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与阳光

种子与阳光
种子与阳光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种子萌发时内在和外界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难点: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 三、教学媒体 种子萌发条件的动画,视频资料。 四、课时建议 1 课时 五、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 1、由“身边事”小丽非常喜欢凤仙花,种了几粒凤仙花的种子在花盆里,可是过了半个月还没有发芽。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条件的。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农民伯伯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什么样的土里? (二)讲授新课 1、实验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和水分。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2、种子萌发的过程放映种子萌发的视频录像和幻灯片,组织学生观看。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发育完全,完好无损,以通过休眠阶段,在种子的寿限之内。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3)外界因素的影响途径: 水分T使种皮变软,影响营养物质分解吸收。 氧气T进行呼吸作用的物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 温度T是种子正常吸水,旺盛呼吸,顺利进行营养物质转化的条件。 (4)水分、空气和温度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的。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皮被水浸软,胚和胚乳的原生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内的各种酶活化,细胞的呼吸作用很强,种子内的养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转化成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胚根、胚轴、胚芽的各个部分。 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的作用主要作用为: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加强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种子内储藏的有机养料在干燥的状态下无法被细胞吸收,细胞里的酶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在细胞吸水后各种酶才开始活动。 酶的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是需要一定温度的。一般来说,在有限范围的温度升高可以加速酶的活动,提高催化效率;如果温度降低则相反。但是过高的温度会破坏酶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活动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来源只能是通过呼吸作用。种子萌发时没有足够的氧气,呼吸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胚细胞就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这样种子不能萌发。 提问: 大家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小丽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凤仙花的幼苗?引导学生思考,尽量得

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报告 此报告只可作学习、参考用途! 1.提出问题:干燥的种子不会萌发,冬天放在户外的种子也不能萌发,那么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 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 3.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绿豆20颗 实验器材:长方形塑料盒3个,玻璃瓶1个,纸巾2张,保鲜袋3个 实验方案:用水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1组”;把5颗种子放入第二个塑料盒中,用保鲜袋包好,标明“2组”;把5颗种子放入玻璃瓶中,加满水,盖好盖子,标明“3组”;再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第三个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4组”后放入冰箱。看一看哪个实验组的种子会萌发,那个不会萌发。 结果预期:1组中的种子会萌发,其它实验组中的种子不会萌发。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4.实验过程 7月22日我用水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1组”;把5颗种子放入第二个塑料盒中,用保鲜袋包好,标明“2组”;把5颗种子放入玻璃瓶中,加满水,盖好盖子,标明“3组”;再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第三个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4组”后放入冰箱(经检测,冰箱中平均温度为5℃,室温平均28℃)。 1组 2组 3组 4组 7月25日经过了3天,四个实验组的种子都长得怎么样了?我一看,发现只有1组中的种子都萌发了;4组中的种子只是能看到小小的胚芽;3组中的种子脱去了“绿衣裳”,只剩下白白胖胖“身体”了;2组中的种子一点变化都没有。 1组 2组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3组 4组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案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一、实验目的 知道种子发芽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不需要阳光。 二、实验作用 本实验是五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第一单元《植物的生存》中“种子繁殖”中的内容。 本实验属于生物领域的重点实验,实验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蚕豆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水分、温度、阳光等条件。 三、实验原理 干燥的种子,生命力非常微弱,胚的生长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种子一旦获得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后,种子的胚就会从休眠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恢复生长。 通过分别控制水分、温度、空气、阳光等条件,研究蚕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四、实验过程 【实验器材】 广口瓶5个、蚕豆种子若干、纸巾、滴管、水、标签、放大镜、黑纸盒 【实验装置】(设计) 【实验步骤】 (1)在黏性标签上写上“1、2、3、4、5”的数字,分别贴在五个瓶子上。 (2)每个瓶子中放入纸巾,各均匀撒下5粒蚕豆,1号瓶子不加水。 (3)2号、3号和5号瓶子加入适量的水,水不浸过种子,使纸巾变潮湿。 (4)4号瓶子加入过半的水,(并在水的表面加一层食用油)。 (5)把3号瓶子放入冰箱中;1、2、4、5号瓶子一起摆放在靠窗的桌子上,并用黑纸盒罩住5号瓶子。 (6)一周内每天进行观察,并测量室内的温度、湿度,防止有其他因素影响实验。 (7)7天后5个瓶子中的种子有很大的区别,把5个瓶集中观察对比种子萌发的情况, 【实验记录】 表一:种子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5号瓶 第1天 无变化 种子膨胀变大 种子膨胀变大 种子膨胀变大 种子膨胀变大 第2天 无变化 种皮破裂,胚根伸出来 种皮破裂 种皮破裂,胚根伸出来 种皮破裂,胚根伸出来 第3天 无变化 种皮脱落,胚根继续伸长 无变化 无变化 种皮脱落,胚根继续伸长 第4天 无变化 发育成多条根抓住纸巾,无变化 无变化 发育成多条根抓住纸 25°C 1号 25°C 2号 4°C 3号 25°C 4号 冰箱 25°C 5号 暗盒

