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主要风险管理标准研究

125

CHINA SCIENCE&TECHNOLOGY

英国风险管理标准指出,风险管理应该

1.3 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1)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定义如下:

这个定义反映了几个基本概念。企业(2)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企业企业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个严格的顺次过

126

CHINA SCIENCE&TECHNOLOGY

(3)目标与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目标是指一个主体力图实现什么,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则意味着需要什么来实现它们,二者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一个三维矩阵以立方体的形式表示出来。

(4)有效性。认定一个主体的企业风险管理是否“有效”,是在对八个构成要素是否存在和有效运行进行评估的基础之上所作的判断。因此,构成要素也是判定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标准。构成要素如果存在并且正常运行,那么就可能没有重大缺陷,而风险则可能已经被控制在主体的风险容量范围之内。

如果确定企业风险管理在所有四类目标上都是有效的,那么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就可以合理保证他们了解主体实现其战略和经营目标、主体的报告可靠以及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的程度。

(5)职能与责任。主体中的每个人都对企业风险管理负有一定的责任。首席执行官(CEO)负有首要责任,并且应当假设其拥有所有权。其他管理人员支持主体的风险管理理念,促使符合其风险容量,并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依据风险容限去管理风险。风险官、财务官、内部审计师等通常负有关键的支持责任。主体中的其他人员负责按照既定的指引和规程去实施企业风险管理。董事会对企业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监督,并察觉和认同主体的风险容量。

(6)目标的实现。在主体既定的使命或愿景(vision)范围内,管理当局制订战略目标、选择战略,并在企业内自上而下设定相应的目标。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力求实现主体的以下四种类型的目标:

战略(strategic)目标 ——高层次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

经营(operations)目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其资源;

报告(reporting)目标——报告的可靠性;

合规(compliance)目标——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对主体目标的这种分类可以使我们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的不同侧面。这些各不相同但却相互交叉的类别——一个特定的目标可以归入多个类别,反映了主体的不同需要,而且可能会成为不同管理人员的直接责任。这个分类还有助于区分从每一类目标中能够期望的是什么。一些主体采用的另一类目标——保护资源也包含在上述类别之内。

1.4 香港联交所的内部监控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

在香港联交所2005年颁布的《内部监

控与内险管理的基本架构》中,主要参照了COSO于1992年发表的《内部监控—综合架构》,即:上文所述ERM的前身。(引自香港联交所的内部监控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2005年)中:3.4 公▽▽▽,美▽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COSO)於一九九二年▽表的▽▽《▽部▽控 ─ ▽

合架▽》(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 的▽告,▽立了▽部▽控的定▽及概念性架▽,是有建▽性和有重要意▽的。因此,如合▽▽,本指引▽▽了COSO ▽告所提的模式。)该《指引》的主要适用对象是上市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它在内部监控的基础上给出了风险管理为主要的监控方法,大体内容正如其所表述的一样,基本理论是COSO的ERM框架。

1.5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公会监控标准委员会(COCO)发表的《监控指引》

该《监控指引》以COSO报告中所阐述的理论为基础,把监控定义为包含:公司的组成元素(包括其资源、系统、程序、文化、结构及任务),而这些元素合起来支持员工达到机构的目标。COCO报告也从另一个角度对此作出阐述:只要机构未能达到其目标的剩余(不受控制)风险被认为可接受,那么监控便视同有效。

1.6中国《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6年)

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引》分十个章节对中央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在附录中对风险管理常用的技术方法:风险坐标图、蒙特卡罗方法、关键风险指标管理进行了介绍。其所称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针对中央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列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详述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文化。

(1)各国风险管理理论的比较适用对象: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风险管理标准是一个宽泛标准,可以应用于一个活动、功能、项目、产品或资产的整个寿命期的各阶段。英国风险管理标准(2002年版)主要适用对象是组织。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主要适用对象是企业。香港联交所的内部监控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主要适用对象是上市公

司。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公会监控标准委员会(COCO)发表的《监控指引》主要适用对象是公司。

(2)中国国资委《指引》主要适用对象是中央企业。

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风险管理标准定义的风险管理构成要素主要有7个:建立环境、鉴定风险、分析风

险、评价风险、处理风险、监控和评审、信息交流和咨询。英国风险管理标准定义的风险管理构成为7个大要素:组织战略目标、风险评估(包括: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描述、风险判断)、风险评价)、风险报告(威胁和机会)、决策、处理风险、处理后剩余的风险报告、监控。

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定义的风险管理构成为8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

香港联交所的内部监控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定义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构成为5个要素:监控环境、风险评估、监控活动、资讯和沟通、监察。它主要依据1992年COSO颁布的内部控制框架。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公会监控标准委员会(COCO)发表的《监控指引》风险管理的构成为5个要素:监控环境、风险评估、监控活动、资讯和沟通、监察。它也主要依据1992年COSO颁布的内部控制框架。

中国国资委《指引》针对中国中央企业的实际,具有可在中国实际操作的指导性。纵观上述6个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可以发现虽然各国的表述不同但风险管理的基础要素:风险评估、风险评价、风险应对或处理、资讯和沟通、监控,是各国普遍认可的关键要素;相对于监控环境或风险文化,除英国标准外,其他5个国家、地区的标准、要求都对做了说明,认为其是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要件;相对于组织目标而言,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风险管理标准、英国标准、COSO的ERM都提到了组织目标,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风险管理提的是组织的风险管理方针目标、英国标准提的是组织战略目标,而COSO的ERM框架将风险管理目标融入企业目标中,并详细说明其所构建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

