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2课时)

导入案例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首先讲请客的小插曲,花同样的钱如何买菜请朋友吃饭的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学习经济学的意义所在。

第一节经济学基本概况

一、经济学产生的根源:欲望的无限性;资源的稀缺性及行为选择(如何有效利用资源)

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何时何地生产;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稀缺性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有效、合理配置的科学。

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按研究对象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前者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后者研究资源利用问题,换句话说,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及相应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基本假设为完全理性、市场出清和完全信息,主要研究内容为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何如决定。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为国民收入核算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表现为:两者的差别有研究对象、要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研究方法,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揭示经济运行规律。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个人主义方法论

二、基本假设(有理性假设、自利假设和均衡假设)

三、边际分析

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五、模型分析

第二章供求理论(4课时)

导入案例说明供求关系的变化及其重要性

第一节需求理论

需求的定义:同时具备有能力和意愿才形成需求

需求的影响因素:商铺价格、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动、消费者预期收入水平和商品预期价格、政府消费政策

需求的表示方法:需求函数、需求曲线和需求表

需求定律的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区别在于前者是由商品价格本身变化引起需求数量的变化,而后者是由非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量变动。

第二节供给理论

供给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个人或厂商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影响因素:商品的自身价格、生产要素价格、相关商品价格、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生产者的预期和其它因素

供给的表示方法:供给函数、供给曲线和供给表

供给定律的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规模经济、两类劳动的供给、预期的作用和稀缺商品)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前者是指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所引起供给量的变化;后者

是指非价格因素引起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均衡与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的决定: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点成为均衡点,

这两条曲线的交点即为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的变动:供给不变需求发生变化时,需求增加会推高均衡价格,反之,需求减

少会降低均衡价格;需求不变供给发生变化时,供给增加会降低均衡价格,反之,供给减少

会推高均衡价格;供给和需求同时发生变动时,分四种情况。

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一、支持价格:政府为了保护种粮农民获得基本收益,采取高于均衡价格的粮食收购价

格,最终出现供大于求,政府购买过剩的部分。

二、限制价格: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实行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最终出现供不应求,政府只能限量供应,导致可能出现黑市交易,例如80年代凭票购买猪

肉。

第四节 弹性理论

一、弹性的定义: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某种变动做出的反应程度,弹性系数即两个

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用E 表示,假设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X 、?Y 分别表示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变动量,则弹性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Y

Y X Y E X X Y

X

??=??? 弹性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又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

叉弹性,供给弹性主要指供给的价格弹性。

二、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即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

比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需求价格弹性说明了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d Q

Q P Q E P P Q

P

??=-=-??? 负号是由于需求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动。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弧弹性和点弹性

弧弹性就是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由于在实际中,两点的基点不同,弹性计算得

到的结果差异很大,因此,通常采用变动前后价格和需求量的算术平均数来计算弹性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12d 121212

22P P Q P Q E Q Q P P P Q Q +???=-÷=-?++?+ 需求的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也就是说价格变动无限小时所引起的需求

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可以令P ?→0,则:

d 0lim P Q P dQ P E P Q dP Q

?→?=-?=-?? 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需求完全无弹性、需求完全有弹性、单位需求弹性、需求缺乏弹

性和需求富有弹性。

P

P

0 Q0 Q0 Q

P P

0 Q0 Q

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商品的替代数量和替代程度、商品支出在消费者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商品用途的广泛性、消费时间的长短。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消费者的收入同方向变化,前提是此类商品E为正数;若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其对商品的需求量反而降低,则是正常品,此时,

M

Q

d

0 I

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是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比率之比。需求价格弹性公式表示为:

Y Y Y X XY X X Y X

Q Q Q P E P P Q P ??==??? 需求交叉弹性的种类分为:XY E >0,XY E <0,XY E =0这三种。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全部支出

三、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即当价格变动1%时,供给量相应变动的百分比。

供给弧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1212121222

S Q

Q Q P P Q E P P Q Q P P ?++?==???++ 供给点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S Q

Q P Q E P P Q

P

??==??? 供给弹性的类型:供给完全无弹性、供给完全有弹性、单位弹性、供给缺乏弹性和供给富有弹性。

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生产成本的变化、生产的难易程度、生产规模大小和变化的难易程度、生产周期的长短。

四、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是将市场均衡和弹性理论结合起来,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市场价格和产量变动的状况,主要用于解释生产周期较长的农林产品,在供求不平衡时所发生的价格和产量相互循环影响和变动的理论。蛛网理论是运用动态均衡分析法来考察市场均衡的变动过程和稳定

条件的理论。

蛛网理论建立在三个基本假定的基础上:一是自由市场经济,二是所研究的产品从生产到市场需要较长时间,三是本期价格取决于本期产量,本期的产量取决于上一期的价格。

在这三个基本假定条件下,形成三种模型:

(1)收敛型蛛网

(2)发散型蛛网

(3)循环型蛛网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4课时)

第一节 效用概述

一、效用与效用函数

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f ()TU Q = 边际效用TU MU Q

?=?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货币的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不断减少。

三、消费者均衡

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

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的三个假设条件:消费者的收入既定、消费者的偏好既定和商品的价格既定。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用单位货币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即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X X Y Y I P Q P Q =+

X Y I X Y

MU MU MU P P == 四、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与实际支付的总价之间的差额。用公式可表示为:

1

011()Q CS f Q dQ PQ =-?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性质:完备性、传递性和非饱和性。

一、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说明其效用水平越高。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或者满足程度,消费者增加以单位某种商品消费时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XY Y MRS X

?=-?, 当商品数量趋向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可以写成:

0lim XY x Y dY MRS X dX

?→?=-=-? 同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即X XY Y MU MRS MU =-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但也存在某些特殊情况: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和完全

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二、预算线

预算线又称为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预算线移动包括收入变化、商品价格变化及两者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的移动。

