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学 概 论

美 学 概 论
美 学 概 论

1.我们以什么方式学习美学?1审美方式:审美方式就就是一种非功利性的价值取向 2 体验方式:体验就就是人生与生活目的,就就是我们真正地以自我的方式把握事物而成为主体。因而,自觉而从容的体验意识恰好就就是人的审美意向的表征,体验之境确证了人的审美存在。3 践行方式:把美落实在每个人身上才就是真切而有意义的! 4 文化方式:就就是对东西方经典艺术的欣赏能力,这个能力就就是文化,有没有良好的教养就就是从某种方式上瞧我们能把握多少经典文化5 价值方式:通过审美与美学,发现生命的意义并提升内在的精神品格6 人本方式:通过审美感性,揭示理性的抽象性与有限性,从而,以人的方式面对人本身

2.艺术审美观念的三种基本形态(一)古典艺术的客体观念(1)客体观念就是对传统的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基本概括。(2)客体观念就是人性的基础与出发点,就是人根深蒂固的对待事物的思维方式。(3)客体观念就就是对事物外在的、有限的把握方式 (4)艺术起源的模仿说就就是客体意识的表现。1古典艺术的客体观念:模仿再现高超技法共性规范理性与谐典雅审美(二)现代艺术的主体观念主体意识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能自觉地意识到自身处于支配与主动的地位。艺术家主体意识的形成:1 就是艺术家对自身独立的艺术价值自觉认识与确证的结果。 2、就是艺术家在自身的艺术活动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种能力 3现代艺术的主体观念 :情感传达激情表现心灵直觉审美想象

为什么艺术要表现主体意识观念?1、艺术就是要通过人并为了人米开朗基罗的话:艺术就是把世界还给了人,把人还给了她自己。2、情感才就是属人的 3、心灵直觉才就是具有个体性的

4、主体想象大于客观事物(三)后现代艺术的个体观念1 个体意识就是人最本真、最自然的自我意识2个体意识就是人性从群体的、社会的价值意识向个体的价值回归与认同3个体意识就是展现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就是对每个个体生命的尊重:个体意识观念: 1、个性自我大于群体 2偶然感觉大于技能 3情绪宣泄大于表现 4虚拟形式大于内容 5游戏娱乐大于审美

3、游戏的基本特征:1、游戏活动没有外在的功利目的,它只以完成自身的过程与任务为目的2 、游戏活动中有规则,随意破坏与改变规则,就会使游戏无法进行。3在游戏活动中,所有的参与者都就是平等的。4 游戏就是自由而愉快的活动

三种艺术观念对应的艺术学说:1客体意识观念艺术模仿说2主体意识观念艺术表现说3个体意识观念艺术游戏说

游戏说思想的理论1康德的游戏审美说:康德认为人的活动无外有两种,一种就是有功利目的的活动,另一种就是无功利目的的活动,游戏就就是一种无功利目的的活动。审美活动就就是人的一种无利害的自由的活动。2席勒的游戏冲动学:席勒认为人性包含着两种冲动:第一种叫感性冲动,它源于人的肉体存在,第二种冲动叫形式冲动,它来源于人的理性本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就是对立的。而席勒认为游戏冲动恰好就是这二者的集合体

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就是人的时候,她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她才完全就是人。”

3尼采的世界游戏说:尼采认为人性已经被传统的西方哲学的理性与基督教的上帝所压抑与泯灭,她要用具有游戏精神的艺术来彻底地否定与反叛传统的欧洲文明与现今世界。

三种艺术观念对应的艺术时代:1客体意识观念 ---古代艺术2主体意识观念---现代艺术3个体意识观念---后现代艺术

三种艺术观念对应的人性哲学思想:1 客体意识观念---理性2主体意识观念---知性

3 个体意识观念---感性

三种艺术审美观念总结:1、一部艺术审美发展史就就是一部人类自我认识、自我表现的历史。 2、艺术审美的发展历程就就是人性不断得到确证并获得解放的过程。

审美的意义:1、审美以感性直观的方式表现了人性的基本需求2、审美就是一种自我意识,就是人自身清晰地意识到自身所处的状态。从审美的视角来认识自身,改变您自己,提升您自己。3、从个体意义上说,审美就是人的主体意识的生成,就是个体的生命成熟、走向多元生存方式的体现。4、美学精神就是一种独立精神,审美因其展现个体的兴趣,因而能体现与发展人的内在价值5、审美就是现代人解脱生存压力的有效途径6、审美的生存就是对人的日常生活的超越,使人的生活从有限的物质世界指向无限的精神世界7、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8、审美的人生就就是一种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从容美好的生活态度9、审美就是一种深度的存在,它使人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10、审美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康德明确地区别了人的意识中的真、善、美三个层面,她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就在于给予美以独特的位置与意义

