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规律探索一

初中数学规律探索一
初中数学规律探索一

初中数学规律探索一

1、评你根据表中Δ叠加的规律,探求叠加的层数与Δ个数之间的关系式:(02金华)

图示

层数 Δ个数求和关系式

1

1=12

2 1+3=22

3

1+3+5=32

4

……

…… ……

n

2、观察下列一组图形,根据其变化规律,可得第10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___(02连云港)

3、图1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结这个三角形的中点得到图2;再分别连结图2中间的小三角形的中点,得到图3,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请你根据每个图中三角形个数的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表填写完整:

图形编号 1 2 3 4 5 … 三角形个数

1

5

9

(2)在第n 个图形中有 个三角形(用含n 的式子表示)(02荆州)

3、如图,顺次连接正三角形的各边中点得到一个新的正三角形,再顺次连接新的正三角形的各边中点,有可得到另一个新的正三角形,……,如此下去,可以得到许多新的正三角形。如果设第一个正三角形的面积为1,请你推算出第n 个正三角形的面积为 。

4、如图:是用火柴棍摆出的一系列三角形图案,按这种方式摆下去,当每边上摆20(即n =20)根时,需要的火柴棍总数为 根。(03河北)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第4个

í1

í2

í3

?

??

???

?

??

?

??

?

??

???

?

??

?

??

?

???

?

?

1

=n 2=n 3

=n 第20题图

图1

2

5、用火柴棒按如图的方式搭一行三角形,搭一个三角形需3支火柴棒,搭2个三角形需5支火柴棒,搭3个三角形需7支火柴棒,照这样的规律下去,搭n 个三角形需要S 支火柴棒,那么S 关于n 的函数关系式是 (n 为正整数).

6、右侧各图形都是由若干个长度为1的小木棍摆成的,仔细观察后,请把下表补充完整

第几层 1 2 3 4 5 … n 小三角形个数 1 3 5 7 … 图形边长 1 2 3 4 5 … n 小三角形个数 1 4 9 16 … 木棍总数 3 9 18 30 … 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请计算出当图形边长为10时,图中所含小三角形个数以及所需木棍总根数。

7、观察下列图形:

① ② ③ ④

根据图①、②、③的规律,图④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

3.观察下列一组图形,根据其变化规律,可得第10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

18、(05舟山)某军事行动中,对军队部署的方位,采用钟代码的方式来表示。例如,北偏东30°方向45千米的位置,与钟面相结合,以钟面圆心为基准,时针指向北偏东30°的时刻是1∶00,那么这个地点就用代码010045来表示。按这种表示方式,南偏东40°方向78千米的位置,可用代码表示为 。

7. (05安徽)一列火车自A 城驶往B 城,沿途有n 个车站(包括起点站A 和终点站B),该列火车挂有一节邮政车厢,运行时需要在每个车站停靠,每停靠一站不仅要卸下已经通过的各车站发给该站的邮包一个,还要装上该站发往下面行程中每个车站的邮包一个.

例如,当列车停靠在第x 个车站时,邮政车厢上需要卸下已经通过的(x-1)个车站发给该站的邮包共(x-1)个,还要装上下面行程中要停靠的(n-x)个车站的邮包共(n-x)个.

(1)根据题意,完成下表:

(2)根据上表,写出列车在第x 车站启程时,邮政车厢上共有邮包的个数y(用x 、n 表示). (3)当n=18时,列车在第几个车站启程时邮政车厢上邮包的个数最多?

10.(05毕节)一条直线上有若干个点,以任意两点为端点可以确定一条线段,线段的条数与点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探究表内数据间的关系,根据发现的规律,填写表中空格。

4、在同一平面内,1个圆把平面分成0×1+2=2个部分,2个圆把平面最多分成1×2+2=4个部分,3个圆把平面最多分成2×3+2=8个部分,4个圆把平面最多分成3×4+2=14个部分,那么10个圆把平面最多分成 个部分.(02武汉)

6、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填空。你能比较两个数20022001和20012002的大小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把问题一般化,即比较1+n n 和()n n 1+的大小(1≥n 的整数).然后,从分析,这些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归纳,猜想出结论。

(1)通过计算,比较下列①~③各组两个数的大小(在横线上填)、=、(号)

①122___1;②233____2;③344_____3;④4554>;⑤5665>;⑥6776>;⑦7887>…… (2)从第(1)小题的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1

+n n

和()n

n 1+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面归纳猜想得到的一般结论,可以得到20022001____20012002(填> 、=、<号).(02龙岩) 7、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2进1”,如(1101)2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1×23

