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关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实施意见

山东大学关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实施意见
山东大学关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实施意见

山东大学文件

山大教字〔2010〕61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大学关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实施

意见

为了更好地实施通识教育,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在原有全校文化素质教育通选课的基础上规划和设臵本科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识教育是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旨在克服高等教育专业化带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进学生精神成长、情趣高雅、素质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人格健全和负责任的公民而享有高质量生活的教育。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其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注重性情和素质的培养,加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交融,增进对自身、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从而为其一生的多向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

二、课程领域规划与设计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划分为国学修养、创新创业、艺术审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七个模块。

国学修养模块的课程以“四书五经”等中国古代经典的研读为重点,目的在于发挥我校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使学生在名师的导引下,逐步了解国学常识,体悟传统文化,提升人生境界。

创新创业模块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创业的基本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等)。

艺术审美模块的课程旨在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主要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分析与评价, 启发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蕴含, 使其在艺术赏析过程中得到美的陶冶,从而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人文学科模块的课程主要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人文关怀;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方法、以历史的眼光认识事物;使学生了解哲学分析的方法,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沟通能力。

社会科学模块的课程主要涵盖政治、经济、法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使学生熟悉社会科学的一些主要概

念和方法,以加强对当代人类行为的理解,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两个模块的课程主要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自然科学学科和众多的工程技术领域,使学生通过对所涉领域的总体理解,认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三、课程设置标准

(一)有利于学生了解人类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法。

(二)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

(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合作能力。

(七)有利于体现本校办学传统、优势与特色。

四、课程设置规格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和培育精神,而非讲授知识细节,应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

则,一门课一般为每周1-2学时(计1-2个学分),并在一学期内完成。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应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承担,主持人一般应具有副高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五、课程教学要求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和要求:

(一)教学重点应是启迪思路,讲解方法和知识的要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细节或事件的详细经过应当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掌握。

(二)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和练习以及课堂讨论等多个部分。应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并对学生提出必要的课外阅读量和练习量的要求。课堂讨论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大课的讨论可以分组进行,可请助教协助组织。应通过讨论和撰写读书报告、小论文等办法,检测学生学习的质与量。

(三)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致力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习成为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鼓励使用先进教学手段,提倡运用课堂模拟、项目参与、

社会实践、角色扮演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四)课程最终成绩应由反映整个学习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多种检测指标评定。每门课的大作业不宜少于两次,作业的批改可由助教分担。国学修养模块课程,可适当训练和考查学生记诵经典的能力。

(五)明确并公布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大致的进度、基本参考资料目录、成绩考核办法,以及上课时间、地点、课程编号、教师姓名、联系办法等。

六、学生修读规定

凡2010年9月以后入学的全日制本科学生,都必须于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国学修养、创新创业两个课程模块各修读2个以上学分;在其他五个课程模块中跨类选修6个以上学分(其中,获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应在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获自然科学类和工程技术类学位的学生,应在人文学科或艺术审美或社会科学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总共必须修满10个以上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分,方可获得毕业资格。

七、课程建设计划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2010年开始实施的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

点之一,从2010年9月起正式开设。

学校将采取遴选立项,期满验收,定期复评,不断更新的方法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予以重点建设,在公平竞争的机制下逐渐推出一批具有山大特色的名师名课。立项课程来源,一是从原有的全校文化素质教育通选课中精选符合要求的课程,二是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本校特色设计新的课程。所有课程面向全校招标并组织专家评审筛选,并根据教学需要和检查评估的情况,不断增设和淘汰。

对于通过立项的课程,学校将给予每门5万元的建设经费(但对于此前已获得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在其冠名建设期内将不重复进行经费投入)。各教学单位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将被作为重要评估指标纳入到学校的年终教学质量排名奖励工作中。

八、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山东大学二○一○年七月五日

山东大学2019年继续教育 工程项目管理专科试卷a-c

工程项目管理模拟题(A) 一、名词解释 1. 标:是由发包单位编制或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向投标者提供对该工程的主要技术、质量、工期等要求的文件。 2. 时标网络图:指网络图中各工序的箭线在横坐标上的投影长度要等于该工序的持续时间。 3. 项目计划:是用于协调项目编制、指导项目执行和描述项目控制的文件,关键组成部分包括项目简介或概览、如何组织项目的描述、用于项目管理的技术和过程,描述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进度信息和预算信息。 二、简答题 1.简述工程项目的周期运行。 2.如何理解工程项目的系统构成?它有哪些特点? 3.简述工程项目实施常采用的组织方式。 4.简述索赔的工作程序。 参考答案: 1.简述工程项目的周期运行。 答:我国目前工程项目周期的运行按投资前期、投资建设期、生产运行期三个时期多个环节循环进行。 投资前期分为投资机会研究(项目选择)、项目建议书(立项)、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的依据)、项目评估与决策。 投资建设起包括项目选址、项目设计、制定年度建设计划、施工准备与施工、生产准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生产运行期包括项目的后评价、实现经营目标、资金回收与增值。 2.如何理解工程项目的系统构成?它有哪些特点? 答:任何工程项目都处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它与外部环境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工程项目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受到建设条件的影响;工程项目往往包括诸多形体独立、功能关联、共同作用的单体工程,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实施一个项目,必须用系统工程学原理研究分析工程项目的内部系统构成、外部关联系统各种关系和与外部环境协调发展。