没有阳光,种子会发芽吗

没有阳光,种子会发芽吗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婆婆家,每逢种玉米,稻谷的时候,我都会同婆婆,爷爷一起到地里看婆婆,爷爷播种,在心里,一直有个秘,怎么把一粒粒种子播到地里,过些时间,种子就会发芽,长出一株新的植物来。种子在地里是怎么发芽的,到底什么条件下种子才会发芽,在家里储藏的玉米,稻谷怎么就没发芽呢? 现在我上五年级了,五年级刚开始的科学课的学习就给了我的答案,原来,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即:需要水分,一定的温度和空气,我的问题又来了,怎么没说需要太阳光呢?不是说植物生长离不开太阳吗?我去问科学老师,老师说“你自己仿照书中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自己进行研究一下,不就知道答案了吗”。我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下面对比实验进行研究: 1、准备颗粒饱满绿豆十二粒;黑色不透明大盒子一个;吸水纸一些;玻璃小瓶二个,分别在小瓶上贴一、二号标签备用。 2、在一、二号玻璃小瓶底分别放入同样多的吸水纸,并在每个玻璃小瓶的吸水纸上放入6粒绿豆种子。 3、分别在一、二号小瓶的吸水纸上倒上适量的水,但水不能淹没绿豆粒。 4、把一、二号小瓶放在同一个照得到阳光的地方,但2号小瓶用黑色不透明大盒子罩上,使其见不到阳光,一号小瓶让阳光照射。 5、每天晚上给两个小瓶里吸水纸上浇相同的适量的水,使吸水

纸保持湿润,但水都不能淹没绿豆种子。 做着这样的对比实验,我心里想,见不到阳光的二号小瓶里的绿豆肯定不会发芽吧!可没过几天,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两个小瓶里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为搞清这到底怎么回事,我上网查寻,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一般种子发芽都不需要阳光。种子发芽的过程一般在地下,是得不到阳光的,为了能够正常发芽,通常植物种子中会含有支持种子发芽过程需要的养分,届时只需要合适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种子就可以发芽了,当种子发芽长到一定时,种子里的营养用完了,植物就需要阳光通过光和作用自己制造养分了。阳光只是某些少数植物的种子所要求的,这类种子称为“需光种子”如:莴苣、胡萝卜......。 我真高兴,通过自己实验研究认识了很多种子发芽并不一定都需要阳光,看来自然界的科学奥秘还真不少,我得不断学习不断探究呀!

