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具操作说明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

1.搬运工作用的地毯、地毯的卷起和展开

教具构成

工作用的地毯。

(一)搬运工作用的地毯

准备工作

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竖直放置卷好的地毯。

基本操作

1.蹲下并用双手握住地毯筒的上部。

2.手持地毯.慢慢站起来。3.站在原地.再把地毯端正地拿好。

4.地毯与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5.以这种方式将地毯搬到地毯架上。

6.保持竖直的状态,把地毯轻轻放人地毯架里,不要使地毯散开。兴趣点

竖直地搬运地毯。

错误控制

1.拿地毯时松开或落下。

2.碰到人或东西。

直接目的

1.学会正确地搬运地毯。

2.提高调整运动方向的能力。(二)地毯的卷起和展开

基本操作(展开的方法)

1.搬来一张卷起的地毯,放下。2.蹲在卷起的地毯前面。

3.两手放在地毯左右各三分之一的地方,拇指放在地毯的下侧,其它手指握住上面。

4.用两手慢慢地把地毯摊开。5.身体向后退,直到地毯完全展开。

基本操作(表面在外的卷法)1.蹲在展开的地毯前面。

2.右手四根手指伸进地毯下方,拇指握在上面。左手也相同。3.将地毯稍稍提高弯向内侧使之卷曲。

4.卷起后,左右手交替向前压紧继续卷。

5.仔细察看两边是否卷得很整齐。兴趣点

地毯的两端对齐。

错误控制

两端不整齐,没有完全展开。

直接目的

1.练习手眼的协调动作。

2.训练手指的动作。

注意事项

1.也可练习地毯表面在里的卷法。2.当地毯太大时,可以考虑由两个人一起展开、卷起。

3.地毯材料要适合孩子使用。

2.用海绵移水

教具构成

1.两个相同的碗,左边一个碗盛有水,右边的是空的。

2.一块长方形海绵。

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海绵移水”的动作。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3.双手握住干海绵,给幼儿示范如何用力挤压海绵,可以配合语言提示:“挤、放。”

4.用右手抓住海绵并放到装水的碗里,等待海绵吸水。

5.用两只手握住海绵,拉出水面,稍做停顿,将水滴沥干。

6.将海绵移动到空碗上方,双手挤压海绵,将水挤到空碗里。

7.在移水的过程中,观察孩子反应,然后请孩子尝试。

8.结束练习后,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

错误控制

水滴在托盘上。

直接目的

1.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2.提高动作控制能力。

3.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4.加强手部肌肉的训练。

注意事项

1.挤压吸足水的海绵的力度应由小到大。

2.若有水滴在托盘上.应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吸干。

3.衣服夹的使用

适合年龄

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六个适合孩子力量的衣服夹。

2.两个相同的容器。

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使用衣服夹”。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示范,没有其它干扰。

3.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夹子,给孩子示范夹的动作三次,可以配合语言“捏、放”。

4.用这三个手指捏紧并打开衣服夹,将其夹到右边容器的边缘上。5.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的衣服夹都夹到右边容器的边缘上。6.稍做停顿,将夹子依次取回到左边的容器中。

7.请幼儿进行尝试。

直接目的

1.学习使用衣服夹.锻炼手捏的动作。

2.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4.螺母和螺钉

适合年龄

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三组配套的螺母和螺钉。

2.一个小篮子。

基本操作

l.告诉孩子:将示范“螺母和螺钉”。

2.邀请孩子到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示范,没有其它干扰。

3.从篮子里取出一组螺母和螺钉(螺母已经被拧在螺钉上),放在桌子上。4.示范如何用左手拿螺钉,右手拿螺母。

5.把螺母按逆时针方向从螺钉上拧下来,可以配合语言“转”,手腕转动要明显。

6.把拧下来的螺母和螺钉按照上下顺序对应。

7.重复练习,直到所有的螺母都从螺钉上被拧下来。

8.再用左手拿螺钉,右手拿螺母,按顺时针方向把螺母拧到螺钉上去。9.重复练习,直到所有的螺母都被拧到螺钉上去,放回篮子里。10.请孩子操作。

11.把篮子放回架子上。

错误控制

一个螺钉上只有一个螺母。

直接目的

1.加强手腕的运动。

2.锻炼手眼协调的能力和拧的动作。

5.按扣

适合年龄

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用按扣连接。

基本操作

打开

l.用左手的食指与中指压住最上面按扣凹部(下襟)。

2.用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按住按扣的凸部(上襟)的旁边,用力向上掀开按扣。

3.从上往下一个一个地拉开按扣,一直到最下面一个被拉开为止。4.双手把两块布向左右两边分开。

扣紧

1.双手把两边的布拉到中间合起来。

2.从最上面开始,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扣子的上襟。

3.左手的食指与中指压在下襟的按扣旁。

4.然后把扣子的凹部和上襟的凸部重合,手指用力压下,继续往下直到全部做完。

5.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兴趣点

压按扣时发出的声音。

错误控制

扣子没有吻合。

直接目的

1.学会按扣。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三指。

6.使用筷子夹糖果

适合年龄

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筷子一双。

2.两个相同的碗,左边的碗中盛有糖果,右边的碗是空的。

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筷子夹糖果”。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⒊伸出右手中指、食指和拇指,先将一根筷子放在三指上,再将另一根放上去。

4.给孩子呈现一张一合的动作,并重复说“开”、“关”三次。

5.使用筷子将左边碗中的糖果夹到右边碗中,动作要缓慢。

6.左边碗的糖果被移到右边碗之后,要再归位,移回左边碗中。

7.请孩子操作。

8.做完练习后,将用品放回原位。

错误控制

糖果掉落在托盘上。

直接目的

1.自如地运用筷子。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

糖果若有散落,要示范如何用拇指和食指相捏的方式把它捡起来,放进碗里。

7.粉红塔

教具构成

1.由10个粉红色的木制立方体构成,立方体的各边长度从10cm到1cm递减。最大的立方体体积为1000cm3,最小的立方体仅1cm3。

2.工作毯一块。

适用年龄

两岁半以上。

基本操作

1.介绍粉红塔.准备工作毯。

2.从粉红塔基座上拿取粉红塔,并示范粉红塔的拿法。用五指从塔顶抓拿最小的立方体.置于手心(以示珍贵),再将其余的立方体一一拿到工作毯上,手势是呈现虎口捏住立方块,拿取较大的立方体时可用两手托住底面搬运。10个立方体不依顺序散置在工作毯上。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示范立方体的垒塔的方法。先选出最大的立方体,放在老师和孩子之间,再让孩子去比较其他的立方体。选出次大的,将它放到最大的立方体之上。

