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求功的方法

几种求功的方法
几种求功的方法

几种求功的方法

1.恒力及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1)恒力的功:直接根据公式W=FLcosα计算功。

(2)合力的功:①先求合外力F合,再应用公式W合=F合Lcosα求功,其中α为合力F合与位移L的夹角。一般适用于整个过程中合力恒定不变的情况。

②分别求出每个力的功W1、W2、W3---再应用W合=W1+W2+W3+---求合力的功。这种方法适用于在整个过程中,某些力分阶段作用的情况。

③用动能定理W=ΔE k或功能关系W=E?求功。

2.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1)用动能定理W=ΔE k或功能关系W=E?求功。即用能量的增量等效代换变力所做的功。(也可计算恒力的功)

(2)用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做的功,适用于功率恒定的情况,尤其是机车在恒功率启动时求牵引力的功。

(3)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

①当力的大小不变,而方向始终与运动的方向相同或相反时,这类力的功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乘积,如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等。

②当力的方向不变,大小随位移做线性变化时,可先求出力对位移的

平均值

22

1F

F F +

=,再由W=FLcosα计算,如弹簧的弹力做功。(4)根据力-位移(F-L)图象的物理意义计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

数值上等于力所做功的大小。

图(a )表示恒力F 做的功W ,

图(b )表示变力F 做的功,(c )图中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功,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功,其总功等于正、负功的代数和。

例1:利用斜面从货车上卸货,每包货物的质量m=20kg ,斜面倾斜角037=α,斜面的长度h=0.5m ,货物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2.0=μ,求货物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受到的各个力所做的功以及合外力做的功。(取g=10m/s 2)

【解析】斜面上的货物受到重力G 、斜面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共三个力的作用。

货物位移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可以用正交分解法,将货物所受的重力分解到与斜面平行的方向和与斜面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出,三个力中重力和摩擦力对货物做功,而斜面支持力对货物没有做功。其中重力G 对货物所做的功。

方法一:直接运用公式:

J J G G W G 606.05.0102053cos -90cos 00=???===)(α

方法二:重力分解为:沿斜面方向分力为mgsin370;

垂直斜面方向分力为mgcos370。

垂直斜面分力不做功,则重力所做功等于沿斜面方向分力所做的功,即。

支持力F N 与位移方向垂直,对货物没有做功W N =0。

摩擦力F f 对货物所做的功

合外力所做的功

方法一:用各力功的代数和求。

W W W W 44)16060(321=-+=++=总

方法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037mgcos -37mgsin =合F ,

=44J 。

答案:60J 、0J 、-16J 、44J

例2:物体A 所受的力F 随位移S 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求在这一过程中,力F 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

解析:首先,功w=FS,,就是曲线所围“面积”,就是6J.

再者还可用物理方法来解答,把这个总过程分为三段,第一段0-3m、第二段3m-4m、第三段4m-5m、第一段因为是恒力做功为6,;第二段假设为w2,则第三段做负功为-w2.所以总功还是6J.

答案:6J

总结:在遇到求功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是求恒力的功还是变力的功,如果是求变力的功,看能否转化为求恒力的功。不能转化的还可以借助于动能定理来求解。

功的计算方法

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法:=θ,适用于恒力做功问题. .利用功率求功:=,适用于功率恒定不变的情况. .利用动能定理求功:总=Δ,此法主要用于求变力在短时间内做的功,或在曲线运动中随路径变化的外力做的功,或在连续多个物理过程中求外力做的功. .利用其他功能关系求功:例如,利用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可以求重力做功;利用机械能的变化量可以求除重力、弹力外其他力做功;利用弹性势能的变化量可以求弹力做功. (·金华高一检测)已知飞机的总质量为,若飞机以恒定功率由静止开始沿平直跑道加速,经时间行驶距离为时其速度达到该功率下最大速度,已知飞机所受跑道和空气阻力之和始终为,则此过程中飞机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 . [解读]由于飞机以恒定功率运行,所以时间内发动机所做的功等于,正确;对此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正确;达到最大速度时牵引力等于阻力,所以有=,正确.[答案] 常见的几种功与能的关系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对应物体动能的改变. 合=-,即动能定理. .重力做的功对应重力势能的改变. =-Δ=- .弹簧弹力做的功与弹性势能的改变相对应. 弹=-Δ=- .除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相对应,即其他=Δ. (·合肥高一检测)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现将一小工件放到传送带上.设小工件初速度为零,当它在传送带上滑动一段距离后速度达到而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设小工件质量为,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小工件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过程中() .滑动摩擦力对小工件做的功为 .小工件的机械能增量为 .小工件相对于传送带滑动的路程大小为 .传送带对小工件做功为零 [解读]小工件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就是传送带对它施加的摩擦力,根据动能定理可知,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小工件增加的动能,小工件的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其动能增加为,则小工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对小工件做的功为,选项正确,而选项错误;根据功能关系知,除了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他力所做的功等于小工件机械能的改变量,选项正确;由动能定理可得μ=,则=,是小工件相对地面的位移,该过程中,传送带相对地面的位移为==·=,则小工件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为=-=,选项正确.[答案]

