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学赏析

影视文学赏析
影视文学赏析

活着

启示

1、影视改编并不以忠实原著为最高标准

2、影视改编应该体现导演对于原著、生活或人生的理解,这种理解往往是决定一部影视作品改编成功与否的关键点。

3、优秀的影视改编作品往往蕴含着某种人文情怀。

张艺谋的改编:

1、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对历史背景的处理;

2、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还活着;

3、对人物感情的处理;

4、这是一部可以称得上“活着”二字的电影吗?(电影中对人物感情的处理:

人情(老全)

亲情

爱情

温情(别春生)

中国人的诙谐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1、深切的理解和同情:

“无力把握”在《活着》中的表现:

偶然因素(有庆、凤霞)

历史因素(有庆、龙二、春生、镇长、凤霞)

2、终极的抚慰:活着是因为暖暖的情和浓浓的希望

)

徐克版《梁祝》的改编:

一、此“梁、祝”非彼“梁、祝”(人物形象)二、似曾相识的书院生活三、重新演绎美好爱情模式四、一个简单化的处理及其后果五、韵味、写意情怀与视觉艺术的完美呈现

总结:

一、影视改编并不以忠实原著为最高标准

二、改编作品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赋予作品新的意义

三、名著改编的特殊性:任何粗糙和简单化的处理手段往往会影响名著改编的艺术效果

四、名著改编的唯一责任是将优秀文化的精髓传承下来

第二讲影视文学的文体特征

影视文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了通常意义上的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也包括影视纪录片、风光片、电视小品、电视专栏节目等的文字性脚本。文学与影视的关联和互动文学除了能够为电影化的移植提供素材之外,它还能够为真正的银幕创作提供丰富多彩的题材和形式,神话和传奇、主题、情境、题材、风格、美学观念,尤其是语言风格、人物心理和读者心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三、影视文学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差异

影视文学更多符合视觉原则而非想象原则,应用转喻模式多于隐喻模式

1、影视文学在情节安排上享有充分的自由性和灵活性,但在揭示人物内心方面,影视文学

受制于电影画面,很难随心所欲。

2、和戏剧剧本相比,戏剧剧本时空高度集中,影视文学则可以创造自由时空;戏剧更诉诸听觉,而影视文学更诉诸视觉。

第二节影视文学的跳跃性特征

一、蒙太奇思维与影视文学的跳跃性特征

尽管蒙太奇作为镜头画面的组接技巧是上世纪初伴随影视艺术的发明才出现的一种新手法,但作为一种打破时空界限的艺术思维方式,它的渊源又是十分古老的。

二、跳跃性在影视文学中的表现

(一)顺序蒙太奇叙事中由于叙事节奏的加快和中间过程的省略而造成的跳跃性(《少林寺片段.wmv》);

(二)颠倒式蒙太奇叙事中由于自然时序的倒错而产生的跳跃性;(《玉观音》,《广岛之恋》)(三)交叉式蒙太奇中由于空间的交错而产生的跳跃性;四)对比性蒙太奇中由于紧相连接的两个场景之间内容或形式的强烈反差而产生的跳跃性;(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隐喻式蒙太奇中由于相邻事物在客观上的不相联系而产生的跳跃性

(六)复现式蒙太奇中由于被复现场景、物件对正常叙事进程的打断而引起的跳跃性。(如《乱世佳人》)

第三节影视文学的动作性特征

一、动作性是影视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

动作性是影视艺术区别于绘画、雕塑、照相等一切静态造型艺术的根本要素

二、动作性是影视作品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的有效手段;

戏剧强调演员台词蕴涵动作性,影视剧本的动作则更多是一种直观的动作表演。

三、动作性是影视作品构造冲突、推进剧情的根本动力。

(一)动作与情节

在影视文学尤其是电视剧作者那里,编织好一个富于悬念、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是吸引观众的首要因素。(如琼瑶剧的情节模式)

(二)动作与冲突

根据构成动作对立面的主题的不同性质,冲突可以分为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他人的冲突、人与自我的冲突三种。(如警匪片的二元对立,又如《七宗罪》)

可视性

一、画面镜像——影视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

包括景物画面和人物造型

二、文学与影视的接受差异:“思接千载”与“视通万里”

三、具体可感——影视文体语言的首要因素

影视批判的标准

一、社会标准

影视创作者与批评者都应成为广大群众的代言人。社会和艺术良知;宽容的艺术环境。

二、艺术标准

以影视艺术语言、艺术方式为视角,对具体作品和创作现象给予品评与价值判断,以审美性作为评价优劣好坏的重要标准与尺度。

三、商业标准

漠视影视艺术的商业规律,对影视业的发展将产生致命性的不利影响。市场机制和商业意识的不健全,是制约我国影视业发展的瓶颈。

商业标准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娱乐性。娱乐性是吸引观众的主要手段,包括视听快感、身心愉悦、心理补偿功能等。

要注意市场理论研究,以实证研究为基础,从量化指标探讨观众审美层次、年龄、接受习惯等对创作接受的影响,从宣传发行体制、成本核算、集约化经营等角度研究电影艺术理论的适应性,从票房、环境、档期、票价,以及媒体冲击等几个方面研究市场构成的要素等等。

电影理论的现实针对性的加强,才有可能真正体现其价值,重新确立理论的指导意义。

当前影视批评的现状

炒作现象较为严重

缺乏专业的影评工作者

导演和演员对影视评论的漠视

目前的影视评论有着明显的分化层次:一是专业化的批评,注重学理,对现实的关照不足;二是爱好者式的感触式影评,零散感触多于剖析,这一类目前较为兴盛

批评视角

一、局部视角:微观评论或分解评论

分解影视剧中的某一局部作为评论对象,如剧作因素、导演因素、表演因素、摄影造型因素等。

如:“情”与“美”的细腻流露——浅析《浪漫满屋》的镜头语言

本土动画片的品牌营销——浅谈《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成功之道

探析经典影片《罗马假日》的造型设计

观《海底总动员》小谈CG动画二、整体视角

针对作品具有整体性意义的因素,如对一部作品的风格、摄影、表演、镜头、情节设计的总体评价。

如:探析《越狱》中的诸多成功因素

《三峡好人》——电影文化的另类绝唱

走向文化的复调——《功夫熊猫》的异质文化交融

三、宏观视角

是一种开阔的评论视角,主要评论一系列作品所形成的某种影视现象,如某一时期、某一艺术家创作的总体倾向、规律特征、发展轨迹等。

如:《“巧合”与备忘录——论中国电影情节与人物关系的一种常见模式》

《民族性在当前中国动画中的定位与实现策略》

《中国电影与国家“软形象” 》

评论方法

影视评论的方法是十分丰富的,呈现为多元共存的形态。

一、社会批评方法

是一种运用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着眼于影视作品的社会属性,研究影视现象与社会之间互相影响的批评方法。

