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

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
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

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

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及其启示

一、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关于乒乓球运动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按多数人的看法,乒乓球运动创始于英国,并由网球运动派生而来的说法比较可靠。大约在19世纪后半叶,由于受到网球运动的启示,在一些英国大学生中,流行着一种极类似现在乒乓球的室内游戏,叫做“戈西马”(Goossime)或“弗利姆——弗拉姆”( Flim-Flam)。没有统一规则,有10 分、20分为一局的,也有50分或100分为一局的,发球时,可将球直接发到对方台面,亦可把球先发到本方台面再跳至对方台面。所用器材也和今天的大不一样。球拍是空心的,用羊皮纸贴成,形状为长柄椭圆形。为了不损坏家具,在橡胶或软木实心球外,往往包一层轻而结实的毛线。有时,在饭桌上支起网来打;有时索性就在地板上用两个椅子当作支柱,中间挂起网来打。虽然打起来不十分激烈,但颇有一番乐趣。

大约在1890年,有位名叫詹姆斯·吉布(James Gibb)的英格兰人到美国旅行时,偶然发现了一种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玩具球,弹跳力很强。于是,他就将这种球稍加改进后,逐步在英国和世界各地推广起来。也许因为此球在桌上打来打去发出了“乒乒乓乓”声音的缘故,英国一家体育用品公司,首先用“乒乓”(PingPong)一词作了广告上的名称。就这样,乒乓球才开始得此绘声之名。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原已在欧洲得到了较好开展的乒乓球运动不得不停顿了一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后,在蒙塔古等人的推动下,曾一度被冷落的乒乓球运动才又重新在英国活跃起来,并组织了一些由各地选手参加的全英乒乓球赛。1926年,由于发现了“乒乓”(Ping-pong)一词是商业注册名称,而且原英国乒乓球协会也缺乏代表性,因此便解散了原组织,重新成立了“桌上网球”(T able T ennis)协会。“桌上网球”这个名字一直沿用了数十年,国际乒联至今还采用着这个名字。汉语的乒乓球是从声音上得名的,但将其翻译成英文时,仍为“Table Tennis”。

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诞生及其发展简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许多国家都先后成立了乒乓球协会,各国之间的竞赛活动日益增多。1926年1月,在德国G.勒曼博士的倡议下,在柏林网球俱乐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当时参加会议的有英国、德国、匈牙利、瑞典等国的代表。会议最后决定成立临时国际乒联,并委托英国乒协举办一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

1926年12月6日至12月11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第一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比赛期间,在蒙塔古母亲家的图书馆里召开了会议,即第一次国际乒联全体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正式成立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的决议和国际乒联的章程,讨论了乒乓球比赛的规则,推选英国乒协的负责人蒙塔古为国际乒联第一任主席。由于其中的参赛国印度队属亚洲国家,因而决定将第一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改名为1926至1927年度的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第一届世乒赛只有男子团体、男于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混合双打和男子安慰赛等6个项目。因为当时参加比赛的女运动员一共才有16名,所以没有进行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比赛。参加男子团体赛的有7个队,比赛采用单循环的方法进行。几个队的水平相差不多,争夺比较激烈。如,英国队胜奥地利队5比4,奥地利队以5比4胜匈牙利队,匈牙利队又以7比2胜英国队。比赛局势错综复杂。最后,匈牙利队获得冠军,奥地利队获得亚军。以下的名次排列是:英国、印度、威尔士、捷克斯洛伐克、德国队。第一届世乒赛使用的是“甲古”牌乒乓球和“特玛”牌球台。运动员使用的球拍大多为光木板,也有少数人使用胶皮拍。男运动员有的穿着类似现在足球裁判员的竖条衬衣,有的穿长裤、毛衣或西服;女运动员穿短裙、长袜,也有穿大长裙的,但无人穿运动鞋。

根据首届国际乒联会议的规定,每年举行一届世乒赛。但第二届世乒赛因举办国的经济困难,推至1928年1月才在瑞典举行。此届比赛增加了女子双打项目。到1934年的第八届世乒赛,才增加了女子团体赛。从1940年至1946年,因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致使比赛中断,1947年3月,在法国巴黎举行了战后的第一次世乒赛(即第十四届)。在该届比赛中,又增加了女子安慰赛和元老杯赛。至此,世乒赛就有了10个比赛项目。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是每届都要举行的正式比赛项目;男、女单打安慰赛和元老杯赛为非正式比赛项目,必须由举办协会提出申请,经国际乒联批准后

才可进行。从1957年始,世乒赛改为每两年举行一届。直到今天为止,已举行了44届比赛。

三、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四个时期

世界乒乓球运动,如果从第一届世乒赛算起,至今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全盛时期(1926~1951年)

在这25年间,共举行了18届比赛,各届举办地点先后为:英国、瑞典、匈牙利、德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法国、英国、匈牙利、奥地利、英国、埃及、法国、英国、瑞典、匈牙利和奥地利。仅第十三届比赛在非洲的埃及举行,其余17届皆在欧洲举行。

在七个正式比赛项目中,先后共有117个冠军(因第十一届女单无冠军,故为118减1)。除美国选手取得8个冠军外,其余都由欧洲选手获得,占全部锦标的93.1%。此外,参加比赛的国家也主要是欧洲的。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故称此时期为欧洲的全盛时期。

在技术打法上,虽然第一届的男子单打冠军雅可比和前5届的女子单打冠军梅德尼扬斯基都是左右开弓的进攻型打法,但其后的世界冠军都是以削为主或削攻结合型打法。所以,就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主导打法是削球,指导思想为“自己少失误,让对方失误”。

削球打法在此时期得到如此大的发展,并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其原因大体有四个:第一,武器的作用。运动员大多使用的是胶皮颗粒胶,其特点为弹性小、易掌握,有一定的摩擦力,可使球旋转。很明显,这种球拍的特点是利守不利攻。用其进攻时,虽稳健有余,但速度、力量不足;用其防守时,既稳健又有旋转。

第二,规则的限制。当时的球台窄,为146.4厘米(现在是152.5厘米),球网高17厘米(现在为15.25厘米),球为软式球。这些条件都是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第三,榜样的作用,第二届世乒赛时,男子单打冠军由匈牙利的梅什洛维茨和贝拉克争夺。贝拉克已先胜两局,第3局又以20比18领先,但仅因急于进攻,不仅丢了此局,而且还输了整场的比赛。这场比赛对欧洲当时的技术发展方向影响很大,使他们更加确信:只有稳健的防守才是取胜的最好途径。于是,当时的乒乓球技术方向便朝着稳健的防守发展了。第四,当时的乒乓球运动还处于初级阶段,高级或难度大的技术还掌握不了。削球失误少,攻球失误多,

