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SI自动布局布线(APR)设计

VLSI自动布局布线(APR)设计
VLSI自动布局布线(APR)设计

VLSI自动布局布线(APR)设计

实验教材

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教学实验室

前言

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小巧灵活的集成电路芯片以其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普遍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宠爱,而这也给芯片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户们希望IC芯片的功耗更低、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性能更稳定、价格更便宜,更重要的是开发周期更短。

在微电子工艺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IC芯片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加。目前一些先进的处理器芯片已达到了8层金属立体布线,最小线宽也达到了深亚微米以下,可以说如果用手工布线的方式完成这么复杂的芯片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有许多工艺线厂家都提供经过验证的IP核和标准单元库,作为设计者没有必要每一个模块都亲历亲为,直接选用适当的IP来搭建自己的设计可以大大的缩短芯片面世的时间。现在有许多EDA软件公司都开发了相应的EDA软件,借助快速的算法、简洁的操作来辅助IC设计师完成设计中繁重复杂的工作。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与设计者对EDA软件的熟悉程度息息相关。

本书结合EDA软件的使用,讲述数字IC项目从设计到流片的整个过程,力求学员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够对数字IC设计的项目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一些常用EDA软件的使用方法。

鉴于作者的水平,书中若有不妥之处,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目 录

第一章Sun Solari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以及EDA软件Cadence 的基本结构

1.1 硬件平台Sun工作站系统 (4)

1.1.1 工作站登陆 (5)

1.1.2 Solaris系统常用命令 (5)

1.2 Cadence EDA产品简介 (7)

第二章TOP-DOWN设计流程 (9)

第三章 RTL级硬件描述语言源程序的Ambit综合 (12)

3.1Ambit启动和文件输入 (12)

3.2时序约束 (14)

3.3 层次化与设计优化 (16)

第四章 数字系统的自动布局布线流程 (18)

4.1 SE环境启动及文件输入 (18)

4.2 整体布局 (21)

4.3 电源、地的布线 (24)

4.4 单元放置 (25)

4.5 布线 (27)

附录 实验报告模板 (30)

第一章Sun Solari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以及EDA软件Cadence的基本结构

随着集成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系统的设计朝着容量大、功能强、体积小、重量轻的方向发展,在TOP-DOWN的设计流程里,除了系统的行为描述外,其余设计几乎都可以在人为控制下由EDA软件自动完成,从而大大的缩短系统的设计周期,提高竞争力。故而,对EDA工具的掌握程度对项目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顺利的完成设计任务,更好的掌握和使用EDA软件,设计者需要对软件所在平台有所认知,以下将对Sun工作站系统和EDA工具Cadence作简单的介绍。

︴1.1硬件平台Sun工作站系统

Sun Microsystems公司,自1982年成立以来,凭着"网络就是计算机"这一远见卓识使该公司在全球享有今天这一优势地位,成为向Net注入活力、为全球公司提供最具实力的硬件、软件与服务的领先供应商。进入新世纪,Sun又提出了“把网络效应提高到极致”的崭新理念,以推动网络经济的发展。Sun公司的年营收额已达192亿美元,足迹遍及170多个国家。此次用于实验的硬件平台就是建立在Sun Ultra10上的,Ultra 10 工作站经济实惠,性能稳定,是EDA 平台的理想之选。

︴1.1.1 工作站登陆

为了维护工作站的系统安全及数据安全,在使用工作站资源前需要用已经授权的账号登陆:

在登陆提示窗“option”中为Language选择C-----POSIX项,为Session选择Common DesktopEnvirnment(CDE)项,输入用户名,并在随后的密码输入框内填入密码,注意大小写,另外,在密码输入时,出于安全保护,屏幕上将无任何变化,只有输入完毕敲下回车键后,系统才会检测输入是否正确。

︴1.1.2 Solaris系统常用命令

进入CDE环境之后,按住鼠标右键选tools/terminal,在弹出的终端控制台内,我们会看到hostname>这样的提示符(此处的hostname依你所使用的主机不同而不同,本书中暂以hostname代替,此后不再附加说明),以后将用到的许多系统命令或是软件启动命令都将在这个窗口下输入。

z列表命令:

命令格式:ls [option] file

-l 显示详细列表

域1 :文件类型和文件权限

域2 :文件连接数

域3 :文件所有者名字

域4 :文件用户组名字

域5 :文件长度

域6-8 :最近修改日期

域9 :文件名

-a 显示所有文件,包含隐藏文件(以. 起头的文件名)

-R 显示文件及所有子目录

-F 显示文件(后跟*)和目录(后跟/)

-d 与l选项合用,显示目录名而非其内容

z新建文件夹和删除文件夹/文件的命令:

命令格式: mkdir directory-name

建立工作所需的文件夹:如hostname> mkdir work↓

建立一个存放源文件的文件夹:如hostname>mkdir verilog↓ 命令格式: rm [-r] filename

删除一个文件,如hostname>rm file↓

删除一个文件夹,如hostname>rm –r work↓

注意,用命令行删除的文件和文件夹执行速度快但文件一经删除将无法恢复,因此在使用该命令前要确认是否真的要删除该文件。为了避免误操作,在删除文件的时候也可采用选中文件点右键删除至垃圾箱的方法,此方法删除的文件可在垃圾箱中找回。z文档复制

命令格式: cp [-r] source destination

cp -r dir1 dir2 (recursive copy) 复制整个目录.

若目录 dir2 不存在,则将目录dir1,及其所有文档和子目录,复制到目录 dir2 下,新目录名称为dir1.若目录dir2不存在,

则将dir1,及其所有文档和子目录,复制为目录 dir2.

z文件移动

命令格式: mv source destination

mv dir1 dir2 若目录 dir2 存在,则将目录 dir1,及其所有档案和子目录,移到目录 dir2 下,新目录名称为 dir1. 若目录 dir2 不存在,则将dir1,及其所有文档和子目录,更改为目录 dir2.