种子发芽室分析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及条件

种子发芽室分析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及条件 种子在发芽时,它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当条件不能满足时,那么种子也就很难发芽成功。在种子发芽室里,我们可以观测种子萌芽的全过程,在该设备里,种子发芽的周期也会将大大的缩短。下面内容就让我们看看种子在萌芽的时候需要什么条件。在种子发芽室里,我们观测到,种子的萌芽除了种子本身具有生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条件,比如说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就能萌芽,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条件,不过庆幸的时,这些条件在种子发芽室里面都可以人工控制,所以这一点不必担心。种子萌发首先是吸水膨胀,一般含有淀粉和油分多的种子需水量较少,含蛋白质多的种子需水量多,其次是随着种子吸水膨胀,直至露白,呼吸作用逐步加强,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播种过深或土壤积水都会造成土壤缺氧,影响种子萌发。再次,每一种作物的种子都有发芽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在最低温度以下时,萌发慢或不萌发,在最高温度以上时,可能性烧芽或幼苗徒长不健壮,只有在最适温度时萌发,发芽才最佳,所以我们事先要先对种子进行了解,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当有了全面了解后,我们在人工气候室里可以对这些条件进行调制。 利用智能人工气候室模拟生态环境: 由于人类的种种行为,致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活、植物的生长造成了不良的后果,面对喜怒无常的气候,植物该如何健康的生长呢?幸好托普云农研发生产的智能人工气候室,它模拟了自然界的各种气象条件,按照实验要求精确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风向、风速及二氧化碳浓度等多种指标,再现各种复杂的气候环境。 智能人工气候室避免了实时的监控环境中的光照强度以及温湿度变化,并根

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阳光吗

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阳光吗? 教学目标: 1.领悟水、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2.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控制一定条件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3.培养学生按实验方案推测、观察、记录变化现象和过程的能力。 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知道水和阳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难点:在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实验记录表,绿豆,培养皿,水,纸巾,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绿豆种子,让同学们观察。 2、问: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它会发芽吗?需要什么条件? (运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唤醒学生的从前概念升华到科学概念的探究兴 趣。) 3、学生交流,回答。 4、引导学生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水和阳光等。 二、各组交流实验方案 1、问:有什么办法来证实吗? (请各小组谈谈你们准备研究什么,准备怎么研究。)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按“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实验的方法”三 个项目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发言。 3、请选择水和阳光两个条件的按黑板上的项目交流自己的实验方案。 4.各小组讨论:两个设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设计?我们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5.补充完善并细化自己的方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从以下几点思考) (1)要不要保证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2)“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适量”是多少?很少是多少?怎样做才能使两组种子得到同样的光照和温度。 (3)“一组种子受到光照,一组种子放在黑暗的环境中”:怎样才能让两组绿豆种子得到同样的水和温度。 三、配备实验装置 1.请学生说说打算怎样一步一步地操作。 (每个培养皿放多少纸巾、怎样折、怎样放、种子怎么种到纸巾里、每个盒子里滴多少水、配备好器材后怎么保管。)

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一颗小小的种子,是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当种子萌发,这个生命就开始了它一生的旅途。正是这种蓬发的激情,才使地球上有了那么多的桃红柳绿、嫩枝拂水。环境,对植物来说十分重要:植物的成长,需要有适宜的环境;种子的萌发,除了它本身要具有完整的结构,也离不开适宜的环境。那么,除了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照呢?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1.提出问题 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种子的萌发也许需要光照,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它才能发芽得更好。 3.制定计划 (1)实验前准备 实验材料:30颗完整、饱满、大小差不多的黄豆种子。 实验装置:取一个大盘子,从正中间把它分为两部分;用黑色卡纸将塑料盘子一部分遮盖住;在卡纸上开几个大小合适的小孔,保证空气流畅。 (2)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B组(无光照),对照组A组(有光照):两组分别放入15颗黄豆,并加入适量的搁置一段时间的自来水,把盘子放在有阳光照射、空气流畅的地方。 4.实施计划 实验为期8天,对两组黄豆萌发状况进行观察,详细记录有关数据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所选择的盘子表面不宜过于光滑,以免产生较多是镜面反射对实验组B组有影响; (2)注意天气的多变,随时为更换装置的位置做准备,避免昆虫等动物对种子的破坏; (3)每天要在固定时间观察,实验装置要保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5.实验记录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黄豆种子的萌发不需要阳光;当它还没有长成完整的植株、不具备光合作用的能力,它萌发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种子自身,阳光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极小。 其实,不只是黄豆种子,大多数种子的萌发都不受光照的影响,只有少数部分的植物种子(需光种子),如莴苣、紫苏、胡萝卜、桦木以及多种杂草种子,它们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萌发良好,在黑暗中则不能发芽或发芽不好。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作为生产者,它的生长是离不开光合作用的。光照的强弱、时间长短等变化,都密切关系着植物的开花、结果、长叶、营养物质的制造等各种生命活动。然而,不具备光合作用的种子在其萌发过程中不能靠光照来制造有机物、为它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的萌发的营养物质来源于本身就储存在胚乳或子叶的有机物。 当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皮被水浸软,胚和胚乳细胞的原生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内的各种酶活化,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种子内的养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转化成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胚根、胚轴、胚芽的各部分。这时,胚根、胚芽、胚轴的细胞得到水分、氧气以及养分的供应,一方面分解一部分物质来获得能量;另一方面利用养料和能量来制造原生质。因此,细胞就大量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体积增大,沿着胚轴方向伸长。

