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XXXXXXXX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负责人XXXX

系(部)XXXX

联系电话XXXX

XXXX教务处

XXXX年XXXX月

填表说明

1.“课程组主要成员”可以是主讲该课程并参与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其他任课教师、助课老师,也可以是参与课程建设的其他人员。

2.内容要求实事求是,表达简洁、明确、严谨。空格不够时,可自行加页。

一、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XX性别XX出生年月XX

职称副教授学历XX学位硕士所在系(部)机械工程系职务XX

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

2018.082017 级(28*3=)84最近

2018.032017 级(56*5=)280三年

课主要2017.082016 级(42*2=)84

程教学

负工作2017.032014 级(65*2=)130

责情况

2016.082015 级(40*2=)80

2016.032013 级(56*2=)112

时间项目名称完成与获奖情况近年来

在教学

研究与

教学改

革方面

的成果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项目中的分工程

组教授方案评价

辅助授课

助理研究员资料整理

二、本课程基本情况:

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安排、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

1.教学对象

机械工程系的三个专业: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教学安排与内容见表 1

表1 教学安排与内容

课次第1 次第2 次第3 次

第4 次第5 次第6 次第7 次第8 次

第9 次第10 次第11 次第12 次第13 次第14 次第15 次

讲课实验、上机等

章节与内容时数主要内容时数第 1章绪论

1.1互换性与公差 1.2 公差与测量简述

2

1.3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1.4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与任务

第 2章测量技术基础

2.1测量技术基本知识 2.2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2

2.3误差与误差处理

第 3章孔、轴公差与配合及其尺寸检测

3.1基本术语和定义2

3.2常用尺寸孔、轴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3.2.3 基准配合制2

3.3其他尺寸孔、轴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2

第 4章几何公差及其检测

2

4.1概述 4.2几何公差的标注

4.3几何公差带分析2

4.5几何公差的选用 4.6 几何误差的检测2

第 5章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5.1基本概念 5.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5.3评定参数的数值及其选用2

5.4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标注

5.5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第 6章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

6.1概述 6.2滚动轴承精度等级及应用

2

6.3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

6.4滚动轴承与孔、轴配合的选择

第 7章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

7.1概述7.2圆柱齿轮精度指标及检测

2

7.3齿轮副的精度指标和侧隙指标

7.4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及应用

第 8章常用连接件的公差与检测

8.1螺纹的公差与检测8.2 平键连接的公差与检测2

8.3矩形花键连接的公差与检测

第 9章圆锥公差与检测

9.1圆锥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2

9.2圆锥公差的给定方法和圆锥直径公差带的选择

第 10章尺寸链

10.1尺寸链概述10.2 用极值法计算尺寸链

2

10.3用统计法计算尺寸链

10.4用分组法、修配法和调整法保证装配精度

实验一内径百分表测孔径和圆

柱度误差2

实验二百分表测量径向圆跳动

3.教学方法

理论课采用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方法,实验课采用示范教学方法

4.教学目标

第一个层次

使学生掌握机械产品的几何精度设计方法、图样标注、检测以及判断零部件是否满足图样要求的能力。为基础课、实践课和专业课架构起桥梁。

第二个层次

具备本专业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第三个层次

建立大教育体系,为学生树立大教育观,培育为国家做贡献,实现个人价值的理念。

三、本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包括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本课程中的德育元素、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教学方

法、预期目标及效果等

1.基本思路

(1)精心选择教材。选择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教材,针对实施高校“质

量工程”的教材,基于该教材以更好地为教改和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服务。

(2)修订教学大纲

根据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以互换性与精度设计(尺

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为主,其它章节略讲。

学生通过练习、实验和综合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精度设计能力。达到第一

层次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性、知识性、技能性相互交融,突出体

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达到第二层次教学目标。通过实例和事例,培育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第三层次目标。

(3)拓展新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生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

发展为目的,教育的归属是“学”不是“教”。学生没学习就没有教育。

( 4)创新教学方式与技术,引入案例

A教学方法

讲授与研讨(如孔轴公差中一般公差)

讲授与提问(探究)(大部分知识点)

学生讲课体验(第三章孔轴公差与配合)

混合式教学,保证深度融合实施效果。

实验课程改革思路

混合式教学(线上 +线下)