综上所述,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面,各国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对较成熟的理论成果也颁布了形式各样的规范性标准或框架对实践进 行指导。通过具体的比较可以发现,美国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得到了其他

国家的认可,具有一定的国际通用性。

国内外主要风险管理标准研究

作者:澈丽格尔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贸学院

刊名:

中国科技纵横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8)

被引用次数:0次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单宏伟钢铁项目投资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2005

本文以系统工程方法和层次分析理论来指导,以锡兴钢铁公司三星项目投资为背景,系统分析项目投资的全过程。全文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介绍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

第二部分,投资风险评价体系构成要素、指标和定量,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模型。

第四部分,采用评价体系,分析锡兴钢铁公司项目投资实例。

第五部分,结论、总结项目投资评价体系的作用。

2.学位论文吴亮芳基于核心能力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2009

本文从核心能力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商业银行核心能力与风险管理间的相互关系,目的在于探索有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思路及策略。按照商业银行核心能力与风险管理的研究综述--评价指标测度--关联模型--作用机理--策略建议的主线开展研究工作。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

⑴指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进行了研究综述,明确了研究的内容及方法。其中研究综述是重点,主要总结了国内外商业银行核心能力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及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⑵分别界定了商业银行核心能力及风险管理的涵义,明确了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及风险因素,其中核心能力要素主要由内层的文化、制度、战略,中间层的组织、人员、技术,表层的金融产品、服务、经营规模及品牌构成,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行业因素、内部因素等。在分析构成要素的基础之上分别提出了核心能力及风险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⑶根据各主要商业银行年报、网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主要信息来源,收集商业银行核心能力及风险水平的各评价指标基本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了商业银行核心能力及风险水平排名的两组数据,并对这两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了商业银行核心能力及风险水平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模型。

⑷分析了商业银行核心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之间相互促进的协同提升关系。从文化、战略、制度等的理念软定向,及人员、技术、资产等的资源硬保障两个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核心能力对风险管理水平的作用方式。总结了商业银行核心能力对风险管理水平的作用模式。

⑸提出了基于核心能力的商业银行全方位、全流程、全员风险管理系统,根据中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系统构建要素方面的差异,从文化、组织机构、制度、技术、人才队伍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基于核心能力的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策略及措施。

3.期刊论文宁超.NING Chao浅谈高速公路企业的风险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2)

文中就我国高速公路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展开论述,首先论述了高速公路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构成要素,继而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高速公路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机制构建的几点对策,以期能够给我国当前高速公路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4.学位论文范兰兰会计师事务所签约风险管理研究2007

自2001年以来,国内外众多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易遭诉讼的对象。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给自身带来的损失已成为会计服务机构的当务之急。签约风险作为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首要风险,其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以后各阶段的风险控制质量。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要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进行签约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理论白引入我国之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理论界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尚有未涉及到的地方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签约风险管理更是如此。作为风险控制的源头,签约风险管理无时无刻不在昭示着其在理论上的重要性和实践中的必要性,本文就是以此为契机展开论述的。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科龙德勤案例引出签约风险管理在审计实践中和理论研究上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对签约风险的基本理论进行探析,包括签约风险的内涵界定、形成机理、构成要素等内容,该部分首先从风险的概念入手对签约风险的内涵进行界定,并阐述了签约风险与审计风险的关系,之后借助于经济学和合同法理论,对签约风险的形成机理进行剖析,最后论述了签约风险的构成要素;后三部分按照风险管理的实施程序阐述签约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问题。在风险识别部分,着重陈述了签约风险的识别内容、识别方法及其运用,并对具体案例存在的签约风险进行识别;在风险评估部分,主要讲述了评估方法的种类,及在评估签约风险的主要风险因素时的运用,同时选取适当的方法对科龙自身的风险、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评价;在风险应对部分,提出了签约风险应对的四种方法,即规避、减轻、转移或共担、自留,并结合案例指出德勤在签约风险控制环节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本文认为:签约风险产生于审计业务的承接过程,而且签约行为一旦发生还会带来后续的风险,包括业务执行过程中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及业务结束后潜在的诉讼风险。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是揭示签约风险形成机理的基本理论,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征及自身状况、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条件限制和外部审计市场的激烈竞争是签约风险的主要来源。客户风险、注册会计师风险及法律风险构成了签约风险的主要风险因素,通过对每个风险因素的分解和测算,可以初步判断出风险因素风险值的大小或高低。针对重要性不同的风险因素,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

5.学位论文郑璐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研究2007

本论文在我国企业内部环境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实践中的失败案例频发的背景下,分析了国内企业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了COSO、ERM等关于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的主导框架及精神,以风险管理为视角,将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并紧密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探讨性地提出关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和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几点设想和思路。本文共分为四章,具体摘要如下:

第一章,导论。本章概略地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引出要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本论题的意义。分别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对与本论文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以确立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简要说明了本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以及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本章是本文开展分析的基础,通过对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环境的界定,确立内部环境是企业风险管理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它促成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的逐步融合,以使企业能够更加健康地长远发展。本章还对企业内部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使企业更好地认识内部环境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本章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各个发展阶段、内涵与本质、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三个层次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握内部控制的发展进程、发展趋势、各环节的控制。通过对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分析,可以了解内部控制和内部环境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共同推进企业有效运行所起的作用。

第三章,我国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本章是本文的主干,本章结合大量真实的案例分别对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我国企业内部环境的分析主要是通过管理者的正直与道德价值观问题、公司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问题、风险管理哲学与偏好问题、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问题和企业风险控制文化问题展开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主要是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三个层次来进行分析的。希望通过本章的分析帮助找到我国企业长期以来无视风险、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以遏制此类事件的频频发生。