特别是重量级的大板扣杀,技术难度更大。作为当时的运动员来说,自然会趋易避难。第十一届世乒赛前,由于对比赛的时间没有限制,所以,多次发生“马拉松”式的乒乓球比赛。以第十届为例:1分球最多用了两小时20分钟,一场男子单打用了7个半小时;奥地利对罗马尼亚的男子团体决赛竟花费了31个小时。第十一届的女单决赛,已打了1小时45分钟,但双方仍未见高低,观众大多相继离去,少数观众甚至打起了瞌睡。最后,裁判请她们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胜负。因两位女将执意不从,致使这届女单冠军的宝座空设。显然这种冗长、乏味的比赛,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是不利的。在第十一届世乒赛之后,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进行了修改:球台加宽至152.5厘米,球网降到15.25厘米,比赛改用硬球;限制了比赛时间,一场5局3胜的比赛不得超过1小时45分钟,一场3局2胜的比赛不得超过1小时。此外,还作出了禁止发球前先用手指旋转球的美国那卡尔(Knuckle)式的发球方法。这些改革皆为攻球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削攻结合打法开始发展起来,而且还出现了一些以攻为主的选手。但由于时间有限,所以,攻球技术在当时还达不到战胜削球的水平。

(二)日本队称雄世界乒坛时期(1952~1959年)

日本乒协早在1928年就加入了国际乒联,但直到1952年才第一次参加世乒赛。手握海绵球拍、采用直拍全攻型打法的日本队,虽然只有三男二女运动员参加,却震动了整个世界乒坛。他们连续击败了许多欧洲防守名将,一鸣惊人地获得了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于团体和女子双打四项锦标。从此,世界乒乓球技术的优势开始由欧洲的削球转到了亚洲的攻球。进攻与防守成为当时世界乒乓球技术的主要矛盾。

此时期共举行了7届世乒赛(19~25届),共有锦标49个,日本队独拿24个,占全部锦标的49%,几乎达二分之一。特别是1954年的第二十一届世乒赛,日本队双获男、女团体冠军;在1959年的第二十五届世乒赛时,日本队竟然拿走了7项冠军中的6项,真是登峰造极了。50年代的日本选手所以获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勇于创新。50年代以前的世界乒坛是横握拍削球打法的天下,日本队却敢于独树一帜,采用直握拍的远台全攻型打法,令人耳目一新。海绵拍最早见于1951年的第十八届世乒赛上,由一名奥地利学法律的大学生使用。当时并未怎么引人注目。但日本选手将此拍稍加改变——把海绵变软,并与自己的传统进攻打法结合起来,就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功,将乒乓球技术推进到积极进攻的时代。其二,扎实的基本功。日本选手的基本功非常扎

实,尤其是正手攻球,动作稳定,击球力量大,遇到机会球基本上能做到百发百中,在关键时刻,自会显示出“艺高人胆大”的魄力。其三,顽强的意志。比赛中顺利或暂时落后时均能全力以赴,顽强奋战,其气势往往令对方生畏。由于海绵拍的出现,当时曾引起许多人的反对,甚至要求予以取缔。直至1959年,国际乒联才通过了一项关于球拍规格化的决定:球拍海绵上必须覆盖正胶粒胶皮或反胶粒胶皮,海绵和胶皮的总厚度不得超过4毫米,其中胶皮的厚度不得超过2毫米。应该说,球拍的革新,提高了乒乓球的速度和旋转,对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兴起(1961~1969年)

50年代末,正当日本队处于巅峰状态时,中国选手容国团在第二十五届世乒赛上,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1969年,共举行5届世乒赛。中国队仅参加了第二十六、二十七和二十八届的比赛。3届共计21个锦标,中国选手获得了11个,占全部锦标的52%。第二十九和三十届世乒赛中国队未能参加,但从当时的技术实力分析,中国队还是占上风的。具有“决、准、狠、变”独特风格的中国近台快攻打法和以“稳、低、转、攻”

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削球打法,把世界乒乓球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60年代初,日本运动员创造了一种新技术——弧圈球。由于它当时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旋转强烈,但弧线高、速度慢,所以,未能充分显示出应有的威力。不过,弧圈球对以后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复兴与欧、亚的争夺(1971~)

进入70年代,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欧洲选手经过了近20年的努力,终于闯出了一条新路。他们兼取中国快攻和日本弧圈球打法的优点,创造了弧圈结合快攻和快攻结合弧圈的两种新打法,从而走上复兴之路。直到1977年的第三十四届世乒赛时,虽然欧洲选手进步很大,但亚洲还是略占上风。31届至34届世乒赛,男团冠军仅32届被欧洲瑞典队夺得,其余3届皆为中国队所获;男单锦标,欧亚各得2个;女团、女单桂冠,4届非亚洲莫属。从1979年的第三十五届始,到1987年第三十九届这一阶段,在男子方面,欧亚两洲呈势均力敌的局面;在女子方面,亚洲强于欧洲。欧洲选手自从走上速度与旋转结合之路后,就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但只因在技术上还存在着某些漏洞(如反手发力攻欠缺、

不擅处理台内球以及前三板球还不够强等),所以,一直未能出现根本性的突破。

直到80年代末期,他们的缺点终于得到弥补,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全方位进攻型打法。台内、近台、中远台球能攻,正手、反手、侧身能攻,下旋、上旋能攻,低球、高球能攻。在1989年的第四十届世乒赛上,欧洲选手囊括了男团、男单和男双全部男子比赛项目的冠军;在第四十一届世乒赛上,男团前5名、男单前两名和男双冠军皆为欧洲选手所获;在第四十二届的男团比赛成绩上,欧亚两洲可谓平分秋色,但冠军仍为欧洲队获得,单打的前4名亦皆为欧洲选手。世界乒坛的格局发生了新变化,欧洲男子终于取得了优势。在第四十二届女团、女单、女双比赛中,前4名皆为亚洲选手。所以,女子的形势,仍为亚洲逞强。在第四十二届的男单决赛中,世界乒乓球技术又显现了一种“技术全面、近台、快速、凶狠、速战速决”的新趋势。

