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7砂(石屑)的表观密度(视比重)、堆积密度(松容重)

D-27砂(石屑)的表观密度(视比重)、堆积密度(松容重)

砂(石屑)的表观密度(视比重)、堆积密度(松容重)和紧装密度(紧密容重)试验记录

(编号:)

D—27

试验:计算:复核:试验日期:

碎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方法

检验名称:碎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方法 试验依据: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主要仪器:1、秤;2、容量筒;3、平头铁锹;4、烘箱。 注意事项:1、最大粒径31.5mm的颗粒用20L的容量筒。 2、取完试样,放入浅盘,在105土5℃的烘箱中烘干,也可摊 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均后分成两份备用。 3、试验完毕必须清理试验现场。 试验步骤:1、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料 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50mm)。装满容量 筒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 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 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 2、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 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 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 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的方向 垂直),然后在装入第三层,如法颠实。待三层试样装填完 毕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 转,刮下高出筒口的颗粒,用合适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 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 总质量(m2)。 3计算方式:1、堆积密度紧密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ρL(ρC)=m2-m1/V×100

3);式 中:ρL——堆积密度(kg/m 3);ρ C— —紧密密度(kg/m m1——容量筒的质量(kg); m2——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kg); V——容量筒容积(L)。 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砂堆积密度及紧密密度检验细则

砂堆积密度及紧密密度检验细则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案秤称量5k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内径108mm, 净高109mm,筒壁厚2mm;容积约为1L,筒 底厚为5mm; 3、漏斗或铝制料勺; 4、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5、直尺、浅盘等。 三、参照《砂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先用公称直径 5.00mm的筛子过筛,然后取经缩分后的样品不少于3L,装入浅盘,在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四、试验步骤: 1、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

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口不应超过50m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2)。 2、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二层装完并颠实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2)。 五、试验结果计算: (一)堆积密度(ρ1)及紧密密度(ρc),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ρl(ρc)=(m2-m1)/V×1000(kg/m3) (1) 式中:ρl(ρc) ――堆积密度(紧密密度)(kg/ m3) m1――容器筒的重量(kg);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3.14.1表观密度 3.14.1.1 试样制备 将试样按四分法缩分至约660g ,放在烘箱中于(105± 5) ℃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14.1.2 试验程序 称取试样300g ,精确至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 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 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6.13.2.2条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 。 3.14.1.3结果计算与评定 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 /m 3: ρρ?-+=)(1 2000G G G G 水 (0ρ——表观密度,kg/m 3;ρ水——水的密度,1000kg/m 3;G o ——烘干试样的质量,g ;G 1——试 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 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10kg/m 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 3 ,须重新试验。 3.1 4.2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3.14.2.1 试样制备 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 L ,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14.2.2 试验程序 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 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 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 3.14.2.3结果计算与评定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V G G 211-=ρ (ρ1 —— 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 3 ; G 1 ——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 G 2 —— 容量筒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一.目的 检测砂子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确定砂子的规格和类别。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执行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7.2.5条。 GB/T14684-2011《建设用砂》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砂浆用砂。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同一规格产地,每验收批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将表面层铲去,然后由8个部位取大致等量的砂,组成一组样品,人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试样。用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最少取样数量不少于30kg。

六.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案称:称量10kg,感量5g; 3.电子天平1000 g:精度1g。 4.摇筛机 5.方孔筛:孔径为75μm -9.50mm的筛共八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6.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 mm); 7.量具:500 mL容量瓶; 8.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9.密度计; 10.放大境:3倍—5倍放大率;钢针; 11.搪瓷盘,毛刷、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亚甲蓝溶液等; 七.环境条件 操作室:20 ±5℃。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颗粒级配 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八份组成一组样品,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室温后,筛除大

(完整版)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一.目的 检测砂子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确定砂子的规格和类别。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执行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7.2.5条。 GB/T14684-2011《建设用砂》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砂浆用砂。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同一规格产地,每验收批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将表面层铲去,然后由8个部位取大致等量的砂,组成一组样品,人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试样。用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最少取样数量不少于30kg。

六.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案称:称量10kg,感量5g; 3.电子天平1000 g:精度1g。 4.摇筛机 5.方孔筛:孔径为75μm -9.50mm的筛共八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6.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 mm); 7.量具:500 mL容量瓶; 8.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9.密度计; 10.放大境:3倍—5倍放大率;钢针; 11.搪瓷盘,毛刷、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亚甲蓝溶液等; 七.环境条件 操作室:20 ±5℃。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颗粒级配 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八份组成一组样品,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室温后,筛除大

