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优缺点及解决策略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优缺点及解决策略

优点:1、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是一种快速、灵敏、可重复性较高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可以检测极低浓度的物质。2、ELISA技术可以高效地检测多种抗原,可以同时对多种抗原进行检测,可以检测多种抗原,也可以检测多种抗体。3、ELISA 技术不仅可以检测抗原或抗体,还可以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抗原性。

4、ELISA技术的操作很简单,可以实现高通量的检测,可以在实验室快速准确地检测抗原或抗体。

缺点:1、ELISA技术的检测精度不高,检测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2、ELISA技术只能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无法检测复杂的抗原抗体复合物。3、ELISA技术的操作复杂,操作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出现错误。

解决策略:1、在ELISA技术的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环境,确保实验条件的稳定。2、ELISA技术的检测结果应进行重复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应开发新的ELISA技术,可以检测复杂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提高检测精度。4、应开发新的高通量ELISA技术,可以更快速准确地检测抗原或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一种酶联免疫技术。用于检测包被于固相板孔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即用酶标记抗体,并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载体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最后通过酶作用于底物后显色来判断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下简称ELISA):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其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常用的ELISA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前者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后者用于测定特异抗体。 ELISA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酶分子与抗体或抗抗体分子共价结合,此种结合不会改变抗体的免疫学特性,也不影响酶的生物学活性。此种酶标记抗体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

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因此,可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正比。此种显色反应可通过ELISA检测仪进行定量测定,这样就将酶化学反应的敏感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使ELISA方法成为一种既特异又敏感的检测方法。用于标记抗体或抗抗体的酶须具有下列特性:有高度的活性和敏感性;在室温下稳定;反应产物易于显现;能商品化生产。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葡萄糖氧化酶等,其中以HRP应用最广。 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过氧化物酶广泛分布于植物中,辣根中含量最咼,从辣根中提取的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由无色酶蛋白和深棕色的铁卟啉构成的一种糖蛋白(含糖量18%),分子量约40000,约由300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为pH3-9,催化反应的最适pH值因供氢体不同而稍有差异,一般多在pH5左右。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技术简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简称ELISA,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检测方法。酶是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特殊蛋白质,其催化效力超过目前所有人造催化剂。ELISA是将酶催化的放大作用与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结合起来的一种微量分析技术。酶标记抗原或抗体以后,既不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也不改变酶本身的活性。因此ELISA 具有准确性高、检测时间短、价格低廉、判断结果有客观标准、结果便于记录和保存等优点,适合于大批标本的检测,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医疗检测以及免疫实验分析等领域。 核心原理: ELISA必须遵守以下3个核心原理:1)抗原或抗体能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例的,可根据已知浓度的抗原或抗体的颜色反应的深浅绘制标准曲线并依此计算出未知样品中抗体或抗原的浓度。在ELISA中酶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常用于ELISA法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多。酶结合物是酶与抗体或抗原, 半抗原在交联剂作用下联结的产物,它不仅具有抗体抗原特异的免疫反应,还能催化酶促反应,显示出生物放大作用。 应用方向: ELISA应用的范围很广,而且正在不断地扩大,原则上ELISA可用于检测一切抗原、抗体及半抗原,可以直接定量测定体液中的可溶性抗原。在实际应用方面可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疾病监察、疾病普查、法医检查、兽医及农业上的植物病害的诊断检定等。因此,它和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及传染病学等方面密切相关。按照待测物性质的不同,ELISA反应可以分为抗原检测反应及抗体检测反应。 在医学领域上,能够进行检测的抗原包括:内分泌方面的雌性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素、胰岛素、皮质醇、促甲状腺素和孕酮等,血液学方面的凝固因子(如第Ⅷ凝固因子)、红细胞抗原及结合球蛋白(Hapto Globin)等,肿瘤方面已试用检查甲胎蛋白(AFP)癌胚抗

elisa常用方法及其原理

elisa常用方法及其原理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本文将介绍Elisa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 一、Elisa的基本原理 Elisa是一种通过检测抗原-抗体反应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物质(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然后加入特异性的酶标记二抗,通过酶标记物的催化作用,将待测物质与酶底物反应产生可测定的信号。Elisa可以根据待测物质的特异性与酶标记物的催化作用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二、Elisa的常用方法 1.直接Elisa法:将待测抗原直接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然后加入酶标记的第一抗体,通过酶标记物的催化作用来测定抗原的浓度。这种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抗原浓度较高的情况。 2.间接Elisa法:将待测抗原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然后加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第一抗体,再加入酶标记的第二抗体,通过酶标记物的催化作用来测定抗原的浓度。这种方法灵敏度较高,适用于抗原浓度较低的情况。 3.竞争Elisa法:将待测抗原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然后加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抗体和待测样品,通过抗原与酶标记抗体的竞争来测定抗原的浓度。这种方法可以测定抗原和抗体的亲和力,适用