第三讲 几种常见的力

我们今天开始学习静力学了,研究的是静止,或者更加广泛的平衡情况下所满足的力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掌握最基本的力学的物理量的描述和计算推演方法。这些当然也是后面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 1.重力:由于地球吸引产生的力. 施力物体:地球. 大小:G mg =, 2g 9.8/m s = 受力物体:在地球上的任何物体. 方向:竖直向下 反作用力: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 等效作用点:重心 质心和重心:质心是质量的等效中心.其计算方法: ∑∑=i i i c m x m x ∑∑=i i i c m y m y ∑∑=i i i c m z m z 其中(c x ,c y ,c z )是质心的坐标,i m 是系统中第i 个质点的质量,(i x ,i y ,i z )是第i 个质点的坐标.注意质心不仅和物体几何形状有关,还与其质量分布相关. 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当物体所在位置处的重力加速度g 是常量时,重心就是质心.若物体很大,以致 各处的g 并不能认为相同,则重心不等同于质心. 【例1】 求一块均匀三角板的重心位置,三边长a 、b 、c . 【例2】 求由三根均匀杆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其中三杆长度为a ,b ,c ,其中 222a b c += 【例3】 求下面阴影的重心. 【例4】 两根等长的细线,一端拴在同一悬点O 上,另一端各系一个小球,两球的质量1m 和2m ,已 知两球间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斥力而使两线张开一定角度.分别为45?和30?,如图1 示,则12/m m 为多少? 第三讲 几种常见的力 本讲导学 方法提示

【例5 】 一个薄壁圆柱形烧杯,半径为r,质量为m,重心位于中心连线上,离杯底的距离为H,现在向杯中注水,问杯子与水的共同重心最低时水面离杯底的距离为多少?为什么?已知水的密度为ρ 2.弹力: 当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形变时所产生的恢复形变的力称为弹性力,胡克定律表明,当物体形变不太大时,弹性力与形变成正比,弹簧的弹性力F 与弹簧相对于原长的形变(拉伸或压缩)x 成正比,方向指向平衡位置,即 F kx =- 式中比例系数k 称为弹簧的倔强系数,也叫劲度系数,负号表示弹性力与形变反方向. 对于弹性力须说明三点: ① 绳子的张力是一种弹性力.绳子和与之连接的物体之间有相互作用时,不仅绳子与物体之间有弹性力,而且在绳子内部也因发生相对形变而出现弹性力.这时,绳子上任一横截面两边互施作用力,这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称为绳子的张力,一般情况下,与绳子相应的比例系数k 很大,因而形变很小,可以忽略.所以绳子的张力不是由绳子的形变规律确定,而是由求解力学问题时确定.因而,在物理中,我们一般抽象出柔软不可伸长的轻绳. ② 在光滑面(平面或曲面)上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支撑力也是一种弹性力.这种由物体与支撑面相互作用而发生形变产生的弹性力,也是一种使物体约束在该支撑面上运动的约束力,通常把物体所受到的约束力称为约束反力,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撑面垂直.与绳子的张力一样,由于相应的k 很大,因而形变很小,可以忽略,约束反力的大小由求解物体的运动来确定,若支撑面是粗糙的,则物体除受约束反力外,还要考虑该表面的摩擦力. ③ 弹簧串连:121111n k k k k =+++串 弹簧并连:12n k k k k =+++并 当然这两个公式在实际解题中往往会变形,关键要抓住各弹簧是弹力一致还是形变量一定. 【例6】 如下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 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左墙上;②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③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弹簧的左端拴一 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则四个弹簧的伸长量 有何关系 【例7】 如图所示,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1k 和2k 的轻弹簧竖直悬挂,下端用光滑细绳连接,把一光 滑的轻滑轮放在细绳上,求当滑轮下挂一重为G 的物体时,滑轮下降的距离多大? 方法提示 例题精讲

功率计算公式表

功率计算公式 P=UI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 p=UI P=I^2 *R P=Fv P=U^2 /R 功的计算公式: W=Fs W=UIt W=I^2 *Rt W=U^2 *t /R 1,两相家用电器功率的计算方法是: P=电流*电压*功率因素 如5A电流*220V交流电压*0.9功率因素=990W 1度电=1000W 2,对称三相交流家用电器功率的计算方法是: 有功功率(W)P=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功率因素(COS) 无功功率(VAR)Q=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功率因素(SIN) 视在功率(VA)S=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因为W=F(f 力)*s(s 距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F为力,V为速度)。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马力(PS)或千瓦(kw)来表示,1马力等于0.735千瓦。 1w=1J/s P=W/t=FV=FL/t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与分析