工程项目的内部系统由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等子系统构成;外部关联系统涉及到建筑工程市场和建筑生产要素市场的各方主体,通过一定的交易方式形成以经济合同为纽带的种种经济关系、责权利关系。 工程项目的系统特点表现在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新颖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严格性等。 3.简述工程项目实施常采用的组织方式。 答:工程项目实施常用的组织方式为: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建设监理制。 4.简述索赔的工作程序。 答:索赔工作程序是指从索赔事件发生到最终处理全过程所包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步骤。主要步骤:索赔意向的提出;索赔资料的准备;索赔文件的提交;工程师(业主)对索赔文件的审核;索赔的处理与解决。 三、案例题 某工作包有三个工程活动组成,有三个小组负责施工,持续时间见表。现划分为三个等工作量的工作面,采用流水施工方法施工。试用双代号网络表示三个活动的关系,并通过计算各时间参数,确定关键线路和总工期。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小学期测试参考答案

小学期测试参考答案(题目次序可能不一致,请看清题目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在校期间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平均成绩()分以上(含),毕业生论文(毕业设计或综合考试)成绩优良,并通过学位英语考试者,可申请学士学位。B.70 2、考试时翻看抄袭书本、笔记、资料、小抄或他人试卷者;接收纸条互相传递者;以某方式示意或核对答案者;不按规定关闭手机、机等通讯工具或利用通讯工具传递信息者,给予()处分B、记过 3、在实时课堂上,利用系统进行辅导学习时,如果在老师讲解过程中有问题需要交流,便可选择()的方式B、使用页面右下角处的学习交流框 4、下列哪种情况不能授予学士学位()D、在校学习期间所有考试成绩未一次通过者,有补考课程 5、网上非实时辅导是网络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在个人工作室,进入某一课程的学习界面后,即可实现与教师的非实时辅导答疑功能。下列有关非实时辅导答疑的说法错误的是:C、非实时辅导只是学习的辅助,可做可不做。 6、学生在个人工作室,进入某一课程的学习界面后,可以看到非实时辅导的各项功能,应至少()一次登录查看教师发布的辅导内容。A、每周 7、入学后国家统考科目是()A、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 8、统考模拟练习系统的登录方式是什么?B、学号和教学平台登录密码(2010年5月份) 9、学位英语考试报名一般在()月份进行A、一月 10、考试时翻看抄袭书本、笔记、资料、小抄或他人试卷者;接收纸条互相传递者;以某方式示意或核对答案者;不按规定关闭手机、机等通讯工具或利用通讯工具传递信息者,给予()处分B、记过处分 11、期末考试开始30分钟后,学生停止进入考场(听力考试一旦开始,学生即停止进入考场),开考()分钟后,学生方可交卷离开考场。B、30 12、高起专、专升本各专业总学分不低于()学分B、80学分 13、学生必须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但对确已学过并达到教学计划要求的部分课程,可申请免修免试。学生免修、免试课程不得超过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C、1/2 14、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时间安排在第()学期初进行,毕业论文的总的写作时间为()。B、五4个月 15、2009年起,我校开展了网上有奖征文活动,有关有奖征文活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现在我们所说的知识,是指立即能派上用场、能见到成效的信息,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培养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这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德雷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中提出的观点。个人之见,这个观点其实也是在思考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关系问题。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更多是专业教育,而培养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的更多是通识教育的使命,德雷克?博克的话所涉及到的问题就是专业化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问题。 德雷克?博克的话所涉及到的还是当今中国大学的一种现实。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中,专业化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特点.人们普遍看法是“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以选一个好的专业很重要。同时大环境下对于技术性工人的需求增加,职业学校、技术学校的学生相比于大学生能更好适应这种需要而受欢迎,这就让高等教育界的老师们困惑了。为了迎接这一挑战,高等教育界不得不舍通识教育而取专业教育,更加重视大学里专业与就业的密切联系,所以专业越分越细,也越来越面向市场,一所大学的教学成就也更多的是由它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决定,而不是它的历史底蕴与学术成就。 这就是当今中国大部分大学的现实,就业等同于一切,一个学生进入一个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专业技能,以后找到一个好工作。当一部分大学秉承这样的一种办学宗旨时,无可厚非,但是当很大部分大学甚至是历史久远、底蕴深厚的大学也不得不以更细分的专业化教育应对这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战时,大学就已经变味了。曾经很多学者都说过,大学不能像职业学校、技术学校一样只教你一种专业技能,否则它和职校技校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问题是我们的很多大学就是如此,我们的很多老师、同学、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而至于有没有培养一种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个性,说出来都会被很多人所不齿,这是事实。那么,在专业化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通识化教育真的没有价值了吗? 所谓通识教育是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它并不是仅传授给学生一种知识,而是向学生传递一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和智慧。其实高等教育起源的时候最开始的目的就只是纯粹的思考方式培养与品格塑造,牛津、剑桥、哈佛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都采用了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在这些学校,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主体部分,各个学科课程逐渐向科学与人文、专业与通识紧密融合的方向发展。通识教育的优点很多。其一,它的接触范围广,学科融合性强,更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襟,同时它也更主动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品德塑造,所以通识教育更容易培养综合性优秀人才。其二,它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类知识,更加容易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新兴趣点,也让学生更加有学习动力,而这一点往往是专业化教育最大的缺陷。中国的高等教育选拔门槛是高等教育考试制度,而在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不少学生接受了专业调剂,也有不少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也是十分盲目。进入高校后却发现他们可能并不喜欢这个选择,或者不适合在这个专业中学习,但还得要硬着头皮学下去。而高校中转专业的机会,通常是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学得不好成绩较差的学生是没有选择余地的。这样子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只能是痛苦,何来动力?其三,通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适应性。很多人都说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病是“通而不精”,我们得承认通识教育相比于专业化教育确实在某一领域精通性差了一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国,至少高等教育领域,真正的学习传授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已经是一种共识,并且大学里面所学到的能够用于社会实践的知识少之又少,那么,以形成自己独特思维方式的通识教育比起专业化教育在适应多变社会里面的多变职业也就更有优势了。毕竟现在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社会,学会大部分知识是不可能的,那么掌握学习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而这一点,通识教育会做得更好。不仅学习能力,由于通识教育接触面广,它在融会贯通、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很有优势的。

