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的现状与意义

中水回用的现状与意义
中水回用的现状与意义

中水回用的现状与意义

中水主要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给水)与下水(排水)之间,中水回用则是将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回用。城市污水由于水量稳定,基建投资经济,许多国家都将中水回用作为解决缺水问题的优选方案。因此,开展中水回用工作,显示出了节源和减少污染的双重

功效。国内外应用现状

1.国外应用现状国际上,日本、美国等国早已开展污水处理后回用的工作。美国加利福尼亚已实施卫生间废水处理再利用工程。在德国的一些城市,地方政府正试验提供处理过的废水冲洗马桶。中水回用的典型代表是日本,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使用中水。1997年底,日本供建筑、建筑物群、居民小区的冲厕或其它非生活饮用的杂用水污水净化设施有1475套,回用水量为0.71亿立方米/a,占城市总供水量(165.5亿立方米/a)的0.4%。

2.国内应用现状我国从1958年开始对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的研究。上世纪60年代关于污水灌溉的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进行了城市污水以回用为目的的污水深度处理小试。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北京、西安等缺水的大城市开展了污水回用于工业和民用的试验研究,其中有些城市的不少公共建筑建设了中水回用装置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中水处理工艺

中水回用的用途有两种:一种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程度,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投资高,工艺复杂;二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程度,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建筑中便器的冲洗,绿化浇洒以及消防等方面,这是我们通常所采用的中水处理方式。中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取决于中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使用要求,一般分为:

(1)以优质杂排水作为水源的中水处理工艺,其流程如下:

原水→格栅→调节池→物化处理→过滤池→消毒→中水

(2)以一般杂排水作为水源的中水处理工艺,其流程如下:

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池→过滤池→消毒→中水

(3)以生活污水为水源的中水处理工艺,其流程如下:

原水→格栅→调节池→二级生物处理→沉淀池→过滤池→消毒→中水

中水回用的意义

中水回用,即污水资源化。首先,中水回用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促进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大大缓解了水资源不足。其次,中水回用比开发利用其它水资源具有经济上的优势。回用水的制水成本低,这是因为节省了水资源费、水与远距离输水的能耗费用和基建费用。第三,城市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农业生产和绿化,将带来可观的环境效益。

中水回用技术分析和对策

中水回用技术分析和对策 发表时间:2019-10-31T10:51:51.967Z 来源:《云南电业》2019年5期作者:邱煜华 [导读] 我国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且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 (山东奥德城投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且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中水回用技术日趋成熟,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拥有广阔前景,尤其是在城市住宅用水方面节水潜力巨大。但目前中水回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集中体现在难以普及推广上,且多年来一直难以有所突破。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地研究和寻找对策,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水回用;回用途径;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1.中水回用的概念 “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 生活污水(或城市污水)回用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标准回用于小区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目的。废水回用是指工业废水经深度处理工艺回用到生产线,循环使用,回收率相对低于75%,非用于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 以上两种都可称作回用水,中水回用就是把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经污水深度处理后,去除水体中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使其无色、无味、无害,达到国家相关规定或标准后,应用于企业生产或居民生活的技术。 2.中水回用的必要性 2.1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需要 中国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大部分已开发利用,新增水源不是开发难度大,就是开发成本高,水资源紧缺形势日趋严峻。而每年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宝贵水资源。因此,实施中水回用是提高中国水资源利用率的必要措施之一。 2.2 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需要 近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供应无法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企业在能源、资源上的成本越来越高。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工业生产过程的使用量和消耗量越来越大,例如在造纸、印染、化工、热电等行业。中水回用可为企业节直接或间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带来更好经济效益。 2.3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 为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给人们生活、工作提供一个美丽、美好的环境,全国都在实施城市绿化和环境美化,需大量绿化用水、景观用水、浇洒用水等。将城市生活污水进行中水回用技术处理后进行回用是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 3.中水回用的途径 3.1 农业灌溉用水 中国农业灌溉用污水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城市污水处理厂极少,大都用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农灌,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农作物污染。而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均采用二级处理,出水水质超过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的灌溉水质要求,均可用于农田灌溉。 3.2 工业用水 随着工业经济发展,一方面水量增加和水价上涨带来用水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大量污水排放带来排污成本增加。将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冷却循环用水、冲渣(灰)清洗用水、生产工艺用水、浆(涂)料产品用水等方面,可节约成本,降低污染。 3.3 城市市政杂用水 市政杂用包括绿化用水、湖泊河道的景观维护用水、冲洗车辆用水、浇洒道路用水和厕所冲洗水。从卫生和健康角度考虑,污水回用于市政杂用应进行严格消毒;从输水经济性出发,绿地浇灌和湖泊河道的景观维护用水应结合考虑,其用水一般宜采用河渠输水,受输水方式限制,供水范围不可能过度分散,应因地制宜地以大型风景区、公园、苗圃、城市森林公园为回用目标。 3.4 补充地表、地下水源 除了直接利用至农业、工业、城市市政外,经深度处理去除痕量有机物、总溶解固体、金属盐与致病菌后,中水回用水还能补充到地表、地下水水源,对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进行增扩,实现中水回用水的长循环间接利用。作为地下水源充水时,还能缓解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使得地下水水位下降的问题,同时利用土壤层作为天然水处理单元,对中水进行再深度处理。 4.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4.1 公众对水资源的理解问题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水的概念仅仅局限于清洁水和污水,而对中水的认识和了解十分有限,在使用时,对其水质存有很大顾虑,总是担心水体中含有超标工业污染物,不敢放心使用。 4.2 相应法规政策缺位问题 目前国家只出台了一个《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政策,对于中水回用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有限。此外,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关于中水回用的标准,目前只出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7个标准。 4.3 监管体制不健全问题 目前能明确作为水资源的只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由污水处理后得到的中水是否能作为水资源还未有定论,由此带来监管问题。如果将中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则对中水回用管理是水资源部门的职责;如果不将中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则对中水回用管理是环保部门的职责。 4.4 中水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中水工程一次性耗费巨大,且投资资金回笼很慢,因此很多企事业单位不愿意为此投入成本。而与中水配套的管道网络建设严重滞后,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的中水只能白白浪费,造成资金和人力极大损失,这也阻碍了中水快速推广。