金属逸出功的测量与分析 2009年10月11日 物理工程与技术学院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7级1班 实验人:乐广龙 07305939 参加人: 林 铭 07305938 【实验目的】 1, 了解费米狄拉克量子统计规律; 2, 理解热电子发射规律和掌握逸出功的测量方法; 3, 用理查逊直线法分析印记材料(钨)的电子逸出功。 【实验原理】 (1) 电子需要W o =W a -W f 才能逸出。 (2) 热发射电流密度2/e K T s J AT e ?-= (3) A.由于A 以及面积S 难以测量: 2 ln( )ln()s T e A S T K T ?=- 则2 ln( )s T T 与1T 为线性关系,利用此方法实验称理查逊直线法。 B.发射电流测量加入电场E α,电流作相应修正 : ' 4.39ln ln s s I I T =+ 在选定温度下 :' ln s I 由直线斜率可得零场发射电流s I C.温度测量由f T I 关系曲线得出。 【实验内容】 1, 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a U 与f U 勿连接错误; 2, 取灯丝电流f I 为0.600、0.625、0.650…0.775A ,求得灯丝温度; 3, 对应每灯丝电流f I ,测量阳极电压a U 分别为25、36、49、64、81、100、121及144V 对应阳极电流' s I ,阳极电压先粗调,再微调。

4, 作'ln s I ln s I ; 5, 作2 1ln( )s T T T 图,拟合出逸出功与实验误差。 【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1 灯丝温度 2, 对应阳极电流以及求'ln s I 有下表(原始数据见预习报告): 表2阳极电流以及lg s I 、s I 3, 作' ln s I 1~8:

功率的计算公式

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 p=UI P=I^2 *R P=Fv P=U^2 /R 功的计算公式: W=Fs W=UIt W=I^2 *Rt W=U^2 *t /R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8、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9、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10、电功: ⑴W=UIt=Pt=UQ (普适公式) 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11、电功率: ⑴P=W/t=UI (普适公式) 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几种常见的力

. . 几种常见的力 【课堂练习】 1.关于力的下利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B.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2.关于物体的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 C.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很可能也随着改变。 D.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3. 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支持面上的滑动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也一定越大;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支持面的滑动方向相反; C.接触面的滑动摩擦系数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4. 下列关于弹力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 B.弹力的方向总是竖直的。 C.弹力的方向总是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D.弹力的方向总与形变的方向一致。 5. 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在篮球板上被弹回; 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安徽省2002年中考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6.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看不出有形变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弹力。 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 D.发生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弹力。 7.一块冰重100牛顿,它的质量是______千克,把它溶解成水质量是_______千克,把它带到月球上去,其质量为______千克。(g取10牛/千克) 8.一条放在地面上的长为L的柔软匀质粗绳,向上提其一端刚好拉直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______;长为L的均匀直钢管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抬起其一端使其与水平地面成30角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_______。 9.按下列要求画出下图中物体所受的弹力的示意图。(超纲题,可选做) (1)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2)墙壁对球的支持力(3)大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4)半球形碗内壁对杆下端的支持力和碗边缘对杆的支力 (5)墙和地面对杆的弹力

三相功率计算公式

三相功率计算公式 P=1.732×U×I×COSφ (功率因数COSφ一般为0.7~0.85之间,取平均值0.78计算) 三相有功功率 P=1.732*U*I*cosφ 三相无功功率 P=1.732*U*I*sinφ 对称负载,φ:相电压与相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cosφ为功率因数,纯电阻可以看作是1,电容、电抗可以看作是0 有功功率的计算式:P=√3IUcosΦ (W或kw) 无功功率的公式: Q=√3IUsinΦ (var或kvar) 视在功率的公式:S=√3IU (VA或kVA) ⑴有功功率 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与单相电路一样,分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不论负载怎样连接,三相有功功率等于各相有功功率之和,即: 当三相负载三角形连接时: 当对称负载为星形连接时因

