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保健学复习资料

中医饮食保健学复习资料
中医饮食保健学复习资料

概念:中医饮食保健学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思想观念出发,

研究饮食与保持和增进人体健康以及防治疾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

人们饮食保健活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关系:1、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2、烹饪以养生保健为基础

3、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的特点

5、社会的发展对烹饪饮食保健理论的研究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6、中医饮食保健学必须与只能各国烹饪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西方现代营养学

1、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现代营养学都是以研究饮食与增进人体健康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学科;

2、中医饮食保健学一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以人为

本,以脾胃为饮食保健之本,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定量研究、确立量化指标和实验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3、西方近代营养学作为西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局部着眼,

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食物营养素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在应用性,实践性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局限;

4、相互取长补短,建立一个全新的饮食营养保健学科将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主要文献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饮膳正要,医学衷中参西录

特点:

整体饮食保健观:1、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辩体与辩证施膳饮食保健观:

1、中医饮食保健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辨体与辨证施膳是中医学辨证施治这一基本原

则在饮食保健学中的具体体现;

2、所谓辨体,就是指根据个体的生理表现和体征,并结合先天禀赋、年龄、性别、饮食起居及天

时、地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分析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类型的体质

3、施膳则是根据辨体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养原则,以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4、辨体是确定饮食养生的前提和依据,是膳食制定养生的原则

5、所谓辨证,就是根据疾病的病理表现和体征,通过分析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

膳,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疗方法及食疗食物和配方。

脾胃为本饮食保健观:1、脾胃为饮食营养之本;2、饮食保健应首先重视调理脾胃

食物的四气与五味:|

1、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凡属于含量性质的食物,多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阴液,纠正热性体

质或治疗热性病症,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热性病症

凡属温热性质的食物,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等作用,能够辅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或治疗寒性病症,主要用于寒性体质和寒性病症

2、所谓五味,是指食物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等作用

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等作用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和生津等作用

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泄降、燥湿、健胃等作用

咸味食物具有软坚、润下、补肾养血等作用

淡味食物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

涩味食物具收敛链的作用

食物的归经:食物对人体脏腑经络的作用是有一定范围或选择性的。归经就是把食物的作用

范围或选择性与人体脏腑经络联系起来,以明确指出食物对于机体某些脏腑经络所起的主要

作用或特殊作用。辛能入肺,甘能入脾,酸能入肝、苦能入心,咸能入肾

以脏补脏:是指用动物的脏器来补养人体相应的脏腑器官或治疗人体相应脏腑器官的病变炮制与烹调的目的

1、变生为熟,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提高了食物的利用率,缩短了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2、灭菌消毒,降低或消除某些食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证人体食用的安全

3、改变食物的性能,使之适应养生或食疗的需要

4、提高实物的效用

5、曾静食物的色香味形,促进食欲,便于食用

常用的方法有:炒炙煨煮蒸

配伍:是指根据养生或食疗的需要,选择两种以上的食物(药物)组合应用,是进行组方配膳的基础。(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配伍的目的:1、增强饮食保健的效果;2、适应人体养生保健应用的需要;3、减少食物(药物)的不良作用

相须(相类性配伍):是指两种性能作用相近的食物配合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其效果。

相使(相使性配伍):是指两种食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食物为主,另一种食物为辅,以提高主要食物的作用。

相畏与相杀(相制性配伍):相畏或相杀是指两种食物配伍使用,一种食物能减轻另一种食

物的副作用。

相恶:是指两种食物配伍使用时,一种食物能降低另一种食物的作用,甚至相互抵消,属于

配伍禁忌。

相反:是指两种食物配伍使用时,能产生副作用或毒性反应,属于配伍禁忌。

配方:在食疗保健理论的指导下,将两种以上食物按照一定的配方原则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

配方原则:主料、辅助料、佐助料。

主料(君药):起主要作用的食物(药物)。

辅助料(臣药):是辅助主料以加强保健作用,或兼顾其它养生保健作用的食物。佐助料(佐、使药):是起消除食物的不良作用,或引导归经,或调味赠色作用的食物。配伍禁忌概念:是指两种食物在配伍使用时,可降低其养生保健的效果,甚或产生对人体有

害的影响,俗称食物相克”。

发物禁忌: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病的食物补养类食物以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扶助正气,养生壮体,提高抗病能力,以及治疗虚弱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食物,又称补益类食物、补虚类食物。

补气类食物:是指以补益人体之气,增强脏腑功能和机体的活动能力,以及治疗气虚证候为

主要作用的一类食物,又称益气类食物。

1、山药:食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食疗: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

应用:1、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慢性久泻。(薯蓣鸡蛋黄粥)