昆曲的审美特征

1文学之美 2音乐之美 3舞蹈之美 4感情之美 5意境之美

仪式审美: 1 族群共同性:仪式意味着人类共同体的神秘秩序,它以群体的方式激发了其成员的巨大的心里潜力,呼唤了成员的共同心声。2 神圣性:仪式与日常生活有着根本的不同,它营造了一个神圣的空间,其神性因素使人与更高的价值相关联,它催生出意义,在纯粹理性之外作用于人的潜意识层面,对人有着至深的影响。3 体验性: 仪式就是一种象征体验,它表达了一种与未知力量的交流,让我们进入精神层面,它就是一种更大的整体行为。 4 崇高性:仪式释放了人们心灵向往崇高感的满足欲望,它就是一种憩息,让人从惯常中超脱出来,了解自己最深的内心需求。5超越恐惧:仪式能让我们战胜恐惧,它表达了一种心里的困境、缺失与需求,我们进入仪式的维度,就是为了回应心灵的召唤,调整能量,汲取新的力量。6寻求本源: 仪式就是一种内在与外在、世俗与神圣、过去与未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意义之间创造关联并建立联系。7文化艺术性: 仪式需要一个清晰的开始与结束作为标志,它就是创造性的、精神的、审美的活动。仪式往往就是艺术,艺术就就是仪式。儒家美学思想:孔子就是儒家美学的创始人,她继承与发挥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乐传统。礼乐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元文化 ,就是中国艺术精神产生、发展的根基。

一礼乐的内涵:中国先儒以礼乐立教,就为明白了这个道理。乐的精神在与谐,礼的精神在秩序,这两者中间,乐更就是根本的,因为内与谐外自然有秩序,没有与谐做基础的秩序就成了呆板形式,没有灵魂的躯壳。——朱光潜乐的作用:1宣泄2感动3感化

孔子把“诗”、“乐”、“艺”瞧成就是实现“仁”的一种手段。她强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完成仁的途径:在孔子瞧来,吟诗习乐对于掌握礼义就是十分重要的,“诗”能激发人兴起扬善去恶之心,“乐”有助于陶冶人的性情,唤起道德之心,这与强调以“仁”作为立身的根基就是统一的,目的都在造就仁人君子。儒家美学的核心思想就是美符合于善,强调美统一于善,美善统一中的美才有价值。孔子以“仁”为美的内在根据,以“美”为仁的表象,主张美善统一。

中与及中与之美的内涵1 中国古代思想认为,天下万物都可分为阴阳二极,阳刚与阴柔恰到好处的结合便就是中与,也就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理想境界。 2中与就就是不同因素的统一,其中也包括对立的统一。孔子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中与之美就是处于优美与壮美两极之间刚柔相济的综合美。 4中与之美就是人的理想状态,就是完美人生的表现。

中与之美的经典范例:古琴艺术王羲之书法艺术草书艺术中国玉文化

诗圣杜甫苏轼诗词梅兰芳周恩来

道家美学思想

1、道家美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老子的道

2、道的本质就是自然,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就是道家思想的一种概括,就是最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

天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自然之天,二义理之天,三神圣之天,道家的天人合一就是统一为自然为核心,而儒家的天人合一则以人为核心。

3、道家美学基本命题:视觉审美上为:大象无形,听觉审美上为:大音希声

其美学上的具体表现为:①最高的美不就是感官所把握的,而就是一种与道相通的境界。

②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就是中国古典美学艺术所推崇的意象、意境的哲学基础③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也就是中国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4、道家美学在艺术鉴赏中崇尚:①空灵②恬淡③阴柔④朴拙

5、道家美学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上:①轻言重意②重道轻技③重审美而非功利

6、道家审美体悟表现为:①逍遥游②心斋③坐忘④物化

《逍遥游》就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与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就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就是真正的“逍遥游”。