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建议(一)

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建议(一) 摘要:我国通识课程的建设存在着概念不清、教育哲学欠缺、缺乏相应政策和制度的支持、目标不明晰、构成比例失调、内容过于偏向应用型和专业化、划分标准不一、教学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忽视非正式通识课程的开发等问题,应该从理论建设、政策法规、技术操作等层面着手进行改革。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时至今日,关注通识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通识教育的研究不断展开并逐渐深入,通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越来越被世人所认识,但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各高校的通识教育实施状况还不尽如人意,水平还不高,这与各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是直接相关的,本文拟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作些探讨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建议。 一、九个问题 (一)通识课程的概念不清 在现今的大学教育实践中,对大学通识课程的理解至少有三种观点:一是指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主要又是指人文社科类课程,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教高(1998)2号文件──《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二是指可以任学生自由选修的“公选课”,如“两课”就不属于通识课程,因为它是必修课。三是泛指专业课程以外的所有课程,并且将之分为正式通识课程与非正式通识课程。正式通识课程是指以学科或教材形式出现的,通过文本课程以及课堂教学来达成通识教育目的的通识课程。非正式通识课程,是指通过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研究校园环境、社区环境、校园景观,学习校园文化、学校传统、校风校训等内容来达成通识教育目的的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的概念不清,直接导致了通识课程实践的混乱和低效。在上述三种观点中,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并且认为应将正式通识课程进一步区分为基础技能类通识课程与核心通识课程。基础技能类通识课程是指语言、写作、计算机运用以及体育与保健等课程,这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修习且要达到相应要求的课程。核心通识课程就是基础技能类通识课程以外的那些通识课程,它的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建构,平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促使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是高校通识课程建设的重点与核心。 (二)通识课程设计的教育哲学欠缺 正确把握科学理论是我国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走向成功的首要条件。目前,通识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主要有三种理论。1](131-142)一是精义论,主张以经典著作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认为人类的文明虽然与时俱进,但在变迁中有其永恒不变的价值存在,这种核心价值尤其保存在经典文献之中。通识课程要体现人类的永恒不变的核心价值,因而经典著作便自然成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二是均衡论,认为知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各种知识都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才能避免20世纪以来学术过于分化所导致的视野狭窄,心灵缺陷,因此,必须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均衡的视野、平衡的心智。三是进步论,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解决问题,对他们的生活有所裨益,因此,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与学生未来的生活相结合,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目前,我国通识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这三种理论的影响,在我国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或多或少地能看到它们的影子。但三种理论各有其缺陷与不足。而我们在设计通识课程时,没有很好地进行消化与吸收,说不上有什么理论依据,还未找到通识课程建设的成熟理论,所以,目前通识课程设置和开发,基本上处于比较自由随意和散乱拼凑的状态。