于测定抗原或抗体的亲和力常数。 4.间接竞争Elisa法:将待测抗原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然后加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第一抗体,再加入酶标记的第二抗体和待测样品,通过第一抗体与第二抗体的竞争来测定抗原的浓度。这种方法可以测定抗原和抗体的亲和力,适用于测定抗原或抗体的亲和力常数。 三、Elisa的操作步骤 1.涂覆:将待测物质(抗原或抗体)溶液加入固相载体上,使其吸附固定在载体表面。 2.阻断:加入适当的阻断剂,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3.第一抗体反应:加入特异性的第一抗体,使其与待测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4.洗涤:用洗涤缓冲液洗去未结合的抗体。 5.酶标记抗体反应:加入酶标记的第二抗体,使其与第一抗体结合。 6.洗涤:用洗涤缓冲液洗去未结合的酶标记抗体。 7.底物反应:加入酶底物,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产生可测定的信号。 8.停止反应:加入停止液停止酶的催化作用。 9.测定结果:使用酶标仪或光谱仪测定产生的信号强度,根据标准

免疫吸附技术

免疫吸附技术 免疫吸附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免疫吸附技术进行介绍。 一、免疫吸附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吸附技术是利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实现检测、纯化、定量等目的的技术。抗体是一种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蛋白质,而抗原则是引起抗体产生的物质。在免疫吸附技术中,通常使用抗体作为固定相,将其固定在固体表面上,例如微孔板、磁珠等。样品中的抗原与固定在表面上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通 过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信号,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检测、纯化、定量等目的。 二、免疫吸附技术的种类 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吸附技术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物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再加入与抗体结合的酶标记物质,通过酶标记物质的催化作用,将显色底物转化为可见的产物,从而实现对待测物的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可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检测。 2.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蛋白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再将抗体标记物质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形成可见的带状图案。免疫印迹法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存在和表

达量,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3. 免疫磁珠分离法 免疫磁珠分离法是利用磁珠作为固定相,将抗体固定在磁珠表面上,实现对目标物质的纯化和分离的技术。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纯化效果好、适用于大规模分离等优点。 三、免疫吸附技术的应用 1. 医学领域 免疫吸附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检测和诊断疾病。例如,酶联免疫吸附法可用于检测病毒感染、肿瘤标志物等;免疫印迹法可用于检测蛋白质表达及变异等;免疫磁珠分离法可用于纯化蛋白质、细胞等。 2. 生物技术领域 免疫吸附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酶联免疫吸附法可用于检测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免疫印迹法可用于鉴定蛋白质结构、功能等;免疫磁珠分离法可用于纯化重组蛋白等。 3. 环境科学领域 免疫吸附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酶联免疫吸附法可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等;免疫印迹法可用于鉴定环境中的微生物等;免疫磁珠分离法可用于纯化环境中的微生物等。 四、免疫吸附技术的发展趋势

免疫吸附法

免疫吸附法 免疫吸附法 概述 免疫吸附法(immunoassay)是一种利用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反应,检测物质的方法。它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医 学诊断、药物筛选、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原理 免疫吸附法的原理基于免疫学中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反应。该方 法通过将待测物质与标记有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固相材料接触,使其发 生特异性结合,并通过检测标记物质的信号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存在量。分类 根据检测方法和使用的标记物质不同,免疫吸附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性免疫分析法(RIA)、荧光免 疫分析法(FIA)等。

酶联免疫吸附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分析技术。它通过将待测物质与标记有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固相材料接触,使其发生特异性结合,并通过检测标记物质的酶活性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存在量。 步骤 酶联免疫吸附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固相涂布:将抗体或抗原与固相材料(如微孔板)接触,使其吸附在固相材料表面。 2. 标记反应:将待测物质与标记有特定抗体或抗原的标记物质接触,使其发生特异性结合。 3. 洗涤:用缓冲液洗去未结合的标记物质和其他非特异性结合物质。 4. 反应检测:加入适当的底物,使标记物质发生可检测的酶反应,并通过光度计等设备检测反应产生的信号强度。 优点