2、用于肺虚久病咳嗽(珠玉二宝粥)

3、用于肾虚遗精、尿频、妇女白带过多(一味薯蓣饮)

4、用于消渴(煮汤代茶饮)

宜忌:(1)健脾止泻宜炒黄后研末煮粥食;养阴宜用生品煮食。

(2)有湿盛中满及积滞者不宜食用。

2、大枣:食性:甘,温,归脾、胃经。作用特点:气血双补。

食疗:补益脾胃,养血安神

应用:1、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体倦乏力等(大枣粥)

2、用于心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怔忡、妇女脏躁等(枣心汤)

3、还可用于缓和食性

药理研究

1、延缓衰老,抗氧化,提高免疫功能;

2、抗肿瘤作用;

3、保护肝脏;

4、抗过敏的作用。

宜忌:大枣为大甘之物,多食易致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有湿热内蕴,痰热咳嗽及小儿疳积

者不宜食用

补阳类食物:是指以补助人体阳气,增强机体的功能活动和抗寒能力,以及治疗阳虚病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食物,又称助阳类食物。性质温热一一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

冬虫夏草:|食性――甘、温,归肾、肺经。★特点:阴阳并补

养生:有“补虚圣药”之称,为补肺益肾养生珍品

食疗: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应用:1、用于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虫草炖鸡)

2、用于肺虚久病咳喘,劳嗽痰血、盗汗(虫草蒸鸭)

3、还可用于自汗、久病虚损、失眠

宜忌:有感冒者不宜食用

1、海参:食性:甘、咸,温。归心、肾经

养生:有“海中人参”之称,为补益强壮养生佳品

食疗:补肾益精,养血润燥

应用:1、用于肾虚遗精、阳痿、尿频、遗尿(海参羊肉汤)

2、用于精血亏损、虚弱劳怯(海参老鸭汤)

3、用于血虚肠燥便秘(海参木耳炖大肠)

4、还可用于虚劳咯血咳嗽,产后蓐劳,休息痢

药理研究

1、增强免疫力;

2、抗癌作用;

3、抗凝血作用:抗凝、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用于脑栓塞、缺血性心脏病等,被认为是个很有前途的抗栓药物。

宜忌:1、宜配伍动物性原料,以增强补益强壮之力。2、肠滑泄泻及痰湿内盛者不宜食用。

胡桃仁::食性:甘、温,归肾、肺经。

养生:有“果中第一补品”之称,为温补肺肾养生佳品

食疗:补肾强腰,固精止遗,温肺定喘,润肠通便

应用:1、用于肾虚腰痛脚弱、阳痿遗精、耳鸣、尿频、妇女带下等

2、用于肺肾虚寒咳嗽

3、用于肠燥便秘

4、用于石淋、脏躁病、风寒感冒等

药理研究

1、增加体重;

2、化石作用;

3、镇咳作用。

宜忌:1、胡桃仁皮涩肉润,定喘止咳宜连皮使用,润肠通便宜去皮使用;

2、本品甘温滋腻,能助火生痰,阴虚火旺、痰热咳嗽及便溏者不宜使用。

补血类食物:是指以补养人体之血,滋养脏腑组织器官,维持人体生理活动,以及治疗血

虚病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食物,又称养血类食物。大多味甘质腻,虽能滋补,但易碍胃,可适当配伍行气健脾的食物;湿浊中阻,脘腹胀闷、食少便溏者不宜食用。

应用

1、养生:A、血虚体质;B、补血强壮;

2、食疗:血虚病证。

龙眼肉

食性:甘,温。归心、脾经。功效特点:气血双补。

龙眼肉与大枣的比较:龙眼肉与大枣都能补气养血,但龙眼肉以补血为主,大枣以补气为主。

食疗: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应用:1、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头晕以及虚劳赢弱,脱发等

2、用于月经过多,慢性失血,大便下血等病症

3、还可用于脾虚泄泻,产后浮肿、气虚水肿,胃脘疼痛

宜忌:湿盛中满及痰火盛者不宜食用

猪肝

食性:甘、苦,温。归肝经

养生:以肝补肝,为补肝养血养生佳品

食疗:养血补肝明目

应用:1、用于血虚萎黄,浮肿脚气(猪肝大枣汤)

2、用于肝虚视力模糊,两目干涩,夜盲及目赤(菠菜猪肝汤)

3、还可用于食即汗出、休息痢、脱肛等(猪肝散)

宜忌:1、《调疾饮食辩》谓以肝补肝,羊为最,鸡次之,猪又次之

2、诸养生不忌

猪蹄

食性一一甘、咸,平。归胃经

养生:为补血益精养生佳品

食疗:补血通乳,生肌托疮

应用:1――用于妇人产后乳少(猪蹄汤)