如:《韩剧为什么这样“红”——韩剧热播现象原因探析》二、心理批评方法

对影视作品进行心理批评,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学知识。

三、结构主义批评方法

基本思想:一、作品的意义由作品本身的结构关系所决定,与影视艺术中蒙太奇结构十分相近;二、通过对影片各种内部关系结构的分析,使结构关系的特征及包含其中的真正意义得以显性。

第一节人物形象

一、“人物”的重要性

没有“人”这个核心,情节、冲突、视点等因素就会失去依托。

事实证明,时隔多年的作品,剧情可能忘却,但人物形象却能留在心中。

二、影视文学形象的概括性——以《霸王别姬》为例

影视文学剧本对现实生活加以艺术概括,通常总是指向一个相对有限的生活领域,进而从这个生活领域中去发掘和提炼某些本质的方面。而影视文学剧本所采取的概括方式,最终都要通过人物及其关系的建构才能得以实现。

三、形象和典型——对类型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探讨

圆形人物固然具有更深厚的内涵,但影视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艺术,在很多时候,类型化的“扁平”人物却更受人欢迎。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圆形人物”,但大多时候人们看一场电影或一部电视剧是为了获得放松与愉悦,也许这是类型化人物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吧。

第二节情节冲突

一、“情节”不等于“故事”

情节也要叙述事件,只不过特别强调因果关系罢了。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作品中可能出现不同的情节。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故事)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为伤心而死。(情节)

王后死了,原因不详,后来才发现她是因为国王去世而悲伤过度致死的。(情节)

二、情节点和情节线

1、情节点:情节发展的基点,其本质上是一个具体的事件。是时间发展的支撑点和转折点。(如《蓝色生死恋》)

2、情节线:即情节发展的线索,它由情节点连缀而成。按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情节线和复杂情节线。(如《粉红女郎》的四条情节线)三、影视文学的情节应有的特点:

1、充满悬念,有适当的巧合;

2、新颖有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3、影视要考虑吸引更多观众,在剧情上要适合观众的胃口,剧情应该打动人心。(从这个角度讲,《夜宴》无疑是比较失败的作品。)四、情节表现技巧——以《疯狂的石头》为例

一、悬念

二、震惊

三、巧合

四、误会

五、伏笔五、反情节

一般表现为淡化情节,使影片呈现出非连续性、碎片性、模糊性和多元性。

如意识流电影(《野草莓》)、反映琐碎生活的电影(《城南旧事》)、重复的表现手法(《劳拉快跑》)、视点转换(《罗生门》)等。

结构”与“情节”的区别

1、一部作品可以没有情节,但不可以没有结构;

2、叙事性作品中,结构不仅包括情节因素,还包括非情节因素;

3、情节是结构所要突出和表达的对象,结构属于形式要素,是为情节发展服务的。结构的种类

一、按情节发展的顺序分为:

1、开放式结构:从事情的开端写起,把事情发展的过程比较完整的呈现出来;

2、封闭式结构:打乱事件固有的顺序,从事件的发展、高潮或者结局部分写起,然后采用回溯的方式交待整个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

二、按照审美风格分为:

1、戏剧式结构

2、散文式结构

三、按照形状分类

1、线性结构(《外星人ET》)

2、块状结构:将作品分为几大板块,各板块在人物和事件上互相独立,只在内在的主题上有一定联系。(《爱情呼叫转移》)

3、环状结构:《低俗小说》

结构的原则

一、突出主题:以《罗生门》为例

二、以人为本:《莉莉玛莲》

三、和谐完整:作品各部分能够有机组织起来,达到和谐统一。

对白、独白和旁白

对白也叫对话,是指剧中几个人物之间所说的话,它是人物语言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电视剧对白是不是应该追求通俗

通俗化和口语化只是影视语言的一种风格,但具体的对白应该符合情境,个性化或性格化才是最重要的特征。

《大明宫词》语言赏析:瑰丽诗意,具有音乐美和哲理美。

《武林外传》语言赏析:生动活泼,幽默戏谑旁白:是指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解说性语言。一种是第一人称式,发出者一般是剧中人物,一种是第三人称式。

旁白的作用:介绍故事的时间、地点、相关人物,方便剧情的发展,甚至可以对剧情进行点评。(《阳光灿烂的日子》、《红高粱》等)独白:剧中人物独自所说的语言,分为话内音(如《大话西游》),画外音(即自言自语,而旁白的对象是观众)。

旁白和独白会丰富影片的层次,产生“复调”的效果。

一、影视改编的可行性

文学与影视虽然表现的手段不同,但在基本的文艺和美学特征上是相通的,它们最根本的契合点在于故事和人物。而改编是沟通传统与现代的最佳途径之一。哪些作品不适宜改编?可以被改编成影视的有:小说、戏剧、散文、诗歌、漫画、歌曲、报道甚至影视本身。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学名著和畅销书一直是改编者的首选,而一些由没有完整紧凑情节的小说改编而成的重意境、隐喻或内心表达的电影也有很多受到欢迎的。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文学史上那些内涵太丰富深刻或叙述方式非常特殊的作品,其复杂深厚的情感意蕴与艺术风格,都不太容易用视觉的形象表达出来。

改编一般从哪些方面着手?

一、导演风格的烙印

二、人物、情节、时空的转变

三、声音的运用:

1、音乐

2、画外音

以《画皮》为例

文学之与影视的意义:

1、本质上都是讲故事,文学作品提供了许多经典的叙事文本和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叙事技巧

如:《诗经》之重章叠句与《花样年华》、《我的父亲母亲》

2、提供了美学范例和评价体系(见前面讲述)

3、影视文学剧本

4、共同的文化心理积淀和有源可寻的艺术风格

5、对心理的多方位阐释

文学世界和影像世界的区别

1、文学世界是由文字构筑,影像由镜头语言构成;

2、文学世界早于影像世界,世界各地的文字差别很大,而影像世界出现较晚,且镜头语言具有广泛的相似性;

3、文学世界的感知是间接性的,更适于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影像世界的感知是直接的,给人类各项感觉器官来了个总动员,具有极强的冲击力,但对人物的心理表现不及文学;

4、文学世界的受众有一定范围和限制,如读者群是识字的,有一定的文学爱好等,而影像世界以大量动感的画面冲击着人们的视网膜,范围更广。

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关系紧密:

1、影视艺术是影视文学产生的前提,没有影视艺术便没有影视文学;

2、影视文学是影视作品摄制的基础,文学脚本质量的高低对影视作品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影视文学的性质

1、两栖性:影视文学既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别,具备文学的基本要素;同时又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写作首先是服务于影视作品的摄制;

2、影视文学的未完成性。二、蒙太奇及其种类

1、叙事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

(1)平行蒙太奇(“花开两朵,各表一支”)

(2)交叉蒙太奇:两条或数条线索同时发展,互相依存,密切关联,交替出现,最后几条线索汇合在一处。

3)重复蒙太奇:一定寓意的镜头或场面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造成强调、对比、相应、渲染等艺术效果。(如《阿甘正传》)

(4)连续蒙太奇:沿着单一的线索,按事件逻辑顺序,有节奏的叙述。(如《一个都不能少》)