UL=根号3*Up,IL= Ip 所以P== ULILcosφ 当对称负载为三角形连接时因 UL=Up,IL=根号3*Ip 所以P== ULILcosφ 对于三相对称负载,无论负载是星形接法还是三角形接法,三相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相同,因此,三相总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P=根号3*Ip ULILcosφ ⑵三相无功功率: Q=根号3*Ip ULILsinφ (3)三相视在功率 S=根号3*Ip ULIL 对于交流电三相四线供电而言,线电压是380,相电压是220,线电压是根号3相电压 对于电动机而言一个绕组的电压就是相电压,导线的电压是线电压(指A相B 相C相之间的电压,一个绕组的电流就是相电流,导线的电流是线电流 当电机星接时:线电流=相电流;线电压=根号3相电压。三个绕组的尾线相连接,电势为零,所以绕组的电压是220伏 当电机角接时:线电流=根号3相电流;线电压=相电压。绕组是直接接380的,导线的电流是两个绕组电流的矢量之和 功率计算公式p=根号三UI乘功率因数是对的 用一个钳式电流表卡在A B C任意一个线上测到都是线电流 电流和相电流与钳式电流表测量无关,与电机定子绕组接线方式有关。 当电机星接时:线电流=根3相电流;线电压=相电压。 当电机角接时:线电流=相电流;线电压=根3相电压。 所以无论接线方式如何,都得乘以根3。 电机功率=电压×电流×根3×功率因数

增补实验: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V v 增补实验: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子发射的基本规律,验证肖特基效应; 2.学习用理查森直线法处理数据,测量电子逸出电位。 【实验原理】 二十世纪前半叶,物理学在工程技术方面最引人注目的应用之一是在无线电电子方面。无线电电子学的基础是热电子发射。当时名为热离子学的学科研究的就是热电子发射。它的创始人之一,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理查森(Owen W.Richardson,1879-1959),由于发现了热电子发射定律,即理查森定律,为设计合理的电子发射机构是指明了道路,其研究工作队无线电电子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荣获192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真空玻璃管中装上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用金属丝做成(一般称为阴极),并通过电流使之加热,在另一个电极(即阳极)上加一高于金属丝的正电位,则在连接这两个电极的外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有电子从加热的金属丝中射出,这种现象称为热电子发射。研究各种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电子发射,对于以热阴极为基础的各种真空电子器件的研制是极为重要的,电子的逸出电位正是热电子发射的一个基本物理参数。 根据量子理论,原子内电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在金属内部运动着的自由电子遵循类似的规律:1.金属中自由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2.电子具有全同性,即各电子是不可区分的; 3.能级的填充要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根据现代的量子论观点,金属中电子的能量分布服从费米-狄拉克分布。在绝对零度时,电子数按能量的分布曲线如图1中的曲线(1)所示,此时电子所具有的最大动能为W i,W i所处能级又称为费米能级。当温度升高时,电子能量分布曲线如图1中的曲线(2)所示,其中少数电子能量上升到比W i高,并且电子数随能量以接近指数的规律减少。 i 图1电子能级分布曲线

常见的几种力受力分析

初中物理物体受力分析中如何突破 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能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而学生在分析时常出现多力、少力或力的大小判断不准确。 一般来说,先确立研究对象,既受力物体;第二,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开来;第三,分析研究对象受到那些力的作用,并作出这些力的示意图(先重力、后弹力、再摩擦力);第四,结合研究对象所处的平衡状态,运用二力平衡知识列式解题。 例1:某同学用20牛的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重40牛的物体A,物体A没有被推动,问物体对A的摩擦力是: A、0牛 B、20牛 C、40牛 D、60牛 分析:⑴由于摩擦力作用在A物体上,A为研究对象; ⑵将物体A与地面隔离开来; ⑶分析A受哪些力的作用(顺序是:先重力,后弹力,再考虑摩擦力): 重力,地面对A的支持力,向前的推力,向后的摩擦力; ⑷由于A物体静止:竖直方向上G与N平衡;水平方向上,F与f平衡,故有f=F=20牛。答案B 一、要深刻理解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这句话主要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意思: 如果找不到施力物,那么这个力就不可能存在 一个力的产生必须具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不可能产生力。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力的存在就一定存在施力物和受力物,如果找不到施力物,那么这个力就不可能存在。 例2:对空中飞行的足球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进行受力分析,有的学生会认为足球除受重力外还要受向前的推力,这个推力是存不存在呢,我们先假设它存在,那么这个推力的施力物是谁呢?这个施力物是找不到的,所以这个力是不存在的。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会有力。 两个物体间要发生相互作用,发生作用是一是指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指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改变的趋势,所以有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会有力。、 二、受力分析时注意点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分方向进行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分方向进行,切记全面开花,在对某一个方向分析时,对其他方向不去考虑。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对力的个数和大小判断不准确的现象出现。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 对于惯性的理解要准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这一点学生由于对生活经验没有清楚的认知,会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比如往往会认为空中飞行的子弹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 应用二力平衡来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功的计算