砂料堆积表观密度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 (1) 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 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 mm,壁厚2 mm,筒底厚约5 mm,容积为1L; 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 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 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 (3) 实验步骤 ①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 ③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 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g。 (4) 结果计算与评定 ①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2——表观密度,kg/m3; ρ水——水的密度,1 000 kg/m3; G0——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 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 20 kg/m3,须重新试验。 ②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G1——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G2——容量筒质量,g; V——容量筒的容积,L。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 ③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式中V0——空隙率,%; ρ1——试样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ρ2——试样表观密度,kg/m3; 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 实验报告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 实验报告 学号: 班号:结 02 实验日期: 实验者:陈伟 同组人:吴一然 建筑材料第三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砂筛分析和石子捣实密度的试验方法; 2、通过砂的筛分析实验,判断砂的粗、细和砂的级配是否合格; 3、了解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松堆密度等试验方法; 4、了解轻骨料的筒压强度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砂表观密度测定; 2、砂筛分析试验; 3、石子捣实密度试验; 4、石子针状、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演示); 5、石子压碎指标测定(演示); 6、轻骨料筒压强度试验(演示)。 三、实验原理 1、表观密度的定义: 包含闭孔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称材料的表观密度。(单位:g/cm3),如果两 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3,应重新进行实 验。 2、细度模数: 砂的粗细程度用通过累计筛余百分比计算的细度模数(M x)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1)式中,A1、A2……A6分别为5.00、2.50……0.160 mm孔筛上的累计筛余

百分率; (2)砂按细度模数(Mx)分粗、中、细和特细四种规格,由所测细度模数按规定评定该砂样的粗细程度; (3)用M x=3.7~3.1为粗砂,3.0~2.3为中砂,2.2~1.6为细砂,1.5~0.7为特细砂来评定该砂的粗细程度。并根据0.630mm筛所在的区间判断砂子属于哪个区累 计筛余百分比在85%~71%的属于Ⅰ区,在70%~41%的属于Ⅱ区,在40%~16% 的属于Ⅲ区。 3、石子捣实密度实验要求及说明: 1)通过对两种单粒级石子不同比例的搭配,观察其捣实密度的变化,画出石子比例和 捣实密度的曲线 ,并进行分析; 2)实验使用的石子是石灰岩碎石,粒径分别为5—10mm,10-20mm单粒级; 3)所用容积升体积为10L; 4)石子的称量总质量为20Kg。 3、压碎指标表示石子抵抗压碎的能力,是间接的推测其相应的强度的一种方法 四、实验步骤 1、测量砂的表观密度 (1)实验仪器:天平(量程1kg,精度1g); 容量瓶(500ml); 干燥箱; 干燥器。 (2)实验步骤: -- 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m0),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摇动容量瓶, 使试样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 --打开瓶塞并添加水,使得液面与瓶颈500ml刻度线平齐。塞紧瓶塞,擦干外 面水分,称量其质量m1;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清洗瓶内外,在装入上述相同的冷开水至瓶颈500ml 刻度线处。塞紧瓶塞,擦干外面水分,称量其质量m2; --取水的密度为1g/cm3,用下述公式计算砂的表观密度(0.01g/cm3) --以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3,应重新进行实验。 (3)实验注意事项 --300g砂子装入容量瓶后,不要马上称重应摇晃容量瓶,排除气泡。 --容量瓶上面有一刻线,两次加水一定是凹面相齐。 --注意300g砂子要全部加入容量瓶,不要丢或有剩余。 2、筛分析实验 (1)实验仪器:筛(10;5.0;2.5;1.25;0.63;0.315;0.16); 筛底电子秤。 (2)实验步骤: -- 称取砂500g。将筛子按筛孔由大到小叠合起来,附上筛底。将砂样倒入 最上层(孔径为5mm)筛中; --用手筛动筛子,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 --称取各号筛上上的筛余量;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精确至0.1%);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实验4.3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关闭窗口】 (1) 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 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 mm,壁厚2 mm,筒底厚约5 mm,容积为1L; 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 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 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 (3) 实验步骤 ①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 ③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 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g。 (4) 结果计算与评定 ①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2——表观密度,kg/m3; ρ水——水的密度,1 000 kg/m3; G0——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 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 20 kg/m3,须重新试验。 ②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G1——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G2——容量筒质量,g; V——容量筒的容积,L。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 ③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式中V0——空隙率,%;

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砂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 2 仪具与材料 (1)台秤:称量5kg,感 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 筒形,内径08mm,净高109 mm,筒壁厚2mm,筒底厚5m m,容积约最早为1L。 (3)标准漏斗(见图T70 331-1)。 (4)烘箱:能控温在105℃土5℃。 (5)其它:小勺、直尺、浅盘等。 3 试验准备 3.1 试样制备:用浅盘装来样约5kg,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3.2 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以温度为20℃±5℃的洁净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玻璃板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量,用式(T0331-1)计算筒的容积V。 (T0331—1) 式中: V——容量筒的容积(mL); m1′——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g) m2′_______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g)。 4 试验步骤 4.1 堆积密度:将试样装入漏斗中,打开底部的活动门,将砂流人容量筒中,也可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装试样,但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应为50mm左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后,用直尺将多

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取质量(m1)。 4.2 紧装密度: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两层装完并颠实后,添加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5 计算 5.1 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分别按式(T0331-2)和式(T0331-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T0331-2) (T0331-3)