︴1.2 Cadence EDA产品简介

Cadence 公司成立于1988年,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圣荷塞市,有近5100名员工,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销售机构与研究开发中心,是全球最大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产品、程序方案服务和设计服务的供应商。

自1991年以来, Cadence 公司在国际EDA市场中销售业绩稳居第一。在全世界, Cadence 公司的客户遍布于计算机、半导体、通讯、航天、航空、消费电子和军用电子等诸多应用领域。AMD、SONY、NEC、三星电子、爱立信、摩托罗拉和菲利浦等公司均将Cadence电脑软件作为其全球设计的标准。

客户使用Cadence软件已成功地完成了3万多个IC设计和20多万个设计系统,如Sun公司的UltraSPARC芯片、MEPS公司的RISC 芯片、DEC公司划时代的Alpha芯片、HP公司的CRX-24三维图形卡等。

Cadence的软件在IC行业的EDA软件,前端包含硬件描述语

言的输入、仿真,原理图的输入、仿真,后端包含综合、自动布局布线及版图编辑、验证等模块,各个模块中又包含许多为不同的客户需求而设计的个性化EDA产品。

这次实验要作的是现在ASIC行业里较为先进的TOP-DOWN的数字系统设计流程,主要会用到Cadence的verilog仿真工具NC_Verilog、ASIC综合工具Ambit、版图自动布局布线工具SE、图形化版图编辑LayoutVirtuoso和验证工具Diva。通过这个实验,学员可以对TOP-DOWN的设计流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学会相关EDA软件的使用技能,能够起到很好的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章 TOP-DOWN 设计流程

TOP-DOWN 的设计方法是从系统总体出发,将自上至下的将设计

模块化,最后完成整个硬件系统的设计,为了让学员们对TOP-DOWN

的设计流程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以下结合TOP-DOWN 设计流程图

对该流程做简要介绍。

在上图中 内的是相应处理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而-------之间的内容是各个部分可选用的EDA软件。在其他课目中,对系统算法级的仿真以及硬件描述语言(HDL)的代码生成及仿真已有详细的讲解,故而本书中不做介绍。

当HDL的行为级仿真通过之后,就可以进行ASIC逻辑综合了。所谓ASIC逻辑综合是指在工艺库的基础上通过映射和优化过程,把设计的RTL级描述转换成与工艺密切相关的门级网表。在综合过程中,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入时序约束或驱动负载约束等,使综合结果合乎设计的要求。在ASIC逻辑综合上Cadence公司的AMBIT BuildGates 和Synopsys公司的DesignCompiler都是经过无数验证,切实可用的工具,一般来说工艺厂商也多会提供针对这两种工具的单元库,而且在Cadence中有一个专用的接口模块用于与Synopsys DC 接口,可实现数据的无缝交换。在本实验中,将使用 Cadence公司的AMBIT BuildGates来完成综合。

当综合结束后为了及早的发现错误排除错误,可以进行门级估算时序仿真,如果结果有错误就可以马上回到代码设计纠正错误,直到仿真结果符合要求。本实验采用在Cadence公司的NC_Verilog中带入综合生成的标准延时文件(*.sdf)和门级网表的方法进行综合后仿真。

接下来流程转入版图设计,在SE(Silicon Ensemble)环境下,可以将综合生成的网表读入并与工艺物理信息库及时序库配合,进行整个芯片的布局布线。布局布线走通后,可得到一个初步的版图。为

了验证实际布线后寄生效应对设计的影响是否会导致时序出错,必须做版图后仿真,仿真的方法与综合后仿相同。另外,版图必须在随后的DRC、LVS中进行修正,将SE中查不出来或不容易修改的错误改正后,才能保证版图不违背设计规则、无电气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对由版图提取出来的管级SPICE网表仿真才有意义,否则一旦出错,设计者就不能排除线路连接错误的可能。

以上对TOP-DOWN的整个流程作了一个简单的概念性的介绍,在随后的章节我们会就综合、布局布线、版图验证各模块做详细介绍。

第三章RTL级硬件描述语言源程序的Ambit综合 在前面的章节中,学员们已经对逻辑综合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在这一章里,将就ASIC逻辑综合的具体步骤作详细的介绍。并且我们将用一个实际例子来进行讲解。

︴3.1 文件输入

1.打开命令输入窗口。在工作站上登陆,并打开一个Terminal。

2.进入综合环境。在命令提示符hostname>下输入 ac-shell

–gui&↓,这时就会弹出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窗口,这个窗口就

是Cadence中AMBIT综合工具的图形界面。

3.综合库加载。 综合库是由工艺厂商提供,库里描述了各个基

本单元的结构和时序、功耗信息。不同的综合工具对综合库

的格式有不同的要求,在Cadence的综合工具Ambit中,综合库格式是以后缀.ALF表明。如下图

4.设计文件输入。现在输入我们设计文件,设计文件可能有多

个,而且可能还有调用关系。因此,所有相关的设计文件都必须要输入,当然,功能仿真的激励文件除外。如下图

︴3.2 时序约束

在执行下一步之前,首先要加入设计的各种时序要求,如时钟周期,时钟,数据初始化达到高电平的时间等各种限制条件,从而使综合后的时序能够满足我们事先设定的要求。

我们可以反复修改各种约束条件,使综合后的文件最终通过后端时序仿真。上面的各种约束可以全部写入以.TCL为后缀的文件中。我们通过导入TCL文件,完成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约束要求。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约束条件的设定命令,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参考帮助文件得到。

常用的约束命令有:

z set_top_timing_module 用于指定顶层时序模块。优化操作将针对指定的模块和其底层模块进行优化。该命令将直

接对后面的操作产生影响。

格式:set_top_timing_module top

z set_clock 用于指定全局的理想系统时钟。在设计中必须指定理想时钟这一全局变量作为所有信号时序的参考量。

在纯组合逻辑的设计中没有必要指定ideal clock,在单

时钟设计中set_clock只调用一次,而在多时钟的设计中

要对所有的系统时钟进行定义。

格式:set_clock clock_name

{[-period period]|[waveform{lead_time

trail_time}]}

z set_clock_arrival_time 用于定义相对于理想时钟

时,实际时钟到达设计输入端的时间关系。

格式:set_clock_arrival_time -clock clock_name

[-early | -late] [-rise rise_time] [-fall fall_time] [-pos | -neg] [-bidi_input |

-bidi_output] pin_list

z set_data_arrival_time 用于定义数据信号到达数据输入端的绝对时间,即相对于时间零点及时,而不是以理想

时钟为参考点。

格式:set_data_arrival_time [-clock clock_name]

[-lead | -trail] [-early | -late] [-rise |

-fall] [-bidi_input | -bidi_output] time

pin_list

z set_data_required_time 用于表示输出端信号稳定所需要的时间。

格式:set_data_required_time [-clock clock_name]

[-lead | -trail] [-early | -late] [-rise |

-fall] [-bidi_input | -bidi_output] time

pin_list

z set_opration_conditions 用于指定设计工作条件,如工艺、温度、电压等。

格式:set_operating_condition [-library

library_name] operating_condition_name [-pvt {min | typ | max}]

约束文件的添加方法如图所示:

︴3.3 层次化与设计优化

最后的工作是建立层次结构和优化,生成我们所需要的电路图。执行build_genenic和optimize命令,然后双击顶层单元名,出现下图:

现在就可以将综合后的文件导出成为verilog网表,该网表将用于以后的自动布局布线中。执行write_ver -hier 文件 命令,输出综合结果,参数-hier是为了使输出的文件具有层次