专题:功的计算 一、重力做功的计算 1、如果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重力肯定不做功。 2、如果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重力要做功。 1)下落:W = mgh 2)上升:W = -mgh 3、如果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可将重力向位移方向上分解,也可以将位移向竖直方向分解。更多采用后一种方法,因为它适用于曲线运动。 典例1、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扔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最大高度为h ,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则从抛出点又回到抛出点的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功和小球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 )和( ) A 、0 B 、-fh C 、-2fh D 、2fh 二、合力做功(总功) 方法一、先求每个力做功,再求合力做功。 W 合=W 1+W 2+......+W n 方法二、先利用受力分析求出合力,再求合力做功。 W 合=F 合xcos α 典例2:一质量为2kg 的物体从倾角为370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斜面与物体间动摩擦因数为0.5,斜面长度为5m ,重力加速度g=10m/s2,求物体下滑过程中合力对物体做功。 总结:重力做功只取决于重力和 的变化,与 无关。 三、变力做功的计算 注:公式W=Fxcos α只适用于恒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的力)做功,那变力做功怎么计算? 方法一、微元法 典例3:如图所示,摆球质量为m ,悬线的长为l ,把悬线拉到水平位置后放手.设在摆球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f 的大小不变,求摆球从A 运动到竖直位置B 时,重力mg 、绳的拉力T 、空气阻力f 各做了多少功? 总结:当做功的力是一个大小 ,方向 的力时, 可用 计算该力的功。 θ

典例4、人在A 点拉着绳通过一离地面高为2m 的定滑轮吊起质量m=50Kg 的物体,如图所示,开始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0,当人匀速提起重物由A 点沿水平方向运动而到达B 点,此时绳与水平方向成300角,求人对绳的拉力做了多少功? 分析:人的拉力是一个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力,故不能直接 用W=Fx 来计算。但是人对绳做的功等于绳对物体做的功,而因为物体匀速上升,所以绳对物体拉力是一个恒力,所以我们 可以间接求绳对物体做功。 总结:某些变力可以通过一个简单机械转变成恒力。 方法三、平均值法 典例5、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与竖直墙壁相连,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 的木块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用水平力F 缓慢拉木块,使木块前进l ,求这一过程中拉力对木块做了多少功. 分析:“缓慢”二字说明拉力F 总等于弹力T ,若将物体向 右拉了x 的距离,则拉力F=Kx ,F 是一个方向不变,大小 与x 成线性变化规律的变力。可用初、末的力的算术平均值将该变力当作恒力来处理。 应用:用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块,设阻力与钉子进入木板的深度成正比,每次击钉时锤子对钉子做的功相同,已知第一次击后钉子进入木板1cm ,则第二次击钉子进入木板的深度为多少? 总结:成线性变化的物理量,其平均值等于初、末状态量的 。 G 60 30A B 图 1

物理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实验数据处理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子的发射规律,掌握逸出功的测量方法。 2.了解费米—狄拉克量子统计规律,并掌握数据分析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电子逸出功及热电子发射规律 热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运动电子,其能量分布遵循费米-狄拉克量子统计分布规律,当电子能量高于逸出功时,将有部分电子从金属表面逃逸形成热电子发射电流。电子逸出功是指金属内部的电子为摆脱周围正离子对它的束缚而逸出金属表面所需的能量。逸出功为0a f W W W =- ,其中为a W 位能势垒,f W 为费米能量。 由费米—狄拉克统计分布律,在温度0T ≠,速度在~v dv 之间的电子数目为: 2()/1 2()1 f W W kT m dn dv h e -=+ (1) 其中h 为普朗克常数,k 为波尔兹曼常数。选择适当坐标系,则只需考虑x 方向上的情形,利用积分运算 22 /2/21/2 2( ) y z mv kT mv kT y z kT e dv e dv m π∞ ∞ ---∞ -∞ ==?? (2) 可将(1)式简化为 22//23 4f x W kT mv kT x m kT dn e e dv h π-=? (3) 而速度为x v 的电子到达金属表面的电流可表示为 x dI eSv dn = (4) 其中S 为材料的有效发射面积。只有x v ≥将(3) 代入(4~∞范围积分,得总发射电流 kT e s e AST I /2?-= (5) 其中234/A emk h π=,(5)式称为里查逊第二公式。 (二)数据测量与处理 里查逊直线法: 将(5)式两边同除以T 2后取对数,得 ()32lg lg 5.03910s I AS T T ? =-? (6)