柏拉图希匹阿斯篇的思路:1、区别什么东西就是美的与什么就是美2、追问美本身就是什么3、美就是有等级的如有生命的东西要比非生命的东西美,小姐与女神相比也就是丑的4、外在的美本身如黄金凡就是加上它就就是美的 5、引进恰当就是美的这一概念6、回到问题本身,追问美本身7、话题扩大到社会美,如制度、习俗、内在的实际的美8、进一步美就就是有用、效能9、反驳美就是效能10、美就是有益11再进一步美就是善12回到现实、感性,美就就是由视觉与听觉产生的快感13结论美就是难的

柏拉图美的本质之问的意义:一使西方文化产生了美学。通过柏拉图美就是什么的追问,使西方开始去建立一个美学体系,构成了经典的西方美学史二改变了关于美的观念柏拉图之问意味着一种对美就是什么的思维方式的确立。美有两大类,具体之美与美的本质,二者的关系就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三追求美的悖论。柏拉图之问使人在面对具体的美的事物时,不把思想局限在这一事物有限的美上,而就是追问在它之后或之上的决定它之为美的本质。这种思维方式使人小瞧面前事物的美,转而追求真正、永恒的美。

美的本质的追问:柏拉图美的本质之问的意义:1、使西方文化产生了美学

通过柏拉图美就是什么的追问,使西方开始去建立一个美学体系,构成了经典的西方美学史2、改变了关于美的观念:柏拉图之问意味着一种对美就是什么的思维方式的确立。美有两大类,具体之美与美的本质,二者的关系就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3、追求美的悖论柏拉图之问使人在面对具体的美的事物时,不把思想局限在这一事物有限的美上,而就是追问在它之后或之上的决定它之为美的本质。这种思维方式使人小瞧面前事物的美,转而追求真正、永恒的美。

西方美学的发展思想:柏拉图的美就是理念---亚里士多德的美就是形式---普罗丁的美就是一的光辉---阿奎那的美就是上帝的属性---文艺复兴的美就是人创造的第二自然---英国经验主义的美就是感官快适---夏夫兹伯里美就是的内在感官---休谟美就是的心理构造---柏克的美就是物的感性---狄德罗的美在关系---康德的美就是合目的形式---黑格尔的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康德美学:1、康德美学的突出处与新颖点即就是她第一次在哲学历史里严格地系统地为“审美”划出一独自的领域,即人类心意里的一个特殊的状态,即情绪,她在审美领域里强调了“主观能动性”。2、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理论大家所具有的伟大贡献。她在那部结束传统美学并由此而开创了现代美学的奠基性著作《判断力批判》一书中,超越了以往美学家在对美的本质追问中的外在客体论思想,从而内在地把握到了审美的核心就是人,审美就是

疾病学概论复习范围

《疾病学概论》考试复习题 1、阐述健康与亚健康的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疾病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同时又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衰老时机体的变化和老年病的特点,对临床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健康和疾病是生命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状态。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又称“机体的第三种状态”。亚健康状态是一种特殊的、短暂的阶段,它既可回复到健康状态,也可发展成为各种疾病,其转化和方向取决于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脑死亡的概念,判定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现代死亡新概念,认为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全脑(包括大脑和脑干)各部位功能的不可逆丧失,即脑死亡。如果脑干功能尚存,病人有自主呼吸,则为“植物状态”。 判断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1)不可逆昏迷,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 (2)无自主呼吸。 (3)瞳孔散大、固定。 (4)脑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 (5)脑电波消失,脑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 3、安乐死具有哪些特征? 仅限于痛苦不堪,无法治愈的晚期不治之症的患者; 基于对患者的同情与帮助; 本质上有别于暴力性死亡方式,特别是他杀。 4、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性反应有哪几个方面? 肥大、增生、萎缩、生化 5、肉芽组织的功能? 抗感染及创面保护,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和其他异物,填补组织缺损。 6、什么皮肤一期愈合?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仅留有少量疤痕,称为一期愈合。 或称直接愈合。 7、淤血的原因有哪些? 静脉受压、静脉阻塞、心力衰竭 8、咯血、呕血分别是什么组织器官出血? 咯血——呼吸道出血,经口排出体外。 呕血——消化道出血,经口排出体外。 9、血栓形成的概念,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小板析出,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堵塞血管、阻断血流;栓塞;心瓣膜变形;广泛性出血。 10、栓塞、梗死的概念?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流运行,阻塞血管管腔,这种现象称为栓塞。