欧洲选手所以能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打法先进,符合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方向。这就是力争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战术变化多样。在力争积极主动方面,欧洲选手特别加强了前三板球的进攻意识和能力。前三板球,原本是中国运动员的特长,但到了80年代末期后,从临场比赛的统计数字看,这方面的优势居然转到了欧洲选手一边。他们多采用侧身发球,接发球的站位一般也偏于球台左侧,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正手和侧身抢攻的威力。他们把前三板球发展到了前五板球。当对方接发球特别好,第三板难于抢攻时,采用先控制一板,到第五板时再抢攻。在接发球时,遇稍出台的球就抢先上手,而且还创造了半推半搓式的接发球方法,对反手不擅攻者威胁极大。他们接发球的主导思想是破坏对方的发球抢攻,但又注意了为第四板球制造抢攻的机会。在相持和被动中,他们都具有较好的转攻能力。先上手,早下手(抢先发力攻)的意识和能力很强。

特长突出方面,也表现得很明显。欧洲的几位一流选手,都具备明确的得分手段,个人特点十分突出。如盖亭和塞弗的积极抢攻竟到了“不讲理”的份上。所谓的“不讲理”,就是说,超过了过去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抢攻概念。抢攻范围之广、时间之多,简直到了令人不解的地步。二人相比,盖亭更靠近球台,更突出正手和侧身进攻;而塞弗正、反手都能进攻,凶狠兼有实力。瓦尔德内尔则以多变著称,所以得名“游击队长”。

技术全面,就是前面讲的全方位进攻。欧洲最优秀的运动员技术上没有明显的漏洞。

为什么近年来我们的直拍快攻打法相形见绌了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技术上有漏洞。战术变化多样。技术全面是战术变化多样的基础。现在比赛的攻防转换特别快、特别多,战术意识差就很难打出来。欧洲选手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了优势。

二是欧洲选手的训练与比赛紧密结合,以赛代练,因而对比赛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尤其是在关键场次的关键时刻,其表现更为突出。自1988年第二十四届奥运会始,正式增加了乒乓球比赛项目,至今已举行了两届。比赛仅设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四项。这无疑对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从第一届世乒赛始至今,已经历了近60个年头。纵观整个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

1.乒乓球技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它是一个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今后,世界乒乓球技术将继续朝着“更加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战术变化多样”的方向发展。

2.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与规则的修改、工具(球拍)的改革及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3.每一时期的佼佼者,或因其在打法、技术上有所创新,或因其在训练方法或管理方法上有所突破,致使其整体竞技能力有飞跃式的提高。

4.一个时期某种打法可能会显得比较优越,但这不是绝对的。各种不同的打法、技术相互争夺才能促进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5.目前,乒乓球技术已发展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速度、旋转、力量和变化紧密结合。一种“技术全面、站位近台、快速凶狠、速战速决”的新趋势已经呈现于世界乒坛。一个国家既要有别具一格的独特打法,又要兼蓄其它类型打法;一个运动员必须具备对付各种打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攀登世界乒坛的高峰。

简述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简述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关于乒乓球运动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按多数人的看法,乒乓球运动创始于英国,并由网球运动派生而来的说法比较可靠。 2.男子单打奖杯-圣·勃莱德杯的由来(时间:1929年地点:匈 牙利布达佩斯)1929年,在第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英国运动 员弗·佩里获得了单打冠军。为了赞扬弗·佩里所取得的成绩,英 国的乌德科克先生捐赠了以弗·佩里所在的圣·勃莱德乒乓球俱乐 部(伦敦)命名扣奖杯,作为男子单打比赛的优作胜奖杯。3.女子单 打奖杯---吉·盖斯特杯的由来(时间:1931年地点:匈牙利) 1931年,第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举行。 作为东道主的匈牙利乒乓球协会主席吉*盖斯特在锦标赛中,捐赠以 他的名字合名的吉*盖斯特标,作为女子凌晨单打比赛的优胜奖环。 4.女子团体奖杯-马赛尔·考比伦杯的由来(时间:1934年地点:法国巴黎)第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法国巴黎举行,在这次比赛中,首次设立了团体赛项目。作为东道主法国乒乓球协会主席马赛 尔·考比伦先生,捐赠了以他的名字命 名的马赛尔·考比伦杯,作为女子团体赛的优胜奖杯。 5.奖杯的流动和保存(时间:1926年一至今地点:世界各地) 所有奖杯都是流动的。各项冠军获得者可保持该项奖杯到下届世乒赛开始前,在杯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交给新的世乒赛争夺。唯有男 女单打冠军如果连续3次获得勃莱德杯或连续3次获得勃莱德杯或 连续4次获得盖斯特杯,则由国际乒联创作一个小于原奖杯一半的 复制品,永远由获得者保存 1.球台

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离地面高76厘米。 比赛台面由一个与端线平行的垂直的球网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台区,各台区的整个面积应是一个整体。 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3毫米宽的白色中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区”。中线与边线平行,并应视为右半区的一部分。 2.比赛次序 单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两者交替合法还击。 在双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由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 再由接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此后,运动员按此次序轮流合法还击。3.一局比赛和一场比赛 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10平后,先多得2分 的一方为胜方。一场比赛由单数局组成。 一场比赛应连续进行,除非是经许可的间歇。 4.发球、接发球和方位的选择 在获得每两分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至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10分或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次序仍然不变,但每人只轮发一分球。 在双打的第一局比赛中,先发球方确定第一发球员,再由先接发球方确定第一接发球员。在以后的各局比赛中,第一发球员确定后,第一接发球员应是前一局发球给他的运动员。 在双打中,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 一局中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首先接发球。在双打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5分时,接发球方应交换接发球次序。