2――用于疮疡久不收口(甘草猪蹄汤)

3――用于出血病征(猪蹄花生大枣汤)

宜忌:1、宜清炖食。

2、痰湿内盛者不宜

补阴类食物:是指以补养人体阴液,滋润脏腑,维持人体生理活动,以及治疗阴虚病证为

主要作用的一类食物,又称养阴类食物、滋阴类食物。甘寒滋腻一一脾胃虚弱者不宜单独使用

黄精:【品质】以色黄透明甘甜,习称冰糖渣者为佳;

【食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养生】为滋补强壮养生佳品;

【食疗】滋阴润肺,补肾强筋,补脾益气

【应用】1、用于肺痨咳血,阴虚燥咳(冰糖炖黄精);2、用于肾虚筋骨软弱,久病风湿疼痛(枸杞黄精汤)3、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乏力(黄精蒸鸡);4、用于消渴,妇女赤白带下

【宜忌】1、不宜与乌梅同食2、有痰湿气滞者不宜食用

桑葚

【品质】以个大肉厚而糖性大者为佳;

【食性】甘,寒。归肝、肾经;

【养生】为滋补肝肾养生佳品;

【食疗】补肝肾,滋阴血,生津润燥;

【应用】1、用于肝肾阴亏,阴血不足,眩晕耳鸣,虚烦失眠,须发早白等病症;2、用于消渴,便秘;3、用于目暗、瘰疬等;

【宜忌】1、不宜用铁质器具加工;2、有脾胃虚寒泄泻者不宜食用

枸杞子

【食性】甘,平。归肝、肾经;

【养生】为补益肝肾养生佳品;

【食疗】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

【应用】1、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迎风流泪等(枸杞炖鸡);2、

用于虚劳咳嗽(枸杞炖银耳);3、用于住夏虚病等;

【宜忌】脾虚便溏者不宜食用

松子

【品质】以饱满光泽、油性足者为佳;

【食性】甘,温。归脾、肺、大肠经;

【养生】滋养强壮,旺盛精力;抗衰延年;

【食疗】养液熄风,润肺止咳,滑肠通便;

【应用】1、用于阴液不足,眩晕及风痹日久(松子膏);2、用于肺燥咳嗽,干咳,咯血(风

髓汤);3、用于肠燥便秘(松子粥);4、用于虚赢少气;

【宜忌】便溏及痰湿者不宜食用。

燕窝

【品质】以白燕者为佳;

【食性】甘,平。归肺、胃、肾经;

【养生】为滋养强壮养生佳品;

【食疗】滋阴润肺,益气补中;

【应用】1、用于虚损、咳嗽痰喘、咯血、吐血(冰糖雪梨蒸燕窝);2、用于久泻久利久疟,

噎膈反胃(人参炖海燕);3、用于小便频数;

【宜忌】有脾胃虚寒及痰湿停滞者不宜食用

肉桂

【品质】以皮细肉厚、香浓味甜者为佳;

【食性】辛、甘,大热。归肾、脾、肝经;功效特点:祛寒止痛作用较好;

【养生】为温补助阳养生食品;

【食疗】补火助阳,温暖脾胃,温通经脉,祛寒止痛;

【应用】1、补火助阳:肾阳不足、畏寒肢冷、阳痿、尿频、腰膝冷痛等。2、温中散寒:脾

胃虚寒、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3、温经通脉:寒性月经不调;4、温通托脓:阴疽(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的作用)。5、其它:寒湿痹痛、气血衰少;

【宜忌】常用量为2-5克,不宜多用;热性体质、阴虚火旺、血热出血及孕妇不宜。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讲课稿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 中医药食疗 中国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中国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利用中医学的某些药方,人们发展了食疗文化。食疗文化的治病原理,更有赖于中医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在所谓的“有意无意之间”,其实有着“食疗家”——即“医学家”们的有意识引领。这种引导作用,是由于中医学理论广阔而深厚的内涵。而食疗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即融合于饮食文化的一般发展过程之中,又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分离和结晶出来,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在人们平常的食疗保健中,可以有药膳、药粥、药酒,甚至于药茶,每样东西都融合了某些中医学的医药原理。 首先我们说一下药茶方面。我们平时说的美肤茶就是用沸水冲泡浓绿茶,然后将软骨素调和茶水中,经常引用可以美艳肌肤,使皮肤富有弹性。而珍珠茶就是用珍珠研磨成细粉,用沸水冲泡茶叶,以茶汁送服珍珠粉,这样可以润肌泽肤,达到美容的效果。 而时下有些女性皮肤暗黄粗糙,易生暗疮、眼袋、黑眼圈,还有色素沉着现象,归根究底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体内新陈代谢发生障碍。此时,人们就想出了多种多样的美容汤来解决女性们的各种皮肤问题。譬如,奶油桂鱼糖,经常