+1×22

+0×21

+1×20

=13, 那么 将二进制数(1111)2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数( )(02扬州) A .8 B .15 C .20 D .30

7、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数是十进制数.而计算机使用的数是二进制数,即数的进位方法是“逢二进一”。

二进制数只使用数字0、1,如二进制数1101记为1101)2(,1101)2(通过式子1

20212123+?+?+?可

1O

1

A

B 以转换为十进制数13,仿照上面的转换方法,将二进制数11101)2(转换为十进制数是( ) (A )29 (B )25 (

C )4 (

D )33

23、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2进1”,如2)1101(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1×23

+1×22

+0×21

+1×20

=13, 那么 将二进制数2)1111(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数 ( ) A .8 B .15 C .20 D .30

23、我们平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如:91031061022639123+?+?+?=表示十进制的数要用10个数码(又叫数字):0,1,2,3,4,5,6,7,8,9.在电子数字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要两个数码:0和1。 如:二进制中

012212021101?+?+?=等于十进制的数5,

02234212121202110111?+?+?+?+?=等于十进制的数23, 那么二进制中的1101等于十进制的数_______.(2001金华衢州)

8、已知4个矿泉水空瓶可以换矿泉水一瓶,现有16个矿泉水空瓶,若不交钱,最多可以喝矿泉水( )

A. 3瓶

B. 4瓶

C. 5瓶

D. 6瓶

2.(05南京)如果将点P 绕定点M 旋转180°后与点Q 重合,那么称点P 与点Q 关于点M 对称,定点M 叫做对称中心。此时,M 是线段PQ 的中点。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O 的顶点A 、B 、O 的坐标分别为(1,0)、(0,1)、(0,0)。点列P 1、P 2、P 3、…中的相邻两点都关于⊿ABO 的一个顶点对称:点P 1与点P 2关于点A 对称,点P 2与点P 3关于点B 对称,点P 3与P 4关于点O 对称,点P 4与点P 5关于点A 对称,点P 5与点P 6关于点B 对称,点P 6与点P 7关于点O 对称,…。对称中心分别是A 、B ,O ,A ,B ,O ,…,且这些对称中心依次循环。已知点P 1的坐标是(1,1),试求出点P 2、P 7、P 100的坐标。

3.(05海南)△ABC 在方格纸中的位置如图9所示.

(1) 请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得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1)、

B(1,-4),并求出C 点的坐标;

(2) 作出△ABC 关于横轴对称的△A 1B 1C 1,再作出△ABC 以坐标原点为旋转中心、

旋转180°后的△A 2B 2C 2,并写出C 1、C 2两点的坐标;

(3) 观察△A 1B 1C 1和△A 2B 2C 2,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能否由另一个三角形经过某种

变化而得到?若能,请指出是什么变换?

22.(05杭州)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2,1),O 为坐标原点.请你在坐标轴上确定点P,使得ΔAOP 成为等腰三角形.在给出的坐标系中把所有这样的点P 都找出来,画上实心点,并在旁边标上P 1,P 2,……,P k,(有k 个就标到P K 为止,不必写出画法)

A B C

图9

11、观察下列各式:

111222233334222+=?+=?+=?……

……

请你将猜想到的规律用自然数n n ()≥1表示出来__________________。(01福州)

11、观察下列顺序排列的等式:

9×0+1=1, 9×1+2=11, 9×2+3=21, 9×3+4=31, 9×4+5=41,

…… .

猜想:第n 个等式(n 为正整数)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北京)

13、观察下列各式:1×3=12

+2×1,

2×4=22+2×2, 3×5=32+2×3, … …

请你将猜想到的规律用自然数n (n ≥1)表示出来: . (03福州)

6.(02西城)观察下列各式:

12×2=1

2

+2,

23×3=2

3

+3,

34×4=3

4

+4,

45×5=4

5

+5, ……

想一想,什么样的两数之积等于这两数之和?设n 表示整数,用关于n 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观察下列算式:

221= 422= 23=8 24=16 25=32 26=64 27=128 28

=256 ……

通过观察,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写出89

的末位数字是 .(01黑龙江)

13、观察下列各式:

第1个等式:2×4=12

+ 4×1 + 3; 第2个等式:3×5=22 + 4×2 + 3; 第3个等式:4×6=32 + 4×3 + 3; 第4个等式:5×7=42 + 4×4 + 3; ………………………………………

请用含正整数n 的式子表示第n 个等式为 .