实验一 砼用砂含水率试验

实验一 砼用砂含水率试验 试验步骤 1.将自然潮湿状态下的试样用四分法缩分至1100g ,拌匀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一份试样连同浅盘的质量为m 1,精确至0.1g ,然后摊开试样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烘干后的砂试样与浅盘的质量m2(g )。 3.称出浅盘的质量m 3 (g )。 (三)结果计算 ● 计算含水率W (0.1%): ●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 两次值差要小于0.2% 实验二 砼用砂堆积密度与空隙率的测定 试验步骤 用公称直径为4.75mm 的筛子过筛,经四分法缩取试样不少于3L,置于温度为100-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样烘干后若有结块,应在实验前予以捏碎。 1. 松散堆积密度的测定 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试样呈锥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容量筒和试样的总质量(m 2)。精确至1g 2.紧密堆积密度的测定 取另一份试样,分两次装入容量筒内,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再装第二层,把垫着的圆钢转90度,前后颠击各25下,加料至试样超出容器口,用钢尺沿容器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出容量筒和试样的总质量(m 2)。精确至1g ● 试样的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 ● ρ0’ = ● m 1:容量筒质量(kg ) ● m 2:容量筒和砂的总质量(kg ) ● V :1.04L 容量筒体积(L ) ● 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数品均值作为测定值 实验三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 ? 用四分法缩取试样不少于660g ,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至恒重,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 ⑴称取烘干试样300g(m 0),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 ⑵静置24小时后,打开瓶塞测水温,然后用滴管加水至水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m 1)。 ⑶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内、外壁清洗干净,再向容量瓶内注入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壁水分,称其质量(m 2)。 ※实验应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 起至实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 m 0 ——试样的烘干质量,g m 1 ——试样、水、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 ——水、容量瓶的总质量,g %1003221?--=m m m m W %100' 012?-V m m

细骨料堆积密度、空隙率试验

细骨料堆积密度、空隙率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砂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空隙率。 二、仪具与材料 (1)台秤:称量5kg ,感量5g 。 (2)容量筒:金属制,圆筒形,内径108mm ,净高109mm ,筒壁厚2mm ,筒底厚5mm ,容积约最早为1L 。容量筒应先校正容积,以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并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量。用下式计算容量筒容积(V): 12G G V -= G1——筒和玻璃板总质量,kg ; G2——筒、玻璃板和水的总质量,kg 。 (3)烘箱、小勺、直尺、浅盘等。 三、试验准备 取缩分式样约3L ,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过5mm 的筛分后,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四、试验步骤 (1)堆积密度:将试样装入漏斗中,打开底部的活动门,将砂流人容量筒中,也可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装试样,但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应为5cm 左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后,

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取质量(m 2 )。 (2) 紧装密度: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 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 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两层装完并颠实后,添加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 2)。 五、计算 (1)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fs ρ按式计算(精确至10㎏/m 3)。 )/(100031 2fs m kg V m m ?-=ρ 式中: m 1——容量筒的质量(kg); m 2——容量筒连试样的总质量(kg); V ——容量筒容积(L)。 (2) 砂的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100100????? ? ?-=ρρfs V 式中:0V ——砂的空隙率(%); fs ρ______砂的堆积或紧装密度(kg /m 3); 0ρ_____砂的表观密度(kg /m 3)。

砂的检验方法

砂的检验方法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砂的检验方法 砂的筛分析实验 砂的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630um、315um、160um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3 摇筛机; 4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5 浅盘、硬、软毛刷等。 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定按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晒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按顺序依次进行,直至全部晒完为止。 注: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试验。 筛分析试验结果按下列步骤计算: 1 计算分计筛余量(各筛上的晒于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 2 计算累计筛余量(该筛的分计筛余量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分计筛余量之和),精确至%;

3 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 4 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uf={(β2+β3+β4+β5+β6)-5β1}÷(100-β1) 式中: uf——砂的细度模数 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公称直径、、、630um、315um、160um方孔筛的累计筛余量;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2 李氏瓶——容量250ml; 3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砂的表观密度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向李氏瓶中注入冷开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部附着水,计录水的体积(V1); 2 称取烘干试样300g(Mo)徐徐加入盛水的李氏瓶中; 3 试样全部倒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摇转李氏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表观密度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ρ={【Mo÷(V2-V1)】-at}×1000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1.1表观密度 1.1.1 试样制备 将试样按四分法缩分至约660g ,放在烘箱中于(105± 5) ℃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1.1.2 试验程序 称取试样300g ,精确至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 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 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6.11.2.2条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 。 1.1.3结果计算与评定 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 /m 3: ρρ?-+=)(1 2000G G G G 水 (0ρ——表观密度,kg/m 3;ρ水——水的密度,1000kg/m 3;G o ——烘干试样的质量,g ;G 1——试 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 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10kg/m 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 3 ,须重新试验。 1.14.2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1.2.1 试样制备 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 L ,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1.2.2 试验程序 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 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 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 1.2.3结果计算与评定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V G G 211-=ρ (ρ1 —— 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 3 ; G 1 ——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 G 2 —— 容量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