食用不但可使肌肤白净透红,还可防止皮肤色素沉着,消除雀斑,淡化黄褐斑;冬瓜薏米瘦肉汤,有祛湿除斑、养血益颜、清热解毒的功效,也可以治愈因脾虚湿盛或血虚血热而引致的面生蝴蝶斑和黄褐斑;绿豆老鸭汤,能清热解毒,消除因湿热内蕴而生成的面部暗疮;苹果生鱼汤,可以治脾虚血气不足,防止眼袋生成,消除黑眼圈。诸如此类的美容汤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样就能看出中医美容越来越普遍了。 而除了美容之外,女性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减肥了,所以减肥粥也应运而生了。就好象美颜瘦身粥,它是用黄豆和芝麻做成的,黄豆的脂肪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而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滋润皮肤、使人面色红润有光泽、降血脂、血糖、延年益寿等功效作用;生姜粥,中医常把食物分成阴阳两性,生姜是属于阳性食物,体重的增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吃食物是阴性还是阳性,吸收阳性食物能增加基础新陈代谢率,因为人们在休息的时候便能排除额外的能量,所以减肥者要是能适当地进食阳性食物就能事半功倍;大蒜粥,大蒜与生姜一样同属阳性食 物故能治肥胖,再加上大蒜有消炎、止泻、利尿、降压等作用,并且有十分强的杀菌能力,所以大蒜粥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达到瘦身效果。总之,这些减肥粥都可以减肥,又可以强身健体、养颜美容,也可以同时治疗体内的疾病,而且它们都含有珍贵的药效成分,同时能被身体百分百地吸收,这也成为药粥的特征之一。 从上述关于中医美容的各种药茶、药膳、药粥,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我们平常的食疗保健中,某些中医的医药原理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食疗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浑然天成,效法自然,于日常人生必需的饮食之中,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之间,强身益寿,治疗疾病,使人置身于美食文化的高度享受之中。 总而言之,食疗与药疗,食物与药物,其治病原理相同,理论贯通。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可以更好理解各种食疗法,也可以更科学地应用食疗方法达到更佳疗效,也能使人们在享受饮食文化的同时得到治疗的益处。

中医饮食保健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docx

关系: 1、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2、烹饪以养生保健为基础 3、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的特点 5、社会的发展对烹饪饮食保健理论的研究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6、中医饮食保健学必须与只能各国烹饪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与西方现代营养学 1、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现代营养学都是以研究饮食与增进人体健康为主要内容和目的 的学科; 2、中医饮食保健学一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 以人为本,以脾胃为饮食保健之本,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定量研究、确立量化指 标和实验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3、西方近代营养学作为西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 局部着眼,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食物营养素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在应用性,实 践性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局限; 4、相互取长补短,建立一个全新的饮食营养保健学科将是未来努力的方 向主要文献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饮膳正要,医学衷中参西录 特点: 整体饮食保健观: 1、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辩体 与辩证施膳饮食保健观: 1、中医饮食保健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辨体与辨证施膳是中医学辨证施治这一基本原 则在饮食保健学中的具体体现; 2、所谓辨体,就是指根据个体的生理表现和体征,并结合先天禀赋、年龄、性别、饮食 起居及天时、地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分析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类型 的体质 3、施膳则是根据辨体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养原则,以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4、辨体是确定饮食养生的前提和依据,是膳食制定养生的原则 5、所谓辨证,就是根据疾病的病理表现和体征,通过分析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 的证;施膳,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疗方法及食疗食物和配方。 脾胃为本饮食保健观: 1、脾胃为饮食营养之本; 2、饮食保健应首先重视调理脾胃食物 的四气与五味: 1、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凡属于含量性质的食物,多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阴液,纠正热性体质或治疗热性病症,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热性病症 凡属温热性质的食物,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等作用,能够辅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或治疗寒性病症,主要用于寒性体质和寒性病症 2、所谓五味,是指食物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等作用 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等作用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和生津等作用 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泄降、燥湿、健胃等作用 咸味食物具有软坚、润下、补肾养血等作用 淡味食物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