第四章,本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了完善和加强我国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几点设想和思路。

第五章,结论与启示。本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对本文观点作了全面总结,对本论题的研究作了一个展望。

本文的研究视角创新及主要观点创新表现在:

1、研究视角创新。已有的文献更多地是立足于COSO框架下的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研究,并且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的也很少。本文尝试以风险管理为视角,在《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RM框架下研究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推动企业实现目标的互动关系。

2、强调完善的内部环境及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包含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实现机制。这样,企业的内部环境才能得到改善,内部控制才具有实效。企业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如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会被忽视,道德风险凸现,虚假信息、经济舞弊以及无视风险等行为也得不到有效控制。

3、强调严格而有效的监管,实际上将更能起到激励企业管理者的作用。一味对管理者加大激励并不一定能减少欺诈行为。必须注重法律的威慑力,并辅之以“严刑峻法”,迫使管理者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工作。

6.学位论文戴胜利企业营销风险传导机理与实证研究2009

近几年,一大批知名企业被营销危机和营销失败笼罩,过去曾经是领导市场潮流的风云企业,现在却陷入亏损甚至破产的困境。总结这些企业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这些企业对风险的处理能力不足,最后导致危机的发生,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甚至给企业带来了灾难。这些现象表明,加强中国企业的营销风险研究,尤其是营销风险传导研究,强化中国企业的营销风险意识,建立企业自己的营销风险管理体系,已经非常紧迫。但是通过对有关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关于风险的研究很多,但主要是集中在风险的识别、分析、预警以及控制等方面,关于传导的研究也很多,但主要是针对货币政策传导、金融市场间金融传导、知识传导等方面,而把风险与传导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不多。

该论文沿着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的文献综述——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的理论基础——营销风险传导的关键构成要素——营销风险的传导过程——营销风险传导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营销风险传导能力的评价——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管理策略——营销风险传导的实证分析这一逻辑主线,综合运用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系统论、经济计量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理论与方法,从风险传导的角度对企业营销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了企业营销风险传导动态过程图,并深入研究了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的风险源、传导路径和载体、风险传导的风险接受体、风险传导的促动机制等关键传导要素,揭示了企业风险传导的特征和基本规律,提出了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的测度方法,并探讨了基于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的风险管理策略,并构建了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的管理策略模型——倒置漏斗模型。全文具体框架如下:

第1章是关于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一般介绍;第2章首先对企业营销风险进行了介绍,然后对营销风险传导内涵及形成机理、营销风险传导的表现形式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第3章主要是关于营销风险传导的关键构成要素及传导过程的分析研究。首先介绍营销风险源和风险因子、营销风险传导载体、营销风险传导路径、营销风险接受体和风险传导促动机制,在此基础上,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营销风险传导过程进行了分析;第4章主要对营销风险传导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在这一章里,首先界定了营销风险传导指标选择的原则及方法,然后确定了营销风险传导的衡量指标,最后确定了营销风险传导衡量指标的权重;第5章主要是营销风险传导的测度与评价。文中首先分析了基于灰色层次分析的评价模型,并分别对企业营销风险源风险状态、企业营销风险承载能力、企业营销风险传导能力、企业营销风险消化能力的测度进行了研究,然后把这几个方面的测度结合起来,并构建模型对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状态进行测度,在这一章里,本文还用熵权系数法对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管理能力进行了比较,这种方法使得对多个企业的风险传导管理能力进行排序的时候,不需要把每个企业的风险传导管理能力值全部计算出来,就能实现对他们进行排序,为择优选择提供了简便的方法;第6章探讨了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管理策略——“倒置漏斗模型”管理法。在这一章里,论文首先界定了营销风险传导管理的原则,然后提出了营销风险传导管理模型——“倒置漏斗模型”,并分别提出了基于营销风险传入的管理策略——漏斗底的管理策略、基于柔性的风险传导管理策略、基于营销风险传出的管理策略——漏斗口的管理策略;第7章主要是结合白酒行业具体情况对白酒企业营销风险传导进行实证研究。在这一部分,本文首先对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销风险概况进行了介绍,然后构建了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管理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度,最后结合白酒行业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营销风险管理策略;第8章主要是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7.期刊论文王晓龙.伍岳风险管理框架下的企业战略并购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商业时代2009,""(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战略并购已成为企业并购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战略并购过程中战略风险、交易风险和整合风险的存在及相互影响,为企业并购目标的实现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借鉴最新的COSO报告的八大风险管理要素,力求建立起企业战略并购风险管理体系,以期防范和控制企业战略并购过程中的多种风险.