探究黄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的实验方案

探究黄豆种子萌发的必要 条件的实验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李朵胶州六中266300 一、创新实验目的 种子萌发受到外界一系列条件诸如温度、水分、氧气、光照、土壤酸碱、土壤盐分、化学物质、埋深和生物条件等生态因子影响。通过探究实验掌握黄豆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可以培养我们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解决生活实践中疑惑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 100颗黄豆种子,5个大小相同的瓶子,5张纸巾,5张标签。 三、实验说明 在5个瓶子表面贴上标签,分别标记上1、2、3、4、5,在底部铺上一张纸巾,并放入20颗黄豆种子。 1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冰箱里,尽量使瓶子里的水不结冰; 2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3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用布遮严,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4号瓶的水不但能湿透纸巾,而且能把种子淹没,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5号瓶不放水,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这样,1号瓶低温、3号瓶黑暗、4号瓶缺气、5号瓶缺水,在七天内观察黄豆种子萌发情况。 四、实验操作 每天都进行实验并观察5个瓶子有什么变化,再把每天的变化都记录下

从第七天的观察记录可以看出,1号瓶黄豆种子放入冰箱,种子在第一天吸水膨胀变大,但由于冰箱内温度低于50C不适宜种子生长而使以后几天没有变化;2号瓶和3号瓶处在外界适宜温度下,吸收适量水分,瓶内留有适量空气,瓶内黄豆种子长成了幼苗,但由于3号瓶处于黑暗环境,其内的黄豆幼苗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呈黄白色;4号瓶内的黄豆种子浸泡在水中,前两天种子膨大、露出根尖,但由于没有空气而最终腐烂;5号瓶内没有水分,其内的种子没有任何变化。 综合上述分析,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光度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光度太强种子会被晒死,光度太弱种子就不会产生光合作用,然后就会死掉;水分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水分太多种子会被泡死,水分太少种子就会干死;温度也要控制好,不能太高或太低,太高种子就会热死,太低就会冻死。 五、实验意义 通过探究农作物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使我进一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学会了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疑惑问题,培养、提高了我的实践创新能力。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订怠斥干俪妨筹施船渐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充足的水分 干燥的种子含水量少,一般仅占种子总重量的5%~10%,这样的条件使一切生理活动都很微弱。只有吸足水盆,使种皮膨胀、软化,氧气才容易透入,呼吸才能增强。种子萌发各种生理活动才会大大加强;只有吸足水分,种子内贮藏的营养物质溶解于水并经过酶的分解后才能转运到胚,供胚吸收利用。 一般种子要吸收其本身重量的25%~50%或更多的水分才能萌发,例如水稻为40%,小麦为50%、棉花为52%,