2、表现蒙太奇: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

(1)心理蒙太奇:表现人物的闪念、回忆、梦境、幻觉、想象等意识活动。(如《罗拉快跑》)(2 )隐喻蒙太奇:通过镜头的对列或交替表现类比关系,含蓄而形象的表达创作者的某种意图或事物的某种情绪色彩。

(3)对比蒙太奇

经典蒙太奇片段赏析:敖德萨阶梯电影艺术的综合性特征

(一)、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结合

时间:放映时间、剧情展示时间、观看时间(观众主观感受到的时间)

空间:再现空间与创造空间

(二)、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结合

电影画面:逼真性及其带来的丰富性

声音与画面的结合既可以增强逼真性,也可以产生复杂的相互关系。

电视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差异

1、影视制作:电影耗时,耗钱,成本高,清晰度高;电视周期短,损耗小,成本低,清晰度比电影差。

2、影视传播:电影传播慢,场地受限制;电视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

3、影视接受:(1)电影和电视的接受场所决定了观众的接受状态和审美心理差异;(2)影视传播媒介的差异决定了观众的视听感觉差异;(3)观众的结构差异决定了观众对电影和电视的不同期待。

4、影视艺术本体:起源不同,题材有着明显差异;电影更讲究画面的美感和空间造型艺术,电视更注重人物性格刻画,电视剧的人物语言远远多于电影中的人物语言

电视艺术的独特个性和审美特征

1、兼容性:电视可以成为一切艺术甚至大多数传播媒体的载体;

2、时效性:直播;电视剧也比电影更注重时代性;

3、纪实性

4、大众性:覆盖面广,雅俗共赏;

5、参与性:如电视剧续集的拍摄

影视鉴赏名词解释简答题

1、剧本与分镜头剧本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也是将文字转换成立体视听形象的 2、影视画面 所谓影视画面是指不间断的通过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静止或运动的对象,能表达一定涵义,并能与上下镜头画面进行组接的有可视影象的一段胶片片段。 3、景别 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4、远景、全景、中景和近景 远景:指从远距离上拍摄的大场面.主要用来表现环境.表现总的气氛.表现空间,而不适于表现具体的动作和情节.全景:指被摄对象的全貌.全景比远景包括的范围小一些.但仍可表现被摄对象的整体.并能包括足够的环境.全景索然能表现出被摄对象一定的动作.但还是不适宜表现具体的细节.中景:中景包括被摄对象的大部分,中景以表现具体的情节动作为主.适合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它对环境的表现的局部的,不适合表现整个环境.近景:近景包括被摄对象最主要的部分.比中景更能突出的表现具体的情节和动作以及人物的情感.能交代具体的细节. 5、特写 特写:是被摄对象的某一局部,能鲜明的交代具体细节.给观众深刻的印象.但是不适合表现环境. 6、焦距 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亦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 7、运动镜头P83 拍摄要点移动摄像主要分两种拍摄方式,一种是摄像机安放在各种活动的物体上;一种是摄像者肩扛摄像机,通过人体的运动进行拍摄。这两种拍摄形式都应力求画面平稳、保持画面的水平 8、平视镜头与俯视镜头0P85 平视镜头是一种非常中性化的镜头,镜头中角色对象的力量、善恶等属性随着镜头中其他元素的变化而产生起伏,平视镜头本身无法对视野中的角色对象加以评价. 指的是人眼处于平常生活状态下的俯视镜头,不包含类似鸟瞰镜头这样的极端俯视镜头.俯视镜头没有鸟瞰镜头的统治感和主宰感。 二、名词解释 2、平行蒙太奇P105 又称并列蒙太奇。指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行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表现,揭示一个统一的主题,或一个情节 3、交叉蒙太奇 P105 是把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两种动作交叉剪接,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造成惊险的戏剧效果。 4、重复蒙太奇 P106 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目的。 5、长镜头P106 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这里的“长镜头”,指的不是实体镜头外观的长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摄影镜头距离拍摄物的远近,而是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

浅谈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2726929.html, 浅谈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 作者:毕佳敏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5期 摘要:现如今的影视作品仿佛与文学作品已经脱离不开联系,不论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 作还是网络文学中的畅销小说都有不少作品被改编成剧本搬上了荧幕。茅盾文学奖中的许多文学作品因其传播度之广、影响力之大颇受剧作家及导演的青睐,因此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作品不在少数。陈忠实的《白鹿原》因其深刻性备受导演青睐,几经破折也最终搬上荧幕,但是备受争议。 关键词:白鹿原;文学作品改编;主角变换;深刻性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素来就没法脱离联系,每个好的文学作品又恰似好的剧本吸引着导演。中国的剧本市场可谓十分繁荣,但是好的剧本创作仍是凤毛麟角,将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便成了许多导演的首要选择。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素来是导演们的开垦之地,《芙蓉镇》、《白鹿原》、《生死抉择》、《尘埃落定》、《长恨歌》、《历史的天空》、《湖光山色》、《暗算》、《推拿》等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成为了我们的荧幕大餐。王全安改编自陈忠实小说《白鹿原》的同名电影《白鹿原》一经上映,便热议不断,现如今的间歇停议并未使导演和大众忘记讨论文学作品应当如何搬上荧幕。文学作品的改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白鹿原》的电影版甚至电视版也被叫喊了数十年,多位导演筹措多年也未能将自己心仪的《白鹿原》搬上荧幕。最终却在王全安的大胆下,大众始得看见《白鹿原》的影像之作。 王全安的电影《白鹿原》本就不能在短短地两个小时便将小说《白鹿原》恰当地进行展示,选择以田小娥为中心的人物展示确实是电影展示的一个关键点。基于电影版(150分钟)与原著的对比,分析电影与原著的几点契合与不同。 其一,电影多次远镜头将陕北黄色麦浪拉到荧幕上,视觉感冲击感很强,间接的强调了故事发生的区域和背景。镜头多次表现黑娃和田小娥大口吃面的情景,让观众倍感亲切。秦腔的完整演绎不仅将陕北特色进一步强调,同时也开始将故事推向了高潮,可谓是电影的点睛之笔。导演的这种设置在我看来可谓匠心之作。这种多次强调陕北特色的特点与陈忠实的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这种厚重感和地域感,才更加的神秘和富有特色。改编自原著的电影,就影像表现来说,小说是难以企及地,如何解读这种地域感和厚重感,每个导演的自我解读不同。 其二,电影演员表演十分到位。无论是田小娥的扮演者张雨绮,还是白嘉轩的扮演者张丰毅,扮演鹿三的刘威均是实力派演员,想必演员也对这部历史巨著而倾尽心血。无论是人物服装设置还是表演方式,导演都力争将演员的一切做到最好,但是电影毕竟不能将原著中所有的精华都一一地表现出来,电影的表现必定有所取舍,有所删减,倘若将《白鹿原》完整的表