中医饮食保健学复习资料

概念:中医饮食保健学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思想观念出发, 研究饮食与保持和增进人体健康以及防治疾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 人们饮食保健活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关系:1、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2、烹饪以养生保健为基础 3、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的特点 5、社会的发展对烹饪饮食保健理论的研究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6、中医饮食保健学必须与只能各国烹饪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西方现代营养学 1、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现代营养学都是以研究饮食与增进人体健康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学科; 2、中医饮食保健学一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以人为本,以脾 胃为饮食保健之本,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定量研究、确立量化指标和实验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3、西方近代营养学作为西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局部着眼,以实验 研究为基础,以食物营养素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在应用性,实践性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局限; 4、相互取长补短,建立一个全新的饮食营养保健学科将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主要文献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饮膳正要,医学衷中参西录 特点: 整体饮食保健观:1、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辩体与辩证施膳饮食保健观: 1、中医饮食保健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辨体与辨证施膳是中医学辨证施治这一基本原则 在饮食保健学中的具体体现; 2、所谓辨体,就是指根据个体的生理表现和体征,并结合先天禀赋、年龄、性别、饮食起居及天时、地 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分析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类型的体质 3、施膳则是根据辨体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养原则,以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4、辨体是确定饮食养生的前提和依据,是膳食制定养生的原则 5、所谓辨证,就是根据疾病的病理表现和体征,通过分析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膳,则 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疗方法及食疗食物和配方。 脾胃为本饮食保健观:1、脾胃为饮食营养之本;2、饮食保健应首先重视调理脾胃 食物的四气与五味:| 1、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凡属于含量性质的食物,多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阴液,纠正热性体 质或治疗热性病症,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热性病症 凡属温热性质的食物,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等作用,能够辅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或治疗寒性病症,主要用于寒性体质和寒性病症 2、所谓五味,是指食物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等作用 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等作用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和生津等作用 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泄降、燥湿、健胃等作用 咸味食物具有软坚、润下、补肾养血等作用 淡味食物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 涩味食物具收敛链的作用 食物的归经:食物对人体脏腑经络的作用是有一定范围或选择性的。归经就是把食物的作用

中医饮食保健学复习资料

概念:中医饮食保健学就是在中医学理论得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得思想观念出发,研究饮食与保持与增进人体健康以及防治疾病关系得理论与方法,并用这种理论与方法指导人们饮食保健活动得一门应用性学科。 关系:1、中医饮食保健学就是中国烹饪理论得基础与重要组成部分 2、烹饪以养生保健为基础 3、中医饮食保健学就是中国烹饪理论得重要组成部分 4、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得特点 5、社会得发展对烹饪饮食保健理论得研究提出来更高得要求 6、中医饮食保健学必须与只能各国烹饪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得作用 与西方现代营养学 1、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现代营养学都就是以研究饮食与增进人体健康为主要内容与目 得得学科; 2、中医饮食保健学一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以人 为本,以脾胃为饮食保健之本,具有自身得特色与优势,在定量研究、确立量化指标与实验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3、西方近代营养学作为西医学得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局部着 眼,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食物营养素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在应用性,实践性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局限; 4、相互取长补短,建立一个全新得饮食营养保健学科将就是未来努力得方向 主要文献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饮膳正要,医学衷中参西录 特点: 整体饮食保健观:1、人体就是以五脏为中心得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界得统一性; 辩体与辩证施膳饮食保健观: 1、中医饮食保健学作为中医学得重要组成部分,辨体与辨证施膳就是中医学辨证施治这一 基本原则在饮食保健学中得具体体现; 2、所谓辨体,就就是指根据个体得生理表现与体征,并结合先天禀赋、年龄、性别、饮食起 居及天时、地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得因素,通过分析与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类型得体质 3、施膳则就是根据辨体得结果,确定相应得食养原则,以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得目得 4、辨体就是确定饮食养生得前提与依据,就是膳食制定养生得原则 5、所谓辨证,就就是根据疾病得病理表现与体征,通过分析与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得 证;施膳,则就是根据辨证得结果,确定相应得食疗方法及食疗食物与配方。 脾胃为本饮食保健观:1、脾胃为饮食营养之本;2、饮食保健应首先重视调理脾胃 食物得四气与五味: 1、四气或四性,就是指食物所具有得寒热温凉四种不同得性质与作用。 凡属于含量性质得食物,多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阴液,纠正热性体质或治疗热性病症,主要用于热性体质与热性病症 凡属温热性质得食物,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等作用,能够辅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或治疗寒性病症,主要用于寒性体质与寒性病症 2、所谓五味,就是指食物所具有得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得性质与作用。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等作用 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等作用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与生津等作用

中医饮食保健学试卷(总)[学习资料]