【2018-2019】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 (2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篇一: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X—201X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言专业语言学概论试题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0分) 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重要特点,指音和义的结合是任 意的,没有必然的联系,由社会约定 俗成。例如汉语用[su]表示“书”,英语用[buk]表示“书”。 2.音位的自由变体---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中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例如汉语南京、武 汉等地的方言的“南”,nan和lan可以自由替换,n和l在这些方言中就是同一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3.句法同义---指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相近的结构意义。例如“我打破了杯子”、“我把杯子打破了”、“杯子 被我打破了”这几个句子就具有相同的意义。 4.意音文字---就是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造成的文字体系,一个 字中既有表意成分,又有表音成分。汉字就是意音文字,如“蚂”,左边表意,右边表音。 5.亲属语言---就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例如法语、意大利语共同来自拉丁语,就是亲属语言。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就是共时语言学。 2.“小猫钓鱼”这个句子中的“小猫”、“钓”、“鱼”分别可以用“小鸡”、“吃”、“虫”来替换,这三组词相互之间的关系是(聚合关系)。

疾病学概论复习题

《疾病学概论》考试复习题 阐述健康与亚健康的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又称“机体的第三种状态” 脑死亡 的概念,判定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全脑(包括大脑和脑干)各部位功能的不可逆丧失。如果脑干功能尚存,病人有自主呼吸,则为“植物状态”。 判断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1)不可逆昏迷,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 (2)无自主呼吸。 (3)瞳孔散大、固定。 (4)脑神经反射消失。 (5)脑电波消失,脑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 安乐死具有哪些特征? ①仅仅限于痛苦不堪,无法治愈的晚期不治之症的患者; ②基于对患者的同情与帮助; ③本质上有别于暴力性死亡方式,特别是他杀。 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性反应有哪几个方面?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肉芽组织的功能? ①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②填补伤口及其它组织缺损。 ③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其它异物; 什么皮肤一期愈合?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仅留有少量疤痕。或称直接愈合。 淤血的原因有哪些? 1、静脉受压 2、静脉阻塞 3、心力衰竭 咯血、呕血分别是什么组织器官出血? 咯血——呼吸道出血,经口排出体外。 呕血——消化道出血,经口排出体外。 血栓形成的概念,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和)血小板析出、粘集,形成固体

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血栓对机体的四个不利影响: 1、堵塞血管、阻断血流 2、栓塞:血栓脱落 3、心瓣膜变形 4、广泛性出血 栓塞、梗死的概念?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流运行,阻塞血管管腔,这 种现象称为栓塞 局部组织因血流阻断而引起坏死称为梗死或称梗塞,其发生常常取决于缺血的程度,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以及侧枝循环的形成。 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关系? 动脉栓塞... 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原因有哪些? 炎症是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机体组织、细胞的损伤和机体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抗损伤防御性反应原因: (一)、生物性因子:最多见,也最主要。 (二八理化因素 (三八免疫反应 (四八遗传缺陷 炎症的三个基本病变? 变质――变性、坏死 渗出液体渗出、炎细胞渗出 增生一一实质增生、间质增生 急性炎症的局部表现?急性炎症的一般全身反应? 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 发热:常见于感染性炎症 白细胞增多 肝、脾、淋巴结肿大 什么是败血症?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目前治疗肿瘤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提高生成率,最有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疾病学概论复习

