ≥-1,解得x ∈? ???k π-π4,k π+π2(k ∈Z ). 3.已知函数f (x )=3tan ? ???ωx -π4的最小正周期为π2,则正数ω=( ) A .4 B .3 C .2 D .1 解析:选C ∵ω>0,∴T =πω=π2 ,∴ω=2,故选C. 4.函数y =tan ????12 x -π3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

解析:选A 由函数周期T =π12 =2π,排除选项B 、D . 将x =2π3代入函数式中,得tan ????12×2π3-π3=tan 0=0.故函数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 ?2π3,0.故选A. 5.与函数y =tan ??? ?2x +π4的图象不相交的一条直线是( ) A .x =π2 B .y =π2 C .x =π8 D .y =π8 解析:选C 令2x +π4=k π+π2(k ∈Z ),得x =k π2+π8(k ∈Z ).令k =0,得x =π8 . 6.函数y =tan ??? ?π4+6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 解析:由π4+6x ≠k π+π2(k ∈Z ),得x ≠k π6+π24 (k ∈Z ). 答案:???? ??x ??x ≠k π6+π24,k ∈Z 7.函数y =tan ??? ?2x +π4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令k π-π2<2x +π4<k π+π2 ,k ∈Z , 解得k π2-3π8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化学反应速率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化学反应速率 1.(2014·苏州模拟)下图所示为800 ℃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 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A是反应物 B.前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0.1 mol·L-1·min-1 C.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反应的方程式为:2A(g)2B(g) +C(g) 2.(2014·怀远联考)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片与稀盐酸制取氢气时,加入NaNO3固体或Na2SO4固体都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速率 B.等质量的锌片分别与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硫酸反应,反应速率不相等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加入反应物,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3.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投入盛有500 mL 0.5 mol·L-1硫酸溶液的 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v与反应时间t可用如图坐标曲 线来表示。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0~a段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铝和硫酸溶液 B.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 C.t>c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主要是因为溶液中c(H+)降低 D.t=c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4.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5.(2014·福州模拟)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催化剂 △ 2SO3(g)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下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第3课百日维新(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第3课百日维新(含解析)新 人教版选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奏折针对的是( ) A.太平军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解析:选C 解题关键是明确材料的含义,认真分析材料中的信息:“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其患不可胜言”等,明确民主民权之说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故选C项。 2.19世纪末,梁启超呼吁中国应“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下列维新派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活动中,体现了此观点的是( ) A.发起“公车上书” B.改革旧的官僚制度 C.组建强学会 D.成立保国会 解析:选D “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体现的是保国思想,D项符合题意。其余各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3.某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之后清政府采取的变革措施之一是( ) A.“整理国故,尊孔复古” B.“改革科举,废除八股” C.“立行宪法,大开国会” D.“设置内阁,厘清官制” 解析:选B 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废除八股,与材料中“嗣后我君臣上下……痛除积弊,详筹兴革”相符,故B项正确。 4.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C.变更国体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 解析:选B 光绪帝是大清的皇帝,其支持推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权和富国强兵,用西学器物来为大清所用是其本意。 5.戊戌变法将使大小官员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这是因为变法规定( )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 A 级——学考合格性考试达标练 1.函数f (x )=2x 2-3x +1的零点是( ) A .-1 2,-1 B .12,1 C .1 2 ,-1 D .-12 ,1 解析:选B 方程2x 2-3x +1=0的两根分别为x 1=1,x 2=1 2,所以函数f (x )=2x 2-3x +1的零点是1 2 ,1. 2.函数y =x 2-bx +1有一个零点,则b 的值为( ) A .2 B .-2 C .±2 D .3 解析:选C 因为函数有一个零点,所以Δ=b 2-4=0,所以b =±2. 3.若函数f (x )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f (0)>0,f (1)>0,f (2)<0,则y =f (x )有唯一零点需满足的条件是( ) A .f (3)<0 B .函数f (x )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C .f (3)>0 D .函数f (x )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解析:选D 因为f (1)>0,f (2)<0,所以函数f (x )在区间(1,2)上一定有零点.若要保证只有一个零点,则函数f (x )在定义域内必须是减函数. 4.在下列区间中,函数f (x )=e x +4x -3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 A .(-2,-1) B .(-1,0) C .??? ?0,1 2 D .???? 12,1 解析:选C 因为f (0)=e 0-3<0,f ????12=e 1 2 +2-3>0,所以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 ?0,12,故选C. 5.若函数f (x )=ax +1在区间(-1,1)上存在一个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 B .a <1 C .a <-1或a >1 D .-11,故选C. 6.函数f (x )=(x -1)(x 2+3x -10)的零点有______个. 解析:∵f (x )=(x -1)(x 2+3x -10) =(x -1)(x +5)(x -2), ∴由f (x )=0得x =-5或x =1或x =2. 答案:3 7.若f (x )=? ????x 2-x -1,x ≥2或x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