中医饮食营养学试卷(总)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 2清补法:应用补而不滋腻碍胃,性质平和或偏寒凉的食物,有时也以泻实性食物祛除实证。3中医饮食营养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或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 2.丝瓜络:丝瓜煮熟后,去皮所留之网状纤维,燃炭后有通络作用。 3.中医饮食治疗: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 4.峻补法:是应用补益作用,显效较快的食物来达到急需补益的目的。 5中医饮食节制:泛指饮食的方式方法,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它包括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正确选用饮食,且提倡全面饮食和节制饮食。 2.中医饮食养生: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护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 3.中医饮食治疗: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饮食治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扶正与祛邪两方面。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中医饮食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基本包括四个方面,即、、和。(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饮食宜忌) 4.生姜功效为、、。(发表散寒健脾止呕解表) 3.饮食配伍基本分为和两方面。(协同拮抗) 2.常用的食补方法有、、和。(平补法、清补法、温补法、峻补法) 2.饮食的作用有、、和。2.预防作用,滋养作用,延缓衰老作用,治疗作用 5.五汁饮由、、、、五种鲜汁组成。(梨汁、鲜藕汁、鲜笋根汁、荸荠汁) 2.芳香系指食物的特殊嗅味,芳香性食物一般具有、、、、等作用。(醒脾开胃行气化湿化浊辟秽爽神开窍走窜) 3.饮食的治疗作用包括三方面:、、。(补益脾脏泻实祛

邪调整阴阳) 三、选择题(每空1分) 2.食药结合典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它编辑成书约在:A.清代B.汉代C.周代D.先秦E.唐代2B 1.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有()。 A.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B.调理阴阳营养观C.食药一体营养观 D.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营养观E.以上都是1、ABCDE 6.下列属相杀配伍的是: A.扁豆中植物血凝素的不良作用能被蒜减轻或消除。 B.蒜能减轻扁豆中植物血凝素的不良作用。 C.某些鱼类的不良作用,如引起腹泻、皮疹等,能被生姜减轻或清除。 D.生姜能减轻或清除某些鱼类的不良作用等。 E.以上都不是。6BD 11.禽类动物中,营养价值比鸡肉好,被人称为“动物人参”,具有健脾消积,滋补肝肾作用的是()。 A.鸭肉B.鹅肉C.鹌鹑D.胡萝卜E.麻雀11C 13.过食胡萝卜会引起(),出现全身皮肤黄染,与胡萝卜素有关。 A.黄皮病B.黄疸C.肝炎D.癞皮病E.以上都不是13A 26.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功效的食疗方是()。 A.山萸肉粥B.天门冬粥C.双耳汤D.枸杞肉丝E.法制黑豆26A 30.既可补肾精不足,又可益肾阴的食疗方是: A.山萸肉粥B.天门冬粥C.双耳汤D.枸杞肉丝E.法制黑豆30E 3.食物的性能,包括()等内容。 A.气B.味C.归经D.升浮沉降E.补泻3ABCDE 8.清暑利尿解渴的食疗方“三皮饮”,是由()组成的。 A.丝瓜皮B.苦瓜皮C.黄瓜皮D.冬瓜皮E.西瓜皮8CDE 14.鸡内金具有()的功效。 A.健脾消食B.止遗溺C.化结石D.下气回乳E.杀虫解毒14ABC 5.既补脾肺之气,又补脾肺之阴的食物有()。

中医饮食保健学答案

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医饮食保健学》期末考试笔试答案(闭卷/120分钟) 班级:10烹饪与高技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评分:________ 一、填空题(共13题,每空分,共15分) 1.饮食保健学研究的注意内容可概括为(食养)和(食疗)两大部分 2.中医(食补)与(食忌)是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基本概念 3.(周代的食医)是世界上最早的营养师 4.《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饮食保健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5.《饮膳正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饮食保健学专着 6.食物性能理论的注意内容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以脏补脏)等 7.中医饮食保健学十分强调(医食同源、药食同用)和(治未病)的思想观念 8.食物的配伍的禁忌注意有(相恶)和(相反)两种情况 9.调整阴阳的方法是(泻其偏盛、补其偏衰)。 10.三因制宜包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 11.区域养生原则为北宜(温补阳气、滋润生津);南宜(清热利湿) 12.调整阴阳要注意因人而注意(阴中求阳)或(阳中求阴),因为阴阳(互报互用)。 13.潮汕地区秋去春本几无冬季,人体(升发有余、收藏不足),故潮菜注重时令滋补。 二、判断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补气类食物是马铃薯(√) 2、泥鳅是补阳类食物(√) 3、墨鱼是补血类食物(√) 4、鸡肉是补阴类食物(×) 5、草鱼是温理类食物(√) 6、豌豆是理气类食物(√) 7、黒木耳是止血类食物(√) 8、茄子是活血类食物(×) 9、萝卜是消食类食物(√) 10、薏米是利水渗*类食物(√) 11、茴香是芳香化温类食物(×) 12、蛇肉是祛风湿类食物(√) 13、菊花石洁热类食物(×) 14、芋头是化痰类食物(√) 15、银杏实止咳平喘类食物(√) 16、生姜是辛温解表类食物(√) 17、金银花是辛凉解表类食物(×) 18、芡实是收涩类食物(√) 19、芥菜是化痰止咳类食物(√) 20、梨汁又名“天生甘露饮”(√) 三、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17分) 1、调基本原则(7分)