13、下面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1,2,4,8,16,……,第2002个数应是( )

A 、2002

2

B 、2002

2

-1 C 、2001

2

D 、以上答案不对

(完整版)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图形找规律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图形找规律 1.探索常见图形的规律,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⑴填写下表: ⑵照这样的规律搭建下去,搭n 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2.若按图2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 ⑴一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 人。 ⑵按照上图方式继续排列桌子,完成下表: 3.如果按图3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⑴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张呢?n 张呢? ⑵教室有40张这样的桌子,按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8张大桌子,共可坐 人。 ⑶在⑵中,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则共可坐 人。 4.如图,把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分等分成两个面积为2 1 的矩形,接着把面积为2 1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41的正方形,再把面积为41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8 1的矩形,如此进行下去,试利用图形提示的规律计算: =+++++++256 11281641321161814121 5.把棱长为a 的正方体摆成如图的形状,从上向下数,第一层1个,第二层3个……按这种规律摆放,第五层的正方体的个数是 例8.观察下列图形并填表。 个数 1 2 3 4 5 6 7… n 32 1 2 1 41 81 161 1 1 2

6.用黑白两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所示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 (1)第4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 (2)第n 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 …… 7.下列每个图形都是若干个棋子围成的正方形图案,图案的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上都有)2(≥n n 个棋子,每个图案棋子总数为S ,按下图的排列规律推断,S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子 来表示。 …… 8.观察与分析下面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填空。 ①5,9,13,17, , 。 ②4,5,7,11,19, , 。 ③10,20,21,42,43, , ,174,175。 ④4,9,19,34,54, , ,144。 ⑤45,1,43,3,41,5, , ,37,9。 ⑥6,1,8,3,10,5,12,7, , 。 ⑦0,1,1,2,3,5, , 。 ⑧180,155,131,108, , 。 ⑨5,15,45,135, , 。 ⑩60,63,68,75, , 。 9.(2010年山东省青岛市)如图,是用棋子摆成的图案,摆第1个图案需要7枚棋子,摆第2个图案需要 19枚棋子,摆第3个图案需要37枚棋子,按照这样的方式摆下去,则摆第6个图案需要 枚棋子,摆第n 个图案需要 枚棋子. 【关键词】规律 第三个 第一个 第二个 4 2 ==s n 8 3 ==s n 12 4 ==s n 16 5 ==s n … 第13题图

初中数学规律题总结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 (一)数列的找规律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 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 [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 1,2,3, 4, 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 (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 例如:1,9,25,49,(),(),的第n为(2n-1)2 (三)看例题: A: 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即:n3+1 B: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2n (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 0、3、8、15、24……, 序列号:1、2、3、4、5

初中数学规律题汇总(全部有解析)

初中数学规律题拓展研究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初中数学找规律试题

初中数学找规律试题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找规律试题练习 1.一根1m长的小棒,第一次截去它的,第二次截去剩下的,如此截下去,第N次后剩下的小棒的长度是()m。 2.如图,按一定的规律用牙签搭图形: ①②③ (1)按图示的规律填表: 图形标号①②③……⑩ 牙签根数…… (2)搭第n个图形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牙签。 3.已知1+2+3+...+31+32+33==17×33,求1-3+2-6+3-9+4-12+ (31) 93+32-96+33-99的值。 4.如图,在的内部从引出3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___个角;如果引出5条射线,有___个角;如果引出条射线,有__个角。 5.在数1,2,3,…,50前添“+”或“-”,并求它们的和,所得结果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请列出算式解答。 6.如果有理数a,b满足∣ab-2∣+(1-b)2=0, 求+…+的值。 7.在一单位为1cm的方格纸上,依右图所示的规律,设定点A 1 、 A 2 、A 3 、A 4 …、A n ,连结点A 1 、A 2 、A 3 组成三角形,记为,连结点 A 2 、A 3 、A 4 组成三角形,记为…,连结点A n 、A n+1 、A n+2 组成三角形,记为(n为正整数).请你推断,当的面积为100cm2时, n=. 8.请观察下列算式:(8分) ,,, 则第10个算为=,第n个算式为=