1.阐述健康与亚健康的概念。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亚健康状态(subhealth)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又称“机体的第三种状态”。 2.脑死亡的概念,判定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全脑(包括大脑和脑干)各部位功能的不可逆丧失。如果脑干功能尚存,病人有自主呼吸,则为“植物状态” 3.安乐死具有哪些特征? ①仅仅限于痛苦不堪,无法治愈的晚期不治之症的患者; ②基于对患者的同情与帮助; ③本质上有别于暴力性死亡方式,特别是他杀。 4. 组织和细胞 的适应性反应 有哪几个方 面? 萎缩、肥大、 增生、化生 5. 肉芽组织的 功能? ①抗感染及保 护创面; ②填补伤口及 其它组织缺 损; ③机化血凝 块,坏死组织 及其它异物。 6. 什么皮肤一 期愈合? 组织缺损少, 创缘整齐,无 感染,创面对 合严密的伤 口,仅留有少 量疤痕。或称 直接愈合。无 菌性手术切口 的愈合就是一 期愈合的典型 例子。 7. 淤血的原因 有哪些? 静脉受压、静 脉阻塞、心力 衰竭 8. 咯血、呕血 分别是什么组 织器官出血? 咯血——呼吸 道出血,经口 排出体外; 呕血——消化 道出血,经口 排出体外。 9. 血栓形成的 概念,血栓对 机体的影响? 概念: 在活体的心脏 或血管腔内, 血液发生凝固 或(和)血小 板析出、粘集, 形成固体质块 的过程,称为 血栓形成。 影响: (1)堵塞血管、 阻断血流:如 冠状A粥样硬 化基础上血栓 形成,造成心 肌梗死。 (2)栓塞:血栓 脱落。 (3)心瓣膜变 形:如反复发 作的风湿性的 心内膜炎,二 尖瓣上的赘生 物机化后,造 成二尖瓣狭 窄。 (4)广泛性出 血:见于DIC 时透明血栓。 10. 栓塞、梗死 的概念? 栓塞:在循环 血液中出现的 不溶于血液的 异常物质,随 着血流运行, 阻塞血管管 腔,这种现象 称为栓塞; 梗死:局部组 织因血流阻断 而引起坏死称 为梗死或称梗 塞,其发生常 常取决于缺血 的程度,组织 对缺氧的耐受 性,以及侧枝 循环的形成。 11. 血栓形成、 栓塞、梗死的 关系? 动脉栓塞 血栓形成 梗死 12. 炎症的概 念,炎症的原 因有哪些? 概念:炎症是 各种致炎因子 引起的机体组 织、细胞的损 伤和机体以血 管反应为中心 的抗损伤防御 性反应。 原因: (一)、生物性 因子:最多见, 也最主要。它 包括多种病微 生物(如病毒、 立克次体、衣 原体、细菌、 霉菌)以及寄 生虫等 (二)、理化因 素:包括高温、 低温、外伤、 放射线、强酸、 强硷,某些毒 性化学物质以 及体内产生的 化学物质(如 坏死组织的崩 解产物,胆囊 穿孔,胆汁流 入腹腔、消化 液的外溢等)。 (三)、免疫反 应:各型变态 反应 (四)、遗传缺 陷:如α1抗胰 蛋白酶缺陷 13. 炎症的三 个基本病变? 变质、渗出、 增生 14. 急性炎症 的局部表现? 急性炎症的一 般全身反应? 局部表现:红、 肿、热、痛、 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发 热(常见于感 染性炎症) 白细胞增多 类白血病,核

美学原理

绪论 1【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 冯友兰——“乐道”; B. 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 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单选题】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4【多选题】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A. 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B.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 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D. 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5【多选题】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 经济的头脑; B. 技术的眼光; C. 文化的头脑; D. 美学的眼光。 第一章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 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C A.传统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B A.音渡 B.音素 C.音位 D.音节 5.[p‘]的发音特征是A A.双唇送气清塞音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D A.[i,u] B.[e,o] C.[A,y] D.[?,a]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D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C A.单纯词 B.派生词 C.复合词 D.简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C A.笼子 B.鸽子 C.瓜子 D.日子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 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C.是组合,不是成分 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 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 C.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中心区域都模糊 D.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可能模糊 14.“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上的主要差别是C A.理性意义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 C.形象色彩不同 D.语气意义不同 15.下列各项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C A.他申请去北京进修 B.你去请他比较好 C.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地图 D.他害怕老师批评他 16.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B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17.1956年我国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属于A A.正字法改革 B.字符类型改革 C.文字类型改革

茶艺师教学指导大纲完整版

茶艺师教学指导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茶艺师初级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茶艺即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它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艺学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艺师职业认证的推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为提高生活情趣,提升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以茶艺为主线,以茶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系统介绍国内外饮茶习俗以及饮料调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种茶叶泡饮方式,培养其相当高级茶艺师的技能。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是在《茶艺学1》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安排在《茶艺学1》后学习的课程。因此主要介绍国内外茶叶的主要泡饮方式以及饮料调制技术。 实验技能方面:掌握茶饮料调制有关技术。 3、课程教学改革 是从茶文化学独立出来的课程,为新开课程。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国内外饮茶习俗及主要茶艺介绍(6学时) 第一节: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 第二节:主要茶艺形式:中华茶艺(文人茶艺、宫廷茶艺、民俗茶艺、禅宗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 本章的重点、难点:文人茶艺、日本茶道 建议教学方法:此部分应与实验课有机结合 思考题:各主要茶艺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饮料调制技术及调制茶介绍(2学时) 第一节:饮料调制基本原理 第二节:各种配料茶介绍:枸菊茶,擂茶,奶茶、冰茶,果味茶等 第三节:花草茶介绍 本章的重点、难点: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 建议教学方法:透彻介绍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调制茶介绍。 思考题:1、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疾病学概论复习题