大豆为120%,豌豆为186%。种子萌发时吸水量的差异,是由种子所含成分不同而引起的。为满足种子萌发时对水分的需要,农业生产中要适时播种,精耕细作,为种子萌发创造良好的吸水条件。 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时,包括胚乳或子叶内有机养料的分解,以及由有机和无机物质同化为生命的原生质,都是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而酶的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所以温度也就成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不同植物种子萌发都有一定的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萌发都受影响。超过最适温度到一定限度时,只有一部分种子能萌发,这一时期的温度叫最高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种子萌发逐渐缓慢,到一定限度时只有一小部分勉强发芽,这一时期的温度叫最低温度。 了解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以后,可以结合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特性,选择

适当季节播种。 足够的氧气 种子得到足够的水分和适当的温度后,就开始萌动,此时氧气的供应对萌发起着主导作用.在氧气充分的情况下,胚细胞呼吸作用逐渐加强,酶的活动逐渐旺盛,种子中贮藏物质通过呼吸作用,提供中间产物和能量,才能充分供应生长的需要。一般种子需要空气中含氧量在10%以上才能正常萌发,含脂肪较多的种子比含淀粉多的种子需要更多的氧气,当含氧量下降到5%以下时,多数种子不能萌发。如棉花、落花生或其ta 作物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或深藏于土壤深处往往不能萌发。种子萌发主要是因为得不到氧气。因此,播种、浸种过程中要加强人工管理。播种后如遇雨,要注意松土,控制各调节氧气的供应,使种子萌发正常进行。...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条件》观课报告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变量,探究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对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找寻答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本节课得到导师和各位同行的赞赏。如教态富有激情;及时因势利导,课堂生成自然;课堂转换角色,让学生唱主角,老师作为引导者,同时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与见解;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其实我也有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探究实验的六步骤这一环节中,如果作出假设这一环,我引导学生分析深入一些,本节课的教学效率会更高。 本节课的亮点有: 1、实验材料中装种子的容器我引导学生尝试创新。如改为用纸杯或塑料杯,用个装置把种子放在杯子的不同位置——浸没在水中、在水的表面、没有接触水,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 2、课后实践——种植绿豆。我把教材发豆芽改为日记形式。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观察植株的一生,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观察植株的开花、结果,甚至收获种子。这可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于是我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选择理想的萌发容器便于观察。 生物课就需要让学生亲历一个个科学探究过程。在这节课上,教师层层有序安排,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经历一个个观察、对比实验。: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中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比较高的好奇心,有钻研的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拿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应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实验指导时,应因势利导,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主动发挥想象力,大胆进行形象假设,大胆进行实验改革,从多渠道、多方面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其共同的属性,从而得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