以前 :教师讲解操作仪器→学生模仿→记录数据→计算分析→总结报告等

目前:学生利用互联网,线上提前预习(仪器使用视频等),学习设备操作,了解原理和实验目的等。教师提供参考视频与资料,注重过程指导,提出注意

事项,做好总结与延伸。

理论课程改革思路引入案例

通过 UG 软件提供三维模型装配和动画作为案例素材。

案例做主线,把知识点有效串联,构成知识体系。

把课程众多知识点,合理分解到多个典型案例中,使杂乱的知识点形成一

个有机整体,让学生有系统,有目的学习。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可以实现课本知识与工程应用于一体。使学生拥有初

步的工程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B完善课件,设计教案,做到图文并茂

通过课件背景、图片或标题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借助于教案中的活动主题、活动任务、列举的案例等来实现课程思政。

(5)新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定期进行阶段总结、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提升考核分数10分)

组织 2 次课堂评价(小组)学习检阅表

组织 1 次座谈会

数字化融合情况,思政育人情况,验证课程融合效果与思政效果

(6)教师水平(业务、思想)提升

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严重不足(教师培训发展,提升自身育德能力和育德意

识)。融合创新的教学模式尚未成为主流,还没有实现互联网条件下学习方式变革、教学方式变革和评价方式变革。

(7)利用好第二课堂进行职业素质培育和课程育人

鼓励学生走进企业,走进科技馆,培养学生热爱科技、奉献社会的精神。

2.德育元素

“课程思政”总体思路:充分挖掘蕴含在相关知识中的教育因素,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把培育筑梦新时代、民族复兴的精神融入课程。

提升家国情怀,政治担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课程中融入了 6 个思政事例。

绪论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大国重器”纪录片,取得的成就及进展,调动积极性,为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公差与配合中引入“大国工匠”,通过匠心筑梦的故事,弘扬工匠精神,营

造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标准化与优先数系引入。法国查尔斯雷诺把载人升空的气球绳索尺寸由

425 种,按几何公比递增原则,规格减少到17 种“道德经”中经典名句“治

人、事天、莫若蔷??”,意思是把复杂的事做到简单,化繁为简,事半功倍。

标准化及其作用时引入《周易》大壮卦哲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直线度误差时引入《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圆度误差时可引入去奢去泰,不圆满才是人生等等。

配合时引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顾秋亮。组装做到精密

度达 " 丝"级。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的职业素质。

3.预期目标及效果

科技让人的生活更美好,用人文视野来关顾科技的发展,做到职业素质培

育和课程育人。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机械产品的几何精度设计方法、图样标注、检测的基本

能力。为基础课、实践课和专业课架构起桥梁。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图纸的标注,掌握几何量公差的应用,培养应用能力以及本专业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通过引入的事例、事例,发掘运用专业历史和人物史中的科学的事迹风采,用他们探索科学的过程,追求真理的历程,来引导和教育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国引入的思政育人元素,能够培育与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理想

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和中国精神等)。

借助于教案中的活动主题、活动任务、列举的案例等来实现培养目标。

思政教学改革方案

.. 关于进一步深化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作用。为此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次下达文件,学院党委也提出了相应的原则要求。 2010年5月学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杭职院党〔2010〕18号),将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充实到二级院(系)。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到二级院(系)后,努力熟悉院(系)专业建设,将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进而形成了“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友嘉五个一工程”等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教学新载体,切实提高了实效。同时思政教师全面参与学生党建团建、思想动态研判、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大推动了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同时,思政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思政教学改革与政策规定要求不相符合;2)思政课专任教师资源很难进行统筹安排;3)思政教师团队合作力量日趋弱化;4)思政教师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比较困难。思政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现结合实际,就

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思政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优质范文. .. 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5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粤发[2005]12号)文件精神,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育人效果,建设全面人才,为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 通过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使“思政课”真正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和在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与养成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课时安排 1、《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校思政课教学法改革围绕移动课堂展开