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以下优点: 1. 灵敏度高:可以检测非常低浓度的待测物质。 2. 特异性强:通过特定抗体或抗原与待测物质发生结合,具有很强的特异性。 3. 可自动化操作:可以通过机器自动完成操作,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药物筛选、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例如,可以用于检测病毒、细菌、药物残留等物质。 放射性免疫分析法 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来检测待测物质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测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线强度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存在量。 步骤

酶联免疫吸附法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要点 1 免疫吸附剂 已包被抗原或抗体的固相载体在低温(2~8℃)干燥的条件下一般可保存6个月。有些不完整的试盒,仅供应包被用抗原或抗体,检测人员需自行包被。以下简述固相载体和包被过程。 2 固相载体 固相载体在ELISA测定过程中作为吸附剂和容器,不参与化学反应。可作ELISA中载体的材料很多,最常用的是聚苯乙烯。聚苯乙烯具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的性能,抗体或蛋白质抗原吸附其上后仍保留原来的免疫学活性,加之它的价格低廉,所以被普遍采用。聚苯乙烯为塑料,可制成各种形式。 ELISA载体的形状主要有三种:微量滴定板、小珠和小试管。以微量滴定板最为常用,专用于EILSA的产品称为ELISA板,国际上标准的微量滴定板为8×12的96孔式。为便于作少量标本的检测,有制成8联孔条或12联孔条的,放入座架后,大小与标准ELISA板相同。ELISA板的特点是可以同时进行大量标本的检测,并可在特制的比色计上迅速读出结果。现在已有多种自动化仪器用于微量滴定板型的ELISA检测,包括加样、洗涤、保温、比色等步骤,对操作的标准化极为有利。聚苯乙烯经射线照射后,其吸附性能特别是对免疫球蛋白的吸附性能增加,应用于双抗体夹心法可使固相上抗体量增多,但用于间接法测抗体时空白值较大。 良好的ELISA板应该是吸附性能好,空白值低,孔底透明度高,各板之间、同一板各孔之间、同一板各孔之间性能相近。聚苯乙烯ELISA板由于原料的不同和制作工艺的差别,各种产品的质量差异很大,因此,每一批号的ELISA板在使用前须事先检查其性能。 常用的检查方法为:以一定浓度的人IgG(一般为10ng/ml)包被ELISA板各孔,洗涤后每孔内加入适当稀释度的酶标抗人IgG抗体,保温后洗涤,加底物显色,终止酶反应后,分别测每孔溶液的吸光度。控制反应条件,使各孔读数在吸光度0.8左右。计算全部读数的平均值。所有单个读数与全部读数的均数之差,应小于10%。 与聚苯乙烯类似的塑料是聚氯乙烯。作为ELISA固相载体,聚氯乙烯的特点为质软板薄,可剪割,价廉,但光洁度不如聚苯乙烯板,孔底亦不如聚苯乙烯平整。聚氯乙烯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比聚苯乙烯高,但空白值也略高。 为比较不同固相在某一ELISA测定中的优劣,可应用如下的试验:用其他免疫学测定方法选出一个典型的阳性标本和阴性标本,将它们进行一系列稀释后,在不同的固相载体上按预定的ELISA操作步骤进行测定,然后比较结果。在哪一种载体上阳性结果与阴性结果差别最大,这种载体就是这一 ELISA测定项目的最合适的固相载体。 在ELISA中,用作固相载体的小珠一般为直径0.6cm的圆珠,表面经磨砂处理后吸附面积大大增加。ELISA板孔的吸附面积约为 200mm2,小珠均为1000mm2,将近ELISA板孔的5倍。吸附面积的增大即意味着固相抗原或抗体量的增加。再者,球型小珠的表面弧度更有利于吸附的抗原决定簇或抗体结合位点的暴露面处于最佳反应状态,因此珠式ELISA的反应往往更为灵敏。小珠的另一特点是更易于使洗涤彻底,使用特殊的洗涤器,使小珠在洗涤过程中滚动淋洗,其洗涤效果远较板孔的浸泡式为好。但由于磨砂工艺的难度较大,小珠的均一性较差。 小试管作为固相载体也有较大的吸附表面,而且标本的反应量也相应增加。板式及珠式ELISA的标本量一般为100-200ul,而小试管可根据需要加大反应体积,标本反应量的增加有助于试验敏感性的提高。小试管还可以当作比色杯,最后直接放入分光光度计中比色。 也有应用聚苯乙烯胶乳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微粒作为ELISA固相载体的。其优点是表面积极大,反应在悬液中进行,其速率与液相反应近似。以含铁的磁性微粒作为ELISA固相载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1.定义 (3) 2.原理 (3) 2.1抗原抗体反应 (3) 2.2免疫测定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5) 3.ELISA的类型 (5) 3.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6) 3.2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6) 3.3间接法测抗体 (6) 3.4竞争法测抗体 (7) 3.5竞争性测抗原 (7) 3.6捕获包被法测抗体 (7) 3.7ABS-ELISA法 (8) 4.ELISA试剂的组成 (9) 4.1固相载体: (9) 4.2包被的方式 (9) 4.3包被用抗原: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合成多肽抗原。 (10) 4.4包被的条件: (10) 4.5洗涤液: (10) 4.7酶的催化性; (11) 4.8结合物的制备 (11) 4.9结合物的保存 (12) 4.10酶的底物 (12) 4.11酶反应终止液 (12) 4.12参考标准品 (13) 4.13加样: (13) 4.14保温 (13)