5.按照顺序依次垒高,一直垒到最小的立方体为止。

6.搭完后,请幼儿从塔顶以及塔的四周欣赏粉红塔的整体的协调感。

7.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让孩子清楚地看到塔的拆除方法。一个一个慢慢地取下来,不需按顺序放置。给孩子练习的机会。

8.工作结束后,从最大的立方体开始,依顺序放回教具架上。

错误控制

在视觉上,塔的外形明显不协调。直接目的

1.帮助孩子理解大小,发展其视觉和肌肉的感觉度。

2.帮助孩子正确地获得对三次元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

3.锻炼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小肌肉动作的控制能力和灵巧性以及手眼协调性。

4.加强孩子手部和腿部肌肉的练习。

8.棕色梯

教具构成

1.由10块棕色的木制长方体构成,长方体的长度都是2Ocm,横断面由10cm×10cm到1cm×1cm递减。

2.工作毯一块。

适用年龄

两岁半以上。

基本操作

1.引导孩子,介绍教具并准备工作毯。

2.示范棕色梯的拿法。细的需用双手握棒中间,粗的用双手托握棕色梯的两端,依次从细到粗拿到工作毯上,一个一个搬运。10个长方体不依次序散放在工作毯上。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示范棕色梯的横向排列。首先选出最粗的长方体.拿出来平放在工作毯左端(放在孩子能清楚看到它们渐次变化的位置).再依次比较长方体的粗细,由粗而细按顺序排列。注意将所有长方体靠紧。

5.排列完毕.让孩子从正面和侧面仔细观察全体形状。

6.询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呢?”把10个长方体随意分散放置在工作毯上,让孩子进行练习。

7.工作结束后,由最粗的长方体开始,协助孩子将棕色梯按顺序搬回到教具架原位。

错误控制

视觉上的不协调。

直接目的

1.培养孩子对于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2.发展孩子手眼和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3.通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二次元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

教具构成

木制圆柱体,外形类似枕木,上面有连着小圆柄的10个圆柱及10个圆穴。圆柱高度一定,约5.5cm,直径以0.5cm渐减,最粗5.5cm,最细1cm。

适用年龄

两岁半以上。

基本操作

操作一

1.引导孩子,介绍圆柱体插座并准备桌子。

2.从教具架上把圆柱体A端到桌上(此时可以教给孩子搬运教具的方法)。为了练习上的方便,把最粗的圆柱体摆在左边。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示范用三指捏的方式拿住圆柄,将最粗的圆柱抽起,放在插座的前面。慢慢地把其余的圆柱也放在最粗圆柱的同侧,按顺序依次摆放。

5.示范找出和圆柱相同的圆穴及嵌进圆柱的方法。从左边开始,抽起第一个圆柱,将圆柱底部和圆穴进行比较(视幼儿的能力确定是否进行比较),将圆柱轻轻地嵌进去。

6.每嵌进一次之间做短暂的停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地把10个圆柱都放入后,询问孩子:“你愿意试试看吗?”如果孩子有兴趣,就给他们练习的机会。然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操作,一大一小对比着嵌入。

7.整理圆柱体A,将其放回教具架上原处。

操作二

1.准备工作如操作一。

2.将抽出的圆柱散放,然后随机取圆柱嵌入。可不依照顺序操作。

3.此项操作是在操作一基础之上进行的。

错误控制

每个圆柱只能嵌进相吻合的圆穴。直接目的

1.培养辨别粗细的视觉能力,进而理解粗细的概念。

2.培养用小肌肉控制动作的能力、灵巧性和手眼协调性。

教具构成

木制圆柱体,外形类似枕木,上面有连着小圆柄的10个圆柱及10个圆穴。圆柱直径一定,约2.7 cm,高度以0.5递减cm,最高5.5cm,最低1cm。

适用年龄

与日常生活练习并行,两岁半以上。

基本操作

操作一

1.引导孩子,介绍圆柱体插座并准备桌子。

2.从教具架上把圆柱体B端到桌上(此时可以教给孩子搬运教具的方法)。为了练习上的方便,把最高的圆柱体摆在左边。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示范用三指捏的方式拿住圆柄,将最高的圆柱抽起,放在插座的前面。慢慢地把其余的圆柱也放在最高圆柱的同侧,按顺序依次摆放。

5.示范找出和圆柱相同的圆穴及嵌进圆柱的方法。从左边开始,抽起第一个圆柱,将圆柱底部和圆穴进行比较(视幼儿的能力确定是否进行比较),将圆柱轻轻地嵌进去。

6.每嵌进一次之间做短暂的停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地把10个圆柱都放入后,询问孩子:“你愿意试试看吗?”如果孩子有兴趣,就给他们练习的机会。然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操作,一大一小对比着嵌入。

7.整理圆柱体B,将其放回教具架上原处。

操作二

1.准备工作如操作一。

2.将抽出的圆柱散放,然后随机取圆柱嵌入。可不依照顺序操作。

3.此项操作是在操作一基础之上进行的。

错误控制

每个圆柱只能嵌进相吻合的圆穴。直接目的

1.培养辨别高低的视觉能力,进而理解高低的概念。

2.培养用小肌肉控制动作的能力、灵巧性和手眼协调性。

教具构成

彩色圆柱体10个(红色),高度相同,直径递减,放在红色的木盒中。适用年龄

3岁以上。

基本操作

1.引导孩子,介绍彩色圆柱体并准备桌子。

2.从教具架上慢慢地搬红色圆柱体到桌上.指导孩子用两手平稳地搬运。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询问孩子:“这个盖子是什么颜色?”打开盖子再问里面的圆柱是什么颜色.然后说明:“今天我们做红色圆柱体的练习。”