种子萌发需要条件

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生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条件,在充足的水份,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下就能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条件。种子萌发首先是吸水膨胀,一般含淀粉和油分多的种子需水量少,含蛋白质多的种子需水量多。其次随着种子吸水膨胀,直至露白,呼吸作用逐步加强,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播种过深或土壤积水都会造成土壤缺氧,影响种子萌发。再次,每一种作物的种子都有发芽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在最低温度以下时,萌发慢或不萌发,在最高温度以上时,可能性烧芽或幼苗徒长不健壮,只有在最适温度时萌发,发芽才最佳。 种子萌发需要以下条件。 水分:干燥的种子中有吸水能力很强的物质,只有吸收了足够的水分,代谢活动才可快速进行,保证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生长。萌发时小麦种子吸水率达60%,豆类达100%。 温度:种子萌发要求一定温度,但萌发温度各不相同。温度低萌发时易烂,温度高时萌发,会由于呼吸作用加强而使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使苗生长瘦弱。 氧气:种子得到足够水分和适当温度后就开始萌动,这时氧气起主导作用。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植物会被无氧呼吸产物乙醇毒害死亡。氧气的获得与播种在土壤中的深度有直接关系。 光照:大多数种子的萌发不受光的影响。但有些种子萌发时需要光照,如烟草、莴苣等,它们的种子储存的营养物质较少,见光后可快速建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系统,利于存活;有些种子萌发时受光的抑制,如瓜类、茄子、番茄等,这样以免在地表萌发,而无法扎根土壤。 种子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种子的结构包括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是分别由受精卵(合子)、受精的极核和珠被发育而成。大多数植物的珠心部分,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被吸收利用而消失,也有少数种类的珠心继续发育,直到种子成熟,成为种子的外胚乳。虽然不同植物种子的大小、形状;以及内部结构颇有差异,但它们的发育过程,却是大同小异的。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并长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生产上多以幼苗出土为止(回忆上节内容)。种子从吸胀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大致可分5个阶段:即吸胀、水合与酶的活化、细胞分裂和增大、胚突破种皮和长成幼苗。有的种子的下胚轴不伸长,子叶留在土中,只由上胚轴和胚芽长出土面生成幼苗,这类幼苗称为子叶留土幼苗,如豌豆;有些植物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伸长,把子叶顶出土面,形成子叶出土幼苗,如棉花。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①水。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启动一系列酶的活动,开始萌发。②温度。各类种子的萌发一般都有最低、最适和最高3个基点温度。温带植物种子萌发,要求的温度范围比热带的低。③氧。种子吸水后呼吸作用增强,需氧量加大。一般作物种子要求其周围空气中含氧量在10%以上才能正常萌发。④光。有少数植物如黄榕、烟草和莴苣的种子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萌发。这类种子叫需光种子。有些植物如早熟禾、月见草等的种子在有光条件下萌发得好些。还有一些百合科植物和洋葱、番茄、曼陀罗的种子萌发则为光所抑制,这类种子称为嫌光种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 1.2种子发芽实验A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 1.2种子发芽实验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 1.2种子发芽实验 (共8题;共65分) 1. (5分)填空题。 (1)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有________个不同条件。 (2)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将绿豆种子放入低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绿豆种子没有发芽,这是因为种子发芽需要________。 (3)观察下面的图片,假如除了是否有罩子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一致,你认为________容器里的种子会发芽(选填“A”、“B”或“A和B”),本组实验是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________。你认为应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 (14分)判断题。 (1)做种子发芽实验只需一粒种子即可。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相同,其他条件不同。 (3)把绿豆种子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也可以发芽。 (4)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绿豆种子不会发芽。

(5)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6)移植绿豆幼苗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破坏根部。 (7)在探究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种子数量可以不一样。 3. (12分)选择题。 (1)我们给种子编号的主要原因是()。 A . 利于回收 B . 防止丢失 C . 容易区别不同种子的情况 (2)两个小组做种子发芽实验,他们发现放在湿润纸巾上的种子发芽了,而放在干燥纸巾上的种子没有发芽,实验中的其他条件都相同,那么该实验说明了种子发芽需要()。 A . 水分 B . 空气 C . 阳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B . 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C . 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4)在做探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A . 温度 B . 水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种子发芽实验一》习题1

《种子发芽实验一》习题 一、基础过关 1.填一填 (1)在研究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 (2)做对比试验时,只有_____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_______。 (3) 做对比试验时,和我们的猜测一致一组叫_____,和我们的猜测不一致一组叫 _____。 (4)在做“水是否影响种子的发芽实验”时,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5)农民伯伯一般在春天播种,是因为:。 (6)播种后,下一场雨,种子发芽会更快,这是因为:。 (7)我们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只能改变:个条件。 (8)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能正常发芽,最适宜温度为℃,最高为℃。 二、综合训练 1.选择题 (1)把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放在常温下,一组放在冰箱内,保持 低温,同时都加适量的水,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A、光 B、温度 C、水 (2)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 种子用纸盒盖住,加少量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无法判断 (3)种子发芽的自身条件() A、完整的活的胚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空气 (4)1班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是这样的:准备两个同样的花盆,取同样的土壤洒同样多的水,然后种下种子,摆在同一和桌子上,但把其中一盆用暗箱罩上“我们可以推断1班同学要研究的是()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A、水 B、温度 C、光照 D、养分 (5)农民伯伯在()的条件下播种的最容易发芽 A、阳光温和,土壤潮湿。 B、非常寒冷 C、阳光曝晒,土壤干燥 D、土壤含水量过多 2.判断题。