中医饮食护理学1

A型题: 1.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卫生观出自:错误:正确答案为:B A.《内经》 B.《论语》 C.《饮膳政要》 D.《随园食单》 E.《史记》 2.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最早是……提出的。错误:正确答案为:E A.孙思邈 B.张景岳 C.刘河间 D.李杲 E.扁鹊 3. “食养疗法”一词为()首先明确提出。错误:正确答案为:E A.唐代孙思邈 B.清代王孟英 C.元代忽思慧 D.明代李时珍 E.清代费伯雄 4. 归经理论多与食味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错误:正确答案为:E A.咸入肾 B.辛入肺 C.甘入脾 D.酸入心 E.苦入胆 5. 根据食物的性味分类,五味中( )食物最多。 A.苦味 B.咸味 C.甘味 D.酸味 E.辛味 6. 中医饮食护理学中饮食禁忌内容不包括:错误:正确答案为:D A.患病期间的饮食禁忌 B.因季节、体质、地域不同的禁忌 C.食物与药物之间的 配伍禁忌 D.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E.饮食调配制备方面禁忌 7. 常用的食物中,泻性食物数量( )补性食物。错误:正确答案为:E A.不多于 B.少于 C.不少于 D.近似于 E.多于 8. “营养”一词古代又作:错误:正确答案为:E A.扶养 B.养分 C.营造 D.经营 E.荣养 9. 淡味,中医将之归于( )范围。 A.咸味 B.甘味 C.酸味 D.苦味 E.辛味 10. 中医饮食养生又叫错误:正确答案为:A A.食补 B.食忌 C.食疗 D.食节 E.食用 11. ()时期,开始设置食医和食官。 A.周朝 B.汉朝 C.夏朝 D.秦朝 E.商朝 12. 《伤寒杂病论》中采用不少食物,如书中提出的……就是典型的食疗方。错误:正确答案为:D A.归地烧羊肉 B.茯苓酒 C.糖橘饼 D.当归生姜羊肉汤 E.羊乳羹 13. ( )可以说是中医食疗药膳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A.《饮膳正要》 B.《随息居饮食谱》 C.《食疗本草》 D.《本草纲目》 E. 《养老奉亲书》

中医饮食与养生

中医饮食与养生 中华医学与饮食论文 饮食和养生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在不断的理论探索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这些理论和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的饮食,使人能获得各方面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和促进病体康复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医有"治病当论药功,养病方可食补,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因此,饮食在中医养生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传统的养生观点首 先强调了“调和阴阳”,在《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其次为“填补元气”,人的元气源于父母,藏于体内,为生命之本。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元气,故而用药食填补元气。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

四点: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 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民以食为天”是众所公认的常理,“安谷则仓,绝谷则危”,饮食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人们饮食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气足、 精充、神旺、健康长寿。围绕着这个目的,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传统饮食养生理论。自有烹 饪以来,饮食与养生就紧密的联系起来,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烹饪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丰富与深化。饮食与养生也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饮食的目的在于达到养生的需求,养生最主要的依赖在于饮食。二者,相辅相成。中国烹饪饮食的变化和发 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儒家相互作用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 家的崇尚自然,饮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释家的禁欲修行,创导素食等等,这些有关饮食的哲理,对中国烹饪的影响是很深的,故中国有“医食同源”之说。但饮食养生不同于饮食疗疾,饮食养生是通过饮食调理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不是治“已病”,而是治“未 病”。这种治“未病”之法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养生之道。 平衡膳食是养生的根本。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我国古代先贤有如下精辟的论述: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 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使我们有一百四十余种蔬菜可供选择食用,所以形成了以谷物、豆类为主,进食足量蔬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兼食水果的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这种膳食结构内涵丰富,保健养生功效明确。正是中华民族 几千年生态农业的成功实践,为“寓医于食”一一即利用饮食养生保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 基础。 医食同源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食用、食养、食疗、 食忌”之说。我国医学第一部总结性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已论及“美饮食”与“饮食有节”能够防病延寿,文中记述的“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谷肉果类,食养 尽之”具体指出,饮食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方面,把以药治病和以食调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中提倡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恰当搭配的日常饮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中医饮食护理学作业1-4次