5.将10个圆柱体一一取出,不按顺序放置。盖好盒盖后,将盒子放在桌子的右上角。

6.给孩子示范排列的方式。可以像圆柱体一样水平排列,也可以像粉红塔似的垂直排列。

7.等全部排好后.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鼓励孩子试试还没有使用过的排列方式。

8.工作结束后,将圆柱体由粗到细慢慢地整理好放回木盒中,搬回教具架上。

错误控制

圆柱体规则的渐次性。

直接目的

1.进一步锻炼孩子对不同尺寸和大小等概念的识别能力。

2.加强孩子比较和辨别相似、相异以及对应的能力。

3.锻炼孩子手眼的协调能力。

教具构成

彩色圆柱体10个(蓝色),直径相同,高度递减,放在蓝色的木盒中。适用年龄

3岁以上。

基本操作

1.引导孩子,介绍彩色圆柱体并准备桌子。

2.从教具架上慢慢地搬蓝色圆柱体到桌上.指导孩子用两手平稳地搬运。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询问孩子:“这个盖子是什么颜色?”打开盖子再问里面的圆柱是什么颜色.然后说明:“今天我们做蓝色圆柱体的练习。”

5.将10个圆柱体一一取出,不按顺序放置。盖好盒盖后,将盒子放在桌子的右上角。

6.给孩子示范排列的方式。可以像圆柱体一样水平排列,也可以像粉红塔似的垂直排列。

7.等全部排好后.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鼓励孩子试试还没有使用过的排列方式。

8.工作结束后,将圆柱体由高到低慢慢地整理好放回木盒中,搬回教具架上。

错误控制

圆柱体规则的渐次性。

直接目的

1.进一步锻炼孩子对不同尺寸和大小等概念的识别能力。

2.加强孩子比较和辨别相似、相异以及对应的能力。

3.锻炼孩子手眼的协调能力。

蒙氏教具五大洲的嵌板培养目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蒙氏教具五大洲的嵌板培养目标 篇一:蒙氏教具介绍 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蒙台梭利把上课定义为工作,孩子的工作。工作是人性的一种体现。孩子跟成人一样,没有工作心中不安,让孩子去选取感兴趣的材料,去亲自动手操作,在摆弄过程中,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加以分析统合,认识逻辑性的数量概念。它给孩子们带来心智空间的拓展、天性的激发和生命健康发展,将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具88件套装作用: 一、感官教育 1、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2、训练幼儿辨别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3、训练幼儿观察、分类能力,培养注意力。 4、建立几何图形意识,自由拼组。 5、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6、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二、数学教育通过操作活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理解。 1、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 2、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 3、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4、学习空间、时间概念。

5、学习守恒。 三、语言教育及科学文化教育 语言教育: 1、培养幼儿认读能力。 2、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3、培养幼儿听、说能力。 4、欣赏文学能力。 5、培养幼儿早期阅读。 6、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科学文化教育: 1、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4、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5、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日常生活教育 1、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 3、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4、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的灵活性。 5、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控能力。 6、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意识。 7、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 8、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蒙氏教具操作技巧说明

1.搬运工作用的地毯、地毯的卷起和展开 教具构成 工作用的地毯。 (一)搬运工作用的地毯 准备工作 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竖直放置卷好的地毯。 基本操作 1.蹲下并用双手握住地毯筒的上部。 2.手持地毯.慢慢站起来。3.站在原地.再把地毯端正地拿好。 4.地毯与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5.以这种方式将地毯搬到地毯架上。 6.保持竖直的状态,把地毯轻轻放人地毯架里,不要使地毯散开。兴趣点 竖直地搬运地毯。 错误控制 1.拿地毯时松开或落下。 2.碰到人或东西。 直接目的 1.学会正确地搬运地毯。 2.提高调整运动方向的能力。(二)地毯的卷起和展开 基本操作(展开的方法) 1.搬来一张卷起的地毯,放下。2.蹲在卷起的地毯前面。 3.两手放在地毯左右各三分之一的地方,拇指放在地毯的下侧,其它手指握住上面。 4.用两手慢慢地把地毯摊开。5.身体向后退,直到地毯完全展开。 基本操作(表面在外的卷法)1.蹲在展开的地毯前面。 2.右手四根手指伸进地毯下方,拇指握在上面。左手也相同。3.将地毯稍稍提高弯向内侧使之卷曲。 4.卷起后,左右手交替向前压紧继续卷。 5.仔细察看两边是否卷得很整齐。兴趣点 地毯的两端对齐。 错误控制 两端不整齐,没有完全展开。 直接目的 1.练习手眼的协调动作。 2.训练手指的动作。 注意事项 1.也可练习地毯表面在里的卷法。2.当地毯太大时,可以考虑由两个人一起展开、卷起。 3.地毯材料要适合孩子使用。

2.用海绵移水 教具构成 1.两个相同的碗,左边一个碗盛有水,右边的是空的。 2.一块长方形海绵。 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海绵移水”的动作。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3.双手握住干海绵,给幼儿示范如何用力挤压海绵,可以配合语言提示:“挤、放。” 4.用右手抓住海绵并放到装水的碗里,等待海绵吸水。 5.用两只手握住海绵,拉出水面,稍做停顿,将水滴沥干。 6.将海绵移动到空碗上方,双手挤压海绵,将水挤到空碗里。 7.在移水的过程中,观察孩子反应,然后请孩子尝试。 8.结束练习后,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 错误控制 水滴在托盘上。 直接目的 1.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2.提高动作控制能力。 3.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4.加强手部肌肉的训练。 注意事项 1.挤压吸足水的海绵的力度应由小到大。 2.若有水滴在托盘上.应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吸干。

蒙氏教具使用说明(精编打印版)

20种蒙氏教育的教具的使用 蒙氏教育的教具分类简介 (1) 1. 圆柱体插座 (3) 2.粉红塔 (4) 3.棕色梯 (5) 4.色板 (6) 5.构成三角形 (6) 6.几何立体组 (7) 7.二项式 (8) 8.数棒 (8) 9.纺锤棒箱(Spindle Box) (9) 10.数字与筹码 (9) 11.1-100板 (10) 12.邮票游戏 (11) 13.加法板 (12) 14.乘法板 (13) 15.减法板 (14) 16.除法板 (14) 17.分数小人 (15) 18.接龙游戏 (16) 19.十进位法认识 (19) 20.笔划砂纸板 (20)