乒乓球发展历程

乒乓球发展历程 乒乓球发展历程 乒乓球是球类运动之一。在中间隔有横网的长274厘米、宽152、5厘米的球台上进行。球直径37、2-38、2毫米,重量2、40-2、53克,白或黄色,用赛璐璐或塑料制成,打时有“乒乓”声,故名。 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用球拍击球,击法有挡、抽、削、搓、拉等。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比赛 以11分为一局,采用三局二胜或五局三胜制。比赛分团体、单打、 双打等数种。 乒乓球运动于十九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最初只是一种活动性游戏,球是用轻而富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拍子阳雪茄烟盒盖之类的木质板,象打网球一样在桌上打,故称之为“桌上网球”。1900年左右,由 于轻工业的发展,球才改成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球。此后,乒乓球 运动便逐步发展起来。第一次大型乒乓球比赛于1900年12月在英 国伦敦举行。参加比赛的有三百多人。比赛时,男运动员要穿上浆 领子的衬衣和坎肩,女运动员要穿裙子甚至还要戴帽子。 1926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正式成立,并决定举行第一届世界 乒乓球锦标赛。五十多年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运动员使用的球拍虽形状各异,得都是木制的,击出的 球的速度慢。力量小,谈不上什么旋转;打法也单调,只是把球推来 推去。 1903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胶皮球拍,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技 术的发展。从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国选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圆 柱形颗粒的胶皮拍。击球时增加了弹性和磨擦力,可以使球产生一 定的旋转,因而出现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这一打法在欧洲流 行长久,不少运动员采用这种打法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时期乒乓 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其中匈牙利队成绩最突出,在117项次世界

乒乓球发展史

乒乓球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自1926年第一届世乒赛举办以来,乒乓球这个19世纪的”宫廷游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发展成遍及世界五大洲的竞技体育运动,并于1988年列入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 大约在1890年,英格兰运动员詹姆斯·吉布到美国旅行时,从美国带回了由美国人海亚特发明的赛璐珞空心玩具球,弹跳力很强。就稍加改进,逐步在英国和世界各地推广起来。 1900年---1902年,乒乓球活动传入日本。 1904年,乒乓球活动由日本传入中国上海。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世界乒乓球运动及其世界锦标赛经历了几个重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26—1951)欧洲乒乓球运动的鼎盛时期] 1926年至1951年共举行了18届世乒赛。参赛队主要来自欧洲,匈牙利队获得57.5项冠军,捷克斯洛伐克队获得25.5项,英国10项。除欧洲以外,美国获得过8项。这一阶段,欧洲队占绝对优势。 [第二阶段(1952—1959)日本队震动世界乒坛] 日本乒协于1928年加人国际乒联,1952年首次参加世乒赛,一举夺得女团、男单、男双、女双的4项冠军。这一时期共举行过7届世乒赛(19—25届)共产生49枚金牌,日本队夺得24项次,日本队的赫赫战绩使乒乓球运动的优势从欧洲转到了亚洲。 [第三阶段(1959——1969)中国队崛起,朝鲜队崭露头角] 1959年,中国运动员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男单比赛中为中国夺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年至1965年,中国队又以独特的打法,夺得11项冠军。其中在1965年的第28届锦标赛中,中国队夺得5个冠军,达到了中国运动队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峰;标志着中国男女队均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60年代后期,中国队没有参加第29、30届世乒赛。在第29届比赛中,朝鲜男队连续打败了欧洲强队,夺得团体亚军,女队也成为世界强队之一。 [第四阶段(1971—1979)欧洲队复兴,中国队重整旗鼓] 第31届世乒赛上,欧洲涌现出一大批有实力的年轻选手,瑞典队19岁的本格森连续战胜了中国队和日本队的强手,一举夺得男单冠军。第32届世乒赛上,瑞典男队打破了亚洲保持长达20年之久的团体冠军纪录。到了第33届,男单决赛是在欧洲选手之间进行的。中国队在33届和34届世乒赛上重新夺回男女团体冠军。 第五阶段(1981—1988)中国队攀上世界高峰,世界乒坛演变成“中国打世界”的局面。1981年,中国队在36届世乒赛上囊括7项冠军及5个单项的亚军,创造了世界乒坛55年来由一个国家包揽全部冠军的空前纪录。但在1989年的第40届世乒赛上,成绩滑至低谷,男队丢了团体、单打、双打冠军。整个80年代,中国男队从攀上世界高峰到跌入低谷,都是与欧洲队交手的结果。

乒乓球发展历史

乒乓球发展历史 上传: 许秀华更新时间:2012-3-7 阅读:124 1927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TTF,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正式成立, 并决定举行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五十多年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运动员使用的球拍虽形状各异,但都是木制的,击出的球的速度慢。力量小,谈不上什么旋转;打法也单调,只是把球推来推去。 1936年,第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匈牙利布格拉举行,大赛中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局面。男子团体冠军争夺赛,在罗马尼亚和奥地利进行。比赛从星期天21时进行。熟料双方派出三名削球手,由于打法相同,双方水平又接近,且都用了蘑菇战术,不肯轻易挑板,而且企图从对手的失误中取胜。比赛进行到三时还是2:2。当地规定,公共场所必须在3时关闭,惹来了警察干涉,最终耗时31时奥地利才以5:4战胜。 1903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胶皮球拍,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从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国选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圆柱形颗粒的胶皮拍。击球时增加了弹性和摩擦力, 可以使球产生一定的旋转,因而出现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这一打法在欧洲流行长久,不少运动员采用这种打法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时期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其中匈牙利 队成绩最突出,在117项次世界冠军中,他们获57项次,占欧洲队的一半。但这种球拍只能以制造下旋为主。人人皆此,磨来守去,即使夺得了冠军也毫无意义。 20世纪50年代初,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球拍,日本运动员道德在世界比赛中使用,并 一举夺取得第十九届世界锦标赛的四项冠军,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由于日本运动员利用这种球拍创造的远台长抽进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发球抢攻威胁大等优点,因而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欧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渐取代,使日本夺得了 五十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1952年到1959年,在49项次世界冠军中,日本队夺得24次项次,占47%。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