4.15保温方式: (13) 4.16室温温育的反应 (13) 4.17洗涤 (14) 4.18显色 (14) 4.19比色 (14) 4.20酶标比色仪 (15) 4.21结果判定 (15) 4.22定量测定 (16) 4.23ELISA的操作要点 (16)

1.定义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对受检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检测方法。 2.原理 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可对受检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2.1抗原抗体反应 2.1.1可逆性 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其反应式为: Ag+Ab→Ag·Ab 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可以用平衡常数K表示:K=[Ag·Ab]/[Ag][Ab],Ag·Ab的解离程度与K值有关。高亲和力抗体的抗原结合点与抗原的决定簇在空间构型上非常适合,两者结合牢固,不易解离。解离后的抗原和抗体均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活性。 2.1.2特异性 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抗原的决定簇与抗体的结合位点之间。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互补关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因此,在很多时候,测定某一特定的物质不需分离待测物。2.1.3最适比例 只有当抗原抗体的浓度比例是当时,才出现可见反应。 以沉淀反应为例(Ab量固定,Ag量递增)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测物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酶的 催化作用产生颜色反应或荧光信号,从而得到定量或半定量的结果。 下文将详细介绍ELISA的原理、反应步骤以及其应用领域。 一、ELISA的原理 ELISA的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它包括固定期(Coating)、阻断期(Blocking)、结合期(Binding)、洗涤期(Washing)和检测期(Detection)五个关键步骤。 1. 固定期(Coating) 首先,在微孔板中将待测物固定在表面,这一步又称为固相抗原法。通常使用多糖、蛋白质等具有反应性的物质将待测物固定在微孔板上。固定完毕后,洗去多余的待测物。 2. 阻断期(Blocking) 为避免非特异性结合和降低背景干扰,需要在上一步后加入阻断缓 冲液,如牛血清白蛋白(BSA)或鱼明胶等,使孔洞表面被占满,阻 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 3. 结合期(Binding)

加入待测样本和特异抗体,特异抗体可与待测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一般将待测物样本加入微孔板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孵育,使抗原与特异抗体发生结合。 4. 洗涤期(Washing) 在结合期后,需进行洗涤步骤以去除未结合的物质。洗涤缓冲液通常使用含有洗涤剂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次数及力度需充分保证去除干净。 5. 检测期(Detection) 在洗涤期后,加入与特异抗体结合的酶标记二抗,例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兔IgG。经过孵育后,待测物与酶标记二抗形成复合物。最后,加入底物使酶催化反应产生颜色或荧光信号。 二、ELISA的应用领域 ELISA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生物医学研究 ELISA被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肽、抗体和核酸等。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ELISA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因子释放、蛋白质表达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在免疫学研究中,ELISA可用于测定抗体的浓度、特异性、亲和力等。此外,ELISA还可用于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2. 临床诊断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亿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比较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亿型肝炎病毒血清 学检验中的应用比较分析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两种常用的检测方法。本文将对这两种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临床医学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概述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化学发光反应来检测生物分子含量的技术。其原理是将待检测物与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结合,然后采用特定的发光底物进行化学反应,最终通过测量发光强度来确定待测分子的含量。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领域。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概述 1. 灵敏度比较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的灵敏度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由于化学发光反应具有较高的增强效应,使得其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尤其对于抗体含量较低的样本,具有更高的检测能力。 2. 操作简便性比较 在实际操作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相对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更大的操作简便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通常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者只需将样品和试剂加入即可,无需太多的手工操作;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则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操作繁琐。 3. 特异性比较 两种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的特异性相当,均能够对特定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准确检测。在特异性方面不具备明显的差异。 4. 成本比较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相对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成本更高。由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本身价格较高,而且需要使用专门的试剂盒,因此其检测成本较高;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仪器价格较低,试剂也较为常见,成本相对较低。 5. 应用范围比较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改进及其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改进及其在医学诊断中 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最初用于检测 抗体和抗原。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ELISA已经成为了一种方 便快捷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介绍ELISA的改进及其 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ELISA是依靠酶的催化作用来检测样品中的抗体和抗原。它通过多个步骤完成 检测过程。首先,将待测样品和已知抗体或抗原结合,并用洗涤剂洗掉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然后添加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使其与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并形成酶复合物;最后,加入染色底物,酶将其催化使其产生色素,最终通过测量样品的光吸收率来确定样品中的抗体或抗原。 在ELISA诊断中,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近年来ELISA的改进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 首先,提高灵敏度。传统ELISA的灵敏度受限于抗体-抗原的结合亲和力、酶 标记物的活性以及底物转化效率等因素。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信号放大技术,以提高ELisa的灵敏度。一种新的信号放大技术是荧光放大技术,在荧光标记 抗体或抗原的同时,再加入荧光标记的探针,探针与荧光标记抗体或抗原结合后,荧光信号会自发放大。这种技术只需要少量的样品就可以检测出极低浓度的抗体或抗原。 其次,提高特异性。传统ELISA是依靠抗体或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进行检测的,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可能由于结构上的相似而导致交叉反应。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特异性检测方法。一种新的特异性检测方法是利用光学双共振传感器(SPR)检测。光学SPR检测器可以在实时性的情况下,监测样