蒙氏教育的教具分类简介 益智教具。有利于开发智力的教具称为益智教育,对儿童的教育,需要有教材,有自然界的教材,也需要社会生活中的教材,书本教材。蒙台梭利利用她的教具作为教材,她把生活中的教材,实际上教具化了,蒙氏认为,既然训练儿童五官的教具对有身心缺陷儿童的教育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那么对正常儿童肯定有效的,经过不断反复设计,研究了训练正常儿童的这样一套教具。蒙氏教育不是辅助上课的物品,它是儿童成长工作的材料,她设计的这些教具都是供单个儿童操作的,因此,具有鲜明的特点。她的教目具的特点是:(1)具有孤立的特性。教具选用颜色比较朴实、干净的色调为主,如粉红塔、棕色梯。她认为这样的教具有利于对孩子采用单色调,表现出孤立的特性。能显现出她主要的教育目的。如温觉板,让孩子体验温度。 (2)容易搬动。由于教具最重要的目的是适合儿童的需要,每种教具在重量和尺寸的大小都考虑儿童能力的范围,考虑儿童能否搬动。如粉红塔最大的一块,孩子也能搬得动。 (3)教具美丽。每种教具都有它的特色,能吸引儿童,这个吸引儿童的因素或者说在颜色上,或是在重量上,或在她的特性,或在她的声音方面都能吸引儿童,这些教具孩子们非常喜欢。 (4)每一种教具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这些教具孩子在工作时有其顺序和步骤,如果没有按照她设计的步骤走的话,就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就有一个自我控制的方法,所以在设计上或使用方法上,都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养成内在的纪律,她有规律的。 (5)在设计上具有控制和纠正错误的特性。可使儿童自行发现错误,自行改正错误。比如插座圆柱体,再如粉红塔,每一块相差1cm。 (6)具有数学的属性。由步骤和秩序当中培养孩子逻辑习性和推理能力。每一种教具都有它等差的数学关系。如长棒,每一长棒之间都相差10公分,有等量的、等差的关系,有数学属性。 (7)间接的预备性。每种教具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的,帮助孩子准备,适应未来的生活,如在教具的形体变化上,象几何图形在操作上让孩子掌握,而且拿着几何图形还可以变化。用纸画各种形状,为将来学习做准备。有间接的预备性。 感官教育教具 感官教育教具在蒙氏教育中占有突出地位的,蒙氏经过多年观察发现,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感觉敏感期。在2—2.5岁达到高峰.3—7岁是感字发展最快的时期。儿童通过直接接触周围世界,利用感觉收集外界的各种刺激,获得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概括和思维,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有直觉思维,行动思维,接着才有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形式从低级到高级,离不开感官教育做基础。蒙氏主张,在孩子这一年龄段,要正确地使用感官教育训练孩子,能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1)以教具来刺激感官发展,奠定儿童智力发展的基础。 (2)通过教具进行工作,发展观察力、理解力、注意力和抑制力。 (3)通过教具的刺激,使之秩序化,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 (4)通过教具进行工作,激发儿童的欲望及自发性。 感官教育教具的内容有五方面: 1.视觉教育教具。通过视觉练习,使孩子掌握形状、面积、体积。视觉教具里有: (1)插座圆柱体(高低粗细大小的比较组合) (2)粉红塔(认识大小等差) (3)棕色梯(认识宽窄) (4)长棒(认识长短、数量的等差) (5)彩色圆柱体(颜色识别、高低粗细组合) (6)色板(颜色的种类、色调的明暗度、颜色搭配) (7)几何图形相嵌板(三角形的种类、组合) (8)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种类、组合) (9)几何立体组 (10)几何嵌板

蒙氏教具介绍(新)

蒙氏教具介绍 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蒙台梭利把上课定义为工作,孩子的工作。工作是人性的一种体现。孩子跟成人一样,没有工作心中不安,让孩子去选取感兴趣的材料,去亲自动手操作,在摆弄过程中,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加以分析统合,认识逻辑性的数量概念。它给孩子们带来心智空间的拓展、天性的激发和生命健康发展,将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具88件套装作用: 一、感官教育 1、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2、训练幼儿辨别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3、训练幼儿观察、分类能力,培养注意力。 4、建立几何图形意识,自由拼组。 5、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6、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二、数学教育通过操作活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使幼儿易于理解。 1、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 2、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 3、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4、学习空间、时间概念。 5、学习守恒。 三、语言教育及科学文化教育 语言教育: 1、培养幼儿认读能力。 2、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3、培养幼儿听、说能力。 4、欣赏文学能力。 5、培养幼儿早期阅读。 6、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科学文化教育: 1、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4、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5、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日常生活教育 1、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 3、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4、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的灵活性。 5、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控能力。 6、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意识。 7、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 8、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9、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蒙氏教具88件套包括以下教具:日常生活教具3件、感官教具23件、数学教具41件、语文教具5件、自然科学教具16件。 一、感官教育教具

蒙氏教育教学大纲

1、《蒙氏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名称:蒙氏教育课程 课程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层次:高职高专 学时:72学时学分: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蒙氏教育是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创办并完善,她强调早 期教育的必要性,创建了儿童教育与课程,她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当代 教育的里程碑。通过教育性成人性,通过教育构建人性,这是蒙氏教育的主要目 标,与传统教育不同,蒙台梭利更加强调幼儿自身的自主发展,通过对教具的亲 身操作,在不断尝试中获得知识,促成成长。重要的是,蒙氏教育不仅重视对幼 儿知识能力的培养,更加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相互尊重,从而养 成良好地生活习惯,使幼儿受益一生。 2、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具的亲自操作。 3、蒙氏课程学习目标和要求 (1)给与孩子充分自由的空间,使每位幼儿依据自身心智发展的不同选择适合 自己的工作,在不断操作.反复尝试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教育,获得发展。 (2)熟练认识并掌握每一项蒙氏教具的操作演示过程,并了解其对幼儿身心发 展的独特意义与作用。 (3)熟悉蒙氏教育的理论基础,了解蒙氏教育的真正内涵。 4、课程类型:专业特色课程 二、课程内容要求 (一)理论教学(1课时) 1、蒙台梭利生平介绍 学习目标:通过对蒙台梭利生平简介的介绍,了解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创办基本 背景,从历史、社会等多方面深入理解蒙氏教育体系。 2、蒙氏教育的教育特色

学习目标:充分理解蒙氏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认识到蒙氏教育的教育优势。 3、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及模块设置 学习目标:初步了解蒙氏教育的五大模块(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感观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 4、蒙氏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教师守则 学习目标:通过对蒙氏教育的基本原则的学习,让学习者更深的理解蒙氏教育,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 (二)蒙氏教育之日常生活教育教育(共15课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日常教育领域中各个教具的名称、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课程展示。 2、教学内容 第一章:日常教育的初步认识(1课时) 第一节:指导日常生活教育的方法 第二节: 日常生活教具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日常生活教育的实践及操作 第一节:新入园幼儿的一般训练(1课时) 1、走的训练 2、站立的训练 3、坐的训练 第二节:蒙氏教具一般的摆放及取放过程(1课时) 1、实物端托盘 2、搬运铺卷工作毯 3、物归原处 第三节:走线运动及安静游戏(1课时) 1、走新运动 2、安静游戏 第四节:生活礼节的活动训练(1课时) 1、开关门