三、消费者均衡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为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的均衡点。消费者均衡的数学表示为:

X XY Y P MRS P =,由于X X Y Y

P MU P MU =,所以,均衡条件还可以表示为X Y X Y MU MU P P =。 四、价格-消费曲线与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是指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发生位置上的变动,从而形成不同的均衡点的轨迹。

第四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替代效应是一种商品消费量增加的部分代替另一种商品的部分消费,收入效应是因商品价格降低而提高实际收入水平。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总效应

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四章 生产理论(6课时)

第一节 生产函数概述

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Q f L K N T =,常见的生产函数有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

数,其通常形式分别为:

min(,)Q L K v =,Q AL K αβ=

第二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以劳动力这一单一生产要素为例,生产函数可以简单表示为()Q f L =,总产量L TP = ()f L ,平均产量L L TP AP L =,边际产量L L TP MP L

?=?。当边际产量为零时,对应的总产量最大,而总产量下降时,边际产量开始为负值;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递增趋势,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边际产量呈递减趋势,两者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连续投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那么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是递增的,但在达到一定限度之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则是递减的。

二、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厂商根据生产目标不同,对投入的生产要素应控制在某个合理范围。

第三节 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假设某生产中只投入劳动力和资本两种要素,那么,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Q f L K =

一、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是指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等产量曲线的特点有: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离远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

量越高,反之,则越低;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等产量曲线的类型分为三种:两种投入要素完全替代且替代比例为常数;两种投入要素不能替代;两种要素可以相互替代但替代的比例随着产量变化。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假定以L ?代表劳动力投入量的变化量,K ?代表资本投入量的变化量,LK MRTS 代表劳动力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则有:

LK K MRTS L

?=-?,微分形式为: 0

lim LK L K dK MRTS L dL ?→?=-=-? L LK K

MP K MRTS L MP ?=

=? 二、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由称为厂商预算线,是指在既定成本及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最大数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假设厂商给定的总成本为C ,劳动力价格或工资率为w ,资本的价格为r ,那么,厂商购买的劳动力L 和资本K 两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满足如下方程:

C wL rK =+,其中,等成本线的斜率为w r

-。等成本线有如下几个特点: (1)离原点较远的等成本线代表较高的成本

(2)同一平面图上的任意两条等成本线不相交

(3)等成本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

(4)在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等成本线是一条直线,其斜率是个常数,等于两种要素投入的价格之比

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最优组合

将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结合起来,可以解决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最优组合问题,其中,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产量一定时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另一种是成本一定时产量最高的要素组合,无论哪种情况,其要素组合点表现在图形上,均为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也成为生产者的均衡点。生产者均衡的基本条件为:

L LK K MP w MRTS MP r

== 即在一定的总成本限制条件下,为获得最大产量厂商应选择的要素投入的最优数量组合,使得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四、生产的扩展线

第四节 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按相同的比例同时变动所引起的产量变动。规模报酬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

第五章 成本理论(4课时)

第一节 成本概述

一、成本与利润

成本的定义及类型

会计成本:厂商在生产中按照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

机会成本:由于使用某一要素投入而必须放弃的这一要素其它用途的最高代价

显性成本:直接发生的费用

隐性成本:使用自己的生产要素折算的成本

私人成本:生产者按市场价格支付的一切费用

社会成本:指社会为某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所支付的成本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无法收回的费用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与正常利润

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之差,政策利润是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支付,通常以隐性成本记入总成本。

二、成本函数

成本函数是指在生产技术条件和生产 要素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如果用C 表示成本,Q 表示产量,则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

()C F Q =,由于(,)Q f L K =,因此,[(,)]C F f L K =

成本函数可以分为短缺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分别表示为:

()[(,)]C F Q F f L K ==,其中,K 表示固定投入,L 表示可变投入,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由于长期成本函数中一切投入要素及要素的价格都是可变的,因此有

()[(,)]C F Q F f L K ==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的类型

短期总成本(STC )、短期平均成本(SAC )、短期边际成本(SMC )

短期总成本(STC )由总固定成本(TFC )和总可变成本(TVC )之和,表示为:

STC =TFC +TVC

短期平均成本(SAC )由平均固定成本(AFC )和平均可变成本(AVC )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STC SAC Q

==AVC +AFC TFC AFC Q =,TVC AVC Q

= 短期边际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STC SMC Q

?=?,微分形式dSTC SMC dQ =,需要注意的是边际成本只和总变动成本有关,因此,短期边际成本又可以表示为:TVC dTVC SMC Q dQ ?=

=? 二、SMC 和AVC 及SMC 和SAC 的关系

SMC 分别与AVC 、SAC 的最低点相交,且三条曲线均呈U 型变化特征。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长期总成本(LTC )、长期平均成本(LAC )、长期边际成本(LMC )

()LTC LTC Q =

()()LTC Q LAC Q Q

= ()()LTC Q LMC Q Q ?=

?,当Q 的变动趋向于零时,0()()()lim Q LTC Q dLTC Q LMC Q Q dQ ?→?==? LAC 与LMC 的关系:两者都呈U 型特征,LMC 与LAC 的最低点相交。

第四节 收益与利润

一、收益函数的种类及各种收益函数的关系

总收益(TR )的函数形式表示为:()TR Q PQ =

平均收益(AR )的函数形式表示为:()()TR Q AR Q Q

= 边际收益(MR )的函数形式表示为:()()TR Q MR Q Q

?=?,当Q 的变动量趋向于零时,0()()()lim Q TR Q dTR Q MR Q Q dQ

?→?==? 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

由于价格可以表示为需求量的函数,即()P P Q =,于是,总收益函数可以表示为:()()TR Q P Q Q =,若()P Q a bQ =- (0,0)a b >>,于是,总收益函数可以表示为: 2()TR Q PQ aQ bQ ==-,平均收益函数表示为:()()TR Q PQ AR Q P a bQ Q Q =