请计算+++…+ 9、x,-3x2,5x3,-7x4,9x5…… 10、如图:数出第n个图形的点数和线数。 ∣∣∣ —·——·—·— ∣∣∣…… —·—·— ∣∣ 1个“·”,4条“—”4个“·”,12条“—”……个“·”,条“—” 11、数出第n个图中三角形的个数: 一个三角形在里面内切倒三角形再切…… (1个)(5个)(9个)……() 12、N=2时,S=5;N=3时,S=9;N=4时,S=13……N与S之间什么关系 13.细心观察图形,认真分析各式,然后解答问题:(1)请用含有n(n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2)推算出OA 10的长;(3)求出的值.14.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小三角形“△”拼成的: …… ⑴⑵⑶⑷ 观察发现,第10个图形中需要个小三角形,第n个图形需要个小三角形。 15.有趣的平方和立方: 观察下列算式:23 4 5 1= + ?,24 4 6 2= + ?,25 4 7 3= + ?…请你在察规律之后并用你得到的规律填空:=502,第n个式子呢我们还发现1=12,1+3=22,1+3+5=32,1+3+5+7=42…我能运用这个规律算出3+5+7+…+33+35=。 135721 ++++++= ……() n______。而=n2

初中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

初中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 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初中数学找规律方法及练习

初中数学考试中,在10题或15题中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 初中考试中,通常考的是两种数列,一种是一次函数的,就是增加的幅度相同,也可以说是等差数列(一次函数的形式);增幅不同的,一般是二次函数的形式 1.等差数列:即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 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 2.二次函数的形式:即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 〔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

初中数学规律题(全部有解析)

规律题应用知识汇总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规律探索

规律专题 一、一级等差 方法:一次函数 二、二级等差 方法:二次函数 如:平方数、乘方数等 有一组数:1,2,5,10,17,26,……,请观察这组数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确定第8个数为 三、三级等差 立方数 四、正负交替 首项为负:()n1- 1-+n 首项为正:()1

五、循环类 将一列有理数﹣1,2,﹣3,4,﹣5,6,……,按如图所示有序排列 根据图中的排列规律可知,2018应排在“峰”______的位置()A.403,B B.403,C C.404,B D.404,C 六、日历类 如图是由50个奇数排成的数阵,用如图所示的框去框住四个数,并求出这四个数的和.以下的选项中,是这四个数的和的是() A.36 B.64 C.360 D.392 七、等式类、分数类等拆分找规律 1.观察下列一组数:,﹣,,﹣,……,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一组数的第100个数是. 2.观察下列关于自然数的等式: 12﹣4×02=1 ① 32﹣4×12=5 ② 52﹣4×22=9 ③ 根据上述规律解决下列问题: 猜想第n个等式(用含n的式子表示).

八、三角形数、杨辉三角 1.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用有序实数对(,)表示第排,从左到右第个数,如(4,3)表示实数9,则(7,2)表示的实数是。 【注】1,3,6,10…这列数的规律是 () 2 1 + n n 【真题】 (2015山西) (18省适应)

(16省适应) (18百校三) (18百校四) (17百校二)

(17百校三) (16百校三) (15百校一) (15百校二)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问题题型梳理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型 “规律探究类问题”是中考中的一棵常青树,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感与符号感,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判断等探索活动,得到图形或数式内在规律的一般通式。不仅有利于促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巩固和提高,也有利于自主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规律探究类问题一直成为命题的热点。 题型一、一阶等差规律 一阶等差规律意思是第一次做差差为常数。主要考察对图形变化的规律观察,从图形变化转化为数字变化,从数字变化中去发掘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可以直接观察图形得出规律,也可以通过套通项公式的方法找出规律,考试中单独考察这部分的概率很小,往往与其它形式一起结合考察。 1、规律分析:问题本质:前后的图形相比较,每一幅图形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保持图形增加(减少)的个数。 2、首差法通项公式(通法) (1)将题目的已知转为一组数据,第一个数记为1a 以此第n 个数记为n a (2)对这组数据两两之间做差,差为一个固定常数记为d ,即=d 后项—前项 (3)则该类型的规律为:任意的第n 项满足:d n a a n )1(1-+= (4)若记不住公式,上述数据转化为坐标点),(n a n ,设通项公式为:b kn a n +=,代入前2组数据,通 过解一次函数方法,即可得到通项公式; 例1、如图所示,摆第一个“小屋子”要5枚棋子,摆第二个要11枚棋子,摆第三个要17枚棋子,则摆 第30个“小屋子”要( )枚棋子. 【解析】用一阶等差实质进行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得:第1个图案中棋子的个数5个. 第2个图案中棋子的个数5611+=个.?. 每个图形都比前一个图形多用6个.∴第30个图案中棋子的个数为5296179+?=个.答案:179