航海小论文范本

毕业论文 船舶置换压载水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学生姓名:王辉 指导教师:王庸凯 合作指导教师: 专业名称:航海技术 所在学院:海洋工程学院 2011 年 6 月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前言 ................................................................................................................................ - 1 - 第一章船舶压载理论 .................................................................................................... - 2 - 1.1 船舶稳性 ........................................................................................................... - 2 - 1.2 海水压载必然性 ............................................................................................... - 2 - 1.3 压载水的不利因素 ........................................................................................... - 2 - 第二章船舶压载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 - 3 - 2.1 船舶压载水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 - 3 - 2.2 船舶压载水对海水盐度的影响 ....................................................................... - 3 - 2.3 船舶压载水对海洋物种的影响 ....................................................................... - 4 - 2.4 含油压载水对海水的污染 ............................................................................... - 4 - 第三章船舶置换压载水的处理方法及预防对策 ........................................................ - 5 - 3.1 处理船舶压载水的一般方法 ........................................................................... - 5 - 3.2 处理船舶压载水的特殊方法 ........................................................................... - 5 - 3.3 预防对策 ........................................................................................................... - 5 - 第四章结论 .................................................................................................................... - 7 - 致谢 .................................................................................................................................. - 8 - 参考文献 .......................................................................................................................... - 9 - 外文文献翻译 ................................................................................................................ - 10 - 外文文献(原文) .........................................................................................................- 11 -

简单中水回用技术设计方案-1

中水回用工程设计方案

陕西恒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1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概述 (4) 项目概况 (5) 第二章设计水质、水量 (5) 污水水质分析 (5) 设计处理量 (5) 设计出水水质 (5) 第三章设计依据及原则 (6) 设计依据 (6) 设计原则 (7) 第四章工艺方案选择 (7) 工艺选择 (7) 工艺简介 (9) 工艺流程 (10) 工艺流程说明 (11) 污水收集 (11) 石英砂过滤系统 (11) 活性炭吸附系统 (11) 污泥收集系统 (12) 工艺特点 (12) 第五章工艺设计 (12) 主要设备、构筑物设计 (12) 格栅池 (12) 调节池 (13) 石英砂过滤器 (13) 活性炭过滤器 (14)