===- 边际收益函数表示为:()()2dTR Q MR Q a bQ dQ =

=- 收益曲线的关系:当边际收益大于零时,总收益处于上升阶段,此时,平均收益也大于零;当边际收益等于零时,总收益最大;当边际收益小于零时,平均收益仍然大于零,但总收益处于下降阶段;当平均收益等于零时,总收益也等于零。

一、利润最大化原则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C MR

成本时,厂商增加产出可以带来利润的增加;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厂商增加产出会带来利润的减少。

第六章市场理论(8课时)

第一节市场理论

一、市场类型及竞争强度

厂商的数目、厂商产品的差异程度、厂商对价格的控制程度和厂商进出行业的难易程度,根据这些方面,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其具备四个条件:厂商有无数多个,产品同质无差别,厂商进入或退出行业完全自由,信息完全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P的水平线。对于单个完全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均衡价格

==,因此,需求曲线TR是竞争厂商来说,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即AR P MR

一条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二、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短期均衡

厂商获得经济利润面临的平均收益位于厂商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之上;当厂商获得正常利润时,其平均收益曲线与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当厂商收益小于成本时,出现亏损状态,但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成本,但仍然大于平均可变成本,这时厂商虽然出现亏损,但仍然可以继续生产,生产比不

生产强;二是,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这时厂商处于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三是平均收益小于平均可变成本,这时,厂商亏损,需停止营业。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 LMC SMC LAC SAC ====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的全部供给只有一家厂商提供,这个厂商就是垄断者,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其基本特征有: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该厂商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其它厂商很难进入该行业。完全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包括:规模经济,政府特许,对资源的控制,专利与知识产权。

二、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函数为:a 1Q P b b

=-,那么反需求函数为:a P bQ =-,总收益TR = PQ = 2a Q bQ =-,平均收益a TR AR bQ P Q ==-=,边际收益2dTR MR a bQ dQ

==- 厂商的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价格弹性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1(1)d

MR P e =- 三、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供给曲线

厂商获得经济利润和获得正常利润

厂商亏损的三种状态

完全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四、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 LMC SMC ==

五、价格歧视

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成为价格歧视:根据歧视程度不同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的每一件产品都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因此也成为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的程度小于一级价格歧视,它是对不同的消费者数量规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其程度小于二级价格歧视。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的数目比较多且进出行业比较容易。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分为两条,一条曲线比较平坦而另一条曲线则比较陡,比较平坦的曲线即需求弹性较大,厂商通过自己降低产品价格而其它厂商则不会降价,这是厂商的主观需求曲线,反之,则是厂商的客观需求曲线。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是MR SMC =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 LMC AR LAC ==

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产品同质或异质,厂商数目极少且其它厂商难以进入,厂商之间相互依存及厂商决策的不确定性。

二、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的假定为:市场上只有两个厂商且销售相同的产品,两个厂商的生产成本都为零,两个厂商面临共同的线性市场需求曲线,两个厂商都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由于双方都在根据对方调整自己的市场容量,最终,在均衡时两个厂商的产量都为市场容量的三分之一。

三、斯威齐模型

斯威齐模型假定,某寡头厂商预期其它厂商对自己价格变动的反映是跟着降价而不跟提价。

第六节不同市场经济效率的比较

垄断程度与经济效率呈反向关系。

第七章分配理论(4课时)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是只有当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相等时,厂商才能在要素使用上达到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分为两种价格:源泉价格和服务价格。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即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乘以边际收益,边际物质产品MRP MPP MR

的变化取决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而边际收益的变化取决于产品的市场结构。边际要素成=?,即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乘以边际成本,边际要素成本的变化取决于要本MFC MPP MC

素的市场结构。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将取决于最后增加使用的那单位生产要素所带

=的水平线上。在完全竞争市场来的收益恰好等于为使用它所支付的成本,即MRP MFC

上,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而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小于产品价格。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要素市场的供给曲线一般是一条从左到右逐渐上升的,但也有特色情况,例如土地资源供给和劳动的供给。在生产要素市场为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下,边际要素成本位于平均要素成本之上。

三、不同市场结构下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当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时,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当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时,即为均衡要素数量,对应的价格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当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不完全竞争市场时,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的要素使用量,而平均要素成本曲线决定了均衡的要素价格;当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和要素市场为不完全竞争市场时,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相交的点即为均衡的要素使用量,与均衡要素量对应的平均要素成本曲线上的点为均衡要素价格;当产品市场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和要素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时,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平均要素成本曲线相交的点为均衡的要素使用量。

第二节劳动和工资

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的实际购买力

一、劳动供给曲线

单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表现随着工资率的上升,劳动供给增加,但工资达到一定水平后,提高工资率反而会引起劳动供给减少。

二、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由于整个社会的劳动供给弹性很小,因此,工资水平的小幅波动对整个社会劳动量总供给的影响很小。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社会总工资水平就由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存在买卖双方垄断的现象。

第三节土地和地租

一、土地的供给和地租的决定

土地的供给没有弹性,地租又称为土地的服务价格(以租赁的形式)。

二、租金

租金分为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准租金是指某些素质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经济租金是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得到的实际收入中超过其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

第四节资本和利息

一、资本和利息的定义

利息是资本的使用价格,即使用资本的报酬。利息水平,即利率等于资本服务的利息与资本价值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r

Z

P

=,若在一年中,资本发生了增值或减值,则利息的公式变为:

r

Z P

P

+?=

二、利率的决定

均衡利率是由资本的需求和供给的均衡状态决定的。

第五节利润

利润通常被认为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分为正常利润、超额利润和垄断利润。超额利润是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又称为经济利润。垄断利润也是超额利润的一种。