蒙台梭利生活练习及教具操作手册

蒙台梭利生活练习及教具操作手册 目录 日常生活练习的内容介绍…………………………………………日常生活练习的目标………………………………………………选择教具的标准和教具的操作……………………………………日常生活教育………………………………………………………日常生活部分常见练习…………………………………………… ` 如何演示一项工作…………………………………………………建立一项工作应考虑的因素………………………………………行为控制——一把抓………………………………………………用整只手拿碗倒豆…………………………………………………玻璃杯倒豆…………………………………………………………用海绵移水…………………………………………………………滴管倒水……………………………………………………………滴管…………………………………………………………………剪刀剪纸的练习……………………………………………………用刀子切菜………………………………………………………… ( 行为控制——三指抓………………………………………………用勺子舀豆…………………………………………………………用眼药瓶子的空瓶子运水…………………………………………用镊子夹取运送小球………………………………………………衣服夹的使用………………………………………………………行为控制——手腕的活动…………………………………………螺母和螺钉…………………………………………………………瓶子和瓶盖…………………………………………………………

打蛋器的使用………………………………………………………颜色的分类………………………………………………………… , 照顾自己 衣服框的种类………………………………………………………衣饰框——按扣…………………………………………………… 拉链…………………………………………………… 纽扣…………………………………………………… 皮带扣………………………………………………… 蝴蝶结…………………………………………………拿布料………………………………………………………………清洁——洗手……………………………………………………… 清洗头发和梳理头发……………………………………~ 洗衣服…………………………………………………… 打鞋油……………………………………………………穿毛衣/夹克…………………………………………………………收拾行李和背包……………………………………………………照顾环境——预备练习……………………………………………擦桌子………………………………………………………………优雅和礼仪——社交技巧…………………………………………打招呼和告别………………………………………………………欢迎客人……………………………………………………………怎样打断别人讲话………………………………………………… & 走线…………………………………………………………………人际关系和社会性发展……………………………………………动作能力评估………………………………………………………结语………………………………………………………………… 日常生活练习的内容介绍

蒙氏日常生活操作

日常生活 一般物品的放置(预备练习): 一、搬椅子 二、搬桌子 三、铺卷工作毯(两种方法) 四、端托盘 五、开关门练习(慢,看里外有没有人,最后一个确定后边没人后关门) 六、静默练习(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七、室内静走 八、绕工作毯走(拐角处要停下,提脚跟减小惯性,思考下一步怎样走) 九、走线(3-5cm圆形、椭圆形)1、双手叉腰,穿鞋后跟先着地,不穿脚尖先着地;2、把脚抬起,腿抬平,脚要竖起与另一腿平行,3、灵活的走(提铃铛,小旗,色水杯,不等大小勺子与小球,蜡烛等);走线音乐:瑞典班德瑞的轻音乐,肯尼金的萨克司,理查德的钢琴曲等可自由设计音乐;马友友的大提琴; 十、物归原处(“物”就是东西,“归”是回去,“原”是原来,“处”是地方,把东西送回原来的地方;先取一样,再取两样,可依次增多,让小朋友送回去) 一般物品用法的原则: 一,抓珠子(五指抓) 教具构成:托盘1个,碗2个,珠子若干适合年龄:2岁至2岁半 目的:五指抓的动作练习,培养幼儿的秩序,专心性,手眼协调性和独立性 操作过程: 延伸:抓豆子,花生等 注意幼儿将珠子放入口中 二、三指抓 教具构成:三指抓,托盘,小碟子适合年龄:2岁半至4岁 目的:三指抓的动作练习,培养儿童的秩序性和专心性,手眼协调性,独立性,为写字、握笔作准备 操作方法: 三、掷(至)牙签(二指捏) 教具构成:托盘1个,牙签筒2个,牙签若干适合年龄:2岁半至4岁 目的:二指抓的动作练习培养幼儿的秩序性、专心性、手眼协调性和独立性 操作方法: 延伸:(捡豆,把不同颜色的豆子选出来,捡散放在托盘中的牙签等) 四、一指按 教具构成:托盘1个,操作板,塑料按钉若干适合年龄:2岁半至4岁 目的:培养幼儿用拇指按的动作练习 操作方法: 延伸:插成其他图案(红星,叶子,水果,熟练后加颜色漂亮的小花) 五、倒米 教具构成:托盘,带嘴的玻璃杯子2个适合年龄:2岁半至4岁 目的:培养幼儿对倒的动作的练习,培养幼儿的秩序性、专心性、手眼协调性、独立性 操作过程: 延伸:倒豆,沙子,水,色米 六、漏斗倒米 教具构成:托盘1个,带嘴玻璃杯1只,漏斗1只,小颈瓶子1只适合年龄:2岁半至4岁目的:培养幼儿对倒的动作练习,培养秩序性、专心性、手眼协调性、独立性

蒙台梭利教育的五大领域

蒙台梭利教育的五大领域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蒙台梭利教育的五大领域 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蒙氏教育中有特殊的教具和方法,使宝宝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完成这些知识领域的学习。 日常生活教育主要包括: 1、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扣纽扣,擦鼻涕,咳嗽打喷嚏,穿脱袜子,系鞋带,拉拉链,按扣,套袖子,挂毛巾,擦镜子,擦牙签,切切看,扫豆子,拧毛巾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启蒙课的串柱子二指捏豆子铃铛插花) 3、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唱名字歌老师的引导问好歌再见歌) 4、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的灵活性;(感统课的大运动启蒙课小肌肉群练手腕倒珠子拍气球倒水手指的独立性一指按) 5、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控能力;(在老师操作的时候宝宝有个等待的时间坐在自己的小苹果取工作材料和毯子时都有个等待的时间游戏时有先来后到的等待) 6、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意识;(共同玩一个主题的游戏) 7、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音乐平缓情绪) 8、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物归原处爱护园里的物品)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9、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综合上述)感官教育主要包括: 1、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视觉跟踪)听觉(循声练习)、触觉(粗糙光滑软硬等)、嗅觉(嗅觉瓶); 2、训练幼儿辨别力及手眼协调能力;(搭积木粗的细的套杯里外大小等) 3、训练幼儿观察、分类能力,培养注意力;(大小分类颜色找影子) 4、建立几何图形意识,自由拼组;(数理课) 5、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游戏中) 6、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综合上述) 数学教育主要包括: 1、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数量棒串珠纺锤棒数字与筹码) 2、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二三项式对形状分类三角形盒六边形) 3、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加减乘除法板)