8.学位论文金芬从“天津磁卡”看我国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管理2006

本文对我国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文章共分为五部分,按照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八个构成要素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相关研究背景、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与启示;第二部分是介绍项目投资与项目投资风险的概念、特点以及引起项目投资风险的因素;第三部分详细介绍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第四部分是针对“天津磁卡”公司目前整体搬迁的投资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分析,针对各项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最后得出分析结论并针对目前我国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9.学位论文齐大海广发证券经纪业务风险管理研究2008

证券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及其管理是证券公司经营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证券经纪业务是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主导业务,因其风险管理不善而导致证券公司被托管清算甚至倒闭的事件在近几年时有发生。证券经纪业务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证券市场各方的重视,广发证券也是如此,经纪业务作为公司的重要基础业务,其收益占公司总体收益的比重较大,近几年来均达到60%以上,经纪业务的成败,严重影响着公司的总体发展。对广发证券经纪业务的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研究,以保证其经纪业务在可控风险下的高效运营,成为公司当前乃至今后的一个迫切的、长期的任务。同时,通过对广发证券经纪业务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研究,也期望为证券同业提供一定借鉴。

本文以广发证券经纪业务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在综述前人关于风险管理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尤其是在评述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和IOSCO《证券公司及其监管者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指引》两个报告中相关风险管理框架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图表、数据、例证等数据资料,系统分析广发证券经纪业务风险及管理现状,研究评判其风险管理构成要素的完备性与有效性,分析其风险管理的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并进一步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本文大体分为六章内容,除第一章绪论外,第二章介绍了中外关于风险管理的若干研究成果,尤其是COSO和IOSCO关于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若干构成要素的内容。第三章描述广发证券经纪业务、风险及管理现状。第四章从风险类型和风险管理要素这两方面评价广发证券经纪业务风险管理。第五章在上述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改进的对策建议。最后第六章为结束语,总结全文并提出风险管理还需注意的问题,及全文写作的感想。

10.学位论文彭明生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能力与机制研究2007

证券市场的良性运转对国民经济的安全至关重要,规范的证券市场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促进市场发展、有利于发挥证券市场各项功能、更有利于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在加入WTO后,国内证券公司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面对国外投资银行的挑战,国内证券公司强化风险控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近些年来,我国一大批证券公司因管理失控、经营粗放等问题而被撤销、关闭或行政接管,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薄弱造成的后果已经相当严重。证券公司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须从加强外部监管和强化内部控制建设两方面入手,国外证券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外部监管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证券公司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建设则是根本性措施。国外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有关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方面,主要通过建立各种风险控制模型,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风险内部控制,国内证券公司真正出于自身健康发展需要而进行风险控制的还不多,风险控制体系还不完善,加强和完善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在吸收和借鉴证券界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能力和内部控制机制的概念、构成要素;探讨了内部控制能力和内部控制机制之间的相互依托关系和内部控制能力和机制的构建;从风险管理的视角下探讨了证券公司的内控机制创新问题;从证券公司的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程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如何提升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能力。最后试图构建一套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平衡记分卡引入内部控制机制评价中,以期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能力和内部控制机制的评价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

全文共分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是全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该章首先回顾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演进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发展经历了制度观—

--过程观——风险观的演进历程,揭示了内部控制的本质是针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接着对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需求动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证券公司由于在证券市场上同时担任多种角色(发行中介、交易中介、投资者、融资者、信息提供者等)而处于证券业的核心位置,从而成为证券业风险的聚合处和焦点。对于证券公司来说,风险是无处不在的,这就使证券公司风险的控制成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第二部分(第二章)是全文研究的概念基础。该章界定了内部控制能力和内部控制机制的概念,探讨了内部控制能力和内部控制机制的构成要素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依托关系。文章认为内部控制能力是指按照系统来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存在将使内部控制实现一体化,能更好地体现内部控制的内在逻辑和运作规律。这种内部控制能力应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风险控制与应对能力、信息沟通与反馈能力、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能力四个方面。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是公司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机制,它把整个证券公司看成是一个总系统,并把构成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要素看成是一个个子系统,根据各系统制定一套完善而又严密的纵横联系的程序和方法,使各项经济活动在各个职能部门和环节之间保持分工、协调、均衡和衔接,自动监督检查,纠正错误,使各项经济活动按照企业的方针、政策、计划的要求正常地进行,以完成计划,实现预定的目标。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能力与内部控制机制是通过管理目标联系起来的,证券公司管理人员为了实现其管理目标,必然要注重内部控制能力的培养以规避风险,而内部控制机制是内部控制能力形成的系统保障;内部控制能力是内部控制机制设计和实施效果的体现,如果没有建立健全并确保内部控制机制有效性,证券公司风险就得不到必要的防范和化解,内部控制能力就表现出缺失的现象。内部控制机制应从权责机制、组织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监控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

第三部分(第三、四、五章)是全文研究的主体部分。第三章是结合第一章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核心一风险管理对第二章内部控制机制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从风险管理的视角下探讨了证券公司的内控机制创新问题。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创新应从树立风险管理观念,引入首席风险管理官,建立风险的免疫机制和前馈机制,采用先进的VAR和BMP控制技术手段等方面加以创新;第四章从证券公司的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程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如何提升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能力。内部控制能力的形成和强化除了需要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作为系统保障外,还需从流程层次设计科学、合理的控制程序和方法。以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为例,详细阐述了经纪业务的每个流程步骤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从客户保证金存储与清算、资金的筹资、自有资金运用等资金流程提出具体的优化手段;第3-4章从动态角度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创新和内部控制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第五章从静态的角度对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能力和内部控制机制进行评价。该章在界定了内部控制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平衡记分卡引入内部控制机制评价中,试图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能力和内部控制机制的评价建立一套具有操作性的评价体系。

本文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创新:

1、从风险管理视角,界定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能力的科学含义,提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能力的构成、形成的制度保障及途径。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将免疫机制引入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研究中,将证券公司视为一个复杂自适应的有机体,将内部控制看作其免疫系统,既形象的模拟了“器官-行为-要素”的内部控制立体框架,又借鉴系统科学的先进理论,从而设计出符合证券公司新的经营环境的新的内部控制模式——免疫型内部控制。

3、从营销和风险管理双重视角对证券公司的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程的优化进行较为细致、深入的论述,具体探讨提升内部控制能力的路径。