化结构。如图

第四章 自动布局布线

我们将使用CADENCE公司的SE,进行自动布局布线。SE是IC业内比较优秀一种深亚微米的自动布局布线工具,功能强大,操作简单。下面我们就来它来做自动布局布线实验。

︴4.1 SE环境启动及文件输入

1、在命令窗口中输入sedsm –m=72 打开SE工作界面。参数-m 是设定占用内存比例。 数值越大,占用内存就越多。如图

2、自动布局布线工具和综合工具一样,首先都必须装载库文件。该库文件也是工艺厂商提供,而且布局布线的库文件要尽可能和综合库文件来自同一个厂商,否则,在布局布线时会出问题。打开FILE—IMPORT—LEF,输入SE工具所需要的库文件,该库文件的后缀为.lef。如图

3:下面我们将加载时序文件,该文件也是由工艺厂商提供,此文件详细的列出了库文件中的各个单元的时序数据,每个输入到各个输出的时间延时等。打开FILE—IMPORT—TIMING LIBRARY 加载时序文件。如图

4:前面的装载都是基本的库文件,是每种自动工具所必须的过程。现在加载我们的设计文件,也就是上面我们综合后输出的结果文件。打开FILE—IMPORT—VERILOG 加载综合了的设计文件。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TOPMOUDLE名,如果你不确定是什么名字,最好打开综合结果文件看看,否则你很可能输入的不是顶层文件的模块名,而是众多模块中的一个小模块名,这总情况下。SE并不会报错。

如图

AltiumDesigner PCB布局布线过程与技巧

AltiumDesigner PCB布局布线过程与技巧 首先是原理图设计。 原理图设计是前期准备工作,对简单的板子,如果熟练流程,不妨可以跳过。但是对于初学者一定要按流程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对复杂的电路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错。在画原理图时,层次设计时要注意各个文件最后要连接为一个整体,这同样对以后的工作有重要意义。由于,软件的差别有些软件会出现看似相连实际未连(电气性能上)的情况。如果不用相关检测工具检测,万一出了问题,等板子做好了才发现就晚了,这也显示出按顺序来做的重要性了 接下来重点讨论具体制板的过程与技巧 1.制作物理边框 place>line,然后画框并选取框,最后design>board shape>define from selected objects,完成! 主要是要注意精确,否则以后出现安装问题麻烦可就大了。还有就是拐角地方最好用圆弧,一方面可以避免被尖角划伤,同时又可以减轻应力作用。 2.元件和网络的引入 打开原理图,选择Design>Update PCB Document... 常见问题:元件的封装形式找不到,元件网络问题,有未使用的元件或管脚,对照提示这些问题可以很快搞定的。 3.元件的布局 元件的布局与走线对产品的寿命、稳定性、电磁兼容都有很大的影响,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一般来说应该有以下一些原则:

(1)放置顺序 先放置与结构有关的固定位置的元器件,如电源插座、指示灯、开关、连接件之类,这些器件放置好后用软件的LOCK功能将其锁定,使之以后不会被误移动。再放置线路上的特殊元件和大的元器件,如发热元件、变压器、IC等。最后放置小器件。 (2)注意散热 元件布局还要特别注意散热问题。对于大功率电路,应该将那些发热元件如功率管、变压器等尽量靠边分散布局放置,便于热量散发,不要集中在一个地方,也不要高电容太近以免使电解液过早老化。 4.布线 通行的布线原则。 ◆高频数字电路走线细一些、短一些好 ◆大电流信号、高电压信号与小信号之间应该注意隔离(隔离距离与要承受的耐压有关,许多情况下为避免爬电,还在印制线路板上的高低压之间开槽。) ◆两面板布线时,两面的导线宜相互垂直、斜交、或弯曲走线,避免相互平行,以减小寄生耦合;作为电路的输人及输出用的印制导线应尽量避免相邻平行,以免发生回授,在这些导线之间最好加接地线。 ◆走线拐角尽量120度拐角 ◆同是地址线或者数据线,走线长度差异不要太大,否则短线部分要人为走弯线作补偿 ◆走线尽量走在焊接面,特别是通孔工艺的PCB ◆尽量少用过孔、跳线

pcb布局布线技巧经验大汇总

PCB电路板布局、布线基本原则 一、元件布局基本规则 1. 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中原则,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 2.定位孔、标准孔等非安装孔周围1.27mm 内不得贴装元、器件,螺钉等安装孔周围 3.5mm (对于M2.5)、4mm(对于M3)内不得贴装元器件; 3. 卧装电阻、电感(插件)、电解电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过孔,以免波峰焊后过孔与元件壳体短路; 4. 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5mm; 5. 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 6. 金属壳体元器件和金属件(屏蔽盒等)不能与其它元器件相碰,不能紧贴印制线、焊盘,其间距应大于2mm。定位孔、紧固件安装孔、椭圆孔及板中其它方孔外侧距板边的尺寸大于3mm; 7. 发热元件不能紧邻导线和热敏元件;高热器件要均衡分布; 8. 电源插座要尽量布置在印制板的四周,电源插座与其相连的汇流条接线端应布置在同侧。特别应注意不要把电源插座及其它焊接连接器布置在连接器之间,以利于这些插座、连接器的焊接及电源线缆设计和扎线。电源插座及焊接连接器的布置间距应考虑方便电源插头的插拔; 9. 其它元器件的布置: 所有IC元件单边对齐,有极性元件极性标示明确,同一印制板上极性标示不得多于两个方向,出现两个方向时,两个方向互相垂直; 10、板面布线应疏密得当,当疏密差别太大时应以网状铜箔填充,网格大于8mil(或0.2mm); 11、贴片焊盘上不能有通孔,以免焊膏流失造成元件虚焊。重要信号线不准从插座脚间穿过; 12、贴片单边对齐,字符方向一致,封装方向一致; 13、有极性的器件在以同一板上的极性标示方向尽量保持一致。 二、元件布线规则 1、画定布线区域距PCB板边≤1mm的区域内,以及安装孔周围1mm内,禁止布线; 2、电源线尽可能的宽,不应低于18mil;信号线宽不应低于12mil;cpu入出线不应低于10mil (或8mil);线间距不低于10mil; 3、正常过孔不低于30mil; 4、双列直插:焊盘60mil,孔径40mil; 1/4W电阻:51*55mil(0805表贴);直插时焊盘62mil,孔径42mil; 无极电容:51*55mil(0805表贴);直插时焊盘50mil,孔径28mil; 5、注意电源线与地线应尽可能呈放射状,以及信号线不能出现回环走线