2013年第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2013 第29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9(总313期) Total No .313 收稿日期:2012—11—07 作者简介:李红艳(1979—),女,黑龙江黑河人,安徽科技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简介:本文系安徽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项目(编号:AKXK20103-2);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编号:ZDKC1105);安 徽科技学院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校级项目(编号:2012SZKJS6-1)。 论高校思政课教学法改革 ———围绕移动课堂展开 李红艳,李森林 (安徽科技学院思政教研部,安徽凤阳233100) 摘要:教学实效性不强、缺乏吸引力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困境,而实施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是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移动课堂作为思政课教学法改革的探索,以其自身的特性和优势成为时下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思政课;移动课堂;实效性;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017—02 一、移动课堂的两层意蕴 1.第一层意蕴:移动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思政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新路向 在教学理念的意蕴上,它主要体现的是学生主体性维度的回归,这种理念体现在所有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思政课的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甚至可以贯彻到高校所有的教学和活动中,让学生完全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学习和各种活动之中,做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维度缺失,教师以主客体关系实施教学,采用填充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客体,丧失其主体性,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在这里讲主体性维度的缺失,并不是简单地说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没有任何主体性,社会实践、课堂提问与讨论、辩论等都会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都是有限的。 当前思政课进行的各种改革之所以效果不明显,关键在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如果不从教学理念和思想上入手,那么所有的改革最终就只是隔靴搔痒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第二层意蕴:移动课堂是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方式之一 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全面 肯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之一,但是目前学界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还不统一。 通常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分为两种形式: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但也有些研究者只把走出课堂的教学形式即上述的课外实践教学称为实践教 学。移动课堂是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先进典型等社会资源,通过适时置 换教学场所场景, 以教学主体教师←→学生交互性、学习共同体选择重组等为载体,强化教学过程中的 实践性、互动性、交往性和反思性”的一种创新方式。如此说来, 无论从哪种形式界定实践教学,移动课堂都属于实践教学范畴。 移动课堂不管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还是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它体现的都是对学生的真正关注,还学生以主体地位,使教师与学生、学习与接受形成有机互动的交流平台,建立一种师生之间的真正的平等、民主的氛围。 二、移动课堂的优势 1.移动课堂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实施思政课一方面是国家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政治性与强制性;另一方面, 它的最终落脚点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种种调7 1

思政课改革方案

思政课改革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 ]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 ]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经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从三个方面厘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 (一)网络慕课、生本教学----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根据“基本”、“管用”的原则,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对相关教材中出现的重复内容章节进行“合并重复、增添有用”,精心厘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贯

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被逐渐改变,其中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应用最多、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之一,它不仅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是目前一种相对高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校企合作视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一、前言 随着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入,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基于时代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为此,笔者认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依据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当下不断变化的社会趋势,从而使校企合作发挥最大的作用与价值。 二、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存在问题 (一)高校不重视校企合作办学视野下思政课教育教学环境的转变 高校学生主要包括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还有一些从中等职业院校晋升的学生,而他们在思想认知上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因为所受的教学环境不同。教学模式、教学侧重点不同,普通的高中生可能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喜欢较为自由、形式多变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为此,在高校不重视校企合作办学视野下,思政课教育教学环境的转变状态时使学生之间出现两极分化的

问题,有些学生乐于参加课外思想政治教育,而有的学生则参与积极性不高。或者由于学生的个人原因都会影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有序的实施,这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二)高校学生很难适应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作为目前应用最多、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也是各大高校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1]。然而在实际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问题很难适应当下校企合作视野下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让学生从原来单纯的校园生活一下子走入社会工作岗位上,让学生难以适应,同时在原来对实践要求不高转变成高要求,这些对学生的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打击。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复杂化、人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使没有一点社会经验的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无形的压力,甚至有的学生心理上出现恐惧,在当下激烈的企业竞争压力下无疑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一定伤害,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以及被学生所接受。 (三)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显露出学生思想上的缺陷 随着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的不断深入,隐藏在教学方式中的问题也被逐渐显露出来,同时也直观的暴露出学生思想上认知上的缺陷。由于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虽然对

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doc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论》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 一、素质目标 1.具备一定的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自修能力; 2.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结构组成及功能; 3.具备分析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块功能、典型案例应用,强调产品模块调试方法 4.有较快适应生产、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能力; 5.提升敬业爱岗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6.形成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7.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参考 序号教学任务 机电一体化1 产品介绍 机电一体化 2的系统组成 及功能 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生产与 发展; 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 成、基本功能等.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常见的 机械系统; 理解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 的构成、基本功能等. 理解步进伺服驱动单元 理解检测单元、控制单元 及接口技术。 课程思政设计 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 的需求,采用合适的 方法,自主学习,适 应发展。 通过分组实训操作, 树立互相帮助、互相 学习、团队协作、乐 业敬业的工作作风; 在巩固和加深专业知 识的同时,培养敬业、 精益、专注、创新的 “工匠精神” 。 活动设计 向学生说明课 程安排、考核 方式等事宜; 现场教学。 展示图片; 伺服驱动装调 实际操作 学时 4 14