疾病学概论》考试复习题 阐述健康与亚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又称“机体的第三种状态” 脑死亡的概念,判定脑死亡的主要依据。全脑(包括大脑和脑干)各部位功能的不可逆丧失。如果脑干功能尚存,病人有自主呼吸,则为“植物状态” 。 判断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1)不可逆昏迷,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 (2)无自主呼吸。 (3)瞳孔散大、固定。 (4)脑神经反射消失。 (5)脑电波消失,脑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 安乐死具有哪些特征? ①仅仅限于痛苦不堪,无法治愈的晚期不治之症的患者; ②基于对患者的同情与帮助; ③本质上有别于暴力性死亡方式,特别是他杀。 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性反应有哪几个方面?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肉芽组织的功能? ①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②填补伤口及其它组织缺损。 ③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其它异物; 什么皮肤一期愈合?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仅留有少量疤痕。或称直接愈合。 淤血的原因有哪些? 1、静脉受压 2、静脉阻塞 3、心力衰竭 咯血、呕血分别是什么组织器官出血?咯血——呼吸道出血,经口排出体外。呕血——消化道出血,经口排出体外。 血栓形成的概念,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和)血小板析出、粘集,形成固体

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血栓对机体的四个不利影响: 1、堵塞血管、阻断血流 2、栓塞:血栓脱落 3、心瓣膜变形 4、广泛性出血 栓塞、梗死的概念?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流运行,阻塞血管管腔,这 种现象称为栓塞 局部组织因血流阻断而引起坏死称为梗死或称梗塞,其发生常常取决于缺血的程度,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以及侧枝循环的形成。 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关系? 动脉栓塞... 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原因有哪些? 炎症是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机体组织、细胞的损伤和机体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抗损伤防御性反应原因: (一)、生物性因子:最多见,也最主要。 (二八理化因素 (三八免疫反应 (四八遗传缺陷 炎症的三个基本病变? 变质――变性、坏死 渗出液体渗出、炎细胞渗出 增生一一实质增生、间质增生 急性炎症的局部表现?急性炎症的一般全身反应? 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 发热:常见于感染性炎症 白细胞增多 肝、脾、淋巴结肿大 什么是败血症?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目前治疗肿瘤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提高生成率,最有效

(完整版)《美学原理》整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 5、1750)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西方没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西(抽象性、哲学味、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核心是“和谐为美。(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2)孔子以为人(君子)的美应当是“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孟子认为“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美感。荀子: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致其用”,是有功利性的。 2 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从风格上研究美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二)再就审美主体(审美者)来说,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等) 2 什么是美?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B.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联系:第一,美以善作为前提;第二,美是蕴涵着善的。 区别:第一,抽象与具象的区别。第二,注重形式和不重形式的区别 第三,与功利联系的方式不同(直接、间接); 第四,美与善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伦理学,认识和观赏);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1参考答案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填空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3、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梵语。 4、文字、音韵、训诂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5、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6、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7、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8、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和规则组装起来的。 9、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11、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和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12、语言系统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1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14、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理基础看是不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 从语言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语言学首先深受哲学、逻辑学等历史悠久的人文学科思想方法的影响,后来语言学摆脱对传统人文学科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的学科后,受到许多自然科学研究的影响。比如,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语言观念和研究方法深受生物学的影响;20世纪初的语言结构思想与科学的整体论思想密切相关;生成语言学受数学、逻辑学影响;等等。与此同时,其他学科也开始从语言学理论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观念。20世纪的社会学、人类学、文学批评等都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从19世纪后期开始,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一些学者甚至提出语言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另一方面,语言学又从未割断与传统人文学科的联系。语言学的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语言现象的独特性。语言既具有社会属性,又是人类天赋的能力,既是贮存人类已有文明的宝库,又是人类新的精神创造的依托。语言是联系人类主观世界和外在客观世界的中介,是认识人类自身和外在世界的必要途径。所以说,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是独特的,它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语言学需要并正在成为一门领先的科学。 2、如何看待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满足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需求; (2)语言研究协同其他学科研究一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3)语言学研究为国家语文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3、语言功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有哪些体现?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是人的各种行为的指挥中枢,也是人类语言思维能力的生理基础。人的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控制着语言功能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