第六节社会收入分配

一、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越接近对角线,则收入越平均;反之,越远离对角线则收入越不平均。基尼系数等于零时,说明收入绝对平均,等于1时说明收入绝对不平均,一般基尼系数处于0到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收入分配越不平均。那么,基尼系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介绍概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及 其介绍 张五常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 中文名:张五常 出生地:中国香港 出生日期:1935年12月1日 职业:教授,经济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 分校

简介张五常(1935年12月1日-),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张五常教授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35年出生在香港,抗日战争时期曾随父母到广西避难,耳闻目睹中国内地农村之艰苦,从小起就希望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其著作《佃农理论》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 求学生涯他早年师从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大师阿尔奇安和科斯,科斯称张五常是最为了解他的思想真谛的人;他与现代产权大师科斯、巴泽尔共事多年其思想互相影响与激励;他与大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往甚笃,张五常香港的家往往成了他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他多次陪弗里德曼来中国,与国家领导人畅谈中国改革之大要;他也应邀参加诺贝尔奖颁发大典,被奉为嘉宾;他被选为1997

—1998年度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的殊荣,等等。此等际遇,在中文世界的经济学家中,恐怕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受欢迎的教授“最劣的教师”1991年,在香港大学一些所办的“最差教学奖”的选举中,张五常被选为“最劣的教师”。张五常荣登劣座,几乎全香港哗然!其实,这十分自然,如果按照东方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标准,张五常的教学肯定会与其要求不合。张五常讲课,从来不备课,也没有讲义,更不在黑板上板书。在他看来,自己天天思考的经济学,备课是多此一举。即使是正式场合的演讲他也不会有多少准备(如:1991年到瑞典对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的演讲,1998年到美国任西部经济学会会长的演讲)。 中国经济制度分析的第一人 率先将新制度分析系统地运用到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第一人,非张五常莫属了。张五常受著名新制度经济 学大师科斯、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亲传,与诺斯、巴泽尔共事多年,耳儒目染,一代新制度经济学宗师呼之欲出(科斯在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演说中多次提到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科斯,1994)。诺斯也多次提到张五常对他经济思想的影响。)。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应该是把制度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引入到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张五常将产权制度的分析方法应用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上并创立了“新租佃理论”。张五常

中国最具影响力10大经济学家北大占4人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评选揭晓 由《世界商业评论》评选的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于10月18日正式揭晓,香港大学张五常教授名列榜首,英年早逝的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名列第二,而被称为小股民代言人的郎咸平教授排列第三。林毅夫、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茅于轼、樊纲、邹恒甫等七位教授也共同名列榜中。值得关注的是,前三位经济学家均毕业于美国名校,受过系统的西方经济学训练。 在中国,被称为“经济学家”(Economist)有5000人,然而,能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经济学者不超过100人,而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应该不超过10人。目前而言, 中国经济学家在国际经济学界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他们的观点目前处于边缘状态, 世界主流媒体很少关注中国经济学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主要原因不是中国人不聪明或中国经济规模小, 而在于中国经济学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落后,经济学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本科生带博士生的现象比较普遍!就经济学教育而言,中国甚至还远远不如经济非常落后的印度,英语优势使得印度大学生可以尽快尽早地阅读西方经济学原著。要改变经济学家“数量多,质量次”这一客观现实,中国经济学界至少还要努力15-20年! 中国经济学家的言论观点事无巨细地影响着经济学的发展、国家大政、行业发展和市民生活。其中还不乏一些经济学家明星,他们观点独到、语言犀利并充满人格魅力。而我们最关心的是哪个经济学家的学术观点站在世界的前沿?谁是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家? 谁是最受争议的经济学家?谁是商务生活中最有权威的风向标? 为此,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主编的《世界商业评论》对500位经济学人、财经记者、高级经理进行了专门调查,经过https://www.360docs.net/doc/f611210095.html,世界经理人网站网友投票,从15位候选经济学家中选出“ 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评选指标包括3个方面: 学术影响力(60%)、经济影响力(30%)、社会影响力(10%)。学术影响力主要考察在候选人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被引用次数;经济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对经济增长、经济改革和产业政策的影响;社会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知名度以及话语可信度。详细分析报告将刊登在《世界商业评论》今年第11期上。世界经济学人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f611210095.html,还将为每个经济学家建立个人网站,以方便经济工作者学习和查阅。 《世界商业评论》以翻译和报道世界级商学院教授、世界级企业CEO以 及世界级经济学大师的文章为主,揭示企业在管理中成功或失败的策略,同时从全球最具权威性财经和管理出版物中萃取领先管理思想和财经话题。《世界商业评论》忠实读者为高级经理和经济学人。

论经济法的理念

论经济法的理念 内容摘要:经济法理念是经济法的基本范畴,通过界定经济法理念,明晰当中的内涵,探索其内在价值及实现方式,有利于深化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揭示经济法的本质,提炼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理念的确定在经济法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在执法和司法机关的法律适用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经济法经济法理念社会本位 一、经济法理念的基本界定 (一)法理念诠释 汉语当中的“理念”一词出现较晚,最初是由日本人从德语Idee翻译(意译)而来的,是指在一定世界观主导之下的某种基本观念。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过:“法律是人性中所蕴含的最高理性,告诉人们所应做之事,禁止人们所不应做之事。”因此,法律不能仅限于条文的表面含义,应该注重法律的思想内涵。“理念”,作为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指的是“一个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型”。1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西方哲学家也给理念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理念论中,柏拉图剔除了“理念”一词的感性色彩,以此来表述存在于彼岸世界的每一类事物及其特性的原型、渊源,它是事物最真实的存在和极致状态,而我们所看到的此岸世界的各种事物不过是它的影子,这些事物因“分有”了理念而存在。2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并不与事物相分离,而是与质料相结合,存在于具体的事物当中。康德认为理念是指“纯粹理性的概念”,“它在感官中是不能有任何与之重合的对象的……它们把一切经验知识都看作是由诸条件的绝对总体性所规定的。它们不是任意虚构出来的,而是由理性的本性自身发出的,因而是与全部知性运用必然相关的。最后,它们是超验的,是超出一切经验的界限的,所以在经验中永远不会有一个与先验理念相符合的对象出现。”3黑格尔认为理念可以理解为理性,也可以理解为主体——客体;观念与实在,有限与 1《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465页。 2严存生:“论法的理念——兼论法哲学的研究对象”,载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3[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8—279页。