分析激光打标机典型案 例; 机电一体化展示图片;实 分析特种阀门控制系统典了解国情,具有推动3技术应用实物。 8 型案例;技术革新的责任感。 例 掌握数控机床基本机构及 如何选型。 4机动安排 2 5复习 2 总课时30 三、实施案例 案例 1 从任课班级中挑选成绩好学生组建兴趣小组,根据企业如何进行激光打标机设计开发,培养学生 对复杂自动化设备设计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系统、部件以及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 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通过项目实施,一是让学生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 法,自主学习,适应发展。二是能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 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三是能主动与其他专业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承担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案例 2 通过一个综合案例的学习、设计、研发,内化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形成 优秀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1)任务引领 按照给定的自动化设备,设计相应的控制电路。 (2)知识传授

紧跟时代步伐,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

紧跟时代步伐,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仍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广大教师进行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我们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努力转变传统保守的教育观念,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读、说、问、议、行”五字为目标,大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读。教师要把读的权力还给学生。政治不是语文,需要用感情来读,而是通过读让学生学会自学。这个“读”,即自读,是指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内的朗读、阅读。在自读前,教师要先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告知学生,当然,目标中不仅有知识目标,还包括能力和觉悟目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学生根据现行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认真阅读教材,读出新意,根据教师提供的读书提纲,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了解,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教材奠定良好的基础。自读可以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通过自读找出本框题的基本问题;其次是把基本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理出来;再次是做好阅读笔记,及时记录阅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这样通过读,学生就能很好

理解教材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规定每人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或准备一到两个与课文内 容相关的事例来说明知识点,改变过去教师提问题、举例子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成为教材的驾驭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说,教师应该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平等相处,共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如“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分享吗?你是怎么认为的呢?你有什么新发现吗?”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尤其是性格内向、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发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同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观点,也学会为他人排疑解难。在此基础上,尤其是要组织学生在自读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能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知识结构,或对知识点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质疑。在此之后,教师就紧扣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讲解,既省时又省力,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胆识也有所发展。 问,教师应该把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要用“学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基础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突出实践养成教育的作用,促进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教学(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融合,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现状,特提出此方案。 一、课程成绩构成 每个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50%。其中,期末成绩:100分,平时成绩:100分(具体包括考勤及课堂表现:40分,课内实践30分,课外实践30分)。 二、实践项目: (一)课内实践项目 课内实践项目每位任课教师可根据专业及教学需要做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但相应的实践项目要落实。学生每完成一项课内实践项目最高得10分,具体项目得分视完成情况评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二)课外实践项目 每位任课教师可根据专业及教学需要做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但相

应的实践项目要落实。学生实践成绩可根据参加的实践项目最高分值视完成情况具体评定。 1、参观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省美术馆等观摩学习活动(8分/次) 2、参加德育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8分/次) 3、听基础部思政教研室组织的讲座(5分/次) 4、为学院各部门提供服务(3分—8分/次)(正常的参加社团活动、履行学生会、班团干部职责、系班日常工作不在本范围内) 5、参加学院组织的献血活动(10分/次) 6、较好完成校园文明标兵工作(10分/次) 7、较好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0分/次) 8、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表现(视情况计分) 三、实践成绩计分形式 为每位学生印制《思政课实践活动手册》,记录学生参加实践教学项目的成绩和得分情况,累计学生课外实践总分。 附:《思政课实践活动手册》。

关于开展2018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

关于开展2018 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各系部: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探索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学校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2018 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立项宗旨本次教学建设立项工作旨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建设工作,抓住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从教学团队、教学组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展示等环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二、立项原则立项课程必须具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课程教学。 三、项目指南 本次立项的项目共分三个类别,分别为:综合素养课程建设试点项目、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和课程思政微课建设培育试点项目。 (一)综合素养课程建设试点项目 1.项目建设要求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认知能力的综合素养课程为建设重点,通过明确课程目标、革新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完善课程配套实践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素养课程教育教学,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综合素养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 2.项目建设成果: ⑴一份新修订的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XXXXXXXX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负责人XXXX 系(部)XXXX 联系电话XXXX XXXX教务处 XXXX年XXXX月 填表说明

1.“课程组主要成员”可以是主讲该课程并参与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其他任课教师、助课老师,也可以是参与课程建设的其他人员。 2.内容要求实事求是,表达简洁、明确、严谨。空格不够时,可自行加页。