蒙特梭利科学文化教育

一、科学文化教育概述科学文化教育包括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科学、音乐、美术、天文、地质等,讨论这些在我们的环境中人、事、物的关系。 1.蒙特梭利认为孩子是环境的一部分,孩子是离不开文化的,是文化的一部分。 2.集于一种自然的倾向,一种生活化的东西。3.如果人类对文化认同越多,就越能适应那里的环境。 4.孩子学习文化,不只是要他们更聪明,最重要的是使他们了解环境,进而尊重环境,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使孩子爱学习,喜欢研究,增进自信心,对人、对世界充满爱。 二、科学文化教育的特点: 1.科学文化教育是全球性的,是关于宇宙观和系统性的;2.透过操作,透过感官的学习,是一种体验式的方法;3.科学文化教育给予孩子基本能力、想象空间和兴趣的研究;4.科学文化教育追求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意义: 1.探讨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自我概念;2.认识不同民族和社会的文化特质; 3.建立宇宙观; 4.21世纪是科技主导的世纪,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各科 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

在蒙特梭利教室里,具备了动物、植物、历史、地理、天文、地质等教具, 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动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认识各种矿物等。 1.直接目的: 使孩子对其生存的环境,对人、对事、对物有一定的浓厚兴趣,从自己的环境中建构自我的概念。 ①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②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③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④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⑤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2.间接目的: 从欣赏、观察、认识中培养孩子对宇宙和大自然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幼儿在未来有足够的能力和适应力、独立工作和自我发现。 五、科学文化教育的原则: 1.由具体到抽象; 2.由已知到未知; 3.应该具有秩序性; 4.将内容设计成可操作的工作;

蒙氏教具操作要点

圆柱体插座 教具构成:圆柱体插座4组 第一组:直径和高同时递减 第二组:高固定不变直径递减 第三组:反比例组 第四组:直径不变高度递减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养孩子视觉的敏锐性,学习辨别物品大小、高低、粗细的特征。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配对、排序)。 2、为书写作准备。

操作方法:(节选) 1.配对: 1)略 2)双手握住第一组圆柱体插座,把圆柱体插座拿到桌子上(注:一次只出示一组)。 3)坐在孩子右手一侧。 4)用三指捏的动作捏住圆柱体的手柄部分,从粗到细把圆柱体抽出,放在插座前。 5)三指捏住最大的圆柱体插座将其插回插座。 6)略 7)略 8)略 2.排序 1)略 2)将圆柱体插座取出随意混放,通过视觉的辨别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桌子的左边。 3)在从剩余的圆柱体插座中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上一个的右侧,依次类推将其按照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将排列好的圆柱体插座一一放回凹槽中,结束工作。 5)略 3.三阶段教学法(名称学习) 1)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在一起。 2)用三阶段教学法将两个圆柱体的特征“大的”“小的”教给孩子。 第一段:命名—介绍概念和物体或名称,把感觉和名称联系起来。 第二段:辨别—名称、概念或物体的再确认,使用选择性的问题让孩子来回答,问题中要出现“大的”,“小的”。 第三段:发音—名称、概念或物体的记忆重视,请孩子发音说出正确名称。
注意:在第一次教孩子认识“大、小”时,选择最大和最小的两个,给孩子视觉上反差最大的刺激,等孩子比较熟悉后,再选择相近的两个让孩子来认识。

变化与延伸: 1、两组、三组、四组的组合操作。 2、将家里的日用品(碗、杯子、拖鞋等)进行排序和配对。 3、名称练习: 第一组—大的,小的 第二组—粗的,细的 第三组—又粗又矮的,又细又高的 第四组—高的,矮的 适用年龄:2岁或2岁以上的孩子 错误控制:教具本身 粉红塔 粉红塔 通过10个边长等量递减的正方体展示三维立体空间,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锻炼手眼脑的协调和肌肉运动,为做数学教具做间接准备。 教具构成: 边长递减的十个粉红色方体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通过视觉的辨别了解物体的大小。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 2、发展肌肉运动的控制能力。 3、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4、为书写做间接准备。 操作方法:(节选) 感官展示—垂直积塔: 1)铺好工作毯,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粉红塔的工作。 2)握住最小的粉红塔,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将粉红塔一一取到工作毯上散放工作毯的左侧(在孩子看清粉红塔的动作手可以请孩子参与邓的步骤)。 3)从粉红塔中选出最大的一块,放在毯子中央。 4)再从剩余的粉红塔中选取最大的粉红塔,叠在最大的粉红塔上,成塔状。 5)按照同样的方法将粉红塔一一叠起,摞成定塔形。 6)略 7)略 8)略

蒙特梭利感官教具操作步骤

教具操作步骤 一、粉红塔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把粉红塔最小的放置于手心盖住,搬运到工作毯上(示范教具搬运模式) 4、从第二个粉红塔开始,以三指~五指拿的方式从小到大将粉红塔搬运到工作毯上,按水平方向依序排列(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和搬运,并作提示) 5、搬运完成后,老师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粉红塔和孩子进行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大”和“小”(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6、老师示范或指示孩子由最大的粉红塔开始搬运回教具柜的位子,老师重点提示:每个粉红块以2边对齐的方式堆叠成塔,进行物归原位

二、棕色梯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将最细的棕色梯双手握住,搬运到工作毯上(示范教具搬运模式) 4、从第二根棕色梯开始,以三指~五指拿的方式从细到粗将棕色梯搬运到工作毯上,按水平方向依序排列(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和搬运,并作提示) 5、搬运完成后,老师取出最粗的和最细的棕色梯和孩子进行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粗”和“细”(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6、老师示范或指示孩子由最粗的棕色梯开始搬运回教具柜的位子,物归原位

操作步骤: 示范一: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 4、老师提示用三指抓的方式将带插座圆柱体依序由粗到细拿出来放在工作毯上(最细的圆柱体如果无法站立,可以水平呈放) 5、指示孩子看到带插座圆柱体由粗到细的排列方式,反之是由细到粗排列的方式 6、教导孩子将带插座圆柱体由粗到细放置原位 示范二: 1、取出最“粗”的和最“细”的带插座圆柱体,用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粗”和“细” 2、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蒙特梭利科学文化教育终审稿