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酶联免疫(EliSA)是检验科目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之一,其操作方便、简单,不须要特殊设备,使其在各级医院都可应用。但如果忽视了影响其结果的因素,难免会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因此了解影响结果的因素,是减少差错事故发生很必要的。 1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因素 实验室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因为我们是为人服务的,所以我们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了张冠李戴,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其次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很重要,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在繁忙工作中有条不紊。所以人员素质问题对检验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因素。 2标本处理因素 实验室人员收到标本后应:“三查七对”,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和申请单拒收,合格标本及时分离血清,避免溶血。提取血清时不能混有大量纤维蛋白或细胞成分,对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要妥善保存于4℃冰箱,做好原始记录。从冰箱取出的标本要预温至室温,对冰冻的样品要融化好,充分混匀再用。 3操作过程的影响因素 3.1 操作前应对实验的物理参数有充分的了解,如环境温度(保持在18~25℃),反应孵育温度和孵育时间、洗涤的次数等,各种条件必须符合要求。 3.2 正确使用加样器,加样器应垂直加入标本或试剂,避免摩擦包被板底部。加样过程中避免液体外溅,血清残留在反应孔壁上,加样器吸头要一次性使用,加样次序要与说明书一致,否则易发生错误,造成实验重复性差。 3.3 手工洗板加洗液时冲击力不能太大,洗涤次数不超过说明推荐的次数,洗涤液在反应孔内滞留的时间不宜太长。不要让洗液造成孔间污染,导致假阴性和假阳性。 3.4 要保证加液量一致,我们在使用时感觉加样器比滴瓶加样准确,滴瓶加液量不准造成显色不一,造成判断错误。 3.5 显色液的量不可过多,加样的工作环境不能阳光直射,加显色液后避光反应,显色液量要合适。 4试剂的影响因素 应选用有国家批准文号,质量保证的产品。试剂要妥善保存于4℃冰箱内,在使用时先恢复至室温,不同批号的试剂组分不宜交叉使用。试剂打开后要在一周内用完,剩余试剂下次用时先检查是否变质,显色剂如被污染变化将造成全部显色,导致错误结果。过期试剂不宜,应做好双份质控品的监测,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5采取措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学习自然心情舒畅,工作情绪高涨。再就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以书面的形式发给每位成员以及临床科室,做到人人熟悉,人人重视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在操作过程中时刻注意,将质控贯穿到整个实验过程中。制定一系列的制度,用制度管人,明确责任,这样才能提高质量,避免错误结果的发生。