经济学六大理论及其它概念理论

经济学六大理论及其它重要概念 一、需求与需求的变动 (二)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市场需求有重要影响; (3)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负相关关系; (4)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两种关系: A.互补关系: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反向变动; B.替代关系: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同向变动。 (5)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6)其他因素:城市化水平提高、家庭人口减少、降低房地产税等,可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 (三)需求规律: 需求量的变化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需求规律在理论上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综合作用——价格效应来解释: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总是负值:甲商品价格上涨,乙商品需求量增加----负效应; 2.收入效应:可能正,也可能负。 A.正效应----价格下降↓,改用其他商品,对其需求减少↓。方向一致 B.负效应----价格下降↓,对其需求增加↑。方向相反 正常商品----替代为负、收入为负,价格效应为负。满足需求规律。 特殊商品----价格效应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力量对比的结果。 吉芬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就不买 炫耀效应----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 问:什么是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 什么是正效应负效应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减同方向为正效应。 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加反方向为负效应。 二、供给与供给的变动 商品价格与供给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与需求相反! (二)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其他商品的价格; (3)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成本的影响。 (4)政府的政策:

经济学各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方向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专业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特定经济制度下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学科,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对于把握现实经济运行的规律,理解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发展趋势,以学好各门应用经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这种领先地位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点的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重要刊物上每年都有论文发表,多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5项成果获孙冶方经济学奖,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本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工作者,许多成为著名专家、教授、学者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骨干、领导者。多年来主要流向国家政策研究部门、政府部门、重点科研院所。近几年来,毕业生也进入新闻、金融、出版等部门。 020104 西方经济学 目前,各大院校与西方经济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西安交通大学大学为例,该专业所包含的研究方向有:西方宏观经济学研究及其动态研究、微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动态研究和西文经济学说发展历史的研究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依存的进一步加深,我国急需既熟悉中国国情,又深谙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专门人才,这里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意义来看该专业的就业前景。 (一)积极借鉴,为我所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我们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市场经济在我国还处在婴儿期,我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浅显,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 (二)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西方经济学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还是很多经济贸易领域专业的基础,譬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应该是一个越做越值钱的行业,因为经验在积累。现在出口增长比较活跃的省份,如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对该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国家放宽企业的进出口权后,许多中小企业有外贸自营权。他们很需要该专业人才,踏踏实实地做外贸业务。而且该专业发展前景广阔,是最有可能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专业。西方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横向发展诸多相关领域,这样一来就业渠道自然就多,大显身手的机会也就越多。

经济学发展历程

经济学发展历程:政府与市场 1自由市场经济与看不见的手 1.1 “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Adam Smith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 如果每个人都是自利的,那么,社会的福利怎么能够保证? 在市场的“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每个人在追求自己个人私利的同时,也就无意识地促进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1.2斯密定理与分工及经济增长 国民财富增长的秘密:分工 1?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大的产量 2?更大的产量则带来更高的工资,并增加人均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3?消费水平的提高意味着财富的增长,并随之带来资本的积累,而资本的积累则又进一步促进分工“斯密定 理”:市场的范围会限制分工的程度 原因:交通成本和政策 1?在理论上为资本主义早期的增长找到了原因 2.为鼓励市场开拓和国际贸易的政策找到了基础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 决定分工模式的“比较优势”学说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 《经济学原理》:完整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 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 建立了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的竞争均衡分析 坚定了人们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信心 首次系统地将数学分析工具用于构建完整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 2自由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经济学 1929-1933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经济的衰退和经济学家的恐慌 萨伊(Say):“萨伊定律” 生产将会自动地产生需求,当供给者得到收入时他就会去买同样多的 东西 市场将始终是平衡的,经济危机只会是短暂的

卜理工具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1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宏观上的供大于求的原因:价格 短期内,当市场供大于求时,价格具有向下调整的刚性,使得商品滞销、工人失业不能通过价格调整而及时消除 供大于求的原因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消费和投资两大需求都增长不足,生产的持续增长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经济危机便产生了 2.2政府干预与宏观经济政策 如果要使经济很快走出低谷,只能依赖政府干预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直接增加有效需求 通过增加货币供应而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 缓解供求不均衡的局面 “乘数效应”:有效需求增加一一扩大劳动力需求一一减少失业一一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一一增加有效需求理论影 响 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直接将国家引上了政府干预的道路 货币和财政政策找到了理论的支撑 3资本主义矛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1剩余价值、利润和剥削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价值,而劳动力作为商品,其价值低于它创造的价值,剩余价值产生资本主义生产 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剩余价值 基础:劳动价值论(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 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3.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矛盾 马克思(Karl Marx ) 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必将带来资本主义的矛盾 在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中,资本家只能通过资本扩张来追逐更多的利润,造成劳动和资