蒙特梭利科学文化教育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科学文化教育概述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科学、音乐、美术、天文、地质等,讨论这些在我们的环境中人、事、物的关系。 1.蒙特梭利认为孩子是环境的一部分,孩子是离不开文化的,是文化的一部分。 2.集于一种自然的倾向,一种生活化的东西。 3.如果人类对文化认同越多,就越能适应那里的环境。 4.孩子学习文化,不只是要他们更聪明,最重要的是使他们了解环境,进而尊重环境,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使孩子爱学习,喜欢研究,增进自信心,对人、对世界充满爱。 二、科学文化教育的特点: 1.科学文化教育是全球性的,是关于宇宙观和系统性的; 2.透过操作,透过感官的学习,是一种体验式的方法; 3.科学文化教育给予孩子基本能力、想象空间和兴趣的研究; 4.科学文化教育追求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意义: 1.探讨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自我概念; 2.认识不同民族和社会的文化特质; 3.建立宇宙观; 4.21世纪是科技主导的世纪,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各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

在蒙特梭利教室里,具备了动物、植物、历史、地理、天文、地质等教具,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动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认识各种矿物等。 1.直接目的: 使孩子对其生存的环境,对人、对事、对物有一定的浓厚兴趣,从自己的环境中建构自我的概念。 ①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②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③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④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⑤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2.间接目的: 从欣赏、观察、认识中培养孩子对宇宙和大自然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幼儿在未来有足够的能力和适应力、独立工作和自我发现。 五、科学文化教育的原则: 1.由具体到抽象; 2.由已知到未知; 3.应该具有秩序性; 4.将内容设计成可操作的工作; 5.通过感官引导学习。 六、科学文化教育课程设计的注意事项:

蒙特梭利科学文化教育

一、科学文化教育概述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科学、音乐、美术、天文、地质等,讨论这些在我们的环境中人、事、物的关系。 1.蒙特梭利认为孩子是环境的一部分,孩子是离不开文化的,是文化的一部分。 2.集于一种自然的倾向,一种生活化的东西。 3.如果人类对文化认同越多,就越能适应那里的环境。 4.孩子学习文化,不只是要他们更聪明,最重要的是使他们了解环境,进而尊重环境,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使孩子爱学习,喜欢研究,增进自信心,对人、对世界充满爱。 二、科学文化教育的特点: 1.科学文化教育是全球性的,是关于宇宙观和系统性的; 2.透过操作,透过感官的学习,是一种体验式的方法; 3.科学文化教育给予孩子基本能力、想象空间和兴趣的研究; 4.科学文化教育追求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三、科学文化教育的意义: 1.探讨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自我概念; 2.认识不同民族和社会的文化特质; 3.建立宇宙观; 4.21世纪是科技主导的世纪,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各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

在蒙特梭利教室里,具备了动物、植物、历史、地理、天文、地质等教具,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动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认识各种矿物等。 1.直接目的: 使孩子对其生存的环境,对人、对事、对物有一定的浓厚兴趣,从自己的环境中建构自我的概念。 ①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②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③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④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⑤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2.间接目的: 从欣赏、观察、认识中培养孩子对宇宙和大自然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幼儿在未来有足够的能力和适应力、独立工作和自我发现。 五、科学文化教育的原则: 1.由具体到抽象; 2.由已知到未知; 3.应该具有秩序性; 4.将内容设计成可操作的工作; 5.通过感官引导学习。 六、科学文化教育课程设计的注意事项: 1.设计时,需用什么样的方式带入工作。(摸得到,看到到,体验得到)

蒙台梭利教具的制作介绍

蒙台梭利教具的开发 蒙特梭利教育虽然不强调知识的学习,但其教育内容却概括了人类生活、知识和文明发展的成果,这些只是作为儿童环境的一部分提供给儿童,通过与儿童生活相联系的活动,以及其感兴趣的方式,在轻松、快乐、自然中传递给儿童。 具体划分,蒙特梭利教育分为五大领域,1、日常生活教育(练习);2、感官教育;3、数学教育;4、语言教育;5、文化科学教育。由这五大领域的教育,再配合有相关的教具。因此蒙特梭利教具也分为五个种类。蒙氏的教具究竞有多少种?依据荷兰宁惠斯公司的目录,至今已有三百四十九种之多,但实际上哪些是蒙氏自己所创制,却鲜有人知,可见有相当种类的蒙氏教具是经后人延伸发展出来的。其实这同样符合蒙氏的教育精神,因为她自己也不曾认为蒙氏法是一成不变的。 第一节日常生活(教具)训练: 1.目的: ①直接目的:训练肌肉协调、运动和动作的完善。 ②间接目的:a、促进身体的独立。b、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c、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习惯。 2.意义: ①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正常化; ②学习独立、自信,体验自我成人; ③继承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传统。 3.内容: ①基本运动:(走路、起立、坐下、抓、握、推、拉、捏、舀、捣、取放物品、爬、跳等)。 ②社交行为:(打招呼、问候、请求他人帮助等)。 ③照顾环境:(擦灰、扫地、擦桌子、浇花等)。 ④照顾自己:(洗漱、穿脱衣服、穿脱鞋、上卫生间、刷牙、洗衣服、缝扣子、擦皮 鞋等)。⑤教室常规:(静坐,走线,绕椅子,搬桌子、椅子,取放教具、物品,开关抽屉,开关门等)。 4.教具: 日常生活训练大多是以生活中的活动为主,所使用教具很少,大多数器具可以直接采用生活中用的物品。 比较有特点的日常生活教具是: ①衣饰框,由大扣子、小扣子、拉链、别针、挂勾、裙扣、扣带、丝带、鞋带、盘 扣、带扣组成。 ②二指抓。 ③三指抓。 ④螺丝配对组。 ⑤切蔬果 ⑥交通标志等等