酶联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是一种灵敏度非常高的检测技术,它可以用来检测微量物质,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学研究中。酶联免疫法的这种特殊特性,使它在医学检验、环境污染监测、食品安全检测以及其他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酶联免疫法简介 酶联免疫法,又称酶连接免疫吸附测定(ELISA),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分子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极低的抗原浓度。它是一种免疫学技术,它通过特异性抗体和酶的特殊反应,以达到非常灵敏的检测效果。 酶联免疫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将要检测的样品(抗原或抗体)和特异性抗体在反应板上发生反应,然后,将一种酶修饰的抗原特异性抗体溶解液加入,反应结束后,再加入酶的底物溶液,底物溶液中的特异性酶会与反应板上的抗原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酶复合物,最后用测定仪测定抗原-酶复合物的光谱,从而得到检测结果。 二、酶联免疫法的应用 1、医学检验 酶联免疫法在医学检验方面,可以用于检测各种病毒、细菌及其抗原,如肝炎、梅毒、登革热等;也可以用于检测抗体,如抗体检测、免疫球蛋白检测等;还可以用于检测放射性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用于免疫学研究与临床诊断。 2、食品安全检测 酶联免疫法可以用于检测各种污染物,如残留农药、重金属、疾病菌等,以确保食品安全。 3、环境污染监测 酶联免疫法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监测,可以检测出游离态的污染物,如氨、氯、硫酸盐等,以及致病菌、抗药性菌等,为控制环境污染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4、其他科学研究 除了上述应用外,酶联免疫法还可以用于其他科学研究,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可以用来研究蛋白质、核酸、糖蛋白等生物物质。 三、酶联免疫法的优缺点 1、优点

论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及控制方法

论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的常见 因素及控制方法 [论文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影响因素;控制方法 论文摘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ayme li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技术,因其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抗原和抗体的测定,为辅助临床诊断与生物科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ELISA测定中影响因素较多,操作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出现错误的结果。现笔者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方法分析探讨如下: 1 试剂的因素 1.1 试剂的选择 试剂的选择是保证血液检测质量的关键要素。虽然国家采用批批检定的形式对ELISA 试剂严格把关,但不同厂家的试剂在使用效果上仍存在在差异。要选购知名度相对高、具有“三证”的试剂,不要用无批号的试剂,最好选用与仪器配套的试剂。更不要使用过期的试剂和混用不同批号的试剂。 1.2 试剂的准备 在临床实验室,对试剂的准备一般不太注意,通常的做法是在实验时将试剂从冰箱中拿出来即用,而忽略了这种做法有可能影响后面时间不够的问题,其直接的后果是对一些弱阳性标本的检测出现假阴性。因此,在ELISA 测定中试剂的准备最为关键的是,将试剂盒先从冰箱中拿出来,在室温下放置20~30 min后,再进行测定,使试剂盒在使用前与室温平衡,这样做的目的能使反应微孔内的温度较快地达到所需的温度,以满足后面的测定需求。 2 样本的因素 2.1 内源性干扰因素 包括类风湿因子、补体、高浓度的非特异免疫球蛋白、异嗜性抗体、某些自身抗体等[1]。 2.1.1 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常含有较高或不同浓度的类风湿因子(RF),其一般为IgM 型,亦有IgG和IgA型,具有与变性IgG产生非特异结合的特点,因为在ELISA测定中,其可与固相上包被的特异抗体IgG 以及随后加入的酶标的特异抗体IgG结合,从而出现假阳性结果。避免其发生的方法有:①用F(ab)2替代完整的IgG。②标本用联有热变性IgG的固相吸附剂处理。③检测抗原时,可用2-巯基乙醇加入到标本稀释液中使RF降解。 2.1.2 补体在固相酶免疫测定中,来自哺乳动物的固相抗体和酶标二抗均有激活人补体系统的功能。一方面,固相抗体和酶标二抗可因其吸附及结合过程中抗体分子发生变构,使Fc段的补体C1q结合点暴露出来,使C1q成为一个中介物将二者交联起来出现假阳性结果。另一方面,固相抗体也会因为活化补体的结合,封闭抗体和抗原的表位结合能力而引起假阴性。解决的办法是:①用EDTA稀释标本。 ②56℃ 30 min 加热血清使C1q灭活[1,2]。

常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注意事项

常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注意事项 常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用于检测样本中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它是一种灵敏、特异和便捷的实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生物技术研究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二、ELISA的基本原理: 1. 表面固相法:ELISA是一种固相免疫酶标记技术,试管或微板表面固定有特定抗体或抗原。 2. 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样品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特异性抗体结合; 3. 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与抗体-抗原结合后生成的免疫复合物结合产生反应; 4. 通过底物的添加,酶的活性可定性和定量; 5. 根据反应产物的颜色、发光等信号,可以间接检测样品中抗体或抗原的含量。