电影作品的四大鉴赏方法

电影作品的四大鉴赏方法 领略内在的主旨 我们曾经说过,欣赏电影首先要入情入境,全身心地投入作品中,与剧中人物同悲欢,引起情感的共鸣。但是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拘泥在作品中而不能自拔,也就难以识得作品的真面目。因而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通观全局,理解作品主旨。这在电影艺术欣赏中是至关重要的。 主旨是一切作品的最高指挥,是其灵魂所在。电影的人物、情节、细节、对话、表演、结构乃至各种表现手段都统帅于其麾下,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没有对主旨的深入理解就无法体味出作品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失去了对主旨的依附,我们对于其他元素的理解也必然失于空泛、流于肤浅,甚至曲解原意。以影片《人生》、《廊桥遗梦》为例,它们都描写了爱情,却都不仅仅为爱情而写爱情,都在以爱情为依托,表现更深远的思想。 把握整体构架 不同的结构往往体现着艺术家独特的艺术构思。结构的优劣对于影片的成败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爱森斯坦曾说过:“如果一部影片中充满了良好的建筑材料,但却没有组成一个建筑艺术的整体,没有得到技术上的合理安排,那就不必指望有什么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影片正是通过结构把人物情节加以合理安排,主次分明、和谐匀称地构成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因而了解了作品的结构,我们也就能大致把握其整体的框架,进而从细处开掘,领会导演的艺术构思,理解影片的主题。 探求连接意趣 不停运动着的画面构成了电影,也造就了电影艺术得天独厚的魅力。这些画面如同散乱的珠子,需要一条隐含的“红线”将它们穿接起来形成一串精美绝伦的项链,其艺术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就要求观众能够连点成线,在变幻不定的画面中,细心寻找出贯穿前后的内在线索,对那些形式上散落的却又一脉相承,丝丝联系的情节点,加以整体把握,才能体会出导演独特的艺术匠心。 于细微之处见功夫 前面我们提到过影片的欣赏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要入情入境达到“情动于中,默会于心。”这就要求欣赏者在掌握基本的电影常识的基础上,发幽探微,深入细致地感受构成电影作品的种种因素与细节,从细微之处体味出作品的内在主题,探求其对总体风格的影响与作用,从而构成对影片的整体印象。对作品细处的把握是进行欣赏的前提与基础。任何忽视细节与局部的欣赏都是不完善的,同时也难求深刻,往往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因此,我们必须先从细处着手,把握影片的内在神韵。 第一,画面

电影和文学作品

收集的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书名;作者生平;所处环境与成文风格及他们的相互作用;作品梗概;中心思想;社会意义;风格流派及艺术成就;人物关系图;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段落赏析;名词妙句摘抄;与此有关的电影电视剧话剧的影视信息及对比评价 第一部分:中国文学 呐喊 野草 雨天的书 新月诗选 家 雷雨 骆驼祥子 边城 呼兰河传 围城 传奇 十四行诗 穆旦诗全集 茶馆 朦胧诗选 天下第一楼 .红高粱家族 海子诗全编 在细雨中呼喊 白鹿原 平凡的世界 穆斯林的葬礼 尘埃落定 芙蓉镇 长恨歌 蛙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秦腔 第二部分:外国文学 莫泊桑中篇小说选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茨威格中篇小说选 堂吉诃德 哈姆雷特 歌德谈话录 普希金抒情诗选 巴黎圣母院 九三年 匹克威克外传

复活 樱桃园 我们 城堡 推销员之死 老人与海 等待戈多 金蔷薇 第二十二条军规 雪国 包法利夫人 红与黑 猎人笔记 第三部分:中国话剧 一只马蜂 获虎之夜 名优之死 关汉卿 雷雨 日出 北京人 原野 家 上海屋檐下 芳草天涯 屈原 蔡文姬 茶馆 战斗里成长 第四部分:中国戏曲-古典小说窦娥冤 救风尘 西厢记 裴少俊墙头马上 汉宫秋 陈州粜米 秋胡戏妻 沙门岛张生煮海 赵氏孤儿 倩女离魂 醒世恒言 镜花缘

说岳全传 梁山泊李逵负荆 临江驿潇湘雨夜 荆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 琵琶记 好逑传 封神榜 初刻拍案惊奇 第五部分:外国戏剧 匹克梅梁 鳏夫的房产 玩偶之家 群鬼 朱丽小姐 温德米尔德夫人的扇子 三姊妹 万尼亚舅舅 天边外 榆树下的欲望 鸟 孪生兄弟 第十二夜 威尼斯商人 阿伽门农 俄狄浦斯王 美狄亚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1.看一遍 2.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如时光网,豆瓣的评论或介绍,加深了解 3.再看一遍 4.找高潮或特色段落拉片,仔细看 5.下载相应的导演的资料研究风格 6.完整地看第3遍,看哪些地方体现了导演的一贯的风格 7.搜寻导演其他片子进行对比 8.搜寻同类型或同题材的进行对比 9.下载该电影影评,不少于10篇 10.把所有资料汇总打印交给老师审阅等待下一步包装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的影视配乐、《放牛班的春天》的影视歌曲来了解影视音乐的定义与功能; 2、引导学生感受音色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现与剧情画面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关注影视配乐,初步接触主题音乐这一基本概念,体会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音乐设备:电脑,多媒体 一、影视配乐 导入: 师:你喜欢看电影或者看电视吗? 生:………… 师:你记得你看过的电视、电影里面的歌曲吗? 请同学唱唱你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 生:………… 师:那接下来我让大家看这张图片,看大家是否熟悉这部电视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师:那请问同学们熟悉这部电视的主题歌曲吗? 听音乐《敢问路在何方》

师:那有没有同学能说出几部外国电影、电视剧? 师:在这中间出现的音乐你知道是什么名字吗? 师: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仔细欣赏。观看完请回答:这些图片发生了什么故事?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图片 师:图片讲述了什么故事?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生:谈感受 师:很好。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按类别可以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无歌词的,叫做“影视配乐”; 影视配乐中又分为“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 主题音乐:表达影片主题思想、基本情绪或主要人物性格的音乐。 场景音乐:主要是指某一个单一场景中使用的,只对具体场景发挥作用的音乐。师:那请问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属于? 生:影视配乐。 师:很好。它来自美国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大家之前有看过这部电影吗?生:没有。《辛德勒的名单》的故事概要主题音乐 师:这位就是辛德勒。他是一名德国商人,也是一名纳粹分子。在二战期间,犹太人的劳动力是最便宜的,因此,

英语文学文化及影视赏析

《英语文学文化及影视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中英文):英语文学文化及影视赏析/English Literature and Culture & Appreciation of English movies 2、学时学分:75学时理论教学,2学分 3、适用专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4、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5、课程负责人:姜萌萌 二、课程描述: 本课程拟对英语经典文学与相关文化概况进行简要介绍,并遴选英美国家的经典作家和作品,对其文学特色、文化背景进行分析。课程重视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西方历史文化的联系,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寓教于乐。在课内,不仅有作家作品、相关文化背景和信息的介绍、经典作品片段的解读,并通过课堂讨论以及影视作品的欣赏帮助学生最直观地理解西方文化与文学作品的文本意义。在课外,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完成相关问题的回答与读书报告,以一种轻松愉悦并且多方面切入的方式学习、了解和体验英语文学文化。该课程目的在于通过英语文学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掌握能力、增强对英语文学经典的理解力和对西方文化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养成对英语的敏感性,培养人文素质和文学涵养。 三、教材: 王守仁主编,《英国文学选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陶洁主编,《美国文学选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秀白,《英美国家概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自编讲义 四、教学方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考核方式: 提交一篇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课程论文,用英语完成。 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考勤占10%)