Allegro教程之基本规则设置布线规则设置线宽及线间距的设置

在PCB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设置各种规则,以满足各种信号的阻抗。比如,常用的高速差分线,我们常控的100欧姆,那么到底走多宽的线以及差分线之间的间距到底是多少,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100欧姆阻抗呢?本文就对Allegro 种的基本规则设置做一个详细的讲解。 注:本文是基于Allegro 15 版本的。对于16版本不适用。 首先需要打开规则管理器,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打开: 一、点击工具栏上的图标。 二、点击菜单Setup->Constraints 三、在命令栏内输入"cns" 并回车 打开的规则管理器如下:

在最上面一栏有一个On-line DRC,这是对画板过程中不停检测是否违反规则,并可产生DRC。一般我们都默认开启。可以实时查看产生的DRC 错误,并加以修正。 接下来的Spacing rule set 是对走线的线间距设置。比如对于时钟线、复位线、及高速查分线。我们可以再这里面加一规则,使其离其它信号线尽可能的远。 Physical(lines/vias)rule set 是针对各种物理规则设置,比如线宽,不同信号线的过孔等。例如我们可通过电源网络的设置,使其默认线宽比普通信号走线更粗,已满足走线的载流能力。 现针对一个时钟及电源,分别设置间距规则和物理规则。 首先筛选网络,对于需要设置线间距规则的网络赋上Net_Spacing_Type 属性、而对于需要设置线宽规则的网络赋上Net_Physical_type 。而对于即要线间距和线宽规则约束的

网络,可将Net_Spacing_Type 及Net_Physical_type 属性同时赋上。 本例针对的时钟网络,只需要对其赋上Net_Spacing_Type ,方法如下: 点击菜单Edit->Properties 然后在右侧Find 一栏中选择Nets 。如下图所示: 如果你知道PCB上网络名,那么你可以直接在PCB上选择一个网络。假如你并不知道到底哪个网络是时钟,那么你可以选择Find下面的More

pcb布局布线基本原则

PCB布局、布线基本原则 一、元件布局基本规则 1. 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 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中原则,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 分开; 2.定位孔、标准孔等非安装孔周围1.27mm 内不得贴装元、器件, 螺钉等安装孔周围3.5mm(对于M2.5)、4mm(对于M3)内不得贴 装元器件; 3. 卧装电阻、电感(插件)、电解电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过孔, 以免波峰焊后过孔与元件壳体短路; 4. 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5mm; 5. 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 6. 金属壳体元器件和金属件(屏蔽盒等)不能与其它元器件相碰, 不能紧贴印制线、焊盘,其间距应大于2mm。定位孔、紧固件安装 孔、椭圆孔及板中其它方孔外侧距板边的尺寸大于3mm; 7. 发热元件不能紧邻导线和热敏元件;高热器件要均衡分布; 8. 电源插座要尽量布置在印制板的四周,电源插座与其相连的汇 流条接线端应布置在同侧。特别应注意不要把电源插座及其它焊接

连接器布置在连接器之间,以利于这些插座、连接器的焊接及电源 线缆设计和扎线。电源插座及焊接连接器的布置间距应考虑方便电 源插头的插拔; 9. 其它元器件的布置: 所有IC元件单边对齐,有极性元件极性标示明确,同一印制板上 极性标示不得多于两个方向,出现两个方向时,两个方向互相垂直; 10、板面布线应疏密得当,当疏密差别太大时应以网状铜箔填充, 网格大于8mil(或0.2mm); 11、贴片焊盘上不能有通孔,以免焊膏流失造成元件虚焊。重要信 号线不准从插座脚间穿过; 12、贴片单边对齐,字符方向一致,封装方向一致; 13、有极性的器件在以同一板上的极性标示方向尽量保持一致。 二、元件布线规则 1、画定布线区域距PCB板边≤1mm的区域内,以及安装孔周围1mm内,禁止布线; 2、电源线尽可能的宽,不应低于18mil;信号线宽不应低于12mil;cpu入出线不应低于10mil (或8mil);线间距不低于10mil; 3、正常过孔不低于30mil; 4、双列直插:焊盘60mil,孔径40mil; 1/4W电阻:51*55mil(0805表贴);直插时焊盘62mil,孔径42mil; 无极电容:51*55mil(0805表贴);直插时焊盘50mil,孔径28mil; 5、注意电源线与地线应尽可能呈放射状,以及信号线不能出现回环走线。 如何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性 在研制带处理器的电子产品时,如何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性? 1、下面的一些系统要特别注意抗电磁干扰: (1) 微控制器时钟频率特别高,总线周期特别快的系统。 (2) 系统含有大功率,大电流驱动电路,如产生火花的继电器,大电流开关等。

PCB布局与布线规则

一般PCB基本设计流程............................................................................................................ - 1 - PCB布线工艺要求 ............................................................................................................. - 2 - 用PROTEL99制作印刷电路版的基本流程 ........................................................................... - 4 - 一、元件布局基本规则.............................................................................................................. - 9 - PCB布局 .................................................................................................................................. - 10 - PCB元器件通用布局要求....................................................................................................... - 11 - PCB板布局原则....................................................................................................................... - 11 - 华为PCB布局原则.................................................................................................................. - 12 - PCB布线 .................................................................................................................................. - 13 - PCB布线经验(一) ................................................................................................................. - 15 - PCB布线经验(二) ................................................................................................................. - 16 - 板的布局: ............................................................................................................................... - 18 - 总结几个常用的操作技巧:.................................................................................................... - 20 - 如何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性........................................................................................ - 20 - 滤波电容、去耦电容、旁路电容作用.................................................................................... - 23 -

ASIC设计cadence自动布局布线工具_图文(精)

本节将使用综合工具(Design Compiler 对一个 8位全加器逻辑综合,并产生一个门级网表;利用该网表使用自动布局布线工具(Silicon Ensemble 生成一个全加器的版图。 首先输入 8位全加器 verilog 代码: module adder8(Cout,S,A,Cin; output Cout; output [7:0]S; input [7:0]A; input [7:0]B; input Cin; reg [8:0]SUM; reg [7:0]S; reg Cout; wire [7:0]A,B; always @(Aor B or Cin begin SUM [8:0]=A+B+Cin; S =SUM [7:0]; Cout =SUM [8];

end endmodule 打开综合工具 DC (psyn_gui& File->Read..