美学原理全部答案

《美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 分,本大题共10 分) 1. ()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 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 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 进入20世纪以后,语言研究的主流由历史比较语言学转为 ()。 4.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5. 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出来的音素叫做 ()。 6. 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 7. 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字 母。 8. 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 作用。 9. 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 )?; 在社会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会逐渐被共同语消磨直到同化。 10. 南京方言的“兰”、 属于()变体。 二、单项选择题: 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本大题共15 分)

1. 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的语言学流派是()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心理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语言 B.言语 C.言语行为 D.言语作品 3.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是聚合关系。 B.是组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4.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5. 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A. 屈折变化 B.变换重音的位置 C. 变化中缀 D.异根 6. 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7. [ε]的发音特征是 A.舌面前高不圆唇 B.舌面后高不圆唇 C.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D.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8. 构成“语言、身体”这两个词的语素的类型 A.都是成词语素 B.都是不成词语素 C.“语”和“言”是成词语素,“身”和“体”是不成词语素 D.“语”和“言”是不成词语素,“身”和“体” 9. 广义地说,汉语动词词尾“着”、“了”、“过”属于语法范畴中的 ()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 2.1735年他在其《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1750年,他则正式以“伊斯特惕克”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3.我国最早接收西方美学的要算王国维,他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红楼梦评论》等文章中,力图用西方古典美学思想作为研究《红楼梦》的指导,以及阐明“古雅”作为美学范畴的位置等,他继承了康德、叔本华的美学观点。 4.我们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它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和当前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西方美术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古希腊的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 2.康德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 3.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 4.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5.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这种直觉是先于理性,先于概念而产生的。(连线) 6.亚里士多德认为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念”或“美本身”是根本不存在的。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 7.达芬奇在《画论》一书中,劝艺术家要善于窥视自然,他认为美并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8.荷迦兹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9.博克承认美的客观性,肯定美是物体的某些属性。 10.狄德罗说美是事物的客观关系。 11.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 12.西方美学史上探究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其中哪些合理因素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孔子“里仁为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2、孟子“充实之谓美” 3、在造型艺术中所谓形、神,也是讲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在中国画论中把“形神兼备”作为-的重要标准。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我们所谓自由创造是生产实践中的劳动创造。所谓自由,并非毫无必然性,不受必然性

《语言学概论》复习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附考试样卷)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0分) 1.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例如"看"与"电影"组合成"看电影",互相之间具有支配关系。 2.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例如/a/音位,在音节ang中实际念α,在音节jia中实际念A。 3.词干:一个词的词根和词缀合称词干。例如teachers除去s外,其余部分就是词干。 4.拼音文字: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词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词的读音,例如英文就是拼音文字,单词man三个字母构成,与三个音标对应。 5.词语替换:词语替换就是用一个名称代替原来的名称,但所指称的现实现象没有发生改变,例如过去叫"戏子",现在叫做"演员"。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一个标志。 2.通过(聚合关系),我们可以使用句型造出许许多多的句子来。 3.音位可分两大类,例如汉语中的声调是(非音质音位)。 4.根据在词中的作用,语素可以分为三类,例如"I am going to buy some books",其中单词books中的语素"s"是(词尾)。 5."漂亮的景色"和"景色漂亮"的语法意义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语法手段是(词序)。 6.英语动词be有八种形式,其过去时的复数形式是(were)。 7.词义的引申有两种方式,例如"病毒",本义是指"比病菌小、多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病原体",引申义指计算机病毒,即破坏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程序,这种引申方式是(隐喻)。 8.汉字的发展趋势是(由繁趋简)。 9.语言在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等社会因素方面发生变化,由此产生了(社会方言)。 10.词义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例如英语单词deer,过去泛指动物,现在只表示鹿,这种意义变化的方式叫做(缩小)。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到题中横线上。 1.下列说法只有(A)是正确的。 A.拉斯克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代表人物。 B.索绪尔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C.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学习一种语言规则是可以类推的。 D.语言的任意性特点说明每个人都一改造语言规则的自由。 2.用严式国际音标给汉字注音,只有(D)组要用到音标a。 A.装腔王高笑B.烟元面全捐 C.家牙打哈抓D.盖反外丹抬 3.分析句子"我们天天看见从东方的山峰后面升起来的太阳",能得到的词组成分是(D)。 A.天天看见从东方的山峰后面。 B.我们天天看见。 C.升起来的太阳。 D.东方的山峰后面。 4.下列各种说法只有(C)是正确的。