乒乓球历史

乒乓球历史 起源于英国,由网球运动派生而来。19世纪后期,英国一些大学生在室内以桌为台,书为网,酒瓶软木塞为球,在桌上推来挡去,形成"桌上网球"游戏。1890年左右英格兰著名越野跑运动员吉布(James Gibb)从美国带回空心赛璐络球,代替软木塞。因赛略络球击在木板拍上发出乒乓声响,故称"乒乓球"。1891年英国的巴克斯特(Charles Bakst)申请乒乓球商业专利。 1900年12月英国在伦敦举行有300余人参加的乒乓球比赛。1902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坪井玄道将乒乓球活动引入日本,1904年上海四马路一家文具店的经理王道平从日本购买了10套乒乓球器材,将乒乓球活动介绍到中国来。20世纪20年代,乒乓球逐渐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各国广泛开展。1903年英国的古德(Gude)发明胶皮球拍,随即旋转削球的打法问世。1926年起举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50年代日本使用海绵贴面球拍,推出弧圈球、发球抢攻的打法。60年代中国首创近台快攻打法。乒乓球台面长2.74米,宽1.525米,离地0.76米,中央有一垂直的球网将台面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台区。球拍大小、形状、重量不限,但板面覆盖的颗粒胶厚度至多2毫米。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每局比赛先得21分者为胜,如20平后,则先多得2分者为胜。乒乓球比赛分男、女团体,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男女混合双打7个项目。1988年乒乓球进入奥运会,设男、女单打,男、女双打4个项目。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4项比赛共172名运动员参加,其中男、女单打各64名,双打各22对。单打项目有3条获得参赛资格的途径:首先,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公布的世界排名前20名的运动员,每个协会最多只能两名;其次,洲际奥运会预选赛成绩最好的运动员,亚洲11名、非洲6名、欧洲11名、拉丁美洲6名、北美洲3名、大洋洲3名;最后,世界奥运会预选赛的前三名。东道国澳大利亚有1人自动获得参赛资格。双打项目根据洲际奥运会预选赛确定运动员的参赛资格,各洲的名额为:亚洲6对、非洲3对、欧洲6对、拉丁美洲3对、北美洲2对、大洋洲2对。每个协会每个单打项目最多3名运动员,每个双打项目最多1对。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将从8月14日—23日在the Galatsi Olympic Hall举行,其中决赛是在8月20日—23日进行。 跳水历史 起源于游泳运动的发展过程。5世纪时,古希腊陶瓶上已有一群男孩头朝下跳水的描绘。17世纪,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中海、红海沿岸一带的港口,盛行从岸上、桅杆上跳入水中的活动。现代跳水运动始于20世纪,1900年瑞典运动员在第2届奥运会上表演了跳水,1904年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根据起跳动作的方向和结构,可分为向前、向后、向内、反身、转体5组。每组均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每个动作又有不同的难度系数。根据跳水空中姿

乒乓球的历史

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India)的英国海军(navy)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他们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来。 Table tennis出现不久,便成了一种风靡一时的热门运动。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套地生产乒乓球的比赛用具。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名称,如Indoor tennis。后来,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ong这个新词,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 Ping-pong后来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个正式名称。当它传到中国后,人们又创造出“乒乓球”这个新的词语。 在日语里,乒乓球叫做“桌球”。乒乓球运动的很多用词是从网球变来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台面称court,中间的球网称net,支撑球网的架子叫net support。 乒乓球单人比赛原来一般采取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每局21分),2001年改为七局四胜制或五局三胜制(每局11分),所谓“局”,英文是set。发球叫serve。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于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1904年12月,乒乓球运动从日本传入中国。开始是由上海一家文具商从日本购回一些乒乓球器材,并在店内作表演,于是买乒乓球、打乒乓球的人逐渐增多,各大城市也先后推广了这项活动。当时的乒乓球拍是木拍,板面光滑,很难使球产生旋转,所以打法只有推挡和抽球两种。

乒乓球的起源与发展

乒乓球的起源与发展 乒乓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英国,由英国贵族在社交场合在桌子上用羊肠线做成的拍面击打球,英文称为“Table Tennis”,即“台上网球”;后传入日本,被称为“卓球”;1904年前后传入中国,根据其击打时发出的声音又称为“乒乓球”。 中国乒乓球运动1904年从日本引进。 20世纪初叶,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不久,日本许多工商业纷纷到中国沿海城市设立商业机构,把大量的商品推销到中国市场。于是乒乓球运动也随着商业的交往以及日本工商业的频繁往来传入中国。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全盛时期(1926~1951年) 1926年至1951年共举行了18届世乒赛,参赛队主要来自欧洲,其中匈牙利队成绩最突出,获得57.5项冠军。这一阶段,欧洲队占绝对优势。 日本队称雄世界乒坛时期(1952~1959年) 日本乒协于1928年加入国际乒联,1952年首次参加世乒赛,一举夺得4项冠军。在第21届至25届世乒赛中蝉联男团冠军。乒乓球运动的优势从欧洲转到了亚洲。 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兴起(1961~1969年) 1959年,中国运动员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男单比赛中为中国夺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世乒赛冠军。1961年至1965年,中国队又以独特的打法,夺得11项冠军。其中在1965年的第28届锦标赛中,中国队夺得了5个冠军,达到了中国乒乓运动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峰。 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复兴与欧、亚的争夺(1971~1979年) 第32届世乒赛上,瑞典男队打破了亚洲保持长达20年之久的团体冠军纪录。中国队在33届和34届世乒赛上重新夺回男女团体冠军。 在第35届世乒赛上,欧洲复兴,匈牙利队夺走斯韦思林杯;而南斯拉夫队夺得男双冠军。 中国队攀上世界高峰(1981年—1988年) 1981年,中国队在36届世乒赛上创造了世界乒坛55年来由一个国家包揽全部冠军的空前纪录。接下来的三届世乒赛又连续3次夺得6项世界冠军。 “世界打中国”(1991年—今) 自乒乓球项目1988年进入奥运会以后,欧洲乒乓职业化迅速发展,在41届世乒赛上,欧洲男队囊括了团体前5名。 在1995年天津第43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夺得全部比赛的7项冠军;在44届世乒赛上,中国男女队再次保持荣誉,夺得6金。1999年第45届世乒赛、第48、49、50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包揽全部冠军。 中国乒乓的发展中国乒乓球运动被世界公认为是中国的“国球”。 自容国团1959年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近50年来在世界三大赛事中共为祖国夺取了100多个世界冠军,并且囊括了4届世乒赛、2次奥运会的全部金牌,创造了世界体坛罕见的长盛不衰的历史。 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已形成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的良性循环。据统计,目前我国经常打乒乓球的人口约1000多万。