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范畴分析

经济与法 在中西方的文化中,理念有着不用的释义。在西方哲学中,理念(idea)是指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型,源于古希腊文,原义是见到的东西,即形象。在现代汉语中,理念被理解为思想、观念、信念,以及认定和追求的某种目标、原则、方法等。笔者对中外学者的定义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着一定的差异。西方学者往往侧重于理念的实质,而我国学者往往侧重于对理念的外在形式或者作用的阐述。综合中西方学者的见解,笔者更倾向于将理念解释为理念或原则,即为做某种事所抱有的希望以及处理事务所应秉承的信念或坚持的原则。 一、经济法的理念范畴 1.理念 和其他概念一样,理念也有着自己的特性。理念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理念的客观性表现为随着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文化历史的发展不同,理念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哲学里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社会发展水平,就会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法权要求,经济法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会在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理念的主观性表现在理念受个人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即使在同样的经济、文化、历史条件下,由于个人认知的不同,也会对理念产生不同的认识,使得理念显示出年代性、地域性、个体性差异。 2.经济法的理念范畴 经济法的理念,是指经济法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立法宗旨,是对经济法起长效作用的文化内涵。 经济法理念的核心要素是以消费者为本。从经济法产生时,就具有人文关怀的倾向;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了消费者,经济法通过宏观调控,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提高,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经济法的制度设计体现了经济法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主体系制度,是以保护消费者为代表的以人为中心进行构建的,完全与以人为本的现代法治国家理念相吻合;经济法贯彻经济民主,经济民主的价值观也是强调鼓动自由和充分的交流,注重通过达成共识来解决冲突,尊重人的需求和个性;经济管理手段具有人文化和弹性化。 经济法理念的标志性要素是平衡协调。经济法的以消费者为本的特性要求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具体说来是要求各项发展目标要配合适当,各种发展手段要配合适当,发展时机、发展顺序要配合适当。一方面,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只有在经济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实现平衡,才能算是实现了以消费者为本的目标;另一方面,只有大力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平衡。 经济法理念的强制性要素是社会责任本位。经济法以消费者为本,所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就是经济法所无可避免的责任和义务。而且经济法为了贯彻经济民主,一方面强调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自由,另一方面要求政府或者是其他管理者对经济主体的自主权进行尊重。同时,经济法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其方法要具有人性化和弹性化,要求将人性化和弹性化的经济管理手段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了实现经济法调整和管理手段的人性化和弹性化,必须将其法定为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强制性地贯彻实施这些社会责任。 二、经济法的价值范畴 1.经济法的价值 价值是指客体能满足主体需要的某种有用性,是主体关于客体的超越的绝对指向它蕴涵三个要素,即主体、客体和需要。在看经济法的价值时,应用辩证统一的角度来看待。经济法的价值是一般价值和特殊价值的辩证统一,是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的辩证统一,也是静态价值和动态价值的辩证统一。只有认清了经济法价值的辩证统一性,才能从根本上对经济法的价值进行分析。 2.经济法的价值范畴 人对法的价值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充分发挥法的调整作用,也对我们正确看待经济法的价值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经济法在具有一般法的价值的同时,也有其独特的价值。首先,社会和谐是经济法的基本价值。经济法能促进和保障社会的分配公平,也为财富的分配与再分配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障。同时,经济法所具有的中介作用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而且,经济法能协调社会中不同个体、群体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强势群体的势力,扶持弱者的利益,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其次,经济法所具有的公平价值要大于效率价值。对于政府来说,政府的作用更多的是为了促进公平,而效率主要由市场承担。而且从本质上来说,实现公平与和谐是经济法的根本任务,它的主要存在目的是为了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同时,经济法所具有的中介性质使其公平分配的价值功能强大。再次,经济法有着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价值。因为经济法的存在,社会经济秩序得到了调整,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进一步实现了市场经济管理秩序的完善。 经济法所具有的本质、理念和价值集中体现了我国对经济的高度重视,经济法为我国经济的执行和监督确认和实现了根本法律准则。而且,经济法理念和价值范畴的提炼,相对于经济法的实施而言,尤其在执法和司法机关的法律适用过程中, 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具有重要的观念指导功能。总之,经济法理念和价值范畴的分析和思想的提炼炼,是经济法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对我国经济体制和精神文明的理解和界定,是中国经济史上极具意义的法律条款。 参考文献: [1]徐孟洲.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范畴探讨[J].社会科学,2011(01). [2]严冉冉.浅议经济法的理念[J].法制与社会,2006(10). [3]邱悦颜.论经济法的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10(09). 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范畴分析 吴萌琼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摘要:经济法对于中国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有着极大地意义,通过对经济法的价值和理念的分析,我们进一步的对其进行了了解。明确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范畴有利于进一步揭露经济法的本质,有利于提炼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为调整我国经济规范,治理经济犯罪、协调经济分配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一直是经济法学界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对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范畴的正确理解,对经济法理论的系统形成和走向科学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法;理念;价值范畴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193-01 收稿日期:2011-05-10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7、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历史在经济学研究中的意义

历史在经济学研究中的意义 钟祥财 内容提要:历史与经济学研究存在着重要的相关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阐述了这种相关性的三个含义:在前人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历史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意义;历史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第二个意义是对经济学原理进行实证检验;而理论创新的价值和科学验证的目的又从根本上构成了历史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第三个意义——对现实经济增长和未来社会发展提供导向。 关键词:历史经济学意义 谈到经济学研究的交叉领域,人们较多注意的是政治、哲学和数学等,从经济学的起源来看,这种流行观念是有道理的1。但是,笔者在研究经济思想史的过程中发现,历史与经济学研究同样存在重要的相关性。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历史作为知识积累是经济学创新的基础;二、历史作为实证资料是对经济学原理的检验;三、历史作为思想智慧是对现实经济发展的指向。 一 回顾西方经济学说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凡是对经济学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都是在对前人的思想或经济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其理论创新的。萨缪尔森曾这样评价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是一部具有吸引力的编年史,充满了睿智的见解和生动的历史事实。人们能够读懂,并且确实被广泛阅读。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它,而且,不考虑它的影响,就无法理解议会的立法和公众的意见。”2美国经济学家福格尔在一篇论述诺思的理论贡献的文章中写道:“历史知识的贡献已不仅体现在理论的传授过程,而且体现在经济史理论本身的进步。总之,在亚当·斯密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之间所有伟大的理论家在提出其理论时均严重地依赖于历史知识。在斯密、托马斯·马尔萨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卡尔·马克思、索尔斯坦·凡勃伦、克拉克和威斯利·米切尔等理论家的著作中,对历史的这种依赖显而易见,同时在那些精通数学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包括奥古斯汀·古诺、斯坦利·杰文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欧文·费雪等人,亦是如此。”3熊彼特认为:经济学家从事研究的技巧或技术主要有三类:历史、经济和“理论”,而“在上述基本学科中,经济史——是它造成了当前的事实,它也包括当前的事实——乃是最重要的。我愿立即指出,如果我重新开始研究经济学,而在这三门学科中只许任选一种,那么我就选择经济史”4。 在前人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历史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意义。美国有两位专门研究经济理论史的学者强调:研究历史的主要收益是“更好地理解创造过程”,因为,“一切伟大的知识先驱都是以一种怀疑论的(几乎是反偶像崇拜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思想,并以一种开放的(几乎是朴素的)信任来对待新思想……创造性过程总是把概念从其传统的联系或含义转向新方向的过程。”5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变革,已是耳熟能详的例子。而