语言学概论试题

2.最小的言语交际单位是( ) A.语篇 B.句子 C.词组 D.词 3.下列各组元音中,都是前元音的一组是( ) A.[i, u] B.[a, ] C.[e,?] D.[ε, o] 4.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方法相同的一组是( ) A.[f, s] B.[p, m] C.[n, l] D.[t,?] 5.下列关于语调和声调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语言只有语调而没有声调 B.有些语言只有声调而没有语调 C.有些语言既没语调也没有声调 D.所有语言都既有声调也有语调 6.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的总汇 C.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7.下列关于一般语汇总体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构词能力强 B.使用范围窄 C.产生历史长 D.大多很稳定 8.区分“单纯词”和“合成词”所依据的是( ) A.词的音节数量 B.词的语素数量 C.词的音形关系 D.词的地位用途

9.下列各组复合词中,构词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 A.热情热烈 B.证明光明 C.口吃胆怯 D.悦耳柔和 10.语法规则的“系统性”是指( ) A.对语言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类的概括 B.相同规则可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C.语法规则之间可以相互推导和解释 D.语法规则的发展变化过程十分缓慢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印欧语冠词可能的语法作用的是( ) A.区别名词的有定形式和无定形式 B.区别词语的名词形式和动词形式 C.区别名词的性的形式和数的形式 D.区别动词的限定形式和非限定形式 12.英语“Mike take a taxi”这句话是病句,其错误在于( ) A.性 B.数 C.格 D.态 13.下列词组不属于“向心词组”的是( ) A.参加比赛 B.田径比赛 C.认真比赛 D.比赛结束 14.下列关于语义民族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义上的民族特点并不明显 B.词的多义化不受民族特点的制约 C.不同的民族语言在词的理性意义上并无差异

语言学概论考试内容总结

语言学概论考试内容 一、填空题 1.导言 ●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传统的语文学主要是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l9世纪,语言的历史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语言自身独自具有的发展规律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明确了语言学研究对象,极大地促进了语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为形成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语言研究可以分别描写语言的语音、语法、语汇每个子系统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的状态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这是共时语言学的研究角度;也可以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这是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角度。 ●语言研究可以具体地研究某一个语言,探求其语音、语法、语汇的结构及发展规律;也可以通过多语言的比较探求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语法、语汇在共时结构上的共性,探求所有人类语言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规律。前者所形成的学科叫做具体语言学,后者叫做普通语言学。 ●如果借用信息论的术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编码 -- 发送 -- 传递 -- 接收 -- 解码”。 2.语言的功能 ●语言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如果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大致都可归入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两个方面。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疾病学概论习题

疾病学概论习题(本科) 一、名词解释: 1、原发性综症 2、呼吸衰竭 3、联合瓣膜病 4、肝性脑病 5、粒细胞缺乏症 6、毒力 7、脑死亡 8、完全恢复健康 9、亚健康 10、病因 二、单项选择题 1、细菌性痢疾的最主要临床表现是() A里急后重及脓血便B发热C腹痛D呕吐E乏力 2、伤寒病人血培养时间在发病后() A第一周B第三周C第四周D第五周E第六周 3、肺炎球菌肺炎特征性临床表现为() A稽留热B肺实变C温啰音D铁锈色拌痰E哮鸣音 4、肺心病形成肺动脉高压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B肺毛细血管床减少C肺细小动脉痉挛D血容量增多5、原性高血压者的肾功能障碍的何种为最早表现() A尿相对密度(比重)固定为1.010 B尿蛋白(+.+)C夜尿增多 D尿中β2一粒球蛋白增多 E、血尿素氮增高 6.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一种提法较确切?() A.疾病是机体对外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 B.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障碍 C.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 D.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疾病是细胞受损的表现 7.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一项是错误的?() A.疾病发生的条件指客观环境因素和机体状态 B.疾病的发生中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C.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D.条件在疾病发生中起着促进或阻止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8.死亡的概念是指() A.呼吸、心跳停止、反射消失 B.全脑机能的永久性消失 C.脑电波消失 D.意识永久消失而呈植物人状态 9.下列哪一项属遗传性疾病?() A.蚕豆病 B.先天性心脏病 C.胃溃疡 D.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10.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是() A.变态反应 B.遗传因素 C.营养性原因 D.生物性原因 11、风湿热的主要表现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