中医饮食护理学作业1-4次 A型题: 1.“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最早是……提出的。E.扁鹊 2.常用的食物中,泻性食物数量( )补性食物。E.多于 3.传统营养学理论核心就在于:E.掌握阴阳变化规律 4.从历代有关文献记载和临床实际情况分析中医饮食营养学研究内容不包括B.中医饮食保健 5.醋不具有哪些作用:A.解表散寒 6.淡味,中医将之归于( )范围。B.甘味 7.冬瓜是肾病患者的理想蔬菜,因为:C.含钠量较低 8.发芽马铃薯,为防止多食中毒须以清除和破坏龙葵碱,下列不妥的是:B.加蜂蜜同服 9.风寒型感冒宜辛温解表,下列哪项不符合?D.桑菊薄豉饮 10.蜂蜜不适宜于()食用。B.肠滑泄泻者 11.“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出于E.唐代孙思邈 12.妇女经期宜食,有缓和的活血化瘀作用的是C.桃子 13.根据食物的性味分类,五味中( )食物最多。C.甘味 14.关于鲜汁的制作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E.需要煎煮 15.关于中医饮食护理学叙述不正确的是:C.关于药膳学理论及烹饪技术的一门学科 16.归经理论多与食味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E.苦入胆 17.寒凉性食物作用错误的是B.通络 18.胡桃仁()患者不宜食用。C.痰火积热 19.花生霉变有……作用,不宜食。C.致癌 20.……患者宜多食油菜。D.急性乳痈 21.<黄帝内经》对饮食调护的贡献不正确的是E.记载有禽兽鱼虫禁忌并治 22.黄花菜使用注意正确的是:D.食用以加工的干品为好 23.火的应用使人类能吃熟食,熟食的益处不妥的是: D.可以烹调汤液 24.“忌食养胎”是指:E.孕期妇女饮食禁忌 25.忌用铁器加工的是:B.藕 26.既能辛温发散,又能发汗透疹,令小儿痘疹速出的为:C.芫荽 27.金橘饮适用于C.肝气犯胃型胃痛 28.酒不具有哪种性味:A.酸 29.具有清热生津、和胃降逆功效,用于治疗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食物是:A.甘蔗 30.( )可以说是中医食疗药膳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A.《饮膳正要》 31.可用于包括妇科出血在内的各种热病出血证的是:D.莲藕 32.苦味食物的作用不正确的是C.行气 33.鲤鱼视网膜上几乎只有: B.维生素A

中医饮食保健学复习资料.docx

概念:屮医饮食保健学是在屮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思想观念出发, 研究饮食与保持和增进人体健康以及防治疾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饮食保健活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关系:1、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2、烹饪以养生保健为基础 3、屮医饮食保健学是屮国烹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的特点 5、社会的发展对烹饪饮食保健理论的研究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6、中医饮食保健学必须与只能各国烹饪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与西方现代营养学 1、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现代营养学都是以研究饮食与增进人体健康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学 科; 2、中医饮食保健学一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以 人为本,以脾胃为饮食保健之本,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定量研究、确立量化指标和实验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3、西方近代营养学作为西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岀发,从局部 着眼,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食物营养素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在应用性,实践性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局限; 4、相互取长补短,建立一个全新的饮食营养保健学科将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主要文献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饮膳正要,医学衷中参西录 特点: 整体饮食保健观:1、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辩体与辩证施膳饮食保健观: 1、中医饮食保健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辨体与辨证施膳是中医学辨证施治这一基本 原则在饮食保健学中的具体体现; 2、所谓辨体,就是指根据个体的生理表现和体征,并结合先天禀赋、年龄、性别、饮食起居 及天吋、地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分析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类型的体质 3、施膳则是根据辨体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养原则,以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4、辨体是确定饮食养生的前提和依据,是膳食制定养生的原则 5、所谓辨证,就是根据疾病的病理表现和体征,通过分析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 证;施膳,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疗方法及食疗食物和配方。 脾胃为本饮食保健观:1、脾胃为饮食营养之本;2、饮食保健应首先重视调理脾胃食物的四气与五味: 1、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凡属于含量性质的食物,多具有滋阴淸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阴液,纠正热性体质或治疗热性病症,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热性病症 凡属温热性质的食物,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等作用,能够辅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或治疗寒性病症,主要用于寒性体质和寒性病症 2、所谓五味,是指食物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