4、内部控制能力提升和控制机制的创新,需要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本文系统地构建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平衡记分卡引入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中,为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政策制定者、监管者、参与者、行业协会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本文只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证券公司自身的角度来研究的。另外,本文所提出的内部控制设计理念、财务指标、模式等也缺少数据支撑,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65710095.html,/Periodical_zgkjzh200908080.aspx

下载时间:2010年9月25日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

学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国际金融 作者:付家琦 导师:周华 学号:33 班级:07级国际金融(2)班我国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提要 本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阐述本人对金融风险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对金融风险的定义进行介绍,从三个方面介绍金融风险的特质,并分六点分析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二部分,进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策略探究。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分别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管理策略,进而具体阐述了如何加强和促进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并推广到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策略。 第三部分,进行国家金融风险管理策略探究。根据所学知识,从五个方面对国家金融风险管理问题提出建议。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银行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主要由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倒闭、充足、改制以及部分企业缺少信用等原因,使得银行难以收回贷款。在随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银行为了避免这样的信用风险,转向大量购买国债。到目前为止,中国银行部门持有的国债高达万亿元人民币以上。2004年,由于石油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上升,以及预期利率上升使得国债价格下降,银行蒙受利率风险带来的损失高达上千亿元人民币。金融风险几乎是作为这个时代的烙印,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正文

一、对金融风险的理解 1. 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 金融风险是与金融活动相伴随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受放松管制与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与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下降,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居民甚至国家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严重。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如何把握机遇、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使金融活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金融风险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金融风险的文献可谓不少,但对金融风险的解释却不尽相同。美国经济学家克罗凯特将金融风险定义为:由于价格的不正常波动或大量的背负巨额债务及其结构恶化,使得它们在经济冲击下极为脆弱并可能严重地影响到的正常运行。而数理家和金融学家对金融风险的定义是不同的,后者从统计学的的角度分析,认为金融的就是金融风险。“不确定性”包括盈余的不确定性和亏损的不确定性这两方面内容,否则金融风险在统计学是无法计算的。为便于研究,我们在这里给出金融风险的定义如下:金融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 金融风险的特质 仅限于的融通与经营领域。由于金融风险是的一种特例,因而它只和于特定的领域。 其次,金融风险具有双重性。这是指金融风险既有可能给从事金融的主体带来的机会,也有可能给主体带来损失的机会。因此,它具有动态性和投机性。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工程项目实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科学合理的方式消除项目施工中的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及事故后果。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从而针对本车辆段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标准化和科学化。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机械设备、设施、存储、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施工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本项目工程范围内各个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及风险信息的更新。 2.职责 项目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管理的目的和范围。 生产副总协助风险管理和评价工作,成立风险管理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主持年终风险评审工作。 项目总工程师必须对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并组织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风险巡查,主持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 项目安质部是风险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项目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 3.风险管理和评价机构(详见附件: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图) 组长:经理 副组长:生产副总项目总工 成员:工程部安质部办公室 财务部经营部物资设备部 4.内容 风险分级制。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标准见表4.1.1

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4.1.2 表4.1.2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1、单位工程要详细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作业活动表,其内容包括作业区域、设备、人员和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2、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见重大危险源清单)。 3、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有效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 4、制定并保存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和生产过程的危险、生产使用的设备及技术的安全信息资料。 5、进行工作场所危险评价,包括事故隐患的辨识,灾难性事故引发因素的辨识,估计事故影响范围,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别 6、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级,并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 7、建立一套管理体制或控制措施落实工作场所危险评价结果,包括事故预防、减缓以及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8、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不可承受。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2011-11-22 17:04:46 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第2期 王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摘要:风险管理在五十年的发展中实现了从多领域分散研究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演进,本文对传统风险管理理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并对后危机时代的风险管理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 Abstract:Risk management transited from disperse study of multiple fields to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 last fifty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jor views about tradition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theory,and review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risk management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internal control,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各大金融机构的破产,使得风险管理再度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雷曼兄弟、美林等公司都曾经是风险管理的先行者,但还是在危机面前走向了破产,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从历史的脉络中来寻找企业风险管理的精要所在。 一、传统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出现,是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1963年梅尔和赫奇斯的《企业的风险管理》、1964年威廉姆斯和汉斯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出版标志着风险管理理论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认为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一种方法或是一种管理过程,而且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从此风险管理迅速发展,成为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风险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不利风险(也就是纯粹风险),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纯粹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所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风险回避和风险转移,保险则成为最主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风险管理对象的界定和区分,辨别出那些对企业只有不利影响的风险类型并着手解决,是传统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规范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标准【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与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等。 本标准适用于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各子(分)公司、直属单位、托管单位。子(分)公司、直属单位、托管单位可直接引用或转化为本单位管理标准,在转化过程中应保持公司统一设置的管理控制流程和过程控制基本规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财会[2008]7 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财会[2010]11号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国资发评价〔2012〕68号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鞍钢政发[2013]59号鞍钢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办法(暂行) 鞍钢政发〔2013〕75号鞍钢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与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公司 指攀钢集团有限公司。 3.2 各单位 指公司下属各子(分)公司、直属单位和托管单位。 3.3 XX 管理部门 公司规定的某项管理职能的主管部门。各单位对上述部门的确定和调整按相应的职责管理规定执行。 3.4 风险 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经营目标的影响。一般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可以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 3.5 全面风险管理 指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措施,以及构建风