读入代码

File->Setup..设置 3 个相关工艺库将带红色 *号的 3

个库设置如下图 Design->CompileDesign.. 编译 Schematic->NewDesign Schematic View.. 可以看到综合后的顶层结构通过双击 C1模块还可以看到全加器的门级结构 为了后面自动布局布线的需要, 这里我们要将这个综合结果保存为 adder8_nl.v 门级网表。 在 psyn_gui-xg-t> 后输入如下命令 下面进行自动布局布线 (一下有路径出现的地方要特别注意打开 Silicon Ensemble (sedsm & File->Import->LEF… 导入库的转换格式 注意此文件的路径! File->Import->Verilog… 导入工艺库(此库为 verilog 描述的标准单元,包含各种延时信息

手机PCB-布局及布线方案

手机PCB LAYOUT 目的: A. 是为PCB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B. 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提高PCB·的可生产性、可测试、可维护性 手机PCB设计最大的特点: 集成度高,集成了ABB,DBB,JPEG和PMU 给Layout 带来: “217Hz”noise 问题;电源,数字和模拟部分的相互干扰问题;更复杂的EMI/EMC问题; 第一节:设计任务受理 A PCB设计申请流程当硬件项目人员需要进行PCB设计时,须在《PCB设计投板申请表》中提出投板 申请,并经其项目经理和计划处批准后,流程状态到达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此时硬件项目人员须准备好以下资料: ●经过评审的,完全正确的原理图,包括纸面文件和电子件; ●带有MRPII元件编码的正式的BOM; ●PCB结构图,应标明外形尺寸、安装孔大小及定位尺寸、接插件定位尺寸、禁止布线区等相关尺寸; ●对于新器件,即无MRPII编码的器件,需要提供封装资料; ●以上资料经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合格并指定PCB设计者后方可开始PCB设计。 B. 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仔细审读原理图,理解电路的工作条件。如模拟电路的工作频率,数字电路的工作速度等与布线要求 相关的要素。理解电路的基本功能、在系统中的作用等相关问题。 ●在与原理图设计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板上的关键网络,如电源、时钟、高速总线等,了解其布 线要求。理解板上的高速器件及其布线要求。 ●根据《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原理图进行规范性审查。 ●对于原理图中不符合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的地方,要明确指出,并积极协助原理图设计者进行修改。 ●在与原理图设计者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单板的PCB设计计划,填写设计记录表,计划要包含设计过程 中原理图输入、布局完成、布线完成、信号完整性分析、光绘完成等关键检查点的时间要求。设计计划应由PCB设计者和原理图设计者双方签字认可。 ●必要时,设计计划应征得上级主管的批准。 第二节:设计过程 A. 创建网络表 ●网络表是原理图与PCB的接口文件,PCB设计人员应根据所用的原理图和PCB设计工具的特性,选 用正确的网络表格式,创建符合要求的网络表。 ●创建网络表的过程中,应根据原理图设计工具的特性,积极协助原理图设计者排除错误。保证网络表

PCB设计常用规则.doc

PCB设计常用规则 1、电气规则(electrical rules) 电气设计规则用来设置在电路板布线过程中所遵循的电气方面的规则,包括安全间距、短路、未布线网络和未连接引脚这四个方面的规则:(1)、安全间距规则(clearance) 全距离。 安全距离的各项规则以树形结构形式展开,用鼠标单击安全距离规则树中的一个规则名称,如polygon clearance,则对话框的右边区域将显示这个规则使用 铜与文件中其他的对象如走线、焊盘、过孔等的安全距离是0.5mm。 (2)、短路规则(short-circuit) 该规则设定电路板上的导线是否允许短路,在该规则的约束对话框中的constraints区域中选中allow short circuit复选框,则允许短路,反之则不允许短路。---一般保持默认不改 (3)、未布线网络规则(unrouted net) 该规则用于检查指定范围内的网络是否布线成功,如果网络中有布线不成功的,该网络上已经布完的导线将保留,没有成功布线的将保持飞线。---一般保持默认不改 (4)、未连接引脚规则(unconnected) 该规则用于检查指定范围内的元器件引脚是否连接成功。默认是一个空规则,如果有需要设计有关的规则,可以添加。 2、布线规则(routing rules) 布线规则主要是与布线设置有关的规则,共有以下七类: (1)、布线宽度(width) 该规则用于布线时的布线宽度的设定。用户可以为默写特定的网络设置布线宽度,如电源网络。一般每个特定的网络布线宽度规则需要添加一个规则,以便

于其他网络区分。 constraints区域内含有粉色框中的三个宽度约束,即:最小宽度、首选宽度和最大宽度(分别为从左到右的顺序说明)。该区域中还有四个可选项,即:分别检查导线/弧线的最小/最大宽度、检查敷铜连接的最小/最大宽度、特性阻抗驱动的线宽、只针对层集合中的层即可布线层(分别为从上到下顺序说明)。 (2)、布线方式(routing topology) 该规则用于定义引脚之间的布线方式。 此规则有七种布线方式,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表示布线方式为:以最短路径布线、以水平方向为主的布线方式(水平与垂直比为5:1)、 以垂直方向为主的布线方式(垂直与水平比为5:1)、简易菊花状布线方式(需指定起点和终点,否则与shortest方式相同)、中间驱动的菊花状布线方式(需指定起点和终点,否则与shortest方式相同)、平衡菊花状布线方式(需指定起点和终点,否则与shortest方式相同)、放射状布线方式。---在自动布线时需要设置(3)、布线优先级别(routing priority) 该规则用于设置布线的优先次序,优先级别高的网络或对象会被优先布线。优先级别可以设置的范围是0到100,数字越大,级别越高。可在routing priority 选项中直接输入数字设置或用其右侧的增减按钮来调节。---在自动布线时需要设置 (4)、布线板层(routing layers) 该规则用于设置允许自动布线的板层,默认状态下其顶层为垂直走向,底层为水平走向(若要改变布线方向,则可执行auto route-->set up,再单击situs routing strategies对话框中的edit layer directions按钮,打开层布线方向设置对话框来设置走线方向)。---在自动布线时需要设置 (5)、布线转角(routing corners) 该规则用于设置自动布线的转角方式,有45°,90°和圆弧转角三种布线方式。---在自动布线时需要设置 (6)、布线过孔类型(routing via style) 该规则用于设置布线过程中自动放置的过孔尺寸参数,在constraints区域中设置过孔直径(via diameter)和过孔的钻孔直径(via hole size)。---在自动布线时需要