西方经济学简介

《西方经济学》简介 西方经济学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狭义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式,广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主要是范式概念,而不仅仅是地域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流行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属于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是希腊文“μικρο”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国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国民收入总量及构成、货币与财政、人口与就业、要素与禀赋、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预期与经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宏观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范式,由于把宏观经济领域与微观经济领域割裂开来研究,与科学的一般经济学的关系既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所以无法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规律,只能对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进行现象学意义上的描述。从科学学的角度而言,由于不能研究一般经济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经济规律,宏观经济学不能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1中国经济学的目标 中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深层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不少漏洞。因此,建设一门能反映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和中 国经济发展道路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是有必 要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所在,而中国经济学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体制结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三个部分。 体制结构目标主要从中国的渐进式改 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分析,所有制结构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保障体系 较为完善。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运行目标和宏观经济 运行目标。微观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企业和企业制度的完善及国企改革的推进、社会

主义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规则较为完善。宏观经济运行目标是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及其相互关系的平衡、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顺利实现、政府职能得到完善等。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 2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困境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研究成果和研究团队萎缩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甚至已无立身之地。目前,高校马思主义经济理论课程已被严重压缩,中国经济学界研究成果,主要是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容的不到十分之一;有的虽然打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招牌如《劳动价值论》,却在宣扬资产阶级要素价值论的观点。 其次,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更谈不上研究。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十七年招收的330名博士生中,他们在学期间发表的经济学论

城市经济学_概念_流派及其理论演进_周伟林

城市经济学:概念、流派及其理论演进 周伟林 严 冀 [摘要]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城市范围内的各种经济现象的学科,一般而言,研究城市经济的路径主 要有两个:一个是侧重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另一个是侧重从宏观层面来研究。从理论流派上看,主要 为“主流城市经济学”与“保守主义城市经济学”。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新经 济地理学”这种新的关于城市经济研究的理论正在快速地兴起———它试图回答城市经济学中一系列 最为本质的问题,新经济地理学家正在把城市经济学拓展为一个具有更为广阔前景的经济学内部的交 叉学科。 [关键词]城市;城市经济学;空间经济学;规模报酬递增;新经济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9)12—0084—05  作者简介:周伟林,男,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上海 200433;严冀,男,经济学博士。 本文尝试对城市经济学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它们首先涉及了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以及方法论和理论流派;另外,就该学科经济学家所关心的问题包括前沿问题也作了简要的回顾。 一、基本概念 城市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城市范围内的各种经济现象的学科。这里,我们把城市范围定义为具有较高人口密度和较大人口规模的地带(以某个最小人口规模为参照系)。实际上,很多有关城市中心地带的研究都是假设在某个城市内部的中心人口密度达到最大的峰值,距离这个城市越远,人口的密度下降的数量就越多。可见,城市经济是建立在城市人口频繁的交往以及在城市内部大量经济活动的基础之上的。城市经济学和它的姊妹学科———区域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直观地说,后者的研究重点是那些规模在城市之上同时又在一国内部的经济地带,比如一国的东部、中部或者西部。但是,无论是城市经济学还是区域经济学,都强调从空间(而不是工业门类、经济主体的职业或是其它划分经济体的方法)的角度来理解经济现象,因此这两个领域采用的很多研究方法和模型都是非常类似的。 一般而言,研究城市经济学的路径主要有两个:第一类是城市内部的各种区位分析,或者说侧重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其核心问题是城市内部的厂商和居民的区位选择问题。比如,有关城市内的人口空间密度的研究是城市经济学家们一直很感兴趣的命题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厂商和居民的区位选址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公共服务、地方的税收、当地交通状况等等。第二类则是从宏观层面来探讨城市的经济问题(M c D o n a l d,1997)[1],在此,城市内的空间结构被忽略了,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变成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说的经济繁荣和萧条的过程。大量的宏观城市经济增长模型都假设城市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商品的交换。特别在有关城市体系的研究中,体系中的每一个城市都负责一组特定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因此城市体系总体上的某个变动都会对该体系内的每个城市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很多情况下这些城市的职能也会发生改变。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种讨论城市经济的方法只是一个过于粗略和简单的划分,它们在实际的研究中经常不是相互独立的。很显然,城市类型和职能的显著改变肯定会对城市内部的经济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城市内部的经济结构变化同样对城市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深刻的意义。例如,城市的快速增长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有能力的劳动力进入该城市,而反过来,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结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城市内的工业未来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方法论和理论流派 从196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围绕城市经济问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中世纪经济学: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问题。 2、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国家支持商业资本,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之源,主张少买多卖积累原始资本。 3、古典主义经济学: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认为生产是社会财富之源,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支配经济生活。 4、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盲目生产,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一、古代经济学的萌芽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加图、瓦罗、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二、中世纪的经济学 中世纪经济学的主要代表是被奉为“神学泰斗”的托马斯·阿奎纳。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甚至还有退步。 三、重商主义 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少买多卖),是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 ~16 世纪中叶,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强调少买。该时期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是重商主义的第二阶段,即晚期重商主义,其中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代表人物为托马斯·孟。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即卖给外国人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商品的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16世纪下半叶,西欧各国力图通过实施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即奖出限入的政策措施,保证对外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