七年级数学(上)探索规律类-问题及答案

1、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探索规律类问题 班级七(8)姓名袁野成绩 一、数字规律类: 1371321 ,,,……请你推断第9个数是31/49. 49162536 2、(20XX年山东日照)已知下列等式:①13=12;②13+23=32;③13+23+33=62; ④13+23+33+43=102;…………由此规律知,第⑤个等式是1^3+2^3+3^3+4^3+5^3=15^2. 3、(20XX年内蒙古乌兰察布)观察下列各式;①、12+1=1×2;②、22+2=2×3; ③、32+3=3×4;………请把你猜想到的规律用自然数n表示出来n^2+n=n*(n+1)。 4、(20XX年辽宁锦州)观察下面的几个算式:①、1+2+1=4;②、1+2+3+2+1=9; ③、1+2+3+4+3+2+1=16;④、1+2+3+4+5+4+3+2+1=25,……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请你直接 写出第n个式子1+2+3+…+n+(n-1)+(n-2)+…+1=n^2 5、20XX年江苏宿迁)观察下列一组数的排列:1、2、3、4、3、2、1、2、3、4、3、2、1、…,那么第2005个数是(A) A.1B.2C.3D.4 6、(20XX年山东济南市)把数字按如图所示排列起来,从上开始,依次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中间用虚线围的一列,从上至下依次为1、5、13、25、……,则第10个数为_41___。 第1行1 第2行-23 第3行-45-6 第4行7-89-10 (第6题图)第5行11-1213-1415 ………………(第7题图) 7、(05年江苏省金湖实验区)已知一列数:1,―2,3,―4,5,―6,7,…将这列数排成如上所示的形式:按照上述规律排下去,那么第10行从左边数第5个数等于-50. 二、图形规律类: 8、(20XX年云南玉溪)一质点P从距原点1个单位的A点处向原点方向跳动,第一次跳动到OA 的中点A处,第二次从A点跳动到O A的中点A处,第三次从A点跳动到O A的中点A 1112223处,如此不断跳动下去,则第n次跳动后,该质点到原点O的距离为An。 9、(20XX年江苏泰州)如下图是小明用火柴搭的1条、2条、3条“金鱼”……,则搭n条“金鱼”需要火柴6n+2根. …… 1条2条3条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汇总(含解析)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汇总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 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 ,其中a 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 为增幅,(n-1)b 为第一位数到第n 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 例:4、10、16、22、28……,求第n 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 位数是:4+(n-1) 6=6n -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 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 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 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 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 数是 10021- ,第n 个数是 n 12-。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 1,2,3, 4, 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 项是2 n -1,第100项是2100—1

初中数学教学规律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规律探索 发表时间:2010-02-25T15:40:03.217Z 来源:《学问》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李琳[导读] 初中数学“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具有问题性、探究性、循环性和开放性特点 ——对“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的考察 李琳(成都青羊实验中学四川成都610091)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对数学问题敏感性及数学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我国数学教学改革趋势与经验的分析,在相关教学理论的启发下,结合自身多年来的中学数学实践探索经验,吸收并整合情境教学与问题教学等国内同行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初中数“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规律;探索;教学模式 “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上,在现代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哲学指导下,以初中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基本思想为目标,形成相对稳定的、循环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有四个环节:(1)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激起学生的己有经验和对新知识的求知欲;(2)师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在个人的经验中各自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3)对各个方案进行交流、比较、讨论,给出相对合理的结论;(4)对上述结论进行检验、反思,进一步观察是否包含新的问题,从而在结论中提出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1、初中数学“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的宗旨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涵其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作为中学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责任,要教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然后经过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现代数学教学应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关注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思维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然而,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在初中流行的“教师讲学生练、一切为了考试”的单调重复的教学方式,正在一天天地消蚀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即使教师有时意识到要用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教学过程,往往也是由教师单方面提出问题,问题的产生也缺乏特定情境(尤其是学生熟悉的情境)的烘托和激发,学生依然是木然地对待问题。因而,我在实践中尝试探索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始终贯穿“情境—问题—讨论—反思”这几个基本要素和环节,其主旨在于:创造性地体现数学新教材内涵的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基;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求知: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在经常不断的思考、讨论和交流中,在迎接智慧挑战、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与乐趣,不断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提供多层次选择和发展空间;构建学生必须的共同基础,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2、初中数学“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初中数学“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设置问题情境一提出数学问题一思考、讨论、交流一得出结论、反思提高”。设置问题情境是教学的前提;目的是在情境中产生围绕教学目标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将带领师生开展思考、探究等教学活动;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思想,基本达成共识,得到相对合理的结论;对结论进行检验、反思;对已经解决的问题的结论进行讨论分析,提取其中包含的数学信息作为新的数学情境,进一步反思、质疑又提出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就这样不断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一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相互依赖,每一环节都为后一环节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而后一环节又将教学活动推向新的阶段。 3、初中数学“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的特征 初中数学“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具有问题性、探究性、循环性和开放性特点。首先,带有较强的问题性。设置情境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创设他们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能适当地提出问题,然后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具有明显的探究性。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仅要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书本上的问题,更要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学生从问题出发,经过思考、讨论与合作交流,主动提取数学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探讨并检验问题的结论。因此,该教学模式自始至终体现着明显的探究性。第三,具有循环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设置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反思提高”。在最后一个环节“反思”阶段进行讨论,仍然可以提出新的有意义的问题继续研究,接着便开始了又一个新的“问题、讨论、反思”环节,将教学活动推向更高阶段。在最后可以以“讨论”环节结束,也可以以“问题”环节结束,还可以以“反思”环节结束,下节课应从后面的相应坏节开始。所以,这一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相互依赖、不断延伸,形成循环形式。第四,具有开放性。本模式的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学生主体层面看,教学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作导向,但由于学生的个人兴趣、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差异,对情境中呈现的数学信息的识别和分析的角度也不同。因而,学生提出的问题会灵活多样,甚至会提出超前的、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从教师主导层面看,每堂课的结构和形式因课堂上师生的活动情况而不断变化;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因课堂的生成而需要适当调整。所以,一节课可以以提出问题、讨论、或者反思后带来的新的数学问题等任何一个环节结束,下次课当然以后面的相应环节开始。这样使本教学模式从内容到形式均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方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9。 [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3]钟启泉、张华:《.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作者简介: 李琳(1982--),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数学教师