重要核心期刊目录分析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2014年版) 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 第二编经济 第三编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自然科学 第五编医药、卫生 第六编农业科学 第七编工业技术 共计:1983 种 《总览》各版学科类目数量统计表 注:1. 统计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为准 2. 指标体系: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Web 下载量、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 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整理(2015.10)

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A/K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 中国社会科学 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3 学术月刊 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6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8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 社会科学 1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3 江海学刊 1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6 文史哲 17 学术研究 18 江苏社会科学 1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1 社会科学研究 22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3 社会科学战线 2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5 浙江社会科学 26 江西社会科学 27 南京社会科学 28 天津社会科学 29 学习与探索 30 河北学刊 3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2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3 学海 34 江汉论坛 3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7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8 甘肃社会科学 39 浙江学刊 40 人文杂志

山东大学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山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山东大学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维护我校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学籍管理,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等法律法规和《山东大学章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山东大学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在籍学生。 第三条学生管理坚持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育和引导学生承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第二章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四条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参加校外学习中心(函授站)组织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娱体育及科技文化创新等活动; (三)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科学、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四)以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和学生活动,对学校与学生权益相关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五)对学校给予的处理或者处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六)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五条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二)遵守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 (三)恪守学术道德,完成规定学业; (四)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 (五)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学制与学分 第六条我校基本修业年限:高中起点专科(简称高起专)和专科起点本科(简称专升本)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高起专为4年,专升本为5年。

山东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关于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的规定

山东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关于本科毕业生申请 学士学位的规定(试行)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88)学位字012号文件、山东省教育厅鲁教高字[1992]10号文件规定,成人高教本科毕业生准予授予学士学位。为了保证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质量并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本规定。 第一条可申请授予成人学士学位的范围 1.凡我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各种办学形式所培养的有学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我校主考专业的应届本科自考毕业生。 2.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或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举办的函授、业余专科起点的本科班的应届毕业生,其毕业学校向我校推荐者。 第二条授予条件 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2.学习期间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均一次性通过且平均成绩70分(含)以上,毕业生论文(毕业设计或综合考试)75分(含)以上。 3.学位主干课程(一门专业基础课、二门专业课)成绩在70分(含)以上。 4.参加山东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合格者。

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学士学位 1)有考试作弊记录。 2)学习期间受记过以上(含记过)处分。 3)经学校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未通过者,不再授予学士学位。 4)自考毕业生不选考英语(二)课程且用14学分顶替的。第三条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授予程序与办法 1.按我校学校委员会《山大教字[89]008号》文件规定,我校授予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由校学位办统一管理,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继续(网络)教育学院具体实施。 2.成人本科毕业生所在院、部和学习中心将符合学士学位申请条件者的思想政治表现、在学期间全部课程成绩及报名材料上报继续(网络)教育学院,由继续(网络)教育学院审核后报学校学位委员会。 3.学校学位委员会对学位考试成绩合格者进行全面评审,坚持与授予普通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相同标准授予。 4.学校审批通过后报省教育厅审核,核准后由学校颁发学士学位证书,未通过者不再授予。

通识教育的意义

什么叫通识教育?为什么要搞通识教育?我不想从五花八门的教育学定义出发,而是和大家聊聊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当一位高中生进入大学的时候,他/她的头脑中一般只有高考要求的那几门学科的不完整的概念。即便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对其它学科和专业名称有所接触,但也知之甚少。这时如果让他一头扎进一个狭窄的专业,他就会像迷失在原始森林中的猎人一样,茫然不知所措。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就像一片森林,一个猎人如果不了解这片森林中植被类型的水平分布和垂直结构,以及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他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师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让学生们学会打中野物的技术,而是要先熟悉环境。 通识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通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指明方向。所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一般指数、理、化、文、史、哲、天、地、生。这些学科大致相当于我们所称的“基础学科”,英文叫“discip1ines”。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大类(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推理、定量推理、自然科学、社会分析)基本按照这些学科来组织,只是最近加强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维度,这是因为“disciplines”代表了人类探究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类型。对于通识教育而言,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具体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这里不敢班门弄斧地妄谈各个基础学科的思维特点。仅从文学艺术和科学两大知识体系的比较上与大家讨论。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觉的、发散性的、情感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情感交流、相互理解、不断沟通来实现的,所谓以情感人;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逻辑的、讲究经验验证的、理性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从客观证据出发,强调严密推理,所谓以理服人。显然,这两种思维方式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今年,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批新的课程——自2006年起实施的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实施10年后开始“大换血”。18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重新规划,一些不符合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将进行调整。据悉,整个调整过程将持续3至5年。 新方案打破学科壁垒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共分六大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此次调整后,核心课程增加了新的模块——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这七大模块共分50多个基本课程单元,而且不再按照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大科目进行分类。 复旦大学将根据通识教育的目标,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每个课程单元成立教学团队,不同院系、学科和专业的优秀教师共同规划同一个单元的课程,共同研讨教学读本。 比如,原本文史经典中的子学,不再像过去那样,各个院系的老师各开各的课,而是在“诸子经典”这一基本课程单元中,由来自中文系、