功和功率的计算

功和功率的计算 类型1拉力(推力、牵引力、摩擦力等)做功、功率的简单计算 1.平直公路上的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的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如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与乙() A.牵引力做功之比为2∶3 B.牵引力做功之比为3∶2 C.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1∶1 D.汽车所受的阻力之比为3∶2 2.用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力拉同一物体,两力所做的功W与在这两个力的方向 上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F甲>F乙B.F甲<F乙C.F甲=F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如图是开瓶器,使用时将螺旋钻头旋进木塞,再用双手按压手把就可将塞子拔除.压完则在5 s 内将瓶塞拔出,若瓶塞长5 cm,瓶塞受到的平均阻力为200 N,整个过程中克服瓶塞的阻 力所做的功________J,其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W. 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察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 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2~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若 小车受到的牵引力为200 N,5~7 s内小车牵引力的功率是________. 5.如图甲所示,一块质量为0.2 kg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 性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3 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铁块运动速度v 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0~6 s内拉力F做的功是________J.(g取10 N/kg) 类型2重力(或克服重力)做功、功率的简单计算 6.爷爷与小丽进行爬楼比赛,他们都从1楼上到6楼.爷爷的体重是小丽体重的 2倍,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小丽所用时间的2倍.若爷爷做功为W1,功率为P1,小丽做 功为W2,功率为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W1∶W2=1∶1 B.W1∶W2=4∶1 C.P1∶P2=1∶1 D.P1∶P2=4∶1 7.某九年级同学家住5楼.一天,他提着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走到家 里在此过程中,下列估算不合理的是() A.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约为200 J B.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约为3 W C.他爬楼做的功约为6×103 J D.他爬楼做功的功率约为1×103 W 8.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50 kg的人,在10 s内连续向上跳12个台阶,已知每 个台阶的高度为0.2 m,则这个人在这段时间内的功率是(g取10 N/kg)() A.1 200 W B.10 W C.12 W D.120 W 9.在体育考试中,小明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 示.若实心球重20 N,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球下降的高度为 2.7 m,用时约0.75 s.则球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为________J,功率为 ________W. 10.青少年在安静思考问题时,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约为1.5 W,则你在考试的2小时内,心脏做功约为________J,用这些功可以让一个质量为50 kg的物体匀速升高________m.(g取10 N/kg) 11.为了迎接体育中考,老师让学生在课间时训练“深蹲跳”.如图所示:体重为50 kg的小明在10 s内做了10个“深蹲跳”,若小明每次“深蹲跳”的高度为10 cm,则小明在10 s内所 做的功为________J,功率为________W.(g取10 N/kg)

功的计算

功的计算小专题 1.(2013?自贡)如图甲所示,一块质量为0.2kg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3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铁块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0~6s内拉力F做的功是_________J(取g=10N/kg) 2.(2013?枣庄)小明将放在水平桌面上重为3N的物理课本,水平匀速拉动0.5m.所用的水平拉力为1N,则课本重力做功_________J,水平拉力做功_________J. 3.(2013?绍兴)在2013年中国吉尼斯之夜节目上,赵小龙表演以头“走”楼梯,如图.他将一个软垫套在头顶,只用头“走”了34级台阶,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g取10N/kg (1)小龙在头上套一个软垫,可以_________(选填“减小”或“增大”)对头的压强. (2)如果每级台阶高8厘米,小龙的质量是30千克,则“走”完34级台阶,他至少做功_________焦耳. 4.(2013?日照)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用10N的水平推力使其在10s内运动30m,则推力做的功为_________J;推力的功率是_________W. 5.(2013?南充)某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100N水平推力以0.5m/s的速度匀速推动重500N的物体,使它沿水平方向移动10m,该过程中工人所做的功是_________,水平推力的功率是_________W. 6.(2013?绵阳)体重60kg的王健做引体向上,在1min时间内完成了10个,每次上拉,身体重心上升30cm,则他每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做功_________J,1min内的平均功率是_________W.(g取10N/kg) 7.(2013?贵阳)将一物块静置于斜面上A点,此时物块的机械能为12J.放手后,物块沿斜面滑下,并在水平面上滑行至B点停下,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中有_________力和_________力对物块做功.若将物块沿原路刚好推回A点,则要对它做_________J的功. 8.(2012?天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重为8N的木块,在水平长木板沿直线匀速移动0.5m,如图所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N,木块所受的重力做功_________J.

最全的功率计算公式

最全的功率计算公式 概述 本文列出了上述所有功率计算公式,文中p(t)指瞬时功率。u(t)、i(t)指瞬时电压和瞬时电流。U、I指电压、电流有效值,P指平均功率。 1普遍适用的功率计算公式 在电学中,下述瞬时功率计算公式普遍适用

在力学中,下述瞬时功率计算公式普遍适用 在电学和力学中,下述平均功率计算公式普遍适用 W为时间T内做的功。 在电学中,上述平均功率P也称有功功率,P=W/T作为有功功率计算公式普遍适用。 在电学中,公式(3)还可用下述积分方式表示 其中,T为周期交流电信号的周期、或直流电的任意一段时间、或非周期交流电的任意一段时间。电学中,公式(3)和(4)的物理意义完全相同。 电学中,对于二端元件或二端电路,下述视在功率计算公式普遍适用: 2直流电功率计算公式 已知电压、电流时采用上述计算公式。 已知电压、电阻时采用上述计算公式。