PCB电路板布局技巧

PCB电路板布局技巧

PCB布局、布线基本原则 一、元件布局基本规则1.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中原则,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2.定位孔、标准孔等非安装孔周围1.27mm内不得贴装元、器件,螺钉等安装孔周围3.5mm(对于M2.5)、4mm(对于M3)内不得贴装元器件;3.卧装电阻、电感(插件)、电解电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过孔,以免波峰焊后过孔与元件壳体短路;4.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5mm;5.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6.金属壳体元器件和金属件(屏蔽盒等)不能与其它元器件相碰,不能紧贴印制线、焊盘,其间距应大于2mm。定位孔、紧固件安装孔、椭圆孔及板中其它方孔外侧距板边的尺寸大于3mm;7.发热元件不能紧邻导线和热敏元件;高热器件要均衡分布;8.电源插座要尽量布置在印制板的四周,电源插座与其相连的汇流条接线端应布置在同侧。特别应注意不要把电源插座及其它焊接连接器布置在连接器之间,以利于这些插座、连接器的焊接及电源线缆设计和扎线。电源插座及焊接连接器的布置间距应考虑方便电源插头的插拔;9.其它元器件的布置:所有IC元件单边对齐,有极性元件极性标示明确,同一印制板上极性标示不得多于两个方向,出现两个方向时,两个方向互相垂直;10、板面布线应疏密得当,当疏密差别太大时应以网状铜箔填充,网格大于8mil(或0.2mm);11、贴片焊盘上不能有通孔,以免焊膏流失造成元件虚焊。重要信号线不准从插座脚间穿过;12、贴片单边对齐,字符方向一致,封装方向一致;13、有极性的器件在以同一板上的极性标示方向尽量保持一致。二、元件布线规则1、画定布线区域距PCB板边≤1mm的区域内,以及安装孔周围1mm内,禁止布线;2、电源线尽可能的宽,不应低于18mil;信号线宽不应低于12mil;cpu入出线不应低于10mil(或8mil);线间距不低于10mil;3、正常过孔不低于30mil; 4、双列直插:焊盘60mil,孔径40mil;

机房网络合理布局与综合布线

机房网络合理布局与综合布线 IT公司组网,我们不仅要从企业本身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组网经费的多少来务实地规划与设计网络;在采购好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设备后,如何对机房、办公地点进行合理的网络布局与布线,对于我们网管员来说,是致关重要的。 本文所说的网络布局主要是指机房里的网络设备、服务器等设备如何放置,它们又与网络布线如何相处,总之网络布局要考虑周全。 一、网络布局的原则 1、实用性 企业组建的局域网应当根据机房的大小、设备的多少来具体实施,根据网络布线的特点来发挥网络布局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 2、全面性 组网过程中,网络、服务器等设备放置位置应当统筹兼顾,网络布局要考虑周全,尽量让各种设备和布线系统处于合理的位置。 3、可靠性 组网无论怎样布局,最终的目的是保证我们的局域网的所有设备能可靠稳定地运行,使得网络能正常运转。 4、便于维护与升级 网络的组网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IT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的需求,原先组建的局域网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扩充;在日常的网络运行维护中,规划网络布局时就应该考虑到便于以后网络的维护与升级操作。 二、网络布局的具体实施要求 对于有线局域网来说,这是我们目前企业网络建设中,经常会遇到的,需要对机房和办公大楼进行布线。规划网络布局要考虑到机房的设备布局和布线系统的合理搭配。因此我们首先要规划与设计好机房、布线系统,然后再全面地考虑网络的布局。 机房的规划与设计 为了确保网络、计算机系统稳定、安全、可靠地运行,以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符合国家有关的机房设计规定。 ●1)防静电 静电不仅会对计算机运行出现随机故障,而且还会导致某些元器件,双级性电路等的击穿和毁坏。此外,还会影响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正常的工作和身心健康。 ●2)防火、防盗 计算机房在设计时,重点要考虑机房的消防灭火设计。设计时可以根据消防防火级别来确定机房的设计方案,计算机房火灾报警要求在一楼设有值班室或监控点。机房里应注意防盗设施的安装,具体地可采用防盗门、防盗锁、警卫、自动报警系统等等。 ●3)防雷 由于机房通信和供电电缆多从室外引入机房,易遭受雷电的侵袭,机房的建筑防雷设计尤其重要。计算机通信电缆的芯线,电话线均应加装避雷器。 ●4)保湿、保温 机房里的湿度应保持在20%-80%为宜,机房的温度应保持在15℃-35℃摄氏度,安装空调来调节温度是解决此问题最好的办法。

AD布线规则(自己整理)

一、PCB板的元素 1、工作层面 对于印制电路板来说,工作层面可以分为6大类, 信号层(signal layer) 内部电源/接地层(internal plane layer) 机械层(mechanical layer)主要用来放置物理边界和放置尺寸标注等信息,起到相应的提示作用。EDA软件可以提供16层的机械层。 防护层(mask layer)包括锡膏层和阻焊层两大类。锡膏层主要用于将表面贴元器件粘贴在PCB上,阻焊层用于防止焊锡镀在不应该焊接的地方。 丝印层(silkscreen layer)在PCB板的TOP和BOTTOM层表面绘制元器件的外观轮廓和放置字符串等。例如元器件的标识、标称值等以及放置厂家标志,生产日期等。同时也是印制电路板上用来焊接元器件位置的依据,作用是使PCB板具有可读性,便于电路的安装和维修。 其他工作层(other layer)禁止布线层Keep Out Layer 钻孔导引层drill guide layer 钻孔图层drill drawing layer 复合层multi-layer 2、元器件封装 是实际元器件焊接到PCB板时的焊接位置与焊接形状,包括了实际元器件的外形尺寸,所占空间位置,各管脚之间的间距等。 元器件封装是一个空间的功能,对于不同的元器件可以有相同的封装,同样相同功能的元器件可以有不同的封装。因此在制作PCB板时必须同时知道元器件的名称和封装形式。 (1)元器件封装分类 通孔式元器件封装(THT,through hole technology) 表面贴元件封装(SMT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另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从封装外形分类:SIP单列直插封装 DIP双列直插封装 PLCC塑料引线芯片载体封装 PQFP塑料四方扁平封装 SOP小尺寸封装 TSOP薄型小尺寸封装 PPGA塑料针状栅格阵列封装 PBGA塑料球栅阵列封装 CSP芯片级封装 (2)元器件封装编号 编号原则:元器件类型+引脚距离(或引脚数)+元器件外形尺寸 例如AXIAL-0.3DIP14RAD0.1RB7.6-15等。 (3、铜膜导线是指PCB上各个元器件上起电气导通作用的连线,它是PCB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印制电路板的铜膜导线来说,导线宽度和导线间距是衡量铜膜导线的重要指标,这两个方面的尺寸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元器件之间能否实现电路的正确连接关系。 印制电路板走线的原则: ◆走线长度:尽量走短线,特别对小信号电路来讲,线越短电阻越小,干扰越小。 ◆走线形状:同一层上的信号线改变方向时应该走135°的斜线或弧形,避免90°的拐角。

pcb布局布线技巧及原则

pcb 布局布线技巧及原则 [ 2009-11-16 0:19:00 | By: lanzeex ] PCB 布局、布线基本原则 一、元件布局基本规则 1. 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中原则,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 2. 定位孔、标准孔等非安装孔周围1.27mm 内不得贴装元、器件,螺钉等安 装孔周围3.5mm (对于 M2.5)、4mm(对于M3内不得贴装元器件; 3. 卧装电阻、电感(插件)、电解电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过孔,以免波峰焊后过孔与元件壳体短路; 4. 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5mm; 5. 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 6. 金属壳体元器件和金属件(屏蔽盒等)不能与其它元器件相碰,不能紧 贴印制线、焊盘,其间距应大于2mm定位孔、紧固件安装孔、椭圆孔及板 中其它方孔外侧距板边的尺寸大于3mm; 7. 发热元件不能紧邻导线和热敏元件;高热器件要均衡分布; 8. 电源插座要尽量布置在印制板的四周,电源插座与其相连的汇流条接线端应布置在同侧。特别应注意不要把电源插座及其它焊接连接器布置在连接器之间,以利于这些插座、连接器的焊接及电源线缆设计和扎线。电源插座