长镜头及影视艺术鉴赏方法

第五专题长镜头及影视艺术鉴赏方法长镜头和蒙太奇是电影美学的独特性赖以构成的两块基石。 所谓“长镜头”,也就是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演员的场面精度及镜头的运动,在画面上形成各种景别和构图的镜头。它是以基本的等同于时空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的。由于它可供保持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完整性,因此,能达到一种没有经过加工的真实。所以,长镜头理论又叫“纪实派理论”,纪录性是其根本的美学特征。用长镜头拍摄的镜头画面,在表义上往往带有更大的客观性、多义性和暖昧性。 如果从电影史学角度来看,长镜头的出现要早于蒙太奇。卢米埃尔的第一部影片就是一个固定的长镜头。例如美国的纪录片大师弗拉哈迪在1920年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就使用了长达1200英尺的长镜头,把纳努克发现猎物直到制服它的全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下来,而且持斗的双方始终同时出现在画框内,现实时间和银幕时间相一致。由于它没有人为地打破时空的连续性,所以显得更为逼真,让观众感觉到自己仿佛就在现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五十年代以来,在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影响下,同时也由于变焦距镜头和手提式摄影机的发明,便大大推动了长镜头的发展,于是便形成了以法国杰出的电影评论家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理论”体系。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是以“照相本体论”为基石的。他认为:电影是一种借助机械把现实记录下来的不同于以往任何艺术的现代艺术,是照相的延伸;它反对人为的干预和参与创造;电影只不过是现实的摹本,没有空间的真实,活动的画片就不会构成电影。 和巴赞相呼应的还有德国杰出的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他认为原始的现实是电影所以感人的核心。在这种关系思潮的鼓动下,各国许多导演都热衷于用长镜头。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有的导演将长镜头与蒙太奇对立起来,主张用长镜头取代蒙太奇。 就艺术功能而言,长镜头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纪实性长镜头。 其主要特征是侧重于强调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整体性,使一个镜头能够在一个与现实相一致的时空里完成对一个动作或事物的完整过程,让画面本身说话,

影视文学欣赏论文

影视文学欣赏论文 姓名:吴义容 学号:20104274 专业:水利一班 院系:工学院 2011年10月19日

摘要电影与文学虽然不同,但二者渊源已久也是有原因的,即电影和文学都通过各自的媒介去表现生活,反映生活。在电影与文学纠缠不清的关系中,我们首先要清醒地意识到,电影和文学是各自独立的两种艺术形式,即使有共同点,但也绝不等同。 关键词电影,文学,电影的发展 影视文学欣赏 作者姓名:吴义容 与文学相比,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另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电影产生于技术,没有技术就没有电影,这决定了电影必定不同于其它传统的艺术形式。电影被称为一门综合艺术,并不是指电影是其它艺术门类简单相加的产物,而是很好地利用技术手段并融合各种艺术形式所包含的艺术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艺术形式。 一、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的艺术史可以追溯到几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艺术门类的雏形,都可以在人类文明时代之初找到印迹。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穿越数万年的时空隧道,在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上半叶,人类艺术之林中终于相继诞生了 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和它的姊妹艺术——电视。这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科技史和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 在艺术的大家庭中,电影和电视是一对最年轻的成员。在所有

的艺术门类中,也唯有电影和电视是我们迄今知道其诞生日期的艺术品种。尤其是电影与电视共同组成的一种文化——影视文化,对20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未来学家们预言,在21世纪,影视文化将与方兴未艾的计算机多媒体一道,对人类文化内容、生活方式等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影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作为20世纪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电影与电视是工业化社会的温床培育出的两朵艺术奇葩。电影与电视是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新兴艺术。19世纪后期,欧洲的工业革命,给欧美许多国家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繁荣,光学、电学、化学、声学、机械学以及相关的各门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是这种社会大背景,促成了电影艺术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这是一个永远值得人们记住的日子。在法国巴黎的卡布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使用自己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公开售票放映由他俩拍摄制作的《火车进站》、《拆墙》等几部电影。尽管片子的内容十分简单,却使前来欣赏的观众大为惊叹,为之入迷。 最初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也叫“默片”。声音的引入,可以说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电影史上引发的第一次革命。在长达30多年的默片时期,人们深感电影无声的缺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录音设备的完善,声音进入了电影,其标志是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是1931年由明星影片