历史系、哲学系等不同院系的老师们共同组成“教研室”,对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教学读本等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讨,重新整合。 10年探索试点,通识教育目标进一步深化 在中国的大学中,通识教育课程出现时间才10年左右,许多大学对究竟什么是通识课程的认识,是在教学中逐步统一的。 复旦大学是最早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高校,在2006年推出前,全校曾经就此进行过讨论,即这一课程设计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的共识是——大学必须培养“全面的人”。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心智最开放的时期,而高中的文理分科使得学生的知识越来越割裂。因此,在通识教育最初实施时,六个模块的设计意味着学生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宽度。 但现代知识体系中,学生要真正掌握足够宽度的知识,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加之目前国内大学在推行通识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结果导致课程短缺而不得不因人设课。

山东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学B

《管理学》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强调无论是哪项改革或措施,都应该不仅包括实施过程,还要有监督、反馈过程,这反映了管理的哪项原则:() A.管理的整分合原则 B.管理的相对封闭原则 C.管理的能级原则 D.管理的动力原则 2、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这实际上意味着: () A.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B.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都是由于决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 C.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D.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面对复杂的环境作出决策 3、管理层次较多而管理幅度较小的直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A.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关系 B.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 C.管理严密、分工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 D.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满足感。 4、现代大型公司广为采用的组织形式是:() A.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形式 B.直线制的组织结构形式 C.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形式 D.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形式 5、有效的管理幅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 A.工作能力 B.工作环境 C.工作情绪 D.工作内容和性质 6、“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 A.预先控制 B.实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前馈控制 7、在管理决策中,应该同时有几套被选方案,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以及时做出反应,这反映了:() A.管理的反馈原则 B.管理的弹性原则 C.管理的效益原则 D.管理的价值原则 8、以下哪项不包括在经济环境的分析中:() A.利率 B.贸易赤字和赢余

C.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 D.就业人口的种族划分 9、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B.丰厚的薪水和福利 C.职务晋升 D.领导赏识 10、从组织内部提拔能够胜任的人员来充实空缺职位有很多优点,以下所列举的各条哪一条错误的: () A.有利于鼓舞士气 B.有利于受聘者更快地开展工作 C.有利于平息与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D.有利于节约招聘费用 二、简答题 1、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什么结论? 2、简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3、什么是矩阵结构?它的优缺点有哪些? 4、简述现代组织发展的趋势。 5、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什么结论? (1)工人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不是经济人 (2)领导的责任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 (3)起了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4)存在霍桑效应 2、简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分为两类: 一类是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方面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和工作条件等,称为保健因素,这类因素不能直接祈祷激励员工的作用,但能防止员工产生不满的情绪。 一类是工作内容本身方面的因素,如成就、上级赏识、工作责任等,称为激励因素,只有这类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3、什么是矩阵结构?它的优缺点有哪些? 在最高管理者领导下,既有按职能部门划分的垂直管理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管理系统,形成一种纵横交错的矩阵结构形式。 特点:双重机构,双重领导 优点: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组织结构、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有较好的适应性 缺点:双重结构易产生责任不清、资源不易配置、临时观点等 4、简述现代组织发展的趋势。 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分立化 5、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大学教育应注重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大学教育应注重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一辩立论: 主席、各位评委、在座的同学,大家好!针对于对方辩友所下定义,我想说···那么就来听听我方的定义吧!通识教育,是建立起广泛的知识平台的教育模式。但是,众所周知,面面都到往往面面都不到,通识教育最大的弊病就在于它的浅尝辄止。而专业教育,是以某一学科为主要教育,以其他知识为辅的教育,在广博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对某个领域更加注重教育模式。我们所说的专业教育,并不是说不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不是说教育出来的人才只知道专业领域的知识,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大学教育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包括本科教育、硕博教育。那么,当今社会的需要是什么呢?是需要各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做出突出贡献。我方的判断标准是哪者更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哪者更能够推动知识技能的改进,哪者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对方辩友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但是,我不得不指出:··· 接下来,我方也从三个方面论证: 对于社会来说,首先,当今社会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呈现波状式上升,而社会分工则是呈现树冠状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需要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就需要更加需要专业教育了。其次,现代社会要求分工,当然就需要合作。分工的基础是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够在深度上进行探索。而合作的前提是,各人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专业教育恰恰可以培养某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而通识教育无法满足分工的基础,也无法满足合作的前提,进而是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所以我们说,在这样的框架下,专业教育明显就尤为重要了。 对于人类各种知识技能来讲,只在广度上进行扩展,显然是无法对知识技能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的,在深度上的探索才是最有力度的推动。知识技能方面的不断深入、不断提升,是专业教育的宗旨,专业教育可以提供各方面高精尖知识,培养高精尖人才,从而对知识技能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而通识教育无法做到高精尖知识的提供,更不用说培养高精尖人才了。 对于个人来说,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有什么特征呢?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深化,这对于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投入的精力有着更加高的要求,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精力也是有限的,既然不能穷尽一生来通晓几个领域,那就穷尽一生来精通一个领域。而且,通识教育的人才成果,跟各个专业的专业人才相比,在某一领域的竞争力无疑是薄弱的。所以,专业教育也就成为了必然。 我通过对当即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个人方面来论证了我方观点,所以,我方有理由坚信:大学教育应该注重专业教育。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通识教育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建设经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养成文明意识与历史观念,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升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通识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以下简称通识核心课)更加注重经典阅读、深度学习、问题探究和能力养成。 第三条通识课程重在启迪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成为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通识课程应更多地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力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第四条通识课程分为以下四个系列: 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