中水回用池 (14) 污泥收集池 (14) PLC控制系统 (15) 建筑结构设计 (15) 设计依据 (15) 结构设计 (15) 钢筋混凝土工程 (16) 其它 (17) 第六章电气设计 (17) 设计原则 (17) 设计范围 (18) 设计所遵循的文件、标准和规范 (18) 建筑物、构筑物防雷电措施 (18) 供电负荷 (19) 第七章主要构筑物、设备汇总 (20) 主要构筑物 (20) 主要设备材料 (20) 第八章运行成本 (21) 废水处理运行费用 (21) 附件1质量保证承诺书 (22) 附件2 售后服务承诺书 (23)

第一章概述 概述 联合国早在1977年2月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危机”。如今,全世界面临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用水量急剧增加、水污染、水资源开发不合理、浪费严重等几个方面。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用水量急剧增加。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 m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我国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目前,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仅为40%~50%,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左右。工业方面,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仅为20%~40%,单位产品用水定额高。城市生活用水方面,供水管网和卫生设备的漏水是形成浪费的主要原因,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水量约占全部供水量的10%左右。 此外,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水量行业发展集中,生产管理水平低,生产用水浪费严重;人们思想认识模糊,缺乏危机感,节水意识差,城市生活用水、家庭用水浪费现象普遍;缺少全局控制,违反生态规律发展,出现掠夺式开发、浪费式利用、混乱式管理;水的重复利用率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都是我国水资源危机出现的原因。 中水回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协调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根本出路,生活污水处理回用,既能减小对地下水的开采,又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中水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因为它的水质指标低于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但又高于允许排放的污水的水质标准,处于二者之间,所以叫做“中水”。 由于“水危机”的困扰,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着手巩固和加强节水意识以及研究城市废水再生与回用工作。城市污水回用就是将城市居民生活及生产中使用过的水经过处理后回用。有两种不同程度的回用:一种是将污水处理到可饮用的程度,而另一种则是将污水处理到非饮用的程度。对于前一种,因其投资较高、工艺复杂,非特缺水地区一般不常采用。多数国家则是将污水处理到非饮用的程

航海技术论文

(航海技术专业本科生) 毕业专题论文中文题目 海员心理素质与船舶航行安全关系的探 讨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rfarers’ mental Quality and Navigation Safety 英文题目 作者姓名 所在专业航海技术 所在班级班 申请学位工学学士 指导教师

广东海洋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专题论文

目录 1 绪论 (1) 2 海员心理素质分析与影响 (2) 2.1 工作环境对海员心理素质的影响 (2) 2.2 个人的性格特点对海员心理素质的影响 (3) 2.3家庭环境、不良嗜好及文化差异对海员心理素质的影响 (3) 2.4 专业技术的掌握及航海英语的应用对海员心理素质的影响 (4) 3 海员心理素质与船舶航行安全的关系 (5) 3.1 海员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5) 3.2 海员心理素质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 (6) 4 良好心理素质在船舶航行安全中的重要性。 (8) 4.1重视海员心理素质的教育 (8) 4.2加强海员的职业心理训练 (8) 4.3自制力 (9) 4.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9) 5 结语 (10) 鸣谢 (11) 参考文献 (11)

海员心理素质与船舶航行安全关系的探讨 (航海技术,200811811304,) 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各种航行环境以及外界和内心因素使得长期生活在船上的海员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以及不良的心理因素,并且着重说明了这种心理障碍和不良的心理因素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同时也阐明了海员良好心的理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以及良好心理素质在船舶航行安全中起到的作用。通过文献参阅、避碰规则理解及借鉴航海心理学及船舶安全管理理论中的研究成果,结合海船驾驶员职业的特点,对海员的心理素质及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进行逐一剖析。从而阐述了海员心理素质在船舶航行安全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海员心理素质;航海心理学;船舶航行安全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rfarers’ mental Quality and Navigation Safety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navigation environment as well as outside and inside factors, which cause those long-term sailors on board to have various mental disorders and unhealthy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en it discusses impacts of psychological barriers and advers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safety of sailing. And it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fostering a good mental quality and the role of healthy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 ensuring safe sailing.By referring related documents, understanding rules of collision avoidance, consulting research on marine psychology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of vessels, as well as combining professional featur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ntal quality of sailors so as to point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sailors’ mental quality on navigation safety. Key words : sailor nautical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quality; ship navigation safety 1 绪论 航行安全在航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船舶航行安全主要受到人为的因素,船舶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由于海员这一特殊职业使得海上运输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全世界船舶搁浅,碰撞,倾覆,油污,火灾等事故屡有发生,并造成了