种子发芽了教案

10、《种子发芽了》教学设计 唐河县少拜寺镇邢庄小学张生伦 教学内容:种子发芽了 教学重点: 水是植物的重要成分,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绝大部分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 大部分植物的生存需要空气。 有的植物可以不通过种子,而利用它自身的一部分繁殖后代。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校园的不同植物,了解植物的相关知识。 2通过观察,辨认种子,比较种子的颜色,大小和形状,认识种子 3展示自己播种的不同的种子,知道种子的种植方法和过程。 4观察种子的变化过程,认识土壤,水,温度和阳光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 评价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对目标1进行评价。2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种子并进行交流对目标2进行评价。 3通过展示实验设计和结果,汇报交流对目标3进行评价。 4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发现问题交流总结对目标4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树,吹到我们校园里来了,看,美丽的校园五彩缤纷,姹紫嫣红,你知道我们学校都有哪些植物吗?哪些植物探出了绿色的小脑袋,哪些植物开出了美丽的鲜花? 2同桌交流。 3代表交流。 (通过交流认识完成目标1) 二认识植物的种子 1教师把准备好的花生,黄瓜,玉米,黄豆,西红柿,凤仙花等植物的种子发给学生,说说它们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2告诉学生种子和果实的区别后小组辨认你手中哪些是果实哪些不是。 3比较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 4种子有什么用处呢? 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的春天醒来,发芽生长,长成新的植物,结出许多种子,种子又落到泥土里……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通过触摸,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完成目标2。) 三播种希望的种子 1 怎样种植种子 (1)小组为单位说说你是怎么种植种子的,有什么经验和要注意的地方。 (2)师生共同总结。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什邡市特殊教育学校张关金 【学习目标】 1、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2、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 【学前准备】准备实验内容 【预习导航】 请你根据下面的资料,提出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并作出合理的假设。 资料一: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雨,则不用浇水也可以播种;而在过于潮湿的地里播种,则种子不会萌发,反而会造成种子霉烂。你的问题和假设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二:许多农作物要在春天播种,而在天寒地冻时不适宜播种。 你的问题和假设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三:农作物播种前往往要先松土,使土壤疏松。[ 你的问题和假设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请你针对预习导航中的一个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参考课本的方法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步骤: 得出结论: 课堂小节:(1)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以及。 (2)有些种子的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外界条件也适宜,但不萌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若想将种子邮寄给远方的朋友,种子袋内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种子萌发? 【达标检测】 1、与种子萌发无关的条件是( ) A. 充足的水分 B. 充足的阳光 C. 充足的氧气 D. 适宜的温度 2、储存种子,什么样的条件有利于延长种子的寿命?( ) A. 高温、潮湿 B. 高温、干燥 C. 低温、潮湿 D. 低温、干燥 3、冬小麦播种太晚会很难萌发,原因主要是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 )。 A. 空气 B. 水分 C. 适宜的温度 D. 有生命力的胚 4、秋季小麦播种后,接着下了一场大雨,土壤浸水,小麦很少出苗,其主要原因是 ( )。 A. 土壤的温度过低 B. 土壤中养分流失 C. 土壤中空气不足 D. 土壤中水分不足 5、将煮熟的玉米种子种下去,在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条件下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 A. 种子不完整 B. 处在休眠期 C. 胚已死 D. 无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6、种子萌发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来自于( )。

阳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阳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周棋12科教班“万物生长靠阳光”,光是地球上有机物质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能量因素,同时也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能量来源。因此太阳光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的能量源泉,所以在研究种子发芽过程中光因素对它所影响的结果时,考虑到要控制好变量,还有实验的可操作性,我们通过对比实验来研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材料:每组50粒种子,30ml自来水,2个盖子 1个透明塑料杯,1个涂黑的塑料杯 实验方法: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我们采用控制变量法和对照法,首先将2个杯子中各放50粒种子和30ml自来水,再同时将2个杯子放在阳台上,都用盖子盖好,将透明的那组记作A,涂黑的那组记作B,再观察。 二.结果与分析 种子发芽和阳光关系的实验记录表 日期种子的变化 A组B组 3月10 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 3月11 种子的皮半裂开,露出白色种子的皮半裂开,露出白色 3月12 种皮裂开,看见一小嫩芽,白色种皮裂开,看见一小嫩芽,白色 3月13 种皮脱落,种子长大了种皮微脱落 3月14 芽开始长开,两片子叶裂开芽长了,子叶微裂开