《影视鉴赏》

校级选修课《影视鉴赏》学习要点 主讲教师: 孙景曾 1、课程性质 《影视鉴赏》是盐城工学院艺术审美类校级选修课之一。1998年秋学期首开该课程,是教育部推荐的高校公共艺术主干课程。也是我校选修课特色课程。 24学时,八讲。 2、教学目的 该课采取理论修养与鉴赏能力双重并进、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 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影视艺术的流派、语言、类型、结构、导演、表演、文化等内涵,并把握方面的或综合的鉴赏评价作品。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念,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 3.教学特点 解析式――流派、类型、语言、结构、导演、表演、文化等方面鉴赏 练习式――讲理论、看作品、作练习 以下列32个学习要点解答★ 第一讲影视鉴赏绪论(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认识影视艺术的特质、影视艺术鉴赏的意义、影视艺术鉴赏的层次和途径,把握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了解课程学习的要求,从而有效进入课程的学习。 ★影视艺术的特质是什么? 影视是人类知道其创造日期的新艺术门类,被称为"第七艺术"和"第八艺术".影视艺术是我们形象地有效地深刻地反映我们所感知和表现的主客观世界的手段载体和窗口. ★影视艺术四大特质是什么? 运动性镜头的运动、画面的连贯、时空的真实再现 造型性人与物动态形象可视,是影视叙事的最重要手段 假定性一旦假如,必有果然;同时艺术逼真来自舞美化妆表演及制作的特殊创造逼真性镜头前、画面上比真实还要真实 ★影视艺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1.生活娱乐意义 2.文化认知意义 3.艺术审美意义 4.文艺评论意义 5.思想教育意义 ★影视艺术鉴赏的层次和途径有哪些? 层次1.艺术技巧层次 2.艺术思想层次 3.文化内涵层次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重点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 影视是声画兼备、时空复合的综合艺术,文学是语言艺术,和影视艺术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文学与影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可以相相通的。 首先,文学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而影视由声音和画面构成的艺术形象有直观性。文学语词形象要我们进行再创造,文学文本中并没有实际的声音和直观的画面,而是必须依靠读者的联想,将文字表达或描述的声音和画面在头脑再转化成艺术形象。因而文学形象具有模糊性。影视艺术通过把一个个镜头组合起来,把声音与画面呈现出来,给观众的视听感官,所以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直观性。 其次,文学是时间艺术为基础的艺术,而影视艺术是以空间综合艺术。文学作为一种时间艺术,要靠我们在逐字逐行阅读过程中,才能逐步显现出文本全貌。同时,文学的议论、说明、叙述、修辞等,都是艺术感觉和欣赏的对象。影视作为时空艺术,必须将空间造型当作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来考虑,要把空间的造型和时间的流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给观众呈现出时空复合的具体形象。另外,影视艺术中编者的议论、叙述等,要通过旁白、独白等有限地使用。 文学与影视艺术尽管有很大差异,但同时也有密切联系并可相互相通。首先,文学与影视得以相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艺术。就文学对影视艺术的影响来看,电影的叙事和叙事技巧最早是从文学那里学来的,至于文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因素,在影视艺术成熟之后仍被其广为借鉴。在中外影视作品中,有将近半数是由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改编而成的,特别是那些伟大的文学巨著,多次被搬上银幕荧屏。可见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血脉相通的亲缘关系,对小说的借鉴使影视艺术创作者们获得了灵感。文学与影视作为叙事艺术,都是在流动的时间中连续地描绘事物。正如法国影评家玛格尼所说:“电影和小说二者均为叙述作品,叙事有它自身的规律,与展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连续性,小说的各种程式和电影的各种常规技巧大抵是为了保持连续性才产生的。” 小说是在一个个语词组合的场景的连续中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影视是在一个个画面连接的场景中构成银幕形象,在时间的延续中叙事是它们的共同性。这使文学和影视艺术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叙述复杂而连续的社会生活。 其次,小说这种艺术样式本来就蕴含着某些电影因素。蒙太奇作为一个专用术语,它是属于影视艺术的。但作为一种叙事的方法,早就见于狄更斯的小说。雷班曾对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一段描写作过分析,这是在小说中写到大卫童年时的伙伴斯提福兹的船遇险后,大卫在海滩上见到他的尸体时的一个情景: 但是他把我领到海边。就在她和我——两个孩子——寻找贝壳的地方——昨夜来的那条旧船的一些比较轻的碎片被风吹散的地方——就在他所伤害的家庭的残迹中间——我看见他头枕胳膊躺在那里,正如我时常看见他躺在学校里的样子。 这段文字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超过了一般的想象,它建立在连续几个不同场景的巧妙而自然的联系上,而这本是电影的基本手段蒙太奇所擅长的。所以,这部小说的上述写法意味着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差不多信息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8/2/1.5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0 授课时间:2018-2018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艺术楼A301 所属院〔系〕:师范学院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诸小妮职称: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余时间、艺术楼A202、面谈 【二】课程简介 影视鉴赏课是从文学、社会学、美学角度动身研究影视艺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的侧面,展现一个或真实或虚假的客观世界,从而使学生了解影视表现是怎么样一门艺术。这门课程既表达了电影、电视美学的独特艺术,又表达了电影与文学、社会、历史相互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们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差 不多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进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丰富学生们的审美知识,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了解影视进展的历史,结合美学理论知识, 用艺术的眼光鉴赏电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 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影视鉴赏课程能够运用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去观赏影视艺术,用审美的眼光去发明美的生活。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作为美育课,本课程与《艺术观赏》课程是点与面的关系。《艺术观赏》为本课程提供了艺术特征、鉴赏方法等,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程的理解;《美学原理》为分析影视艺术现象及作品等提供观点与方法上的参考,是本课程更加 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影视鉴赏》,李中会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2、推举参考书:《影视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课程进度表 表1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 次 教学主题要点与重点要求学时 第一周次影视艺术概说 中国电影的产生与进 展、世界电影的历史进 展 要点:影视艺术的概念、中国 与世界电影的历史 重点: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及 能力培养、中国与世界电影历 了解:影视艺术的含义与 过程、港澳台及国外电影 进展状况 掌握:影视艺术鉴赏方 2

香港经典武侠电影配乐赏析

香港经典武侠电影配乐赏析 [摘要] 20世纪80年代,香港武侠电影进入内地,由此揭开了武侠热在中国内地汹涌澎湃、经久不衰的序幕。 武侠电影不仅以其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武打设计和行侠仗义、为国为民的侠客风骨为人所称道,里面富有特色的音乐更是影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支支精彩的配乐,不仅用优美昂扬的旋律唤起了潜藏于中国观众内心的英雄豪情,更以其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渲染出了浓郁的江湖文化,从而造就了一部部经典的香港武侠影片。[关键词] 香港;武侠电影;经典;配乐;江湖文化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电影《东方不败》) “武侠”二字,不仅贯穿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是千百年来亿万中国人心中无法割舍的精神寄托。从《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到《水浒传》中的武松、鲁达、杨志、林冲;从“抚剑独行游”的陶渊明,到“纵死侠骨香”的李白;从仗剑游天下的韩信,到铁棍闯江湖的赵匡胤,无论是文人墨客、英雄豪杰,还是凡夫俗子、三教九流,都有着浓厚的武侠情怀。以“武”剪除强暴,以“侠”扶助弱小、行侠仗义、纵横江湖,同样是每个普通人心中的梦想和期待。 武侠电影的出现,给予了人们放飞梦想、一解情怀的机会与空间。一幅幅刀光剑影的江湖画面,一段段恩怨缠绵的儿女情愁,一招招出神入化的盖世神功,一座座侠肝义胆的英雄塑像,武侠电影带给了我们一幕幕的神奇和精彩、一次次的兴奋与向往。在武侠电影里,寄托着我们普通大众的豪迈激情,而香港的武侠电影更是其中的翘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一批优秀导演和演员的出现,香港武侠电影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徐克、袁和平、王家卫、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部部武侠经典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把香港武侠片推上了武侠电影艺术的顶峰。’ 一部香港经典武侠电影,除去武打设计、侠客主题外,还少不了精彩的电影配乐——或豪情悲壮、或慷慨激昂、或缠绵悱侧、或意蕴深远。武侠电影配乐能够使电影观众把听觉想象与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强化主题和情感,达到视听的统一。香港武侠中经典的配乐在影片中往往起到点睛之效,不仅合乎主题,更将武侠世界崇高、深远的意蕴推向一个更高的境地。此外,这些经典配乐还根据武侠

英美文学名著与电影赏析

《简·爱》名著与电影赏析 姓名: 闫法轲 学校: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专业: 会计 班级: Z会计121 学号: 201204013120

一.作品综述 1.作者简介: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 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 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 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在 那里,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染上 肺病而先后死去。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回到家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老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夏洛蒂·勃朗特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恩·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

自发的。她另有作品《》(1853)和《》(1857),其中《维莱特》可以看做是她个人的小说体自传,与她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位天生体弱的女作家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主要情节概述: 这本小说是一部具有浓厚色彩的。主要描写了简·爱的一系列遭遇以及与的爱情经历。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是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其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简·爱是个孤女,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了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倍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与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电影文学鉴赏论文