国内外中水回用技术

一.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用水量和废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情况日趋紧张,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水资源紧缺的现实下,将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污水资源化就是将城市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回用到适宜的位置。中水处理即是采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方法将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之达到一定水质要求,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如用于冲洗地面、厕所、绿化、喷洒及景观用水等。因其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故称中水。 二.中水回用技术的发展沿革 1.几种中水处理技术简介 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按其机理可分为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和物化生化组合法等。通常回用技术需多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合理组合 ,即各种水处理方法结合起来深度处理污水,这是因为单一的某种水处理方法一般很难达到回用水水质的要求。发展到目前 ,中水回用的工艺流程有: (1) 生物化学法 原水→格栅→调节池→接触氧化池→沉淀地→过滤→消毒→出水。 (2)物理化学法 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沉淀池→超滤膜→消毒→出水。以超滤膜分离技术替了代上述工艺中的沉淀、过滤单元。 (3)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物化生化结合法) MBR工艺概述 膜生物反应器 (MembraneBioreactor,简称MBR)是将生物降解作用与膜的高效分离技术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其处理流程为: 原水→格栅→调节池→活性污泥池→超滤膜→消毒→出水。(一体式)对于中水处理流程选择的一般原则是,当以洗漱、沐浴或地面冲洗等优质杂排水(CODcr 150~200mg/l,BOD5 50~100mg/l)为中水水源时,一般采用物理化学法为主的处理工艺流程即可满足回用要求。当主要以厨房、厕所冲洗水等生活污水(CODcr300~350mg/l,BOD5 150~200mg/l)为中水水源时,一般采用生化法为主或生化、物化结合的处理工艺。而物化法一般流程为混凝、沉淀和过滤。 传统的生物化学法运转时必须考虑到反应速率和污泥的沉降性能。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活性污泥的浓度 ,污泥浓度高 ,则反应速度就快。但考虑到二沉池不能过大 ,所以活性污泥的浓度就不能太大,从而影响了反应速率。污泥的沉降性能则取决于曝气池的运行条件。严格控制曝气池的操作条件是首要条件 ,因此也限制了生物化学法的应用范围。为了克服这些不足 ,科学家们首先想到了用膜来进行固液分离。超滤膜分离技术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发展起来的。其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采用具有一定孔径的分离膜,将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胶体、细菌和微生物截留下来,从而达到浓缩与分离的目的。其处理精度可达0.1微米。不会产生生化法那样的气味儿,污泥量少,无需进行污泥处理。同时启动也十分方便,不必象生化法那样接种