A组有50颗种子,3颗未发芽,发芽率94% B组有50颗种子,4颗未发芽,发芽率92% 从以上实验数据中,我们得出的结果是:种子的萌发不需要阳光实验分析: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得出的结果是光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但是我们没有完全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就比如说: 1.有些种子干皱,不具有完整的结构,从而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导致了实验的不完整性。 2.A组可能因为受到阳光的光合作用蒸发了一部分水,可能导致水的量使实验出现误差,是实验无法满足控制变量这一要求。 3.由于实验过程全是在封闭状态下,而塑料杯体积有限,从而导致种子发芽过程中氧气的含量不充足就会使种子的发芽率有所减少。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实验的结果出现误差,但是这些误差影响不大。 三.结论 无论有光还是无光,种子都可以萌发。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教学设计 大方四中陈梅 教材:七年级生物(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课题: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 内容: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二课时——课本102—104页)一、教学的理论依据 七年级的学生大多已进入青春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好胜心和自我表现欲都很旺盛,语言表达和交流合作能力有所提高。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交流与合作、实验与实践的能力,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使之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全面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中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相关的法律知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体现了“以人为本,倡导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二、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种子的营养成分及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2、说出各种有机物的主要特性 3、说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能用恰当的方法证明各要素对种子萌发的必要性。 4、解释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相关现象。

(二)能力目标: 1、在讨论描述实验现象过程中,发展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开展探究活动,能运用定性实验和对照实验的一般方法设计并实施实验。 3、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互助合作的能力。 4、能设计恰当的方法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 5、通过法制渗透教育,学生能初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的相关法律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参与探究活动,逐步形成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素养以及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关注自身安全的意识。 3、学习种子萌发条件,帮助学生树立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辨证统一观点。 4.通过法制渗透教育,培养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 1、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2、探究种子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在萌发中的作用。 3、法制渗透,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的相关法律知识。 四、教学难点 1、种子中的营养物质的性质和作用。 2、探讨种子萌发的条件,理解种子的萌发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和水吗(实验)

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和水吗?(实验) 发布者:王跃先发布时间: 2011-11-8 16:33:44 《种子发芽需要阳光、水的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用绿豆种子发芽作为实验材料 ?过程与方法: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2、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培育的绿豆芽、实验观察记录单、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引入:刚才还没上课就有好多同学急着向老师汇报他们自己实验的结果,我们先不着急,先来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有关绿豆发芽的猜测。请看大屏幕(PPT播放同学们上节课的相关猜测。)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整理实验信息 (1)上节课,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分别做了不同的研究。下面我们依据上节课所分的“水组”、“土壤组”、“阳光组”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请看实验记录表格:(PPT课件出示): (2)学生汇报数据 ?师提问:绿豆发芽需要水吗? (我的实验组发芽了,而对照组都没有发芽。)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收集数据在PPT课件相应表格里输入汇报数据。) ?请相同实验的第二位同学汇报。 (教师收集数据,输入表格) 收集三到四位同学的实验数据之后,引导学生: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同学们,请你们注意,如果你的实验现象与前三位同学相同,我们就不再收集,如果有异议,请你汇报。 2、分析实验数据 (1)收集了实验数据,我们就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其他同学注意这些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呈现课件: 得出结论:绿豆发芽需要水。(板书:绿豆发芽需要水) (4)是否需要土壤呢?进入下一组汇报。 教学说明:同样有关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是否需要阳光、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都经历学生个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