电影文学鉴赏之感 摘要电影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电影中表现手法和技巧的运用是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紧密联系的,而影片文化也与文学息息相关。要想深入了解电影这门艺术,一天两天的学习是不够的,它就像一门学科,源远流长,潜心钻研才会有所造诣。尽管我们不是影视专业学员,但是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仅仅学习本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所以,提高自己影视情操、审美观念是有必要的。所以通过本学期选修电影文学鉴赏,我对电影艺术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我将从电影表现手法中的声画结合、蒙太奇、长镜头和影片主题文化表达,这四个方面来对我的课程学习进行总结。关键词声画结合蒙太奇长镜头主题文化 正文 一、声画结合 1927年,影片《爵士歌王》开创了有声电影时代。从此之后,影视中的画 面与声音联系越来越密切,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声音与画面并不只是简单 的相加,它们的结合方式更是一种新的审美创造。影片中声画结合方式从存在形 式上可以划分为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离两种形式,从相互关系可以划分为声画合一 和声画对位两种关系。声画同步与分离的区分在于声音是否是画面中的人或物所 产生的。它们比较简单,人们认识起来比较容易。而本文将着重对声画同一和声 画对位进行介绍。 (一)声画同一 声画同一指画面和声音无论是采用同步或是分离的方式出现,它们在内容、情绪、节奏等方面是统一的,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如美国电影《野孩子》中鲍 碧摩尔跟室友凯特她们一起到镇上挑衣服为舞会打扮准备时,鲍碧摩尔给她们几 个配衣服,各种试镜的这个场面配上了欢快奔放的歌曲,画面造型动感很强之下 配上如此激动炫曲无疑深刻地表达了鲍碧摩尔与凯特她们难得的友谊和火热的 青春。总之,此处的配乐使得此场景成为影片中小小的高潮。还有影片《保镖》快结尾处,Rachel从飞机跑出来与在飞机场目送她的frank的拥抱、亲吻时, 影片主题曲《I will always love you 》响起,铿锵有力而又激动人心的音乐 跟画面上他们激情相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让剧情一下子就达到顶峰。

影视作品的鉴赏方法

影视作品鉴赏需要掌握影视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透视。影视作品解读可以分为文本内解读和文本外解读,文本内的解读是画格、镜头和段落的分析,而文本外的解读则是多角度、多视域的社会、文化、时代、审美、政治等方面的分析。影视作品是视听艺术,基本的结构单位是镜头,这就需要准确掌握影视作品的镜头与镜头的结构方式:镜头语言、蒙太奇、长镜头、场面调度。对影视作品的结构的掌握同时也是对其意义的解读。影视作品的结构按照层级可以划分为画格、镜头、段落。画格是影视作品最小的单位,就是一格画面的图像。我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画面静止的内容就是一格画面,也是一格胶片的内容。对画格可以进行构图分析,对拍摄对象、位置关系、光线、色彩、前景、后景和背景等进行仔细的分析。镜头的内容其实就是画格的集合,镜头会因此产生人物的运动,从而进行叙事,镜头分析是影视作品的基本分析单元。对镜头的构图、色彩、光线、场面调度和镜头中人物的身体、表情、动作等等方面的分析是影视作品意义解读的基本组成部分。镜头之间的组合形成段落,段落可以交代场景,也可以进行叙事,形成一个小情节。 镜头之间也可以产生修辞效果,形成抒情性段落和表情段落。在镜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段落分析,最后形成影视作品的分析。对一名选修影视艺术鉴赏课程或影视艺术初学者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从视听语言出发,理解作品的美学、社会和文化含义,对作品的主题、叙事、人物等方面进行准确的分析。 一、影视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 影视作品是现代传媒时代的艺术,这种光影构筑的世界具有独特的魅力,分析影视作品的情感、美感和艺术内涵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理解了这些方面才能感受到影视艺术的独特感染力。 1.重视影视知识的积累 专门的影视分析与一般的观众观看电影电视是不一样的。观众看电影或电视作品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而专门的电影或电视作品分析则不大一样,首先是需要一定的影视知识的积累。作为一般的选修者或爱好者,需要积累的影视知识很多,阅读的书籍也很多,首先可以系统地涉及专门的中外电影史或电视史、影视美学以及影视评论;其次则可以阅读关于中外经典电影、本章内容的写作主要参考了《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王心语著《导演艺术基础》,林洪桐著《表演艺术手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等,特此感谢。033奥斯卡获奖电影和其他电影节获奖的影片等介绍或分析的书籍。只有阅读了一定数量的影视作品介绍或分析的论著才能具有比较系统的影视知识,从而可以对影视作品进行正确的意义解读和全面的审美体验。当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一定的影视理论知识,有意识地培养专业的影视思维,培养视听语言体验和欣赏的习惯,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事情。但是现阶段影视教育在中国处于刚刚兴起的阶段,专业的影视专业老师很少,初学影视艺术鉴赏的学生如果完全是自学,那么就特别要注意影视知识的系统学习。 2.不断扩大知识面 影视艺术鉴赏需要一定的影视、美学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后可以对影视作品进行专业的分析及表述,否则只能陷入文学的泥淖,把影视作品当作文学作品来分析。因此,除了掌握一定的影视知识之外,美学知识的学习可帮助观众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可以对作品进行文本内外的阅读,即对影视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进行到位的阅读。文化方面的修养可以使得观众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和多维度的视域,从宏大的文化视域对作品进行恰当的分析。 3.养成写影评的习惯

影视作品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1、影视作品:是以动态的画面作为存在和传播的基础,作者是借助画面来表情达意的,一切意义和情感都在“真实”的具有动感的画面之中。所以,影视作品又被称为“形象记号”,它是一种诉诸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形象符号,是观众可以直接感知的实在的物质形态。 电视散文:是运用电视艺术手段把文学散文视像化的一种方式。它特别重视人物内心情感,作者的艺术激情与丰富想象的表达、自然风物与民族风俗习惯的描写,具体事件过程的主观化叙述,既强调文学品格,又强调声画特征,是传统文学作品与现代声画艺术相结合的影视艺术品种。 时空艺术: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杂技 正剧:影视戏剧文学的一种,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主张那个对现实和历史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既表现社会生活中令人轻松鼓舞的一面,又表现生活中否定的、令人悲痛的和深思的一面,能够较为全面地表现社会历史生活。在电视剧中,多表现为革命历史与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 三位一体:演员一方面运用自身形体、表情、声音作为电视剧的创作材料去创作角色,因而他本人既是创作者,有事创作的工具材料,又是完成了的创作对象。三位一体,构成了表演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 电视剧:是电视文艺的主要品种。它是电视艺术和电视技术相结合,用电视文学创作和电视技术制作问手段,靠电视屏幕播放,以镜头语言为主要表现方法,以演员动作、语言表达来表述一定故事情节的视听艺术作品。 悲剧:影视戏剧文学的一种,渊源于古希腊艺术,描写英雄人物与命运、神力的斗争。在悲剧中,主人公为自己的命运、理想、事业不屑抗争,但仍然遭受来自敌对势力或者不幸命运的打击,最终抗争失败,形成了悲惨的结局。鲁迅对之概括为: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影视艺术的鉴赏