中水回用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

中水回用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19-07-02T11:30:27.9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作者:梁胜堂[导读] 我国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且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 临沂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山东省临沂市 276001内容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且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中水回用技术日趋成熟,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拥有广阔前景,尤其是在城市住宅用水方面节水潜力巨大。但目前中水回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集中体现在难以普及推广上,且多年来一直难以有所突破。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地研究和寻找对策,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水回用;回用途径;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1.中水回用的概念 “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 生活污水(或城市污水)回用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标准回用于小区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目的。废水回用是指工业废水经深度处理工艺回用到生产线,循环使用,回收率相对低于75%,非用于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 以上两种都可称作回用水,中水回用就是把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经污水深度处理后,去除水体中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使其无色、无味、无害,达到国家相关规定或标准后,应用于企业生产或居民生活的技术。 2.中水回用的必要性 2.1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需要 中国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大部分已开发利用,新增水源不是开发难度大,就是开发成本高,水资源紧缺形势日趋严峻。而每年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宝贵水资源。因此,实施中水回用是提高中国水资源利用率的必要措施之一。 2.2 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需要 近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供应无法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企业在能源、资源上的成本越来越高。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工业生产过程的使用量和消耗量越来越大,例如在造纸、印染、化工、热电等行业。中水回用可为企业节直接或间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带来更好经济效益。 2.3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 为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给人们生活、工作提供一个美丽、美好的环境,全国都在实施城市绿化和环境美化,需大量绿化用水、景观用水、浇洒用水等。将城市生活污水进行中水回用技术处理后进行回用是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 3.中水回用的途径 3.1 农业灌溉用水 中国农业灌溉用污水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城市污水处理厂极少,大都用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农灌,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农作物污染。而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均采用二级处理,出水水质超过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的灌溉水质要求,均可用于农田灌溉。 3.2 工业用水 随着工业经济发展,一方面水量增加和水价上涨带来用水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大量污水排放带来排污成本增加。将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冷却循环用水、冲渣(灰)清洗用水、生产工艺用水、浆(涂)料产品用水等方面,可节约成本,降低污染。 3.3 城市市政杂用水 市政杂用包括绿化用水、湖泊河道的景观维护用水、冲洗车辆用水、浇洒道路用水和厕所冲洗水。从卫生和健康角度考虑,污水回用于市政杂用应进行严格消毒;从输水经济性出发,绿地浇灌和湖泊河道的景观维护用水应结合考虑,其用水一般宜采用河渠输水,受输水方式限制,供水范围不可能过度分散,应因地制宜地以大型风景区、公园、苗圃、城市森林公园为回用目标。 3.4 补充地表、地下水源 除了直接利用至农业、工业、城市市政外,经深度处理去除痕量有机物、总溶解固体、金属盐与致病菌后,中水回用水还能补充到地表、地下水水源,对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进行增扩,实现中水回用水的长循环间接利用。作为地下水源充水时,还能缓解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使得地下水水位下降的问题,同时利用土壤层作为天然水处理单元,对中水进行再深度处理。 4.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4.1 公众对水资源的理解问题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水的概念仅仅局限于清洁水和污水,而对中水的认识和了解十分有限,在使用时,对其水质存有很大顾虑,总是担心水体中含有超标工业污染物,不敢放心使用。 4.2 相应法规政策缺位问题 目前国家只出台了一个《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政策,对于中水回用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有限。此外,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关于中水回用的标准,目前只出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7个标准。 4.3 监管体制不健全问题 目前能明确作为水资源的只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由污水处理后得到的中水是否能作为水资源还未有定论,由此带来监管问题。如果将中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则对中水回用管理是水资源部门的职责;如果不将中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则对中水回用管理是环保部门的职责。 4.4 中水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中水工程一次性耗费巨大,且投资资金回笼很慢,因此很多企事业单位不愿意为此投入成本。而与中水配套的管道网络建设严重滞后,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的中水只能白白浪费,造成资金和人力极大损失,这也阻碍了中水快速推广。 4.5 中水自身的水质问题

国内外城市中水回用经验启示

国内外城市中水回用经验启示 关键词:城市建设中水回用水资源 引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种用水量亦随之增长。水是有限的资源,受到人类活动不断地开采与污染,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 4,而且时空分布相当不均衡,开发利用难度极大,致使很多地区和城市严重缺水。在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中有18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50多个严重缺水,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缺水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和谐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大业。这既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关系现代化建设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国外成功的中水回用经验 (一)日本中水处理技术 日本是中水回用最典型的代表。日本早在1962年就开始回用污水,70年代已初见规模。随着回用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再生成本不断下降、水质不断提高,逐渐成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之一。90年代初日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废水再生回用的调查研究与工艺设计,在1991年日本的“造水计划”中明确将污水再生回用技术作为最主要的开发研究内容加以资助,开发了很多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在新型脱氮脱磷技术、膜分离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的同时,对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也进行了不同水体的工艺实验,建立起了许多“水再生工厂”。 日本60年代起就开始使用中水,至今已有50余年。到如今,日本的中水回用系统已很完善,形成了三大类基本系统:建筑中水系统、建筑小区中水系统、城市中水系统。 (二)美国中水回用的战略目标 美国也是世界上采用污水再生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60年代末就将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废水处理,70年代初开始进行大规模污水处理。在美国,有300余座城市实现了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特别值得一提是,美国已从水回用(Water Reuse)发展到水再利用(WaterReclamation)又发展到水循环(Water Recycling),从

污水处理站的中水回用技术分析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环境保护 水 中 回 收 单位: 姓名: 时间:

污水处理站的中水回用技术分析 [摘要] 中水回用技术是解决目前某些缺水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亦是厂矿企业废水再利用的最佳方法。在简要介绍中水回用基本概念及国内外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常见的中水回用技术及实施方法的可行性,并对目前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 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可行性分析 1概述 供水不足给城市工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给居民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成为社会中的一种隐忧[1]。 摆在眼前的现状告诉我们,必须加快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配置污水资源化、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2]。 而中水回用技术就是污水资源化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既可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又增加了日常可利用水的数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 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早在1958年就开始列入国家科研。20世纪60年代关于污水灌溉的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80年代初,我国北京、青岛、大连、太原、天津、西安等缺水的大中型城市相继建设了一些中水利用的示范工程,目前已经投产的城市污水利用工程约有30个,总利用水量在2xl05m3/d左右,仅

占全国城市污水设计处理水量的2%左右,主要利用于工矿企业回收及市政绿化等方面。工矿企业中水回用重点是热电厂与化工厂等冷却用水的回用以及厂内回用(如可用于污泥脱水后冲洗滤布、喷灌绿地、冲洗路面及洗车用水等)[4]。 我某厂污水处理站废水处理后完全进入中水回用系统,回用水标准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 0-2002)中冲厕、绿化水质要求,每月可节约自来水5000m3。 2中水处理工艺 2.1常用的中水处理工艺及其流程 目前应用较多的中水处理工艺主要有混凝、沉淀、过滤、生物处理和活性炭吸附等[5]。 处理工艺需根据原水水质的不同而采用某一工艺或某些工艺的组合,常见的中水处理工艺流程有以下这些: (1)对于优质杂排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为: 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微絮凝→过滤→消毒→出 水。 (2)对于杂排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为: 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或生物转盘→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3)对于生活污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为: 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消毒→出水;

污水处理历史意义

2011年03月10日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1选题意义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紧张和污水排放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城镇大部分的生活污水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没有采取应有的治理措施,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新政策下,环境保护已受到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重视,对污水进行彻底的治理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高效节能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已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建立城镇污水处理厂对改善城镇水环境,保障城镇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口和经济增长、粗放型发展模式、无组织大面积排施污染物、污水处理率偏低,以及牺牲环境和资源去追求眼前利益等,均是造成水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大量未经充分处理的污水被用于灌溉,已经使农田受到重金属和合成有机物的污染。据农业部在占国土面积85%的流域内,通过372个代表性区域取样调查,发现全国粮食总量的1/10不符合卫生标准。污水灌溉还造成粮食产量低,污染加大,营养成分下降。长期的污染水灌溉使病原体、致突变、致癌物质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迁移到人体内,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水污染还对养殖业造成极大的危害,水源污染使原有的水处理工艺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需求,结合我国环境保护最新研究成果和国际环境保护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提出一套合理、经济、运转效率高的工艺流程对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标准排放。对于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写2~3页) (1)关于活性污泥法 当前流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有:SBR法、氧化沟法、普通曝气法、CASS 法、A2/O 工艺等,这几种工艺都是从活性污泥法派生出来的,且各有其特点。 (1)CASS法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艺是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革,是由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发展而来,集合了ICEAS和CAST工艺的优点。CASS

我国中水回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中水回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结合我国水资源短缺、供需平衡在空间上的巨大差异以及污染的现状,阐明我国开展中水回用的 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国外中水回用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中水回用的现状,剖析目前中水回用中存在的 问题,并对我国中水回用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水回用;回用现状;前景分析 联合国在2003年3月16日“第三届水资源论坛大会”召开之前发表的最新报告,对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状况进行排名,中国以平均每人每年拥有近2260m3用水统计数字排在第128位。中国水资源存在时空分布差异性大的特点,在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严重缺水,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我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m3。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废”的大量排放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据200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03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60.0亿t,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2.4亿t,比上年增加2.5%;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47.6亿t,比上年增加6.6%。我国相当部分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受纳水体,直接造成对水资源的污染[1]。 由于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导致我国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们警告:“20年后我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我国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水资源污染、水污染加剧、地下水超采和用水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有限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要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水回用势在必行。 建设部《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中将中水定义为:部分生活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达到《生活杂用水指标》(CJ25.1-89),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它的使用范围只能限于非人体接触领域。如道路清洗、园林喷洒、洗车等,所以中水具有广泛的市场,像泳池、浴池、洗衣店等这些与人体密