当 代 中 国 经 济 学

当代中国经济学 姓名:左佳学号:14091400855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0901班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科技、政治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进入 21 世纪,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性,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相互依存。对于经济全球化,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出自各自的利益有许多赞成或批评的意见;尽管经济全球化的规范和完善还有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种多样的。 当前正处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本轮经济周期与以往经济周期相比,经济增长的背景出现了两个新的特点:一是国内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二是以加入 WTO 为标志,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开始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背景的改变,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走势,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重大影响。转换思维,扩大视角,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研究我国的经济增长问题,是我国经济增长新阶段的新课题。一、经济全球化突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瓶颈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因此,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突破传统的一国范围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基础性的调节机制。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将使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再仅仅依赖于本国已有的资源,从而可以通过利用世界资源突破中国作为人均资源贫国的资源瓶颈制约,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国内资源有限供给的尖锐矛盾,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在这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中,资源价格的上涨之所以没有进一步引起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市场环境是供过于求。我国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的出现,从而为我国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创造出新的空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为中国缓解资源瓶颈,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既是独立的,又是平等的,一个国家能否先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对于提升其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我国的经济是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也是新条件下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特点。 我国目前出现的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是与我国已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国际资源分不开的。二、中国经济增长利用国际资源的风险与收益我国利用国际资源加快发展经济,必然会对国际资源产生巨大的需求,在国际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会拉动国际资源价格的上涨。对此,已有许多国际人士对中国提出批评,国内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但是,我们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本国经济,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这具体表现在: 1.我国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就必须大规模利用国际资源。 2.国际资源价格的上涨相对来说有利于保持我国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尽管我国大规模利用国际资源会推动国际资源价格的上涨,但这种全球性的价格普遍上涨,却有利于我国竞争力的提升。这是因为,第一,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经济法发展理念论(一)

经济法发展理念论(一) 【内容提要】工业文明所培育的传统发展观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强调市场的诱致性、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的无限性。这势必导致经济发展的非持续、非公平和非快速状态。契合于后工业文明的经济法着眼于国家与市场的良性互动,衍生出新型的法理念——发展理念。从生态、人力、产业层面演绎的持续发展理念,从地区、竞争、分配角度演绎的公平发展理念,从制度补给、制度能动属性演绎的快速发展理念,诠释了经济法的精神本质与社会动力基因 理念提升是法律部门成熟的标志之一。文明与法治的演进,不断地在为承担不同使命的法部门注入新的精神与灵感。产生于文明潜深与交替时期的经济法部门,虽然其地位与体系仍处于渐趋成熟状态,但其独特的精神与理念已现异彩。本文拟从经济法独特的法理念——发展理念路径出发,探索经济法的精神本质与社会动力基因。 一工业经济、工业文明与传统发展观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表明: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则会孕育出自身特有的文明观、发展观。工业革命完成后,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以其前所未有的爆发力催生出飞速发展的生产力,“工业化”成为一国的现代化模式,这种模式简而言之即指“人力+资本+资源”,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两者,这种以资本、资源为支撑的经济形态,我们称之为“工业经济”,在工业经济模式下孕育出的工业文明观,其基本价值就是追求工业化和刺激增长。因循人类经济发展史,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工业经济阶段,物质财富增长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唯一标识,也被视为衡量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标准。 以上就是工业文明观下的基本发展观:单纯的经济增长观。这种发展观的理论前提是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具有无限性、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具有无限性。换言之,即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任意索取资源、排弃废物的“理想”场所。这种理论预设物化为人类的行为,表现在人类为了追求更快的经济增长,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凭借自己创造的技术与智慧而与生物圈进行对垒,无限制地掠夺生态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这种人与资源之间的对立与非协调状态,注定了建立于其上的经济发展是非持续的,这种发展观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观。 其次,工业文明在人文精神方面,首次废除了人的身份关系的不平等,确立了人生而平等的人格价值理念,赋予人政治、人身、财产等多重权利,并建立了以“私权至上”为原则的私法体系,形成了契约神圣、意思自治、权利不得侵犯等原则。这一切都为商品经济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及进行平等竞争提供了必要的人文基础。然而,竞争的过度发展与垄断必然引起贫富悬殊、两级分化,如果仍仅限于保护形式上公平、平等的传统文明观,实质意义上的公平无法保障,甚至从某种意义上会由对人性的尊重异化为对人性的威胁。从这个角度讲,传统工业文明发展观在公平发展方面存在欠缺。 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传统发展观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方面的局限性。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化,赶超发达国家的艰巨任务,可以说,存在巨大的快速发展压力。然而,传统民商法作为市场内在运作的忠实法律载体,其功能保障了微观民商事关系的协调和当事人之间平等意志的表达,但并未能对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活力。而单纯依赖市场机制的自行运作,仅能实现经济发展的常态,并会存在与市场共生的周期性衰退与危机,在市场发育不完全、行政障碍残留较多的情况下,还会造成经济发展的滞后现象。一种经济形态总会孕育出与自身共生的文明模式、发展理念,并具体体现为一种制度设置。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类认识自己、自然界的能力,也就限定了人类思维空间的广度与深度。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形态的衍变,势必会拓宽人类的生存空间,提升人类的文明境界,催生更新型的发展理念。传统文明模式下的发展观已不再适应知识经济形态的需要,一种新型的、内生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理念正呼之欲出。民商法体系与传统发展观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其不可能成为新的发展理念的制度载体。经济法作为产生于19世纪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