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III.艺术与人文。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境界和人文情怀。 IV.数学、自然与技术。这类课程目的是向学生打开自然世界,以科学思维和方法展现大自然内在的法则,使学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五条学校设立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 (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为学校通识教育提供咨询建议并推动通识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部。 第六条专家委员会根据工作情况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其职责为:

(精选)山东大学继续教育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试题3及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卷 3 一填空。 1 逻辑代数中,基本的运算关系是与、或和非。 2 十进制数27转换成二进制数为11011 ;转换成8421BCD码是00011011 。 3 在逻辑代数中,= +B A A A+ B ;= ⊕1 A。 4 同一个逻辑函数可以有不同的逻辑表达式,但用真值表表示是相同一样的。 5 对于一个4变量的逻辑函数,所构成的最小项的个数是 1 6 ;任意两个最小项相乘等于 0 。 6 两个变量组成的与非关系的逻辑符号是;异或关系的逻辑符 号为。 7 集成TTL逻辑门电路的电源电压一般是 5V ;对于不用的输入端如果悬空,其逻辑上相当于高电平1 。 8 集成CMOS逻辑门电路其静态功耗近似为 0 ;对于CMOS与非门,对于多余的输入端应接高电平。 二解答下列各题。 1求图示电路的输出F1逻辑函数表达式。 A B F1 1 +V TN1 TN2 TP2 TP1 二大题1小题图 2 求图示电路F2的真值表,并求出最简的“与—或”表达式。

A B C 二大题2小题图 三分析下列各题。 1 已知各门电路都是TTL 门电路,试画出输出L 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波形。 A B C A B C 三大题1小题图 2 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试画出输出Q 的波形。 三大题2小题图 CP 四一保险柜的锁受三个按键A 、B 、C 控制,要求三个按键同 时按下时,或A 、B 两个键同时按下,或A 、C 两个按键同时按下,锁被打 开;否则锁闭合。 1 列出上述逻辑问题的真值表。 2 设计采用最少的与非门实现该功能的逻辑电路。 3利用8选1多路数据选择器设计实现上述电路。(8选1数据选择器逻辑符号 如图)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宣传提纲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宣传提纲一.为什么要提升个人学历层次或学历的作用 1、求职的敲门砖 大多数用人单位在筛选简历的时候,本科或者以上的学历要求基本是最低的了。你越努力学习,以后你的选择越多,机会就越多。没有相应的学历,你连应聘的资格都没用。高学历不代表高的工作能力,但是绝对能给你更多选择的机会。 2、晋升职务、提高薪资的硬性条件 大部分单位都是按照学历的高低来调整基础薪酬的,相同能力,大专可能就会比本科少200-300的底薪(只是举例,每个单位情况不同)。并且在事业单位中,想要晋升为更高的职位,通常需要更高的学历才行。学历高者,工资级别自然要高一些。职务晋升没有学历,要想提拔,几乎不可能。学历已经成为分配社会资源的凭证。 3、个人素质和竞争力提升的最直接的表现 学历是你展现在别人面前的第一印象,是最直接的表现。找工作时,没有高学历要用过硬的技术和作品去砸门,有了高学历只需要敲门,费的力气不同,效果还不同。现在的领导,看他们的简历,前面几项中必须要有学历,仔细看他们的学历多半是在职后弄得。在每个人的简历中学历都摆在醒目的位置。高学历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高素质、高诚信。能力是软件,学历是硬件,能力需要学历作为平台进行展示。“你的名字,写在毕业证上才好看!”。 4、大中型城市落户积分重要加分项