初中数学找规律专题

中考找规律专题复习 1.一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式子:-2 a ,52a ,-83a ,11 4 a ,…,(a ≠0) 则第n 个式子是_▲_(n 为正整数). 2.观察下列等式: 221.4135-=?; 222.5237-=?; 223.6339-=? 224.74311-=?; ………… 则第n (n 是正整数)个等式为________. 3、观察数表 1 -6151-110A -4 -2015653-6-5-4-3-2 -1 1-1 11111 11 根据表中数的排列规律,则字母A 所表示的数是 . 4.下面是一个三角形数阵: ------------第1行 2 3 ------------------第2行 4 5 6------------------第3行 7 8 9 -第4行 …… 根据该数阵的规律,第20行第5个数是 . 5.将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则位于第六行第四十五列的数是 .

6.将正整数1,2,3,…从小到大按下面规律排列.若第4行第2列的数为32,则 ①n = ▲ ;②第i 行第j 列的数为 ▲ (用i ,j 表示).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 第n 列 第1行 1 2 3 … n 第2行 1+n 2+n 3+n … n 2 第3行 12+n 22+n 32+n … n 3 … … … … … … 7.正整数按下图的规律排列.请写出第20行,第21列的数字 . 8.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第1个数: 11122-??-+ ??? ; 第2个数:2311(1)(1)1113234???? ---??-++ + ??? ??????? ; 第3个数:234511(1)(1)(1)(1)11111423456???????? -----??-++ +++ ??????? ??????????? ;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 第五行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 1 2 5 10 17 ... 4 3 6 11 18 ... 9 8 7 12 19 ... 16 15 14 13 20 (25) 24 23 22 21 … ……

初中数学找规律

中考数学——找规律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一、棋牌游戏问题 1.4 张扑克牌如图(1)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o后得到如图(2)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 A.第一张B.第二张C.第三张D.第四张 2.)小明背对小亮,让小亮按下列四个步骤操作: 第一步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牌不少于两张,且各堆牌的张数相同; 第二步从左边一堆拿出两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出一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四步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几张牌放入左边一堆. 这时,小明准确说出了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你认为中间一堆牌的张数是. 4.(2004 年江西南昌)图(4)是跳棋盘,其中格点上的黑色点为棋子,剩余的格点上没有棋子.我们约定跳棋游戏的规则是:把跳棋棋子在棋盘内沿直线隔着棋子对称跳行,跳行一次称为一步.已知点A 为已方一枚棋子,欲将棋子A 跳进对方区域(阴影部分的格点),则跳行的最少步数为() A .2 步B.3 步C.4 步D.5 步 二、空间想象问题1.(2004 年泸州)把正方体摆放成如图(5)的形状,若从上至下依次为第 1 层,第 2 层,第3层,……,则第n 层有___个正方体. 2.(2004 年山东日照)如图(6),都是由边长为1 的正方体叠成的图形。