已知电流、电阻时采用上述计算公式。 针对直流电路,下图分别列出了电压、电流、功率、电阻之间相互换算关系。 3正弦交流电功率计算公式 正弦交流电无功功率计算公式: 正弦交流电有功功率计算公式: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三者之间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当负载为纯电阻时,下式成立:

此时,直流电功率计算公式同样适用于正弦交流电路。 4非正弦交流电功率计算公式 非正弦交流电功率计算公式采用普适公式(3)或(4) 对于周期非正弦交流电,将周期交变电压电流进行傅里叶变换,展开为傅里叶级数,有功功率计算公式还可表示为: 上式中,当n仅取一个值时,例如:n=1,上式成为基波有功功率计算公式;n=3,上式成为三次谐波有功功率计算公式。 在非正弦电路中,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定义不变,然而,此时,电压、电流相位差已经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此时,Q按照下述公式定义: 式中,Un、In为n次谐波的有效值,当n=1时,U1、I1称为基波有效值。 然而,此时, 由于Q与基波及谐波电压、电流的相位角相关,称为位移无功功率。为此,引入畸变无功功率D,畸变无功功率计算公式如下:

高中物理功的计算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时教案 7、2、2功得计算 新课标要求 ㈠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功得计算得方法 ㈡过程与方法 会灵活应用方法求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否定到肯定,学会分析方法,增强学习物理得自信心 教学重点 功得计算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方法求功 教学方法 采取启发、讨论式教学,精心设置题目,通过“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归纳总结-实践”得认知过程中,总结掌握功得计算得四种方法。 课堂类型 习题课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课 复习问题设计: ⑴、做功得两个不可缺少得因素就是什么? ⑵、如何计算衡力做功? ⑶、正功与负功得物理意义分别就是什么? ⑷、如何计算总功? ㈡、进行新课 ⑴、公式W=Flcosα得应用 功得计算在中学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得地位,中学阶段所学得功得计算公式W =Fl cosα只能用于恒力做功情况,特别注意位移l应理解为力得作用点得位移,当然,当力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且不考虑物体得形变与转动时,力得作用点得位移与物体得位移相同,由于中学物理中绝大多数都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所以有些地方把它理解为物体得位移。 【例1】质量为m得物体静止于倾角为θ,质量为M得斜面上,现对斜面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得推力F,使物体随斜面体一起沿水平方向向

左做匀速运动,位移为l,求此过程中 ⑴、力F做得功W1⑵、摩擦力对物体做得功W2 ⑶、弹力对物体做得功W3⑷、斜面对物休做得功W4 ⑸、地面对斜面做得功W5题后总结: ①、本公式中F必须就是恒力; ②、α就是F与l之间得夹角; ③、l严格得讲就是力得作用点相对于地面得位移。 【练习1】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2Kg,光滑得定滑轮质量不计,今用一竖直向上得50牛恒力向上拉,使物体上升4米距离,则在这一过程中拉力所做得功为_____焦。 ㈡、计算总功得两种方法: 【例2】斜面高H,倾角为θ,滑块质量为m,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计算滑块由上端滑到底端得过程中外力对物体所做得总功。 题后总结:计算总功得两种方法: ⑴、就是先求合外力,再根据公式W=Flcosα计算。 ⑵、就是先分别求各外力得功,再求各外力得功得代数与。 ㈢、变力做功(思路: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常见得方法有: ⑴等值法:通过相关连点得联系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 等值法即若某一变力得功与某一恒力得功相等,则可以同过计算该恒力得功,求出该变力得功。而恒力做功又可以用W=Flcosα计算,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 【例3】如图,定滑轮至滑块得高度为h,已知细绳得拉力为F(恒定),滑块沿水平面由A点前进s至B点,滑块在初、末位置时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α与β。求滑块由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绳得拉力对滑块所做得功。 ⑵微元法 当物体在变力得作用下作曲线运动时,若力得方向与物体运动得切线方向之间得夹角不变,且力与位移得方向同步变化,可用微元法将曲线分成无限个小元段,每一小元段可认为恒力做功,总功即为各个小元段做功得代数与。 特例:耗散力(如空气阻力)在曲线运动(或往返运动)过程中,所做得功等于力与路得乘积,不就是力与位移得乘积,可将方向变化大小不变得变力转化为恒力来求力所做得功。 【例4】如图所示,某力F=10N作用于半径R=1m得转盘得边缘上,力F得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始终保持与作用点得切线方向一致,则转动一周这个力F做得总功应为: A.0J B.20πJ C.10J D.20J 【练习2】以一定得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小球上升得最大