安全风险评价管控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7140 安全风险评价管控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安全风险评价管控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风险评价 1、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2、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评价准则 企业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准则: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评价方法 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工作危害分析(JHA);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3)预危险性分析(PHA); 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6)故障树分析(FTA); 7)事件树分析(ETA); 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评价范围

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1.问题起源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问题的提出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及战后的德国,当时德国出现了近乎天文数字的恶性通货膨胀,企业经营程度的好坏已成为能否生存的严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开始研究企业风险,并制定了若干经营政策,以1915年著名学者莱特纳的著作《企业风险论》为标志。德国的风险政策,以理论性研究为主,以保护企业为目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在理论体系上结合了一些实际问题。德国学者强调处理风险的手段是风险的控制、分散、转移、回避和抵消等,至于应当选择哪一种,则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2.初步实践 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出现之初,美国的学术界对于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就已经有了认识。1921年,著名学者马歇尔在《企业管理》一书中提出了风险负担管理的观点,他提出了风险转移和风险排除的风险处理方法。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并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研究和探讨风险管理问题。 从此,对风险管理问题的理论探讨在一些大企业中开始初步实践并逐步展开。 3.概念产生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别是在西欧经济战后复苏时期,在欧美兴建了一大批的煤炭、水电、能源、交通、水利项目,由于很多项目工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涉及因素广泛,加之宏观和微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项目在质量、成本、进度管理本身面临着许多风险因素,于是,项目风险管理概念就应运而生。 4.独立学科 1963年,在美国出版了《企业风险管理》一书,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使风险管理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的学科。 5.风险划分 1987年,美国学者Cooper和Chapmen按照风险的特性将风险分为技术风险与非技术风险。1993年美国学者Tahetal应用风险分解结构原理对风险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1999年T ah和Carr在HRBS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用于风险的定性分析。2000年Zdoganmeal为了有效进行项目的风险管理,将项目的风险分为国家风险、政府风险和项目风险三大类,并形成决策策划程序,大大提高了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 6.领域渗透 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和建筑部门,广泛普及到了医药、化工、矿山等部门。随着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分析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美国风险管理协会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风险管理协会的建立和风险管理教育的普及,表明风险管理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7.管理准则 1983年,在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云集纽约的各国专家学者,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这标志着风险管理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8.走向全球 国外一些大型土木工程项目均采用了风险管理,如美国的英国伦敦地铁项目、华盛顿地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八大要素

1、目标职责:目标、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识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修订) 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 4、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检测 检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 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变 更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测预警 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应急救援信 息系统建设、应急处置、应急评估 7、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 8、持续改进:绩效评定、持续改进 5、核心要求 5.1目标职责 5.1.1目标 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5.1.2机构和职责 5.1.2.1机构设置 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5.1.2.2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5.1.3全员参与

标准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专业培训考试题

标准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专业培训考试题单位:掘进区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2分) 1、井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权重系数是( )。 A.0.1 B.0.2 C.0.3 D.0.4 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年度辨识评估标准有( )项要求。A.1 B.2 C.3 D.4 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专项辨识评估标准有( )项要求。 A.1 B.2 C.3 D.4 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保障措施要求标准有( )项。 A.1 B.2 C.3 D.4 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组织机构与制度要求标准有( ) 项。 A.1 B.2 C.3 D.4 6、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要求建立以( )负责的体系 A.总工程师 B.机电副矿长 C.矿长助理 D.矿长 7、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要求必须建立( )项制度。 A.1#B.2#C.3 8、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要求明确安全风险的辨识范围、( )。 A.程序 B.要求 C.方法 9、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重点对( )项危险因素进行管控。 A.1 B.5 C.6 D.10 10、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开展( )次专项辨识: A.1 B.2 C.3 D.4 11、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进行( )次专项辨识。 A.1 B.2 C.3 D.4 12、本矿出现重大事故隐患后进行( )次专项辨识。 A.1 B.2 C.3 D.4 13、本矿出现涉险事故隐患后进行( )次专项辨识。 A.1 B.2 C.3 D.4 14、在划定的重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 )。 A.总数 B.上限 C.下限 15、安全管控措施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 )。 A.方法 B.程序 C.措施 16、每年至少组织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 )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 A.1 B.2 C.3 17、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保障措施标准中信息管理有( )项要求。 A.1 B.2 C.3 18、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保障措施标准中教育培训有( )项要求。 A.1 B.2 C.3 19、( ) 每月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 A.总工程师 B.机电副矿长 C.分管负责人 D.矿长 20、安全管控中相关领导每月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 )次检查分析。 A.1 B.2 C.3 D.4 二、判断题(20小题,每题2分) 1、井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权重系数是0.5。() 2、井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满分是80分。() 3、井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位于第3部分。() 4、井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分为4部分。() 5、井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组织机构位于位于标准第2部

xx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xx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x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机关、直属机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以下统称“各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影响。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战略目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最大限度减少或降低风险损失,为实现公司发展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五条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辨识与评估、选择风险管控策略、制定并实施风险管控方案、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实施评价监督与改进等内容。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 第六条公司董事会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一)人员组成 主任委员:董事长 副主任委员:总经理 委员:董事会成员 (二)主要职能 1.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规划,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指导重大风险