三、常见的ELISA类型: 1. 间接ELISA:常用于检测抗体,具体操作是将标本加到含抗原的固相载体上; 2. 直接ELISA:常用于检测抗原,具体操作是将标本加到含抗体的固相载体上; 3. 竞争ELISA:常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具体操作是标本中抗体与标准品或酶标抗体竞争结合到抗原上; 4. 固相ELISA:通过将抗体或抗原固定在板上来进行检测; 5. 液相ELISA:通过将抗体或抗原溶解在液相中来进行检测。 四、ELISA的注意事项: 1. 样本的处理与保存:不同样本的收集和保存方法不同,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 2. 微量移液技术:精准的微量移液技术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3. 样本稀释问题:如果经验数据不足,应根据试验目的和经验数据适当调整稀释倍数; 4. 阅读结果:严格按照需求时间读取结果,长时间不读可能会启动背景色的渐变过程; 5. 质量控制:每次实验都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确认试剂盒和操作是否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全套解决方案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全套解决方案 基本原理 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开始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标抗体技术发展成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测定方法。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②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方法类型和操作步骤 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③酶作用的底物。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以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一)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 (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间,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复合物。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 (3)加酶标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正相关。 (4)加底物: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 根据同样原理,将大分子抗原分别制备固相抗原和酶标抗原结合物,即可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的抗体。

ELISA方法的及步骤

ELISA方法的及步骤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于检测目标分子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生物工程等领域。ELISA方法通过利用免疫试剂(如抗体)与待测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再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来检测和定量目标分子的存在。 1.血清或其他样品的制备:将待测样品(如血清、细胞上清液等)收集并处理,如离心去除固体颗粒物或红细胞。将样品稀释至适当的浓度,以保证检测结果在测量范围内。 2.包被试剂的制备:将目标分子(如蛋白质、病毒等)或其相应的抗体溶解在缓冲液中,然后将溶液加入到固相(如酶标板)上,使目标分子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表面上。接下来,将固相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试剂,防止非特异性结合的发生。 3.样品的添加:将制备好的样品加入到包被试剂的固相上。样品中的目标分子或抗体(如抗原、抗体)与包被试剂表面的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4.洗涤:将固相进行多次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样品成分。洗涤步骤可以使用缓冲液,如PBS(磷酸盐缓冲液)或TBS(三氯乙酸盐缓冲液)。 5.二抗的添加:将与目标分子或抗体结合的复合物的稳定剂(例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二抗)加入到固相上。二抗与前一步骤中的特异性结合复合物再次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二级结合复合物。 6.洗涤:将固相多次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二级抗体。