功率计算公式-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特)之间的关系是: V=IR,N=IV =I*I*R, 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常用(电)计算公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个公式是电功率的定义式,永远正确,适用于任何情况。 对于纯电阻电路,如电阻丝、灯炮等,可以用“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电压的平方除以电阻”的公式计算,这是由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 但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等,只能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一公式,因为对于电动机等,欧姆定律并不适用,也就是说,电压和电流不成正比。这是因为电动机在运转时会产生“反电动势”。 例如,外电压为8伏,电阻为2欧,反电动势为6伏,此时的电流是(8-6)/2=1(安),而不是4安。因此功率是8×1=8(瓦)。 另外说一句焦耳定律,就是电阻发热的那个公式,发热功率为“电流平方乘以电阻”,这也是永远正确的。 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电动机发热的功率是1×1×2=2(瓦),也就是说,电动机的总功率为8瓦,发热功率为2瓦,剩下的6瓦用于做机械功了。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一、利用低压配电盘上的三根有功电度表,电流互感器、电压表、电流表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一)利用三相有功电度表和电流互感器计算有功功率 式中 N——测量的电度表圆盘转数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t——测量N转时所需的时间S CT——电流互感器的变交流比

(二)在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电流表的指示数计算视在功率 (三)求出了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就可计算无功功率 (四)根据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可计算出功率因数 例1某单位配电盘上装有一块500转/kW·h电度表,三支100/5电流互感器,电压表指示在400V,电流表指示在22A,在三相电压、电流平衡稳定的情况下,测试电度表圆盘转数是60S转了5圈。求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各为多少? [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有功功率P=12kW ②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视在功率S=15kVA ③由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代入公式(3),得无功功率Q=8l kVar ④由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代入公式(4),得功率因数cosφ= 0.8 二、利用秒表现场测试电度表误差的方法 (一)首先选定圆盘转数,按下式计算出电度表有N转内的标准时间 式中 N——选定转数 P——实际功率kW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CT——电流互感器交流比 (二)根据实际测试的时间(S)。求电度表误差 式中 T——N转的标准时间s t——用秒表实际测试的N转所需时间(s)

金属电子逸出功测量

实验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金属电子逸出功(或逸出电位)的测定实验,综合性地应用了直线测量法、外延测量法和补偿测量法等多种基本实验方法。在数据处理方面,有比较独特的技巧性训练。因此,这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实验。在国内外,已为许多高等学校所采用。 拓展实验 Ⅰ用磁控法测量电子比荷 Ⅱ测量热电子发射的速率分布规律 实验目的 1. 用里查孙直线法测定金属(钨)电子的逸出功。 2. 学习直线测量法、外延测量法和补偿测量法等多种实验方法。 3. 学习一种新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实验原理 若真空二极管的阴极(用被测金属钨丝做成)通以电流加热, 并在阳极上加以正电压时,在连接这两个电极的外电路中将有电流通过,如图1所示。这种电子从热金属发射的现象,称热电子发射。从工程学上说,研究热电子发射的目的是用以选择合适的阴极材料,这可以在相同加热温度下测量不同阴极材料的二级管的饱和电流,然后相互比较,加以选择。但从学习物理学来说,通过对阴极材料物理性质的研究来掌握其热电子发射的性能,这 是带有根本性的工作,因而更为重要。 图1 ⒈ 热电子发射公式 1911年里查孙提出了之后又经受住了20年代量子力学考验的热电子发射公式(里查孙定律)为 ?? ? ??- =kT e AST I ?exp 2 (1) 式中?e 称为金属电子的逸出功(或称功函数),其常用单位为电子伏特(eV ),它表征要 使处于绝对零度下的金属中具有最大能量的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要给予的能量。?称逸出电位,其数值等于以电子伏特为单位的电子逸出功。 可见热电子发射是用提高阴极温度的办法以改变电子的能量分布,使其中一部分电子的能量,可以克服阴极表面的势垒b E ,作逸出功从金属中发射出来。因此,逸出功?e 的大小,对热电子发射的强弱,具有决定性作用。 式中I —热电子发射的电流强度,单位为安培 A —和阴极表面化学纯度有关的系数,单位为安培·米- 2·开- 2 S —阴极的有效发射面积,单位为米2 T —发射热电子的阴极的绝对温度,单位为开 k —玻尔兹曼常数,k =1.38×10-23焦耳·开-1 根据(1)式,原则上我们只要测定I 、A 、S 和T 等各量,就可以计算出阴极材料的逸出功?e 。但困难在于A 和S 这两个量是难以直接测定的,所以在实际测量中常用下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