航海技术发展前景论文

论航海技术的发展及就业前景 航海技术专业自身的发展潜力 地球的表面70%是蓝色的海洋,地球上的生物约有80%在海洋之中,全世界90%的货物是通过海洋来运输的。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宝藏和无穷的资源。航海是人类认识、利用、开发海洋的基础和前提。在近代和现代史中,中国航海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航海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航海科学技术方面,则主要是学习、借鉴、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航海科学技术成果,为我所用。但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航海事业迅速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振奋人心、享誉全球的发展成就。 而与航海发展息息相关的正是航海人才,中国的航海教育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已建立一套完整的海员教育培训规章制度和门类齐全,设备先进的教育机构,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等完备的体系。其教学质量和水平已得到国际航运界的认可。因此在中国,航海技术专业就像冉冉升起的明星,其发展潜力绝不容小觑。 对比出真知---------航海类学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 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2008年美国次贷经济危机引发雷曼兄弟倒闭,层层蔓延,这场经济界的海啸在世界掀起了震荡。裁员、减薪还有倒闭的命运随之而来。具体到中国市场,珠三角、长三角众多企业关门倒闭,金融机构宣布裁员,一般性公司不再投放或者缩减招聘计划。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09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有可能达到700万之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问题。 二,当代航海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世界贸易主要靠海上运输,因此海运是朝阳行业。据BIMCO/ISF(国际运输联合会) 调查报告分析:“全球性的船员紧缺,就世界范围看,目前全世界大概需要100万海员,其中普通海员占60万”。我国是世界上航运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有延绵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自身存在着较大的海员缺口。国外更是缺少海员,世界海员市场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至少未来十年,海员能够百分之百的就业。 目前中国海员外派量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再则,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地方上航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这样,对海员的需求量就特别大。目前航运学院毕业生都是供不应求,就拿普通的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来说,航海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供给与需求的比例是1:6。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中水回用之必要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中水回用之必要 韩素华 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虽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淡水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居第121位,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缺水状况更加突出,全国670多个城市就有400多个缺水,其中有108个严重缺水,有1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被迫限时限量供水,情况十分严峻。可谓是:缺水全面告急: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有的城市正在变为资源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由于时空分布不均,我国北方城市大多干旱少雨,属于资源性缺水,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南方城市降雨量充沛,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增长,相应的环保体系没有及时跟上,污水量急剧增加,湖、河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致使南方城市水质性缺水,并且情势越来越严重。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缺水,这一让水乡人感到无比陌生和尴尬的事实已经真实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苏锡常平原等历史上的天府泽国,目前基本上都处于程度不同的缺水状态,一些地区出现了水乡无水喝的尴尬局面,水资源危机给江南水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然而,我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严肃地说就是水资源严重浪费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无论是按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还是按人均耗水量衡量,均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以广东为例,每万元本地生产总值(GDP)用水量约为4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是美国的4.6倍。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们在随心所欲的超量开发、浪费水资源的同时,还无节制地污染水源,如工业废水等“偷排”现象屡屡发生。目前除偏远地区外,全国大部分的江河湖泊和部分地下水资源都不同程度受到污染,致使水体自净能力衰退,甚至变成“死”河、“死”湖。全国近90%的城镇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和直接威胁。 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指出了我国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针、政策。城市污水作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再生利用是缓解水资源紧缺、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众所周知:水是维系经济和生态系统的最关键要素。水是有限的,可以枯竭的,不能替代的。国际上,日本、南非、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早已开展污水经处理后回用的工作。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的研究,早在“六五”期间就列入国家科研课题,20世纪60年代关于污水灌溉的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水平,70年代中期进行了以回用为目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小试,80年代初的青岛、大连、太原、北京、天津、西安等缺水大城市相继开展了污水回用于工业和民用的试验研究,其中有些城市已修建了回用试点工程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一些公共建筑亦建设了中水回用装置等。尽管在应用过程中也暴漏出一些问题,但毕竟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但是,相比之下,南方城市的中水回用工作却进展迟缓,究其原因,既有经济上的客观因素,又有许多管理和意识方面的主观因素;既有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又有地方性的具体问题。但不管如何,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和优质水资源的紧缺,面对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巨大矛盾,唯一的选择就是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促进中水回用工作的有效开展。应认识到搞中水回用、建立多种形式的中水道系统不仅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二、中水的定义及主要用途 所谓中水,主要是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根据不同用途和要求,再经过适当处理,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或利用膜分离技术、或臭氧氧化、或活性炭吸附等处理处理工艺,从而得到的水称为中水,又叫再生水。 在城市生活、生产用水中,约有40%~50%的水是与人们生活紧密接触的,例如洗浴、饮用等,这些方面对水质要求很高,不能被中水替代;还有多达50%~60%的水是用在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环卫用水、