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基本上实行“积分落户制”,按照制度设计,流动人员的学历、职称、社会保险、社会服务、荣誉称号等都可置换一定分值,累积的分值将可能为他们换得梦寐以求的“城镇户口”或“子女入学指标”。很多地区学历的高低不仅是加分项,还是门槛。 5、学历是婚恋的一个重要筹码 我们经常看到朋友炫耀自己的女朋友或男朋友,说自己的恋人或爱人是某某大学毕业,具有多高的学历;周围朋友介绍男女对象时,一般都先把对方的学历等教育状况介绍清楚。高的学历是恋爱的基础和保障,是婚恋对象选择的重要参考。 6、给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都不愿学习,凭什么要自己的小孩好好学习??!!很多孩子都会出现向父母看齐的现象,父母现阶段的知识学历也是孩子学习目标的参考,影响到孩子对学历的追求。鉴于这种榜样模仿的现象,很可能父母学历的高低就影响着孩子未来的知识水平。 7、孩子入学、就业等事务的参考 现在小孩上重点优质私立小/中学,父母为大专或本科学历者,优先录取。学历不仅是为了自己升职加薪,也为了小孩能上个好的学校,不要等到政策来临的时候才后悔没有早点提升学历!从这方面来看,个人学历已经上升到家庭责任的问题。 学历提升已然成为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高学历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它背后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更高的能力,是沉甸甸的!你可以拒绝学习但是社会却不会因

山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 专业热力发电厂考试题C答案及评分标准

山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热力发电厂》试卷C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概念题 1、除氧器再生沸腾 当进入除氧器的其他汽水足够把进入除氧器的凝结水加热到饱和温度,即不需除氧器抽汽时,由于破坏除氧器内的汽水正常流动,除氧效果恶化,排汽量大增,此种现象即除氧器的再生沸腾现象。 2、热化发电比 X=Wh/W,供热机组供热汽流的发电量/总的发电量 3、给水回热循环 是利用已在汽轮机中作过的蒸汽,通过给水回热加热器将回热蒸汽冷却来加热给水,以减少液态区低温工质的吸热,因而提高循环的吸热平均温度,使循环热效率提高。 4、蒸汽再热循环 是保证汽轮机最终湿度在允许范围内的一项有效措施。 5、管道效率 汽轮机的热耗量与锅炉热负荷之比。用来表征蒸汽从锅炉流至汽轮机进口,由于发生压力损失和散热损失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6、加热器端差 加热器汽侧压力下的饱和水温与出口水温的差值,有称上端差.下端差: 离开加热器的疏水温度与加热器进口温度之差。 7、凝汽式电厂的热耗率 发电厂每生产1kW×h的电能所需要的热量。 8、回热作功比 机组的回热汽流作功量占机组总作功量的比例. 二、单项选择题 1、高压加热器的旁路阀门若关闭不严,(B ) A降低机组的安全性 B会降低机组的经济性 C对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影响 D对机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无影响 2、汽轮机Ⅰ,Ⅱ级旁路(即高、低压旁路)的减温水。(A ) A都来自给水