一、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XX性别XX 出生年月XX 职称副教授学历XX 学位硕士所在系(部)机械工程系职务XX 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 2018.082017级(28*3=)84 最近 2018.032017级(56*5=)280 三年 课主要2017.082016级(42*2=)84 程教学 2017.032014级(65*2=)130 负工作 责情况 2016.082015级(40*2=)80 人 2016.032013级(56*2=)112 时间项目名称完成与获奖情况近年来 在教学 研究与 教学改 革方面 的成果 课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项目中的分工程 组教授方案评价 主 辅助授课 要 成 助理研究员资料整理 员

二、本课程基本情况: 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安排、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 1.教学对象 机械工程系的三个专业: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教学安排与内容见表1 表1教学安排与内容 课次 第1 次 第2 次 第3 次 第4 次第5 次 第6 次 第7 次第8 次 第9 次 第1 0 次 第1 1 次 第1 2 次 第1 3 次第14次第15次

思政课改革方案

仅供个人参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从三个方面厘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 (一)网络慕课、生本教学----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根据“基本”、“管用”的原则,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对相关教材中出现的重复内容章节进行“合并重复、增添有用”,精心厘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思政教学改革方案

关于进一步深化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作用。为此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次下达文件,学院党委也提出了相应的原则要求。 2010年5月学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杭职院党〔2010〕18号),将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充实到二级院(系)。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到二级院(系)后,努力熟悉院(系)专业建设,将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进而形成了“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友嘉五个一工程”等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教学新载体,切实提高了实效。同时思政教师全面参与学生党建团建、思想动态研判、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大推动了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同时,思政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思政教学改 革与政策规定要求不相符合;2)思政课专任教师资源很难进行统筹安排;3)思政教师团队合作力量日趋弱化;4)思政教师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比较困难。思政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现结合实际,就

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思政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优质范文. 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4] 16号)文件、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 5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粤发[2005] 12号)文件精神,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育人效果,建设全面人才,为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 通过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使“思政课”真正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和在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与养成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课时安排 1、《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相应对策,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为此,教育也呈现多样化发展,既有学术型教育,又有职业技能型教育和专业应用型教育等。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各类各级人才培养的必修课,不能继续千篇一律地坚持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而应该区分教育教学对象,增强针对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对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面来探析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二、思政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相对学术型人才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或将这种社会生产力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并能直接创造出社会物质财富的人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较宽、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注重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突出理论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等,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并能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较好地处理实际生产管理等方面出现的复杂问题。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而恰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一个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一个是解决政治方向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理论战线的最前沿,是各层次学生所必修的课程,成为各级各类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帮助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学会学习、协作和沟通。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从而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后备力量。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当中,除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外,其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都应该是思政课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结合点,也是思政课教学应当发挥的功能。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对策 1.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事业的行

思政课改革方案

思政课改革方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思政课改革方案修订稿

思政课改革方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从三个方面厘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 (一)网络慕课、生本教学----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根据“基本”、“管用”的原则,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对相关教材中出现的重复内容章节进行“合并重复、增添有用”,精心厘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格局,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思政课教学改革

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路和实施办法 一、改革的依据: 1、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9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教社政[2005]4号)文件精神,合理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以达到文件所提出的“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品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2、符合高职学生成长的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对相关用人行业的用人需求、学生成长中的现实要求、其他兄弟学校教学的考察调研,注重调整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方法)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第一、党性原则,用党的思想、社会主义价值观育人。 第二、思政教学工作必须与学院的发展方向一致。 第三、立德树人是我们的肩负的重任。 第四、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把培育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作为我们努力的目标。 三、我们的现状: 1、教学内容上我们基本上是三门课,围绕三本书为主要内容,没有突破。 2、教学方法我们一直都在致力于改进教学方法、讨论方式、演讲式、辩论式、情境等教学方法,但大多大班教学,效果不理想。 3、实践教学还只停留在第一课堂内 4、考试方法模式化,刻板 四、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路和实施办法: 1、教学内容的改革:整合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使教材内容一要符合我们的学生实际,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需要。二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融入企业文化和专业背景。具体:依据教材,凝练教材又突破教材,对教育部的教材实行模块化,取其符合我们学生需求的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针对我们学生要求和不同专业所需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编写校本教材,采用专题式教学。 2、拓宽实践教学的渠道:一要切实可行,二要和我们的教学目标相稳合。比如课堂教学中的课前10分钟的新闻播报、好人好事播报。第二课堂的组织学生道德小品大赛,让学生自编自演,从班级选拔,到专业选拔,最后参加学校大赛,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第三课堂的开展暑期调研,第二学期集体评定成绩,并评奖,对优秀调研论文收集装册。 3、进一步改革考试方法: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注重对学生的处理、解决问题的测试,注重对学生素质、素养的测试。着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出勤情况,给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可采取撰写小论文或调研报告等 4、注重思政课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负有育人的重任,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有,品德素质、高尚的情操、人文素养,要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政治立场。通过研讨,理论学习,专业学习不断的自我修炼,以使自己的思想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去感化学生、感染学生、带动学生。 5、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们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融入大思政环境中,与团委、宣传部、学管部们,及全体后勤服务一起,形成合力,共同搞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6、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小班教学,尤其是思修课,这样课堂便于交流、便于活动,便于走进学生,效果会更好。 7、根据部分同学的需要开设选修课:民商法实务,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政部 2014.5.20