乒 乓 球 的 发展史

乒乓球的起源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网球有着密切的联系,乒乓球运动英文名为Table Tennis即为桌上网球。乒乓球运动于十九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流行于欧洲。据记载:大约在19世纪后半叶,由于受到网球运动的启示,在一些英国大学生中,流行着一种极类似现在乒乓球的室内游戏,发球时,可将球直接发到对方台面,亦可把球先发到本方台面再跳至对方台面。球拍是空心的,用羊皮纸贴成,形状为长柄椭圆形。 为了不损坏家具,在橡胶或软木实心球外,往往包一层轻而结实的毛线。有时,在饭桌上支起网来打;有时索性就在地板上用两个椅子当作支柱,中间挂起网来打。 虽然打起来不十分激烈,但颇有一番乐趣。这种游戏当初叫做“弗利姆——弗拉姆”( Flim-Flam )又称为“高西马”(Goossime)。 自从一位名叫詹姆斯·吉布(James Gibb)的英格兰人到美国旅行时,偶然发现了一种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玩具球,弹性很强。于是,他就将这种球稍加改进后,代替了软木球和橡胶球,逐步在英国和世界各地推广起来。由于用拍击球和球碰桌面时发出的是“乒”“乓”的声音,所以“乒乓”的名字也就由此产生了。最初乒乓球是一种宫廷游戏,欧洲贵族间的一种娱乐活动。后来逐渐流入民间。 第一发展阶段 最初,运动员使用木制球拍,速度慢,旋转也不强,因此打法单调,只是把球挡来挡去。胶皮拍出现后,技术有些变化。因为胶皮拍比木制拍弹性大,摩擦力大,可以制造一定的旋转,于是出现了削下旋的防守型打法。这种打法曾在欧洲风行一时,不少运动员采用这种打法获得世界冠军。世乒赛举行的18届中,先后共有117个冠军中109次冠军全部为欧洲选手获得,其中匈牙利选手成绩最为突出,共得57项半冠军。此时期常被世人称为欧洲的全盛时期。 欧洲选手的基本打法是防守多于进攻,主要靠稳削下旋球取胜对手。他们的指导思想是力争自己不失误,而等待对方失误以取胜。于是在争夺世界冠军的决赛中,曾不止一次地出现打“蘑菇球”的局面,最后有的裁判员不得不用掷钱币的方法来决定胜负。在第11届女子单打决赛中,由于美国和奥地利运动员比赛时间过长,双方又不同意用抽签方法决定胜负,致使这一届女子单打世界冠军成绩表内只好写着“无冠军”。鉴于上述情况,国际乒联决定修改规则、增宽球台、降低网高,限定比赛时间等,以鼓励积极进攻,加快比赛进程,防止采用消极打法。此后,削中反攻打法有所发展。这是乒乓球运动史的第一个发展时期。第二发展阶段 1952年,日本运动员在参加第19届世界锦标赛中采用远台长抽打法,结合快速的步法移动,击败了欧洲的下旋削球,从此使上旋打法占了优势。此外,日本还革新了工具,使用海绵球拍,因而加快了进攻的速度。这种新的打法,比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防守型打法先进。日本运动员的远台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配合威胁性较大的反手发急球抢攻,在第19届锦标赛中一举夺得4项冠军,从而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 1952年,日本运动员在参加第19届世界锦标赛中采用远台长抽打法,结合快速的步法移动,击败了欧洲的下旋削球,从此使上旋打法占了优势。此外,日本还革新了工具,使用海绵球拍,因而加快了进攻的速度。这种新的打法,比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防守型打法先进。日本运动员的远台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配合威胁性较大的反手发急球抢攻,在第19届锦标赛中一举夺得4项冠军,从而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 第三发展阶段 在50年代日本称霸世界乒坛的时候,中国也开始登上世界乒坛。通过参加几届世

乒乓球历史

乒乓球历史 乒乓球运动于十九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第一次大型乒乓球比赛于1900年12月在英国伦敦举行。1926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正式成立,并决定举行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五十多年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运动员使用的球拍虽形状各异,得都是木制的,击出的球的速度慢。力量小,谈不上什么旋转;打法也单调,只是把球推来推去。1959年,中国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运动员开始登上了国际乒坛。逐渐形成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六十年代,中国乒乓球技术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乒乓球运动的优势由日本转移到中国。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在日本、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欧洲运动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终于取日本弧圈球技术和中国近台快攻打法之长,创造出适合于他们的先进打法,即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的打法。乒乓球运动又推进到放置和速度紧密结合的新高度。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1982年,国际奥委会关于从1988年起把乒乓球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决定,必将激起世界各国对乒乓球运动的进一步重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快地发展。 The History of Table Tennis Table tennis movement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first large table tennis game held in London in December 1900. In 1926, the 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 formally established, and decided to hold the first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More than 50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able tennis about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Initial, athletes use racket is shapes, all is made of wood, hit the ball speed slow. Strength is small.In 1959, China won the 25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men's singles champion, the Chinese athletes began on the 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circles. Gradually formed a "fast, accurate, malicious, change" for technical style of the pen-hold grip nearly table fast-break game.In the 60s, China's table tennis technical level in the world most front row, the advantage of table tennis movement by the Japanese moved to China. This is a table tennis level of the second big improve.In Japan, China table tennis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European athletes summing up experience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failure, after almost 20 years of efforts, they finally take Japan HuJuanQiu technology and China's nearly table fast-break game long, creating a suitable for their advanced play, namely to HuJuanQiu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fast-break play. Table tennis movement and promote to place and speed close combination of the new height. This is the third time table tennis level greatly increase. In 1982,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about since 1988 as the table tennis Olympic Games project decision, will stir up to the world table tennis movement further attention, promote table tennis and faster developmen

乓乓球历史和发展

1.乒乓球的起源: 很多人会认为乒乓球起源于中国,其实不是~~我们的国球起源于英国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於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於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2.乒乓球的发展史: (一)旧中国的乒乓球运动 1904年,我国开始有了乒乓球活动。 1916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童子部添设了乒乓球房和球台,学生中也开展了乒乓球活动。1925年上海举行了各种杯赛,其中有中华队与旅华日侨之间的秋山杯赛。 1927年中华队赴日进行访问比赛,同年8月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中日乒乓球表演赛。 1930年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乒乓球的比赛。不过技术水平不高,负多胜少。 1935年中华全国乒乓球协进会成立。 1935年1月,国际乒联主席曾电邀我国加入国际乒联和参加第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由于经费无着未能实现。 (二)新中国为乒乓球运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乒乓球运动获得了新生。 1952年10月在首都北京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乒乓球比赛大会",揭开了新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与此同时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乒乓球部加入了国际乒联。 1953年中国乒乓球队开始建立起。 (三)中国乒乓球队的成长 1、经受战斗的考验(1953-1957年): 1953年春,中国乒乓球队首次参加了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二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团体比赛中,我国男队被评为第一级第十名,女队被评为第二级第三名。 1954年夏,中国乒乓球队去匈牙利参加了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得男单第三名和第四名,女单第三名,男双第三名,总分仅次于匈牙利而占第二位。 1955年8月,中国乒乓球队又参加了在华沙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初露锋芒,分别战胜了日本、罗马尼亚、法国的优秀选手,获得了男单第二名和第三名,女单第三名和混双第二名。