B都来自凝结水 C分别来自给水和凝结水 D都来自循环水 3、凝结水泵和给水泵都需要设置__。(D ) A再循环管和抽空气管 B抽空气管和逆止阀 C抽空气管和备用水泵 D再循环管和逆止阀 4、热力系统中压力最高的部位是__。(D ) A锅炉汽包内 B锅炉过热器出口 C汽轮机主汽门前 D给水泵出口 5、在汽轮机相对内效率中考虑的损失包括__。(C) A余速损失和轴封漏汽损失 B湿汽损失和汽轮机机械损失 C动叶损失和中低压缸联通管的节流损失 D主蒸汽管道的散热损失和主汽门的节流损失 6、有回热的机组的给水温度__。(①) A随负荷的升高而升高 B随负荷的升高降低 C不随负荷变化而变化 D与负荷的变化无确定的关系 7、给水温度一定时,随回热级数的增加其热经济性。(B) A先增加后减少 B的增长率不断减少 C的增长率不断增加 D以不变的增长率增加 8、决定并列运行热力设备间负荷经济分配的是设备的__。(D)A能耗率和空载能耗 B煤耗率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概述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概述 发表时间:2015-06-24T08:51:39.8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8期供稿作者:孙燕超[导读]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者们对通识教育赋予不同的意义。通识教育同教育的发展一样,内涵也是变化发展的。 孙燕超兰州大学教育学院730000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知本”社会的到来,通识教育日益得到认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不同学者的观点大相径庭。对近年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二者的关系研究与争论进行梳理和分析,明晰二者的定义和二者关系,总结对策,有利于未来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也期待能提供理论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改革 “通识教育”的概念于19世纪在美国诞生,从1828年的《耶鲁报告》,到1945年哈佛红皮书《自由社会的高等教育》重申与强调,致20世纪以来知识经济时代的诉求,已历经20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作为全球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与核心追求,通识教育日益得到强调和重视。 一、通识教育的定义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者们对通识教育赋予不同的意义。通识教育同教育的发展一样,内涵也是变化发展的。虽然迄今为止,学者们对通识教育尚未有一个统一而明晰的定义,但都体现并认同其基本内涵,一是指与专业教育部分相对的部分,主要表现为专门的通识课程;二是指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观,通识教育是一种终身学习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通识教育“实际上是全面素质的教育”。[1] 二、专业教育的定义 专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专业划分为依据开展的教育。布鲁贝克将专业教育解释为“为工作而接受的教育或训练”。[2]哈佛大学在《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中,将专业教育定义为“旨在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的教育”。专业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学科的设置与划分是其基本依据。专业教育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 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和总结,我国学者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主要包括三个观点:一是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与前提;二是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三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关系。 1.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与前提 该观点认为,大学作为社会的中心与文明的灯塔,培养的是全面的人,是合格的公民,然后才是一个职业人与劳动者,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名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包括宽广的文化知识,科学的理性以及人文关怀的精神等[2], 这样一个公民,他必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主动有效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如我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所言,大学“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这一理想必定通过通识教育才能实现。显然,本观点是经典意义大学传统理想的坚守者,是所谓的“经典学派”。 2.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组成部分 该观点认为,在市场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大学只有适应社会,承担社会服务职能,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大学作为培养人的主要场所,为社会输出的也应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高校按照社会分工对大学生实施专业教育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应该是为专业教育服务的,是相对一定专业背景下的通识教育。同时,通识教育只有依托专业教育,才能实现。可以看出,该观点是典型的“高等教育适应论”,高等教育适应市场成为趋势,可称为“市场学派”。 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 该观点认为,过分强调通识教育容易使教育陷入空洞,陷入知识技能“无用论”,而过分重视专业教育则会使学生只熟悉单一学科体系,对其他领域一无所知,容易失去综合交叉的学习机会以及不同领域自我探索沟通的能力。因此,通识教育应该与专业教育并重,实现“两手抓”,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并行,打破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界线,以取得通识知识与文化等方面的平衡,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人文精神和教养的人。可称之为“中间学派”。 四、问题与启示 通过上述“经典学派”、“市场学派”以及“中间学派”的观点争论,一方面说明当前学界与社会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对通识教育没有明晰统一的理论与实践,导致通识教育口号虽响,却步履维艰。如通识教育概念模糊。对通识教育的理解显得空洞化,没有明确的对象与方法。二是课程不明晰。各个高校的通识课程概念模糊,设置标准不一。有的认为人文教育就是通识课程,有的则以选修课代替通识课。 因此,当代高等教育发展要在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冲突与消长中走向融合,必须明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开展通识教育理论统一与实践探索。恪守学术自由理念与适应时代需求,促进文化之间的博弈、整合, 保持各方面的平衡发展。参考文献 [1]顾秉林人文教育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2)。 [2]姜彩丽论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融合[J].黑龙江教育,2012,(8),47-48。

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及管理办法

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及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及管理,改革和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调动各教学单位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开出更多优质通识教育课程,全面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及管理实施细则》的精神,学校决定有步骤地实施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一、核心课程建设要求 1、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5个领域:社会科学与人类发展;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人文学科与审美艺术;自然科学与现代技术;语言运用与工具拓展。要求2012级及以后的学生,在所选修的10个通识教育学分中,至少有6个以上学分必须来自选修上述5个不同领域的核心课程或通识教育讲座方可毕业。今后将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情况,逐步提高核心课程学分比重,直到全部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分取代一般公共选修课程学分。 2、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理念:我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要秉承“学科贯通、研读经典、协同培养、拓展视野、提高素质”的教育理念,在依托专业的基础上,强调通识教育的共通性、普适性、博雅性、融合性、启迪性和价值性。 3、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程和通识教育讲座课程组成。核心选修课程的设置由学校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指引》予以引导。通识教育讲座课程是指围绕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要求、由同一系列通识教育学分讲座所组成的通识教育讲座课程,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学分讲座内容应尽量贴近理论前沿、政策前沿和实践前沿,每学期举办若干期。 4、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采取招标建设制度。对尚未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全校教师可按照《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指引》自愿申报,相关教学单位推荐,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评审,学校认定。对我校教师尚未具备条件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由通识教育中心聘请具备条件的校外教师开设,并报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核准。对获准新开设的核心课程,学校给予课程建设启动经费资助(32课时的,每门6000元、16课时的,每门5000元),以帮助课程负责人尽快开出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