航海技术专业知识体系的扩展探讨

第17卷 第12期 中 国 水 运 Vol.17 No.12 2017年 12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December 2017 收稿日期:2017-09-15 作者简介:程志友(1979-),男,博士后,船舶二副,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交通安全与海事保障、船员培训与发展研究。 通信作者:范晓飚(1964-),男,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船舶操纵与引航、航海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602-305);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3078);重庆 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402007);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基金课题(syj201428)。 航海技术专业知识体系的扩展探讨 程志友 1、2 ,范晓飚 1、2 ,林承志5,尹朝忠 1、2 ,张 丹 1、2 ,李亚玲 3、4 (1.重庆交通大学 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重庆 430074 ;2.重庆交通大学 航海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 430074; 3.重庆交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30074; 4.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5.长江海事局船员管理处,湖北 武汉 430016) 摘 要:论文分析航海技术的变迁,通过船舶、船员、船舶生产来界定航海技术的专业范围,在现有航海技术专业体系基础上从船舶驾驶和船舶生产形式两方面尝试重新构建航海技术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船舶驾驶主要知识科目和船舶驾驶现代化来拓充船舶驾驶的知识模块,从客货运输、海上生产作业、公共服务等船舶生产形式来拓充船舶生产形式的知识模块。论文研究结论对于扩展航海技术的专业知识体系、拓展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社会生产应用面提供了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航海技术;知识体系;船舶驾驶;船舶生产形式 中图分类号:U6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12-0074-03 引言 据世界海事组织专家分析,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以上,人们选择海员职业的意愿就大幅减弱。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均GDP 陆续跨过3,000美元“红线”,海事、船检、航运管理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折算经济待遇纷纷赶上或超过了海员的经济待遇,导致海员收入“倒挂”。 通过前期调研和查阅大量文献报道发现,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不少航海技术专业在校学生认为航海职业发展方向选择单一、职业拓展途径有限、支撑职业发展空间的知识能力基础有限;同时不少在职船员认为船上工作单调,上升渠道单一,思考职业横向和纵向发展时感到知识能力基础不够,试想边工作边学习深造又觉得力不从心。通过前期调研发现,部分开办航海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单一强调学生通过船员适任考试和取得船员适任证书,而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背景下倡导的人才宽口径、内涵式培养和新时期下大学生期望的职业宽口径式发展需求重视不够。这就从一定程度导致了本科院校航海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基础条件与职业发展远景不匹配的矛盾。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海员经济待遇的比较优势逐步消失,航海技术专业在校学生和在职船员对航海职业认同感逐步下降,航海技术专业船员流失率逐步上升,自由船员越来越多。 针对上述现实状况,论文试图探索扩展航海技术专业知识体系、改革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供支撑航海技术专业人才职业发展远景的知识能力范围条件,促进其宽口径式就业和职业发展,从教育培养体系角度提升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对航海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航海技术的变迁 1.古近代航海技术 古代航海技术主要是人们通过掌握人力、风帆、明轮等手段推进船舶和通过罗盘、概略方位图引导船舶安全地从地球一地到另一地的技艺。 2.近现代航海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现代航海技术较古代航海技术在四个方面有较大的发展。 (1)船舶推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陆续研制出了双向蒸汽机、内燃机和柴油机,1903年则制成内燃机船舶,当前则出现了混合动力船舶。船舶推进方式除螺旋桨推进方式外,还出现了地效翼船和气垫船。 (2)船舶构造 近现代船舶在构造上,人们分别考虑到分舱与稳性的要求,随之发展到双层船壳双层底和“多舱不沉制”。接着在船舶防火结构提出建造要求。 (3)航海仪器设备 船舶操纵设备从手动舵发展到自动舵再到侧推器应用。船舶导助航设备方面则有GPS、陀螺电罗经、ARPA、AIS、电子海图、VDR、GMDSS、LRIT (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设备投入使用。 (4)船舶营运管理 随着SOLAS(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MARPOL(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PSC 监督程序、STCW(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MLC 等海事公约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