例如第①个图形的表面积为 6 个平方单位,第②个图形的表面积为 18 个平方单位,第③个图形的表 面积是 36个平方单位。依此规律,则第⑤个图形的表面积 个平方单位。 3.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右图(7),是一 个正方 体的平面展开图,若图中的“似”表示正方体的前面, “锦”表示右面,“程”表示下面.则“祝”、 “你”、“前”分别表示正方体的 图( 8) 4..观察下列由棱长为 1 的小立方体摆成的图形,寻找规律: 如图(8)①中:共有 1 个小立方体,其中 1 个看得见,0 个看不见;如图(8)②中:共有 8 个小立 方体,其中 7个看得见,1 个看不见;如图(8)③中:共有 27个小立方体,其中 19个看得见,8 个看不 见;……,则第⑥个图中,看.不.见.的小立方体有 个. . 图(1)是一个黑色的正三角形,顺次连结它的三边的中点,得到如图(2)所示的第2个图形(它 的中 间为一个白色的正三角形);在图(2)的每个黑色的正三角形中分别重复上述的作法,得到如图(3) 所示的第 3 个图形。如此继续作下去,则在得到的第 6 个图形中,白色的正三角形的个数是 . 木材加图工(厂1)堆 放木料的方式如图所图示(:2 )依 此规律可得出第 6 堆图木(料3 )的 根数是 。 你 前 祝 程 似 锦 图(7)

初中数学专题-探索规律练习及答案

初中数学专题-探索规律 题型一:递增关系(等差、等比)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边长为1、且顶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正方形为单位格点正方形.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四个顶点坐标分别是(-8,0),(0,4),(8,0),(0,-4),则菱形ABCD 能覆盖的单位格点正方形的个数是 个;若菱形A n B n C n D n 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2n ,0),(0, n ),(2n ,0),(0,-n )(n 为正整数),则菱形 A n B n C n D n 能覆盖的单位格点正方形的个数为 (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 48 n n 442 - 例2: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整数5,7,11,19,…,第6个整数为____ _,根据上述规律,第 n 个整数为____ (n 为正整数). 例3:一个正整数数表如下(表中下一行中数的个数是上一行中数的个数的2倍): 第1行 1 第2行 3 5 第3行 7 9 11 13 … … 则第4行中的最后一个数是 ,第n 行中共有 个数, 第n 行的第n 个数是 .29;12 -n ;322-+n n . 例4:小东玩一种“挪珠子”游戏,根据挪动珠子的难度不同而得分不同,规定每次挪动珠子的颗数与所得分数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挪动珠子数(颗) 2 3 4 5 6 … 所得分数(分) 5 11 19 29 41 … 按表中规律,当所得分数为71分时,则挪动的珠子数为 颗; 当挪动n 颗 珠子时(n 为大于1的整数), 所得分数为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8; 21n n +- 例5:观察下列等式: 1=1, 2+3+4=9, 3+4+5+6+7=25, 4+5+6+7+8+9+10=49, …… 照此规律,第5个等式为 . x y 8 -8 -4 4 O A B C D

2020中考数学规律探索专题复习(含解析)

规律探索 一.选择题 1.(2019?湖北省鄂州市?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A2、A3…A n在x轴上,B1、B2、B3… B n在直线y=x上,若A1(1,0),且△A1B1A2、△A2B2A3…△A n B n A n+1都是等边三角形,从左到右的小三角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S3…S n.则S n可表示为() A.22n B.22n﹣1C.22n﹣2D.22n﹣3 【分析】直线y=x与x轴的成角∠B1OA1=30°,可得∠OB2A2=30°,…,∠OB n A n=30°,∠OB1A2=90°,…,∠OB n A n+1=9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1B1=1,B2A2=OA2=2,B3A3=4,…, B n A n=2n﹣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1B2=,B2B3=2,…,B n B n+1=2n,再由面积公式即可求 解; 【解答】解:∵△A1B1A2、△A2B2A3…△A n B n A n+1都是等边三角形, ∴A1B1∥A2B2∥A3B3∥…∥A n B n,B1A2∥B2A3∥B3A4∥…∥B n A n+1,△A1B1A2、△A2B2A3…△A n B n A n+1都是等边三角形, ∵直线y=x与x轴的成角∠B1OA1=30°,∠OA1B1=120°, ∴∠OB1A1=30°, ∴OA1=A1B1, ∵A1(1,0), ∴A1B1=1, 同理∠OB2A2=30°,…,∠OB n A n=30°, ∴B2A2=OA2=2,B3A3=4,…,B n A n=2n﹣1, 易得∠OB1A2=90°,…,∠OB n A n+1=90°, ∴B1B2=,B2B3=2,…,B n B n+1=2n, ∴S1=×1×=,S2=×2×2=2,…,S n=×2n﹣1×2n=;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判断阴影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并求出每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2.(2019?四川省达州市?3分)a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称为a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为 =﹣1,﹣1的差倒数=,已知a1=5,a2是a1的差倒数,a3是a2的差倒数,a4是a3的差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讲解与总结[1]