及焊接连接器的布置间距应考虑方便电源插头的插拔; 9. 其它元器件的布置: 所有IC 元件单边对齐,有极性元件极性标示明确,同一印制板上极性标示不得多于两个方向,出现两个方向时,两个方向互相垂直; 10、板面布线应疏密得当,当疏密差别太大时应以网状铜箔填充,网格大于8mil(或0.2mm); 11、贴片焊盘上不能有通孔,以免焊膏流失造成元件虚焊。重要信号线不准从插座脚间穿过; 12、贴片单边对齐,字符方向一致,封装方向一致; 13、有极性的器件在以同一板上的极性标示方向尽量保持一致。二、元件布线规则1、画定布线区域距PCB板边w 1mm的区域内,以及安装孔周围1mm内,禁止布线; 2、电源线尽可能的宽,不应低于18mil ;信号线宽不应低于12mil ;cpu 入出线不应低于10mil (或8mil );线间距不低于10mil ; 3、正常过孔不低于30mil ; 4、双列直插:焊盘60mil ,孔径40mil ; 1/4W 电阻:51*55mil (0805 表贴);直插时焊盘62mil ,孔径42mil ;无极电容:51*55mil (0805 表贴);直插时焊盘50mil ,孔径28mil ; 5、注意电源线与地线应尽可能呈放射状,以及信号线不能出现回环走线。如何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性在研制带处理器的电子产品时,如何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性?

Altium Designer 布线规则设定

Altium Designer 布线规则设定 2010-09-20 09:07:45|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对于 PCB 的设计, Altium Designer 6.0提供了详尽的 10 种不同的设计规则,这些设计规则则包括导线放置、导线布线方法、元件放置、布线规则、元件移动和信号完整性等规则。根据这些规则, Protel DXP 进行自动布局和自动布线。很大程度上,布线是否成功和布线的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设计规则的合理性,也依赖于用户的设计经验。 对于具体的电路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规则,如果是设计双面板,很多规则可以采用系统默认值,系统默认值就是对双面板进行布线的设置。 本章将对 Altium Designer 6.0的布线规则进行讲解。 6.1 设计规则设置 进入设计规则设置对话框的方法是在 PCB 电路板编辑环境下,从 Protel DXP 的主菜单中执行菜单命令Desing/Rules ……,系统将弹出如图 6 — 1 所示的 PCB Rules and Constraints Editor(PCB 设计规则和约束 ) 对话框。 该对话框左侧显示的是设计规则的类型,共分 10 类。左边列出的是 Desing Rules( 设计规则 ) ,其中包括 Electrical (电气类型)、 Routing (布线类型)、 SMT (表面粘着元件类型)规则等等,右边则显示对应设计规则的设置属性。

该对话框左下角有按钮 Priorities ,单击该按钮,可以对同时存在的多个设计规则设置优先权的大小。 对这些设计规则的基本操作有:新建规则、删除规则、导出和导入规则等。可以在左边任一类规则上右击鼠标,将会弹出如图 6 — 2 所示的菜单。 在该设计规则菜单中, New Rule 是新建规则; Delete Rule 是删除规则; Export Rules 是将规则导出,将以 .rul 为后缀名导出到文件中; Import Rules 是从文件中导入规则;Report ……选项,将当前规则以报告文件的方式给出。图 6 — 2 设计规则菜单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类设计规则的设置和使用方法。 6.2 电气设计规则 Electrical (电气设计)规则是设置电路板在布线时必须遵守,包括安全距离、短路允许等 4 个小方面设置。 1 . Clearance (安全距离)选项区域设置 安全距离设置的是 PCB 电路板在布置铜膜导线时,元件焊盘和焊盘之间、焊盘和导线之间、导线和导线之间的最小的距离。 下面以新建一个安全规则为例,简单介绍安全距离的设置方法。 ( 1 )在 Clearance 上右击鼠标,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New Rule ……选项,如图6 — 3 所示。 图 6 — 3 新建规则 系统将自动当前设计规则为准,生成名为 Clearance_1 的新设计规则,其设置对话框如图 6 — 4 所示。 图 6 — 4 新建 Clearance_1 设计规则 ( 2 )在 Where the First object matches 选项区域中选定一种电气类型。在这里选定Net 单选项,同时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在设定的任一网络名。在右边 Full Query 中出现InNet ()字样,其中括号里也会出现对应的网络名。 ( 3 )同样的在 where the Second object matches 选项区域中也选定 Net 单选项,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另外一个网络名。

PCB布线的基本原则

PCB布线的基本原则 一位同事负责布的一块步进电机驱动板,性能指标老是达不到文档提到的性能,虽然能用,大电流丢步,高速上不去,波形差,在深入分析之后发现违背了一些PCB布线的基本原则,修改之后性能就非常好,这让我再一次的感受到PCB布线的重要性,尤其是我们经常做大功率电源、传感器这类对PCB布线要求极为严格的。 前几天在MSOS群中,网友“嗡嗡”提出PCB布线问题,我有感于之前步进电机布线引起的问题,把这个PCB布线用常识来理解,通俗易懂、避开电路回路、电磁场传输线等高深复杂,越讲越讲不清的东西,从根本上让大家明白怎么回事,不被一些专业术语约束,获得群内网友的认同。 PCB布线,就是铺设通电信号的道路连接各个器件,这好比修道路,连接各个城市通汽车,完全一回事。 道路建设要求一去一回两条线,PCB布线同样道理,需要形成一个两条线的回路,对于低频电路角度上讲,是回路,对于高速电磁场来讲,是传输线,最常见的如差分信号线。比如USB、网线等。对于传输线的阻抗特性等,本文不做进一步讲解。 可以说,差分信号线,是连接器件信号的理想模型。对信号要求越高的,越要靠近差分信号线。 当一块板子器件非常多,若都按差分线布,一是PCB的面积太大,二是要布2N条线,工作量太大,难度也很大,于是人们针对实际需求提出了多层PCB的概念,最典型的就是双面PCB板。把底部一层作为公共的参考回路,这样布线只需要布N+1根即可,PCB版面也大大缩小。