7.发色反应:在固相上加入一种含氢过氧化物(如TMB)的底物。该 底物与HRP酶发生反应,生成可测量的色素产物。发色反应的发生时间应 根据实验需求进行控制,以确保准确的测量。 8.反应终止:通过向反应混合物中添加酸(如硫酸)或碱(如氢氧化钠)等溶液来终止发色反应。终止反应后,反应混合物中的混浊液体会变 为蓝色或黄色。 9.信号测量:通过光谱法(如吸光度法)测量混合物的光密度,来反 映目标分子或抗体的含量。使用酶标仪可以读取光密度值,并将其与标准 曲线进行比较以确定目标物的浓度。 ELISA方法的优点包括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易于操作和较少的试剂 消耗。此外,通过选择不同的抗体或抗原对,可以进行多种不同类型的ELISA,如间接ELISA、竞争ELISA、夹心ELISA等,以实现不同的实验要求。 总结而言,ELISA方法是一种基于免疫反应的生物分析技术,通过特 异性结合、酶催化和光信号检测,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介绍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介绍 一、ELISPOT技术概述 1. 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 ELISPOT全名为酶联免疫斑点检测,英文:(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它结合了细胞培养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即ELISA技术),能够在单细胞水平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其技术原理,一句话概括就是:用抗体捕获培养中的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并以酶联斑点显色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Sedgwick JD 2005)。 该技术检测细胞因子具有三大优点:其一,灵敏度高。在一百万个阴性细胞中只要有一个分泌细胞因子的阳性细胞即可被检测出来。这是目前为止,最为灵敏的检测技术,灵敏度比传统的的ELISA方法高2-3个数量级。其二,单细胞水平,活细胞功能检测。ELISPOT检测的是单个细胞分泌,而非细胞群体的平均分泌。在检测的过程中,有活细胞培养与抗原刺激阶段,检测的是活细胞的功能,而非死细胞的遗留物。其三,操作简便经济,可以进行高筒量筛选。ELISPOT没有复杂的细胞体外扩增过程,不使用同位素,不需要大型的、专门的实验仪器设备。按照标准化的实验操作,一个实验者可以同时处理数百个样品,效率远远高于其它检测方法(Kalyuzhny AE 2005)。 实验设计在96孔培养板上进行,直接以培养板的塑料板底或者PVDF膜以及硝酸纤维素膜为基质,包被上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用以捕获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由于涉及到细胞培养的过程,对单克隆抗体的要求要远高于ELISA中的捕获抗体,该抗体需要无毒,不含内毒素,亲和力高等特点。)之后,在培养板的孔内加入细胞培养基(现在无血清ELISPOT技术已经成熟,培养基中可以不再含有血清)、待检测的细胞以及抗原刺激物进行培养。 在特异性的抗原或者非特异性的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下,数小时之内,T细胞就会开始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当即就被位于细胞下方的膜上的单克隆抗体所捕获。在洗去细胞之后,被捕获的细胞因子可以与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结合,然后用酶标亲和素再与生物素结合,进行化学酶联显色,就可以在膜的局部形成一个个圆形的斑点。每一个斑点就对应了当初一个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这些细胞被称为斑点形成细胞(Spots forming cells SFCs)。统计膜上的斑点的数目,再除以当初加入孔内的细胞总数,就可以计算出阳性细胞的频率。其实验原理如下所示: 1.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包被在培养板的孔底部; 2.封闭所能结合单瓣的其他部位; 3.加入细胞及以及刺激物培养,阳性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被细胞下方的单克隆抗体捕获; 4.移出细胞,洗涤; 5.加入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和双抗体夹心法ELISA类似); 6.加入酶标链霉亲和素;7加入显色底物,在酶的催化分解下,产生不可溶的色素,就近沉淀在局部的膜上形成斑点;8.斑点计数(可以人工计数,也可以使用自动的读板仪来计数),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2. ELISPOT的发展历史 ELISPOT方法从创立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1983年,在地球南北两个半球地理位置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极其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其应用作者:鲍行豪

一、前言 近二十几年来,免疫学分析方法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使用标记了的抗原和抗体的分析技术以后,使原来许多经典的分析方法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都不能相比。继50年代的免疫荧光(IFA)和60年代的放射免疫(RIA)分析技术之后,在70年代初期又建立了用酶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分析技术。由于酶的高效生物催化作用,一个酶分子在数分钟内可以催化几十几百个底物分子发生反应,产生了放大作用,使得原来极其微乎其微的抗原或抗体在数分钟后就可被识别出来,这种技术被称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本法自70年代初期由VAN WEEMEN、SCHUARS.ENGVALL及PERLMARN等相继分别报道后,现已引起广泛重视。 ELISA法是免疫诊断中的一项新技术,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非传染病等方面的免疫诊断。也已应用于大分子抗原和小分子抗原的定量测定,根据已经使用的结果,认为ELISA法具有灵敏、特异、简单、快速、稳定及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不仅适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查,而且由于一天之内可以检查几百甚至上千份标本,因此,也适合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法不仅可以用来测定抗体,而且也可用于测定体液中的循环抗原,所以也是一种早期诊断的良好方法。因此ELISA 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可概括四个方面: 1、免疫酶染色各种细胞内成份的定位。 2、研究抗酶抗体的合成。 3、显现微量的免疫沉淀反应。 4、定量检测体液中抗原或抗体成份。

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种类 ELISA的基本原理有三条: (1)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 (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 (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 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色的程度显示试验结果。 由于ELISA法一方面是建立在抗原与抗体免疫学反应的基础上,因而,具有特异性。而另一方面又由于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是酶分子与抗原或抗体分子的结合物,它可以催化底物分子发生反应,产生放大作用,正因为此种放大作用而使本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因此,ELISA法是一种既敏感又特异的方法。常用的ELISA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测定抗原的,主要有四种方法。 1、竞争法(Competition method):方法的基本原理可见图1:本法首先将特异性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我们把抗原和抗体吸附到固相载体表面的这个过程,称为包被(Coated),也可叫做致敏。经洗涤后分成两组:一组加酶标记抗原和被测抗原的混合液,而另一组只加酶标记抗原,再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这两组底物降解量之差,即为我们所要测定的未知抗原的量。 这种方法所测定的抗原只要有一个结合部位即可,因此,对小分子抗原如激素和药物之类的测定常用此法。该法的优点是快,因为只有一个保温洗涤过程。但需用较多量的酶标记抗原为其缺点。 图1:竟争法测抗原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