蒙氏五大领域的内容及目的教案资料

蒙氏五大领域的内容 及目的

蒙台梭利教育内容 一、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视觉训练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例如:插座圆柱体培养视觉对粗细、高低、大小的辨别能力;色板来认识颜色及辨别颜色的明暗差异;几何图形嵌板、几何学立体组等认识各种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例如:触觉板、温觉板重量板。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例如:音筒、音感钟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例如:嗅觉瓶和味觉瓶。蒙台梭利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数学教育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方法是提供幼儿如何学数、练习思考、归纳结果的极佳途径。蒙台梭利为了构建幼儿在数学教育的秩序与精确性。她将数学思考模式的内容分为:一、数学前准备。二、1—10的认识。三、十进制的计算与记忆。四、连续数。五、四则运算。六、分数。蒙台梭利主张数学教育应从感官教育训练着手,养成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专心和秩序的习性后,再借着数学教具和教学活动并运用GPS(序列、配对、分类)的教学方法,自然循序的将抽

象的符号,透过教具重复操作,让幼儿获得数和量的概念,再进入四则运算中,培养其逻辑思维的意识。 蒙氏数学教育从连续量的认识开始(借助数棒进行,它可以让孩子直观的比较数量的大小,感知每一个量都代表一个集合),然后才进行分离量的认识。蒙氏数学教育的内容有所扩展,涉及到0的概念,进位系统练习。借助砂数字板、纺锤棒与箱、零的游戏等充分了解1-10或0-10的数量、数字与数词三者之间的关系;借助塞根板、100板、100和1000串珠链等认识连续的数;借助乘除板进行100以内的乘除计算;借助加龙减龙游戏进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借助金色串珠系统和邮票系统;进行万以内加减乘除及进位、退位练习,引入了分数、平方、立方的概念等。 三、语言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语言的学习应顺应自然发展的原则,孩子在语言交往的过程中就能自然的习得母语。蒙台梭利语言教育主要是通过创设某些适宜的语言环境,来逐步培养幼儿听、说、写、读的能力和习惯,而不是简单的识字课程。通过安静游戏、猜猜我是谁、指令接龙、声音与图片的配对等活动来练习听觉;通过练习发音、朗读古诗、看图说话、续编故事等练习口语;通过描摹砂字母板、打洞粘贴字母、描摹姓名、记录菜单等练习书写;通过阅读与绘画、名称三步卡的配对、组字练习、圈字活动等练习阅读。 四、日常生活教育 所谓“日常生活练习”是以实际生活活动为内容。儿童在日常生活练习中从事一些家务活和其他一些适合于儿童身体的事情,参与周围的文化生活,从而巩固儿童从家庭到教室的过渡。如与伙伴交往、待人接物等日常礼仪教育(像

蒙特梭利教具88件使用方法

由 深浅的触觉、视觉能力,依圆柱体顺序对应培养逻辑思考敏锐观察能力;把握圆柄可作握笔练习和写字前准备。 由 对应概念,发展手眼动作的协调,手臂肌肉控制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和注意力。 觉上对长度的差别有正确的了解,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数学教育(量,基本运算、十进位、分制系统)的直接准备教具。 由 对等次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发展眼、手、肌肉的动作协调;了解递进、递减的关系;学习长方体的概念;培养逻辑思考(顺序性和专注观察能力。 差别变化的知觉;了解递进、递减的关系;培养立方体的概念、手眼协调 锐的观察力;数学教育(理解十进位法)的间接准备;逻辑思考(顺序性)的能力。

通过嗅觉筒的配对操作,训练嗅觉器官辨别各种气味的能力,利用嗅觉器官感知事物的经验。 子、沙子、壳类、米粒、米糠等不同材料,摇动时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培养辨别声音强弱的听觉能力,发展腕部的肌肉运动。 由 的能力。 温度的感觉,辨别温度的差异。 板不仅强化三指抓的能力,加强腕肌的协调力,而且透过描绘的练习,更可增强笔触力道的熟练度,重叠描绘不同的几何图形板使图形变化无穷。 由 通过对多边形的组合与分解了解三角形与多边形的几何关系和相等概念。

角柱、圆柱、圆椎、三角椎、四角椎,另有 述几何体的一个侧面相等的投影板组成。培养儿童对实体的感觉,认识各种几何体,了解其特征;进入几何学的准备,刺激肌肉的感觉。 粗糙与光滑的触觉感和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何嵌板 触觉的联合,帮助视觉认识平面几何图形;发展手眼协调、注意力和观察力;平面几何学的预备。 空间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能力,可作为计算体积 的代数教具。 元的辨别能力,数学的思考能力,可作为三项式 ( (a+b+c)3 c

幼儿园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创始人简介 玛利亚·蒙台梭利(也译作蒙特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870 年 8 月31日玛利亚·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 Ancona )地区的基亚拉瓦莱 ( Chiaravalle )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1952 年 5 月 6 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 岁。 一、蒙氏教育要领 1、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学习独立的意愿,让儿童通过自身努力自主自由地学习。 2、用心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环境是儿童自我成长发展的决定因素。 3、儿童在“工作”中练习独立,完成自我成长的使命。 4、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不强求、不施压。 5、教育者要学会“静观等待”、“克制”、“公正无私”和保障儿童自由的实现。 6、以教具和教具以外的人类活动的领域,促进儿童整体性地发展。 7、吸收中华文化和当代科技成果,适应本土、适应时代。

蒙特梭利感官教具操作步骤

蒙特梭利感官教具操作步骤

教具操作步骤 一、粉红塔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把粉红塔最小的放置于手心盖住,搬运到工作毯上(示范教具搬运模式) 4、从第二个粉红塔开始,以三指~五指拿的方式从小到大将粉红塔搬运到工作毯上,按水平方向依序排列(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搬运,并作提示) 5、搬运完成后,老师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粉红塔与孩子进行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大”和“小”(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6、老师示范或指示孩子由最大的粉红塔开始搬运回教具柜的位子,老师重点提示:每个粉红块以2边对齐的方式堆叠成塔,进行物归原位

三、带插座圆柱体 操作步骤: 示范一: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 4、老师提示用三指抓的方式将带插座圆柱体依序由粗到细拿出来放在工作毯上(最细的圆柱体如果无法站立,可以水平呈放) 5、指示孩子看到带插座圆柱体由粗到细的排列方式,反之是由细到粗排列的方式 6、教导孩子将带插座圆柱体由粗到细放置原位示范二: 1、取出最“粗”的和最“细”的带插座圆柱体,用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粗”和“细” 2、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四、彩色圆柱体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 4、以三指~五指抓的方式将彩色圆柱体拿出来散放按水平方向排列在工作毯上 5、教师提示:从里面找出最粗的把它拿出来,依序由粗到细按水平方向排列在工作毯上 6、将彩色圆柱体由粗到细依序放回教具盒内 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