影视艺术的鉴赏 影视艺术鉴赏——影视接受的美学 ?影视接受美学广义上讲所有观众为主题的社会轰动,包括一般的―看电影‖、艺术层面的影视鉴赏以及具有社会功能的影视批评。 ?狭义上讲: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观众能动地将影视作为艺术的影视艺术鉴赏行为。 ?影视艺术诞生的短短百年时间里,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人们最普遍、最平常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习惯。 ?众所周知,电影的真正诞生就是以观众的出现为标志的。 ?观众是影视艺术鉴赏的主体。 ?作为影视鉴赏理论中的影视的接受美学,也就是影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又是观众伴随着复杂心理活动和情感活动的审美再创造过程,它是鉴赏主体和鉴赏客体间的情感对话和精神遇合。 ? ?影视艺术鉴赏的不同向度与不同层次 ?由于艺术的创作风格不同,会呈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银(屏)幕美。大致可分为:影屏幕上的造型美和动态美,纪实美和梦幻美,凝练美和冲淡美,人情美和哲理美四大类型。 ?对于观众而言,影视艺术鉴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能动地进行审美再创造。 ?每个读者的感觉方式与人生经验各不相同,因此当人们以各自独特的心灵去感悟艺术时,必然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 ? ?鉴赏主体——观众的个性心理结构决定了影视鉴赏不同取向和不同层次。 ?这里所说的个性心理结构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精神积淀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知识素养、气质秉赋、兴趣习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审美心理模式。 ?一个人观察、欣赏事物总是带着一定情感,怀着一定情趣,并且无形中也受到了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的制约,由于情感、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不同,对事物注意什么,不注意什么以及对这些事物采取什么样的感情态度也就有了差别。 ?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影视鉴赏的取向和层次也有很大的影响。 ?影视艺术欣赏具有感受的直接性、生动性和广泛性。 ?影视欣赏依据影视艺术的基本性质,又有自身的欣赏特点。 ?影视艺术欣赏对象具有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欣赏的特点。 联想,是指审美活动中因感官接触到某一事物而引发联系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影视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更是利用了人类喜爱联想的天性。 接受美学-影视审美心理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联想构成了蒙太奇的 心理基础,正由于人类具有联想的心理功能,可以通过联想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领悟出内在的意蕴和哲理,才使得影视中的蒙太奇具有了神奇的魅力。 ?被称为―通感‖的心理现象,也可以看作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 ?―通感‖,就是指五官感觉中互相挪移,各感官交互为用、互换官能的感受领域。 ?想象,是指人在反映事物时,能够超越感知对象的现实存在,在记忆基础上实现表象的再现、组合和改造。 ?情感,是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所结成的关系的反映和评价,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

影视鉴赏

影视鉴赏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具有广泛的欣赏性一部优秀的作品能让人得到美得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假如要真正的去看懂一部电影,就需要进行电影的鉴赏。鉴赏一部影视作品,是体会一部影视作品文化色彩、艺术技巧和视听感受的过程。影视作品的特色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所呈现的艺术特征。鉴赏一部影视作品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有影视艺术发展史的角度、影视文学角度、影片制作的角度、影视的地域板块特色角度等等。本文着重论述如何从影视文学和影视制作角度鉴赏影视作品。 影视文学是以听觉和视觉设计为着重点,运用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设置情节结构、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给受众以文学审美情趣的一种文学样式。要赏析一部电影作品,除了理解它的主题,抓住影片的中心思想,还应该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这样才能感受到影视作品的独特的文学色彩。 一般来说,影视文学的表现手法有:画外音连接式手法,即用画外音来连接不同的画面;象征主义手法,将前后两个镜头画面处理得相似,然后加以连接,产生象征意义;渲染技巧把众多性质相同的镜头,积累起来,然后组合,形成一种特定的氛围;平行交叉式,即将同一时间在不同的地点发生的事情交替连接起来,相当于记叙中的“平叙”等。 电影《可爱的骨头》的导演彼得?杰克逊把一个在荧幕上经常表达的主题——亲情的可贵和人对死亡的认知——又拿了出来,但是它带给我们的内心的震撼是不同于同种题材的其他影片的。这源于导演在影视艺术上使用了大量的表现手法,使电影凸显空灵、悬疑、神秘、唯美的特色。具体分析如下:这部影片在故事讲述的角度上运用了画外音连接式的影视文学手法。这部影片是从女孩的视角和口吻展开的,以充满想象力的镜头为女孩创造了一个完美的人间与天堂的交界,在这里发生的事与现实形成呼应,给人以更为强烈的震撼。再比如,该影片还采用了象征主义手法。父亲在得知女儿身亡后黯然神伤,独自摔破所有的漂流瓶模型。在女孩所在的另一个世界,巨大的漂流瓶模型在海边破碎搁浅。这种将前后两个镜头的画面处理得相似,然后加以连接,就产生了象征意义。我们看到女孩在天地交接的世界里和现实世界徘徊,这也象征女孩的死给家人带来的无尽的悲痛。渲染技巧在影片中也很好地得到了运用。女孩在另一个世界发现众多被凶手杀害的女孩的尸体,这些镜头的性质相似,将其积累起来,

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读解教程教学大纲

《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读解教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分: 2 先修课程:影视作品分析与鉴赏 适用专业:表演戏剧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涵盖了传播学和广播电视、文管、编导、戏文等专业。本课程主要以电影史为编写纵轴,以类型片与艺术片为编写横轴,纵横交叉,分别从叙事造型、声音画面、时间空间,蒙太奇、长镜头以及符号学等几个角度,分析鉴赏了中外经典电影二十余部,既可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对电影艺术本体、电影发展脉络有较清晰的认识,也可迅速掌握电影赏析的方法及要领。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技巧,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对影视作品的创造力和表达力;从学科概论的视角,对本课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方法、成就和发展情况作相应的了解,初步构建专业基础;二是提高学生对经典电影作品的鉴赏力和分析技能,为新世纪的影视创作与批评领域培养专门人才。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前言 第一章电影是叙事与造型的结合 1.教学基本要求 (1)明确为什么说电影是叙述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 (2)举例说明结构在影视剧中起着什么作用; (3)明确为什么说改编意味着全新的创造。 2.教学内容 (1)电影是用画面讲出来的故事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作品《印第安纳·琼斯与失落的约柜》赏析 (2)人物是影视作品的核心——对影片《生死朗读》中汉娜形象的分析 (3)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式结构典范作品《魂断蓝桥》赏析 (4)结构是支撑全剧的钢梁——德国电影《罗拉快跑》结构分析 (5)改编是一种全新的创造——美国电影《特洛伊的海伦》赏析 第二章电影是声音与画面的结合 1.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电影声音包括的三个方面及其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