1、新课引入 小时侯我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今天我们不妨重拾童年趣事,利用手中的火柴棒搭建一些常见的图形,探索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活动一:探索常见图形的规律,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⑴填写下表: ⑵照这样的规律搭建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注意引导学生概括“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 ①寻找数量关系; ②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③验证规律。 ★练习:四棱柱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五棱柱呢?十棱柱呢?n棱柱呢? 活动二:探索具体情景下事物的规律 问题1.若有两张长方形的桌子,把它们拼成一张大的长方形桌子,有几种拼法?

问题2.若按图2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 ⑴一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人。 ⑵按照上图方式继续排列桌子,完成下表: 问题3.如果按图3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⑴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张呢?n张呢? ⑵教室有40张这样的桌子,按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8张大桌子,共可坐人。 ⑶在⑵中,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则共可坐人。 活动三:探索图表的规律 下面是2000年八月份的日历:

⑴日历中的绿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⑵这个关系对其它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 ⑶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⑷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 ⑸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中考数学探索题训练—找规律 1、我们平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如2639=2×103+6×102+3×101+9×100,表示十进制的数要用10个数码(又叫数字):0,1,2,3,4,5,6,7,8,9。在电子数字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要两个数码:0和1。如二进制中101=1×22+0×21+1×20等于十进制的数5,10111=1×24+0×23+1×22+1×21+1×20等于十进制中的数23,那么二进制中的1101等于十进制的数 。 2、从1开始,将连续的奇数相加,和的情况有如下规律:1=1=12;1+3=4=22;1+3+5=9=32;1+3+5+7=16=42;1+3+5+7+9=25=52;…按此规律请你猜想从1开始,将前10个奇数(即当最后一个奇数是19时),它们的和是 。 3、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 输入 (1) 2 3 4 5 … 输出 … 21 52 103 174 265 …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的解题方法之欧阳歌谷创编

Equation Chapter 1 Section 1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的解法指导 欧阳歌谷(2021.02.01) 一、数式规律探究 1.一般地,常用字母n表示正整数,从1开始。 2.在数据中,分清奇偶,记住常用表达式。 正整数…n-1,n,n+1…奇数…2n-3,2n-1,2n+1,2n+3…偶数…2n-2,2n,2n+2… 3.熟记常见的规律 ① 1、4、9、16......n2② 1、3、6、10…… (1) 2 n n+ ③ 1、3、7、15……2n-1④ 1+2+3+4+…n= (1) 2 n n+ ⑤ 1+3+5+…+(2n-1)= n2 ⑥ 2+4+6+…+2n=n(n+1) ⑦ 12+22+32….+n2=1 6n(n+1)(2n+1)⑧ 13+23+33….+n3= 1 4n2(n+1) (9)2,4.8.16.32......2n 数字规律探究反映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3.观察法 例1.观察下列等式:①1×1 2=1- 1 2②2× 2 3=2- 2 3③3× 3 4=3- 3 4

④4×4 5=4- 4 5……猜想第几个等式为(用含n的式子表示) 分析:将等式竖排: ①1×1 2=1- 1 2观察相应位置上变化的数字与序列号 ②②2×2 3=2- 2 3的对应关系(注意分清正整数的奇偶) ③3×3 4=3- 3 4易观察出结果为: ③4×4 5=4- 4 5 例 2.探索规律:31=3,32=9,33=27,34=81,35=243,36=729……,那么32009的个位数字是。 3200的个位数字是。 分析:这类问题,主要是通过观察末位数字,找出其循环节共几位,然后用指数除以循环节的位数,结果余几, 就和第几个数的末位数字相同,易得出本题结果为: 4.作差法 例 3.将一正三角形纸片剪成四个全等的小正三角形,再将其中的一个按同样的方法剪成更小的正三角形…,如此继续下去,结果如下表: 则a n=(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对结果数据做求差处理(相邻两数求差,大数减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