管控工作; 2.审议并向董事会提交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3.审议年度风险管理工作的计划、风险评估结果、重大风险应对方案等; 4.组织对公司拟进入的行业和产业进行风险评估; 5.审议公司范围内重大决策、投资等项目的风险评估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为董事会的决策提供依据; 6.推动公司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24429 5F6D 彭M33721 83B9 莹-g24706 6082 悂 7.办理董事会授权的有关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风险管理办公室 公司成立风险管理办公室,与审计部合署办公,在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一)人员组成 主任:公司分管领导 副主任:审计部部长 成员: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审计部分管副部长、审计部风险管理专责人员。 (二)主要职能 1.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2.负责拟定年度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3.负责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重大风险管控情况; 4.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各单位专项风险评估工作; 5.负责组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专责人员的业务培训; 6.负责起草年度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7.完成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有关工作。 第八条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按照风险管理工作要求,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明确风险管理专职人员与岗位职责,完善风险管理流程。 第三章风险辨识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及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手册中将危险源分布情况分别制定管理标准和管控措施,明确责任岗位,确保技术、人员有保障。为保证该工作有效开展,制定安全风险控制领导小组。 一、安全风险控制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区长支书 副组长:各副区长、工会主席、技术主管、技术员 成员:各队队长、班长、验收员及机电工长 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及规范。 2、负责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及规范。 3、负责组织风险管控措施及规范方面的培训。 4、负责组织风险管控措施及规范进行动态更新。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科学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治理隐患,防止大事故为目标,以落实责任为重点,全面排查治理隐患,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超前预控,规范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一般事故,防范较大事故,杜绝和遏制重大事故。 四、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一)名称:瓦斯 管理标准:根据井下条件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 防范措施:1、工作面要有足够的风量,保证风筒接口严密不漏风,风筒距掘进工作面的距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爱护通防设施、做好一通三防工作。 2、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和自动切换功能,巷道内瓦斯探头,实现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禁止任何人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 3、杜绝无计划停电停风。 4、井下电气设备杜绝失爆;

5、井下任何地点发现瓦斯超限或积存时,必须做到先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并汇报调度室和通风区值班人员,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6、井下所有爆破地点都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三人连锁爆破制"及三人连锁发爆器使用制度; 7、严格执行“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二)名称:顶板 管理标准: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地质条件变化时有补充措施;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防范措施:1、掘进工作面按标准化进行顶板管理,现场严格按照设计循环进度施工,坚持正规循环作业,每次爆破后及时找顶,使用好临时支护,必须紧跟迎头,永久支护合格。最大空顶距符合作业规程规定,严禁空顶作业。 2、两帮及时支护,滞后符合规程要求,锚索距迎头的距离符合规程规定,严禁滞后。 3、锚网支护巷道的锚杆(索)规格、间排距、角度、锚固力定期检查,支护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4、坚定执行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当顶板下沉、压力较大及变形严重时,根据顶板离层仪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审帮问顶”制度,做好顶板检查。 6、加强后路巷道日常找顶及维修工作,对后路顶帮情况经常检查,发现巷道有失修、变形、底鼓等现象及时进行维修。 (三)名称:爆破 管理标准:爆破材料合格;存放地点周围有明显标志;防爆器的钥匙由放炮员随身携带。 防范措施:1、放炮工作由专职爆破工担任,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三人连锁爆破制”和三人连锁发爆器使用制度。必须认真执行爆破汇报制度。由带班班队长向矿调度室报告瓦斯、煤尘、支护、切电等情况,经同意后方可进行爆破,严禁擅自爆破。 2、放炮前必须由放炮员亲自装配引药,做引药必须在顶板完好的地点进行操作,要避开电气设备和导体,严禁坐炮箱。 3、装药前爆破工要检查工作面的通风,瓦斯、煤尘、防尘喷雾,洒水等情况,如有瓦斯积聚,煤尘增大,通风不良等隐患,不得装药。

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

张琴陈柳钦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天津,300071)(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 【内容提要】本文从风险的涵义和分类的分析入手,介绍了传统风险管理向整体化风险管理过渡的历史演变过程;其次从人们的安全性需求、风险成本和公司相关权益方要求的角度论述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其中着重介绍了风险的各种成本以及如何通过对风险交易成本的控制来提升公司价值;文章的的三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是对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趋势——全面风险管理相关内容的介绍,不仅对国内外的全面风险管理经典著作进行了评述,还对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比较认可、应用比较多的COSO和GARP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新的整合型避险工具做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资产型避险工具;负债型避险工具;股权型避险工具 美国著名金融学家彼得·伯恩斯坦在其金融学巨著《与天对弈:关于风险的精彩故事》中认为,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它甚至“超越了人类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方面取得的进步”①。然而,在我国的风险管理实践中却出现了对风险管理各方面概念的理解不清,对风险管理的作用的怀疑,甚至认为风险管理相关费用的支出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与企业价值增长目标相矛盾的现象。基于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增强人们对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理解,本文从风险的涵义入手,从传统风险管理到新型的全面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理论及其演进过程进行了一次梳理。 一、从传统风险管理到整体化风险管理 1、对风险的认知。目前对风险的概念和分类,无论在业界还是理论界、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关于风险的定义,比较常见的定义涉及到不确定性、概率、损失、波动性、危险等含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⑴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一种观点认为风险等同于结果的不确定性②。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未来状态不能确切知道或掌握,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与变化缺乏信息与控制力。根据能否事前估计事件的最终结果又将不确定性分为可衡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衡量的不确定性。从不确定性角度出发,事物的结果可能是坏的,也有可能是好的,即潜在损失与盈利机会并存。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其名著《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认为:风险是可以测定的不确定性。美国的阿瑟·威廉姆斯等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如果肯定只有一个结果发生,则差异为零,风险为零;如果有多种可能结果,则有风险,且差异越大,风险越大。”我国保险界对风险的定义也大都和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如李秀芳在《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中认为:风险是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风险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事件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偏差,偏差越大则风险越大。卓志编著的《保险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和魏华林等编著的《保险学》也给出了类似定义。(2)风险是指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因为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风险与可能性(或概率)(Probability)有着必然的