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史

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史 一、旧中国的乒乓球运动 1904年,上海四马路一家文具店的经理王道平,从日本买来10套乒乓球器材:球台、球网、球和带洞眼的球拍,摆设店中,并亲自作打球的表演和介绍在日本看到的 打乒乓球的情况,从而我国开始有了乒乓球活动,1916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童子部添设了乒乓球房和球台,学生中也开展了乒乓球活动。以后在北京、天津、广州几个 大城市也开展了该项活动,但参加的人数不多。 1925年上海举行了各种杯赛,其中有中华队与旅华日侨之间的秋山杯赛;1927年 中华队赴日进行访问比赛,同年8月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中日乒乓 球表演赛;1930年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乒乓球的比赛。不过技术水平不高,负多胜少。1935年中华全国乒乓球协进会成立,发起并组织全国性乒乓球竞赛大会,但实际参加比赛的只有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南京、青岛、香港、澳门 等几个队。1935年1月,国际乒联主席曾电邀我国加入国际乒联和参加第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由于经费无着未能实现。 在黑暗的旧中国,由于反动统治和战争的影响,使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条件从事体育锻炼,乒乓球运动也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新中国为乒乓球运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我国乒乓球运动获得了新生。1952年10月在首都北京举行了有六大行政区(中南、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华东)和铁路系统体协的62名男、女选手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乒乓球比赛大会",揭开了新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与此同时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乒乓球部加入了国际乒联 从此,全国乒乓球群众活动迅速发展起来,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全国性的乒乓球比赛。 三、中国乒乓球队的成长 我国广大人民喜爱乒乓球,也关心我国乒乓球队。中国乒乓球队自1953年开始建立起,经历了一个从失败到胜利,由弱小到强大的发展过程。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 各种国际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国乒乓球队的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通过比赛 和友好访问,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 贡献。 (一)经受战斗的考验(1953-1957年):参加国际乒乓球比赛,是提高和考验乒乓球运动水平的最好机会。1953年春,中国乒乓球队首次参加了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二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这次比赛中,虽然打败了奥地利、瑞典、西德等队,但却 分别败于英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强队。在团体比赛中,我国男队被评为第一 级第十名,女队被评为第二级第三名。 当年轻的中国选手刚进入世界乒坛时,有些欧洲国家看不起我国传统的直拍快攻 打法,认为直拍技术不如横拍技术全面。但我们认为直拍和横拍各有不同的优点,我

浅析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65972804.html, 浅析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涵作者:孙绍轩 来源:《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第08期 摘要:乒乓球运动作为我国的国球在世界各级别的乒乓球体育赛事中摘金夺银,中国乒 乓球在世界乒乓球界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多年来乒乓球运动深受广大国人的喜爱与追捧。伴随着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乒乓球运动也不断更新与发展,探究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剖析其文化的内涵对于我国乒乓球运动的持续发展、我国体育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整体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究与整理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内涵对中国乃至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化内涵;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46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8-018-02 隨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体育事业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体育文化研究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体育文化的研究也不单单局限在补充和整理体育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文化的研究帮助体育事业更好地被理解与发展。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整理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找出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并展望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1浅析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1.1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历程 乒乓球运动作为我国的国球寄托着强国梦想。随着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拼搏奋进我国体育事业的水平也逐渐迎头赶上世界各国。乒乓球在我国,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竞技项目和健身手段,同时还孕育着“敢打敢拼”等富有时代感和拼搏精神的口号,不仅展现了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内心优秀的体育精神,同时也发扬了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这些“精神性”的因素相互联系,成为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财富。伴随着著名的“小球转动大球”等一系列事件,乒乓球不单单在体育运动方面发挥作用,更是为我国在对外外交事业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伴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各领域的影响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乒乓球运动最初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作为一项从西方传入的体育活动当时并没有同其他文化一样遭到本土文化的排斥与挤压,也没有出现中西文化间的激烈碰撞与冲突。乒乓球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不断地发展壮大,并成为现在国人心目中的“国球”乃至成为时下流行运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传播与互动,正是基于全球文化的互动,给予对乒乓球文化价值的

The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table tennis中国乒乓球简史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ing-pong ——by Ellen(2016-09-18)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Did you guys watch the 2016 Rio Olympic Games? What kind of sports do you like best? And which athlete do you have the deepest impression of? 张继科?马龙?符慧园?孙杨?Well ,I have to say that I like 张继科most after watching his performance in the table tennis compititions Olympics.And here comes the topic of my speech today ——the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table tennis. In February 1904,the table tennis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from Japan.At the very beginning,a stationer(文具商)in Shanghai (called 王道平) brought 10 pairs of table tennis equipment from Japan and gave performances in his stationery store.And the trend of playing table tennis was then wild spread . During 1925 to 1935,China took part in a series of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s/matches held in Asia but (we) only won a very small number of medals ,because at that time ,we didn’t have professional training skills and scientific systems.It was a tough time in Chines history. Later,after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government paid special attention and gave great supports to the table tennis’ development.Chinese table tennis enjoyed a comparatively long period of boom繁荣.And In 1950,the ping-pong was confirmed as