思政课改革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思政课改革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从三个方面厘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 (一)网络慕课、生本教学----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根据“基本”、“管用”的原则,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学校专题研讨思政课教学改革

学校专题研讨思政课教学改革 坚持“政治方向不动摇、教学大纲不走样”,“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兼顾学生专业实际”,在昨天召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与会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思政部领导、专家教授,就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要确保“两个坚持”、做到“三个实际”,形成了一致意见。 自去年3月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正式组建以来,作为学校重新组建的教学科研单位,思政教研部领导班子团结带领本单位教职员工,精诚团结,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初步实现了全校各类各层次学生思政系列课程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规范管理。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和行政的部署,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与思政教研部一道,于2011年10月起,启动了新一轮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工作。在深入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准备,提出了关于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 据了解,学校本轮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是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点解决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化、现实化、生活化”的问题,努力实现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兼顾学生专业实际”;二是重点探索和实践“专题式、案例式、实践式以及课堂讨论式、网络交流共享式”等教学方法,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与学互动的氛围,切实提高思政课课堂的吸引力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影响力;三是重点加强思政系列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着力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教学水平精湛、科研能力较强、学生认可和喜欢”的高水平思政教学科研队伍。 研讨会上,思政教研部与会的专家教授介绍了教学改革中成功的经验,重点对下一步改革的方向、途径和具体举措进行了一一说明。据介绍,专题式、讨论式教学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初见效果;改革思政系列课程考试(考查)方式,由原来的知识点考核为主转变为“知识点考查与实际应用能力考核并重”,普遍受到学生欢迎;试点推行的实践教学模块应用后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根据学生不同专业背景为学生量身定制具体教学内容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等等。按照计划,学校的思政系列课程改革下一步将重点在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充实完善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力求有所突破。 参与本次研讨的职能部门负责人针对思政教研部提出的问题及建议,与思政部的专家教授进行了交流。宣传统战部部长任海涛表示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积极沟通、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好思政课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教务处主持工作的赵明阶副处长谈到,教务处历来重视思政系列课程的教学建设与管理,将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要求,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是教改项目立项上对思政课进行倾斜。人事处甘超处长指出,在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学校已经对思政课进行了倾斜,希望思政部早联系、早面试、早引进急需的人才,力争高质量地完成今年人才引进的任务;同时,要在培养省部级、国家级教学名师方面下工夫。招生及毕业生就业工作处主持工作的陆志荣副处长就如何确保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提出了意见建议。 校党委副书记周直指出,全面深化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党委决定、行政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相关部门特别是思政教研部全体教职员工要进一步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一是要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相关决定与要求,在坚持“政治方向不动摇、教学大纲不走样”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二是思政课教学改革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贴近学生当前思想实际、贴近现实社会实际、贴近学生未来成长成才实际;教学方法改革要在“激活学生”上下工夫,突出激发学生自愿学习的热情、主动参与的热情以及积极应用的热情。三是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教师是保证教学效果的第一因素,教师的政治素质、人格魅力特别是业务技能水平,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影响深远,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促进思政课教师个人素质与整体素质的提升。 唐伯明校长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校党委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近半年来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和研究就有3次。校行政同样高度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推进与实施,把课程建设上升到学校层面来讨论的,唯有思政理论课。从一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思政教研部的工作成效是明显的。针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唐校长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与学生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围绕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身心发展现实需要来做文章;二是要与国家特别是重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结合起来,只讲道理没人听,用故事、用历史来讲道理就会吸引人;三是要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结合起来,把交通文化特别是学科专业文化融会贯通到教学内容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