风险分级管控标准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着)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

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安全标准化的内涵及基本概念

安全标准化的内涵及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安全标准化?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标准化——是动态的、是一个过程 1、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的意义 安全标准化是企业安全工作常规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安全标准化是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力措施。安全标准化为企业专项整治、安全评估,实现企业分级管理、分类指导提供了更高层面的平台,这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种有效途径。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能有效提高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推动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 1)安全标准化是预防事故、杜绝“三违”,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表明,事故的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起伤亡事故的后面都伴随着几千次的违章行为。安全标准化是以承诺、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为核心,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强调风险管理意识,将传统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 2)安全标准化是实施《安全生产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 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从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抓起,落实

安全责任主体,建立自我约束、持续发展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做好安全生产“双基”工作。 3)安全标准化是国家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力措施 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对高危行业实施许可制度,从制度保障、相关措施、作业条件几个方面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提出了13项基本要求,这13项基本要求要求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从制度、规章、标准、操作、检查等各方面制定具体的规范和标准,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满足高危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4)安全标准化是安全专项整治、安全评估和实现企业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进一步要求 从企业的安全基础工作入手,制定各种工种、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每个从业人员按照岗位标准进行操作,促使企业安全管理上水平、上台阶,从根本上解决本质安全的问题。 5)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种有效途径 安全标准化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创新、一个发展,突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和从业人员的根本利益,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愿望。 6)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以人为本”观念不断深化,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安全状况。安全标准化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安全工作做不好,失去了市场准入条件,企业就没有立足之地,要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2、危险化学品企业如何实现安全标准化

生产安全风险管理规定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49050 生产安全风险管理规定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生产安全风险管理规定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神华国能(神东电力)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下属发电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生产本质安全管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神华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本标准引用文件: (一)《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 (二)《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电监安全【2011】23号)

(三)《风险管理术语》(GB/T 23694—2009) (四)《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4353—2009) (五)《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27921—2011) (六)《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八)《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11) (九)《神华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神华集团公司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风险管控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规范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工作,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工作。 3、职责 3.1 公司主要负责人对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建立健全风险管控规章制度,组织制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教育和培训计划,保证风险管控经费投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督促检查,并定期开展“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组织制定风险事件应急预案或措施,及时、如实上报安全生产风险事件。 3.2安全质量部对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具体负责,主要职责包括:建立健全风险管控规章制度,制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教育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制定风险管控经费使用计划并监督实施,执行风险管控监督检查,监督落实“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制定风险事件应急预案或措施并监督实施,及时、如实上报安全生产风险事件,定期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总结和改进建议。 3.3公司的业务部门对本单位的风险管控具体负责,职责包括:落实风险管控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及时、如实上报安全生产风险事件,参加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教育和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向安全管理部门进行风险管控工作汇报和改进建议。 3.4公司基层单位实施具体风险管控,职责包括:落实风险管控规章制度,开展风险监测预警、警示告知、风险降低等风险管控工作,开展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工作,参加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教育和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向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工作汇报和改进建议。 4、风险辨识 4.1 确定辨识范围 公司根据业务经营范围,综合考虑不同业务范围风险事件发生的

独立性,以及历史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确定一个或以上风险辨识范围。 4.2 划分作业单元 按照风险管理需求“独立性”原则,根据业务范围、生产区域、管理单元、作业环节、流程工艺等进行作业单元划分,并建立作业单元清单。 4.3 确定风险事件 针对不同作业单元,结合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实际,综合考虑历史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确定各作业单元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 风险事件分析表见附表 1。 4.4 分析致险因素 针对不同作业单元,按照人、设施设备(含货物或物料)、环境、管理四要素进行主要致险因素分析。致险因素分析表见附表 2。 4.5 编制风险辨识手册 针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及其生产经营环节,按照相关法规标准和本规范相关要求,编制风险辨识手册,明确风险辨识范围、划分作业单元、确定风险事件、分析致险因素。 5、风险评估 5.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 风险等级主要由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程度(C)决定。 5.1.1 指标体系分级标准 (1)可能性指标分级标准 可能性统一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极高、高、中等、低、极低。可能性判断标准表见附表 3。 (2)后果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后果严重程度统一划分为四个级别,特别严重、严重、较严重、不严重。 后果严重程度判断标准表见附表 4、

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99

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1目的 对公司生产、经营、服务和后勤保障等活动及设备设施持续地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确定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改进措施,把风险降低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2范围 公司员工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以及由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3引用文件 (无) 4术语和定义

(无) 5职责和权限 5.1生产技术部 5.1.1生产部是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 5.1.2负责组织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负责制订风险评价准则,审核工作危害分析表(JHA)和安全检查表(SCL),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5.1.3组织编制公司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及控制改进措施。 5.1.4组织、检查、监督考核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 5.1.5组织评价人员的培训。 5.1.6组织内部设备、设施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5.1.7负责外界所提供的生产检修建设用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5.1.8负责组织检维修、技改技措、隐患治理类项目的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2011年11月22日17:04 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第2期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8 王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摘要:风险管理在五十年的发展中实现了从多领域分散研究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演进,本文对传统风险管理理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并对后危机时代的风险管理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 Abstract:Risk management transited from disperse study of multiple fields to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 last fifty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jor views about tradition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theory,and review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risk management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internal control,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