公共参考回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参考地,针对大部分嵌入式行业来说,信号因为数字化后对信号质量要求不是很高,这样采用整层的参考地,可以缩小板面,又提高效率,大大节约了时间,深受大家喜欢。实际上缩小板面就是缩短信号线长度,也可以部分抵消因为参考地引起的信号质量下降问题,所以在实际中,这种引入参考地的PCB布线效果,基本接近差分线理想模型。到了今天,我们都习惯于这种方式,似乎PCB布线,就是要有一层参考地,没有为什么。 在双面板设计中,因为经常有交叉线存在,需要跳线到地层做交叉线交换,这个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跳线不能太长,若太长,容易分割参考地,尤其是对于一些信号质量要求高的线,底部的参考地不能被分割,。否则信号的回路被完全破坏,参考地失去了意义。所以一般的讲,参考地层只适合做信号线的短跳线用,信号线尽量布顶层,或者引入更多层的PCB板。 路与路之间靠的太近容易出现影响,比如坐高铁的时候,感觉的到对面开来火车对自己所坐火车的影响。信号线也一样,不能靠的太近,若信号线与信号线之间是平行的,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以实验为准,并且底部要有很好的参考地。低频小信号下,一般影响不是很大,高频强信号是需要注意的。 对于高频、大电流方面的PCB布线,比如开关电源等,最忌讳的就是驱动信号被输出强电流、强电压干扰。MOS管的驱动信号,很容易受输出强电流的影响,两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靠的太近。模拟音响时代,运放放大倍数过高,就会出现自激效应,原因同MOS 管一样。 PCB布线的载体是PCB板,一般参考地跟PCB板边离1mm附近,信号线离参考地边缘1mm 附近,这样把信号都约束在PCB板内,可以降低EMC辐射。 当对PCB设计还没有概念的,就多想想我们日常的道路,两者完全一致。

差分线布线规则设置

Doc Scope : Cadence Allegro 15.x Doc Number : SFTCA06001 Author :SOFER Create Date :2005-5-30 Rev :1.00

Allegro 15.x差分线布线规则设置 文档内容介绍: 1.文档背景 (3) 2.Differential Pair信号介绍 (3) 3.如何在Allegro中定义Differential Pair属性 (4) 4.怎样设定Differential Pair在不同层面控制不同线宽与间距 (8) 5.怎样设定Differential Pair对与对之间的间距 (11)

1.文档背景 a)差分信号(Differential Signal)在高速电路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差分线 大多为电路中最关键的信号,差分线布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PCB板子信号质量。 b)差分线一般都需要做阻抗控制,特别是要在多层板中做的各层的差分走线阻抗都 一样,这个一点要在设计时计算控制,否则仅让PCB板厂进行调整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很多情况板厂都没有办法调整到所需的阻抗。 c)Allegro版本升级为15.x后,差分线的规则设定与之前版本有很大的改变。虽然 Allegro15.0版本已经发布很长时间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新版本的差分线规则设置不是很清楚。 2.Differential Pair信号介绍 差分信号(Differential Signal)在高速电路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路中最关键的信号往往都要采用差分结构设计,什么另它这么倍受青睐呢?在PCB设计中又如何能保证其良好的性能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进行下一部分的讨论。何为差分信号?通俗地说,就是驱动端发送两个等值、反相的信号,接收端通过比较这两个电压的差值来判断逻辑状态“0”还是“1”。而承载差分信号的那一对走线就称为差分走线。 差分信号和普通的单端信号走线相比,最明显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抗干扰能力强,因为两根差分走线之间的耦合很好,当外界存在噪声干扰时,几乎是同时被耦合到两条线上,而接收端关心的只是两信号的差值,所以外界的共模噪声可以被完全抵消。 b.能有效抑制EMI,同样的道理,由于两根信号的极性相反,他们对外辐射的电磁场可以相互抵消,耦合的越紧密,泄放到外界的电磁能量越少。 c.时序定位精确,由于差分信号的开关变化是位于两个信号的交点,而不像普通单端信号依靠高低两个阈值电压判断,因而受工艺,温度的影响小,能降低时序上的误差,同时也更适合于低幅度信号的电路。目前流行的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就是指这种小振幅差分信号技术。 …… 由于篇幅问题,这里对差分信号不做深入介绍了。

PCBLayout布局布线基本规则

布局: 1、顾客指定器件位置是否摆放正确 2、BGA与其它元器件间距是否≥5mm 3、PLCC、QFP、SOP各自之间和相互之间间距是否≥2.5 mm 4、PLCC、QFP、SOP与Chip 、SOT之间间距是否≥1.5 mm 5、Chip、SOT各自之间和相互之间的间距是否≥0.3mm 6、PLCC表面贴转接插座与其它元器件的间距是否≥3 mm 7、压接插座周围5mm范围内是否有其他器件 8、Bottom层元器件高度是否≤3mm 9、模块相同的器件是否摆放一致 10、元器件是否100%调用 11、是否按照原理图信号的流向进行布局,调试插座是否放置在板边 12、数字、模拟、高速、低速部分是否分区布局,并考虑数字地、模拟地划分 13、电源的布局是否合理、核电压电源是否靠近芯片放置 14、电源的布局是否考虑电源层的分割、滤波电容的组合放置等因素 15、锁相环电源、REF电源、模拟电源的放置和滤波电容的放置是否合理 16、元器件的电源脚是否有0.01uF~0.1uF的电容进行去耦 17、晶振、时钟分配器、VCXO\TCXO周边器件、时钟端接电阻等的布局是否合理 18、数字部分的布局是否考虑到拓扑结构、总线要求等因素 19、数字部分源端、末端匹配电阻的布局是否合理 20、模拟部分、敏感元器件的布局是否合理 21、环路滤波器电路、VCO电路、AD、DA等布局是否合理 22、UART\USB\Ethernet\T1\E1等接口及保护、隔离电路布局是否合理 23、射频部分布局是否遵循“就近接地”原则、输入输出阻抗匹配要求等 24、模拟、数字、射频分区部分跨接的回流电阻、电容、磁珠放置是否合理 外形制作: 1、外形尺寸是否正确? 2、外形尺寸标注是否正确? 3、板边是否倒圆角≥1.0mm 4、定位孔位置与大小是否正确 5、禁止区域是否正确 6、Routkeep in距板边是否≥0.5mm 7、非金属定位孔禁止布线是否0.3mm以上 8、顾客指定的结构是否制作正确 规则设置: 1、叠层设置是否正确? 2、是否进行class设置 3、所有线宽是否满足阻抗要求? 4、最小线宽是否≧5mil 5、线、小过孔、焊盘之间间距是否≥6mil,线到大过孔是否≥10mi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