乒乓球发展史的5个阶段

乒乓球发展史的5个阶段 第一发展阶段:欧洲全盛期 最初,运动员使用木制球拍,速度慢,旋转也不强,因此打法单调,只是把球挡来挡去。胶皮拍出现后,技术有些变化。因为胶皮拍比木制拍弹性大,摩擦力大,可以制造一定的旋转,于是出现了削下旋的防守型打法。这种打法曾在欧洲风行一时,不少运动员采用这种打法获得世界冠军。如匈牙利的法卡斯(女),英国的伯格曼、李奇,捷克的瓦纳等。这一时期,乒乓球运动的重点和优势在欧洲。世乒赛举行的18届,在七个项目中,先后共有117个冠军(第11届女单无冠军)。除美国选手取得8个冠军外,其余109次冠军全部为欧洲选手获得,其中匈牙利选手成绩最为突出,共得57项半冠军。此时期常被世人称为欧洲的全盛时期。欧洲选手的基本打法是防守多于进攻,主要靠稳削下旋球取胜对手。他们的指导思想是力争自己不失误,而等待对方失误以取胜。于是在争夺世界冠军的决赛中,曾不止一次地出现打“蘑菇球”的局面,最后有的裁判员不得不用掷钱币的方法来决定胜负。在第11届女子单打决赛中,由于美国和奥地利运动员比赛时间过长,双方又不同意用抽签方法决定胜负,致使这一届女子单打世界冠军成绩表内只好写着“无冠军”。鉴于上述情况,国际乒联决定修改规则、增宽球台、降低网高,限定比赛时间等,以鼓励积极进攻,加快比赛进程,防止采用消极打法。此后,削中反攻打法有所发展。这是乒乓球运动史的第一个发展时期。第二发展阶段:优势转向亚洲,日本称霸乒坛 1952年,日本运动员在参加第19届世界锦标赛中采用远台长抽打法,结合快速的步法移动,击败了欧洲的下旋削球,从此使上旋打法占了优势。此外,日本还革新了工具,使用海绵球拍,因而加快了进攻的速度。这种新的打法,比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防守型打法先进。日本运动员的远台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配合威胁性较大的反手发急球抢攻,在第19届锦标赛中一举夺得4项冠军,从而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这一时期举行过7届世界锦标赛(第19~25届),世界冠军金牌共49枚,日本选手竟夺走了24枚,占总数的49%。在第25届锦标赛上,日本运动员达到了高峰状态,获得了7项冠军中除男子单打以外的6项冠军。以上是乒乓球运动史的第二个发展时期。 第三发展阶段:中国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崛起世界乒坛 在50年代日本称霸世界乒坛的时候,中国也开始登上世界乒坛。通过参加几届世界锦标赛,总结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在技术上保持了快和狠的特点,训练上狠抓基本功,加强了击球的准确性和变化,提高了对削球的拉攻技术,逐渐形成和创造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独特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1961年第26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既过了欧洲削球关,又战胜了远台长抽加“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选手,第一次获得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并连续获得第27、28届男子团体冠军,震撼了世界乒坛。中国近台快攻的优点是站位近、速度快、动作灵活、正反手运用自如,比日本远台长抽打法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在第26~28届的3届世界锦标赛中,世界冠军金牌共2l枚,中国运动员共夺得11枚,占总数的52%。这说明,60年代中国乒乓球的技术水平,位于世界乒坛的最前列,技术优势由亚洲的日本转移到中国。这是乒乓球运动史的第三个发展时期。 第四发展阶段:欧洲的复兴和欧亚对抗 在亚洲日本、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欧洲乒乓球选手一直处于探索和动荡之中。他们从失败和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并发展了日本的弧圈球技术,吸取了中国近台快攻打法的优点,创造了适合他们的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和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这两种先进打法。经过20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方向,摸索出自己技术发展的道路。前一种打法以匈牙利的克兰帕尔、约尼尔为代表,后一种打法以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奥洛夫斯基、波兰的格鲁巴为代表。上述两种打法的特点是旋转较强、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正反手都能拉弧圈球,回球威胁性较大。他们把旋转和速度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乒乓球技术又推到了

乒乓球规则、发展史及著名运动员

乒乓球 简介: 乒乓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它的英语官方名称是“table tennis”,意即“桌上网球”。乒乓球一名起源自1900年,因其打击时发出“Ping Pong”的声音而得名,在中国就以“乒乓球”作为它的官方名称,香港及澳门等地区亦同时使用。然而,台湾和日本则称为桌球,意指球桌上的球类运动。 起源发展: 乒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是由网球运动派生而来的。19世纪末,欧洲网球运动盛行,但由于受到天气和场地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植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作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当时的球拍柄长、两面贴着羊皮纸、中间是空洞的,用这种球拍打赛璐珞球时发出“乒”的声音、落台时发出“乓”的声音,由此,乒乓的名字诞生了。这种玩具球被称为乒乓。从欧洲、美国开始,然后在亚洲传播开来。英国一家体育用品公司首先用“乒乓”(Ping-Pong)一词作了广告上的名称,作为商标来登记。1891年英格兰人查尔斯?巴克斯特把乒乓球作为商业专利权申请了许可证。 1900年左右,由于轻工业的发展,球才改成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球。1903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胶皮球拍,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从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国选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圆柱形颗粒的胶皮拍。击球时增加了弹性和磨擦力,可以使球产生一定的旋转,因而出现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50年代初,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球拍,利用这种球拍创造的远台长抽进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发球抢攻威胁大等优点,因而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欧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渐取代。早期的乒乓球球台小、球网高,规格也不统一,1936年左右,改为现在的规格。计分方法由早期的10、20、50、100分一局等逐渐变为一局21分制;2003年的第47届世乒赛正式开始使用一局11分制。 第一次大型乒乓球比赛于1900年12月在英国伦敦举行。参加比赛的有三百多人。比赛时,男运动员要穿上浆领子的衬衣和坎肩,女运动员要穿裙子甚至还要戴帽子。 1926年12月12日在英国伦敦伊沃?蒙塔古的母亲斯韦思林女士的图书馆里,举行了第一次具有历史性的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代表大会。在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国际乒联章程和竞赛规则。由于发现“乒乓”(Ping-Pong)一词是商业注册名称,于是将国际乒联重新命名为“桌上网球”(Table Tennis)协会,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国际乒联目前的协会成员已经超过200个,使乒乓球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三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其简称国际乒联英文为: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缩写为:ITTF。总部在2000年从原设在英国东苏塞克斯郡的黑斯廷斯迁至瑞士洛桑。 1926年12月6日至11日在伦敦弗灵顿街麦摩澳大厅举行了第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比赛设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和男女混合双打5个项目比赛。此外,还有男子单打安慰赛。由于参赛的女运动员总共才16名,所以没有进行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比赛。 从1926年至1939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每年都举行一次。后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了多次变更。从2003年第47届世乒赛开始,国际乒联决定将把单项与团体比赛分开进行。多年的发展也使乒乓球的球拍、比赛用球和规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乒乓球运动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被首次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将团体赛代替原来的双打比赛。而男女单打比赛将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